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17119A - 便携式充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便携式充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17119A
CN110217119A CN201910261372.2A CN201910261372A CN110217119A CN 110217119 A CN110217119 A CN 110217119A CN 201910261372 A CN201910261372 A CN 201910261372A CN 110217119 A CN110217119 A CN 1102171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charging system
portable charger
module
c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6137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志财
赵辉
顾益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Joy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Joy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Joy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Joy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26137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217119A/zh
Publication of CN1102171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1711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6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operation of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便携式充电装置,用于为至少一电动车辆充电,所述便携式充电装置包括至少一充电主体,所述充电主体能够电性连接一电源和所述电动车辆,其中所述充电主体包括至少一充电系统,所述充电系统被电性设置于所述充电主体,所述充电系统中包括有至少一通讯模块,所述通讯模块被通信设置于所述充电系统并能够与至少一智能终端通信连接,从而通过所述智能终端控制所述充电主体为所述电动车辆进行充电。

Description

便携式充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气设备领域,主要涉及一种便携式充电装置,具体而言,主要涉及一种在充电过程中能够被控制和定位的充电桩。
背景技术
充电桩,其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安装于公共建筑(公共楼宇、商场、公共停车场等)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的输入端与交流电网直接连接,输出端都装有充电插头用于为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一般提供常规充电和快速充电两种充电方式,人们可以使用特定的充点卡在充电桩提供的人机交互操作界面上刷卡使用,进行相应的充电方式、充电时间、费用数据答应等操作,充电桩显示屏能够显示充电量、充电费用以及充电时间等数据。
也就是说,现有充电桩主要以固定式充电桩为主,电动汽车需要充电时必须找到相应的充电桩才能够进行充电,而固定式充电桩通常会安装在特定的地方,而不是随处都有的,因此给电动汽车的充电带来了极大的麻烦,从而影响出行范围。
而现有的可移动式充电桩,也仅仅是改变传统的固定充电桩的体积和尺寸,并将固定的充电桩改为移动式,从而便于汽车的充电。但随着用户覆盖面的普及以及用户自身需求的提升,比如在用户非常赶时间的时候,他需要知道充电时间以及相应的充电量,或者是当用户在充电的同时还有其他事情要处理的时候,却无法离开车辆等,因此现有的充电桩已经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了。
因为,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领域技术人员有必要提供一种便携式充电装置,以解决上述提及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充电装置,为一电动车辆进行充电,其中所述便携式充电装置不仅尺寸,能够被放置于车上以便随时进行充电,而且充电速度快,从而提高电动车辆的充电效率。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充电装置,其中所述便携式充电装置能够与智能终端实现通信连接,从而使用户能够通过智能终端对所述便携式充电装置进行远程控制。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充电装置,其中所述便携式充电装置轻便,整体重量轻,普通成年人都能够轻易提起,从而提高用户在充电时的操作便利性。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充电装置,其中所述便携式充电装置适合目前市场上的大部分车型,从而提高所述便携式充电装置的适用范围以及用户对于所述便携式充电装置的使用率。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充电装置,其中所述便携式充电装置具有网络连接模块,用户可以直接通过智能终端进行扫码联网,以对所述便携式充电装置进行控制,从而提高所述便携式充电装置的适用情况。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充电装置,其中所述便携式充电装置能够通过普通插座为电动车辆进行充电,从而提高所述便携式充电装置的适用性并降低用户的使用成本。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充电装置,其中所述便携式充电装置能够通信连接至少一智能终端,用户通过所述智能终端控制所述电动车辆的充电、计费等操作。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充电装置,其中所述便携式充电装置配有超长的充电线,从而使用户能够在不同的场景下通过所述便携式充电装置为电动车辆进行充电,从而进一步提高所述便携式充电装置的适用面。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充电装置,其中所述便携式充电装置的充电计费能够通过所述智能终端进行计算,不仅操作方便,而且电费计算清晰公平,从而减少电源主人惜借的痛点和电费结算的纠纷。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充电装置,其中所述便携式充电装置的充电状态能够通过所述智能终端进行实时监控,从而使用户掌控充电异常或中途断电等情况。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充电装置,其中所述便携式充电装置具有定位模块,当用户需要寻找所述便携式充电装置时,可以通过与所述便携式充电装置通信连接而获知所述便携式充电装置的具体位置。
为达上述至少一目的,本发明主要提供一种便携式充电装置,用于为至少一电动车辆充电,所述便携式充电装置包括至少一充电主体,所述充电主体能够电性连接一电源和所述电动车辆,其中所述充电主体包括至少一充电系统,所述充电系统被电性设置于所述充电主体,所述充电系统中包括有至少一通讯模块,所述通讯模块被通信设置于所述充电系统并能够与至少一智能终端通信连接,从而通过所述智能终端控制所述充电主体为所述电动车辆进行充电。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充电元件和一电源插头,所述充电元件和所述电源插头分别被电性连接于所述充电主体中的所述充电系统,其中所述充电元件的一端能够被电性连接于所述充电主体,所述充电元件的另一端能够电性连接所述电动车辆的充电口,从而使所述电源插头电性连接于电源后能够通过所述充电元件为所述电动车辆充电。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便携式充电装置包括至少一第一线缆接口和一第二线缆接口,所述充电元件通过所述第一线缆接口电性连接于所述充电主体中的所述充电系统,所述电源插头通过所述第二线缆接口口电性连接于所述充电主体。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充电元件上电性连接有一第一线缆,所述电源插头上电性连接有一第二线缆,所述充电元件和所述电源插头分别通过所述第一线缆和所述第二线缆通信连接于所述充电主体的所述第一线缆接口和所述第二线缆接口。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充电系统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定位模块,所述定位模块被通信设置于所述充电系统并与所述通讯模块通信连接,以使所述便携式充电装置能够被所述智能终端定位。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充电系统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充电模块,所述充电模块被通信设置于所述充电系统并与所述第一线缆接口及所述第二线缆接口电性连接,从而在所述电源插头接入电源后为所述电动车辆进行通电。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充电系统进一步包括至少一无线连接模块,所述无线连接模块被通信设置于所述充电系统并与所述通讯模块通信连接,以使所述通讯模块能够与所述智能终端实现无线连接。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充电系统中进一步包括至少一过流保护模块,所述过流保护模块被通信设置于所述充电系统以使所述充电系统在电流过载时能够自动切断电源。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充电系统进一步包括至少一电量计费模块,所述电量计费模块被通信设置于所述充电系统并与所述充电模块通信连接,以对充电量进行计费。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便携式充电装置的充电主体的重量不高于0.8kg,所述便携式充电装置的整体重量不高于2.5kg。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便携式充电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便携式充电装置的第一实施例中的充电系统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的便携式充电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一使用场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发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发明。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主要提供一种便携式充电装置10,用于为至少一电动车辆20进行充电,所述便携式充电装置10包括至少一充电主体11,所述充电主体11的能够电性连接一电源和所述电动车辆20,从而将所述电源的交流电转化为直流电从而为所述电动车辆20进行充电。具体而言,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所述便携式充电装置10进一步包括一充电元件12,其中所述充电元件12的一端能够被电性连接于所述充电主体11,所述充电元件12的另一端能够被插入所述电动车辆20的充电接口,且所述充电主体11上电性设置有一电源插头13,将所述便携式充电装置10的所述电源插头13插入一交流电源,即可通过所述充电元件12为所述电动车辆20进行充电。
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所述充电主体11上设置有一第一线缆接口140 和一第二线缆接口150,所述充电元件12通过所述第一线缆接口140通信连接于所述充电主体11,所述电源插头13通过所述第二线缆接口150通信连接于所述充电主体11。
其中,所述充电元件12上电性设置有一第一线缆14,所述第一线缆14延伸于所述充电元件12,所述充电元件12通过将所述第一线缆14插入所述第一线缆接口140从而实现与所述充电主体11的电性连接,所述电源插头13上电性设置有一第二线缆15,所述第二线缆15延伸于所述电源插头13并能够与所述第二线缆接口150连接,从而实现所述电源插头13与所述充电主体11的电性连接。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的第一线缆接口140和所述第二线缆接口150使所述充电元件12和所述电源插头13可分离式电性连接于所述充电主体 11,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如果所述充电元件12和/或所述电源插头13出现损坏等现象,可以单独进行替换,从而降低本发明所述的便携式充电装置10的使用成本并能给提高所述便携式充电装置10的使用寿命。
具体地,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线缆14的长度被设置为11米,从而提高本发明所述的便携式充电装置10的适用范围,比如外出旅行时可以实现在离电源较远的地方充电等。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以此为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任意改变所述第一线缆14的长度,只要采用了与本发明相同或近似的技术方案,解决了与本发明相同或近似的技术问题,并且达到了与本发明相同或近似的技术效果,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2所示,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所述充电主体11中包括有一充电系统111,所述第一线缆接口140与所述第二线缆接口150分别与所述充电系统 111电性连接,以使所述电源插头13进入的交流电通过所述充电系统111转换成直流电再通过所述第二线缆接口150传输至所述充电元件12,从而为所述电动车辆20进行充电。
所述充电系统111包括至少一充电模块1111,所述充电模块1111被电性设置于所述充电系统111以使所述充电系统111能够对所述电动车辆20进行充电。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所述充电模块1111的充电速度是现有技术中的普通充电装置的充电速度的2倍,每小时充电约20公里(工况),从而使本发明所述的便携式充电装置10具有快速充电的效果。
所述充电系统111进一步包括至少一通讯模块1112,所述通讯模块1112被电性设置于所述充电系统111并能够与一智能控制端实现通信连接。换句话说,所述便携式充电装置10能够通过所述通讯模块1112被所述智能控制端进行控制,从而为所述电动车辆20进行充电。
所述充电系统111进一步包括至少一无线连接模块1113,所述无线连接模块 1113被通信设置于所述充电系统111并与所述通讯模块1112通信连接,以使所述通讯模块1112能够与所述智能控制端实现无线连接,从而使所述智能终端能够对所述便携式充电装置10进行远程操作。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所述智能控制端被具体实施为一智能手机,即用户可以通过所述智能手机远程控制所述充电系统111,从而控制所述电动车辆20的充电相关事宜并监控充电过程中的充电异常或中途断电等情况。
更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所述无线连接模块1113包括但不限于被设置为一蓝牙模块或一WIFI模块,所述智能手机通过所述蓝牙模块或所述WIFI模块通信连接所述充电系统111,从而控制所述充电系统111为所述电动车辆20进行充电。
如图2所示,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所述充电系统111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定位模块1114,所述定位模块1114被通信设置于所述充电系统111并与无线连接模块1113通信连接,以使所述充电系统111能够被定位,从而使用户能够轻易找到所述便携式充电装置10。
其中,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模块1114包括但不限于被实施为GPS定位模块1114或北斗卫星定位模块1114等。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或需求改变所述定位模块1114的类型,只要采用了与本发明相同或近似的技术方案,解决了与本发明相同或近似的技术问题,并且达到了与本发明相同或近似的技术效果,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以此为限。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系统111中包括有至少一过流保护模块1115,所述过流保护模块1115被通信设置于所述充电系统111以使所述充电系统111在电流过载时能够自动切断电源,从而保护所述充电系统111的安全以及用户的使用安全。在本发明所述的便携式充电装置10的第一实施例中,所述便携式充电装置 10的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均为220V,输入电流和输出电流均为16A。
所述充电系统111中进一步包括有至少一过压保护模块1116以及一欠压保护模块1116A,所述过压保护模块1116及所述欠压保护模块1116A被通信设置于所述充电系统111以使所述充电系统111在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过高或过低时都能够自动切断电源,从而包括所述充电系统111的安全以及用户的使用安全。
所述充电系统111中进一步包括有至少一漏电保护模块1117,所述漏电保护模块1117被通信设置于所述充电系统111以使所述充电系统111在漏电时能够自动切断电源,从而保护所述充电系统111及用户的使用安全。
所述充电系统111中进一步包括有至少一雷电保护模块1118,所述雷电保护模块1118被通信设置于所述充电系统111以使所述充电系统111在受到雷电冲击时能够自动切断电源,从而保护所述充电系统111及用户的使用安全。
所述充电系统111中进一步包括至少有一接地保护模块1119,所述接地保护模块1119被通信设置于所述充电系统111以使所述充电系统111在被意外接地时能够自动切断电源,从而保护所述充电系统111及用户的使用安全。
特别地,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所述充电系统111中进一步包括至少一电量计费模块1110,所述电量计费模块1110被通信设置于所述充电系统111中,以使所述充电系统111能够通过所述电量计费模块1110对充电量进行计费。由于本发明所述的便携式充电装置10能够对充电量进行计费,因此当用户携带所述便携式充电装置10在外出过程中需要借电充电时,能够根据所述计费模块得出充电使用的电费,从而对借的电进行付费,以此避免借电愧疚或别人不肯借电的尴尬情形发生,公平透明,从而使本发明所述的便携式充电装置10实现借电、共享插座等场景的电费结算,让电源无处不在。
并且,所述充电系统111为防水防尘材料制成,以使所述充电系统111具有防水防尘的功能,从而一方面提高所述便携式充电装置10的使用安全性,另一方面也能提高所述便携式充电装置10的使用寿命。
此外,在本发明所述的便携式充电装置10中,所述充电主体11的尺寸小巧重量轻便,从而便于用户随车携带并且提高在充电过程中的操作简易度。其中长度不高于30cm,高度不高于25cm,厚度不高于10cm。优选地,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所述充电主体11的尺寸被实施为宽度25cm*高度20cm*厚度6cm。同样的,所述充电主体11的重量不高于1kg,整个所述便携式充电装置10的重量不高于3kg。优选地,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所述充电主体11的重量被实施为0.8kg,所述便携式充电装置10的重量被实施为2.5kg左右,其中包括所述充电元件12的重量以及充电插头的重量。
如图3所示,当所述电动车辆20在远程自驾游的途中,需要充电时,只要就近找到附近的保安室、路边灯、路边充电杆或者是民居等有插座的地方就可以通过本发明所述的便携式充电装置10进行借电充电,充电时只要将本发明所述的便携式充电装置10的所述电源插头13插入电源,再将所述充电元件12的插口插入所述电动车辆20即可。充电过程中,借的电量可以及时进行计费付费,从而避免车辆没电或被借电方不愿意出借等尴尬情况发生,并且用户在充电过程中可以离开车辆,比如去吃饭等,只要将智能终端(智能手机等)与本发明所述的便携式充电装置10通信连接即可,就能通过智能终端(智能手机等)对所述便携式充电装置10进行远程操作进行充电,还可以通过智能终端监控所述便携式充电装置10对所述电动车辆20在充电过程中的充电异常,比如断电等情况,另外,当用户由于对停车地点不熟悉,而找不到所述电动车辆20时,可以通过所述智能终端对所述便携式充电装置10进行定位搜寻,即可找到所述便携式充电装置10以及所述电动车辆20。
此外,当所述电动车辆20自驾游去农家乐、民宿或宾馆酒店等地方需要充电而又无法停靠在电源附近时,就可利用本发明所述的便携式充电装置10进行充电,只要将所述第一线缆14完全展开即可,由于所述第一线缆14的长度足够,因此能够适应较长距离的充电。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发明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即只要在本发明上述揭露的基础上,采用了与本发明相同或近似的技术方案,解决了与本发明相同或近似的技术问题,并且达到了与本发明相同或近似的技术效果,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以此为限。

Claims (10)

1.一种便携式充电装置,用于为至少一电动车辆充电,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式充电装置包括至少一充电主体,所述充电主体能够电性连接一电源和所述电动车辆,其中所述充电主体包括至少一充电系统,所述充电系统被电性设置于所述充电主体,所述充电系统中包括有至少一通讯模块,所述通讯模块被通信设置于所述充电系统并能够与至少一智能终端通信连接,从而通过所述智能终端控制所述充电主体为所述电动车辆进行充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充电装置,其中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充电元件和一电源插头,所述充电元件和所述电源插头分别被电性连接于所述充电主体中的所述充电系统,其中所述充电元件的一端能够被电性连接于所述充电主体,所述充电元件的另一端能够电性连接所述电动车辆的充电口,从而使所述电源插头电性连接于电源后能够通过所述充电元件为所述电动车辆充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充电装置,其中所述便携式充电装置包括至少一第一线缆接口和一第二线缆接口,所述充电元件通过所述第一线缆接口电性连接于所述充电主体中的所述充电系统,所述电源插头通过所述第二线缆接口口电性连接于所述充电主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充电装置,其中所述充电元件上电性连接有一第一线缆,所述电源插头上电性连接有一第二线缆,所述充电元件和所述电源插头分别通过所述第一线缆和所述第二线缆通信连接于所述充电主体的所述第一线缆接口和所述第二线缆接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携式充电装置,其中所述充电系统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定位模块,所述定位模块被通信设置于所述充电系统并与所述通讯模块通信连接,以使所述便携式充电装置能够被所述智能终端定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式充电装置,其中所述充电系统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充电模块,所述充电模块被通信设置于所述充电系统并与所述第一线缆接口及所述第二线缆接口电性连接,从而在所述电源插头接入电源后为所述电动车辆进行通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携式充电装置,其中所述充电系统进一步包括至少一无线连接模块,所述无线连接模块被通信设置于所述充电系统并与所述通讯模块通信连接,以使所述通讯模块能够与所述智能终端实现无线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便携式充电装置,其中所述充电系统中进一步包括至少一过流保护模块,所述过流保护模块被通信设置于所述充电系统以使所述充电系统在电流过载时能够自动切断电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便携式充电装置,其中所述充电系统进一步包括至少一电量计费模块,所述电量计费模块被通信设置于所述充电系统并与所述充电模块通信连接,以对充电量进行计费。
10.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充电装置,其中所述便携式充电装置的充电主体的重量不高于0.8kg,所述便携式充电装置的整体重量不高于2.5kg。
CN201910261372.2A 2019-04-02 2019-04-02 便携式充电装置 Pending CN11021711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61372.2A CN110217119A (zh) 2019-04-02 2019-04-02 便携式充电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61372.2A CN110217119A (zh) 2019-04-02 2019-04-02 便携式充电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17119A true CN110217119A (zh) 2019-09-10

Family

ID=678225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61372.2A Pending CN110217119A (zh) 2019-04-02 2019-04-02 便携式充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217119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62582A (zh) * 2020-01-10 2020-05-15 张宏宾 便携式7kw交流充电桩
CN111559265A (zh) * 2020-05-25 2020-08-21 惠州市丝鹭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便携式16kw交流充电桩
WO2023159723A1 (zh) * 2022-02-28 2023-08-31 同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的车载交流充电桩
WO2023161538A1 (es) * 2022-02-24 2023-08-31 Gascon Costa Ivan Maletín con cable de carga para coches eléctricos y otros vehículos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271075A1 (en) * 2012-04-13 2013-10-17 Carlos Eduardo Restrepo Portable electric vehicle recharging device
JP2014018021A (ja) * 2012-07-11 2014-01-30 Panasonic Corp 車載用充電装置と、それを搭載した自動車と、それらを用いた通信システム
CN108365671A (zh) * 2017-01-25 2018-08-03 江苏万帮德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互联网交流充电系统
CN208299472U (zh) * 2018-05-23 2018-12-28 石家庄车航充电设施服务有限公司 便携式充电桩
CN109278578A (zh) * 2018-09-29 2019-01-29 东莞市趣电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的充电桩组件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271075A1 (en) * 2012-04-13 2013-10-17 Carlos Eduardo Restrepo Portable electric vehicle recharging device
JP2014018021A (ja) * 2012-07-11 2014-01-30 Panasonic Corp 車載用充電装置と、それを搭載した自動車と、それらを用いた通信システム
CN108365671A (zh) * 2017-01-25 2018-08-03 江苏万帮德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互联网交流充电系统
CN208299472U (zh) * 2018-05-23 2018-12-28 石家庄车航充电设施服务有限公司 便携式充电桩
CN109278578A (zh) * 2018-09-29 2019-01-29 东莞市趣电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的充电桩组件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62582A (zh) * 2020-01-10 2020-05-15 张宏宾 便携式7kw交流充电桩
CN111559265A (zh) * 2020-05-25 2020-08-21 惠州市丝鹭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便携式16kw交流充电桩
WO2023161538A1 (es) * 2022-02-24 2023-08-31 Gascon Costa Ivan Maletín con cable de carga para coches eléctricos y otros vehículos
WO2023159723A1 (zh) * 2022-02-28 2023-08-31 同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的车载交流充电桩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17119A (zh) 便携式充电装置
CN104393656A (zh) 一种电动汽车智能交流充电桩及其充电方法
CN205610296U (zh) 一种led路灯与电动汽车充电桩一体化设备
CN204517450U (zh) 一种具有显示屏的一体式电动汽车充电枪
CN106364360B (zh)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站
CN102570549B (zh) 基于物联网及栏杆式供电桩的电动汽车自动充电系统
JP2015525552A (ja) 大容量直流−直流コンバータを活用した直流配電網用電気自動車の多機能充電装置
CN102593920A (zh) 基于手机短信的电动汽车充电装置
CN107187327A (zh) 一种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系统
CN207955359U (zh)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系统
CN107379979A (zh) 多功能移动快速车载应急充电系统
CN108583350A (zh) 一种便于车辆充电的充电桩
CN108312864A (zh) 可移动充电桩
CN107972522A (zh) 一种滑轮式充电桩
CN208530322U (zh) 一种吸顶式充电系统
CN208118986U (zh) 一种带广告显示屏的可伸缩电动车充电装置
CN204538741U (zh) 一种基于市政照明线路的智能充电桩
CN208602341U (zh) 一种便于车辆充电的充电桩
CN205882752U (zh) 智能广告交直流充电一体机
CN110001450A (zh) 一种电动汽车和电动单车混合交流充电桩
CN105305516A (zh) 一种充电系统及其对接充电的电动汽车
CN202513623U (zh) 基于手机短信的电动汽车充电装置
CN109318737A (zh) 一种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
CN108621854A (zh) 一种新型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
CN210743082U (zh) 一种集中式多功能充电交易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910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