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67199A - 一种无线回传通信处理方法和相关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线回传通信处理方法和相关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67199A
CN110167199A CN201810153124.1A CN201810153124A CN110167199A CN 110167199 A CN110167199 A CN 110167199A CN 201810153124 A CN201810153124 A CN 201810153124A CN 110167199 A CN110167199 A CN 1101671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quipment
wireless backhaul
network side
backhaul equipment
c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5312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67199B (zh
Inventor
刘菁
戴明增
朱元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to CN20211102692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23799A/zh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153124.1A priority patent/CN110167199B/zh
Priority to RU2020129991A priority patent/RU2780823C2/ru
Priority to BR112020016490-9A priority patent/BR112020016490A2/pt
Priority to KR1020207026172A priority patent/KR102416256B1/ko
Priority to EP19754706.0A priority patent/EP3749046B1/en
Priority to PCT/CN2019/074401 priority patent/WO2019157985A1/zh
Publication of CN1101671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67199A/zh
Priority to US16/994,026 priority patent/US11832322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671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671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H04W76/16Involving different core network technologies, e.g. a packet-switched [PS] bearer in combination with a circuit-switched [CS] bear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2Processing or 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e.g. status or physical capabilities
    • H04W8/24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20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access poi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5Access point devices with remote compon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回传通信处理方法和相关设备。在所述方法中,在第一网络侧设备确定为无线回传设备添加辅接入设备后,向所述辅接入设备发送关于所述无线回传设备的能力指示信息,以便所述无线回传设备与所述辅接入设备建立无线链路。

Description

一种无线回传通信处理方法和相关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回传(backhaul)通信处理技术。
背景技术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无线回传设备通过对发送给网络侧设备(例如,基站)或从所述网络侧设备接收的无线信号进行转发和放大,扩展了信号覆盖范围,可以增大终端侧设备处于信号覆盖边缘时的信噪比,从而改善了数据传输的质量。
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the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为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无线通信系统制定的规范版本10中,如图1所示,无线回传设备开机后,先以一个普通的终端侧设备的身份通过随机接入(random access)过程建立与某个网络侧设备的连接,从而获得允许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接入的所有小区的列表。接着,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断开与当前网络侧设备的连接,并从所述列表中选择一个小区重新发起随机接入,并在连接建立完成时向这个小区所属的网络侧设备发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接入所述网络侧设备的是一个无线回传设备,并请求所述网络侧设备为所述无线回传设备的无线链路进行传输时间单元配置。此外,所述无线回传设备还触发与所述网络侧设备建立X2接口和S1接口。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接入网络后,从所述无线回传设备的运营管理维护(Operations,Administration,and Maintenance,OAM)系统获取小区的标识,以便所述无线回传设备作为所述网络侧设备下的一个小区为所述终端侧设备提供信号覆盖。
在3GPP规范版本15中,最先讨论的新无线(new radio,NR)通信系统(又称5G系统)的部署场景为非独立(non-standalone)部署场景,即:第一网络侧设备(例如LTE基站)作为主接入设备,第二网络侧设备(例如非独立的NR基站)作为辅接入设备,从而实现终端侧设备的双连接(至少连接两个网络侧的设备)。非独立部署场景中引入无线回传设备可以为终端侧设备在辅接入设备上传输的数据提供回传,以提高数据传输性能。因此,在非独立部署场景下,如何将无线回传设备接入到第二网络侧设备,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回传通信处理方法和相关设备。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无线回传通信处理方法,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网络侧设备确定将第二网络侧设备作为无线回传设备的辅接入设备后,向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指示信息:是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接入,所述无线回传设备为非独立non-standalone设备还是独立standalone设备,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支持全双工模式还是半双工模式,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支持带内回传功能还是带外回传功能,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支持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以上的数据转发功能还是PDCP层及PDCP层以下的数据转发功能。
应用第一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在第一网络侧设备确定出无线回传设备的辅接入设备后,向所述辅接入设备发送关于所述无线回传设备的能力指示信息,以便所述无线回传设备与所述辅接入设备建立无线链路。
可选地,所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接收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生成的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配置所述无线回传设备与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之间的无线链路。在该可选实现方式中,在第二网络侧设备获知所述无线回传设备需接入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时,为所述无线回传设备配置无线链路,以便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接入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
可选地,所述配置信息中包含所述无线链路的传输时间单元配置和所述无线回传设备的小区标识中的至少一项。该可选实现方式罗列了所述配置信息中可能配置的内容。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向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发送第一信息之前,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接收所述无线回传设备发送的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指示信息:是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接入,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支持双连接功能,所述无线回传设备为非独立设备还是独立设备,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支持全双工模式还是半双工模式,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支持带内回传功能还是带外回传功能,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支持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以上的数据转发功能还是PDCP层及PDCP层以下的数据转发功能。该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无线回传设备设备向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发送关于所述无线回传设备的能力指示,以便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为所述无线回传设备确定辅接入设备,有利于实现非独立场景下的双连接。
可选地,所述还包括: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中指示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与所述无线回传设备的小区的关联关系,或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的小区与所述无线回传设备的小区的关联关系,或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的小区与所述无线回传设备的关联关系。在该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从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得知所述无线回传设备连接到第二网络侧设备时的关联关系,以便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优化系统管理。
本申请是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无线回传通信处理方法,包括以下内容。
无线回传设备向第一网络侧设备发起随机接入过程;
在所述随机接入过程中或所述随机接入过程完成后,所述无线回传设备向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发送以下至少一项指示信息:
是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接入,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支持双连接功能,所述无线回传设备为非独立non-standalone设备还是独立standalone设备,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支持全双工模式还是半双工模式,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支持带内回传功能还是带外回传功能,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支持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以上的数据转发功能还是PDCP层及PDCP层以下的数据转发功能。
应用第二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无线回传设备设备向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发送关于所述无线回传设备的能力指示,以便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为所述无线回传设备确定辅接入设备,有利于实现非独立场景下的双连接。
可选地,若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支持双连接功能,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接收第二网络侧设备生成的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配置所述无线回传设备与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之间的无线链路。该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无线回传设备可通过第二网络侧设备生成的配置信息,实现与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之间无线链路的建立,从而接入到第二网络侧设备中。
可选地,所述配置信息包括所述无线链路的传输时间单元配置和所述无线回传设备的小区标识中的至少一项。该可选实现方式罗列了配置信息中可能配置的内容。
可选地,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接入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后,向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通知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与所述无线回传设备的小区的关联关系,或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的小区与所述无线回传设备的小区的关联关系,或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的小区与所述无线回传设备的关联关系,以便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由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提供信号覆盖扩展。
可选地,所述无线回传设备向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通知所述关联关系,以便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获知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接入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提供信号覆盖扩展。
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无线回传通信处理方法,包括以下内容。
无线回传设备接收第二网络侧设备发送的系统信息,所述系统信息中包含以下至少一项指示信息:允许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接入的指示,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接入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时使用的随机接入资源;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根据所述指示信息向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发起随机接入过程。
应用第三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无线回传设备可以根据第二网络侧设备系统信息中的指示,接入到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中。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随机接入过程中或所述随机接入过程完成后,所述无线回传设备向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发送以下至少一项指示信息:
是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接入,所述无线回传设备为非独立non-standalone设备还是独立standalone设备,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支持全双工模式还是半双工模式,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支持带内回传功能还是带外回传功能,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支持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以上的数据转发功能还是PDCP层及PDCP层以下的数据转发功能。
该可选实现方式中无线回传设备可向第二网络侧设备发送功能性指示,有利于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获知所述无线回传设备的基本情况,从而建立无线链路。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无线回传设备向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发送通知,所述通知指示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与所述无线回传设备的小区的关联关系,或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的小区与所述无线回传设备的小区的关联关系,或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的小区与所述无线回传设备的关联关系。在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无线回传设备通知在接入到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时的关联关系,有利于在建立无线链路后实现双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第四方面提供一种无线回传设备,包括以下内容。
第二网络侧设备发送系统信息,所述系统信息中包含以下至少一项指示信息:允许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接入的指示,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接入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时使用的随机接入资源;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与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根据所述指示信息进行随机接入过程。
应用第四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第二网络侧设备通过在系统信息中指示允许无线回传设备的接入以及接入时所使用的随机接入资源,从而使得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接入到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中。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随机接入过程中或所述随机接入过程完成后,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接收所述无线回传设备发送的以下至少一项指示信息:
是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接入,所述无线回传设备为非独立non-standalone设备还是独立standalone设备,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支持全双工模式还是半双工模式,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支持带内回传功能还是带外回传功能,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支持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以上的数据转发功能还是PDCP层及PDCP层以下的数据转发功能。该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无线回传设备设备向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发送关于所述无线回传设备的能力指示,以便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与所述无线回传设备建立无线链路,有利于实现非独立场景下的双连接。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随机接入过程中或所述随机接入过程完成后,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接收所述无线回传设备发送的通知,所述通知指示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与所述无线回传设备的小区的关联关系,或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的小区与所述无线回传设备的小区的关联关系,或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的小区与所述无线回传设备的关联关系。在该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无线回传设备通知在接入到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时的关联关系,有利于在建立无线链路后实现双连接。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向第一网络侧设备发送通知,所述通知指示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与所述无线回传设备的小区的关联关系,或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的小区与所述无线回传设备的小区的关联关系,或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的小区与所述无线回传设备的关联关系。在该可选实现方式中,第二网络侧设备通知第一网络侧设备在无线回传设备接入到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时的关联关系,有利于实现双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第五方面提供一种网络侧设备,其中,所述网络侧设备包括:接收单元,处理单元和发送单元。其中,所述接收单用于执行第一方面至各个可能实现方式,以及第四方面至各个可能实现方式任意一种的接收动作,处理单元用于执行第一方面至第一方面各个可能实现方式,以及第四方面至各个可能实现方式任意一种的确定等处理动作,发送单元单元用于执行第一方面至第一方面各个可能实现方式,以及第四方面至各个可能实现方式任意一种的发送等动作。在具体物理实现中,接收单元可以为接收电路或接收器,处理单元可以为处理电路或处理器,发送单元可以为发送电路或发送器。可选地,所述网络侧设备可以为独立的网络设备,也可以为所述网络侧设备中的芯片或某个电路系统,所述芯片或所述电路系统中包含多个门电路以实现前述各个功能单元的功能。第五方面提供的网络侧设备,可以实现前述第一方面至第一方面各个可能实现方式,以及第四方面至各个可能实现方式任意一种任意一种达到的有益效果,具体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第六方面提供一种无线回传设备,其中,所述无线回传设备包括:接收单元,处理单元和发送单元。其中,所述接收单用于执行第二方面至各个可能实现方式,以及第三方面至各个可能实现方式任意一种的接收动作,处理单元用于执行第一方面至第一方面各个可能实现方式,以及第三方面至各个可能实现方式任意一种的确定等处理动作,发送单元单元用于执行第一方面至第一方面各个可能实现方式,以及第三方面至各个可能实现方式任意一种任意一种的发送等动作。在具体物理实现中,接收单元可以为接收电路或接收器,处理单元可以为处理电路或处理器,发送单元可以为发送电路或发送器。可选地,所述网络侧设备可以为独立的网络设备,也可以为所述网络侧设备中的芯片或某个电路系统,所述芯片或所述电路系统中包含多个门电路以实现前述各个功能单元的功能。第六方面提供的网络侧设备,可以实现前述第一方面至第一方面各个可能实现方式,以及第三方面至各个可能实现方式任意一种达到的有益效果,具体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第七方面提供一种网络侧设备,所述网络侧设备包括:发送单元和接收单元。其中,所述发送单元用于执行第二方面至第二方面各个可能实现方式任意一种中发送动作,接收单元用于执行第二方面至第二方面各个可能实现方式任意一种的接收动作。在具体物理实现中,发送单元可以为发送电路,接收单元可以为接收电路。可选地,所述网络侧设备可以为独立的网络侧设备(例如基站),也可以为所述网络侧设备中的芯片或电路系统,所述芯片中或所述电路系统中包含多个门电路以实现前述各个功能单元的功能。第四方面提供的通信处理装置,可以实现前述第二方面至第二方面各个可能实现方式任意一种达到的有益效果,具体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第八方面提供一种通信处理装置,包含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指令代码,所述代码被所述处理器调用时,实现第一方面,第二方面,第三方面,第四方面以及各个可能实现方式任意一种所述的方法。可选地,第八方面提供的通信处理装置可以为芯片系统,或包含所述芯片系统的网络侧设备或无线回传设备。第五方面提供的通信处理装置,可以实现前述各个方面以及各个可能实现方式任意一种达到的有益效果,具体不再赘述。
本申请第九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代码,所述代码用于实现如前述各个方面以及各个可能实现方式任意一种所述的方法。第九方面提供的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以包含在芯片系统中,或包含所述芯片系统的网络侧设备或无线回传设备。第六方面提供的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以实现前述各个方面以及各个可能实现方式任意一种达到的有益效果,具体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回传设备接入无线通信系统交互示意图。
图2A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2B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基于图2A所示系统架构下的系统交互示意图。
图2C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无线回传设备发送指示信息的一种实现可能方式。
图2D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无线回传设备发送指示信息的另一种实现可能方式。
图3A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3B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中基于图3A所示系统架构下的系统交互示意图。
图4A为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4B为本申请第三实施例中基于图4A所示系统架构下的系统交互示意图。
图4C为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图4A的一种协议栈架构示意图。
图4D为本申请第三实施例中基于图4A的另一种协议栈架构示意图。
图5A为本申请第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5B为本申请第四实施例中基于图5A所示系统架构下的系统交互示意图。
图5C为本申请第四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图5A的一种协议栈架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第五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处理设备的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第五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处理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无线通信系统包括网络侧设备和无线回传设备,可选地还包括终端侧设备和核心网侧设备(包括核心网控制面设备和核心网用户面设备)。其中,所述网络侧设备可以为基站,无线局域网接入点等各种传输接收点(transmissionreception point,TRP),提供授权频谱下的接入服务或非授权频谱下的接入服务。所述网络侧设备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连接到所述核心网侧设备。无线回传设备可以是基站,无线局域网接入点,用于提供数据回传。所述网络侧设备可以直接为所述终端侧设备提供服务,也可以通过所述无线回传设备为所述终端侧设备提供服务。所述网络侧设备与所述无线回传设备之间的链路为无线链路,所述无线回传设备与终端侧设备之间的链路为接入链路。在LTE系统中,所述无线回传设备又被称为中继(relay)。在NR系统中,所述无线回传设备又被称为一体化接入回传(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IAB)节点。其中,在LTE系统中,基站为演进节点B(evolved node B,eNB);在NR系统中,基站为下一代节点B(generation node B,gNB)。所述网络侧设备与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或终端侧设备可按照协议层通信,这些协议层包括但不限于:物理(physical,PHY)层、媒体接入控制(mediaaccess control,MAC)层、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以及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control,RRC)层等。可选地,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或所述终端侧设备与核心网侧设备之间还包括非接入(non-access stratum,NAS)层。
所述网络侧设备可作为一个独立设备,也可以按照协议层被拆分成不同设备。例如,所述网络侧设备按照协议层被拆分后,所述网络侧设备可包含一个控制单元(controlunit,CU)和至少一个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 unit,DU)。所述CU用于实现所述网络侧设备的PDCP层,RRC层及其以上协议层的功能;所述DU用于实现所述网络侧设备的RLC层,MAC层以及PHY层的功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对于如下各个实现方式中,所述网络侧设备在PDCP层,RRC层或以上协议层的功能可由所述CU执行;对于网络侧设备在RLC层,MAC层或PHY层的功能由所述至少一个DU执行。
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从物理实现上看,所述无线回传设备可以是基站,无线局域网接入点本身,也可以是所述基站或无线局域网接入点中的芯片或电路系统;所述网络侧设备可以是基站,无线局域网接入点本身,也可以是所述基站或所述无线局域网接入点中的芯片或电路系统。其中,所述网络侧设备包括非独立网络侧设备和独立网络侧设备。
所述无线回传设备可以同时连接到非独立网络侧设备和独立网络侧设备,从而实现双连接。但由于非独立网络侧设备在系统消息中指示禁止终端侧设备的驻留,从而使得无线回传设备也无法驻留,进而使得无线回传设备无法接入网络,导致无法为终端侧设备提供数据回传。
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回传通信处理方法,如图2A所示的系统架构示意图和如图2B所示的系统交互示意图,包括以下内容。在本实施例中,无线回传设备与第二网络侧设备建立无线链路,并通过第二网络侧设备、第一网络侧设备连接到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所在网络的核心网侧设备。
201,无线回传设备向第一网络侧设备发起随机接入过程。
202,在所述随机接入过程中或所述随机接入过程完成后,所述无线回传设备向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发送以下至少一项指示信息:
是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接入,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支持双连接功能,所述无线回传设备为非独立设备还是独立设备,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支持全双工模式还是半双工模式,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支持带内回传功能还是带外回传功能,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支持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以上的数据转发功能还是PDCP层及PDCP层以下的数据转发功能。
独立设备是指该设备可以独立存在,可供终端侧设备的接入,可为终端侧设备提供控制面和用户面端到端连通性。非独立设备是指该设备不能独立存在,只能和独立设备一起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非独立设备不允许空闲态终端侧设备的驻留,也不允许空闲态终端设备在非独立设备的小区发起随机接入。
全双工模式是指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支持同时收发操作;半双工模式是指所述无线回传设备不同时支持收发操作,即:一个时刻内所述无线回传设备要么执行接收操作,要么执行发送操作。无线回传设备可以具体使用布尔类型的指示信息指示是否为全双工:在布尔类型为是的情况下,则为全双工;在布尔类型为否的情况,则默认为半双工。或者,所述无线回传设备使用枚举类型的指示信息{全双工,半双工}从中择一指示是当前是全双工还是半双工。
带内回传功能是指所述无线回传设备与所接入网络侧设备之间的无线链路和用于接入终端侧设备的无线链路工作在相同的或者相邻(频率差值小于某个门限)的频率上;带外回传功能是指所述无线回传设备的与所接入网络侧设备之间的无线链路和用于接入终端侧设备的无线链路工作在不同的或者频率差值大于某个门限的频率。无线回传设备可以具体使用布尔类型的指示信息指示是否为带内回传功能:在布尔类型为是的情况下,则为带内回传功能;在布尔类型为否的情况,则为带外回传功能。或者,所述无线回传设备使用枚举类型的指示信息{带内回传,带外回传}从中择一指示是当前是带内回传功能还是带外回传功能。
PDCP层以上的数据转发功能指的是基于PDCP服务数据单元(service data unit,SDU)或者IP包的数据转发,属于3GPP标准规定的L3无线回传设备;PDCP层及PDCP层以下的数据转发功能指的是基于PDCP协议数据单元(protocal data unit,PDU),或者RLC PDU等的数据转发,属于3GPP标准规定的L2无线回传设备。无线回传设备可以具体使用布尔类型的指示信息指示是否为L2无线回传设备:在布尔类型为是的情况下,则为L2无线回传设备;在布尔类型为否的情况,则为L3无线回传设备。或者,所述无线回传设备使用枚举类型的指示信息{L2,L3}从中择一指示是当前是L2无线回传设备还是L3无线回传设备。
在201中,所述无线回传设备向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发起随机接入过程,并通过所述随机接入过程,所述无线回传设备与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建立RRC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无线回传设备与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所在网络的核心网控制面设备建立控制面连接;所述无线回传设备与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和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所在网络的核心网用户面设备的用户面连接。其中,为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提供服务的所述核心网用户面设备可以内置于第一网络侧设备内,也可以置于第一网络侧设备之外。
在202中,所述无线回传设备通过向第一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可以获知接入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的是无线回传设备,并且可以获知所述无线回传设备的能力信息,例如:是否支持双连接的功能,是独立设备还是非独立设备,是支持全双工还是半双工,是支持带内还是带外回传功能,是支持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以上的数据转发功能还是PDCP层及PDCP层以下的数据转发功能等。可选地,如果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支持LTE-NR的双连接功能,则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为LTE制式,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为NR制式,且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相连的核心网设备为LTE核心网设备,第二网络侧设备通过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连接到所述LTE核心网侧设备。在第一实施例的组网方式中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不会连接到NR核心网设备。其中,是否支持双连接的功能可以为:是否支持LTE-NR的双连接功能,或者,是否支持NR-NR的双连接功能,或者,是否支持LTE-LTE的双连接功能等。
可选地,如图2C所示,所述至少一项指示信息可以携带在RRC消息中由所述无线回传设备发送给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可以对所述RRC消息进行解析从而获取所述至少一项指示信息。
可选地,如图2D所示,所述至少一项指示信息也可以携带在非接入(non-accessstratum,NAS)层消息中。由于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不具有NAS层,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将所述NAS层消息透传到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所在网络的核心网侧设备,由所述核心网侧设备从所述NAS层消息中解析出所述指示信息后,再将所述指示信息(例如携带在第一网络设备和核心网侧设备之间的S1接口或NG接口消息)发送给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其中,NG接口为NR系统中网络侧设备和核心网侧设备的接口。
203,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确定将第二网络侧设备作为为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提供双连接服务的辅接入设备,并向第二网络侧设备发送至少一项指示信息:
是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接入,所述无线回传设备为非独立non-standalone设备还是独立standalone设备,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支持全双工模式还是半双工模式,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支持带内回传功能还是带外回传功能,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支持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以上的数据转发功能还是PDCP层及PDCP层以下的数据转发功能。
可选地,所述至少一项指示信息可以携带在辅接入设备添加请求消息,例如SgNBAddition Request中,以使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获知自己是作为所述无线回传设备的辅接入设备。
可选地,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为主接入设备,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为辅接入设备;相应地,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的小区属于主小区组,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的小区属于辅小区组。所述主小区组中包含一个主小区和至少一个辅小区,;所述辅小区组中包含一个辅小区组内的主小区和至少一个辅小区。
可选地,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为独立网络侧设备,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为非独立网络侧设备。
可选地,在所述无线回传设备与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通过随机接入过程建立连接后,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可以向所述无线回传设备发送测量配置,所述测量配置中指示待测量的至少一个网络侧设备下小区的频率。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根据所述测量配置进行测量,并向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上报对所述至少一个网络侧设备下小区的测量结果。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测量结果选择一个网络侧设备作为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以供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接入。其中,第二网络侧设备和第一网络侧设备可以属于相同的网络制式,也可以属于不同的网络制式。属于相同的网络制式,例如:第二网络侧设备和第一网络侧设备都采用LTE制式,或者都采用NR制式。属于不同的网络制式,例如:第二网络侧设备采用NR制式,而第一网络侧设备采用LTE制式等。eNB作为主接入设备可以表示为mastereNB(MeNB),gNB作为辅接入设备,可表示为secondary gNB(SgNB)。
204,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向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发送由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生成的用于配置所述无线回传设备与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之间无线链路的配置信息。
可选地,所述配置信息可以携带在辅接入设备添加响应消息,例如SgNB AdditionRequest Acknowledge中,以使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获知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对辅接入添加的请求的允许。
可选地,所述配置信息包含以下之一或组合:所述无线链路的传输时间单元配置,所述无线回传设备的小区标识。其中,所述无线链路的传输时间单元具体指的是可供无线链路进行数据传输的时间,单位可以是毫秒,或者时域符号(symbol),或者时隙(slot)等。
可选地,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还向第一网络侧设备指示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与所述无线回传设备的小区的关联关系,或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的小区与所述无线回传设备的小区的关联关系,或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的小区与所述无线回传设备的关联关系。其中,这种关联关系可以体现为所述无线回传设备的小区标识。所述无线回传设备的小区作为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下的小区,即:所述无线回传设备的小区标识和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的小区标识都包含相同的网络侧设备标识(例如基站标识)。因此,第一网络侧设备收到第二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所述无线回传设备的小区标识后,根据所述无线回传设备的小区标识中包含的网络侧设备(例如基站)标识,从而可以获知所述无线回传设备的小区是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下的一个小区。
205,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将所述配置信息发送给所述无线回传设备。
可选地,所述配置信息可以携带在RRC消息(例如RRC连接重配置)发送给所述无线回传设备。
可选地,在所述配置信息未包含所述无线回传设备的小区标识的情况下,所述无线回传设备可以通知网络管理系统其为第二网络侧设备提供无线回传服务,以便所述网络管理系统(例如OAM)为所述无线回传设备分配所述小区标识,即:所述无线回传设备从网络管理系统获取分配到的所述小区标识。所述无线回传设备可以将获取到的小区标识分别通知第一网络侧设备和第二网络侧设备;或者,所述无线回传设备将获取到的小区标识通知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由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进一步通知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或者,所述无线回传设备将获取到的小区标识通知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由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进一步通知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
其中,所述无线回传设备将获取到的小区标识通知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可以在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接入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之后,通过触发与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建立X2接口的过程中通知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将所所述无线回传设备的小区标识通知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可以通过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触发与第一网络侧设备进行基站配置更新的流程来实现。
206,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根据所述配置信息与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建立无线链路。
应用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无线回传设备可以接入第一网络侧设备,并与第一网络侧设备所在网络的核心网设备完成认证和授权。在第一网络侧设备知道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支持双连接功能(或者支持不同接入技术的无线回传功能)时,将第二网络侧设备作为辅接入设备配置给所述无线回传设备,以便实现所述无线回传设备的双连接。
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回传通信处理方法,如图3A所示的系统架构示意图以及图3B所示的系统交互示意图,包括以下内容。在本实施例中,无线回传设备与第二网络侧设备建立无线链路,并通过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连接到第二网络侧设备所在网络的核心网侧设备中。
301,第二网络侧设备发送系统信息,所述系统信息中包含以下至少一项指示信息:允许无线回传设备接入的指示,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接入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时使用的随机接入资源。
在301中,所述系统信息中的指示信息指示只允许无线回传设备的接入。因此,非无线回传设备,例如3GPP标准规范版本15以及版本15之前的所有终端侧设备则无法接入第二网络侧设备。
可选地,所述系统信息携带在主信息块(master information block,MIB),也可以携带系统信息块(system information block,SIB)中,例如SIB1。
302,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接收所述系统信息,并根据所述指示信息发起随机接入过程。
303,在所述随机接入过程中或所述随机接入过程完成后,所述无线回传设备向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发送以下至少一项指示信息:
是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接入,所述无线回传设备为非独立non-standalone设备还是独立standalone设备,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支持全双工模式还是半双工模式,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支持带内回传功能还是带外回传功能,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支持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以上的数据转发功能还是PDCP层及PDCP层以下的数据转发功能。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304,所述无线回传设备向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发送通知,所述通知指示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与所述无线回传设备的小区的关联关系,或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的小区与所述无线回传设备的小区的关联关系,或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的小区与所述无线回传设备的关联关系。其中,这种关联关系可以体现为所述无线回传设备的小区标识。所述无线回传设备的小区作为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下的小区,即:所述无线回传设备的小区标识和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的小区标识都包含相同的网络侧设备标识。因此,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收到所述无线回传设备发送的所述无线回传设备的小区标识后,根据所述无线回传设备的小区标识中包含的网络侧设备标识,从而可以获知所述无线回传设备的小区是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下的一个小区。
其中,所述无线回传设备将获取到的小区标识通知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可以在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接入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之后,通过触发与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建立X2接口的过程中通知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
305,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将所述通知中的关联关系通知给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
可选地,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在向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发送的网络侧的配置更新中通知所述关联关系。其中,这种关联关系可以体现为所述无线回传设备的小区标识。例如: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将所述无线回传设备的小区标识通知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可以通过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触发与第一网络侧设备进行网络侧配置更新的流程来实现。
306,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保存收到的所述通知中的关联关系。
可选的,在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保存所述关联关系后,可向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发送网络侧设备的配置响应。
本实施例中,为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提供服务的核心网设备为第二网络侧设备所在网络的核心网设备,该核心网的用户面设备可内置在第二网络侧设备中,或者,该核心网的用户面设备和控制面设备均内置在第二网络侧设备中。
应用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无线回传设备可以不用通过第一网络侧设备,而直接连接到第二网络侧设备从而建立无线无线链路。
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回传通信处理方法,如图4A所示的系统架构示意图以及图4B所示的系统交互示意图,包括以下内容。在本实施例中,无线回传设备与第二网络侧设备建立无线无线链路,并通过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第一网络侧设备连接到第一网络侧设备所在网络的核心网侧设备。可选地,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为独立网络侧设备,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为非独立网络侧设备。可选地,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为LTE制式,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为NR制式,且第二网络侧设备通过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连接到所述LTE核心网侧设备。本实施例的组网方式中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不会连接到NR核心网设备。
401,第二网络侧设备发送系统信息,所述系统信息中包含以下至少一项指示信息:允许无线回传设备接入的指示,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接入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时使用的随机接入资源。
在401中,所述系统信息中的指示信息指示只允许无线回传设备的接入。因此,非无线回传设备的接入,例如3GPP标准规范版本15以及版本15之前的所有终端侧设备则无法接入第二网络侧设备。
可选地,所述系统信息携带在主信息块,也可以携带系统信息块中,例如SIB1。
402,无线回传设备根据所述系统信息向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发起随机接入过程,并在所述随机接入过程中或所述随机接入过程完成后,向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发送以下至少一项指示信息:
是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接入,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是否为非独立non-standalone设备,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支持双连接的无线回传功能,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支持的是全双工还是半双工模式,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支持的是带内in-band回传功能还是带外out-of-band回传功能,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支持的是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以上的数据转发功能还是PDCP层及PDCP层以下的数据转发功能。
403,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为所述无线回传设备选择第一网络侧设备,并将所述至少一项指示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
在403中,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为所述无线回传设备选择的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为允许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接入的网络侧设备,例如: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内置为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提供服务的核心网用户面设备等。第一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指示信息选择为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提供服务的核心网设备,其中,所述核心网设备为第一网络侧设备所在网络的核心网设备。作为一种可能实现方式,如图4C所示的协议栈架构示意图,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在接收到所述无线回传设备发送的随机接入请求后,可以将所述无线回传设备的NAS消息封装在与第一网络侧设备的第一接口消息(例如X2接口(X2AP)消息)中发送给第一网络侧设备,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从所述第一接口消息中提取出NAS消息,并根据所述第一接口消息生成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与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所在的核心网侧设备之间的第二接口消息(例如S1接口(S1AP)消息),并将所述NAS消息重新封装在所述第二接口消息中发送给所述核心网侧设备,以便所述核心网侧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接口消息解析出所述无线回传设备的NAS消息,从而实现所述无线回传设备与所述核心网侧设备的连接。其中,SCTP为流控制传输协议(stream control transmission protocol)层的缩写,IP为网际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层的缩写,L1层为物理层,L2层为数据链路层。例如,L1层为开放式互联通信参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OSI)定义的物理层,L2层为OSI定义的数据链路层(date link layer,DLL)。
作为另一种可能实现方式,如图4D所示的协议栈架构示意图,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在接收到所述无线回传设备发送的随机接入请求后,可以根据封装有所述无线回传设备的NAS消息的RRC消息生成第一网络侧设备和第一网络侧设备所在网络的核心网设备之间的S1接口消息,并将封装有所述NAS消息的所述S1接口消息承载与第一网络侧设备的X2接口消息中发送给第一网络侧设备。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在接收到所述X2接口消息后,从中提取出S1接口消息,并将所述S1接口消息转发给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所在网络的核心网侧设备,以便所述核心网侧设备从所述接口消息中解析出所述无线回传设备的NAS消息,从而实现所述无线回传设备与所述核心网侧设备的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二网络设备为非独立的网络设备,第二网络侧设备不会连接到第二网络侧设备所在网络的核心网设备。
应用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第二网络侧设备(尤其是非独立的网络侧设备)可以作为无线回传设备的接入设备,并通过第一网络侧设备连接到第一网络侧设备所在网络的核心网设备中,从而实现所述无线回传设备的网络接入过程。
本申请第四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回传通信处理方法,如图5A所示的系统架构示意图和图5B所示的系统交互示意图,包括以下内容。
501,终端侧设备通过随机接入过程建立与第一网络侧设备的RRC连接。
502,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向所述终端侧设备发送测量配置,并根据所述终端侧设备上报的测量结果选择无线回传设备作为所述终端侧设备的辅接入设备,其中,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为所述终端侧设备的主接入设备。
在502中,可选的,第一网络侧设备和无线回传设备可以属于相同的网络制式,也可以属于不同的网络制式。属于相同的网络制式,例如:第一网络设备和无线回传设备均采用LTE制式,或者均采用NR制式。属于不同的网络制式,例如:第一网络设备采用LTE制式,无线回传设备采用NR制式等。
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还可以根据所述测量结果为所述无线回传设备选择第二网络侧设备。具体的,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根据终端侧设备上报的无线回传设备的小区标识,并根据之前获取到的所述无线回传设备和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的关联关系,从而找到对应的第二网络侧设备。例如:根据所述无线回传设备的小区标识中包含的网络侧设备标识,从而可以获知所述无线回传设备的小区是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下的一个小区。
503,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通过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所连接的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向所述无线回传设备发送辅接入设备添加请求消息,例如(SgNB Addition Request),以请求所述无线回传设备作为所述终端侧设备的辅接入设备。
504,所述无线回传设备通过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向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发送辅接入设备添加响应消息,例如(SgNB Addition Request Acknowledge),所述响应消息中包含所述无线回传设备与所述终端侧设备之间的无线资源配置。
通过步骤503和504,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与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之间为所述终端侧设备建立用户数据承载对应的GTP隧道,同时,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与所述无线回传设备之间也为所述终端侧设备建立用户数据承载对应的GTP隧道,并且这两个GTP隧道是一一对应的,如图5C所示。其中,GTP为通用分组无线业务隧道协议(general packet radioservice tunneling protocol)层的缩写,UDP为用户数据包协议(user datagramprotocol)层的缩写。
505,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将所述无线资源配置发送给所述终端侧设备。
506,所述终端侧设备根据所述无线资源配置完成与所述无线回传设备之间链路的配置。
应用本申请第四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第二网络侧设备(尤其是非独立的网络侧设备)可以将其所连接的无线回传设备可以作为所述终端侧设备的辅接入设备,从实现所述终端侧设备的双连接。
本申请第五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处理装置600,如图6所示的通信处理装置单元结构示意图,所述通信处理装置600包括接收单元601,发送单元602和处理单元603。
本申请第五实施例提供的通信处理装置600,也可以为无线回传设备,用于实现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第三实施例中和第四实施例任一个实施例中无线回传设备所执行的方法。具体地,接收单元601用于执行所述无线回传设备的接收动作,发送单元1102用于执行所述无线回传设备的发送动作,处理单元用于执行所述无线回传设备的处理动作。具体可参考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第三实施例中和第四实施例中描述的内容。
本申请第五实施例提供的通信处理装置600,也可以为网络侧设备,用于实现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第三实施例中和第四实施例任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网络侧设备或第二网络侧侧设备所执行的方法。具体地,接收单元601用于执行所述网络侧设备的接收动作,发送单元1102用于执行所述网络侧设备的发送动作,处理单元用于执行所述网络侧设备的处理动作。具体可参考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第三实施例中和第四实施例中描述的内容。
在具体硬件实现中,如图7所示的通信处理装置的硬件结构示意图,所述接收单元601的功能具体可以是由接收器701实现,所述发送单元602可以由发送器702来实现,所述处理单元703的功能具体可由处理器703来实现。所述通信处理装置还可以包括各种电子线路,例如总线704,存储器705以及通信接口706等等。其中,所述存储器中可以包含指令代码,所述指令代码被所述处理器703调用时,用于实现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第三实施例中和第四实施例任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网络侧设备,第二网络侧设备或无线回传设备所执行的方法。其中,所述指令代码中包含用于实现各个协议层功能(例如RRC层,MAC层和PHY层)的数据结构。
通信接口可以为有线通信接口,无线通信接口或组合,其中,有线通信接口例如可以为以太网接口。以太网接口可以是光接口,电接口或其组合;无线通信接口可以为无线局域网接口。
总线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装置(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Claims (30)

1.一种无线回传通信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网络侧设备确定将第二网络侧设备作为无线回传设备的辅接入设备;
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向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指示信息:
是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接入,所述无线回传设备为非独立non-standalone设备还是独立standalone设备,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支持全双工模式还是半双工模式,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支持带内回传功能还是带外回传功能,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支持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以上的数据转发功能还是PDCP层及PDCP层以下的数据转发功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接收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生成的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配置所述无线回传设备与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之间的无线链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信息中包含所述无线链路的传输时间单元配置和所述无线回传设备的小区标识中的至少一项。
4.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向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发送第一信息之前,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接收所述无线回传设备发送的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指示信息:
是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接入,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支持双连接功能,所述无线回传设备为非独立设备还是独立设备,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支持全双工模式还是半双工模式,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支持带内回传功能还是带外回传功能,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支持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以上的数据转发功能还是PDCP层及PDCP层以下的数据转发功能。
5.如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中指示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与所述无线回传设备的小区的关联关系,或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的小区与所述无线回传设备的小区的关联关系,或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的小区与所述无线回传设备的关联关系。
6.一种无线回传通信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无线回传设备向第一网络侧设备发起随机接入过程;
在所述随机接入过程中或所述随机接入过程完成后,所述无线回传设备向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发送以下至少一项指示信息:
是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接入,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支持双连接功能,所述无线回传设备为非独立non-standalone设备还是独立standalone设备,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支持全双工模式还是半双工模式,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支持带内回传功能还是带外回传功能,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支持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以上的数据转发功能还是PDCP层及PDCP层以下的数据转发功能。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支持双连接功能,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接收第二网络侧设备生成的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配置所述无线回传设备与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之间的无线链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信息包括所述无线链路的传输时间单元配置和所述无线回传设备的小区标识中的至少一项。
9.一种无线回传通信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无线回传设备接收第二网络侧设备发送的系统信息,所述系统信息中包含以下至少一项指示信息:允许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接入的指示,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接入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时使用的随机接入资源;
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根据所述指示信息向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发起随机接入过程。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随机接入过程中或所述随机接入过程完成后,所述无线回传设备向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发送以下至少一项指示信息:
是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接入,所述无线回传设备为非独立non-standalone设备还是独立standalone设备,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支持全双工模式还是半双工模式,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支持带内回传功能还是带外回传功能,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支持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以上的数据转发功能还是PDCP层及PDCP层以下的数据转发功能。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无线回传设备向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发送通知,所述通知指示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与所述无线回传设备的小区的关联关系,或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的小区与所述无线回传设备的小区的关联关系,或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的小区与所述无线回传设备的关联关系。
12.一种无线回传通信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网络侧设备发送系统信息,所述系统信息中包含以下至少一项指示信息:允许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接入的指示,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接入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时使用的随机接入资源;
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与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根据所述指示信息进行随机接入过程。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随机接入过程中或所述随机接入过程完成后,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接收所述无线回传设备发送的以下至少一项指示信息:
是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接入,所述无线回传设备为非独立non-standalone设备还是独立standalone设备,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支持全双工模式还是半双工模式,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支持带内回传功能还是带外回传功能,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支持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以上的数据转发功能还是PDCP层及PDCP层以下的数据转发功能。
14.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随机接入过程中或所述随机接入过程完成后,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接收所述无线回传设备发送的通知,所述通知指示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与所述无线回传设备的小区的关联关系,或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的小区与所述无线回传设备的小区的关联关系,或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的小区与所述无线回传设备的关联关系。
15.如权利要求12-14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向第一网络侧设备发送通知,所述通知指示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与所述无线回传设备的小区的关联关系,或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的小区与所述无线回传设备的小区的关联关系,或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的小区与所述无线回传设备的关联关系。
16.第一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单元和发送单元;其中,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确定将第二网络侧设备作为无线回传设备的辅接入设备;
所述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指示信息:
是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接入,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是否为非独立non-standalone设备,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支持多连接的无线回传功能,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支持的是带内in-band回传功能还是带外out-of-band回传功能,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支持的是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以上的数据转发功能还是PDCP层及PDCP层以下的数据转发功能。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发送的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所述无线回传设备建立与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之间的无线链路。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信息中包含所述无线链路的传输时间单元配置和所述无线回传设备的小区标识中的至少一项。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在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向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信息之前,接收所述无线回传设备发送的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指示信息:
是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接入,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支持双连接功能,所述无线回传设备为非独立设备还是独立设备,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支持全双工模式还是半双工模式,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支持带内回传功能还是带外回传功能,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支持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以上的数据转发功能还是PDCP层及PDCP层以下的数据转发功能。
20.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中指示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与所述无线回传设备的小区的关联关系,或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的小区与所述无线回传设备的小区的关联关系,或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的小区与所述无线回传设备的关联关系。
21.一种无线回传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单元和发送单元,其中,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向第一网络侧设备发起随机接入过程;
所述发送单元,用于在所述随机接入过程中或所述随机接入过程完成后,向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发送的以下至少一项指示信息:
是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接入,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支持双连接功能,所述无线回传设备为非独立non-standalone设备还是独立standalone设备,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支持全双工模式还是半双工模式,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支持带内回传功能还是带外回传功能,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支持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以上的数据转发功能还是PDCP层及PDCP层以下的数据转发功能。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若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支持双连接功能,所述设备还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生成的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配置所述无线回传设备与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之间的无线链路。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信息包括所述无线链路的传输时间单元配置和所述无线回传设备的小区标识中的至少一项。
24.一种无线回传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收单元和处理单元;其中,
所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二网络侧设备发送的系统信息,所述系统信息中包含以下至少一项指示信息:允许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接入的指示,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接入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时使用的随机接入资源;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指示信息向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发起随机接入过程。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发送单元,用于在所述随机接入过程中或所述随机接入过程完成后,向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发送以下至少一项指示信息:
是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接入,所述无线回传设备为非独立non-standalone设备还是独立standalone设备,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支持全双工模式还是半双工模式,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支持带内回传功能还是带外回传功能,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支持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以上的数据转发功能还是PDCP层及PDCP层以下的数据转发功能。
26.如权利要求24或2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发送通知,所述通知指示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与所述无线回传设备的小区的关联关系,或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的小区与所述无线回传设备的小区的关联关系,或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的小区与所述无线回传设备的关联关系。
27.一种第二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发送单元和处理单元,其中,
所述发送单元,用于发送系统信息,所述系统信息中包含以下至少一项指示信息:允许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接入的指示;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接入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时使用的随机接入资源;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与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根据所述指示信息进行随机接入过程。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接收单元,还用于在所述随机接入过程中或所述随机接入过程完成后,接收所述无线回传设备发送的以下至少一项指示信息:
是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接入,所述无线回传设备为非独立non-standalone设备还是独立standalone设备,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支持全双工模式还是半双工模式,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支持带内回传功能还是带外回传功能,所述无线回传设备支持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以上的数据转发功能还是PDCP层及PDCP层以下的数据转发功能。
29.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接收单元,用于在所述随机接入过程中或所述随机接入过程完成后,接收所述无线回传设备发送的第一通知,所述第一通知指示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与所述无线回传设备的小区的关联关系,或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的小区与所述无线回传设备的小区的关联关系,或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的小区与所述无线回传设备的关联关系。
30.如权利要求27-29任意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向第一网络侧设备发送第二通知,所述第二通知指示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与所述无线回传设备的小区的关联关系,或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的小区与所述无线回传设备的小区的关联关系,或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的小区与所述无线回传设备的关联关系。
CN201810153124.1A 2018-02-14 2018-02-14 一种无线回传通信处理方法和相关设备 Active CN11016719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53124.1A CN110167199B (zh) 2018-02-14 2018-02-14 一种无线回传通信处理方法和相关设备
CN202111026922.6A CN113923799A (zh) 2018-02-14 2018-02-14 一种无线回传通信处理方法和相关设备
BR112020016490-9A BR112020016490A2 (pt) 2018-02-14 2019-02-01 Método de processamento de comunicação “backhaul” sem fio, dispositivo relacionado, e meio legível por computador
KR1020207026172A KR102416256B1 (ko) 2018-02-14 2019-02-01 무선 백홀 통신 처리 방법 및 관련 디바이스
RU2020129991A RU2780823C2 (ru) 2018-02-14 2019-02-01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обработки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по транзитному соединению
EP19754706.0A EP3749046B1 (en) 2018-02-14 2019-02-01 Processing methods for wireless backhaul communication, related devices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a
PCT/CN2019/074401 WO2019157985A1 (zh) 2018-02-14 2019-02-01 一种无线回传通信处理方法和相关设备
US16/994,026 US11832322B2 (en) 2018-02-14 2020-08-14 Wireless backhaul communic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53124.1A CN110167199B (zh) 2018-02-14 2018-02-14 一种无线回传通信处理方法和相关设备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26922.6A Division CN113923799A (zh) 2018-02-14 2018-02-14 一种无线回传通信处理方法和相关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67199A true CN110167199A (zh) 2019-08-23
CN110167199B CN110167199B (zh) 2024-03-19

Family

ID=6761913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53124.1A Active CN110167199B (zh) 2018-02-14 2018-02-14 一种无线回传通信处理方法和相关设备
CN202111026922.6A Pending CN113923799A (zh) 2018-02-14 2018-02-14 一种无线回传通信处理方法和相关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26922.6A Pending CN113923799A (zh) 2018-02-14 2018-02-14 一种无线回传通信处理方法和相关设备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832322B2 (zh)
EP (1) EP3749046B1 (zh)
KR (1) KR102416256B1 (zh)
CN (2) CN110167199B (zh)
BR (1) BR112020016490A2 (zh)
WO (1) WO2019157985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15414A1 (zh) * 2019-12-12 2021-06-1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小区重配置方法、网络控制节点和移动iab节点
WO2021232182A1 (en) * 2020-05-18 2021-11-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covery from a problematic cell
WO2022205347A1 (en) * 2021-04-01 2022-10-06 Zte Corporation Traffic transmission schem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WO2022252022A1 (zh) * 2021-05-31 2022-12-08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组网的方法及其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67973A1 (en) * 2018-09-27 2020-04-0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Detection of neighboring satellit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WO2022054969A1 (ko) * 2020-09-08 2022-03-1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전 이중 통신을 지원하는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11546967B2 (en) 2020-11-18 2023-01-03 Apple Inc. Determining a radio access technology availability indicator to present
US11979227B2 (en) 2020-12-09 2024-05-07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laying data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230101801A1 (en) * 2021-09-28 2023-03-3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witching duplex mode during random access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81680A (zh) * 2013-10-23 2015-04-29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双连接用户标识的指示方法
US20150173047A1 (en) * 2013-12-13 2015-06-18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ulti-connectivity operation
WO2016065068A2 (en) * 2014-10-21 2016-04-28 Intel IP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to form self-organized multi-hop millimeter wave backhaul links
CN106162817A (zh) * 2015-04-03 2016-11-23 北京佰才邦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回传链路的建立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05221B (zh) * 2013-04-15 2019-05-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连接的实现方法及基站
US20150133122A1 (en) 2013-11-08 2015-05-14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of Handling Radio Link Failure
CN103731842B (zh) * 2013-12-19 2017-03-22 上海顶竹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中继组网系统及方法
JP6151801B2 (ja) * 2013-12-24 2017-06-21 京セラ株式会社 マスタ基地局
US9900844B2 (en) * 2014-01-13 2018-02-2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Uplink transmissions for dual connectivity
US10009260B2 (en) * 2015-06-30 2018-06-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Management of network routing domains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WO2017022870A1 (en) * 2015-08-03 2017-02-0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itial acces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841872B2 (en) * 2016-03-28 2020-11-1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by which terminal performs mobility
US10630410B2 (en) * 2016-05-13 2020-04-2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Network architecture,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10912139B2 (en) * 2016-07-18 2021-02-0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Network interconnectivity
KR102463290B1 (ko) * 2016-08-02 2022-11-04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차세대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네트워크 소모 전력을 효과적으로 절감시키는 방법 및 장치
KR20180017909A (ko) * 2016-08-11 2018-02-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차세대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하향링크 빔의 특성에 따라 랜덤 엑세스 과정을 선택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10498504B2 (en) * 2016-08-12 2019-12-03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user equipment operations management
EP3522599B1 (en) * 2016-09-28 2021-05-12 Nec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radio-access apparatus, radio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WO2018083230A1 (en) * 2016-11-04 2018-05-1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Ue capability signaling for tight-interworking
CN109923897B (zh) * 2016-11-04 2021-07-2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下一代无线电中提供服务质量的方法和装置
US10630661B2 (en) * 2017-02-03 2020-04-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securely communicating a data packet via at least one relay user equipment
US11184785B2 (en) * 2017-03-17 2021-11-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Radio measurement and configuration
DE112018003056T5 (de) * 2017-06-15 2020-02-27 Nec Corporation Radio-access-network-knoten, funkendgerät und verfahren hierfür
US10368253B2 (en) * 2017-07-25 2019-07-30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dual connectivity with dynamic anchor cell selection
CN111670589B (zh) * 2018-01-30 2023-06-30 苹果公司 单个发射器双连接蜂窝通信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81680A (zh) * 2013-10-23 2015-04-29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双连接用户标识的指示方法
US20150173047A1 (en) * 2013-12-13 2015-06-18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ulti-connectivity operation
WO2016065068A2 (en) * 2014-10-21 2016-04-28 Intel IP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to form self-organized multi-hop millimeter wave backhaul links
CN106162817A (zh) * 2015-04-03 2016-11-23 北京佰才邦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回传链路的建立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15414A1 (zh) * 2019-12-12 2021-06-1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小区重配置方法、网络控制节点和移动iab节点
WO2021232182A1 (en) * 2020-05-18 2021-11-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covery from a problematic cell
WO2022205347A1 (en) * 2021-04-01 2022-10-06 Zte Corporation Traffic transmission schem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WO2022252022A1 (zh) * 2021-05-31 2022-12-08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组网的方法及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157985A1 (zh) 2019-08-22
CN113923799A (zh) 2022-01-11
RU2020129991A (ru) 2022-03-14
EP3749046A1 (en) 2020-12-09
EP3749046A4 (en) 2021-03-31
KR20200118196A (ko) 2020-10-14
CN110167199B (zh) 2024-03-19
US11832322B2 (en) 2023-11-28
KR102416256B1 (ko) 2022-07-05
BR112020016490A2 (pt) 2020-12-15
EP3749046C0 (en) 2023-10-11
RU2020129991A3 (zh) 2022-05-05
EP3749046B1 (en) 2023-10-11
US20200374958A1 (en) 2020-1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67199A (zh) 一种无线回传通信处理方法和相关设备
CN104685920B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9076383A (zh) 用于由终端配置双连接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4796227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CN109792595A (zh) 用于使用中继接入网络的系统和方法
CN104812088B (zh) 增强直接通信接口以支持双连接的方法和网络节点
WO2022028493A1 (zh) 一种iab节点的配置方法及通信装置
WO2017118191A1 (zh) 一种控制面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22082679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3379546B (zh) 数据分流的方法和装置
WO2023011245A1 (zh)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0324907A (zh) 一种业务承载配置方法及装置
JP2023531787A (ja) Iabネットワーク通信方法及び関連デバイス
CN115669058A (zh) 一种节点的切换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CN104919890B (zh) 上位基站、下位基站及无线通信系统
CN109874153A (zh) 一种传输方法和中继节点
CN105578563B (zh) 一种终端作为无线小站的工作方法及装置
CN105262648B (zh) 一种混合组网的实现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6134277A (zh) 基站、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US11895535B2 (en) Wireless backhaul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22056708A1 (zh) 通信设备、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RU2780823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обработки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по транзитному соединению
WO2019232683A1 (zh) 小区建立的方法和装置
WO2014205838A1 (zh) 数据转发方法、中继节点设备及网络系统
WO2022193275A1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