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14377B - 有机发光二极管组件、光源和有机发光二极管组件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有机发光二极管组件、光源和有机发光二极管组件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14377B
CN110214377B CN201780001721.6A CN201780001721A CN110214377B CN 110214377 B CN110214377 B CN 110214377B CN 201780001721 A CN201780001721 A CN 201780001721A CN 110214377 B CN110214377 B CN 11021437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mitting diode
light emitting
organic light
substrate
light 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0172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14377A (zh
Inventor
周威龙
袁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2143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143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143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143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0/842Containers
    • H10K50/8428Vertical spacers, e.g. arranged between the sealing arrangement and the OL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KNON-ELECTRIC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ESCENCE;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LIGHT SOURCES USING CHARGES OF COMBUSTIBLE MATERIAL; LIGHT SOURCES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LIGHT-GENERATING ELEMENTS;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K9/00Light sources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light-generating elements,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 lasers
    • F21K9/60Optical arrangements integrated in the light source, e.g. for improving the colour rendering index or the light extraction
    • F21K9/68Details of reflectors forming part of the light sourc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10/00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producing a varying lighting effect
    • F21S10/02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producing a varying lighting effect changing colors
    • F21S10/026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producing a varying lighting effect changing colors by movement of parts, e.g. by movement of reflectors or light sour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6/00Lighting devices intended to be free-standing
    • F21S6/002Table lamps, e.g. for ambient lighting
    • F21S6/003Table lamps, e.g. for ambient lighting for task lighting, e.g. for reading or desk work, e.g. angle poise la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23/00Arrangement of electric circuit elements in or on lighting devices
    • F21V23/003Arrangement of electric circuit elements in or on lighting devices the elements being electronics drivers or controllers for operating the light source, e.g. for a LED array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1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0/852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a resonant cavity structure, e.g. Bragg reflector pair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9/871Self-supporting sealing arrangements
    • H10K59/8723Vertical spacers, e.g. arranged between the sealing arrangement and the OLED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9/876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a resonant cavity structure, e.g. Bragg reflector pair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F21K, F21L, F21S and F21V, RELATING TO THE FORM OR THE KIND OF THE LIGHT SOURCES OR OF THE COLOUR OF THE LIGHT EMITTED
    • F21Y2115/00Light-generating elements of semiconductor light sources
    • F21Y2115/10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F21Y2115/15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10K50/81Anodes
    • H10K50/818Reflective anodes, e.g. ITO combined with thick metallic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10K50/82Cathodes
    • H10K50/828Transparent cathodes, e.g. comprising thin metal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05Electrodes
    • H10K59/8051Anodes
    • H10K59/80518Reflective anodes, e.g. ITO combined with thick metallic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05Electrodes
    • H10K59/8052Cathodes
    • H10K59/80524Transparent cathodes, e.g. comprising thin metal lay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组件(100),包括第一衬底基板(60);位于所述第一衬底基板(60)上的有机发光二极管(90);以及位于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90)远离所述第一衬底基板(60)的一侧的第二衬底基板(70)。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90)和所述第二衬底基板(70)彼此间隔可调节间隙(G)。所述可调节间隙(G)的间隙距离(L)是可以调节的,使得从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组件(100)发出的光的颜色可以根据所述间隙距离(L)的变化而调节。

Description

有机发光二极管组件、光源和有机发光二极管组件的制造 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组件、光源和有机发光二极管组件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通常包括阳极、具有发光层的有机层以及阴极。可选地,有机发光二极管可以进一步包括以下层之一或以下层的组合:空穴传输层、空穴注入层、电子传输层和电子注入层。在有机发光二极管中,电场施加在阳极和阴极之间,以将电子从阴极注入发光层,并将空穴从阳极注入发光层。之后,电子和空穴在发光层中重组,生成激子。激子回归基态后,其能量以光的形式释放。
发明内容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组件,包括:第一衬底基板;有机发光二极管,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位于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上;以及第二衬底基板,所述第二衬底基板位于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远离所述第一衬底基板的一侧;其中,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和所述第二衬底基板彼此间隔可调节间隙;并且所述可调节间隙的间隙距离是可以调节的,使得从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组件发出的光的颜色可以根据所述间隙距离的变化而调节。
可选地,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组件包括微腔;
其中,所述微腔中的光路延伸穿过所述可调节间隙;并且所述可调节间隙的间隙距离是可以调节的,使得所述微腔的总光路距离可以根据所述间隙距离的变化而调节。
可选地,所述间隙距离的变化与从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组件发出的光的最大增益波长的变化大体线性相关。
可选地,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组件进一步包括弹性间隔层,所述弹性间隔层使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与所述第二衬底基板隔开所述可调节间隙;其中,所述弹性间隔层可以根据外力而变形,从而操纵所述间隙距离。
可选地,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组件进一步包括刚性间隔层,所述刚性间隔层位于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上;其中,当所述间隙距离大于0时,所述刚性间隔层相对于所述第一衬底基板的高度小于所述弹性间隔层相对于所述第一衬底基板的高度。
可选地,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进一步包括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位于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上;有机层,所述有机层位于所述第一电极远离所述第一衬底基板的一侧;以及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位于所述有机层远离所述第一电极的一侧;其中,所述有机层包括有机发光层。
可选地,所述第二电极为大体透明电极;并且所述第二衬底基板为反射基板或半透反射基板。
可选地,所述第一电极为反射电极或半透反射电极。
可选地,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为反射基板或半透反射基板。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光源,所述光源包括本文所述或由本文所述方法制造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组件。
可选地,所述光源进一步包括操纵器,所述操纵器构造为控制所述可调节间隙的间隙距离。
可选地,所述操纵器包括刚性支撑板和弹性支撑垫;所述弹性支撑垫构造为向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组件施加压缩力;并且所述刚性支撑板构造为向所述弹性支撑垫施加拉力。
可选地,所述光源进一步包括传输线,所述传输线可操作与所述刚性支撑板耦合,以提供所述拉力。
可选地,所述光源进一步包括变速齿轮箱,所述变速齿轮箱可操作地与所述传输线耦合,并且构造为改变所述传输线的传输速度;并且所述变速齿轮箱包括多个变速齿轮。
可选地,所述光源进一步包括驱动滑轮,所述传输线围绕所述驱动滑轮缠绕多圈;并且所述传输线通过一个或多个定滑轮可操作地与所述变速齿轮箱中的多个变速齿轮连接。
可选地,所述光源进一步包括控制旋钮,所述控制旋钮可操作地与所述驱动滑轮耦合,并且构造为控制施加在所述弹性支撑垫上的所述拉力的大小。
可选地,所述操纵器包括支撑板和电活性层,所述电活性层夹在所述支撑板和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组件之间;并且所述电活性层构造为根据电信号向所述弹性间隔层施加力,从而改变所述可调节间隙的间隙距离。
可选地,所述光源进一步包括控制旋钮,所述控制旋钮可操作地与所述电活性层耦合,并且构造为控制施加在所述电活性层上的所述电信号的强度。
可选地,所述光源进一步包括基板、位于基板上的控制旋钮、用于容纳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组件的灯头,以及将所述基板连接至所述灯头的一个或多个支柱。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组件的制造方法,包括:在第一衬底基板上形成机发光二极管;以及在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远离所述第一衬底基板的一侧形成第二衬底基板;其中,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和所述第二衬底基板形成为彼此间隔可调节间隙;并且所述可调节间隙的间隙距离形成为可以调节,使得从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组件发出的光的颜色可以根据所述间隙距离的变化而调节。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作为根据本文各实施例的说明性示例,并非旨在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组件的结构。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组件的透视图。
图3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有机层的结构。
图4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组件的工作原理。
图5示出可调节间隙的间隙距离L与有机发光二极管组件发出的光波长之间的关系。
图6示出间隙距离的变量ΔL与最大增益波长之间的关系。
图7是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光源的侧视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光源的横截面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光源的透视图。
图10示出在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组件中用于控制可调节间隙的间隙距离的操纵器。
图11示出在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组件中用于控制可调节间隙的间隙距离的操纵器。
图12是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组件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具体地描述。应当注意的是,以下一些实施例的描述是出于说明和描述的目的,并非旨在穷尽或限制于所公开的精确形式。
常规有机发光二极管光源通常具有固定规格,例如,这些光源通常用于发出指定颜色的光。在常规有机发光二极管光源中,光的颜色通常是不可调的。不管是装饰性光源还是照明用光源,使用常规有机发光二极管光源都难以满足单个用户的个性化偏好。颜色可调光源可以用例如层叠式有机发光二极管制造,在层叠式有机发光二极管中光强度和颜色均可以通过外部电源单独地改变和控制。但是,层叠式有机发光二极管电源需要复杂的电路来控制出射光的颜色,从而导致高昂的生产成本和复杂的制造工艺。
因此,本发明尤其提供一种大体消除因现有技术的限制和缺点而产生的一个或多个问题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组件、光源及有机发光二极管组件的制造方法。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组件。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组件包括:第一衬底基板;有机发光二极管,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位于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上;以及第二衬底基板,所述第二衬底基板位于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远离所述第一衬底基板的一侧。可选地,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和所述第二衬底基板彼此间隔可调节间隙。可选地,所述可调节间隙的间隙距离可以调节,使得从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组件发出的光的颜色可以根据所述间隙距离的变化而变化。本发明提供一种简单但稳定的颜色可调光源,所述光源消除了层叠式有机发光二极管光源在高昂的生产成本和复杂的制造工艺方面的缺陷。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组件的结构。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组件的透视图。参见图1和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有机发光二极管组件100包括:第一衬底基板60;位于第一衬底基板60上的有机发光二极管90;以及第二衬底基板70,第二衬底基板70位于有机发光二极管90远离第一衬底基板60的一侧。在本发明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组件100中,有机发光二极管90和第二衬底基板70彼此间隔可调节间隙G。可调节间隙G的间隙距离可以被操纵,使得从有机发光二极管组件100发出的光的颜色可以根据间隙距离的变化而变化。可选地,间隙距离的变化与从有机发光二极管组件100发出的光的最大增益波长的变化大体呈线性相关。通过改变间隙距离,可以获得全色彩可调有机发光二极管,从而显示全光谱可见光。
可调节间隙G可以用任意适当介质填充,只要该介质允许调节间隙距离即可。可选地,可调节间隙G是真空的。可选地,可调节间隙G用惰性气体等气体填充。惰性气体的实例包括氮、氦、氩等。可选地,可调节间隙G用透明绝缘液体填充,如透明绝缘介电液体。绝缘液体的实例包括矿物油、硅油和烃类。可选地,可调节间隙G用弹性、透明、绝缘固体填充,如透明润滑剂。
可以使用各种适当机制操纵间隙距离。操纵器可以是机械操纵器或电操纵器。在一些实施例中,有机发光二极管组件100进一步包括将有机发光二极管90与第二衬底基板70隔开可调节间隙G的弹性间隔层40。弹性间隔层40可以响应外力而变形,从而操纵可调节间隙距离G。如图1所示,弹性间隔层40具有(直接或间接)连接至第一衬底基板60的第一表面40a,(直接或间接)连接至第二衬底基板70的第二表面40b,以及连接第一表面40a与第二表面40b的侧壁40c。可选地,第一表面40a与第一衬底基板60接触。可选地,第二表面40b与第二衬底基板70接触。侧壁40c具有由第一表面40a与第二表面40b之间的距离限定的高度h1。高度h1响应弹性间隔层40发生的变形而变化,从而改变可调节间隙G的间隙距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间隔层40的高度h1可以机械操纵。在一个实例中,弹性间隔层40连接至弹簧,弹簧在被控制时可以(直接或间接)向第一表面40a和第二表面40b中的一个或其组合施加按压力。可选地,按压力施加在第二衬底基板上,并传递至弹性间隔层40。
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间隔层40的高度h1可以用电操纵。在一个实例中,有机发光二极管组件进一步包括位于第一表面40a一侧和/或位于第二表面40b一侧的电活性层。作为施加至电活性层的电信号响应,电活性层构造为在第一表面40a和第二表面40b中的一个或其组合上(直接或间接)施加按压力。
可选地,弹性间隔层40的高度h1大体等于间隙距离与有机发光二极管90的厚度之和。
可选地,弹性间隔层40由大体透明材料制成。在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大体透明”表示从中透射可见光波长范围的光的至少70%(如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90%、至少95%及100%)。
可以使用各种适当的弹性材料制造弹性间隔层40。在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弹性”表示在受到偏压力时,该弹性材料伸长后的长度能够达到其正常放松状态下的原始长度的至少约110%(如可以比原始长度伸长10%)而不会破裂或断折,并且在施加的力释放时,可以恢复其伸长长度的至少约40%。例如,初始长度为100mm的材料可以延伸至至少110mm,并且当力去除时,长度可以收缩至106mm(恢复40%)。用于制造弹性间隔层40的适当弹性材料的实例包括弹性体(即粘弹性聚合物),如聚酰亚胺、有机硅聚合物、聚硅氧烷、橡胶、聚氨酯聚酰亚胺、聚环氧化物等。可选地,弹性材料为杨氏模量值小于500MPa的材料,例如,小于400MPa、小于300MPa、小于200MPa、小于100MPa以及小于50MPa。可选地,弹性材料为杨氏模量值(Young’s module value)小于20MPa(例如,小于15MPa、小于10MPa、小于5MPa、小于2MPa以及小于1MPa)的材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有机发光二极管组件100进一步包括位于第一衬底基板60上、用于保护有机发光二极管90的刚性间隔层50。如图1所示,刚性间隔层50具有(直接或间接)连接至第一衬底基板60的第一表面50a,与第二衬底基板70隔开的第二表面50b,以及连接第一表面50a与第二表面50b的侧壁50c。第二表面50b位于第一表面50a远离第一衬底基板60的一侧。可选地,第一表面50a与第一衬底基板60接触。侧壁50c具有由第一表面50a与第二表面50b之间的距离限定的高度h2。当可调节间隙G的间隙距离大于0时,刚性间隔层50相对于第一衬底基板60的高度h2小于弹性间隔层40相对于第一衬底基板60的高度h1。
为了保护有机发光二极管90,刚性间隔层50相对于第一衬底基板60的高度h2大体等于或大于有机发光二极管90相对于第一衬底基板60的高度。当可调节间隙G的间隙距离操纵为0时,刚性间隔层50位于防止有机发光二极管90被第二衬底基板70按压的位置。
可以使用各种适当的刚性材料制造刚性间隔层50。在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刚性”表示在受到偏压力时不会轻易发生柔性或弹性变形的材料。可选地,刚性材料为在室温下杨氏模量值大于500MPa的材料。可选地,刚性间隔层50的杨氏模量为至少500MPa、至少1000MPa、至少5000MPa、至少10000MPa、至少100000MPa或至少200000MPa。适当刚性材料的实例包括聚碳酸脂、丙烯酸、聚丙烯和聚苯乙烯。
参见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有机发光二极管组件100包括:第一电极10,第一电极10位于第一衬底基板60上;有机层20,有机层20位于第一电极10远离第一衬底基板60的一侧;以及第二电极30,第二电极30位于有机层20远离第一电极10的一侧。在一些实施例中,有机发光二极管组件100还包括多条导电线80。有机发光二极管90的阴极和阳极分别连接至多条导电线80。
图3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有机层的结构。参见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有机层20包括有机发光层21。可选地,有机层20还包括其它功能层,如空穴传输层、空穴注入层、电子传输层和电子注入层。参见图1和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有机层20包括位于第一电极10上的空穴注入层24、位于空穴注入层24远离第一电极10的一侧的空穴传输层22、位于空穴传输层22远离空穴注入层24的一侧的有机发光层21、位于有机发光层21远离空穴传输层22的一侧的电子传输层23以及位于电子传输层23远离有机发光层21的一侧的电子注入层25。
可选地,第一电极10为阳极,第二电极30为阴极。可选地,第一电极10为阴极,第二电极30为阳极。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有机发光二极管组件的两个反射/半透反射层之间形成微腔。可选地,第二电极30大体透明。可选地,第一电极10为反射电极或半透反射电极。可选地,第二衬底基板70为反射基板或半透反射基板。
在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反射”是指物体对入射光的反射率为约70%~约100%,术语“半透反射”是指物体对入射光的反射率为约30%~约70%,并且术语“大体透明”是指物体对入射光的反射率为约0%~约30%。
在一个实例中,第一电极10为反射电极,第二电极30为大体透明电极,并且第二衬底基板70为半透反射基板。在反射的第一电极10和半透反射的第二衬底基板70之间形成微腔。
在另一实例中,第一电极10为半透反射电极,第二电极30为大体透明电极,并且第二衬底基板70为半透反射基板。可选地,第一衬底基板60为大体透明基板。在均为半透反射的第一电极10和第二衬底基板70之间形成微腔。
在另一实例中,第一衬底基板60为反射基板,第一电极10为大体透明电极,第二电极30为大体透明电极,并且第二衬底基板70为半透反射基板。在反射的第一衬底基板60和半透反射的第二衬底基板70之间形成微腔。
在另一实例中,第一衬底基板60为半透反射基板,第一电极10为大体透明电极,第二电极30为大体透明电极,并且第二衬底基板70为半透反射基板。在均为半透反射的第一衬底基板60和第二衬底基板70之间形成微腔。
在另一实例中,第一衬底基板60为半透反射基板,第一电极10为大体透明电极,第二电极30为大体透明电极,并且第二衬底基板70为反射基板。在半透反射的第一衬底基板60和反射的第二衬底基板70之间形成微腔。
参见图1,在实例中有机发光二极管组件100包括形成在反射的第一电极10与半透反射的第二衬底基板70之间的微腔M。微腔M中的光路延伸穿过可调节间隙G。可调节间隙G的间隙距离可以调节,从而使微腔M的总光路距离可以根据间隙距离的变化而调节。
图4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组件的工作原理。参见图4,有机发光二极管90与第二衬底基板70之间的可调节间隙G具有间隙距离L。有机发光二极管90具有厚度d。点O是有机发光二极管90的有机发光层中的点,例如,光从该点朝第一衬底基板60(如沿O-B方向)或第二衬底基板70(如沿O-A方向)射出。点O与第一衬底基板60的上表面之间的正常距离用“x”表示。
在图4所示的实例中,在第一衬底基板60和第二衬底基板70之间形成微腔。从有机发光二极管组件100发出的光是经微腔效应调制的光。例如,从点O发出的光包括相对于水平线呈镜面对称的光Ao1和光Bo1。光Ao1沿O-A传播,到达有机发光二极管90上表面的点A,并进入有机发光二极管90与第二衬底基板70之间的可调节间隙G。在有机发光二极管90与可调节间隙G的界面处,光Ao1具有入射角θ和出射角θ’。之后,光Ao1沿A-C线传播,到达第二衬底基板70上的点C,并作为光A1从有机发光二极管组件100射出。可选地,可调节间隙G用氮填充,氮的折射率与空气非常相似。相应地,在第二衬底基板70与空气的交接处(如点C处),光Ao1具有入射角θ'和出射角θ'。
可选地,第二衬底基板70为半透反射基板。相应地,部分光Ao1在第二衬底基板70与空气的界面处(如点C处)被第二衬底基板70反射。反射光Ao2沿C-H-G线穿过可调节间隙G和有机发光二极管90,到达第一衬底基板60的上表面。可选地,第一衬底基板60为反射基板,并且光Ao2被第一衬底基板60反射,沿G-F-E线传播。在第二衬底基板70与空气的界面处,部分光Ao2作为光A2从有机发光二极管组件射出,并且部分光Ao2再次被半透反射第一衬底基板60反射。该过程多次重复,生成一系列出射光A1、A2、A3……An。
类似地,从点O射出的光Bo1在有机发光二极管组件经过类似的过程,生成一系列出射光B1、B2、B3……Bn。在视角θ处的观察者观察到A1、A2、A3……An和B1、B2、B3……Bn的组合光。
有机发光二极管组件100的微腔效应取决于间隙距离L。可以根据方程式(1)计算出射光A1与出射光A2之间的光路差异Δ:
Δ=2nd cosθ+2n'Lcosθ' (1);
其中,n表示有机发光二极管90的平均折射率;n'表示可调节间隙G的折射率;d表示有机发光二极管90的厚度;以及L表示可调节间隙G的间隙距离。
可以根据方程式(2)计算出射光A1与出射光A2之间的相位差异
Figure BDA0001481174750000101
Figure BDA0001481174750000102
其中,λ表示入射光波长,
Figure BDA0001481174750000103
表示在第一衬底基板60和第二衬底基板70处的光反射导致的相移。
可以用方程式(3)表达光A1的波函数:
Figure BDA0001481174750000111
其中,ω表示出射光A1的角频率;(-i(ψ0-ko))表示空间相位因数;-iψt表示时间相位因数;tus表示第二衬底基板70的透光率,以及Ψ(o,t)O表示光Ao1的波函数。
基于方程式(3),可以用方程式(4)表达光A2的波函数:
Figure BDA0001481174750000112
其中,rus表示第二衬底基板70的光反射系数;以及rbs表示第一衬底基板60的光反射系数。
基于方程式(3)和(4),光A1、A2、A3……An的波函数之和可以用方程式(5)表达:
Figure BDA0001481174750000113
可以根据方程式(6)计算出射光A1与出射光B1之间的光路差异Δ',即点J处的出射光A1与点I处的出射光B1之间的光路差异:
Δ'=2nx cosθ (6);
其中,x表示点O(光出射点)与第一衬底基板60之间的正常距离。
基于方程式(6),可以用方程式(7)表达光A1与光B1之间的相位差异:
Figure BDA0001481174750000114
其中,
Figure BDA0001481174750000115
表示第一衬底基板60处的光反射引起的相移。
基于方程式(3)和(7),可以用方程式(8)表达光B1的波函数:
Figure BDA0001481174750000116
基于方程式(8),可以用方程式(9)表达光B2的波函数:
Figure BDA0001481174750000121
基于方程式(9),可以用方程式(10)表达光B1、B2、B3……Bn的波函数之和:
Figure BDA0001481174750000122
基于方程式(5)和(10),可以用方程式(11)表达视角θ'处总出射光的波函数:
Figure BDA0001481174750000123
可以用方程式(12)表达微腔效应导致的光强度的增益系数:
Figure BDA0001481174750000124
在方程式(12)中,建立了微腔效应导致的光强度的增益系数、可调节间隙G的间隙距离L与自由空间内的光波长之间的关系。此外,在计算增益系数时,可以将微腔导致的光损耗考虑在内。
可以用方程式(13)表达可调节间隙G的间隙距离L对最大增益波长λmax的作用:
Figure BDA0001481174750000131
其中,m表示模式的数量;ni表示有机发光二极管90各个层的折射率;di表示有机发光二极管90各个层的厚度;以及θi表示有机发光二极管90各个层的折射角。
图5示出可调节间隙的间隙距离L与有机发光二极管组件发出的光的波长之间的关系。参见图5,A1Q3表示其中间隙距离为0的有机发光二极组件,例如,作为控制器的常规有机发光二极管组件作;并且L表示各种有机发光二极管中可调节间隙的间隙距离,其中,间隙距离L大于0并且在图5中示出。如图5所示,通过改变可调节间隙的间隙距离L,从有机发光二极管组件发出的光的颜色可以根据间隙距离L的变化而被调制。例如,当间隙距离L为20nm时,出射光的波长为472nm(蓝光);当间隙距离L为60nm时,出射光的波长为524nm(绿光);当间隙距离L为90nm时,出射光的波长为564nm(黄光);当间隙距离L为115nm时,出射光的波长为600nm(橙光);当间隙距离L为130nm时,出射光的波长为620nm(红光)。
图6示出间隙距离的变量ΔL与最大增益波长之间的关系。参见图6,间隙距离的变量ΔL与最大增益波长λmax的变量Δλmax具有线性相关性。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光源,所述光源包括本文所述或由本文所述方法制造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组件。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源进一步包括操纵器,所述操纵器用于控制所述可调节间隙的间隙距离。图7是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光源的侧视图。图8是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光源的横截面图。图9是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光源的透视图。参见图7-图9,在一些实施例中,光源200包括本文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组件100。在一些实施例中,光源200进一步包括基板210、位于基板210上的控制旋钮220、通过第一连接接头240a连接至基板210的第一支柱230a、通过第二连接接头240b连接至第一支柱230a的第二支柱230b、通过第三连接接头240c连接至第二支柱230b的变速齿轮箱250以及灯头260。基板210、第一支柱230a、第二支柱230b、第一连接接头240a、第二连接接头240b和第三连接接头240c起到支撑光源200的作用。第一连接接头240a、第二连接接头240b和第三连接接头240c中的每一个都能在一定角度内旋转,从而调节灯头260的位置。控制旋钮220构造为控制有机发光二极管组件100中可调节间隙的间隙距离。变速齿轮箱250构造为控制由控制旋钮220提供的传输线的速度,从而对有机发光二极管组件100中可调节间隙的间隙距离进行微调。
参见图8,控制旋钮220可操作地耦合至驱动滑轮221,传输线222围绕驱动滑轮221缠绕多圈。传输线222通过多个定滑轮223可操地连接至变速齿轮箱250中的多个变速齿轮251。在图8中,所述多个定滑轮223中的每一个均位于第一连接接头240a、第二连接接头240b和第三连接接头240c之一的位置。在变速齿轮箱250中的四个变速齿轮251降低传输线222的传输速度后,传输线222可操作地与灯头260中的刚性支撑板262耦合。刚性支撑板262夹在一个或多个弹性支撑垫261与有机发光二极管组件100之间。弹性支撑垫261沿大体垂直于有机发光二极管组件100表面的方向对刚性支撑板262施加压缩力。传输线222沿与弹性支撑垫261施加的压缩力方向大体相反的方向对刚性支撑板262施加拉力。可以通过改变施加至刚性支撑板262的拉力来控制弹性支撑垫261施加至有机发光二极管组件100的压缩力的大小。因此,施加至有机发光二极管组件100的压缩力的大小可以由控制旋钮220通过传输线222精确控制,从而操纵有机发光二极管组件100中可调节间隙的间隙距离。从有机发光二极管组件100发出的光的颜色可以根据间隙距离的变化而微调。
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光源200包括操纵器,操纵器构造为控制有机发光二极管组件100中可调节间隙的间隙距离。可选地,操纵器构造为控制施加至有机发光二极管组件100表面的压缩力的大小(如施加至第二衬底基板70的表面或第一衬底基板60的表面)。图10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组件的用于控制可调节间隙的间隙距离的操纵器。参见图10和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操纵器包括刚性支撑板262和弹性支撑垫261。弹性支撑垫261构造为向有机发光二极管组件100施加压缩力C。压缩力C反过来被施加在弹性间隔层40上,从而降低弹性间隔层40的高度h1。刚性支撑板262构造为向弹性支撑垫261施加拉力P,以补偿施加至有机发光二极管组件100和弹性间隔层40的压缩力C。当拉力P增大时,弹性间隔层40的高度h1增加,从而增大可调节间隙G的间隙距离。当拉力P减小时,弹性间隔层40的高度h1降低,从而减小可调节间隙G的间隙距离。
如图10所示,可调节间隙G的间隙距离可被机械操纵。在一些实施例中,可调节间隙G的间隙距离可通过电信号操纵。图11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组件的用于控制可调节间隙的间隙距离的操纵器。参见图11,在一些实施例中,操纵器包括电活性层300和支撑板310。电活性层300(直接或间接)连接至支撑板310和有机发光二极管组件100。可选地,支撑板310与第一衬底基板之间的距离h3是固定的,而弹性间隔层40的高度h1和电活性层300的高度h4是可变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向电活性层300施加电信号时,电活性层300的高度h4增加。因此,电活性层300向有机发光二极管组件100(如在第二衬底基板70的表面上)施加压缩力,弹性间隔层40的高度h1降低,而距离h3基本保持不变。当弹性间隔层40的高度h1降低时,可调节间隙G的间隙距离减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向电活性层300施加电信号时,电活性层300的高度h4降低。电活性层300向有机发光二极管组件100(如在第二衬底基板70的表面上)施加拉力。因此,弹性间隔层40的高度h1增加,而距离h3基本保持不变。当弹性间隔层40的高度h1增加时,可调节间隙G的间隙距离增大。
电活性层300由电活性材料构成。在本文中使用的术语“电活性材料”是指根据施加的电压使一个或多个特征主体尺寸可逆地改变一定量的材料。在本文中使用的术语“电活性层”是指在本发明的光源中的包括电活性材料并且能够根据施加的电压使一个或多个特征主体尺寸可逆地改变一定量的层。可选地,电活性材料是电致伸缩材料。电致伸缩材料对电场的应力和应变响应与电场的平方成正比。可选地,电活性材料是压电材料。压电材料对电场的应力和应变响应与电场成正比。
可以使用任何适当的电致伸缩材料制造电活性层,如电致伸缩陶瓷、电致伸缩聚合物、电致伸缩阀等。适当的电致伸缩材料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含聚氨酯的材料(如聚氨酯掺杂材料)、聚偏二氟乙烯、铌镁酸铅、铌镁酸铅钛酸铅、锆钛酸镧铅、锆钛酸钡铅及其各种替代物和衍生物(如含一种或多种掺杂物)。
可以使用任意适当的压电材料制造电活性层。适当的压电材料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钛酸铅锆、磷酸铝、氧化锌、钛酸钡、钛酸铅及其各种替代物和衍生物(如含一种或多种掺杂物)。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源为显示装置的背光源。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本文所述或由本文所述方法制造的背光源。合适的显示装置实例包括但不限于电子纸、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册、GPS等。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组件的制造方法。图12是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组件制造方法的流程图。参见图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包括在第一衬底基板上形成有机发光二极管;以及在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远离所述第一衬底基板的一侧形成第二衬底基板。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和所述第二衬底基板形成为彼此间隔可调节间隙G。所述可调节间隙的间隙距离形成为可以调节,从而使从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组件发出的光的颜色可以响应所述间隙距离的变化而调节。可选地,所述间隙距离的变化与从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组件发出的光的最大增益波长的变化大体线性相关。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包括:在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组件中形成微腔。可选地,所述微腔形成为下述方式:所述微腔中的光路延伸穿过所述可调节间隙;并且所述可调节间隙的间隙距离可以调节,从而使所述微腔的总光路距离可以根据所述间隙距离的变化而调节。可选地,所述第二电极用大体透明导电材料形成。可选地,所述第二衬底基板用反射材料或半透反射材料形成。可选地,所述第一电极用反射导电材料或半透反射导电材料形成。可选地,所述第一衬底基板用反射材料或半透反射材料形成。
可选地,所述第一电极用反射导电材料形成,所述第二电极用大体透明导电材料形成,并且所述第二衬底基板用半透反射材料形成。在反射的所述第一电极和半透反射的所述第二衬底基板之间形成所述微腔。
可选地,所述第一电极用半透反射导电材料形成,所述第二电极用大体透明导电材料形成,并且所述第二衬底基板用半透反射材料形成。可选地,所述第一衬底基板用大体透明材料形成。在均为半透反射的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衬底基板之间形成所述微腔。
可选地,所述第一衬底基板用反射材料形成,所述第一电极用大体透明导电材料形成,所述第二电极用大体透明导电材料形成,并且所述第二衬底基板用半透反射材料形成。在反射的所述第一衬底基板和半透反射的所述第二衬底基板之间形成所述微腔。
可选地,所述第一衬底基板用半透反射材料形成,所述第一电极用大体透明导电材料形成,所述第二电极用大体透明导电材料形成,并且所述第二衬底基板用半透反射材料形成。在均为半透反射的所述第一衬底基板和所述第二衬底基板之间形成所述微腔。
可选地,所述第一衬底基板用半透反射材料形成,所述第一电极用大体透明导电材料形成,所述第二电极用大体透明导电材料形成,并且所述第二衬底基板用反射材料形成。在半透反射的所述第一衬底基板和反射的所述第二衬底基板之间形成所述微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通过所述可调节间隙形成将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与所述第二衬底基板隔开的弹性间隔层。可选地,所述弹性间隔层可以响应外力而变形,从而操纵所述间隙距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在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上形成刚性间隔层。可选地,当所述间隙距离大于0时,所述刚性间隔层相对于所述第一衬底基板的高度小于所述弹性间隔层相对于所述第一衬底基板的高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形成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步骤包括:在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上形成第一电极;在所述第一电极远离所述第一衬底基板的一侧形成有机层;以及在所述有机层远离所述第一电极的一侧形成第二电极。所述有机层形成为包括有机发光层。
出于示例和说明的目的提供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述说明。本发明的意图并非在于穷举或者将本发明限制在所披露的精确形式或示例性实施例。因此,上述说明应视为说明性而非限制性的。显然,许多修改和变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这些实施例的选取和描述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最佳应用模式,从而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适用于各种实施例并且本发明的各种变型适合于所设想的特定用途或实施方式。本发明的意图在于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内容来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权利要求机器等同内容中的所有术语均具有最宽泛的合理意义。因此,术语“发明”、“本发明”等不一定将权利要求的范围限定于特定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参考并不暗指对本发明的限制,并且不能推出这样的限制。本发明仅由所附权利要求的主旨和范围限定。此外,这些权利要求可能在名词或元件前面使用“第一”、“第二”等。除非给出了特定的数字,否则此类术语应当理解为一种命名法,并且不应解释为对由这种命名法修改的元件的数量做出限制。所描述的任何优点和益处可能不适用于本发明的所有实施例。应当理解的是,在不脱离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在本领域技术人员描述的实施例中做出变型。此外,不管元件或组件是否在所附权利要求中明确地叙述,本发明中的元件和组件并非旨在专用于公众。

Claims (12)

1.一种光源,包括有机发光二极管组件;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组件,包括:
第一衬底基板;
有机发光二极管,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位于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上;以及
第二衬底基板,所述第二衬底基板位于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远离所述第一衬底基板的一侧;
其中,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和所述第二衬底基板彼此间隔可调节间隙;并且
所述可调节间隙的间隙距离是能够调节的,使得从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组件发出的光的颜色能够根据所述间隙距离的变化而调节;
所述光源还包括操纵器,所述操纵器构造为控制所述可调节间隙的间隙距离;所述操纵器包括刚性支撑板和弹性支撑垫;
所述弹性支撑垫构造为向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组件施加压缩力;并且
所述刚性支撑板构造为向所述弹性支撑垫施加拉力;
所述光源还包括传输线,所述传输线可操作地与所述刚性支撑板耦合,以提供所述拉力;
所述光源还包括变速齿轮箱,所述变速齿轮箱可操作地与所述传输线耦合,并且构造为改变所述传输线的传输速度;并且
所述变速齿轮箱包括多个变速齿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其中,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组件还包括微腔;
其中,所述微腔中的光路延伸穿过所述可调节间隙;并且
所述可调节间隙的间隙距离是能够调节的,使得所述微腔的总光路距离能够根据所述间隙距离的变化而调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其中,所述间隙距离的变化与从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组件发出的光的最大增益波长的变化大体线性相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其中,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组件还包括弹性间隔层,所述弹性间隔层使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与所述第二衬底基板间隔所述可调节间隙;
其中,所述弹性间隔层能够根据外力而变形,从而操纵所述间隙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源,其中,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组件还包括刚性间隔层,所述刚性间隔层位于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上;
其中,当所述间隙距离大于0时,所述刚性间隔层相对于所述第一衬底基板的高度小于所述弹性间隔层相对于所述第一衬底基板的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其中,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还包括:
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位于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上;
有机层,所述有机层位于所述第一电极远离所述第一衬底基板的一侧;以及
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位于所述有机层远离所述第一电极的一侧;
其中,所述有机层包括有机发光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源,其中,所述第二电极为大体透明电极;并且
所述第二衬底基板为反射基板或半透反射基板。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源,其中,所述第一电极为反射电极或半透反射电极。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源,其中,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为反射基板或半透反射基板。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进一步包括驱动滑轮,所述传输线围绕所述驱动滑轮缠绕多圈;并且
所述传输线通过一个或多个定滑轮可操作地与所述变速齿轮箱中的多个变速齿轮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源,进一步包括控制旋钮,所述控制旋钮可操作地与所述驱动滑轮耦合,并且构造为控制施加在所述弹性支撑垫上的所述拉力的大小。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进一步包括基板、位于基板上的控制旋钮、用于容纳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组件的灯头以及将所述基板连接至所述灯头的一个或多个支柱。
CN201780001721.6A 2017-11-23 2017-11-23 有机发光二极管组件、光源和有机发光二极管组件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1021437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7/112550 WO2019100283A1 (en) 2017-11-23 2017-11-23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assembly, light sourc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assembly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14377A CN110214377A (zh) 2019-09-06
CN110214377B true CN110214377B (zh) 2021-09-24

Family

ID=666304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01721.6A Active CN110214377B (zh) 2017-11-23 2017-11-23 有机发光二极管组件、光源和有机发光二极管组件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777768B2 (zh)
EP (1) EP3520141B1 (zh)
CN (1) CN110214377B (zh)
WO (1) WO201910028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419272B1 (ko) * 2017-12-19 2022-07-11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발광 사운드 소자, 사운드 출력 장치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12952025A (zh) * 2021-03-31 2021-06-1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69475A (en) * 1996-12-04 1999-10-19 Cambridge Display Technology Ltd. Tuneable microcavities
US6091197A (en) * 1998-06-12 2000-07-18 Xerox Corporation Full color tunable resonant cavity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JP2002008853A (ja) * 2000-06-16 2002-01-11 Nippon Seiki Co Ltd 有機elパネル
JP2004117500A (ja) * 2002-09-24 2004-04-15 Canon Inc 画像表示装置
CN102610631A (zh) * 2012-03-29 2012-07-25 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表面颜色可调节的oled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104851985A (zh) * 2009-06-11 2015-08-19 日本先锋公司 发光元件和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77709B1 (en) * 2000-07-18 2004-01-13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icro electromechanical system controlled organic led and pixel arrays and method of using and of manufacturing same
JP4127114B2 (ja) * 2003-05-09 2008-07-30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新規な表示素子
US9016894B2 (en) * 2012-03-09 2015-04-28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Color mixing using the reflective properties of OLEDs
US9839145B2 (en) * 2014-01-24 2017-12-05 Lg Electronics Inc. Display device
CN104319352B (zh) 2014-11-13 2018-02-1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顶发射白光oled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07240647B (zh) * 2017-06-05 2018-10-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灯具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69475A (en) * 1996-12-04 1999-10-19 Cambridge Display Technology Ltd. Tuneable microcavities
US6091197A (en) * 1998-06-12 2000-07-18 Xerox Corporation Full color tunable resonant cavity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JP2002008853A (ja) * 2000-06-16 2002-01-11 Nippon Seiki Co Ltd 有機elパネル
JP2004117500A (ja) * 2002-09-24 2004-04-15 Canon Inc 画像表示装置
CN104851985A (zh) * 2009-06-11 2015-08-19 日本先锋公司 发光元件和显示装置
CN102610631A (zh) * 2012-03-29 2012-07-25 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表面颜色可调节的oled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520141A1 (en) 2019-08-07
CN110214377A (zh) 2019-09-06
WO2019100283A1 (en) 2019-05-31
US10777768B2 (en) 2020-09-15
EP3520141B1 (en) 2022-01-05
EP3520141A4 (en) 2020-06-24
US20190189953A1 (en) 2019-06-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15372B2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display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EP2465006B1 (en) Solid state lighting element comprising an electrode with improved optical and electrical performances
JP2021184097A (ja) 表示装置、表示モジュール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03529979B (zh) 触觉显示设备
CN107591493A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
US20040184134A1 (en) Optical modulator,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same
CN110214377B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组件、光源和有机发光二极管组件的制造方法
TW202326677A (zh) 發光裝置和電子裝置
KR20050067055A (ko)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US9660219B2 (en)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display devices
US10763401B2 (en) Backlight unit and display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CN103077954A (zh) 显示单元
US11978821B2 (en) Semiconductor light emitting element with magnetic layer,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EP3617776B1 (en) Light source and illuminating device
EP3319141A1 (en)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2006269326A5 (zh)
KR100306237B1 (ko) 색조절가능한유기발광소자
JP2006107743A (ja)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
CN113948660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TWI765486B (zh) 顯示器
CN114578953A (zh) 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JP6659880B2 (ja) 電子機器
US9217856B1 (en) Process of fabricating transparent interferometric visible spectrum modulator
CN111180607A (zh) 显示装置
TWI791245B (zh) 顯示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