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73917A -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173917A CN110173917A CN201910543010.2A CN201910543010A CN110173917A CN 110173917 A CN110173917 A CN 110173917A CN 201910543010 A CN201910543010 A CN 201910543010A CN 110173917 A CN110173917 A CN 11017391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alve
- valve port
- heat exchange
- compressor
- outdoor hea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6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7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3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257 thaw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55 saturated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20—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7/00—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or removing deposits or corrosion,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 F25B47/02—Defrosting cycles
- F25B47/022—Defrosting cycles hot gas defrosting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7—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reversing means
- F25B2313/02742—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reversing means using two four-way valv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47/00—Details for preventing or removing deposits or corrosion
- F25B2347/02—Details of defrosting cycles
- F25B2347/023—Set point defrosting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25—Control of valv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包括依次连通的压缩机、室内换热器、节流机构及室外换热器,室外换热器包括至少两个相互并联的室外换热单元;切换装置,切换装置用于使空调系统在正常制热模式与化霜制热模式之间切换;在正常制热模式下,压缩机排出的冷媒全部流向室内换热器,并流向节流机构及至少一个室外换热单元后回流至压缩机;在化霜制热模式下,压缩机排出的冷媒一路流向室内换热器,另一路流向需要化霜的室外换热单元中并回流至压缩机,且流向室内换热器的冷媒流向节流机构及其余至少一个室外换热单元后回流至压缩机。在化霜时,仍然至少存在一个室外换热单元处于正常的制热状态,从而可以保证空调系统制热的连续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空调系统在制热运行时,受环境温度及相对湿度的影响,室外换热器表面会出现结霜现象。在环境温度一定的情况下相对湿度越大,室外换热器的结霜速度就会越快,空调系统制热衰减就会越快。因此,空调系统在制热一段时间后转为制冷运行模式,依靠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制冷剂蒸气进行室外换热器的化霜。
但是,采用上述化霜方式,会导致空调系统的室内机侧无法连续进行制热,且化霜越频繁则室内侧温度的波动越频繁,每次化霜越久则室内侧温度的波动越大。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空调系统在化霜时无法实现室内侧连续制热的问题,提供一种在化霜时仍可进行室内侧连续制热的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一种空调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压缩机、室内换热器、节流机构及室外换热器,所述室外换热器包括至少两个相互并联的室外换热单元;
切换装置,所述切换装置用于使所述空调系统在正常制热模式与化霜制热模式之间切换;
其中,在所述正常制热模式下,所述压缩机排出的冷媒全部流向所述室内换热器,并流向所述节流机构及至少一个所述室外换热单元后回流至所述压缩机;在所述化霜制热模式下,所述压缩机排出的冷媒一路流向所述室内换热器,另一路流向需要化霜的所述室外换热单元中并回流至所述压缩机,且流向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冷媒流向所述节流机构及其余至少一个所述室外换热单元后回流至所述压缩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切换装置包括第一连通机构及第一切换件,所述第一连通机构连通于至少一个所述室外换热单元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端之间,所述第一切换件装配于所述第一连通机构上;
其中,在所述正常制热模式下,所述第一切换件切换至所述第一连通机构处于断开状态,在所述化霜制热模式下,所述第一切换件切换至所述第一连通机构处于连通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切换件包括第一四通阀及第一通断阀,所述第一四通阀具有第一阀口、第二阀口、第三阀口及第四阀口,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端连通,所述第二阀口与所述第一连通机构连通的所述室外换热单元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三阀口与所述第一连通机构连通的所述室外换热单元的另一端及与所述压缩机的回气端均连通,所述第四阀口处设置有所述第一通断阀;
其中,在所述正常制热模式下,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第四阀口连通,所述第二阀口与所述第三阀口连通,所述第一通断阀关闭;在所述化霜制热模式下,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第二阀口连通,所述第三阀口与所述第四阀口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通机构包括第一连通管路及第二连通管路,每根所述第一连通管路连通于每个所述室外换热单元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阀口之间,每根所述第二连通管路连通于每个所述室外换热单元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阀口之间;
所述切换装置还包括第二通断阀及第三通断阀,每个所述第二通断阀装配于每根所述第一连通管路上,每个所述第三通断阀装配于每根所述第二连通管路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全部所述第一连通管路远离所述室外换热单元的一端汇聚于第一汇聚点后与所述第二阀口连通,且每个所述第二通断阀装配于每根所述第一连通管路上且位于所述第一汇聚点与相对应的每个所述室外换热单元之间;
全部所述第二连通管路远离所述室外换热单元的另一端汇聚于第二汇聚点后与所述第三阀口连通,且每个所述第三通断阀装配于每根所述第二连通管路上且位于所述第二汇聚点与相对应的每个所述室外换热单元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全部所述室外换热单元均可通过所述第一连通机构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端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切换装置用于使所述空调系统在所述正常制热模式、所述化霜制热模式及制冷模式之间切换;
其中,在所述制冷模式下,所述压缩机排出的冷媒全部流向至少一个所述室外换热单元,并流向所述节流机构及所述室内换热器后回流至所述压缩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切换装置还包括第二连通机构及第二切换件,所述第二连通机构连通于所述室内换热器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端之间,所述第二切换件装配于所述第二连通机构上;
其中,在所述正常制热模式及所述化霜制热模式下,所述第二切换件切换至所述第二连通机构处于连通状态,在所述制冷模式下,所述第二切换件切换至所述第二连通机构处于断开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切换件包括第二四通阀及第四通断阀,所述第二四通阀具有第五阀口、第六阀口、第七阀口及第八阀口,所述第五阀口与所述压缩机排气端连通,所述第六阀口与所述室内换热器连通,所述第七阀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回气端连通,所述第八阀口处设置有所述第四通断阀;
其中,在所述正常制热模式及所述化霜制热模式下,所述第五阀口与所述第六阀口连通,所述第七阀口与所述第八阀口连通;在所述制冷模式下,所述第五阀口与所述第八阀口连通,所述第六阀口与所述第七阀口连通,所述第四通断阀关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室外换热器包括两个相互并联的所述室外换热单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节流机构包括与所述室外换热单元数量相对应的至少两个节流单元;
其中,每个所述节流单元与每个所述室外换热单元串联形成并联支路,全部所述并联支路之间并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气液分离器,从所述室外换热单元流出的冷媒经所述气液分离器回流至所述压缩机。
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步骤:
当满足化霜条件时,控制切换装置使空调系统切换至化霜制热模式;
当不满足化霜条件时,控制所述切换装置使所述空调系统切换至正常制热模式;
其中,在所述正常制热模式下,压缩机排出的冷媒全部流向室内换热器,并流向节流机构及至少一个室内换热单元回流至所述压缩机;在所述化霜制热模式下,所述压缩机排出的冷媒一路流向所述室内换热器,另一路流向需要化霜的所述室外换热单元中并回流至压缩机,且流向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冷媒流向所述节流机构及其余至少一个所述室内换热单元后回流至所述压缩机。
上述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在化霜时,仍然至少存在一个室外换热单元处于正常的制热状态,从而可以保证空调系统制热的连续性,从而减少了在化霜时室内侧温度的波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系统在正常制热模式下的原理图;
图2为图1中所示的空调系统在化霜制热模式下的原理图;
图3为图1中所示的空调系统在制冷模式下的原理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空调系统100 压缩机10 室内换热器20 节流机构30 第一节流单元31 第二节流单元32 室外换热器40 第一室外换热单元41 第二室外换热单元42 第一四通阀51 第一阀口511 第二阀口512 第三阀口513 第四阀口514 第一通断阀52 第二四通阀53 第五阀口531 第六阀口532 第七阀口533 第八阀口534 第四通断阀54 气液分离器6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参阅图1,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系统100,包括依次连通的压缩机10、室内换热器20、节流机构30及室外换热器40。具体地,压缩机10、室内换热器20、节流机构30与室外换热器40之间均通过管路连通。
制热时,压缩机10排出的高温高压气态冷媒进入室内换热器20进行换热,此时气态冷媒冷凝为高压液体并经过节流机构30节流后,变成低温低压的饱和液态冷媒进入室外换热器40内蒸发后回流至压缩机10,如此周而复始地循环,以达到制热的目的。
空调系统100还包括切换装置(图未示),切换装置用于使空调系统100在正常制热模式与化霜制热模式之间切换,且室外换热器40包括至少两个相互并联的室外换热单元。空调系统100在正常制热模式下,压缩机10排出的冷媒全部流向室内换热器20,并流向节流机构30及至少一个室外换热单元后回流至压缩机10;空调系统100在化霜制热模式下,压缩机10排出的冷媒一路流向室内换热器20,另一路流向需要化霜的室外换热单元中并回流至压缩机10,且上述流向室内换热器20的冷媒流向节流机构30及其余至少一个室外换热单元后回流至压缩机10。
通过上述设置,空调系统100在化霜时,仍然至少存在一个室外换热单元处于正常的制热状态,从而可以保证空调系统100制热的连续性,从而减少了在化霜时室内侧温度的波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正常制热模式下,全部室外换热单元均处于工作状态,即压缩机10排出的冷媒全部流向室内换热器20后,流向节流机构30及全部室外换热单元后回流至压缩机10,从而保证空调系统100的制热效果。可以理解地,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正常制热模式下,也可以只有一个室外换热单元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在此不作限定。
在化霜制热模式下,在其中一个或至少两个室外换热单元需要化霜时,可以使其余全部室外换热单元处于正常的制热状态。可以理解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在其中一个或至少两个室外换热单元需要化霜时,也可以只有一个室外换热单元处于正常的制热状态,在此亦不作限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节流机构30包括与室外换热单元数量相对应的至少两个节流单元,每个节流单元与每个室外换热单元串联形成并联支路,全部并联支路之间并联。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全部室外换热单元也可以共用一个节流单元进行节流,在此亦不作限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空调系统100还包括气液分离器60,从室外换热单元流出的冷媒经气液分离器60回流至压缩机10内。在气液分离器60的作用下,可以避免进入压缩机10内的气体带液。
在一个具体地实施例中,室外换热器40包括两个相互并联的室外换热单元,以便于控制。可以理解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室外换热器40还可以包括三个、四个或者多于四个相互并联的室外换热单元,在此亦不作限定。
下面以室外换热器40包括两个相互并联的室外换热单元为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继续参阅图1,上述两个室外换热单元分别定义为第一室外换热单元41与第二室外换热单元42,与第一室外换热单元41串联的节流单元定义为第一节流单元31,与第二换热单元串联的节流单元定义为第二节流单元32。
切换装置包括第一连通机构与第一切换件,第一连通机构连通于至少一个室外换热单元与压缩机10的排气端之间,第一切换件装配于第一连通机构上。在正常制热模式下,第一切换件切换至第一连通机构处于断开状态,在化霜模式下,第一切换件切换至第一连通机构处于连通状态。
通过上述设置,当与第一连通机构连通的室外换热单元需要化霜时,则使第一切换件切换至使第一连通机构处于连通状态,此时压缩机10排出的高温高压气体进入该室外换热单元进行除霜工作;当与第一连通机构连通的室外换热单元不需要化霜时,只需要使第一切换件切换至第一连通机构处于断开状态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通机构连通于第一室外换热单元41与压缩机10的排气端之间,或者连通于第二室外换热单元42与压缩机10的排气端之间,或者连通于第一室外换热单元41及第二室外换热段元与压缩机10的排气端(即为第一连通机构连通于全部室外换热单元与压缩机10的排气端)之间。
当第一连通机构只连通于第一室外换热单元41与压缩机10的排气端之间时,在正常制热模式下时,只可选择第一室外换热单元41工作,不可选择第二室外换热单元42工作,如此当第一室外换热单元41需要化霜时,第二室外换热单元42作为备用室外换热单元使用,如果选择第二室外换热单元42工作,由于第二室外换热单元42未通过第一连通机构与压缩机10的排气端连通,则无法对其化霜。当第一连通机构只连通于第二室外换热单元42与压缩机10的排气端之间时,在正常制热模式下,只可选择第二室外换热单元42工作,不可选择第一室外换热单元41工作,其原理与第一连通机构只连通于第一室外换热单元41与压缩机10的排气端之间相同,在此不再详细介绍。
当第一连通机构连通于第一室外换热单元41与第二室外换热单元42及压缩机10的排气端之间时,在正常制热模式下,可以选择第一室外换热单元41与第二室外换热单元42均工作,此时均可对两个室外换热单元化霜。
第一切换件包括第一四通阀51及第一通断阀52,第一四通阀51具有第一阀口511、第二阀口512、第三阀口513及第四阀口514,第一阀口511与压缩机10的排气端连通,第二阀口512与第一连通机构连通的室外换热单元的一端连通,第三阀口513与第一连通机构连通的室外换热单元的另一端及压缩机10的回气端连通,第四阀口514处设置有第一通断阀52。
继续参阅图1,在正常制热模式下,第一四通阀51的第一阀口511与第四阀口514连通,第一通断阀52关闭,第二阀口512与第三阀口513连通,此时第一连通机构处于断开状态,从压缩机10的排气端排出的冷媒全部进入室内换热器20,与室内换热器20换热后流向节流机构30进行节流,并流向至少一个室外换热单元(第一室外换热单元41和/或第二室外换热单元42)后回流至压缩机10;参阅图2,在化霜制热模式下,第一四通阀51的第一阀口511与第二阀口512连通,第三阀口513与第四阀口514连通,从压缩机10的排气端排出的冷媒一路流向室内换热器20,另一路经过第一阀口511流向第二阀口512后流向需要化霜的室外换热单元,并从该室外换热单元的另一端流向第三阀口513后回流至压缩机10的回气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连通机构包括第一连通管路及第二连通管路,每根第一连通管路连通于每个室外换热单元的一端与第一四通阀51的第二阀口512之间,每根第二连通管路连通于每个室外换热单元的另一端与第一四通阀51的第三阀口513之间。切换装置还包括第二通断阀及第三通断阀,每个第二通断阀装配于每根第一连通管路上,每个第三通断阀装配于每根第二连通管路上,每个第二通断阀用于控制每根第一连通管路的通断,每个第三通断阀用于控制每根第二连通管路的通断。
如此,通过分别控制第二通断阀与第三通断阀以控制第一连通管路与第二连通管路的通断,从而控制与第一连通机构连通的室外换热单元的两端是否与第一四通阀51的第二阀口512及第三阀口513连通。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室外换热单元41与第二室外换热单元42均通过第一连通机构与压缩机10的排气端连通,此时第一连通管路与第二连通管路均为两根,第二通断阀及第三通断阀均为两个,其中两根第一连通管路分别定义为管路a1、管路a2,两根第二连通管路分别定义为管路b1、管路b2,两个第二通断阀分别定义为阀a1、阀a2,两个第三通断阀分别定义为阀b1、阀b2。
管路a1连通于第一室外换热单元41的一端与第一四通阀51的第二阀口512之间,管路a2连通于第二室外换热单元42的一端与第一四通阀51的第二阀口512之间,管路b1连通于第一室外换热单元41的另一端与第一四通阀51的第三阀口513之间,管路b2连通于第二室外换热单元42的另一端与第一四通阀51的第三发口513之间,阀a1装配于管路a1上,阀a2装配于管路a2,阀b1装配于管路b1上,阀b2装配于管路b2上。
管路a1远离第一室外换热单元41的一端与管路a2远离第二室外换热单元42的一端汇聚于第一汇聚点后与第二阀口512连通,阀a1装配于管路a1上且位于第一汇聚点与第一室外换热单元41之间,阀a2装配于管路a2上且位于第一汇聚点与第二室外换热单元42之间;管路b1远离第一室外换热单元41的一端与管路b2远离第二室外换热单元42的一端汇聚于第二汇聚点后与第三阀口513连通,阀b1装配于管路b1上且位于第二汇聚点与第一室外换热单元41之间,阀b2装配于管路b2上且位于第二汇聚点与第二室外换热单元42之间。
具体地,管路b1与管路a2连通,管路b2与管路a1连通,阀a1装配于管路a1上且位于管路b2与管路a1的连通点与第一汇聚点之间,阀a2装配于管路a2上且位于管路b1与管路a2的连通点与第一汇聚点之间,阀b1装配于管路b1上且位于管路b1与管路a2的连通点与第二汇聚点之间,阀b2装配于管路b2上且位于管路b2与管路a1的连通点与第二汇聚点之间。
如此,当需要对第一室外换热单元41化霜时,第一四通阀51的第一阀口511与第二阀口512连通,第三阀口513与第四阀口514连通,第一通断阀52关闭,阀a1与阀b1打开,阀a2与b2关闭,从压缩机10排出的冷媒一路流向室内换热器20,另一路经第一四通阀51的第一阀口511流向第二阀口512,并经管路a1流向第一室外换热单元41化霜,化霜后的冷媒经第一节流单元31节流后,与从室内换热器20流出的冷媒共同经过第二节流机构30节流后流向管路b1,经管路b1流向四通阀的第三阀口513后经气液分离器60分离后回流至压缩机10;当需要对第二室外换热单元42化霜时,四通阀的第一阀口511与第二阀口512连通,第三阀口513与第四阀口514连通,第一通断阀52关闭,阀a2与阀b2打开,阀a1与阀b1关闭,从压缩机10排出的冷媒一路流向室内换热器20,另一路经第一四通阀51的第一阀口511流向第二阀口512,并经管路a2流向第二室外换热单元42化霜,化霜后的冷媒经第二节流单元32节流后,与从室内换热器20流出的冷媒共同经过第一节流机构30节流后流向管路b2,经管路b2流向第一四通阀51的第三阀口513后经气液分离器60分离后回流至压缩机10。
在一个实施例中,切换装置用于使空调在正常制热模式、化霜制热模式与制冷模式之间切换。在制冷模式下,压缩机10排出的冷媒全部流向至少一个室外换热单元(第一室外换热单元41和/或第二室外换热单元42)中,并经节流机构30及室内换热器20回流至压缩机10。
切换装置还包括第二连通机构及第二切换件,第二连通机构连通于室内换热器20与压缩机10的排气端之间,第二切换件装配于第二连通机构上。在正常制热模式与化霜制热模式下,第二切换件切换至第二连通机构处于连通状态,在制冷模式下,第二切换件切换至第二连通件处于断开状态。
通过上述设置,当空调系统100需要化霜及正常制热时,第二切换件切换至使第二连通机构处于连通状态,此时压缩机10排出的高温高压气体可以全部或者至少部分进入室内换热器20进行制热;当空调系统100需要制冷时,第二切换件切换至第二连通机构处于断开状态即可,此时压缩机10排出的高温高压气体将全部进入室外换热器40内进行制冷。
继续参阅图1及图2,第二切换件包括第二四通阀53及第四通断阀54,第二四通阀53具有第五阀口531、第六阀口532、第七阀口533及第八阀口534,第五阀口531与压缩机10的排气端连通,第六阀口532与室内换热器20连通,第七阀口533与压缩机10的回气端连通,第四通断阀54设置于第八阀口534处。
参阅图1及图2,在正常制热模式及化霜制热模式下,第五阀口531与第六阀口532连通,第七阀口533与第八阀口534连通,从压缩机10的排气端排出的冷媒部分或全部通过第五阀口531并经第六阀口532进入室内换热器20进行制热;参阅图3,在制冷模式下,第五阀口531与第八阀口534连通,第四通断阀54关闭,第六阀口532与第七阀口533连通。从压缩机10的排气端排出的冷媒将不可进入室内换热器20,而全部进入室外换热器40进行制冷。
具体地,第一四通阀51的第三阀口513与第四阀口514,以及第二四通阀53的第七阀口533及第八阀口534通过管路相互连通,且均与压缩机10的回气端连通。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系统100的工作原理如下:
参阅图3,在制冷模式下:
第一四通阀51的第一阀口511与第二阀口512连通,第三阀口513与第四阀口514连通,阀a1及阀a2打开,阀b1及阀b2关闭;第二四通阀53第五阀口531与第八阀口534连通,第六阀口532与第七阀口533连通,第四通断阀54关闭。
从压缩机10的排气端排出的高温高压气体经过第一四通阀51的第一阀口511流向第二阀口512,并从管路a1流向第一室外换热单元41并经第一节流单元31节流,从管路a2流向第二室外换热单元42并经第二节流单元32节流,节流的冷媒进入室内换热器20进行蒸发换热,经室内换热器20换热之后的低温低压冷媒经过第二四通阀53的第六阀口532流向第七阀口533,并经第七阀口533经气液分离器60回流至压缩机10。
参阅图1,在正常制热模式下:
第一四通阀51的第一阀口511与第四阀口514连通,第二阀口512与第三阀口513连通,第一通断阀52关闭,阀a1及阀a2打开,阀b1及阀b2关闭;第二四通阀53的第五阀口531与第六阀口532连通,第七阀口533与第八阀口534连通。
从压缩机10的排气端排出的高温高压气体经第二四通阀53的第五阀口531流向第六阀口532,进入室内换热器20进行冷凝换热,经室内换热器20冷凝后的中温中压的冷媒分别经第一节流单元31及第二节流单元32节流后进入第一室外换热单元41与第二室外换热单元42,并分别经管路a1与管路a2经第一四通阀51流向气液分离器60分离后回流至压缩机10。
可以理解地,在正常制热模式下,还可以使阀b1及阀b2打开,阀a1及阀a2关闭,或者a1及b1打开,a2及b2关闭,即只要保证可以使第一室外换热单元41与第二室外换热单元42与第一四通阀51的第三阀口513连通的方式均可,在此不作限定。
参阅图2,在化霜制热模式下:
当对第一室外换热单元41化霜时:
第一四通阀51的第一阀口511与第二阀口512连通,第三阀口513与第四阀口514连通,阀a1及阀b1打开,阀a2及阀b2关闭;第二四通阀53的第五阀口531与第六阀口532连通,第七阀口533与第八阀口534连通。
从压缩机10的排气端排出的高温高压气体一路经第二四通阀53的第五阀口531流向第六阀口532,并流向室内换热器20换热,此时可以适当的降低室内的风机的风速,以保证较高的出风温度,另一路经第一四通阀51的第一阀口511流向第二阀口512,并经管路a1流向第一室外换热单元41化霜,且经第一节流单元31节流,经第一节流单元31节流后的冷媒与室内换热器20热交换后的冷媒共同流向第二节流单元32进行节流,并流向第二室外换热单元42进行蒸发,并从管路b1流向第一四通阀51的第三阀口513后流向气液分离器60,经气液分离器60气液分离后回流至压缩机10。
当对第二室外换热单元42进行化霜时:
第一四通阀51的第一阀口511与第二阀口512连通,第三阀口513与第四阀口514连通,阀a2及阀b2打开,阀a1及阀b1关闭;第二四通阀53的第五阀口531与第六阀口532连通,第七阀口533与第八阀口534连通。
从压缩机10的排气端排出的高温高压气体一路经第二四通阀53的第五阀口531流向第六阀口532,并流向室内换热器20换热,此时可以适当的降低室内的风机的风速,以保证较高的出风温度,另一路经第一四通阀51的第一阀口511流向第二阀口512,并经管路a2流向第二室外换热单元42化霜,且经第二节流单元32节流,经第二节流单元32节流后的冷媒与室内换热器20热交换后的冷媒共同流向第一节流单元31进行节流,并流向第一室外换热单元41进行蒸发,并从管路b2流向第一四通阀51的第三阀口513后流向气液分离器60,经气液分离器60气液分离后回流至压缩机10。
参阅图4,本发明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调系统100的控制方法,包括步骤:
S110:当满足化霜条件时,控制切换装置使空调系统100切换至化霜制热模式;
具体地,当空调系统100正常制热达到预设时长时,换装置使空调系统100切换至化霜制热模式。可以理解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在空调系统100的系统参数(如温度)达到预设阈值时,换装置使空调系统100切换至化霜制热模式,在此不作限定。
S120:当不满足化霜条件时,控制切换装置使空调系统100切换至正常制热模式;
其中,在正常制热模式下,压缩机10排出的冷媒全部流向室内换热器20,并流向节流机构30及至少一个室内换热单元回流至压缩机10;在化霜制热模式下,压缩机10排出的冷媒一路流向室内换热器20,另一路流向需要化霜的室外换热单元中并回流至压缩机10,且流向室内换热器20的冷媒流向节流机构30及其余至少一个室内换热单元后回流至压缩机10。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3)
1.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通的压缩机(10)、室内换热器(20)、节流机构(30)及室外换热器(40),所述室外换热器(40)包括至少两个相互并联的室外换热单元;
切换装置,所述切换装置用于使所述空调系统在正常制热模式与化霜制热模式之间切换;
其中,在所述正常制热模式下,所述压缩机(10)排出的冷媒全部流向所述室内换热器(20),并流向所述节流机构(30)及至少一个所述室外换热单元后回流至所述压缩机(10);在所述化霜制热模式下,所述压缩机(10)排出的冷媒一路流向所述室内换热器(20),另一路流向需要化霜的所述室外换热单元中并回流至所述压缩机(10),且流向所述室内换热器(20)的冷媒流向所述节流机构(30)及其余至少一个所述室外换热单元后回流至所述压缩机(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装置包括第一连通机构及第一切换件,所述第一连通机构连通于至少一个所述室外换热单元与所述压缩机(10)的排气端之间,所述第一切换件装配于所述第一连通机构上;
其中,在所述正常制热模式下,所述第一切换件切换至所述第一连通机构处于断开状态,在所述化霜制热模式下,所述第一切换件切换至所述第一连通机构处于连通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换件包括第一四通阀(51)及第一通断阀(52),所述第一四通阀(51)具有第一阀口(511)、第二阀口(512)、第三阀口(513)及第四阀口(514),所述第一阀口(511)与所述压缩机(10)的排气端连通,所述第二阀口(512)与所述第一连通机构连通的所述室外换热单元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三阀口(513)与所述第一连通机构连通的所述室外换热单元的另一端及与所述压缩机(10)的回气端均连通,所述第四阀口(514)处设置有所述第一通断阀(52);
其中,在所述正常制热模式下,所述第一阀口(511)与所述第四阀口(514)连通,所述第二阀口(512)与所述第三阀口(513)连通,所述第一通断阀(52)关闭;在所述化霜制热模式下,所述第一阀口(511)与所述第二阀口(512)连通,所述第三阀口(513)与所述第四阀口(514)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通机构包括第一连通管路及第二连通管路,每根所述第一连通管路连通于每个所述室外换热单元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阀口(512)之间,每根所述第二连通管路连通于每个所述室外换热单元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阀口(513)之间;
所述切换装置还包括第二通断阀及第三通断阀,每个所述第二通断阀装配于每根所述第一连通管路上,每个所述第三通断阀装配于每根所述第二连通管路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全部所述第一连通管路远离所述室外换热单元的一端汇聚于第一汇聚点后与所述第二阀口(512)连通,且每个所述第二通断阀装配于每根所述第一连通管路上且位于所述第一汇聚点与相对应的每个所述室外换热单元之间;
全部所述第二连通管路远离所述室外换热单元的另一端汇聚于第二汇聚点后与所述第三阀口(513)连通,且每个所述第三通断阀装配于每根所述第二连通管路上且位于所述第二汇聚点与相对应的每个所述室外换热单元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全部所述室外换热单元均可通过所述第一连通机构与所述压缩机(10)的排气端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装置用于使所述空调系统在所述正常制热模式、所述化霜制热模式及制冷模式之间切换;
其中,在所述制冷模式下,所述压缩机(10)排出的冷媒全部流向至少一个所述室外换热单元,并流向所述节流机构(30)及所述室内换热器(20)后回流至所述压缩机(1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装置还包括第二连通机构及第二切换件,所述第二连通机构连通于所述室内换热器(20)与所述压缩机(10)的排气端之间,所述第二切换件装配于所述第二连通机构上;
其中,在所述正常制热模式及所述化霜制热模式下,所述第二切换件切换至所述第二连通机构处于连通状态,在所述制冷模式下,所述第二切换件切换至所述第二连通机构处于断开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切换件包括第二四通阀(53)及第四通断阀(54),所述第二四通阀(53)具有第五阀口(531)、第六阀口(532)、第七阀口(533)及第八阀口(534),所述第五阀口(531)与所述压缩机(10)排气端连通,所述第六阀口(532)与所述室内换热器(20)连通,所述第七阀口(533)与所述压缩机(10)的回气端连通,所述第八阀口(534)处设置有所述第四通断阀(54);
其中,在所述正常制热模式及所述化霜制热模式下,所述第五阀口(531)与所述第六阀口(532)连通,所述第七阀口(533)与所述第八阀口(534)连通;在所述制冷模式下,所述第五阀口(531)与所述第八阀口(534)连通,所述第六阀口(532)与所述第七阀口(533)连通,所述第四通断阀(54)关闭。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换热器(40)包括两个相互并联的所述室外换热单元。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机构(30)包括与所述室外换热单元数量相对应的至少两个节流单元;
其中,每个所述节流单元与每个所述室外换热单元串联形成并联支路,全部所述并联支路之间并联。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气液分离器(60),从所述室外换热单元流出的冷媒经所述气液分离器(60)回流至所述压缩机(10)。
13.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当满足化霜条件时,控制切换装置使空调系统切换至化霜制热模式;
当不满足化霜条件时,控制所述切换装置使所述空调系统切换至正常制热模式;
其中,在所述正常制热模式下,压缩机(10)排出的冷媒全部流向室内换热器(20),并流向节流机构(30)及至少一个室内换热单元回流至所述压缩机(10);在所述化霜制热模式下,所述压缩机(10)排出的冷媒一路流向所述室内换热器(20),另一路流向需要化霜的所述室外换热单元中并回流至压缩机(10),且流向所述室内换热器(20)的冷媒流向所述节流机构(30)及其余至少一个所述室内换热单元后回流至所述压缩机(10)。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543010.2A CN110173917B (zh) | 2019-06-21 | 2019-06-21 |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543010.2A CN110173917B (zh) | 2019-06-21 | 2019-06-21 |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173917A true CN110173917A (zh) | 2019-08-27 |
CN110173917B CN110173917B (zh) | 2023-07-18 |
Family
ID=676975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543010.2A Active CN110173917B (zh) | 2019-06-21 | 2019-06-21 |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173917B (zh) |
Cited By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542175A (zh) * | 2019-09-06 | 2019-12-06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化霜方法 |
CN110608511A (zh) * | 2019-09-16 | 2019-12-24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制热控制方法、控制器及空调 |
CN111059732A (zh) * | 2019-12-30 | 2020-04-24 |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CN111322784A (zh) * | 2020-03-23 | 2020-06-23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连续制热的空调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
CN111550953A (zh) * | 2020-06-11 | 2020-08-18 |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 制冷系统 |
CN111878891A (zh) * | 2020-06-16 | 2020-11-03 |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12248743A (zh) * | 2020-09-22 | 2021-01-22 | 艾泰斯热系统研发(上海)有限公司 | 双温区室外换热器热泵系统 |
CN112268378A (zh) * | 2020-11-18 | 2021-01-26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以及空调设备、存储介质 |
CN112303955A (zh) * | 2020-11-18 | 2021-02-02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以及空调设备、存储介质 |
CN112432373A (zh) * | 2020-11-26 | 2021-03-02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热泵系统和空调 |
CN113757792A (zh) * | 2021-09-28 | 2021-12-07 |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器 |
CN114484918A (zh) * | 2022-01-28 | 2022-05-13 |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 |
CN117346281A (zh) * | 2023-12-04 | 2024-01-05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及空调系统、存储介质 |
EP4166860A4 (en) * | 2020-11-18 | 2024-03-06 |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 HEAT PUMP SYSTEM, ASSOCIATED CONTROL METHOD AND ASSOCIATED APPARATUS, AND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466296A (zh) * | 2010-11-10 | 2012-05-23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应用于热泵空调机组的化霜控制方法 |
CN104654461A (zh) * | 2015-01-29 | 2015-05-27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可连续制热化霜的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JP2015152266A (ja) * | 2014-02-17 | 2015-08-24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空冷ヒートポンプユニット |
EP3217121A1 (en) * | 2016-03-07 | 2017-09-13 |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 Outdoor unit for air conditioner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ir conditioner |
JP2018173197A (ja) * | 2017-03-31 | 2018-11-08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冷凍装置 |
CN210154123U (zh) * | 2019-06-21 | 2020-03-17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系统 |
-
2019
- 2019-06-21 CN CN201910543010.2A patent/CN11017391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466296A (zh) * | 2010-11-10 | 2012-05-23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应用于热泵空调机组的化霜控制方法 |
JP2015152266A (ja) * | 2014-02-17 | 2015-08-24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空冷ヒートポンプユニット |
CN104654461A (zh) * | 2015-01-29 | 2015-05-27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可连续制热化霜的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EP3217121A1 (en) * | 2016-03-07 | 2017-09-13 |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 Outdoor unit for air conditioner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ir conditioner |
JP2018173197A (ja) * | 2017-03-31 | 2018-11-08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冷凍装置 |
CN210154123U (zh) * | 2019-06-21 | 2020-03-17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系统 |
Cited By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542175A (zh) * | 2019-09-06 | 2019-12-06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化霜方法 |
CN110608511A (zh) * | 2019-09-16 | 2019-12-24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制热控制方法、控制器及空调 |
CN111059732A (zh) * | 2019-12-30 | 2020-04-24 |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CN111322784A (zh) * | 2020-03-23 | 2020-06-23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连续制热的空调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
CN111550953A (zh) * | 2020-06-11 | 2020-08-18 |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 制冷系统 |
CN111878891A (zh) * | 2020-06-16 | 2020-11-03 |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12248743A (zh) * | 2020-09-22 | 2021-01-22 | 艾泰斯热系统研发(上海)有限公司 | 双温区室外换热器热泵系统 |
CN112303955A (zh) * | 2020-11-18 | 2021-02-02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以及空调设备、存储介质 |
CN112268378A (zh) * | 2020-11-18 | 2021-01-26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以及空调设备、存储介质 |
EP4166860A4 (en) * | 2020-11-18 | 2024-03-06 |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 HEAT PUMP SYSTEM, ASSOCIATED CONTROL METHOD AND ASSOCIATED APPARATUS, AND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
CN112303955B (zh) * | 2020-11-18 | 2024-05-24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以及空调设备、存储介质 |
CN112432373A (zh) * | 2020-11-26 | 2021-03-02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热泵系统和空调 |
CN112432373B (zh) * | 2020-11-26 | 2021-10-15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热泵系统和空调 |
CN113757792A (zh) * | 2021-09-28 | 2021-12-07 |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器 |
CN114484918A (zh) * | 2022-01-28 | 2022-05-13 |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 |
CN114484918B (zh) * | 2022-01-28 | 2024-05-10 |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 |
CN117346281A (zh) * | 2023-12-04 | 2024-01-05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及空调系统、存储介质 |
CN117346281B (zh) * | 2023-12-04 | 2024-04-09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及空调系统、存储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173917B (zh) | 2023-07-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173917A (zh) |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US8567203B2 (en) | Air conditioner and defrosting operation method of the same | |
CN104748426B (zh) | 多联机系统 | |
CN104748239B (zh) | 多联机系统 | |
CN104329824B (zh) | 多联式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4197581A (zh) | 一种三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同时制冷制热的方法及系统 | |
CN104180442B (zh) | 空调系统 | |
CN104764111B (zh) | 多联式空调系统及其除霜控制方法 | |
CN104154673B (zh) | 一种三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的制冷方法及系统 | |
CN110173941A (zh) | 空调系统 | |
CN102840629A (zh) | 热泵空调系统 | |
CN108362027B (zh) | 一种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JP6285172B2 (ja) |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 |
CN106765617B (zh) | 喷气增焓热泵空调系统、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空调器 | |
CN107559955A (zh) | 多联机系统及其低温控制方法 | |
CN105485766B (zh) | 空调系统 | |
CN106642417A (zh) | 空调器及其低温制冷方法 | |
CN104197570B (zh) | 一种三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的制热方法及系统 | |
CN105003982A (zh) | 一种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9654764A (zh) | 一种双级增焓系统及其化霜控制方法 | |
CN104197571A (zh) | 一种三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 | |
CN202109592U (zh) | 热泵空调系统 | |
CN108151350A (zh) | 三管制多联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8775664A (zh) | 空调器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08620489U (zh) | 空调器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