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87724B - 一种木耳全自动烘干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木耳全自动烘干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87724B
CN110187724B CN201910574572.3A CN201910574572A CN110187724B CN 110187724 B CN110187724 B CN 110187724B CN 201910574572 A CN201910574572 A CN 201910574572A CN 110187724 B CN110187724 B CN 11018772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n
relay
resistor
integrated circuit
tri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7457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87724A (zh
Inventor
周天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uzhou College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Xuzhou College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uzhou College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Xuzhou College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91057457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87724B/zh
Publication of CN1101877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877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877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877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NMACHINES OR APPARATUS FOR TREATING HARVESTED FRUIT, VEGETABLES OR FLOWER BULBS IN BULK,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PEELING VEGETABLES OR FRUIT IN BULK; APPARATUS FOR PREPARING ANIMAL FEEDING- STUFFS
    • A23N12/00Machines for cleaning, blanching, drying or roasting fruits or vegetables, e.g. coffee, cocoa, nuts
    • A23N12/08Machines for cleaning, blanching, drying or roasting fruits or vegetables, e.g. coffee, cocoa, nuts for drying or roasting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22/00Control of humidity
    • G05D22/02Control of humidity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Amplifiers (AREA)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Abstract

一种木耳全自动烘干器,本发明由供电电路、湿度自动控制电路、定时电路、低温除湿温度控制电路、高温烘干温度控制电路、低温烘干温度控制电路组成,供电电路为湿度自动控制电路、定时电路、低温除湿温度控制电路、高温烘干温度控制电路、低温烘干温度控制电路供电;烘干过程分为低温除湿阶段、高温烘干阶段和低温烘干阶段,每一个阶段结束后会自动转向下一个阶段;本发明可以根据烘干箱内湿度的大小自动调节排风扇电机M的发热转速,以节约用电,在每一个阶段,本发明能够对设定温度进行精确控制,保证木耳的烘制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木耳全自动烘干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烘干器,具体是一种木耳全自动烘干器,属于木耳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很多农民朋友通过种植木耳等菌类作物取得了不错的效益,带动了乡亲们致富,并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规模。但是木耳之类的菌类作物容易腐烂,因此除了少部分新鲜用来直接上市销售外,绝大部分木耳都要进行干燥处理。
以前农民大多通过晾晒进行干燥处理,但是如果遇上阴雨天,就无法通过晾晒进行干燥处理,这样木耳很容易腐烂,造成经济损失。目前存在一系列的木耳烘干设备,但是木耳烘干设备操作比较繁琐,不具备智能化。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木耳全自动烘干器,能够自动控制烘干箱内的温度和湿度,通过自动烘干对木耳进行干燥处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木耳全自动烘干器,包括供电电路,还包括分别与供电电路连接的湿度自动控制电路、定时电路、低温除湿温度控制电路、高温烘干温度控制电路、低温烘干温度控制电路,所述湿度自动控制电路、定时电路、低温除湿温度控制电路、高温烘干温度控制电路、低温烘干温度控制电路均通过供电电路供电;
供电电路包括变压器B1、电源开关SA、整流堆UR、电解电容C1~C2、三端稳压集成电路IC1;
湿度自动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1~R9、电位器RP1~RP5、湿敏电阻Rs、电容C3、二极管D1~D4、二极管D11、稳压二极管DW1~DW4、三极管BG1~BG4、晶闸管VT1、继电器J1、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J1-1、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J1-2、继电器J2、继电器J2的常开触点J2-1、继电器J2的常闭触点J2-2、继电器J3、继电器J3的常开触点J3-1、继电器J3的常闭触点J3-2、继电器J3的常闭触点J3-3、继电器J4、继电器J4的常开触点J4-1、继电器J4的常闭触点J4-2、继电器J4的常闭触点J4-3、继电器J4的常闭触点J4-4、四路差动比较器IC2,排风扇电机M;
定时电路包括电阻R10~R26、电位器RP6~RP8、电解电容C4、电解电容C6、电解电容C8、电容C5、电容C7、电容C9、二极管D5~D7、二极管D12~D14、发光二极管LED1~LED3、三极管BG5~BG15、四路差动比较器IC3、8脚时基集成电路IC4~IC6、与非门集成电路IC7、继电器J5~J7、常开按钮SB1~SB4;
低温除湿温度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27~R29、电位器RP9、二极管D8、三极管BG16、继电器J8、继电器J8的常开触点J8-1、继电器J5的常开触点J5-1、温度传感器IC8、加热丝EH;
高温烘干温度控制电路包括热敏电阻Rt、电阻R33~R36、电位器RP11~RP12、电容C10、二极管D10、稳压二极管DW5~DW6、三极管BG18、继电器J10、继电器J10的常开触点J10-1、继电器J6的常开触点J6-1、双运算放大器IC10、8脚时基集成电路IC11;
低温烘干温度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30~R32、电位器RP10、二极管D9、三极管BG17、继电器J9、继电器J9的常开触点J9-1、继电器J7的常开触点J7-1、温度传感器IC9;
火线L经电源开关SA后分别连接变压器B1的端口1、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J1-1的一端、继电器J8的常开触点J8-1的一端、继电器J9的常开触点J9-1的一端、继电器J10的常开触点J10-1的一端,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J1-1的另一端串联排风扇电机M后连接晶闸管VT1的阳极,零线N分别连接变压器B1的端口2、晶闸管VT1的阴极、加热丝EH的一端,加热丝EH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继电器J8的常开触点J8-1的另一端、继电器J9的常开触点J9-1的另一端、继电器J10的常开触点J10-1的另一端;变压器B1的端口3连接整流堆UR的1脚,变压器B1的端口4连接整流堆UR的2脚;
整流堆UR的3脚分别连接三端稳压集成电路IC1的1脚、电解电容C1的正极,三端稳压集成电路IC1的2脚分别连接整流堆UR的4脚、电解电容C1的负极、电解电容C2的负极,三端稳压集成电路IC1的3脚分别连接电解电容C2的正极、二极管D3的负极、继电器J3的一端、二极管D4的负极、继电器J4的一端、电位器RP5的滑动端、电位器RP5的第一固定端、二极管D2的负极、继电器J2的一端、二极管D1的负极、继电器J1的一端、电阻R36的一端、四路差动比较器IC2的3脚、湿敏电阻Rs的一端、电位器RP1的滑动端、电位器RP1的第一固定端、电位器RP2的滑动端、电位器RP2的第一固定端、电位器RP3的滑动端、电位器RP3的第一固定端、电位器RP4的滑动端、电位器RP4的第一固定端、电阻R11的一端、电阻R10的一端、8脚时基集成电路IC11的4脚、8脚时基集成电路IC11的8脚、电阻R35的一端、双运算放大器IC10的8脚、热敏电阻Rt的一端、电位器RP11的滑动端、电位器RP11的第一固定端、电位器RP12的滑动端、电位器RP12的第一固定端、电阻R31的一端、二极管D9的负极、继电器J9的一端、电阻R28的一端、二极管D8的负极、继电器J8的一端、常开按钮SB1的一端、电阻R12的一端、电阻R14的一端、电阻R16的一端、电阻R24的一端、四路差动比较器IC3的3脚、电位器RP6的滑动端、电位器RP6的第一固定端、8脚时基集成电路IC4的8脚、8脚时基集成电路IC4的4脚、与非门集成电路IC7的14脚、二极管D5的负极、继电器J5的一端、二极管D6的负极、继电器J6的一端、8脚时基集成电路IC5的4脚、8脚时基集成电路IC5的8脚、电位器RP7的滑动端、电位器RP7的第一固定端、电阻R25的一端、电阻R26的一端、二极管D7的负极、继电器J7的一端、8脚时基集成电路IC6的4脚、8脚时基集成电路IC6的8脚、电位器RP8的滑动端、电位器RP8的第一固定端;
电位器RP5的第二固定端分别连接继电器J4的常开触点J4-1的一端、继电器J3的常开触点J3-1的一端、继电器J2的常开触点J2-1的一端、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J1-2的一端、电容C3的一端、二极管D11的正极,二极管D11的负极连接晶闸管VT1的栅极,继电器J4的常开触点J4-1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9的一端,继电器J3的常开触点J3-1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8的一端,继电器J2的常开触点J2-1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7的一端,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J1-2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6的一端;
四路差动比较器IC2的1脚通过串联电阻R2后连接三极管BG1的基极,三极管BG1的集电极依次串联继电器J4的常闭触点J4-2、继电器J3的常闭触点J3-2、继电器J2的常闭触点J2-2后分别与二极管D1的正极、继电器J1的另一端连接,四路差动比较器IC2的2脚通过串联电阻R3后连接三极管BG2的基极,三极管BG2的集电极依次串联继电器J4的常闭触点J4-3、继电器J3的常闭触点J3-3后分别与二极管D2的正极、继电器J2的另一端连接,四路差动比较器IC2的14脚通过串联电阻R4后连接三极管BG3的基极,三极管BG3的集电极串联继电器J4的常闭触点J4-4后分别与二极管D3的正极、继电器J3的另一端连接,四路差动比较器IC2的13脚通过串联电阻R5后连接三极管BG4的基极,三极管BG4的集电极分别与二极管D4的正极、继电器J4的另一端连接,四路差动比较器IC2的6脚分别连接电位器RP1的第二固定端、稳压二极管DW1的负极,四路差动比较器IC2的7脚分别连接四路差动比较器IC2的5脚、湿敏电阻Rs的另一端、电阻R1的一端、四路差动比较器IC2的9脚、四路差动比较器IC2的11脚,四路差动比较器IC2的4脚分别连接电位器RP2的第二固定端、稳压二极管DW2的负极,四路差动比较器IC2的8脚分别连接电位器RP3的第二固定端、稳压二极管DW3的负极,四路差动比较器IC2的10脚分别连接电位器RP4的第二固定端、稳压二极管DW4的负极,电阻R1的另一端、稳压二极管DW1的正极、稳压二极管DW2的正极、稳压二极管DW3的正极、稳压二极管DW4的正极、四路差动比较器IC2的12脚、三极管BG1的发射极、三极管BG2的发射极、三极管BG3的发射极、三极管BG4的发射极、电阻R9的另一端、电阻R8的另一端、电阻R7的另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电容C3的另一端均接地;
四路差动比较器IC3的1脚分别连接电阻R18的一端、电阻R21的一端,电阻R21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BG10的基极,三极管BG10的集电极分别连接发光二极管LED1的一端、8脚时基集成电路IC4的2脚,发光二极管LED1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24的另一端,三极管BG10的发射极接地;四路差动比较器IC3的2脚分别连接电阻R19的一端、电阻R22的一端,电阻R22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BG11的基极,三极管BG11的集电极分别连接发光二极管LED2的一端、8脚时基集成电路IC5的2脚,发光二极管LED2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25的另一端,三极管BG11的发射极接地,电阻R19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13的正极,二极管D13的负极分别连接四路差动比较器IC3的5脚、三极管BG6的发射极、三极管BG7的集电极、常开按钮SB3的一端,三极管BG7的基极分别连接三极管BG8的基极、与非门集成电路IC7的6脚,三极管BG7的发射极、常开按钮SB3的另一端接地,三极管BG8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11的另一端,三极管BG8的发射极分别连接四路差动比较器IC3的9脚、二极管D14的负极、三极管BG9的集电极、常开按钮SB4的一端,三极管BG9的发射极、常开按钮SB4的另一端接地,三极管BG9的基极连接与非门集成电路IC7的8脚,二极管D14的正极串联电阻R20后分别连接四路差动比较器IC3的14脚、电阻R23的一端,电阻R23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BG12的基极,三极管BG12的集电极分别连接8脚时基集成电路IC6的2脚、发光二极管LED3的一端,发光二极管LED3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26的另一端,三极管BG12的发射极、四路差动比较器IC3的12脚接地;四路差动比较器IC3的6脚分别连接电阻R12的另一端、电阻R13的一端,四路差动比较器IC3的4脚分别连接电阻R14的另一端、电阻R15的一端,四路差动比较器IC3的7脚分别连接常开按钮SB1的另一端、三极管BG5的集电极、常开按钮SB2的一端,二极管D12的负极,二极管D12的正极连接电阻R18的另一端,三极管BG5的发射极、常开按钮SB2的另一端接地,三极管BG6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10的另一端,三极管BG6的基极分别连接三极管BG5的基极、与非门集成电路IC7的3脚,四路差动比较器IC3的8脚分别连接电阻R16的另一端、电阻R17的一端,电阻R13的另一端、电阻R15的另一端、电阻R17的另一端均接地;
8脚时基集成电路IC4的3脚分别连接三极管BG13的基极、与非门集成电路IC7的1脚、与非门集成电路IC7的2脚,三极管BG13的集电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5的正极、继电器J5的另一端,三极管BG13的发射极接地,8脚时基集成电路IC4的5脚连接电容C5的一端,8脚时基集成电路IC4的6脚分别连接电位器RP6的第二固定端、8脚时基集成电路IC4的7脚、电解电容C4的正极,电解电容C4的负极、8脚时基集成电路IC4的1脚、电容C5的另一端均接地;
8脚时基集成电路IC5的3脚分别连接三极管BG14的基极、与非门集成电路IC7的4脚、与非门集成电路IC7的5脚,三极管BG14的集电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6的正极、继电器J6的另一端,三极管BG14的发射极接地,8脚时基集成电路IC5的5脚连接电容C7的一端,8脚时基集成电路IC5的6脚分别连接电位器RP7的第二固定端、8脚时基集成电路IC5的7脚、电解电容C6的正极,电解电容C6的负极、8脚时基集成电路IC5的1脚、电容C7的另一端均接地;
8脚时基集成电路IC6的3脚分别连接三极管BG15的基极、与非门集成电路IC7的9脚、与非门集成电路IC7的10脚,三极管BG15的集电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7的正极、继电器J7的另一端,三极管BG15的发射极接地,8脚时基集成电路IC6的5脚连接电容C9的一端,8脚时基集成电路IC6的6脚分别连接电位器RP8的第二固定端、8脚时基集成电路IC6的7脚、电解电容C8的正极,电解电容C8的负极、8脚时基集成电路IC6的1脚、电容C9的另一端均接地;
三极管BG17的集电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9的正极、继电器J9的另一端、电阻R32的一端,三极管BG17的基极连接继电器J7的常开触点J7-1的一端,继电器J7的常开触点J7-1的另一端连接温度传感器IC9的1脚,电阻R3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30的一端、温度传感器IC9的3脚,电阻R3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温度传感器IC9的2脚、电位器RP10的滑动端,电阻R30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位器RP10的第一固定端,三极管BG16的集电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8的正极、继电器J8的另一端、电阻R29的一端,三极管BG16的基极连接继电器J5的常开触点J5-1的一端,继电器J5的常开触点J5-1的另一端连接温度传感器IC8的1脚,电阻R28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27的一端、温度传感器IC8的3脚,电阻R29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温度传感器IC8的2脚、电位器RP9的滑动端,电阻R27的另一端连接电位器RP9的第一固定端,电位器RP9的第二固定端、温度传感器IC8的4脚、三极管BG16的发射极、电位器RP10的第二固定端、温度传感器IC9的4脚、三极管BG17的发射极、与非门集成电路IC7的7脚均接地;
双运算放大器IC10的1脚分别连接电阻R35的另一端、8脚时基集成电路IC11的2脚、8脚时基集成电路IC11的6脚、电阻R34的一端,电阻R34的另一端连接双运算放大器IC10的7脚,双运算放大器IC10的2脚分别连接热敏电阻Rt的另一端、电阻R33的一端、双运算放大器IC10的6脚,双运算放大器IC10的3脚分别连接电位器RP11的第二固定端、稳压二极管DW5的负极,双运算放大器IC10的5脚分别连接电位器RP12的第二固定端、稳压二极管DW6的负极,8脚时基集成电路IC11的5脚连接电容C10的一端,8脚时基集成电路IC11的3脚连接继电器J6的常开触点J6-1的一端,继电器J6的常开触点J6-1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BG18的基极,三极管BG18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36的另一端,三极管BG18的集电极分别连接继电器J10的一端、二极管D10的负极,电阻R33的另一端、稳压二极管DW5的正极、稳压二极管DW6的正极、双运算放大器IC10的4脚、8脚时基集成电路IC11的1脚、电容C10的另一端、继电器J10的另一端、二极管D10的正极均接地。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三端稳压集成电路IC1的型号为7812;四路差动比较器IC2、四路差动比较器IC3的型号为LM339;8脚时基集成电路IC4~IC6、8脚时基集成电路IC11的型号为NE555;与非门集成电路IC7的型号为74LS00;温度传感器IC8、温度传感器IC9的型号为PC616;双运算放大器IC10的型号为LM358。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二极管D1~D14的型号为IN4007;稳压二极管DW1的稳压值为3.1V,稳压二极管DW2的稳压值为4.2V,稳压二极管DW3的稳压值为5V,稳压二极管DW4的稳压值为6.2V,稳压二极管DW5的稳压值为8V,稳压二极管DW6的稳压值为6V。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三极管BG1~BG17为NPN管型,型号为3DG12,三极管BG18为PNP管型,型号为3CG12。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湿敏电阻Rs为负特性湿敏电阻,型号为MS01型;热敏电阻Rt为负温度系数,型号为MF5A型。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晶闸管VT的型号为KP10-20;继电器J1-J10的型号为JRX-20F。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发光二极管LED1为绿色发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LED2为红色发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LED3为黄色发光二极管。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排风扇电机M的功率为500W;加热丝EH的功率为2000W。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由供电电路、湿度自动控制电路、定时电路、低温除湿温度控制电路、高温烘干温度控制电路、低温烘干温度控制电路组成,供电电路为湿度自动控制电路、定时电路、低温除湿温度控制电路、高温烘干温度控制电路、低温烘干温度控制电路供电;烘干过程分为低温除湿阶段、高温烘干阶段和低温烘干阶段,每一个阶段结束后会自动转向下一个阶段;本发明可以根据烘干箱内湿度的大小自动调节排风扇电机M的发热转速,以节约用电,在每一个阶段,本发明能够对设定温度进行精确控制,保证木耳的烘制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木耳全自动烘干器,所述烘干器安装在烘干箱中,其包括供电电路,还包括分别与供电电路连接的湿度自动控制电路、定时电路、低温除湿温度控制电路、高温烘干温度控制电路、低温烘干温度控制电路,所述湿度自动控制电路、定时电路、低温除湿温度控制电路、高温烘干温度控制电路、低温烘干温度控制电路均通过供电电路供电;
供电电路包括变压器B1、电源开关SA、整流堆UR、电解电容C1~C2、三端稳压集成电路IC1;
湿度自动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1~R9、电位器RP1~RP5、湿敏电阻Rs、电容C3、二极管D1~D4、二极管D11、稳压二极管DW1~DW4、三极管BG1~BG4、晶闸管VT1、继电器J1、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J1-1、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J1-2、继电器J2、继电器J2的常开触点J2-1、继电器J2的常闭触点J2-2、继电器J3、继电器J3的常开触点J3-1、继电器J3的常闭触点J3-2、继电器J3的常闭触点J3-3、继电器J4、继电器J4的常开触点J4-1、继电器J4的常闭触点J4-2、继电器J4的常闭触点J4-3、继电器J4的常闭触点J4-4、四路差动比较器IC2,排风扇电机M;
定时电路包括电阻R10~R26、电位器RP6~RP8、电解电容C4、电解电容C6、电解电容C8、电容C5、电容C7、电容C9、二极管D5~D7、二极管D12~D14、发光二极管LED1~LED3、三极管BG5~BG15、四路差动比较器IC3、8脚时基集成电路IC4~IC6、与非门集成电路IC7、继电器J5~J7、常开按钮SB1~SB4;
低温除湿温度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27~R29、电位器RP9、二极管D8、三极管BG16、继电器J8、继电器J8的常开触点J8-1、继电器J5的常开触点J5-1、温度传感器IC8、加热丝EH;
高温烘干温度控制电路包括热敏电阻Rt、电阻R33~R36、电位器RP11~RP12、电容C10、二极管D10、稳压二极管DW5~DW6、三极管BG18、继电器J10、继电器J10的常开触点J10-1、继电器J6的常开触点J6-1、双运算放大器IC10、8脚时基集成电路IC11;
低温烘干温度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30~R32、电位器RP10、二极管D9、三极管BG17、继电器J9、继电器J9的常开触点J9-1、继电器J7的常开触点J7-1、温度传感器IC9;
三端稳压集成电路IC1的型号为7812;四路差动比较器IC2、四路差动比较器IC3的型号为LM339;8脚时基集成电路IC4~IC6、8脚时基集成电路IC11的型号为NE555;与非门集成电路IC7的型号为74LS00;温度传感器IC8、温度传感器IC9的型号为PC616;双运算放大器IC10的型号为LM358;二极管D1~D14的型号为IN4007;稳压二极管DW1的稳压值为3.1V,稳压二极管DW2的稳压值为4.2V,稳压二极管DW3的稳压值为5V,稳压二极管DW4的稳压值为6.2V,稳压二极管DW5的稳压值为8V,稳压二极管DW6的稳压值为6V;三极管BG1~BG17为NPN管型,型号为3DG12,三极管BG18为PNP管型,型号为3CG12;湿敏电阻Rs为负特性湿敏电阻,型号为MS01型;热敏电阻Rt为负温度系数,型号为MF5A型;晶闸管VT的型号为KP10-20;继电器J1-J10的型号为JRX-20F;发光二极管LED1为绿色发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LED2为红色发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LED3为黄色发光二极管;排风扇电机M的功率为500W;加热丝EH的功率为2000W。
火线L经电源开关SA后分别连接变压器B1的端口1、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J1-1的一端、继电器J8的常开触点J8-1的一端、继电器J9的常开触点J9-1的一端、继电器J10的常开触点J10-1的一端,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J1-1的另一端串联排风扇电机M后连接晶闸管VT1的阳极,零线N分别连接变压器B1的端口2、晶闸管VT1的阴极、加热丝EH的一端,加热丝EH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继电器J8的常开触点J8-1的另一端、继电器J9的常开触点J9-1的另一端、继电器J10的常开触点J10-1的另一端;变压器B1的端口3连接整流堆UR的1脚,变压器B1的端口4连接整流堆UR的2脚;
整流堆UR的3脚分别连接三端稳压集成电路IC1的1脚、电解电容C1的正极,三端稳压集成电路IC1的2脚分别连接整流堆UR的4脚、电解电容C1的负极、电解电容C2的负极,三端稳压集成电路IC1的3脚分别连接电解电容C2的正极、二极管D3的负极、继电器J3的一端、二极管D4的负极、继电器J4的一端、电位器RP5的滑动端、电位器RP5的第一固定端、二极管D2的负极、继电器J2的一端、二极管D1的负极、继电器J1的一端、电阻R36的一端、四路差动比较器IC2的3脚、湿敏电阻Rs的一端、电位器RP1的滑动端、电位器RP1的第一固定端、电位器RP2的滑动端、电位器RP2的第一固定端、电位器RP3的滑动端、电位器RP3的第一固定端、电位器RP4的滑动端、电位器RP4的第一固定端、电阻R11的一端、电阻R10的一端、8脚时基集成电路IC11的4脚、8脚时基集成电路IC11的8脚、电阻R35的一端、双运算放大器IC10的8脚、热敏电阻Rt的一端、电位器RP11的滑动端、电位器RP11的第一固定端、电位器RP12的滑动端、电位器RP12的第一固定端、电阻R31的一端、二极管D9的负极、继电器J9的一端、电阻R28的一端、二极管D8的负极、继电器J8的一端、常开按钮SB1的一端、电阻R12的一端、电阻R14的一端、电阻R16的一端、电阻R24的一端、四路差动比较器IC3的3脚、电位器RP6的滑动端、电位器RP6的第一固定端、8脚时基集成电路IC4的8脚、8脚时基集成电路IC4的4脚、与非门集成电路IC7的14脚、二极管D5的负极、继电器J5的一端、二极管D6的负极、继电器J6的一端、8脚时基集成电路IC5的4脚、8脚时基集成电路IC5的8脚、电位器RP7的滑动端、电位器RP7的第一固定端、电阻R25的一端、电阻R26的一端、二极管D7的负极、继电器J7的一端、8脚时基集成电路IC6的4脚、8脚时基集成电路IC6的8脚、电位器RP8的滑动端、电位器RP8的第一固定端;
电位器RP5的第二固定端分别连接继电器J4的常开触点J4-1的一端、继电器J3的常开触点J3-1的一端、继电器J2的常开触点J2-1的一端、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J1-2的一端、电容C3的一端、二极管D11的正极,二极管D11的负极连接晶闸管VT1的栅极,继电器J4的常开触点J4-1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9的一端,继电器J3的常开触点J3-1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8的一端,继电器J2的常开触点J2-1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7的一端,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J1-2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6的一端;
四路差动比较器IC2的1脚通过串联电阻R2后连接三极管BG1的基极,三极管BG1的集电极依次串联继电器J4的常闭触点J4-2、继电器J3的常闭触点J3-2、继电器J2的常闭触点J2-2后分别与二极管D1的正极、继电器J1的另一端连接,四路差动比较器IC2的2脚通过串联电阻R3后连接三极管BG2的基极,三极管BG2的集电极依次串联继电器J4的常闭触点J4-3、继电器J3的常闭触点J3-3后分别与二极管D2的正极、继电器J2的另一端连接,四路差动比较器IC2的14脚通过串联电阻R4后连接三极管BG3的基极,三极管BG3的集电极串联继电器J4的常闭触点J4-4后分别与二极管D3的正极、继电器J3的另一端连接,四路差动比较器IC2的13脚通过串联电阻R5后连接三极管BG4的基极,三极管BG4的集电极分别与二极管D4的正极、继电器J4的另一端连接,四路差动比较器IC2的6脚分别连接电位器RP1的第二固定端、稳压二极管DW1的负极,四路差动比较器IC2的7脚分别连接四路差动比较器IC2的5脚、湿敏电阻Rs的另一端、电阻R1的一端、四路差动比较器IC2的9脚、四路差动比较器IC2的11脚,四路差动比较器IC2的4脚分别连接电位器RP2的第二固定端、稳压二极管DW2的负极,四路差动比较器IC2的8脚分别连接电位器RP3的第二固定端、稳压二极管DW3的负极,四路差动比较器IC2的10脚分别连接电位器RP4的第二固定端、稳压二极管DW4的负极,电阻R1的另一端、稳压二极管DW1的正极、稳压二极管DW2的正极、稳压二极管DW3的正极、稳压二极管DW4的正极、四路差动比较器IC2的12脚、三极管BG1的发射极、三极管BG2的发射极、三极管BG3的发射极、三极管BG4的发射极、电阻R9的另一端、电阻R8的另一端、电阻R7的另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电容C3的另一端均接地;
四路差动比较器IC3的1脚分别连接电阻R18的一端、电阻R21的一端,电阻R21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BG10的基极,三极管BG10的集电极分别连接发光二极管LED1的一端、8脚时基集成电路IC4的2脚,发光二极管LED1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24的另一端,三极管BG10的发射极接地;四路差动比较器IC3的2脚分别连接电阻R19的一端、电阻R22的一端,电阻R22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BG11的基极,三极管BG11的集电极分别连接发光二极管LED2的一端、8脚时基集成电路IC5的2脚,发光二极管LED2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25的另一端,三极管BG11的发射极接地,电阻R19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13的正极,二极管D13的负极分别连接四路差动比较器IC3的5脚、三极管BG6的发射极、三极管BG7的集电极、常开按钮SB3的一端,三极管BG7的基极分别连接三极管BG8的基极、与非门集成电路IC7的6脚,三极管BG7的发射极、常开按钮SB3的另一端接地,三极管BG8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11的另一端,三极管BG8的发射极分别连接四路差动比较器IC3的9脚、二极管D14的负极、三极管BG9的集电极、常开按钮SB4的一端,三极管BG9的发射极、常开按钮SB4的另一端接地,三极管BG9的基极连接与非门集成电路IC7的8脚,二极管D14的正极串联电阻R20后分别连接四路差动比较器IC3的14脚、电阻R23的一端,电阻R23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BG12的基极,三极管BG12的集电极分别连接8脚时基集成电路IC6的2脚、发光二极管LED3的一端,发光二极管LED3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26的另一端,三极管BG12的发射极、四路差动比较器IC3的12脚接地;四路差动比较器IC3的6脚分别连接电阻R12的另一端、电阻R13的一端,四路差动比较器IC3的4脚分别连接电阻R14的另一端、电阻R15的一端,四路差动比较器IC3的7脚分别连接常开按钮SB1的另一端、三极管BG5的集电极、常开按钮SB2的一端,二极管D12的负极,二极管D12的正极连接电阻R18的另一端,三极管BG5的发射极、常开按钮SB2的另一端接地,三极管BG6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10的另一端,三极管BG6的基极分别连接三极管BG5的基极、与非门集成电路IC7的3脚,四路差动比较器IC3的8脚分别连接电阻R16的另一端、电阻R17的一端,电阻R13的另一端、电阻R15的另一端、电阻R17的另一端均接地;
8脚时基集成电路IC4的3脚分别连接三极管BG13的基极、与非门集成电路IC7的1脚、与非门集成电路IC7的2脚,三极管BG13的集电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5的正极、继电器J5的另一端,三极管BG13的发射极接地,8脚时基集成电路IC4的5脚连接电容C5的一端,8脚时基集成电路IC4的6脚分别连接电位器RP6的第二固定端、8脚时基集成电路IC4的7脚、电解电容C4的正极,电解电容C4的负极、8脚时基集成电路IC4的1脚、电容C5的另一端均接地;
8脚时基集成电路IC5的3脚分别连接三极管BG14的基极、与非门集成电路IC7的4脚、与非门集成电路IC7的5脚,三极管BG14的集电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6的正极、继电器J6的另一端,三极管BG14的发射极接地,8脚时基集成电路IC5的5脚连接电容C7的一端,8脚时基集成电路IC5的6脚分别连接电位器RP7的第二固定端、8脚时基集成电路IC5的7脚、电解电容C6的正极,电解电容C6的负极、8脚时基集成电路IC5的1脚、电容C7的另一端均接地;
8脚时基集成电路IC6的3脚分别连接三极管BG15的基极、与非门集成电路IC7的9脚、与非门集成电路IC7的10脚,三极管BG15的集电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7的正极、继电器J7的另一端,三极管BG15的发射极接地,8脚时基集成电路IC6的5脚连接电容C9的一端,8脚时基集成电路IC6的6脚分别连接电位器RP8的第二固定端、8脚时基集成电路IC6的7脚、电解电容C8的正极,电解电容C8的负极、8脚时基集成电路IC6的1脚、电容C9的另一端均接地;
三极管BG17的集电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9的正极、继电器J9的另一端、电阻R32的一端,三极管BG17的基极连接继电器J7的常开触点J7-1的一端,继电器J7的常开触点J7-1的另一端连接温度传感器IC9的1脚,电阻R3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30的一端、温度传感器IC9的3脚,电阻R3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温度传感器IC9的2脚、电位器RP10的滑动端,电阻R30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位器RP10的第一固定端,三极管BG16的集电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8的正极、继电器J8的另一端、电阻R29的一端,三极管BG16的基极连接继电器J5的常开触点J5-1的一端,继电器J5的常开触点J5-1的另一端连接温度传感器IC8的1脚,电阻R28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27的一端、温度传感器IC8的3脚,电阻R29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温度传感器IC8的2脚、电位器RP9的滑动端,电阻R27的另一端连接电位器RP9的第一固定端,电位器RP9的第二固定端、温度传感器IC8的4脚、三极管BG16的发射极、电位器RP10的第二固定端、温度传感器IC9的4脚、三极管BG17的发射极、与非门集成电路IC7的7脚均接地;
双运算放大器IC10的1脚分别连接电阻R35的另一端、8脚时基集成电路IC11的2脚、8脚时基集成电路IC11的6脚、电阻R34的一端,电阻R34的另一端连接双运算放大器IC10的7脚,双运算放大器IC10的2脚分别连接热敏电阻Rt的另一端、电阻R33的一端、双运算放大器IC10的6脚,双运算放大器IC10的3脚分别连接电位器RP11的第二固定端、稳压二极管DW5的负极,双运算放大器IC10的5脚分别连接电位器RP12的第二固定端、稳压二极管DW6的负极,8脚时基集成电路IC11的5脚连接电容C10的一端,8脚时基集成电路IC11的3脚连接继电器J6的常开触点J6-1的一端,继电器J6的常开触点J6-1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BG18的基极,三极管BG18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36的另一端,三极管BG18的集电极分别连接继电器J10的一端、二极管D10的负极,电阻R33的另一端、稳压二极管DW5的正极、稳压二极管DW6的正极、双运算放大器IC10的4脚、8脚时基集成电路IC11的1脚、电容C10的另一端、继电器J10的另一端、二极管D10的正极均接地。
图1中这些元件的阻值均是公知常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各个元件的参数进行调整。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
当按下电源开关SA后,经过变压器B1降压,整流堆UR整流,电解电容C1、C2滤波,三端稳压集成电路IC1稳压后,得到12V直流电压供给后续电路工作。
低温除湿阶段:
由于新鲜木耳的含水率很大,因此在在整个木耳烘干过程中前段用35℃低温主要进行除湿,刚开始时,烘干箱内的湿度较小,湿敏电阻Rs的阻值较大,与电阻R1分压后,其输出电压较低,四路差动比较器IC2的7脚电压小于四路差动比较器IC2的6脚电压,四路差动比较器IC2的1脚输出低电平,三极管BG1截止,继电器J1线圈不得电,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J1-1断开,排风扇电机M不工作;而随着放在烘干箱内的鲜木耳在受热后,所含的水分被蒸发,会使烘干箱内的湿度增大;当烘干箱内的湿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湿敏电阻Rs的阻值减小,与电阻R1分压后,其输出电压升高,从而导致四路差动比较器IC2的7脚电压大于四路差动比较器IC2的6脚电压,四路差动比较器IC2的1脚输出高电平,三极管BG1导通,继电器J1线圈得电,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J1-1、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J1-2闭合,排风扇电机M开始得电工作,将烘干箱内的水蒸气排出;随着湿度的不断增加,湿敏电阻Rs的阻值进一步减小,四路差动比较器IC2的5脚电压(同相输入端)大于四路差动比较器IC2的4脚电压(反相输入端),四路差动比较器IC2的2脚输出高电平,三极管BG2导通,继电器J2线圈得电,继电器J2的常开触点J2-1闭合,由于电阻R7的阻值大于电阻R6(电阻R7的阻值为10K,电阻R6的阻值为5K),二极管D11的阳极电位升高,电容C3充电速率加快,振荡频率变高,晶闸管VT1导通角增大,排风扇电机M转速变大,以有效降低湿度;同时继电器J2的常闭触点J2-2断开,确保继电器J1线圈不得电。
同理,随着湿度继续升高时,四路差动比较器IC2的14脚输出为高电平,三极管BG3导通,继电器J3线圈得电,继电器J3的常开触点J3-1闭合,二极管D11的阳极电位升高,电容C3充电速率加快,振荡频率变高,晶闸管VT1导通角增大,排风扇电机M转速变大,风扇风力继续增大;同时继电器J3的常闭触点J3-2、继电器J3的常闭触点J3-3断开,确保继电器J1、继电器J2线圈不得电;最后,当湿度达到最高值时,四路差动比较器IC2的3脚输出为高电平,三极管BG4导通,继电器J4线圈得电,继电器J4的常开触点J4-1闭合,继电器J4的常闭触点J4-2、继电器J4的常闭触点J4-3、继电器J4的常闭触点J4-4断开,继电器J1、继电器J2、继电器J3线圈不得电,电容C3充电速率最大,晶闸管VT1导通角为最大,排风扇电机M转速达到最大值,风扇风力达到最大值。
反之当烘干箱内的湿度下降时,排风扇电机M的转速会随着湿度的下降程度开始逐渐降低,这样可以有效节约电能。
调节电位器RP6,设置定时时间(一般为3-4个小时),然后按下常开按钮SB1,四路差动比较器IC3的7脚为高电平,大于四路差动比较器IC3的6脚电压,四路差动比较器IC3的1脚输出高电平,并经电阻R18,二极管D12进行自保,三极管BG10导通,发光二极管LED1点亮,8脚时基集成电路IC4的2脚为低电平,8脚时基集成电路IC4开始定时工作,8脚时基集成电路IC4的3脚输出高电平,继电器J5导通,继电器J5的常开触点J5-1闭合,低温除湿温度控制电路开始工作;当设定定时时间到时,8脚时基集成电路IC4的3脚输出低电平,与非门集成电路IC7的3脚输出高电平,三极管BG5导通,8脚时基集成电路IC4的7脚为低电平,小于8脚时基集成电路IC4的6脚电压,8脚时基集成电路IC4的2脚输出低电平,三极管BG10截止,8脚时基集成电路IC4停止工作,完成一次定时过程。在此过程中,按下常开按钮SB2可立即停止工作。
电阻R27,电位器RP9组成的分压电路将温度传感器IC8的温度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调整电位器RP9将烘干箱此时的温度设置为35℃,如果此时烘干箱的温度低于35℃,温度传感器IC8的1脚输出高电平,三极管BG16导通,继电器J8得电吸合,继电器J8的常开触点J8-1闭合,加热丝EH得电发热升温,随着烘干箱内的温度上升达到35℃,温度传感器IC8的1脚输出低电平,三极管BG16截止,继电器J8不吸合,继电器J8的常开触点J8-1断开,加热丝EH停止加热;随着箱内的温度降到35℃,温度传感器IC8的1脚重新输出高电平,加热丝EH重新得电加热,如此循环,将烘干箱的温度保持在35℃左右。
高温烘干阶段
当上一个阶段完成时,与非门集成电路IC7的3脚输出高电平,三极管BG6导通,四路差动比较器IC3的5脚为高电平,大于四路差动比较器IC3的4脚电压,四路差动比较器IC3的2脚输出高电平,并经电阻R19,二极管D13进行自保,三极管BG11导通,发光二极管LED2点亮,8脚时基集成电路IC5的2脚为低电平,8脚时基集成电路IC5开始定时工作,8脚时基集成电路IC5的3脚输出高电平,继电器J6导通,继电器J6的常开触点J6-1闭合,高温烘干温度控制电路开始工作,调节电位器RP7可以设置定时时间(一般为4-5个小时);当设定定时时间到时,8脚时基集成电路IC5的3脚输出低电平,与非门集成电路IC7的6脚输出高电平,三极管BG7导通,8脚时基集成电路IC5的6脚为低电平,小于8脚时基集成电路IC5的7脚电压,8脚时基集成电路IC5的2脚输出低电平,三极管BG11截止,8脚时基集成电路IC5停止工作,完成一次定时过程;在此过程中,按下常开按钮SB3可立即停止工作。
如果此时烘干箱的温度低于设定温度50℃(该设定温度由稳压二极管DW6设定),双运算放大器IC10的3脚电压大于双运算放大器IC10的2脚电压,双运算放大器IC10的1脚输出高电平,双运算放大器IC10的5脚电压大于双运算放大器IC10的6脚电压,双运算放大器IC10的7脚输出高电平,8脚时基集成电路IC11构成的施密特触发器,8脚时基集成电路IC11的3脚输出低电平,三极管BG18导通,继电器J10得电吸合,继电器J10的常开触点J10-1闭合,加热丝EH得电加热;当烘干箱的温度超过设定温度50℃但小于设定温度55℃(该设定温度由稳压二极管DW5设定)时,双运算放大器IC10的5脚电压小于双运算放大器IC10的6脚电压,双运算放大器IC10的7脚输出低电平,双运算放大器IC10的3脚电压大于双运算放大器IC10的2脚电压,双运算放大器IC10的1脚输出高电平,由于电阻R34和电阻R35数值相同,8脚时基集成电路IC11的2脚和6脚电压为1/2VCC,因此8脚时基集成电路IC11的状态保持不变,加热丝EH继续得电加热。当烘干箱的温度超过设定温度55℃时,双运算放大器IC10的5脚电压小于双运算放大器IC10的6脚电压,双运算放大器IC10的7脚输出低电平,双运算放大器IC10的3脚电压小于双运算放大器IC10的2脚电压,双运算放大器IC10的1脚输出低电平,8脚时基集成电路IC11的状态翻转,8脚时基集成电路IC11的3脚输出高电平,三极管BG18截止,继电器J10不吸合,继电器J10的常开触点J10-1断开,加热丝EH停止加热。随着烘干箱内的温度降到55℃以下,双运算放大器IC10的5脚电压小于双运算放大器IC10的6脚电压,双运算放大器IC10的7脚输出低电平,双运算放大器IC10的3脚电压大于双运算放大器IC10的2脚电压,双运算放大器IC10的1脚输出高电平,由于电阻R34和电阻R35数值相同,8脚时基集成电路IC11的2脚和6脚电压为1/2VCC,因此8脚时基集成电路IC11的状态保持不变,加热丝EH继续不工作,而当烘干箱内的温度降到50℃以下,双运算放大器IC10的1脚和双运算放大器IC10的7脚输出高电平,8脚时基集成电路IC11的状态翻转,8脚时基集成电路IC11的3脚输出低电平,加热丝EH重新得电加热。如此循环,此时烘干箱的温度保持在50℃-55℃之间。
在这个过程中,除湿控制电路继续工作,工作原理同上。
低温烘干阶段
当上一个阶段完成时,与非门集成电路IC7的6脚输出高电平,三极管BG8导通,四路差动比较器IC3的9脚为高电平,大于四路差动比较器IC3的8脚电压,四路差动比较器IC3的14脚输出高电平,并经电阻R20,二极管D14进行自保,三极管BG12导通,发光二极管LED3点亮,8脚时基集成电路IC6的2脚为低电平,8脚时基集成电路IC6开始定时工作,8脚时基集成电路IC6的3脚输出高电平,继电器J7导通,继电器的常开触点J7-1闭合,低温烘干温度控制电路开始工作,调节电位器RP8可以设置定时时间(一般为3-4个小时)。当设定定时时间到时,8脚时基集成电路IC6的3脚输出低电平,与非门集成电路IC7的8脚输出高电平,三极管BG9导通,8脚时基集成电路IC4的9脚为低电平,小于8脚时基集成电路IC4的8脚电压,8脚时基集成电路IC4的14脚输出低电平,三极管BG12截止,8脚时基集成电路IC6停止工作,完成一次定时过程;在此过程中,按下常开按钮SB4可立即停止工作。
在这个阶段,木耳的含水率已经不高了,为防止木耳脆化,应适当降低温度,调整电位器RP10将烘干箱此时的温度设置为40℃,电阻R30,电位器RP10组成的分压电路将温度传感器IC9的温度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如果此时烘干箱的温度低于40℃,温度传感器IC9的1脚输出高电平,三极管BG17导通,继电器J9得电吸合,继电器J9的常开触点J9-1闭合,加热丝EH得电发热升温,随着箱内的温度上升达到40℃,温度传感器IC9的1脚输出低电平,三极管BG17截止,继电器J9不吸合,继电器J9的常开触点J9-1断开,加热丝EH停止加热,随着箱内的温度降到40℃,温度传感器IC9的1脚重新输出高电平,加热丝EH重新得电加热。如此循环,此时烘干箱的温度保持在40℃左右。

Claims (8)

1.一种木耳全自动烘干器,包括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别与供电电路连接的湿度自动控制电路、定时电路、低温除湿温度控制电路、高温烘干温度控制电路、低温烘干温度控制电路,所述湿度自动控制电路、定时电路、低温除湿温度控制电路、高温烘干温度控制电路、低温烘干温度控制电路均通过供电电路供电;
供电电路包括变压器B1、电源开关SA、整流堆UR、电解电容C1~C2、三端稳压集成电路IC1;
湿度自动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1~R9、电位器RP1~RP5、湿敏电阻Rs、电容C3、二极管D1~D4、二极管D11、稳压二极管DW1~DW4、三极管BG1~BG4、晶闸管VT1、继电器J1、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J1-1、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J1-2、继电器J2、继电器J2的常开触点J2-1、继电器J2的常闭触点J2-2、继电器J3、继电器J3的常开触点J3-1、继电器J3的常闭触点J3-2、继电器J3的常闭触点J3-3、继电器J4、继电器J4的常开触点J4-1、继电器J4的常闭触点J4-2、继电器J4的常闭触点J4-3、继电器J4的常闭触点J4-4、四路差动比较器IC2,排风扇电机M;
定时电路包括电阻R10~R26、电位器RP6~RP8、电解电容C4、电解电容C6、电解电容C8、电容C5、电容C7、电容C9、二极管D5~D7、二极管D12~D14、发光二极管LED1~LED3、三极管BG5~BG15、四路差动比较器IC3、8脚时基集成电路IC4~IC6、与非门集成电路IC7、继电器J5~J7、常开按钮SB1~SB4;
低温除湿温度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27~R29、电位器RP9、二极管D8、三极管BG16、继电器J8、继电器J8的常开触点J8-1、继电器J5的常开触点J5-1、温度传感器IC8、加热丝EH;
高温烘干温度控制电路包括热敏电阻Rt、电阻R33~R36、电位器RP11~RP12、电容C10、二极管D10、稳压二极管DW5~DW6、三极管BG18、继电器J10、继电器J10的常开触点J10-1、继电器J6的常开触点J6-1、双运算放大器IC10、8脚时基集成电路IC11;
低温烘干温度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30~R32、电位器RP10、二极管D9、三极管BG17、继电器J9、继电器J9的常开触点J9-1、继电器J7的常开触点J7-1、温度传感器IC9;
火线L经电源开关SA后分别连接变压器B1的端口1、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J1-1的一端、继电器J8的常开触点J8-1的一端、继电器J9的常开触点J9-1的一端、继电器J10的常开触点J10-1的一端,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J1-1的另一端串联排风扇电机M后连接晶闸管VT1的阳极,零线N分别连接变压器B1的端口2、晶闸管VT1的阴极、加热丝EH的一端,加热丝EH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继电器J8的常开触点J8-1的另一端、继电器J9的常开触点J9-1的另一端、继电器J10的常开触点J10-1的另一端;变压器B1的端口3连接整流堆UR的1脚,变压器B1的端口4连接整流堆UR的2脚;
整流堆UR的3脚分别连接三端稳压集成电路IC1的1脚、电解电容C1的正极,三端稳压集成电路IC1的2脚分别连接整流堆UR的4脚、电解电容C1的负极、电解电容C2的负极,三端稳压集成电路IC1的3脚分别连接电解电容C2的正极、二极管D3的负极、继电器J3的一端、二极管D4的负极、继电器J4的一端、电位器RP5的滑动端、电位器RP5的第一固定端、二极管D2的负极、继电器J2的一端、二极管D1的负极、继电器J1的一端、电阻R36的一端、四路差动比较器IC2的3脚、湿敏电阻Rs的一端、电位器RP1的滑动端、电位器RP1的第一固定端、电位器RP2的滑动端、电位器RP2的第一固定端、电位器RP3的滑动端、电位器RP3的第一固定端、电位器RP4的滑动端、电位器RP4的第一固定端、电阻R11的一端、电阻R10的一端、8脚时基集成电路IC11的4脚、8脚时基集成电路IC11的8脚、电阻R35的一端、双运算放大器IC10的8脚、热敏电阻Rt的一端、电位器RP11的滑动端、电位器RP11的第一固定端、电位器RP12的滑动端、电位器RP12的第一固定端、电阻R31的一端、二极管D9的负极、继电器J9的一端、电阻R28的一端、二极管D8的负极、继电器J8的一端、常开按钮SB1的一端、电阻R12的一端、电阻R14的一端、电阻R16的一端、电阻R24的一端、四路差动比较器IC3的3脚、电位器RP6的滑动端、电位器RP6的第一固定端、8脚时基集成电路IC4的8脚、8脚时基集成电路IC4的4脚、与非门集成电路IC7的14脚、二极管D5的负极、继电器J5的一端、二极管D6的负极、继电器J6的一端、8脚时基集成电路IC5的4脚、8脚时基集成电路IC5的8脚、电位器RP7的滑动端、电位器RP7的第一固定端、电阻R25的一端、电阻R26的一端、二极管D7的负极、继电器J7的一端、8脚时基集成电路IC6的4脚、8脚时基集成电路IC6的8脚、电位器RP8的滑动端、电位器RP8的第一固定端;
电位器RP5的第二固定端分别连接继电器J4的常开触点J4-1的一端、继电器J3的常开触点J3-1的一端、继电器J2的常开触点J2-1的一端、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J1-2的一端、电容C3的一端、二极管D11的正极,二极管D11的负极连接晶闸管VT1的栅极,继电器J4的常开触点J4-1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9的一端,继电器J3的常开触点J3-1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8的一端,继电器J2的常开触点J2-1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7的一端,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J1-2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6的一端;
四路差动比较器IC2的1脚通过串联电阻R2后连接三极管BG1的基极,三极管BG1的集电极依次串联继电器J4的常闭触点J4-2、继电器J3的常闭触点J3-2、继电器J2的常闭触点J2-2后分别与二极管D1的正极、继电器J1的另一端连接,四路差动比较器IC2的2脚通过串联电阻R3后连接三极管BG2的基极,三极管BG2的集电极依次串联继电器J4的常闭触点J4-3、继电器J3的常闭触点J3-3后分别与二极管D2的正极、继电器J2的另一端连接,四路差动比较器IC2的14脚通过串联电阻R4后连接三极管BG3的基极,三极管BG3的集电极串联继电器J4的常闭触点J4-4后分别与二极管D3的正极、继电器J3的另一端连接,四路差动比较器IC2的13脚通过串联电阻R5后连接三极管BG4的基极,三极管BG4的集电极分别与二极管D4的正极、继电器J4的另一端连接,四路差动比较器IC2的6脚分别连接电位器RP1的第二固定端、稳压二极管DW1的负极,四路差动比较器IC2的7脚分别连接四路差动比较器IC2的5脚、湿敏电阻Rs的另一端、电阻R1的一端、四路差动比较器IC2的9脚、四路差动比较器IC2的11脚,四路差动比较器IC2的4脚分别连接电位器RP2的第二固定端、稳压二极管DW2的负极,四路差动比较器IC2的8脚分别连接电位器RP3的第二固定端、稳压二极管DW3的负极,四路差动比较器IC2的10脚分别连接电位器RP4的第二固定端、稳压二极管DW4的负极,电阻R1的另一端、稳压二极管DW1的正极、稳压二极管DW2的正极、稳压二极管DW3的正极、稳压二极管DW4的正极、四路差动比较器IC2的12脚、三极管BG1的发射极、三极管BG2的发射极、三极管BG3的发射极、三极管BG4的发射极、电阻R9的另一端、电阻R8的另一端、电阻R7的另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电容C3的另一端均接地;
四路差动比较器IC3的1脚分别连接电阻R18的一端、电阻R21的一端,电阻R21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BG10的基极,三极管BG10的集电极分别连接发光二极管LED1的一端、8脚时基集成电路IC4的2脚,发光二极管LED1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24的另一端,三极管BG10的发射极接地;四路差动比较器IC3的2脚分别连接电阻R19的一端、电阻R22的一端,电阻R22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BG11的基极,三极管BG11的集电极分别连接发光二极管LED2的一端、8脚时基集成电路IC5的2脚,发光二极管LED2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25的另一端,三极管BG11的发射极接地,电阻R19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13的正极,二极管D13的负极分别连接四路差动比较器IC3的5脚、三极管BG6的发射极、三极管BG7的集电极、常开按钮SB3的一端,三极管BG7的基极分别连接三极管BG8的基极、与非门集成电路IC7的6脚,三极管BG7的发射极、常开按钮SB3的另一端接地,三极管BG8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11的另一端,三极管BG8的发射极分别连接四路差动比较器IC3的9脚、二极管D14的负极、三极管BG9的集电极、常开按钮SB4的一端,三极管BG9的发射极、常开按钮SB4的另一端接地,三极管BG9的基极连接与非门集成电路IC7的8脚,二极管D14的正极串联电阻R20后分别连接四路差动比较器IC3的14脚、电阻R23的一端,电阻R23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BG12的基极,三极管BG12的集电极分别连接8脚时基集成电路IC6的2脚、发光二极管LED3的一端,发光二极管LED3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26的另一端,三极管BG12的发射极、四路差动比较器IC3的12脚接地;四路差动比较器IC3的6脚分别连接电阻R12的另一端、电阻R13的一端,四路差动比较器IC3的4脚分别连接电阻R14的另一端、电阻R15的一端,四路差动比较器IC3的7脚分别连接常开按钮SB1的另一端、三极管BG5的集电极、常开按钮SB2的一端,二极管D12的负极,二极管D12的正极连接电阻R18的另一端,三极管BG5的发射极、常开按钮SB2的另一端接地,三极管BG6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10的另一端,三极管BG6的基极分别连接三极管BG5的基极、与非门集成电路IC7的3脚,四路差动比较器IC3的8脚分别连接电阻R16的另一端、电阻R17的一端,电阻R13的另一端、电阻R15的另一端、电阻R17的另一端均接地;
8脚时基集成电路IC4的3脚分别连接三极管BG13的基极、与非门集成电路IC7的1脚、与非门集成电路IC7的2脚,三极管BG13的集电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5的正极、继电器J5的另一端,三极管BG13的发射极接地,8脚时基集成电路IC4的5脚连接电容C5的一端,8脚时基集成电路IC4的6脚分别连接电位器RP6的第二固定端、8脚时基集成电路IC4的7脚、电解电容C4的正极,电解电容C4的负极、8脚时基集成电路IC4的1脚、电容C5的另一端均接地;
8脚时基集成电路IC5的3脚分别连接三极管BG14的基极、与非门集成电路IC7的4脚、与非门集成电路IC7的5脚,三极管BG14的集电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6的正极、继电器J6的另一端,三极管BG14的发射极接地,8脚时基集成电路IC5的5脚连接电容C7的一端,8脚时基集成电路IC5的6脚分别连接电位器RP7的第二固定端、8脚时基集成电路IC5的7脚、电解电容C6的正极,电解电容C6的负极、8脚时基集成电路IC5的1脚、电容C7的另一端均接地;
8脚时基集成电路IC6的3脚分别连接三极管BG15的基极、与非门集成电路IC7的9脚、与非门集成电路IC7的10脚,三极管BG15的集电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7的正极、继电器J7的另一端,三极管BG15的发射极接地,8脚时基集成电路IC6的5脚连接电容C9的一端,8脚时基集成电路IC6的6脚分别连接电位器RP8的第二固定端、8脚时基集成电路IC6的7脚、电解电容C8的正极,电解电容C8的负极、8脚时基集成电路IC6的1脚、电容C9的另一端均接地;
三极管BG17的集电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9的正极、继电器J9的另一端、电阻R32的一端,三极管BG17的基极连接继电器J7的常开触点J7-1的一端,继电器J7的常开触点J7-1的另一端连接温度传感器IC9的1脚,电阻R3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30的一端、温度传感器IC9的3脚,电阻R3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温度传感器IC9的2脚、电位器RP10的滑动端,电阻R30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位器RP10的第一固定端,三极管BG16的集电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8的正极、继电器J8的另一端、电阻R29的一端,三极管BG16的基极连接继电器J5的常开触点J5-1的一端,继电器J5的常开触点J5-1的另一端连接温度传感器IC8的1脚,电阻R28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27的一端、温度传感器IC8的3脚,电阻R29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温度传感器IC8的2脚、电位器RP9的滑动端,电阻R27的另一端连接电位器RP9的第一固定端,电位器RP9的第二固定端、温度传感器IC8的4脚、三极管BG16的发射极、电位器RP10的第二固定端、温度传感器IC9的4脚、三极管BG17的发射极、与非门集成电路IC7的7脚均接地;
双运算放大器IC10的1脚分别连接电阻R35的另一端、8脚时基集成电路IC11的2脚、8脚时基集成电路IC11的6脚、电阻R34的一端,电阻R34的另一端连接双运算放大器IC10的7脚,双运算放大器IC10的2脚分别连接热敏电阻Rt的另一端、电阻R33的一端、双运算放大器IC10的6脚,双运算放大器IC10的3脚分别连接电位器RP11的第二固定端、稳压二极管DW5的负极,双运算放大器IC10的5脚分别连接电位器RP12的第二固定端、稳压二极管DW6的负极,8脚时基集成电路IC11的5脚连接电容C10的一端,8脚时基集成电路IC11的3脚连接继电器J6的常开触点J6-1的一端,继电器J6的常开触点J6-1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BG18的基极,三极管BG18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36的另一端,三极管BG18的集电极分别连接继电器J10的一端、二极管D10的负极,电阻R33的另一端、稳压二极管DW5的正极、稳压二极管DW6的正极、双运算放大器IC10的4脚、8脚时基集成电路IC11的1脚、电容C10的另一端、继电器J10的另一端、二极管D10的正极均接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木耳全自动烘干器,其特征在于,三端稳压集成电路IC1的型号为7812;四路差动比较器IC2、四路差动比较器IC3的型号为LM339;8脚时基集成电路IC4~IC6、8脚时基集成电路IC11的型号为NE555;与非门集成电路IC7的型号为74LS00;温度传感器IC8、温度传感器IC9的型号为PC616;双运算放大器IC10的型号为LM35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木耳全自动烘干器,其特征在于,二极管D1~D14的型号为IN4007;稳压二极管DW1的稳压值为3.1V,稳压二极管DW2的稳压值为4.2V,稳压二极管DW3的稳压值为5V,稳压二极管DW4的稳压值为6.2V,稳压二极管DW5的稳压值为8V,稳压二极管DW6的稳压值为6V。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木耳全自动烘干器,其特征在于,三极管BG1~BG17为NPN管型,型号为3DG12,三极管BG18为PNP管型,型号为3CG1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木耳全自动烘干器,其特征在于,湿敏电阻Rs为负特性湿敏电阻,型号为MS01型;热敏电阻Rt为负温度系数,型号为MF5A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木耳全自动烘干器,其特征在于,晶闸管VT的型号为KP10-20;继电器J1-J10的型号为JRX-20F。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木耳全自动烘干器,其特征在于,发光二极管LED1为绿色发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LED2为红色发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LED3为黄色发光二极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木耳全自动烘干器,其特征在于,排风扇电机M的功率为500W;加热丝EH的功率为2000W。
CN201910574572.3A 2019-06-28 2019-06-28 一种木耳全自动烘干器 Active CN11018772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74572.3A CN110187724B (zh) 2019-06-28 2019-06-28 一种木耳全自动烘干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74572.3A CN110187724B (zh) 2019-06-28 2019-06-28 一种木耳全自动烘干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87724A CN110187724A (zh) 2019-08-30
CN110187724B true CN110187724B (zh) 2021-01-22

Family

ID=677241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74572.3A Active CN110187724B (zh) 2019-06-28 2019-06-28 一种木耳全自动烘干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8772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42591B (zh) * 2021-11-30 2023-10-03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采用双电池供电的电动自行车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557270U (zh) * 2015-05-07 2015-08-12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自控烘干电路
CN205093553U (zh) * 2015-08-21 2016-03-23 龙里卓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香菇烘干系统
CN106500472B (zh) * 2016-11-22 2019-03-05 中联重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经济作物的干燥机
CN206556400U (zh) * 2017-02-22 2017-10-13 商丘市奥神面业有限公司 一种意大利面生产烘干控制系统
CN206741346U (zh) * 2017-03-23 2017-12-12 徐超 一种智能温控烘干机
CN207678812U (zh) * 2017-08-25 2018-08-03 桂林理工大学 果实烘干控制装置及果实烘干机
CN208547239U (zh) * 2018-07-03 2019-02-26 广州芮帕科技有限公司 多模式全效烘干除湿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87724A (zh) 2019-08-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87724B (zh) 一种木耳全自动烘干器
CN103815535B (zh) 一种多雨烟区密集烤房采收烘烤方法
CN204377889U (zh) 一种多功能电能烤房
CN204757592U (zh) 一种生物质原料烘干装置
CN103704868B (zh) 一种高温干旱假熟烟叶的烘烤方法
CN102138699A (zh) K326烤烟品种密集烘烤工艺
CN103622149B (zh) 一种密集式烤房的烘烤工艺
CN108669621B (zh) 一种降低暖湿烟区黑糟烟发生率的烟叶烘烤方法
CN104949474B (zh) 一种利用太阳能的干燥房
CN203692504U (zh) 一种太阳能烟草烤房
CN103392795A (zh) 一种干燥装置及干燥方法
CN211204848U (zh) 一种批式循环谷物干燥机的暖风供应装置
CN203523693U (zh) 收割机余热回收烘干系统
CN210623027U (zh) 一种空压机进气口的冷却除湿装置
CN105486067A (zh) 一种全自动谷物烘干机
CN206637989U (zh) 一种玉米种子烘干机
CN112781352A (zh) 一种批式循环谷物干燥机的暖风供应装置
CN204665839U (zh) 一种种子干燥器
CN105533787B (zh) 一种智能远红外烟叶烘烤方法
CN112515226B (zh) 一种节能型低温调制的烤烟房及烘烤方法
CN209825185U (zh) 一种区段式节能环保一体化烤房
CN207885627U (zh) 一种枸杞烘干装置
CN206860905U (zh) 一种烘干机用热风控制阀
CN106996689B (zh) 智能空气能虾壳干燥机的使用方法
CN201336925Y (zh) 一种对烟丝进行滚筒式干燥精确性加工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