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01620A - 一种apt生产过程中余热的利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apt生产过程中余热的利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01620A
CN110201620A CN201910538577.0A CN201910538577A CN110201620A CN 110201620 A CN110201620 A CN 110201620A CN 201910538577 A CN201910538577 A CN 201910538577A CN 110201620 A CN110201620 A CN 1102016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ction kettle
heat
temperature
steam
production proc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3857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双
陈亿
卢瑞平
李继红
余春荣
汪壮瀚
谢中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wu World Tyco Tungsten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wu World Tyco Tungsten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wu World Tyco Tungsten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wu World Tyco Tungsten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53857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201620A/zh
Publication of CN1102016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0162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00Chemical, phys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0006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processes
    • B01J19/0013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proce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00Chemical, phys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18Stationary reactors having moving elements insid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219/00Chemical, phys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219/00049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processes
    • B01J2219/00051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 B01J2219/00074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by indirect heating or cooling employing heat exchange fluids
    • B01J2219/00087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by indirect heating or cooling employing heat exchange fluids with heat exchange elements outside the react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219/00Chemical, phys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219/00049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processes
    • B01J2219/00051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 B01J2219/00132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using electric heating or cooling elements
    • B01J2219/00135Electric resistance heate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And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APT生产过程中余热的利用方法,至少包括第一反应釜、第二反应釜和设置在第一反应釜和第二反应釜之间的热交换系统,在之第一反应釜和第二反应釜间,热量可从其中温度相对较高的反应釜通过热交换系统向其中温度相对较低的反应釜中传递,第一反应釜和第二反应釜上均设有搅拌系统、加热系统、进料系统和排料系统。本发明所述的一种APT生产过程中余热的利用方法,该方法能够提高能量利用效率的同时可大大提高经济效益,达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目的;余热利用过程相当于蒸汽直接加热,传热效率高,升温速度快,同时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在现有设备上进行改造,而且改造成本低廉,操作简便见效快。

Description

一种APT生产过程中余热的利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APT生产过程中余热的利用方法。
背景技术
钨冶炼过程中,经过球磨的钨矿物原料与辅料氢氧化钠(或碳酸钠)和水一起输送至碱分解反应釜中,采用蒸汽加热或者电加热或者导热油加热等方式将料浆加热至140~200℃进行高压分解,反应一段时间后进行固液分离。现有技术均是将料浆减压至常压后再进行固液分离,此时料浆温度也将至100℃以下,大量的热量向大气中释放,能量浪费非常严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APT生产过程中余热的利用方法,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APT生产过程中余热的利用方法,至少包括第一反应釜、第二反应釜和设置在第一反应釜和第二反应釜之间的热交换系统,在之第一反应釜和第二反应釜间,热量可从其中温度相对较高的反应釜通过热交换系统向其中温度相对较低的反应釜中传递,其中:
所述第一反应釜和第二反应釜上均设有搅拌系统、加热系统、进料系统和排料系统;
所述热交换系统上设有隔断阀门,通过控制隔断阀门的启闭,热量可从其中温度相对较高的反应釜通过热交换系统向其中温度相对较低的反应釜中传递;
所述温度相对较高的反应釜中温度大于100℃。
所述温度相对较低的反应釜中温度低于温度相对较高的反应釜中的温度。
优选的,还包括第三反应釜,所述热交换系统在第一反应釜、第二反应釜和第三反应釜之间均设有隔断阀门,通过控制其中部分隔断阀门的启闭,热量可在其中任意两个反应釜之间由温度相对较高的反应釜通过热交换系统向温度相对较低的反应釜中传递。
优选的,还包括第四或更多个反应釜,所述热交换系统在任意两个反应釜之间均设有隔断阀门,通过控制其中部分隔断阀门的启闭,热量可在其中任意两个反应釜之间由温度相对较高的反应釜通过热交换系统向温度相对较低的反应釜中传递。
优选的,所述反应釜上设有温度检测设施和/或压力检测设施。
优选的,所述搅拌系统为锚式搅拌系统。
优选的,所述加热系统为蒸汽加热系统和/或导热油加热系统和/或电加热系统。
优选的,所述热交换系统由碳钢或不锈钢材料制作。
优选的,所述反应釜和热交换器系统外均设有保温系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提高能量利用效率的同时可大大提高经济效益,达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目的;
2.余热利用过程相当于蒸汽直接加热,传热效率高,升温速度快;
3.现有技术待固液分离的料浆在降温时向环境释放大量热量的同时,由于热料浆的自蒸发会带走大量的水,本发明在回收高温料浆热量的同时,将自蒸发的水分也一并加以回收,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4.可在现有设备上进行改造,而且改造成本低廉,操作简便见效快。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种APT生产过程中余热的利用方法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另外一种APT生产过程中余热的利用方法的示意图。
其中:
1.反应釜本体
2.搅拌系统
3.加热系统
4.进料系统
5.排料系统
1-1.第一反应釜
1-2.第二反应釜
6-1-1.第一蒸汽导出装置.
6-1-2.第二蒸汽导出装置
6-2-1.第一蒸汽导入装置
6-2-2.第二蒸汽导入装置
6-3-1.第一蒸汽出口阀门
6-3-2.第二蒸汽出口阀门
6-4-1.第一蒸汽入口阀门
6-4-2.第二蒸汽入口阀门
1.反应釜本体
2.搅拌系统
3.加热系统
4.进料口
5.排料口
1-1.第一反应釜
1-2.第二反应釜
1-3.第三反应釜
6-1-1.第一蒸汽导出装置
6-1-2.第二蒸汽导出装置
6-1-3.第三蒸汽导出装置
6-2-1.第一蒸汽导入装置
6-2-2.第二蒸汽导入装置
6-2-3.第三蒸汽导入装置
6-3-1.第一蒸汽出口阀门
6-3-2.第二蒸汽出口阀门
6-3-3.第三蒸汽出口阀门
6-4-1.第一蒸汽入口阀门
6-4-2.第二蒸汽入口阀门
6-4-3.第三蒸汽入口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在第一反应釜1-1和第二反应釜1-2中添加有料浆成分一致,质量相近的钨矿物原料料浆,第一反应釜1-1碱分解已经结束,实际温度为200℃,第二反应釜1-2里为待加热料浆,实际温度为40℃。
第一步:打开第一蒸汽出口阀门6-3-1,热量由第一反应釜1-1通过第一蒸汽导出装置6-1-1、第一蒸汽出口阀门6-3-1和第二蒸汽导入装置6-2-2向第二反应釜1-2中传递,第一反应釜1-1温度降至120℃左右时,第二反应釜1-2里待加热料浆也被预热至120℃左右,此时热传递基本达到平衡,热交换完成,关闭第一蒸汽出口阀门6-3-1。
第二步:开启第二反应釜1-2的加热系统3,由外部高温热源继续向第二反应釜1-2加热至所需反应温度200℃,第二反应釜1-2升温过程热交换全部完成。
第三步:第一反应釜1-1中已完成碱分解和热交换的料浆通过排料系统排出,再由进料系统加入待升温和碱分解的钨矿物原料料浆,待第二反应釜1-2碱分解反应结束后,可为第一反应釜1-1待升温的料浆传热。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在第一反应釜1-1、第二反应釜1-2和第三反应釜1-3中添加有料浆成分一致,质量相近的钨矿物原料料浆,第一反应釜1-1碱分解已经结束,实际温度为200℃,第二反应釜1-2和第三反应釜1-3里为待加热料浆,实际温度40℃。
第一步:打开第一蒸汽出口阀门6-3-1和第二蒸汽入口阀门6-4-2,热量由第一反应釜1-1通过第一蒸汽导出装置6-1-1、第一蒸汽出口阀门6-3-1、第二蒸汽入口阀门6-4-2和第二蒸汽导入装置6-2-2向第二反应釜1-2中传递,第一反应釜1-1温度降至120℃左右时,第二反应釜1-2里待加热料浆也被预热至120℃左右,此时热传递基本达到平衡,第一反应釜1-1和第二反应釜1-2之间完成第一次热交换,之后关闭第二蒸汽入口阀门6-4-2。
第二步:打开第三蒸汽入口阀门6-4-3,热量由第一反应釜1-1通过第一蒸汽导出装置6-1-1、第一蒸汽出口阀门6-3-1、第三蒸汽入口阀门6-4-3和第三蒸汽导入装置6-2-3向第三反应釜1-3传递,当第一反应釜1-1温度由120℃降至100℃时,第一反应釜1-1和第三反应釜1-3之间完成第二次热交换,此时,第三反应釜1-3温度升至60℃左右。
第三步:开启第二反应釜1-2和第三反应釜1-3的加热系统,外部高温热源继续向第二反应釜1-2和第三反应釜1-3加热至反应所需温度200℃,完成第二反应釜1-2和第三反应釜1-3升温过程热交换。
实施例3
如图2所示,在第一反应釜1-1、第二反应釜1-2和第三反应釜1-3中添加有料浆成分一致,质量相近的钨矿物原料料浆,第一反应釜1-1碱分解已经结束,实际温度为200℃,第二反应釜1-2和第三反应釜1-3里为待加热料浆,实际温度40℃。
第一步:打开第一蒸汽出口阀门6-3-1和第二蒸汽入口阀门6-4-2,热量由第一反应釜1-1通过第一蒸汽导出装置6-1-1、第一蒸汽出口阀门6-3-1、第二蒸汽入口阀门6-4-2和第二蒸汽导入装置6-2-2向第二反应釜1-2中传递,第一反应釜1-1温度降至120℃左右时,第二反应釜1-2里待加热料浆也被预热至120℃左右,此时热传递基本达到平衡,第一反应釜1-1和第二反应釜1-2之间完成第一次热交换,之后关闭第二蒸汽入口阀门6-4-2。
第二步:打开第三蒸汽入口阀门6-4-3,热量由第一反应釜1-1通过第一蒸汽导出装置6-1-1、第一蒸汽出口阀门6-3-1、第三蒸汽入口阀门6-4-3和第三蒸汽导入装置6-2-3向第三反应釜1-3传递,当第一反应釜1-1温度由120℃降至100℃时,第一反应釜1-1和第三反应釜1-3之间完成第二次热交换,此时,第三反应釜1-3温度升至60℃左右,关闭第一蒸汽出口阀门6-3-1和第三蒸汽入口阀门6-4-3。
第三步:开启第二反应釜1-2的加热系统,外部高温热源继续向第二反应釜1-2加热至反应所需温度200℃,第二反应釜1-2的碱分解反应结束后,开启第二蒸汽出口阀门6-3-2和第三蒸汽入口阀门6-4-3,热量由第二反应釜1-2通过第二蒸汽导出装置6-1-2、第二蒸汽出口阀门6-3-2、第三蒸汽入口阀门6-4-3和第三蒸汽导入装置6-2-3向第三反应釜1-3中传递,第三反应釜1-3中温度可由60℃左右升至130℃,第三反应釜1-3升温过程热交换完成。
第四步:第二反应釜1-2还可继续向第四反应釜等进行供热。
实施例4
如图2所示,在第一反应釜1-1、第二反应釜1-2和第三反应釜1-3中添加有料浆成分一致,质量相近的钨矿物原料料浆,第一反应釜1-1碱分解已经结束,实际温度为200℃,第二反应釜1-2和第三反应釜1-3里为待加热料浆,实际温度40℃。
第一步:按顺序依次打开第一蒸汽出口阀门6-3-1、第二蒸汽入口阀门6-4-2和第三蒸汽入口阀门6-4-3,热量由第一反应釜1-1通过第一蒸汽导出装置6-1-1、第一蒸汽出口阀门6-3-1、同时向第二反应釜1-2和第三反应釜1-3中传递。
第二步:热量传导结束后,依次关闭第一蒸汽出口阀门6-3-1、第二蒸汽入口阀门6-4-2和第三蒸汽入口阀门6-4-3。
按照此方法,可以通过控制第二蒸汽入口阀门6-4-2和第三蒸汽入口阀门6-4-3启闭的相对大小,差异化控制传导至第二反应釜1-2和第三反应釜1-3中的热量多少。因此,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通过设置在反应釜上的温度和压力检测设施以及控制第二蒸汽入口阀门6-4-2和第三蒸汽入口阀门6-4-3启闭的相对大小,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控制第二反应釜1-2和第三反应釜1-3热传导结束后的实际温度。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8)

1.一种APT生产过程中余热的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第一反应釜、第二反应釜和设置在第一反应釜和第二反应釜之间的热交换系统,在之第一反应釜和第二反应釜间,热量可从其中温度相对较高的反应釜通过热交换系统向其中温度相对较低的反应釜中传递,其中:
所述第一反应釜和第二反应釜上均设有搅拌系统、加热系统、进料系统和排料系统;
所述热交换系统上设有隔断阀门,通过控制隔断阀门的启闭,热量可从其中温度相对较高的反应釜通过热交换系统向其中温度相对较低的反应釜中传递;
所述温度相对较高的反应釜中温度大于100℃。
所述温度相对较低的反应釜中温度低于温度相对较高的反应釜中的温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反应釜,所述热交换系统在第一反应釜、第二反应釜和第三反应釜之间均设有隔断阀门,通过控制其中部分隔断阀门的启闭,热量可在其中任意两个反应釜之间由温度相对较高的反应釜通过热交换系统向温度相对较低的反应釜中传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四或更多个反应釜,所述热交换系统在任意两个反应釜之间均设有隔断阀门,通过控制其中部分隔断阀门的启闭,热量可在其中任意两个反应釜之间由温度相对较高的反应釜通过热交换系统向温度相对较低的反应釜中传递。
4.根据权利要求书1-3任意一项所述的所述的一种APT生产过程中余热的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上设有温度检测设施和/或压力检测设施。
5.根据权利要求书1-3任意一项所述的所述的一种APT生产过程中余热的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系统为锚式搅拌系统。
6.根据权利要求书1-3任意一项所述的所述的一种APT生产过程中余热的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系统为蒸汽加热系统和/或导热油加热系统和/或电加热系统。
7.根据权利要求书1-3任意一项所述的所述的一种APT生产过程中余热的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系统由碳钢或不锈钢材料制作。
8.根据权利要求书1-3任意一项所述的所述的一种APT生产过程中余热的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和热交换器系统外均设有保温系统。
CN201910538577.0A 2019-06-20 2019-06-20 一种apt生产过程中余热的利用方法 Pending CN11020162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38577.0A CN110201620A (zh) 2019-06-20 2019-06-20 一种apt生产过程中余热的利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38577.0A CN110201620A (zh) 2019-06-20 2019-06-20 一种apt生产过程中余热的利用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01620A true CN110201620A (zh) 2019-09-06

Family

ID=677937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38577.0A Pending CN110201620A (zh) 2019-06-20 2019-06-20 一种apt生产过程中余热的利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20162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03725A (zh) * 2022-08-15 2022-11-29 黄山中泽新材料有限公司 高固低粘型油墨用聚氨酯连接料及制备方法、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253569Y (zh) * 2008-07-23 2009-06-10 胜利油田新邦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生产净水剂的反应釜
CN201268696Y (zh) * 2008-07-14 2009-07-08 山东汇金化工有限公司 植物油酸工艺中余热利用节能装置
CN104909408A (zh) * 2012-12-25 2015-09-16 江西稀有金属钨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生产apt过程中余热的利用方法与系统
US20180274834A1 (en) * 2017-03-24 2018-09-27 James W. Dobson Passive Heat Recovery or Defrosting Device Using a Closed Loop Heat Transfer Circuit
CN108728638A (zh) * 2018-09-12 2018-11-02 江钨世泰科钨品有限公司 一种钨冶炼压煮过程余热的利用方法及系统
CN209530855U (zh) * 2018-12-29 2019-10-25 江钨世泰科钨品有限公司 一种apt生产过程中的余热利用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268696Y (zh) * 2008-07-14 2009-07-08 山东汇金化工有限公司 植物油酸工艺中余热利用节能装置
CN201253569Y (zh) * 2008-07-23 2009-06-10 胜利油田新邦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生产净水剂的反应釜
CN104909408A (zh) * 2012-12-25 2015-09-16 江西稀有金属钨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生产apt过程中余热的利用方法与系统
US20180274834A1 (en) * 2017-03-24 2018-09-27 James W. Dobson Passive Heat Recovery or Defrosting Device Using a Closed Loop Heat Transfer Circuit
CN108728638A (zh) * 2018-09-12 2018-11-02 江钨世泰科钨品有限公司 一种钨冶炼压煮过程余热的利用方法及系统
CN209530855U (zh) * 2018-12-29 2019-10-25 江钨世泰科钨品有限公司 一种apt生产过程中的余热利用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03725A (zh) * 2022-08-15 2022-11-29 黄山中泽新材料有限公司 高固低粘型油墨用聚氨酯连接料及制备方法、装置
CN115403725B (zh) * 2022-08-15 2023-12-15 黄山中泽新材料有限公司 高固低粘型油墨用聚氨酯连接料及制备方法、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01620A (zh) 一种apt生产过程中余热的利用方法
CN107555408B (zh) 一种热量循环利用的磷酸铁生产系统及其制备磷酸铁方法
CN110252230A (zh) 一种apt生产过程中的余热利用系统
CN209530855U (zh) 一种apt生产过程中的余热利用装置
CN102435076A (zh) 一种氧化铝生产中沸腾焙烧炉余热利用方法
CN105385801B (zh) 一种高炉冷却壁余热利用系统及其应用方法
CN102976411A (zh) 生产apt过程中余热的利用方法与系统
CN108726520A (zh) 一种还原炉余热回收系统
CN202415426U (zh) 一种聚合余热再利用系统
CN210045222U (zh) 一种烷基化反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CN107843116A (zh) 一种连续热压炉
CN208776322U (zh) 一种还原炉余热回收系统
CN201779870U (zh) 反应放热回收热能利用装置
CN207845172U (zh) 一种三水铝石型铝土矿双流法溶出的工艺装置
CN207095024U (zh) 一种导热油的加热系统
CN205832648U (zh) 液体原料汽化装置
CN201488301U (zh) 石油化工工艺中利用高温热泵进行冷热循环利用的装置
CN205550243U (zh) 一种用于烷氧基化反应单元的热交换系统
CN213137972U (zh) 一种云母板压机降温和升温过程的节能系统
CN206416389U (zh) 一种高效管材复合炉
CN209910446U (zh) 一种冷热介质转换的换热系统
CN217148927U (zh) 一种利用焙烧氧化铝余热处理赤泥脱碱系统
CN202915781U (zh) 热管式物料冷凝装置
CN202869332U (zh) 热管式物料冷凝器装置
CN207918759U (zh) 块状荧光颜料生产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