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77272B - 摄像头的防抖测试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 - Google Patents

摄像头的防抖测试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77272B
CN110177272B CN201910570161.7A CN201910570161A CN110177272B CN 110177272 B CN110177272 B CN 110177272B CN 201910570161 A CN201910570161 A CN 201910570161A CN 110177272 B CN110177272 B CN 11017727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ffset
center
shake
identification area
test c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7016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77272A (zh
Inventor
薛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57016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77272B/zh
Publication of CN1101772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772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772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772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7/00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for television systems or their details
    • H04N17/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for television systems or their details for television camera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摄像头的防抖测试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该方法包括获取预设测试卡在光学防抖功能开启时的第一图像的集合,以及在光学防抖功能关闭时的第二图像的集合;根据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分别确定光学防抖功能开启及关闭时,满足设定条件的目标识别区域的中心的第一偏移量;获取与目标识别区域对应的补偿系数,根据补偿系数将第一偏移量映射为预设测试卡的中心的第二偏移量;根据第二偏移量确定摄像头的抑制比,并根据抑制比确定摄像头的防抖测试结果。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以避免出现光心超出测试卡的识别区域,而导致光心无法识别到识别区域的中心的情况,提高了防抖测试的准确度和测试精度。

Description

摄像头的防抖测试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摄像头的防抖测试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
背景技术
光学防抖(Optical image stabilization,简称OIS)是通过可移动式的部件,对摄像头发生抖动时偏移的光路进行补偿,从而实现减轻照片模糊的功能。
目前,通过摄像头的抑制比(Suppression Ratio,简称SR)来评判摄像头的光学防抖能力。常用的计算摄像头的抑制比的方式是将智能终端固定在振动台上,控制振动台振动,并通过智能终端在光学防抖功能开启及关闭状态下拍摄测试卡的图片,再根据所拍的图片确定测试卡中识别区域的中心的最大偏移轨迹。根据振动台振动状态下的识别区域的中心的最大偏移轨迹和静止状态下的识别区域的中心的最大偏移量,计算SR。
然而,上述抑制比的计算方式存在振动台振动导致摄像头的光心超出测试卡的识别区域,而导致光心无法识别到识别区域的中心,从而,出现大量测试失败或测试数据不准的情况,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度。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摄像头的防抖测试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可以优化相关技术中的防抖测试方案,提高防抖测试的准确度和测试精度。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摄像头的防抖测试方法,包括:
获取预设测试卡在光学防抖功能开启时的第一图像的集合,以及在所述光学防抖功能关闭时的第二图像的集合,其中,预设测试卡包括呈中心对称方式排布的设定数量的识别区域;
根据所述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分别确定光学防抖功能开启及关闭时,满足设定条件的目标识别区域的中心的第一偏移量;
获取与所述目标识别区域对应的补偿系数,根据所述补偿系数将所述第一偏移量映射为所述预设测试卡的中心的第二偏移量;
根据所述第二偏移量确定摄像头的抑制比,并根据所述抑制比确定所述摄像头的防抖测试结果。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摄像头的防抖测试装置,该装置包括:
图像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预设测试卡在光学防抖功能开启时的第一图像的集合,以及在所述光学防抖功能关闭时的第二图像的集合,其中,预设测试卡包括呈中心对称方式排布的设定数量的识别区域;
第一偏移量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分别确定光学防抖功能开启及关闭时,满足设定条件的目标识别区域的中心的第一偏移量;
第二偏移量确定模块,用于获取与所述目标识别区域对应的补偿系数,根据所述补偿系数将所述第一偏移量映射为所述预设测试卡的中心的第二偏移量;
抑制比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偏移量确定摄像头的抑制比,并根据所述抑制比确定所述摄像头的防抖测试结果。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摄像头的防抖测试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智能终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摄像头的防抖测试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摄像头的防抖测试方案,通过采用具有呈中心对称方式排布的设定数量的识别区域的测试卡,实现在振动台振动导致摄像头的光心发生一定角度的偏移时仍然可以识别到目标识别区域的中心,进而,确定与目标识别区域对应的补偿系数,将该目标识别区域的中心的第一偏移量映射为测试卡的中心的第二偏移量,根据该第二偏移量确定摄像头的抑制比,从而,根据该抑制比确定摄像头的防抖测试结果,避免出现光心超出测试卡的识别区域,而导致光心无法识别到识别区域的中心的情况,提高了防抖测试的准确度和测试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摄像头的防抖测试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预设测试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摄像头的防抖测试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摄像头的防抖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手机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更加详细地讨论示例性实施例之前应当提到的是,一些示例性实施例被描述成作为流程图描绘的处理或方法。虽然流程图将各步骤描述成顺序的处理,但是其中的许多步骤可以被并行地、并发地或者同时实施。此外,各步骤的顺序可以被重新安排。当其操作完成时所述处理可以被终止,但是还可以具有未包括在附图中的附加步骤。所述处理可以对应于方法、函数、规程、子例程、子程序等等。
需要说明的是,光学防抖测试是为了判定智能终端上的摄像头的光学防抖能力的测试,通常需要借助振动台实现。在振动台试产阶段,需要测出该振动台在静止状态时,测试卡的中心偏移数STABLE。常用的测试卡为识别区域是圆形的图卡,那么测试卡的中心即为圆心。可以通过将智能终端固定在振动台上(可以使智能终端和振动台转轴成45°夹角),并控制振动台保持完全静止状态,通过智能终端上的摄像头连续拍摄测试卡,得到设定数量的图片。例如,拍摄120张测试卡的图片。可以根据所拍摄的设定数量的图片,计算出振动台静止时,测试卡的圆心的最大偏移数(即STABLE),用于排除振动台环境稳定性对抑制比测试的影响。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摄像头的防抖测试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可适用于对具有摄像头的智能终端进行防抖测试的情况,该方法可以由摄像头的防抖测试装置来执行,其中该装置可由软件和/或硬件实现,一般可集成在智能终端中。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110、获取预设测试卡在光学防抖功能开启时的第一图像的集合,以及在所述光学防抖功能关闭时的第二图像的集合。
示例性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智能终端可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照相机、智能眼镜等具有摄像头的电子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中,预测测试卡是用于测试镜头的光学防抖性能的图卡,又可以称为OIS测试卡。预设测试卡包括呈中心对称方式排布的设定数量的识别区域,其中,摄像头的光心在识别区域范围内可以被检测到,若该光心落在识别区域之外,则不能被检测到。当振动台振动带动固定于振动台上的智能终端振动时,摄像头会相对于预设测试卡运动,即预设测试卡的中心相对于摄像头发生偏移。若预设测试卡的中心的偏移出识别区域,则智能终端摄像头的光心无法识别到该预设测试卡的中心。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对预设测试卡的具体形状以及识别区域的具体形状并不作具体限定。例如,预设测试卡可以是矩形,其边长的取值范围是20cm-40cm之间。可选的,可以将预设测试卡设计为边长为25cm的正方形。或者,可以将预设测试卡设计为边长为30cm的正方形。或者,可以将预设测试卡设计为边长为35cm的正方形等等。该预设测试卡的识别区域可以包括中心识别区域、至少一个第一识别区域集合和至少一个第二识别区域集合。该中心识别区域的中心与预设测试卡的中心相重合。可以是以预设测试卡的中心为中心绘制一个具有设定形状的中心识别区域。第一识别区域集合和第二识别区域集合间隔设置,第一识别区域集合中的第一识别区域以所述中心识别区域为中心等距排布,且第二识别区域集合中每个第二识别区域以及与该第二识别区域相邻的两个第一识别区域呈等腰三角形排布。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通过设置多个识别区域,即使光心识别不到中心识别区域的圆心,还可以识别到布设在中心识别区域周围的其它识别区域的圆心,可以有效地解决了光心识别不到或者识别错误的问题,极大的提高了测试准确度和测试可靠性。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预设测试卡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预设测试卡为边长超过30cm的正方形的图片,在预设测试卡上设有一边长为30cm的小正方形200。在边长为30cm的小正方形区域内呈中心对称方式排布有13个识别区域,可以为各个识别区域编号。其中,识别区域为圆形,包括中心识别区域210,一个第一识别区域集合220和一个第二识别区域集合230,第一识别区域集合220和第二识别区域集合230间隔设置。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一识别区域集合220的外围布设有第二识别区域集合230。可选的,第一识别区域集合220中的第一识别区域221以中心识别区域为中心等距排布,且第二识别区域集合230中每个第二识别区域231以及与该第二识别区域231相邻的两个第一识别区域221呈等腰三角形排布。可选的,每个识别区域是直径为150个像素的圆形。
需要说明的是,若识别区域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一识别区域集合,以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二识别区域集合,则还可以在上述第二识别区域集合的外围再布设一个第一识别区域集合,并在新布设的第一识别区域集合的外围再布设一个第二识别区域集合,以此类推,直至达到数量要求为止。
示例性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摄像头可以是长焦摄像头或者是传统的主摄等。对于长焦摄像头,具有潜望式设计,光学防抖的X轴和Y轴旋转在棱镜上进行,对X轴进行补偿时,Y轴也会旋转,所以长焦补偿的角度和频率为0.5度,因此,长焦摄像头模组的最短对焦距离是1米,要求智能终端到预设图卡的测试距离为1米。若OIS测试卡仅在中心处设有识别区域,则在振动台的振动角度是0.5°时,由于长焦摄像头模组与OIS测试卡的距离是1m,可能出现振动台振动导致长焦摄像头模组的光心的偏移出识别区域的情况,使光心无法识别到该识别区域的中心。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预测测试卡包括呈中心对称方式排布的多个识别区域,可以保证在振动台的振动角度达到0.8度时,仍然可以识别到位于中心识别区域的外围的其它识别区域的中心,可以兼顾近距(摄像头与OIS测试卡的距离)、远距及不同角度的防抖测试,避免发生光学防抖测试的误测或测试不准确等问题。
示例性的,将智能终端固定在振动台夹具上,智能终端和振动台转轴成一定夹角。振动台发送MMI指令(振动台与智能终端之间的通信协议中规定的指令)给智能终端,同时控制振动台启动振动。智能终端在光学防抖功能开启(OIS ON)和光学防抖功能关闭(OISOFF)状态下,分别连拍设定数量的预设测试卡的图片。可以将在光学防抖功能开启时拍摄的图片标记为第一图像的集合,并将在光学防抖功能关闭时拍摄的图片标记为第二图像的集合。进而,智能终端获取预设测试卡在光学防抖功能开启时的第一图像的集合,并且,智能终端还获取预设测试卡在光学防抖功能关闭时的第二图像的集合。
步骤120、根据所述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分别确定光学防抖功能开启及关闭时,满足设定条件的目标识别区域的中心的第一偏移量。
需要说明的是,设定条件可以是在防抖测试开始后,将摄像头最先识别到的预设测试卡上的识别区域确定为目标识别区域。本申请实施例中,需要分别获取光学防抖功能开启和关闭状态下的目标识别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偏移量采用目标识别区域的中心在水平方向(X方向)上的最大偏移距离以及在竖直方向(Y方向)上的最大偏移距离表示。本申请实施例中,需要分别确定光学防抖功能开启及关闭时,满足设定条件的目标区域的中心的第一偏移量。
示例性的,在光学防抖功能开启时,获取摄像头的光心最先识别到预设测试卡中的第一目标识别区域,获取第一目标识别区域的第一编号。获取各幅第一图像中该第一目标识别区域的中心的第一坐标。基于该第一编号获取各幅第一图像中该第一目标识别区域的中心的第一坐标。根据第一坐标确定第一参考偏移量,其中,第一参考偏移量包括该第一目标识别区域的中心的水平最大偏移量和竖直最大偏移量。或者说,第一参考偏移量包括该第一目标识别区域的中心在X方向上的最大偏移量和在Y方向上的最大偏移量。
此外,在光学防抖功能关闭时,获取摄像头的光心最先识别到预设测试卡中的第二目标识别区域,获取第二识别区域的第二编号。获取各幅第二图像中该第二目标识别区域的中心的第二坐标。基于该第二编号获取各幅第二图像中该第二目标识别区域的中心的第二坐标。根据第二坐标确定第二参考偏移量,其中,第二参考偏移量包括所述第二目标识别区域的中心的水平最大偏移量和竖直最大偏移量。或者说,第二参考偏移量包括该第二目标识别区域的中心在X方向上的最大偏移量和在Y方向上的最大偏移量。
进而,将上述第一参考偏移量和第二参考偏移量作为光学防抖功能开启及关闭时满足设定条件的目标识别区域的中心的第一偏移量。
步骤130、获取与所述目标识别区域对应的补偿系数,根据所述补偿系数将所述第一偏移量映射为所述预设测试卡的中心的第二偏移量。
需要说明的是,补偿系数是用于将目标识别区域的中心的第一偏移量转换为预设测试卡的中心的第二偏移量的常数。例如,可以通过第一偏移量乘以该补偿系数得到第二偏移量。补偿系数可以是基于中心识别区域与除中心识别区域之外的识别区域的位置关系设置的。例如,通过对大量的测试数据的分析确定不同位置的识别区域的中心与预设测试卡的中心的关系,基于该关系设置补偿系数。或者,人为设置补偿系数,并经过大量测试实验进行验证,以确定合适的补偿系数等等。对于补偿系数的确定方式,本申请实施例并不作具体限定。
示例性的,根据目标识别区域与预设测试卡的中心识别区域的位置关系,获取与目标识别区域对应的补偿系数。根据补偿系数和第一偏移量确定预设测试卡的中心的第二偏移量。例如,确定该目标识别区域位于中心识别区域外围的第一识别区域集合或第二识别区域集合,由于预先分别为第一识别区域集合和第二识别区域集合分配了补偿系数,进而,在确定了目标识别区域属于第一识别区域集合或第二识别区域集合之后,可以确定该目标识别区域对应的补偿系数。可以理解的是,在存在多个第一识别区域集合和第二识别区域集合时,分别根据第一识别区域集合与中心识别区域的距离,以及,根据第二识别区域集合与中心识别区域的距离,分别为不同位置处的第一识别区域集合分配不同的补偿系数,同样的,分别为不同位置处的第二识别区域集合分配不同的补偿系数。在确定了补偿系数后,计算目标识别区域的中心的第一偏移量与补偿系数的乘积,该计算结果即为与第一偏移量对应的预设测试卡的中心的第二偏移量。
步骤140、根据所述第二偏移量确定摄像头的抑制比,并根据所述抑制比确定所述摄像头的防抖测试结果。
需要说明的是,抑制比的计算方式如下:
SR_X=20*log20((OIS_OFF_X-STABLE)/(OIS_ON_X-STABLE)) (1)
SR_Y=20*log20((OIS_OFF_Y-STABLE)/(OIS_ON_Y-STABLE)) (2)
其中,SR_X表示抑制比在X方向上的分量,SR_Y表示抑制比在Y方向上的分量,SR_X和SR_Y的单位均是dB;STABLE表示振动台静止时,预设测试卡的中心偏移数,单位是pixel;OIS_OFF_X表示振动台振动且在光学防抖功能关系时,预设测试卡的中心在X方向上的最大偏移量,单位是pixel;OIS_ON_X表示振动台振动且在光学防抖功能开启时,预设测试卡的中心在X方向上的最大偏移量,单位是pixel;OIS_OFF_Y表示振动台振动且在光学防抖功能关系时,预设测试卡的中心在Y方向上的最大偏移量,单位是pixel;OIS_ON_Y表示振动台振动且在光学防抖功能开启时,预设测试卡的中心在Y方向上的最大偏移量,单位是pixel。
示例性的,根据所述抑制比确定所述摄像头的防抖测试结果可以是:若SR_X和SR_Y均大于或等于设定阈值,则确定摄像头通过防抖测试,即OIS摄像头模组的OIS防抖效果达到预期目标,可选的,智能终端输出测试合格的提示信息。若SR_X或SR_Y中至少一个小于设定阈值,则确定摄像头未通过防抖测试,即OIS摄像头模组的OIS防抖效果未达到预期目标,可选的,智能终端输出测试失败提示信息。可以理解的是,在得到防抖测试结果后,智能终端可以输出相应的提示信息,但输出提示信息的步骤并不是必须的,也可以不输出提示信息。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具有呈中心对称方式排布的设定数量的识别区域的测试卡,实现在振动台振动导致摄像头的光心发生一定角度的偏移时仍然可以识别到目标识别区域的中心,进而,确定与目标识别区域对应的补偿系数,将该目标识别区域的中心的第一偏移量映射为测试卡的中心的第二偏移量,根据该第二偏移量确定摄像头的抑制比,从而,根据该抑制比确定摄像头的防抖测试结果,避免出现光心超出测试卡的识别区域,而导致光心无法识别到识别区域的中心的情况,提高了防抖测试的准确度和测试精度。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摄像头的防抖测试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包括:
步骤301、获取预设测试卡在光学防抖功能开启时的第一图像的集合,以及在所述光学防抖功能关闭时的第二图像的集合。
步骤302、在光学防抖功能开启时,获取所述摄像头的光心最先识别到预设测试卡中的第一目标识别区域。
步骤303、在光学防抖功能关闭时,获取所述摄像头的光心最先识别到预设测试卡中的第二目标识别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若在光学防抖功能开启或关闭时,摄像头的光心未识别到任意一个识别区域的中心,则确定识别失败,退出测试界面。
步骤304、获取各幅第一图像中所述第一目标识别区域的中心的第一坐标,根据所述第一坐标确定第一参考偏移量。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参考偏移量包括第一目标识别区域的中心的水平最大偏移量和竖直最大偏移量,其中,水平最大偏移量是指第一目标识别区域的中心在X方向上的最大偏移量;竖直最大偏移量是指第一目标识别区域的中心在Y方向上的最大偏移量。
示例性的,由第一图像的集合中的各幅第一图像中,获取第一目标识别区域的中心的第一坐标(x10,y10),(x11,y11),(x12,y12),……,(x1n,y1n),其中,n为第一图像的数量。根据第一坐标计算第一目标识别区域的中心在X方向上的最大偏移量,记为水平最大偏移量。以及,根据第一坐标计算第一目标识别区域的中心在Y方向上的最大偏移量,记为竖直最大偏移量。
步骤305、获取各幅第二图像中所述第二目标识别区域的中心的第二坐标,根据第二坐标确定第二参考偏移量。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参考偏移量包括第二目标识别区域的中心的水平最大偏移量和竖直最大偏移量。
示例性的,由第二图像的集合中的各幅第二图像中,获取第二目标识别区域的中心的第二坐标(x20,y20),(x21,y21),(x22,y22),……,(x2n,y2n),其中,n为第二图像的数量。根据第二坐标计算第二目标识别区域的中心在X方向上的最大偏移量,记为水平最大偏移量。以及,根据第二坐标计算第二目标识别区域的中心在Y方向上的最大偏移量,记为竖直最大偏移量。
步骤306、将所述第一参考偏移量和第二参考偏移量作为光学防抖功能开启及关闭时满足设定条件的目标识别区域的中心的第一偏移量。
步骤307、根据所述目标识别区域与所述预设测试卡的中心识别区域的位置关系,获取与所述目标识别区域对应的补偿系数。
本申请实施例中,补偿系数基于中心识别区域与除中心识别区域之外的识别区域的位置关系进行设置,处于不同识别区域集合的识别区域的补偿系数不同,处于相同识别区域集合的识别区域具有相同的补偿系数。
示例性的,根据第一目标识别区域与预设测试卡的中心识别区域的位置关系,获取与第一目标识别区域对应的第一补偿系数。例如,由于同一识别区域集合中各个识别区域与中心识别区域的距离相等,不同识别区域集合中两个识别区域与中心识别区域的距离不同。因此,可以根据第一目标识别区域的中心与中心识别区域的中心的距离查询补偿系数表,确定与第一目标识别区域对应的第一补偿系数。其中,该补偿系数表中存储距离与补偿系数的关联关系。或者,根据第一目标识别区域的编号确定第一目标识别区域所属的识别区域集合,根据识别区域集合查询补偿系数表,确定与第一目标识别区域对应的第一补偿系数。其中,该补偿系数表中存储区域集合与补偿系数的关联关系。可以理解的是,确定补偿系数的方式有很多种,本申请实施例并不作具体限定。
根据第二目标识别区域与所述预设测试卡的中心识别区域的位置关系,获取与第二目标识别区域对应的第二补偿系数。由于光学防抖功能开启和关闭状态下,光心识别到的中心通常属于不同的目标识别区域,对于光学防抖功能关闭时,所确定的第二目标识别区域对应的第二补偿系数,可以采用与第一补偿系数相似的方式进行确定,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308、根据所述补偿系数、第一参考偏移量和第二参考偏移量,确定所述预设测试卡的中心的第二偏移量。
示例性的,根据第一补偿系数和第一参考偏移量,确定光学防抖功能开启时预设测试卡的中心的第一水平最大偏移量和第一竖直最大偏移量。例如,分别计算第一补偿系数与第一参考偏移量中的水平最大偏移量和竖直最大偏移量的乘积,得到光学防抖功能开启时预设测试卡的中心的第一水平最大偏移量和第一竖直最大偏移量。
根据第二补偿系数和第二参考偏移量,确定光学防抖功能关闭时预设测试卡的中心的第二水平最大偏移量和第二竖直最大偏移量。例如,分别计算第二补偿系数与第二参考偏移量中的水平最大偏移量和竖直最大偏移量的乘积,得到光学防抖功能开启时预设测试卡的中心的第二水平最大偏移量和第二竖直最大偏移量。
将第一水平最大偏移量、第一竖直最大偏移量、第二水平最大偏移量和第二竖直最大偏移量作为第二偏移量。
步骤309、根据光学防抖功能开启和关闭时的第二偏移量,分别计算摄像头的水平抑制比分量和竖直抑制比分量,将水平抑制比分量和竖直抑制比分量作为所述摄像头的抑制比。
示例性的,第一水平最大偏移量以及第一竖直最大偏移量是在光学防抖功能开启时计算得到的,又可以称为OIS_ON_X,OIS_ON_Y;第二水平最大偏移量和第二竖直最大偏移量是在光学防抖功能关闭时计算得到的,又可以称为OIS_OFF_X,OIS_OFF_Y。将上述参数代入公式(1)和(2),计算得到水平抑制比分量SR_X和竖直抑制比分量SR_Y,即得到摄像头的抑制比。
步骤310、根据所述抑制比确定所述摄像头的防抖测试结果。
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抑制比包括水平抑制比分量和竖直抑制比分量。根据所述抑制比确定所述摄像头的防抖测试结果可以是:若所述水平抑制比分量和竖直抑制比分量均超过设定阈值,则确定所述摄像头通过防抖测试,确定测试成功,退出测试界面。其中,设定阈值是预先设定的数值,例如,设定阈值是20dB,本申请实施例对设定阈值的具体取值不作限定。例如,判断水平抑制比分量是否大于或等于设定阈值,若是,判断竖直抑制比分量是否大于或等于设定阈值,若是,则确定摄像头通过防抖测试。若水平抑制比分量或数值抑制比分量中至少一个小于设定阈值,则确定摄像头未通过防抖测试,确定测试失败,退出测试界面。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采用新的测试卡,实现在振动台大角度振动时,摄像头的光心仍然可以识别到测试卡中识别区域的中心,通过将非识别区域的中心映射为中心识别区域的中心的方式,得到测试卡的中心的偏移量,从而计算摄像头的抑制比,有效地减少了长焦摄像模组在光学防抖测试中的无误测率,提高了测试精度;并且,提高了测试准确度,使得测试数据更加精确、可靠;由于新的测试卡具有多个识别区域,可以支持大角度抖动测试和远距离防抖测试,且经试验验证,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将光心识别测试卡的中心的时间缩短到5s左右,测试效率较原始光学防抖测试提高3倍。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摄像头的防抖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可由软件和/或硬件实现,一般可集成在智能终端中。该装置可以通过执行摄像头的防抖测试方法,验证摄像头的OIS防抖效果是否达到设计目标。如图4所示,该装置包括:
图像获取模块410,用于获取预设测试卡在光学防抖功能开启时的第一图像的集合,以及在所述光学防抖功能关闭时的第二图像的集合,其中,预设测试卡包括呈中心对称方式排布的设定数量的识别区域;
第一偏移量确定模块420,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分别确定光学防抖功能开启及关闭时满足设定条件的目标识别区域的中心的第一偏移量;
第二偏移量确定模块430,用于获取与所述目标识别区域对应的补偿系数,根据所述补偿系数将所述第一偏移量映射为所述预设测试卡的中心的第二偏移量;
抑制比确定模块440,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偏移量确定摄像头的抑制比,并根据所述抑制比确定所述摄像头的防抖测试结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摄像头的防抖测试装置,通过采用具有呈中心对称方式排布的设定数量的识别区域的测试卡,实现在振动台振动导致摄像头的光心发生一定角度的偏移时仍然可以识别到目标识别区域的中心,进而,确定与目标识别区域对应的补偿系数,将该目标识别区域的中心的第一偏移量映射为测试卡的中心的第二偏移量,根据该第二偏移量确定摄像头的抑制比,从而,根据该抑制比确定摄像头的防抖测试结果,避免出现光心超出测试卡的识别区域,而导致光心无法识别到识别区域的中心的情况,提高了防抖测试的准确度和测试精度。
可选的,包括:所述识别区域包括中心识别区域、至少一个第一识别区域集合和至少一个第二识别区域集合;
所述中心识别区域的中心与所述预设测试卡的中心相重合;
所述第一识别区域集合和第二识别区域集合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识别区域集合中的第一识别区域以所述中心识别区域为中心等距排布,且所述第二识别区域集合中每个第二识别区域以及与该第二识别区域相邻的两个第一识别区域呈等腰三角形排布。
可选的,所述识别区域为圆形,且直径为150个像素,所述设定数量为至少9个,且所述预设测试卡的边长的取值范围是20-40cm。
可选的,第一偏移量确定模块420具体用于:
在光学防抖功能开启时,获取所述摄像头的光心最先识别到预设测试卡中的第一目标识别区域;
在光学防抖功能关闭时,获取所述摄像头的光心最先识别到预设测试卡中的第二目标识别区域;
获取各幅第一图像中所述第一目标识别区域的中心的第一坐标,根据所述第一坐标确定第一参考偏移量,其中,所述第一参考偏移量包括所述第一目标识别区域的中心的水平最大偏移量和竖直最大偏移量;
获取各幅第二图像中所述第二目标识别区域的中心的第二坐标,根据第二坐标确定第二参考偏移量,其中,所述第二参考偏移量包括所述第二目标识别区域的中心的水平最大偏移量和竖直最大偏移量;
将所述第一参考偏移量和第二参考偏移量作为光学防抖功能开启及关闭时满足设定条件的目标识别区域的中心的第一偏移量。
可选的,第二偏移量确定模块430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目标识别区域与所述预设测试卡的中心识别区域的位置关系,获取与所述目标识别区域对应的补偿系数,其中,所述补偿系数基于中心识别区域与除中心识别区域之外的识别区域的位置关系进行设置;
根据所述补偿系数、第一参考偏移量和第二参考偏移量,确定所述预设测试卡的中心的第二偏移量。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目标识别区域与所述预设测试卡的中心识别区域的位置关系,获取与所述目标识别区域对应的补偿系数,包括:
根据第一目标识别区域与所述预设测试卡的中心识别区域的位置关系,获取与所述第一目标识别区域对应的第一补偿系数;
根据第二目标识别区域与所述预设测试卡的中心识别区域的位置关系,获取与第二目标识别区域对应的第二补偿系数。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补偿系数、第一参考偏移量和第二参考偏移量,确定所述预设测试卡的中心的第二偏移量,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补偿系数和第一参考偏移量,确定光学防抖功能开启时所述预设测试卡的中心的第一水平最大偏移量和第一竖直最大偏移量;
根据所述第二补偿系数和第二参考偏移量,确定光学防抖功能关闭时所述预设测试卡的中心的第二水平最大偏移量和第二竖直最大偏移量;
将所述第一水平最大偏移量、第一竖直最大偏移量、第二水平最大偏移量和第二竖直最大偏移量作为第二偏移量。
可选的,抑制比确定模块440具体用于:
根据光学防抖功能开启和关闭时的第二偏移量,分别计算摄像头的水平抑制比分量和竖直抑制比分量,将水平抑制比分量和竖直抑制比分量作为所述摄像头的抑制比;
若所述水平抑制比分量和竖直抑制比分量均超过设定阈值,则确定所述摄像头通过防抖测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摄像头的防抖测试方法,该方法包括:
获取预设测试卡在光学防抖功能开启时的第一图像的集合,以及在所述光学防抖功能关闭时的第二图像的集合,其中,预设测试卡包括呈中心对称方式排布的设定数量的识别区域;
根据所述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分别确定光学防抖功能开启及关闭时满足设定条件的目标识别区域的中心的第一偏移量;
获取与所述目标识别区域对应的补偿系数,根据所述补偿系数将所述第一偏移量映射为所述预设测试卡的中心的第二偏移量;
根据所述第二偏移量确定摄像头的抑制比,并根据所述抑制比确定所述摄像头的防抖测试结果。
存储介质——任何的各种类型的存储器设备或存储设备。术语“存储介质”旨在包括:安装介质,例如CD-ROM、软盘或磁带装置;计算机系统存储器或随机存取存储器,诸如DRAM、DDR RAM、SRAM、EDO RAM,兰巴斯(Rambus)RAM等;非易失性存储器,诸如闪存、磁介质(例如硬盘或光存储);寄存器或其它相似类型的存储器元件等。存储介质可以还包括其它类型的存储器或其组合。另外,存储介质可以位于程序在其中被执行的第一计算机系统中,或者可以位于不同的第二计算机系统中,第二计算机系统通过网络(诸如因特网)连接到第一计算机系统。第二计算机系统可以提供程序指令给第一计算机用于执行。术语“存储介质”可以包括可以驻留在不同位置中(例如在通过网络连接的不同计算机系统中)的两个或更多存储介质。存储介质可以存储可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的程序指令(例如具体实现为计算机程序)。
当然,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其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不限于如上所述的摄像头的防抖测试操作,还可以执行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摄像头的防抖测试方法中的相关操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终端,该智能终端上的摄像头具有光学防抖功能,该智能终端中可集成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摄像头的防抖测试装置。其中,智能终端可以为智能手机、PAD(平板电脑)、相机及智能穿戴设备等。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智能终端包括存储器510及处理器520。所述存储器510,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520读取并执行所述存储器510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520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获取预设测试卡在光学防抖功能开启时的第一图像的集合,以及在所述光学防抖功能关闭时的第二图像的集合,其中,预设测试卡包括呈中心对称方式排布的设定数量的识别区域;根据所述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分别确定光学防抖功能开启及关闭时满足设定条件的目标识别区域的中心的第一偏移量;获取与所述目标识别区域对应的补偿系数,根据所述补偿系数将所述第一偏移量映射为所述预设测试卡的中心的第二偏移量;根据所述第二偏移量确定摄像头的抑制比,并根据所述抑制比确定所述摄像头的防抖测试结果。
上述示例中列举的存储器及处理器均为智能终端的部分元器件,所述智能终端还可以包括其它元器件。以智能手机为例,说明上述智能终端可能的结构。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手机的结构框图。如图6所示,该智能手机可以包括:存储器601、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602(又称处理器,以下简称CPU)、外设接口603、RF(Radio Frequency,射频)电路605、音频电路606、扬声器611、触摸屏612、摄像头613、电源管理芯片608、输入/输出(I/O)子系统609、其他输入/控制设备610以及外部端口604,这些部件通过一个或多个通信总线或信号线607来通信。
应该理解的是,图示智能手机600仅仅是智能终端的一个范例,并且智能手机600可以具有比图中所示出的更多的或者更少的部件,可以组合两个或更多的部件,或者可以具有不同的部件配置。图中所示出的各种部件可以在包括一个或多个信号处理和/或专用集成电路在内的硬件、软件、或硬件和软件的组合中实现。
下面就本实施例提供的集成有摄像头的防抖测试装置的智能手机进行详细的描述。
存储器601,所述存储器601可以被CPU602、外设接口603等访问,所述存储器601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一个或多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外设接口603,所述外设接口603可以将设备的输入和输出外设连接到CPU602和存储器601。
I/O子系统609,所述I/O子系统609可以将设备上的输入输出外设,例如触摸屏612和其他输入/控制设备610,连接到外设接口603。I/O子系统609可以包括显示控制器6091和用于控制其他输入/控制设备610的一个或多个输入控制器6092。其中,一个或多个输入控制器6092从其他输入/控制设备610接收电信号或者向其他输入/控制设备610发送电信号,其他输入/控制设备610可以包括物理按钮(按压按钮、摇臂按钮等)、拨号盘、滑动开关、操纵杆、点击滚轮。值得说明的是,输入控制器6092可以与以下任一个连接:键盘、红外端口、USB接口以及诸如鼠标的指示设备。
触摸屏612,所述触摸屏612是用户终端与用户之间的输入接口和输出接口,将可视输出显示给用户,可视输出可以包括图形、文本、图标、视频等。
摄像头613,用于采集图像信息,并通过外设接口603将图像信息传输至CPU602。所述摄像头613具有光学防抖功能,能够通过镜头内的陀螺仪侦测到微小的移动,然后将信号传至CPU602,CPU602计算需要补偿的位移量,然后通过补偿镜片组,根据镜头的抖动方向及位移量加以补偿;从而有效的克服因智能终端600的振动产生的影像模糊的问题。
I/O子系统609中的显示控制器6091从触摸屏612接收电信号或者向触摸屏612发送电信号。触摸屏612检测触摸屏上的接触,显示控制器6091将检测到的接触转换为与显示在触摸屏612上的用户界面对象的交互,即实现人机交互,显示在触摸屏612上的用户界面对象可以是运行游戏的图标、联网到相应网络的图标等。值得说明的是,设备还可以包括光鼠,光鼠是不显示可视输出的触摸敏感表面,或者是由触摸屏形成的触摸敏感表面的延伸。
RF电路605,主要用于建立手机与无线网络(即网络侧)的通信,实现手机与无线网络的数据接收和发送。例如收发短信息、电子邮件等。具体地,RF电路605接收并发送RF信号,RF信号也称为电磁信号,RF电路605将电信号转换为电磁信号或将电磁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且通过该电磁信号与通信网络以及其他设备进行通信。RF电路605可以包括用于执行这些功能的已知电路,其包括但不限于天线系统、RF收发机、一个或多个放大器、调谐器、一个或多个振荡器、数字信号处理器、CODEC(COder-DECoder,编译码器)芯片组、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等等。
音频电路606,主要用于从外设接口603接收音频数据,将该音频数据转换为电信号,并且将该电信号发送给扬声器611。
扬声器611,用于将手机通过RF电路605从无线网络接收的语音信号,还原为声音并向用户播放该声音。
电源管理芯片608,用于为CPU602、I/O子系统及外设接口所连接的硬件进行供电及电源管理。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终端,通过采用具有呈中心对称方式排布的设定数量的识别区域的测试卡,实现在振动台振动导致摄像头的光心发生一定角度的偏移时仍然可以识别到目标识别区域的中心,进而,确定与目标识别区域对应的补偿系数,将该目标识别区域的中心的第一偏移量映射为测试卡的中心的第二偏移量,根据该第二偏移量确定摄像头的抑制比,从而,根据该抑制比确定摄像头的防抖测试结果,避免出现光心超出测试卡的识别区域,而导致光心无法识别到识别区域的中心的情况,提高了防抖测试的准确度和测试精度。
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摄像头的防抖测试装置、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可执行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摄像头的防抖测试方法,具备执行该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未在上述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摄像头的防抖测试方法。
注意,上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申请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申请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申请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1)

1.一种摄像头的防抖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预设测试卡在光学防抖功能开启时的第一图像的集合,以及在所述光学防抖功能关闭时的第二图像的集合,其中,预设测试卡包括呈中心对称方式排布的设定数量的识别区域;
根据所述第一图像确定光学防抖功能开启时满足设定条件的目标识别区域的中心的第一参考偏移量,根据所述第二图像确定光学防抖功能关闭时满足设定条件的目标识别区域的中心的第二参考偏移量,将所述第一参考偏移量和第二参考偏移量分别作为所述光学防抖功能开启及关闭时,满足设定条件的目标识别区域的中心的第一偏移量;
获取与所述目标识别区域对应的补偿系数,根据所述补偿系数将所述第一偏移量映射为所述预设测试卡的中心的第二偏移量;
根据所述第二偏移量确定摄像头的抑制比,并根据所述抑制比确定所述摄像头的防抖测试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设定数量的识别区域包括中心识别区域、至少一个第一识别区域集合和至少一个第二识别区域集合;
所述中心识别区域的中心与所述预设测试卡的中心相重合;
所述第一识别区域集合和第二识别区域集合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识别区域集合中的第一识别区域以所述中心识别区域为中心等距排布,且所述第二识别区域集合中每个第二识别区域以及与该第二识别区域相邻的两个第一识别区域呈等腰三角形排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定数量的识别区域为圆形,且直径为150个像素,所述设定数量为至少9个,且所述预设测试卡的边长的取值范围是20-40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图像确定光学防抖功能开启时满足设定条件的目标识别区域的中心的第一参考偏移量,根据所述第二图像确定光学防抖功能关闭时满足设定条件的目标识别区域的中心的第二参考偏移量,将所述第一参考偏移量和第二参考偏移量分别作为所述光学防抖功能开启及关闭时,满足设定条件的目标识别区域的中心的第一偏移量,包括:
在光学防抖功能开启时,获取所述摄像头的光心最先识别到的 预设测试卡中的第一目标识别区域;
在光学防抖功能关闭时,获取所述摄像头的光心最先识别到的 预设测试卡中的第二目标识别区域;
获取各幅第一图像中所述第一目标识别区域的中心的第一坐标,根据所述第一坐标确定第一参考偏移量,其中,所述第一参考偏移量包括所述第一目标识别区域的中心的水平最大偏移量和竖直最大偏移量;
获取各幅第二图像中所述第二目标识别区域的中心的第二坐标,根据第二坐标确定第二参考偏移量,其中,所述第二参考偏移量包括所述第二目标识别区域的中心的水平最大偏移量和竖直最大偏移量;
将所述第一参考偏移量和第二参考偏移量分别作为光学防抖功能开启及关闭时,满足设定条件的目标识别区域的中心的第一偏移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与所述目标识别区域对应的补偿系数,根据所述补偿系数将所述第一偏移量映射为所述预设测试卡的中心的第二偏移量,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识别区域与所述预设测试卡的中心识别区域的位置关系,获取与所述目标识别区域对应的补偿系数,其中,所述补偿系数基于中心识别区域与除中心识别区域之外的识别区域的位置关系进行设置;
根据所述补偿系数、第一参考偏移量和第二参考偏移量,确定所述预设测试卡的中心的第二偏移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识别区域与所述预设测试卡的中心识别区域的位置关系,获取与所述目标识别区域对应的补偿系数,包括:
根据第一目标识别区域与所述预设测试卡的中心识别区域的位置关系,获取与所述第一目标识别区域对应的第一补偿系数;
根据第二目标识别区域与所述预设测试卡的中心识别区域的位置关系,获取与第二目标识别区域对应的第二补偿系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补偿系数、第一参考偏移量和第二参考偏移量,确定所述预设测试卡的中心的第二偏移量,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补偿系数和第一参考偏移量,确定光学防抖功能开启时所述预设测试卡的中心的第一水平最大偏移量和第一竖直最大偏移量;
根据所述第二补偿系数和第二参考偏移量,确定光学防抖功能关闭时所述预设测试卡的中心的第二水平最大偏移量和第二竖直最大偏移量;
将所述第一水平最大偏移量、第一竖直最大偏移量、第二水平最大偏移量和第二竖直最大偏移量作为第二偏移量。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二偏移量确定摄像头的抑制比,并根据所述抑制比确定所述摄像头的防抖测试结果,包括:
根据光学防抖功能开启和关闭时的第二偏移量,分别计算摄像头的水平抑制比分量和竖直抑制比分量,将水平抑制比分量和竖直抑制比分量作为所述摄像头的抑制比;
若所述水平抑制比分量和竖直抑制比分量均超过设定阈值,则确定所述摄像头通过防抖测试。
9.一种摄像头的防抖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图像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预设测试卡在光学防抖功能开启时的第一图像的集合,以及在所述光学防抖功能关闭时的第二图像的集合,其中,预设测试卡包括呈中心对称方式排布的设定数量的识别区域;
第一偏移量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图像确定光学防抖功能开启时满足设定条件的目标识别区域的中心的第一参考偏移量,根据第二图像确定光学防抖功能关闭时满足设定条件的目标识别区域的第二参考偏移量,将所述第一参考偏移量和第二参考偏移量分别作为所述光学防抖功能开启及关闭时,满足设定条件的目标识别区域的中心的第一偏移量;
第二偏移量确定模块,用于获取与所述目标识别区域对应的补偿系数,根据所述补偿系数将所述第一偏移量映射为所述预设测试卡的中心的第二偏移量;
抑制比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偏移量确定摄像头的抑制比,并根据所述抑制比确定所述摄像头的防抖测试结果。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所述的摄像头的防抖测试方法。
11.一种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所述的摄像头的防抖测试方法。
CN201910570161.7A 2019-06-27 2019-06-27 摄像头的防抖测试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 Active CN11017727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70161.7A CN110177272B (zh) 2019-06-27 2019-06-27 摄像头的防抖测试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70161.7A CN110177272B (zh) 2019-06-27 2019-06-27 摄像头的防抖测试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77272A CN110177272A (zh) 2019-08-27
CN110177272B true CN110177272B (zh) 2020-09-01

Family

ID=676993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70161.7A Active CN110177272B (zh) 2019-06-27 2019-06-27 摄像头的防抖测试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7727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72638B (zh) * 2019-09-30 2021-01-12 昆山丘钛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抖效果测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1263142B (zh) * 2020-02-25 2022-04-08 昆山丘钛微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模组光学防抖的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1787310B (zh) * 2020-07-14 2023-01-17 广州得尔塔影像技术有限公司 防抖性能测试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954314B (zh) * 2021-02-08 2023-06-13 南昌欧菲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测试摄像模组光学抖动的方法
CN114760465A (zh) * 2021-07-20 2022-07-15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计算摄像机防抖性能的系统及方法
CN113676667B (zh) * 2021-08-23 2023-08-1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抑制比测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022540A (zh) * 2022-05-30 2022-09-0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防抖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电子设备
CN115174807A (zh) * 2022-06-28 2022-10-11 上海艾为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防抖检测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30065223A (ko) * 2011-12-09 2013-06-19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손떨림 보정용 카메라 모듈의 해상도 평가 방법
CN105049839A (zh) * 2015-07-13 2015-11-11 成都西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移动终端的ois摄像头模组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CN107770350A (zh) * 2017-09-22 2018-03-06 苏州惠邦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摄像头防抖性能的测试方法
CN108805938A (zh) * 2018-06-12 2018-11-13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防抖模组的检测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9361917A (zh) * 2018-12-05 2019-02-19 北京阿法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眼镜ois防抖效果的检测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81756B (zh) * 2012-02-03 2017-07-1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评价方法以及评价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30065223A (ko) * 2011-12-09 2013-06-19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손떨림 보정용 카메라 모듈의 해상도 평가 방법
CN105049839A (zh) * 2015-07-13 2015-11-11 成都西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移动终端的ois摄像头模组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CN107770350A (zh) * 2017-09-22 2018-03-06 苏州惠邦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摄像头防抖性能的测试方法
CN108805938A (zh) * 2018-06-12 2018-11-13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防抖模组的检测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9361917A (zh) * 2018-12-05 2019-02-19 北京阿法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眼镜ois防抖效果的检测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77272A (zh) 2019-08-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77272B (zh) 摄像头的防抖测试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
CN113472976B (zh) 微距成像的方法及终端
CN108377342B (zh) 双摄像头拍照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KR101913535B1 (ko) 동반 디바이스를 사용한 위치 결정 방법 및 시스템
US9091548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gram
KR102439257B1 (ko) 모바일 장치
CN108763998B (zh) 条形码识别方法以及终端设备
CN110288689B (zh) 对电子地图进行渲染的方法和装置
CN113874828A (zh) 用于通过外部电子装置提供屏幕共享服务的电子装置、方法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US20220272275A1 (en) Photographing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WO2020014881A1 (zh) 一种图像校正方法和终端
CN108111750B (zh) 一种变焦调节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KR102195304B1 (ko) 영상 처리 방법 및 그 전자 장치
CN109302563B (zh) 防抖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CN111385525B (zh) 视频监控方法、装置、终端及系统
CN110738185A (zh) 表单对象的识别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US20130252546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mediating establishment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plurality of communication devices
US11856294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focusing method for electronic device
CN111050075B (zh) 图像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3099378A (zh) 定位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0055976B2 (en) Using device data collected from other proximate devices
CN113052408B (zh) 一种社区聚合的方法及装置
US11153018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electronic device
CN103823607A (zh) 一种控制大屏设备的方法、移动终端
CN104199640A (zh) 方向测量方法、装置及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