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69025B - 发送装置、接收装置、发送方法及接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发送装置、接收装置、发送方法及接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69025B
CN110169025B CN201880006177.9A CN201880006177A CN110169025B CN 110169025 B CN110169025 B CN 110169025B CN 201880006177 A CN201880006177 A CN 201880006177A CN 110169025 B CN110169025 B CN 11016902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signal
transmission region
time
symb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0617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69025A (zh
Inventor
村上豊
汤田泰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of America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of Americ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of America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of America
Priority to CN20211108692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38366B/zh
Publication of CN1101690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690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690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690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1Details of reference signals
    • H04L27/2613Structure of the reference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24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1Details of reference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26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only
    • H04L27/2627Mod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4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nly
    • H04L27/265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L27/2657Carrier synchronis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4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nly
    • H04L27/265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L27/2666Acquisition of further OFDM parameters, e.g. bandwidth, subcarrier spacing, or guard interval l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06TPC algorithms
    • H04W52/16Deriving transmission power values from another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2TPC of broadcast or control channels
    • H04W52/325Power control of control or pilot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4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nly
    • H04L27/265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L27/2668Details of algorithms
    • H04L27/2673Details of algorithms characterised by synchronisation parameters
    • H04L27/2675Pilot or known symb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4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nly
    • H04L27/265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L27/2689Link with other circuits, i.e. special connections between 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and other circuits for achieving synchronisation
    • H04L27/2695Link with other circuits, i.e. special connections between 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and other circuits for achieving synchronisation with channel estimation, e.g. determination of delay spread, derivative or peak track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igital Transmission Methods That Use Modulated Carrier Wave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发送装置包括多个用户调制信号生成单元。用户#k调制信号生成单元(104_k)(其中,k=1~n)生成含有用于多个接收装置的相位噪声估计用的参考信号(PT-RS:Reference Signal for Phase Tracking)的调制信号。无线单元(109_A、109_B)发送生成的调制信号。对参考信号的发送功率的校正系数和被作为参考信号使用的序列的模式以一对一方式关联。

Description

发送装置、接收装置、发送方法及接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送装置、接收装置、发送方法及接收方法。
背景技术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在发送装置及接收装置包括的振荡器生成的信号的精度的关系上,产生对调制信号的相位噪声。例如,在非专利文献1中,为了估计相位噪声,发送装置将导频码元(有时也称为参照信号或参考信号)发送到接收装置。
图1表示非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发送装置发送的调制信号的帧结构例子。在图1中,横轴是频率(载波号),作为一例子,表示载波1至载波36。纵轴是时间,作为一例子,表示时刻$1至时刻$11。
在图1中,在时刻$1的载波1至载波36中,被配置信道估计码元01。此外,在时刻$2至时刻$11中,在载波4、载波10、载波16、载波21、载波28、载波33中,被配置导频码元03。此外,在时刻$2至时刻$11中,在载波4、载波10、载波16、载波21、载波28、载波33以外的载波中,被配置数据码元02。
发送装置将图1所示的帧结构的调制信号发送到通信对象即接收装置,接收装置接收该调制信号,特别是使用导频码元03估计相位噪声。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IEEE P802.11n(D3.00)Draft STANDARD for InformationTechnology-Tele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exchange between systems-Localand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Specific requirements-Part11:Wireless LANMedium Access Control(MAC)and Physical Layer(PHY)specifications,2007.
发明内容
然而,未假想上述发送装置的通信对象即接收装置有多个,也未研究用于多个接收装置的各个装置高精度地估计相位噪声的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
本发明的一方式有助于提供多个通信对象可以高精度地估计相位噪声的发送装置、接收装置、发送方法及接收方法。
本发明的一方式的发送装置包括:电路,生成含有用于多个接收装置的相位噪声估计用的参考信号的调制信号,对所述参考信号的发送功率的校正系数和被作为所述参考信号使用的序列的模式以一对一方式关联;以及发送机,发送所述调制信号。
本发明的一方式的接收装置包括:接收机,接收含有用于多个接收装置的相位噪声估计用的参考信号的调制信号,对所述参考信号的发送功率的校正系数和被作为所述参考信号使用的序列的模式以一对一方式关联;以及电路,使用所述调制信号中包含的用于多个所述接收装置的所述参考信号估计相位噪声。
再者,这些概括性的或具体的方式,可通过系统、方法、集成电路、计算机程序、或存储介质来实现,也可以通过系统、装置、方法、集成电路、计算机程序和存储介质的任意组合来实现。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式,多个通信对象可以高精度地估计相位噪声。
附图说明
图1表示调制信号的帧结构的一例子的图。
图2表示实施方式1的基站和终端的通信状态的一例子的图。
图3表示实施方式1的发送装置的结构例子的框图。
图4表示实施方式1的用户#k调制信号生成单元104_k的内部结构例子的框图。
图5A表示实施方式1的流#X1的数据码元、DM-RS码元、PT-RS码元的帧结构的一例子的图。
图5B表示实施方式1的流#X2的数据码元、DM-RS码元、PT-RS码元的帧结构的一例子的图。
图6表示实施方式1的无线单元109_A、109_B的内部结构例子的框图。
图7表示实施方式1的调制信号108_A的帧结构的一例子的图。
图8表示实施方式1的调制信号108_B的帧结构的一例子的图。
图9表示实施方式1的接收装置的结构例子的框图。
图10表示BPSK的I-Q平面中的信号点配置的一例子的图。
图11表示QPSK的I-Q平面中的信号点配置的一例子的图。
图12表示16QAM的I-Q平面中的信号点配置的一例子的图。
图13表示64QAM的I-Q平面中的信号点配置的一例子的图。
图14表示实施方式1的调制信号108_A的帧结构的另一例子的图。
图15表示实施方式1的调制信号108_B的帧结构的另一例子的图。
图16表示实施方式1的调制信号108_A的帧结构的另一例子的图。
图17表示实施方式1的调制信号108_B的帧结构的另一例子的图。
图18表示实施方式1的调制信号108_A的帧结构的另一例子的图。
图19表示实施方式1的调制信号108_B的帧结构的另一例子的图。
图20表示实施方式1的调制信号108_A的帧结构的另一例子的图。
图21表示实施方式1的调制信号108_B的帧结构的另一例子的图。
图22表示实施方式1的调制信号108_A的帧结构的另一例子的图。
图23表示实施方式1的调制信号108_B的帧结构的另一例子的图。
图24表示实施方式1的调制信号108_A的帧结构的另一例子的图。
图25表示实施方式1的调制信号108_B的帧结构的另一例子的图。
图26表示实施方式1的调制信号108_A的帧结构的另一例子的图。
图27表示实施方式1的调制信号108_B的帧结构的另一例子的图。
图28表示实施方式2的发送装置的结构例子的框图。
图29表示实施方式2的流的帧结构的一例子的图。
图30表示实施方式2的调制信号的帧结构的一例子的图。
图31表示实施方式2的DM-RS码元的帧结构的一例子的图。
图32表示实施方式2的DM-RS传输区域的帧结构的一例子的图。
图33表示实施方式2的DFT-s-OFDM码元的结构例子的图。
图34表示实施方式2的DFT-s-OFDM传输区域的结构例子的图。
图35表示实施方式2的循环前缀附加后的信号结构的一例子的图。
图36表示实施方式2的循环前缀附加后的信号的帧结构的一例子的图。
图37表示实施方式2的扩展循环前缀附加后的信号的帧结构的一例子的图。
图38表示实施方式2的循环前缀附加后的信号的帧结构的一例子的图。
图39表示实施方式2的DFT-s-OFDM码元结构的另一例子的图。
图40表示实施方式2的DFT-s-OFDM传输区域结构的另一例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再者,以下说明的各实施方式是一例子,本发明不由这些实施方式限定。
再者,以下,将用于估计相位噪声的参考信号记载为“PT-RS(Reference Signalfor Phase Tracking;用于相位跟踪的参考信号)”,将用于对数据进行解调的参考信号记载为“DM-RS(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解调参考信号)”。
(实施方式1)
详细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发送方法、发送装置、接收方法、接收装置。
[通信状态的一例子]
图2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基站(发送装置)和终端(接收装置)的通信状态的一例子。图2所示的基站401例如包括后述的发送装置的结构(图3)。此外,图2所示的终端402_1、402_2、402_3例如包括后述的接收装置的结构(图9)。
例如,对于终端402_1、402_2、402_3,基站401发送调制信号。终端402_1、402_2、402_3使用从基站401发送的调制信号中包含的PT-RS估计相位噪声。
[发送装置的结构]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发送装置的结构例子的框图。图3所示的发送装置例如是图2所示的基站401、或访问点等。
在图3中,用户#k调制信号生成单元104-k(例如,k为1以上n以下的整数)将数据101_k、DM-RS102_k、PT-RS103_k、以及控制信号100作为输入。用户#k调制信号生成单元104-k基于控制信号100中包含的帧结构、调制方式、纠错编码方法的信息等,生成用户#k的调制信号105_k、以及106_k,并输出。
控制信息用映射单元113将控制信息112及控制信号100作为输入,基于控制信号100中包含的帧结构的信息等,对控制信息112进行映射,输出控制信息信号114。
复用单元(信号处理单元)107_A将用户#1的调制信号105_1、用户#2的调制信号105_2、…、用户#n-1的调制信号105_n-1、用户#n的调制信号105_n、控制信号100、以及控制信息信号114作为输入。复用单元107_A基于控制信号100中包含的帧结构的信息等,生成根据帧结构的调制信号108_A,并输出。
同样,复用单元(信号处理单元)107_B将用户#1的调制信号106_1、用户#2的调制信号106_2、…、用户#n-1的调制信号106_n-1、用户#n的调制信号106_n、控制信号100、以及控制信息信号114作为输入。复用单元107_B基于控制信号100中包含的帧结构的信息等,生成根据帧结构的调制信号108_B,并输出。
无线单元109_A将根据帧结构的调制信号108_A及控制信号100作为输入。无线单元109_A根据控制信号100,进行对调制信号108_A的无线关联的处理,生成发送信号110_A。发送信号110_A作为电波从天线单元#A(111_A)输出。
同样,无线单元109_B将根据帧结构的调制信号108_B及控制信号100作为输入。无线单元109_B根据控制信号100,进行对调制信号108_B的无线关联的处理,生成发送信号110_B。发送信号110_B作为电波从天线单元#B(111_B)输出。
天线单元#A(111_A)将控制信号100作为输入。天线单元#A(111_A)也可以根据控制信号100进行发送指向性控制。此外,作为天线单元#A(111_A)的输入,也可以没有控制信号100。同样,天线单元#B(111_B)将控制信号100作为输入。天线单元#B(111_B)也可以根据控制信号100进行发送指向性控制。此外,作为天线单元#B(111_B)的输入,也可以没有控制信号100。
[用户#k调制信号生成单元104_k的结构例子]
图4是表示图3所示的用户#k调制信号生成单元104_k的内部结构例子的框图。
在图4中,纠错编码单元203将数据201(相当于图3的数据101_k)、以及控制信号200(相当于图3的控制信号100)作为输入。纠错编码单元203基于控制信号200中包含的与纠错编码方式有关的信息(例如,纠错码的信息、编码率、块长度等)等,对数据201进行纠错编码,输出纠错编码后的数据204。
映射单元205将纠错编码后的数据204、以及控制信号200作为输入。映射单元205基于控制信号200中包含的调制方式的信息等,对纠错编码后的数据204进行映射,输出映射后的基带信号206_1、206_2。再者,以下,将映射后的基带信号206_1称为“流#X1”,将映射后的基带信号206_2称为“流#X2”。
处理单元207将映射后的基带信号206_1、206_2、DM-RS202(相当于图3的DM-RS102_k)、PT-RS(相当于图3的PT-RS103_k)及控制信号200作为输入。处理单元207基于控制信号200中包含的与帧结构有关的信息、与预编码有关的信息、发送功率的信息、与CDD(Cyclic Delay Diversity;循环延迟分集)(CSD(Cyclic Shift Diversity;循环移位分集))有关的信息等,进行规定的处理(例如,预编码、发送功率变更、CDD(CSD)等的处理),输出调制信号208_A(相当于图3的调制信号105_k)、以及208_B(相当于图3的调制信号106_k)。
以下,有时将调制信号208_A表示为“u1(i)”,将调制信号208_B表示为“u2(i)”。再者,i是码元号。
此外,在预编码处理时,处理单元207可以进行以多个码元为单位切换预编码处理中使用的预编码(矩阵)的处理,也可以进行以码元为单位切换在预编码处理中使用的预编码(矩阵)的预编码循环的处理。此外,处理单元207也可以不进行预编码的处理。
[调制信号的帧结构例子]
图5A表示图4的映射单元205的映射后的基带信号206_1(即,流#X1的数据码元)、流#X1的数据码元中附加的流#X1的DM-RS码元、以及流#X1的PT-RS码元的帧结构的一例子。其中,假设为用户#k。
在图5A中,横轴是频率(载波号),作为一例子,表示从载波k_1至载波k_12。此外,在图5A中,纵轴是时间,作为一例子,表示从时刻$1至时刻$11。在图5A中,“2B01”是流#X1的DM-RS码元,“2B02”是流#X1的数据码元,“2B03”是流#X1的PT-RS码元。
图5B表示图4的映射单元205的映射后的基带信号206_2(即,流#X2的数据码元)、流#X2的数据码元中附加的流#X2的DM-RS码元、以及流#X2的PT-RS码元的帧结构的一例子。其中,假设为用户#k。
在图5B中,横轴是频率(载波号),作为一例子,表示从载波k_1至载波k_12。此外,在图5B中,纵轴是时间,作为一例子,表示从时刻$1至时刻$11。此外,在图5B中,“2C01”是流#X2的DM-RS码元,“2C02”是流#X2的数据码元,“2C03”是流#X2的PT-RS码元。
即,在图4所示的DM-RS202中,包含流#X1的DM-RS码元(2B01)和流#X2的DM-RS码元(2C01)。此外,在图4所示的PT-RS203中,包含流#X1的PT-RS码元(2B03)和流#X2的DM-RS码元(2C03)。
处理单元207基于控制信号200中包含的帧结构的信息,生成基于图5A所示的帧结构的流#X1的调制信号208_A、以及基于图5B所示的帧结构的流#X2的调制信号208_B。
如图5A所示,帧由流#X1的DM-RS码元2B01、流#X1的数据码元2B02、流#X1的PT-RS码元构成。具体而言,在图5A中,在时刻$1中被配置流#X1的DM-RS码元2B01,在时刻$2至时刻$11中,在载波k_4、载波_k10中被配置流#X1的PT-RS码元2B03,在时刻$2至时刻$11中,在载波k_4、载波_k10以外的载波中被配置流#X1的数据码元2B02。
同样,如图5B所示,帧由流#X2的DM-RS码元2C01、流#X2的数据码元2C02、流#X2的PT-RS码元构成。具体而言,在图5B中,在时刻$1中被配置流#X2的DM-RS码元2C01,在时刻$2至时刻$11中,在载波k_4、载波_k10中被配置流#X2的PT-RS码元2C03,在时刻$2至时刻$11中,在载波k_4、载波_k10以外的载波中被配置流#X2的数据码元2C02。
图5A及图5B的同一时刻、并且同一载波的码元,使用多个天线单元(111_A,111_B)发送。
[无线单元109_A、109_B的结构例子]
图6是表示图3的无线单元109_A、109_B的内部结构例子的框图。
在图6中,串并行转换单元302将根据帧结构的调制信号301(相当于根据图3的帧结构的调制信号108_A或调制信号108_B)、以及控制信号300(相当于图3的控制信号100)作为输入。串并行转换单元302基于控制信号300,进行调制信号301的串并转换,输出信号303。
傅立叶逆变换单元304将信号303及控制信号300作为输入。傅立叶逆变换单元304基于控制信号300,对于信号303施以傅立叶逆变换,输出傅立叶逆变换后的信号305。
处理单元306将傅立叶逆变换后的信号305及控制信号300作为输入。处理单元306基于控制信号300,对于傅立叶逆变换后的信号305,施以信号处理(例如,CDD、CSD或相位变更等),输出处理后的信号307(相当于图3的发送信号110_A或发送信号110_B)。
再者,处理单元306也可以不进行信号处理。这种情况下,傅立叶逆变换后的信号305直接为处理后的信号307。此外,无线单元109_A、109_B也可以不包括处理单元306。此时,傅立叶逆变换后的信号305为无线单元109_A、109_B的输出(即,相当于发送信号110_A或发送信号110_B)。此外,无线单元109_A、109_B也可以不进行CDD、CSD的处理。
[调制信号108_A,108_B的帧结构例子]
图7表示图2所示的基站401(图3所示的发送装置)发送的调制信号108_A的帧结构的一例子。在图7中,横轴是频率(载波号),纵轴是时间。在图7的例子中,表示载波1至载波36,并表示时刻#A、时刻$1至时刻$11。
图7所示的帧由控制信息传输区域500、DM-RS传输区域501、数据传输区域502、以及PT-RS传输区域503构成。
这里,在图7中,时刻$1存在载波1至时刻$11存在载波12的传输区域是用于图2所示的终端402_1的传输区域(发往终端402_1的传输区域)。以下,将用于图7所示终端402_1的传输区域称为用户#1用的传输区域。
同样,在图7中,时刻$1存在载波13至时刻$11存在载波24的传输区域是用于图2所示的终端402_2的传输区域(发往终端402_2的传输区域)。以下,将图7所示用于终端402_2的传输区域称为用户#2用的传输区域。
此外,在图7中,时刻$1存在载波25至时刻$11存在载波36的传输区域是用于图2所示的终端402_3的传输区域(发往终端402_3的传输区域)。以下,将图7所示用于终端402_3的传输区域称为用户#3用的传输区域。
在图7中,在时刻#A中被配置控制信息传输区域500。控制信息传输区域500例如也可以包含与用户#1用的传输区域、用户#2用的传输区域、用户#3用的传输区域的帧中的存在位置、各传输区域的调制方式有关的信息、与纠错编码方式有关的信息、与预编码矩阵有关的信息、与发送方法有关的信息等。再者,在图7所示的帧结构中,表示了在时刻#a中被配置控制信息传输区域500的例子,但控制信息传输区域500的存在位置不限于此,可以考虑存在于任何一个的载波中、存在于任何一个的时刻中、存在于任何一个的载波和时刻的区域中这样的例子。
在图7所示的用户#1用的传输区域中,在时刻$1中被配置DM-RS传输区域501,在时刻$2至时刻$11中,在载波4及载波10中被配置PT-RS传输区域503,在时刻$2至时刻$11中,在载波4及载波10以外的载波中被配置数据传输区域502。
同样,在图7所示的用户#2用的传输区域中,在时刻$1中被配置DM-RS传输区域501,在时刻$2至时刻$11中,在载波16及载波21中被配置PT-RS传输区域503,在时刻$2至时刻$11中,在载波16及载波21以外的载波中被配置数据传输区域502。
此外,在图7所示的用户#3用的传输区域中,在时刻$1中被配置DM-RS传输区域501,在时刻$2至时刻$11中,在载波28及载波33中被配置PT-RS传输区域503,在时刻$2至时刻$11中,在载波28及载波33以外的载波中被配置数据传输区域502。
再者,图7所示的帧结构是一例子,载波数及时刻的结构不限于图7的结构。此外,也可以存在图7所示的传输区域以外的传输区域,此外,对各传输区域的帧的配置不限于图7的结构。
接着,说明调制信号108_B的帧结构例子。
图8表示图2所示的基站401(图3所示的发送装置)发送的调制信号108_B的帧结构的一例子。在图8中,横轴是频率(载波号),纵轴是时间。在图8的例子中,表示载波1至载波36,表示时刻#a、时刻$1至时刻$11。
图8所示的帧由控制信息传输区域600、DM-RS传输区域601、数据传输区域602、以及PT-RS传输区域603构成。
这里,在图8中,时刻$1存在载波1至时刻$11存在载波12的传输区域是用于图2所示的终端402_1的传输区域(发往终端402_1的传输区域)。以下,如图8所示,将用于终端402_1的传输区域称为用户#1用的传输区域。
同样,在图8中,时刻$1存在载波13至时刻$11存在载波24的传输区域是用于图2所示的终端402_2的传输区域(发往终端402_2的传输区域)。以下,如图8所示,将用于终端402_2的传输区域称为用户#2用的传输区域。
此外,在图8中,时刻$1存在载波25至时刻$11存在载波36的传输区域是用于图2所示的终端402_3的传输区域(发往终端402_3的传输区域)。以下,如图8所示,将用于终端402_3的传输区域称为用户#3用的传输区域。
在图8中,在时刻#a中被配置控制信息传输区域600。控制信息传输区域600例如也可以包含与用户#1用的传输区域、用户#2用的传输区域、用户#3用的传输区域的帧中的存在位置、各传输区域的调制方式有关的信息、与纠错编码方式有关的信息、与预编码矩阵有关的信息、与发送方法有关的信息等。再者,在图8所示的帧结构中,表示了在时刻#a中被配置控制信息传输区域600的例子,但控制信息传输区域600的存在位置不限于此,存在于任何一个载波中。可以考虑存在于任何一个的时刻中、存在于任何一个的载波和时刻的区域中这样的例子。
图8所示的用户#1用的传输区域中,时刻$1中被配置DM-RS传输区域601,在时刻$2至时刻$11中,在载波4及载波10中被配置PT-RS传输区域603,在时刻$2至时刻$11中,在载波4及载波10以外的载波中被配置数据传输区域602。
同样,在图8所示的用户#2用的传输区域中,在时刻$1中被配置DM-RS传输区域601,在时刻$2至时刻$11中,在载波16及载波21中被配置PT-RS传输区域603,在时刻$2至时刻$11中,在载波16及载波21以外的载波中被配置数据传输区域602。
此外,在图8所示的用户#3用的传输区域中,在时刻$1中被配置DM-RS传输区域601,在时刻$2至时刻$11中,在载波28及载波33中被配置PT-RS传输区域603,在时刻$2至时刻$11中,在载波28及载波33以外的载波中被配置数据传输区域602。
再者,图8所示的帧结构是一例子,载波数及时刻的结构不限于图8的结构。此外,可以存在图8所示的传输区域以外的传输区域,此外,对各传输区域的帧的配置不限于图8的结构。
此外,如图7及图8,特定的载波中被配置PT-RS传输区域503、603时,对于各用户用的传输区域,被配置PT-RS传输区域503、603的载波数不限于2载波,只要PT-RS传输区域503、603被配置在1载波以上,就可以同样地实施。此外,也可以有对于某一用户用的传输区域未被配置PT-RS传输区域503、603的情况。而且,也可以是在某一时间的某个载波区域内被配置PT-RS传输区域503、603的结构。
[码元和传输区域的关系]
接着,说明图5A及图5B中说明的“码元”和图7及图8中说明的“传输区域”之间的关系。再者,以下,说明用户#k。
如上述,在图4所示的处理单元207中,也进行预编码处理。以下,将预编码前的信号表示为s1(i)、s2(i)。其中,假设i为码元号。
即,预编码前的信号s1(i)包含流#X1的数据码元(映射后的基带信号206_1)(2B02)、流#X1的DM-RS码元(2B01)、以及流#X1的PT-RS码元(2B03)。同样,预编码前的信号s2(i)包含流#X2的数据码元(映射后的基带信号206_2)(2C02)、流#X2的DM-RS码元(2C01)、以及流#X2的PT-RS码元(2C03)。
<关于数据码元>
在预编码前的信号s1(i)之中,假设流#X1的数据码元(2B02)为“sD1(i)”,在预编码前的信号s2(i)之中,假设流#X2的数据码元(2C02)为“sD2(i)”。
此外,在图4所示的处理单元207的输出即调制信号208_A之中,假设图7所示的数据传输区域502的信号为“uD1(i)”,在图4所示的处理单元207的输出即调制信号208_B之中,假设图8所示的数据传输区域602的信号为“uD2(i)”。
此外,假设(用户#k的)预编码矩阵为F,假设与(用户#k的)CDD有关的矩阵为W,假设发送(功率)电平的变更值(以下,为“校正系数”)为α1、α2。
此时,以下的式成立。其中,α1、α2可以用复数或实数定理,可以对每个用户设定,可以以多个码元为单位设定,可以以码元为单位设定,也可以是固定值。再者,在不进行发送电平的变更的情况下,表示为α1=α2=1,在以下的式中不进行发送电平变更的运算。
进行预编码,并且不进行CDD的情况:
Figure GDA0003114551570000121
或者
Figure GDA0003114551570000122
进行预编码,并且进行CDD的情况:
Figure GDA0003114551570000123
或者
Figure GDA0003114551570000124
进行预编码,并且不进行CDD的情况:
Figure GDA0003114551570000125
不进行预编码,并且进行CDD的情况:
Figure GDA0003114551570000126
或者
Figure GDA0003114551570000131
<关于DM-RS码元>
在预编码前的信号s1(i)之中,假设流#X1的DM-RS码元(2B01)为“sDR1(i)”,在预编码前的信号s2(i)之中,假设流#X2的DM-RS码元(2C01)为“sDR2(i)”。
此外,在图4所示的处理单元207的输出即调制信号208_A之中,假设图7所示的DM-RS传输区域501的信号为“uDR1(i)”,在图4所示的处理单元207的输出即调制信号208_B之中,假设图8所示的DM-RS传输区域601的信号为“uDR2(i)”。
此时,以下的式成立。再者,在不进行发送(功率)电平的变更的情况下,表示为α1=α2=1,在以下的式中不进行发送电平变更的运算。
进行预编码,并且不进行CDD的情况:
Figure GDA0003114551570000132
或者
Figure GDA0003114551570000133
进行预编码,并且进行CDD的情况:
Figure GDA0003114551570000134
或者
Figure GDA0003114551570000141
不进行预编码,并且不进行CDD的情况:
Figure GDA0003114551570000142
不进行预编码,并且进行CDD的情况:
Figure GDA0003114551570000143
或者
Figure GDA0003114551570000144
<关于PT-RS码元>
在预编码前的信号s1(i)之中,假设流#X1的PT-RS码元(2B03)为“sPR1(i)”,在预编码前的信号s2(i)之中,假设流#2的PT-RS码元(2C03)为“sPR2(i)”。
此外,在图4所示的处理单元207的输出即调制信号208_A之中,假设图7所示的PT-RS传输区域503的信号为“uPR1(i)”,在图4所示的处理单元207的输出即调制信号208_B之中,假设图8所示的PT-RS传输区域603的信号为“uPR2(i)”。
此时,若假设PT-RS的发送(功率)电平的变更值(校正系数)为β1、β2,则以下的式成立。即,对于PT-RS码元,应用与对数据码元以及DM-RS码元应用的发送电平的校正系数α1、α2不同的校正系数β1、β2。其中,β1、β2可以用复数或实数定理,可以对每个用户设定,可以以多个码元为单位设定,可以以码元为单位设定,也可以是固定值。再者,在不进行发送电平的变更的情况下,表示为β1=β2=1,在以下的式中不进行发送电平变更的运算。
进行预编码,并且不进行CDD的情况:
Figure GDA0003114551570000151
或者
Figure GDA0003114551570000152
进行预编码,并且进行CDD的情况:
Figure GDA0003114551570000153
或者
Figure GDA0003114551570000154
不进行预编码,并且不进行CDD的情况:
Figure GDA0003114551570000155
不进行预编码,并且进行CDD的情况:
Figure GDA0003114551570000161
或者
Figure GDA0003114551570000162
再者,在式(1)至式(21)中,说明了为了求PT-RS传输区域的信号而使用的预编码矩阵和为了求数据传输区域的信号以及DM-RS传输区域的信号而使用的预编码矩阵为相同的矩阵的情况,但也可以使用不同的矩阵。
此外,作为预编码矩阵F的例子,考虑以下矩阵。
Figure GDA0003114551570000163
在式(22)中,a、b、c、d可以用复数或实数定义。此外,作为a、b、c、d的条件,满足以下的条件<1>~<4>的任何一个即可。
<1>a、b、c、d都不为零。
<2>a、b、c、d之中,3个以上不为零。
<3>a、b、c、d之中,2个以上不为零。
<4>a、b、c、d之中,2个以上不为零,并且不满足a=c=0,并且不满足b=d=0。
此外,作为与CDD有关的矩阵的例子,考虑以下的矩阵。
Figure GDA0003114551570000171
在式(23)中,p、q、r、s可以用复数或实数定义。此外,作为p、q、r、s的条件,满足以下的条件<5>~<8>的任何一个即可。
<5>p=e、并且q=0、并且r=0、并且s=e
其中,对每个码元设定p和s。
<6>p=g×e、并且q=0、并且r=0、并且s=h×e
其中,对每个码元设定p和s,并且g、h是实数。
<7>p=0、并且q=e、并且r=e、并且s=0
其中,对每个码元设定p和s。
<8>p=0、并且q=g×e、并且r=h×e、并且s=0
其中,对每个码元设定p和s,并且g、h是实数。
[接收装置的结构例子]
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接收装置的结构例子的框图。图9所示的接收装置例如是图2所示的基站401(图3所示的发送装置)的通信对象即某一终端402_1、402_2、402_3。
再者,以下,在图3所示的发送装置中,将从天线单元#A(111_A)发送的调制信号称为“调制信号u1”,将从天线单元#B(111_B)发送的调制信号称为“调制信号u2”。
无线单元703X将用天线单元#X(701X)接收的接收信号702X作为输入。无线单元703X对于接收信号702X施以变频、傅立叶变换等的信号处理,输出基带信号704X。
同样,无线单元703Y将用天线单元#Y(701Y)接收的接收信号702Y作为输入。无线单元703Y对于接收信号702Y施以变频、傅立叶变换等的信号处理,输出基带信号704Y。
控制信息解调单元709将基带信号704X、704Y作为输入。控制信息解调单元709从基带信号704X、704Y中提取控制信息码元(例如,图7所示的控制信息传输区域500、图8所示的控制信息传输区域600),将这些控制信息码元(控制信息传输区域)解调,输出控制信息710。
天线单元#X(701X)及天线单元#Y(701Y)将控制信息710作为输入。天线单元#X(701X)及天线单元#Y(701Y)也可以根据控制信息710进行接收指向性控制。此外,作为天线单元#X(701X)及天线单元#Y(701Y)的输入,也可以没有控制信息710。
调制信号u1的信道估计单元705_1将基带信号704X及控制信息710作为输入。调制信号u1的信道估计单元705_1使用图7所示的DM-RS传输区域501和/或图8所示的DM-RS传输区域601,进行调制信号u1的信道估计,输出调制信号u1的信道估计信号706_1。
同样,调制信号u1的信道估计单元707_1将基带信号704Y及控制信息710作为输入。调制信号u1的信道估计单元707_1使用图7所示的DM-RS传输区域501和/或图8所示的DM-RS传输区域601,进行调制信号u1的信道估计,输出调制信号u1的信道估计信号708_1。
调制信号u2的信道估计单元705_2将基带信号704X及控制信息710作为输入。调制信号u2的信道估计单元705_2使用图7所示的DM-RS传输区域501和/或图8所示的DM-RS传输区域601,进行调制信号u2的信道估计,输出调制信号u2的信道估计信号706_2。
同样,调制信号u2的信道估计单元707_2将基带信号704Y及控制信息710作为输入。调制信号u2的信道估计单元707_2使用图7所示的DM-RS传输区域501和/或图8所示的DM-RS传输区域601,进行调制信号u2的信道估计,输出调制信号u2的信道估计信号708_2。
相位噪声估计单元711将基带信号704X及控制信息710作为输入。相位噪声估计单元711使用PT-RS传输区域503和/或PT-RS传输区域603估计相位噪声,输出相位噪声估计信号712。
同样,相位噪声估计单元713将基带信号704Y及控制信息710作为输入。相位噪声估计单元713使用PT-RS传输区域503和/或PT-RS传输区域603估计相位噪声,输出相位噪声估计信号714。
信号处理单元715将调制信号u1的信道估计信号706_1、708_1、调制信号u2的信道估计信号706_2、708_2、相位噪声估计信号712、714、基带信号704X、704Y、控制信息710作为输入。信号处理单元715使用这些信号,进行数据码元(数据传输区域502、602)的解调及纠错解码等处理,输出接收信号716。
[相位噪声的估计方法]
接着,说明图9所示的接收装置中的相位噪声的估计方法。
作为一例子,说明在图2所示的终端402_2(用户#2)中高精度地估计相位噪声时的课题。
图2所示的基站401(图3所示的发送装置)发送的调制信号的帧结构如图7及图8中说明的那样。作为终端402_2(图9所示的接收装置)估计相位噪声的方法,考虑以下的2个方法1、2。
<方法1>
在方法1中,终端402_2使用图5A及图5B中的发往本机的PT-TS码元(2B03、2C03)、即图7所示的载波16及载波21的用户#2用的PT-RS传输区域503、以及图8所示的载波16及载波21的用户#2用的PT-RS传输区域603,估计相位噪声。
<方法2>
在方法2中,终端402_2除了使用图5A及图5B中的发往本机的PT-RS码元(2B03、2C03)之外,还使用发给其他终端的PT-RS码元,估计相位噪声。
即,终端402_2除了使用“图7所示的载波16及载波21的用户#2用的PT-RS传输区域503、以及图8所示的载波16及载波21的用户#2用的PT-RS传输区域603”之外,还使用“图7所示的载波4、载波10、载波28及载波33的其他用户用的PT-RS传输区域503”、以及“图8所示的载波4、载波10、载波28及载波33的其他用户用的PT-RS传输区域603”,估计相位噪声。
以上,说明了终端402_2中的估计相位噪声的方法1、2。
终端402_2(接收装置)中使用方法2,使用比使用方法1多的PT-RS而有可能提高相位噪声的估计精度。因此,以下,详细地说明实现方法2的相位噪声估计的方法。
在图7及图8所示的帧结构中,基站401(发送装置)与终端402_1(用户#1)的状态相匹配地调整用户#1用的至少数据码元(数据传输区域)的发送功率。同样,基站401与终端402_2(用户#2)的状态相匹配地调整用户#2用的至少数据码元(数据传输区域)的发送功率,与终端402_3(用户#3)的状态相匹配地调整用户#3用的至少数据码元(数据传输区域)的发送功率。
此时,基站401与用户#1用的数据码元的发送功率的调整规则相匹配地调整载波4及载波10中配置的PT-RS码元(PT-RS传输区域)的发送功率。同样,基站401与用户#2用的数据码元的发送功率的调整规则相匹配地调整载波16及载波21中配置的PT-RS码元(PT-RS传输区域)的发送功率,与用户#3用的数据码元的发送功率的调整规则相匹配地调整载波28及载波33中配置的PT-RS码元(PT-RS传输区域)的发送功率。
再者,对于图7及图8中的“传输区域”和图5A、图5B中的“码元”之间的关系,如上述那样。
这里,说明基站401例如在控制信息传输区域500、600等的控制信息传输区域中发送与上述发送功率的调整有关的信息(发送功率信息)的情况。
这种情况下,图2所示的终端402_2(图9所示的接收装置)从控制信息码元得到其他用户的发送功率信息,即,用户#1用的码元的发送功率信息、以及用户#3用的码元的发送功率信息。由此,终端402_2容易将载波4、载波10、载波28及载波33中配置的PT-RS传输区域的PT-RS码元用于相位噪声的估计的可能性较高。这样,终端402_2可以将其他用户的PT-RS传输区域(PT-RS码元)用于相位噪声估计,可以得到提高从期望的数据码元得到的数据的接收质量这样的效果。
但是,在使用这样的方法进行相位噪声估计时,需要考虑保护其他用户的数据、以及增加用于保护其他用户的数据的机制的控制信息。
以下,说明与上述方法不同的相位噪声估计的实现方法。
对第1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基站401进行各用户的数据码元的发送功率的调整,例如使用图7所示的控制信息传输区域500和/或图8所示的控制信息传输区域600发送表示发送功率的电平的发送功率信息。
作为一例子,在图7及图8所示的帧结构中,基站401将除了用户#1用的PT-RS传输区域503、603之外的传输区域的“码元”的发送(功率)电平设为“1.0”,将除了用户#2用的PT-RS传输区域503、603以外的传输区域的“码元”的发送(功率)电平设为“4.0”,将除了用户#3的PT-RS传输区域503、603之外的传输区域的“码元”的发送(功率)电平设为“16.0”,将发送功率信息发送。
另一方面,基站401将用户#1用的PT-RS传输区域、即图7及图8所示的载波4及载波10的PT-RS传输区域503、603的PT-RS码元(参照图5A、图5B)的发送(功率)电平设为“2.0”,将用户#2用的PT-RS传输区域、即图7及图8所示的载波16及载波21的PT-RS传输区域503、603的PT-RS码元(参照图5A、图5B)的发送(功率)电平设为“4.0”,将用户#3用的PT-RS传输区域、即图7及图8所示的载波28及载波33的PT-RS传输区域503、603的PT-RS码元(参照图5A及图5B)的发送(功率)电平设为“8.0”,将发送功率信息发送。
即,即使在对同一用户的情况下,基站401也使除了PT-RS传输区域之外的传输区域的“码元”(但是,也可以是数据码元)的发送(功率)电平的控制方法和PT-RS传输区域的PT-RS码元的发送(功率)电平的控制方法不同。或者,即使在对同一用户的情况下,基站401也使除了PT-RS传输区域之外的传输区域的发送(功率)电平的控制方法和PT-RS传输区域的发送(功率)电平的控制方法不同。
此时,基站401对于除了PT-RS传输区域之外的传输区域的“码元”、或者对于“传输区域”进行发送功率(功率)电平的控制,以实现在基站401的通信对象即终端中确保数据的接收质量。另一方面,基站401对于PT-RS传输区域的PT-RS码元、或PT-RS传输区域,进行发送(功率)电平的控制,使得期望的终端可以高精度地估计相位噪声,并且其他终端可以为了估计相位噪声而可以使用PT-RS码元。
以下,列举具体的例子说明这一点。
图10表示BPSK(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二进制相移键控)的同相I-正交Q平面(I-Q平面)中的信号点配置的一例子。BPSK的情况下,在I-Q平面中,被配置2个信号点。若将信号点表示为(I2,Q2),则作为(I2,Q2)存在(a2×z,0)、(-a2×z,0)。再者,系数a2用下式(24)表示。
a2=1.0…式(24)
此外,z是大于0的实数。此时,平均发送功率为z2
图11表示QPSK(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正交相移键控)的I-Q平面中的信号点配置的一例子。在QPSK的情况下,在I-Q平面中,被配置4个信号点。若将信号点表示为(I4,Q4),则作为(I4,Q4)存在(a4×z,a4×z)、(-a4×z,a4×z)、(a4×z,-a4×z)、(-a4×z,-a4×z)。再者,系数a4用下式(25)表示。
Figure GDA0003114551570000221
此外,z是大于0的实数。此时,平均发送功率为z2。即,通过如式(25)那样设定a4,BPSK的发送电平和QPSK的发送电平相等。
图12表示16QAM(16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16正交幅度调制)的I-Q平面中的信号点配置的一例子。在16QAM的情况下,在I-Q平面中,被配置16个信号点。若将信号点表示为(I16,Q16),则作为(I16,Q16)存在(a16×z×3,a16×z×3)、(a16×z×3,a16×z×1)、(a16×z×3,-a16×z×1)、(a16×z×3,-a16×z×3)、(a16×z×1,a16×z×3)、(a16×z×1,a16×z×1)、(a16×z×1,-a16×z×1)、(a16×z×1,-a16×z×3)、(-a16×z×1,a16×z×3)、(-a16×z×1,a16×z×1)、(-a16×z×1,-a16×z×1)、(-a16×z×1,-a16×z×3)、(-a16×z×3,a16×z×3)、(-a16×z×3,a16×z×1)、(-a16×z×3,-a16×z×1)、(-a16×z×3,-a16×z×3)。再者,系数a16用下式(26)表示。
Figure GDA0003114551570000222
此外,z是大于0的实数。此时,平均发送功率为z2。即,通过如式(26)那样设定a16,BPSK的发送电平和QPSK的发送电平和16QAM的发送电平相等。
图13表示64QAM(64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64正交幅度调制)的I-Q平面中的信号点配置的一例子。在64QAM的情况下,在I-Q平面中,被配置64个信号点。若将信号点表示为(I64,Q64),则作为(I64,Q64),存在
(a64×z×7,a64×z×7)、(a64×z×7,a64×z×5)、(a64×z×7,a64×z×3)、(a64×z×7,a64×z×1)、(a64×z×7,-a64×z×1)、(a64×z×7,-a64×z×3)、(a64×z×7,-a64×z×5)、(a64×z×7,-a64×z×7)、
(a64×z×5,a64×z×7)、(a64×z×5,a64×z×5)、(a64×z×5,a64×z×3)、(a64×z×5,a64×z×1)、(a64×z×5,-a64×z×1)、(a64×z×5,-a64×z×3)、(a64×z×5,-a64×z×5)、(a64×z×5,-a64×z×7)、
(a64×z×3,a64×z×7)、(a64×z×3,a64×z×5)、(a64×z×3,a64×z×3)、(a64×z×3,a64×z×1)、(a64×z×3,-a64×z×1)、(a64×z×3,-a64×z×3)、(a64×z×3,-a64×z×5)、(a64×z×3,-a64×z×7)、
(a64×z×1,a64×z×7)、(a64×z×1,a64×z×5)、(a64×z×1,a64×z×3)、(a64×z×1,a64×z×1)、(a64×z×1,-a64×z×1)、(a64×z×1,-a64×z×3)、(a64×z×1,-a64×z×5)、(a64×z×1,-a64×z×7)、
(-a64×z×1,a64×z×7)、(-a64×z×1,a64×z×5)、(-a64×z×1,a64×z×3)、(-a64×z×1,a64×z×1)、(-a64×z×1,-a64×z×1)、(-a64×z×1,-a64×z×3)、(-a64×z×1,-a64×z×5)、(-a64×z×1,-a64×z×7)、
(-a64×z×3,a64×z×7)、(-a64×z×3,a64×z×5)、(-a64×z×3,a64×z×3)、(-a64×z×3,a64×z×1)、(-a64×z×3,-a64×z×1)、(-a64×z×3,-a64×z×3)、(-a64×z×3,-a64×z×5)、(-a64×z×3,-a64×z×7)、
(-a64×z×5,a64×z×7)、(-a64×z×5,a64×z×5)、(-a64×z×5,a64×z×3)、(-a64×z×5,a64×z×1)、(-a64×z×5,-a64×z×1)、(-a64×z×5,-a64×z×3)、(-a64×z×5,-a64×z×5)、(-a64×z×5,-a64×z×7)、
(-a64×z×7,a64×z×7)、(-a64×z×7,a64×z×5)、(-a64×z×7,a64×z×3)、(-a64×z×7,a64×z×1)、(-a64×z×7,-a64×z×1)、(-a64×z×7,-a64×z×3)、(-a64×z×7,-a64×z×5)、(-a64×z×7,-a64×z×7)
。再者,系数a64用下式(27)表示。
Figure GDA0003114551570000241
此外,z是大于0的实数。此时,平均发送功率为z2。即,通过如式(27)那样设定a64,BPSK的发送电平、QPSK的发送电平、16QAM的发送电平和64QAM的发送电平相等。
这里,作为一例子,说明在基站401发送的调制信号的帧结构为图7及图8所示的帧结构的情况下,对于各码元进行以下的调制方式及发送电平调整的情况。
例如,假设用户#1用的数据传输区域502、602的数据码元的调制方式为QPSK,假设发送电平的调整系数为b1。再者,b 1相当于上述中说明的发送电平的变更值α1。这种情况下,发送电平调整后的数据传输区域502,602的数据码元的同相分量ID1以ID1=b 1×I4表示,发送电平调整后的数据传输区域502、602的数据码元的正交分量QD1以QD1=b 1×Q4表示。
此外,例如,假设用户#2用的数据传输区域502,602的数据码元的调制方式为16QAM,假设发送电平的调整系数为b 2。再者,b 2相当于上述中说明的发送电平的变更值α2。这种情况下,发送电平调整后的数据传输区域502、602的数据码元的同相分量ID2以ID2=b 2×I16表示,发送电平调整后的数据传输区域502、602的数据码元的正交分量QD2以QD2=b 2×Q16表示。
此外,例如,假设用户#3用的数据传输区域502,602的数据码元的调制方式为64QAM,假设发送电平的调整系数为b3。这种情况下,发送电平调整后的数据传输区域502、602的数据码元的同相分量ID3以ID3=b3×I64表示,发送电平调整后的数据传输区域502,602的数据码元的正交分量QD3以QD3=b3×Q64表示。
另一方面,例如,假设用户#1用的PT-RS传输区域503、603的PT-RS码元的调制方式为BPSK,假设发送电平的调整系数为c1。再者,c1相当于上述中说明的发送电平的变更值β1。这种情况下,发送电平调整后的PT-RS传输区域503、603的PT-RS码元的同相分量IP1以IP1=c1×I2表示,发送电平调整后的PT-RS传输区域503、603的PT-RS码元的正交分量QP1以QP1=c1×Q2表示。
此外,例如,假设用户#2用的PT-RS传输区域503、603的PT-RS码元的调制方式为BPSK,假设发送电平的调整系数为c2。再者,c2相当于上述中说明的发送电平的变更值β2。这种情况下,发送电平调整后的PT-RS传输区域503、603的PT-RS码元的同相分量IP2以IP2=c2×I2表示,发送电平调整后的PT-RS传输区域503、603的PT-RS码元的正交分量QP2以QP2=c2×Q2表示。
此外,例如,假设用户#3用的PT-RS传输区域503、603的PT-RS码元的调制方式为BPSK,假设发送电平的调整系数为c3。这种情况下,发送电平调整后的PT-RS传输区域503、603的PT-RS码元的同相分量IP3以IP3=c3×I2表示,发送电平调整后的PT-RS传输区域503、603的PT-RS码元的正交分量QP3以QP3=c3×Q2表示。
在进行上述发送电平调整时,基站401可进行以下的设定(条件)。
“设定b1≠c1的b1、c1”
“设定b2≠c2的b2、c2”
“设定b3≠c3的b3、c3”
再者,在上述的一例子中,说明了存在用户#1至用户#3的情况,但用户的数不限于3,即使是用户数n(n为2以上的整数)的情况下,也可以同样地实施。即,基站401可以设定bk≠ck的bk、ck(k为1以上n以下的整数)。
或者,在进行上述发送电平调整时,基站401可进行以下的设定(条件)。
“存在b1≠c1、b2≠c2、b3≠c3的任何一个成立的时间”
再者,在用户数为n时,以下成立。
存在“将k设为1以上n以下的整数时,存在bk≠ck成立的k”这样的时间
此外,在上述的一例中,将PT-RS传输区域的PT-RS码元的调制方式(映射方法)设为BPSK,但也可以是其他调制方式。此外,由于BPSK、π/2移位BPSK、QPSK,π/4移位QPSK、PAM(Pulse Amplitude Modulation;脉冲振幅调制)等可以进行相位的估计,所以作为PT-RS传输区域的PT-RS码元的调制方式(映射方法)是优选的方法。但是,映射方法不限于这些方法,即使为不是发送电平调整前的PT-RS传输区域的PT-RS码元的平均发送功率z2的映射,也可实施与上述同样的动作。再者,上述的例中,对于码元乘以了调整系数b1、b2、c1、c2,但不限于此,如式(1)至式(21)的任何一个那样,也可以乘以调整系数。
此外,数据传输区域的数据码元的调制方式(映射方法)不限于BPSK、QPSK、16QAM、64QAM。例如,作为数据传输区域的数据码元的映射方法,可以使用非均匀的映射方法,也可以使用π/2移位BPSK、π/4移位QPSK。但是,需要在各调制方式中另外确定相当于上述系数a2、a4、a16、a64的系数。
[数据码元的发送电平调整系数和PT-RS码元的发送电平调整系数的关系]
接着,说明数据传输区域的数据码元的发送电平调整系数和PT-RS传输区域的PT-RS码元的发送电平调整系数的关系。
假设数据传输区域的数据码元的发送电平的调整系数的最低值为bmin,假设最大值为bmax。其中,bmin是大于零的实数,bmax是实数,bmin<bmax成立。
上述发送电平调整系数b1、b2、b3(在终端数设为n的情况下,为bk(k为1以上n以下的整数))被确定为bmin以上bmax以下的优选的值。
此外,假设PT-RS传输区域的PT-TS码元的发送电平调整系数的最小值为cmin,假设最大值为cmax。其中,cmin是大于零的实数,cmax是实数,cmin<cmax成立。
上述发送电平调整系数c1、c2、c3(在终端数设为n的情况下,为ck(k为1以上n以下的整数))被确定为cmin以上cmax以下的优选的值。
此时,cmin>bmin也可以成立。这样的话,可以确保PT-RS码元的接收电平。由此,因为各终端可以使用用于其他终端的PT-RS传输区域的PT-RS码元估计相位噪声的可能性提高,数据的接收质量提高的可能性提高。
[PT-RS码元的发送电平的校正系数的估计方法]
接着,详细地说明终端(图9所示的接收装置)中的PT-RS码元的发送电平校正系数β的估计方法的一例子。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对PT-RS传输区域的PT-RS码元的发送(功率)电平的校正系数β和作为PT-RS传输区域中配置的PT-RS使用的序列的模式(pattern)被关联。基站401(发送装置)及各终端(接收装置)共享校正系数β和PT-RS的模式的关联。
由此,各终端通过确定PT-RS传输区域中配置的PT-RS的模式,即使没有来自基站401的校正系数β的明确的通知,也可以确定与该PT-RS的模式关联的发送电平的校正系数β。
即,基站401可以通过PT-RS的发送,隐含地通知校正系数β(即,PT-RS的发送功率信息)。因此,基站401例如不需要在控制信息传输区域500、600中附加PT-RS传输区域的PT-RS码元的发送电平的信息。
此外,如上述,通过使采用了除了PT-RS传输区域之外的传输区域中的校正系数α的发送(功率)电平的控制方法和采用了PT-RS传输区域中的校正系数β的发送(功率)电平的控制方法(校正系数β)不同,各终端可以不观察与其他终端的数据传输区域有关的信息而确定与PT-RS的发送(功率)电平有关的信息(校正系数β)。由此,可以维持其他终端的数据保护,并且终端除了使用用于本机的PT-RS之外,还使用用于其他终端的PT-RS来高精度地估计相位噪声。
以下,说明具体的方法。
例如,假设使用对PT-RS的发送电平的多个m个的校正系数βn(其中,n=1~m的整数)中的任何一个。
这种情况下,作为PT-RS使用的序列的模式(以下,称为PT-RS模式)分别与m个校正系数β关联设定。这里,各PT-RS模式彼此正交。例如,PT-RS模式可以作为调制信号彼此正交,也可以在使用BPSK、QPSK等的情况下作为比特序列彼此正交。
具体而言,例如,准备m种类的PT-RS模式。此时,将m种类的PT-RS模式表示为un(k)。再者,由于PT-RS模式存在m种类,所以n为1以上m以下的整数(其中,m为2以上的整数)。此时,un(k)可以用复数定义,也可以用实数定义。此外,作为一例子,假设k为0以上的整数。此外,un(k)是周期T(假设T为2以上的整数)的序列(即,un(k=i)=un(k=i+T)成立)。此时,在PT-RS模式(un(0)~un(T-1))作为调制信号彼此正交的情况下,在x设为1以上m以下的整数,y设为1以上m以下的整数,x≠y成立时,下式(28)成立。
Figure GDA0003114551570000281
或者,准备m种类的PT-RS模式。此时,将m种类的PT-RS模式表示为由{0,1}构成的比特序列bn(k)。再者,由于PT-RS模式存在m种类,所以假设n为1以上m以下的整数(其中,m为2以上的整数)。此时,作为一例子,假设k为0以上的整数。此外,假设bn(k)为周期T(假设T为2以上的整数)的比特序列(即,bn(k=i)bn(k=i+T)成立)。此时,在PT-RS模式(bn(0)~bn(T-1))作为比特序列彼此正交的情况下,在x设为1以上m以下的整数,y设为1以上m以下的整数,x≠y成立时,下式(29)成立。
Figure GDA0003114551570000282
作为一例子,说明BPSK的调制信号(即,同相I分量为1或-1,正交分量为0(零))的周期T=4、m=4的PT-RS模式。
例如,m=4个PT-RS模式u1~u4表示如下,以满足式(28)的关系。
PT-RS模式u1如下。
u1(0+z×T)=(1,0),即,同相分量为1,正交分量为0
u1(1+z×T)=(1,0),即,同相分量为1,正交分量为0
u1(2+z×T)=(1,0),即,同相分量为1,正交分量为0
u1(3+z×T)=(1,0),即,同相分量为1,正交分量为0
再者,假设z为0以上的整数。
PT-RS模式u2如下。
u2(0+z×T)=(1,0),即,同相分量为1,正交分量为0
u2(1+z×T)=(-1,0),即,同相分量―1、正交分量0
u2(2+z×T)=(1,0),即,同相分量为1,正交分量为0
u2(3+z×T)=(-1,0),即,同相分量―1、正交分量0
再者,假设z为0以上的整数。
PT-RS模式u3如下。
u3(0+z×T)=(1,0),即,同相分量为1,正交分量为0
u3(1+z×T)=(1,0),即,同相分量为1,正交分量为0
u3(2+z×T)=(-1,0),即,同相分量-1、正交分量0
u3(3+z×T)=(-1,0),即,同相分量-1、正交分量0
再者,假设z为0以上的整数。
PT-RS模式u4如下。
u4(0+z×T)=(1,0),即,同相分量为1,正交分量为0
u4(1+z×T)=(-1,0),即,同相分量―1、正交分量0
u4(2+z×T)=(-1,0),即,同相分量-1、正交分量0
u4(3+z×T)=(1,0),即,同相分量为1,正交分量为0
再者,假设z为0以上的整数。
此外,各PT-RS模式u1~u4如下那样分别与校正系数β1~β4关联。
设定为校正系数β1=1.0时使用PT-RS模式u1
设定为校正系数β1=2.0时使用PT-RS模式u2
设定为校正系数β1=4.0时使用PT-RS模式u3
设定为校正系数β1=8.0时使用PT-RS模式u4
首先,基站401(发送装置)设定各用户用的传输区域内的PT-RS传输区域503、603中的发送(功率)电平的校正系数β。然后,基站401将与设定的校正系数β关联的PT-RS模式u作为在该PT-RS传输区域503、603中配置的PT-RS码元使用。
即,在各用户用的传输区域内的PT-RS传输区域503、603中,构成与该PT-RS传输区域中设定的校正系数β关联的PT-RS模式的序列(调制信号序列或比特序列)被发送。再者,由于基站401对每个用户用的传输区域设定发送电平的校正系数β,所以分别单独地设定在各用户用的传输区域内的PT-RS传输区域503、603中被发送的PT-RS模式。
另一方面,终端(接收装置)基于PT-RS模式u和校正系数β的关联,确定与在PT-RS传输区域503、603中接收的PT-RS关联的校正系数β。
具体而言,终端计算在各PT-RS传输区域503、603中接收的PT-RS与PT-RS模式u1~u4各自的相关值,确定相关值为最大的PT-RS模式un。再者,从式(28)所示的关系,对与PT-RS传输区域中接收的PT-RS的模式不同的PT-RS模式u的相关值为零。然后,终端确定与相关值为最大的PT-RS模式un关联的校正系数βn
例如,在上述例中,在用于本机的传输区域内的PT-RS传输区域503、603中配置的PT-RS码元为PT-RS模式u1的情况下,终端判定为对该PT-RS码元的校正系数β1=2.0。终端同样地确定其他用户用的传输区域内的PT-RS传输区域503、603中配置的PT-RS码元的PT-RS模式u,判定校正系数β。
这样一来,各终端除了可以确定本机用的传输区域的校正系数β之外,还可以分别确定其他用户用的传输区域中的校正系数β。因此,终端通过将各用户用传输区域中接收的PT-RS的测量值基于确定出的校正系数β进行校正,除了使用发往本机的PT-RS之外,还可以使用发给其他用户的PT-RS,估计相位噪声。
再者,PT-RS模式un(k)的例子不限于上述的例子。此外,也可以由bn(k)生成PT-RS模式un(k)。
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基站(图3的发送装置)生成在分配给多个接收装置的资源中分别配置了用于多个接收装置的PT-RS(相位噪声估计用的参考信号)的调制信号,并发送调制信号。此外,对PT-RS的发送功率的校正系数β和在该PT-RS中使用的序列的模式关联。
由此,即使在多个用户的发送功率控制不同的情况下,终端(接收装置)基于对各用户的发送功率控制(校正系数β),也可以使用发给各用户的PT-RS正确地估计相位噪声。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各终端可以使用发给多个用户的PT-RS提高相位噪声的估计精度,可以提高数据的传输效率。
此外,各终端通过观测PT-RS传输区域中的PT-RS模式,可以与其他用户的数据码元(发送电平的校正系数α)无关地、即不观测其他用户的数据码元而在各终端中确定其他用户用传输区域中的PT-RS的校正系数β。因此,在终端进行相位噪声估计时可以实现其他用户的数据保护。
此外,PT-RS的发送电平的校正系数β与发送的PT-RS模式关联并被隐含地通知给终端,所以可以抑制增加用于校正系数β的控制信息。
(变形例1)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关于发送电平调整,说明了PT-RS传输区域的PT-RS码元和数据传输区域的数据码元的关系,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PT-RS传输区域的数据码元置换为DM-RS传输区域的DM-RS码元。即,即使对于PT-RS传输区域的PT-RS码元和DM-RS区域的DM-RS码元,也可以实施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发送电平调整。
(变形例2)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图7及图8所示的帧结构中,说明了对于各用户配置(插入)PT-RS传输区域(PT-RS码元)的情况。但是,根据用户,也可以设为未被配置PT-RS传输区域(PT-RS码元)的帧结构。此外,可以变更配置PT-RS传输区域(PT-RS码元)的帧,也可以变更帧中的资源中的PT-RS传输区域(PT-RS码元)的插入频度、插入个数、插入规则、插入方法。
例如,基站401(发送装置)也可以根据在用于各终端(用户)的信号中设定的调制方式(即,调制阶数:modulation order),确定在分配给该终端的资源中是否配置PT-RS传输区域(PT-RS码元)。
此外,基站401(发送装置)根据在用于各终端(用户)的信号中设定的调制方式(即,调制阶数:modulation order),可以变更在分配给该终端的资源中配置PT-RS传输区域(PT-RS码元)的帧,也可以变更帧中的资源中的PT-RS传输区域(PT-RS码元)的插入频度、插入个数、插入规则、插入方法。例如,在用于终端的信号中设定的调制阶数为阈值(例如,将阈值设定为16)以上的情况下,基站401在分配给该终端的资源中配置PT-RS传输区域(PT-RS码元),在调制阶数低于阈值的情况下,在分配给该终端的资源中不配置PT-RS传输区域(PT-RS码元)。例如,基站401向某一终端以16QAM方式发送调制信号。此时,基站401发送PT-RS传输区域(PT-RS码元)。另一方面,假设基站401向某一终端以QPSK方式发送调制信号。此时,基站401不发送PT-RS传输区域(PT-RS码元)。再者,阈值不限于16,也可以是其他的值。
具体而言,基站401也可以在对终端的数据码元的调制方式为BPSK(或π/2移位BPSK)、QPSK(π/4移位QPSK)等的调制阶数较少的情况下不配置对该终端的PT-RS传输区域(PT-RS码元),而在调制阶数较多的情况下配置对该终端的PT-RS传输区域(PT-RS码元)。
用图14、图15说明另一例子。例如,基站401对某一终端(例如,用户#2)以16QAM方式发送调制信号。此时,例如,如图14、图15,在用户#2用传输区域即12载波之中,用2载波发送PT-RS传输区域(PT-RS码元)。此外,基站401对某一终端(例如,用户#1)以QPSK方式发送调制信号。此时,例如,如图14、图15,基站401在用户#1用传输区域即12载波之中,使用1载波(在使用载波1至载波12时,仅载波4配置PT-RS传输区域(PT-RS码元))发送PT-RS传输区域(PT-RS码元)。此外,基站401对某一终端(例如,用户#3)以BPSK方式发送调制信号。此时,基站401例如在图14、图15的12载波中不配置PT-RS传输区域(PT-RS码元)(例如,在使用载波25至载波36时,在载波25至载波36中不存在PT-RS传输区域(PT-RS码元))。
再者,在这个例子中,根据调制方式,变更在12载波中存在的PT-RS传输区域(PT-RS码元)的数,但变更PT-RS传输区域(PT-RS码元)的插入频度的方法不限于此。例如,图7、图8中,记载了将PT-RS传输区域(PT-RS码元)相对时间轴连续地配置的例子,但根据调制方式,也可以时间上切换PT-TS传输区域(PT-RS码元)的插入的频度。
例如,如图16、图17所示,在发送到某一终端(例如,用户#1)的调制信号的调制方式为16QAM时,也可以将PT-RS传输区域(PT-RS码元)时间上连续地配置,在发送到某一终端(例如,用户#2)的调制信号的调制方式为QPSK时,也可以将PT-RS传输区域(PT-RS码元)时间上每2码元地配置,在发送到某一终端(例如,用户#3)的调制信号的调制方式为BPSK时,也可以将PT-RS传输区域(PT-RS码元)时间上每5码元地配置。此外,根据调制方式,也可以时间上、并且频率上切换PT-RS传输区域(PT-RS码元)的插入频度。此外,根据调制方式,也可以切换对PT-RS传输区域(PT-RS码元)的帧的插入规则。再者,在插入规则中,也可以包含不插入PT-RS传输区域(PT-RS码元)的情况。
一般地,调制阶数越多,有相位噪声的影响越大的趋势。即,在调制阶数较多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配置PT-RS传输区域(PT-RS码元)而降低终端中的相位噪声造成的接收性能劣化的影响。另一方面,在调制阶数较少的情况下,由于相位噪声的影响变小,所以不配置PT-RS传输区域(PT-RS码元),或者即使减少PT-RS传输区域(PT-RS码元)的插入频度,相位噪声造成的性能劣化的影响也较小,并且相应于不插入PT-RS传输区域(PT-RS码元)地、或者少量地增加数据传输区域(数据码元),所以可以提高数据的传输效率。
例如,在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等的通信系统中,基站401对用户(终端)发送在基站401发送的调制信号中使用的MCS(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调制和编码方案)的信息。此时,基站401读取在对用户的MCS中所示的调制阶数(modulatioorder)(或者,调制方式)(基于对用户的MCS中所示的调制阶数(或者,调制方式)),也可以确定对该用户是否配置(插入)PT-RS传输区域(PT-RS码元),或者确定对该用户的PT-RS传输区域(PT-RS码元)的例如对帧的插入频度、或插入规则。详细地说,基站401不是基于MCS(即,调制阶数(或者,调制方式)和编码率组合(传输速度))本身,而是基于MCS中包含的调制阶数(或者,调制方式)判定有无PT-RS传输区域(PT-RS码元)的配置。或者,基站401不是基于MCS(即,调制阶数(或者,调制方式)和编码率的组合(传输速度))本身,而是基于MCS中包含的调制阶数(或者,调制方式)确定PT-RS传输区域(PT-RS码元)的、例如对帧的插入频度、或者插入规则。再者,在“对帧的插入频度、或者插入规则”中,也可以包含“不插入PT-RS传输区域(PT-RS码元)的情况”。
此外,也可以发生以下说明的情况。例如,假设基站401可选择64QAM(QuadratureAmplitude Modulation;正交幅度调制)和64APSK(Amplitude Phase Shift Keying;幅度相移键控),作为发送到用户(终端)的调制信号的调制方式。此时,基站401例如根据MCS中包含的调制方式的信息,确定对PT-RS传输区域(PT-RS码元)的帧的插入频度、或者插入规则,但基站401对选择64QAM时的PT-RS传输区域(PT-RS码元)的帧的插入频度(插入规则)和对选择64APSK时的PT-RS传输区域(PT-RS码元)的帧的插入频度(插入规则)也可以不同。此外,基站401对选择64QAM时的PT-RS传输区域(PT-RS码元)的帧的插入频度(插入规则)和对选择64APSK时的PT-RS传输区域(PT-RS码元)的帧的插入频度(插入规则)也可以不同。再者,在插入频度、插入规则中也可以包含不插入PT-RS传输区域(PT-RS码元)的情况。
此外,基站401可选择(均匀)64QAM和NU(非均匀)64QAM,作为发送到用户(终端)的调制信号的调制方式。此时,基站401例如根据MCS中包含的调制方式的信息,确定对PT-RS传输区域(PT-RS码元)的帧的插入频度、或者插入规则,但基站401对选择64QAM时的PT-RS传输区域(PT-RS码元)的帧的插入频度(插入规则)和对选择NU-64QAM时的PT-RS传输区域(PT-RS码元)的帧的插入频度(插入规则)也可以不同。再者,在插入频度、插入规则中也可以包含不插入PT-RS传输区域(PT-RS码元)的情况。以上是例子,若进行另外的表现,则如下那样。基站401在同相I-正交Q平面中可选择具有N(假设N为2以上的整数)个信号点的第1调制方式和第2调制方式,作为发送到用户(终端)调制信号的调制方式。因此,第1调制方式的调制阶数为N,第2调制方式的调制阶数也为N,但第1调制方式的同相I-正交Q平面中的信号点配置和第2调制方式的同相I-正交Q平面中的信号点配置不同。此时,基站401例如根据MCS中包含的调制方式的信息,确定对PT-RS传输区域(PT-RS码元)的帧的插入频度、或者插入规则,但基站401对选择第1调制方式时的PT-RS传输区域(PT-RS码元)的帧的插入频度(插入规则)和对选择第2调制方式时的PT-RS传输区域(PT-RS码元)的帧的插入频度(插入规则)也可以不同。再者,在插入频度、插入规则中也可以包含不插入PT-RS传输区域(PT-RS码元)的情况。
例如,在传输速度按MCS的索引从大到小的顺序较快的情况下,根据各MCS中的调制阶数和编码率的组合,有时调制阶数较少的MCS的索引也大于调制阶数较多的MCS的索引。因此,假如根据MCS(索引)判定有无PT-RS传输区域(PT-RS码元)的配置,则也可能发生PT-RS传输区域被配置在调制阶数较多的MCS中,PT-RS传输区域没有被配置在调制阶数较少的MCS中的状况。因此,在根据MCS判定有无PT-RS传输区域的配置之中,在需要提高相位噪声的估计精度的状况中也可能发生PT-RS传输区域未被配置,终端的接收性能劣化的情况。
相对于此,在变形例2中,基于MCS中包含的调制阶数、和/或信号点配置,判定有无PT-RS传输区域的配置、或者通过确定PT-RS传输区域的插入频度、插入规则,基站401考虑有可能依赖于调制阶数和/或信号点配置、或者调制方式的相位噪声的影响,适当地判断PT-RS传输区域的需要与否、插入频度、插入规则,所以可以抑制终端中的接收性能的劣化。
(变形例3)
基站401也可以基于来自终端的反馈信息,切换有无PT-RS传输区域(PT-RS码元)的插入、插入频度、插入规则。
例如,与基站比较,被认为可能成为相位噪声的要因的振荡器是便宜且性能较低的终端的振荡器。因此,相位噪声的发生起因于终端的振荡器的可能性高于基站的振荡器。
因此,终端监视数据的解调结果,也可以从终端向基站401反馈表示是否需要PT-RS传输区域(PT-RS码元)的配置、或者插入频度、插入规则的信息。然后,基站401对相位噪声的影响较大的终端配置PT-RS传输区域(PT-RS码元),对相位噪声的影响较小的终端不配置PT-RS传输区域(PT-RS码元),或者,对相位噪声的影响较大的终端紧密地插入PT-RS传输区域(PT-RS码元),对于相位噪声的影响较小的终端稀疏地插入PT-RS传输区域(PT-RS码元)。
由此,在相位噪声的影响较大的终端中,可以使用PT-RS传输区域(PT-RS码元)估计相位噪声,降低相位噪声的影响。另一方面,在相位噪声的影响较小的终端中,由于数据传输区域(数据码元)增加相当于不插入PT-RS传输区域(PT-RS码元)、或者插入频度稀疏的量,所以可以提高数据的传输效率。
(变形例4)
分别对各终端(接收装置)设定DMRS、数据及PT-RS的预编码。因此,如上述,在某一终端使用其他终端的PT-RS估计相位噪声时,终端间的预编码不同成为问题。即,在对其他终端的预编码不同的情况下,有终端无法直接使用其他终端的PT-RS的问题。
因此,在变形例4中,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使对各终端的PT-RS码元在频域中邻接。
图18表示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图7的调制信号108_A的帧结构的变形例,图19表示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图8的调制信号108_B的帧结构的变形例。
在图18及图19中,与图7及图8不同的点是,对各用户的PT-RS传输区域503、603的PT-RS码元被配置在各用户使用的传输区域(资源)的最高的频率(载波)及最低的频率(载波)中。即,基站401在分配给终端的资源的最高的频率及最低的频率中配置PT-RS传输区域(PT-RS码元)。
由此,根据用户分配,PT-RS传输区域503、603被配置在连续的2载波中。例如,在图18及图19中,在(载波12和载波13)、(载波24和载波25)中,对不同的用户的PT-RS码元被配置在邻接的频率(载波)中。
这样,若存在被配置在连续的载波中的PT-RS传输区域,则终端(接收装置)可以容易地进行载波间干扰(ICI:Inter-Carrier Interference)的估计。再者,在终端使用连续的载波中配置的PT-RS传输区域估计ICI时,用户#1用的传输区域中使用的预编码矩阵、用户#2的传输区域中使用的预编码矩阵、用户#3的传输区域中使用的预编码矩阵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而且,即使在用户#1用的传输区域中使用的预编码矩阵、用户#2的传输区域中使用的预编码矩阵和用户#3的传输区域中使用的预编码矩阵不同的情况下,各终端也可以使用其他用户的DM-RS传输区域的DM-RS码元估计相位噪声。
例如,在图18及图19中,用户#2的终端(接收装置)可以使用用户#2的传输区域内的载波13及载波24的DM-RS传输区域,估计相位噪声。而且,为了估计相位噪声,用户#2的终端可以使用用户#1用的传输区域内的载波12的DM-RS传输区域、以及用户#3用的传输区域内的载波25的DM-RS传输区域,估计相位噪声。
这里,用户#2用的传输区域即载波13和用户#1用的传输区域的载波12邻接,载波13及载波12的信道变动可以视为大致相等。由此,用户#2的终端可以使用用户#1用的传输区域内的载波12的DM-RS传输区域和用户#2用传输区域内的载波13的DM-RS传输区域,估计在用户#1用的传输区域中使用的预编码矩阵。
详细地说,在终端中使用DM-RS传输区域估计的接收信号电平,从该DM-RS传输区域的信道特性和在该DM-RS传输区域中使用的预编码矩阵来确定。因此,由于用户#2的终端掌握在用户#2的传输区域中使用的预编码矩阵,所以可以从用户#2的传输区域内的载波13的DM-RS传输区域中测量的接收信号电平,估计载波13的信道变动(信道特性)。然后,由于估计出的载波13的信道特性和载波12的信道特性被视为同等,所以用户#2的终端可以从载波12的DM-RS传输区域中测量的接收信号电平,估计用户#1的传输区域中使用的预编码矩阵。
这样,用户#2的终端通过使用用户#1用的传输区域即载波12的DM-RS传输区域,估计用户#1的传输区域中使用的预编码矩阵,可以使用用户#1的传输区域内的载波12的PT-RS传输区域估计相位噪声。因此,即使在用户#2和用户#1之间使用的预编码不同的情况下,用户#2的终端除了使用用户#2的PT-RS之外,还可以使用用户#1的PT-RS进行相位估计,可以提高相位估计精度。
而且,如上述,终端通过使用邻接的载波,可以容易地估计载波间干扰。
同样,用户#2用的传输区域即载波24和用户#3用的传输区域载波25邻接,载波24及载波25的信道变动可以视为大致相等。由此,用户#2的终端使用用户#2用的传输区域内的载波24的DM-RS传输区域和用户#3用的传输区域内的载波25的DM-RS传输区域,可以估计用户#3用的传输区域中使用的预编码矩阵。因此,即使在用户#2和用户#3之间使用的预编码不同的情况下,用户#2的终端也可以除了使用用户#2的PT-RS之外,还使用用户#3的PT-RS进行相位估计,可以提高相位估计精度。而且,如上述,终端通过使用邻接的载波,可以容易地估计载波间干扰。
再者,如图7及图8那样,被配置PT-RS传输区域的载波不限于对各用户用的2载波,只要对各用户被配置PT-RS传输区域在1载波以上,就可以同样地实施。此外,对于某一用户用,也可以有未被配置PT-RS传输区域的情况。
(变形例5)
在变形例5中,基站401(发送装置)在无用户分配的资源区域(资源块)中配置PT-RS传输区域。由此,基站401的通信对象即各终端(接收装置)可以将在无用户分配的区域内存在的PT-RS传输区域用于相位噪声估计。因此,可以提高各终端的相位噪声的估计精度,提高数据的接收质量。
以下,作为变形例5中的帧结构的一例子,说明第1例子至第4例子。
<第1例子>
图20表示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图7的调制信号108_A的帧结构的变形例,图21表示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图8的调制信号108_B的帧结构的变形例。
在图20及图21中,与图7及图8不同的点是,存在未被分配用户用的数据传输区域的未使用的时间和频域,以及在未使用的时间和频域中被配置PT-RS传输区域503、603以及DM-RS传输区域501、601。
例如,用户#2的终端(接收装置)将发往用户#2的PT-RS传输区域、即图20、图21所示的载波16及载波21的PT-RS传输区域503、603用于相位噪声估计。而且,除了发往本机的PT-RS传输区域之外,用户#2的终端还可以将插入在未使用的时间和频域中的至少PT-RS传输区域(也可以使用DM-RS传输区域)、即图20、图21所示的载波28及载波33的PT-RS传输区域503、603(也可以使用DM-RS传输区域501、601))用于相位噪声估计。由此,用户#2的终端可以提高相位噪声的估计精度,可以提高数据的接收质量。
此外,与用户#1用的传输区域及用户#2的传输区域同样,在图20及图21所示的载波28及载波33的时刻$1,配置DM-RS传输区域501、601。这样一来,用户#2(或用户#1)的终端可以使用载波28及载波33的DM-RS传输区域501、601进行信道估计。由此,用户#2(或用户#1)的终端可以提高信道估计精度,可以提高数据的接收质量。
再者,配置了PT-RS传输区域的载波,如图20、图21那样,对于各用户用不限于2载波,只要对于各用户在1载波以上配置PT-RS传输区域,则可以同样地实施。此外,也可以有对于某一用户用不配置PT-RS传输区域的情况。
此外,配置在不进行用户分配的未使用的时间和频域内的PT-RS传输区域不限于2载波,只要在1载波以上配置PT-RS传输区域,则可以同样地实施。此外,配置在不进行用户分配的未使用的时间和频域内的DM-RS传输区域的结构不限于图20、图21的结构,在时间$1中也可以配置2个以上。
再者,在图20、图21中,在配置了PT-RS传输区域的载波28及载波33中配置了DM-RS传输区域。这样的话,具有在终端中容易将PT-RS传输区域用于相位噪声估计的优点。
例如,假设用户#1用的传输区域中使用的预编码和用户#2用的传输区域中使用的预编码矩阵相同,将该预编码矩阵表示为Fc。
此时,在图20、图21的载波28及载波33的PT-RS传输区域(以及DM-RS传输区域)中,使用预编码矩阵Fc成为1个优选的方法。例如,发送到本机的传输区域中使用的预编码矩阵和载波28及载波33中使用的预编码矩阵相同,所以具有用户#2的终端可以将载波28及载波33的PT-RS传输区域(以及DM-RS传输区域)容易地用于相位噪声的估计这样的优点。
作为另一个优选的方法,在图20、图21的载波28及载波33的PT-RS传输区域(以及DM-RS传输区域)中,不进行预编码,或者将预编码矩阵Fx假设为下式(30)或(31)。
Figure GDA0003114551570000391
或者,
Figure GDA0003114551570000392
再者,假设c为0以外的实数。
由此,例如,具有用户#2的终端可以容易知道载波28及载波33中使用的预编码矩阵,将载波28及载波33的PT-RS传输区域(以及DM-RS传输区域)容易地用于相位噪声估计这样的优点。此外,基站401(发送装置)也可以在载波28及载波33中不进行预编码矩阵的复数运算,所以具有可以削减运算量这样的优点。但是,图20、图21的载波28及载波33的PT-RS传输区域(以及DM-RS传输区域)中的预编码方法(使用的预编码矩阵)不限于上述例子。
接着,在图20、图21中,说明对每个用户设定预编码矩阵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在图20、图21中,作为配置在不进行用户分配的未使用的时间和频域中的PT-RS传输区域(以及DM-RS传输区域)的优选的预编码矩阵,可列举式(30)、式(31)。但是,PT-RS传输区域(以及DM-RS传输区域)中的预编码方法(使用的预编码矩阵)不限于上述例子。
由此,例如,具有用户#2的终端容易知道在载波28及载波33中使用的预编码矩阵,可以将载波28及载波33的PT-RS传输区域(以及DM-RS传输区域)容易地用于相位噪声估计的优点。此外,基站401也可以在载波28及载波33中不进行预编码矩阵的复数运算,所以具有可以削减运算量这样的优点。
但是,配置在不进行用户分配的未使用的时间和频域中的、例如在载波28及载波33的PT-RS传输区域(以及DM-RS传输区域)中使用的预编码矩阵不限于上述的例子。
<第2例子>
图22表示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图7的调制信号108_A的帧结构的变形例,图23表示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图8的调制信号108_B的帧结构的变形例。
在图22及图23中,与图7及图8不同的方面是,与第1例子(图20、图21)同样,存在未分配用户用的数据传输区域的未使用的时间和频域、以及在未使用的时间和频域中配置PT-RS传输区域503、603以及DM-RS传输区域501、601。
此外,在图22及图23中,与变形例4(图18、图19)同样,在各用户用的传输区域或未使用的区域的最低的频率及最高的频率中配置PT-RS传输区域(以及DM-RS传输区域),PT-RS码元在频域内邻接。
由此,与变形例4同样,可以提高相位估计精度,而且,可以容易地估计载波间干扰。
此外,对于配置在不进行用户分配的未使用的时间和频域中的PT-RS传输区域、DM-RS传输区域的构成方法、各传输区域中使用的预编码矩阵的结构方法、以及其优点,由于如第1例中说明的那样,所以省略说明。
<第3例子>
图24表示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图7的调制信号108_A的帧结构的变形例,图25表示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图8的调制信号108_B的帧结构的变形例。
在图24及图25中,与第1例子(图20、图21)同样,存在未分配用户用的数据传输区域的未使用的时间和频域,在未使用的时间和频域中配置PT-RS传输区域503、603。图24及图25中特征点是,在用户#1用的传输区域及用户#2的传输区域中配置DM-RS传输区域501、601的时刻$1中,在不进行用户分配的未使用的时间和频域中配置PT-RS传输区域。
例如,用户#2的终端将发往用户#2的PT-RS传输区域、即图24、图25所示的载波16及载波21的PT-RS传输区域503、603用于相位噪声估计。而且,除了发往本机的PT-RS传输区域之外,用户#2的终端也可以将插入在未使用的时间和频域中的至少PT-RS传输区域、即图24、图25所示的载波28及载波33的PT-RS传输区域503、603用于相位噪声估计。由此,用户#2的终端可以提高相位噪声的估计精度,可以提高数据的接收质量。
此外,通过在图24、图25所示的载波28及载波33的时刻$1内,配置PT-RS传输区域503、603,用户#2(及用户#1)的终端可以使用载波28及载波33的PT-RS传输区域,进行信道估计和/或相位噪声估计。由此,可以提高失真(例如,信道变动、相位噪声的影响)的估计精度,可以提高数据的接收质量。
此外,在图24、图25所示的载波28及载波33的时刻$1内,未设有DM-RS传输区域,所以用户#2(及用户#1)的终端不必意识到DM-RS传输区域用的预编码矩阵。即,用户#2(及用户#1)的终端仅考虑PT-RS传输区域用的预编码矩阵即可。因此,具有可以简化失真(例如,信道变动、相位噪声的影响)的估计这样的优点。
再者,配置了PT-RS传输区域的载波,如图24、图25那样,对于各用户用不限于2载波,只要对于各用户在1载波以上配置PT-RS传输区域,则可以同样地实施。此外,也可以有对于某一用户用不配置PT-RS传输区域的情况。
此外,配置在不进行用户分配的未使用的时间和频域内的PT-RS传输区域不限于2载波,只要在1载波以上配置PT-RS传输区域,则可以同样地实施。
这里,例如,假设用户#1用的传输区域中使用的预编码和用户#2用的传输区域中使用的预编码矩阵相同,将该预编码矩阵表示为Fc。
此时,在图24、图25的载波28及载波33的PT-RS传输区域中,使用预编码矩阵Fc成为1个优选的方法。例如,发送到本机的传输区域中使用的预编码矩阵和载波28及载波33中使用的预编码矩阵相同,所以具有用户#2的终端可以将载波28及载波33的PT-RS传输区域容易地用于相位噪声的估计(以及信道估计)这样的优点。
作为另一个优选的方法,在图24、图25的载波28及载波33的PT-RS传输区域中,不进行预编码,或者将预编码矩阵Fx设为式(30)或(31)。
由此,例如,具有用户#2的终端容易知道载波28及载波33中使用的预编码矩阵,将载波28及载波33的PT-RS传输区域容易地用于相位噪声估计(以及信道估计)这样的优点。此外,基站401也可以在载波28及载波33中不进行预编码矩阵的复数运算,所以具有可以削减运算量这样的优点。
接着,在图24、图25中,说明对每个用户设定预编码矩阵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在图24、图25中,作为配置在不进行用户分配的未使用的时间和频域中的PT-RS传输区域的优选的预编码矩阵,可列举式(30)、式(31)。
由此,例如,具有用户#2的终端可以容易知道载波28及载波33中使用的预编码矩阵,将载波28及载波33的PT-RS传输区域容易地用于相位噪声估计(以及信道估计)这样的优点。此外,基站401也可以在载波28及载波33中不进行预编码矩阵的复数运算,所以具有可以削减运算量这样的优点。
但是,配置在不进行用户分配的未使用的时间和频域中的、例如载波28及载波33的PT-RS传输区域中使用的预编码矩阵不限于上述的例子。
<第4例>
图26表示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图7的调制信号108_A的帧结构的变形例,图27表示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图8的调制信号108_B的帧结构的变形例。
在图26及图27中,与第3例子(图24、图25)同样,存在未分配用户用的数据传输区域的未使用的时间和频域,在未使用的时间和频域中配置PT-RS传输区域503、603。与第3例子同样,图26及图27中特征的点是,在用户#1用的传输区域及用户#2的传输区域中配置了DM-RS传输区域501、601的时刻$1内,在不进行用户分配的未使用的时间和频域中配置PT-RS传输区域。
此外,在图26及图27中,与变形例4(图18、图19)同样,在各用户用的传输区域或未使用的区域的最低的频率及最高的频率中配置PT-RS传输区域(以及DM-RS传输区域),PT-RS码元在频域中邻接。
由此,与变形例4同样,可以提高相位估计精度,而且,可以容易地估计载波间干扰。
此外,对于配置在不进行用户分配的未使用的时间和频域中的PT-RS传输区域、DM-RS传输区域的构成方法、各传输区域中使用的预编码矩阵的构成方法、以及其优点,如第3例子中说明的那样,所以省略说明。
(变形例6)
图5A所示的PT-RS码元、以及图5B所示的PT-RS码元的任何一个也可以是非零功率的码元。即,不存在图5A所示的PT-RS码元、以及图5B所示的PT-RS码元的任何一个(零功率)。此外,也可以设为在图5A中存在PT-RS码元,在图5B中不存在PT-RS码元。
具体而言,在图5A所示的与配置了PT-RS码元的时间和频域(即,非零功率)相同的时间和频域中,在图5B中假设为零功率。或者,在图5B所示的与配置了PT-RS码元的时间和频域(即,非零功率)相同的时间和频域中,在图5A中假设为零功率。
此外,在图5A、图5B中,也可以不存在PT-RS码元和零功率的码元。例如,假设在图5A的载波k、4、时刻$2中存在PT-RS码元,在载波k、4、时刻$3中存在零功率的码元,在载波k、4、时刻$4中存在PT-RS码元,在载波k、4、时刻$5中存在零功率的码元,…。而且,假设在图5A的载波k、10、时刻$2中存在PT-RS码元,在载波k、10、时刻$3中存在零功率的码元,在载波k、10、时刻$4中存在PT-RS码元,在载波k、10、时刻$5中存在零功率的码元,…。
此外,假设在图5B的载波k、4、时刻2中存在零功率的码元,在载波k、4、时刻$3中存在PT-RS码元,在载波k、4、时刻$4存在零功率的码元,在载波k、4、时刻$5中存在PT-RS码元,…。而且,假设在图5B的载波k、10、时刻2中存在零功率的码元,在载波k、10、时刻$3中存在PT-RS码元,在载波k、10、时刻$4中存在零功率的码元,在载波k、10、时刻$5中存在PT-RS码元,…。
但是,上述2个例子终究是例子,PT-RS码元和零功率的码元的配置不限于此。
此外,作为上述的变形方法,图7所示的PT-RS传输区域、以及图8所示的PT-RS码元的任何一个也可以是非零功率。即,图7所示的PT-RS传输区域、以及图8所示的PT-RS传输区域的任何一个为不存在(零功率)。此外,也可以设为在图7中存在PT-RS传输区域,在图8中不存在PT-RS传输区域。
具体而言,在图7所示的与配置了PT-RS传输区域的时间和频域(即,非零功率)相同的时间和频域中,在图8中假设为非零功率。或者,在图8所示的与配置了PT-RS传输区域的时间和频域(即,非零功率)相同的时间和频域中,在图7中假设为非零功率。
此外,在图7、图8中,也可以存在PT-RS传输区域和零功率的码元。例如,着眼于用户#1,假设在图7的载波4、时刻$2中存在PT-RS传输区域,在载波4、时刻$3中存在零功率的传输区域,在载波4、时刻$4中存在PT-RS传输区域,载波4、时刻$5中存在零功率的传输区域码元,…。而且,假设在图7的载波10、时刻$2中存在PT-RS传输区域,在载波10、时刻$3中存在零功率的传输区域,在载波10、时刻$4中存在PT-RS传输区域,在载波10、时刻$5中存在零功率的传输区域,…。
此外,假设在图8的载波4、时刻2中存在零功率的传输区域,在载波4、时刻$3中存在PT-RS传输区域,在载波4、时刻$4中存在零功率的传输区域,在载波4、时刻$5中存在PT-RS传输区域,…。而且,假设在图8的载波10、时刻2中存在零功率的传输区域,在载波10、时刻$3中存在PT-RS传输区域,在载波10、时刻$4中存在零功率的传输区域,在载波10、时刻$5中存在PT-RS传输区域,…。
但是,上述2个例子终究是例子,PT-RS传输区域和零功率的传输区域的配置不限于此。
即使是以上那样的结构,终端也可估计调制信号中的相位噪声的影响,可实施本说明书的各实施方式。
(变形例7)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MIMO传输(例如用多个天线发送多个流),但传输方式不限于MIMO传输。
例如,基站401(图3所示的发送装置)也可以应用单流的发送方式。
这种情况下,例如,在图4所示的用户#k调制信号生成单元104_k中,映射单元205的输出即映射后的基带信号206_1(流#X1)及映射后的基带信号206_2(流#X2)是相同的流。
对于这一点,说明例子。
例如,映射后的基带信号206_1和映射后的基带信号206_2也可以是相同的调制信号。
此外,作为另一例子,在基站401通过映射后的基带信号206_1传输第1比特串的情况下,在映射后的基带信号206_2中也传输第1比特串。
作为另一例子,假设在映射后的基带信号206_1中,存在传输第1比特串的第1码元。此时,在映射后的基带信号206_2中,存在传输第1比特串的码元。
而且,相同流即基带信号206_1、206_2可以从不同的天线单元#A(111_A)、天线单元#B(111_B)发送,基带信号206_1、206_2也可以从多个天线发送。
或者,例如,在图4所示的用户#k调制信号生成单元104_k中,也可以仅基带信号206_1(流#X1)从映射单元205输出,调制信号208_A从处理单元207输出,调制信号208_A从1个天线单元#A(111_A)发送。即,通过映射单元205及处理单元207输出与1个天线系统的结构(例如,复用单元107、无线单元109、天线单元111)对应的调制信号,执行单流的单天线发送。再者,此时,在处理单元207中不进行预编码。
或者,例如,在图4所示的用户#k调制信号生成单元104_k中,也可以仅基带信号206_1(流#X1)从映射单元205输出,由处理单元207输出施以了用于CDD(Cyclic DelayDiversity;循环延迟分集)(或者CSD:Cyclic Shift Diversity;循环移位分集)的信号处理的调制信号208_A、208_B,从2个天线单元#A(111_A)、天线单元#B(111_B)分别发送调制信号208_A、208_B。即,通过处理单元207输出对于从映射单元205输出的1个基带信号与2个天线系统的结构(例如,复用单元107、无线单元109、天线单元111)分别对应的调制信号,执行单流的多天线发送。
如上述那样,即使在基站发送了单流的调制信号的情况下,也可以得到与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各实施例同样的效果。例如,在图5A、图5B的帧结构之中,也可以生成图5A的帧结构的单流的调制信号,实施本实施方式的上述的说明。
此外,基站也可以发送图7的帧结构的单流的调制信号。而且,基站也可以从各天线发送图7、图8的帧结构的单流的调制信号。此时,图7的帧结构、图8的帧结构的生成方法是如上述中说明的那样。也可以使用图7、和/或图8,实施上述中说明的实施例。
此外,基站也可以发送图18的帧结构的单流的调制信号。而且,基站也可以从各天线发送图18、图19的帧结构的单流的调制信号。此时,图18的帧结构、图19的帧结构的生成方法如上述中说明的那样。也可以使用图18、和/或图19,实施上述中说明的实施例。
基站也可以发送图20的帧结构的单流的调制信号。而且,基站也可以从各天线发送图20、图21的帧结构的单流的调制信号。此时,图20的帧结构、图21的帧结构的生成方法如上述中说明的那样。也可以使用图20、和/或图21,实施上述中说明的实施例。
基站也可以发送图22的帧结构的单流的调制信号。而且,基站也可以从各天线发送图22、图23的帧结构的单流的调制信号。此时,图22的帧结构、图23的帧结构的生成方法如上述中说明的那样。使用图22和/或图23,也可以实施上述中说明的实施例。
基站也可以发送图24的帧结构的单流的调制信号。而且,基站也可以从各天线发送图24、图25的帧结构的单流的调制信号。此时,图24的帧结构、图25的帧结构的生成方法如上述中说明的那样。使用图24和/或图25,也可以实施上述中说明的实施例。
基站也可以发送图26的帧结构的单流的调制信号。而且,基站也可以从各天线发送图26、图27的帧结构的单流的调制信号。此时,图26的帧结构、图27的帧结构的生成方法如上述中说明的那样。使用图26和/或图27,也可以实施上述中说明的实施例。
(变形例8)
此外,基站401根据码元号i中的映射后的基带信号206_1(流#X1)、码元号i中的映射后的基带信号206_2(流#X2),可以传输不同的数据,也可以传输相同的数据。
例如,基站401也可以在码元号i中的映射后的基带信号206_1(流#X1)中,传输b0的1比特的数据,在码元号i中的映射后的基带信号206_2(流#X2)中,传输b0的1比特的数据。
此外,基站401也可以在码元号i中的映射后的基带信号206_1(流#X1)中,传输b0的1比特的数据,在码元号i中的映射后的基带信号206_2(流#X2)中,传输与b0不同的B1的1比特的数据。
因此,基站401也可以对每个用户设定“发送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以及“发送单流的调制信号”。因此,在帧中,也可以混杂“发送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和“发送单流的调制信号”。
此外,在实现上述时,在基站(图3的发送装置)中,也可以包括一个以上的纠错编码单元203,对于映射单元205,也可以包括1个以上。
(变形例9)
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用2个天线、例如基站发送MIMO传输(例如用多个天线发送多个流)中的、PT-RS传输区域(PT-RS码元)、DMRS传输区域(DM-RS码元)、数据传输区域(数据码元)、2个调制信号(2个流)的情况,但也可以是用1个天线、或者3个天线发送2个调制信号那样的结构,此外,对于终端使用1个天线、或者2个天线、或者3个天线接收调制信号的情况,也可实施本实施方式。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用了2个天线、例如基站发送MIMO传输(例如用多个天线发送多个流)中的、PT-RS传输区域(PT-RS码元)、DMRS传输区域(DM-RS码元)、数据传输区域(数据码元)、2个调制信号(2个流)的情况,但即使在用多个天线、例如基站发送3个以上的调制信号(3个以上的流)的情况下,准备3个以上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帧结构,通过基站生成调制信号并发送,也可同样地实施。此时,通过终端使用1个天线、或者2个天线、或者3个天线接收调制信号,可同样地实施。
(实施方式2)
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DFT-s-OFDM(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spread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离散傅立叶变换扩频正交频分复用)传输中的PT-RS的发送方法。
[发送装置的结构]
图2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发送装置的结构例子的框图。图28所示的发送装置例如是终端等。
在图28中,纠错编码单元B104将数据B101及控制信号B100作为输入。纠错编码单元B104基于控制信号B100中包含的纠错编码方式(例如,纠错编码方法、纠错码的块大小、纠错码的编码率等)的信息,对数据B100施以纠错编码,生成纠错编码后的数据B105,并输出。
调制信号生成单元B106将纠错编码后的数据B105及控制信号B100作为输入。调制信号生成单元B106基于控制信号B100中包含的调制方式的信息,对纠错编码后的数据B105进行映射(调制),输出流#1的基带信号B107_1、以及流#2的基带信号B107_2。
处理单元B108将流#1的基带信号B107_1、流#2的基带信号B107_2、DM-RS(B102)、PT-RS(B103)、以及控制信号B100作为输入。处理单元B108基于控制信号B100中包含的帧结构的信息、与预编码有关的信息、发送功率的信息、与CDD(CSD)有关的信息等,进行规定的处理(例如,预编码、发送功率变更、CDD(CSD)等的处理),生成调制信号A(B109_A)及调制信号B(B109_B),并输出。
再者,处理单元B108可以在预编码处理时以多个码元为单位切换预编码处理中使用的预编码(矩阵),也可以进行以码元为单位切换在预编码处理中使用的预编码(矩阵)的预编码循环的处理。
离散傅立叶变换单元B110_A将调制信号A(B109_A)及控制信号B100作为输入。离散傅立叶变换单元B110_A基于控制信号B100,对调制信号A(B109_A)施以离散傅立叶变换处理,生成离散傅立叶变换后的信号群B111_A,并输出。
同样,离散傅立叶变换单元B110_B将调制信号B(B109_B)及控制信号B100作为输入。离散傅立叶变换单元B110_B基于控制信号B100,对调制信号B(B109_B)施以离散傅立叶变换处理,生成离散傅立叶变换后的信号群B111_B,并输出。
子载波映射单元B113_A将离散傅立叶变换后的信号群B111_A、零信号群B112_A、以及控制信号B100作为输入。子载波映射单元B113_A基于控制信号B100,将离散傅立叶变换后的信号群B111_A、以及零信号群B112_A映射到子载波中,生成子载波映射后的信号群B114_A,并输出。
同样,子载波映射单元B113_B将离散傅立叶变换后的信号群B111_B、零信号群B112_B、以及控制信号B100作为输入。子载波映射单元B113_B基于控制信号B100,将离散傅立叶变换后的信号群B111_B、以及零信号群B112_B映射到子载波中,生成子载波映射后的信号群B114_B,并输出。
(快速)傅立叶逆变换单元(或者,离散傅立叶逆变换单元)B115_A将子载波映射后的信号群B114_A及控制信号B100作为输入。(快速)傅立叶逆变换单元B115_A基于控制信号B100,对子载波映射后的信号群B114_A施以(快速)傅立叶逆变换(离散傅立叶逆变换),生成傅立叶逆变换后的信号B116_A,并输出。
同样,(快速)傅立叶逆变换单元(或者,离散傅立叶逆变换单元)B115_B将子载波映射后的信号群B114_B及控制信号B100作为输入。(快速)傅立叶逆变换单元B115_B基于控制信号B100,对子载波映射后的信号群B114_B施以(快速)傅立叶逆变换(离散傅立叶逆变换),生成傅立叶逆变换后的信号B116_B,并输出。
循环前缀附加单元B117_A将傅立叶逆变换后的信号B116_A、以及控制信号B100作为输入。循环前缀附加单元B117_A基于控制信号B100,对于傅立叶逆变换后的信号B116_A,附加循环前缀(CP:Cyclic Prefix),生成循环前缀附加后的信号B118_A,并输出。
同样,循环前缀附加单元B117_B将傅立叶逆变换后的信号B116_B、以及控制信号B100作为输入。循环前缀附加单元B117_B基于控制信号B100,对于傅立叶逆变换后的信号B116_B,附加循环前缀(CP),生成循环前缀附加后的信号B118_B,并输出。
无线单元B119_A将循环前缀附加后的信号B118_A、以及控制信号B100作为输入。无线单元B119_A基于控制信号B100,对循环前缀附加后的信号B118_A进行无线关联的处理,生成发送信号A(B120_A)。发送信号A(B120_A)从天线单元#A(B121_A)作为电波被输出。
同样,无线单元B119_B将循环前缀附加后的信号B118_B、以及控制信号B100作为输入。无线单元B119_B基于控制信号B100,对循环前缀附加后的信号B118_B进行无线关联的处理,生成发送信号B(B120_B)。发送信号B(B120_B)从天线单元#B(B121_B)作为电波被输出。
天线单元#A(B121_A)将控制信号B100作为输入。天线单元#A(B121_A)也可以根据控制信号B100进行发送指向性控制。此外,作为天线单元#A(B121_A)的输入也可以没有控制信号B100。同样,天线单元#B(B121_B)将控制信号B100作为输入。天线单元#B(B121_B)也可以根据控制信号B100进行发送指向性控制。此外,作为天线单元#B(B121_B)的输入也可以没有控制信号B100。
[流的帧结构]
图29(A)及图29(B)表示图28的流#1的基带信号B107_1以及流#2的基带信号B107_2的帧结构例子。在图29(A)、图29(B)中,横轴是时间。
此外,在图29(A)、图29(B)中,“DFT-s-OFDM码元”表示DFT(离散傅立叶变换)扩频OFDM码元。DFT-s-OFDM码元由数据码元、DM-RS码元或PT-RS码元构成。
图29(A)表示流#1的帧结构的一例子。在图29(A)中,DFT-s-OFDM码元B201_1_1是图28所示的发送装置(终端)在第1时间内发送的流#1的DFT-s-OFDM码元。DFT-s-OFDM码元B201_1_2是发送装置在第2时间内发送的流#1的DFT-s-OFDM码元。DFT-s-OFDM码元B201_1_3是发送装置在第3时间内发送的流#1的DFT-s-OFDM码元。
再者,这里,考虑1时隙。因此,DFT-s-OFDM码元B201_1_k是发送装置在1时隙内的第k时间中发送的流#1的DFT-s-OFDM码元。假设k例如为1以上7以下的整数。
DFT-s-OFDM码元B201_1_1、B201_1_2、B201_1_3、···、B201_1_7由流#1的数据码元、流#1的DM-RS码元、或者流#2的PT-RS码元构成。此时,流#1的数据码元相当于图28的流#1的基带信号B107_1。此外,流#1的DM-RS码元以及流#1的PT-RS码元相当于附加图28的流#1的基带信号B107_1(数据码元)中的流#1的DM-RS码元以及流#1的PT-RS码元。
图29(B)表示流#2的帧结构的一例子。在图29(B)中,DFT-s-OFDM码元B201_2_1是图28所示的发送装置在第1时间内发送的流#2的DFT-s-OFDM码元。DFT-s-OFDM码元B201_2_2是发送装置在第2时间内发送的流#2的DFT-s-OFDM码元。DFT-s-OFDM码元B201_2_3是发送装置在第3时间内发送的流#2的DFT-s-OFDM码元。
再者,这里,考虑1时隙。因此,DFT-s-OFDM码元B201_2_k是发送装置在1时隙内的第k时间内发送的流#2的DFT-s-OFDM码元。假设k例如为1以上7以下的整数。
DFT-s-OFDM码元B201_2_1、B201_2_2、B201_2_3、···、B201_2_7由流#2的数据码元、流#2的DM-RS码元、或者流#2的PT-RS码元构成。此时,流#2的数据码元相当于图28的流#2的基带信号B107_2。此外,流#2的DM-RS码元以及流#2的PT-RS码元相当于附加在图28的流#2的基带信号B107_2(数据码元)中的流#2的DM-RS码元以及流#2的PT-TS码元。
再者,图28的DM-RS(B102)包含流#1的DM-RS码元、以及流#2的DM-RS码元。此外,图28的PT-RS(B103)包含流#1的PT-RS码元、以及流#2的PT-RS码元。
此外,图29(A)的DFT-s-OFDM码元B201_1_1以及图29(B)的DFT-s-OFDM码元B201_2_1用第1时间(同一时间)的同一频率,从发送装置用多个天线(天线单元#A及天线单元#B)发送。同样,图29(A)的DFT-s-OFDM码元B201_1_2及图29(B)的DFT-s-OFDM码元B201_2_2用第2时间(同一时间)的同一频率,从发送装置用多个天线(天线单元#A及天线单元#B)发送。此外,图29(A)的DFT-s-OFDM码元B201_1_3及图29(B)的DFT-s-OFDM码元B201_2_3用第3时间(同一时间)的同一频率,从发送装置用多个天线(天线单元#A以及天线单元#B)发送。以下,同样地,DFT-s-OFDM码元B201_1_7以及DFT-s-OFDM码元B201_2_7用第7时间(同一时间)的同一频率,从发送装置用多个天线(天线单元#A及天线单元#B)发送(未图示)。
[调制信号的帧结构]
图30(A)及图30(B)表示调制信号A(B109_A)以及调制信号B(B109_B)的帧结构例子。在图30(A)、图30(B)中,横轴是时间。
在图30(A)、图30(B)中,“DFT-s-OFDM传输区域”是DFT扩频OFDM的传输区域。
图30(A)的DFT-s-OFDM传输区域表示图28的调制信号A(B109_A),图30(B)的DFT-s-OFDM传输区域表示图28的调制信号B(B109_B)。
图30(A)的DFT-s-OFDM传输区域B301_1_1是,在图28的处理单元B108中,通过对图29(A)的DFT-s-OFDM码元B201_1_1以及图29(B)的DFT-s-OFDM码元B201_2_1进行处理所得到的信号。DFT-s-OFDM传输区域B301_1_1从图28的发送装置(终端)在第1时间内被发送。
图30(A)的DFT-s-OFDM传输区域B301_1_2是,在图28的处理单元B108中,通过对图29(A)的DFT-s-OFDM码元B201_1_2以及图29(B)的DFT-s-OFDM码元B201_2_2进行处理所得到的信号。DFT-s-OFDM传输区域B301_1_2从发送装置在第2时间内被发送。
图30(A)的DFT-s-OFDM传输区域B301_1_3是,在图28的处理单元B108中,通过对图29(A)的DFT-s-OFDM码元B201_1_3以及图29(B)的DFT-s-OFDM码元B201_2_3进行处理所得到的信号。DFT-s-OFDM传输区域B301_1_3从发送装置在第3时间内被发送。
以下,同样地,在图30(A)中未图示,但DFT-s-OFDM传输区域B301_1_7是,在图28的处理单元B108中,通过对DFT-s-OFDM码元B201_1_7(图29(A)中未图示)以及DFT-s-OFDM码元B201_2_7(图29(B)中未图示)进行处理所得到的信号。DFT-s-OFDM传输区域B301_1_7从发送装置在第7时间内被发送。
同样,图30(B)的DFT-s-OFDM传输区域B301_2_1是,在图28的处理单元B108中,通过对图29(A)的DFT-s-OFDM码元B201_1_1以及图29(B)的DFT-s-OFDM码元B201_2_1进行处理所得到的信号。DFT-s-OFDM传输区域B301_2_1从发送装置在第1时间内被发送。
图30(B)的DFT-s-OFDM传输区域B301_2_2是,在图28的处理单元B108中,通过对图29(A)的DFT-s-OFDM码元B201_1_2以及图29(B)的DFT-s-OFDM码元B201_2_2进行处理所得到的信号。DFT-s-OFDM传输区域B301_2_2从发送装置在第2时间内被发送。
图30(B)的DFT-s-OFDM传输区域B301_2_3是,在图28的处理单元B108中,通过对图29(A)的DFT-s-OFDM码元B201_1_3以及图29(B)的DFT-s-OFDM码元B201_2_3进行处理所得到的信号。DFT-s-OFDM传输区域B301_2_3从发送装置在第3时间内被发送。
以下,同样地,图30(B)中未图示,但DFT-s-OFDM传输区域B301_2_7是,在图28的处理单元B108中,通过对DFT-s-OFDM码元B201_1_7(图29(A)中未图示)以及DFT-s-OFDM码元B201_2_7(图29中未图示)进行处理所得到的信号。DFT-s-OFDM传输区域B301_2_7从发送装置在第7时间内被发送。
因此,图30(A)、图30(B)的DFT-s-OFDM传输区域包含数据传输区域、DM-RS传输区域、或者PT-RS传输区域。
此外,图30(A)的DFT-s-OFDM传输区域B301_1_1及图30(B)的DFT-s-OFDM传输区域B301_2_1用第1时间(同一时间)的同一频率,从发送装置用多个天线(天线单元#A及天线单元#B)发送。同样,图30(A)的DFT-s-OFDM传输区域B301_1_2及图30(B)的DFT-s-OFDM传输区域B301_2_2用第2时间(同一时间)的同一频率,从发送装置用多个天线(天线单元#A及天线单元#B)发送。此外,图30(A)的DFT-s-OFDM传输区域B301_1_3以及图30(B)的DFT-s-OFDM传输区域B301_2_3用第3时间(同一时间)的同一频率,从发送装置用多个天线(天线单元#A及天线单元#B)发送。以下,同样地,图30(A)的DFT-s-OFDM传输区域B301_1_7以及图30(B)的DFT-s-OFDM传输区域B301_2_7用第7时间(同一时间)的同一频率,从发送装置用多个天线(天线单元#A及天线单元#B)发送。
此外,在图30(A)、图30(B)中被附加了“CP”。图28所示的循环前缀附加单元B117_A,如图30(A)所示在DFT-s-OFDM传输区域B301_1_1之前附加“CP”。之后,同样,循环前缀附加单元B117_A在DFT-s-OFDM传输区域B301_1_2之前附加“CP”,在DFT-s-OFDM传输区域B301_1_3之前附加“CP”,···、在DFT-s-OFDM传输区域B301_1_7之前附加“CP”。
同样,图28所示的循环前缀附加单元B117_B,如图30(B)所示在DFT-s-OFDM传输区域B301_2_1之前附加“CP”。之后,同样,循环前缀附加单元B117_B在DFT-s-OFDM传输区域B301_2_2之前附加“CP”,在DFT-s-OFDM传输区域B301_2_3之前附加“CP”,···、在DFT-s-OFDM传输区域B301_2_7之前附加“CP”。
再者,对于图29(A)、图29(B)的DFT-s-OFDM码元及图30(A)、图30(B)的DFT-s-OFDM传输区域中的“码元”和“传输区域”之间的关系,如使用图5A及图5B中说明的“码元”与图7及图8中说明的“传输区域”之间的关系所说明的那样。即,从图29(A)的第k时间的DFT-s-OFDM码元B201_1_k以及图29(B)的第k时间的DFT-s-OFDM码元B201_2_k,生成图30(A)的DFT-s-OFDM传输区域B301_1_k以及图30(B)的DFT-s-OFDM传输区域B301_2_k。再者,对于生成方法,式(1)至式(21)等是一例子,但也可以不进行使用了α1、α2、β1、β2的发送电平的变更。
[DM-RS的帧结构]
图31(A)及图31(B)表示DM-RS码元的帧结构例子。在图31(A)、图31(B)中,横轴是时间。
例如,图28所示的发送装置(终端)在图29(A)的第4时间内发送的DFT-s-OFDM码元B201_1_4中发送DM-RS码元。图31(A)表示当时的状态,流#1的DM-RS码元B401_1是发送装置在第4时间中发送的DFT-s-OFDM码元B201_1_4。
同样,发送装置在图29(B)的第4时间内发送的DFT-s-OFDM码元B201_2_4中发送DM-RS码元。图31(B)表示当时的状态,流#2的DM-RS码元B401_2是在第4时间中发送装置发送的DFT-s-OFDM码元B201_2_4。
图32(A)及图32(B)表示DM-RS传输区域的帧结构例子。在图32(A)、图32(B)中,横轴是时间。
从上述记载,发送装置在图30(A)的第4时间内发送的DFT-s-OFDM传输区域B301_1_4为DM-RS传输区域。图32(A)表示当时的状态,调制信号A的DM-RS传输区域B501_A为在第4时间中发送装置发送的DFT-s-OFDM传输区域B301_1_4。
同样,发送装置在图30(B)的第4时间内发送的DFT-s-OFDM传输区域B301_2_4为DM-RS传输区域。图32(B)表示当时的状态,调制信号B的DM-RS传输区域B501_B为在第4时间中发送装置发送的DFT-s-OFDM传输区域B301_2_4。
再者,对于图31(A)、图31(B)的流#1的DM-RS码元以及流#2的DM-RS码元与图32(A)、图32(B)的调制信号A的DM-RS传输区域及调制信号B的DM-RS传输区域中的“码元”和“传输区域”之间的关系,如用图5A及图5B中说明的“码元”与图7及图8中说明的“传输区域”之间的关系那样。即,从图31(A)的流#1的DM-RS码元及图31(B)的流#2的DM-RS码元,生成图32(A)的调制信号A的DM-RS传输区域及图32(B)的调制信号B的DM-RS传输区域。再者,对于生成方法,式(1)至式(21)等是一例子,但也可以不进行使用了α1、α2、β1、β2的发送电平的变更。
[DFT-s-OFDM码元以及DFT-s-OFMD传输区域的结构例子]
图33(A)及图33(B)表示第k时间(其中,k=1~3、5~7)的DFT-s-OFMD码元的结构例子。在图33(A)、图33(B)中,横轴是时间。
例如,图28所示的发送装置(终端)在图29(A)的第1时间、第2时间、第3时间、第5时间、第6时间、第7时间(即,除了第4时间之外的时间)中发送的DFT-s-OFDM码元B201_1_1、B201_1_2、B201_1_3、B201_1_5、B201_1_6、B201_1_7中,至少发送数据码元及PT-RS码元。图33(A)表示当时的状态,DFT-s-OFDM码元至少由流#1的数据码元B601_1以及流#1的PT-RS码元B602_1构成。再者,在DFT-s-OFDM码元中,也可以包含流#1的数据码元B601_1以及流#1的PT-RS码元B602_1以外的码元。此外,流#1的数据码元B601_1相当于图28的流#1的基带信号B107_1,流#1的PT-RS码元B602_1被包含在图28的PT-RS(B103)中。
同样,发送装置在图29(B)的第1时间、第2时间、第3时间、第5时间、第6时间、第7时间(即,除了第4时间之外的时间)中发送的DFT-s-OFDM码元B201_2_1、B201_2_2、B201_2_3、B201_2_5、B201_2_6、B201_2_7中,至少发送数据码元及PT-RS码元。图33(B)表示当时的状态,DFT-s-OFDM码元至少由流#2的数据码元B601_2以及流#2的PT-RS码元B602_2构成。再者,在DFT-s-OFDM码元中,也可以包含流#2的数据码元B601_2以及流#2的PT-RS码元B602_2以外的码元。此外,流#2的数据码元B601_2相当于图28的流#2的基带信号B107_2,流#2的PT-RS码元B602_2被包含在图28的PT-RS信号B103中。
图34(A)及图34(B)表示第k时间(其中,k=1~3、5~7)的DFT-s-OFMD传输区域的结构例子。在图34(A)、图34(B)中,横轴是时间。
从上述的记载,发送装置在图30的第1时间、第2时间、第3时间、第5时间、第6时间、第7时间(即,除了第4时间之外的时间)中发送的DFT-s-OFDM传输区域B301_1_1、B301_1_2、B301_1_3、B301_1_5、B301_1_6、B301_1_7至少为调制信号A的数据传输区域及调制信号A的PT-RS传输区域。图34(A)表示当时的状态,至少调制信号A的数据传输区域B701_1及调制信号A的PT-RS传输区域B702_1被包含在第k时间(k=1、2、3、5、6、7)内发送装置发送的DFT-s-OFDM传输区域B301_1_k中。
同样,发送装置在图30(B)的第1时间、第2时间、第3时间、第5时间、第6时间、第7时间(即,除了第4时间之外的时间)中发送的DFT-s-OFDM传输区域B301_2_1、B301_2_2、B301_2_3、B301_2_5、B301_2_6、B301_2_7至少为调制信号B的数据传输区域及调制信号B的PT-RS传输区域。图34(B)表示当时的状态,至少调制信号B的数据传输区域B701_2及调制信号B的PT-RS传输区域B702_2被包含在第k时间(k=1、2、3、5、6、7)内发送装置发送的DFT-s-OFDM传输区域B301_2_k中。
再者,对于图33(A)、图33(B)的流#1的数据码元B601_1以及流#2的数据码元B601_2和图34(A)、图34(B)的调制信号A的数据传输区域B701_1及调制信号B的数据传输区域B701_2中的“码元”与“传输区域”之间的关系,如使用图5A及图5B中说明的“码元”与图7及图8中说明的“传输区域”之间的关系所说明的那样。即,从图33(A)的第k时间的流#1的数据码元B601_1和图33(B)的第k时间的流#2的数据码元B601_2,生成图34(A)的调制信号A的数据传输区域B701_1及图34(B)的调制信号B的数据传输区域B701_2。再者,对于生成方法,式(1)至式(21)等是一例子,但也可以不进行使用了α1、α2、β1、β2的发送电平的变更。
此外,对于图33(A)、图33(B)的流#1的PT-RS码元B602_1以及流#2的PT-RS码元B602_2和图34(A)、图34(B)的调制信号A的PT-RS传输区域B702_1及调制信号B的PT-RS传输区域B702_2中的“码元”与“传输区域”之间的关系,如使用图5A及图5B中说明的“码元”与图7及图8中说明的“传输区域”之间的关系所说明的那样。即,从图33(A)的第k时间的流#1的PT-RS码元B602_1和图33(B)的第k时间的流#2的PT-RS码元B602_2,生成图34(A)的PT-RS传输区域B702_1及图34(B)的调制信号B的PT-RS传输区域B702_2。再者,对于生成方法,式(1)至式(21)等是一例子,但也可以不进行使用了α1、α2、β1、β2的发送电平的变更。
[循环前缀附加后的信号结构例子]
图35(A)及图35(B)表示图28的循环前缀附加单元B117_A,B117_B的输出即循环前缀附加后的信号B118_A,B118_A的结构例子。在图35(A)、图35(B)中,横轴是时间。
再者,在图35(A)及图35(B)中,对与图34(A)及图34(B)同样的结构,附加相同的标号,省略其说明。
这里,图34(A)是相当于图28的傅立叶逆变换后的信号B116_A的DFT-s-OFDM传输区域,图35(A)是相当于图28的循环前缀附加单元B117_A的输出即循环前缀附加后的信号B118_A的结构。因此,在图35(A)所示的信号中,相对于图34(A)所示的信号,在开头被附加循环前缀(即,调制信号A的CP(B801_1))。
同样,图34(B)是相当于图28的傅立叶逆变换后的信号B116_B的DFT-s-OFDM传输区域,图35(B)是相当于图28的循环前缀附加单元B117_B的输出即循环前缀附加后的信号B118_B的结构。因此,图35(B)所示的信号中,相对于图34(B)所示的信号,在开头被附加循环前缀(即,调制信号B的CP(B801_2))。
顺便说一句,若考虑削减图28的发送装置(终端)中的运算规模,即,削减电路规模这样的优点,期望在(快速)傅立叶逆变换单元(离散傅立叶逆变换单元)B115_A、B115_B中,不实施离散傅立叶逆变换,而实施快速傅立叶逆变换(IFFT:Inverse Fast FourierTransform)的运算。
若考虑这点,在图33(A)中,流#1的数据码元的码元数和流#1的PT-RS码元的码元数之和如4、8、16、32、64、128、256、512、1024、2048、4096、8192、16384、32768、65536那样为2n码元(n为1以上的整数)即可。再者,这里,记载为“码元”,但也可以用“码片”、“样本”这样的术语表现。
因此,在图33(A)中,流#1的数据码元(数据码片)的码片数和流#1的PT-RS码元(PT-RS码片)的码片数之和如4、8、16、32、64、128、256、512、1024、2048、4096、8192、16384、32768、65536那样为2n码片(n为1以上的整数)即可。
若进行另外的表现,在图33(A)中,流#1的数据码元(数据样本)的样本数和流#1的PT-RS码元(PT-RS样本)的样本数之和如4、8、16、32、64、128、256、512、1024、2048、4096、8192、16384、32768、65536那样为2n样本(n为1以上的整数)即可。
同样,在图33(B)中,流#2的数据码元的码元数和流#2的PT-RS码元的码元数之和如4、8、16、32、64、128、256、512、1024、2048、4096、8192、16384、32768、65536那样为2n码元(n为1以上的整数)即可。
因此,若进行另外的表现,在图33(B)中,流#2的数据码元(数据码片)的数和流#2的PT-RS码元(PT-RS码片)之和如4、8、16、32、64、128、256、512、1024、2048、4096、8192、16384、32768、65536那样为2n码片(n为1以上的整数)即可。
若再进行另外的表现,在图33(B)中,流#2的数据码元(数据样本)的数和流#2的PT-RS码元(PT-RS样本)之和如4、8、16、32、64、128、256、512、1024、2048、4096、8192、16384、32768、65536那样为2n样本(n为1以上的整数)即可。
与此相伴,在图34(A)中,调制信号A的数据传输区域的码片数之和与调制信号A的PT-RS传输区域的码片数之和如4、8、16、32、64、128、256、512、1024、2048、4096、8192、16384、32768、65536那样为2n码片(n为1以上的整数)即可。
若进行另外的表现,在图34(A)中,调制信号A的数据传输区域的样本数之和与调制信号A的PT-RS传输区域的样本数之和如4、8、16、32、64、128、256、512、1024、2048、4096、8192、16384、32768、65536那样为2n样本(n为1以上的整数)即可。
同样,在图34(B)中,调制信号B的数据传输区域的码片数之和与调制信号B的PT-RS传输区域的码片数之和如4、8、16、32、64、128、256、512、1024、2048、4096、8192、16384、32768、65536那样为2n码片(n为1以上的整数)即可。
若进行另外的表现,在图34(B)中,调制信号B的数据传输区域的码片数之和与调制信号B的PT-RS传输区域的样本数之和如4、8、16、32、64、128、256、512、1024、2048、4096、8192、16384、32768、65536那样为2n样本(n为1以上的整数)即可。
[DFT-s-OFMD传输区域中的PT-RS传输区域的配置方法]
接着,用图35(A)及图35(B),说明图34(A)及图34(B)的DFT-s-OFMD传输区域中的PT-RS传输区域的配置方法。
这里,将图35(A)的调制信号A的CP(B801_1)及图35(B)的调制信号B的CP(B801_2)的时间间隔用“Tz”表示。
此外,将图35(A)、图35(B)所示调制信号A的PT-RS传输区域B702_1及调制信号B的PT-RS传输区域B702_2的时间间隔表示为“T1”。
此外,将从调制信号A的PT-RS传输区域B702_1及调制信号B的PT-RS传输区域B702_2的时间上最后的定时B850至定时B852为止的时间间隔表示为“T2”(B802)。其中,T2<T1成立。
此外,将从调制信号A的PT-RS传输区域B702_1及调制信号B的PT-RS传输区域B702_2的时间上最后的定时B850至定时B853为止的时间间隔表示为“T3”(B803)。其中,T3=T1成立。
此外,将从调制信号A的PT-RS传输区域B702_1及调制信号B的PT-RS传输区域B702_2的时间上最后的定时B850至定时B854为止的时间间隔表示为“T4”(B804)。其中,T4>T1成立。
即,时间间隔T2比PT-RS传输区域的时间间隔T1短,时间间隔T3与PT-RS传输区域的时间间隔T1相等,时间间隔T4比PT-RS传输区域的时间间隔T1长。
以下,分别说明调制信号A的CP(B801_1)及调制信号B的CP(B801_1)的时间间隔Tz为时间间隔T2、T3,T4的情况。
<Tz=T2的情况>
在调制信号A的CP(B801_1)的时间间隔Tz=T2的情况下,循环前缀附加单元B117_A复制图35(A)的时间间隔T2的时间波形,设为调制信号A的CP(B801_1)的时间波形。同样,调制信号B的CP(B801_2)的时间间隔Tz也为T2,所以循环前缀附加单元B117_B复制图35(B)的时间间隔T2的时间波形,设为调制信号B的CP(B801_2)的时间波形。
这样做的情况下,调制信号A的CP(B801_1)由调制信号A的PT-RS传输区域B702_1的一部分构成。同样,调制信号B的CP(B801_2)由调制信号B的PT-RS传输区域B702_2的一部分构成。
因此,图28的发送装置(终端)的通信对象即接收装置(基站)(未图示)可以与PT-RS传输区域同样地处理调制信号A的CP(B801_1)及调制信号B的CP(B801_2)双方。由此,接收装置(基站)可以得到提高相位噪声的估计精度的效果。此外,接收装置在时间同步、频率同步、频率偏移估计、信号检测等中可使用调制信号A的CP(B801_1)及调制信号B的CP(B801_2)双方。特别地,在PT-RS码元对发送装置及接收装置是已知的信号的情况下,其效果较大。
<Tz=T3的情况>
在调制信号A的CP(B801_1)的时间间隔Tz=T3的情况下,循环前缀附加单元B117_A复制图35(A)的时间间隔T3的时间波形,设为调制信号A的CP(B801_1)的时间波形。同样,调制信号B的CP(B801_2)的时间间隔Tz也为T3,所以循环前缀附加单元B117_B复制图35(B)的时间间隔T3的时间波形,设为调制信号B的CP(B801_2)的时间波形。
这样做的情况下,调制信号A的CP(B801_1)由与调制信号A的PT-RS传输区域B702_1相同的时间波形构成。同样,调制信号B的CP(B801_2)由与调制信号B的PT-RS传输区域B702_2相同的时间波形构成。
因此,图28的发送装置(终端)的通信对象即接收装置(基站)(未图示)可以与PT-RS传输区域同样地处理调制信号A的CP(B801_1)及调制信号B的CP(B801_2)双方。由此,接收装置(基站)可以得到提高相位噪声的估计精度的效果。此外,接收装置还可在时间同步、频率同步、频率偏移估计、信号检测等中使用调制信号A的CP(B801_1)及调制信号B的CP(B801_2)双方。特别地,在PT-RS码元对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是已知的信号的情况下,其效果较大。
<Tz=T4的情况>
在调制信号A的CP(B801_1)的时间间隔Tz=T4的情况下,循环前缀附加单元B117_A复制图35(A)的时间间隔T4的时间波形,设为调制信号A的CP(B801_1)的时间波形。同样,调制信号B的CP(B801_2)的时间间隔Tz也为T3,所以循环前缀附加单元B117_B复制图35(B)的时间间隔T4的时间波形,设为调制信号B的CP(B801_2)的时间波形。
这样做的情况下,调制信号A的CP(B801_1)由调制信号A的PT-RS传输区域和调制信号A的数据传输区域B701_1的一部分构成。同样,调制信号B的CP(B801_2)由调制信号B的PT-RS传输区域B702_2和调制信号B的数据传输区域B701_2的一部分构成。
因此,图28的发送装置(终端)的通信对象即接收装置(基站)(未图示)可以与PT-RS传输区域同样地处理调制信号A的CP(B801_1)及调制信号B的CP(B801_2)的一部分。由此,接收装置(基站)可以得到提高相位噪声的估计精度的效果。此外,接收装置还可在时间同步、频率同步、频率偏移估计、信号检测等中使用调制信号A的CP(B801_1)的一部分、以及调制信号B的CP(B801_2)的一部分。特别地,在PT-RS码元对发送装置及接收装置是已知的信号的情况下,其效果较大。
这样,发送装置通过在调制信号的DFT-s-OFMD传输区域(DFT-s-OFMD码元)的最后部配置PT-RS传输区域(PT-RS码元),可以由PT-RS传输区域(PT-RS码元)构成CP。由此,接收装置中,除了包含在DFT-s-OFMD传输区域(DFT-s-OFMD码元)中的PT-RS传输区域(PT-RS码元)之外,还可以将CP用于相位噪声的估计,所以可以提高相位噪声的估计精度,提高数据的传输效率。
[循环前缀附加后的信号的帧结构]
图36(A)及图36(B)表示图35(A)及图35(B)中说明的循环前缀附加后的信号的帧结构的一例子。在图36(A)、图36(B)中,横轴是时间。
即,图36(A)表示图28的循环前缀附加后的信号B118_A的帧结构的例子,图36(B)表示图28的循环前缀附加后的信号B118_B的帧结构的例子。
CP(B901_A、B901_B)、DFT-s-OFDM传输区域B902_A、B902_B是在第1时间内图28的发送装置(终端)发送的信号。CP(B903_A、B903_B)、DFT-s-OFDM传输区域B904_A、B904_B是在第2时间内发送装置发送的信号。CP(B905_A、B905_B)、DFT-s-OFDM传输区域B906_A、B906_B是在第3时间内发送装置发送的信号。
DFT-s-OFDM传输区域B902_A、B904_A、B906_A例如由图35(A)的调制信号A的数据传输区域B701_1和调制信号A的PT-RS传输区域B702_1构成。CP(B901_A、B903_A、B905_A)构成为图35(A)的调制信号A的CP(B801_1)。
同样,DFT-s-OFDM传输区域B902_B、B904_B、B906_B例如由图35(B)的调制信号B的数据传输区域B701_2和调制信号B的PT-RS传输区域B702_2构成。CP(B901_B、B903_B、B905_B)构成为图35(B)的调制信号B的CP(B801_2)。
以下,将图36(A)、图36(B)的CP(B901_A、B901_B、B903_A、B903_B、B905_A、B905_B)的时间间隔表示为“Tz0”。
此时,如图35(A)、图35(B)中说明的,分别说明CP(B901_A、B901_B、B903_A、B903_B、B905_A、B905_B)的时间间隔Tz0为时间间隔T2、T3,T4的情况。
<Tz0=T2的情况>
这种情况下,如图35(A)、图35(B)中说明的,CP(B901_A、B901_B、B903_A、B903_B、B905_A、B905_B)由调制信号的PT-RS传输区域的一部分构成。
因此,在图36(A)中,例如,若着眼于DFT-s-OFDM传输区域B902_A和CP(B903_A),则“包含在DFT-s-OFDM传输区域B902_A(最后部)中的调制信号A的PT-RS传输区域(例如,参照图35(A))”和“仅由调制信号A的PT-RS传输区域构成的CP(B903_A)”连续。因此,时间上连续的PT-RS传输区域扩大。再者,对于这一点,在由DFT-s-OFDM传输区域B904_A和CP(B905_A)构成的连续区域等中也是同样的。
同样,在图36(B)中,例如,若着眼于DFT-s-OFDM传输区域B902_B和CP(B903_B),则“包含在DFT-s-OFDM传输区域B902_B(最后部)中的调制信号B的PT-RS传输区域(例如,参照图35(B))”和“仅由调制信号B的PT-RS传输区域构成的CP(B903_B)”连续。因此,时间上连续的PT-RS传输区域扩大。再者,对于这一点,在由DFT-s-OFDM传输区域B904_B和CP(B905_B)构成的连续区域等中也是同样的。
由以上,图28的发送装置(终端)的通信对象即接收装置(基站)可使用时间上连续的PT-RS传输区域和CP(由PT-RS传输区域构成),以高精度估计相位噪声,并且可以得到可进行高精度的信道估计、时间同步、频率同步、频率偏移估计、信号检测这样的效果。
<Tz0=T3的情况>
这种情况下,如图35(A)、图35(B)中说明的,CP(B901_A、B901_B、B903_A、B903_B、B905_A、B905_B)由与调制信号的PT-RS传输区域相同的时间波形构成。
因此,在图36(A)中,例如,若着眼于DFT-s-OFDM传输区域B902_A和CP(B903_A),则“包含在DFT-s-OFDM传输区域B902_A(最后部)中的调制信号A的PT-RS传输区域(例如,参照图35(A))”和“仅由调制信号A的PT-RS传输区域构成的CP(B903_A)”连续。因此,时间上连续的PT-RS传输区域扩大。再者,对于这一点,即使在由DFT-s-OFDM传输区域B904_A和CP(B905_A)构成的连续区域等中也是同样。
同样,在图36(B)中,例如,若着眼于DFT-s-OFDM传输区域B902_B和CP(B903_B),则“包含在DFT-s-OFDM传输区域B902_B(最后部)中的调制信号B的PT-RS传输区域(例如,图35(B))”和“仅由调制信号B的PT-RS传输区域构成的CP(B903_B)”连续。因此,时间上连续的PT-RS传输区域扩大。再者,对于这一点,即使在由DFT-s-OFDM传输区域B904_B和CP(B905_B)构成的连续区域等中也是同样。
由以上,接收装置(基站)可以使用时间上连续的PT-RS传输区域和CP(由PT-RS传输区域构成),高精度地估计相位噪声,并且可以得到可进行高精度的信道估计、时间同步、频率同步、频率偏移估计、信号检测这样的效果。
<Tz0=T4的情况>
这种情况下,如图35(A)、图35(B)中说明的,CP(B901_A、B901_B、B903_A、B903_B、B905_A、B905_B)由调制信号的PT-RS传输区域和调制信号的数据传输区域的一部分构成。
因此,在图36(A)中,例如,若着眼于DFT―sOFDM传输区域B902_A和CP(B903_A),则“包含在DFT-s-OFDM传输区域B902_A中的调制信号A的PT-RS传输区域”和“由调制信号A的PT-RS传输区域和数据传输区域构成的CP(B903_A)”连续。此时,在该时间上连续的区域中,以“PT-RS传输区域”、“数据传输区域”、“PT-RS传输区域”的顺序排列。因此,“PT-RS传输区域”具有不连续这样的特征。
同样,在图36(B)中,例如,若着眼于DFT-s-OFDM传输区域B902_B和CP(B903_B),则“包含在DFT-s-OFDM传输区域B902_B中的调制信号B的PT-RS传输区域”和“由调制信号B的PT-RS传输区域和数据传输区域构成的CP(B903_B)”连续。此时,在该时间上连续的区域中,以“PT-RS传输区域”、“数据传输区域”、“PT-RS传输区域”的顺序排列。因此,“PT-RS传输区域”具有不连续这样的特征。
但是,在Tz0=T4的情况中,如用图35(A)及图35(B)说明的,除了PT-RS传输区域(PT-RS码元)之外,接收装置(基站)可以将CP用于相位噪声的估计,所以可以高精度地估计相位噪声,并且可以得到可进行高精度的信道估计、时间同步、频率同步、频率偏移估计、信号检测这样的效果。
以上,说明了CP(B901_A、B901_B、B903_A、B903_B、B905_A、B905_B)的时间间隔Tz0为时间间隔T2、T3、T4的情况。
例如,图28的发送装置(终端)可进行图36(A)及图36(B)的发送、或者图37(A)和图37(B)的发送的选择。
再者,在图37(A)、图37(B)中,对与图36(A)、图36(B)同样的结构,附加相同的标号,省略其说明。图37(A)与图36(A)的不同的点是,取代图36(A)中的CP(B901_A、B903_A、B905_A)而附加了扩展CP(B1001_A、B1003_A、B1005_A)。同样,图37(B)与图36(B)的不同点是,取代图36(B)中的CP(B901_B、B903_B、B905_B)而附加了扩展CP(B1001_B、B1003_B、B1005_B)。
再者,扩展CP的附加的方法与使用图35(A)、图35(B)说明的方法是同样的。
在图37(A)、图37(B)中,将CP(B1001_A、B1001_B、B1003_A、B1003_B、B1005_A、B1005_B)的时间间隔设为“Tz1”。此外,假设Tz1>Tz0成立。
此时,将图36(A)、图36(B)中的CP的时间间隔Tz0设定为T2(参照图35)的情况以及设定为T3(参照图35)的情况下的优点、效果如上述那样。同样,与Tz0=T2的情况同样,在将图37(A)、图37(B)中的扩展CP的时间间隔Tz1设定为T2的情况也可以扩大时间上连续的PT-RS传输区域,所以可以获得上述的优点、效果。此外,与Tz0=T3的情况同样,在将图37(A)、图37(B)中的扩展CP的时间间隔Tz1设定为T3的情况也可以扩大时间上连续的PT-RS传输区域,所以可以获得上述的优点、效果。
因此,图28所示的发送装置(终端)可进行图36(A)及图36(B)的发送、以及图37(A)及图37(B)的发送的选择的情况下,由于Tz1>Tz0,所以满足Tz1=T2或Tz1=T3的任何一个,即使发送装置进行图37(A)及图37(B)的发送、或者图36(A)及图36(B)的发送的任何一个的情况下,也可以得到上述的优点、效果。
而且,讨论以下内容。
假设发送装置可以从CP的时间宽度(时间间隔)具有第1时间宽度的方法至CP的时间宽度具有第n时间宽度的方法的n组方法之中选择任一方法,并可以发送调制信号。再者,假设n为2以上的整数。此外,将第k时间宽度表示为“Tzk”。再者,k为1以上n以下的整数。此外,在所有的k之中,将Tzk的最大值表示为“Tzmax”。
此时,在满足Tzmax=T2或Tzmax=T3的任何一个的情况下,即使发送装置从具有第1时间宽度的方法至具有第n时间宽度的方法中选择任一方法,都可以扩大时间上连续的PT-RS传输区域,所以可以得到上述的优点、效果。
接着,说明图28的发送装置(终端)发送图38(A)、图38(B)的调制信号的情况。
在图38(A)、图38(B)中,对与图36(A)、图36(B)同样的结构,附加相同的标号,省略其说明。
图38(A)与图36(A)的不同点是,取代图36(A)中的CP(B901_A、B903_A、B905_A)而附加了第1CP(B1101_A)、第2CP(B1103_A、B1105_A)。同样,图38(B)与图36(B)的不同点是,取代图36(B)中的CP(B901_B、B903_B、B905_B)而附加了第1CP(B1101_B)、第2CP(B1103_B、B1105_B)。
再者,第1CP的附加的方法、第2CP的附加的方法与使用图35(A)、图35(B)说明的方法是同样的。
此外,将图38(A)、图38(B)的第1CP(B1101_A、B1101_B)的时间间隔表示为“Ty1”,将第2CP(B1103_A、B1105_A、B1103_B、B1105_B)的时间间隔表示为“Ty2”。此外,假设Ty1>Ty2成立。
此时,若图38(A)、图38(B)中设定为第1CP的时间间隔Ty1=T2或Ty1=T3,则由于有Ty1>Ty2的关系,所以在“DFT-s-OFMD传输区域”和“CP(第1CP、第2CP)”的任一边界中都可以扩大时间上连续的PT-RS传输区域,可以得到上述的优点、效果。
再者,在第1CP(B1101_A)的时间之前,存在DFT-s-OFDM传输区域。此外,该DFT-s-OFDM传输区域由DMRS传输区域、或者数据传输区域和PT-RS传输区域构成。因此,可以得到上述中说明的优点、效果。
此外,若图38(A)、图38(B)中设定为第2CP的时间间隔Ty2=T2或Ty2=T3,则在“DFT-s-OFMD传输区域”和“第2CP”的任一边界中都可以扩大时间上连续的PT-RS传输区域,所以可以得到上述的优点、效果。
而且,讨论以下内容。
在某一时间期间内,假设发送装置发送从CP的时间宽度具有第1时间宽度的方法至CP的时间宽度具有第n时间宽度的方法的n组的方法的CP。再者,假设n为2以上的整数。此外,将第k时间宽度表示为“Tyk”。再者,k为1以上n以下的整数。此外,在所有的k之中,将Tyk的最大值表示为“Tymax”。
此时,在满足Tymax=T2或Tymax=T3的任何一个的情况下,在从具有第1时间宽度的CP至具有第n时间宽度的CP的任何一个CP中,都可以扩大时间上连续的PT-RS传输区域,所以可以得到上述的优点、效果。
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发送装置(终端)在各发送时间(第k时间)内发送的DFT-s-OFMD传输区域的最末尾配置PT-RS传输区域。由此,发送装置可以在各发送时间中复制PT-RS传输区域的时间波形,附加CP。
因此,在各发送时间(码元)中,除了包含在DFT-s-OFMD传输区域中的PT-RS传输区域之外,接收装置(例如,基站)可以将CP用于相位噪声的估计,所以可以提高相位噪声的估计精度。
此外,在配置了DFT-s-OFMD传输区域的帧中,通过包含在DFT-s-OFMD传输区域中的PT-RS传输区域和后续的CP,接收装置可以在时域中扩大PT-RS传输区域,所以可以提高相位噪声的估计精度。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接收装置可以提高相位噪声的估计精度,可以提高数据的传输效率。
(变形例1)
再者,上述的说明中,作为图29(A)的“DFT-s-OFDM码元”的结构例子,说明了图33(A)所示的例子,但“DFT-s-OFDM码元”的结构不限于此。例如,在DFT-s-OFDM码元”中,也可以包含图33(A)所示的“流#1的数据码元”、“流#1的PT-TS码元”以外的码元。但是,对于“流#1的PT-TS码元”,也可以如上述那样配置在“DFT-s-OFDM码元”的最后部。再者,对于“流#1的PT-TS码元”的优选的构成方法和构成必要条件(例如,时间宽度),如上述中说明的那样。
同样,作为图29(B)的“DFT-s-OFDM码元”的结构例子,说明了图33(B)所示的例子,但“DFT-s-OFDM码元”的结构不限于此。例如,在“DFT-s-OFDM码元”中,也可以包含图33(B)所示的“流#2的数据码元”、“流#2的PT-TS码元”以外的码元。但是,对于“流#2的PT-TS码元”,也可以如上述那样配置在“DFT-s-OFDM码元”的最后部。再者,对于“流#2的PT-TS码元”的优选的构成方法和构成必要条件(例如,时间宽度),如上述中说明的那样。
例如,如图39(A)所示,在“DFT-s-OFDM码元”中,流#1的PT-RS码元(B1202_1)也可以在时间上被配置在流#1的数据码元(B1201_1、B1203_1)之前。再者,如图39(A)所示,在DFT-s-OFDM码元的最后部,与图33(A)同样,也可以配置流#1的PT-RS码元(B602_1)。再者,对于最后部的“流#1的PT-TS码元”的优选的构成方法和构成必要条件(例如,时间宽度),如上述中说明的那样。
同样,如图39(B)所示,在“DFT-s-OFDM码元”中,流#2的PT-RS码元(B1202_2)也可以在时间上被配置在流#2的数据码元(B1201_2、B1203_2)之前。再者,如图39(B)所示,在DFT-s-OFDM码元的最后部,与图33(B)同样,也可以配置流#1的PT-RS码元(B602_2)。再者,对于最后部的“流#2的PT-TS码元”的优选的构成方法和构成必要条件(例如,时间宽度),如上述中说明的那样。
此外,若考虑图33(A)、图33(B)的说明,则图29(A)、图29(B)的DFT-s-OFDM码元(B201_1_1、B201_2_1、B201_1_3)(B201_2_1、B201_2_2、B201_2_3)的码元数也可以如4、8、16、32、64、128、256、512、1024、2048、4096、8192、16384、32768、65536那样是2n码元(n为1以上的整数)。再者,这里,记载为“码元”,但也可以用“码片”、“样本”这样的术语表现。
因此,若考虑图33(A)、图33(B)的说明,则图29(A)、图29(B)的DFT-s-OFDM码元(B201_1_1、B201_2_1、B201_1_3)(B201_2_1、B201_2_2、B201_2_3)的码元数(码片数)也可以如4、8、16、32、64、128、256、512、1024、2048、4096、8192、16384、32768、65536那样为2n码片(n为1以上的整数)。
若进行另外的表现,若考虑图33(A)、图33(B)的说明,则图29(A)、图29(B)的DFT-s-OFDM码元(B201_1_1、B201_2_1、B201_1_3)(B201_2_1、B201_2_2、B201_2_3)的码元数(样本数)也可以如4、8、16、32、64、128、256、512、1024、2048、4096、8192、16384、32768、65536那样为2n样本(n为1以上的整数)。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图30(A)的“DFT-s-OFDM传输区域”的结构的例子,说明了图34(A)所示的例子,但“DFT-s-OFDM传输区域”的结构不限于此。例如,在“DFT-s-OFDM传输区域”中,也可以包含图34(A)所示的“调制信号A的数据传输区域”、“调制信号A的PT-RS传输区域”以外的传输区域。但是,对于“调制信号A的PT-TS传输区域”,如上述那样也可以被配置在“DFT-s-OFDM传输区域”的最后部。再者,对于“调制信号A的PT-TS传输区域”的优选的构成方法、构成必要条件(例如,时间宽度),如上述中说明的那样。
同样,作为图30(B)的“DFT-s-OFDM传输区域”的结构的例子,说明了图34(B)所示的例子,但“DFT-s-OFDM传输区域”的结构不限于此。例如,在“DFT-s-OFDM传输区域”中,也可以包含图34(B)所示的“调制信号B的数据传输区域”、“调制信号B的PT-RS传输区域”以外的传输区域。但是,对于“调制信号B的PT-TS传输区域”,也可以如上述那样被配置在“DFT-s-OFDM传输区域”的最后部。再者,对于“调制信号B的PT-TS传输区域”的优选的构成方法、构成必要条件(例如,时间宽度),如上述中说明的那样。
例如,在图40(A)所示的“DFT-s-OFDM传输区域”中,调制信号A的PT-RS传输区域(B1302_1)也可以在时间上被配置在调制信号A的数据传输区域(B1301_1、B1303_1)之前。再者,在图40(A)所示的DFT-s-OFDM传输区域的最后部,与图34(A)同样,也可以被配置调制信号A的PT-RS传输区域(B702_1)。再者,对于最后部的“调制信号A的PT-RS传输区域”的优选的构成方法、构成必要条件(例如,时间宽度),如上述中说明的那样。
同样,在图40(B)所示“DFT-s-OFDM传输区域”中,调制信号B的PT-RS传输区域(B1302_2)也可以在时间上被配置在调制信号B的数据传输区域(B1301_2、B1303_2)之前。再者,在图40(B)所示DFT-s-OFDM传输区域的最后部,与图34(B)同样,也可以被配置调制信号B的PT-RS传输区域(B702_2)。再者,对于最后部的“调制信号B的PT-RS传输区域”的优选的构成方法、构成必要条件(例如,时间宽度),如上述中说明的那样。
(变形例2)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MIMO传输(例如用多个天线发送多个流),但传输方式不限于MIMO传输。
例如,图28所示的发送装置(终端)也可以应用单流的发送方式。
这种情况下,例如,在图28所示的调制信号生成单元B106中,基带信号B107_1(流#1)及基带信号B107_2(流#2)是相同的流。
对于这方面,说明例子。
例如,基带信号B107_1和基带信号107_2也可以是相同的调制信号。
此外,作为另一例子,在通过基带信号B107_1传输第1比特串的情况下,在基带信号107_2中也传输第1比特串。
作为另一例子,在基带信号B107_1中,假设存在传输第1比特串的第1码元。此时,在基带信号B107_2中,存在传输第1比特串的码元。
而且,也可以从不同的天线单元#A(B121_A)、天线单元#B(B121_B)发送同一流的基带信号B107_1、B107_2,也可以从多个天线发送基带信号B107_1、B107_2。
或者,例如,在图28所示的调制信号生成单元B106中,也可以仅输出基带信号B107_1(流#1),从处理单元B108输出调制信号B109_A,从1个天线单元#A(B121_A)发送调制信号B109_A。即,通过调制信号生成单元B106及处理单元B108输出与1个天线系统的结构(例如,离散傅立叶变换单元B110_A~天线单元B121_A)对应的调制信号,执行单流的单天线发送。再者,此时,在处理单元B108中不进行预编码。
或者,例如,在图28所示的调制信号生成单元B106中,也可以仅输出基带信号B107_1(流#1),由处理单元B108输出被施以了CDD的调制信号B109_A、B109_B,从2个天线单元#A(B121_A)、天线单元#B(B121_B)分别发送调制信号B109_A,B109_B。即,通过处理单元B108输出对于从调制信号生成单元B106输出的1个基带信号与2个天线系统的结构(例如,离散傅立叶变换单元B110~天线单元B121)分别对应的调制信号,执行单流的多天线发送。
如上述那样,例如即使在终端发送了单流的调制信号的情况下,也可以得到与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各实施例同样的效果。例如,图29(A)、图29(B)之中,终端发送图29(A),在图30(A)、图30(B)之中,终端发送图30(A),在图31(A)、图31(B)之中,终端发送图31(A),在图32(A)、图32(B)之中,终端发送图32(A),在图33(A)、图33(B)之中终端发送图33(A),在图34(A)、图34(B)之中终端发送图34(A),在图35(A)、图35(B)之中终端发送图35(A),图36(A)、图36(B)之中终端发送图36(A),图37(A)、图37(B)之中终端发送图37(A),图38(A)、图38(B)之中终端发送图38(A),在图39(A)、图39(B)之中终端发送图39(A),在图40(A)、图40(B)之中终端发送图40(A)。再者,优选的发送方法、帧的结构方法、构成必要条件(例如,时间宽度)等如上述说明的那样。
此外,终端也可以发送图29(A)、图29(B)的结构的单流的调制信号,此时,图29(A)、图29(B)的调制信号的生成方法如上述说明的那样。而且,优选的发送方法、帧结构方法、构成必要条件(例如,时间宽度)等如上述说明的那样。
此外,终端也可以发送图30(A)、图30(B)的结构的单流的调制信号,此时,图30(A)、图30(B)的调制信号的生成方法如上述说明的那样。而且,优选的发送方法、帧结构方法、构成必要条件(例如,时间宽度)等如上述说明的那样。
此外,终端也可以发送图31(A)、图31(B)的结构的单流的调制信号,此时,图31(A)、图31(B)的调制信号的生成方法如上述说明的那样。而且,优选的发送方法、帧结构方法、构成必要条件(例如,时间宽度)等如上述说明的那样。
此外,终端也可以发送图32(A)、图32(B)的结构的单流的调制信号,此时,图32(A)、图32(B)的调制信号的生成方法如上述说明的那样。而且,优选的发送方法、帧结构方法、构成必要条件(例如,时间宽度)等如上述说明的那样。
此外,终端也可以发送图33(A)、图33(B)的结构的单流的调制信号,此时,图33(A)、图33(B)的调制信号的生成方法如上述说明的那样。而且,优选的发送方法、帧结构方法、构成必要条件(例如,时间宽度)等如上述说明的那样。
此外,终端也可以发送图34(A)、图34(B)的结构的单流的调制信号,此时,图34(A)、图34(B)的调制信号的生成方法如上述说明的那样。而且,优选的发送方法、帧结构方法、构成必要条件(例如,时间宽度)等如上述说明的那样。
此外,终端也可以发送图35(A)、图35(B)的结构的单流的调制信号,此时,图35(A)、图35(B)的调制信号的生成方法如上述说明的那样。而且,优选的发送方法、帧结构方法、构成必要条件(例如,时间宽度)等如上述说明的那样。
此外,终端也可以发送图36(A)、图36(B)的结构的单流的调制信号、此时,图36(A)、图36(B)的调制信号的生成方法如上述说明的那样。而且,优选的发送方法、帧结构方法、构成必要条件(例如,时间宽度)等如上述说明的那样。
此外,终端也可以发送图37(A)、图37(B)的结构的单流的调制信号,此时,图37(A)、图37(B)的调制信号的生成方法如上述说明的那样。而且,优选的发送方法、帧结构方法、构成必要条件(例如,时间宽度)等如上述说明的那样。
此外,终端也可以发送图38(A)、图38(B)的结构的单流的调制信号,此时,图38(A)、图38(B)的调制信号的生成方法如上述说明的那样。而且,优选的发送方法、帧结构方法、构成必要条件(例如,时间宽度)等如上述说明的那样。
此外,终端也可以发送图39(A)、图39(B)的结构的单流的调制信号,此时,图39(A)、图39(B)的调制信号的生成方法如上述说明的那样。而且,优选的发送方法、帧结构方法、构成必要条件(例如,时间宽度)等如上述说明的那样。
此外,终端也可以发送图40(A)、图40(B)的结构的单流的调制信号,此时,图40(A)、图40(B)的调制信号的生成方法如上述说明的那样。而且,优选的发送方法、帧结构方法、构成必要条件(例如,时间宽度)等如上述说明的那样。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
当然,也可以将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实施方式、其他内容组合多个并实施。
此外,对于各实施方式,终究是例子,例如,即使例示了“调制方式、纠错编码方式(使用的纠错码、码长度、编码率等)、控制信息等”,而在应用了其他的“调制方式、纠错编码方式(使用的纠错码、码长度、编码率等)、控制信息等”的情况下,也可以以同样的结构实施。
对于调制方式,即使使用在本说明书中记载的调制方式以外的调制方式,也可实施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实施方式、其他内容。例如,也可以应用APSK(Amplitude PhaseShift Keying;幅度相移键控)(例如,16APSK,64APSK,128APSK,256APSK,1024APSK,4096APSK等)、PAM(Pulse Amplitude Modulation)(例如,4PAM,8PAM,16PAM,64PAM,128PAM,256PAM,1024PAM,4096PAM等)、PSK(Phase Shift Keying;相移键控)(例如,BPSK,QPSK,8PSK,16PSK,64PSK,128PSK,256PSK,1024PSK,4096PSK等)、QAM(QuadratureAmplitude Modulation;正交幅度调制)(例如,4QAM,8QAM,16QAM,64QA,128QAM,256QAM,1024QAM,4096QAM等)等,在各调制方式中,也可以设为均匀映射、非均匀映射。
此外,I-Q平面中的2个、4个、8个、16个、64个、128个、256个、1024个等的信号点的配置方法(具有2个、4个、8个、16个、64个、128个、256个、1024个等的信号点的调制方式)不限于本说明书中所示的调制方式的信号点配置方法。因此,基于多个比特输出同相分量和正交分量这样的功能成为映射单元中的功能,之后,施以预编码和相位变更成为本发明的一方式的一个有效的功能。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在有复数平面的情况下,例如,如偏角那样的、相位的单位设为“弧度(radian)”。若利用复数平面,则作为复数的极坐标的显示可以极形式表示。在使复数z=a+jb(a、b都为实数,j为虚数单位)对应于复数平面上的点(a,b)时,若该点以极坐标表示为[r,θ],则a=r×cosθ、b=r×sinθ、
Figure GDA0003114551570000721
成立,r是z的绝对值(r=|z|),θ为偏角(argument)。而且,z=a+jb表示为r×e
在本说明书中,接收装置和天线也可以是分开的结构。例如,接收装置包括将用天线接收的信号、或者对用天线接收的信号施以了变频后的信号通过电缆输入的接口,接收装置进行随后的处理。此外,接收装置得到的数据和信息,随后被转换为影像和声音,被显示在显示器(监视器)上,同时从扬声器输出声音。而且,接收装置得到的数据和信息也可以被施以与影像和声音有关的信号处理(也可以不施以信号处理),从接收装置具备的RCA端子(影像端子、声音用端子)、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HDMI(注册商标)(High-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高清多媒体接口)、数字用端子等输出。
在本说明书中,考虑包括发送装置的例如是广播台、基站、访问点、终端、移动电话(mobile phone)等的通信和广播设备,此时,考虑包括接收装置的是电视机、收音机、终端、个人计算机、移动电话、访问点、基站等的通信设备。此外,本发明中的发送装置、接收装置是具有通信功能的设备,但也可考虑该设备是可以通过任何接口连接到用于执行电视机、收音机、个人计算机、移动电话等的应用的装置的形态。而且,在本说明书中,作为一例子,命名为基站、终端,说明了各实施方式,但终究是例子,在各实施方式中称为“基站”,但也可以是其他的名称(例如,访问点、终端、移动电话、个人计算机等),此外,在各实施方式中称为“终端”,但也可以是其他的名称(例如,访问点、基站、移动电话、个人计算机等)。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数据码元以外的码元,例如,导频码元(前置码、唯一字、后置码、基准码元等)、控制信息用的码元等怎样配制在帧中都可以。而且,这里,命名为导频码元、控制信息用的码元,但无论进行怎样的命名,功能自身才是重要的。
例如,导频码元只要是在送接收机中用PSK调制进行调制的已知的码元(或者,通过接收机取得同步,接收机就可以知道发送机发送的码元)即可,接收机用这种码元,进行频率同步、时间同步、(各调制信号的)信道估计(CSI(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信道状态信息)的估计)、信号的检测等。
此外,控制信息用的码元是,用于实现(应用等的)数据以外的通信的、用于传输需要传输到通信对象的信息(例如,用于通信的调制方式、纠错编码方式、纠错编码方式的编码率、高层中的设定信息等)的码元。
再者,本发明不限定于各实施方式,可各种变更来实施。例如,在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作为通信装置进行的情况,但不限于此,也可将这种通信方法作为软件来执行。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从2个天线发送2个调制信号的方法中的预编码切换方法,但不限于此,作为在对4个映射后的信号进行预编码,生成4个调制信号,从4个天线发送的方法,即,在对N个映射后的信号进行预编码,生成N个调制信号,从N个天线发送的方法中同样地变更预编码权重(矩阵)的预编码切换方法,也可以同样地实施。
在本说明书中,使用了“预编码”“预编码权重”等术语,但名称本身是什么样的名称都可以,在本发明中,该信号处理本身是重要的。
发送装置的发送天线、接收装置的接收天线、以及附图中记载的1个天线也可以由多个天线构成。
此外,通过根据需要通知发送方法(MIMO、SISO、时空块代码、交织方式)、调制方式、纠错编码方式的实施方式,接收装置得到被省略的发送装置存在于发送的帧中,对于发送装置及接收装置,变更动作。
此外,例如,也可以将执行上述通信方法的程序预先存储在ROM(Read OnlyMemory;只读存储器)中,使该程序通过CPU(Central Processor Unit;中央处理器)动作。
此外,也可以将执行上述通信方法的程序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取的存储介质中,将存储介质中存储的程序记录在计算机的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中,使计算机根据该程序动作。
而且,上述实施方式等的各结构通常被作为集成电路即LSI(Large ScaleIntegration;大规模集成)来实现。它们既可以单独集成为1芯片,也可以包含一部分或全部地集成为1芯片。这里,设为了LSI,但根据集成程度的不同,有时也被称为IC、系统LSI、超大LSI(Super LSI),特大LSI(Ultra LSI)。此外,集成电路的方法不限于LSI,也可以用专用电路或通用处理器来实现。也可以使用可在LSI制造后可编程的FPGA(Field Programmable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使用可重构LSI内部的电路单元的连接和设定的可重构处理器(Reconfigurable Processor)。
而且,随着半导体的技术进步或随之派生的其它技术,如果出现能够替代LSI的集成电路化的技术,当然可利用该技术进行功能块的集成化。还存在着适用生物技术等的可能性。
本发明可以广泛应用于从多个天线发送各个不同的调制信号的无线系统。例如,优选应用于单载波中的MIMO通信系统、OFDM-MIMO通信系统。此外,在具有多个发送场所的有线通信系统(例如,PLC(Power Line Communication;电力线通信)系统、光通信系统、利用了DSL(Digital Subscriber Line:数字用户线)系统)、光、可见光的通信系统中,也可以应用于进行MIMO传输的情况。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通过PT-RS传输区域(PT-RS码元),通信对象的接收装置也可以进行信道估计。此外,通过DM-RS传输区域(DM-RS码元),通信对象的接收装置也可以进行相位噪声的估计。
此外,通过PT-RS传输区域(PT-RS码元)、DM-RS传输区域(DM-RS码元),也可以进行其他失真的估计。例如,也可以进行载波间干扰的估计、码元间干扰的估计、频率偏移的估计、时间同步、频率同步、信号检测。
此外,发送调制信号的天线数不限于本说明书的附图中所示的天线数。只要天线数为1个以上,则各实施方式可同样地实施。此外,各天线也可以由多个天线构成。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使用了DM-RS、PT-RS这样的术语,但名称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称为参考信号(RS:Reference Signal)、导频信号、导频码元、基准信号、信道估计码元、唯一字等。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对基站或终端等的通信装置是有用的。
标号说明
104_1~104_n 用户#1调制信号生成单元~用户#n调制信号生成单元
107_A,107_B 复用单元(信号处理单元)
109_A、109_B,703X,703Y,B119_A,B119_B 无线单元
111_A,111_B,B121_A,B121_B 天线单元#A,天线单元#B
113 控制信息用映射单元
203,B104 纠错编码单元
205 映射单元
207,306,B108 处理单元
302 串并行转换单元
304 傅立叶逆变换单元
701X,701Y 天线单元#X,天线单元#Y
705_1,707_1 调制信号u1的信道估计单元
705_2,707_2 调制信号u2的信道估计单元
709 控制信息解调单元
711,713 相位噪声估计单元
715 信号处理单元
B106 调制信号生成单元
B110_A,B110_B 离散傅立叶变换单元
B113_A,B113_B 子载波映射单元
B115_A,B115_B (快速)傅立叶逆变换单元
B117_A,B117_B 循环前缀附加单元

Claims (8)

1.发送装置,包括:
电路,生成含有用于多个接收装置的相位噪声估计用的参考信号的调制信号,对所述参考信号的发送功率的校正系数和被作为所述参考信号使用的序列的模式以一对一方式关联;以及
发送机,发送所述调制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装置,
所述电路在被分配给各个所述接收装置的资源的最高的频率及最低的频率中配置所述参考信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装置,
所述电路将所述参考信号配置在没有被分配给所述接收装置的资源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装置,
所述参考信号的所述校正系数和对所述调制信号中包含的数据的发送功率的校正系数彼此不同。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装置,
所述电路在用于所述接收装置的信号中设定的调制阶数为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在分配给该接收装置的资源中配置所述参考信号,在所述调制阶数低于所述阈值的情况下,在所述资源中不配置所述参考信号。
6.接收装置,包括:
接收机,接收含有用于多个接收装置的相位噪声估计用的参考信号的调制信号,对所述参考信号的发送功率的校正系数和被作为所述参考信号使用的序列的模式以一对一方式关联;以及
电路,使用所述调制信号中包含的用于多个所述接收装置的所述参考信号估计相位噪声。
7.发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生成含有用于多个接收装置的相位噪声估计用的参考信号的调制信号,对所述参考信号的发送功率的校正系数和被作为所述参考信号使用的序列的模式以一对一方式关联;以及
发送所述调制信号。
8.接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含有用于多个接收装置的相位噪声估计用的参考信号的调制信号,对所述参考信号的发送功率的校正系数和被作为所述参考信号使用的序列的模式以一对一方式关联,
使用所述调制信号中包含的用于多个所述接收装置的所述参考信号估计相位噪声。
CN201880006177.9A 2017-03-08 2018-01-29 发送装置、接收装置、发送方法及接收方法 Active CN1101690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86929.7A CN113938366B (zh) 2017-03-08 2018-01-29 发送装置、发送方法、接收装置及接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43599 2017-03-08
JP2017043599 2017-03-08
PCT/JP2018/002723 WO2018163657A1 (ja) 2017-03-08 2018-01-29 送信装置、受信装置、送信方法及び受信方法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86929.7A Division CN113938366B (zh) 2017-03-08 2018-01-29 发送装置、发送方法、接收装置及接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69025A CN110169025A (zh) 2019-08-23
CN110169025B true CN110169025B (zh) 2021-09-07

Family

ID=6344761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86929.7A Active CN113938366B (zh) 2017-03-08 2018-01-29 发送装置、发送方法、接收装置及接收方法
CN201880006177.9A Active CN110169025B (zh) 2017-03-08 2018-01-29 发送装置、接收装置、发送方法及接收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86929.7A Active CN113938366B (zh) 2017-03-08 2018-01-29 发送装置、发送方法、接收装置及接收方法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3) US11153125B2 (zh)
EP (2) EP3826219B1 (zh)
JP (1) JP7164514B2 (zh)
KR (1) KR102556117B1 (zh)
CN (2) CN113938366B (zh)
BR (1) BR112019013972A2 (zh)
MX (1) MX2019008156A (zh)
RU (1) RU2742820C1 (zh)
TW (1) TWI741135B (zh)
WO (1) WO201816365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4236229A3 (en) * 2017-03-22 2023-11-15 Mitsubishi Electric R&D Centre Europe B.V. Reference signal for phase tracking insertion
CN110537351B (zh) * 2017-04-28 2022-05-06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测量装置和测量方法
WO2018208291A1 (en) * 2017-05-09 2018-11-15 Intel Corporation Radio resource scheduling
CN112995083B (zh) * 2017-06-13 2022-03-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和装置
US10674395B2 (en) * 2018-06-26 2020-06-02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RAN-aware multi-access edge computing traffic control
CN112822137A (zh) * 2019-11-15 2021-05-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及装置
US11632210B2 (en) * 2020-05-08 2023-04-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Enhanced phase tracking reference signal
US20210367726A1 (en) * 2020-05-19 2021-11-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Amplitude modulated phase tracking reference signals
WO2022216623A1 (en) * 2021-04-05 2022-10-13 Intel Corporation Phase tracking reference signal (pt-rs) pattern determination
CN116257730B (zh) * 2023-05-08 2023-08-01 成都戎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fpga实现频偏跟踪的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64938A (zh) * 2015-03-10 2015-07-08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 自带相参通道的天线近场测量方法
CN104854834A (zh) * 2013-10-29 2015-08-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相位噪声校正方法、设备及系统
EP2939383A4 (en) * 2012-12-29 2016-08-24 Intel Corp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PHASE RECORDING FOR MULTI-MODE OPERATION IN WIRELESS NETWORK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203812A1 (en) * 2003-02-18 2004-10-14 Malladi Durga Prasad Communication receiver with an adaptive equalizer that uses channel estimation
JP4066442B2 (ja) * 2003-08-07 2008-03-26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無線送信方法及び無線送信装置
JP4323985B2 (ja) 2003-08-07 2009-09-0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送信装置及び無線送信方法
WO2005096536A1 (en) * 2004-03-12 2005-10-1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eived signal quality estimation
US7826555B2 (en) 2005-08-24 2010-11-02 Panasonic Corporation MIMO-OFDM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MIMO-OFDM transmission method
KR20070066430A (ko) * 2005-12-22 2007-06-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스마트 안테나 시스템의 송수신 경로 보정 장치
WO2007135964A1 (ja) * 2006-05-19 2007-11-29 Panasonic Corporation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8477888B2 (en) * 2008-06-24 2013-07-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Phase-noise resilient generation of a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CN103259753B (zh) * 2012-02-16 2018-09-11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光通信系统、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发送方法和接收方法
US9362989B2 (en) * 2012-05-22 2016-06-07 Sun Patent Trust Transmission method, reception method,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RU2548032C2 (ru) * 2012-12-11 2015-04-10 Открытое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Россий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мощного радиостроения" Способ оценивания отношения сигнал/шум при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и сигналов с фазовой модуляцией
JP6313095B2 (ja) 2014-04-01 2018-04-18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基地局
JPWO2015162886A1 (ja) * 2014-04-24 2017-04-13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 アメリカ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送信装置
US10652769B2 (en) * 2015-07-25 2020-05-12 Mariana Goldhamer Coupling loss in wireless networks
US10201006B2 (en) * 2016-04-01 2019-02-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for multi-layer transmissions
US10778500B2 (en) 2016-06-27 2020-09-1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reference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US10979191B2 (en) 2016-08-05 2021-04-1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ference signal signaling for advanc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KR102380756B1 (ko) * 2016-08-05 2022-03-31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위상 보상 기준 신호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11343057B2 (en) * 2016-08-05 2022-05-24 Apple Inc. Transmission of phase tracking reference signals (PT-RS) for bandwidth parts
WO2018062942A1 (en) 2016-09-30 2018-04-0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receiving control information for reference signal related to phase noise estim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therefor
EP3535884A1 (en) 2016-11-04 2019-09-1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Pt-rs configuration depending on scheduling parameters
WO2018123441A1 (ja) 2016-12-26 2018-07-05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WO2018125910A1 (en) 2016-12-30 2018-07-05 Intel IP Corporation User equipment (ue), generation node-b (gnb) and methods for phase tracking reference signal (pt-rs) pre-coding
CN108737058B (zh) 2017-01-06 2019-07-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参考信号的配置方法、装置及系统
JP2020057825A (ja) * 2017-02-02 2020-04-0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939383A4 (en) * 2012-12-29 2016-08-24 Intel Corp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PHASE RECORDING FOR MULTI-MODE OPERATION IN WIRELESS NETWORKS
CN104854834A (zh) * 2013-10-29 2015-08-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相位噪声校正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4764938A (zh) * 2015-03-10 2015-07-08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 自带相参通道的天线近场测量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Discussion on RS for phase tracking;ZTE 等;《3GPP TSG RAN WG1 NR Ad-Hoc Meeting》;20170120;全文 *
Time and frequency pattern for PTRS;Samsung;《3GPP TSG RAN WG1 NR Ad Hoc》;20170120;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153125B2 (en) 2021-10-19
RU2021102311A3 (zh) 2022-03-31
EP3595253B1 (en) 2021-03-03
KR102556117B1 (ko) 2023-07-14
US11757679B2 (en) 2023-09-12
CN113938366B (zh) 2024-05-10
RU2021102311A (ru) 2021-02-08
EP3826219B1 (en) 2023-10-25
EP3595253A4 (en) 2020-04-01
EP3826219A1 (en) 2021-05-26
EP3595253A1 (en) 2020-01-15
US20210281447A1 (en) 2021-09-09
CN113938366A (zh) 2022-01-14
US20190356515A1 (en) 2019-11-21
MX2019008156A (es) 2019-09-06
TW201836297A (zh) 2018-10-01
JPWO2018163657A1 (ja) 2020-01-09
BR112019013972A2 (pt) 2020-03-03
CN110169025A (zh) 2019-08-23
TWI741135B (zh) 2021-10-01
JP7164514B2 (ja) 2022-11-01
KR20190126766A (ko) 2019-11-12
RU2742820C1 (ru) 2021-02-11
US20230362036A1 (en) 2023-11-09
WO2018163657A1 (ja) 2018-09-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69025B (zh) 发送装置、接收装置、发送方法及接收方法
US11528111B2 (en) Technique for configuring a phase tracking reference signal
RU2549351C2 (ru) Способ и система для разрешения объединения блоков ресурсов в системах lte-a
CN103986682B (zh) 一种无线mimo通信系统的通信方法
JP5465320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参照信号送信装置及び方法
KR101792608B1 (ko) 활성화된 전송 블록을 나타내기 위한 방법 및 시스템
US9629129B2 (en) Method for setting 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 in wireless RAN system and apparatus supporting the same
CN101548517A (zh) 用于分配训练信号和信息比特的无线通信方法和设备
WO2010079849A1 (en) Multiple Component Carrier OFDMA Communication System
JP7136975B2 (ja) 送信方法、受信方法、送信装置、及び受信装置
CN111934832A (zh) 基于多信道传输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US20210105164A1 (en) Base station apparatus, terminal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JP7293186B2 (ja) 送信方法、受信方法、送信装置、及び受信装置
RU2777352C2 (ru) Передающе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прием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способ передачи и способ приема
Pathak BER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WiMAX PHY layer under different channel conditio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