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83616B - 多官能度聚氨酯丙烯酸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多官能度聚氨酯丙烯酸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83616B
CN110183616B CN201910456592.0A CN201910456592A CN110183616B CN 110183616 B CN110183616 B CN 110183616B CN 201910456592 A CN201910456592 A CN 201910456592A CN 110183616 B CN110183616 B CN 1101836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ction
content
nco
adduct
polyester di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5659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83616A (zh
Inventor
姚永平
盛星
刘继强
招志锦
关计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Sanqiu Optical Solid Materials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Sanqiu Optical Solid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Sanqiu Optical Solid Materi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Sanqiu Optical Solid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45659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83616B/zh
Publication of CN1101836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836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836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836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18/0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06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28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unds used contain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30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 C08G18/34Carboxylic acids; Esters thereof with monohydroxyl compounds
    • C08G18/348Hydroxycarboxylic aci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18/0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06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28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unds used contain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40High-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 C08G18/42Polycondensates having carboxylic or carbonic ester groups in the main chai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18/0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06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28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unds used contain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65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with high-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66Compounds of groups C08G18/42, C08G18/48, or C08G18/52
    • C08G18/6633Compounds of group C08G18/42
    • C08G18/6659Compounds of group C08G18/42 with compounds of group C08G18/34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18/0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06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28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unds used contain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67Unsaturated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671Unsaturated compounds having only one group contain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672Esters of acrylic or alkyl acrylic acid having only one group contain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673Esters of acrylic or alkyl acrylic acid having only one group containing active hydrogen containing two or more acrylate or alkylacrylate ester group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olyurethanes Or Polyurea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官能度聚氨酯丙烯酸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二异氰酸酯与丙烯酸羟基酯反应,当体系中异氰酸酯基的含量为初始含量的50%~55%时,加入二羟甲基丁酸反应;当体系中异氰酸酯基含量为半加成物中异氰酸酯基含量的40%~80%时,加入聚酯二元醇反应;当体系中异氰酸酯基含量为0时,加入含环氧基且可自由基聚合的化合物反应,即得;其中,二异氰酸酯、丙烯酸羟基酯、二羟甲基丁酸、聚酯二元醇与含环氧基且可自由基聚合的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1~1.5):(0.1~0.3):(0.4~0.8):(0.1~0.3)。制备得到的多官能度聚氨酯丙烯酸酯,光固化速率快,硬度和耐磨性好。

Description

多官能度聚氨酯丙烯酸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紫外光固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官能度聚氨酯丙烯酸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紫外光固化技术具有固化时间短、所需设备简单、固化涂层性能优异(耐磨性、抗污性等)、环境友好等优点。因此,在航空航天、电子电气、化工、交通运输、医疗卫生、日常生活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聚氨酯丙烯酸酯具有良好的粘结性和弹性,在紫外光固化材料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聚氨酯丙烯酸酯分子中含有氨基甲酸酯和羧酸酯结构单元,因此,聚氨酯丙烯酸酯综合了聚氨酯和丙烯酸酯的优良性能。而且聚氨酯丙烯酸酯的组成和化学性质具有很大的可调余地,可以通过分子设计合成具有不同官能度(分子中-C=C-双键数量)、不同性能的聚氨酯丙烯酸酯预聚物,从而调整紫外光固化材料的性能以适应不同的需要,应用于光固化涂料、油墨和胶黏剂等领域。然而,传统方法制备得到的聚氨酯丙烯酸酯的交联密度较低、硬度和耐磨性差。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方法制备得到的聚氨酯丙烯酸酯交联密度较低、硬度和耐磨性差的问题,提供一种多官能度聚氨酯丙烯酸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一种多官能度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二异氰酸酯与丙烯酸羟基酯进行加成反应,当体系中异氰酸酯基的含量为初始含量的50%~55%时结束反应,得到异氰酸酯基封端的半加成物;
将所述半加成物与二羟甲基丁酸进行加成反应,当体系中异氰酸酯基含量为所述半加成物中异氰酸酯基含量的40%~80%时结束反应;加入聚酯二元醇继续进行加成反应,当体系中异氰酸酯基含量为0时结束反应;加入含环氧基且可自由基聚合的化合物进行酯化反应,反应即得;
其中,所述二异氰酸酯、所述丙烯酸羟基酯、所述二羟甲基丁酸、所述聚酯二元醇与所述含环氧基且可自由基聚合的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1~1.5):(0.1~0.3):(0.4~0.8):(0.1~0.3)。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含环氧基且可自由基聚合的化合物选自丙烯酸缩水甘油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醚和烯丙基缩水甘油醚中的一种或几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丙烯酸羟基酯选自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酸羟丙酯、甲基丙烯酸羟丙酯和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聚酯二元醇选自分子量为400的聚酯二元醇、分子量为600的聚酯二元醇、分子量为1000的聚酯二元醇和分子量为2000的聚酯二元醇中一种或几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二异氰酸酯与丙烯酸羟基酯进行加成反应的条件为:在阻聚剂和催化剂的条件下,保持反应温度为30℃~30℃;所述阻聚剂选自对甲氧基苯酚、对苯二酚、2,5-二甲基对苯二酚、2,6-二叔丁基对甲苯酚和2,2,6,6-四甲基哌啶-氮氧自由基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催化剂选自三乙醇胺、三亚乙基二胺、月桂酸二丁基锡和辛酸亚锡中的一种或几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半加成物与二羟甲基丁酸进行加成反应的温度为40℃~80℃;所述加入聚酯二元醇继续进行加成反应的温度为50℃~5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入含环氧基且可自由基聚合的化合物进行酯化反应的条件为:在催化剂的条件下,保持反应温度为80℃~110℃;所述的催化剂选自N,N-二甲基苄胺、N,N-二甲基苯胺、DMP-30、三乙胺、三甲基苄基氯化铵、三苯基磷、三苯基锑、四乙基溴化铵和乙酰丙酮铬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官能度聚氨酯丙烯酸酯,采用任一项所述的多官能度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制备方法制备而成。
本发明还提供所述的多官能度聚氨酯丙烯酸酯在制备紫外光固化材料中的应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紫外光固化材料,包含所述的多官能度聚氨酯丙烯酸酯。
上述多官能度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制备方法,控制二异氰酸酯、所述丙烯酸羟基酯、二羟甲基丁酸、聚酯二元醇与含环氧基且可自由基聚合的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1~1.5):(0.1~0.3):(0.4~0.8):(0.1~0.3),将得到的异氰酸酯基封端的半加成物与二羟甲基丁酸进行加成反应,即半加成物的异氰酸酯基与二羟甲基丁酸的两个羟基分别反应进行扩链改性,再与含环氧基和可自由基聚合的化合物进行酯化反应,即二羟甲基丁酸的羧基与含环氧基和可自由基聚合的化合物酯化,在支链引入含双键的基团,形成交联环化的网络结构,在紫外光固化后交联密度增加,提升了硬度和耐磨性。另外,合理控制异氰酸酯基含量为半加成物中异氰酸酯基含量的40%~80%,使得40%~80%半加成物的异氰酸酯基与聚酯二元醇进行加成反应,即半加成物的异氰酸酯基与聚酯二元醇的羟基反应,最终得到的多官能度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在光引发剂下经紫外光照射迅速发生自由基聚合,从而交联固化速率较快,固化后交联密度高,硬度、耐磨性和附着力优异,且不易出现脆裂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多官能度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见图1,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多官能度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0、将二异氰酸酯与丙烯酸羟基酯进行加成反应,当体系中异氰酸酯基的含量为初始含量的50%~55%时结束反应,得到异氰酸酯基封端的半加成物。
其中,二异氰酸酯与丙烯酸羟基酯的摩尔比为1:(1~1.5)。优选地,二异氰酸酯与丙烯酸羟基酯的摩尔比为1:1。
具体地,反应结束得到异氰酸酯基封端的半加成物的一端为异氰酸酯基。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二异氰酸酯与丙烯酸羟基酯进行加成反应的条件为:在阻聚剂和催化剂的条件下,保持反应温度为30℃~30℃。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丙烯酸羟基酯选自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酸羟丙酯、甲基丙烯酸羟丙酯和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地,丙烯酸羟基酯为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阻聚剂选自对甲氧基苯酚、对苯二酚、2、5-二甲基对苯二酚、2,6-二叔丁基对甲苯酚和2,2,6,6-四甲基哌啶-氮氧自由基中的一种或几种。阻聚剂的质量为二异氰酸酯质量的0.1~0.5%。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催化剂选自三乙醇胺、三亚乙基二胺、月桂酸二丁基锡和辛酸亚锡中的一种或几种。催化剂的质量为二异氰酸酯质量的0.01~0.3%。
S20、将半加成物与二羟甲基丁酸进行加成反应,当体系中异氰酸酯基含量为半加成物中异氰酸酯基含量的40%~80%时结束反应。
其中,二异氰酸酯与二羟甲基丁酸的摩尔比为1:(0.1~0.3)。具体的反应为:S10步骤得到异氰酸酯基封端的半加成物中的异氰酸酯基与二羟甲基丁酸中的两个羟基分别反应,进行扩链改性,得到含羧基不含异氰酸酯基的中间产物。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半加成物与二羟甲基丁酸进行加成反应的温度为40℃~80℃。
S30、加入聚酯二元醇继续进行加成反应,当体系中异氰酸酯基含量为0时结束反应。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二异氰酸酯与聚酯二元醇的摩尔比为1:(0.4~0.8),具体的反应为:S20步骤剩余的异氰酸酯基封端的半加成物与聚酯二元醇进行加成反应,即40%~80%半加成物的异氰酸酯基与聚酯二元醇中的羟基反应,得到产物A。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加入聚酯二元醇继续进行加成反应的温度为50℃~50℃。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聚酯二元醇选自分子量为400的聚酯二元醇、分子量为600的聚酯二元醇、分子量为1000的聚酯二元醇和分子量为2000的聚酯二元醇中一种或几种。
S40、加入含环氧基且可自由基聚合的化合物进行酯化反应,反应即得。
其中,二异氰酸酯与含环氧基且可自由基聚合的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0.1~0.3)。具体的反应为:S20步骤得到含羧基不含异氰酸酯基的中间产物中的羧基与含环氧基且可自由基聚合的化合物进行酯化反应,得到产物B。所以,最终得到的多官能度聚氨酯丙烯酸酯包含产物A和产物B的混合物。
酯化反应完全的判断标准:检测体系酸值变化,当酸值小于3mgKOH/g时,反应结束。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含环氧基且可自由基聚合的化合物选自丙烯酸缩水甘油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醚和烯丙基缩水甘油醚中的一种或几种。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加入含环氧基且可自由基聚合的化合物进行酯化反应的条件为:在催化剂的条件下,保持反应温度为80℃~110℃。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催化剂选自N,N-二甲基苄胺、N,N-二甲基苯胺、DMP-30、三乙胺、三甲基苄基氯化铵、三苯基磷、三苯基锑、四乙基溴化铵和乙酰丙酮铬中的一种或几种。催化剂的质量为含环氧基且可自由基聚合的化合物质量的3%~10%。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多官能度聚氨酯丙烯酸酯,采用上述的多官能度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制备方法制备而成。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还提供上述多官能度聚氨酯丙烯酸酯在制备紫外光固化材料中的应用。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紫外光固化材料,包含上述的多官能度聚氨酯丙烯酸酯。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异氰酸酯基(-NCO)含量监测方法为:用二正丁胺滴定标准测定,原理为:-NCO与过量的二正丁胺反应生成脲,过量的二正丁胺再以溴甲酚绿作为指示剂,用盐酸滴定,从而计算出-NCO所消耗的二正丁胺的量,进而推算出被测试物中-NCO的百分含量。具体为:采用二正丁胺反滴定法测定体系中的-NCO含量,异氰酸酯与二正丁胺起定量反应生成脲:R-NCO+(C4H5)2NH→RHCON(C4H5)2;过量的二正丁胺用盐酸标准滴定溶液滴定,盐酸与过量的二正丁胺反应:(C4H5)2NH+HCl→(C4H5)2NH·HCl。
二正丁胺滴定标准测定的计算方式为:-NCO含量的计算公式:-NCO%=((V1-V2)NM)/G×100%,式中,V1为空白试验用去的盐酸标准溶液毫升数;V2为滴定试验用去的盐酸标准溶液毫升数;N为标准盐酸溶液的摩尔浓度,mol/L;M为每毫克当量异氰酸酯的克数,0.042;G为试样质量,g。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酸值监测方法为:用氢氧化钾标准溶液测定,计算酸值,原理为:氢氧化钾与剩余的-COOH反应,KOH+RCOOH→H2O+RCOOK。具体操作是:将约0.5g样品加在100ml烧杯中,准确称量重量,准确至0.0002g,加入约20ml丙酮,用玻璃棒均匀搅动至NR-2完全溶解,如常温不能溶解,可适当加热;完全溶解后,加入2-3滴2%甲酚红指示剂,搅动均匀后,用约0.2mol/L氢氧化钾标准液滴定至由黄色变为紫红色,记下所消耗体积(ml数)。酸值(mg(KOH)/g)按下式计算:酸值(mg(KOH))/g=V·C(KOH)×56.1/G,式中:V-消耗氢氧化钾体积,ml;C-氢氧化钾标准溶液浓度,mol/L;G-样品重量,g。
以下为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在装有恒压滴液漏斗、冷凝管、温度计和电动搅拌器的1000mL四口烧瓶中,通氮气条件下加入222.3g异佛二酮二异氰酸酯,0.2g月桂酸丁基锡。将0.15g 2,6-二叔丁基对甲苯酚加入到258g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中,待完全溶解后,用恒压滴液漏斗滴加到四口烧瓶中,滴加速度先快后慢,滴加完毕后缓慢升温,保持反应温度为55℃,跟踪-NCO含量,当-NCO含量为初始含量50%时结束反应,得到异氰酸酯基封端的半加成物。
之后加入25.6g二羟甲基丁酸,在65℃下进行反应,监测体系中-NCO的含量,当-NCO含量为半加成物中-NCO含量的60%时,即初始含量的30%,结束反应。
之后加入240g聚酯二元醇(Mw=400),在35℃下进行反应,监测体系中-NCO的含量,当-NCO含量为0时结束反应。
之后加入0.25g DMP-30和25g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醚,在105℃下进行反应,检测体系酸值变化,当酸值小于3mgKOH/g时结束反应,得到高交联密度多官能度聚氨酯丙烯酸酯。
实施例2
在装有恒压滴液漏斗、冷凝管、温度计和电动搅拌器的1000mL四口烧瓶中,通氮气条件下加入222.3g异佛二酮二异氰酸酯,0.2g月桂酸丁基锡。将0.15g 2,6-二叔丁基对甲苯酚加入到258g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中,待完全溶解后,再用恒压滴液漏斗滴加到四口烧瓶中,滴加速度先快后慢,滴加完毕后缓慢升温,保持反应温度为55℃,跟踪-NCO含量,当-NCO含量为初始含量50%时结束反应,得到异氰酸酯基封端的半加成物。
之后加入二羟甲基丁酸33.04g,在65℃下进行反应,监测体系中-NCO的含量,当-NCO含量为半加成物中-NCO含量的50%时,即初始含量的25%,结束反应。
之后加入300g聚酯二元醇(Mw=600),在35℃下进行反应,监测体系中-NCO的含量,当-NCO含量为0时结束反应。
再加入0.36g DMP-30和35.5g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醚,在105℃下进行反应,检测体系酸值变化,当酸值小于3mgKOH/g时结束反应,得到高交联密度多官能度聚氨酯丙烯酸酯。
实施例3
在装有恒压滴液漏斗、冷凝管、温度计和电动搅拌器的1000mL四口烧瓶中,通氮气条件下加入222.3g异佛二酮二异氰酸酯,0.2g月桂酸丁基锡。将0.15g 2,6-二叔丁基对甲苯酚加入到258g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中,待完全溶解后,再用恒压滴液漏斗滴加到四口烧瓶中,滴加速度先快后慢,滴加完毕后缓慢升温,保持温度在55℃进行反应,跟踪NCO含量,当-NCO含量为初始含量50%时,得到异氰酸酯基封端的半加成物。
之后加入二羟甲基丁酸14.8g,在65℃下进行反应,监测体系中-NCO的含量,当-NCO含量为半加成物中-NCO含量的80%时,即初始含量的40%,结束反应。
之后加入320g聚酯二元醇(Mw=400),在35℃下进行反应,监测体系中-NCO的含量,当-NCO含量为0时结束反应。
再加入0.2g DMP-30和14.2g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醚,在105℃下进行反应,检测体系酸值变化,当酸值小于3mgKOH/g时结束反应,得到高交联密度多官能度聚氨酯丙烯酸酯。
对比例1
本对比例1的多官能度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区别在于:不加入二羟甲基丁酸(即不含有半加成物与二羟甲基丁酸的加成反应),且不加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醚(即不含有酯化反应)。
对比例2
本对比例2的多官能度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区别在于:不加入聚酯二元醇(Mw=400),(即不含有半加成物与聚酯二元醇的加成反应)。
对比例3
本对比例3的多官能度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区别在于:当-NCO含量为半加成物中-NCO含量的50%时,即初始含量的45%,结束反应。
对比例4
本对比例4的多官能度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区别在于:当-NCO含量为半加成物中-NCO含量的30%时,即初始含量的15%,结束反应。
性能测试
将实施例1~3与对比例1~4合成的多官能度聚氨酯丙烯酸酯按照国家相关标准或行业通用方法进行检测评价。
分别称取上述多官能度聚氨酯丙烯酸酯、光引发剂和可光聚合的活性稀释剂混合均匀,用线状涂布器均匀涂布在ABS板材上,用紫外光固化机固化成膜,其光固化能量(mJ/cm2)、硬度、耐磨性、附着力性能数据如表1所示。
表1实施例1~3与对比例1~4合成的多官能度聚氨酯丙烯酸酯的性能测试数据
Figure BDA0002076770070000101
Figure BDA0002076770070000111
从表1的测试结果可知,对比例1不加入二羟甲基丁酸(即不含有半加成物与二羟甲基丁酸的加成反应),且不加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醚(即不含有酯化反应),得到的多官能度聚氨酯丙烯酸酯侧链没有引入含双键的基团,固化后交联密度低,导致硬度和耐磨性较实施例1不佳。当对比例2不加入聚酯二元醇(Mw=400),(即不含有半加成物与聚酯二元醇的加成反应),则分子主链太短,二羟甲基丁酸引入多,侧链双键多,交联密度高固化后收缩大,附着力较实施例1明显变差。对比例3当-NCO含量为半加成物中-NCO含量的50%时结束反应,二羟甲基丁酸引入较少,侧链接入双键基团不足,导致得到的多官能度聚氨酯丙烯酸酯的性能提升不明显,硬度以及耐磨性较实施例1差。对比例4当-NCO含量为半加成物中-NCO含量的30%时,由于二羟甲基丁酸引入较多,则侧链引入的双键基团多,交联密度高固化后收缩大,虽然有加入聚酯二元醇,但整体含量较少,光固化速率略快,但是附着力较实施例1不佳。
由此说明,实施例1~3将得到的异氰酸酯基封端的半加成物与二羟甲基丁酸进行加成反应,即半加成物的异氰酸酯基与二羟甲基丁酸的两个羟基分别反应进行扩链改性,再与含环氧基和可自由基聚合的化合物进行酯化反应,即二羟甲基丁酸的羧基与含环氧基和可自由基聚合的化合物酯化,在支链引入含双键的基团,形成交联环化的网络结构,在紫外光固化后交联密度增加,提升了硬度和耐磨性。另外,合理控制异氰酸酯基含量为半加成物中异氰酸酯基含量的40%~80%,使得40%~80%半加成物的异氰酸酯基与聚酯二元醇进行加成反应,即半加成物的异氰酸酯基与聚酯二元醇的羟基反应,最终得到的多官能度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在光引发剂下经紫外光照射迅速发生自由基聚合,从而交联固化速率较快,固化后交联密度高,硬度、耐磨性和附着力优异,且不易出现脆裂的现象。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1)

1.一种多官能度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将二异氰酸酯与丙烯酸羟基酯进行加成反应,当体系中异氰酸酯基的含量为初始含量的50%~55%时结束反应,得到异氰酸酯基封端的半加成物;
将所述半加成物与二羟甲基丁酸进行加成反应,当体系中异氰酸酯基含量为所述半加成物中异氰酸酯基含量的40%~80%时结束反应;加入聚酯二元醇继续进行加成反应,当体系中异氰酸酯基含量为0时结束反应;加入含环氧基且可自由基聚合的化合物进行酯化反应,反应即得;
其中,所述二异氰酸酯、所述丙烯酸羟基酯、所述二羟甲基丁酸、所述聚酯二元醇与所述含环氧基且可自由基聚合的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1~1.5):(0.1~0.3):(0.4~0.8):(0.1~0.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官能度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环氧基且可自由基聚合的化合物选自丙烯酸缩水甘油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醚和烯丙基缩水甘油醚中的一种或几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官能度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丙烯酸羟基酯选自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酸羟丙酯、甲基丙烯酸羟丙酯和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官能度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酯二元醇选自分子量为400的聚酯二元醇、分子量为600的聚酯二元醇、分子量为1000的聚酯二元醇和分子量为2000的聚酯二元醇中一种或几种。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多官能度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入含环氧基且可自由基聚合的化合物进行酯化反应的条件为:在催化剂的条件下,保持反应温度为80℃~110℃;所述的催化剂选自N,N-二甲基苄胺、N,N-二甲基苯胺、DMP-30、三乙胺、三甲基苄基氯化铵、三苯基磷、三苯基锑、四乙基溴化铵和乙酰丙酮铬中的一种或几种。
6.一种多官能度聚氨酯丙烯酸酯,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多官能度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制备方法制备而成。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官能度聚氨酯丙烯酸酯在制备紫外光固化材料中的应用。
8.一种紫外光固化材料,其特征在于,包含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官能度聚氨酯丙烯酸酯。
9.一种多官能度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在装有恒压滴液漏斗、冷凝管、温度计和电动搅拌器的1000mL四口烧瓶中,通氮气条件下加入222.3g异佛二酮二异氰酸酯,0.2g月桂酸丁基锡;将0.15g 2,6-二叔丁基对甲苯酚加入到258g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中,待完全溶解后,用恒压滴液漏斗滴加到四口烧瓶中,滴加速度先快后慢,滴加完毕后缓慢升温,保持反应温度为55℃,跟踪-NCO含量,当-NCO含量为初始含量50%时结束反应,得到异氰酸酯基封端的半加成物;
之后加入25.6g二羟甲基丁酸,在65℃下进行反应,监测体系中-NCO的含量,当-NCO含量为半加成物中-NCO含量的60%时,即初始含量的30%,结束反应;
之后加入240g Mw=400的聚酯二元醇,在35℃下进行反应,监测体系中-NCO的含量,当-NCO含量为0时结束反应;
之后加入0.25gDMP-30和25g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醚,在105℃下进行反应,检测体系酸值变化,当酸值小于3mgKOH/g时结束反应,得到高交联密度多官能度聚氨酯丙烯酸酯。
10.一种多官能度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在装有恒压滴液漏斗、冷凝管、温度计和电动搅拌器的1000mL四口烧瓶中,通氮气条件下加入222.3g异佛二酮二异氰酸酯,0.2g月桂酸丁基锡;将0.15g 2,6-二叔丁基对甲苯酚加入到258g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中,待完全溶解后,再用恒压滴液漏斗滴加到四口烧瓶中,滴加速度先快后慢,滴加完毕后缓慢升温,保持反应温度为55℃,跟踪-NCO含量,当-NCO含量为初始含量50%时结束反应,得到异氰酸酯基封端的半加成物;
之后加入二羟甲基丁酸33.04g,在65℃下进行反应,监测体系中-NCO的含量,当-NCO含量为半加成物中-NCO含量的50%时,即初始含量的25%,结束反应;
之后加入300g Mw=600的聚酯二元醇,在35℃下进行反应,监测体系中-NCO的含量,当-NCO含量为0时结束反应;
再加入0.36gDMP-30和35.5g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醚,在105℃下进行反应,检测体系酸值变化,当酸值小于3mgKOH/g时结束反应,得到高交联密度多官能度聚氨酯丙烯酸酯。
11.一种多官能度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在装有恒压滴液漏斗、冷凝管、温度计和电动搅拌器的1000mL四口烧瓶中,通氮气条件下加入222.3g异佛二酮二异氰酸酯,0.2g月桂酸丁基锡;将0.15g 2,6-二叔丁基对甲苯酚加入到258g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中,待完全溶解后,再用恒压滴液漏斗滴加到四口烧瓶中,滴加速度先快后慢,滴加完毕后缓慢升温,保持温度在55℃进行反应,跟踪NCO含量,当-NCO含量为初始含量50%时,得到异氰酸酯基封端的半加成物;
之后加入二羟甲基丁酸14.8g,在65℃下进行反应,监测体系中-NCO的含量,当-NCO含量为半加成物中-NCO含量的80%时,即初始含量的40%,结束反应;
之后加入320g Mw=400的聚酯二元醇,在35℃下进行反应,监测体系中-NCO的含量,当-NCO含量为0时结束反应;
再加入0.2gDMP-30和14.2g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醚,在105℃下进行反应,检测体系酸值变化,当酸值小于3mgKOH/g时结束反应,得到高交联密度多官能度聚氨酯丙烯酸酯。
CN201910456592.0A 2019-05-29 2019-05-29 多官能度聚氨酯丙烯酸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ctive CN1101836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56592.0A CN110183616B (zh) 2019-05-29 2019-05-29 多官能度聚氨酯丙烯酸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56592.0A CN110183616B (zh) 2019-05-29 2019-05-29 多官能度聚氨酯丙烯酸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83616A CN110183616A (zh) 2019-08-30
CN110183616B true CN110183616B (zh) 2021-07-20

Family

ID=677184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56592.0A Active CN110183616B (zh) 2019-05-29 2019-05-29 多官能度聚氨酯丙烯酸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8361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66457B (zh) * 2020-11-06 2022-04-05 广州市嵩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固化亲水型聚脲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788928B (zh) * 2021-09-07 2023-05-12 肇庆市宝骏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耐高温、高伸长率聚氨酯丙烯酸树脂及其在制备紫外光固化可剥胶中的应用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79171A (en) * 1979-11-30 1981-06-29 Toyoda Gosei Co Ltd Adhesive for synthetic resin chenille
WO2001010925A1 (en) * 1999-08-11 2001-02-15 Ppg Industries Ohio, Inc. Curable powder film-forming composition having chemical resistance
CN102633984A (zh) * 2012-04-06 2012-08-15 长兴(广州)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聚氨酯丙烯酸酯低聚物及其合成方法与应用
JP2014090150A (ja) * 2012-10-05 2014-05-15 Toyo Ink Sc Holdings Co Ltd 電磁波シールド性カバーレイフィルム、フレキシブルプリント配線板の製造方法、及びフレキシブルプリント配線板
CN104004146A (zh) * 2014-05-21 2014-08-27 深圳天鼎精细化工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氨酯-有机硅-丙烯酸酯三元共聚乳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5820048A (zh) * 2016-04-08 2016-08-03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低粘度星形羟基聚酯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6916254A (zh) * 2017-03-22 2017-07-04 中山市千佑化学材料有限公司 丙烯酸酯改性聚氨酯乳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8341921A (zh) * 2018-03-27 2018-07-31 佛山市三求光固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聚氨酯改性柔性环氧丙烯酸树脂、其制备方法、光固化标识油墨以及柔性印制电路板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79171A (en) * 1979-11-30 1981-06-29 Toyoda Gosei Co Ltd Adhesive for synthetic resin chenille
WO2001010925A1 (en) * 1999-08-11 2001-02-15 Ppg Industries Ohio, Inc. Curable powder film-forming composition having chemical resistance
CN102633984A (zh) * 2012-04-06 2012-08-15 长兴(广州)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聚氨酯丙烯酸酯低聚物及其合成方法与应用
JP2014090150A (ja) * 2012-10-05 2014-05-15 Toyo Ink Sc Holdings Co Ltd 電磁波シールド性カバーレイフィルム、フレキシブルプリント配線板の製造方法、及びフレキシブルプリント配線板
CN104004146A (zh) * 2014-05-21 2014-08-27 深圳天鼎精细化工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氨酯-有机硅-丙烯酸酯三元共聚乳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5820048A (zh) * 2016-04-08 2016-08-03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低粘度星形羟基聚酯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6916254A (zh) * 2017-03-22 2017-07-04 中山市千佑化学材料有限公司 丙烯酸酯改性聚氨酯乳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8341921A (zh) * 2018-03-27 2018-07-31 佛山市三求光固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聚氨酯改性柔性环氧丙烯酸树脂、其制备方法、光固化标识油墨以及柔性印制电路板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Effects of vinyl isocyanate coupling agent on the tensile properties of Kraft fiber-unsaturated polyester composites";Gao Z ,等;《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20120713;第128卷(第2期);第1036-1043页 *
"一种脂肪族多官能度环氧丙烯酸酯";胡剑飞,等;《现代涂料与涂装》;20150320;第18卷(第3期);第10-13页 *
"紫外光固化聚氨酯-丙烯酸酯涂料研究进展";鲍利红,等;《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20140528;第12卷(第3期);第1-4,13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83616A (zh) 2019-08-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02558B (zh) 一种高强度湿、光双重固化聚氨酯粘合剂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
Sardon et al. Waterborne hybrid polyurethane coatings functionalized with (3-aminopropyl) triethoxysilane: adhesion properties
CN110183616B (zh) 多官能度聚氨酯丙烯酸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912296B (zh) 一种交联型水性聚氨酯及其制备方法
Zhang et al. Castor-oil-based UV-curable hybrid coatings with self-healing, recyclability, removability, and hydrophobicity
CN110483730B (zh) 一种聚氨酯丙烯酸酯齐聚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方法
CN108395847B (zh) 一种高强度光、热固化聚氨酯粘合剂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
CN114085353B (zh) 一种光-热双重固化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Li et al.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nonionic waterborne polyurethane with a polyether as side chain
CN115181232B (zh) 一种聚氨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433341B (zh) 一种亲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亲水性三官丙烯酸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947053A (zh) 一种改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共聚物、光刻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08164678A (zh) 一种可uv固化的大豆油基水性聚氨酯及其制备方法
CN110698642B (zh) 一种聚氨酯改性环氧丙烯酸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796576B (zh) 一种玻璃纤维成膜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46838B (zh) 一种聚合松香基聚氨酯预聚体的制备方法
CN114316203A (zh) 聚氨酯丙烯酸酯光固化树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聚氨酯丙烯酸酯预聚物的制备方法
CN110713705A (zh) 一种互穿网络结构的水性聚氨酯乳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484595B (zh) 一种低黏度聚氨酯丙烯酸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Hsieh et al. Synthesis and kinetic studies of UV‐curable urethane‐acrylates
CN110016143B (zh) 一种多官能度混杂固化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10423323B (zh) 一种水溶性封闭型聚氨酯固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558112B (zh) 一种低迁移的含硅大分子光引发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677969A (zh) Uv固化自修复自粘聚氨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230491A (zh) 一种氰基改性聚氨酯丙烯酸酯树脂、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510

Address after: No. 8, Dehua Road, industrial park, Chengdong neighborhood committee, Decheng street, Deqing County, Zhaoqing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26600

Applicant after: Guangdong Sanqiu Optical Solid Materials Co.,Ltd.

Address before: 526600 Deqing County Industrial Park, Zhaoqing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Sanqiu (Deqing) Optical Solid Material Co.,Ltd.

Applicant before: Guangdong Sanqiu Optical Solid Materials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