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99564A - 通信装置、抄表系统及停电通知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信装置、抄表系统及停电通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99564A
CN110199564A CN201780083365.7A CN201780083365A CN110199564A CN 110199564 A CN110199564 A CN 110199564A CN 201780083365 A CN201780083365 A CN 201780083365A CN 110199564 A CN110199564 A CN 1101995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telegram
reply
power failure
notify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8336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川端孝史
黑泽怜志
金子直树
武曾徹
古田裕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1995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9956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10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9/00Arrangements in telecontrol or telemetry systems for selectively calling a substation from a main station, in which substation desired apparatus is selected for applying a control signal thereto or for obtaining measured values therefro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38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collecting sensor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Arrangements For Transmission Of Measured Signals (AREA)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Remote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Power-Distribution Network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所涉及的通信装置(16)包括:控制部(12),该控制部(12)检测到停电的发生后,在经过了随机确定的时间即第一时间之后,生成表示发生了停电的情况的停电通知;以及通信部(11),该通信部(11)发送停电通知。

Description

通信装置、抄表系统及停电通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仪表中所搭载的通信装置、抄表系统及停电通知方法。
背景技术
智能仪表中所搭载的通信装置即通信单元通过被称为多跳无线方式的方式,以桶中继式中继数据。为实现中继功能,各通信单元通过周期性地交换控制消息,从而把握朝向成为主站的集中器的路径,保持表示朝向集中器的路径的路径信息。作为多跳无线方式中的路径控制协议,作为一个示例使用了由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国际互联网工程任务组)标准化的RPL(IPv6(互联网协议第6版)低功耗、低损耗网络路由协议)。
多跳无线方式中,各通信单元需要对其它的通信单元进行中继。因此,各通信单元在去除由本身发送数据的时间后的时间中从其它的通信单元接收数据,并在判断为需要传输接收到的数据的情况下,将接收到的数据传输至下一个通信单元。因此,多跳无线方式中的通信单元如在其它无线通信方式中的通信装置那样,直到下一次发送数据的时间为止本身无法休眠并进行等待。
并且,具备智能仪表的抄表系统有时将停电及复电的发生通知给停电管理系统(OMS(Outage Management System))。该情况下,停电及复电的通知由上述的多跳无线方式进行传输。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使用了多跳无线方式的抄表系统中的停电通知的传输方法。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14/0085105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由于无法预测停电何时发生,因此无法预先调度来自各通信单元的停电通知的发送时刻。若在某个地域发生停电,则该地域内的多个通信单元一并发送停电通知。多个通信单元一并发送停电通知,则有时由于发送时间重叠从而数据包产生冲突拥挤,停电通知在各通信单元或集中器中不能正确地接收。该情况下,停电通知未到达集中器,进而抄表系统无法将停电通知给停电管理系统。尤其是,在多次连续地发生瞬间停电的情况下,每次停电时都将发送停电通知,可能产生显著的冲突拥挤。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得到一种能够抑制停电通知的冲突拥挤的通信装置。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从而达成目的,本发明包括:控制部,该控制部检测到停电的发生后,在经过了随机确定的时间即第一时间之后,生成表示发生了停电的情况的停电通知;以及通信部,该通信部发送停电通知。
发明效果
本发明所涉及的通信装置起到能够抑制停电通知的冲突拥挤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抄表系统的结构例的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智能仪表的结构例的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控制电路的结构例的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集中器的结构例的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前端系统的结构例的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仪表数据管理系统的结构例的图。
图7是表示由实施方式1的变压器产生障碍而在区域内产生停电的状态的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智能仪表中的停电通知处理的一个示例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停电通知处理的效果的图。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智能仪表中的复电通知处理的一个示例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复电通知处理的效果的图。
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抄表系统中的停电及复电时的动作的一个示例的流程图。
图13是表示抑制基于实施方式1的智能仪表及仪表数据管理系统的停电通知的具体例的图。
图14是表示抑制基于实施方式1的智能仪表及仪表数据管理系统的停电通知的具体例的图。
图15是表示抑制基于实施方式1的智能仪表及仪表数据管理系统的停电通知的具体例的图。
图16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智能仪表中的停电通知处理的一个示例的流程图。
图17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智能仪表中的复电通知处理的一个示例的流程图。
图18是表示抑制基于实施方式2的智能仪表及仪表数据管理系统的停电通知的具体例的图。
图19是表示抑制基于实施方式2的智能仪表及仪表数据管理系统的停电通知的具体例的图。
图20是表示抑制基于实施方式2的智能仪表及仪表数据管理系统的停电通知的具体例的图。
图21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停电通知中所存储的信息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22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仪表数据管理系统的停电管理部中的滤波处理步骤的一个示例的流程图。
图23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抄表系统的动作例的流程图。
图24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抄表系统的动作例的流程图。
图25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抄表系统的动作例的流程图。
图26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仪表数据管理系统接收到的信息的一个示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信装置、抄表系统及停电通知方法进行详细说明。另外,本发明并不由本实施方式所限定。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抄表系统的结构例的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抄表系统9包括智能仪表1-1~1-18、集中器2-1、2-2、前端系统(HES(Hed End System)3、仪表数据管理系统(MDMS(Meter Data Management System)4。抄表系统9是用于对经由配电线来提供给家庭、事务所等的电力的使用量进行自动抄表的系统。并且,抄表系统9还可以管理从家庭及事务所的发电机提供给配电线的电力量。
柱上变压器即变压器7-1~7-3与连接于变电所等的配电线即高压配电线500相连接。变压器7-1~7-3对由高压配电线500提供的电力的电压进行转换,并将电压转换后的电力提供给未图示的低压配电线。在图1所示的示例中,从变压器7-1经由低压配电线提供电力给区域8-1,从变压器7-2经由低压配电线提供电力给区域8-2,从变压器7-3经由低压配电线提供电力给区域8-3。
下面,在未区分智能仪表1-1~1-8而表示的情况下记载为智能仪表1,在未区分集中器2-1、2-2而表示的情况下记载为集中器2。同样地,在未区分变压器7-1~7-3而表示的情况下记载为变压器7,在未区分区域8-1~8-2而表示的情况下记载为区域8。
图1所示的示例中,将智能仪表1-1~1-5设置于区域8-1内,将智能仪表1-6~1-14设置于区域8-2内,将智能仪表1-15~1-18设置于区域8-3内。智能仪表1-1~1-18设置于家庭、事务所等,测量家庭、事务所等中的电力的使用量,将计量结果向所对应的主站即集中器2进行发送。智能仪表1-1~1-18中确定有成为分别对应的主站的集中器2。图1所示的示例中,集中器2-1为智能仪表1-1~1-5的主站,集中器2-2为智能仪表1-6~1-18的主站。
集中器2及智能仪表1-1~1-18以无线多跳方式进行通信。集中器2及智能仪表1-1~1-18按照路径控制协议周期性地交换控制消息,保持路径消息。路径控制协议的一个示例为RPL。具体而言,各智能仪表1所保持的路径信息中存储有表示朝向主站的路径上的下一个智能仪表1或作为主站的集中器2的信息。下面,将朝向主站的路径上的下一个智能仪表1或集中器2适当地称为下一个节点。
智能仪表1-1~1-18将本身测量而得的计量结果向所对应的集中器2进行发送。此处,智能仪表1朝向主站即集中器2发送数据这一点具体是指基于各智能仪表1所保持的路径信息来向下一个节点发送数据。各智能仪表1若从其它的智能仪表1接收数据,则在接收到的数据为朝向主站的数据的情况下,基于本身所保持的路径信息向下一个节点发送数据。该传输通过路径上的各智能仪表1依次进行,直到数据到达主站为止。
图1中,用箭头示出将计量结果从区域8-2内的智能仪表1-6、1-10、1-11、1-14发送至集中器2-2时的路径。例如,从智能仪表1-6所发送的计量结果经由智能仪表1-7、及智能仪表1-8而到达集中器2-2。
集中器2集中从智能仪表1接收到的计量结果,经由IP(Internet Protocol:互联网协议)网络(IP network)6发送至给前端系统3。由此,计量结果经由前端系统3由仪表数据管理系统4来接收。图1中示出集中器2经由IP网络6将集中到的计量结果发送给前端系统3的示例,但集中器2和前端系统3之间的通信路径并不限于图1所示的示例。
另外,各智能仪表1中,除了通常时作为主站的集中器2以外,还可以设定有一个以上的集中器2以作为副主站。例如,智能仪表1-6在通常时将集中器2-2作为主站进行通信,但在集中器2-2产生了障碍的情况等下将集中器2-1作为主站进行通信。
这里,对使用有无线多跳方式的示例进行了说明,但还可以使用基于电力线通信的多跳方式。
前端系统3从各集中器2收集计量结果,将收集到的计量结果发送至仪表数据管理系统4。仪表数据管理系统4管理从前端系统3接收到的计量结果。
另外,图1中,图示出了智能仪表1为18台、集中器2为2台,但构成本实施方式的抄表系统9的智能仪表1及集中器2的数量并不限于该示例。并且,各变压器所对应的区域内的智能仪表的数量也并不限于图1所图示的示例。
本实施方式的抄表系统9在由智能仪表1检测出停电的情况下,将停电的发生通知给停电管理系统(OMS)5。并且,本实施方式的抄表系统9在由智能仪表1检测出复电的情况下,将复电的发生通知给停电管理系统(OMS)5。对本实施方式的抄表系统9中的停电及复电的通知方法将在后面进行阐述。
接着,对构成本实施方式的抄表系统9的各装置的结构例进行说明。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智能仪表1的结构例的图。如图2所示,智能仪表1包括通信装置16、电池13、计量部14及切换器15。通信装置16包括通信部11及控制部12。通信装置16是搭载于计量使用电力量的抄表装置即智能仪表1,发送由智能仪表1测量而得的计量结果的通信装置。
通信部11由天线及通信电路构成。通信部12是发送机也是接收机。
计量部14与连接于低压配电线的系统电源101相连接,并与在家庭或事务所等中的负载100相连接,对在家庭或事务所等使用的电力量进行计量,从而将计量结果通知给控制部12。另外,计量部14检测系统电源101的停电及复电,并将停电及复电通知给控制部12。
控制部12经由通信部11实施按照路径控制协议的处理,保持向主站即集中器2的路径所涉及的路径信息。并且,控制部12基于路径信息,将从计量部14接收到的计量结果经由通信部11向主站即集中器2进行发送。并且,控制部12在由计量部14通知了停电的情况下,实施后述的停电通知处理。并且,控制部12在由计量部14通知了复电的情况下,实施后述的复电通知处理。
电池13是蓄电装置。电池13的一个示例为被称为超级电容器的双电层电容器,但电池13并不限于此。切换器15经由计量部14与系统电源101相连接并与电池13相连接。切换器15基于来自控制部12的指示,切换向通信部11及控制部12提供电力的电源。
控制部12由处理电路来实现。该处理电路可以是专用硬件即处理电路,也可以是包括处理器的控制电路。在为专用硬件的情况下,处理电路例如是单一电路、复合电路、编程处理器、并联编程处理器、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它们的组合。
实现控制部12的处理电路在由具有处理器的控制电路来实现的情况下,该控制电路是例如图3所示的结构的控制电路200。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控制电路200的结构例的图。控制电路200包括处理器201和存储器202。处理器是CPU(也称为Central 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单元、中央处理装置、处理装置、运算装置、微处理器、微机、处理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数字信号处理器)等。存储器例如相当于RAM(Random Access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闪存、EPROM(Erasable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登录商标)(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等非易失性或易失性的半导体存储器等。
实现控制部12的处理电路是包括处理器的控制电路200的情况下,处理器201通过读取并执行存储于存储器202中的记述了控制部12的处理的程序从而来实现。并且,存储器202也作为处理器201实施的各处理中的临时存储器来使用。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智能仪表2的结构例的图。如图4所示,集中器2包括通信部21及控制部22。通信部21可与智能仪表1之间进行无线通信,并可经由IP网6与前端系统3进行通信。通信部21由天线及通信电路构成。通信部21是发送机也是接收机。另外,图4中虽未图示,但集中器2可以具有电池等备用电源。集中器2所具有的备用电源与智能仪表1所具有的电池13相比容量足够大,即使在设置有集中器2的区域发生了系统电源的停电的情况下,与智能仪表1相比,也能够在足够长的期间内动作。
控制部22经由通信部21与智能仪表1之间,实施按照路径控制协议的处理,保持向智能仪表1的路径所涉及的路径信息。另外,控制部22若经由通信部21从智能仪表1接收计量结果,则对多个智能仪表1的计量结果进行集中,并经由通信部21发送至前端系统3。另外,在经由通信部21从智能仪表1接收到停电通知(PON(Power Outage Notification)的情况下,控制部22对停电通知进行集中并经由通信部21发送至前端系统3。另外,在经由通信部21从智能仪表1接收到复电通知(PRN(Power Restoration Notification)的情况下,控制部22对复电通知进行集中并经由通信部21发送至前端系统3。对停电通知及复电通知的集中将在后面进行阐述。
控制部22由处理电路来实现。该处理电路与智能仪表1的控制部12相同,可以是专用硬件即处理电路,也可以是包括处理器的控制电路。包括处理器的控制电路例如是上述的图4所示的控制电路200。实现控制部22的处理电路是包括处理器的控制电路200的情况下,处理器201通过读取并执行存储于存储器202中的记述了控制部22的处理的程序从而来实现。并且,存储器202也作为处理器201实施的各处理中的临时存储器来使用。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前端系统3的结构例的图。如图5所示,前端系统3包括通信部31及控制部32。通信部31经由IP网6可在与集中器2之间进行通信,并可与仪表数据管理系统4进行通信。通信部31为通信电路。通信部31是发送机也是接收机。
控制部32经由通信部31从集中器2接收基于智能仪表1的计量结果,则将接收到的计量结果经由通信部31发送至仪表数据管理系统4。控制部32经由通信部31,实施由集中器2及智能仪表1构成的网络即无线多跳网的通信控制。控制部32所实施的通信控制由于与通常的智能仪表网络中的通信控制相同,因此省略详细说明。在经由通信部31从集中器2接收到停电通知的情况下,控制部32对停电通知进行集中并经由通信部31发送至仪表数据管理系统4。并且,在经由通信部31从集中器2接收到复电通知的情况下,控制部32对复电通知进行集中并经由通信部31发送给仪表数据管理系统4。
控制部32由处理电路来实现。该处理电路是包括处理器的控制电路。包括处理器的控制电路例如是上述的图3所示的控制电路200。处理器201通过读取并执行存储于存储器202中的记述了控制部32的处理的程序,从而来实现控制部32的功能。并且,存储器202也作为处理器201实施的各处理中的临时存储器来使用。另外,实现控制部32的处理电路可以是专门硬件。
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仪表数据管理系统4的结构例的图。如图6所示,仪表数据管理系统4包括通信部41、测量数据管理部42及停电管理部43。通信部41可与前端系统3之间进行通信,并可与停电管理系统5进行通信。通信部41为通信电路。通信部41是发送机也是接收机。
测量数据管理部42保持基于智能仪表1的计量结果。将基于智能仪表1的计量结果例如提供给未图示的收费系统。另外,在经由通信部41从前端系统3接收到停电通知的情况下,停电管理部43经由通信部41将停电通知发送至停电管理系统5。另外,在经由通信部41从前端系统3接收到复电通知的情况下,停电管理部43经由通信部41将复电通知发送给停电管理系统5。
测量数据管理部42及停电管理部43由处理电路来实现。该处理电路是包括处理器的控制电路。包括处理器的控制电路例如是上述的图3所示的控制电路200。处理器201通过读取并执行存储于存储器202中的记述了控制部的处理的程序,从而实现测量数据管理部42及停电管理部43的功能。并且,存储器202也作为处理器201实施的各处理中的临时存储器来使用。另外,实现测量数据管理部42及停电管理部43的处理电路可以是专用硬件。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停电及复电发生时的动作进行说明。首先,对停电发生时的动作进行说明。图7是表示由变压器7-2产生障碍而在区域8-2发生了停电的状态的图。在区域8-2发生停电,则区域8-2内的智能仪表1检测到停电,并将停电通知向集中器2-2发送。图7中利用传输从智能仪表1-6、1-10、1-11发送的停电通知的路径箭头进行了记载。在图7所示的示例中,由于在从智能仪表1-6向集中器2-2的路径中产生了障碍,因此智能仪表1-6向集中器2-1发送停电通知。由此,各智能仪表1在向被设定为主站的集中器2的路径上产生了障碍的情况下,可朝向其它的集中器2发送停电通知,但对向主站的路径上产生了障碍的情况下的动作,并不限于该示例而可以进行任意动作。
在区域8-2中发生了停电的情况下,若区域8-2内的智能仪表1一并发送停电通知,则停电通知在区域8-2内被大量地发送,从而各智能仪表1接收大量的停电通知。尤其是,在多次连续地发生瞬间的停电的情况下,每次停电时都将发送停电通知,可导致产生显著的冲突拥挤。因此,智能仪表1有时未能正常地接收停电通知而导致停电通知未到达集中器2。另一方面,对瞬间的停电,由于能立即再次开始动作,因此存在无需急于发送停电通知的情况。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瞬间的停电定义为Ti秒以下的停电,Ti秒以下的停电以无需立即进行通知为前提。Ti被预先确定。而且,本实施方式的智能仪表1检测到停电,则不是直接地发送停电通知,而是使发送时间分散,因此待机随机时间,并在待机结束后仍继续停电的情况下,发送停电通知。然而,在停电时,智能仪表1将电池13作为电源进行动作,因此从停电发生直到停电通知的发送为止的时间需要比能通过电池13进行动作的时间要短。因此,将能够通过电池13进行动作的时间设为Tc秒,将用于使发送时间分散的随机时间设得比Tc短。由此,本实施方式的智能仪表1在能通过电池13进行动作的时间内能够发送停电通知,并能够使停电通知的发送定时分散来抑制冲突拥挤。并且,在待机随机时间的期间发生复电的情况下,不发送停电通知即取消发送,因此,与仅进行随机时间的待机就发送停电通知的情况即不进行发送的取消的情况相比,能够使停电通知的发送频度降低,能够更加抑制冲突拥挤。用于使发送时间分散的随机时间可使用以从0秒到Td(Td<Tc)作为范围的随机数。并且,为了生成用于使发送时间分散的随机时间,可以在智能仪表1或智能仪表1的通信装置16中使用固有的识别信息。由此,与只使用随机数的情况相比,更能够使每个智能仪表1的发送时间分散。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停电通知的发送待机的时间是随机的,因此存在在小于Ti秒的停电中发送停电通知的智能仪表1,但作为停电的整个区域,停电通知的发送被抑制。将Td设为Ti以下。
由此,通信装置16的控制部12检测到停电的发生后,在经过了随机确定的时间即第一时间之后,生成表示发生了停电的情况的停电通知。并且,通信部11发送由控制部12生成的停电通知。
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智能仪表1中的停电通知处理的一个示例的流程图。如图8所示,智能仪表1若发生停电(步骤S1)则切换电源(步骤S2)。具体而言,在步骤S1中,通信装置16的控制部12通过由计量部14通知停电,从而判断为发生了停电。在步骤S2中,控制部12对切换器15进行控制从而使通信装置16的电源从系统电源101切换至电池13。由此,通信装置16由电池13提供电力。
接着,智能仪表1记录停电现象(步骤S3)。具体而言,控制部12将停电所发生的时刻与表示发生了停电的情况的信息对应起来,保持在内部的存储器中。在计量部14将停电的通知、检测出停电的时刻一并通知给控制部12的情况下,作为停电所发生的时刻,可使用检测出停电的时刻。在计量部14未将停电的通知、检测出停电的时刻一并通知给控制部12的情况下,作为停电所发生的时刻,可使用由计量部14向控制部12通知停电的时刻。
接着,智能仪表1实施分散发送用随机延迟(步骤S4)。具体而言,控制部12待机随机时间。例如,控制部12直到测量随机时间的分散发送用的计时器届满为止进行待机。另外,随机时间为随机地针对每个智能仪表1即可,因此在一个智能仪表1中可以为固定值。另外,也可以在一个智能仪表1中将随机时间设为可变动。接着,智能仪表1对是否已复电进行判断(步骤S5),在已复电的情况下(步骤S5是),结束停电通知处理。在步骤S5中,具体而言,控制部12通过在步骤S4中是否在进行待机的期间中已由计量部14通知了复电,从而对是否已复电进行判断。
在没有复电的情况下(步骤S5否),智能仪表1向集中器2发送停电通知(步骤S6)。具体而言,控制部12基于正保持着的停电现象,生成包含停电所发生的时刻在内的停电通知,并经由通信部11向集中器2发送通电通知。此时,在存在未发送的停电现象及未发送的后述的复电现象的情况下,可以包含于停电通知中来进行发送。控制部12发送停电通知,则存储已通知完成停电通知的情况。例如,将表示已通知完成的情况的信息附加到正保持着的停电现象中。停电通知可以为任意形式的信号,例如由网络报头和净负荷构成,净负荷中存储有表示是停电通知的情况的信息以作为应用的报头,并存储有停电所发生的时刻以作为应用的数据。
如上所述,控制部12检测出停电的发生后,在经过了第一时间之后,对是否复电进行判断,在没有复电的情况下生成停电通知,在正复电的情况下不生成停电通知。
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停电通知处理的效果的图。图9中,示出在5秒钟的停电之后复电,从复电起5秒之后再次停电5秒钟,并从该停电的复电起10秒之后停电20秒的示例。在上述的情况下,在检测出停电则在固定时间后发送停电通知的比较例中,发送三次停电通知(图9中省略PON)。本实施方式的智能仪表1中的随机时间为10秒的情况下,本实施方式的智能仪表1如图9所示那样发送一次停电通知。由此,本实施方式中,与比较例相比能够抑制停电通知的发送频度。并且,通常将复电通知(图9中省略PRN)对应于停电通知来发送,因此通过减少停电通知的发送次数,也能抑制复电通知的发送次数。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智能仪表1中的复电通知处理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中,复电时也通过检测出复电后待机随机时间之后再发送复电通知,从而在复电后以短时间再次停电的情况下的复电通知的发送进行抑制。
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智能仪表1中的停电通知处理的一个示例的流程图。若发生复电(步骤S11),则智能仪表1判断是否已通知完成停电(步骤S12)。具体而言,在步骤S11中,通信装置16的控制部12通过由计量部14通知停电从而判断为发生了停电。在未通知完成停电的情况下(步骤S12否),智能仪表1结束复电通知处理。在步骤S12中判定为否的情况是指在智能仪表1的初始启动时、或在上述的停电通知处理中在步骤S5判定为是的情况。
已通知完成停电的情况下(步骤S12是),智能仪表1切换电源(步骤S13)。具体而言,控制部12对切换器15进行控制从而将通信装置16的电源从电池13切换至系统电源101。由此,通信装置16由系统电源101提供电力。
接着,智能仪表1记录复电现象(步骤S14)。具体而言,控制部12将复电所发生的时刻与表示发生了复电的情况的信息对应起来,保持在内部的存储器中。在计量部14将复电的通知、检测出复电的时刻一并通知给控制部12的情况下,作为复电所发生的时刻,可使用检测出复电的时刻。在计量部14未将复电的通知、检测出复电的时刻通知给控制部12的情况下,作为停电所发生的时刻,可使用由计量部14向控制部12通知复电的时刻。
接着,智能仪表1实施分散发送用随机延迟(步骤S15)。具体而言,控制部12待机随机时间。另外,当将在使停电通知的发送待机中所使用的随机时间设为第一时间,将在使复电通知的发送待机中所使用的随机时间设为第二时间时,第一时间的范围和第二时间的范围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第一时间如上所述需要比Tc秒短。对此,复电后由于从系统电源101向通信装置16提供电力,因此第二时间无需比Tc秒短。即,可以将第二时间的最大值设为比第一时间的最大值要长。因此,例如通过当将第二时间的范围设为从0秒到Te秒的随机时间时,将Te设为比Td长,从而能够在发送复电通知时分散发送时间来避免冲突拥挤。或则,可以将固定值与第一时间相加而得的值设为第二时间。
接着,智能仪表1对是否已停电进行判断(步骤S16),已停电的情况下(步骤S16是),结束复电通知处理。在步骤S16中,具体而言,控制部12通过在步骤S15中进行待机的期间中是否由计量部14通知了停电,从而对是否已停电进行判断。
在没有停电的情况下(步骤S16否),智能仪表1向集中器2发送复电通知(步骤S17),并结束复电通知处理。具体而言,控制部12基于保持着的复电现象,生成包含复电所发生的时刻在内的复电通知,经由通信部11向集中器2发送复电通知。此时,在存在未发送的停电现象及复电现象的情况下,可以包含于停电通知中来进行发送。控制部12发送复电通知,则存储已通知完成停电通知的情况。例如,将表示已通知完成的情况的信息附加到正保持着的复电现象中。复电通知可以为任意形式的信号,例如由网络报头和净负荷构成,净负荷中存储有表示是复电通知的情况的信息以作为应用的报头,并存储有复电所发生的时刻以作为应用的数据。另外,对于控制部12所保持的停电现象及复电现象,在所对应的通知被发送之后可以将其消除。或者,将控制部12所保持的停电现象及复电现象进行存储并经过一定时间之后,或者,在停电现象及复电现象的数据量成为一定量以上的情况下,可以按照发生时刻从旧到新的顺序消去一部分。
如上所述,控制部12检测到复电的发生后,在经过随机确定的时间即第二时间之后,生成表示发生了复电的情况的复电通知。通信部11发送由控制部12生成的停电通知。详细而言,控制部12检测出复电的发生后,在经过了第二时间之后,对是否停电进行判断,在没有停电的情况下生成复电通知,在停电的情况下不生成复电通知。
图1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复电通知处理的效果的图。图11中,示出在20秒钟的停电之后复电,从复电起5秒之后再次停电5秒钟,从该停电的复电起5秒之后停电5秒,从该停电的复电起5秒之后复电的示例。上述的情况下,若检测出停电及复电则在固定时间后分别发送停电通知及复电通知的比较例中,将停电通知(图11中省略PON)及复电通知(图11中省略PRN)分别发送三次。本实施方式的智能仪表1中的第一时间为10秒第二时间为20秒的情况下,本实施方式的智能仪表1如图11所示那样,将停电通知及复电通知各发送一次。由此,本实施方式中,与比较例相比能够抑制停电通知的发送频度。另外,图11的本实施方式的复电通知中,由于包含有未发送的复电现象及停电现象,因此包含三次的复电现象和两次的停电现象。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复电通知包含与三个复电通知和两个停电通知相对应的信息。由此,本实施方式中,与比较例相比能够使复电通知及停电通知的发送频度降低。
图1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抄表系统9中的停电及复电时的动作的一个示例的流程图。智能仪表1中的各处理与在图8及图10所述的处理相同,各步骤中标注与图8及图10相同的步骤编号。智能仪表1中的各处理如上所述,因此省略说明。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抑制前端系统3所接收的频度,集中器2集中多个停电通知及复电通知来发送。此时,定期收集的计量结果和停电通知及复电通知由于紧急性不同,因此将计量结果和停电通知及复电通知作为其它的通知组进行集中。将停电通知和复电通知进行汇总来集中成相同的通知组。例如,将在一定时间内接收到的停电通知和复电通知进行汇总来发送。本实施方式中,智能仪表1待机随机时间来发送停电通知,因此即使是短时间的停电的情况也存在通知停电通知的情况。另一方面,抄表系统9向停电管理系统5发送停电通知时,存在无需对因维护等而发生的停电进行发送的情况。即,对于用于判定维护用的停电的阈值以下的停电时间的停电,有时无需通知给停电管理系统5。此处,设确定有用于判定维护用的停电的阈值Tm,仪表数据管理系统4在停电时间为Tm秒以下的情况下,不发送停电通知给停电管理系统5,在停电时间超过Tm秒的情况下将停电通知发送给停电管理系统5。由此,能够防止将与短时间的停电相对应的停电通知从仪表数据管理系统4发送给停电管理系统5。
如图12所示那样,集中器2在区域内发生停电,则从区域内的多个智能仪表1接收停电通知(步骤S6)。另外,图12的SM是智能仪表的缩写。
集中器2将从多个智能仪表1接收到的停电通知集中到一个停电通知中(步骤S21),将所集中的停电通知发送给前端系统3(步骤S22)。即,集中器2经由前端系统3,将汇集到的停电通知发送给仪表数据管理系统4。例如,前端系统3将10秒钟内接收到的停电通知集中成一个通知。前端系统3从集中器2接收停电通知,则将接收到的停电通知发送给仪表数据管理系统4(步骤S25)。若仪表数据管理系统4接收停电通知,则保持停电通知并待机一定时间。
若在区域内复电,则从区域内的多个智能仪表1接收复电通知(步骤S17)。集中器2将从多个智能仪表1接收到的复电通知集中到一个复电通知中(步骤S23),将集中而得的复电通知发送给前端系统3(步骤S24)。例如,前端系统3将在10秒钟内接收到的复电通知集中成一个通知。前端系统3从集中器2接收复电通知,则将接收到的复电通知发送给仪表数据管理系统4(步骤S26)。
仪表数据管理系统4从与在步骤S25接收到的停电通知的发送源相同的智能仪表1接收复电通知,则基于在接收时的滤波用定时器的状态实施滤波处理(步骤S27)。该滤波处理为停电管理部43所实施的处理。停电管理部43在步骤S27中,若接收停电通知则开始利用用于测量Tm秒的滤波用定时器进行测量,在滤波用计时器届满前接收到复电通知的情况下,将停电时间判定为Tm秒以下,并判断为发送停电通知。另一方面,停电管理部43判定在直到滤波用计时器届满为止都未接收到复电通知的情况下,判断为停电时间超过Tm秒,并发送停电通知。即,本实施方式中,停电管理部43基于从接收到停电通知的时刻直到接收到复电通知的时刻来推测停电时间。在图11所示的示例中,示出了判定为通过滤波处理来向停电管理系统5发送停电通知的示例,停电通知被发送给停电管理系统5(步骤S28)。该停电通知中包含有复电通知的内容。
并且,仪表数据管理系统4在接收停电通知后直到经过一定时间为止的期间,在接收到与停电通知的发送源相同的智能仪表1相对应的复电通知的情况下,也可以不进行停电通知的发送。具体而言,若测量一定时间的计时器即滤波用计时器没有届满,则停电管理部43判定为不向停电管理系统5发送停电通知。即,停电管理部43是基于在接收到停电通知后直到经过一定时间为止的期间是否接收到复电通知,来判定是否向停电管理系统5发送停电通知的处理。该一定时间可以是上述的Tm秒,还可以是与Tm秒不同的值。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中,进行对利用基于智能仪表1发送停电通知及复电通知的抑制、与对利用仪表数据管理系统4的停电通知的抑制这两者。图13~图15是表示对利用智能仪表1及仪表数据管理系统4的停电通知进行抑制的具体例的图。图13示出如下示例:在智能仪表1中,用于测量随机时间的分散发送用的计时器届满,直到经过随机时间为止未发生复电而发送了停电通知。并且,图13中示出下述的示例:在仪表数据管理系统4中判定为接收到停电通知后在滤波用计时器届满之后,接收停电通知并通过滤波处理来发送停电通知。该情况下,将停电通知从仪表数据管理系统4发送至停电管理系统5。
图14示出如下示例:在智能仪表1中,通过在直到用于测量随机时间的分散发送用的定时器届满为止的期间内已进行了复电,从而未发送停电通知。图15示出下述示例:在智能仪表1中,用于测量随机时间的分散发送用的定时器届满,直到经过随机时间为止未发生复电,发送停电通知,并在仪表数据管理系统4中在接收到停电通知后直到滤波器用定时器届满为止的期间接收到复电通知。该情况下,未将停电通知从仪表数据管理系统4发送给停电管理系统5。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智能仪表1抑制停电通知的发送,但该动作中设有时间限制或次数限制。例如,不发送停电通知而使所记录的停电现象及复电现象成为一个定数,则无论是否进行复电都发送停电通知。由此,能够在从发生停电起的有限时间内实施仪表数据管理系统4中的滤波处理。
并且,可以将智能仪表1设为在停电通知的发送及传输中不进行再发送控制。停电通知的发送及传输需要由电池13在能动作的时间内进行通知,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即使牺牲可靠性来削减通信量及缩短传输时间也较为重要。另外,复电通知的发送及传输重视可靠性,并进行再发送控制。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智能仪表1若发生停电,则待机随机时间,在待机结束后也继续停电的情况下,发送停电通知。由此,能够使停电通知的发送定时分散来抑制冲突拥挤。并且,由于在待机随机时间的期间已复电的情况下不发送停电通知,因此与仅进行随机时间的待机来发送停电通知的情况相比,能够使停电通知的发送频度降低。并且,通过将随机时间确定在可由电池13使通信装置16动作的时间内的范围,从而能够在能由电池13动作的时间内,发送停电通知。
另外,智能仪表1若发生复电,则待机随机时间,在待机结束后也继续复电的情况下发送复电通知。由此,与停电通知同样地能够抑制因复电通知而引起的冲突拥挤。
实施方式2.
接着,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抄表系统9的结构及构成抄表系统9的各装置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本实施方式中,若发生停电则在瞬间的停电即停电期间为一定时间以下的停电的瞬间停电的情况下,智能仪表1不发送停电通知。因此,智能仪表1判断为在停电发生后,在瞬间停电的判定用的一定时间即固定延时的期间进行待机,在正待机的期间已复电的情况下不发送停电通知。停电中,若是瞬间停电即一定时间以下的停电,则有时不需要发送停电通知。因此,本实施方式中,智能仪表1在发生停电之后,即使在瞬间断开判定用的固定延迟的期间进行待机也不复电的情况下,在待机随机时间之后发送停电通知。由此,使来自各智能仪表1的发送时间分散,并与实施方式1相比能够更可靠地对因固定延时的时间以下的瞬间停电而发送停电通知进行抑制。然而,由于待机时间增加了固定延时的量,因此与实施方式1相比需要增大利用电池13能进行动作的时间。或者,在使用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电池13的情况下,作为随机时间而保存的时间比实施方式1变得较短。
下面,对与实施方式1重复的部分省略说明,主要对与实施方式1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图1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智能仪表1中的停电通知处理的一个示例的流程图。步骤S1至步骤S3与实施方式1相同。步骤S3之后,智能仪表1在瞬间断开判定用的固定延迟的期间进行待机(步骤S7)。接着,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实施步骤S5,在已复电的情况下(步骤S5是),结束停电通知处理。在没有复电的情况下(步骤S5否),实施分散发送用随机延迟(步骤S8)。步骤S8中,具体而言,智能仪表1在针对每个智能仪表1所确定的随机时间内待机。步骤S8之后,智能仪表1实施实施方式1的步骤S6。另外,在步骤S8之后,智能仪表1可以进行是否再次复电的判定,在正复电的情况下不发送停电通知。
控制部12检测出发生停电之后,在经过了固定时间之后,对是否正复电进行判断,在没有复电的情况下在经过了第一时间之后生成停电通知,在正复电的情况下不生成停电通知。
图1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智能仪表1中的停电通知处理的一个示例的流程图。步骤S11至步骤S114与实施方式1相同。步骤S14之后,智能仪表1在瞬间断开判定用的固定延迟的期间进行待机(步骤S18)。接着,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实施步骤S16,在已停电的情况下(步骤S16是),结束复电通知处理。在没有停电的情况下(步骤S16否),实施分散发送用随机延迟(步骤S19)。步骤S19中,具体而言,智能仪表1在针对每个智能仪表1所确定的随机时间内待机。步骤S19之后,智能仪表1实施实施方式1的步骤S17。另外,在步骤S19之后,智能仪表1可以进行是否再次停电的判定,在正停电的情况下不发送复电通知。另外,如实施方式1所述那样,当发送停电通知时由于通信装置16不是由电池13进行驱动,因此用于对复电通知进行待机的固定时间比用于对停电通知进行待机的固定时间长即可。并且,用于对复电通知的发送进行待机的随机时间可以比用于对停电通知的发送进行待机的随机时间要长。如上所述以外的本实施方式的各装置的动作与实施方式1相同。
如上所述,控制部12检测出复电的发生后,在经过了固定时间之后,对是否已停电进行判断,在没有停电的情况下在经过了第二时间之后生成复电通知,在正停电的情况下不生成复电通知。
图18~图20是表示对利用本实施方式的智能仪表1及仪表数据管理系统4的停电通知进行抑制的具体例的图。图18示出下述的示例:智能仪表1中,在停电发生之后用于测量固定时间的固定延迟计时器届满的时刻未复电,而在用于测量随机时间的分散发送用的计时器届满之后发送停电通知。并且,图18中示出下述的示例:在仪表数据管理系统4中判定为接收到停电通知后在滤波用计时器届满之后,接收停电通知并通过滤波处理来发送停电通知。该情况下,将停电通知从仪表数据管理系统4发送至停电管理系统5。
图19示出下述的示例:在智能仪表1中,通过在直到固定延迟用的计时器届满为止的期间已复电,从而不发送停电通知。图20示出下述的示例:智能仪表1中,在发生停电后用于测量固定时间的固定延迟计时器届满的时刻未复电,而在用于测量随机时间的分散发送用的计时器届满之后发送停电通知。并且,图20中示出下述的示例:在仪表数据管理系统4中,接收到停电通知后直到滤波用计时器届满为止的期间内已接收到复电通知。该情况下,停电通知未从仪表数据管理系统4发送至停电管理系统5。
在实施方式1的智能仪表中,通过待机随机的时间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因瞬间停电而发送停电通知的情况,但在瞬间停电的情况下也有时会发送停电通知。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1相比能够可靠地抑制因瞬间停电而发送停电通知的情况。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中判断为若发生停电则在固定时间的期间进行待机,在待机期间已复电的情况下不发送停电通知。并且,本实施方式中,智能仪表1在发生停电之后,即使在固定时间的期间进行待机也未复电的情况下,在待机随机时间之后发送停电通知。由此,能够使来自各智能仪表的发送时间分散,且与实施方式1相比更可靠地抑制因固定延时的时间以下的瞬间的停电而发送停电通知的情况。
并且,本实施方式中判断为若发生复电则在固定时间的期间进行待机,在待机期间已停电的情况下不发送复电通知。并且,本实施方式中,智能仪表1在发生停电之后,即使在固定时间的期间进行待机也未停电的情况下,在待机随机时间之后发送停电通知。由此,能够使来自各智能仪表的发送时间分散,且与实施方式1相比更可靠地抑制因固定延时的时间以下的短时间复电而发送停电通知的情况。
实施方式3.
接着,对实施方式3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中,对仪表数据管理系统4中的滤波处理的具体例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抄表系统9的结构及构成抄表系统9的各装置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下面,对与实施方式1重复的部分省略说明,以与实施方式1不同的部分为主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及实施方式2中,在数据仪表1中对发送停电通知及复电通知进行了抑制。如实施方式1所述那样,抄表系统9向停电管理系统5发送停电通知时,停电时间在Tm以下的情况下有时无需进行通知。实施方式1中,对下述示例进行了说明,即:仪表数据管理装置4基于从接收到停电通知的时刻起到接收的复电通知的时刻来推测停电时间,从而进行滤波处理。另一方面,存在下述情况:在从智能仪表1到仪表数据管理系统4为止的通信路上产生数据包丢失,因而由智能仪表1所发送的停电通知及复电通知中的至少一个未到达仪表数据管理系统4。并且,在发生了超过可由电池13进行动作的时间的停电的情况下,通信装置16的电源变成断开,并在复电后通信装置16需要一定程度的时间来进行启动直到至集中器2的路径成为有效为止,并存在即使复电也不能立即发送复电通知的情况。若至集中器2的路径成为有效,则表示智能仪表1按照路径控制协议获取与向集中器2的路径相关的路径信息,进而能与集中器2之间进行通信。上述情况下,会产生延迟从抄表系统9向停电管理系统5发送停电通知。本实施方式中,考虑上述情况,仪表数据管理系统4实施滤波处理从而尽可能适当地向停电管理系统5发送停电通知及复电通知。
为实现本实施方式中的仪表数据管理系统4的滤波处理,本实施方式的智能仪表1针对每次停电标注停电识别编号。例如,智能仪表1在记录图8所示的步骤S3的停电现象时,对已发生的停电标注停电识别编号,记录停电时刻、停电识别编号、表示发生了停电的情况的信息。并且,智能仪表1在记录图10所示的步骤S14的复电现象时,记录复电时刻、与已发生的复电相对应的停电的停电识别编号、及表示发生了复电的情况的信息。另外,智能仪表1可使用所保持的停电现象中最近的停电的停电识别编号来作为与已发生的复电相对应的停电的停电识别编号。而且,智能仪表1在发送停电通知、或复电通知时也将所对应的停电识别编号包含在通知中来发送。
即,控制部12若检测到停电的发生,则将停电所发生的时刻与表示发生了停电的情况的信息作为停电现象进行保持,若检测到复电的发生,则将复电所发生的时刻与表示发生了复电的情况的信息作为复电现象进行保持。并且,控制部12在生成停电通知时,在存在未发送的停电现象及未发送的复电现象中的至少一个即未发送现象的情况下,将该未发送现象包含于停电通知中。并且,控制部12生成复电通知时,在存在未发送的停电现象及未发送的复电现象中的至少一个即未发送现象的情况下,将该未发送现象包含于复电通知中。
图21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停电通知中所存储的信息的一个示例的图。如图21所示,停电通知中存储有停电或复电所发生的时刻即时刻、停电识别编号、表示是停电和复电的某一个的信息(图21中,记载为停电/复电)。图21中示出下述示例:关于停电识别编号为1的停电,利用实施方式1的停电通知处理判定为不发送停电通知,关于停电识别编号为2的停电,利用实施方式1的停电通知处理判定为发送停电通知。该情况下,如实施方式1所述那样,也将未发送的停电及复电现象包含于停电识别编号为2的停电的停电通知中来发送。因此,图21所示的示例中,对于停电识别编号为1的停电及复电的停电识别编号及发生时刻,也存储于停电通知中。如上述以外的智能仪表1的动作与实施方式1相同。并且,本实施方式的集中器2及前端系统3的动作与实施方式1相同。
本实施方式中,仪表数据管理系统4若接收停电通知则不会立即将停电通知发送至停电管理系统5,而是在直到经过预先确定的复电通知等待时间为止的期间内,对接收来自该停电通知的发送源的智能仪表1的复电通知进行待机。另外,复电通知等待时间可以进行变更。仪表数据管理系统4在接收到停电通知后直到经过复电通知等待时间为止的期间内,不从该停电通知的发送源的智能仪表1接收复电通知,在此情况下,将停电通知发送至停电管理系统5。并且,仪表数据管理系统4在接收到停电通知后在经过复电通知等待时间之前,若从该停电通知的发送源的智能仪表1接收复电通知,则实施停电时间判定处理。停电时间判定处理中,对停电时间是否比阈值要长进行判定,在停电时间比阈值要长的情况下,仪表数据管理系统4将停电通知发送至停电管理系统5。在利用停电时间判定处理判定为停电时间在阈值以下的情况下,仪表数据管理系统4不将该停电通知发送至停电管理系统5。
如上所述,在经过了复电通知等待时间的情况下,通过不等待对复电通知的接收就转移至停电时间判定处理,从而即使在发生了因数据包丢失或通信装置16的电源断开而导致的复电通知的延迟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发送停电通知的情况下的仪表数据管理系统4中的停电通知的滞留时间抑制为与复电通知等待时间相同程度。另外,对于复电通知,在仅发送完成所对应的停电通知的情况下,仪表数据管理系统4将复电通知发送至停电管理系统5,在没有发送所对应的停电通知的情况下,仪表数据管理系统4不将复电通知发送至停电管理系统5。
图2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仪表数据管理系统4的停电管理部43中的滤波器处理步骤的一个示例的流程图。如图22所示,停电管理部43若接收停电通知(步骤S71),则开始计时器的测量(步骤S72)。该计时器是用于测量复电通知等待时间的计时器。详细而言,在步骤S71中,停电管理部43通过通信部41,接收经由集中器2及前端系统3后来自智能仪表1的停电通知。
停电管理部43对是否接收与停电通知相对应的复电通知进行判断(步骤S73)。详细而言,在步骤S73中,停电管理部43通过通信部41,对是否接收经由集中器2及前端系统3后来自智能仪表1的停电通知进行判断。在接收到与停电通知相对应的复电通知的情况下(步骤S73是),停电管理部43对停电时间是否比Tm要长进行判定(步骤S74)。步骤S74的判定为停电时间判定处理。详细而言,停电管理部43基于停电的发生时刻和与该停电相对应的复电的发生时刻,计算停电时间,并对计算出的停电时间是否比Tm要长进行判断。具体而言,从复电的发生时刻减去停电的发生时刻而得的时间是停电时间。
停电时间比Tm要长的情况下(步骤S74是),停电管理部43将在步骤S71中接收到的停电通知通过通信部41发送给停电管理系统5(步骤S75),并结束滤波处理。
在步骤S73中判定为没有接收与停电通知相对应的复电通知的情况下(步骤S73否),停电管理部43判定计时器是否届满(步骤S76)。在计时器没有届满的情况下(步骤S76否),停电管理部43再次实施来自步骤S73的处理。在计时器届满的情况下(步骤S76是),停电管理部43将处理前进至步骤S75。
并且,在步骤S74中停电时间为Tm以下的情况(步骤S74否)下,停电管理部43结束滤波处理。即,停电时间为Tm以下的情况下,停电管理部43不将停电通知发送至停电管理系统5。
图23至图2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抄表系统9的动作例的流程图。图23示出了停电识别编号为1的停电的停电时间比Tm要长,且未发生通信装置16的电源断开的情况下的动作例。
如图23所示,设智能仪表1中发生停电并将该停电的停电识别编号标注为1(步骤S51)。图23中,将停电识别编号为1的停电记载为“停电(1)”。并且,将停电识别编号为1的停电的发生时刻设为Tpo(1)。如实施方式1所述那样,智能仪表1利用用于测量随机时间的分散发送用的计时器来测量随机时间,在随机时间之后持续停电的情况下,将包含Tpo(1)和停电识别编号1在内的停电通知即PON_FAN(1)朝向集中器2进行发送(步骤S52)。PON_FAN(1)通过另一个智能仪表1传送并由集中器2接收。另外,在智能仪表1与集中器2相邻接的情况下,PON_FAN(1)由集中器2接收而无需通过另一个智能仪表1来传送。
集中器2集中并发送在集中时间的期间接收到的停电通知(步骤S53),并将该停电通知通过前端系统3传送给仪表数据管理系统4(步骤S54)。仪表数据管理系统4将接收到包含PON_FAN(1)在内的所集中到的通知的时刻设为Tponrx(1)。Tponrx(1)成为将分散发送计时器的测量时间即随机时间、从发生了停电的智能仪表1向集中器2传送停电通知的时间即传送时间、在集中器2对通知进行集中的时间即集中时间、从集中器2向仪表数据管理系统4的传送时间与Tpo(1)相加而得的时刻。一般而言,从集中器2向仪表数据管理系统4的传送时间与其它的时间相比极短,因此图23中省略图示。
如在图22的步骤S72中所说明的那样,仪表数据管理系统4开始测量计时器(步骤S55),并测量复电通知等待时间。
另一方面,智能仪表1中,恢复停电识别编号为1的停电。即,发生与停电识别编号为1的停电相对应的复电(步骤S61)。图23中,将与停电识别编号为1的停电相对应的复电记载为“复电(1)”。将与停电识别编号为1的停电相对应的复电的发生时刻设为Tpr(1)。如实施方式1所述那样,智能仪表1利用用于测量随机时间的分散发送用的计时器来测量随机时间,在随机时间之后没有停电即持续复电的情况下,将包含Tpr(1)和停电识别编号1在内的复电通知即PRN_FAN(1)朝向集中器2进行发送(步骤S62)。PRN_FAN(1)通过另一个智能仪表1传送并由集中器2接收。另外,在智能仪表1与集中器2相邻接的情况下,PRN_FAN(1)由集中器2接收而无需通过另一个智能仪表1来传送。
集中器2集中并发送在集中时间的期间接收到的复电通知(步骤S63),并将该复电通知通过前端系统3传送给仪表数据管理系统4(步骤S64)。仪表数据管理系统4将接收到包含PRN_FAN(1)在内的所集中到的通知的时刻设为Tprnrx(1)。Tprnrx(1)为将分散发送计时器的测量时间即随机时间、从发生了停电的智能仪表1向集中器2传送停电通知的时间即传送时间、在集中器2对通知进行集中的时间即汇集时间、从集中器2向仪表数据管理系统4的传送时间与Tpr(1)相加而得的时刻。
图23中所示的示例中,仪表数据管理系统4在直到经过复电通知等待时间为止的期间,接收复电通知,实施图22的步骤S74的处理、即判定停电时间是否比Tm要长的处理(步骤S56)。图23中所示的示例中,判定停电识别编号为1的停电时间比Tm要长,并发送停电通知(步骤S57)。图23中,将从仪表数据管理系统4发送给停电管理系统5的与停电识别编号1相对应的停电通知记载为PON_MD(1)。
并且,仪表数据管理系统4对是否已将与复电通知相对应的停电通知发送至停电管理系统5进行判断(步骤S65)。此处,由于在步骤S57中已发送完成停电识别编号为1的停电通知,因此仪表数据管理系统4将与停电识别编号1相对应的复电通知发送至停电管理系统5(步骤S66)。图23中,将从仪表数据管理系统4发送至停电管理系统5的与停电识别编号1相对应的复电通知记载为PRN_MD(1)。
图24示出了停电识别编号为1的停电的停电时间比Tm要长,且发生通信装置16的电源断开的情况下的动作例。图24所示的示例中,步骤S51至步骤S55以及步骤S61至步骤S66的处理内容与图23所示的示例相同。图24所示的示例中,由于发生通信装置16的电源断开,因此需要启动时间直到智能仪表1与集中器2之间能进行通信为止,因此与图23中所示的示例相比发送复电通知变慢。因此,仪表数据管理系统4即使计时器届满也未接收到复电通知。因此,仪表数据管理系统4通过实施与计时器届满后的图22的步骤S76的处理相对应的步骤S58,判定为没有接收复电通知,并将停电通知发送给停电管理系统5(步骤S57)。关于复电通知,与图23所示的示例同样,由于在步骤S57中已发送完成停电识别编号为1的停电通知,因此仪表数据管理系统4将与停电识别编号1相对应的复电通知发送至停电管理系统5(步骤S66)。
图25示出了停电识别编号为1的停电的停电时间为Tm以下,且未发生通信装置16的电源断开的情况下的动作例。图25所示的示例中,步骤S51至步骤S55以及步骤S61至步骤S66的处理内容与图23所示的示例相同。图25中所示的示例中,停电识别编号为1的停电的停电时间为Tm以下,因此在步骤S56的判定中,判定为不发送停电通知,停电通知未被发送至停电管理系统5。关于复电通知,由于未发送完成停电识别编号为1的停电通知,因此仪表数据管理系统4判定为在步骤S65中不发送与停电识别编号1相对应的复电通知,并将复电通知不发送至停电管理系统5。
另外,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智能仪表1对各停电标注停电识别编号。由此,复电通知因在通信路中的数据包丢失而未到达仪表数据管理系统4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仪表数据管理系统4错误地识别复电通知和停电产生的对应。例如设与停电识别编号为1的停电相对应的停电通知利用仪表数据管理系统4来接收,与停电识别编号为1的停电相对应的复电通知未利用仪表数据管理系统4被接收。而且,之后,设与停电识别编号为2的停电相对应的停电通知利用仪表数据管理系统4来接收,与停电识别编号为2的停电相对应的复电通知未利用仪表数据管理系统4被接收。该情况下,仪表数据管理系统4接收图26所示的信息。
图2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仪表数据管理系统4接收到的信息的一个示例的图。如图26所示那样,仪表数据管理系统4对与停电识别编号为1的停电相对应的复电的时刻没有进行保持。该情况下,假设没有对各停电标注停电识别编号,仪表数据管理系统4若接收与停电识别编号为2的停电相对应的复电通知,则可能会导致将该复电通知误识别为与停电识别编号为1的停电相对应的复电。若发生该误识别,则会导致判定为停电识别编号为1的停电是比原本停电时间要长的停电时间。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对各停电标注停电识别编号,从而能够抑制这种错误。
另外,在上述的说明中,对智能仪表1进行实施方式1所述的动作的示例进行了说明,但在智能仪表1进行实施方式2所述的动作的情况下,与上述的说明同样智能仪表1对各停电标注停电识别编号,仪表数据管理系统4可以实施本实施方式所述的动作。
并且,以上的说明中,仪表数据管理系统4实施图22中所示的处理,但也可以由前端系统3或集中器2来取代仪表数据管理系统4实施图22中所示的处理。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中,智能仪表1实施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停电通知处理及复电通知处理,仪表数据管理系统4在接收到停电通知后直到经过复电通知等待时间为止的期间内,在从该停电通知的发送源的智能仪表1未接收复电通知的情况下,将停电通知发送至停电管理系统5。另外,仪表数据管理系统4在接收到停电通知后直到经过复电通知等待时间为止的期间内,在从该停电通知的发送源的智能仪表1接收到复电通知的情况下,对于停电时间超过阈值的情况将停电通知发送至停电管理系统5,对于停电时间为阈值以下的情况不将停电通知发送至停电管理系统5。根据以上的动作,能得到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效果,并在产生因数据包丢失或通信装置16的电源断开而导致的复电通知的延迟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发送停电通知的情况下的仪表数据管理系统4中的停电通知的滞留时间抑制为与复电通知等待时间相同的程度。
上述实施方式所示的结构是本发明内容的一个示例,能够与其它公知技术进行组合,也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对结构的一部分进行省略、变更。
标号说明
1、1-1~1-18 智能仪表、
2、2-1、2-2 集中器、
3 前端系统、
4 仪表数据管理系统、
5 停电管理系统、
6 IP网络、
7-1~7-3 变压器、
8-1~8-3 区域、
9 抄表系统、
11、21、31、41 通信部、
12、22、32 控制部、
13 电池、
14 计量部、
15 切换器、
16 通信装置、
42 测量数据管理部、
43 停电管理部、
500 高压配电线。

Claims (15)

1.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部,该控制部检测到停电的发生后,在经过了随机确定的时间即第一时间之后,生成表示发生了停电的情况的停电通知;以及
通信部,该通信部发送所述停电通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检测到所述停电的发生后,在经过了所述第一时间之后,对是否正在复电进行判断,在没有复电的情况下生成所述停电通知,在正在复电的情况下不生成所述停电通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检测到所述停电的发生后,在经过了固定时间之后,对是否正复电进行判断,在没有复电的情况下在经过了所述第一时间之后生成所述停电通知,在正在复电的情况下不生成所述停电通知。
4.如权利要求1至3的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针对所发生的停电的每一次分配识别停电的停电识别编号,使所述停电通知中包含所述停电识别编号与停电所发生的时刻。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检测到复电的发生后,在经过随机确定的时间即第二时间之后,生成表示发生了复电的情况的复电通知,
所述通信部发送所述复电通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检测到所述复电的发生后,在经过了所述第二时间之后,对是否正在停电进行判断,在没有停电的情况下生成所述复电通知,在正在停电的情况下不生成所述复电通知。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检测到所述复电的发生后,在经过了固定时间之后,对是否正停电进行判断,在没有停电的情况下在经过所述第二时间之后生成所述复电通知,在正在停电的情况下不生成所述复电通知。
8.如权利要求5至7的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将复电所发生的时刻、与该复电相对应的停电的停电识别编号包含于所述复电通知中。
9.如权利要求5至8的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若检测到停电的发生,则将停电所发生的时刻与表示已发生停电的情况的信息作为停电现象进行保持,若检测到复电的发生,则将复电所发生的时刻与表示发生了复电的情况的信息作为复电现象进行保持,
当生成所述停电通知时,在存在未发送的所述停电现象及未发送的所述复电现象中的至少一个即未发送现象的情况下,将该未发送现象包含于所述停电通知中,
当生成所述复电通知时,在存在未发送的所述停电现象及未发送的所述复电现象中的至少一个即未发送现象的情况下,将该未发送现象包含于所述复电通知中。
10.如权利要求5至9的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时间的最大值比所述第一时间的最大值要长。
11.如权利要求5至10的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时间及所述第二时间分别基于所述通信装置的固有识别信息来生成。
12.如权利要求1至11的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装置搭载于测量使用电力量的抄表装置,并发送由所述抄表装置所测量到的测量结果。
13.一种抄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抄表装置,该抄表装置包括测量使用电力量的计量部、及发送由所述计量部所测量到的计量结果的通信装置;
主站,该主站从所述抄表装置接收所述计量结果,并发送接收到的计量结果;以及
仪表数据管理系统,该仪表数据管理系统经由所述主站从所述抄表装置接收所述使用电力量,
所述通信装置包括:
控制部,该控制部检测到停电的发生后,在经过了随机确定的时间即第一时间之后,生成表示发生了停电的情况的停电通知;以及
通信部,该通信部向所述主站发送所述停电通知,
所述主站将接收到的所述停电通知发送至所述仪表数据管理系统。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抄表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检测到复电的发生后,在经过了随机确定的时间即第二时间之后,生成表示发生了复电的情况的复电通知,针对每次生成了识别停电的停电识别编号的停电,将所述停电识别编号和停电所发生的时刻包含于所述停电通知中,将复电所发生的时刻和与该复电相对应的停电的停电识别编号包含于复电通知中,
所述通信部向所述主站发送所述复电通知,
所述主站将接收到的所述复电通知发送至所述仪表数据管理系统,
所述仪表数据管理系统在接收到所述停电通知后的一定时间内接收到包含与所述停电通知相同的所述停电识别编号在内的所述复电通知的情况下,基于所述停电所发生的时刻、与所述复电所发生的时刻来计算停电时间,在计算出的停电时间超过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停电通知发送至停电管理系统,在所述停电时间为所述阈值以下的情况下不将所述停电通知发送至所述停电管理系统,
在接收到所述停电通知后即使经过一定时间也未接收到包含与所述停电通知相同的所述停电识别编号在内的所述复电通知的情况下,将所述停电通知发送至所述停电管理系统。
15.一种停电通知方法,该停电通知方法是抄表系统中的停电通知方法,所述抄表系统包括:
抄表装置,该抄表装置发送测量使用电力量而得的计量结果;主站,该主站从所述抄表装置接收所述计量结果并发送所接收到的计量结果;以及仪表数据管理系统,该仪表数据管理系统经由所述主站从所述抄表装置接收所述使用电力量,所述停电通知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第一步骤,所述抄表装置检测到停电的发生后,在经过了随机确定的时间即第一时间之后,向所述主站发送表示发生了停电的情况的停电通知;以及
第二步骤,所述主站将所述停电通知发送至所述仪表数据管理系统。
CN201780083365.7A 2017-01-17 2017-01-17 通信装置、抄表系统及停电通知方法 Pending CN11019956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7/001381 WO2018134881A1 (ja) 2017-01-17 2017-01-17 通信装置、検針システムおよび停電通知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99564A true CN110199564A (zh) 2019-09-03

Family

ID=622388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83365.7A Pending CN110199564A (zh) 2017-01-17 2017-01-17 通信装置、抄表系统及停电通知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JP (1) JP6333484B1 (zh)
CN (1) CN110199564A (zh)
MY (1) MY185564A (zh)
PH (1) PH12019501632A1 (zh)
TW (1) TWI678676B (zh)
WO (1) WO2018134881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94792A (zh) * 2019-12-05 2020-04-10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用于电网设备复电时检测信号的系统
CN111031491A (zh) * 2019-11-22 2020-04-17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停电实时上报方法及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62186B2 (ja) * 2019-03-20 2022-10-2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通信管理システム、通信システム、管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7005815B2 (ja) * 2019-05-16 2022-01-2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マルチホップネットワークを構成する通信端末、及びマルチホップネットワーク
CN110212645B (zh) * 2019-06-20 2023-04-28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 一种用电信息采集终端停电事件上报方法及装置
KR102529846B1 (ko) * 2020-09-18 2023-05-04 한국전력공사 배전선로 정전관리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13533832B (zh) * 2021-06-11 2024-05-14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智能物联代理的台区用户停电感知方法和系统
CN113793232B (zh) * 2021-09-22 2024-03-12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结合实时停电复电信息的低压电网抢修运维管理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37888A (ja) * 1998-11-04 2000-05-16 Nec Corp 警備監視システム
US6137868A (en) * 1997-07-09 2000-10-24 Leach; Mark A. Outage notification device
JP2003099121A (ja) * 2001-09-25 2003-04-04 Energy Support Corp 監視端末装置及び監視システム
CN102640386A (zh) * 2009-10-02 2012-08-1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负载控制系统
CN104030118A (zh) * 2013-03-07 2014-09-10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控制装置
JP2015077000A (ja) * 2013-10-09 2015-04-20 株式会社日立ビルシステム 配電用変電所管内の停電復旧エリアの推定システム及び推定装置
CN104781861A (zh) * 2012-09-21 2015-07-15 思飞信智能电网公司 停电通知与确定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498436U (zh) * 2014-09-10 2015-04-01 Taiwan Secom Co Ltd 智慧型路燈管理系統
JP6648754B2 (ja) * 2015-03-25 2020-02-14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37868A (en) * 1997-07-09 2000-10-24 Leach; Mark A. Outage notification device
JP2000137888A (ja) * 1998-11-04 2000-05-16 Nec Corp 警備監視システム
JP2003099121A (ja) * 2001-09-25 2003-04-04 Energy Support Corp 監視端末装置及び監視システム
CN102640386A (zh) * 2009-10-02 2012-08-1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负载控制系统
CN104781861A (zh) * 2012-09-21 2015-07-15 思飞信智能电网公司 停电通知与确定
CN104030118A (zh) * 2013-03-07 2014-09-10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控制装置
JP2015077000A (ja) * 2013-10-09 2015-04-20 株式会社日立ビルシステム 配電用変電所管内の停電復旧エリアの推定システム及び推定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31491A (zh) * 2019-11-22 2020-04-17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停电实时上报方法及系统
CN110994792A (zh) * 2019-12-05 2020-04-10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用于电网设备复电时检测信号的系统
CN110994792B (zh) * 2019-12-05 2023-08-04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用于电网设备复电时检测信号的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PH12019501632A1 (en) 2020-02-10
JP6333484B1 (ja) 2018-05-30
TWI678676B (zh) 2019-12-01
MY185564A (en) 2021-05-21
WO2018134881A1 (ja) 2018-07-26
JPWO2018134881A1 (ja) 2019-01-24
TW201828226A (zh) 2018-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99564A (zh) 通信装置、抄表系统及停电通知方法
EP2215556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power status notifications in an advanced metering infrastructure network
CN105027380B (zh) 蓄电系统、监视装置、电力控制系统
TWI364543B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monitoring a utility network,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used to manage utility network, method of managing performance problems in utility network and system for monitoring utility grid
CN103202034B (zh) 用于智能能量消耗的资源计量系统和使用这样的系统的方法
CN105529823B (zh) 一种基于用电负载管理识别系统的终端及终端搭建系统
JP6369279B2 (ja) 電力経路情報生成装置、電力経路検出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TW201141297A (en) Powerline carrierpowerline ''zero-crossing'' transformer mapping with asymmetric RF return path
CN114175118B (zh) 电力中断检测和报告
KR20080114143A (ko) 메쉬 센서 네트워크를 이용한 실시간 전기 사용량 모니터링시스템
AU2013200542A1 (en) Scalable packets in a frequency hopping spread spectrum (fhss) system
CN102461144B (zh) 室内设备监视系统
CN109733239A (zh) 充电桩的诊断控制系统
CN110418366A (zh) 一种故障上报装置及方法
CN104040975B (zh) 一种ospf报文的流量控制方法及装置
JP2017034988A (ja) 電力測定システム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負荷電力モニタリングシステム、並びに負荷電力モニタリング方法
JP6906441B2 (ja) 停電検出システム
CN107294203A (zh) 一种基于rs485总线的电能表停电事件主动上报方法
CN208094282U (zh) 一种配电自动化终端
KR102472108B1 (ko) 전도성 필터를 활용한 공기 환기 필터의 실시간 오염 감지 및 교체 시기 알림 시스템
CN112710891B (zh) 一种分支开关停复电监测传感器、系统及方法
JP2015089237A (ja) 電力計測装置および電力計測システム
Samuhasilp et al. Development of an automatic meter reading and outage management system using LoRaWAN technology
CN207442461U (zh) 一种用电管理系统
CN105812026B (zh) 宽带电力线载波通信帧接收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1064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