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77989A - 用于均化形成制冷剂回路的一部分的热交换器的管内的制冷剂的分配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均化形成制冷剂回路的一部分的热交换器的管内的制冷剂的分配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77989A
CN110177989A CN201780082777.9A CN201780082777A CN110177989A CN 110177989 A CN110177989 A CN 110177989A CN 201780082777 A CN201780082777 A CN 201780082777A CN 110177989 A CN110177989 A CN 1101779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mogenized
assigned unit
pipeline
refrigerant
part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8277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J.布兰丁
J.蒂索特
K.阿佐兹
P.莱布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SAS
Original Assignee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S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SAS filed Critical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SAS
Publication of CN1101779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7798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02Header boxes; End plates
    • F28F9/026Header boxes; End plates with static flow control means, e.g. with means for uniformly distributing heat exchange media into conduits
    • F28F9/027Header boxes; End plates with static flow control means, e.g. with means for uniformly distributing heat exchange media into conduits in the form of distribution pipes
    • F28F9/0273Header boxes; End plates with static flow control means, e.g. with means for uniformly distributing heat exchange media into conduits in the form of distribution pipes with multiple ho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9/00Evaporators; Condensers
    • F25B39/02Evaporators
    • F25B39/028Evaporators having distributing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02Header boxes; End plates
    • F28F9/026Header boxes; End plates with static flow control means, e.g. with means for uniformly distributing heat exchange media into conduits
    • F28F9/028Header boxes; End plates with static flow control means, e.g. with means for uniformly distributing heat exchange media into conduits by using inserts for modifying the pattern of flow inside the header box, e.g. by using flow restrictors or permeable bodies or blocks with chann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均化制冷剂(FR)在热交换器的管内的分布的装置(18)。用于均化分配的装置(18)包括至少一个管道(19),所述至少一个管道设有至少一个窗口(29)和至少一个孔口(22),制冷剂能够通过所述至少一个窗口进入管道(19),制冷剂能够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孔口离开管道(19)。管道(19)容纳至少一个隔板(25),隔板界定管道(19)内的第一内部容积部(26)和第二内部容积部(27)。管道(25)包括至少一个开口(28),开口使第一内部容积部(26)和第二内部容积部(27)流体连通。

Description

用于均化形成制冷剂回路的一部分的热交换器的管内的制冷 剂的分配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领域是形成机动车辆所配备的制冷剂回路的一部分的热交换器。本发明的主题是一种用于均化制冷剂在这种热交换器的管内的分布的装置。
背景技术
机动车辆通常配备有加热、通风和/或空调设备置,用于热处理存在于或送入机动车辆内部的空气。为此,这种装置与闭合回路相关联,制冷剂在该闭合回路内流动。制冷剂回路依次包括压缩机、气体冷凝器或冷却器、膨胀构件和热交换器。热交换器容纳在加热、通风和/或空调设备内,以允许在空气流被输送到车辆内部之前在制冷剂和在所述设备内流通的空气流之间进行热交换。
根据制冷剂回路的一种操作模式,热交换器用作蒸发器以冷却空气流。在这种情况下,制冷剂在压缩机内被压缩,然后制冷剂在气体冷凝器或冷却器内被冷却,然后制冷剂在膨胀构件中经历膨胀,最后制冷剂从热交换器内的空气流中获取热能。随着制冷剂离开膨胀构件并随着其进入热交换器,制冷剂处于双相状态并且以液相和气相存在。
热交换器包括集管箱和返回箱,在它们之间插置有一束管。在制冷剂回路操作期间,制冷剂通过集管箱包括的进入开口吸入热交换器中。然后,制冷剂使用所述束中的管在集管箱和返回箱之间流动。
产生的一个普遍问题在于在制冷剂的不同相(液相和气相)方面难以均匀地供应所述束中的管。
具体地,制冷剂到管束的供应的不均匀性导致通过热交换器的空气流的温度的不均匀性。这种不均匀性易于在车辆内部区域之间产生不适当的和不希望的温度差异,这是不利的。
文献US2015/0121950提出了在集管箱内部容纳用于使制冷剂在管束内的分配均匀化的装置。该装置包括设置有多个孔口的管道。管道具有第一端部,该第一端部连接到用于使制冷剂进入热交换器中的第一进入口。管道布置成界定不间断的内部容积部的柱形管,制冷剂在该内部容积部内流通。液相制冷剂以液滴的形式通过穿过管道形成的孔口喷射。
从使热交换器内的制冷剂分布均匀化的观点来看,这种组织不是最佳的。更具体地说,最远离第一端部的所述束中的管经常供应不足够的制冷剂。
这导致离开热交换器的空气流的温度的不均匀性,这是不令人满意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完善热交换器内制冷剂分布的均匀性,以便最终提高其效率和输出,以便将处于所需温度的空气流输送到车辆内部。
另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用于在管束内分配制冷剂的装置,该装置确保向管束供应相等的制冷剂,包括离管道的第一端部最远的那些管,该第一端部首先接收制冷剂。
本发明的装置是用于均匀化热交换器的管内的制冷剂分配的装置。用于均化分配的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管道,所述至少一个管道设有至少一个窗口和至少一个孔口,制冷剂能够通过所述至少一个窗口进入管道,制冷剂能够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孔口离开管道。
根据本发明,管道容纳至少一个隔板,所述至少一个隔板界定管道内的第一内部容积部和第二内部容积部,隔板包括至少一个开口,所述至少一个开口使第一内部容积部和第二内部容积部流体连通。
用于均化分配的装置有利地包括以下特征中的至少任一个,它们单独或组合地采用:
-窗口仅围绕第一内部容积部。该窗口仅形成到第一容积部的入口。
-窗口形成在管道的第一端部。
-第一端部包括第一端壁,第一端壁设有窗口。第一端壁例如由热交换器的集管箱的盖子制成。
-第一内部容积部至少由隔板、设有窗口的第一端壁和第二端壁界定。第二端壁例如由热交换器的集管箱的盖子制成。
-第一内部容积部由管道的周壁界定。
-穿过周壁形成孔口。
-存在多个孔口,所述多个孔口沿着对齐轴线设置。
-第二内部容积部在其每个纵向端处封闭。
-第二内部容积部由隔板、第一端壁、第二端壁和周壁界定。
-隔板在第一端壁和第二端壁之间延伸。
-隔板是平坦的。
-隔板具有圆形横截面。
-第二内部容积部至少部分地围绕第一内部容积部。根据一种选择,第二内部容积部完全包围第一内部容积部。
-隔板围绕回转轴线形成,该回转轴线平行于管道的对称轴线。
-回转轴线与对称轴线重合。
-回转轴线与对称轴线分开。
-隔板和管道接触。
-管道成形为柱形。
-存在多个开口。
-开口具有圆形截面。
-开口沿着对称轴线穿过隔板分布。
-开口形成在至少一个母线上,所述至少一个母线与管道的对称轴线形成非零角度。
-开口靠近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中的任一个形成。
-开口具有从第一端部到第二端部的越来越大的截面。
-开口分布在多组开口中,同一组中的开口具有相同的用于制冷剂的通过截面,从第一端部到第二端部,开口的平均单个通过截面从一组到邻近的另一组增加。
-开口彼此等距。
-开口以可变间距彼此间隔开。
-每个开口由两个穿孔的叠加形成。
-穿孔有不同的截面。
-隔板和至少周壁由同一条带制成。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界定第一腔室的集管箱,该第一腔室至少部分地容纳至少一个这样的用于均化分配的装置。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包括这种集管箱和返回箱的热交换器,在它们之间插置一束管。
热交换器有利地包括以下特征中的至少任一个,它们单独或组合地采用:
-集管箱设有第一口。
-第一口与用于均化分配的装置的窗口流体连通。
-第一口至少部分地容纳用于均化分配的装置。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制冷剂回路,其包括至少一个这样的热交换器。
本发明还涉及这种热交换器作为蒸发器的用途,该蒸发器容纳在机动车辆所配备的加热、通风和/或空调设备的壳体内。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制造这种用于均化分配的装置的方法,其中管道和隔板至少通过折叠和/或轧制条带而获得。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附图并阅读下面通过举例说明给出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他特征、细节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在附图中:
图1是包括本发明的热交换器的制冷剂回路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热交换器的第一替代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所示的热交换器的第二替代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a是用于均化制冷剂的分配的装置的第一替代实施例的示意性透视图,图2或图3所示的热交换器配备有该装置;
图4b是图4a中所示的用于均化分配的装置的横向平面的横截面视图;
图5a是用于均化制冷剂的分配的装置的第二替代实施例的示意性透视图,图2或图3中所示的热交换器配备有该装置;
图5b是图5a中所示的用于均化分配的装置的横向平面的横截面视图;
图6a是用于均化制冷剂的分配的装置的第三替代实施例的示意性透视图,图2或图3中所示的热交换器配备有该制冷剂分配装置;
图6b是图6a中所示的用于均化分配的装置的横向平面的横截面视图;
图7a是用于均化制冷剂的分配的装置的第四替代实施例的示意性透视图,图2或图3中所示的热交换器配备有该装置;
图7b是用于均化制冷剂的分配的装置的第五替代实施例的示意性透视图,图2或图3中所示的热交换器配备有该装置;
图8a是用于制造图4a、4b或7b中所示的用于均化制冷剂的分配的装置的条带的第一变型的示意性前视图;
图8b是被成形为形成图4a、4b或7b中所示的用于均化制冷剂的分配的装置的图8a中所示的条带的示意横截面视图;
图9a是用于制造图4a、4b或7b中所示的用于均化制冷剂的分配的装置的条带的第一变型的示意性前视图;
图9b是被成形为形成图4a、4b或7b中所示的用于均化制冷剂的分配的装置的图9a中所示的条带的示意横截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及其描述根据实现本发明的特定方式详细地阐述了本发明。在适当的情况下,它们可以更好地定义本发明。
图1描绘了闭合回路1,制冷剂FR在该闭合回路1中流通。在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制冷剂回路1在制冷剂FR在制冷剂回路1内流通的方向S1上依次包括:用于压缩制冷剂FR的压缩机2;用于冷却制冷剂FR的气体冷凝器或冷却器3;膨胀构件4,制冷剂FR在其中经历膨胀;和热交换器5。热交换器5容纳在加热、通风和/或空调设备7的壳体6内,空气流在该壳体6内流通。热交换器5允许与其接触和/或通过它的空气流FA与制冷剂FR之间的热传递,如图2所示。根据上文描述的制冷剂回路1的操作模式,随着空气流FA与热交换器5接触和/或通过热交换器5,热交换器5用作蒸发器以冷却空气流FA。
在图2和3中,热交换器5包括集管箱8和返回箱9,在它们之间插置一束管10、10a、10b。总的来说,热交换器5平行于包含集管箱8、所述一束管10、10a、10b和返回箱9的第一平面P1延伸。集管箱8安装在所述一束管10、10a、10b上方,所述一束管10、10a、10b本身位于返回箱9的上方,特别是当安装在壳体6内的热交换器5处于其使用位置时。换句话说,在该使用位置,集管箱8是热交换器5的顶部箱,而返回箱9是热交换器5的底部箱。空气流FA在优选正交于第一平面P1的方向上流过热交换器5。
管10、10a、10b例如是直线形的并且沿着集管箱8和返回箱9之间的第一总体延伸轴线A1延伸。集管箱8沿着第二总体延伸轴线A2延伸,返回箱9沿着第三总体延伸轴线A3延伸。优选地,第二总体延伸轴线A2和第三总体延伸轴线A3彼此平行,与第一总体延伸轴线A1正交。
所述一束管10、10a、10b设置有翅片15,翅片15插置于两个连续的管10、10a、10b之间,以在空气流FA通过热交换器5时促进空气流FA和管10、10a、10b之间的热交换,空气流FA在大致正交于第一平面P1的方向上流通。
热交换器5包括第一口16,制冷剂FR通过第一口16进入热交换器5。第一口16构成进气口,该进气口使得制冷剂FR吸入第一腔室13中,第一腔室13界定在集管箱8内。热交换器5包括第二口17,制冷剂FR通过第二口17从热交换器5排出。
在图2中,热交换器5是这样的热交换器,制冷剂FR在其中沿着I形路径流动。管10彼此平行设置并且在第一平面P1内对齐。管10在第一端101和第二端102之间延伸,第一端101与返回箱9流体连通,第二端102与集管箱8流体连通。换句话说,返回箱9形成“I”的基部,而集管箱8形成“I”的顶部。根据该第一替代形式,第二口17配备返回箱9。
在制冷剂回路1的操作期间,制冷剂FR通过集管箱8所包括的第一口16进入热交换器5中。然后,制冷剂FR通过用于均化分配的装置18沿着第二延伸轴线A2沿着集管箱8分配。接下来,制冷剂FR使用管10在集管箱8和返回箱9之间流动。最后,制冷剂FR通过返回箱9的第二口17从热交换器5中排出。
在图3中,热交换器是这样的热交换器,其中制冷剂FR沿着U形路径流动。管10a、10b彼此平行布置,分布在两个层11、12中,这两个层包括第一管10a的第一层11和第二管10b的第二层12。第一层11和第二层12形成在彼此平行且平行于第一平面P1的相应平面内。
第一层11的第一管10a在第一端101和第二端102之间延伸,第一端101与返回箱9流体连通,第二端102与第一腔室13流体连通。第二层12的第二管10b在第三端103和第四端104之间延伸,第三端103与返回箱9流体连通,第四端104与第二腔室14流体连通,第二腔室14同样界定在集管箱8内。第一腔室13和第二腔室14是相邻的并且相对于彼此密封。第一腔室13沿着第四总体延伸轴线A4延伸,第二腔室14沿着第五总体延伸轴线A5延伸。优选地,第四总体延伸轴线A4和第五总体延伸轴线A5彼此平行,并且与第二总体延伸轴线A2平行。第四总体延伸轴线A4和第五总体延伸轴线A5一起限定第二平面P2,第二平面P2优选地与第一平面P1正交。换句话说,返回箱9形成U的基部,而管10a、10b的第一层11和第二层12形成U的分支,第一腔室13和第二腔室14形成U的端部。根据该第二变型,第二口17配备集管箱8的第二腔室14。
在制冷剂回路1的使用期间,制冷剂FR通过第一腔室13中的第一口16进入热交换器5,通过用于均化分配的装置18沿着第二总体延伸轴线A2沿集管箱8分配。然后,制冷剂FR使用第一层11的第一管10a在集管箱8的第一腔室13和返回箱9之间流动。然后,制冷剂FR使用第二层12的第二管10b在返回箱9和第二腔室14之间流动。最后,制冷剂FR在流通通过第二腔室14之后通过第二口17从热交换器5排出。
优选地,第一层11的第一管10a在第三平面P3内与第二层12的第二管10b对齐,第三平面P3垂直于第一平面P1并且平行于第一总体延伸轴线A1。
不管上面提出的热交换器5的实施例的变型如何,集管箱8容纳用于均化管10、10a、10b内的制冷剂FR的分配的装置18。这种用于均化分配的装置18旨在使液-气两相状态下的制冷剂FR沿集管箱8均匀地分配并最终在所有管10、10a、10b的内部均匀地分配。
在图4a、4b、5a、5b、6a、6b、7a和7b中,用于均化分配的装置18例如包括管道19,其沿在管道19的第一端部20和第二端部21之间的第六总体延伸轴线A6延伸,第六总体延伸轴线A6与第二总体延伸轴线A2和/或第四总体延伸轴线A4平行或甚至重合。
应注意,沿着由管道19的最长尺寸限定的第六总体延伸轴线A6延伸的任何元件被称为纵向的。在与第六总体延伸轴线A6正交的横向平面Pt内延伸的任何元件称为横向的。
第一端部20由管道19的一端形成,而第二端部21由管道19的另一端形成,与第一端部20纵向相对。
根据一种替代实施例,第一端部20旨在与热交换器5的第一口16流体连通。根据另一替代实施例,第一口16容纳管道19,管道19的第一端部20放置成与制冷剂回路1的管线流体连通。根据这两种替代形式,第二端部21是盲的并且关于制冷剂FR在管道19内的流通形成死端。
管道19例如构造为柱形,或平行六面体形或具有对称轴线A7的任何其他形状,对称轴线A7优选地与第六总体延伸轴线A6平行或甚至重合。孔口22穿过管道19的周壁23形成,并且优选地沿着对齐轴线A8对齐,该对齐轴线A8平行于第六总体延伸轴线A6和/或平行于对称轴线A7。
周壁23是提供管道19的整体形状的周壁;当管道19成形为柱形时,周壁23具有柱形截面,并且当管道19是平行六面体时,周壁23具有平行六面体截面。根据一种变型,孔口22彼此等距。根据另一变型,孔口22彼此分开可变距离。孔口22例如是圆形截面的孔口,但可以是任何形状,特别是矩形、椭圆形、矩圆形。
管道19构成外壳,该外壳界定内部空间24,管道19围绕该内部空间24形成。换句话说,管道19是管道19围绕的内部空间24的边界。根据管道19的形状,内部空间24例如是柱形或平行六面体,或围绕对称轴线A7形成的任何其他形状。
根据本发明,管道19容纳至少一个隔板25,隔板25将内部空间24分成标记为26、27的至少两个内部容积部。根据所示的变型,隔板25界定第一内部容积部26和第二内部容积部27。换句话说,隔板25将内部空间24分成至少两个不同的且例如邻近的内部容积部26、27。
隔板25在管道19内部延伸,特别是沿着管道19的对称轴线A7从管道19的第一端部20到第二端部21纵向延伸。根据一个实施例变型,如图4a、4b、7a和7b所示,第一内部容积部26和第二内部容积部27具有相同的形状。在这种情况下,隔板25设置在内部空间24的中间,并且第一内部容积部26和第二内部容积部27具有相同的容量。根据另一实施例变型,第一内部容积部26和第二内部容积部27是位似的。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内部容积部26和第二内部容积部27是类似的。根据另一个实施例变型,第一内部容积部26和第二内部容积部27是不同的并且具有不同的相应形状。在后一种情况下,隔板25因此偏移,以便形成具有不同容积的第一内部容积部26和第二内部容积部27。
隔板25设置有穿过其形成的至少一个开口28,以允许制冷剂FR从第一内部容积部26传递到第二内部容积部27。优选地,隔板25设置有多个开口28,开口28例如设计为具有圆形截面的孔口,但是可以是任何形状,特别是矩形、椭圆形、矩圆形。开口28例如沿着对称轴线A7穿过隔板25同样地分布。开口28例如靠近第一端部20集中,或者开口28靠近第二端部21集中。开口28具有从第一端部20到第二端部21的越来越大的截面。开口28分布在多组开口中,同一组中的开口28具有相同的用于制冷剂FR的通过截面,从第一端部20到第二端部21,开口的平均单个通过截面从一组到邻近的另一组增加。
根据一种变型,开口28彼此等距。根据另一变型,开口28彼此分开可变距离。开口28特别根据通过管道19和/或热交换器5所需的制冷剂FR的流速而被调整。
管道19配备有窗口29,窗口29与第一口16流体连接,以便允许制冷剂FR经由管道19进入热交换器5。更具体地,窗口29允许来自第一口16的制冷剂FR进入第一内部容积部26。换句话说,一旦第一口16和窗口29已经进入流体连通,则制冷剂FR经由管道19、更具体地经由第一内部容积部26进入热交换器5中。
更具体地说,如图4a、5a、6a和7a所示,管道19包括具有圆形截面的管状周壁23和两个端壁31、32。第一端壁31配备管道19的第一端部20并且设置有窗口29。第二端壁32配备第二端部21,并且由不带有窗户的实心壁形成。第一端壁31和第二端壁32例如是平坦的并且沿着与第六总体延伸轴线A6和/或对称轴线A7正交的横向平面Pt形成。
根据热交换器5的一个实施例变型,第一端壁31和第二端壁32是集管箱8的盖子的一部分,该盖子至少部分地覆盖第一腔室13和第二腔室14。
更具体地,第一端壁31包括部分地界定第一内部容积部26的第一端部31a和部分地界定第二内部容积部27的第二端部31b。窗口29配备第一端部31a。换句话说,与设置有窗口29的第一端部31a不同,第二端部31b不具有用于制冷剂FR的通道。换句话说,当制冷剂FR进入管道19时,制冷剂FR仅进入第一容积部26并且不能直接进入第二容积部27。
从这些措施可以得出,经由第一口16进入热交换器5的制冷剂FR使用穿过第一端壁31的第一端部31a形成的窗口29进入第一容积部26中。然后,制冷剂FR在第一内部容积部26内扩散。然后,制冷剂FR使用至少一个开口28从第一内部容积部26流通到第二内部容积部27。然后,制冷剂FR在第二内部容积部27内扩散。然后,制冷剂FR使用至少一个孔口22从管道19流向第一腔室13。然后,如上所述,制冷剂FR流过一束管10、10a、10b,直到返回箱9,以便经由第二口17从热交换器5中排出。
从这些措施可以得出,当制冷剂FR通过如此形成的管道19时,制冷剂FR遇到促使其液相和气相之间的混合的许多障碍物。另外,这种管道19促使制冷剂FR沿着该管道19均匀分配并最终在管10、10、10b内均匀分配。
特别要注意的是,在到达第二内部容积部27之前,在第一内部容积部26内保持制冷剂FR的液相。因此,第一内部容积部26形成液态制冷剂FR的存储部,其在重力作用下在第一内部容积部26内流动,以便至少部分地沿着管道19的对称轴线A7均匀地填充第一内部容积部26。还应注意的是,制冷剂FR在其通过开口28时和/或在通过孔口22时被喷射,以便然后以均匀的方式供应管10、10a、10b。换句话说,第一内部容积部26允许制冷剂FR沿着对称轴A7均匀地纵向分布,制冷剂FR通过开口28和/或孔口22的喷射在第一内部容积中的均匀化之后的第二阶段中执行,这确保制冷剂FR在离开管道19时更好地分配。
还应注意,隔板25可以由多孔材料制成,使得开口28对于隔板25的构成材料的性质是固有的。最后,根据各种实施例变型,隔板25例如平行于第六总体延伸轴线A6和/或对称轴A7延伸,或者隔板25与第六总体延伸轴线A6相交。
参考图4a、4b、7a和7b,隔板25是形成在管道19的对称平面P4上的中间隔板。对称平面P4是管道19的矢状和纵向平面,其容纳管道19的对称轴A7。隔板25在第一端壁31和第二端壁32之间延伸。隔板25同样在周壁23的两个直径地相对的边缘23a之间延伸。第一内部容积部26和第二内部容积部27成形为半柱形,在热交换器5的使用位置,第二内部容积部27安装在第一内部容积部26上方。就其本身而言,窗口29成形为半圆形。开口28例如与孔口22相对地形成,或者开口28相对于孔口22纵向偏移。
参考图5a、5b、6a和6b,隔板25成形为管状,优选为柱形隔板。在这种情况下,隔板25围绕回转轴线A9形成,回转轴线A9平行于第六总体延伸轴线A6和/或管道19的对称轴线A7。由于管道19和隔板25都是管状和柱形的,管道19的直径严格大于隔板25的直径。举例来说,管道19的直径是隔板25的直径的两倍。就其本身而言,窗口29被成形为圆形。开口28例如与孔口22相对地形成,例如是同轴的,或者开口28相对于孔口22纵向偏移。
参考图5a和5b,回转轴线A9和对称轴A7重合。隔板25和管道19是同轴的,管道19围绕隔板25。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内部容积部27包围并包围第一内部容积部26。管道19和隔板25之间的唯一接触点属于第一端壁31和第二端壁32。
参考图6a和6b,回转轴线A9和对称轴线A7是分开的并且彼此之间的距离D非零。隔板25的回转轴线A9相对于管道19的对称轴线A7偏移。隔板25和管道19例如相切,管道19围绕隔板25。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内部容积部27围绕并包围第一内部容积部26。第二容积部27具有半月形或月牙形的横截面。
在图7a中,开口28形成在相互平行的多个母线43上,每个母线43与管道19的对称轴A7形成角度α。根据所示的变型,每个母线43是三个开口28的基础。根据其他变型,每个母线43的开口28的数量可以大于三个。
在图7b中,第一内部容积部26容纳混合构件33,该混合构件33用于破坏第一内部容积部26内的制冷剂FR的层流,以促进制冷剂FR的液相和气相之间的混合。混合构件33可以是螺旋形或一些不同的形状,以便形成对第一内部容积部26内的制冷剂FR的层流的障碍。
应注意的是,混合构件33可以安装在上面参考图4a、4b、5a、5b、6a、6b和7a所述的任何管道19的第一内部容积部26内。
图8a和9a示出了使用本发明的方法制造图4a和4b中所示的管道19的条带34。条带34特别是金属条带,例如铝或类似物,具有小的厚度,例如在0.5mm至2.5mm的范围内。条带34优选地是矩形的并且具有两个横向边缘35a、35b和两个纵向边缘36a、36b。横向边缘35a、35b优选地相互平行且与纵向边缘36a、36b垂直,纵向边缘36a、36b相互平行。纵向边缘36a、36b的长度大于横向边缘35a、35b的长度。
条带34设置有沿对齐轴线A8设置的孔口22,对齐轴线A8例如平行于纵向边缘36a、36b。条带34同样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穿孔37a,第一穿孔37a可以是孔口22的一个实施例。优选地,条带34设置有多个第一穿孔37a,第一穿孔37a沿第一线L1对齐。第一线L1平行于对齐轴线A8。第一穿孔37a的直径优选地等于孔口22的直径。
在图8a中,条带34还设有至少一个第二穿孔37b。优选地,条带34同样设置有多个第二穿孔37b,第二穿孔37b沿第二线L2对齐。第二线L2平行于第一线L1和对齐轴线A8。根据所示的变型,第二穿孔37b的直径大于第一穿孔37a的直径。根据另一变型,第二穿孔37b的直径小于第一穿孔37a的直径。
通常,图8b或9b中所示的管道19是从图8a和9a中所示的条带34中的一个或另一个获得的,通过折叠和/或通过轧制条带34,形成至少一个第一平坦部39a、第一弯曲区域40a和第二弯曲区域40b。第一平坦部39a旨在至少部分地形成隔板25。第一弯曲区域40a和第二弯曲区域40b用于形成周壁23。
更具体地,图8b中所示的管道19通过折叠和/或轧制图8a中所示的条带34获得,形成第一平坦部39a和第二平坦部39b以及第一弯曲区域40a和第二弯曲区域40b。第一平坦部39a和第二平坦部39b用于共同形成隔板25。
更具体地,图9b中所示的管道19通过折叠和/或轧制图9a中所示的条带34获得,形成第一平坦部39a以及第一弯曲区域40a和第二弯曲区域40b。第一平坦部39a用于形成隔板25。
图4a、4b和8b中所示的管道19是通过将图8a中所示的条带的纵向边缘36a、36b朝向条带34的中间区域41移动,以便折叠纵向边缘36a、36b并形成突片38a、38b而获得的。这样的突片38a、38b使得更容易将壁25焊接到周壁23的内部面23b。中间区域41在两个纵向边缘36a、36b之间的中间纵向延伸。突片38a、38b与条带34的中间区域41邻接。突片38a、38b由相应的平坦部39a、39b延伸。两个平坦部39a、39b附接在一起以便彼此覆盖。第一平坦部39a设置有第一穿孔37a,第二平坦部39b设置有第二穿孔37b,第一平坦部39a和第二平坦部39b通过叠置第一穿孔37a和第二穿孔37b而接触,例如通过使它们同轴定位。第一平坦部39a和第二平坦部39b共同形成隔板25。彼此叠置的第一穿孔37a和第二穿孔37b协作以限定开口28。根据所示的变型,具有较小直径的穿孔,即第一穿孔37a形成开口28。根据另一变型,其中具有较小直径的穿孔是第二穿孔37b,开口28由第二穿孔37b形成。第二内部容积部27设置在条带34的第一平坦部39a和第一弯曲区域40a之间。第一内部容积部26设置在条带34的第二平坦部39b和第二弯曲区域40b之间。然后,平坦部39a、39b被焊接在一起,突片38a、38b本身被焊接到条带34的中间区域41,突片38a、38b与中间区域41接触。在管道19的该实施例中,隔板25由第一平坦部39a和第二平坦部39b的组合形成。
图4a、4b和9b中所示的管道19是通过将图9a中所示的条带的第一纵向边缘36a朝向条带34的第一中间区域42a移动,以便形成抵靠条带34的第一中间区域42a的第一突片38a并形成第一平坦部39a而获得的。第一突片38a使得壁25更容易焊接到周壁23的内部面23b。第一中间区域42a在与第一纵向边缘36a相距纵向边缘36a、36b之间的距离的三分之一处纵向延伸。第一平坦部39a设置有第一穿孔37a,且第一平坦部39a形成隔板25,第一穿孔37a形成开口28。第二内部容积部27设置在条带34的第一平坦部39a和第一弯曲区域40a之间。第一内部容积部26设置在条带的第一平坦部39a和第二弯曲区域40b之间。然后,第一突片38a被焊接到条带34的第一中间区域42a,而第二纵向边缘36b在外部覆盖第二中间区域42b,第二纵向边缘36b被焊接到第二中间区域42b。第二中间区域42a在与第一纵向边缘36a相距纵向边缘36a、36b之间的距离的三分之二处纵向延伸。在管道19的该实施例中,隔板25由单个平坦部39a形成。
这些措施使得进入用于均化分配的装置18的制冷剂FR均匀地分配到所有管10、10a、10b,包括由最靠近第二端部21的孔口22供应的那些管。

Claims (39)

1.一种用于均化分配的装置(18),用于均化热交换器(5)的管(10,10a,10b)内的制冷剂(FR)的分配,所述用于均化分配的装置(18)包括至少一个管道(19),所述至少一个管道设有至少一个窗口(29)和至少一个孔口(22),所述制冷剂(FR)能够通过所述至少一个窗口(29)进入管道(19),所述制冷剂(FR)能够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孔口离开管道(19),其特征在于,管道(19)容纳至少一个隔板(25),所述至少一个隔板界定管道(19)内的第一内部容积部(26)和第二内部容积部(27),隔板(25)包括至少一个开口(28),所述至少一个开口使得所述第一内部容积部(26)和所述第二内部容积部(27)流体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均化分配的装置(18),其中,窗口(29)仅围绕所述第一内部容积部(26)。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均化分配的装置(18),其中,窗口(29)形成在管道(19)的第一端部(20)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均化分配的装置(18),其中,所述第一端部(20)包括第一端壁(31),所述第一端壁设有所述窗口(29)。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均化分配的装置(18),其中,所述第一内部容积部(26)至少由所述隔板(25)、设有所述窗口(29)的第一端壁(31)和第二端壁(32)界定。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均化分配的装置(18),其中,所述第一内部容积部(26)由管道(19)的周壁(23)界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均化分配的装置(18),其中,穿过所述周壁(23)形成孔口(22)。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均化分配的装置(18),其中,存在多个孔口(22),所述多个孔口沿着对齐轴线(A8)设置。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均化分配的装置(18),其中,所述第二内部容积部(27)在其每个纵向端处封闭。
10.根据权利要求4、5和6所述的用于均化分配的装置(18),其中,所述第二内部容积部(27)由所述隔板(25)、所述第一端壁(31)、所述第二端壁(32)和所述周壁(23)界定。
11.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用于均化分配的装置(18),其中,所述隔板(25)在所述第一端壁(31)和所述第二端壁(32)之间延伸。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均化分配的装置(18),其中,所述隔板(25)是平坦的。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均化分配的装置(18),其中,所述隔板(25)具有圆形截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用于均化分配的装置(18),其中,所述第二内部容积部(27)至少部分地围绕所述第一内部容积部(26)。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用于均化分配的装置(18),其中,所述隔板(25)围绕回转轴线(A9)形成,所述回转轴线平行于管道(19)的对称轴线(A7)。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用于均化分配的装置(18),其中,所述回转轴线(A9)与所述对称轴线(A7)重合。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用于均化分配的装置(18),其中,所述回转轴线(A9)与所述对称轴线(A7)分离。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用于均化分配的装置(18),其中,所述隔板(25)和所述管道(19)接触。
1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均化分配的装置(18),其中,所述管道(19)成形为柱形。
2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均化分配的装置(18),其中,存在多个开口(28)。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用于均化分配的装置(18),其中,所述开口(28)具有圆形截面。
22.根据权利要求16以及权利要求20和21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均化分配的装置(18),其中,所述开口(28)沿着所述对称轴线(A7)穿过所述隔板(25)分布。
23.根据权利要求16以及权利要求20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均化分配的装置(18),其中,所述开口(28)形成在至少一个母线(43)上,所述至少一个母线与管道的所述对称轴线(A7)形成非零角度(α)。
24.根据权利要求20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均化分配的装置(18),其中,所述开口(28)靠近所述第一端部(20)和所述第二端部(21)中的任一个形成。
25.根据权利要求20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均化分配的装置(18),其中,所述开口(28)具有从所述第一端部(20)到所述第二端部(21)的越来越大的截面。
26.根据权利要求20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均化分配的装置(18),其中,所述开口(28)分布在多组开口中,同一组中的开口(28)具有用于所述制冷剂(FR)的相同的通过截面,从所述第一端部(20)到所述第二端部(21),开口(28)的平均单个通过截面从一组到邻近的另一组增加。
27.根据权利要求20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均化分配的装置(18),其中,所述开口(28)彼此等距。
28.根据权利要求20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均化分配的装置(18),其中,所述开口(28)以可变间距彼此间隔开。
29.根据权利要求20至28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均化分配的装置(18),其中,每个开口(28)由两个穿孔(37a,37b)的叠加形成。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用于均化分配的装置(18),其中,穿孔(37a,37b)具有不同的截面。
31.根据权利要求6至29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均化分配的装置(18),其中,所述隔板(25)和至少周壁(23)由同一个条带(34)制成。
32.一种集管箱(8),其界定第一腔室(13),并至少部分地容纳至少一个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均化分配的装置(18)。
33.一种热交换器(5),其包括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集管箱(8)且包括返回箱(9),在所述集管箱和所述返回箱之间插置一束管(10,10a,10b)。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热交换器(5),其中,所述集管箱(8)设有第一口(16)。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热交换器(5),其中,所述第一口(16)流体地连接到所述用于均化分配的装置(18)的窗口(29)。
36.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热交换器(5),其中,所述第一口(16)至少部分地容纳所述用于均化分配的装置(18)。
37.一种制冷剂回路(1),包括至少一个根据权利要求33至36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5)。
38.根据权利要求33至36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5)作为蒸发器的用途,该蒸发器容纳在机动车辆所配备的加热、通风和/或空调设备(7)的壳体(6)内。
39.用于制造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用于均化分配的装置(18)的方法,其中,管道(19)和隔板(25)至少通过折叠和/或轧制条带(34)获得。
CN201780082777.9A 2016-11-30 2017-11-30 用于均化形成制冷剂回路的一部分的热交换器的管内的制冷剂的分配的装置 Pending CN11017798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R1661738A FR3061950B1 (fr) 2016-11-30 2016-11-30 Dispositif d’homogeneisation de la distribution d’un fluide refrigerant a l’interieur de tubes d’un echangeur de chaleur constitutif d’un circuit de fluide refrigerant
FR1661738 2016-11-30
PCT/FR2017/053301 WO2018100299A1 (fr) 2016-11-30 2017-11-30 Dispositif d'homogénéisation de la distribution d'un fluide réfrigérant à l'intérieur de tubes d'un échangeur de chaleur constitutif d'un circuit de fluide réfrigérant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77989A true CN110177989A (zh) 2019-08-27

Family

ID=584016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82777.9A Pending CN110177989A (zh) 2016-11-30 2017-11-30 用于均化形成制冷剂回路的一部分的热交换器的管内的制冷剂的分配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3548822A1 (zh)
CN (1) CN110177989A (zh)
FR (1) FR3061950B1 (zh)
WO (1) WO201810029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40220B (zh) * 2018-09-25 2022-03-01 丹佛斯有限公司 用于换热器的分配管组件和具有该分配管组件的集流管组件和换热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078541A1 (en) * 2006-09-28 2008-04-03 Henry Earl Beamer Roll formed manifold with integral distributor tube
CN103123186A (zh) * 2011-11-18 2013-05-29 Lg电子株式会社 换热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160274C (en) * 1995-10-11 2000-05-30 Stanley H. Sather Heat exchanger for a pulp dryer
SE531267C2 (sv) * 2004-10-21 2009-02-03 Alfa Laval Corp Ab Plattvärmeväxlare och plattmodul
DE202008004582U1 (de) * 2007-04-16 2008-06-19 Viessmann Werke Gmbh & Co Kg Plattenwärmetauscher
US9459057B2 (en) * 2013-01-24 2016-10-04 Alcoll USA LLC Heat exchanger
KR20140116626A (ko) * 2013-03-25 2014-10-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열교환기
US9568225B2 (en) 2013-11-01 2017-02-14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Evaporator having a hybrid expansion device for improved aliquoting of refrigerant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078541A1 (en) * 2006-09-28 2008-04-03 Henry Earl Beamer Roll formed manifold with integral distributor tube
CN103123186A (zh) * 2011-11-18 2013-05-29 Lg电子株式会社 换热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548822A1 (fr) 2019-10-09
WO2018100299A1 (fr) 2018-06-07
FR3061950B1 (fr) 2020-02-14
FR3061950A1 (fr) 2018-07-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278246B1 (en) Distributor tube with improved uniformity of refrigerant fluid distribution
KR100908769B1 (ko) 병류 열교환기와, 균일한 냉매 유동을 촉진하는 방법
US9625214B2 (en) Heat exchanger
JP6202451B2 (ja) 熱交換器及び空気調和機
US9518788B2 (en) Heat exchanger
CN107816824B (zh) 热交换器
US20190271492A1 (en) Low refrigerant charge microchannel heat exchanger
JP4881276B2 (ja) 熱交換器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熱交換器
EP3425321B1 (en) Heat exchanger and air conditioner
JP2020521103A (ja) 熱交換器
JP2009030882A (ja) 冷媒蒸発器
EP3059542B1 (en) Laminated header, heat exchanger, and air-conditioner
US20120291998A1 (en) Microchannel hybrid evaporator
JP2017044428A (ja) 熱交換器、分流部品、および熱交換装置
EP3971508B1 (en) Heat exchanger
US10150350B2 (en) Vehicle heat exchanger
CN110177989A (zh) 用于均化形成制冷剂回路的一部分的热交换器的管内的制冷剂的分配的装置
CN110168302A (zh) 用于在构成制冷剂回路的热交换器的管内分配制冷剂的装置
CN110168303B (zh) 构成用于均匀化热交换器的管内的制冷剂分配的装置的混合构件
JP2015092120A (ja) 凝縮器
JP2001343174A (ja) 分配流入器付き蒸発器
CN111615615B (zh) 用于容纳在热交换器的集管中的制冷剂流体分配装置
CN110168304B (zh) 在用于车辆的空调装置的热交换器的收集箱内分配制冷剂的装置
DE102011117930A1 (de) Kühl- und/oder Gefriergerät
JP7188193B2 (ja) 熱交換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