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71493B - 替代注塑方式成型的吹塑扰流板及其组装方法 - Google Patents
替代注塑方式成型的吹塑扰流板及其组装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171493B CN110171493B CN201910444537.XA CN201910444537A CN110171493B CN 110171493 B CN110171493 B CN 110171493B CN 201910444537 A CN201910444537 A CN 201910444537A CN 110171493 B CN110171493 B CN 11017149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de wing
- assembly
- blow molding
- spoiler
-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9/00—Wheel guards; Radiator guards, e.g. grilles; Obstruction removers; 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collisions
- B60R19/02—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 B60R19/023—Detail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35/00—Vehicl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streamlining
- B62D35/007—Rear spoiler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82—Elements for improving aerodynamic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Blow-Moulding Or Thermoform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替代注塑方式成型的吹塑扰流板,包括上本体总成、连接在上本体总成上的左侧翼总成及右侧翼总成,上本体总成包括连接的吹塑扰流板本体及注塑下装饰板,左侧翼总成及右侧翼总成均包括一块侧翼内板与一块侧翼外板,侧翼内板与侧翼外板固定连接。本发明通过更改成型工艺,模具投入成本减少40%,模具开发周期也相对应缩短,降低了前期的人员,资金投入。在满足客户的外观尺寸、喷涂等级要求的情况下,产品设计简单化,组装方便。减少工装、检具等资产的投入,提高产品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替代注塑方式成型的吹塑扰流板及其组装方法。
背景技术
我司在设计吉利项目GE12-A扰流板项目过程中,初定义扰流板的成型方式为注塑成型的方式。但是考虑到项目的规划量小,年平均产量少。从项目成本投入出发,将扰流板成型方案由注塑成型修改成吹塑成型。原先注塑成型缺点:1.前期模具投入大;2.产品结构设计复杂;3.产品增加内板支撑,对应的工装、检具增多,工艺上增加对应工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替代注塑方式成型的吹塑扰流板,通过更改成型工艺,模具投入成本减少40%,模具开发周期也相对应缩短,降低了前期的人员,资金投入。在满足客户的外观尺寸、喷涂等级要求的情况下,产品设计简单化,组装方便。减少工装、检具等资产的投入,提高产品生产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替代注塑方式成型的吹塑扰流板,包括上本体总成、连接在上本体总成上的左侧翼总成及右侧翼总成,上本体总成包括连接的吹塑扰流板本体及注塑下装饰板,左侧翼总成及右侧翼总成均包括一块侧翼内板与一块侧翼外板,侧翼内板与侧翼外板固定连接。此种方式的扰流板能减少项目的前期投入,产品之间无复杂装配结构,装配简单;下装饰板为一层板状结构,单件结构简单。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本体总成其吹塑扰流板本体上设置卡扣孔,左侧翼总成及右侧翼总成的侧翼外板上设有与卡扣孔适配的侧翼卡扣;吹塑扰流板本体与注塑下装饰板通过胶水粘接;侧翼内板与侧翼外板通过胶水粘接。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吹塑扰流板本体呈空心壳体结构且其形状与车尾顶部钣金外形相适配,吹塑扰流板本体的车身安装面为背面,背面的相对面为正面,正面安装有下装饰板、左侧翼总成及右侧翼总成。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在注塑下装饰板的两侧外边缘位置设置若干个凸起的装饰板卡扣,侧翼外板上还设置有与装饰板卡扣适配的安装孔;在左侧翼总成及右侧翼总成分别与上本体总成的连接处设置左侧围密封胶条、右侧围密封胶条,侧翼内板上设置侧围密封胶条的定位槽,侧翼内板通过密封胶条上的胶带与扰流板进行粘接。在与两侧侧翼总成安装时,通过凸起的卡扣与侧翼外板上对应的安装孔进行卡接配合。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技术方案:组装所述吹塑扰流板的方法,包括如下组装步骤:
先将吹塑扰流板本体与注塑下装饰板通过胶水黏连,再通过压紧工装组合成上本体总成,左右两侧的侧翼内板与侧翼外板均通过胶水黏连,再通过压紧工装组合成左侧翼总成及右侧翼总成,再将左侧翼总成及右侧翼总成通过自带的卡接结构安装在上本体总成上,再将左侧围密封胶条、右侧围密封胶条通过3M胶带粘接在已经装好的上本体总成上,组成扰流板总成;吹塑扰流板本体通过连接件与车身钣金连接。侧翼内板通过密封胶条上的3M胶带与扰流板进行粘接;连接件包括:三个预埋螺栓、两个预埋螺母、四个卡扣、三个定位销、两个螺栓、三个螺母;卡接结构可以是与卡扣适配的卡钩。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替代注塑方式成型的吹塑扰流板,包括上本体总成、连接在上本体总成上的左侧翼总成及右侧翼总成,上本体总成包括连接的吹塑扰流板本体及注塑下装饰板,左侧翼总成及右侧翼总成均包括一块侧翼内板与一块侧翼外板,侧翼内板与侧翼外板固定连接;上本体总成上设置贯穿的通孔或设置碰撞缓冲结构。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上本体总成上设置贯穿的通孔,所通孔贯穿吹塑扰流板本体及注塑下装饰板,通孔的一端设置在吹塑扰流板本体的平面上,通孔的另一端设置在吹塑扰流板本体其凸起的曲面上且此端正对车体后窗玻璃。通孔其设置在吹塑扰流板本体的平面上的一端处设置挡片,挡片采用弹性膜(如橡胶材质等)制成,一端固定连接在通孔内壁,另一端为自由端,在通孔内壁上靠近挡片自由端处设置限位凸台;这样的设置在车速不快时,挡片由于限位凸台的设置处于封住通孔的状态,而在车速较快时扰流板上方的气压较大,会把挡片向下压,直至挡片变形且向下弯曲,这样挡片突破了限位凸台的限制,使得通孔不再被挡片所挡,这时如果恰逢下雨天,由于下雨天车速较快时车体后窗玻璃上的水珠会倾向于形成水线,这样在下雨天需要驾驶员把后窗玻璃的雨刮器也打开,才能保证后窗玻璃的清晰,而这样通孔的设置则在下雨天车速较快时利用扰流板自身上下气压的不同使得通孔处喷出气流,基本能够不使用后窗雨刮器,既避免雨刮器的经常使用的损耗,还大大减少了驾驶员的操作繁琐度,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车祸的发生,有较大的积极意义。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上本体总成上设置碰撞缓冲结构;碰撞缓冲结构包括设置在吹塑扰流板本体及注塑下装饰板外表面的橡胶缓冲层;吹塑扰流板本体其靠近车体的一端固定连接设置转轴,转轴转动连接在车体上向后凸出的转动座上,转动座位于扰流板卡扣的下方。转动座及转轴采用金属材质,强度大于扰流板卡扣;这样在出现碰撞时卡扣断裂,但由于吹塑扰流板本体还通过转轴铰接在车体上,这样扰流板由于自重向下翻转或由于碰撞向上翻转,而吹塑扰流板本体及注塑下装饰板外表面设置有橡胶缓冲层,因此能够保护车体背面,减少在碰撞时车体的损失(本方案在常规都是想到如何保护车体内的人员的基础上还想到保护车体本身)。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上本体总成上设置碰撞缓冲结构;吹塑扰流板本体及注塑下装饰板外表面的相同位置上设置碰撞断裂易撕线,吹塑扰流板本体的空心腔体内设置气盒,气盒内固定设置车体气囊,气盒铰接在吹塑扰流板本体其空腔内侧壁上且铰接端靠近吹塑扰流板本体其平面靠近,气盒的自由端搭设在吹塑扰流板本体其空腔内壁上且靠近碰撞断裂易撕线设置,吹塑扰流板本体其空腔内壁上还铰接铁棒,铁棒位于吹塑扰流板本体其平面与气盒之间;气盒包括气盒底板及四块气盒侧板,其中一块气盒侧板固定连接在气盒底板上,另外三块气盒侧板固定连接,气盒底板采用百叶折叠收缩板。百叶折叠收缩板沿伸长收缩方向依次为首板、第二板、第三板……末板,而首板与末板之间通过绳子固定连接以实现气盒在位于空腔内时是收缩的状态,而首板与末板之间还设置了压簧,这样在车体受撞击后绳子断裂,压簧压力得到释放,气盒底板伸长,再配合两侧的气盒侧板,气囊在点燃展开时会倾向于沿着两侧气盒侧板竖向(因为撞击后断裂易撕线断开,铁棒由于自重向下转动,这样气盒由于自重及铁棒的作用也向下翻转直至竖直)展开,这样能够最大范围覆盖车体竖向的面积起到保护车体的作用(因为扰流板往往是车体后方突出的部分,在撞击时其会先被撞到);除了百叶折叠收缩板,还可以采用其他形式的可伸缩板作为气盒底板,以实现在受撞击后其翻转至竖直状态后伸长使得气囊打开后倾向于竖向覆盖车体背面。
动作过程如下:
当车体受到碰撞尤其是被追尾时,车体后方的扰流板首先被撞到,由于扰流板通过卡扣的连接方式与车体连接,而卡扣为注塑件或吹塑件,所以在碰撞过程中扰流板与车体的固定连接方式(即通过卡扣固定连接)被破坏,因此扰流板由于自重向下翻转(因为这时还有转轴的设置)或由于撞击向上翻转,由于断裂易撕线的设置,使得碰撞过程扰流板一断为二,这样在碰撞过程中,不仅扰流板向上或向下翻转,气盒还由于扰流板的断开而被铁棒强行向下翻转(铁棒由于自重向下翻转),气盒向下翻转,这时又没有扰流板的支撑,气盒底板伸长(因为碰撞过程受力较大,)首板与末板之间的绳子断裂(为更好实现这一方案,还可以在绳子上设置一圈断裂易撕线),车体气囊采用市面上通用的安全气囊技术(由气囊传感器接收撞击信号,只要达到规定的强度,传感器即产生动作并向电子控制器发出信号。电子控制器接收到信号后,与其原存储信号进行比较,如果达到气囊展开条件,则由驱动电路向气囊组件中的气体发生器送去起动信号。气体发生器接到信号后引燃气体发生剂,产生大量气体,经过滤并冷却后进入气囊,使气囊在极短的时间内突破衬垫迅速展开,在车体后部形成弹性气垫,但此处不泄漏、收缩,因为不需要避免气囊伤人的情况,此处气囊在车体外),气囊展开后能够避免追尾时对车体的伤害。
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更改成型工艺,将原先的上板与内板接合成吹塑本体,模具投入成本减少40%,模具开发周期也相对应缩短,降低了前期的人员,资金投入。在满足客户的外观尺寸、喷涂等级要求的情况下,产品设计简单化,组装方便。减少工装、检具等资产的投入,提高产品生产效率。此种方式的扰流板能减少项目的前期投入,产品之间无复杂装配结构,装配简单;下装饰板为一层板状结构,单件结构简单。扰流板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通孔的设置则在下雨天车速较快时利用扰流板自身上下气压的不同使得通孔处喷出气流,基本能够不使用后窗雨刮器,既避免雨刮器的经常使用的损耗,还大大减少了驾驶员的操作繁琐度,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车祸的发生,有较大的积极意义;在出现碰撞时卡扣断裂,但由于吹塑扰流板本体还通过转轴铰接在车体上,这样扰流板由于自重向下翻转或由于碰撞向上翻转,而吹塑扰流板本体及注塑下装饰板外表面设置有橡胶缓冲层,因此能够保护车体背面,减少在碰撞时车体的损失(本方案在常规都是想到如何保护车体内的人员的基础上还想到保护车体本身)。在车体受撞击后能够最大范围覆盖车体竖向的面积起到保护车体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替代注塑方式成型的吹塑扰流板实施例一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纵轴侧剖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挡片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三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三其吹塑扰流板本体与注塑下装饰板卡扣连接的示意图;
图7是图5中转动座部分的示意图;
图8是图5中气盒部分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气盒部分的示意图。
图中:1、吹塑扰流板本体;2、注塑下装饰板;3、左侧翼内板;4、左侧翼外板;5、右侧翼内板;6、右侧翼外板;7、左侧围密封胶条;8、右侧围密封胶条;9、螺栓;10、装饰板卡扣;11、螺母;12、扰流板卡扣;13、通孔;14、挡片;15、限位凸台;16、橡胶缓冲层;17、转轴;18、转动座;19、碰撞断裂易撕线;20、气盒;21、车体气囊;22、铁棒;23、气盒底板;24、气盒侧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是一种替代注塑方式成型的吹塑扰流板,包括上本体总成、连接在上本体总成上的左侧翼总成及右侧翼总成,上本体总成包括连接的吹塑扰流板本体1及注塑下装饰板2,左侧翼总成及右侧翼总成均包括一块侧翼内板与一块侧翼外板(分别为左侧翼内板3、左侧翼外板4、右侧翼内板5及右侧翼外板6),侧翼内板与侧翼外板固定连接。上本体总成其吹塑扰流板本体1上设置卡扣孔,左侧翼总成及右侧翼总成的侧翼外板上设有与卡扣孔适配的侧翼卡扣;吹塑扰流板本体1与注塑下装饰板2通过胶水粘接;侧翼内板与侧翼外板通过胶水粘接。吹塑扰流板本体1呈空心壳体结构且其形状与车尾顶部钣金外形相适配,吹塑扰流板本体1的车身安装面为背面,背面的相对面为正面,正面安装有下装饰板、左侧翼总成及右侧翼总成。吹塑扰流板本体1背面靠近上边缘处设置三个用于将吹塑扰流板本体1固定在车身钣金上的预埋紧固螺栓9,在吹塑扰流板本体1背面两侧边缘处设置两个用于将吹塑扰流板本体1固定在车身钣金上的预埋紧固螺母11,在吹塑扰流板本体1背面上边缘处设置四个用于将吹塑扰流板本体1与车身钣金限位的扰流板卡扣12,在吹塑扰流板本体1背面上边缘处设置三个用于将扰流板与车身钣金定位的定位销子;车身钣金在对应位置设置相适配的安装孔。在注塑下装饰板2的两侧外边缘位置设置若干个凸起的装饰板卡扣10,侧翼外板上还设置有与装饰板卡扣10适配的安装孔;在左侧翼总成及右侧翼总成分别与上本体总成的连接处设置左侧围密封胶条7、右侧围密封胶条8,侧翼内板上设置侧围密封胶条的定位槽,侧翼内板通过密封胶条上的胶带与扰流板进行粘接。
组装所述吹塑扰流板的方法,包括如下组装步骤:
先将吹塑扰流板本体1与注塑下装饰板2通过胶水黏连,再通过压紧工装组合成上本体总成,左右两侧的侧翼内板与侧翼外板均通过胶水黏连,再通过压紧工装组合成左侧翼总成及右侧翼总成,再将左侧翼总成及右侧翼总成通过自带的卡接结构安装在上本体总成上,再将左侧围密封胶条7、右侧围密封胶条8通过3M胶带粘接在已经装好的上本体总成上,组成扰流板总成;吹塑扰流板本体1通过连接件与车身钣金连接。连接件包括:三个预埋螺栓9、两个预埋螺母11、四个卡扣、三个定位销、两个螺栓9、三个螺母11。
实施例二:
如图3、图4所示,替代注塑方式成型的吹塑扰流板,包括上本体总成、连接在上本体总成上的左侧翼总成及右侧翼总成,上本体总成包括连接的吹塑扰流板本体1及注塑下装饰板2,左侧翼总成及右侧翼总成均包括一块侧翼内板与一块侧翼外板,侧翼内板与侧翼外板固定连接;上本体总成上设置贯穿的通孔13或设置碰撞缓冲结构。通孔13其设置在吹塑扰流板本体1的平面上的一端处设置挡片14,挡片14采用弹性膜(如橡胶材质等)制成,一端固定连接在通孔13内壁,另一端为自由端,在通孔13内壁上靠近挡片14自由端处设置限位凸台15;上本体总成上设置贯穿的通孔13,所通孔13贯穿吹塑扰流板本体1及注塑下装饰板2,通孔13的一端设置在吹塑扰流板本体1的平面上,通孔13的另一端设置在吹塑扰流板本体1其凸起的曲面上且此端正对车体后窗玻璃。
实施例三:
如图5至图9所示(为便于图示,图5未示出注塑下装饰板2及扰流板卡扣12),上本体总成上设置碰撞缓冲结构;碰撞缓冲结构包括设置在吹塑扰流板本体1及注塑下装饰板2外表面的橡胶缓冲层16;吹塑扰流板本体1其靠近车体的一端固定连接设置转轴17,转轴17转动连接在车体上向后凸出的转动座18上,转动座18位于扰流板卡扣12的下方。吹塑扰流板本体1及注塑下装饰板2外表面的相同位置上设置碰撞断裂易撕线19,吹塑扰流板本体1的空心腔体内设置气盒20,气盒20内固定设置车体气囊21,气盒20铰接在吹塑扰流板本体1其空腔内侧壁上且铰接端靠近吹塑扰流板本体1其平面靠近,气盒20的自由端搭设在吹塑扰流板本体1其空腔内壁上且靠近碰撞断裂易撕线19设置,吹塑扰流板本体1其空腔内壁上还铰接铁棒22,铁棒22位于气盒20与吹塑扰流板本体1其平面与之间;气盒20包括气盒底板23及四块气盒侧板24,其中一块气盒侧板24固定连接在气盒底板23上,另外三块气盒侧板24固定连接,气盒底板23采用百叶折叠收缩板。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2)
1.替代注塑方式成型的吹塑扰流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本体总成、连接在上本体总成上的左侧翼总成及右侧翼总成,上本体总成包括连接的吹塑扰流板本体及注塑下装饰板,左侧翼总成及右侧翼总成均包括一块侧翼内板与一块侧翼外板,侧翼内板与侧翼外板固定连接;上本体总成其吹塑扰流板本体上设置卡扣孔,左侧翼总成及右侧翼总成的侧翼外板上设有与卡扣孔适配的侧翼卡扣;吹塑扰流板本体与注塑下装饰板通过胶水粘接;侧翼内板与侧翼外板通过胶水粘接;吹塑扰流板本体呈空心壳体结构且其形状与车尾顶部钣金外形相适配,吹塑扰流板本体的车身安装面为背面,背面的相对面为正面,正面安装有注塑下装饰板、左侧翼总成及右侧翼总成;吹塑扰流板本体背面靠近上边缘处设置三个用于将吹塑扰流板本体固定在车身钣金上的预埋紧固螺栓,在吹塑扰流板本体背面两侧边缘处设置两个用于将吹塑扰流板本体固定在车身钣金上的预埋紧固螺母,在吹塑扰流板本体背面上边缘处设置四个用于将吹塑扰流板本体与车身钣金限位的扰流板卡扣,在吹塑扰流板本体背面上边缘处设置三个用于将吹塑扰流板本体与车身钣金定位的定位销子,车身钣金在对应位置设置相适配的安装孔;在注塑下装饰板的两侧外边缘位置设置若干个凸起的装饰板卡扣,侧翼外板上还设置有与装饰板卡扣适配的安装孔;在左侧翼总成及右侧翼总成分别与上本体总成的连接处设置左侧围密封胶条、右侧围密封胶条,侧翼内板上设置侧围密封胶条的定位槽,侧翼内板通过密封胶条上的胶带与上本体总成进行粘接。
2.组装如权利要求1所述吹塑扰流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组装步骤:
先将吹塑扰流板本体与注塑下装饰板通过胶水黏连,再通过压紧工装组合成上本体总成,左右两侧的侧翼内板与侧翼外板均通过胶水黏连,再通过压紧工装组合成左侧翼总成及右侧翼总成,再将左侧翼总成及右侧翼总成通过自带的卡接结构组装在上本体总成上,再将左侧围密封胶条、右侧围密封胶条通过3M胶带粘接在已经装好的上本体总成上,组成扰流板总成;吹塑扰流板本体通过连接件与车身钣金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444537.XA CN110171493B (zh) | 2019-05-27 | 2019-05-27 | 替代注塑方式成型的吹塑扰流板及其组装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444537.XA CN110171493B (zh) | 2019-05-27 | 2019-05-27 | 替代注塑方式成型的吹塑扰流板及其组装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171493A CN110171493A (zh) | 2019-08-27 |
CN110171493B true CN110171493B (zh) | 2020-04-21 |
Family
ID=676957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444537.XA Active CN110171493B (zh) | 2019-05-27 | 2019-05-27 | 替代注塑方式成型的吹塑扰流板及其组装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17149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212037B (zh) * | 2022-01-23 | 2024-01-12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扰流板侧装饰件安装结构 |
CN115123404B (zh) * | 2022-07-04 | 2024-05-31 | 武汉燎原模塑有限公司 | 汽车后导流板总成分体及导流板与车身配合的紧固结构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921448A (zh) * | 2014-04-03 | 2014-07-16 | 江阴名鸿车顶系统有限公司 | 双色扰流板的制造方法 |
CN106741227A (zh) * | 2016-12-06 | 2017-05-31 | 江阴名旭模塑有限公司 | 车用扰流板及其高压吹塑急速成型工艺 |
CN206813131U (zh) * | 2017-04-28 | 2017-12-29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组合式注塑扰流板 |
CN206856815U (zh) * | 2017-06-27 | 2018-01-09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扰流板组件及汽车 |
CN207860297U (zh) * | 2017-12-19 | 2018-09-14 | 江阴名鸿车顶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带镂空孔的扰流板 |
CN208813341U (zh) * | 2018-08-09 | 2019-05-03 | 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扰流板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742987A (zh) * | 2015-02-10 | 2015-07-01 | 武汉理工大学 | 一种fsae赛车空气动力学套件 |
DE102016103775A1 (de) * | 2016-03-03 | 2017-09-07 |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Fahrzeugbauteils |
-
2019
- 2019-05-27 CN CN201910444537.XA patent/CN11017149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921448A (zh) * | 2014-04-03 | 2014-07-16 | 江阴名鸿车顶系统有限公司 | 双色扰流板的制造方法 |
CN106741227A (zh) * | 2016-12-06 | 2017-05-31 | 江阴名旭模塑有限公司 | 车用扰流板及其高压吹塑急速成型工艺 |
CN206813131U (zh) * | 2017-04-28 | 2017-12-29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组合式注塑扰流板 |
CN206856815U (zh) * | 2017-06-27 | 2018-01-09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扰流板组件及汽车 |
CN207860297U (zh) * | 2017-12-19 | 2018-09-14 | 江阴名鸿车顶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带镂空孔的扰流板 |
CN208813341U (zh) * | 2018-08-09 | 2019-05-03 | 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扰流板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171493A (zh) | 2019-08-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476621B (zh) | 乘客气囊门 | |
US8336910B1 (en) | Active bolster with integrated tear seam | |
CN102498314B (zh) | 具有双动式挤压式凸起部件的能量吸收器 | |
CN110171493B (zh) | 替代注塑方式成型的吹塑扰流板及其组装方法 | |
CN101356075B (zh) | 行人保险杠系统及方法 | |
US8136855B2 (en) | Vehicle bumper assembly and associated vehicle comprising this bumper assembly | |
CN109733308B (zh) | 一种用于车辆的行人保护装置及汽车 | |
CN203111108U (zh) | 主动式气囊 | |
US6168231B1 (en) | Two piece plastic vehicle panel construction | |
GB2311966A (en) | Motor vehicle manufactured from modular plastics panels | |
CN110065465A (zh) | 机动车气囊引导装置、气囊单元、内饰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 |
CN220662475U (zh) | 前发动机盖板行人碰撞保护辅助装置 | |
CN100441469C (zh) | 车辆用内装材料fmh的安装装置 | |
CN217649527U (zh) | 一种b柱结构加强件 | |
US5954389A (en) | Reinforced front part for use in the manufacture of cabins/bodies for vehicles | |
CN2774861Y (zh) | 车辆用充气保险杠 | |
CN206124972U (zh) | 气囊盖板及气囊盖板安装总成 | |
CN210555165U (zh) | 一种车身结构及其翼子板 | |
CN207773066U (zh) | 一种汽车前保险杠防下沉结构 | |
KR20110009316A (ko) | 일체형 에어백 도어모듈 | |
KR20010023785A (ko) | 차량용 장치 및 그 장치를 제작하기 위한 방법 | |
CN204998629U (zh) | 发动机罩的加强板及发动机罩总成 | |
CN218751082U (zh) | 一种扰流板装饰件和扰流板结构 | |
CN216969356U (zh) | 一种适用于包覆仪表板气囊爆破的仪表板总成结构 | |
CN204623574U (zh) | 一种组装式太阳能四轮车车壳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