CN110224009A - 一种衬底基板、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衬底基板、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24009A
CN110224009A CN201910493077.XA CN201910493077A CN110224009A CN 110224009 A CN110224009 A CN 110224009A CN 201910493077 A CN201910493077 A CN 201910493077A CN 110224009 A CN110224009 A CN 1102240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detection
layer
display panel
electrical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9307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24009B (zh
Inventor
田宏伟
牛亚男
李栋
刘明
刘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49307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224009B/zh
Publication of CN1102240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24009A/zh
Priority to PCT/CN2020/094304 priority patent/WO2020244567A1/zh
Priority to US17/281,420 priority patent/US11974493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240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240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1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 H10K59/1216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the pixel elements being capacitor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01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2102/301Details of OLEDs
    • H10K2102/311Flexible OLED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and not covered by groups H10K10/80, H10K30/80, H10K50/80 or H10K59/80
    • H10K77/10Substrates, e.g. flexible substrates
    • H10K77/111Flexible substrat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49Organic PV cel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Geometr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衬底基板、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涉及柔性显示技术领域,以保证显示面板在比较轻薄的同时,具有柔性显示和弯折信息探测功能。所述衬底基板包括柔性基底以及层叠设置在衬底基板表面的第一电极层、衬底绝缘层和第二电极层;第一电极层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探测电极,第二电极层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探测电极,至少一个第一探测电极、至少一个第二探测电极和衬底绝缘层构成至少一个探测电容;每个可弯折区域与至少一个探测电容所包括的第一探测电极和第二探测电极在柔性基板的正投影交叠。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上述衬底基板。本发明提供的衬底基板用于柔性显示。

Description

一种衬底基板、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柔性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衬底基板、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Organic Electro luminesecent Display,OLED)是一种可实现柔性化显示的显示器件,其可以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视等终端。
现有OLED显示面板一般通过增设电容基板的方式在OLED显示面板上外设电容,以利用电容基板监控OLED显示器件在弯折过程所发生的电容变化。但是,由于有OLED显示面板一般通过增设电容基板的方式在OLED显示面板上设置电容,使得OLED显示面板比较厚,难以轻薄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衬底基板、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以采用层叠的方式将柔性基底与探测电容集成在一起,从而保证显示面板在比较轻薄的同时,具有柔性显示和弯折信息探测功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衬底基板。该衬底基板包括柔性基底以及沿着远离柔性基底表面层叠设置的第一电极层、衬底绝缘层和第二电极层;所述第一电极层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探测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层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探测电极,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探测电极、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探测电极和衬底绝缘层构成至少一个探测电容;所述柔性基底具有至少一个可弯折区域,每个所述可弯折区域与至少一个所述探测电容所包括的第一探测电极和第二探测电极在柔性基板的正投影交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衬底基板中,每个可弯折区域与至少一个探测电容所包括的第一探测电极和第二探测电极在柔性基板的正投影交叠,使得构成同一探测电容的第一探测电极和第二探测电极可用于探测可弯折区域电容变化。而由于显示面板在弯折的时候,其弯折位置的电容会发生变化,因此,可利用正投影与显示面板对应至少一个可弯折区域交叠的第一探测电极和第二探测电极检测至少一个可弯折区域的电容变化,从而根据至少一个可弯折区域的电容变化监控显示面板的弯折位置信息和弯折角度等弯折信息。
不仅如此,由于第一电极层、衬底绝缘层和第二电极层沿着远离柔性基底表面层叠的设置,以使得至少一个探测电容集成在衬底基板中,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衬底基板应用于显示面板时,可在保证显示面板比较轻薄的同时,使得显示面板不仅具有柔性显示功能,还具有弯折信息探测功能,使得显示面板的功能多样化。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基准信号接口、检测信号接口以及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衬底基板;所述基准信号接口和检测信号接口均位于所述衬底基板的上方;其中,
所述第一电极层与基准信号接口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极层与检测信号接口电连接;或,
所述第一电极层与检测信号接口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极层与所述基准信号接口电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的有益效果与上述衬底基板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该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包括:
提供一柔性基底;所述柔性基底具有至少一个可弯折区域;
在所述柔性基底形成第一电极层,使得所述第一电极层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探测电极;
在所述第一电极层远离柔性基底的表面形成衬底绝缘层;
在所述衬底绝缘层远离柔性基底的表面形成第二电极层,使得所述第二电极层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探测电极,获得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衬底基板;
在所述柔性衬底的上方形成基准信号接口和检测信号接口;
将所述第一电极层与基准信号接口电连接,将所述第二电极层与检测信号接口电连接;或,将所述第一电极层与检测信号接口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极层与所述基准信号接口电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与上述衬底基板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信号处理器和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显示面板;所述信号处理器与所述检测信号接口电连接;所述信号处理器至少用于对检测信号接口所接收的电容信号进行处理,获得显示面板的弯折位置信息和弯折角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装置的有益效果与上述衬底基板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做详述。并且,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装置还包括信号处理器,信号处理器可对检测信号接口所接收的电容信号进行处理,由于检测信号接口与第一电极层或第二电极层电连接,而第一电极层所含有的至少一个第一探测电极、第二电极层所含有的至少一个第二探测电极以及衬底绝缘层所构成的至少一个探测电容可监控至少一个可弯折区域的电容变化,从而利用信号处理器根据至少一个可弯折区域的位置电容信号变化监控显示面板的弯折位置信息和弯折角度。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显示装置的结构框图一;
图2为现有显示装置的结构框图二;
图3为现有显示装置的结构框图三;
图4为现有显示装置中单个像素结构图一;
图5为现有显示装置中单个像素结构图二;
图6为现有发光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原理图一;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衬底基板的弯折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原理图二;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衬底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衬底基板的电容分布示意图一;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衬底基板的电容分布示意图二;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衬底基板的电容分布示意图三;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参考电极和探测电极的图案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Organic Electro luminesecent Display,OLED)是一种可实现柔性化显示的显示器件,其凭借其低功耗、高色饱和度、广视角、薄厚度等优异性能逐渐成为显示领域的主流产品,可以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视等终端。图1示出了一种显示设备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显示设备包括显示面板100和显示控制装置200。
如图2所示,上述显示控制装置200主要包括中央处理器210、显示控制器220和驱动芯片230。如图3所示,显示控制器220包括帧存控制模块221、图像处理模块222、时序控制模块223和显存224;驱动芯片230包括扫描驱动单元231和数据驱动单元232。帧存控制模块221与显存224电连接,中央处理器210与帧存控制模块221通信连接,图像处理模块222通过与帧存控制模块221连接,图像处理模块222与时序控制模块223通信连接,时序控制模块223通过扫描控制链路与扫描驱动单元231和数据驱动单元232连接。应理解,传统时序控制器只是用于生成同步信号,对视频信号并没有处理功能,但是随着显示控制技术的发展,目前所使用的时序控制器已经集成有图像处理功能,使得时序控制器可以对视频信号进行处理。
如图3所示,上述显示面板100为OLED显示面板。该OLED显示面板一般采用成膜工艺和刻蚀工艺相结合的方式制作。成膜工艺可以为磁控溅射、真空蒸镀等成膜工艺。刻蚀工艺可以为湿法刻蚀、干法刻蚀等刻蚀工艺。
如图4所示,上述显示面板应当包括衬底基板300以及沿着远离衬底基板300表面层叠设置的阵列化的像素驱动电路DC和阵列化的发光器件EL。阵列化的像素驱动电路DC与阵列化的发光器件EL电连接,阵列化的像素驱动电路DC同时与如图3所示的扫描驱动单元231和数据驱动单元232电连接,用以利用扫描信号、数据信号和同步信号驱动阵列化的发光器件EL发光,进而实现图像显示。
如图4所示,上述显示面板的每个像素包括一个像素驱动电路DC和一个发光器件EL。该像素驱动电路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构成的电路。例如:该电路可以为2T1C像素驱动电路、3T1C像素驱动电路中的任意一个,但不仅限于此。但考虑到像素驱动电路的复杂性,图5用一个像素驱动电路中任一薄膜晶体管表示像素驱动电路。
上述薄膜晶体管的类型比较多,可以为NMOS型薄膜晶体管,也可以为PMOS型薄膜晶体管,其区别仅在于导通条件。对于NMOS型薄膜晶体管来说,高电平导通,低电平关断;对于PMOS型薄膜晶体管来说,低电平导通,高电平关断。但无论如何,如图5所示,上述薄膜晶体管均包括有源层AL、栅极绝缘层GI、栅极层G、层间绝缘层IL和源漏极层SD。其中,栅极层G与扫描驱动单元231电连接。源漏极层SD包括源极和漏极;如果源极用于电连接数据驱动单元232和发光器件EL,则漏极与最终与电源负极电连接。如果漏极用于电连接数据驱动单元232和发光器件,则源极与最终与电源负极电连接。同时,为了保证发光器件EL可以形成在比较平坦的表面,上述源漏极层SD的表面还形成有平坦化层FL。为了隔离相邻两个像素,每个像素还具有像素定义层PDL。
图5所示的发光器件EL的结构为三明治结构,具体包括如图6所示的阴极层CA、阳极层AN以及位于阳极层AN和阴极层CA之间的发光功能层LFU。如图6所示,该发光功能层LFU包括层叠设置的电子注入层EIL、电子传输层ETL、发光层LU、空穴传输层HTL和空穴注入层HIL,至于电子注入层HIL、电子传输层HTL、发光层LU、空穴传输层HTL和空穴注入层HIL是沿着远离衬底基板300的方向还是靠近衬底基板300的方向层叠在一起,则根据阳极层AN和阴极层CA的位置决定。例如:当阴极层CA靠近衬底基板300,阳极层AN远离衬底基板300,则电子注入层HIL、电子传输层HTL、发光层LU、空穴传输层ETL和空穴注入层EIL沿着远离衬底基板300的方向层叠在一起。当阴极层CA远离衬底基板300,阳极层AN靠近衬底基板300,则电子注入层HIL、电子传输层HTL、发光层LU、空穴传输层ETL和空穴注入层EIL沿着靠近衬底基板300的方向层叠在一起。
在图5所示的发光器件EL需要发光时,如图6所示,阳极层AN向空穴注入层HIL注入空穴,并通过空穴传输层HTL传输至发光层。同时,阴极层CA向电子注入层EIL注入电子,并通过电子传输层ETL传输至发光层LU。最终,电子和空穴在发光层LU中复合成激子,激子的能量发生转移并以光的形式释放,从而实现图5所示的发光器件EL发光的目的。
如图5所示,上述衬底基板300为聚酰亚胺等有机聚合物所制作的柔性基板,使得上述显示面板具有柔性显示功能。显示面板在弯折时,弯折部分的电容信号会发生变化。针对于此,现有显示面板一般通过增设电容基板的方式在显示面板上外设电容,以利用电容基板监控发光器件在弯折过程所发生的电容变化。但是,由于有显示面板一般通过增设电容基板的方式在OLED显示面板上设置电容,使得显示面板比较厚,难以轻薄化。
针对上述问题,如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信号处理器400和显示面板。如图16所示,该显示面板包括形成在衬底基板300上的检测信号接口JCIO电连接。如图8所示,衬底基板300具有至少一个可弯折区域TA。
如图11所示,该衬底基板300至少集成有至少一个探测电容TC,用于探测可弯折区域TA的电容信号,使得衬底基板300至少向检测信号接口JCIO提供各个可弯折区域TA的电容信号。
如图7、图8和图11所示,上述信号处理器400与检测信号接口JCIO电连接;信号处理器400至少用于对检测信号接口JCIO所接收的电容信号进行处理,获得显示面板的弯折位置信息和弯折角度。由此可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可利用集成在衬底基板的探测电容TC检测可弯折区域TA在弯折前后的电容会发生变化,从而获得显示面板的弯折位置信息和弯折角度等弯折信息。同时,至少一个探测电容TC集成在衬底基板中,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衬底基板应用于显示面板时,可在保证显示面板比较轻薄的同时,使得显示面板不仅具有柔性显示功能,还具有弯折信息探测功能,使得显示面板的功能多样化。应理解,图8示出了处在弯折状态的OLED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虚线示例的表示可弯折区域TA,弯折角度为图8所示的α。
如图7所示,上述信号处理器400可以与驱动芯片单独设置,也可以集成在显示面板的驱动芯片中,使得驱动芯片不仅可以驱动显示面板显示图像,也可以探测可弯折区域TA的电容信号。当信号处理器400集成在显示面板的驱动芯片中,将驱动芯片用于接收电容信号的接口与检测信号接口JCIO绑定在一起即可。
鉴于显示面板的可弯折区域TA将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所分成的两个子区域的图像视角有所差异。如图8所示,可弯折区域TA将OLED显示面板分为第一子区域A和第二子区域B,第二子区域B在弯折时被翻起,导致用户在观看第一子区域A所显示的图像时,看到的第二子区域B所显示的图像亮度比较低,甚至无法看到。
例如:如图8所示,当显示面板还没有弯折时,显示面板为平面显示,此时为全屏显示。在弯折过程中,随着弯折角度的增大(例如:弯折角度增大到45°)时,在视角不变的情况下,显示面板由于弯折所翻起的一部分区域(如图8的第二子区域B)所显示的图像亮度下降。针对于此,采用如下两种改善方式改善因为弯折所产生的显示装置视觉效果下降的问题。
第一种改善方式:可控制显示面板所显示的画面处在局部播放状态,此时显示面板所播放的画面位于显示面板的不可弯折区域没有因为弯折翻起的部分,这样用户在不改变视角(平面显示状态的视角或视线方向)的情况下,可在局部区域完整的观看显示面板所显示的全部图像内容,这样就能够克服显示面板弯折对用户观看图像所产生的不利影响。
第二种改善方式:在弯折过程中,将弯折角度和显示面板因为弯折所翻起的部分的图像亮度进行关联,使得这部分的亮度随着弯折角度的增加上升,从而减弱弯折对于用户观看图像的负面影响。
第三种改善方式:由于在弯折过程中,弯折角度与用户相对显示面板被翻起的部分的视角呈持续变化关系,因此,在第二种改善方式的基础上对第三种改善方式进行改进,其通过结合用户视线方向,以用户视线方向为参考,使得信号处理器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用户视线方向和所述显示面板的弯折位置信息和弯折角度,获得显示控制信息。
基于上述改善方式,如图9所示,上述显示装置还包括显示控制器500,该信号处理器400分别与显示控制器500电连接。上述信号处理器400还用于根据显示面板的弯折位置信息和弯折角度,获得显示控制信息。该显示控制信息包括显示位置控制信息和/或显示亮度控制信息;
上述显示控制器500用于根据显示位置控制信息和/或显示亮度控制信息控制显示面板显示图像。
当显示面板弯折时,可利用视线采集器采集用户视线方向,信号处理器400根据用户视线方向和显示面板的弯折位置信息和弯折角度,可以获得显示控制信息。该显示控制信息包括显示位置控制信息和/或显示亮度控制信息。
进一步,如图9所示,上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视线采集器600。信号处理器400还与视线采集器600电连接。该视线采集器600用于采集用户视线方向。视线采集器600一般为眼球跟踪仪等。此时,信号处理器400具体用于根据用户视线方向和所述显示面板的弯折位置信息和弯折角度,获得显示控制信息。
例如:当显示面板呈现如图8所示的弯折状态,弯折角度为α时,图9所示的信号处理器400判断出用户视线射向第一子区域A。
如图7和图8所示,在弯折角度α比较大(如90°≤α≤180°)时,用户在清楚的看到第一子区域A的图像时,几乎无法看到第二子区域B所显示的图像,因此,信号处理器400可根据用户视线方向与用户视线方向和显示面板的弯折位置信息和弯折角度,获得显示位置控制信息,以根据显示位置控制信息控制显示面板在第一子区域A显示图像。由于显示位置控制信息控制显示面板在第一子区域A显示图像,因此,在用户视线射向第一子区域A时,可保证用户看到清晰的图像。
如图7和图8所示,在弯折角度α比较大(如0°<α≤90°)时,用户虽然能够看到第二子区域B所显示的图像,但是第二子区域B所显示的图像亮度因为视线方向的问题有所下降,因此,信号处理器400可根据用户视线方向与用户视线方向和显示面板的弯折位置信息和弯折角度,获得显示亮度控制信息,利用该显示亮度控制信息控制第二子区域B所显示的图像亮度升高。由于第二子区域B所显示的图像亮度升高,因此,在用户视线射向第一子区域A时,可保证用户看到第二子区域B图像与第一子区域A图像的亮度接近,从而使得用户能够清楚的看到第二子区域B所显示的图像。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增加显示面板的人机交互能力,提高用户使用体验,如图9所示,上述显示装置还包括:人机交互单元700。该人机交互单元700包括语音控制器710和弯折控制机构720。语音控制器710和显示控制器500均与弯折控制机构720电连接。
上述语音控制器710用于至少控制显示面板进行弯折操作。语音控制器710可以为Seri语音控制器。Seri语音控制器是苹果公司在其产品iPhone4S,iPad 3及以上版本手机和Mac上应用的一项智能语音控制功能。Siri语音控制器可以令iPhone4S及以上手机(iPad3以上平板)变身为一台智能化机器人,利用Siri语音控制器的用户可以通过手机读短信、介绍餐厅、询问天气、语音设置闹钟等。Siri可以支持自然语言输入,并且可以调用系统自带的天气预报、日程安排、搜索资料等应用,还能够不断学习新的声音和语调,提供对话式的应答。Siri是Speech Interpretation&Recognition Interface的首字母缩写,原义为语音识别接口。
如图9所示,上述弯折控制机构720为电子合叶等电子铰链。上述显示控制器500还用于在弯折角度达到预设角度时,控制显示面板结束弯折操作。
例如:如图9所示,用户发出的语音消息为请打开至75°,我需要看电影;则语音控制器710识别该语音消息,并进行解析,根据解析结果生成弯折控制指令和电影播放指令。弯折控制机构720可根据弯折控制指令控制显示面板进行弯折操作。在信号处理器400检测到显示面板的弯折角度α达到75°时,信号处理器400控制显示面板结束弯折操作。同时,显示控制器500还根据电影播放指令控制显示面板播放电影。当然,显示控制器500还可以根据信号处理器400所生成的显示控制信息控制显示面板显示图像。
如图10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如图7所示的衬底基板。该衬底基板300可提供至少一个可弯折区域TA的电容信号。该衬底基板300包括柔性基底310以及沿着远离柔性基底310表面层叠设置的第一电极层320、衬底绝缘层330和第二电极层340。第一电极层320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探测电极320A,第二电极层340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探测电极320B。其中,可采用常规成膜工艺和图案化工艺制作上述衬底基板300;其中至于所形成的第一电极层320、衬底绝缘层330和第二电极层340的厚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
如图10所示,至少一个第一探测电极320A、至少一个第二探测电极320B和衬底绝缘层330构成至少一个如图11所示的探测电容TC。应理解,此处至少一个第一探测电极320A、至少一个第二探测电极320B和衬底绝缘层330构成至少一个探测电容TC时,构成同一探测电容TC的第一探测电极320A在柔性基板的正投影和第二探测电极320B在柔性基板的正投影均与同一可弯折区域TA交叠。至少一个第一探测电极320A、至少一个第二探测电极320B和至少一个探测电容TC一一对应,一一对应不仅是数量的一一对应,也是位置上的一一对应。可以知道的是,构成同一探测电容TC的第一探测电极320A在柔性基板的正投影和第二探测电极320B在柔性基板的正投影应当交叠或重合,以保证第一探测电极320A、第二探测电极320B和衬底绝缘层330可构成探测电容TC。
如图10所示,上述柔性基底310具有至少一个可弯折区域TA,每个可弯折区域TA与至少一个探测电容TC所包括的第一探测电极320A和第二探测电极320B在柔性基板的正投影交叠。也就是说,每个可弯折区域TA具有至少一个用于检测其电容变化的探测电容TC。
如图10和图11所示,上述衬底基板应用于OLED显示面板时,衬底基板内的各个探测电容TC利用信号处理器400实时检测对应OLED显示面板的可弯折区域TA的电容。例如:OLED显示面板具有一个可弯折区域TA,该可弯折区域TA对应一个探测电容TC。OLED显示面板没有弯折时探测电容TC所检测的电容信号为C0,OLED显示面板弯折后探测电容TC所检测的电容信号为Ct。可弯折区域TA的弯折时,可弯折区域TA对应的探测电容TC近似看作圆柱电容,而圆柱电容的电容大小与圆柱电容的半径有关。由于可弯折区域TA的弯折角度越大,可弯折区域TA对应的圆柱电容的半径也就越小,因此,圆柱电容的电容值与可弯折区域TA的弯折角度有关,使得利用信号处理器400根据C0和Ct可获得可弯折区域TA在弯折前后的电容信号变化量,并根据可弯折区域TA在弯折前后的电容信号变化量获得可弯折区域TA的弯折角度。至于弯折位置则根据信号处理器400接收的探测电容TC所提供的电容信号接口参数获得。也就是说,通过显示面板弯折前后探测电容TC所检测的可弯折区域TA的电容信号变化量,可以获得可弯折区域TA的弯折角度和发生弯折的弯折位置。
由上可见,由于每个可弯折区域TA与至少一个探测电容TC所包括的第一探测电极320A和第二探测电极320B在柔性基板的正投影交叠,使得构成同一探测电容TC的第一探测电极320A和第二探测电极320B可用于探测可弯折区域TA电容变化。而由于显示面板在弯折的时候,其可弯折区域TA的电容会发生变化,因此,可利用正投影与显示面板对应至少一个可弯折区域TA交叠的第一探测电极320A和第二探测电极320B检测至少一个可弯折区域TA的电容变化,从而根据至少一个可弯折区域TA的电容变化监控显示面板的弯折位置信息和弯折角度等弯折信息。
不仅如此,如图10所示,由于第一电极层320、衬底绝缘层330和第二电极层340沿着远离柔性基底310表面层叠的设置,以使得至少一个探测电容TC集成在衬底基板中,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衬底基板应用于显示面板时,可在保证显示面板比较轻薄的同时,使得显示面板不仅具有柔性显示功能,还具有弯折信息探测功能,使得显示面板的功能多样化。
如图10所示,为了降低上述第一探测电极320A和第二探测电极320B对图像显示的影响,上述第一探测电极320A和第二探测电极320B应当设在柔性基底310的边缘。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上述实施例的衬底基板应用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装置还包括信号处理器400,信号处理器400可对检测信号接口JCIO所接收的电容信号进行处理。如图10所示,由于检测信号接口JCIO与第一电极层320或第二电极层340电连接,而第一电极层320所含有的至少一个第一探测电极320A、第二电极层340所含有的至少一个第二探测电极320B以及衬底绝缘层330所构成的至少一个探测电容TC可监控至少一个可弯折区域TA的电容变化,从而利用信号处理器400根据至少一个可弯折区域TA的位置电容信号变化监控显示面板的弯折位置信息和弯折角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上述柔性基底310的厚度为100nm~10000nm,即0.1μm~10μm,进一步可以为0.1μm~0.95μm。应理解,此处柔性基底310可以为一层,也可以为两层,当然,也可以多层。此处柔性基底310的层数可以根据柔性基底310的柔软度设定。同时,在保证第一电极层320和第二电极层340导电性能的前提下,第一电极层320和第二电极层340应当尽可能薄。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图7所示的衬底基板300还包括层叠在一起的阻挡层350和缓冲层360。阻挡层350位于缓冲层360与第二电极层340远离衬底绝缘层330的表面之间,以保证上述衬底基板300的表面比较平坦,从而方便各个像素驱动电路形成在衬底基板上。至于阻挡层350和缓冲层360的厚度,则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例如:阻挡层的厚度为100nm~900nm,缓冲层的厚度则可以参考现有技术设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由于显示面板在弯折后的不可弯折区域NTA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可弯折区域TA的影响,出现电容信号波动问题。如图11所示,当以可弯折区域TA在显示面板没有弯折前探测电容TC所检测的电容信号为参考时,并不能很好的呈现显示面板在弯折后不可弯折区域NTA和可弯折区域TA的电容信号差值,因此,上述可弯折区域TA在弯折前后的电容信号变化量以可弯折区域TA在显示面板没有弯折时探测电容TC所检测的电容信号为参考时,所获得的可弯折区域TA的电容变化量的准确性不是很高。如图10所示,为了提高弯折信息的检测灵敏度,上述第一电极层320还包括与至少一个第一探测电极320A绝缘的至少一个第一参考电极340A,第二电极层340还包括与至少一个第二探测电极320B绝缘的至少一个第二参考电极340B,至少一个第一参考电极340A与至少一个第二参考电极340B构成至少一个如图11所示的参考电容JC;应理解,至少一个第一参考电极340A与至少一个第二参考电极340B构成至少一个参考电容JC时,构成同一探测电容TC的第一探测电极320A在柔性基板的正投影和第二探测电极320B在柔性基板的正投影均与同一可弯折区域TA交叠;至少一个第一参考电极340A、至少一个第二参考电极340B与至少一个参考电容JC应当一一对应,此处的一一对应,不仅是数量上的一一对应,也是位置上的一一对应。可以知道的是,构成同一参考电容JC的第一参考电极340A在柔性基板的正投影和第二参考电极340B在柔性基板的正投影应当交叠或重合,以保证第一参考电极340A、第二参考电极340B和衬底绝缘层330可构成参考电容JC。为了降低上述第一参考电极340A和第二参考电极340B对图像显示的影响,上述第一参考电极340A和第二参考电极340B应当设在柔性基底310的边缘。
如图10所示,上述柔性基底310具有至少一个不可弯折区域NTA,至少一个所述不可弯折区域NTA内具有至少一个参考电容JC所包括的第一参考电极340A和第二参考电极340B在柔性基板的正投影。也就是说,有些不可弯折区域NTA具有参考电容JC,有的不可弯折区域NTA具有至少一个参考电容JC,该参考电容JC用于检测该不可弯折区域NTA内的参考电容JC。
当上述衬底基板应用于OLED显示面板时,可利用至少一个探测电容TC实时检测可弯折区域TA的电容,利用至少一个参考电容JC实时检测不可弯折区域NTA的电容。例如:显示面板具有一个可弯折区域TA,该可弯折区域TA具有一个探测电容TC。显示面板具有两个不可弯折区域NTA,其中一个不可弯折区域NTA具有一个参考电容JC。显示面板弯折后探测电容TC所检测的电容信号为Ct,显示面板弯折后参考电容JC所检测的电容信号为Cd,此时可根据Ct与Cd获得可弯折区域TA在弯折前后的电容信号变化量,并根据可弯折区域TA在弯折前后的电容信号变化量获得可弯折区域TA的弯折角度。由于在参考电容JC存在的情况下,以显示面板弯折后参考电容JC所检测的电容信号为参考,使得所获得的可弯折区域TA的电容信号变化比较准确。
值得注意的是,在显示面板中含有中性层,中性层在弯曲过程中的长度和弯曲前一样,保持不变,因此,在中性层一般设置有比较容易受到应力或外力影响的器件,这些器件一般为发光器件等电子器件,以避免应力或外力对于该器件的破坏。如图1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将探测电容TC集成在衬底基板300中,避免了探测电容TC对中性层的占用。
为了提高图11所示的探测电容TC和参考电容JC的耐弯折性能,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中的至少一种。
第一种方法:如图10所示,至少一个第一探测电极320A和至少一个第二探测电极320B均为图案化电极。应理解,此处图案化电极是指具有孔结构的电极,通过其中的孔结构缓冲各个第一探测电极320A和各个第二探测电极320B所受到的作用力,以提高至少一个图11所示的探测电容TC的弯折强度。
如图10所示,为了提高图11所示的参考电容JC所含有的各个第一参考电极340A和第二参考电极340B的耐弯折性,上述至少一个第一参考电极340A和至少一个第二参考电极340B均为图案化电极,以提高参考电容JC的弯折强度。
上述图案化电极的图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例如:可以为图14中的a~f所示的图形,但不仅限于此。
第二种方法:如图10所示,还可以设定上述衬底绝缘层330的材料,提高如图11所示的探测电容TC和参考电容JC的耐弯折性能。例如:如图10所示,上述衬底绝缘层330为弹性绝缘层,以利用弹性绝缘层缓冲各个第一探测电极320A、各个第二探测电极320B、各个第一参考电极340A和第二参考电极340B所受到的作用力,从而提高探测电容TC和参考电容JC的耐弯折性能。
如图10所示,至于上述衬底绝缘层330为弹性绝缘层时,上述衬底绝缘层330的材料,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例如:上述衬底绝缘层330所含有的材料与柔性基底310所含有的材料相同;应理解,柔性基底310所含有的材料为聚酰亚胺等具有弹性的材料,以保证衬底绝缘层330缓冲各个第一探测电极320A、各个第二探测电极320B、各个第一参考电极340A和第二参考电极340B所受到的作用力的同时,自身不会发生断裂损伤,从而保证图11所示的探测电容TC和参考电容JC具有极佳的灵敏度,从而提高电容的信噪比。
为了避免信号干扰,如图10所示,上述第一电极层320在柔性基底310的正投影位于衬底绝缘层330在柔性基底310的正投影内,使得第一电极层320被衬底绝缘层330覆盖,从而避免第一电极层320所包括的各个第一探测电极320A和各个第一参考电极340A所传输的电容信号受到其他走线的干扰。
进一步,如图10所示,当上述衬底绝缘层330所含有的材料与上述柔性基底310所含有的材料相同时,可将衬底绝缘层330看作柔性基底310的一部分。此时上述第一电极层320相当于被设在柔性基底310中,使得柔性基底310可用于保护第一电极层320所包括的各个第一探测电极320A和各个第一参考电极340A,缓冲弯折过程中对各个第一探测电极320A和各个第一参考电极340A所施加的作用力,同时,避免其他走线对各个第一探测电极320A和各个第一参考电极340A所产生的信号干扰。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上述第一探测电极320A、第二探测电极320B、第一参考电极340A和第二参考电极340B的形状多种多样,可以为条状电极,也可以为不规则的异形。例如:上述第一探测电极320A、第二探测电极320B、第一参考电极340A和第二参考电极340B均为条状电极。下面以图11所示的参考电容JC的条状延伸方向表示第一参考电极340A和第二参考电极340B的条状延伸方向。以图11所示的探测电容TC的条状延伸方向表示第一探测电极320A、第二探测电极320B的条状延伸方向。
应理解,如图10和图11所示,构成同一探测电容TC的第一探测电极320A的条状延伸方向和第二探测电极320B的条状延伸方向相同,可保证第一探测电极320A和第二探测电极320B在柔性基底310的正投影最大化重叠。构成同一参考电容JC的第一参考电极340A的条状延伸方向和第二参考电极340B的条状延伸方向相同,可保证第一探测电极320A和第二探测电极320B在柔性基底310的正投影最大化重叠。
如图10和图11所示,考虑到每个可弯折区域TA与至少一个探测电容TC所包括的第一探测电极320A和第二探测电极320B在柔性基板的正投影交叠时,交叠角度β与探测电容TC的电容信号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如图10和图11所示,当上述可弯折区域TA为条状可弯折区域时,至少一个探测电容TC所包括的第一探测电极320A和第二探测电极320B在柔性基板的正投影与可弯折区域TA的交叠角度越接近90°,该探测电容TC所包括的第一探测电极320A和第二探测电极320B在衬底基板弯折过程中所产生的变形越大,相应的该探测电容TC的电容信号的变化也就越大,因此,每个可弯折区域TA与至少一个探测电容TC所包括的第一探测电极320A和第二探测电极320B在柔性基板的正投影交叠角度越接近90°,探测电容TC的灵敏性也就越高。基于此,当条状可弯折区域的条状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探测电极320A的条状延伸方向所形成的角度为90°,即条状可弯折区域的条状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探测电极320A的条状延伸方向正交的情况下,探测电容TC的灵敏度最佳。但为了降低制作难度,上述条状可弯折区域的条状延伸方向与第一探测电极320A的条状延伸方向所形成的角度为70°~130°,以提高探测电容TC的灵敏度。
另外,如图10和图11所示,为了保证不可弯折区域NTA所具有的至少一个参考电容JC与上述可交叠区域不发生交叠,上述条状可弯折区域的条状延伸方向与第一参考电极340A的条状延伸方向平行。由于可弯折区域TA在弯折后,以可弯折区域TA为中心,沿着远离可弯折区域TA的方向,不可弯折区域NTA所受到的应力会逐渐减小,因此,当条状可弯折区域的条状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参考电极340A的条状延伸方向平行时,可保证不可弯折区域NTA所对应的参考电极所受到的应力大小一致。
如图10、图11和图12所示,为了减少不可弯折区域NTA所受到的应力对参考电容JC的影响,上述不可弯折区域NTA所对应的参考电容JC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参考电容JC沿着远离可弯折区域TA的方向设置。此时,将多个参考电容JC所提供的电容信号进行平均化,以获得不可弯折区域NTA的电容信号。
如图11所示,为了准确检测可弯折区域TA的电容信号,上述不可弯折区域NTA所对应的探测电容TC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探测电容TC沿着可弯折区域TA的条状延伸方向分布。此时,将多个探测电容TC所提供的电容信号进行平均化,以获得可弯折区域TA的电容信号。
应理解,如图10所示,实际中的有效可弯折区域有限,因此,图11所示的探测电容TC所包括的第一探测电极320A和第二探测电极320B的条状延伸长度应当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以能够探测到有效可弯折区域的电容信号为准,无需过度延伸。同理,上述参考电容JC所包括的第一参考电极340A和第二参考电极340B的条状延伸长度也应当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以可采集到不可弯折区域NTA的电容信号为准,无需过度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和图11所示,为了检测每个可弯折区域TA的电容信号变化,上述每个可弯折区域TA与至少一个探测电容TC所包括的第一探测电极320A和第二探测电极320B在柔性基板的正投影交叠。即每个可弯折区域TA具有应当至少对应一个可检测该区域电容变化的探测电容TC。至于上述不可弯折区域NTA所对应的参考电容JC数量,则可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下面举例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衬底基板所包括的探测电容TC与可弯折区域TA之间,参考电容JC与不可弯折区域NTA之间的分布关系。应理解,下文描述仅用于解释,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第一种分布关系:图11示出了第一种衬底基板的电容分布图。如图11所示,该衬底基板具有一个条状的可弯折区域TA和两个不可弯折区域NTA。两个不可弯折区域NTA为第一不可弯折区域NTA1和第二不可弯折区域NTA2。可弯折区域TA位于第一不可弯折区域NTA1和第二不可弯折区域NTA2之间。可弯折区域TA对应有一个条状的探测电容TC。可弯折区域TA的条状延伸方向从图11的左侧到图11的右侧。探测电容TC的条状延伸方向与可弯折区域TA的条状延伸方向正交。
第一不可弯折区域NTA1位于图11的上方,第二不可弯折区域NTA2位于图11的下方。第二不可弯折区域NTA2对应有一个条状的参考电容JC,参考电容JC的条状延伸方向与可弯折区域TA的条状延伸方向相同。
第二种分布关系:图12示出了第二种衬底基板的电容分布图。如图12所示,该衬底基板具有一个条状的可弯折区域TA和两个不可弯折区域NTA。两个不可弯折区域NTA为第一不可弯折区域NTA1和第二不可弯折区域NTA2,可弯折区域TA位于第一不可弯折区域NTA1和第二不可弯折区域NTA2之间。可弯折区域TA的条状延伸方向从图11的左侧到图11的右侧。可弯折区域TA对应有四个条状的如图11所示的探测电容TC。四个探测电容TC的条状延伸方向与可弯折区域TA的条状延伸方向正交。四个条状的探测电容TC沿着可弯折区域TA的条状延伸方向间隔分布。四个条状的探测电容TC分别为第一探测电容TC1、第二探测电容TC2、第三探测电容TC3和第四探测电容TC4。为了减少探测电容对显示区域的干扰,第一探测电容TC1、第二探测电容TC2和第三探测电容TC3靠近图12的左侧,第四探测电容TC4靠近图12的右侧。在衬底基板在弯折时,可弯折区域TA靠近衬底基板中心的位置所受到的应力比较大,因此,第一探测电容TC1、第二探测电容TC2和第三探测电容TC3靠近衬底基板中心的探测电极的灵敏度比较高,远离衬底基板中心的探测电极的灵敏度比较低,因此,可设定第一探测电容TC1、第二探测电容TC2和第三探测电容TC3按照靠近衬底基板中心的方向,其条状延伸长度逐渐减小,以保证各个探测电容的灵敏度,并减少探测电容对于显示区域不必要的遮挡。
第一不可弯折区域NTA1位于图12的上方,第二不可弯折区域NTA2位于图12的下方。第二不可弯折区域NTA2对应有三个条状的参考电容JC,分别第一参考电容JC1、第二参考电容JC2和第三参考电容JC3。第一参考电容JC1、第二参考电容JC2和第三参考电容JC3从柔性基底310的边缘开始按照逐渐靠近可弯折区域的方向排布。第一参考电容JC1、第二参考电容JC2和第三参考电容JC3的条状延伸方向均与可弯折区域TA的条状延伸方向相同。在衬底基板弯折的时候,不可弯折区域越靠近可弯折区域,其所受到的应力影响越大,此时靠近可弯折区域的参考电容的灵敏度比较高,远离可弯折区域的参考电容的灵敏度比较低,基于此,上述第一参考电容JC1、第二参考电容JC2和第三参考电容JC3按照靠近可弯折区域的方向,第一参考电容JC1、第二参考电容JC2和第三参考电容JC3的条状延伸长度按照靠近可弯折区域的方向逐渐减小,以保证各个参考电容的灵敏度。同时,由于第一参考电容JC1、第二参考电容JC2和第三参考电容JC3从柔性基底310的边缘开始按照逐渐靠近可弯折区域的方向排布,在第一参考电容JC1、第二参考电容JC2和第三参考电容JC3的条状延伸长度按照靠近可弯折区域的方向逐渐减小时,也能够减少参考电容对于显示区域的不必要遮挡。
第三种分布关系:图13示出了第三种衬底基板的电容分布图。如图13所示,该衬底基板具有三个条状的如图10所示的可弯折区域TA和四个如图10所示的不可弯折区域NTA。每个可弯折区域TA的条状延伸方向为图13的左侧向右侧方向延伸。
如图13所示,三个可弯折区域分别为第一可弯折区域TA1、第二可弯折区域TA2和第三可弯折区域TA3。第一可弯折区域TA1、第二可弯折区域TA2和第三可弯折区域TA3沿着图的由上至下的方向依次排布。上述四个不可弯折区域NTA包括第一不可弯折区域NTA1、第二不可弯折区域NTA2、第三不可弯折区域NTA3和第四不可弯折区域NTA4。
如图13所示,第一不可弯折区域NTA1位于第一可弯折区域TA1的上方,第二不可弯折区域NTA2位于第一可弯折区域TA1的下方。第二不可弯折区域NTA2位于第二可弯折区域TA2的上方,第三不可弯折区域NTA3位于第二可弯折区域TA2的下方。第三不可弯折区域NTA3位于第三可弯折区域TA3的上方,第四不可弯折区域NTA4位于第三可弯折区域TA3的下方。应理解,此处的上方是指图13的上方,下方是指图13的下方。
如图13所示,第一可弯折区域TA1具有对应的一个条状的探测电容,该探测电容定义为第一探测电容TC1。第一探测电容TC1的条状延伸方向与第一可弯折区域TA1的条状延伸方向正交。
如图13所示,第二可弯折区域TA2具有对应的一个条状的探测电容,该探测电容定义为第二探测电容TC2。第二探测电容TC2的条状延伸方向与第二可弯折区域TA2的条状延伸方向正交。
如图13所示,第三可弯折区域TA3具有对应的一个条状的探测电容,该探测电容定义为第三探测电容TC3。第三探测电容TC3的条状延伸方向与第三可弯折区域的条状延伸方向正交。
如图13所示,第一不可弯折区域NTA1具有一个条状的参考电容,定义为第一参考电容JC1。第一参考电容JC1的条状延伸方向与第一可弯折区域TA1的条状延伸方向相同,并靠近图13的左侧。
如图13所示,第四不可弯折区域NTA4具有两个条状的参考电容,分别为第二参考电容JC2和第三参考电容JC3。第二参考电容JC2的条状延伸方向和第三参考电容JC3的条状延伸方向均与第二可弯折区域TA2的条状延伸方向相同。第二参考电容JC2的条状延伸方向和第三参考电容JC3的条状延伸方向所在直线处在同一直线,且靠近图13的左侧。
如图15和图16所示,本发明还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基准信号接口JZIO、检测信号接口JCIO以及上述衬底基板300;基准信号接口JZIO和检测信号接口JCIO均位于衬底基板300上方。其中,
当上述衬底基板300所包括的第一电极层320含有的第一探测电极320A作为探测电容TC的基准电极,上述第一参考电极340A作为参考电容的基准电极,此时,第一电极层320与基准信号接口JZIO电连接,第二电极层340与检测信号接口JCIO电连接。
如图15所示,当上述衬底基板300所包括的第二电极层340含有的第二探测电极320B作为探测电容TC的基准电极,上述第二参考电极340B作为参考电容的基准电极,此时,上述第一电极层320与检测信号接口JCIO电连接,第二电极层340与基准信号接口JZIO电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有益效果与上述衬底基板300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5和图16所示,当上述衬底基板300不仅含有探测电容TC还含有参考电极时,上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用于与检测信号接口JCIO电连接的信号放大电路700和形成在衬底基板300上方的至少一个薄膜晶体管TFT。该薄膜晶体管TFT可以为像素驱动电路中的薄膜晶体管,也可以是另外增加的薄膜晶体管,该信号放大电路700可以在形成薄膜晶体管的时候一起形成。应理解,上述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域AA和边框区域BK,信号放大电路700位于边框区域BK,至少一个薄膜晶体管TFT位于显示区域AA。由于显示面板中具有信号放大电路700,从而简化了信号处理器400的信号处理复杂度。
如图15和图16所示,上述信号放大电路700通过设在至少一个薄膜晶体管TFT内的探测走线TX与至少一个第一探测电极320A电连接,信号放大电路700还通过设在至少一个薄膜晶体管TFT内的参考走线CX与至少一个第一参考电极340A电连接。至于探测走线TX和参考走线CX的条数,则根据第一探测电极320A和第一参考电极340A的数量决定。应理解,如图15所示,上述每个薄膜晶体管均包括有源层AL、栅极绝缘层GI、栅极层G、层间绝缘层IL和源漏极层SD。
示例性的,如图15所示,至少一条探测走线TX穿过衬底绝缘层330和至少一个薄膜晶体管TFT所包括的栅极绝缘层GI和层间绝缘层IL,至少一条参考走线CX穿过衬底绝缘层330和至少一个薄膜晶体管TFT所包括的栅极绝缘层GI和层间绝缘层IL,使得探测走线TX和参考走线CX尽量远离衬底基板300,以表面不必要的信号干扰,提高信噪比。应理解,如图15所示,从探测走线TX穿过薄膜晶体管所包括的栅极绝缘层GI和层间绝缘层IL的角度来说,此处至少一条探测走线TX穿过至少一个薄膜晶体管所包括的栅极绝缘层GI和层间绝缘层IL是指一条探测走线TX穿过一个薄膜晶体管所包括的栅极绝缘层GI和层间绝缘层IL。同理至少一条参考走线CX穿过至少一个薄膜晶体管所包括的栅极绝缘层GI和层间绝缘层IL是指一条参考走线CX穿过一个薄膜晶体管所包括的栅极绝缘层GI和层间绝缘层IL。
如图15所示,至于栅极绝缘层GI和层间绝缘层IL的位置关系,则由薄膜晶体管的类型和结构决定。例如:当栅极绝缘层GI和层间绝缘层IL沿着远离衬底基板300的方向设置时,探测走线TX和参考走线CX穿过层间绝缘层IL后与上述信号放大电路700电连接。基于此,上述信号放大电路700可在制作薄膜晶体管的源漏极层SD时一起制作。
需要说明的是,不管是探测走线TX还是参考走线CX,其要穿过栅极绝缘层GI和层间绝缘层IL,栅极绝缘层GI和层间绝缘层IL均需要为探测走线TX和参考走线CX开设对应的过孔。另外,在衬底基板含有阻挡层350和缓冲层360时,上述探测走线TX和参考走线CX均穿过阻挡层350和缓冲层360。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5和图16所示,上述信号放大电路700为分时复用信号放大电路,此时可利用一个分时复用信号放大电路处理整个衬底基板300所包括的第一探测电极320A和第一参考电极340A所传输的信号。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5和图16所示,上述信号放大电路700为至少一个信号放大子电路,至少一个信号放大子电路分别与至少一个第一探测电极320A和至少一个第一参考电极340A一一对应电连接。此时,从电连接的角度来说,一个信号放大子电路分别与一个第一探测电极320A和一个第一参考电极340A电连接。
如图15~图1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该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包括:
步骤S100:提供一柔性基底310;该柔性基底310具有至少一个可弯折区域TA。柔性基底310一般形成在玻璃等硬质基板上。硬质基板可承载柔性基底310,以保证显示面板的正常制作。该柔性基底310可以由一层聚酰亚胺膜,也可以两层以及两层以上的聚酰亚胺膜制作而成。至于柔性基底310的厚度可参考前文,此处不做详述。
步骤S200:在柔性基底310形成第一电极层320,使得第一电极层320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探测电极320A。此时,至少一个可弯折区域TA与至少一个探测电容TC所包括的第一探测电极320A的正投影交叠;在制作第一电极层320时,应当先在柔性基底310上沉积一层导电层,然后采用光刻等图案化工艺对导电层进行图案化,使得第一电极层320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探测电极320A。至于第一探测电极320A在柔性基底310的正投影与可弯折区域TA的位置关系,参考前文描述。
步骤S300:在第一电极层320远离柔性基底310的表面形成衬底绝缘层330。该决议层的材料可以为普通的绝缘材料,也可以弹性绝缘材料。同时,衬底绝缘层330也可以覆盖上述第一电极层320,以降低其他电路干扰第一电极层320检测可弯折区域TA的电容信号。
步骤S400:在衬底绝缘层330远离柔性基底310的表面形成第二电极层340,使得第二电极层340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探测电极320B,获得衬底基板300。此时,至少一个可弯折区域TA与至少一个第二探测电极320B在柔性基板的正投影交叠;至少一个第一探测电极320A、至少一个第二探测电极320B和衬底绝缘层330构成至少一个探测电容TC。至于第二探测电极320B在柔性基底310的正投影与可弯折区域TA的位置关系,参考前文描述。
步骤S500:在衬底基板300的上方形成基准信号接口JZIO和检测信号接口JCIO。
步骤S800:将第一电极层320与基准信号接口JZIO电连接,将第二电极层340与检测信号接口JCIO电连接;或,将第一电极层320与检测信号接口JCIO电连接,第二电极层340与基准信号接口JZIO电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与上述衬底基板300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5~图17所示,当上述第一电极层320与基准信号接口JZIO电连接时,是指第一电极层320所包括的各种电极均与基准信号接口JZIO电连接。当上述第二电极层340与基准信号接口JZIO电连接时,是指第二电极层340所包括的各种电极均与基准信号接口JZIO电连接。当上述第一电极层320与检测信号接口电连接时,是指第一电极层320所包括的各种电极均与检测信号接口电连接。当上述第二电极层340与检测信号接口JCIO电连接时,是指第二电极层340所包括的各种电极均与检测信号接口JCIO电连接。为了方便描述,此处不再区分同一电极层所含有的电极的种类。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5~图17所示,在衬底绝缘层330远离柔性基底310的表面形成第二电极层340后,将第一电极层320与基准信号接口JZIO电连接,将第二电极层340与检测信号接口JCIO电连接前,上述衬底基板300的制作方法还包括:
步骤S600:在衬底基板300的上方形成信号放大电路700和至少一个薄膜晶体管,使得所述至少一个薄膜晶体管内设有与第二电极层340电连接的探测走线TX以及与第一电极层320电连接的参考走线CX。应理解,步骤S600可以与步骤S500同时形成,也可以依次形成。此时,将第二电极层340与检测信号接口JCIO电连接包括:将信号放大电路700与检测信号接口JCIO绑定在一起。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5~图17所示,在衬底绝缘层330远离柔性基底310的表面形成第二电极层340后,将第一电极层320与检测信号接口JCIO电连接,第二电极层340与基准信号接口JZIO电连接前,上述衬底基板300的制作方法还包括:
步骤S700:在衬底基板300的上方形成信号放大电路700和至少一个薄膜晶体管,使得至少一个薄膜晶体管内设有与第一电极层320电连接的探测走线TX以及与第二电极层340电连接的参考走线CX。应理解,步骤S700可以与步骤S500同时形成,也可以依次形成。此时,将第一电极层320与检测信号接口JCIO电连接包括:将所述信号放大电路700与检测信号接口JCIO绑定在一起。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0所示,上述衬底基板含有阻挡层350和缓冲层360时,在衬底绝缘层330远离柔性基底310的表面形成第二电极层340后,在获得上述衬底基板前,上述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还包括:在第二电极层340远离柔性基底310的表面形成阻挡层350和缓冲层360。
应理解,如图15和图16所示,上述在衬底基板300的上方形成信号放大电路700和至少一个薄膜晶体管的方法多种多样。例如:当第一电极层320与检测信号接口JCIO电连接,第二电极层340与基准信号接口JZIO电连接,在衬底基板300的上方形成信号放大电路700和至少一个薄膜晶体管包括:
在衬底基板300的上方形成沿着远离衬底基板300方向层叠设置的有源层AL、栅极绝缘层GI、栅极层G和层间绝缘层IL;开设至少一个贯穿的衬底绝缘层330、层间绝缘层IL和栅极绝缘层GI的至少一个第一过孔和至少一个第二过孔;在层间绝缘层IL远离衬底基板300的方向形成源漏极层SD,使得每个第一过孔内形成与至少一个第一探测电极320A电连接的探测走线TX,每个第二过孔内形成与至少一个第一参考电极340A电连接的参考走线CX。应理解,第一过孔位置参考图15所示的探测走线TX位置,第二过孔位置参考图15所示的参考走线CX位置。
应理解,如图15和图16所示,由于上述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贯穿衬底绝缘层330、层间绝缘层IL和栅极绝缘层GI,因此,应当在源漏极层SD制作完成时完成上述信号放大电路700的制作,并在制作完成源漏极层SD与信号放大电路700后,信号放大电路700也与其中的探测走线TX和参考走线CX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完成上述薄膜晶体管的制作后,还需要形成发光器件,只是在形成发光器件之前,需要在薄膜晶体管的表面形成平坦化层。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2)

1.一种衬底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基底以及沿着远离柔性基底表面层叠设置的第一电极层、衬底绝缘层和第二电极层;所述第一电极层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探测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层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探测电极,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探测电极、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探测电极和衬底绝缘层构成至少一个探测电容;所述柔性基底具有至少一个可弯折区域,每个所述可弯折区域与至少一个所述探测电容所包括的第一探测电极和第二探测电极在柔性基板的正投影交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衬底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层还包括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探测电极绝缘的至少一个第一参考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层还包括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探测电极绝缘的至少一个第二参考电极,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参考电极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参考电极构成至少一个参考电容;所述柔性基底具有至少一个不可弯折区域,至少一个所述不可弯折区域内具有至少一个所述参考电容所包括的第一参考电极和第二参考电极在柔性基板的正投影。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衬底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参考电极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参考电极均为图案化电极;和/或,
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探测电极、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探测电极、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参考电极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参考电极均为条状电极;构成同一所述探测电容的第一探测电极的条状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二探测电极的条状延伸方向相同,构成同一所述参考电容的第一参考电极的条状延伸方向和第二参考电极的条状延伸方向相同,所述可弯折区域为条状可弯折区域;所述条状可弯折区域的条状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探测电极的条状延伸方向所形成的角度为70°~130°,所述条状可弯折区域的条状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参考电极的条状延伸方向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衬底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探测电极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探测电极均为图案化电极;和/或,
所述衬底绝缘层为弹性绝缘层;和/或,
所述衬底绝缘层所含有的材料与所述柔性基底所含有的材料相同;和/或,
所述第一电极层在柔性基底的正投影位于所述衬底绝缘层在柔性基底的正投影内;
所述衬底基板还包括层叠在一起的阻挡层和缓冲层;所述阻挡层位于所示和缓冲层与所述第二电极层远离衬底绝缘层的表面之间。
5.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准信号接口、检测信号接口以及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衬底基板;所述基准信号接口和检测信号接口均位于所述衬底基板的上方;其中,
所述第一电极层与基准信号接口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极层与检测信号接口电连接;或,
所述第一电极层与检测信号接口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极层与所述基准信号接口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基板为权利要求2所述的衬底基板,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用于与所述检测信号接口电连接的信号放大电路和形成在衬底基板上方的至少一个薄膜晶体管,所述信号放大电路通过设在所述至少一个薄膜晶体管内的探测走线与至少一个第一探测电极电连接,所述信号放大电路还通过设在所述至少一个薄膜晶体管内的参考走线与至少一个第一参考电极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条探测走线穿过所述衬底绝缘层和所述至少一个薄膜晶体管所包括的栅极绝缘层和层间绝缘层;所述至少一条参考走线穿过所述衬底绝缘层和所述至少一个薄膜晶体管所包括的栅极绝缘层和层间绝缘层;和/或,
所述信号放大电路为分时复用信号放大电路,或,
所述信号放大电路为至少一个信号放大子电路,所述至少一个信号放大子电路分别与至少一个第一探测电极和至少一个第一参考电极一一对应电连接;和/或,
所述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域和边框区域,所述信号放大电路位于所述边框区域,所述至少一个薄膜晶体管位于所述显示区域。
8.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一柔性基底;所述柔性基底具有至少一个可弯折区域;
在所述柔性基底形成第一电极层,使得所述第一电极层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探测电极;
在所述第一电极层远离柔性基底的表面形成衬底绝缘层;
在所述衬底绝缘层远离柔性基底的表面形成第二电极层,使得所述第二电极层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探测电极,获得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衬底基板;
在所述衬底基板的上方形成基准信号接口和检测信号接口;
将所述第一电极层与基准信号接口电连接,将所述第二电极层与检测信号接口电连接;或,将所述第一电极层与检测信号接口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极层与所述基准信号接口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基板为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衬底基板,所述在所述衬底绝缘层远离柔性基底的表面形成第二电极层后,所述将所述第一电极层与基准信号接口电连接,将所述第二电极层与检测信号接口电连接前,所述衬底基板的制作方法还包括:
在衬底基板的上方形成信号放大电路和至少一个薄膜晶体管,使得所述至少一个薄膜晶体管内设有与所述第二电极层电连接的探测走线以及与所述第一参考电极电连接的参考走线,或;
所述在所述衬底绝缘层远离柔性基底的表面形成第二电极层后,将所述第一电极层与检测信号接口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极层与所述基准信号接口电连接前,所述衬底基板的制作方法还包括:
在衬底基板的上方形成信号放大电路和至少一个薄膜晶体管,使得所述至少一个薄膜晶体管内设有与所述第一电极层电连接的探测走线以及与所述第二电极层电连接的参考走线;
当所述第一电极层与检测信号接口电连接,所述将所述第一电极层与检测信号接口电连接包括:将所述信号放大电路与检测信号接口绑定在一起;
当所述第二电极层与检测信号接口电连接,所述将所述第二电极层与检测信号接口电连接包括:将所述信号放大电路与检测信号接口绑定在一起。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信号处理器和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显示面板;所述信号处理器与所述检测信号接口电连接;所述信号处理器至少用于对检测信号接口所接收的电容信号进行处理,获得显示面板的弯折位置信息和弯折角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显示控制器和视线采集器,所述信号处理器与所述显示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信号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显示面板的弯折位置信息和弯折角度,获得显示控制信息;所述显示控制信息包括显示位置控制信息和/或显示亮度控制信息;
所述显示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显示位置控制信息和/或显示亮度控制信息控制显示面板显示图像。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视线采集器用于用于采集用户视线方向;所述信号处理器还与所述视线采集器电连接,所述信号处理器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用户视线方向和所述显示面板的弯折位置信息和弯折角度,获得显示控制信息;和/或,
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人机交互单元,所述人机交互单元包括语音控制器和弯折控制机构,所述语音控制器和所示显示控制器均与所述弯折控制机构电连接;
所述语音控制器用于至少控制显示面板进行弯折操作;
所述显示控制器还用于在所述弯折角度达到预设角度时,控制所述显示面板结束弯折操作。
CN201910493077.XA 2019-06-06 2019-06-06 一种衬底基板、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Active CN1102240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93077.XA CN110224009B (zh) 2019-06-06 2019-06-06 一种衬底基板、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PCT/CN2020/094304 WO2020244567A1 (zh) 2019-06-06 2020-06-04 柔性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7/281,420 US11974493B2 (en) 2019-06-06 2020-06-04 Flexible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93077.XA CN110224009B (zh) 2019-06-06 2019-06-06 一种衬底基板、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24009A true CN110224009A (zh) 2019-09-10
CN110224009B CN110224009B (zh) 2021-04-23

Family

ID=678161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93077.XA Active CN110224009B (zh) 2019-06-06 2019-06-06 一种衬底基板、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974493B2 (zh)
CN (1) CN110224009B (zh)
WO (1) WO2020244567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244567A1 (zh) * 2019-06-06 2020-12-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509470A (zh) * 2020-11-30 2021-03-16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卷曲的显示面板及可卷曲的显示装置
CN114974121A (zh) * 2022-08-03 2022-08-30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补偿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10044356A (ko) * 2019-10-14 2021-04-2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18861A (zh) * 2014-09-24 2015-01-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屏及其弯曲识别方法、柔性显示装置
KR20170025870A (ko) * 2015-08-31 2017-03-08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연성 표시 장치
US20180238716A1 (en) * 2017-02-09 2018-08-23 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Capacitive bending sensors
CN109426390A (zh) * 2017-08-24 2019-03-05 创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折叠式电子元件及其控制方法
CN109616020A (zh) * 2019-01-30 2019-04-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9671355A (zh) * 2018-12-26 2019-04-23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786430A (zh) * 2019-02-22 2019-05-2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741772B2 (en) * 2014-12-26 2017-08-22 L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bending sensor
CN106486039B (zh) * 2015-08-26 2020-02-07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具有弯曲感测装置的柔性显示装置
JP2018066933A (ja) * 2016-10-21 2018-04-26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CN108511494B (zh) * 2018-03-30 2020-08-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及其弯曲检测方法
US20190393278A1 (en) * 2018-06-26 2019-12-26 Innolux Corporation Display device
CN110224009B (zh) 2019-06-06 2021-04-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衬底基板、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18861A (zh) * 2014-09-24 2015-01-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屏及其弯曲识别方法、柔性显示装置
KR20170025870A (ko) * 2015-08-31 2017-03-08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연성 표시 장치
US20180238716A1 (en) * 2017-02-09 2018-08-23 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Capacitive bending sensors
CN109426390A (zh) * 2017-08-24 2019-03-05 创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折叠式电子元件及其控制方法
CN109671355A (zh) * 2018-12-26 2019-04-23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616020A (zh) * 2019-01-30 2019-04-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9786430A (zh) * 2019-02-22 2019-05-2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GOVINDARAJAN VEERARAGHAVAN; THO D. NGUYEN; YUGANG SHENG; OMER ME: "An 8 × 8 Pixel Array Pen-Input OLED Screen", 《IEEE TRANSACTIONS ON ELECTRON DEVICES》 *
李继军、聂晓梦、李根生、王安祥、张伟光、郎风超、杨连祥: "平板显示技术比较及研究", 《中国光学》 *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244567A1 (zh) * 2019-06-06 2020-12-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974493B2 (en) 2019-06-06 2024-04-30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lexible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12509470A (zh) * 2020-11-30 2021-03-16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卷曲的显示面板及可卷曲的显示装置
CN112509470B (zh) * 2020-11-30 2022-05-20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卷曲的显示面板及可卷曲的显示装置
CN114974121A (zh) * 2022-08-03 2022-08-30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补偿方法
CN114974121B (zh) * 2022-08-03 2022-11-25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补偿方法
WO2024027061A1 (zh) * 2022-08-03 2024-02-08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补偿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24009B (zh) 2021-04-23
US20210343954A1 (en) 2021-11-04
US11974493B2 (en) 2024-04-30
WO2020244567A1 (zh) 2020-1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24009A (zh) 一种衬底基板、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US11644869B2 (en) Touch panel comprising conductive layers having opening overlapping with light-emitting element
US10528166B2 (en)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EP3333682B1 (en) Electronic device
CN107342370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0238313A1 (zh) 用于超声波指纹识别的显示基板及其制造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09685003A (zh) Oled显示面板及屏下光学指纹识别方法
CN104298404B (zh) 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8010938A (zh) 触摸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06206649A (zh) 自电容触摸传感器集成型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205645814U (zh)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
CN204178340U (zh) 窄边框高正确性内嵌显示触控结构
CN108334825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7193144A (zh) Ltps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10265450A (zh) 可拉伸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及工作方法
CN107275379A (zh) 触控式oled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09634466A (zh) 一种oled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分时复用驱动方法
CN105845708A (zh) 柔性集成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08511494A (zh)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及其弯曲检测方法
CN209327746U (zh)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9742092A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基板及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09002229A (zh) 一种触控面板、显示模组和触控显示装置
CN207182329U (zh) 电子设备
TW201349033A (zh) 觸控顯示面板
CN110739327A (zh) 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