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77736A - 人员运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人员运送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177736A CN110177736A CN201780081845.XA CN201780081845A CN110177736A CN 110177736 A CN110177736 A CN 110177736A CN 201780081845 A CN201780081845 A CN 201780081845A CN 110177736 A CN110177736 A CN 11017773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veying device
- osculating element
- ground
- person conveying
- ground oscula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3/00—Bicyc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15/00—Collapsible or foldable cycles
- B62K15/006—Collapsible or foldable cycles the frame being foldabl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19/00—Whee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r having characteristics specified in one of the subgroups of this group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11/00—Motorcycles, engine-assisted cycles or motor scooters with one or two wheels
- B62K11/02—Fram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3/00—Bicycles
- B62K3/002—Bicycles without a seat, i.e. the rider operating the vehicle in a standing position, e.g. non-motorized scooters; non-motorized scooters with skis or runn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11/0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interengaging toothed wheels or frictionally-engaging wheels
- B62M11/02—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interengaging toothed wheels or frictionally-engaging wheels of unchangeable ratio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11/00—Motorcycles, engine-assisted cycles or motor scooters with one or two wheels
- B62K11/007—Automatic balancing machines with single main ground engaging wheel or coaxial wheels supporting a ride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204/00—Adaptations for driving cycles by electric mot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Handcart (AREA)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Abstract
人员运送装置(20;20'),包括:第一地面接触单元(22,22')和第二地面接触单元(24,24'),以及具有相互铰接的第一托架区段(28;28')和第二托架区段(30;30')的托架(26);其中所述第一地面接触单元(22;22')铰接在所述第一托架区段(28;28')处,并且所述第二地面接触单元(24;24')铰接在所述第二托架区段(30;30')处,其中所述第一托架区段(28;28')通过所述人员运送装置(20;20')的第一导杆(88;88')与所述第二地面接触单元(22;22')连接,并且所述第二托架区段(30;30')通过所述人员运送装置(20;20')的第二导杆(74;74')与所述第一地面接触单元(22;22')连接。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两个地面接触单元的人员运送装置。
背景技术
上述类型的人员运送装置通常包括两个固定的轮子,在所述轮子之间踩踏面基本上沿轮轴延伸,所述踩踏面在操作准备就绪状态中通过适合的电子装置与人员运送装置的驱动装置相互作用地保持在水平方向上。由此可以简单地运送这种人员运送装置,例如从US 2013/0228385A1中已知一种用于踩踏面的折叠机构,由此在折叠状态下减小了驱动轮之间的距离。已知的折叠机构通过由平行支柱组成的结构承受了在人员运送装置转弯行驶时出现的横向力,从而该横向力导致该结构中的剪切运动,这不利地影响人员运送装置的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员运送装置和/或人员运送装置的元件,其可以紧凑地布置并且是稳定的。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该目的通过一种人员运送装置得以实现,该人员运送装置包括:第一地面接触单元和第二地面接触单元;以及具有相互铰接的第一托架区段和第二托架区段的托架;其中第一地面接触单元铰接在第一托架区段处并且第二地面接触单元铰接在第二托架区段处,其特征在于,第一托架区段通过人员运送装置的第一导杆与第二地面接触单元连接,并且第二托架区段通过人员运送装置的第二导杆与第一地面接触单元连接。通过托架区段的相互铰接,可以节省空间地折叠人员运送装置,同时通过地面接触单元经由导杆与托架区段连接,该地面接触单元不直接铰接在该托架区段上,横向力可以从地面接触单元基本上沿托架导出。
优选地,人员运送装置的折叠状态与人员运送装置的运行状态不同。
优选地,托架设置成能被折叠,从而在人员运送装置的折叠状态下,第一托架区段基本上贴靠在第二托架区段处,并且在人员运送装置的运行状态下,第一托架区段与第二托架区段基本上位于一个平面内。通过在折叠状态下并置托架区段而缩小了人员运送装置,同时在运行状态下托架区段基本上沿一平面的取向允许沿着托架有利地引入力,由此基本上不会出现托架的横向载荷。
在一种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托架设置成能被折叠,从而在人员运送装置的折叠状态下,在第一地面接触单元和第二地面接触单元之间的距离比在人员运送装置的运行状态下小,由此在折叠状态下实现了人员运送装置的进一步缩小。
此外可以考虑,托架设置成能被折叠,从而在人员运送装置的折叠状态下,第一地面接触单元基本上贴靠在第一托架区段处,且第二地面接触单元基本上贴靠在第二托架区段处,且在人员运送装置的运行状态下,第一地面接触单元和第二地面接触单元设置成,在一个面上支承由所述托架承受的载荷。通过地面接触单元在折叠状态下贴靠在所配属的托架区段处,在折叠状态下实现了人员运送装置的进一步缩小。
在一种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托架设置成能被折叠,从而在与人员运送装置的折叠状态不同的、人员运送装置的运行状态下,托架与第一地面接触单元和第二地面接触单元基本上形成H形,该H形优选沿垂直方向非对称。该H形与本发明的铰接结构一起使得人员运送装置在折叠状态下占据特别小的尺寸,其中沿垂直方向的非对称性实现了载荷在人员运送装置上的自稳定结构,在该垂直方向上优选地(相对于地面接触单元的中心)能够基本上形成H的水平区段的托架进一步向下安置,其中布置在托架上的踩踏面可以布置在地面接触单元的车轮的枢转轴之下。
进一步优选地,托架设置成能被折叠,从而在与人员运送装置的折叠状态不同的、人员运送装置的运行状态下,以下部位:第一托架区段、第一地面接触单元和第二导杆的一部分基本上形成了三角形或局部地呈三角形,和/或以下部位:第二托架区段、第二地面接触单元和第一导杆基本上形成了三角形或局部地呈三角形。通过形成三角形,导致地面接触单元在配属的托架区段(即各个地面接触单元铰接在其上的托架区段)处的枢转运动的力可以通过导杆被导入到另一个托架区段中,其中由于两个托架区段的铰接而发生铰接结构的自行止动,因为通过导杆传递的力导致了第一托架区段和第二托架区段的接触面之间的接触力的增强。
在一种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托架设置成能被折叠,从而在与人员运送装置的折叠状态不同的、人员运送装置的运行状态下,在转弯行驶期间经由第一地面接触单元和/或第二地面接触单元被引入到托架中的横向力基本上平行于托架的延伸方向被引入。因此托架优选地沿下述方向受到载荷:该托架沿该方向尤其被设计用于承受载荷。
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托架区段在第一枢转轴处铰接在第二托架区段上,第一地面接触单元在第二枢转轴处铰接在第一托架区段上,并且第二地面接触单元在第三枢转轴处铰接在第二托架区段上,其中所述第一枢转轴、所述第二枢转轴和所述第三枢转轴基本上彼此平行地取向,其中优选地第一地面接触单元和/或第二地面接触单元包括分别单独配属的旋转地面接触元件,所述旋转地面接触元件的旋转轴取向为基本上垂直于所述第一枢转轴、所述第二枢转轴和所述第三枢转轴中的每一个。通过枢转轴取向为基本上垂直于旋转地面接触元件的旋转轴,处于折叠状态的人员运送装置可以沿旋转地面接触元件的旋转轴特别地没有扩展,因为旋转地面接触元件的驱动装置基本上可以布置在旋转地面接触元件的内周内,并且托架区段可以在折叠状态下取向为基本平行于驱动组件。
此外可以考虑,第一地面接触单元和/或第二地面接触单元设置成,使人员运送装置在一平面上运动。因此地面接触单元具有用于承受载荷和驱动的有利的双重功能。
此外,人员运送装置可以包括在托架处布置的可伸缩的把手组件,由此通过手的着力点为使用者提供更高的使用舒适度,而在折叠状态下可以减小把手组件的尺寸。
根据可以与第一方面的上述人员运送装置任意组合的本发明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地面接触单元,其中地面接触单元包括轮辋和驱动单元,其中在轮辋上一体地形成驱动齿部以及支承工作面。由于轮辋具有用于传递驱动力的驱动齿部、例如齿轮或内齿部,并且同时具有支承工作面,该支承工作面可以形成地面接触单元的支承部的一部分,例如在球轴承、辊子轴承等中,可以实现驱动装置在地面接触单元中的特别紧凑地布置,其中驱动齿部和支承工作面在一元件上一体构成有助于降低组件的复杂性并因此减小组件的尺寸,因为可以放弃安装元件。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可以构成这种类型的地面接触单元,使得轮辋的支承工作面构成第一支承工作面,并且地面接触单元还包括支承环,该支承环具有第二支承工作面,其中第一支承工作面与第二支承工作面一起形成用于支承体的共同的支承部。由此,支承工作面在需要时可以由两个构件组装,从而支承体的安装得到简化。
特别地,地面接触单元此外还可以包括:具有另一个支承工作面的轮毂;和至少一个、优选多个支承体、优选辊子或滚珠,其中在轮辋处形成的支承工作面、另一个支承工作面和至少一个、优选多个支承体以下述方式构成地面接触单元的支承结构或者说轴承,支承体设置成在轮辋的支承工作面和另一个支承工作面上滚动。由此可以实现轮辋的特别安全和可靠的支承。
还可以考虑,地面接触单元包括轮毂支架,所述轮毂支架设置成,铰接在人员运送装置的导杆处和/或人员运送装置的托架区段处,其中所述轮毂支架优选地从所述轮辋沿所述轮辋的径向方向基本上向内延伸。通过导杆可以实现人员运送装置的地面接触单元的上述有利的布置,从而相应的优点也可以应用于地面接触单元,并且轮毂支架的向内延伸的布置使得特别紧凑地构成地面接触单元。
优选地,在所述轮毂支架处设置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优选设计成驱动电动机,其中所述驱动单元优选具有驱动齿部,所述驱动齿部优选啮合到所述轮辋上的所述驱动齿部内。由此可以节省空间地布置电动机,并且优选可以选择将驱动电动机节省空间地耦联到轮辋处。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用于人员运送装置的地面接触单元,包括轮毂、轮辋和支承组件,轮辋通过该支承组件可旋转地支承在轮毂上,其中支承组件具有带有多个支承体的滚动轴承,所述支承体设计成围绕自身的旋转轴旋转的滚动体,其中支承体中的至少一个具有径向圆周凹口或凹形的圆周区段。由此可以在圆周凹口处限定地引导支承体。另外,具有这种实施方式的支承体与许多其它实施方式、例如球相比可以更为简单地制造,因为在支承体的各个端侧处可以容易地保持浇铸位置、定心等,而不会影响支承体的运行能力。
优选地,圆周凹口设置在支承体的中心部分内。由此可以确保在支承体上良好的力分布。
特别地,地面接触单元此外可以包括保持架,该保持架具有多个用于容纳支承体的凹部,所述支承体在所述圆周凹口处、优选垂直于其旋转轴插入、特别是卡入到所述凹部中,并保持在所述凹部中。通过下述方式可以特别可靠地保持支承体:保持架接合到圆周凹口中,其中支承体优选防脱落地、例如形状配合地、或者留有游隙地保持在保持架的凹部中。由此可以减小相邻的支承体之间的间隔并且因此可以增加所使用的支承体的数量。此外,在支承组件的这种实施方式中,可以降低或甚至完全防止支承体的滚动面与保持架之间的接触,从而可以改善人员运送装置的运行能力。
附加地或可选地,保持架可以在轮辋的周向上具有多个相互连接的部段,以便共同形成保持架。由此可以简化保持架的制造和安装。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地面接触单元可以有利地包括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地面接触单元的一个或多个特征,特别是构成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实施方式。此外,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地面接触单元有利地是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人员运送装置的一部分。
附图说明
下面借助实施例参考附图阐述本发明。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人员运送装置在运行状态中的实施方式的后视图;
图2示出了图1的人员运送装置的正视图;
图3示出了图1的人员运送装置的透视图;
图4示出了图1的没有伸缩手柄的人员运送装置在部分折叠状态中的透视图;
图5示出了图1的人员运送装置的地面接触单元的侧视图;
图6示出了图5的地面接触单元的D-D截面;
图7示出了图5的地面接触单元的分解图;
图8示出了图5的地面接触单元的垂直于地面接触单元的旋转轴的纵向截面;
图9a示出了图1的人员运送装置在运行状态中的简化后视图;
图9b和9c示出了在图1的人员运送装置的运行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的过渡状态的简化后视图;
图9d示出了图1的人员运送装置在折叠状态中的简化后视图;
图10a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人员运送装置在运行状态中的替选实施方式的简化后视图;
图10b和10c示出了在图10a的人员运送装置的运行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的过渡状态的简化后视图;
图10d示出了图10a的人员运送装置在折叠状态中的简化后视图;
图11示出了图1的根据本发明的人员运送装置的地面接触单元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图12示出了图11的地面接触单元的B-B截面;
图13示出了图11的地面接触单元的分解图;
图14示出了图13的具有支承体的保持架在安装前的部段的透视图;
图15示出了图14的支承体的侧视图;
图16示出了图14的支承体的正视图;
图17示出了图14的具有支承体的保持架在安装后的部段的侧视图;
图18示出了图17的具有支承体的保持架的A-A截面。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具有第一和第二地面接触单元22、24以及托架26的人员运送装置20,所述托架26优选地也可以表示使用者的踩踏面。托架26具有第一托架区段28和第二托架区段30,它们通过优选设计成折页的铰链32相互铰接。第一地面接触单元22通过另一个铰链34铰接在第一托架区段28处并且第二地面接触单元24通过铰链36铰接在第二托架区段30处。第一托架区段基本上优选地与第二托架区段对称地构成,并且第一地面接触单元基本上与第二地面接触单元对称地形成,从而在下文中该描述基本上限于第一地面接触单元和在此安装的第一托架区段,并且相应的元件和/或特征同样可以存在或形成在第二地面接触单元和第二托架区段中。
优选地,踩踏面38布置在托架26的上侧,该踩踏面38可以在人员运送装置20的使用期间为使用者用作站立面。由此载荷可以通过地面接触单元22、24传递到诸如道路的表面。同样,在第一和第二托架区段之间可以布置手柄40,所述手柄优选地作用在铰链32处,从而向上拉动手柄40触发了人员运送装置从例如在图3中示出的运行状态转变为在图9d中示出的折叠状态。第一托架区段28优选地具有第一止挡面42,并且第二托架区段30优选地具有第二止挡面44,所述第一止挡面和所述第二止挡面布置在铰链32之上。这些止挡面42、44在运行状态中优选通过手柄40彼此传递力,因此作用在踩踏面38上的载荷关于从运行状态到折叠状态的转变自锁地起作用。
地面接触单元22优选地具有轮辋46,在轮辋46处一体地构成了设计成内齿部的驱动齿部48以及一体地形成的支承工作面50。在支承工作面50处优选地放置多个支承体52,所述支承体设计成球,但也可以设计成辊子等。支承体52优选地可以通过适合的隔离环54彼此以适当的距离保持。
此外,地面接触单元22可以包括轮毂56,其中优选一体地形成另一个支承工作面58,从而支承体52既在支承工作面50上也在轮毂56的支承工作面58上滚动。轮毂56优选地具有开口60,安置在驱动装置64(驱动单元)处的驱动齿部62可以通过该开口60啮合到驱动齿部48中。驱动装置64优选地设计成电动机,该电动机优选通过螺钉固定在轮毂支架66中。轮毂支架66优选地通过未示出的连接元件、例如螺钉或铆钉连接轮毂56。在轮辋46处此外优选布置在图7中未示出的轮胎57作为旋转地面接触单元。如果给电动机64供给电流,则该电动机64不仅可以负责在一个平面上推进人员运送装置,其也可以通过未示出的电子器件以下述方式通电,使得踩踏面38优选保持水平取向。
如果在这种布置的范围内从前侧、后侧、上侧、下侧、左侧、右侧、水平或垂直而言,则基于人员运送装置20在一平面、例如街道或人行道上的操作准备就绪的布置。
轮毂支架66优选空心地设计有一排支柱68,所述支柱68为轮毂支架66用作加强件。
在第一地面接触单元22处优选设置铰链34的铰链区段70、优选折页元件,用于将地面接触单元22铰接到第一托架区段28处。另外,可以在轮毂支架66处设置铰链的另一铰链区段72、优选折页元件,在其上可以铰接第二导杆74,通过该第二导杆74使轮毂支架66与第二托架区段30连接。铰链区段70在对置侧上可以是铰链36的一部分,并且铰链区段72可以是铰链或折页的一部分,以将轮毂支架铰接在还要描述的第一导杆88处。铰链36、34和32优选是折页,其枢转轴优选平行地取向,其中,枢转轴的这种共同取向在俯视图中优选垂直于第一和第二地面接触单元的轮辋46的旋转轴取向。
第二导杆74优选地通过铰链76铰接在第二托架区段30处。第二导杆74可以在第二托架区段30中的第一凹部78内铰接在铰链76上,并且至少部分地以下述方式容置在第一托架区段28中的凹部80内,从而在运行状态中第二导杆74至少在第一区段82处优选与托架26齐平地布置。第二导杆74可以具有在第一区段82处通过中间铰链84铰接的第二区段86,该第二区段86铰接在铰接区段72处。中间铰链84允许通过人员运送装置20的大范围提供增加的离地间隙,这一点与下述情况相比,其中没有中间铰链84的导杆在铰链76处与第二托架区段连接并且与轮毂支架66的铰链区段72连接。中间铰链84优选设计成折页。
第二导杆74优选使第二托架区段30与关于在第一和第二托架区段之间布置的铰链32对置的第一地面接触单元22连接。
优选地,第二地面接触单元的轮毂支架66通过第一导杆88以类似的方式与第一托架区段28连接,如第一地面接触单元的轮毂支架66与第二托架区段30通过第二导杆74连接那样,从而为了避免重复,此处省略详细描述。第一导杆88可具有与第二导杆74的元件相应的元件。
此外,在人员运送装置上在第一托架区段和第二托架区段之间可以构成特别是在手柄40处一体地形成的手柄支架90,该手柄支架90被设置用于保持设计成伸缩手柄92的可伸缩的把手组件。伸缩手柄92优选地包括手柄区段94,所述手柄区段可以通过索引装置(Indexvorrichtung)锁定。为了使得对伸缩手柄的握持变得容易,可以在伸缩手柄92处设置球形把手96。
第二导杆74的中间铰链84可以在凹部80中被引导。中间铰链84的引导可以通过将中间铰链84的轴接合到凹部80的侧壁中的槽中形成。相应地可以适用于凹部100中的第一导杆88的中间铰链98。
如果在运行状态中向上拉动手柄40,则实施折叠运动,其中在折叠的状态下不仅托架区段彼此贴靠,而且地面接触单元在各自托架区段处贴靠,所述地面接触单元铰接在所述托架区段上。
人员运送单元从运行状态转变为折叠状态的过程在图9a至9d中的人员运送单元的简化图示中示出。在图9a至9d中,由于人员运送单元基本上对称地形成,描述基本上集中于导杆的一侧或地面接触单元上,在此必要时附图标记额外标有字母“l”和“r”,以便标明在左侧或右侧的相应的构件、例如轮毂支架66。可以看出,在人员运送装置的折叠状态下,第一托架区段28贴靠在第二托架区段30处;第一地面接触单元22贴靠在第一托架区段28处,第二地面接触单元24贴靠在第二托架区段30处。在运行状态下,第一托架区段28与第二托架区段30基本上齐平且因此处于一个平面。在图9d中可以看出,两个地面接触单元22、24在折叠状态中的距离比在图9a所示的运行状态中小。在运行状态中优选地,第一导杆88相对于第二导杆74以一种角度布置,从而优选地在正视图中两个导杆的走向相交。
如在图1中可以特别清楚地看出,第一和第二地面接触单元22、24与托架26形成不对称的H形,其中横梁通过托架26构成并且不对称性有条件地远离地面接触单元22、24的中心向下偏移。由此地面接触单元22、24中的每一个在折叠状态下基本上覆盖铰接的托架区段28、30的整个面。
在人员运送单元的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导杆88和第二导杆74分别具有中间铰链98或84。然而,在图10a至10d所示的人员运送单元的替选实施方式之一中可以省去中间轴承或者说中间铰链。此外上述实施方式的实施也适用于替选实施方式。替选实施方式的元件具有用于上述实施方式的相应元件的附图标记,但是为了区别而标有撇号(即')。人员运送单元的图10a至10d中所示的状态基本上相应于图9a至9d的状态。
应该注意,第一导杆88'与位于其上的托架区段30'和连接于第一导杆88'的地面接触单元24'基本上部分地呈三角形。相应地适用于第二导杆74'、托架区段28'和地面接触单元2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三角形由第二导杆74的第二区段86、托架区段28和地面接触单元22构成,或者说由第一导杆88的第二区段87、托架区段30和地面接触单元24构成。
这种三角形结构使得在运行状态下基本上平行于托架区段(并因此平行于托架)导入力,所述力在各个铰链36、34或36'、34'处通过两个地面接触单元20、24或20'、24'的枢转载荷产生。
在图11至18中示出了人员运送装置的地面接触单元的另一种实施方式。这种实施方式基本上相应于根据图7和图8的实施方式。因此在图11至18中,类似的部件具有与图7和图8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但增加了100。此外根据图11至图18的实施方式仅就其与根据图7和图8的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进行描述,在其它方面详细参照对图7和图8的实施方式的描述。
轮辋146具有驱动齿部148和第一支承工作面150-1。与根据图7和图8的地面接触单元不同,地面接触单元还可以包括支承环147,其具有第二支承工作面150-2,其中第一支承工作面150-1与第二支承工作面150-2一起形成用于支承体152的共同的支承部。在图13中通过虚线表示,支承环147可以通过螺钉161与轮辋146刚性连接,所述螺钉161被拧入螺纹孔163和165中。在轮毂156处形成另一个支承工作面158。附加地,轮毂156也可以具有加强环和/或保护板155。
与根据图7和图8的实施方式相比另一个不同之处在于,支承体152具有径向圆周凹口或凹形圆周区段153。支承体分别具有两个对置的滚动面151,支承体152利用该滚动面151在支承工作面150-1、150-2和158处滚动。此外,支承体152可以分别包括两个对置的垂直于旋转轴的端侧149,所述端侧未与支承工作面150-1、150-2和158面接触。由此,支承体152与多种其它实施方式、例如球相比能更简单地制造,因为在支承体152的各个端侧上可以容易地保持浇铸位置、定心等,而不会影响支承体152的运行能力。
保持架154具有多个凹部159,其中支承体152在圆周凹口153处垂直于其旋转轴被插入凹部159中并且保持在凹部159中。在图14的实施方式中,保持架154接合到圆周凹口153中,其中支承体152形状配合地并且留有游隙地保持在保持架154的凹部159中。
保持架154沿轮辋146的周向可以具有多个部段,这些部段通过连接元件163彼此连接,以便一起形成保持架154。所述连接元件163例如具有夹子、钩子或定位连接结构。
Claims (19)
1.人员运送装置(20;20'),包括:
-第一地面接触单元(22,22')和第二地面接触单元(24,24');以及
-具有相互铰接的第一托架区段(28;28')和第二托架区段(30;30')的托架(26);
其中所述第一地面接触单元(22;22')铰接在所述第一托架区段(28;28')处,并且所述第二地面接触单元(24;24')铰接在所述第二托架区段(30;30')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托架区段(28;28')通过所述人员运送装置(20;20')的第一导杆(88;88')与所述第二地面接触单元(22;22')连接,并且
所述第二托架区段(30;30')通过所述人员运送装置(20;20')的第二导杆(74;74')与所述第一地面接触单元(22;2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员运送装置(20;20'),其中所述托架(26)设置成能被折叠,从而
-在所述人员运送装置(20;20')的折叠状态下,所述第一托架区段(28;28')基本上贴靠在所述第二托架区段(30;30')处,并且
-在所述人员运送装置(20;20')的运行状态下,所述第一托架区段(28;28')与所述第二托架区段(30;30')基本上位于一个平面内。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人员运送装置(20;20'),其中所述托架(26)设置成能被折叠,从而
-在所述人员运送装置(20;20')的折叠状态下,所述第一地面接触单元和第二地面接触单元(22;22')之间的距离比在所述人员运送装置(20;20')的运行状态下小。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人员运送装置(20;20'),其中所述托架(26)设置成能被折叠,从而
-在所述人员运送装置(20;20')的折叠状态下,所述第一地面接触单元(22;22')基本上贴靠在所述第一托架区段(28;28')处,并且所述第二地面接触单元(24;24')基本上贴靠在所述第二托架区段(30;30')处,并且
-在所述人员运送装置(20;20')的运行状态下,所述第一地面接触单元(22;22')和所述第二地面接触单元(24;24')设置成在一个面上支承由所述托架(26)承受的载荷。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人员运送装置(20;20'),其中所述托架(26)设置成能被折叠,从而在与所述人员运送装置(20;20')的折叠状态不同的、所述人员运送装置(20;20')的运行状态下,所述托架(26)与所述第一地面接触单元(22,22')和所述第二地面接触单元(24,24')基本上形成H形,所述H形优选沿垂直方向非对称。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人员运送装置(20;20'),其中所述托架(26)设置成能被折叠,从而在与所述人员运送装置(20;20')的折叠状态不同的、所述人员运送装置(20;20')的运行状态下,以下部位:所述第一托架区段(28;28')、所述第一地面接触单元(22;22')和所述第二导杆(74;74')基本上形成了三角形或局部地呈三角形,和/或以下部位:所述第二托架区段(30;30')、所述第二地面接触单元(22;22')和所述第一导杆(88;88')基本上形成了三角形或局部地呈三角形。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人员运送装置(20;20'),其中所述托架(26)设置成能被折叠,从而在与所述人员运送装置(20;20')的折叠状态不同的、所述人员运送装置(20;20')的运行状态下,在转弯行驶期间经由所述第一地面接触单元和/或第二地面接触单元(24;24')被引入到所述托架(26)的横向力基本上平行于所述托架(26)的延伸方向被引入。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人员运送装置(20;20'),其中
所述第一托架区段(28;28')在第一枢转轴处铰接在所述第二托架区段(30;30')上,
所述第一地面接触单元(22;22')在第二枢转轴处铰接在所述第一托架区段(28;28')上,并且
所述第二地面接触单元(24;24')在第三枢转轴处铰接在所述第二托架区段(30;30')上,
其中所述第一枢转轴、所述第二枢转轴和所述第三枢转轴基本上彼此平行地取向,其中优选地所述第一地面接触单元和/或所述第二地面接触单元(24;24')包括分别单独配属的旋转地面接触元件(57),所述旋转地面接触元件的旋转轴取向为基本上垂直于所述第一枢转轴、所述第二枢转轴和所述第三枢转轴中的每一个。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人员运送装置(20;20'),其中所述第一地面接触单元(22;22')和/或所述第二地面接触单元(24;24')设置成使所述人员运送装置(20;20')在一平面上运动。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人员运送装置(20;20'),此外包括在所述托架(26)处布置的能伸缩的把手组件(92)。
11.优选用于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人员运送装置(20;20')的地面接触单元(22,24;22',24'),其中所述地面接触单元(22,24;22',24')包括轮辋(46)和驱动单元(64),
其中在所述轮辋(46)上一体地构成驱动齿部(48)以及支承工作面(50)。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地面接触单元,其中所述轮辋的所述支承工作面构成第一支承工作面,并且其中所述地面接触单元还包括支承环,所述支承环具有第二支承工作面,其中所述第一支承工作面与所述第二支承工作面一起构成用于所述支承体的共同的支承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地面接触单元(22,24;22',24'),此外包括:具有另一个支承工作面(58)的轮毂(56);和至少一个、优选多个支承体(52)、优选辊子或滚珠,其中在所述轮辋(46)处形成的所述支承工作面(50)、所述另一个支承工作面(58)和至少一个、优选多个所述支承体(52)以下述方式构成所述地面接触单元(22,24;22',24')的支承结构,所述支承体(52)设置成在所述轮辋(46)的所述支承工作面(50)和所述另一个支承工作面(58)上滚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地面接触单元(22,24;22',24'),此外包括轮毂支架(66),所述轮毂支架设置成铰接在人员运送装置(20;20')的导杆(74,88;74',88')处和/或人员运送装置(20;20')的托架区段(28,30;28',30')处,其中所述轮毂支架(66)优选地从所述轮辋(46)沿所述轮辋(46)的径向方向基本上向内延伸。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地面接触单元(22,24;22',24'),其中在所述轮毂支架(66)处设置所述驱动单元(64),所述驱动单元优选设计成驱动电动机,其中所述驱动单元(64)优选具有驱动齿部(62),所述驱动齿部优选啮合到所述轮辋(46)上的所述驱动齿部(48)。
16.用于人员运送装置的地面接触单元,包括轮毂、轮辋和支承组件,所述轮辋通过所述支承组件可旋转地支承在所述轮毂上,其中所述支承组件包括带有多个支承体的滚动轴承,所述支承体设计成围绕自身的旋转轴旋转的滚动体,
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体中的至少一个具有径向圆周凹口。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地面接触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周凹口设置在所述支承体的中心部分内。
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地面接触单元,其中所述支承组件此外包括保持架,所述保持架具有多个用于容纳支承体的凹部,
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体在所述圆周凹口处插入、特别是卡入到所述凹部中,并保持在所述凹部中。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地面接触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架在所述轮辋的周向上具有多个相互连接的部段,以便共同形成所述保持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DE102017200011.2 | 2017-01-02 | ||
DE102017200011.2A DE102017200011A1 (de) | 2017-01-02 | 2017-01-02 | Personentransportvorrichtung |
PCT/EP2017/083882 WO2018122072A1 (de) | 2017-01-02 | 2017-12-20 | Personentransportvorrichtung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177736A true CN110177736A (zh) | 2019-08-27 |
Family
ID=609377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80081845.XA Pending CN110177736A (zh) | 2017-01-02 | 2017-12-20 | 人员运送装置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90329837A1 (zh) |
EP (1) | EP3562735A1 (zh) |
JP (1) | JP2020514182A (zh) |
CN (1) | CN110177736A (zh) |
DE (1) | DE102017200011A1 (zh) |
WO (1) | WO2018122072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722136A (zh) * | 2021-01-25 | 2021-04-30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备胎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12016006485T5 (de) * | 2016-03-23 | 2018-11-08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Tragbares elektrofahrzeug mit gelenkten rädern |
CN108974217A (zh) * | 2018-08-26 | 2018-12-11 | 深圳市领航致远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平衡车的手提握把和平衡车 |
CN109677548B (zh) * | 2019-01-29 | 2024-09-24 | 浙江阿尔郎科技有限公司 | 折叠平衡车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2175148U (zh) * | 2011-04-20 | 2012-03-28 | 蒋从军 | 电动自行车 |
US20130032423A1 (en) * | 2011-08-02 | 2013-02-07 | Shane Chen | Two-wheeled self-balancing motorized personal vehicle with tilting wheels |
CN204020396U (zh) * | 2014-04-04 | 2014-12-17 | 上海钧睿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 滑板车及其轮结构 |
CN106103256A (zh) * | 2014-01-20 | 2016-11-09 | 雅尼克·雅克·西默雷 | 纵向和横向自平衡独轮车 |
CN205737859U (zh) * | 2016-06-22 | 2016-11-30 | 王文辉 | 一种双轮自平衡车 |
CN106218776A (zh) * | 2016-08-04 | 2016-12-14 | 尚艳燕 | 平衡车车体结构与平衡车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684123B2 (en) | 2011-08-02 | 2014-04-01 | Shane Chen | Low-profile two-wheeled self-balancing vehicle with exterior foot platforms |
CN107207065B (zh) * | 2014-12-23 | 2020-09-04 | 美国锐哲有限公司 | 带手柄的电动独轮车 |
WO2016179760A1 (zh) * | 2015-05-08 | 2016-11-17 | 铁兵 | 一种具有随动变形结构的两轮平衡车 |
-
2017
- 2017-01-02 DE DE102017200011.2A patent/DE102017200011A1/de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7-12-20 WO PCT/EP2017/083882 patent/WO2018122072A1/de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7-12-20 US US16/475,522 patent/US20190329837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7-12-20 CN CN201780081845.XA patent/CN110177736A/zh active Pending
- 2017-12-20 JP JP2019556729A patent/JP2020514182A/ja active Pending
- 2017-12-20 EP EP17825836.4A patent/EP3562735A1/de not_active Withdrawn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2175148U (zh) * | 2011-04-20 | 2012-03-28 | 蒋从军 | 电动自行车 |
US20130032423A1 (en) * | 2011-08-02 | 2013-02-07 | Shane Chen | Two-wheeled self-balancing motorized personal vehicle with tilting wheels |
CN106103256A (zh) * | 2014-01-20 | 2016-11-09 | 雅尼克·雅克·西默雷 | 纵向和横向自平衡独轮车 |
CN204020396U (zh) * | 2014-04-04 | 2014-12-17 | 上海钧睿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 滑板车及其轮结构 |
CN205737859U (zh) * | 2016-06-22 | 2016-11-30 | 王文辉 | 一种双轮自平衡车 |
CN106218776A (zh) * | 2016-08-04 | 2016-12-14 | 尚艳燕 | 平衡车车体结构与平衡车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722136A (zh) * | 2021-01-25 | 2021-04-30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备胎 |
CN112722136B (zh) * | 2021-01-25 | 2022-05-24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备胎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20514182A (ja) | 2020-05-21 |
US20190329837A1 (en) | 2019-10-31 |
WO2018122072A1 (de) | 2018-07-05 |
DE102017200011A1 (de) | 2018-07-05 |
EP3562735A1 (de) | 2019-11-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177736A (zh) | 人员运送装置 | |
US6422587B1 (en) | Baby carriage folding mechanism for a folding baby carriage | |
US3842953A (en) | Wheel-mounted luggage | |
US20080223679A1 (en) | Transport trolley | |
US20030019076A1 (en) | Caster for baby carriage | |
US20170166233A1 (en) | Foldable joint and stroller | |
US10406049B2 (en) | Mobile carrier and steering adjustment mechanism | |
CN109625068A (zh) | 转动关节及具有其的儿童用品 | |
KR101572635B1 (ko) | 주행모드 변환 가능한 보드 | |
CN103727403A (zh) | 便携式灯具 | |
EP3623272A1 (en) | Folding mechanism and scooter | |
CN106264925B (zh) | 一种护理病床 | |
KR20230157932A (ko) | 다리 절첩 메커니즘 및 유모차 | |
CN202288741U (zh) | 宽度可调式助行装置 | |
EP3039995B1 (en) | Child motion apparatus | |
CN211223584U (zh) | 折叠手推车和婴儿手推车 | |
CN108860422B (zh) | 便于操控的折叠机构及电动车 | |
CN114423394A (zh) | 带有用于放置的可展开的支撑腿的助行器 | |
KR102656720B1 (ko) | 접이식 좌판을 구비한 보행보조기 | |
CN206067841U (zh) | 儿童推车 | |
KR101779662B1 (ko) | 이동수단용 폴딩구조 | |
CN208278141U (zh) | 车架以及具有所述车架的童车 | |
EP3733477B1 (en) | Foldable frame for a shopping trolley | |
CN210555066U (zh) | 一种溜娃车 | |
CN217170774U (zh) | 车架及婴儿推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827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