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89722B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89722B
CN110189722B CN201910541932.XA CN201910541932A CN110189722B CN 110189722 B CN110189722 B CN 110189722B CN 201910541932 A CN201910541932 A CN 201910541932A CN 110189722 B CN110189722 B CN 11018972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transistor
coupled
switching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4193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89722A (zh
Inventor
张哲嘉
李明贤
鍾俊甫
庄铭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 Op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TW10810170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TWI683304B/zh
Application filed by AU Op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AU Optronic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1897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897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897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897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085Special arrangements for addressing the individual elements of the matrix, other than by driving respective rows and columns in combination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6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using liquid crystal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CSTATIC STORES
    • G11C19/00Digital stores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moved stepwise, e.g. shift registers
    • G11C19/28Digital stores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moved stepwise, e.g. shift registers using semiconductor element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00/00Aspect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4Structural and physical details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404Matrix technologies
    • G09G2300/0408Integration of the drivers onto the display substrate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10/00Command of the display device
    • G09G2310/02Addressing, scanning or driving the display screen or processing steps related thereto
    • G09G2310/0264Details of driving circuits
    • G09G2310/0281Arrangement of scan or data electrode driver circuits at the periphery of a panel not inherent to a split matrix structure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10/00Command of the display device
    • G09G2310/02Addressing, scanning or driving the display screen or processing steps related thereto
    • G09G2310/0264Details of driving circuits
    • G09G2310/0286Details of a shift registers arranged for use in a driving circuit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10/00Command of the display device
    • G09G2310/02Addressing, scanning or driving the display screen or processing steps related thereto
    • G09G2310/0264Details of driving circuits
    • G09G2310/0297Special arrangements with multiplexing or demultiplexing of display data in the drivers for data electrodes, in a pre-processing circuitry delivering display data to said drivers or in the matrix panel, e.g. multiplexing plural data signals to one D/A converter or demultiplexing the D/A converter output to multiple colum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Abstract

一种显示装置,包含多个移位寄存器群组、多个多工器群组、驱动芯片与多个像素电路。驱动芯片用于控制多个移位寄存器群组与多个多工器群组。多个移位寄存器群组的其中一个移位寄存器群组与多个多工器群组的其中一个多工器群组共同驱动多个像素电路中的部分像素电路。当其中一个移位寄存器群组与其中一个多工器群组于第一时段致能时,多个移位寄存器群组的其余移位寄存器群组与多个多工器群组的其余多工器群组于第一时段中的第二时段致能,且第一时段长于第二时段。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一种显示装置,尤指一种分区驱动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当目前主流的移动装置持续显示静止画面(例如,持续显示其中一个桌面分页)时,移动装置会降低显示器的画面更新率以降低功率消耗。然而,在使用者于播放多媒体文件的过程中切换回桌面的情况下,由于播放软体会缩小显示于桌面的一个分区中并持续播放多媒体文件,移动装置会将显示器的整个主动区操作于高画面更新率,以确保使用者在观看多媒体文件时能获得最佳的视觉效果。换言之,即使只有一个分区实际上需要高画面更新率,传统的移动装置仍会将整个主动区设置为具有高画面更新率,进而消耗许多电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含多个移位寄存器群组、多个多工器群组、驱动芯片与多个像素电路。驱动芯片用于控制多个移位寄存器群组与多个多工器群组。多个移位寄存器群组的其中一个移位寄存器群组与多个多工器群组的其中一个多工器群组共同驱动多个像素电路中的部分像素电路。当其中一个移位寄存器群组与其中一个多工器群组于第一时段致能时,多个移位寄存器群组的其余移位寄存器群组与多个多工器群组的其余多工器群组于第一时段中的第二时段致能,第一时段长于第二时段,以使部分像素电路具有第一画面更新率,且使多个像素电路的另一部分像素电路具有第二画面更新率。
上述的显示装置能将多个像素电路操作于不同的画面更新率,以适应性地减少电力消耗。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简化后的功能方块图。
图2为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多个切换信号简化后的波形示意图。
图3A为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周边区的走线方式示意图。
图3B为依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周边区的走线方式示意图。
图4A为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主动区中纵座标为1的分区简化后的功能方块图。
图4B为依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主动区中纵座标为1的分区简化后的功能方块图。
图4C为依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主动区中纵座标为1的分区简化后的功能方块图。
图5为依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简化后的功能方块图。
图6为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解多工器简化后的功能方块图。
图7为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一选择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图8为解多工信号、第一输出电压以及第二输出电压简化后的波形示意图。
图9为第一选择电路于第一运作阶段的等效电路操作示意图。
图10为第一选择电路于第二运作阶段的等效电路操作示意图。
图11为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模式决定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图12为依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简化后的功能方块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0、500、1200:显示装置
110-1~110-y:移位寄存器群组
120-1~120-x:多工器群组
130:驱动芯片
140-1~140-x:切换电路
150:主动区
Ck1:第一时钟脉冲群组
Ck2:第二时钟脉冲群组
Data:数据信号
Sw-1~Sw-x:切换信号
Mu-1~Mu-n:多工信号
A1、A2:分区
1~x:纵座标
1~y:横座标
P1:第一时段
P2:第二时段
P3:第三时段
310-1~310-x:周边信号线
Tn-1~Tn-n:开关
M1~M8:第一晶体管~第八晶体管
Clc:电容单元
Ct:控制信号
410:内部信号线
420:导电路径
Px:像素电路
510:解多工器
De-1~De-m:解多工信号
In:输入信号
Mo:模式选择信号
610:路径选择单元
611:路径选择单元的输入端
613、615、617、619:路径选择单元的第一输出端至第四输出端
620:模式决定电路
621:模式决定电路的输入端
623:模式决定电路的第一输出端
630:第一选择电路
631:第一选择电路的输入端
633、635:第一选择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与第二输出端
640:第二选择电路
641:第二选择电路的输入端
643、645:第二选择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与第二输出端
650:第三选择电路
651:第三选择电路的输入端
653、655:第三选择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与第二输出端
Vref1:第一参考电压
Vref2:第二参考电压
V1:第一输出电压
V2:第二输出电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
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0简化后的功能方块图。显示装置100包含多个移位寄存器群组110-1~110-y、多个多工器群组120-1~120-x、驱动芯片130、多个切换电路140-1~140-x以及主动区150。主动区150排列设置有多个像素电路,且主动区150依据移位寄存器群组110-1~110-y的数量(亦即,y组)以及多工器群组120-1~120-x的数量(亦即,x组)分成x乘y个分区,其中每个分区包含多个像素电路。显示装置100可将其中一个分区操作于较高的画面更新率,并将其他的分区操作于较低的画面更新率,以降低显示装置100的功率消耗。为使图面简洁而易于说明,显示装置100中的其他元件与连接关系并未示出于图1中。
实作上,多工器群组120-1~120-x各自包含多个多工器,每个多工器可以用3对1多工器或者4对1多工器来实现。例如,在主动区150的解析度为1920x1080的一实施例中,多工器群组120-1~120-x的每一者包含1080/x个多工器。
为便于理解,在本发明中,将以周边区来代称主动区150以外的区域。亦即,移位寄存器群组110-1~110-y、多工器群组120-1~120-x、驱动芯片130与切换电路140-1~140n-x是设置于周边区。
驱动芯片130用于提供第一时钟脉冲信号群组Ck1或第二时钟脉冲信号群组Ck2至移位寄存器群组110-1~110-y,其中第一时钟脉冲信号群组Ck1具有较高的频率,第二时钟脉冲信号群组Ck2具有较低的频率。移位寄存器群组110-1~110-y各自依据接收到的第一时钟脉冲信号群组Ck1或第二时钟脉冲信号群组Ck2运作于对应的频率。
选择电路140-1~140n-x用于自驱动芯片130接收多个多工信号Mu-1~Mu-n,以及对应地接收多个切换信号Sw-1~Sw-x。例如,选择电路140-1接收多工信号Mu-1~Mu-n,并接收切换信号Sw-1。选择电路140-2接收多工信号Mu-1~Mu-n,并接收切换信号Sw-2,依此类推。
本案说明书和图式中使用的元件编号和信号编号中的小写英文索引1~x与1~y等等,只是为了方便指称个别的元件和信号,并非有意将前述元件和信号的数量局限在特定数目。在本案说明书和图式中,若使用某一元件编号或信号编号时没有指明该元件编号或信号编号的索引,则代表该元件编号或信号编号是指称所属元件群组或信号群组中不特定的任一元件或信号。例如,元件编号120-1指称的对象是多工器群组120-1,而元件编号120指称的对象则是多工器群组120-1~120-x中不特定的任意多工器群组。又例如,元件编号140-1指称的对象是选择电路140-1,而元件编号140指称的对象则是选择电路140-1~140n-x中不特定的任意选择电路。再例如,信号编号Sw-1指称的对象是切换信号Sw-1,而信号编号Sw指称的对象则是切换信号Sw-1~Sw-x中不特定的任意切换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芯片130将切换信号Sw于第一电压电位(例如,高电压电位)与第二电压电位(例如,低电压电位)之间切换。当选择电路140接收到的切换信号Sw具有第一电压电位时,选择电路140会将接收到的多工信号Mu-1~Mu-n输出至选择电路140对应耦接的多工器群组120,以致能选择电路140对应耦接的多工器群组120。
另一方面,当选择电路140接收到的切换信号Sw具有第二电压电位时,选择电路140不输出接收到的多工信号Mu-1~Mu-n。此时,选择电路140对应耦接的多工器群组120会处于禁能状态。
多工器群组120用于自驱动芯片130接收数据信号Data,以及自多工器群组120对应耦接的选择电路140接收多工信号Mu-1~Mu-n与选择信号Sw。当多工器群组120处于致能状态时,多工器群组120会将具有第一电压电位的切换信号Sw传递至多工器群组120所耦接的分区中的像素电路,以将多工器群组120所耦接的像素电路设置为可写入数据信号Data的状态。此时,多工器群组120还会依据接收到的多工信号Mu-1~Mu-n,将数据信号Data依序传递至多工器群组120所耦接的像素电路。
例如,当多工器群组120-1处于致能状态时,多工器群组120-1会将具有第一电压电位的切换信号Sw以及数据信号Data传递至纵座标为1的多个分区中的像素电路。
另一方面,当多工器群组120处于禁能状态时,多工器群组120会将具有第二电压电位的切换信号Sw传递至多工器群组120所耦接的分区中的像素电路,以将多工器群组120所耦接的像素电路设置为无法写入数据信号Data的状态。像素电路的详细运作方式以及电路架构,将于后续的段落中进行说明。
值得注意的是,多工信号Mu-1~Mu-n是用于控制多工器群组120中的多工器的运作。在多工器群组120中的多工器是以3对1多工器实现的实施例中,驱动芯片130总共会提供3个多工信号Mu-1~Mu-3至多工器群组120。在多工器是以4对1多工器实现的实施例中,驱动芯片130总共会提供4个多工信号Mu-1~Mu-4至多工器群组120。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分区中的多个像素电路是由对应的一个移位寄存器群组110以及一个多工器群组120来共同驱动。例如,座标为(1,2)的分区A1中的像素电路,是由移位寄存器群组110-2与多工器群组120-1共同驱动。又例如,座标为(x,2)的分区A2中的像素电路,是由移位寄存器群组110-2与多工器群组120-x共同驱动。
在显示装置100的其中一个分区需要高萤幕更新率,且其他分区不需高萤幕更新率的情况下,驱动芯片130会将其中一个移位寄存器群组110设置为依据第一时钟脉冲信号群组Ck1运作于较高频率,并将其他的多个移位寄存器群组110设置为依据第二时钟脉冲信号群组Ck2运作于较低频率。此时,驱动芯片130还会将其中一个多工器群组120设置为致能较长时间,并将其他的多工器群组120设置为致能较短时间。
如此一来,被运作于较高频率的移位寄存器群组110以及致能较长时间的多工器群组120所共同驱动的分区,会具有较高的画面更新率。另一方面,被运作于较低频率的移位寄存器群组110以及致能较短时间的多工器群组120所共同驱动的分区,会具有较低的画面更新率。
以下将以图1配合图2来具体说明将不同分区设置为具有不同画面更新率的方式。图2为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切换信号Sw-1~Sw-x简化后的波形示意图。切换信号Sw-1被设置成于第一时段P1中维持于第一电压电位(例如,高电压电位)。切换信号Sw-2~Sw-x则被设置成于第二时段P2中维持于第一电压电位,并于第二时段P2之后的第三时段P3中维持于第二电压电位(例如,低电压电位)。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时段P1包含第二时段P2和第三时段P3,且第二时段P2和第三时段P3的长度总和等于第一时段P1的长度。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时段P1为1秒,而第二时段P2和第三时段P3则分别为1/60秒以及59/60秒。然而,本发明并不以本实施例为限,第一时段P1、第二时段P2与第三时段P3的长度可以依据实际设计需求进行调整。
于第一时段P1中,选择电路140-1会将多工信号Mu-1~Mu-n传递至多工器群组120-1,使得多工器群组120-1处于致能状态。于第二时段P2中,选择电路140-2~140n-x会对应地将多工信号Mu-1~Mu-n传递至多工器群组120-2~120-x,使得多工器群组120-2~120-x处于致能状态。另外,于第三时段P3中,选择电路140-2~140n-x不输出多工信号Mu-1~Mu-n,所以多工器群组120-2~120-x处于禁能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芯片130将移位寄存器群组110-2设置成依据较高的频率进行运作,并将移位寄存器群组110-1与移位寄存器群组110-3~110-y设置为依据较低的频率进行运作。因此,移位寄存器群组110-2会于第一时段P1中多次驱动与其耦接的像素电路,亦即横座标为2的多个分区中的像素电路。移位寄存器群组110-1和移位寄存器群组110-3~110-y则只会于第二时段P2中驱动与其耦接的像素电路,亦即,横座标为1与2~y的多个分区中的像素电路。
于第二时段P2中,由于选择信号Sw-1~Sw-x皆具有第一电压电位,主动区150中所有的像素电路被设置成可以写入数据信号Data的状态。在移位寄存器群组110-1~110-y的驱动下,主动区150中所有的像素电路依序接收数据信号Data。因此,于第二时段P2中,主动区150的所有分区的显示画面皆被更新了一帧画面。
接着,由于移位寄存器群组110-1与移位寄存器群组110-3~110-y运作于较低频率,于第三时段P3中,移位寄存器群组110-1与移位寄存器群组110-3~110-y不会驱动与其耦接的像素电路。因此,由移位寄存器群组110-1和移位寄存器群组110-3~110-y所驱动的分区,在第三时段P3中不会更新显示画面。
另一方面,由于移位寄存器群组110-2运作于较高频率,于第三时段P3中,移位寄存器群组110-2会多次驱动与其耦接的像素电路。由于选择信号Sw-1在第三时段P3中维持于第一电压电位,但选择信号Sw-2~Sw-x已切换至第二电压电位,所以纵座标为2~n的分区中的像素电路会被设置为无法接收数据信号Data的状态。
在此情况下,分区A1中的像素电路会于第三时段P3中被多次写入数据信号Data,使得分区A1的显示画面于第三时段P3中被更新了多帧(例如,59帧)画面。另一方面,由于纵座标为2~x且横座标为2的多个分区被设置为无法写入数据信号Data,即使受到多工器群组110-2的多次驱动,纵座标为2~x且横座标为2的多个分区的显示画面于第三时段P3中会保持不变。
如此一来,分区A1会具有60Hz的画面更新率,而主动区150的其他分区会具有1Hz的画面更新率。然而,本发明并不以本实施例为限,各个分区的画面更新率可以藉由调整第一时钟脉冲信号群组Ck1与第二时钟脉冲信号群组Ck2的频率来决定。在某一实施例中,主动区150的其中一个分区的画面更新率被设置为60Hz,而其他分区的画面更新率被设置为15Hz。
图3A为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周边区的走线方式示意图。如图3A所示,切换电路140包含多个开关Tn-1~Tn-n,且开关Tn-1~Tn-n的每一者包含控制端、第一端和第二端。开关Tn-1~Tn-n的控制端用于接收切换信号Sw-1~Sw-x的其中之一,开关Tn-1~Tn-n的第一端各自用于对应接收多工信号Mu-1~Mu-n,且开关Tn-1~Tn-n的第二端耦接于切换电路140所耦接的多工器群组120。
例如,切换电路140-1的开关Tn-1~Tn-n的控制端用于接收切换信号Sw-1,切换电路140-1的开关Tn-1~Tn-n的第一端各自用于对应地接收多工信号Mu-1~Mu-n,切换电路140-1的开关Tn-1~Tn-n的第二端耦接于多工器群组120-1。
如图3A所示,显示装置100另包含位于周边区的多条周边信号线310-1~310-x。周边信号线310-1~310-x对应地耦接于切换电路140-1~140n-x的开关Tn-1~Tn-n的控制端,且周边信号线310-1~310-x对应地传输切换信号Sw-1~Sw-x。例如,周边信号线310-1耦接于切换电路140-1的开关Tn-1~Tn-n的控制端,且用于传输切换信号Sw-1。又例如,周边信号线310-2耦接于切换电路140-2的开关Tn-1~Tn-n的控制端,且用于传输切换信号Sw-2,依此类推。
请同时参照图1与图3A,周边信号线310-1~310-x自显示装置100的第一侧(例如,左侧)朝向显示装置100的第二侧(例如,右侧)延伸,且显示装置100的第一侧与第二侧为互为相对侧。换言之,本实施例的周边信号线310-1~310-x朝向同一方向延伸。
实作上,开关Tn-1~Tn-n可以用各种合适种类的N型晶体管来实现,例如N型薄膜晶体管(thin-film transistor,简称TFT)。
图3B为依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周边区的走线方式示意图。图3B的实施例相似于图3A的实施例,差异在于,在图3B的实施例中,周边信号线310-1~310-i自显示装置100的第一侧朝向显示装置100的第二侧延伸,周边信号线310-(i+1)~310-x自显示装置100的第二侧朝向显示装置100的第一侧延伸。其中显示装置100的第一侧与第二侧为互为相对侧,i为正整数且i小于x。
藉由将周边信号线310-1~310-x分为以相对方向延伸的两部分,可以节省周边信号线310-1~310-x所需要的走线空间。因此,图3B的实施例具有窄边框的优点。
图4A为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主动区150中纵座标为1的分区简化后的功能方块图。如图4A所示,主动区150包含多个像素电路Px,且显示装置100另包含多条内部信号线410。多条内部信号线410自周边区延伸至主动区150内,且多条内部信号线410与多行的像素电路Px交替排列。每条内部信号线410的一侧(例如,右侧)皆与一行像素电路Px相邻。
在本实施例中,多条内部信号线410各自耦接于其右侧相邻的一行像素电路Px,且多条内部信号线410的一端共同耦接于一导电路径420。多条内部信号线410透过导电路径420自多工器群组210-1接收切换信号Sw-1。如此一来,多条内部信号线410便可以将切换信号Sw-1传输至纵座标为1的分区中的所有像素电路Px,以决定纵座标为1的分区中的像素电路Px是否能被写入数据信号Data。
另外,像素电路Px包含第一晶体管M1、第二晶体管M2与电容单元Clc。第一晶体管M1包含第一端、第二端和控制端,其中第一晶体管M1的第一端用于接收数据信号Data,第一晶体管M1的控制端用于接收控制信号Ct。控制信号Ct是由对应的移位寄存器群组110所提供。第二晶体管M2包含第一端、第二端和控制端,其中第二晶体管M2的第一端耦接于第一晶体管M1的第二端,第二晶体管M2的第二端耦接于电容单元Clc,第二晶体管M2的控制端耦接于多条内部信号线410的其中一者。
请同时参考图2与图4A,于第一时段P1中,第二晶体管M2会因为接收到具有第一电压电位的切换信号Sw-1而维持于导通状态。因此,当移位寄存器群组110利用控制信号Ct导通第一晶体管M1时,数据信号Data便可经由第一晶体管M1与第二晶体管M2传递至电容单元Clc。
实作上,第一晶体管M1与第二晶体管M2可以用各种合适种类的N型晶体管来实现。电容单元Clc可以用填充于玻璃基板之间的液晶层来实现。
本实施例中纵座标为1的分区的连接方式、元件、实施方式以及优点,亦适用于纵座标为2~n的分区。亦即,主动区150中的多条内部信号线410分为多个群组,内部信号线410的群组的数量相同于多工器群组120-1~120-x的数量(例如,x组),且纵座标相同的分区内的内部信号线410属于同一个群组。
属于同一群组的多条内部信号线410互相耦接,且耦接至对应的多工器群组120。例如,纵座标为2的分区内的多条内部信号互相耦接,且耦接至多工器群组120-2。又例如,纵座标为3的分区内的多条内部信号互相耦接,且耦接至多工器群组120-3,依此类推。
在某些对边框厚度无特别要求的实施例中,主动区150的多条内部信号线410没有互相耦接,而是直接连接至驱动芯片130。切换信号Sw-1~Sw-x是由驱动芯片130直接提供至主动区150的多条内部信号线410,而不是由多工器群组120-1~120-x来提供。前述图4A的其余连接方式、元件、实施方式以及优点,皆适用于本实施例,为简洁起见,在此不重复赘述。
图4B为依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主动区150中纵座标为1的分区简化后的功能方块图。图4B的实施例相似于图4A的实施例,差异在于,在图4B的实施例中,多条内部信号线410各自位于两行像素电路Px之间,且多条内部信号线410彼此之间间隔两行像素电路Px。多条内部信号线410的每一者耦接于与其相邻的两行像素电路Px,以将切换信号Sw-1提供至与其耦接的两行像素电路Px。
本实施例中纵座标为1的分区的连接方式、元件、实施方式以及优点,亦适用于纵座标为2~n的分区。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相邻的两行像素电路Px共用一条内部信号线410,所以本实施例具有信号线数量较少且开口率较高的优点。
图4C为依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主动区150中纵座标为1的分区简化后的功能方块图。图4C的实施例相似于图4A的实施例,差异在于,多条内部信号线410的每一者提供切换信号Sw-1至位于其一侧且彼此相邻的多行像素电路Px。例如,图4C最左侧之内部信号线410提供切换信号Sw-1至位于其右侧的2行像素电路。
请注意,本实施例中相邻的两条切换信号线410所包夹的像素电路Px的行数只是一示例性的说明,并非用于限制本实施例的实际实施方式。相邻的两条切换信号线410所包夹的像素电路Px的行数,可以依据切换信号线410的实际阻抗等条件进行调整。
本实施例中纵座标为1的分区的连接方式、元件、实施方式以及优点,亦适用于纵座标为2~n的分区。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彼此相邻的多行像素电路Px共用一条内部信号线410,所以本实施例亦具有信号线数量较少且开口率较高的优点。
图5为依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500简化后的功能方块图。显示装置500相似于显示装置100,差异在于,切换信号Sw-1~Sw-x是由解多工器510输出至切换电路140-1~140n-x,而不是由驱动芯片130直接输出。
解多工器510用于自驱动芯片130接收多个解多工信号De-1~De-m、输入信号In与模式决定信号Mo,其中m为正整数且x等于2的m次方。解多工器510用于依据解多工信号De-1~De-m与模式决定信号Mo来决定切换信号Sw-1~Sw-x的电压电位。
当模式决定信号Mo具有第三电压电位(例如,高电压电位)时,解多工器510会依据解多工信号De-1~De-m选择性地将一个切换信号Sw设置为具有第一电压电位,并将其他的切换信号Sw设置为具有第二电压电位。在此情况下,主动区150的一个分区会具有高画面更新率。
另一方面,当模式决定信号Mo具有第四电压电位(例如,低电压电位)时,解多工器510会将切换信号Sw-1~Sw-x的每一者设置为具有第一电压电位。在此情况下,主动区150内所有分区都会具有高画面更新率。
换言之,显示装置500的驱动芯片130利用较少的信号即可决定主动区150的运作状态。因此,显示装置500的驱动芯片130需要的输出接脚数量较少,使得显示装置500具有低制造成本的优点。
图6为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解多工器510简化后的功能方块图。解多工器510包含多个路径选择单元610与多个模式决定电路620。每个路径选择单元610用于接收解多工信号De-1~De-m中编号索引连续的两者。例如,其中一个路径选择单元610是接收解多工信号De-1和解多工信号De-2,而另一个610是接收解多工信号De-2和解多工信号De-3。
每个路径选择单元610包含输入端611、第一输出613、第二输出端615、第三输出端617与第四输出端619。路径选择单元610的输入端611用于接收输入信号In,或是耦接于另一个路径选择单元610的第一输出613、第二输出端615、第三输出端617或第四输出端619。
一部分路径选择单元610的第一输出端613、第二输出端615、第三输出端617与第四输出端619各自耦接于其他路径选择单元610的其中之一的输入端611。另一部分路径选单元610的第一输出端613、第二输出端615、第三输出端617与第四输出端619则各自耦接于一个模式决定电路620。
每个模式决定电路620皆用于接收模式决定信号Mo与第一参考电压Vref1,且包含输入端621和第一输出端623。模式决定电路620的输入端621对应地耦接于一个路径选择单元610,而模式决定电路620的第一输出端623则耦接于切换电路140-1~140n-x的其中之一。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参考电压Vref1具有第一电压电位。路径选择单元610会依据接收到的两个解多工信号De,将输入端611与第一输出613、第二输出端615、第三输出端617以及第四输出端619的其中一者互相导通。
当模式决定信号Mo具有第三电压电位时,模式决定电路620的每一者会将切换电路140-1~140n-x与对应的路径选择单元610互相导通。如此一来,藉由多个路径选择单元610便可决定输入信号In的传输路径,以使输入信号In作为具有第一电压电位的切换信号Sw而被选择性地传输至切换电路140-1~140n-x的其中之一。
另一方面,当模式决定信号Mo具有第四电压电位时,模式决定电路620不会导通切换电路140-1~140n-x与路径选择单元610,而是输出第一参考电压Vref1至切换电路140-1~140n-x的每一者。如此一来,切换电路140-1~140n-x的每一者便会接收到具有第一电压电位的切换信号Sw-1~Sw-x。
如图6所示,路径选择单元610包含第一选择电路630、第二选择电路640与第三选择电路650。以下将以接收解多工信号De-1与解多工信号De-2的路径选择单元610为例,来进一步说明路径选择单元610的电路架构。
第一选择电路630用于接收解多工信号De-1,且包含输入端631、第一输出端633和第二输出端635。第一选择电路630的输入端631耦接于路径选择单元610的输入端611。
第二选择电路640用于接收解多工信号De-2,且包含输入端641、第一输出端643和第二输出端645。第二选择电路640的输入端641耦接于第一选择电路630的第一输出端633。第二选择电路640的第一输出端643耦接于路径选择单元610的第一输出端613。第二选择电路640的第二输出端645耦接于路径选择单元610的第二输出端615。
第三选择电路650用于接收解多工信号De-2,且包含输入端651、第一输出端653和第二输出端655。第三选择电路650的输入端651耦接于第一选择电路630的第二输出端635。第三选择电路650的第一输出端653耦接于路径选择单元610的第三输出端617。第三选择电路650的第二输出端655耦接于路径选择单元610的第四输出端619。
解多工器510中的其他路径选择单元610亦具有相似于上述内容的电路架构,为简洁起见,在此不重复赘述。
图7为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一选择电路630的电路示意图。如图7所示,第一选择电路630包含第三晶体管M3、第四晶体管M4、第五晶体管M5与第六晶体管M6。第三晶体管M3包含第一端、第二端和控制端。第三晶体管M3的第一端耦接于第一选择电路630的第一输出端633。第三晶体管M3的第二端耦接于第一选择电路630的输入端631。第三晶体管M3的控制端用于接收解多工信号De-1。
第四晶体管M4包含第一端、第二端和控制端。第四晶体管M4的第一端耦接于第一选择电路630的第二输出端635。第四晶体管M4的第二端耦接于第一选择电路630的输入端631。第四晶体管M4的控制端用于接收解多工信号De-1。
第五晶体管M5包含第一端、第二端和控制端。第五晶体管M5的第一端用于接收第二参考电压Vref2,其中第二参考电压Vref2具有前述的第二电压电位。第五晶体管M5的第二端耦接于第一选择电路630的第一输出端633。第五晶体管M5的控制端用于接收解多工信号De-1。
第六晶体管M6包含第一端、第二端和控制端。第六晶体管M6的第一端用于接收第二参考电压Vref2。第六晶体管M6的第二端耦接于第一选择电路630的第二输出端635。第六晶体管M6的控制端用于接收解多工信号De-1。
实作上,第三晶体管M3和第六晶体管M6可以用各种合适种类的N型晶体管来实现。第四晶体管M4和第五晶体管M5可以用各种合适种类的P型晶体管来实现。
为便于说明,以下将第一选择电路630的第一输出端633的电压称为第一输出电压V1,并将第一选择电路630的第二输出端635的电压称为第二输出电压V2。图8示出了解多工信号De-1、第一输出电压V1以及第二输出电压V2的波形示意图。以下将以图8来进一步说明第一选择电路630的运作方式。
于第一运作阶段中,解多工信号De-1具有高电压电位,使得第三晶体管M3与第六晶体管M6处于导通状态,且第四晶体管M4与第五晶体管M5处于关断状态。
在此情况下,第一选择电路630会等效于图9所示的等效电路。输入信号In会经由第三晶体管M3传递至第一选择电路630的第一输出端633,使得第一输出电压V1具有高电压电位。另外,第二参考电压Vref2会经由第六晶体管M6传递至第一选择电路630的第二输出端635,使得第二输出电压V2具有低电压电位。
于第二运作阶段中,解多工信号De-1具有低电压电位,使得第三晶体管M3与第六晶体管M6处于关断状态,且第四晶体管M4与第五晶体管M5处于导通状态。
在此情况下,第一选择电路630会等效于图10所示的等效电路。输入信号In会经由第四晶体管M4传递至第一选择电路630的第二输出端635,使得第二输出电压V2具有高电压电位。另外,第二参考电压Vref2会经由第五晶体管M5传递至第一选择电路630的第一输出端633,使得第一输出电压V1具有低电压电位。
在某一实施例中,第三晶体管M3和第六晶体管M6是用P型晶体管来实现,而第四晶体管M4和第五晶体管M5是用N型晶体管来实现。在此情况下,当解多工信号De-1具有高电压电位时,第一输出电压V1会具有低电压电位,而第二输出电压V2会具有高电压电位。当解多工信号De-1具有低电压电位时,第一输出电压V1会具有高电压电位,而第二输出电压V2会具有低电压电位。
由上述可知,藉由调整解多工信号De-1的电压电位,可以决定输入信号In在第一选择电路630内部的传输路径。
第二选择电路640与第三选择电路650相似于第一选择电路630,差异在于,在第二选择电路640与第三选择电路650中,第三晶体管M3与第四晶体管M4的控制端是用于接收解多工信号De-2。前述第一选择电路630的其余连接方式、元件、实施方式以及优点,皆适用于第二选择电路640与第三选择电路650,为简洁起见,在此不重复赘述。
图11为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模式决定电路620的电路示意图。模式决定电路620包含第七晶体管M7与第八晶体管M8。第七晶体管M7包含第一端、第二端和控制端。第七晶体管M7的第一端耦接于模式决定电路620的输入端621。第七晶体管M7的第二端耦接于模式决定电路620的第一输出端623。第七晶体管M7的控制端用于接收模式决定信号Mo。
第八晶体管M8包含第一端、第二端和控制端。第八晶体管M8的第一端用于接收第一参考电压Vref1。第八晶体管M8的第二端耦接于模式决定电路620的第一输出端623。第八晶体管M8的控制端用于接收模式决定信号Mo。
实作上,第七晶体管M7可以用各种合适种类的N型晶体管来实现。第八晶体管M8可以用各种合适种类的P型晶体管来实现。
当模式决定信号Mo具有高电压电位时,第七晶体管M7会导通而第八晶体管M8会关断。因此,模式决定电路620的输入端621和第一输出端623会互相导通,使得来自第二选择电路640或第三选择电路650的第一输出电压V1或第二输出电压V2,得以作为切换信号Sw而被传递至切换电路140。
另一方面,当模式决定信号Mo具有低电压电位时,第七晶体管M7会关断而第八晶体管M8会导通。因此,第一参考电压Vref1会经由第八晶体管M8传递至模式决定电路620的第一输出端623。此时,第一参考电压Vref1会作为切换信号Sw而被传递至切换电路140。
在某一实施例中,第七晶体管M7是用P型晶体管来实现,而第八晶体管M8是用N型晶体管来实现。在此情况下,当模式决定信号Mo具有高电压电位时,第七晶体管M7会关断而第八晶体管M8会导通。当模式决定信号Mo具有低电压电位时,第七晶体管M7会导通而第八晶体管M8会关断。
在某些对边框厚度无特别要求的实施例中,亦可以省略前述的切换电路140-1~140n-x。图12为依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200简化后的功能方块图。显示装置1200相似于显示装置100,差异在于,显示装置1200的驱动芯片130直接控制多工器群组120-1~120-x是否致能,而无需透过前述的切换电路140-1~140n-x来控制多工器群组120-1~120-x。
具体来说,驱动芯片130针对多工器群组120-1~120-x的每一者个别输出多个多工信号。例如,驱动芯片130输出多个第一多工信号Mu1-1~Mu1-n至多工器群组120-1,输出多个第二多工信号Mu2-1~Mu2-n至多工器群组120-2,输出多个第x多工信号Mux-1~Mux-n至多工器群组120-x,依此类推,在此不再赘述。
由于显示装置1200无需使用前述的切换电路140-1~140n-x,所以显示装置1200具有电路架构简单且运作可靠度高的优点。前述显示装置100的其余连接方式、元件、实施方式以及优点,皆适用于显示装置1200,为简洁起见,在此不重复赘述。
综上所述,显示装置100、显示装置500与显示装置1200能够将主动区150的分区操作于不同的萤幕更新率,因而具有能适应性调整功率消耗的优点。若将显示装置100、显示装置500与显示装置1200应用于电力有限的移动装置,则能有效延长移动装置的使用时间。
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的元件。然而,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应可理解,同样的元件可能会用不同的名词来称呼。
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做为区分元件的方式,而是以元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做为区分的基准。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所提及的「包含」为开放式的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另外,「耦接」在此包含任何直接及间接的连接手段。因此,若文中描述第一元件耦接于第二元件,则代表第一元件可通过电性连接或无线传输、光学传输等信号连接方式而直接地连接于第二元件,或者通过其他元件或连接手段间接地电性或信号连接至该第二元件。
另外,除非说明书中特别指明,否则任何单数格的用语都同时包含复数格的涵义。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6)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多个移位寄存器群组;
多个多工器群组;
一驱动芯片,用于控制该多个移位寄存器群组与该多个多工器群组;以及
多个像素电路,其中该多个移位寄存器群组的其中一个移位寄存器群组与该多个多工器群组的其中一个多工器群组共同驱动该多个像素电路中的部分像素电路;
其中当该其中一个移位寄存器群组与该其中一个多工器群组于一第一时段致能时,该多个移位寄存器群组的其余移位寄存器群组与该多个多工器群组的其余多工器群组于该第一时段中的一第二时段致能,该第一时段长于该第二时段,以使该部分像素电路具有一第一画面更新率,且使该多个像素电路的另一部分像素电路具有一第二画面更新率;
多个切换电路,对应地耦接于该多个多工器群组,用于自该驱动芯片接收多个切换信号与多个多工信号;
其中每个切换电路用于接收该多个切换信号的其中一个切换信号与该多个多工信号,当该其中一个切换信号具有一第一电压电位时,该切换电路输出该多个多工信号至与该切换电路耦接的多工器群组,以致能该与该切换电路耦接的多工器群组,当该其中一个切换信号具有一第二电压电位时,该切换电路不输出该多个多工信号;
其中该显示装置包含一主动区和一周边区,该多个像素电路排列于该主动区,该多个移位寄存器群组、该多个多工器群组、该驱动芯片与该多个切换电路位于该周边区;
其中该多个像素电路排列成具有多行像素电路与多列像素电路的一像素矩阵,且该显示装置另包含:
多条内部信号线,自该周边区延伸至该主动区内,用于传输该多个切换信号至该像素矩阵;
其中当该其中一个移位寄存器群组与该其中一个多工器群组于该第一时段致能时,该部分像素电路接收到的切换信号于该第一时段中维持于该第一电压电位,
该另一部分像素电路接收到的切换信号于该第二时段中维持于该第一电压电位,并于一第三时段中维持于该第二电压电位,且该第二时段与该第三时段的长度总和等于该第一时段的长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画面更新率高于该第二画面更新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切换电路包含多个开关,且每个开关包含:
一控制端,用于接收该多个切换信号的其中之一;
一第一端,用于接收该多个多工信号的其中之一;以及
一第二端,耦接于该与该切换电路耦接的多工器群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另包含:
多条周边信号线,对应地耦接于该多个切换电路,用于对应地传输该多个切换信号,其中该多条周边信号线位于该周边区;
其中该多条周边信号线自该显示装置的一第一侧朝向该显示装置的一第二侧延伸,且该第一侧与该第二侧互为相对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另包含:
多条周边信号线,对应地耦接于该多个切换电路,用于对应地传输该多个切换信号,其中该多条周边信号线位于该周边区;
其中该多条周边信号线的部分周边信号线自该显示装置的一第一侧朝向该显示装置的一第二侧延伸,该多条周边信号线的另一部分周边信号线自该第二侧朝向该第一侧延伸,且该第一侧与该第二侧互为相对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多条内部信号线与该多行像素电路交替排列。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多条内部信号线分成多个群组,该多个群组的数量相同于该多个多工器群组的数量,且每个群组中的内部信号线互相耦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每条内部信号线提供接收到的切换信号至与该内部信号线相邻的一第一行像素电路以及与该内部信号线相邻的一第二行像素电路,且该内部信号线位于于该第一行像素电路与该第二行像素电路之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每条内部信号线传送接收到的切换信号至位于该内部信号线一侧且彼此相邻的多行像素电路。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每个像素电路包含:
一电容单元;
一第一晶体管,包含一第一端、一第二端和一控制端,其中该第一晶体管的该第一端用于接收一数据信号,该第一晶体管的该控制端用于接收一控制信号;以及
一第二晶体管,包含一第一端、一第二端和一控制端,其中该第二晶体管的该第一端耦接于该第一晶体管的该第二端,该第二晶体管的该第二端耦接于该电容单元,该第二晶体管的该控制端耦接于该多条内部信号线的其中之一。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另包含:
一解多工器,用于依据该驱动芯片输出的一输入信号与多个解多工信号输出多个切换信号;
多个切换电路,对应地耦接于该多个多工器群组,用于自该解多工器接收该多个切换信号,并用于自该驱动芯片接收多个多工信号;
其中每个切换电路用于接收该多个切换信号的其中一个切换信号与该多个多工信号,当该其中一个切换信号具有一第一电压电位时,该切换电路输出该多个多工信号至与该切换电路耦接的多工器群组,以致能该与该切换电路耦接的多工器群组,当该其中一个切换信号具有一第二电压电位时,该切换电路不输出该多个多工信号。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解多工器用于自该驱动芯片接收一模式决定信号,当该模式选择信号具有一第三电压电位时,该解多工器将该多个切换信号的其中之一设置为具有该第一电压电位,并将该多个切换信号的其余切换信号设置为具有该第二电压电位,
当该模式选择信号具有一第四电压电位时,该解多工器将该多个切换信号设置为具有该第一电压电位。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解多工器包含:
多个路径选择单元,其中每个路径选择单元用于接收该多个解多工信号的一第一解多工信号与一第二解多工信号,且包含一输入端、一第一输出端、一第二输出端、一第三输出端与一第四输出端,其中该路径选择单元的该输入端用于接收该输入信号或是耦接于该多个路径选择单元的其中之一,该第一输出端、该第二输出端、该第三输出端与该第四输出端各自对应地耦接于该多个路径选择单元的其中之一;以及
多个模式决定电路,其中每个模式决定电路用于接收该模式决定信号与一第一参考电压,该第一参考电压具有该第一电压电位,该模式决定电路包含一输入端与一第一输出端,该模式决定电路的该输入端耦接于该多个路径选择单元的其中之一,该模式决定电路的该第一输出端耦接于该多个切换电路的其中之一;
其中当该模式决定信号具有该第三电压电位时,该模式决定电路导通该模式决定电路的该输入端与该模式决定电路的该第一输出端,
当该模式决定信号具有该第四电压电位时,该模式决定电路输出该第一参考电压至该模式决定电路的该第一输出端。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每个路径选择单元另包含:
一第一选择电路,用于接收该第一解多工信号,包含一输入端、一第一输出端和一第二输出端,其中,该第一选择电路的该输入端耦接于该路径选择单元的该输入端;
一第二选择电路,用于接收该第二解多工信号,包含一输入端、一第一输出端和一第二输出端,其中该第二选择电路的该输入端耦接于该第一选择电路的该第一输出端,该第二选择电路的该第一输出端耦接于该路径选择单元的该第一输出端,该第二选择电路的该第二输出端耦接于该路径选择单元的该第二输出端;以及
一第三选择电路,用于接收该第二解多工信号,包含一输入端、一第一输出端和一第二输出端,其中该第三选择电路的该输入端耦接于该第一选择电路的该第二输出端,该第三选择电路的该第一输出端耦接于该路径选择单元的该第三输出端,该第三选择电路的该第二输出端耦接于该路径选择单元的该第四输出端。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选择电路包含:
一第三晶体管,包含一第一端、一第二端和一控制端,该第三晶体管的该第一端耦接于该第一选择电路的该第一输出端,该第三晶体管的该第二端耦接于该第一选择电路的该输入端,该第三晶体管的该控制端用于接收该第一解多工信号;
一第四晶体管,包含一第一端、一第二端和一控制端,该第四晶体管的该第一端耦接于该第一选择电路的该第二输出端,该第四晶体管的该第二端耦接于该第一选择电路的该输入端,该第四晶体管的该控制端用于接收该第一解多工信号;
一第五晶体管,包含一第一端、一第二端和一控制端,该第五晶体管的该第一端用于接收一第二参考电压,该第五晶体管的该第二端耦接于该第一选择电路的该第一输出端,该第五晶体管的该控制端用于接收该第一解多工信号;以及
一第六晶体管,包含一第一端、一第二端和一控制端,该第六晶体管的该第一端用于接收一第二参考电压,该第六晶体管的该第二端耦接于该第一选择电路的该第二输出端,该第六晶体管的该控制端用于接收该第一解多工信号。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每个模式决定电路包含:
一第七晶体管,包含一第一端、一第二端和一控制端,该第七晶体管的该第一端耦接于该模式决定电路的该输入端,该第七晶体管的该第二端耦接于该模式决定电路的该第一输出端,该第七晶体管的该控制端用于接收该模式决定信号;以及
一第八晶体管,包含一第一端、一第二端和一控制端,该第八晶体管的该第一端用于接收该第一参考电压,该第八晶体管的该第二端耦接于该模式决定电路的该第一输出端,该第八晶体管的该控制端用于接收该模式决定信号。
CN201910541932.XA 2018-08-10 2019-06-21 显示装置 Active CN11018972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862717260P 2018-08-10 2018-08-10
US62/717,260 2018-08-10
TW108101700A TWI683304B (zh) 2018-08-10 2019-01-16 顯示裝置
TW108101700 2019-01-1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89722A CN110189722A (zh) 2019-08-30
CN110189722B true CN110189722B (zh) 2021-09-17

Family

ID=677227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41932.XA Active CN110189722B (zh) 2018-08-10 2019-06-21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2) US10950165B2 (zh)
CN (1) CN11018972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96165B (zh) * 2019-01-16 2020-06-1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與多工器
TWI711022B (zh) * 2019-12-03 2020-11-2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多工器電路及其顯示面板
TWI724840B (zh) * 2020-03-26 2021-04-1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面板
CN111477159B (zh) * 2020-05-27 2022-11-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和显示驱动方法
CN113140177A (zh) * 2021-04-26 2021-07-20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路复用电路、显示面板以及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19950A (zh) * 2011-11-18 2012-04-18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源极驱动架构
CN103218964A (zh) * 2012-01-20 2013-07-24 刘鸿达 一种驱动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显示装置
CN107481684A (zh) * 2017-07-24 2017-12-15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多路复用器控制电路
CN107577074A (zh) * 2017-10-30 2018-01-12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面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27823B2 (ja) * 1999-06-25 2011-02-09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の制御回路
KR101963381B1 (ko) * 2012-09-14 2019-07-31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전기영동 표시장치
CN111462710B (zh) 2014-08-05 2022-02-18 苹果公司 使用多个不同刷新速率同时刷新显示设备的多个区域
KR102339039B1 (ko) * 2014-08-27 2021-12-1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표시 패널의 구동 방법
CN105096866A (zh) * 2015-08-07 2015-11-25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6504722B (zh) 2017-01-12 2019-10-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goa分区驱动方法和装置、goa单元
KR102615855B1 (ko) * 2017-01-25 2023-12-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표시 설정에 따른 디스플레이 구동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전자 장치
CN106933527A (zh) 2017-03-10 2017-07-0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的显示控制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US10255864B2 (en) 2017-07-24 2019-04-09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Demux control circuit
US10446105B2 (en) 2017-10-30 2019-10-15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Thin film transist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CN108037630A (zh) 2017-11-22 2018-05-15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KR102581307B1 (ko) * 2018-01-03 2023-09-2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기기
JP6801693B2 (ja) * 2018-07-06 2020-12-1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表示ドライバー、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19950A (zh) * 2011-11-18 2012-04-18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源极驱动架构
CN103218964A (zh) * 2012-01-20 2013-07-24 刘鸿达 一种驱动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显示装置
CN107481684A (zh) * 2017-07-24 2017-12-15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多路复用器控制电路
CN107577074A (zh) * 2017-10-30 2018-01-12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面板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 Novel Gate Driver Circuit Design for Ultra Slim Border;Chang-Yi Li;Yu-Sheng Huang;Ying-Ying Chen;《SID Symposium Digest of Technical Papers》;20160501;2-3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051486A1 (en) 2020-02-13
CN110189722A (zh) 2019-08-30
US10950165B2 (en) 2021-03-16
US11348509B2 (en) 2022-05-31
US20210158741A1 (en) 2021-05-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89722B (zh) 显示装置
TWI683304B (zh) 顯示裝置
US6160535A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s capable of improved dot-inversion driving and methods of operation thereof
TWI402811B (zh) 顯示裝置
KR100563285B1 (ko) 구동 회로, 전기 광학 장치 및 구동 방법
KR100767365B1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그 구동 방법
KR101679856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CN100437304C (zh) 液晶显示装置和驱动液晶显示装置的方法
KR101420443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EP1899945A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use of larg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with small driver
US20130088477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US20030063048A1 (en) Active matrix display device and data line switching circuit, switching section drive circuit, and scanning line drive circuit thereof
US10782814B2 (en) Touch display panel
CN101339733A (zh) 显示装置
US20090085858A1 (en) Driving circuit and related driving method of display panel
CN101206843A (zh) 控制板和具有该控制板的显示设备
US8531377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drive circuits with master/slave control
EP2166533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its driving method
US8508458B2 (en) Array substrate and shift register
KR101244773B1 (ko) 표시장치
CN110428768B (zh) 显示装置与多工器
US20030112204A1 (en) Cascading of multi-or bi-stab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elements in large self-organizing scalable low frame rate display boards
US9601064B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with full driver redundancy scheme
US20040174335A1 (en) Driver control scheme for electronic-ink display
CN113781970B (zh) 驱动电路和驱动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