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19232683A1 - 小区建立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小区建立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19232683A1
WO2019232683A1 PCT/CN2018/089843 CN2018089843W WO2019232683A1 WO 2019232683 A1 WO2019232683 A1 WO 2019232683A1 CN 2018089843 W CN2018089843 W CN 2018089843W WO 2019232683 A1 WO2019232683 A1 WO 2019232683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rrc
cell
relay node
base st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8/08984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于映辉
Original Assignee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CN20188009400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205025B/zh
Priority to PCT/CN2018/089843 priority patent/WO2019232683A1/zh
Priority to EP18921722.7A priority patent/EP3799464A4/en
Publication of WO2019232683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19232683A1/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小区建立的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中继节点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下行信息,该第一下行信息包括第一小区的小区配置信息,第一小区为基站的小区;中继节点根据小区配置信息建立第二小区,所述第二小区作为所述第一小区的扩展覆盖,其中,所述第二小区与所述第一小区的全球小区标识和/或物理层小区标识相同。根据本申请,中继节点可以作为基站中任一小区的扩展覆盖,避免中继节点作为一个独立小区为操作维护管理带来的复杂性。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提高了网络的覆盖能力,可应用于物联网,例如MTC、IoT、LTE-M、M2M等。

Description

小区建立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小区建立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的快速发展,人们早已不满足于仅限于人与人的通信,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IoT)技术应运而生,并且其市场需求增长迅猛。IoT设备多是比较小巧、电池供电的系统,如智能抄表系统,需要对水、电煤气等使用情况进行周期性监测并上报,这些设备通常部署在地下室,墙壁中等无线信号覆盖很差的地方。所以在IoT通信系统设计时,覆盖增强作为一个基本的设计需求,在空口单跳要求达到20dB的覆盖增强。20dB的覆盖增强能满足大部分场景下的覆盖要求,但是在一些场景下,比如,对于楼宇等多层分布的场景下,如果基站位于楼顶,则离基站近的楼层的终端可以被服务到,但是离基站比较远的楼层的终端,可能无法被服务到。
为了扩展小区的覆盖范围,同时降低终端的功耗,引入了中继技术。中继技术就是基站与终端之间增加一个或多个中继节点,该中继节点负责对无线信号进行一次或多次的转发。
在现有技术中,中继节点本身是作为一个独立小区存在的,因此中继节点和操作维护管理(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OAM)之间需要交互小区的配置和管理信息,这样可能会导致OAM的管理变得更加复杂,还可能导致OAM传输带来的带宽消耗。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小区建立的方法和装置,能够避免操作维护管理变得复杂。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小区建立的方法,包括:中继节点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下行信息,所述第一下行信息包括第一小区的小区配置信息,所述第一小区为所述基站的小区;所述中继节点根据所述小区配置信息建立第二小区,所述第二小区作为所述第一小区的扩展覆盖,其中,所述第二小区与所述第一小区的全球小区标识和/或物理层小区标识相同。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中继节点可以作为一个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下行信息(即,第一下行信息的一例),该下行信息中包括基站中的任一小区的小区配置信息。中继节点可以根据该小区配置信息建立第二小区。继而,该中继节点可以作为基站的覆盖范围的扩展,或,第一小区的覆盖范围的扩展。换句话说,中继节点是被基站作为小区的扩展存在和管理着,所以不需要从操作维护管理获取小区特定的配置信息等,避免了操作维护管理的复杂性和带宽的消耗。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中继节点采用空口与所述基站进行通信。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中继节点之间、中继节点和基站之间仅使用空口通信,从而使得多跳中继的功能更加简单。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中继节点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无线资源控制RRC信息;所述中继节点生成第二RRC信息,所述第二RRC信息包括所述第一RRC信息的信元;所述中继节点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第二RRC信息。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实现基站、中继节点、终端设备之间的信令交互。例如,终端设备向基站发送信息时,可以发给中继节点,然后中继节点将该信息发送给基站。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中继节点生成第二RRC信息,包括:所述中继节点使用代理RRC的功能解析所述第一RRC信息的内容,并将所述第一RRC信息中部分或全部的信元承载于RRC容器中。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RRC容器中承载着终端设备和基站之间交互的RRC信元。使用RRC容器实现基站对终端的控制,可以减少标准化的影响。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RRC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任意一个:RRC连接建立请求信息、RRC连接建立完成信息、RRC连接配置完成信息、RRC连接重建请求信息、RRC连接重建完成信息、RRC连接重配置完成信息、RRC恢复请求信息、RRC恢复请求完成信息、RRC早传数据请求信息、上行信息传输消息等。
结合第一方法,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RRC信息包括终端设备的标识,所述标识至少包括以下任意一种:服务临时移动用户识别S-TMSI、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随机数、恢复标识。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通过标识来区别终端设备和中继节点,从而实现终端的正确路由。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中继节点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二下行信息,所述第二下行信息包括第三RRC信息,所述第三RRC信息为所述基站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的信息;所述中继节点生成第四RRC信息,所述第四RRC信息包括所述第三RRC信息的信元;所述中继节点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四RRC信息。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实现基站、中继节点、终端设备之间的信令交互。例如,基站向终端设备发送信息时,可以向中继节点发送携带该信息的下行信息(即,第二下行信息的一例),然后中继节点使用构建的新的RRC信息将基站发给终端设备的信息发送至终端设备。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中继节点解析第二下行信息,包括:所述中继节点使用代理RRC的功能解析所述第二下行信息的内容,并将所述第二下行信息中全部或部分的信元承载于RRC容器中。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RRC容器中承载着终端设备和基站之间交互的RRC信元。使用RRC容器实现基站对终端的控制,可以减少标准化的影响。
结合第一方法,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RRC信息包括针对终端设备的标识,所述标识至少包括以下任意一种:服务临时移动用户识别S-TMSI、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随机数、恢复标识。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通过标识来区别终端设备和中继节点,从而实现终端的正确路由。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RRC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任意一个:RRC连接建立信息、RRC连接重建信息、RRC连接重配置信息、RRC连接释放信息、RRC连接恢复信息、RRC早传数据完成信息、下行信息传输消息等。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小区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小区的全球小区标识和/或物理层小区标识。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小区配置信息还包括以下至少一个:小区的关键配置信息、本服务小区的接入信息以及其他系统消息块的调度信息、无线公共资源相关配置信息、与小区选择和重选相关的信息、接入控制信息、系统时间信息。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中继节点可以作为一个基站中任一小区的覆盖扩展,而不是一个独立的小区,从而不需要从操作维护管理获取小区特定的配置信息等。中继节点作为基站的小区扩展存在和管理,从核心网来看,这些中继节点可以不可见。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小区建立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基站确定第一小区的小区配置信息,所述第一小区为所述基站的小区;所述基站向中继节点发送第一下行信息,所述第一下行信息包括所述小区配置信息,所述小区配置信息能够用于所述中继节点建立第二小区,所述第二小区作为所述第一小区的扩展覆盖,其中,所述第二小区与所述第一小区的全球小区标识和/或物理层小区标识相同。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中继节点可以作为一个终端接收基站发起的下行信息,基站把基站中的任一小区的小区配置信息发送至中继节点,以使中继节点根据该小区配置信息完成配置。继而,该中继节点可以作为基站的覆盖扩展,或,第一小区的覆盖扩展。换句话说,中继节点被基站作为小区的扩展存在和管理着,所以不需要从操作维护管理获取小区特定的配置信息等,避免了操作维护管理的复杂性和带宽的消耗。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基站采用空口与所述中继节点进行通信。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中继节点和基站之间仅采用空口进行通信,从而使得多跳中继的功能更加简单。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基站接收所述中继节点发送的第一无线资源控制RRC信息,所述第一RRC信息为终端设备发送至所述中继节点的信息。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实现基站、中继节点、终端设备之间的信令交互。例如,终端设备向基站发送信息时,可以发给中继节点,然后中继节点将该信息发送给基站。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基站向所述中继节点发送第二下行信息,所述第二下行信息包括针对终端设备的第二RRC信息。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实现基站、中继节点、终端设备之间的信令交互。例如,基站向终端设备发送信息时,可以发给中继节点,然后中继节点解析该下行信息,然后使用构建的新的RRC信息将基站发给终端设备的信息发送至终端设备。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RRC信息和/或所述第三RRC信息携带于RRC容器中。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RRC容器中承载着终端设备和基站之间交互的RRC信元。使用RRC容器实现基站对终端的控制,可以减少标准化的影响。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RRC信息和/或所述第三RRC信息包括针对终端设备的标识,所述标识至少包括以下任意一种:服务临时移动用户识别S-TMSI、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随机数、恢复标识。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通过标识来区别终端设备和中继节点,从而实现终端的正确路由。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RRC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任意一个:RRC连接建立请求信息、RRC连接建立完成信息、RRC连接配置完成信息、RRC连接重建请求信息、RRC连接重建完成信息、RRC连接重配置完成信息、RRC恢复请求信息、RRC恢复请求完成信息、RRC早传数据请求信息、上行信息传输消息等。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RRC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任意一个:RRC连接建立信息、RRC连接重建信息、RRC连接重配置信息、RRC连接释放信息、RRC连接恢复信息、RRC早传数据完成信息、下行信息传输消息等。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小区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小区的全球小区标识和/或物理层小区标识。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中继节点可以作为一个基站中任一小区的覆盖扩展,而不是一个独立的小区,从而不需要从操作维护管理获取小区特定的配置信息等。中继节点作为基站的小区扩展存在和管理,从核心网来看,这些中继节点可以不可见。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小区配置信息还包括以下至少一个:小区的关键配置信息、本服务小区的接入信息以及其他系统消息块的调度信息、无线公共资源相关配置信息、与小区选择和重选相关的信息、接入控制信息、系统时间信息。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小区建立的装置,该包括:处理器和接口组件;所述处理器用于通过接口组件读取并执行存储器中的指令,以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中所述的方法。所述装置还包括:存储器。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小区建立的装置,该包括:处理器和接口组件;所述处理器用于通过接口组件读取并执行存储器中的指令,以实现上述第二方面中所述的方法。所述装置还包括:存储器。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中继节点,所述中继节点具有实现上述第一方面的方法设计中的中继节点的功能。这些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单元。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基站,所述基站具有实现上述第二方面的方法设计中的基站的功能。这些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单元。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中继节点,包括收发器、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处理器用于控制收发器收发信号,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该中继节点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中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基站,包括收发器、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处理器用于控制收发器收发信号,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该基站执行上述第二方面以及第二方面中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 法。
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小区建立的装置,该小区建立的装置可以为上述方法设计中的中继节点,或者为设置在中继节点中的芯片。该小区建立的装置包括: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可用于执行存储器中的指令,以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以及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中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中继节点所执行的方法。可选地,该小区建立的装置还包括存储器。可选地,该小区建立的装置还包括通信接口,处理器与通信接口耦合。
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种小区建立的装置,该小区建立的装置可以为上述是方法设计中的基站,或者为设置在基站中的芯片。该小区建立的装置包括: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可用于执行存储器中的指令,以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以及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中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基站所执行的方法。可选地,该小区建立的装置还包括存储器。可选地,该小区建立的装置还包括通信接口,处理器与通信接口耦合。
第十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各方面中的方法。
第十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有程序代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各方面中的方法。
第十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用于支持终端设备实现上述方面中所涉及的功能,例如,生成,接收,发送,或处理上述方法中所涉及的数据和/或信息。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芯片系统还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保存终端设备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括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第十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用于支持网络设备实现上述方面中所涉及的功能,例如,生成,接收,发送,或处理上述方法中所涉及的数据和/或信息。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芯片系统还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保存终端设备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括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附图说明
图1是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小区建立的方法的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IoT通信系统中基站与终端设备的分布示意图;
图3是两跳中继的网络架构图;
图4是LTE系统中中继节点的协议栈架构图;
图5是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小区建立的方法的中继节点的网络架构图;
图6是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小区建立的方法的中继节点的协议栈架构图;
图7是适用于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小区建立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8是适用于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小区建立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9是适用于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小区建立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10是适用于本申请再一实施例的小区建立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11是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小区建立的方法的PDCP层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小区建立的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中继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全球移动通讯(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系统、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系统、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LTE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统、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全球互联微波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通信系统、未来的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系统或新无线(new radio,NR)等。
为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首先以图1中示出的通信系统为例详细说明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系统。图1示出了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小区建立的方法的通信系统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系统100包括终端设备110、中继节点设备120、网络设备130。其中,系统10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中继节点(relay node,RN)设备,例如,图1所示的中继节点设备1、中继节点设备2、……、中继节点设备N。可选地,系统100还可以包括核心网设备140。
终端设备110可以通过中继节点设备120,与网络设备130建立通信连接。网络设备130可以通过中继节点设备120,与终端设备110建立通信连接。中继节点设备120可以与网络设备130建立通信连接;也可以与终端设备110建立通信连接。核心网设备140可以通过网络设备130和中继节点设备120,与终端设备110建立通信连接。
应理解,该系统100中的终端设备可以指用户设备、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终端设备还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未来5G网络中的终端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中的终端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
还应理解,该系统100中的网络设备可以是用于与终端设备通信的设备。该网络设备可以是任意一种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设备或可设置于该设备的芯片,该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演进型节点B(evolved Node B,eNB)、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RNC)、节点B(Node B,NB)、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 controller,BSC)、基站收发台(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家庭基站(例如,home evolved NodeB,或home Node B,HNB)、基带单元(base band Unit,BBU),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系统中的接入点(access point,AP)、无线中继节点、无线回传节点、传输点(transmission point,TP)或者发送接收点(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point,TRP)等,还可以为5G, 如,NR,系统中的gNB,或,传输点(TRP或TP),5G系统中的基站的一个或一组(包括多个天线面板)天线面板,或者,还可以为构成gNB或传输点的网络节点,如基带单元(BBU),或,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 unit,DU)等。
在一些部署中,gNB可以包括集中式单元(centralized unit,CU)和DU。gNB还可以包括射频单元(radio unit,RU)。CU实现gNB的部分功能,DU实现gNB的部分功能,比如,CU实现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分组数据汇聚层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的功能,DU实现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和物理(physical,PHY)层的功能。由于RRC层的信息最终会变成PHY层的信息,或者,由PHY层的信息转变而来,因而,在这种架构下,高层信令,如RRC层信令或PHCP层信令,也可以认为是由DU发送的,或者,由DU+RU发送的。可以理解的是,网络设备可以为CU节点、或DU节点、或包括CU节点和DU节点的设备。此外,CU可以划分为接入网RAN中的网络设备,也可以将CU划分为核心网CN中的网络设备,在此不做限制。
还应理解,该系统100中的核心网设备可以是蜂窝物联网服务网关节点(CIoT serving gateway node,C-SGN)、移动管理实体(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业务网关(serving gateway、S-GW)、分组数据网关(packet data network gateway,P-GW)、归属签约用户服务器(home subscriber server,HSS)等。
可选地,图1示出的系统100中,网络设备130可以为服务网络设备,服务网络设备可以是指通过无线空口协议为终端设备提供RRC连接、非接入层(non-access stratum,NAS)移动性管理和安全性输入中至少一项服务的网络设备。
图1示出的中继节点设备120,可以理解为在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增加的一个或多个中继节点设备,负责对无线信号进行一次或者多次的转发,即无线信号要经过多跳才能到达终端设备。以较简单的两跳中继为例,就是将一个“网络设备—终端设备”的链路分割为“网络设备—中继节点设备”和“中继节点设备—终端设备”两个链路,从而有机会将一个质量较差的链路替换为两个质量较好的链路,以获得更高的链路容量及更好的覆盖,从而使得终端设备的功耗也得到改善。
可选地,中继节点设备120可以理解为协作网络设备。服务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控制信令,协作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数据;或者,服务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控制信令,服务网络设备和协作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数据;或者,服务网络设备和协作网络设备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控制信令,并且服务网络设备和协作网络设备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数据;或者,协作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控制信令,服务网络设备和协作网络设备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数据;或者,协作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控制信令和数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未特别限定。或者,可选地,图1示出的系统100中,中继节点设备120可以理解为特殊终端设备。中继节点设备可以向网络设备发送连接建立请求消息。
应理解,图1中仅为便于理解,示例性示出了终端设备110、中继节点设备120、网络设备130、核心网设备140,但这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该系统中还可以包括更多数量的网络设备,也可以包括更多数量的终端设备,也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数量的中继节点设备,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随着无线通信的快速发展,人们早已不满足与仅限于人与人的通信,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IoT)技术应运而生。在IoT通信系统中,在空口单跳时可以达到20dB的覆盖增强。20dB的覆盖增强,能满足大部分场景下的覆盖要求,但是在一些特殊的场景下,比如对于楼宇等多层分布的场景下,如图2所示,如果基站位于楼顶,则靠近基站近的楼层的IoT终端设备可以被服务到,例如IoT设备1和IoT设备2;但是离基站比较远的楼层可能无法被服务到,例如IoT设备3。或者,还有一些场景,比如一些煤气表等在比较深的底下,也可能一跳无法到达。而在这些场景下,有线的回程链路的部署也比较困难。
另外一个方面,如果终端处于深覆盖中,需要更多的资源进行数据的接收和发送,这样以来终端就需要更长时间的发送数据和接收数据,导致终端的更多耗电。如果在基站和终端之间增加一个中继节点,则终端接收到的信号会更强,覆盖情况会得到改善,从而终端用于发送和接收的耗电会得到减少。
为了扩展小区的覆盖范围,改善终端的耗电,引入了中继(relay)技术。如前所述,中继技术是在基站与终端设备之间增加一个或多个中继节点。中继节点对接入其小区的终端设备提供与普通基站类似的功能和服务,又可以类似于普通终端设备,接入一个为它提供服务基站。一般将服务于中继节点的基站称为宿主基站(donor eNB,DeNB)。本申请实施例中,以与中继节点相连的网络设备为宿主基站为例进行说明。
在上述情况下,可以采用小站(small cell)作为多跳中继来解决上述问题。具体地,一种方式是LTE标准中的两跳中继。在LTE网络中,中继方案按照用户面转发协议栈分为L0、L1、L2、L3中继四种。其中,L0与L1中继的用户面由于仅为放大转发,因此协议栈仅涉及物理层。L2中继由于需要具有调度、混合自动重发请求、自动重传请求等控制功能,因此协议栈涉及PHY层、MAC层、有可能协栈还涉及RLC层以及PDCP层,但是RRC控制功能由所属基站执行。L3中继具有基站的所有功能,并通过网络之间互联的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进行回传链路传输。
图3示出了两跳中继的网络架构。从图3可以看出,该结构中的中继节点到宿主基站之间是通过Un接口来连接的,在Un的空口上,支持X2和S1接口功能。具体地,该中继节点的协议栈架构如图4所示。图4(1)是中继节点的用户面(user plane)协议栈。如图4(1)所示,终端设备处应用层产生相应的业务流或者控制信息,在进行IP打包后通过空口进行传输,在通过L3中继进行传输时,在面向终端设备的Un口,中继节点支持从PDCP层、RLC层、MAC层到PHY层的空口协议栈。在面向宿主基站的回程链路,中继节点支持用户面的通用分组无线业务隧道协议(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 tunnel protocol user plane,GTP-U),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UDP),IP协议栈,在IP层以下,支持从PDCP层,RLC层,MAC到PHY层的Un空口的传输。S1口和X2口的用户面数据都可以在GTP-U的协议栈上进行传输。其中图4(2)是中继节点的控制面(control plane)协议栈。在面向终端设备的Uu口,中继节点支持从RRC层,PDCP层,RLC层,MAC层到PHY层。在面向宿主基站的回程链路上,中继节点支持S1-AP/X2-AP、流控制传输协议(stream control transmission protocol,SCTP)、IP协议栈,在IP层以下,支持从PDCP层,RLC层,MAC到PHY层的Un空口的传输。S1口和X2口的控制、面数据分别在S1-AP和X2-AP上进行传输。在图4(3)中,当中继节点作为终端设备开始启动时,中继节点作为终端设备节点在RRC层协议栈之上,还支持非接入 层(non-access stratum,NAS)功能。
通过图3和图4可以看出,上述方式中,中继节点是一个基站和一个终端功能的结合。可以使用上述方式中的中继节点来实现多跳中继(relay)功能,但是多跳中继是现有的网络功能的基础上,由于中继节点还需要承担上一跳节点的宿主基站的功能,所以中继节点的功能跟上述的LTE的两跳中继的功能更加复杂,需要包括一个终端设备,一个基站,一个宿主基站的功能(如,代理(proxy)+HeNB网关(gateway,GW)),且成本也高。
基于上述方式中的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小区建立的方法,引入了一种轻量化的L3中继,本申请提出的L3中继的网络架构如图5所示。中继节点之间以及中继节点和宿主基站之间仅支持L3空口连接,不支持X2(即,基站之间的接口协议)和S1(即,基站和核心网之间的接口协议),这使得L3中继的功能更加简单。且该L3中继可以兼容现有的终端设备的接入,即不要求终端设备进行升级以支持新引入的中继节点。图6示出了简化的L3中继的协议栈架构。在该协议栈架构中,用户面传输方案和控制面传输方案都支持。中继节点在面向终端设备的空口支持RRC层,RLC层,MAC层和PHY层,可选地,还可以存在PDCP层。其中RRC层可以称为代理RRC层,用于识别来自于终端和/或来自宿主基站的RRC配置消息。中继节点和宿主基站的一个小区分享相同的小区全球标识和物理小区标识。中继节点也可以理解为宿主基站小区的一个覆盖扩展,而不是一个独立的小区,所以不需要从操作维护管理(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OAM)获取小区特定的配置信息等,从而可以避免消耗回程链路(backhaul,BH)的带宽资源。
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仅支持”是指,中继节点仅使用空口进行通信。例如,中继节点可以是能够支持X2接口的中继节点,只是在使用时,仅使用空口进行通信。
在面向上一跳的中继节点和/或宿主基站的回程链路上,中继节点支持RRC层,RLC层,MAC层和PHY层。可选地,还可以存在PDCP层,因为对于控制面传输方案而言,可以不需要PDCP层的功能。中继节点的功能相当于终端设备的空口接入功能加上基站的空口功能,中继节点作为宿主基站的小区扩展存在和被管理。从核心网来看,这些L3中继节点是不可见的。核心网和宿主基站之间实现S1接口连接,宿主基站和宿主基站之间实现X2口连接。
应理解,图5以两个中继节点为例进行说明,本申请并未限定于此,可以是一个中继节点,也可以是多个中继节点。中继节点的数目并不对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造成限定。
还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以网络设备为宿主基站为例进行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并未限定于此。
为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下面先对本申请涉及到的几个名词或术语进行简单介绍。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中,“协议”可以指通信领域的标准协议,例如可以包括LTE协议、NR协议以及应用于未来的通信系统中的相关协议,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预先定义”可以通过在设备(例如,包括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中预先保存相应的代码、表格或其他可用于指示相关信息的方式来实现,本申请对于其具体的实现方式不做限定。比如预先定义可以是指协议中定义的。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名词“网络”和“系统”经常交替使用,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其含义。信息(information),信号(signal),消息(message),信道(channel)有时可以混用,应当指出的是,在不强调其区别时,其所要表达的含义是 一致的。“的(of)”,“相应的(corresponding,relevant)”和“对应的(corresponding)”有时可以混用,应当指出的是,在不强调其区别时,其所要表达的含义是一致的。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上报”和“反馈”经常交替使用,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其含义。对于终端设备来说,上报信息和反馈信息实质上都可以是通过物理上行信道发送信息。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不强调其区别时,其所要表达的含义是一致的。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仅为了区分不同的对象,但并不对本申请实施例的范围构成限制;例如,第一下行信息表示下行传输的一个信息;第二下行信息表示下行传输的另一个信息,但本申请并不限于此。
还需要说明的是,“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一个以上;“A和B中的至少一个”,类似于“A和/或B”,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B中的至少一个,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
应理解,本申请提供的小区建立的方法可适用于无线系统,例如,图1中所示的系统100。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可以同时与一个或多个网络设备通信,例如,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可以对应于图1中的终端设备110,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中继节点可对应于图1中的中继节点设备120,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基站可对应于图1中的网络设备130。
以下,不失一般性,以终端设备#A、基站#A、中继节点#A之间的交互过程为例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该终端设备#A可以为处于通信系统中与一个或多个网络设备具有无线连接关系的任意终端设备。该中继节点#A可以为能够提供无线接入链路和无线回程链路的任意中继节点。可以理解的是,处于该通信系统中的任意一个终端设备或任意一个中继节点均可以基于相同的技术方案实现无线通信。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图7是从设备交互的角度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小区建立的方法100的示意性流程图。如图所示,图7中所示的方法100可以包括步骤110、步骤120。下面结合图7对方法100进行详细描述。
110,基站#A向中继节点#A发送第一下行信息,该第一下行信息包括针对小区#A的小区配置信息,小区#A为基站的小区;
120,中继节点#A根据小区配置信息建立中继小区,中继小区作为小区#A的的扩展覆盖,其中,中继小区与小区#A的全球小区标识和/或物理层小区标识相同。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中继节点#A可以作为一个特殊终端,向基站#A发起连接建立请求信息。可选地,中继节点#A可以向核心网进行鉴权和认证,以保证中继节点#A为一个合法的节点。
可选地,中继节点#A向基站#A发送的连接建立请求信息中可以携带标识信息,该标识信息用于标识该中继节点#A,以使基站#A能够识别出中继节点#A。
基站#A接收到中继节点#A的连接建立请求信息后,识别出中继节点#A,向中继节点#A发送下行信息(即,第一下行信息的一例),该下行信息包括小区#A(即,第一小区的一例)的小区配置信息,该小区#A为基站#A中的任一小区。中继节点#A复制小区#A 的小区配置信息,根据小区配置信息配置中继小区(即,第二小区的一例)。中继节点#A(或者,也可以称为中继节点#A的小区)也可以作为基站#A的扩展,或者,也可以作为基站#A中的小区#A的覆盖扩展。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建立”和“配置”经常交替使用,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其含义。对于中继节点来说,建立小区和配置小区实质上都是指通过小区配置信息建立一个小区。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不强调其区别时,其所要表达的含义是一致的。
可选地,中继节点#A也可以通过读取基站#A的任一小区的系统消息来获取小区配置信息。或者,基站#A从OAM处获取小区配置信息,基站#A将该小区配置信息发送至中继节点#A。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中继小区表示中继节点配置的小区,或中继节点中的小区。中继小区可以作为是基站中任一小区的扩展。
可选地,中继节点#A获得的小区配置信息还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个:小区的关键配置信息、本服务小区的接入信息以及其他系统消息块的调度信息、无线公共资源相关配置信息、与小区选择和重选相关的信息、接入控制信息、系统时间信息等。
其中,
小区的关键配置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一个:系统(超)帧号、系统消息的调度信息、接入控制使能指示、部署模式、系统消息变更标签、下行频点信息等;
无线公共资源相关配置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一个:终端定时器和常量、上行频点等;
与小区选择和重选相关的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邻小区配置信息等;
接入控制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一个:接入类别限制(access class barring,ACB)、扩展接入类别限制(extended access class barring,EAB)、接入控制(access barring,AB),服务特定接入控制(service specific access control,SSAC)、数据通信中基于应用的拥塞控制(application specific congestion control for data communication,ACDC)等;
系统时间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一个:全球定位时间(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time,GPS time)、协调世界时(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UTC)等。
可选地,下行信息包括:小区#A的全球小区标识和/或物理层小区标识。中继节点#A和小区#A共享相同的全球小区标识和物理层小区标识。选择中继节点#A为服务小区的终端设备会认为中继节点#A和小区#A为同一个小区。
可选地,基站#A和中继节点#A之间可以协调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ell 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C-RNTI)资源的分配。
具体地,基站#A可以为中继节点#A分配C-RNTI,该C-RNTI用于标识中继节点#A。基站#A还可以为中继节点#A分配与C-RNTI相关的资源,该与C-RNTI相关的资源用于中继节点#A为接入该中继节点#A的终端设备分配C-RNTI。
可选地,中继节点#A采用空口与基站#A进行通信。
通过使得中继节点#A仅使用空口通信,例如,中继节点之间、以及中继节点和基站的接口之间不使用X2接口和S1接口,仅使用空口接口,可以使得多跳中继的功能更加简单。
可选地,中继节点#A接收终端设备#A发送的第一RRC信息;中继节点#A生成第二RRC信息,第二RRC信息包括第一RRC信息的信元;中继节点#A向基站#A发送第二RRC信息。
可选地,中继节点#A解析第一RRC信息,包括:中继节点#A使用代理RRC的功能解析第一RRC信息的内容,并将第一RRC信息中终端设备#A上报给基站#A的信元承载于RRC容器中。
终端设备#A、中继节点#A、基站#A之间可以交互信息。中继节点#A可以将终端设备#A上报给基站#A的RRC信元发送给基站#A。具体地,终端设备#A向中继节点#A发送RRC信息(即,第一RRC信息的一例),中继节点#A接收到该信息后,能够使用中继节点#A中用以解析RRC信息的代理RRC的功能解析该信息的内容,然后使用构建的新的RRC信息将终端设备#A发送给基站#A的RRC信元发送给基站#A。其中,基于不同的交互过程,该第一RRC信息不同。例如,该第一RRC信息可以但不限于以下任意一种:RRC连接建立请求信息、RRC连接建立完成信息、RRC连接配置完成信息、RRC连接重建请求信息、RRC连接重建完成信息、RRC连接重配置完成信息、RRC恢复请求信息、RRC恢复请求完成信息、RRC早传数据请求信息、上行信息传输消息等。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RRC容器中承载着终端设备#A和基站#A之间交互的RRC信元。中继节点#A将终端设备#A向基站#A上报的信息的信元放到RRC容器(container)中,可以减少标准化的修改。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中继节点#A对应的RRC用代理RRC表示,基站#A对应的RRC用主RRC或RRC表示,其仅是为了区分中继节点#A和基站#A的RRC,并不对本申请实施例的范围造成限定。
可选地,中继节点#A接收基站#A发送的第二下行信息,第二下行信息包括针对终端设备#A的第三RRC信息;中继节点#A生成第四RRC信息,第四RRC信息包括第三RRC信息的信元;中继节点#A向终端设备#A发送第四RRC信息。
可选地,中继节点#A解析第二下行信息,包括:中继节点#A使用代理RRC的功能解析第二下行信息的内容,并将第二下行信息中终端设备#A上报给基站#A的信元承载于RRC容器中。
具体地,终端设备#A、中继节点#A、基站#A之间可以交互信息。中继节点#A可以先解析基站#A发送给终端设备#A的信息的内容,然后再发送给终端设备#A。具体地,基站#A向终端设备#A发送第三RRC信息时,基站#A可以先向中继节点#A发送下行信息(即,第二下行信息的一例),该下行信息中包括第三RRC信息。中继节点#A接收到该信息后,可以使用代理RRC的功能(即,中继节点#A中用以解析RRC信息的功能)解析该下行信息,然后使用构建的新的RRC信息将基站#A发送给终端设备#A的RRC信元发送给终端设备#A。其中,基于不同的交互过程,该第三RRC信息不同。例如,该第三RRC信息可以但不限于以下任意一种:RRC连接建立信息、RRC连接重建信息、RRC连接重配置信息、RRC连接释放信息、RRC连接恢复信息、RRC早传数据完成信息、下行信息传输消息等。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中继协议的架构下,能够实现中继节点、终端设备、基站之间的交互,下面结合图8至图10,分别从控制面传输和用户名传输的角度描述具体交互过程。
图8示出了适用于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小区建立的方法200的示意图。方法200是从控制面传输方案的接入过程为例进行说明。方法200包括步骤201-210,下面详细描述各个步骤。
201,中继节点#A配置。
具体地,中继节点#A可以作为一个特殊终端,向基站#A发起连接建立请求信息。可选地,中继节点#A可以向核心网进行鉴权和认证,以保证中继节点#A为一个合法的节点。
可选地,中继节点#A向基站#A发送的连接建立请求信息中可以携带标识信息,该标识信息用于标识该中继节点#A,以使基站#A能够识别出中继节点#A。
基站#A接收到中继节点#A的连接建立请求信息后,向中继节点#A发送下行信息,该下行信息包括小区#A(即,第一小区的一例)的小区配置信息,该小区#A为基站#A中的任一小区。中继节点#A复制小区#A的小区配置信息,根据小区配置信息配置小区。中继节点#A可以作为基站#A的扩展,或者,作为基站#A中的小区#A的覆盖扩展。
可选地,中继节点#A也可以通过读取基站#A的任一小区的系统消息来获取小区配置信息。
可选地,下行信息包括:小区#A的全球小区标识和/或物理层小区标识。中继节点#A和小区#A共享相同的全球小区标识和物理层小区标识。选择中继节点#A为服务小区的终端设备会认为中继节点#A和小区#A为同一个小区。
可选地,中继节点#A获得的小区配置信息还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个:小区的关键配置信息、本服务小区的接入信息以及其他系统消息块的调度信息、无线公共资源相关配置信息、与小区选择和重选相关的信息、接入控制信息、系统时间信息等。
其中,
小区的关键配置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一个:系统(超)帧号、系统消息的调度信息、接入控制使能指示、部署模式、系统消息变更标签、下行频点信息等;
无线公共资源相关配置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一个:终端定时器和常量、上行频点等;
与小区选择和重选相关的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邻小区配置信息等;
接入控制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一个:ACB、EAB、SSAC、ACDC、AB接入信息等;
系统时间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一个:GPS time、UTC等。
可选地,基站#A和中继节点#A之间可以协调C-RNTI资源的分配。具体地,基站#A可以为中继节点#A分配C-RNTI,该C-RNTI用于标识中继节点#A。基站#A还可以为中继节点#A分配与C-RNTI相关的资源,该与C-RNTI相关的资源用于中继节点#A为接入该中继节点#A的终端设备分配C-RNTI。
202,终端设备#A向中继节点#A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
具体地,终端设备#A选择中继节点#A为服务小区。例如,终端设备#A可以根据中继节点#A的空口无线信号的强度和/或质量,选择中继节点#A(或者,中继节点#A中的小区)为服务小区。为接入中继节点#A,终端设备#A会向中继节点#A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中继节点#A接收到终端设备#A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后,为该终端设备#A分配C-RNTI,以及终端设备#A发送RRC连接请求时所需要的资源。
203,中继节点#A向终端设备#A发送随机接入响应。
具体地,中继节点#A向终端设备#A发送响应信息,该响应信息可以包括终端设备#A发送RRC连接请求或RRC早传数据请求所需要的资源,还可以包括中继节点#A为终端设备#A分配的C-RNTI。
204,终端设备#A向中继节点#A发送RRC连接请求或RRC早传数据请求消息。
具体地,终端设备#A使用中继节点#A分配的资源向中继节点#A发送RRC连接建立请求信息或RRC早传数据请求消息(即,第一RRC信息的一例)。
2041,中继节点#A向基站#A发送上行信息。
具体地,中继节点#A接收到终端设备#A发送的RRC连接建立请求信息或RRC早传数据消息后,向基站#A发送该RRC连接建立请求信息或RRC早传数据请求消息。换句话说,中继节点#A使用代理RRC向基站#A发送上行信息(即,第二RRC信息的一例),该上行信息包括该RRC连接建立请求信息或RRC早传数据请求消息。该RRC连接建立请求信息的信元可以承载于RRC容器中。可选地,该RRC连接建立请求信息中包括终端设备#A的用户标识(identity,ID),例如,40bit随机数或服务临时移动用户识别(serving-temporary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S-TMSI)。其中,RRC早传数据请求消息中包括NAS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PDU)。代理RRC可以理解为中继节点#A对应的RRC,主RRC或者RRC可以理解为基站#A对应的RRC。
可选地,终端设备#A也可以向中继节点#A发送能力信息(即,第一RRC信息的另一例),中继节点#A接收到该能力信息后,中继节点#A向基站#A发送上行信息(即,第二RRC信息的另一例),将该能力信息的信元承载在RRC容器中,发送至基站#A。
2051,基站#A向中继节点#A发送下行信息。
具体地,基站#A接收到中继节点#A发送的RRC连接建立请求信息或RRC早传数据请求消息后,通过中继节点#A向终端设备#A发送RRC连接建立信息或RRC早传完成消息(即,第三RRC信息的一例)。具体地,基站#A向中继节点#A发送下行信息(即,第二下行信息的一例),该下行信息包括基站#A向终端设备#A发送的RRC连接建立信息。可选地,该下行信息中还包括终端设备#A的ID,例如,C-RNTI。中继节点#A接收到该下行信息后,解析该下行信息。具体地,中继节点#A可以使用代理RRC的功能解析基站#A的主RRC构建的终端设备#A的RRC连接建立信息或早传数据完成消息,并将该RRC连接建立信息或早传数据完成消息发送给终端设备#A。其中,RRC早传数据完成消息中包括非接入层协议数据单元(non-access stratum protocol data unit,NAS PDU)。代理RRC可以理解为中继节点#A对应的RRC,主RRC或者RRC可以理解为基站#A对应的RRC。
可选地,该RRC连接建立信息的信元或RRC早传数据完成消息的信元承载于RRC容器中。RRC容器中承载着终端设备#A和基站#A之间交互的RRC信元。
205,中继节点#A向终端设备#A发送RRC连接建立信息或RRC早传数据完成消息。
具体地,中继节点#A解析下行信息后,生成RRC信息(即,第四RRC信息的一例),该RRC信息中包括基站#A向终端设备#A发送的RRC连接建立信息或RRC早传数据完成消息。中继节点#A将该RRC连接建立信息或RRC早传完成消息发送至终端设备#A。终端设备#A接收到该RRC连接建立信息或RRC早传完成消息后,按照RRC连接建立信 息中的配置信息建立RRC连接,或者按照RRC早传完成消息,将承载的NAS PDU发送给终端设备#A,并释放RRC连接。
206,终端设备#A向中继节点#A发送RRC连接建立完成信息。
具体地,终端设备#A接收到该RRC连接建立信息后,按照RRC连接建立信息中的配置信息建立RRC连接,完成RRC连接建立。然后终端设备#A向中继节点#A发送RRC连接建立完成信息(即,第一RRC信息的一例)。如果终端设备#A有上行数据,该上行数据可以放到该RRC连接建立完成信息的NAS PDU中。
2061,中继节点#A向基站#A发送上行信息。
具体地,类似于RRC连接建立请求信息的处理,中继节点#A向基站#A发送上行信息(即,第二RRC信息的一例),其中携带终端设备#A发送的RRC连接建立完成信息,还可以携带该终端设备#A的ID,比如C-RNTI。RRC连接建立完成信息的信元、终端设备#A的ID等可以承载于RRC容器中。
207,基站#A通过S1应用层协议(S1 application protocol,S1AP)向核心网发送初始终端信息。
具体地,基站#A收到终端设备#A的RRC连接建立完成信息后或收到终端设备#A的RRC早传数据请求信息后,为终端设备#A向核心网(例如,MME)建立S1连接。该建立S1连接的方法和现有技术相似,比如基站#A通过S1AP向核心网发送初始终端信息,或者,基站#A将获取到的与终端设备#A相关的信息发送到核心网,可选地,其中携带终端设备#A发送给核心网的NAS PDU。
208,核心网通过S1AP向基站#A发送下行信息。
具体地,核心网向基站#A发送下行信息,该下行信息包括终端设备#A的上下文建立请求信息,和/或,S1连接建立指示信息,和/或,核心网向终端设备#A发送的传输信息。可选地,其中携带核心网发送给终端设备#A的NAS PDU。
209,基站#A向中继节点#A发送下行信息。
具体地,基站#A接收来自核心网的下行信息,如果该下行信息中包括发送给终端设备#A的下行数据,则基站#A通过中继节点#A向终端设备#A发送该下行数据。具体地,基站#A向中继节点#A发送下行信息(即,第二下行信息的一例),其中,携带基站#A发送给终端设备#A的RRC信息(即,第三RRC信息的一例),以及用于路由的终端设备#A的ID,比如C-RNTI。中继节点#A收到该下行信息后,使用代理RRC的功能解析基站#A的RRC发送的信息,并据此生成面向终端设备#A的下行信息(即,第四RRC信息的一例)。
如果核心网面向终端设备#A没有下行数据,则基站#A可以释放终端设备#A的连接。基站#A通过中继节点#A向终端设备#A发送RRC连接释放信息(即,第三RRC信息的一例),其中,携带基站#A发送给终端设备#A的RRC信息,以及用于路由的终端设备#A的ID,比如C-RNTI。中继节点#A收到该信息后,使用代理RRC解析基站#A的RRC发送的信息,并据此生成面向终端设备#A的RRC连接释放信息。
其中,基站#A向中继节点#A发送的下行信息中,携带基站#A向终端设备#A发送的RRC信息,该RRC信息的信元可以承载于RRC容器中。
210,中继节点#A向终端设备#A发送下行信息。
具体地,中继节点#A解析基站#A发送的下行信息后,生成自己的RRC信息(即,第四RRC信息的一例),并将该自己的RRC信息发送至终端设备#A。其中,包括基站#A向终端设备#A发送的RRC信息的信元(即,第三RRC信息的一例)。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基站和中继节点之间,以及终端和中继节点之间通过主RRC(或,RRC)和代理RRC的方式,可以实现基站和终端设备的直接通信。
具体地,终端设备向基站发送RRC信息时,可以先向中继节点发送携带该RRC信息的上行信息,中继节点先解析该上行信息,生成自己的RRC信息,然后将终端设备向基站发送的RRC信息发送给基站。
具体地,基站向终端设备发送RRC信息时,可以先向中继节点发送携带该RRC信息的下行信息,中继节点先解析该下行信息,生成自己的RRC信息,然后将基站向终端设备#A发送的RRC信息发送给终端设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发送给基站的RRC信息的信元,以及基站向终端设备发送的RRC信息的信元可以承载于RRC容器中,通过RRC容器的方式可以实现基站和终端设备的通信,可以减少标准化的影响。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和中继节点都可以有各自的标识,例如C-RNTI,从而可以通过该标识识别出中继节点和终端设备,实现终端的正确路由。
应理解,上文中仅为便于理解,以基站、中继节点、终端设备的交互为例详细说明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小区建立的方法,但这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例如,可以是多个中继节点。
还应理解,图8仅为便于理解,示意性地示出了基站、中继节点、终端设备执行的步骤,但这并不表示基站、中继节点、终端设备会执行图中示出的每一个步骤,例如,基站可以不执行步骤207-步骤209。
还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图9是适用于本申请的另一具体实施例。方法300是从用户面传输方案的接入过程为例进行说明。方法300包括步骤301-316,下面详细描述各个步骤。
301,中继节点#A配置。
该步骤和方法200中的步骤201类似,此处为简洁,不再赘述。
302,终端设备#A向中继节点#A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
该步骤和方法200中的步骤202类似,此处为简洁,不再赘述。
303,中继节点#A向终端设备#A发送随机接入响应。
该步骤和方法200中的步骤203类似,此处为简洁,不再赘述。
304,终端设备#A向中继节点#A发送RRC连接请求。
该步骤和方法200中的步骤204类似,此处为简洁,不再赘述。
3041,中继节点#A向基站#A发送上行信息。
该步骤和方法200中的步骤2041类似,此处为简洁,不再赘述。
3051,基站#A向中继节点#A发送下行信息。
该步骤和方法200中的步骤2051类似,此处为简洁,不再赘述。
305,中继节点#A向终端设备#A发送RRC连接建立信息。
该步骤和方法200中的步骤205类似,此处为简洁,不再赘述。
306,终端设备#A向中继节点#A发送RRC连接建立完成信息。
该步骤和方法200中的步骤206类似,此处为简洁,不再赘述。
3061,中继节点#A向基站#A发送上行信息。
该步骤和方法200中的步骤2061类似,此处为简洁,不再赘述。
307,基站#A通过S1AP向核心网发送初始终端信息。
具体地,基站#A收到终端设备#A的RRC连接建立完成信息后,为终端设备#A向核心网请求建立S1连接。该建立S1连接的方法和现有技术相似,比如基站#A向核心网发送初始终端信息。
308,核心网通过S1AP向基站#A发送初始终端上下文请求。
具体地,基站#A接收核心网发送的初始终端上下文建立请求信息。在核心网发送的初始终端上下文信息中可以携带终端设备#A的安全参数和承载配置信息,以及终端设备#A和核心网的信息等,比如S-GW的路由信息。
3091,基站#A向中继节点#A发送下行信息。
具体地,基站#A接收来自核心网的信息后,通过中继节点#A向终端设备#A发送RRC配置信息。具体地,基站#A向中继节点#A发送下行信息(即,第二下行信息的一例),该下行信息中携带发送给终端设备#A的RRC信息的信元(即,第三RRC信息的一例)。该发送给终端设备#A的RRC信息可以包括RRC安全模式命令。该发送给终端设备#A的RRC信息的信元可以承载于RRC容器中。
中继节点#A接收到基站#A发送的下行信息后,解析该下行信息。然后中继节点#A通过代理RRC向终端设备#A下发基站#A产生的RRC信息(即,第三RRC信息的一例),例如RRC安全模式命令。
309,中继节点#A向终端设备#A发送RRC安全模式命令。
具体地,假设基站#A向终端设备#A发送的RRC信息为RRC安全模式命令。则中继节点#A解析后,向终端设备#A发送该RRC安全模式命令(即,第三RRC信息的一例)。终端设备#A根据该RRC安全模式命令进行配置。
310,终端设备#A向中继节点#A发送RRC安全模式完成。
中继节点#A接收终端设备#A发送的RRC安全模式完成信息(即,第一RRC信息的一例),中继节点#A解析该RRC信息,并把该RRC信息的信元放到RRC容器中。
3101,中继节点#A向基站#A发送上行信息。
中继节点#A解析终端设备#A发送的RRC信息,把该RRC信息的信元放到RRC容器中,发送给基站#A进行处理。
3111,基站#A向中继节点#A发送下行信息。
具体地,基站#A接收来自核心网的信息后,通过中继节点#A向终端设备#A发送RRC配置信息。具体地,基站#A向中继节点#A发送下行信息(即,第二下行信息的一例),该下行信息中携带发送给终端设备#A的RRC信息(即,第三RRC信息的一例)。该发送给终端设备#A的RRC信息可以包括RRC连接重配置信息。该发送给终端设备#A的RRC信息的信元可以承载于RRC容器中。
中继节点#A接收到基站#A发送的下行信息后,解析该下行信息,例如通过代理RRC解析。然后中继节点#A向终端设备#A下发基站#A产生的RRC信息(即,第三RRC信息的一例),例如RRC连接重配置信息。
311,中继节点#A向终端设备#A发送RRC连接重配置。
具体地,假设基站#A向终端设备#A发送的RRC信息为RRC连接重配置信息。则中继节点#A解析后,向终端设备#A发送该RRC连接重配置信息(即,第三RRC信息的一例)。终端设备#A根据该RRC连接重配置信息进行配置。
312,终端设备#A向中继节点#A发送RRC连接重配置完成。
中继节点#A接收终端设备#A发送的RRC连接重配置完成信息(即,第一RRC信息的一例),且中继节点#A解析该RRC信息的信元,并把该RRC信息的信元放到RRC容器中。
3121,中继节点#A向基站#A发送上行信息。
中继节点#A解析终端设备#A发送的RRC信息,可以直接把该RRC信息的信元放到RRC容器中,发送给基站#A进行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RRC连接重配置信息和RRC安全模式命令可以在一次传输过程中传输,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313,基站#A通过S1AP向核心网发送初始上下文建立完成。
具体地,基站#A向核心网发送初始上下文建立完成信息,完成终端设备#A和核心网的上下文的建立。核心网和终端设备#A可以通过中继节点#A进行上下数据的传输。例如,终端设备#A向核心网发送上行数据,可以是终端设备#A先将上行数据发送至中继节点#A,中继节点#A将该上行数据再转发给核心网。又如,核心网向终端设备#A发送下行数据,可以是核心网先将下行数据发送至中继节点#A,中继节点#A将该下行数据发送给终端设备#A。
314,基站#A通过S1AP向核心网发送终端上下文释放请求信息。
具体地,如果核心网面向终端设备#A没有下行数据,则基站#A可以向核心网发送终端上下文释放请求信息,并释放终端设备#A的连接。
315,核心网向基站#A发送上下文释放命令。
3161,基站#A向终端设备#A发送下行信息。
具体地,基站#A通过中继节点#A向终端设备#A发送上下文释放请求信息(即,第三RRC信息的一例)。基站#A向中继节点#A发送下行信息(即,第二下行信息的一例),该下行信息中携带基站#A发送给终端设备#A的RRC信息,例如,RRC连接释放信息,以及用于路由的终端设备#A的ID,比如C-RNTI。其中,携带的基站#A发送给终端设备#A的RRC信息的信元可以承载于RRC容器中。中继节点#A收到该下行信息后,解析该下行信息。
316,中继节点#A向终端设备#A发送RRC连接释放。
中继节点#A解析基站#A的主RRC发送的信息,并据此生成面向终端设备#A的RRC信息,该RRC信息中包括RRC连接释放信息的信元(即,第三RRC信息的一例)。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基站和中继节点之间通过主RRC和代理RRC,或者,RRC和代理RRC的方式,可以实现基站和终端设备的直接通信。
具体地,终端设备向基站发送RRC信息时,可以先向中继节点发送携带该RRC信息的上行信息,中继节点先解析该上行信息,生成自己的RRC信息,然后将终端设备向基站发送的RRC信息发送给基站。
具体地,基站向终端设备发送RRC信息时,可以先向中继节点发送携带该RRC信息的下行信息,中继节点先解析该下行信息,生成自己的RRC信息,然后将基站向终端设备#A发送的RRC信息发送给终端设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基站向终端设备发送的RRC信息的信元可以承载于RRC容器中,通过RRC容器的方式可以实现基站和终端设备的通信,可以减少标准化的影响。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和中继节点都可以有各自的标识,例如C-RNTI,从而可以通过该标识识别出中继节点和终端设备,实现终端的正确路由。
应理解,上文中仅为便于理解,以基站、中继节点、终端设备的交互为例详细说明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小区建立的方法,但这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例如,可以是多个中继节点。
还应理解,图9仅为便于理解,示意性地示出了基站、中继节点、终端设备执行的步骤,但这并不表示基站、中继节点、终端设备会执行图中示出的每一个步骤,例如,基站可以不执行步骤313-步骤316。
还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图10是适用于本申请的另一具体实施例。方法400是从用户面传输方案的恢复过程为例进行说明。方法400包括步骤401-410,下面详细描述各个步骤。
首先,中继节点#A处于连接模式。该步骤和上述步骤201、301类似,此处为简洁,不再赘述。
401,终端设备#A向中继节点#A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
该步骤和上述步骤202、302类似,此处为简洁,不再赘述。
402,中继节点#A向终端设备#A发送随机接入响应。
该步骤和上述步骤203、303类似,此处为简洁,不再赘述。
403,终端设备#A向中继节点#A发送RRC连接恢复请求。
具体地,终端设备#A使用中继节点#A调度的资源向中继节点#A发送RRC连接恢复请求信息(即,第一RRC信息的一例),其中终端设备#A在RRC连接恢复请求信息中可以携带终端设备#A的恢复(resume)ID,安全参数MAC-I,建立原因值等信息。
4031,中继节点#A向基站#A发送上行信息。
具体地,中继节点#A向基站#A转发终端设备#A发起的RRC连接恢复请求信息,中继节点#A向基站#A发送上行信息(即,第二RRC信息的一例),其中,该上行信息包括终端设备#A的RRC信息的信元,如RRC请求信息,终端设备#A的ID,比如C-RNTI等。其中,可以将RRC信息的信元放到RRC容器中。
4041,基站#A向中继节点#A发送下行信息。
具体地,基站#A收到终端设备#A的RRC连接恢复请求后,基站#A获取终端设备#A的上下文,并且通过中继节点#A向终端设备#A发送RRC连接恢复信息(即,第三RRC 信息的一例)。具体地,基站#A向中继节点#A发送下行信息(即,第二下行信息的一例),在下行信息中携带基站#A发送给终端设备#A的RRC连接恢复信息的信元,同时还可以携带该终端设备#A的终端设备#A的ID,比如C-RNTI等。其中,发给终端设备#A的该RRC信息的信元可以承载于RRC容器中。
404,中继节点#A向终端设备#A发送RRC连接恢复。
具体地,中继节点#A收到下行信息后,解析该下行信息,并使用代理RRC将基站#A向终端设备#A发送的RRC连接恢复信息(即,第三RRC信息的一例),发送给终端设备#A。
405,终端设备#A向中继节点#A发送RRC连接恢复完成。
具体地,终端设备#A按照RRC连接恢复信息中的配置信息,完成RRC连接恢复,然后向中继节点#A发送RRC连接恢复完成信息(即,第一RRC信息的一例)。
4051,中继节点#A向基站#A发送上行信息。
类似于RRC连接建立请求信息的处理,中继节点#A向基站#A发送上行信息(即,第二RRC信息的一例),该上行信息中携带终端设备#A发送的RRC信息(即,第一RRC信息的一例),如RRC连接恢复完成信息,和/或,终端设备#A的ID,比如C-RNTI等。其中,终端设备#A发送的RRC信息的信元可以承载于RRC容器中。
406,基站#A通过S1AP向核心网发送终端上下文恢复请求。
具体地,基站#A收到终端设备#A的连接恢复完成信息后,为终端设备#A向核心网恢复S1连接。恢复S1连接的方法和现有技术相似,比如,基站#A向核心网发送终端设备#A上下文恢复请求信息。
407,核心网通过S1AP向基站#A发送终端上下文恢复响应。
具体地,核心网接收到基站#A发送的上下文恢复请求后,向基站#A发送上下文恢复应答信息,恢复终端设备#A的S1连接。此时,核心网开始和终端设备#A传输上下行的数据。例如,终端设备#A向核心网发送上行数据,可以是终端设备#A先将上行数据发送至中继节点#A,中继节点#A将该上行数据再转发给核心网。又如,核心网向终端设备#A发送下行数据,可以是核心网先将下行数据发送至中继节点#A,中继节点#A再将该下行数据发送给终端设备#A。
可选地,在终端设备#A和中继节点#A,基站#A的数据路由可以通过在PDCP的头增加终端设备#A的C-RNTI来实现。具体的PDCP层的格式如图11所示。其中,PDCP SN为PDCP序列号(serial number,SN)、D/C为控制PDU/数据PDU。其中的C-RNTI域记为携带的终端设备的C-RNTI。
408,基站#A通过S1AP向核心网发送终端上下文挂起请求。
具体地,如果核心网面向终端设备#A没有下行数据,则基站#A可以向核心网发送终端设备#A上下文挂起请求信息。
409,核心网通过S1AP向基站#A发送终端上下文挂起响应。
具体地,核心网向基站#A发送终端设备#A上下文挂起响应信息,并释放终端设备#A的连接。
4101,基站#A向中继节点#A发送下行信息。
具体地,基站#A接收来自核心网的信息后,通过中继节点#A向终端设备#A发送RRC 连接释放信息。具体地,基站#A向中继节点#A发送下行信息(即,第二下行信息的一例),该下行信息中携带发送给终端设备#A的RRC信息的信元(即,第三RRC信息的一例)。该发送给终端设备#A的RRC信息包括RRC连接释放信息,和/或,用于路由的终端设备#A的ID,比如C-RNTI。该发送给终端设备#A的RRC信息的信元可以承载于RRC容器中。
410,中继节点#A向终端设备#A发送RRC连接释放。
具体地,中继节点#A接收到基站#A发送的下行信息后,解析该下行信息,并据此生成面向终端设备#A的RRC连接释放信息(即,第三RRC信息的一例)。中继节点#A根据其中的挂起的指示,释放终端设备#A的RRC连接,并保存终端设备#A的上下文,其中,包括终端设备#A的resume id。
中继节点#A通过代理RRC向终端设备#A下发基站#A向终端设备#A发送的RRC信息,例如RRC连接释放信息。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中继节点可以作为一个终端向基站发起接入请求,基站接收到该接入请求后,向中继节点发送响应信息,并把基站中的任一小区的小区配置信息发送至中继节点,以使中继节点根据该小区配置信息完成配置。或者中继节点也可以直接读取基站的任一小区的广播消息获取基站任一小区的配置信息,中继节点根据该小区配置信息完成配置。继而,该中继节点可以作为基站的覆盖扩展,或,中继节点可以作为一个基站中任一小区的覆盖扩展,而不是一个独立的小区,从而不需要从操作维护管理获取小区特定的配置信息等。中继节点是被基站作为小区的扩展存在和管理着,从核心网来看,这些中继节点可以不可见。因此,中继节点被认为是基站小区的扩展存在和管理着,避免了操作维护管理的复杂性和带宽的消耗。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中继节点之间、中继节点和基站之间仅使用空口通信,从而使得多跳中继的功能更加简单。
应理解,上文中仅为便于理解,以基站、中继节点、终端设备的交互为例详细说明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小区建立的方法,但这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例如,可以是多个中继节点。
还应理解,图8仅为便于理解,示意性地示出了基站、中继节点、终端设备执行的步骤,但这并不表示基站、中继节点、终端设备会执行图中示出的每一个步骤。
还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以上,结合图7至图11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小区建立的方法做了详细说明。以下,结合图12至图14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小区建立的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小区建立的装置的示意性框图。如图12所示,该装置500可以包括:收发单元510和处理单元520。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装置500可以为中继节点或配置于中继节点中的芯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收发单元510可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下行信息,所述第一下行信息包括第一小区的小区配置信息,所述第一小区为所述基站的小区;
处理单元520可用于根据所述小区配置信息建立第二小区,所述第二小区作为所述第 一小区的扩展覆盖,其中,所述第二小区与所述第一小区的全球小区标识和/或物理层小区标识相同。
可选地,所述中继节点采用空口与所述基站进行通信。
可选地,该收发单元510还可用于: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无线资源控制RRC信息;以及,处理单元520可用于:生成第二RRC信息,所述第二RRC信息包括所述第一RRC信息的信元;该收发单元510还可用于: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第二RRC信息。
可选地,该处理单元520具体用于:使用代理RRC的功能解析所述第一RRC信息的内容,并将所述第一RRC信息中部分或全部的信元承载于RRC容器中。
可选地,该收发单元510还可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二下行信息,所述第二下行信息包括针对终端设备的第三RRC信息;
该处理单元520还可用于:生成第四RRC信息,所述第四RRC信息包括所述第三RRC信息的信元;
该收发单元510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四RRC信息。
可选地,该处理单元520具体用于:使用代理RRC的功能解析所述第二下行信息的内容,并将所述第二下行信息中所述基站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信元承载于RRC容器中。
可选地,所述第二RRC信息和/或所述第三RRC信息包括针对所述终端设备的标识,所述标识至少包括以下任意一种:
服务临时移动用户识别S-TMSI、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随机数、恢复标识。
可选地,所述第一RRC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任意一个:
RRC连接建立请求信息、RRC连接建立完成信息、RRC连接配置完成信息、RRC连接重建请求信息、RRC连接重建完成信息、RRC连接重配置完成信息、RRC恢复请求信息、RRC恢复请求完成信息、RRC早传数据请求信息、上行信息传输消息。
可选地,所述第三RRC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任意一个:
RRC连接建立信息、RRC连接重建信息、RRC连接重配置信息、RRC连接释放信息、RRC连接恢复信息、RRC早传数据完成信息、下行信息传输消息。
可选地,所述小区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小区的全球小区标识和/或物理层小区标识。
可选地,所述小区配置信息还包括以下至少一个:小区的关键配置信息、本服务小区的接入信息以及其他系统消息块的调度信息、无线公共资源相关配置信息、与小区选择和重选相关的信息、接入控制信息、系统时间信息。
具体地,该装置500可对应于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100-方法400中的中继节点,该装置500可以包括用于执行方法100-方法400中的中继节点执行的方法的模块。并且,该装置500中的各模块和上述其他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7-图10中方法100-方法400的相应流程。具体地,该收发单元510可用于方法100中的步骤110。该收发单元510还可用于方法200中的步骤202-步骤2061、步骤209-步骤210。该收发单元510还可用于方法300中的步骤302-步骤3121、步骤316、步骤3161。该收发单元510还可用于方法400中的步骤401-步骤4051、步骤410、步骤4101。该处理单元520用于执行方法100中的步骤120、方法200中的步骤201、方法300中的301。各单元执行上述相应步骤的具体过程在方法100-方法400中已经详细说明,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装置500可以为基站或配置于基站中的芯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520用于:确定第一小区的小区配置信息,所述第一小区为所述基站的小区;
收发单元510用于向中继节点发送第一下行信息,所述第一下行信息包括所述小区配置信息,所述小区配置信息用于所述中继节点建立第二小区,所述第二小区作为所述第一小区的扩展覆盖,其中,所述第二小区与所述第一小区的全球小区标识和/或物理层小区标识相同。
可选地,所述基站采用空口与所述中继节点进行通信。
可选地,收发单元510用于:接收所述中继节点发送的第一无线资源控制RRC信息,所述第一RRC信息为终端设备发送至所述中继节点的信息。
可选地,收发单元510还可用于:向所述中继节点发送第二下行信息,所述第二下行信息包括针对终端设备的第三RRC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一RRC信息和/或所述第三RRC信息携带于RRC容器中。
可选地,所述第二RRC信息和/或所述第三RRC信息包括针对所述终端设备的标识,所述标识至少包括以下任意一种:
服务临时移动用户识别S-TMSI、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随机数、恢复标识。
可选地,所述第一RRC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任意一个:
RRC连接建立请求信息、RRC连接建立完成信息、RRC连接配置完成信息、RRC连接重建请求信息、RRC连接重建完成信息、RRC连接重配置完成信息、RRC恢复请求信息、RRC恢复请求完成信息、RRC早传数据请求信息、上行信息传输消息。
可选地,所述第三RRC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任意一个:
RRC连接建立信息、RRC连接重建信息、RRC连接重配置信息、RRC连接释放信息、RRC连接恢复信息、RRC早传数据完成信息、下行信息传输消息。
可选地,所述小区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小区的全球小区标识和/或物理层小区标识。
可选地,所述小区配置信息还包括以下至少一个:小区的关键配置信息、本服务小区的接入信息以及其他系统消息块的调度信息、无线公共资源相关配置信息、与小区选择和重选相关的信息、接入控制信息、系统时间信息。
具体地,该装置500可对应于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100-方法400中的基站,该装置500可以包括用于执行方法100-方法400中的基站执行的方法的模块。并且,该装置500中的各模块和上述其他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7-图10中方法100-方法400的相应流程。具体地,该收发单元510可用于方法100中的步骤110。该收发单元510还可用于方法200中的步骤2041、步骤2051、步骤2061、步骤207-步骤209。该收发单元510还可用于方法300中的步骤3041、步骤3051、步骤3061、步骤3091、步骤3101、步骤3111、步骤3121、步骤307、步骤308、步骤313-步骤315、步骤3161。该收发单元510还可用于方法400中的步骤4031、步骤4041、步骤406-步骤409、步骤4101。各单元执行上述相应步骤的具体过程在方法100-方法400中已经详细说明,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中继节点6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该中继节点 600包括:处理器610和收发器620,可选地,该中继节点600还包括存储器630。其中,其中,处理器602、收发器620和存储器630之间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传递控制和/或数据信号,该存储器630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610用于从该存储器630中调用并运行该计算机程序,以控制该收发器620收发信号。
上述处理器610和存储器630可以合成一个处理装置604,处理器610用于执行存储器630中存储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上述功能。具体实现时,该存储器630也可以集成在处理器610中,或者独立于处理器610。上述中继节点600还可以包括天线640,用于将收发器620输出的上行数据通过无线信号发送出去。
具体地,中继节点600可以对应于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100-方法400中的中继节点,该中继节点600可以包括用于执行方法100-方法400中的中继节点执行的方法的模块。并且,该中继节点600中的各模块和上述其他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7-图10中方法100-方法400的相应流程。具体地,该存储器630用于存储程序代码,使得处理器610在执行该程序代码时,执行方法100中的步骤130、方法200中的步骤201、方法300中的301。并控制收发器620执行方法100中的步骤110和步骤120。该收发单元510还可用于方法200中的步骤202-步骤2061、步骤209-步骤210。该收发单元510还可用于方法300中的步骤302-步骤3121、步骤316、步骤3161。该收发单元510还可用于方法400中的步骤401-步骤4051、步骤410、步骤4101,各模块执行上述相应步骤的具体过程在方法100-400中已经详细说明,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处理器610可以用于执行前面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由中继节点内部实现的动作,而收发器620可以用于执行前面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中继节点向基站传输或者发送的动作。具体请见前面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上述处理器610和存储器630可以集成为一个处理装置,处理器610用于执行存储器630中存储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上述功能。具体实现时,该存储器630也可以集成在处理器610中。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站7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4所示,该基站700包括处理器710和收发器720。可选地,该基站700还包括存储器730。其中,处理器710、收发器720和存储器730之间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传递控制和/或数据信号,该存储器730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710用于从该存储器730中调用并运行该计算机程序,以控制该收发器720收发信号。
上述处理器710和存储器730可以合成一个处理装置,处理器710用于执行存储器730中存储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上述功能。具体实现时,该存储器730也可以集成在处理器710中,或者独立于处理器710。
上述网络设备还可以包括天线740,用于将收发器720输出的下行数据或下行控制信令通过无线信号发送出去。
具体地,该基站700可对应于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100-方法400中的基站,该基站700可以包括用于执行方法100-方法400中的基站执行的方法的模块。并且,该装置500中的各模块和上述其他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7-图10中方法100-方法400的相应流程。并且,该基站700中的各模块和上述其他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7-图10中方法100-方法400的相应流程。具体地,该存储器730用于存储程序代码,控制该 收发器720通过天线740执行方法200中的步骤2041、步骤2051、步骤2061、步骤207-步骤209;方法300中的步骤3041、步骤3051、步骤3061、步骤3091、步骤3101、步骤3111、步骤3121、步骤307、步骤308、步骤313-步骤315、步骤3161;方法400中的步骤4031、步骤4041、步骤406-步骤409、步骤4101,各模块执行上述相应步骤的具体过程在方法100-方法400中已经详细说明,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该处理器可以为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该处理器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还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 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 RAM)。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该计算机程序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该计算机执行图7-图11所示实施例中的方法。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解释存储有程序代码,当该程序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该计算机执行图7-图11所示实施例中的方法。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系统,其包括前述的网络设备和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上述实施例,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其他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上述实施例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或执行该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该的流程或功能。该计算机可以为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该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该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合 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该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半导体介质可以是固态硬盘。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8)

  1. 一种小区建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继节点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下行信息,所述第一下行信息包括第一小区的小区配置信息,所述第一小区为所述基站的小区;
    所述中继节点根据所述小区配置信息建立第二小区,所述第二小区作为所述第一小区的扩展覆盖,其中,所述第二小区与所述第一小区的全球小区标识和/或物理层小区标识相同。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节点采用空口与所述基站进行通信。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中继节点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无线资源控制RRC信息;
    所述中继节点生成第二RRC信息,所述第二RRC信息包括所述第一RRC信息的信元;
    所述中继节点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第二RRC信息。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节点生成第二RRC信息,包括:
    所述中继节点使用代理RRC的功能解析所述第一RRC信息的内容,并将所述第一RRC信息中全部或部分的信元承载于RRC容器中。
  5. 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RRC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任意一个:
    RRC连接建立请求信息、RRC连接建立完成信息、RRC连接配置完成信息、RRC连接重建请求信息、RRC连接重建完成信息、RRC连接重配置完成信息、RRC恢复请求信息、RRC恢复请求完成信息、RRC早传数据请求信息、上行信息传输消息。
  6. 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RRC信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标识,所述标识至少包括以下任意一种:
    服务临时移动用户识别S-TMSI、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随机数、恢复标识。
  7. 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中继节点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二下行信息,所述第二下行信息包括第三RRC信息,所述第三RRC信息为所述基站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的信息;
    所述中继节点生成第四RRC信息,所述第四RRC信息包括所述第三RRC信息的信元;
    所述中继节点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四RRC信息。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节点生成第四RRC信息,包括:
    所述中继节点使用代理RRC的功能解析所述第二下行信息的内容,并将所述第二下行信息中部分或全部的信元承载于RRC容器中。
  9. 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RRC信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标识,所述标识至少包括以下任意一种:
    服务临时移动用户识别S-TMSI、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随机数、恢复标识。
  10. 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RRC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任意一个:
    RRC连接建立信息、RRC连接重建信息、RRC连接重配置信息、RRC连接释放信息、RRC连接恢复信息、RRC早传数据完成信息、下行信息传输消息。
  11. 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区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小区的全球小区标识和/或物理层小区标识。
  12. 一种小区建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站确定第一小区的小区配置信息,所述第一小区为所述基站的小区;
    所述基站向中继节点发送第一下行信息,所述第一下行信息包括所述小区配置信息,所述小区配置信息能够用于所述中继节点建立第二小区,所述第二小区作为所述第一小区的扩展覆盖,其中,所述第二小区与所述第一小区的全球小区标识和/或物理层小区标识相同。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采用空口与所述中继节点进行通信。
  14. 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基站接收所述中继节点发送的第一无线资源控制RRC信息,所述第一RRC信息为终端设备发送至所述中继节点的信息。
  15. 根据权利要求12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基站向所述中继节点发送第二下行信息,所述第二下行信息包括第三RRC信息,所述第三RRC信息为所述基站发送给终端设备的信息。
  16. 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RRC信息和/或所述第三RRC信息携带于RRC容器中。
  17. 根据权利要求14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RRC信息和/或所述第三RRC信息包括终端设备的标识,所述标识至少包括以下任意一种:
    服务临时移动用户识别S-TMSI、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随机数、恢复标识。
  18. 根据权利要求14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RRC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任意一个:
    RRC连接建立请求信息、RRC连接建立完成信息、RRC连接配置完成信息、RRC连接重建请求信息、RRC连接重建完成信息、RRC连接重配置完成信息、RRC恢复请求信息、RRC恢复请求完成信息、RRC早传数据请求信息、上行信息传输消息。
  19. 根据权利要求15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RRC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任意一个:
    RRC连接建立信息、RRC连接重建信息、RRC连接重配置信息、RRC连接释放信息、RRC连接恢复信息、RRC早传数据完成信息、下行信息传输消息。
  20. 根据权利要求12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区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小区的全球小区标识和/或物理层小区标识。
  21. 一种小区建立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接口组件;
    所述处理器用于通过接口组件读取并执行存储器中的指令,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2. 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小区建立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所述存储器。
  23. 一种小区建立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接口组件;
    所述处理器用于通过接口组件读取并执行存储器中的指令,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2-2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4. 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小区建立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所述存储器。
  25.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其在传输数据的装置上运行时,使得所述小区建立的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6.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其在传输数据的装置上运行时,使得所述小区建立的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2-2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7. 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指令,当其在传输数据的装置上运行时,使得所述小区建立的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所项述的方法。
  28. 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指令,当其在传输数据的装置上运行时,使得所述小区建立的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2-2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PCT/CN2018/089843 2018-06-04 2018-06-04 小区建立的方法和装置 WO2019232683A1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80094004.7A CN112205025B (zh) 2018-06-04 2018-06-04 小区建立的方法和装置
PCT/CN2018/089843 WO2019232683A1 (zh) 2018-06-04 2018-06-04 小区建立的方法和装置
EP18921722.7A EP3799464A4 (en) 2018-06-04 2018-06-04 CELL ESTABLISHMENT PROCESS AND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8/089843 WO2019232683A1 (zh) 2018-06-04 2018-06-04 小区建立的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232683A1 true WO2019232683A1 (zh) 2019-12-12

Family

ID=687691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18/089843 WO2019232683A1 (zh) 2018-06-04 2018-06-04 小区建立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3799464A4 (zh)
CN (1) CN112205025B (zh)
WO (1) WO201923268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55242A1 (zh) * 2022-09-15 2024-03-2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融合组网架构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72086A (zh) * 2009-01-04 2010-07-07 夏普株式会社 实现中继节点透明传输与非透明传输共存的方法
WO2011121399A1 (en) * 2010-04-02 2011-10-06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Configuring relay cell identities in cellular networks
CN102790971A (zh) * 2011-05-17 2012-11-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中继节点的小区标识确定方法及系统
CN103053191A (zh) * 2010-08-17 2013-04-17 阿尔卡特朗讯 从基站向中继节点发射无线电配置参数
CN103796208A (zh) * 2012-10-26 2014-05-14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物理小区标识分类自配置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88756A (zh) * 2010-02-10 2011-06-08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选择服务小区的方法及其设备和系统
US8811998B2 (en) * 2010-06-22 2014-08-19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device for a relay node
CN102469447A (zh) * 2010-11-08 2012-05-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配置中继节点小区参数的方法及装置
US10236951B2 (en) * 2015-04-10 2019-03-1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report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72086A (zh) * 2009-01-04 2010-07-07 夏普株式会社 实现中继节点透明传输与非透明传输共存的方法
WO2011121399A1 (en) * 2010-04-02 2011-10-06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Configuring relay cell identities in cellular networks
CN103053191A (zh) * 2010-08-17 2013-04-17 阿尔卡特朗讯 从基站向中继节点发射无线电配置参数
CN102790971A (zh) * 2011-05-17 2012-11-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中继节点的小区标识确定方法及系统
CN103796208A (zh) * 2012-10-26 2014-05-14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物理小区标识分类自配置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ee also references of EP3799464A4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55242A1 (zh) * 2022-09-15 2024-03-2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融合组网架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799464A1 (en) 2021-03-31
CN112205025A (zh) 2021-01-08
CN112205025B (zh) 2022-05-10
EP3799464A4 (en) 2021-06-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64047B (zh) 无线站系统、无线终端及其方法
EP3749046B1 (en) Processing methods for wireless backhaul communication, related devices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a
EP3179806B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11647561B2 (en) Nod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US10342061B2 (e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EP3917217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WO2021147107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EP3457722B1 (e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21026704A1 (zh) 一种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EP4171122A1 (en) Method for iab network communication, and related device
US20230180090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23078339A1 (zh)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卫星基站、信关站及存储介质
EP3393173B1 (en) Terminal device and access network devices
WO2014177083A1 (zh) 一种连接管理方法及接入网网元
WO2020191767A1 (zh) 分配能力标识的方法和设备
WO2019232683A1 (zh) 小区建立的方法和装置
US20210377802A1 (en) Wireless backhaul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A3153036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US20230379005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22233011A1 (zh) 建立连接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KR20230091962A (ko) Iab 네트워크를 위한 rlf 복구 방법과 장치, 및 관련 디바이스
KR20230049646A (ko) 중계 통신 방법 및 디바이스
CN115915479A (zh) 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WO2016101468A1 (zh) 移动性管理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1892172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NENP Non-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country code: DE

ENP 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01892172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Effective date: 2020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