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83662A - 一种聚氨酯泡沫稳定剂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聚氨酯泡沫稳定剂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83662A
CN110183662A CN201910620861.2A CN201910620861A CN110183662A CN 110183662 A CN110183662 A CN 110183662A CN 201910620861 A CN201910620861 A CN 201910620861A CN 110183662 A CN110183662 A CN 1101836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loxanes
reaction product
added
preparation
cataly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2086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83662B (zh
Inventor
朱淮军
蒋殿君
陈维洪
李树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ustri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enter Of Guangdong Academy Of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Industri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enter Of Guangdong Academy Of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ustri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enter Of Guangdong Academy Of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Industri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enter Of Guangdong Academy Of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191062086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83662B/zh
Publication of CN1101836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836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836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836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18/0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06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28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unds used contain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40High-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 C08G18/48Polyethers
    • C08G18/4804Two or more polyethers of different physical or chemical natur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77/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linkage containing silicon with or without sulfur,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77/04Polysiloxanes
    • C08G77/06Preparatory process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77/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linkage containing silicon with or without sulfur,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77/04Polysiloxanes
    • C08G77/14Polysiloxanes containing silicon bound to oxygen-containing group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77/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linkage containing silicon with or without sulfur,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77/04Polysiloxanes
    • C08G77/20Polysiloxanes containing silicon bound to unsaturated aliphatic group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olyurethanes Or Polyureas (AREA)
  • Silicon Polym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泡沫稳定剂的制备领域,提供了一种聚氨酯泡沫稳定剂的制备方法,至少包括如下步骤:(1)将环氧烷烃、C3‑C6烯醇进行混合,升温至120‑150℃,加入碱性催化剂,搅拌5‑10小时,得第一反应产物;(2)将第一硅氧烷、第二硅氧烷进行混合,升温至40‑70℃,加入酸性催化剂,搅拌3‑5小时,得第二反应产物;所述第一硅氧烷的结构至少含有一个双键,所述第二硅氧烷中碳原子数目为3‑14;(3)将溶剂、第一反应产物、第二反应产物加入到反应釜中,升温至80‑150℃,加入第三催化剂,搅拌3‑8小时,除去溶剂,降温出料即得。

Description

一种聚氨酯泡沫稳定剂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泡沫稳定剂的制备领域,具体的更涉及一种聚氨酯泡沫稳定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一种重要的高分子新材料,聚氨酯泡沫塑料具备质量轻、强度高、低导热率等一系列优异的物理性能,加之结构和性能易于调整,能够满足不同行业的个性化需求,因此自20世纪50年代实现工业化生产以来,聚氨酯泡沫塑料已成为增长最快的聚氨酯制品之一。聚氨酯制品通常包括聚氨酯泡沫、聚氨酯树脂、聚氨酯CASE三大类。其中,聚氨酯泡沫是最主要的聚氨酯制品,约占聚氨酯制品总量的60%。全球聚氨酯泡沫稳定剂生产企业主要集中于欧美地区,国际市场上聚氨酯泡沫稳定剂的供应商主要以德国赢创工业集团(EVONIK)、美国迈图高新材料集团(MOMENTIVE)、空气化工(AIRPRODUCTS)等跨国企业为主,行业集中度较高。现有技术中的聚氨酯泡沫稳定剂导热系数对现代节能冰箱较高,影响使用性能需求。目前现有技术中公开的中国发明专利泡沫稳定剂,用于制备冰箱冰柜保温用聚氨酯泡沫,所制备泡沫的导热系数达到0.0195W/m·K,虽然相对于现有技术已经得到明显降低,但是其制备泡沫的导热系数依旧比较高,对于现代节能冰箱的要求还需要再进一步研制出种合格的泡沫稳定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第一个方明提供了一种聚氨酯泡沫稳定剂的制备方法,至少包括如下步骤:
(1)将环氧烷烃、C3-C6烯醇进行混合,升温至120-150℃,加入碱性催化剂,搅拌5-10小时,得第一反应产物;
(2)将第一硅氧烷、第二硅氧烷进行混合,升温至40-70℃,加入酸性催化剂,搅拌3-5小时,得第二反应产物;所述第一硅氧烷的结构至少含有一个双键,所述第二硅氧烷中碳原子数目为3-14;
(3)将溶剂、第一反应产物、第二反应产物加入到反应釜中,升温至80-150℃,加入第三催化剂,搅拌3-8小时,除去溶剂,降温出料即得。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本发明中所述制备方法,至少包括如下步骤:
(1)将环氧烷烃、C3-C6烯醇进行混合,升温至130-140℃,加入碱性催化剂,搅拌6-8小时,得第一反应产物;
(2)将第一硅氧烷、第二硅氧烷进行混合,升温至50-60℃,加入酸性催化剂,搅拌3.5-4.5小时,得第二反应产物;所述第一硅氧烷的结构至少含有一个双键,所述第二硅氧烷中碳原子数目为5-12;
(3)将溶剂、第一反应产物、第二反应产物加入到反应釜中,升温至100-130℃,加入第三催化剂,搅拌3-8小时,除去溶剂,降温出料即得。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本发明中所述环氧烷烃选自环氧乙烷、环氧丙烷、C6-C15的环氧乙烷衍生物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本发明中所述C3-C6烯醇的加入量为环氧烷烃总质量的0.05-0.1%。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本发明中所述第一硅氧烷选自1-乙烯基-1,1,3,3,3-五甲基-二硅氧烷、乙烯基三(二甲基硅氧烷基)硅烷、1,1,3,3-四乙烯基-1,3-二甲基-二硅氧烷、1,1,3,3,5,5-六甲基-1,5-二乙烯基三硅氧烷、聚(甲氧基)乙烯基硅氧烷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本发明中所述第二硅氧烷选自六甲基二硅氧烷、1,1,1,3,5,7,7,7-八甲基四硅氧烷、1,1,3,3,5,5,7,7-八甲基四硅氧烷、1,1,3,3,5,5-六甲基三硅氧烷、乙基三(二甲基硅氧烷基)硅烷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本发明中所述第二硅氧烷、第一硅氧烷的质量比为1:(3-5)。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本发明中所述环氧乙烷、环氧丙烷、C6-C15的环氧乙烷衍生物的质量比为1:(0.2-0.6):(0.05-0.25)。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本发明中所述C6-C15的环氧乙烷衍生物选自[(壬氧基)甲基]环氧乙烷、2-十二烷基环氧乙烷、2-丁基环氧乙烷、1,2-环氧己-5-烯、十三烷基环氧乙烷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由所述制备方法制备的聚氨酯泡沫稳定剂。
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氨酯泡沫稳定剂的制备方法,通过本发明中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聚氨酯泡沫稳定剂,为有机硅类的泡沫稳定剂,发明人发现制备时选用带有双键的硅氧烷和聚硅氧烷进行复配,以及需用带有一定碳链长度的烷基侧链的环氧乙烷衍生物用于制备得到的聚氨酯泡沫具有非常低的导热系数,最低值可以达到0.0178W/m·K,具有极好的保温效果,可以适用于现代节能冰箱较高的要求。此外,本发明具有非常优异的乳化能力,放置10小时时间不会出现分层和浑浊的现象,依旧清澈如初。
参考以下详情,更容易理解本发明中前面部分所描述的技术特征、内容和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说明、从上下文暗示或属于现有技术的惯例,否则本申请中所有的份数和百分比都基于重量,且所用的测试和表征方法都是与本申请的提交日期同步的。如果现有技术中披露的具体术语的定义与本申请中提供的任何定义不一致,则以本申请中提供的术语定义为准。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提供技术方案中的技术特征作进一步清楚、完整的描述,并非对其保护范围的限制。
本发明中的词语“优选的”、“优选地”、“更优选的”等是指,在某些情况下可提供某些有益效果的本发明实施方案。然而,在相同的情况下或其他情况下,其他实施方案也可能是优选的。此外,对一个或多个优选实施方案的表述并不暗示其他实施方案不可用,也并非旨在将其他实施方案排除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外。本发明中未提及的组分的来源均为市售。
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聚氨酯泡沫稳定剂的制备方法,至少包括如下步骤:
(1)将环氧烷烃、C3-C6烯醇进行混合,升温至120-150℃,加入碱性催化剂,搅拌5-10小时,得第一反应产物;
(2)将第一硅氧烷、第二硅氧烷进行混合,升温至40-70℃,加入酸性催化剂,搅拌3-5小时,得第二反应产物;所述第一硅氧烷的结构至少含有一个双键,所述第二硅氧烷中碳原子数目为3-14;
(3)将溶剂、第一反应产物、第二反应产物加入到反应釜中,升温至80-150℃,加入第三催化剂,搅拌3-8小时,除去溶剂,降温出料即得。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制备方法,至少包括如下步骤:
(1)将环氧烷烃、C3-C6烯醇进行混合,升温至130-140℃,加入碱性催化剂,搅拌6-8小时,得第一反应产物;
(2)将第一硅氧烷、第二硅氧烷进行混合,升温至50-60℃,加入酸性催化剂,搅拌3.5-4.5小时,得第二反应产物;所述第一硅氧烷的结构至少含有一个双键,所述第二硅氧烷中碳原子数目为5-12;
(3)将溶剂、第一反应产物、第二反应产物加入到反应釜中,升温至100-130℃,使用冷凝器冰水回流,加入第三催化剂,搅拌3-8小时,除去溶剂,降温出料即得。
在一些更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制备方法,至少包括如下步骤:
(1)将环氧烷烃、C3-C6烯醇进行混合,升温至135℃,加入碱性催化剂,搅拌7小时,得第一反应产物;
(2)将第一硅氧烷、第二硅氧烷进行混合,升温至55℃,加入酸性催化剂,搅拌4小时,得第二反应产物;所述第一硅氧烷的结构至少含有一个双键,所述第二硅氧烷中碳原子数目为5-12;
(3)将溶剂、第一反应产物、第二反应产物加入到反应釜中,升温至115℃,加入第三催化剂,使用冷凝器冰水回流,搅拌5小时,除去溶剂,降温出料即得。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反应产物、第二反应产物、溶剂的重量比为1:(1-3):(2-5);优选的,所述第一反应产物、第二反应产物、溶剂的重量比为1:2:3.5。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溶剂为甲苯和/二甲苯;优选的,所述溶剂为二甲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环氧烷烃选自环氧乙烷、环氧丙烷、C6-C15的环氧乙烷衍生物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优选的,所述环氧烷烃为环氧乙烷、环氧丙烷、C6-C15的环氧乙烷衍生物的组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环氧乙烷、环氧丙烷、C6-C15的环氧乙烷衍生物的质量比为1:(0.2-0.6):(0.05-0.25);优选的,所述环氧乙烷、环氧丙烷、C6-C15的环氧乙烷衍生物的质量比为1:(0.3-0.5):(0.1-0.2);更优选的,所述环氧乙烷、环氧丙烷、C6-C15的环氧乙烷衍生物的质量比为1:0.4:0.15。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C6-C15的环氧乙烷衍生物选自[(壬氧基)甲基]环氧乙烷、2-十二烷基环氧乙烷、2-丁基环氧乙烷、1,2-环氧己-5-烯十三烷基环氧乙烷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优选的,所述C6-C15的环氧乙烷衍生物选自2-丁基环氧乙烷、1,2-环氧己-5-烯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优选的,所述C6-C15的环氧乙烷衍生物为2-丁基环氧乙烷。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C3-C6烯醇的加入量为环氧烷烃总质量的0.05-0.1%;优选的,所述C3-C6烯醇的加入量为环氧烷烃总质量的0.08%。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碱性催化剂的加入量为环氧烷烃总质量的0.01-0.02%;优选的,所述碱性催化剂的加入量为环氧烷烃总质量的0.02%。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碱性催化剂为氢氧化钠和/或氢氧化钾;优选的,所述碱性催化剂为氢氧化钠。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硅氧烷选自1-乙烯基-1,1,3,3,3-五甲基-二硅氧烷、乙烯基三(二甲基硅氧烷基)硅烷、1,1,3,3-四乙烯基-1,3-二甲基-二硅氧烷、1,1,3,3,5,5-六甲基-1,5-二乙烯基三硅氧烷、聚(甲氧基)乙烯基硅氧烷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优选的,所述第一硅氧烷选自1-乙烯基-1,1,3,3,3-五甲基-二硅氧烷、1,1,3,3,5,5-六甲基-1,5-二乙烯基三硅氧烷、聚(甲氧基)乙烯基硅氧烷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更优选的,所述第一硅氧烷为1,1,3,3,5,5-六甲基-1,5-二乙烯基三硅氧烷、聚(甲氧基)乙烯基硅氧烷的组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1,1,3,3,5,5-六甲基-1,5-二乙烯基三硅氧烷、聚(甲氧基)乙烯基硅氧烷的重量比为1:(4-8);优选的,所述1,1,3,3,5,5-六甲基-1,5-二乙烯基三硅氧烷、聚(甲氧基)乙烯基硅氧烷的重量比为1:6。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硅氧烷选自六甲基二硅氧烷、1,1,1,3,5,7,7,7-八甲基四硅氧烷、1,1,3,3,5,5,7,7-八甲基四硅氧烷、1,1,3,3,5,5-六甲基三硅氧烷、乙基三(二甲基硅氧烷基)硅烷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优选的,所述第二硅氧烷选自六甲基二硅氧烷、1,1,1,3,5,7,7,7-八甲基四硅氧烷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更优选的,所述第二硅氧烷为六甲基二硅氧烷。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硅氧烷、第一硅氧烷的质量比为1:(3-5);优选的,所述第二硅氧烷、第一硅氧烷的质量比为1:4。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酸性催化剂选自路易斯酸和/或硫酸;优选的,所述酸性催化剂为路易斯酸。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路易斯酸选自三氯化铝、三氟化硼、三氧化硫和溴化铁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优选的,所述路易斯酸为三氯化铝。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酸性催化剂的加入量为第一硅氧烷、第二硅氧烷总质量的0.01-0.03%;优选的,所述酸性催化剂的加入量为第一硅氧烷、第二硅氧烷总质量的0.02%。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催化剂为Pt催化剂。
所述铂催化剂不做特殊的限定,优选的,所述铂催化剂为氯铂酸。
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由所述制备方法制备的聚氨酯泡沫稳定剂。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的描述,以下实施例只能用于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并不能理解为本发明保护的限制,该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发明的内容作出的非本质的改正和调整,仍属于本发明的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聚氨酯泡沫稳定剂的制备方法,至少包括如下步骤:
(1)将环氧烷烃、C3-C6烯醇进行混合,升温至135℃,加入碱性催化剂,搅拌7小时,得第一反应产物;
(2)将第一硅氧烷、第二硅氧烷进行混合,升温至55℃,加入酸性催化剂,搅拌4小时,得第二反应产物;
(3)将二甲苯、第一反应产物、第二反应产物加入到反应釜中,升温至115℃,加入第三催化剂,使用冷凝器冰水回流,搅拌5小时,除去溶剂,降温出料即得;所述第一反应产物、第二反应产物、溶剂的重量比为1:2:3.5。
所述环氧烷烃为环氧乙烷、环氧丙烷、C6-C15的环氧乙烷衍生物的组合,所述环氧乙烷、环氧丙烷、C6-C15的环氧乙烷衍生物的质量比为1:0.4:0.15;所述C6-C15的环氧乙烷衍生物为2-丁基环氧乙烷。所述C3-C6烯醇的加入量为环氧烷烃总质量的0.08%。所述碱性催化剂的加入量为环氧烷烃总质量的0.02%;所述碱性催化剂为氢氧化钠。
所述第一硅氧烷为1,1,3,3,5,5-六甲基-1,5-二乙烯基三硅氧烷、聚(甲氧基)乙烯基硅氧烷的组合,重量比为1:6;所述第二硅氧烷为六甲基二硅氧烷;所述第二硅氧烷、第一硅氧烷的质量比为1:4;所述酸性催化剂为三氯化铝,加入量为第一硅氧烷、第二硅氧烷总质量的0.02%。所述第三催化剂为Pt催化剂,所述铂催化剂为氯铂酸。
实施例2
一种聚氨酯泡沫稳定剂的制备方法,至少包括如下步骤:
(1)将环氧烷烃、C3-C6烯醇进行混合,升温至120℃,加入碱性催化剂,搅拌10小时,得第一反应产物;
(2)将第一硅氧烷、第二硅氧烷进行混合,升温至40℃,加入酸性催化剂,搅拌5小时,得第二反应产物;
(3)将二甲苯、第一反应产物、第二反应产物加入到反应釜中,升温至80℃,加入第三催化剂,使用冷凝器冰水回流,搅拌8小时,除去溶剂,降温出料即得;所述第一反应产物、第二反应产物、溶剂的重量比为1:1:2。
所述环氧烷烃为环氧乙烷、环氧丙烷、C6-C15的环氧乙烷衍生物的组合,所述环氧乙烷、环氧丙烷、C6-C15的环氧乙烷衍生物的质量比为1:0.2:0.05;所述C6-C15的环氧乙烷衍生物为2-丁基环氧乙烷。所述C3-C6烯醇的加入量为环氧烷烃总质量的0.05%。所述碱性催化剂的加入量为环氧烷烃总质量的0.01%;所述碱性催化剂为氢氧化钠。
所述第一硅氧烷为1,1,3,3,5,5-六甲基-1,5-二乙烯基三硅氧烷、聚(甲氧基)乙烯基硅氧烷的组合,重量比为1:4;所述第二硅氧烷为六甲基二硅氧烷;所述第二硅氧烷、第一硅氧烷的质量比为1:3;所述酸性催化剂为三氯化铝,加入量为第一硅氧烷、第二硅氧烷总质量的0.01%。所述第三催化剂为Pt催化剂,所述铂催化剂为氯铂酸。
实施例3
一种聚氨酯泡沫稳定剂的制备方法,至少包括如下步骤:
(1)将环氧烷烃、C3-C6烯醇进行混合,升温至150℃,加入碱性催化剂,搅拌5小时,得第一反应产物;
(2)将第一硅氧烷、第二硅氧烷进行混合,升温至70℃,加入酸性催化剂,搅拌3小时,得第二反应产物;
(3)将二甲苯、第一反应产物、第二反应产物加入到反应釜中,升温至130℃,加入第三催化剂,使用冷凝器冰水回流,搅拌3小时,除去溶剂,降温出料即得;所述第一反应产物、第二反应产物、溶剂的重量比为1:3:5。
所述环氧烷烃为环氧乙烷、环氧丙烷、C6-C15的环氧乙烷衍生物的组合,所述环氧乙烷、环氧丙烷、C6-C15的环氧乙烷衍生物的质量比为1:0.6:0.25;所述C6-C15的环氧乙烷衍生物为2-丁基环氧乙烷。所述C3-C6烯醇的加入量为环氧烷烃总质量的0.1%。所述碱性催化剂的加入量为环氧烷烃总质量的0.02%;所述碱性催化剂为氢氧化钠。
所述第一硅氧烷为1,1,3,3,5,5-六甲基-1,5-二乙烯基三硅氧烷、聚(甲氧基)乙烯基硅氧烷的组合,重量比为1:8;所述第二硅氧烷为六甲基二硅氧烷;所述第二硅氧烷、第一硅氧烷的质量比为1:5;所述酸性催化剂为三氯化铝,加入量为第一硅氧烷、第二硅氧烷总质量的0.03%。所述第三催化剂为Pt催化剂,所述铂催化剂为氯铂酸。
实施例4
一种聚氨酯泡沫稳定剂的制备方法,至少包括如下步骤:
(1)将环氧烷烃、C3-C6烯醇进行混合,升温至135℃,加入碱性催化剂,搅拌7小时,得第一反应产物;
(2)将第一硅氧烷、第二硅氧烷进行混合,升温至55℃,加入酸性催化剂,搅拌4小时,得第二反应产物;
(3)将二甲苯、第一反应产物、第二反应产物加入到反应釜中,升温至115℃,加入第三催化剂,使用冷凝器冰水回流,搅拌5小时,除去溶剂,降温出料即得;所述第一反应产物、第二反应产物、溶剂的重量比为1:2:3.5。
所述环氧烷烃为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的组合,所述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的质量比为1:0.4;所述碱性催化剂的加入量为环氧烷烃总质量的0.02%;所述碱性催化剂为氢氧化钠。
所述第一硅氧烷为1,1,3,3,5,5-六甲基-1,5-二乙烯基三硅氧烷、聚(甲氧基)乙烯基硅氧烷的组合,重量比为1:6;所述第二硅氧烷为六甲基二硅氧烷;所述第二硅氧烷、第一硅氧烷的质量比为1:4;所述酸性催化剂为三氯化铝,加入量为第一硅氧烷、第二硅氧烷总质量的0.02%。所述第三催化剂为Pt催化剂,所述铂催化剂为氯铂酸。
实施例5
一种聚氨酯泡沫稳定剂的制备方法,至少包括如下步骤:
(1)将环氧烷烃、C3-C6烯醇进行混合,升温至135℃,加入碱性催化剂,搅拌7小时,得第一反应产物;
(2)将第一硅氧烷、第二硅氧烷进行混合,升温至55℃,加入酸性催化剂,搅拌4小时,得第二反应产物;
(3)将二甲苯、第一反应产物、第二反应产物加入到反应釜中,升温至115℃,加入第三催化剂,使用冷凝器冰水回流,搅拌5小时,除去溶剂,降温出料即得;所述第一反应产物、第二反应产物、溶剂的重量比为1:2:3.5。
所述环氧烷烃为环氧乙烷、环氧丙烷、C6-C15的环氧乙烷衍生物的组合,所述环氧乙烷、环氧丙烷、C6-C15的环氧乙烷衍生物的质量比为1:0.4:0.15;所述C6-C15的环氧乙烷衍生物为1,2-环氧丁烷。所述C3-C6烯醇的加入量为环氧烷烃总质量的0.08%。所述碱性催化剂的加入量为环氧烷烃总质量的0.02%;所述碱性催化剂为氢氧化钠。
所述第一硅氧烷为1,1,3,3,5,5-六甲基-1,5-二乙烯基三硅氧烷、聚(甲氧基)乙烯基硅氧烷的组合,重量比为1:6;所述第二硅氧烷为六甲基二硅氧烷;所述第二硅氧烷、第一硅氧烷的质量比为1:4;所述酸性催化剂为三氯化铝,加入量为第一硅氧烷、第二硅氧烷总质量的0.02%。所述第三催化剂为Pt催化剂,所述铂催化剂为氯铂酸。
实施例6
一种聚氨酯泡沫稳定剂的制备方法,至少包括如下步骤:
(1)将环氧烷烃、C3-C6烯醇进行混合,升温至135℃,加入碱性催化剂,搅拌7小时,得第一反应产物;
(2)将第一硅氧烷、第二硅氧烷进行混合,升温至55℃,加入酸性催化剂,搅拌4小时,得第二反应产物;
(3)将二甲苯、第一反应产物、第二反应产物加入到反应釜中,升温至115℃,加入第三催化剂,使用冷凝器冰水回流,搅拌5小时,除去溶剂,降温出料即得;所述第一反应产物、第二反应产物、溶剂的重量比为1:2:3.5。
所述环氧烷烃为环氧乙烷、环氧丙烷、C6-C15的环氧乙烷衍生物的组合,所述环氧乙烷、环氧丙烷、C6-C15的环氧乙烷衍生物的质量比为1:0.4:0.15;所述C6-C15的环氧乙烷衍生物为2-丁基环氧乙烷。所述C3-C6烯醇的加入量为环氧烷烃总质量的0.08%。所述碱性催化剂的加入量为环氧烷烃总质量的0.02%;所述碱性催化剂为氢氧化钠。
所述第一硅氧烷为聚(甲氧基)乙烯基硅氧烷;所述第二硅氧烷为六甲基二硅氧烷;所述第二硅氧烷、第一硅氧烷的质量比为1:4;所述酸性催化剂为三氯化铝,加入量为第一硅氧烷、第二硅氧烷总质量的0.02%。所述第三催化剂为Pt催化剂,所述铂催化剂为氯铂酸。
实施例7
一种聚氨酯泡沫稳定剂的制备方法,至少包括如下步骤:
(1)将环氧烷烃、C3-C6烯醇进行混合,升温至135℃,加入碱性催化剂,搅拌7小时,得第一反应产物;
(2)将第一硅氧烷、第二硅氧烷进行混合,升温至55℃,加入酸性催化剂,搅拌4小时,得第二反应产物;
(3)将二甲苯、第一反应产物、第二反应产物加入到反应釜中,升温至115℃,加入第三催化剂,使用冷凝器冰水回流,搅拌5小时,除去溶剂,降温出料即得;所述第一反应产物、第二反应产物、溶剂的重量比为1:2:3.5。
所述环氧烷烃为环氧乙烷、环氧丙烷、C6-C15的环氧乙烷衍生物的组合,所述环氧乙烷、环氧丙烷、C6-C15的环氧乙烷衍生物的质量比为1:0.4:0.15;所述C6-C15的环氧乙烷衍生物为2-丁基环氧乙烷。所述C3-C6烯醇的加入量为环氧烷烃总质量的0.08%。所述碱性催化剂的加入量为环氧烷烃总质量的0.02%;所述碱性催化剂为氢氧化钠。
所述第一硅氧烷为十四甲基六硅氧烷、聚(甲氧基)乙烯基硅氧烷的组合,重量比为1:6;所述第二硅氧烷为六甲基二硅氧烷;所述第二硅氧烷、第一硅氧烷的质量比为1:4;所述酸性催化剂为三氯化铝,加入量为第一硅氧烷、第二硅氧烷总质量的0.02%。所述第三催化剂为Pt催化剂,所述铂催化剂为氯铂酸。
实施例8
一种聚氨酯泡沫稳定剂的制备方法,至少包括如下步骤:
(1)将环氧烷烃、C3-C6烯醇进行混合,升温至135℃,加入碱性催化剂,搅拌7小时,得第一反应产物;
(2)将第一硅氧烷、第二硅氧烷进行混合,升温至55℃,加入酸性催化剂,搅拌4小时,得第二反应产物;
(3)将二甲苯、第一反应产物、第二反应产物加入到反应釜中,升温至115℃,加入第三催化剂,使用冷凝器冰水回流,搅拌5小时,除去溶剂,降温出料即得;所述第一反应产物、第二反应产物、溶剂的重量比为1:2:3.5。
所述环氧烷烃为环氧乙烷、环氧丙烷、C6-C15的环氧乙烷衍生物的组合,所述环氧乙烷、环氧丙烷、C6-C15的环氧乙烷衍生物的质量比为1:0.4:0.15;所述C6-C15的环氧乙烷衍生物为2-丁基环氧乙烷。所述C3-C6烯醇的加入量为环氧烷烃总质量的0.08%。所述碱性催化剂的加入量为环氧烷烃总质量的0.02%;所述碱性催化剂为氢氧化钠。
所述第一硅氧烷为1,1,3,3,5,5-六甲基-1,5-二乙烯基三硅氧烷、聚(甲氧基)乙烯基硅氧烷的组合,重量比为1:6;所述第二硅氧烷为六甲基二硅氧烷;所述第二硅氧烷、第一硅氧烷的质量比为1:1;所述酸性催化剂为三氯化铝,加入量为第一硅氧烷、第二硅氧烷总质量的0.02%。所述第三催化剂为Pt催化剂,所述铂催化剂为氯铂酸。
性能测试
通过聚氨酯发泡配方制成(重量配比):聚醚(4110)80份、聚醚(635)20份、水1.5份、二甲基环己烷1.5份、DMP301.3份、泡沫稳定剂1.5份、环戊烷13份、MDI 143份;所述泡沫稳定剂为实施例1-实施例8所述的聚氨酯泡沫稳定剂。
导热系数测定:将上述配方通过高压发泡机注入1100×300×50的模具中闭模发泡,泡沫芯密度30~32Kg/m3。以JIS A1412为基准用导热系数测定装置(オ一トλHC-074型,英弘精机株式会社制)测定。
乳化性能测试:将上述的配方混合,然后放置10小时后,观察,溶液状态是否分层,变浑浊现象,存在为“A”;6小时后依旧清澈为“B”。
表1性能测试
前述的实例仅是说明性的,用于解释本公开的特征的一些特征。所附的权利要求旨在要求可以设想的尽可能广的范围,且本文所呈现的实施例仅是根据所有可能的实施例的组合的选择的实施方式的说明。因此,申请人的用意是所附的权利要求不被说明本发明的特征的示例的选择限制。而且在科技上的进步将形成由于语言表达的不准确的原因而未被目前考虑的可能的等同物或子替换,且这些变化也应在可能的情况下被解释为被所附的权利要求覆盖。

Claims (10)

1.一种聚氨酯泡沫稳定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如下步骤:
(1)将环氧烷烃、C3-C6烯醇进行混合,升温至120-150℃,加入碱性催化剂,搅拌5-10小时,得第一反应产物;
(2)将第一硅氧烷、第二硅氧烷进行混合,升温至40-70℃,加入酸性催化剂,搅拌3-5小时,得第二反应产物;所述第一硅氧烷的结构至少含有一个双键,所述第二硅氧烷中碳原子数目为3-14;
(3)将溶剂、第一反应产物、第二反应产物加入到反应釜中,升温至80-150℃,加入第三催化剂,搅拌3-8小时,除去溶剂,降温出料即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如下步骤:
(1)将环氧烷烃、C3-C6烯醇进行混合,升温至130-140℃,加入碱性催化剂,搅拌6-8小时,得第一反应产物;
(2)将第一硅氧烷、第二硅氧烷进行混合,升温至50-60℃,加入酸性催化剂,搅拌3.5-4.5小时,得第二反应产物;所述第一硅氧烷的结构至少含有一个双键,所述第二硅氧烷中碳原子数目为5-12;
(3)将溶剂、第一反应产物、第二反应产物加入到反应釜中,升温至100-130℃,加入第三催化剂,搅拌3-8小时,除去溶剂,降温出料即得。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氧烷烃选自环氧乙烷、环氧丙烷、C6-C15的环氧乙烷衍生物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3-C6烯醇的加入量为环氧烷烃总质量的0.05-0.1%。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硅氧烷选自1-乙烯基-1,1,3,3,3-五甲基-二硅氧烷、乙烯基三(二甲基硅氧烷基)硅烷、1,1,3,3-四乙烯基-1,3-二甲基-二硅氧烷、1,1,3,3,5,5-六甲基-1,5-二乙烯基三硅氧烷、聚(甲氧基)乙烯基硅氧烷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硅氧烷选自六甲基二硅氧烷、1,1,1,3,5,7,7,7-八甲基四硅氧烷、1,1,3,3,5,5,7,7-八甲基四硅氧烷、1,1,3,3,5,5-六甲基三硅氧烷、乙基三(二甲基硅氧烷基)硅烷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方法,所述第二硅氧烷、第一硅氧烷的质量比为1:(3-5)。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氧乙烷、环氧丙烷、C6-C15的环氧乙烷衍生物的质量比为1:(0.2-0.6):(0.05-0.25)。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6-C15的环氧乙烷衍生物选自[(壬氧基)甲基]环氧乙烷、2-十二烷基环氧乙烷、2-丁基环氧乙烷、1,2-环氧己-5-烯、十三烷基环氧乙烷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10.一种由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制备方法制备的聚氨酯泡沫稳定剂。
CN201910620861.2A 2019-07-10 2019-07-10 一种聚氨酯泡沫稳定剂的制备方法 Active CN1101836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20861.2A CN110183662B (zh) 2019-07-10 2019-07-10 一种聚氨酯泡沫稳定剂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20861.2A CN110183662B (zh) 2019-07-10 2019-07-10 一种聚氨酯泡沫稳定剂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83662A true CN110183662A (zh) 2019-08-30
CN110183662B CN110183662B (zh) 2021-05-25

Family

ID=677256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20861.2A Active CN110183662B (zh) 2019-07-10 2019-07-10 一种聚氨酯泡沫稳定剂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8366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31537A (zh) * 2021-09-01 2021-12-24 苏州思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聚氨酯泡沫稳定剂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55379A (en) * 1988-03-08 1989-08-08 Union Carbide Corporation Silicone surfactants containing cyclic siloxane pendants
CN1123288A (zh) * 1994-07-29 1996-05-29 气体产品与化学公司 用于聚氨酯泡沫体制造的聚醚硅氧烷表面活性剂
CN101125952A (zh) * 2007-08-08 2008-02-20 南京德美世创化工有限公司 低密度低导热系数聚氨酯泡沫稳定剂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55379A (en) * 1988-03-08 1989-08-08 Union Carbide Corporation Silicone surfactants containing cyclic siloxane pendants
CN1123288A (zh) * 1994-07-29 1996-05-29 气体产品与化学公司 用于聚氨酯泡沫体制造的聚醚硅氧烷表面活性剂
CN101125952A (zh) * 2007-08-08 2008-02-20 南京德美世创化工有限公司 低密度低导热系数聚氨酯泡沫稳定剂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31537A (zh) * 2021-09-01 2021-12-24 苏州思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聚氨酯泡沫稳定剂的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83662B (zh) 2021-05-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528932A (en)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glycidyl ethers
CN103289309A (zh) 一种柔性环氧树脂增韧改性酚醛泡沫塑料的方法
BR112014031322B1 (pt) endurecedores líquido para endurecimento de resinas poliméricas e de epóxido (i), seu uso, material composto e composições
CN106905674B (zh) 一种阻燃pet和pc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38070A (zh) 一种单组份加成型液体硅橡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02203A (zh) 一种阻燃asa改性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10183662A (zh) 一种聚氨酯泡沫稳定剂的制备方法
KR20190022551A (ko) 에폭시 수지 조성물, 프리프레그 및 섬유 강화 복합 재료
CN104562690B (zh) 一种低粘度的碳纤维复合乳液上浆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802436A (zh) 一种纳米膨胀型透明防火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03353A (zh) 一种泡沫混凝土发泡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4327451A (zh) 以芳烃聚酯多元醇为增韧剂的酚醛泡沫及其制备方法
CN111592318A (zh) 一种高强度高韧性耐水纸面石膏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09251471A (zh) 磷酸三腰果酚酯增韧改性剂和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4629326A (zh) 一种高抗冲改性pc/abs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04725598A (zh) 一种制备改性环氧树脂的方法
CN103172947B (zh) 一种室内窗边及门边装饰用pvc塑料异型材及其制备方法
CN107474417A (zh) 一种采用苯乙烯聚合物生产阻燃泡沫塑料方法
CN106753103A (zh) 一种环保型高强度水溶性酚醛树脂胶粘剂
CN105331316B (zh) 一种单组份柔性环氧胶黏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928648A (zh) 一种晶须增强增韧无卤阻燃酚醛泡沫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880510A (zh) 一种增强增韧无卤阻燃聚碳酸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66599A (zh) 一种用于生产玻璃纤维湿法毡的白水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64724B (zh) 多功能混凝土增强剂
KR102224073B1 (ko) 에폭시 수지 조성물, 프리프레그 및 섬유 강화 복합 재료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