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48517A - 用于分配训练信号和信息比特的无线通信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用于分配训练信号和信息比特的无线通信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48517A
CN101548517A CNA2007800452011A CN200780045201A CN101548517A CN 101548517 A CN101548517 A CN 101548517A CN A2007800452011 A CNA2007800452011 A CN A2007800452011A CN 200780045201 A CN200780045201 A CN 200780045201A CN 101548517 A CN101548517 A CN 1015485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it
frequency
modulation
qpsk
ofd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8004520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48517B (zh
Inventor
I·查
P·R·季塔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39449559&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1548517(A)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 filed Critical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5485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485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485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4851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89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different transmission schemes, at least one of them being a diversity transmission sche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163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impulse radio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1Arrangements at the transmitter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5Arrangements at the receiver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59Convolutional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Abstract

用于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的信道校正和解调的技术被增强以便能够以最小处理负载达到更高的有效数据率和/或更低错误率。导频被自适应地移动和/或移除,并且它们的位置被改变以增强在接收机处的信道估计、解码、以及解调处理。信息承载数据比特的接收也通过增加、移除或改变所述位置而被增强。

Description

用于分配训练信号和信息比特的无线通信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正交频分复用(OFDM)信号的高效解调需要信号经历的时频信道的准确和足够的频率特征。一旦信道被完全特征化,或者等价地,“被估计”,该信道估计可以用来最大化信道在最优解调经历所述信道的信号的效果。典型的,该处理被称为“信道均衡”。
在现代无线通信系统,其中OFDM是所选择的调制技术,如欧洲计算机制造商联盟(ECMA)-368超宽带(UWB)个域网(PAN)系统,典型地,信道的特征通过具有两组信号来执行。第一信号被称为前导码,并且其前信道信号合成在所有时间和频率采样对接收机是完全已知的,所述时间和频率采样包括所述前导码信号。前导码典型的预先放置在分组的数据部分的前面。使用从相邻分组的前导码获得的信道估计的内插,可以获得时频信道的估计,其中数据部分可以经历该时频信道。
第二类型信号是导频,用于进一步帮助信道特征化和最终均衡。所述导频是占据分组的后导码部分的完全时频采样空间的子集的已知信号,并且典型的包括多个单一的或小的子集采样,所述采样规则散布在分组的后前导码部分的时间和频率采样空间。此外,在导频采样中使用内插,和/或使用所述前导码部分,可以获得信道的估计。图1显示了在典型的时频信道空间中分配导频的例子。
这里讲述的问题是与一个事实有关,该事实为由于UWB系统的大的带宽和仅能影响UWB系统的部分的谱的大量的干扰和噪声源,UWB系统典型的遭受由自然和人造的更窄带信号和噪声的损害。所述现有技术的UWB系统不提供在运行的时频域中发射端能够“规避”已知干扰源的方法。现有技术也不减轻这些干扰的负面影响,如现有技术的方法使用在发射的信号的时频资源映射中参考信号的“固定的”布置。
典型的UWB无线通信信道,由于其大的带宽,即使没有外在干扰源存在,典型地,在其运行频率上是不均匀的。例如,如果两个UWB设备移动到彼此相关,例如由UWB配置的移动设备的用户所携带的,则信道中的运行频率可能经历非常不同程度的失真,因为多普勒效应将影响包含在不同程度的信道的大的带宽的不同子频率。
因此,对诸如与ECMA 368 UWB标准兼容的UWB OFDM信号,在频域中有多个地方,在这些地方上,由于来自人和自然的窄带干扰的存在,所述信道可能经历剧烈增加的干扰并且导致系统降级。这样的信道子空间的信号噪声比远远低于信道空间的其余地方。
现有技术的UWB系统的一个问题是这样系统的发射机在频率和时间域中有训练信号的“固定的”或“不可变的”布置。在UWBOFDM系统中训练符号源的固定的分配或布置应该被可靠检测以帮助数据符号高效接收变得成为问题。
现有技术的系统的另一个问题是现有技术UWB OFDM系统没有开发用于数据传输的信道的均等的缺乏。这些系统不自适应地或可变地分配数据符号以响应它们对信道条件的认识。这导致信道容量的次优利用,并且这是对许多不同类型的无线通信系统公知的问题。但是,不同于窄带系统,由于UWB系统大的运行带宽和确保干扰的更大的机率和更大程度的信道不均等,这个问题的影响对UWB系统更大。
一种处理上述一些问题的方式是在发射机的控制和数据符号上使用错误校正编码。当信道条件本地恶化并且导致接收机上符号方向的错误时,有关发射波形中的原始信号的冗余的、分布的信息的存在允许所述接收机通过使用解码技术来恢复原始符号。
传统方法减轻所述问题的另一种方式是向已知、训练的信号分配所述发射波形的时频资源的重要部分,以便,即使当对训练符号子集的损害发生时,剩余的训练符号足够用于恢复信道信息并且帮助数据符号的解调。典型地,在OFDM系统,训练信号,包括前导码和导频,可以占有10%或更多时频资源。然而,典型地,该方法能够导致训练信号的过度分配,既然系统的设计为训练符号的最差情况供应将被典型地完成。这样过度分配的结果将是低估了信道真实容量、实际的传输以及承载数据符号的信息。
为了补偿确定的正确值对变化信道参数不是理想的这一事实,用来编码所述数据的所述参数被调整。因此,为了优化开发动态变化的可用信道容量,现有技术使用自适应调制编码(AMC)以自适应地分布信息比特。在AMC中,发射机自适应地选择许多调制和编码方案中的一个,通常是基于每一个分组可变的,依赖于发射机希望其发射的分组将通过的信道的质量。在ECMA-368 UWB系统,例如,有8个不同的基于每个分组提供自适应方法来分配通过分组的比特的AMC模式。
下面表1描述了在ECMA-368 AMC模式下可用的数据率。通常,较低的编码率(即数据/全部符号)和每个符号速率的较低编码比特改善了在存在信号扭曲时的正确解码的可能性。所述扭曲可能是由于噪声或干扰等因素,这些因素不是直接在信道参数的补偿中被解决。其通过所述补偿偏向希望的信号并且有可能使得不希望的信号更随机化而被间接地解决。使用任一种方式的负面是四相相移键控(QPSK)调制和双载波调制(DCM)的有效数据率是被影响,如表1最左列所示。
表1
 
数据率(Mb/s) 调制 编码率(R) FDS TDS 编码比特/6OFDM符号(NCBP6S) 信息比特/6OFDM符号(NIBP6S)
53,3 QPSK 1/3 300 100
80 QPSK 1/2 300 150
106,7 QPSK 1/3 600 200
160 QPSK 1/2 600 300
200 QPSK 5/8 600 375
320 DCM 1/2 1200 600
400 DCM 5/8 1200 750
480 DCM 3/4 1200 900
在UWB OFDM系统的现有技术在连续信道估计和信号提取的缺点是:
1)缺少分组内的训练信号的自适应分配;以及
2)缺少分组内在时频信道平面的信息比特的自适应分配。
由于在分组内缺乏训练信号的自适应分配,传统UWB系统如ECMA-368系统使用诸如导频或前导码之类的训练信号的固定分配方法,而不考虑信道条件。因此如果分配的训练信号被放置在时频信道空间中显著损害发生的部分的话,传统UWB系统可能经历对训练信号的损害。
由于在分组内时频信道平面缺乏信息比特的自适应分配,由于非常宽的带宽以及这些设备因其小巧形状因素和使用模型(如附在个人数字助理(PDA)并且能随时携带,WTRU等等)而能够漫游的事实,所述UWB设备能够容易的面对来自人为和自然的在时间和频率上都能变化的窄带干扰。在当前UWB OFDM系统中的发射机在分组内不能自适应地按照通信信道改变或希望的条件分配信息承载数据比特。
然而,已知即使在相对短时间周期跨越单独的分组期间,UWB信道可能基于时变基础在特定时间-频率时隙上遭受损害。如果这样的损害大范围发生,例如,在时间-频率平面的重要部分,并且以损害先前分配的前导码和导频的最优使用、数据的大部分的方式,即使当使用信道编码的强加密,可能在接收机也不可恢复。
发明内容
用于OFDM系统的信道校正和解调的技术被增强以便能够以最小处理负载达到更高效数据率和/或更低错误率。导频被自适应地移动和/或删除,并且它们的位置被改变以增强在接收机处的信道估计、解码、以及解调处理。信息承载数据比特的接收也通过增加、移除或改变所述位置而被增强。
附图说明
当参考以下附图进行阅读时,前面的内容和下面的详细描述可以更好地被理解,其中:
图1显示了在典型的时频信道空间的导频分布的例子;
图2显示了传统的ECMA-368帧结构;
图3显示了简化的ECMA-368帧结构;
图4显示了在频域内的移动导频和数据的表示;
图5是在ECMA-368 UWB正交频分域复用的分组格式的物理层会聚协议(PLCP)报头的表示;
图6是在频域被移除和添加的导频的表示;
图7描述了发射机附加和扰频单元如何被用来格式化在ECMA-368中的扰频物理层服务数据单元(PSDU);
图8显示了发射机的例子;
图9显示了接收机的例子;以及
图10是OFDM发射机的框图的例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引用的术语“无线发射/接收单元(WTRU)”包括但不局限于用户设备(UE)、移动站、固定或移动用户单元、寻呼机、蜂窝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计算机或是其他任何能在无线环境中工作的用户设备。下文引用的术语“基站”包括但不局限于节点-B、站控制器、接入点(AP)或是其他任何能在无线环境中工作的接口设备。
为描述的目的,ECMA-368标准的总结构被展示。应该认为这只是一种实施,并且可以被扩展到特定参数的值的改变的其它实施而仍然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图2显示了ECMA-368 UWB OFDM系统的物理层帧结构的例子。所述ECMA-368帧包括物理层会聚协议(PLCP)前导码705,PLCP报头710以及PSDU 715。图2没有缩放,并且为说明的目的,所述PLCP前导码705和所述PLCP报头710被扩展。所述PLCP前导码205和所述PLCP报头210能够被用来作为训练序列。
图3是物理的ECMA-368 UWB OFDM系统的PSDU帧的简化图。现有技术方法考虑使用滑动窗口来为最佳内插和提供种子在时间和频率两个方向移动。应该注意固定频率交织(FFI)的使用是假定其中从UWB站被发射的所有帧在相同的528MHz频带。也可以使用时频交织(TFI)的系统。
图3的基本要素如下:
1)在水平时间域,一个帧的前侧和后侧相接的都有帧。时域模式在正(未来的)和负(过去的)两个方向被重复直到帧边界的端被达到。
2)在垂直频率域,导频子信道侧面接有九个数据子信道。上述的频域模式在正和负两个方向被重复直到在频带末尾的保护带被达到。
3)导频在频域的导频子信道占据连续时间片。数据子信道使用在频域的其余子信道。
4)帧前导码,在ECMA-368系统中包括PLCP前导码和PLCP报头,可以被用于预备的处理,即其中为在信号的数据部分的盲信号提取而在接收机执行的用于信道矩阵分离的非常初始“种子(seed)”被获得。
5)有效载荷和PAD比特之间的边界是依赖于有效载荷的实际大小而变化的。因此有效载荷数据在离帧的前导码的平均距离是变化的,所述帧总是存在的,以及离下一个帧的前导码,如果没有下一个帧的话该帧是不存在的。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方法,其中训练信号尤其是导频,是依赖于信道的条件自适应地放置在给定分组的频域。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信道的条件和质量可以被基于早先接收到的分组由传输UWB设备的接收机获得的频域信道估计来评定。从这样获得的信道估计,频谱的部分可以被分析并且每个这样的部分可以被确定在该部分内是否适于包括导频符号。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导频在信道质量很好的频率区域可以被移除。在这样的频率区域,由于覆盖了整个传输带宽的从前导码部分获得的在前的信道估计,是足够的并且为在已经很好的频率信道的更好的信道估计不再需要导频,则好的信道估计可以甚至在没有导频时获得。所移除的导频,反过来,能够重新放置在信道质量不好的并且在现有导频不足以产生好的信道估计的频率区域以帮助信道估计。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导频在信道质量很差的频率区域可以被移除。如果传输UWB设备决定或者从所述差质量信道移除数据符号,由此否定在这些频率信道或其周围维持导频的需要,或者如果所述传输UWB设备不彻底移除所有数据符号但是如果其为映射到这些差质量频率信道的数据符号应用更多抗错误调制/编码方案,所述导频在信道质量很差的频率区域可以被移除会发生。在后一种情况中,由于加强的错误保护,导频信道的移除能够被容忍。此外,所述移除的导频能够被重新放置到其它频率信道以帮助在这些频率信道周围的更好的信道估计。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导频可以从非常好的频率信道和非常坏的频率信道两者中移除,并且所述移除的导频能够被重新放置以维持频率信道。
为确定哪个导频信道要被移除和/或重新放置,给定分组的整个传输带宽可以划分为重叠或非重叠的子信道部分,每个子信道部分包括一个或多个频率点(bin)。每个这样的子信道部分的适当性能够被分析来保持或移除/重新放置导频信道。
图4显示了两个导频信道Cp[0]和Cp[2],分别地原始放置在频率子信道-55和-35。它们分别的被移除并且重新放置到不同频率子信道-54和-34。注意由于在导频信道的位置的改变,数据信道的位置也改变了。但是,如果所述导频信道的位置的改变是已知的和指出的,数据信道的新的位置能够被容易的确定,因为除了所述导频信道的所述散布的(interpersed)位置,所述数据信道位置的序列真的没有被改变。因此,仅有所述导频信道的位置改变被传送到所述接收的UWB设备或WTRU,因为该位置改变能够确定哪个频率信道包括所述导频的新的位置。在原始ECMA-368规定的导频放置的结构中,所述频率信道由10个频率点或子信道分组,每个频率点或子信道包括一个导频信道和九个数据信道。这10-点间隔被在图4中用矩形边界表示。频率点-56到-47包括第一10-点间隔,并且点-46到-37包括下一个10-点间隔,依此类推。
既然在大多数情况中,显著干扰存在的UWB谱的部分与整个谱相比是小的,很可能频率部分或点的数量被这样的干扰相比这样部分、或点的整个数量来说是成比例的很小的被影响。因此,如果UWB设备使用导频从数个被损害的频率信道被移除或重新放置的方法,则一旦这些点被确定,传输UWB设备可以仅需要向接收的UWB设备指示受影响的相对少频率点的位置或索引。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对ECMA-368 UWB ODFM分组格式的特定应用,在物理层(PHY)PLCP报头中一些可用的被保留的比特被用来指示导频被移除或添加的频率点的索引。
图5示例了在当前建议的ECMA-368 UWB PLCP报头格式,总共15个被保留的比特在4个不同的被保留的比特字段被保留。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一些“保留的”比特被用于建议的各种指示。既然在ECMA-368中有12个导频信道,则需要12个比特来指示导频信道的任一个是否被移除或重新定位。例如,比特串000010010001将指示第5、第8以及第12导频被移除或重新定位。此外,对每个重新定位的导频,如果导频能够仅在与导频原始放置相同的10-点频率间隔重新定位,一个可能需要至多4个比特来指示其中导频被重新定位。
一种使用这些被保留的比特为频率点的改变的位置来指示的方法的实施方式是对所述导频能够被移除/重新定位的位置应用额外限制,因为仅有15个比特可用,仅被保留的比特被使用。
举例来说可能使用限制,其中第一,仅每三个导频中的一个能被移除或重新定位,并且第二,导频可以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被移除,所述另一个位置在距离在相同的10个频率点内的原始位置8个频率点之内,所述10个频率点包括被取代的导频的原始位置。所述第一限制意味着可以至多有4个比特可以被移除/重新定位,需要被保留的比特中的2个。第二限制意味着每个被重新定位的导频需要另外3个比特。如果最多的4个导频被移除/重新定位,则至多15个比特被需要来指示在所陈述的限制下哪个导频位置被移除并且它们被重新定位到哪里。由于ECMA-368 PLCP报头已经有15个被保留的比特,则可以只使用这些比特来指示。
返回图4,这里显示了一个信号,其中仅一个导频被移除并且替换到在原始导频被定位的相同10-点间隔的新的位置。
通过另一个例子,可以不限制新位置可以处于哪里。有可能移除在一个10-点间隔内的导频位置,并且重新定位该导频符号到其中已有导频的另一个10-点间隔。该另一个导频能够被重新定位。图6显示了这样的情况。
在图6中,分别在频率点-55和-45上的原始导频符号Cp[0]和Cp[1],分别被重新定位到频率点-56和-47。如重新定位后所示,所述第一10-点间隔现在有两个导频点。同样如所示,所述第二10-点间隔现在没有导频点。此外,为了以不同的方式使用所述15个被保留的比特来指示所述导频的重新定位,有可能应用一些限制。
如果对导频可以被移除和重新定位的地方以较少的或没有限制的来完成所述导频移除和重新定位,使用仅这15个被保留的比特可能不够。因此,有可能使用在多于一个分组内的被保留的比特来传送所述导频的位置的改变。例如,如果PLCP报头在两个连续分组的被使用,总共30个被保留的比特将可用来指示所述导频的位置的改变。在另一方面,使用多个PLCP报头的花费,是在从传输UWB设备向其想要的接收器中的导频的改变的指示中增加的延迟(延期)。
使用的用于指示导频和数据信道的变化的位置的另一个可行的方法是通过新类型的控制分组的方式。该方法将需要现在不在ECMA-368规定中的特定控制分组的新的定义。
另外一个相似的方法是扩展一些存在分组类型的定义,如ACK分组,来包括足够多的比特来指示导频的新的位置。
剩下的是要确定传输UWB设备如何确定哪个导频频率信道是在恶劣信道损害的影响之下并且需要被重新定位。这种确定的一种方法是使用从相反链路的频域信道估计。例如,假定UWB设备A与另一个设备B通信时希望接入现在的导频位置中需要被替换/重新定位的导频。设备A可以首先从设备B收到的从其反向链路分组的接收中获得所述信道估计。然后,设备A能够计算互相信道的估计,即从设备A到设备B的信道。该估计随之被分析以接入很可能被严重损害的频率谱的任何部分,即任何频率点。在被损害的频率点被识别后,并且如果确定一些被损害的频率点是在先前被分配有导频符号的频率点上,或在先前被分配有导频符号的频率点附近,则这些点上的所述导频能够被移除并且被数据符号替换。相似的,导频信道能够被重新定位到不同于所述导频信道被原始分配的频率点。这么做的一个选择是其能够将所述导频信道重新定位到频率点在其最强最近邻居导频信道频率点和所述导频信道被移除的频率点之间的频率点的中点。
确定哪个导频信道要被移除和/或重新定位的另一个方法可以是通过从接收UWB设备的直接指示。此外,这可以通过使用从接收UWB设备的分组的PLCP报头中的一些被保留的比特。这类似于在发射机设备指派所述导频位置变化的方法,但是使用与所述发射机设备中使用的不同的被保留的比特。作为替换,可以使用新定义的控制分组,或肯定应答(ACK)的新的扩展或来自使用的接收设备的请求-发送(RTS)分组。
下述是方法的一些实施方式,其中该方法承载数据符号的信息,能够使用在UWB OFDM分组内的不同频率信道(点)上的自适应调制编码而被自适应分配。
在这样的方法的一种实施方式中,例如被上述已经描述过的许多方法获得,频率信道的估计能够被用来识别哪个频率点是质量好的,例如高信噪比,和哪个频率点是质量差的。然后传输UWB设备能够,使用更高阶调制方案和/或更低速率的信道编码方案,在高的信道质量的频率点或其周围分配更多信息比特。所述设备还能够,使用更低阶调制方案和/或更高速率信道编码方案,在所述低的信道质量的频率点或其周围分配更少信息比特。在频率点上的自适应比特分配在分组内被完成,与现有UWB OFDM系统如所述ECMA-368系统中用的方案不同。
假定传输UWB设备在分组内的不同频率点上使用自适应比特分配方案。为了接收UWB设备来正确解调信号,将需要知道频率点的哪个使用何种调制或信道编码方案。解决该问题的方法的多个实施方式将在下面讨论。
首先,在PLCP报头中的一些被保留的比特能够被用来按照不同频率点指示调制和/或信道编码的不同。因为在ECMA-368标准中仅有15个被保留的比特,需要使用多于一个分组,并且因此多于一个PLCP报头及其带来的被保留的比特能够指示在频率点上的比特分配的详细的划分。在128个可用的频率信道中有100个数据信道。如果为每个数据信道使用两种不同比特分配方案,并且对所有数据信道的自适应分配比特的能力是需要的,则需要100个指示比特。进一步的限制可以适当地减少用于指示的需要的被保留的比特的数量。例如,100个数据信道能够被划分成10个连续的不重叠的点-间隔,每个中有10个数据信道。然后,仅需要10个比特来指示10-点间隔中的任何一个将使用哪个比特分配方案(从可能的两个里面)。
第二,与前述的导频移除/重新定位的指示的方法相似,可以在不同频率点(或点间隔)使用多于一个PLCP报头及其可用的被保留的比特。
第三,与上述的方法相似,新的控制分组(帧)类型可以被使用,其中所述帧有定义的控制字段来指示比特的自适应分配。
下述是向不同频率点的自适应地分配不同数量的信息比特的方法。
图7显示了ECMA-368系统的发射机附加和扰频单元700,该系统格式化PSDU帧,即所述分组包括在物理层(PHY)级别的信息承载数据符号。所述发射机附加和扰频单元700对帧有效载荷705进行扰频,所述有效载荷705承载信息承载数据比特,具有32比特帧检查序列(FCS)710以及分组装配/拆卸(PAD)比特715。六(6)个“零”-值尾比特720也被输入所述发射机附加和扰频单元700。所述发射机附加和扰频单元700一起附加扰频的帧有效载荷730,32个扰频的FCS比特735,扰频的PAD比特740以及非扰频的零值尾比特740来形成扰频的PSDU帧750。
图8显示了包括所述发射机附加和扰频单元700的发射机800的例子。此外,所述发射机进一步包括卷积编码器/删余器805,比特交织器815,调制映射器825,OFDM调制器835以及发射天线845。所述调制映射器825可以是QPSK调制映射器或DCM映射器。所述发射机800可以包括在WTRU和/或基站中。
参考图8,由所述发射机附加和扰频单元700输出的扰频PSDU帧750被馈送到卷积编码器/删余器805,该卷积编码器/删余器805输出编码的删余的比特810,所述编码的删余的比特810则被所述比特交织器815比特交织。然后,使用知道的(knowledge of)发射信道特征,所述调制映射器825选择QPSK调制或DCM作为特定频率点的映射,并且然后将所述交织的比特820映射到所选择的调制映射(QPSK或DCM)。由调制映射器825输出的所映射的比特830被馈送到OFDM调制器835,OFDM调制器835调制所映射的比特830来产生OFDM-调制的输出比特840,该输出比特840被通过发射天线845来发射。
图9显示了重构所述扰频PSDU 750的接收机900的例子。所述接收机900可以包括接收天线905,OFDM解调器915,解映射器925,比特解交织器935和维特比解码器945。所述解映射器925可以是QPSK调制解映射器或DCM解映射器。所述接收机900可以合并在WTRU和/或基站中。
参考图9,由接收天线905接收的基带信号910被所述OFDM解调器915解调。作为结果的解调信号920被馈送到所述解映射器925,所述解映射器925使用信道特征的信息首先选择QPSK调制解映射或DCM解映射,并且相应的解映射所述解调信号920。所述解映射信号930则被馈送到比特解交织器935,比特解交织器935解交织所述解映射信号930。所述比特解交织器935输出解交织比特940,所述解交织比特940被馈送到所述维特比解码器945。所述维特比解码器945输出扰频PSDU 750,该扰频PSDU 750进一步被处理(被扰频并且被解附加)来产生PSDU帧有效载荷(未图示)。
下述是来为ECMA-368 PSDU微小的修改的版本以多种不同方式在不同频率点能够被执行的用于自适应比特分配的方法的替换的实施方式。
一种实施方式包括相对于DCM的QPSK的多种不同使用的自适应分配。所述传输UWB设备通过在每个不同的频率点使用不同调制映射来分配信息比特到不同信道频率点。例如,其中频率信道是良好的并且高于所有频率信道的平均,可能被QPSK调制的信息比特可以被向上-调制到DCM。同样,在频率信道质量很差时,可能被QPSK调制的信息比特可以被向下-调制到QPSK。所述信号然后被使用IFFT映射到OFDM调制器。
在接收的UWB设备,接收机首先应用FFT将所述OFDM信号转换到频域。然后,使用例如读取所述PLCP报头被保留的比特而获得的指示,如这节前述段落所解释的,考虑哪种调制方案响应于哪种频率点,然后所述接收机能够将接收到的比特采集到两个划分,一个响应于频率点的集合并且包含通过传输UWB设备被调制-映射到QPSK的比特,并且另一个划分响应于另一个频率点的集合并且包含通过传输UWB设备调制-映射到DCM的比特。然后所述接收机分别从两个划分中解映射所调制的信号。在两组信号被解调后,一组被QPSK、且另一组被DCM解调,所述调制的比特在反映频率点阶次的正确阶次被再次比较,并且继续来进一步接收机处理如比特交织、卷积解码以及解扰频,如图9所描述的。
这种特定的解决需要对ECMA-368系统中的现有发射机和接收机程序的仅适度改变。所述发射机需要维持两组信号,一组使用DCM并且另一组使用QPSK。所述接收机,为了维持两组信号,也需要被设计为能够执行QPSK和DCM解调。对ECMA规定的另外一个改变是上述的指示方法。
所述方法的另一个实施方式包括通过信道编码率的自适应分配。在该实施方式中,以不同信道质量的每个不同频率点的不同信道编码率被使用。例如,ECMA-368规定,通过使用与四个不同删余方案结合的基本1/3卷积编码器,提供4个不同信道编码率1/3、1/2、5/8以及3/4。因此,能够识别至多4个不同信道质量的级别,按照所述4个质量级别划分所述频率点,并且对在不同频率点上承载的符号使用不同信道编码率。这需要在发射端的交织、QPSK/DCM映射器以及OFDM调制器的改变,其中发射机将必须保持四个不同组的信息比特,和各自的信道编码、交织、调制映射(对QPSK或DCM)以及随之对OFDM的各自调制,然后通过重叠至多四个不同OFDM信号来在时域上组合至多四个不同OFDM信号。
在接收机,也需要有必要的四个不同的如图9描述的接收机,在发射机的比特流的每一个都被四个不同信道编码率中的一个来编码。
另一个实施方式包括在不同频率点使用多种调制和信道编码率的混合。这将是上面提出的两种实施方式的混合组合,并且需要对ECMA-368规定的更多修改。但是,这种方法将启动不同质量的不同频率信道上的至多8个不同级别的比特分配。
图10是有N个天线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UWB-OFDM发射机1000的例子。注意对现有UWB-OFDM标准来说,如ECMA-368是基于N=1的单输入单输出(SISO)系统。所述发射机1000可以包括串并(S/P)转换器1010、自适应导频分配单元10151-1015N、频率交织器10201-1020N、自适应映射单元10251-1025N、量化器1030、处理单元10351-1035N、基带到射频(RF)转换器10401-1040N以及发射天线10451-1045N。所述自适应映射单元10251-1025N可以是自适应QPSK调制映射单元或自适应DCM映射单元。所述发射机1000可以包括在WTRU和/或基站中。
参考图10,所述S/P转换器1010将基带数据输入信号1005转换成N个并联比特流。所述自适应导频分配单元10151-1015N中的每个在所述频率点自适应地分配导频,并且产生导频分配指示比特10171-1017N,其中所述频率交织器10201-1020N使用所述导频分配指示比特10171-1017N来确定所述频率点以交织所述并行的输入信号10181-1018N。所述自适应导频分配单元10151-1015N也输出数据比特10181-1018N,其中数据比特10181-1018N已经被所述S/P转换器1010输出的N个并行比特流中的各个比特流所复用。输出的数据比特10181-1018N使用所述信道的知识在所述自适应导频分配单元10151-1015N中被产生,然后被在PSDU报头(图2中的215)中被保留的比特的一些或全部来承载。所述导频分配指示比特10171-1017N被在PLCP报头(图2中的210)中的5个八比特组PHY报头部分的被保留的比特(图5所示)中的一些或全部来承载。在频率交织后,所述自适应映射单元10251-1025N映射所述频率交织器10201-1020N的输出到QPSK调制或DCM,输出到QPSK调制或DCM的选择是基于导频分配和关于对应于所述频率点的所述频率信道的信息来自适应地做出的。所述QPSK调制或DCM-映射的信号然后被量化器1030量化,并且所述结果信号被转换成时域信号并且被所述处理单元10351-1035N附加保护带比特。然后,所述结果信号10381-1038N被基带到RF单元10401-1040N转换成模拟RF信号。最终,所述RF信号被从所述天线10451-1045N发射。
注意图10描述了MIMO发射机。对有1个天线的SISO发射机,所述S/P转换器1010被移除并且有无索引的单元1015到1045的一个序列。但是,其余的运行与图10中描述的类似。
实施例
1、一种发射机,该发射机包括:
扰频单元,所述扰频单元被配置成产生扰频物理层服务数据单元(PSDU)帧;
卷积编码器,所述卷积编码器被配置成基于所述扰频PSDU帧产生被编码并删余的比特;
比特交织器,所述比特交织器被配置成交织所述被编码并删余的比特;
调制映射器,所述调制映射器被配置成将被交织的比特映射到适当选择的映射并且产生被映射的交织的比特;
正交频分复用(OFDM)调制器,所述OFDM调制器被配置成调制所述被映射的交织的比特来产生OFDM-调制的输出比特;以及
发射天线,所述发射天线被配置成发射所述OFDM-调制的输出比特。
2、根据实施例1所述的发射机,其中所述调制映射器是四相相移键控(QPSK)调制映射器。
3、根据实施例1所述的发射机,其中所述调制映射器是双载波调制(DCM)映射器。
4、根据实施例1-3中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发射机,其中所述调制映射器使用知道的发射信道特征,来选择四相相移键控(QPSK)调制或双载波调制(DCM)作为用于由所述比特交织器为特定频率点输出的被交织的比特的映射,然后将被交织的比特映射到适当选择的QPSK调制或DCM映射。
5、一种包括实施例1-4中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发射机的无线发射/接收单元(WTRU)。
6、一种包括实施例1-4中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发射机的基站。
7、一种接收机,该接收机包括:
接收天线,所述接收天线被配置成接收基带信号;
正交频分复用(OFDM)解调器,所述OFDM解调器被配置成解调接收到的基带信号;
调制解映射器,所述调制解映射器被配置成解映射被解调的信号;
比特解交织器,所述比特解交织器被配置成解交织被解映射的信号;以及
维特比解码器,所述维特比解码器被配置成基于被解交织的解映射的信号来产生扰频物理层服务数据单元(PSDU)帧。
8、根据实施例7所述的接收机,其中所述调制解映射器是四相相移键控(QPSK)调制解映射器。
9、根据实施例7所述的接收机,其中所述调制解映射器是双载波调制(DCM)解映射器。
10、根据实施例7-9中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接收机,其中所述调制解映射器使用关于接收信道特征的信息来选择四相相移键控(QPSK)调制解映射或双载波调制(DCM)解映射,然后相应地解映射被解调的信号。
11、根据实施例7-10中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接收机,其中所述扰频PSDU帧被扰频且解附加从而产生PSDU帧有效载荷。
12、一种包括实施例7-11中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接收机的无线发射/接收单元(WTRU)。
13、一种包括实施例7-11中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接收机的基站。
14、一种多输入多输出(MIMO)超宽带(UWB)-正交频分复用(OFDM)发射机,该发射机包括:
串并(S/P)转换器,所述S/P转换器被配置成将数据输入信号转换成N个并行比特流;
多个自适应导频分配单元,所述多个自适应导频分配单元被配置成在频率点上自适应地分配导频,并且产生比特-分配指示比特;
多个频率交织器,所述多个频率交织器被配置成确定所述频率点来交织并行比特流中的各个比特流并且产生被交织的比特;
多个自适应调制映射单元,所述多个自适应调制映射单元被配置成将所述交织的比特映射到四相相移键控(QPSK)调制或双载波调制(DCM),QPSK或DCM的选择是基于导频分配和关于对应于所述频率点的频率信道的信息而自适应地做出的;
量化器,所述量化器被配置成量化所述QPSK调制或DCM映射的信号;
多个处理单元,所述多个处理单元被配置成将所述映射的信号变换成时域信号并且将保护带比特附加到所述时域信号;
多个基带到射频(RF)转换器,所述多个基带到RF转换器被配置成将所述时域信号转换成RF信号;以及
多个发射天线,所述多个发射天线被配置成发射所述RF信号。
15、一种包括实施例14所述的发射机的无线发射/接收单元(WTRU)。
16、一种包括实施例14所述的发射机的基站。
17、一种单输入单输出(SISO)超宽带(UWB)-正交频分复用(OFDM)发射机,该发射机包括:
自适应导频分配单元,所述自适应导频分配单元被配置成在频率点上自适应地分配导频,并且产生比特-分配指示比特;
频率交织器,所述频率交织器被配置成确定所述频率点来进行交织,并输出交织的比特;
自适应调制映射单元,所述自适应调制映射单元被配置成将所述交织的比特映射到四相相移键控(QPSK)调制或双载波调制(DCM),QPSK或DCM的选择是基于导频分配和关于对应于所述频率点的频率信道的信息而做出的;
量化器,所述量化器被配置成量化所述QPSK调制或DCM映射的信号;
处理单元,所述处理单元被配置成将被映射的比特变换成时域信号并且将保护带比特附加到所述时域信号;
基带到射频(RF)转换器,所述基带到RF转换器被配置成将所述时域信号转换成RF信号;以及
发射天线,所述发射天线被配置成发射所述RF信号。
18、一种包括实施例17所述的发射机的无线发射/接收单元(WTRU)。
19、一种包括实施例17所述的发射机的基站。
20、一种在具有物理层会聚协议(PLCP)报头的超宽带(UWB)正交频分复用(OFDM)分组中配置被保留的比特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在频率平面上的数据比特中分配导频;以及
将所述PLCP报头中可用的被保留的比特中的至少一部分配置成指示频率点的索引,在所述频率点处所述导频被移除或添加。
21、一种指示导频信道重新定位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从第一组的各个频率子信道中移除多个导频信道;
将所述导频信道重新定位到第二组的各个频率子信道;以及
使用超宽带(UWB)正交频分复用(OFDM)分组的物理层会聚协议(PLCP)报头中的被保留的比特来向无线发射/接收单元(WTRU)传送所述导频信道的定位的改变,以便所述WTRU能够确定哪个频率信道包括所述导频信道的新位置。
22、根据实施例21所述的方法,其中需要12个被保留的比特来指示导频信道中的任何一个是否被移除或重新定位
虽然本发明的特征和元素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以特定的结合进行了描述,但每个特征或元素可以在没有所述优选实施方式的其他特征和元素的情况下单独使用,或在与或不与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元素结合的各种情况下使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或流程图可以在由通用计算机或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软件或固件中实施,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软件或固件是以有形的方式包含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的。关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实例包括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寄存器、缓冲存储器、半导体存储设备、诸如内部硬盘以及可移动磁盘之类的磁介质、磁光介质以及诸如CD-ROM碟片和数字多功能光盘(DVD)之类的光介质。
举例来说,恰当的处理器包括:通用处理器、专用处理器、传统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多个微处理器、与DSP核心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电路、其他任何集成电路(IC)和/或状态机。
与软件相关的处理器可用于实现射频收发信机,以在无线发射接收单元(WTRU)、用户设备(UE)、终端、基站、无线电网络控制器(RNC)或是任何一种主机计算机中加以使用。WTRU可以与采用硬件和/或软件形式实施的模块结合使用,例如相机、摄像机模块、视频电路、扬声器电话、振动设备、扬声器、麦克风、电视收发信机、免提耳机、键盘、蓝牙
Figure A200780045201D0027124236QIETU
模块、调频(FM)无线电单元、液晶显示器(LCD)显示单元、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单元、数字音乐播放器、媒体播放器、视频游戏机模块、因特网浏览器和/或任何无线局域网(WLAN)模块。

Claims (22)

1、一种发射机,该发射机包括:
扰频单元,所述扰频单元被配置成产生扰频物理层服务数据单元(PSDU)帧;
卷积编码器,所述卷积编码器被配置成基于所述扰频PSDU帧产生被编码并删余的比特;
比特交织器,所述比特交织器被配置成交织所述被编码并删余的比特;
调制映射器,所述调制映射器被配置成将被交织的比特映射到适当选择的映射并且产生被映射的交织的比特;
正交频分复用(OFDM)调制器,所述OFDM调制器被配置成调制所述被映射的交织的比特来产生OFDM-调制的输出比特;以及
发射天线,所述发射天线被配置成发射所述OFDM-调制的输出比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射机,其中所述调制映射器是四相相移键控(QPSK)调制映射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射机,其中所述调制映射器是双载波调制(DCM)映射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射机,其中所述调制映射器使用知道的发射信道特征来选择四相相移键控(QPSK)调制或双载波调制(DCM)作为用于被交织的比特的映射,所述被交织的比特由所述比特交织器为特定频率点输出,并且然后将所述被交织的比特映射到适当选择的QPSK调制或DCM映射。
5、一种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射机的无线发射/接收单元(WTRU)。
6、一种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射机的基站。
7、一种接收机,该接收机包括:
接收天线,所述接收天线被配置成接收基带信号;
正交频分复用(OFDM)解调器,所述OFDM解调器被配置成解调所接收到的基带信号;
调制解映射器,所述调制解映射器被配置成解映射被解调的信号;
比特解交织器,所述比特解交织器被配置成解交织被解映射的信号;以及
维特比解码器,所述维特比解码器被配置成基于被解交织的解映射的信号来产生扰频物理层服务数据单元(PSDU)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接收机,其中所述调制解映射器是四相相移键控(QPSK)调制解映射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接收机,其中所述调制解映射器是双载波调制(DCM)解映射器。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接收机,其中所述调制解映射器使用关于接收信道特征的信息来选择四相相移键控(QPSK)调制解映射或双载波调制(DCM)解映射,并且然后相应地解映射被解调的信号。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接收机,其中所述扰频PSDU帧被扰频且解附加从而产生PSDU帧有效载荷。
12、一种包括权利要求7所述的接收机的无线发射/接收单元(WTRU)。
13、一种包括权利要求7所述的接收机的基站。
14、一种多输入多输出(MIMO)超宽带(UWB)-正交频分复用(OFDM)发射机,该发射机包括:
串并(S/P)转换器,所述S/P转换器被配置成将数据输入信号转换成N个并行比特流;
多个自适应导频分配单元,所述多个自适应导频分配单元被配置成在频率点上自适应地分配导频,并且产生比特-分配指示比特;
多个频率交织器,所述多个频率交织器被配置成确定所述频率点来交织所述并行比特流中的各个比特流并且产生被交织的比特;
多个自适应调制映射单元,所述多个自适应调制映射单元被配置成将所述被交织的比特映射到四相相移键控(QPSK)调制或双载波调制(DCM),QPSK或DCM的选择是基于导频分配和关于对应于所述频率点的频率信道的信息而自适应地做出的;
量化器,所述量化器被配置成量化所述QPSK调制或DCM映射的信号;
多个处理单元,所述多个处理单元被配置成将被映射的信号变换成时域信号并且将保护带比特附加到所述时域信号;
多个基带到射频(RF)转换器,所述多个基带到RF转换器被配置成将所述时域信号转换成RF信号;以及
多个发射天线,所述多个发射天线被配置成发射所述RF信号。
15、一种包括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发射机的无线发射/接收单元(WTRU)。
16、一种包括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发射机的基站。
17、一种单输入单输出(SISO)超宽带(UWB)-正交频分复用(OFDM)发射机,该发射机包括:
自适应导频分配单元,所述自适应导频分配单元被配置成在频率点上自适应地分配导频,并且产生比特-分配指示比特;
频率交织器,所述频率交织器被配置成确定所述频率点来进行交织,并输出被交织的比特;
自适应调制,所述自适应调制映射单元被配置成将所述被交织的比特映射到四相相移键控(QPSK)调制或双载波调制(DCM),QPSK或DCM的选择是基于导频分配和关于对应于所述频率点的频率信道的信息而做出的;
量化器,所述量化器被配置成量化所述QPSK调制或DCM映射的信号;
处理单元,所述处理单元被配置成将映射的比特变换成时域信号并且将保护带比特附加到所述时域信号;
基带到射频(RF)转换器,所述基带到RF转换器被配置成将所述时域信号转换成RF信号;以及
发射天线,所述发射天线被配置成发射所述RF信号。
18、一种包括权利要求17所述的发射机的无线发射/接收单元(WTRU)。
19、一种包括权利要求17所述的发射机的基站。
20、一种在具有物理层会聚协议(PLCP)报头的超宽带(UWB)正交频分复用(OFDM)分组中配置被保留的比特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在频率平面上的数据比特中分配导频;以及
将所述PLCP报头中可用的被保留的比特中的至少一部分配置成指示频率点的索引,在所述频率点处所述导频被移除或添加。
21、一种指示导频信道的重新定位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从第一组的各个频率子信道中移除多个导频信道;
将所述导频信道重新定位到第二组的各个频率子信道;以及
使用超宽带(UWB)正交频分复用(OFDM)分组的物理层会聚协议(PLCP)报头中的被保留的比特来向无线发射/接收单元(WTRU)传送所述导频信道的定位的改变,以便所述WTRU能够确定哪个频率信道包括所述导频信道的新位置。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中需要12个被保留的比特来指示所述导频信道中的任何一个是否被移除或重新定位。
CN2007800452011A 2006-12-07 2007-12-05 用于分配训练信号和信息比特的无线通信方法和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4851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86902306P 2006-12-07 2006-12-07
US60/869,023 2006-12-07
PCT/US2007/024870 WO2008073246A2 (en) 2006-12-07 2007-12-05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locating training signals and information bit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48517A true CN101548517A (zh) 2009-09-30
CN101548517B CN101548517B (zh) 2012-06-20

Family

ID=394495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45201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48517B (zh) 2006-12-07 2007-12-05 用于分配训练信号和信息比特的无线通信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2) US20080137718A1 (zh)
EP (1) EP2103068A2 (zh)
JP (1) JP4907721B2 (zh)
KR (2) KR20090083957A (zh)
CN (1) CN101548517B (zh)
TW (1) TWI372542B (zh)
WO (1) WO2008073246A2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01561A (zh) * 2013-12-02 2014-04-02 清华大学 一种适用于延迟敏感业务的新型编码调制方法与系统
CN105453547A (zh) * 2013-08-08 2016-03-30 Lg电子株式会社 传输广播信号的装置、接收广播信号的装置、传输广播信号的方法和接收广播信号的方法
CN108886420A (zh) * 2015-10-30 2018-11-23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无线网络中的信道交织的系统和方法
CN110080749A (zh) * 2019-04-08 2019-08-0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通用自适应高速测井遥传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872043B1 (ko) * 2005-12-29 2008-12-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대역 무선접속 통신시스템에서 파일럿 패턴 결정 장치 및방법
KR101366264B1 (ko) * 2007-08-29 2014-02-2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데이터 전송량을 증가시키기 위한 신호 전송 방법
US7995969B2 (en) * 2008-01-10 2011-08-09 Sony Corporation Millimeter wave power conversion
GB0804616D0 (en) * 2008-03-12 2008-04-16 Cambridge Silicon Radio Ltd Diversity reception
US8089858B2 (en) * 2008-08-14 2012-01-03 Sony Corporation Frame and signalling pattern structure for multi-carrier systems
MX2011001783A (es) * 2008-08-18 2011-04-05 Research In Motion Ltd Sistemas, dispositivos y métodos para transmision y recepción de secuencias de entrenamiento.
US7907512B1 (en) * 2009-03-03 2011-03-15 Urbain A. von der Embse OFDM and SC-OFDM QLM
US8559887B2 (en) * 2009-07-09 2013-10-15 Cisco Technology, Inc. Coherence time estimation and mobility detection for wireless channel
WO2011009128A1 (en) * 2009-07-17 2011-01-20 Aware, Inc. Combined data and probe (cdp) frame
US8462720B2 (en) * 2009-08-18 2013-06-11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Transmission/recep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rame including protocol version in ultra wideband system
KR101335733B1 (ko) * 2009-09-29 2013-12-02 후지쯔 가부시끼가이샤 파일럿 부가 방법 및 파일럿 부가 장치
KR101078972B1 (ko) 2009-10-15 2011-11-01 세종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Mb-ofdm 시스템에 기반한 m진 dcm 복조 방법 및 장치
CN102196575B (zh) * 2010-03-17 2015-11-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资源映射方法及基站
KR101303553B1 (ko) 2010-08-25 2013-09-03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주파수 영역 확산을 사용하는 ofdm 규격에서의 프레임 생성 방법 및 장치
CN103124210A (zh) * 2011-03-25 2013-05-29 北京新岸线移动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导频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03354478A (zh) 2011-03-31 2013-10-16 北京新岸线移动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实现链路自适应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US8645678B2 (en) * 2011-12-19 2014-02-04 Khalifa University of Science, Technology & Research (KUSTAR) Chaotic cryptography for OFDM based communications systems
GB2497149B (en) * 2012-05-22 2013-11-20 Aeroflex Ltd A noise power estimation method
WO2014082933A1 (en) 2012-11-28 2014-06-05 Sony Corporation Control device and method for use in a broadcast system
WO2014082997A1 (en) * 2012-11-28 2014-06-05 Sony Corporation Receiver for receiving data in a broadcast system
CN104813604B (zh) * 2012-11-28 2017-10-31 索尼公司 使用冗余数据接收广播系统中的数据的接收器
JP6120157B2 (ja) * 2013-04-17 2017-04-26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無線送信装置及び無線送信方法
EP3008849B1 (en) * 2013-06-14 2019-08-2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terbank-based multicarrier transmitter for transmitting a multicarrier signal
US10616017B2 (en) * 2015-05-26 2020-04-07 Mediatek Inc. Reliable dual sub-carrier modulation schemes in high efficiency WLAN
US10356759B2 (en) * 2016-03-11 2019-07-16 Intel Corporation Parameter encoding technique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WO2017180029A1 (en) 2016-04-12 2017-10-1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downlink transmission to at least two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s
CN107147604B (zh) * 2017-03-29 2020-04-07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ofdm的智能三模自适应传输方法
CN110944384B (zh) * 2019-12-09 2020-12-15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一种室内外高精度定位通信一体化方法
KR20220110732A (ko) 2019-12-10 2022-08-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UWB(Ultra Wide Band) 통신 시스템에서 STS(Scrambled Timestamp Sequence)를 생성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02255B2 (ja) * 1995-09-06 1998-09-24 株式会社次世代デジタルテレビジョン放送システム研究所 直交周波数分割多重伝送方式及びそれを用いる送信装置と受信装置
US5912876A (en) * 1997-01-15 1999-06-15 Ericsson,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hannel estimation
SE0004403L (sv) * 2000-11-29 2002-05-30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Metoder och anordningar i ett telekommunikationssystem
US6751187B2 (en) * 2001-05-17 2004-06-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data for transmission in a multi-channel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selective channel transmission
KR100790114B1 (ko) * 2002-03-16 2007-12-3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직교주파수 분할다중 접속 시스템에서 적응적 파일럿반송파 할당 방법 및 장치
GB2393618B (en) * 2002-09-26 2004-12-15 Toshiba Res Europ Ltd Transmission signals methods and apparatus
JP2004165853A (ja) * 2002-11-11 2004-06-1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7756002B2 (en) * 2003-01-30 2010-07-13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Time-frequency interleaved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ultra wide band physical layer
US7453946B2 (en) * 2003-09-03 2008-11-18 Intel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hannel estimation and beamforming using a multi-element array antenna
JP2005110228A (ja) * 2003-09-10 2005-04-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セキュア通信方法および送信装置、受信装置
US7440510B2 (en) * 2003-09-15 2008-10-21 Intel Corporation Multicarrier transmitter, multicarrier receiver, and methods for communicating multiple spatial signal streams
JP3962001B2 (ja) * 2003-09-29 2007-08-22 株式会社東芝 マルチキャリア通信装置
US7447232B2 (en) * 2003-09-30 2008-11-04 Intel Corporation Data burst transmission methods in WLAN devices and systems
JP4425925B2 (ja) * 2003-12-27 2010-03-03 韓國電子通信研究院 固有ビーム形成技術を使用するmimo−ofdmシステム
KR100594817B1 (ko) * 2003-12-27 2006-06-30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고유빔 형성 기술이 적용된 mimo-ofdm 시스템 및이의 빔형성 방법
JP4415777B2 (ja) * 2004-07-07 2010-02-1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マルチキャリア通信における適応変調方法
US8085875B2 (en) * 2004-07-16 2011-12-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cremental pilot insertion for channnel and interference estimation
US8000221B2 (en) * 2004-07-20 2011-08-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Adaptive pilot insertion for a MIMO-OFDM system
KR100570839B1 (ko) 2004-10-28 2006-04-13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최소 전송지연을 갖는 직교주파수분할다중(ofdm)전송장치 및 방법
CN100578953C (zh) * 2004-11-08 2010-01-06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无线发送装置和导频信号插入方法
US7548564B2 (en) * 2004-12-10 2009-06-16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ata based on OFDM
JP2006287756A (ja) * 2005-04-01 2006-10-19 Ntt Docomo Inc 送信装置、送信方法、受信装置及び受信方法
US7903628B2 (en) * 2005-08-22 2011-03-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figurable pilot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S2698362T3 (es) * 2006-02-03 2019-02-04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Asignación de recursos de enlace ascendente en un sistema de comunicación móvil
KR20080026896A (ko) * 2006-09-22 2008-03-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은닉 학습 신호를 이용하여 채널을 추정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53547A (zh) * 2013-08-08 2016-03-30 Lg电子株式会社 传输广播信号的装置、接收广播信号的装置、传输广播信号的方法和接收广播信号的方法
CN105453547B (zh) * 2013-08-08 2018-12-04 Lg电子株式会社 传输广播信号的装置和方法以及接收广播信号的装置和方法
US10158510B2 (en) 2013-08-08 2018-12-18 Lg Electronics Inc.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broadcast signals,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broadcast signals,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broadcast signals and method for receiving broadcast signals
CN103701561A (zh) * 2013-12-02 2014-04-02 清华大学 一种适用于延迟敏感业务的新型编码调制方法与系统
CN103701561B (zh) * 2013-12-02 2015-12-30 清华大学 一种适用于延迟敏感业务的编码调制方法与系统
CN108886420A (zh) * 2015-10-30 2018-11-23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无线网络中的信道交织的系统和方法
CN110080749A (zh) * 2019-04-08 2019-08-0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通用自适应高速测井遥传系统
CN110080749B (zh) * 2019-04-08 2020-08-2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通用自适应高速测井遥传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907721B2 (ja) 2012-04-04
US20140307684A1 (en) 2014-10-16
WO2008073246A9 (en) 2009-07-23
US20080137718A1 (en) 2008-06-12
KR101314926B1 (ko) 2013-10-04
WO2008073246A3 (en) 2008-12-04
KR20090099014A (ko) 2009-09-18
JP2010512115A (ja) 2010-04-15
CN101548517B (zh) 2012-06-20
EP2103068A2 (en) 2009-09-23
WO2008073246A2 (en) 2008-06-19
KR20090083957A (ko) 2009-08-04
TW200826579A (en) 2008-06-16
TWI372542B (en) 2012-09-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48517B (zh) 用于分配训练信号和信息比特的无线通信方法和设备
CN103986682B (zh) 一种无线mimo通信系统的通信方法
US8571132B2 (en) Constrained hopp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7680199B2 (en) Communications systems
US20170250848A1 (en) Peak to average power ratio (papr) reduct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CN110169025B (zh) 发送装置、接收装置、发送方法及接收方法
CN107409113A (zh) 高效无线局域网(wlan)中的下行链路信令
US9860099B1 (en) Support of frequency diversity mode for block code based transmission in OFDMA
US20190036642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iversity 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10212019B1 (en) Sub-carrier adaptation in multi-carrier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1479979A (zh) 通信系统中的自适应编码和信道分配
US11984960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iversity 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06656413B (zh) 广播信道数据发送接收方法
JP2006229496A (ja) Ofdm送信方法並びにその送信装置、受信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620

Termination date: 2021120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