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98366B - 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98366B
CN110198366B CN201810157033.5A CN201810157033A CN110198366B CN 110198366 B CN110198366 B CN 110198366B CN 201810157033 A CN201810157033 A CN 201810157033A CN 110198366 B CN110198366 B CN 11019836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tective layer
mobile terminal
display module
layer
screen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5703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98366A (zh
Inventor
尹浩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15703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98366B/zh
Publication of CN1101983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983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983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983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壳体(1)、屏组件(2),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屏组件下表面的保护层(3),所述屏组件的一部分以及所述保护层设于所述壳体中;其中,所述保护层的强度为设定强度。本公开通过在屏组件的下表面设置设定强度大小的保护层,防止屏组件与壳体直接接触而导致屏组件容易损坏,有效保护屏组件,增加产品的合格率。尤其能够在运输、组装和拆卸的过程中对屏组件进行有效保护。

Description

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移动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大屏的移动终端也越来越受到用户的喜爱。屏组件(可包括前面板与显示模组)为移动终端的重要部件之一,其在运输、组装至移动终端壳体或从移动终端壳体中拆卸下来等过程中非常容易损坏,导致显示失真、损坏等质量问题,从而导致不良率升高、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一种移动终端。
具体地,本公开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壳体、屏组件以及设置于所述屏组件下表面的保护层,所述屏组件的一部分以及所述保护层设于所述壳体中;其中,所述保护层的强度为设定强度。
可选地,所述保护层的材质为钢材、铜材、铝材或者塑料。
可选地,所述保护层的厚度为0.15mm至0.3mm。
可选地,所述保护层设于所述屏组件与所述壳体的底部之间,且所述保护层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
可选地,所述保护层覆盖所述屏组件的下表面。
可选地,所述保护层通过易拉胶、压敏胶或热反应胶粘接至所述壳体。
可选地,所述保护层通过双面胶粘接至所述壳体。
可选地,所述屏组件包括前面板以及显示模组;
所述前面板露出所述壳体,所述显示模组设于所述壳体中;
所述前面板的尺寸与所述显示模组的尺寸相同,且所述前面板覆盖所述显示模组的外表面。
可选地,所述显示模组为OLED显示模组,其包括朝着远离保护层的方向依次设置的基板、发光层、触控层以及偏光层。
可选地,所述前面板与所述显示模组之间设有OCA层。
可选地,所述保护层与所述显示模组之间设有缓冲层。
可选地,所述壳体上设有多个通孔,多个所述通孔朝向所述保护层。
可选地,所述移动终端为全面屏手机。
本公开的有益效果:通过在屏组件的下表面设置设定强度大小的保护层,防止屏组件与壳体直接接触而导致屏组件容易损坏,有效保护屏组件,增加产品的合格率。尤其能够在运输、组装和拆卸的过程中对屏组件进行有效保护。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移动终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相关技术中的移动终端的组装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全面屏手机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壳体;
2:屏组件;21:前面板;22:显示模组;221:基板;222:发光层;223:触控层;224:偏光层;23:第一粘接层;
4:缓冲层;
5:第二粘接层。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公开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公开。在本公开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公开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公开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移动终端进行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结合图1和图2,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可包括壳体1、屏组件2以及保护层。其中,所述屏组件2的一部分以及所述保护层设置在所述壳体1中。所述屏组件2可用于接收外部设备发送的信息、显示信息以及接收用户输入的信息等。所述保护层设置于所述屏组件2的下表面,且所述保护层的强度为设定强度。
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在屏组件2的下表面设置设定强度大小的保护层,防止屏组件2与壳体1直接接触而导致屏组件2容易损坏,有效保护屏组件2,能够增加产品合格率。尤其能够在运输、组装和拆卸的过程中对屏组件2进行有效保护。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保护层的材质为钢材,钢材的强度高、成本低,再有效保护屏组件2的同时,还能够降低产品的成本。可选地,所述保护层的材质也可选择为钛合金、电镀锡薄钢板(也可称作马口铁),或者,其他强度大于铜箔的材质。通过使用强度较大的材质来制作保护层,可以避免在运输、组装或拆卸过程中出现褶皱,降低屏组件2接触壳体1的底部的风险,进而降低屏组件2损坏的风险。
为了更好地保护屏组件2,保护层的厚度越大越好,但考虑到移动终端的厚度影响用户的使用感受,保护层的厚度不能无限大。本实施例中,所述保护层的厚度为0.03mm至0.3mm(单位:毫米)。在一实现方式中,所述保护层的厚度为0.15mm至0.3mm,例如,保护层的厚度可选择为0.15mm、0.16mm、0.17mm、0.18mm、0.19mm、0.2mm、0.25mm或0.3mm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设定强度还可为铜材、铝材、塑料等材质对应的强度,即保护层的材质可选择为铜材、铝材、塑料等材质。可选地,所述保护层的厚度为0.03mm至0.3mm(单位:毫米)。在一实现方式中,所述保护层的厚度为0.15mm至0.3mm,例如,保护层的厚度可选择为0.15mm、0.16mm、0.17mm、0.18mm、0.19mm、0.2mm、0.25mm或0.3mm等。
为更好地保护屏组件2,所述保护层覆盖所述屏组件2的下表面,即保护层能够最大面积地保护屏组件2,实现对屏组件2的有效保护。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保护层靠近所述屏组件2一侧的尺寸与所述屏组件2靠近所述保护层一侧的尺寸相等,防止保护层尺寸较大导致产品尺寸的增大。当然,在其他在一些例子中,所述保护层靠近所述屏组件2一侧的尺寸稍大于所述屏组件2靠近所述保护层一侧的尺寸,以保证保护层能够充分覆盖屏组件2上靠近壳体1的表面,实现对屏组件2的有效保护。
所述屏组件2可包括前面板21以及显示模组22,其中,前面板21露出壳体1,以方便用户操作。显示模组22设于壳体1中,实现对显示模组22的有效保护。参见图2,前面板21、显示模组22和保护层从上至下依次排列后放置在壳体1中。
可选地,所述前面板21突出于所述壳体1,增加产品的美观性。当然,所述前面板21也可以嵌设在所述壳体1内,但至少前面板21的外表面露出壳体1,从而方便用户操作。
可选地,所述前面板21和所述显示模组22的尺寸稍小于所述壳体1的尺寸,增加产品的美观性。
可选地,所述前面板21上远离所述壳体1的边缘为圆弧面,前面板21的边缘较为平滑,从而给用户带来较好的体验。
图3为相关技术中的移动终端的组装示意图。参见图3,相关技术是采用双面胶103将前面板102固定至壳体100上,从而固定前面板102与显示模组101。为固定前面板102与壳体100,前面板102的边缘需要设置成突出于显示模组101的边缘的结构,而前面板102突出的部分不能作为显示区域,减小了占屏比。
又参见图2,本实施例中的保护层与壳体1可拆卸连接,从而实现前面板21和显示模组22与壳体1的固定连接。通过将保护层与壳体1可拆卸连接来替代相关技术中的前面板与壳体的固定方式,使得前面板21的尺寸和显示模组22的尺寸可设置成相同大小的,从而增加显示区的占屏比。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前面板21的尺寸和显示模组22的尺寸相同,且前面板21覆盖显示模组22。在组装的过程中,前面板21和显示模组22的边缘平齐,从而增加显示区的占屏比,实现全面屏。
其中,保护层与壳体1可通过粘接、卡接等方式来实现可拆卸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保护层与壳体1之间设有第二粘接层5,即保护层是通过粘接的方式可拆卸连接至壳体1上的,从而进一步固定屏组件2,防止屏组件2晃动,方便快捷。
第二粘接层5的材质可根据需要选择。在一些例子中,所述第二粘接层5的材质为易拉胶。当屏组件2需要维修时,可以通过拉扯等方式就能够轻易将保护层与壳体1分离,也不会造成屏组件2和保护层的损坏(例如保护层出现褶皱等),拆卸方便快捷。在其他一些例子中,所述第二粘接层5的材质为压敏胶或者胶水或者其他类型的粘接剂,例如热反应胶等。
在一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粘接层5为双面胶,一面粘接保护层,另一面粘接壳体1,从而将保护层以及设于包括层上的屏组件2固定至壳体上,并且双面胶更易于拆卸。
在一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粘接层5为单面胶。可选地,第二粘接层5固定连接至保护层朝向壳体的一侧,并通过粘接面粘接至壳体1,从而将保护层以及设于包括层上的屏组件2固定至壳体上。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中的屏组件2也可为非全面屏,本公开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模组22可选择为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模组,OLED显示模组具有耐压性强的优势。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模组22也可选择为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显示模组或者其他显示模组。
本实施例中,所述显示模组22为OLED显示模组。结合图1和图2,该OLED显示模组可包括基板221、发光层222、触控层223以及偏光层224。以保护层为参照目标,所述基板221、发光层222、触控层223以及偏光层224是朝向远离保护层的方向依次设置的。具体而言,所述基板221靠近所述保护层设置,所述发光层222设于所述基板221上远离保护层的一侧表面,所述触控层223设于所述发光层222上远离所述基板221的一侧表面,所述偏光层224位于所述发光层232上远离所述触控层223的一侧。本实施例在显示模组22中设置触控层223,以形成触摸屏,用户直接在屏组件2上触摸操作即可,操作方便、快捷。
又参见图2,所述前面板21设于所述偏光层224远离所述触控层223的一侧。为固定前面板21,所述前面板21与所述偏光层224之间设有第一粘接层23。可选地,所述第一粘接层23为OCA(Optically Clear Adhesive,OCA光学胶)层。当然,也可以选择其他光学胶作为制作所述第一粘接层23的材质。
同样参见图2,所述保护层设于所述基板221远离所述发光层222的一侧。
为进一步保护屏组件2,防止屏组件2由于震动或其他外力作用导致损坏,所述保护层与所述基板221之间设有缓冲层4。可选地,所述缓冲层4可选择为泡棉、海绵或者其他柔性材质制作而成的缓冲层4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为了方便屏组件2的拆卸,所述壳体1上设有通孔(图中未显示),所述通孔朝向所述保护层设置。在拆卸屏组件2时,可借助外界工具穿过通孔,再通过顶持等方式将屏组件2和保护层等从壳体1中分离,拆卸方便快捷,无需使用专用吸盘工具来拆卸屏组件2。
其中,所述通孔的数量可根据需要设定。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孔的数量为一个。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为将屏组件2更快地与壳体1分离,所述通孔为多个,例如至少两个,以通过外界工具在保护层的不同位置施加顶持力,从而加快屏组件2与壳体1分离的速度。
又参见图2,所述壳体1中还设置有电池和主控板等器件。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池和主控板等器件与所述屏组件2、保护层相隔离,以进一步保护屏组件2。另外,所述壳体1上靠近前面板21的边缘可设为倾斜面或弧形面,增加产品的美观性。
值得一提的是,本公开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可为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设备。
在一具体的实现方式中,参见图4,所述移动终端为全面屏手机。
所述全面屏手机还可包括底壳、电池和主控板等部件。其中,所述移动终端的壳体1安装至所述底壳上,例如,移动终端的壳体1通过卡接的方式固定至底壳上。所述电池和主控板等可装配在壳体1中。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公开,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壳体(1)、屏组件(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屏组件下表面的保护层,所述屏组件(2)的一部分以及所述保护层设于所述壳体(1)中;
其中,所述保护层的强度为设定强度;
所述保护层与所述壳体(1)可拆卸连接,所述保护层通过易拉胶、压敏胶、或热反应胶粘接至所述壳体(1);
所述屏组件(2)包括前面板(21)以及显示模组(22);所述前面板(21)凸出所述壳体(1);所述前面板(21)的尺寸与所述显示模组(22)的尺寸相同,且所述前面板(21)覆盖所述显示模组(22)的外表面;
所述保护层靠近所述屏组件(2)一侧的尺寸大于或等于所述屏组件(2)靠近所述保护层一侧的尺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的材质为钢材、铜材、铝材或者塑料。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的厚度为0.15mm至0.3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3)设于所述屏组件(2)与所述壳体(1)的底部之间。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覆盖所述屏组件(2)的下表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通过双面胶粘接至所述壳体(1)。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22)设于所述壳体(1)中。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22)为OLED显示模组,其包括朝着远离保护层的方向依次设置的基板(221)、发光层(222)、触控层(223)以及偏光层(224)。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面板(21)与所述显示模组(22)之间设有OCA层。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与所述显示模组(22)之间设有缓冲层(4)。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上设有多个通孔,多个所述通孔朝向所述保护层。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为全面屏手机。
CN201810157033.5A 2018-02-24 2018-02-24 移动终端 Active CN11019836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57033.5A CN110198366B (zh) 2018-02-24 2018-02-24 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57033.5A CN110198366B (zh) 2018-02-24 2018-02-24 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98366A CN110198366A (zh) 2019-09-03
CN110198366B true CN110198366B (zh) 2022-02-11

Family

ID=677440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57033.5A Active CN110198366B (zh) 2018-02-24 2018-02-24 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98366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950248U (zh) * 2014-05-14 2014-11-19 苏州三星电子电脑有限公司 具有加强结构的笔记本屏幕
CN106876603A (zh) * 2017-02-13 2017-06-20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7154989A (zh) * 2017-06-30 2017-09-1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终端、组装方法及装置
CN107464824A (zh) * 2016-06-03 2017-12-12 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04959A (zh) * 2010-09-16 2012-04-04 富泰华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该电子装置的金属壳体的制造方法
CN202475524U (zh) * 2012-03-16 2012-10-0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的壳体结构
CN103635043B (zh) * 2012-08-20 2016-07-0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壳体及其制造方法、具有该壳体的电子设备
CN104699303A (zh) * 2015-03-24 2015-06-10 赵跃 一种改良式触摸屏(或保护屏)与显示屏的组装结构
CN107227120B (zh) * 2017-07-20 2018-06-29 海宁卓泰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屏蔽膜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950248U (zh) * 2014-05-14 2014-11-19 苏州三星电子电脑有限公司 具有加强结构的笔记本屏幕
CN107464824A (zh) * 2016-06-03 2017-12-12 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
CN106876603A (zh) * 2017-02-13 2017-06-20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7154989A (zh) * 2017-06-30 2017-09-1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终端、组装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98366A (zh) 2019-09-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20864B2 (en) Flexible cover plate, flexible display apparatus, and flexible terminal product
TWI569706B (zh) 具有顯示元件用之防破裂結構的攜帶式終端
JP6893994B2 (ja) ディスプレイ画面組立品、ディスプレイ画面組立品を組み立て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電子デバイス
KR102481443B1 (ko) 보호 필름 제조 방법 및 표시 장치 제조 방법
KR20140136596A (ko) 모바일 기기용 케이스
US20150300750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heat dissipation plate
JP2010134004A (ja) 表示装置
CN103376571A (zh) 显示单元与电子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US11882649B2 (en) Display device
CN111710247A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WO2010001805A1 (ja) 電子機器表示窓のタッチ入力機能付き保護パネル
CN110198366B (zh) 移动终端
CN210796317U (zh) 背胶以及应用所述背胶的电子设备
JP4470529B2 (ja) 表示装置
CN100487536C (zh) 液晶显示装置
EP2530554A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JP2014216995A (ja) 携帯端末
US20160349892A1 (en) Touch Control Display Device
TWI537636B (zh) 顯示裝置
CN210776724U (zh) 光学指纹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08241237B (zh) 背光模组、电子装置及背光模组的安装方法
JP2007171361A (ja) 表示装置
CN112700728A (zh)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TW201642070A (zh) 保護板組裝結構及應用該保護板組裝結構之電子裝置
JP5644914B2 (ja) 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