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98894A - 瓶型罐 - Google Patents

瓶型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98894A
CN110198894A CN201880006950.1A CN201880006950A CN110198894A CN 110198894 A CN110198894 A CN 110198894A CN 201880006950 A CN201880006950 A CN 201880006950A CN 110198894 A CN110198894 A CN 1101988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ttle
outer diameter
shoulder
type tank
muscle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0695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98894B (zh
Inventor
锅田千晴
孙工贵行
榎木泰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wa C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wa C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wa C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iwa Ca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1988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988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988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988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1/00Containers having bodies formed in one piece, e.g. by casting metallic material, by moulding plastics, by blowing vitreous material, by throwing ceramic material, by moulding pulped fibrous material, by deep-drawing operations performed on sheet material
    • B65D1/02Bottles or similar containers with necks or like restricted apertures, designed for pouring cont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1/00Containers having bodies formed in one piece, e.g. by casting metallic material, by moulding plastics, by blowing vitreous material, by throwing ceramic material, by moulding pulped fibrous material, by deep-drawing operations performed on sheet material
    • B65D1/40Details of walls
    • B65D1/42Reinforcing or strengthening parts or members
    • B65D1/46Local reinforcements, e.g. adjacent clos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tainers Having Bodies Formed In One Pie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不损害压曲强度地实现薄壁化、伴随于此的轻型化的瓶型罐。在颈圈部(11)与肩部(8)之间,从颈圈部(11)侧开始按顺序形成有S字形加强筋部(12)和外径恒定的直线部(13),S字形加强筋部(12)具有:凸加强筋部(12a),其与凹部(11b)连续地形成并且外径大于凹部(11b);和凹加强筋部(12b),其以与凸加强筋部(12a)的下侧连续并向口颈部(6)的内侧凹陷的方式形成并且截面形状与凸加强筋部(12a)的截面形状呈对称形状,直线部(13)与凹加强筋部(12b)的下侧连续并在凹加强筋部(12b)与肩部(8)之间以在6口颈部的中心轴线方向上的长度为1mm以上且7mm以下的长度形成。

Description

瓶型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以金属板为材料并成型为瓶形的罐,特别涉及使瓶盖螺纹嵌合于圆筒状的口颈部从而能够再密封的瓶型罐。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对铝合金等的金属板实施拉深/引缩加工,成型带有底部的杯状或圆筒状的中间体,对该中间体的开口端部缓缓地进行缩径加工并使其为圆筒状的口颈部的瓶型罐。将该口颈部的前端部向外侧卷曲而形成卷曲部,并且,对口颈部实施螺纹成型等而形成外螺纹部和颈圈部。作为对这种的瓶型罐安装瓶盖而进行封闭的方法公知有转动加盖这种方法。对于转动加盖而言,将具有封闭上述卷曲部的顶板部的圆筒状的瓶盖粗型材料盖于口颈部,利用按压垫将该瓶盖粗型材料按压于卷曲部并且将角部通过压块来挤入而使其内表面的内衬与卷曲部紧贴。在该状态下将瓶盖粗型材料的圆筒部分(裙部)利用螺纹成型用辊沿着口颈部的外螺纹部挤入而形成内螺纹部,进一步利用裙部收紧用辊使设置于圆筒部分的下端部的开封验证带卷入颈圈部的下侧。
这样,加盖时的轴线方向的下压力(轴向载荷或打塞力)、各辊引起的横向的力(横向载荷)或压缩力、以及各辊一边进行形成一边相对旋转引起的扭转载荷联合作用于瓶型罐的口颈部。因此,在口颈部的根部(与肩部的边界部分)作用有较大的应力,该部分容易变形。特别是若肩部为弯曲或鼓起为穹顶状或凸曲面状的形状,则口颈部所相连的肩部上部的切线(针对凸曲面的母线的切线)的角度(该切线相对于罐中心轴线的角度)较大。因此,由于上述打塞力而在肩部上部容易产生变形,或从口颈部到肩部的部分容易压曲。存在这样的变形(以下,有时简记为压曲)因如下原因而产生的情况,即、不仅打塞力是主要原因,而且将口颈部与肩部相连的部分的变形也是主要原因。即,螺纹成型用辊、裙部收紧用辊将瓶盖的裙部和口颈部的外周部的一部分从径向上的外侧朝向中心部按压。因此,上述载荷成为将口颈部压塌的方向的载荷,在口颈部的刚性相对于该载荷较低的情况下,口颈部变形为椭圆形截面。若这样的变形从口颈部波及到肩部上部,则以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圆周方向上的曲率变小的部分针对打塞力的刚性变低,在该部分容易压曲。
为了提高针对上述这样的压曲的刚性,只要加厚口颈部、肩部的壁厚即可,但由于低成本化、轻型化的要求,不易加厚壁厚,如今,反倒是期望不损害刚性地减薄壁厚是实际情况。特别是在以与DI罐相同的工序制造的瓶型罐中,对有底的圆筒状的中间体的开口端侧缓缓地进行缩径加工而形成肩部、口颈部,因此肩部的壁厚薄于口颈部,不易确保其刚性。
因此,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瓶型罐中,在肩部的上部(口颈部侧的部分)形成以罐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的环状的凹部和凸部,由此使肩部上部的刚性提高。另外,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通过在与裙谷部的下侧相连的鼓出部形成向口部的内侧突出的加强筋部来使横向强度提高的结构。此外,专利文献2中也示出在该加强筋部的下侧设置有直线部的例子。然而,在专利文献2中关于该直线部的具体形状、尺寸、以及设置直线部起到的作用/效果没有任何记载。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56179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6-196332号公报
根据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结构,能够使肩部上部的刚性提高。然而,在转动加盖过程中口颈部因螺纹成型用辊、裙部收紧用辊而变形为椭圆形,这有时成为导致压曲的主要原因,针对于此,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结构中,不易使口颈部针对所谓的椭圆变形的刚性提高,其结果是,即便能够提高肩部上部的压曲强度,但仍不充分而存在改善的余地。另外,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结构是在肩部上部形成环状的凸部和凹部的结构,因此容易进入使用者的视线的肩部上部的形状不得不与以往的平滑的形状不同,从而存在不得已进行瓶型罐的外观设计的变更、或外观设计的自由度被制约等不便情况。
另一方面,根据专利文献2的记载,能够使针对辊引起的横向载荷的强度提高而防止局部变形。然而,加强筋部是使鼓出部的一部分向内侧凹陷为带状的部分,其宽度(口部的中心轴线方向的尺寸)与鼓出部的宽度相比较小,而且高度也较低,因此针对辊引起的所谓的椭圆变形的刚性未必足够高,即便针对横向载荷的刚性提高,在使压曲强度提高这方面也仍有改善的余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着眼于上述技术课题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使压曲强度提高,因此能够实现薄壁化或轻型化的瓶型罐。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涉及一种瓶型罐,其一体形成有主体部和底部,并且与上述主体部的上部连续地形成有越靠上侧则外径越小的肩部,并且与上述肩部的上部连续地形成有圆筒状的口颈部,在上述口颈部形成有外螺纹部和颈圈部,上述颈圈部由与上述外螺纹部的下侧连续地形成的鼓出部和外径小于上述鼓出部的凹部构成,上述瓶型罐的特征在于,在上述颈圈部与上述肩部之间,从上述颈圈部侧开始按顺序形成有S字形加强筋部和外径恒定的直线部,上述S字形加强筋部具有:凸加强筋部,其与上述凹部连续地形成并且外径大于上述凹部;和凹加强筋部,其以与上述凸加强筋部的下侧连续并向上述口颈部的内侧凹陷的方式形成并且截面形状与上述凸加强筋部的截面形状呈对称形状,上述直线部与上述凹加强筋部的下侧连续并在上述凹加强筋部与上述肩部之间以在上述口颈部的中心轴线方向上的长度为1mm以上且7mm以下的长度形成。
在本发明中,能够使上述直线部的外径为26mm以上且40mm以下,厚度为0.28mm以上且0.34mm以下。
另外,在本发明中,可以使上述凸加强筋部的外径小于等于上述直线部的外径并且大于上述颈圈部的上述凹部的外径,上述凹加强筋部的外径大于等于上述颈圈部的上述凹部的外径并且小于上述凸加强筋部的外径以及上述直线部的外径。
并且,在本发明中,能够使上述S字形加强筋部的高度为上述凸加强筋部的外径与上述凹加强筋部的外径之差的一半,且为0.7mm以上且1.5mm以下。
在本发明中,可以使上述肩部形成为向上侧凸起的凸曲面形状。
在本发明中,可以使将上述直线部与上述肩部相连的边界部分形成为截面形状呈朝向上述口颈部或上述肩部的内侧凹陷的圆弧状。
而且,在本发明中,可以使上述边界部分的上述圆弧状的半径为2mm以上且4mm以下。
本发明所涉及的瓶型罐在颈圈部与肩部之间具有S字形加强筋部,而且对于该S字形加强筋部而言,截面形状呈对称形状并且由相互连续的凸加强筋部和凹加强筋部形成,因此即便在加盖时承受横向载荷也不易朝向椭圆形状产生变形,另外通过形成凹加强筋部,而产生斜向上地承受加盖时的轴线方向载荷的部分,因此能够使针对加盖时的轴线方向载荷的强度即压曲强度提高。另外,在S字形加强筋部与肩部之间,具有1mm~7mm的长度(轴线方向上的尺寸)的圆筒状的直线部,因此能够避免或抑制因形成上述S字形加强筋部或凹加强筋部引起的形变、应力影响肩部的上部,避免压曲强度的降低,或使压曲强度提高。能够利用这样的形状或构造使压曲强度提高,由此能够减薄瓶型罐整体的厚度而实现低成本化、轻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对通过拉深/引缩成型来制造瓶型罐的过程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所涉及的瓶型罐的主视图。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正在对口颈部通过转动加盖来安装瓶盖的状态的图。
图4是表示S字形加强筋部和直线部的一个例子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5是将图4的一部分进一步放大的剖视图。
图6是对裙部收紧用辊等辊引起的横向载荷作用于口颈部的情况的应力(反作用力)的产生方式进行说明的图,图6的(a)表示具备S字形加强筋部的例子,图6的(b)表示不具备S字形加强筋部的例子。
图7表示作为实施例使用的瓶型罐,图7的(a)是主视图,图7的(b)是从颈圈部到肩部的部分的剖视图。
图8表示比较例1的瓶型罐,图8的(a)是主视图,图8的(b)是从颈圈部到肩部的部分的剖视图。
图9表示比较例2的瓶型罐,图9的(a)是主视图,图9的(b)是从颈圈部到肩部的部分的剖视图。
图10是将关于实施例和各比较例的瓶型罐的数据和压曲强度汇总表示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所涉及的瓶型罐是以铝板、树脂包覆铝板等金属板为材料的金属罐,上述瓶型罐是经由拉深成型、引缩成型等成型加工而形成底板与主体部成为一体的中间体,在该中间体的开口端侧实施缩颈加工和螺纹/卷曲加工而被制造的。能够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使用的金属板也可以是已经形成了由热塑性树脂构成的保护包覆层的包覆金属薄板。举例而言,是在铝板、铝合金板、或者、镀镍钢板、镀锡钢板、电解铬酸处理钢板、镀锌钢板等表面处理钢板等制罐用的金属薄板的两面预先层压了热塑性树脂的保护被膜层而得的厚度为0.1~0.4mm的包覆金属薄板。层压的热塑性树脂可以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间苯二甲酸酯共聚物、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己二酸酯共聚物、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间苯二甲酸酯共聚物等聚酯系树脂;聚乙烯、聚丙烯、乙烯-聚丙烯共聚物、乙烯-乙酸共聚物、离聚物等聚烯烃系树脂;尼龙6、尼龙66等聚酰胺系树脂等。
图1中示意性地示出其制造过程,对作为材料的金属板1实施拉深成型、再拉深成型、以及进一步拉深成型而形成底部2与主体部3一体的圆筒体4,再实施引缩成型而加深圆筒体4的深度。此时对底部2实施隆起加工。将该圆筒体4的开口端部侧(上端部侧)通过整缘加工切除。接着,经由涂装工序形成中间体5。将该中间体5的开口端侧通过缩颈加工来缓缓地缩径而成型口颈部6,对该口颈部6实施螺纹/卷曲加工而形成瓶型罐7。
图2所示的本发明所涉及的瓶型罐7作为一个例子而经由上述工序被制造。因此,主体部3受到拉深/引缩成型,而口颈部6、主体部3与口颈部6之间的肩部8以成为向上侧凸起的凸曲面形状的方式被缩径,因此肩部8、口颈部6的厚度相对于主体部3相对较厚。作为该瓶型罐7的一个例子,是主体部3的外径为53mm(称为:202径)或66mm(称为:211径),口颈部6的外径为28mm~38mm的瓶型罐。
瓶型罐7构成为能够通过在口颈部6安装瓶盖(未图示)来进行再密封(Reseal)。即,在口颈部6的开口端形成有向外侧卷曲的卷曲部9,在该卷曲部9的下侧形成有外螺纹部10。在该外螺纹部10的下侧形成有颈圈部11。颈圈部11是用于供设置于构成瓶盖的裙部(圆筒状的部分)的下端部的开封验证带(未图示)卡合,并在取下瓶盖时使该开封验证带从瓶盖断裂而残留于口颈部6的部分,具有:外螺纹部10的螺纹牙的外径大小的鼓出部11a、和在鼓出部11a的下侧遍及口颈部6的整周形成的凹部11b。此外,凹部11b是为了供从瓶盖分离而残留于口颈部6的开封验证带缓慢地嵌合由此使使用者知道开封验证带从瓶盖脱离,另外使裙部收紧用的工具能够像后述那样进入而设置。
在上述凹部11b的下侧连续地形成有S字形加强筋部12。并且,在S字形加强筋部12与肩部8之间形成有直线部13。之后叙述上述S字形加强筋部12和直线部13的详细结构。
图3示意性地示出正在通过转动加盖来将瓶盖14安装于上述瓶型罐7的口颈部6的状态。将瓶盖14盖于使口颈部6位于上侧并正立的瓶型罐7的口颈部6,利用压头15按压瓶盖14。在压头15一体形成有中心部分的按压垫和外周侧的压块。利用压块将瓶盖14的角部朝向卷曲部9按压而使角部变形,以在卷曲部9之间将设置于瓶盖14的内表面的内衬16夹住的方式使内衬16与卷曲部9紧贴,并且,通过使按压垫与瓶盖顶面接触来将瓶盖13沿瓶型罐7的中心轴线方向按压,给予打塞压。
另外,对瓶盖14的裙部(圆筒状的部分)利用螺纹成型用辊17从其外侧进行按压,在该状态下使口颈部6与螺纹成型用辊17相对旋转,由此将裙部按压于在口颈部6形成的外螺纹部10,并使裙部沿着外螺纹部10的螺纹槽变形由此形成内螺纹部。并且,利用相对旋转的裙部收紧用辊18以使瓶盖14的裙部的下端部(即与开封验证带相当的部分)与上述颈圈部11紧贴的方式拉深口颈部6的外周侧,并使瓶盖14的裙部的下端部与上述鼓出部11a的下侧卡合。因此,在转动加盖时,如图3中粗箭头所示,沿着中心轴线的方向的载荷(打塞力)A、瓶型罐7相对旋转而产生的扭力B、以及各辊17、18提供的水平方向的横向力C联合发挥作用。为了防止或者抑制这样的联合的载荷造成的压曲变形,在口颈部6成型有上述S字形加强筋部12和直线部13。
图4和图5是表示S字形加强筋部12和直线部13的一个例子的局部放大剖视图,S字形加强筋部12由与颈圈部11的凹部11b的下侧连续并在颈部6的径向上朝向外侧突出的凸加强筋部12a、和与该凸加强筋部12a的下侧连续并向口颈部6的内侧凹陷的凹加强筋部12b形成。上述加强筋部12a、12b是相当于遍及口颈部6的整周形成的环状凹槽的形状的部分,如图5中放大表示那样,凸加强筋部12a形成为其截面形状呈规定的半径Ra(作为一个例子,为1mm~2mm)的圆弧状,从口颈部6的外部观察时是加强筋。另外,如图5中放大表示那样,凹加强筋部12b形成为其截面形状呈规定半径Ra的圆弧状,若从口颈部6的外部观察则呈凹槽状,并朝向口颈部6的内部形成为加强筋。即,凸加强筋部12a是从口颈部6的外侧观察时在口颈部6的内侧存在曲率中心的截面圆弧状的凸加强筋,而凹加强筋部12b是从口颈部6的外侧观察时在口颈部6的外侧存在曲率中心的截面圆弧状的凹槽,二者相互形成对称形状。上述凸加强筋部12a与凹加强筋部12b在切线大致为45°~30°(相对于瓶型罐7的中心轴线的角度)的部位相连。这是为了提高针对加盖时作用的上下方向的打塞力的强度。因此上述部分的截面形状为“S”字形。换而言之,凸加强筋部12a与凹加强筋部12b的宽度和深度相互相等,各自的截面形状相互对称。
并且,S字形加强筋部12在口颈部6的直径方向上,在上述凹部11b的外侧且直线部13的内侧,即上述凹部11b与直线部13之间形成。如图4和图5所示,若将凹部11b的外径(凹部11b的底的部分的外径)设为D1,将直线部13的外径设为D4,则S字形加强筋部12的最大外径(凸加强筋部12a的顶部的外径)D2与直线部13的外径D4大致相等,S字形加强筋部12的最小外径(凹加强筋部12b的底的部分的外径)D3与凹部11b的外径D1大致相等。因此即便设置S字形加强筋部12,S字形加强筋部12也不会比直线部13、颈圈部11向外周侧突出,因此能够避免对瓶型罐7的操作或者加盖作业等产生妨碍。而且,S字形加强筋部12的高度H是凸加强筋部12a的外径D2与凹加强筋部12b的外径D3之差的一半,在本发明中,该高度H是0.7mm~1.5mm。此外,从S字形加强筋部12向上述凹部11b过渡的部分和从S字形加强筋部12向直线部13过渡的部分的截面形状形成为圆弧状而不产生应力集中。另外,将直线部13与肩部8相连的部分(边界部分)19形成为曲率中心位于口颈部6的外侧的凹形状,其截面的凹圆弧的曲率半径是2mm以上且4mm以下。
直线部13是为了避免或抑制伴随形成S字形加强筋部12或者S字形加强筋部12椭圆变形而产生的变形、应力等的影响波及肩部8而形成的圆筒状的部分。因此若直线部13的轴线方向上的长度L较长,则能够避免由S字形加强筋部12对肩部8的影响,但瓶型罐7的高度被填充设备、搬运用硬纸箱或者在自动销售机中的引导的尺寸等限制,由此若使直线部13较长则主体部3的长度变短而内容量变少,另外相反地,若直线部13的长度L较短,则无法避免或抑制由S字形加强筋部12对肩部8的影响而无法获得提高压曲强度的效果。因此在本发明中,直线部13的长度为1mm~7mm。另外,直线部13的外径与上述颈圈部11的外径(鼓出部11a的外径)大致相等。换而言之,在肩部8的上部将外径是直线部13的外径的圆筒状的部分作为口颈部6形成,在该圆筒状的口颈部6的根基的部分(肩部8侧的部分)留下有1mm~7mm的直线部13并在其上侧的部分形成有S字形加强筋部12、颈圈部11以及外螺纹部10等。而且,在本发明中,直线部13的厚度(壁厚)t为0.28mm~0.34mm。如上所述那样,直线部13是通过将肩部8逐渐地缩径而形成的,因此其厚度大于肩部8(特别是主体部3侧的部分)的厚度。换而言之,通过使直线部13形成为上述厚度,能够确保压曲强度,并且使肩部8、主体部3为薄于它的薄壁而能够实现轻型化、低成本化。
本发明所涉及的瓶型罐7在口颈部6的肩部8侧的部分具备上述S字形加强筋部12和直线部13由此使压曲强度变高。因此,为了使肩部8的压曲强度提高而形成为椎状的必要性较低,如图4所示,肩部8形成为截面形状为规定的半径R的凸圆弧状的穹顶形状。即,在本发明中,肩部8的形状的制约较少,能够实现形状的多样化。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上述瓶型罐7中,设置S字形加强筋部12和直线部13,由此针对转动加盖时的打塞力(轴线方向上的下压力)的压曲强度前所未有地提高,能够像以下这样说明其作用。图6是对裙部收紧用辊18等辊引起的横向载荷F作用于口颈部6的情况的应力(反作用力)Fr的产生方式进行说明的图,图6的(a)表示具备S字形加强筋部12的例子,图6的(b)是表示不具备S字形加强筋部12的例子。在具备S字形加强筋部12的情况下,凸加强筋部12a的上侧和下侧成为斜向上的倾斜面和斜向下的倾斜面,因此产生沿着上述倾斜面的方向的反作用力Fr,从而不易产生口颈部6向径向的变形。即,不易产生口颈部6的椭圆变形。另外,在各倾斜面也能够产生作为轴线方向(上下方向)的分力的反作用力,产生针对打塞力的阻力。这样避免或抑制椭圆变形引起的应力、形变的产生,因此缓和打塞力发挥作用的情况下的应力集中而不易产生压曲。另外,通过形成S字形加强筋部12,由此即便其加工时的变形、残留应力等的影响有时波及S字形加强筋部12的附近,也通过设置直线部13而避免或抑制这样的影响波及肩部8的上部。因此,在肩部8的上部不会产生局部的应力集中,在该方面也不易压曲,而提高针对打塞力的压曲强度。
相对于此,在图6的(b)所示的不具备S字形加强筋部12的例子中,在肩部8侧产生的反作用力Fr成为朝向口颈部6的径向的力,相对于口颈部6而成为单纯的弯曲应力或压缩应力。因此,容易产生口颈部6的椭圆变形,另外不易产生针对轴线方向的打塞力的抗力。因此,不产生参照图6的(a)说明那样的压曲强度的提高作用。
接下来,示出为了确认本发明的效果而进行的实施例和比较例。
实施例
图7中示出作为实施例使用的瓶型罐。图7的(a)是主视图,图7的(b)是从颈圈部11到肩部8的部分的剖视图。该瓶型罐的数据如下。作为材料的铝板的厚度(初始板厚)是0.35mm,主体部3的外径(罐外径)是66mm,高度(成品高度)是131mm,肩部8的位置(自底部开始的高度)是76mm,拉深引缩加工后(BM后)的厚壁(最厚的部分)的金属厚度是0.22mm,BM后的薄壁(最薄的部分)的金属厚度是0.145mm,成品后的口颈部6的厚度(壁厚)是0.32mm,颈圈部11的外径(鼓出部11a的外径)D4是37.8mm,颈圈部11的凹部11b的外径D1是35.4mm,口颈部6的长度是28mm,构成S字形加强筋部12的各加强筋部12a、12b的曲率半径Ra是1.5mm,直线部13的长度是1.5mm,内容量是290ml。进行了该瓶型罐的压曲强度的解析。该解析通过求出使打塞力、用于螺纹成型、裙部收紧的辊引起的横向载荷(作为一个例子,为118N左右)、以及伴随着加盖的扭力作用于瓶型罐并产生明显的压曲时的打塞力来进行。压曲强度是1624.2N(牛顿)。
比较例1
将比较例1的瓶型罐的主视图在图8的(a)中示出,将从其颈圈部11到肩部8的部分的剖视图在图8的(b)中示出。在该比较例1的瓶型罐不设置S字形加强筋部12,相对于此,直线部13较长。具体而言,颈圈部11与肩部8之间的部分是直线部13,其长度是6mm。除没有S字形加强筋部12以外,比较例1的瓶型罐的其他数据与上述实施例中的数据相同。进行了该比较例1的瓶型罐的压曲强度的解析,压曲强度是1535.9N(牛顿)。
比较例2
将比较例2的瓶型罐的主视图在图9的(a)中示出,将从其颈圈部11到肩部8的部分的剖视图在图9的(b)中示出。在该比较例2的瓶型罐设置有S字形加强筋部12,但不设置直线部13。具体而言,颈圈部11与肩部8之间的部分是S字形加强筋部12,其尺寸和形状与上述实施例的瓶型罐相同。除没有直线部13以外,比较例2的瓶型罐的其他数据与上述实施例中的数据相同。进行了该比较例2的瓶型罐的压曲强度的解析,压曲强度是1597.3N(牛顿)。
将上述实施例和各比较例1、2的各瓶型罐的数据和压曲强度在图10中汇总表示为图表。认为瓶型罐的压曲产生于肩部的上部,更具体而言产生于与口颈部相连的部分,其主要原因是转动加盖时的上述联合的载荷引起的应力集中。在像比较例1的瓶型罐那样,仅形成直线部13的例子中,与具备S字形加强筋部12的比较例2、实施例的瓶型罐相比,压曲强度较低。认为这是由于如下情况是主要原因,即:由于横向载荷而在口颈部6产生椭圆变形,在肩部的上部局部集中的应力变大,另外横向载荷引起的弯曲应力集中于肩部的上部。
另外,在比较例2的瓶型罐中,压曲强度相比比较例1的瓶型罐提高,但无法获得实施例的瓶型罐程度的压曲强度。认为在比较例2中,设置有S字形加强筋部12,因此抑制口颈部6的椭圆变形,另外也通过S字形加强筋部12的部分分担横向载荷引起的弯曲应力,其结果是,缓和肩部8的上部的局部的应力的集中,其结果是,压曲强度相比比较例1的瓶型罐提高。然而,若与实施例的瓶型罐相比,则压曲强度较低,为了实现瓶型罐的薄壁化、轻型化存在改善的余地。
认为在实施例的瓶型罐中,压曲强度进一步提高到比较例2以上。与肩部8的上侧相连的部分并不局限于直线部13,压曲强度相比比较例1提高,另外若从压曲强度相比仅设置有S字形加强筋部12的比较例2提高的情况来推测,S字形加强筋部12与直线部13产生了某种相乘作用。根据本发明人等的见解,认为在对金属板进行了某种成型加工的情况下,通常在与该加工部位邻接的部分产生形变、残留应力等的影响,若根据该情况推测,则实施例的瓶型罐的直线部13隔绝或抑制由于形成S字形加强筋部12引起的对肩部8的影响。因此,认为在比较例2中虽然S字形加强筋部12抑制口颈部6的椭圆变形,但成型加工S字形加强筋部12时的影响波及肩部8的上部,这成为损害压曲强度的主要原因,相对于此,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瓶型罐中,能够利用直线部13隔绝或抑制那样的损害压曲强度的影响,其结果是,能够进一步使压曲强度提高。因此,根据本发明,能够利用口颈部6的形状或构造提高压曲强度,因此能够实现瓶型罐的薄壁化、轻型化。另外,无需在肩部设置加强筋等新的加工部分,因此能够避免出现阻碍或制约外观设计的自由度的情况。
此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具体例子,内容量可以适当地设定,另外肩部的倾斜角度、口颈部的外径、长度等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范围内根据需要适当地设定。
附图标记说明
6…口颈部;7…瓶型罐;8…肩部;10…外螺纹部;11…颈圈部;11a…鼓出部;11b…凹部;12…S字形加强筋部;12a…凸加强筋部;12b…凹加强筋部;13…直线部;17…螺纹成型用辊;18…裙部收紧用辊;19…边界部分。

Claims (7)

1.一种瓶型罐,其一体形成有主体部和底部,并且与所述主体部的上部连续地形成有越靠上侧则外径越小的肩部,并且与所述肩部的上部连续地形成有圆筒状的口颈部,在所述口颈部形成有外螺纹部和颈圈部,所述颈圈部由与所述外螺纹部的下侧连续地形成的鼓出部和外径小于所述鼓出部的凹部构成,所述瓶型罐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颈圈部与所述肩部之间,从所述颈圈部侧开始按顺序形成有S字形加强筋部和外径恒定的直线部,
所述S字形加强筋部具有:凸加强筋部,其与所述凹部连续地形成并且外径大于所述凹部;和凹加强筋部,其以与所述凸加强筋部的下侧连续并向所述口颈部的内侧凹陷的方式形成并且截面形状与所述凸加强筋部的截面形状呈对称形状,
所述直线部与所述凹加强筋部的下侧连续并在所述凹加强筋部与所述肩部之间以在所述口颈部的中心轴线方向上的长度为1mm以上且7mm以下的长度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瓶型罐,其特征在于,
所述直线部的外径为26mm以上且40mm以下,厚度为0.28mm以上且0.34mm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瓶型罐,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加强筋部的外径小于等于所述直线部的外径并且大于所述颈圈部的所述凹部的外径,
所述凹加强筋部的外径大于等于所述颈圈部的所述凹部的外径并且小于所述凸加强筋部的外径以及所述直线部的外径。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瓶型罐,其特征在于,
所述S字形加强筋部的高度为所述凸加强筋部的外径与所述凹加强筋部的外径之差的一半,且为0.7mm以上且1.5mm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瓶型罐,其特征在于,
所述肩部形成为向上侧凸起的凸曲面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瓶型罐,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直线部与所述肩部相连的边界部分形成为截面形状呈朝向所述口颈部或所述肩部的内侧凹陷的圆弧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瓶型罐,其特征在于,
所述边界部分的所述圆弧状的半径为2mm以上且4mm以下。
CN201880006950.1A 2017-02-28 2018-02-13 瓶型罐 Active CN11019889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37304 2017-02-28
JP2017037304A JP6817106B2 (ja) 2017-02-28 2017-02-28 ボトル型缶
PCT/JP2018/004811 WO2018159278A1 (ja) 2017-02-28 2018-02-13 ボトル型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98894A true CN110198894A (zh) 2019-09-03
CN110198894B CN110198894B (zh) 2021-01-15

Family

ID=633699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06950.1A Active CN110198894B (zh) 2017-02-28 2018-02-13 瓶型罐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817106B2 (zh)
CN (1) CN110198894B (zh)
WO (1) WO201815927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419746B2 (ja) 2018-10-22 2024-01-23 アルテミラ製缶株式会社 ボトル缶
JP7293715B2 (ja) * 2019-02-26 2023-06-20 アルテミラ製缶株式会社 ボトル缶の製造方法
JP7484148B2 (ja) * 2019-03-12 2024-05-16 アルテミラ製缶株式会社 ボトル缶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92272A (ja) * 2000-12-26 2002-07-10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
JP2005271973A (ja) * 2004-03-25 2005-10-06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 ボトル缶およびキャップ付ボトル缶
JP2005313924A (ja) * 2004-04-28 2005-11-10 Showa Aluminum Kan Kk ボトル缶の製造方法及び該方法により製造されたボトル缶
WO2005108216A1 (de) * 2004-05-06 2005-11-17 Alcoa Deutschland Gmbh Dose
JP2016196332A (ja) * 2015-04-06 2016-11-24 武内プ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ネジ付き金属容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61796B2 (ja) * 2000-02-02 2004-09-02 武内プ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ねじ付金属缶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92272A (ja) * 2000-12-26 2002-07-10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
JP2005271973A (ja) * 2004-03-25 2005-10-06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 ボトル缶およびキャップ付ボトル缶
JP2005313924A (ja) * 2004-04-28 2005-11-10 Showa Aluminum Kan Kk ボトル缶の製造方法及び該方法により製造されたボトル缶
WO2005108216A1 (de) * 2004-05-06 2005-11-17 Alcoa Deutschland Gmbh Dose
JP2016196332A (ja) * 2015-04-06 2016-11-24 武内プ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ネジ付き金属容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8140827A (ja) 2018-09-13
JP6817106B2 (ja) 2021-01-20
CN110198894B (zh) 2021-01-15
WO2018159278A1 (ja) 2018-09-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98894A (zh) 瓶型罐
JP5631449B2 (ja) 金属ボトル缶
US6702142B2 (en) Can lid closure and method of joining a can lid closure to a can body
US6516968B2 (en) Can shell and double-seamed can end
CN108883852B (zh) 带螺纹金属容器
AU2004278366B2 (en) Can shell and double-seamed can end
US11130607B2 (en) Bottle can, bottle can with cap,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bottle can
JP2016515983A (ja) 継ぎ合わされた端部を有するネック付き飲料缶
WO2001038185A1 (fr) Recipient de metal filete
US20220097896A1 (en) Seamless can bod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eamless can body
JP2016043991A (ja)
JP2007153376A (ja) アルミニウム合金製小容量ネジ付き缶
US4790705A (en) Method of forming a buckle resistant can end
JP4298402B2 (ja) ボトル缶、キャップ付きボトル缶及びボトル缶の製造方法
CN113165048B (zh) 罐体
JP4425659B2 (ja) ボトル缶およびボトル缶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キャップ付ボトル缶
JP7293715B2 (ja) ボトル缶の製造方法
JP5359438B2 (ja) 缶体
CN114616185B (zh) 罐容器
JP7484148B2 (ja) ボトル缶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576047B2 (ja) 缶蓋
JP2023102644A (ja) ボトル型缶およびボトル型缶用粗形材
JPH0371938A (ja) シームレス金属缶の製造方法
JP2018135153A (ja) ボトル缶、キャップ付きボトル缶
JPH0848330A (ja) 軸力強度の優れたdi缶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