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62827A - 一种混凝土结构时变效应的实体有限元计算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混凝土结构时变效应的实体有限元计算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62827A
CN110162827A CN201910249626.9A CN201910249626A CN110162827A CN 110162827 A CN110162827 A CN 110162827A CN 201910249626 A CN201910249626 A CN 201910249626A CN 110162827 A CN110162827 A CN 1101628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rmula
concrete
matrix
increment
str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4962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62827B (zh
Inventor
刘荣
叶恒达
李征
赵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hai University HHU
Original Assignee
Hohai University HH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hai University HHU filed Critical Hohai University HHU
Priority to CN20191024962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62827B/zh
Publication of CN1101628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628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628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628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06F30/23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using finite element methods [FEM] or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s [FDM]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9/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type or aim of the analysis or the optimisation
    • G06F2119/06Power analysis or power optimis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vestigating Strength Of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凝土结构时变效应的实体有限元计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依据逐步法将混凝土的应力历程离散化,推导出第n个时段内的徐变应变增量;2)运用Matlab软件将徐变系数表达式拟合成指数级数形式;3)将徐变系数拟合表达式代入徐变应变增量计算式,建立混凝土单轴徐变应变增量递推计算式;4)考虑徐变泊松效应,在实体单元材料本构中建立混凝土时变本构方程;5)运用Fortran语言在ANSYS软件的USERMAT子程序中开发混凝土的时变本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实现空间应力状态下混凝土结构在复杂应力历程中的时变效应数值预测,与常用设计规范的徐变与收缩模型衔接良好。

Description

一种混凝土结构时变效应的实体有限元计算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的徐变与收缩时变效应数值预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混凝土结构时变效应的实体有限元计算方法。
背景技术
混凝土的徐变与收缩特性对混凝土桥梁及其它暴露于干燥环境下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长期性能有显著影响。以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桥梁为例,混凝土的时变特性使桥梁随服役年限增长而出现跨中挠度增加,预应力损失增大,混凝土抗裂安全储备降低,影响桥梁结构运营安全及耐久性。有必要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时变效应预测精度,以减小桥梁结构运营期内的损伤与病害,降低后期维护成本,避免结构破坏或垮塌等严重后果。
工程结构分析多采用杆系有限元程序,使用设计规范推荐的混凝土时变本构特性及徐变效应线性叠加算法。但杆系有限元程序不能充分考虑混凝土结构D区的受力特点,例如箱梁剪力滞效应,钢与混凝土间的应力重分布等。有必要开发适用于空间应力状态下混凝土结构时变效应分析的实体单元,以提高构造或受力复杂的混凝土结构时变效应的预测精度。
使用通用有限元软件开展混凝土时变效应实体有限元分析,仍至少存在3处困难。首先,实体单元徐变理论尚不完善,对于多轴应力工况,徐变泊松效应的影响尚不明确。其次,与工程实践所用的通用混凝土时变本构衔接难度大。最后,对于复杂应力历程和复杂应力状态下混凝土结构时变效应的预测精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混凝土结构时变效应的实体有限元计算方法,以解决多轴应力状态和复杂应力历程下,混凝土结构时变效应预测精度不高,与设计规范的徐变与收缩时变本构衔接不足等技术难题。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混凝土结构时变效应的实体有限元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采用逐步法将混凝土的应力历程离散化,推导出第n个时段内的单轴徐变应变增量。
步骤b:采取线性最小二乘法初步拟合,非线性规划求极值法最终拟合的策略,将设计规范推荐的徐变系数表达式拟合成指数级数形式。
步骤c:将徐变系数拟合表达式代入单轴徐变应变增量计算式,建立混凝土单轴徐变应变增量递推计算式。
步骤d:考虑多轴应力工况的徐变泊松影响,在实体单元材料本构中引入混凝土时变效应递推计算式,建立混凝土实体单元时变本构方程。
步骤e:运用Fortran语言在ANSYS软件的USERMAT子程序中开发混凝土时变本构,实现空间应力状态下混凝土结构在复杂应力历程中的时变效应有限元分析。
所述的步骤a中,当结构截面应力连续变化时,将应力历程划分为若干个相互衔接的小过程,在每一个小过程内假定应力为常量,并以该应力状态发生徐变,则第n个时段内的单轴徐变应变增量如式(2.1)所示。
式中,Δεc(tn,tn-1)为混凝土在tn-1至tn时段内的单轴徐变应变增量;Δσi为ti时刻的应力增量;E(ti)为ti时刻混凝土的弹性模量;为加载龄期ti的混凝土在tn时刻的徐变系数;为加载龄期ti的混凝土在tn-1时刻的徐变系数。
所述的步骤b中,以中国设计规范(JTG 3362-2018)为例,混凝土的徐变系数表达式如式(2.2)所示。
式中,为加载龄期ti的混凝土在t时刻的徐变系数;为混凝土在ti时刻的名义徐变系数;βH为与环境相对湿度及构件理论厚度相关的系数。
采取线性最小二乘法初步拟合,等式约束条件下非线性规划求极值最终拟合的策略,运用Matlab软件将式(2.2)数值拟合为如式(2.3)所示的指数级数形式。
式中,Cj、qj(j∈[1,m])为拟合常数;m为展开的级数项数,一般m≥3有足够的拟合精度;其余符号意义同前。对于欧洲fib Mode Code 2010规范、美国AASHTO LRFD桥梁规范等亦能拟合为式(2.3)形式。
所述的步骤c中徐变应变增量递推计算式的推导过程如下:
将展开后的徐变系数级数表达式(2.3)代入式(2.1),利用指数函数特点进一步合并,如式(2.4)所示。
式中,Δtn为第n个时段的时间增量,即Δtn=tn-tn-1;其余符号意义同前。
对式(2.4)的累加项进行重组,并令:
式中,为递推变量;其余符号意义同前。
于是有
同样,第n+1个时段的徐变应变增量也可用式(2.7)表示。
其中,
比较式(2.5)和式(2.8),可得到如式(2.9)所示的递推关系。
混凝土收缩应变与应力无关,当构件尺寸、材料特性、环境状况和收缩开始龄期已知时,收缩应变随时间发展曲线唯一确定。与徐变相似,将收缩应变曲线离散化,则第n个时段的收缩应变增量Δεs(tn,tn-1)如式(2.10)所示。
Δεs(tn,tn-1)=εs(tn,ts)-εs(tn-1,ts) (2.10)
式中,ts为混凝土收缩开始龄期;εs(tn,ts)为混凝土从ts至tn时段的收缩应变;εs(tn-1,ts)为混凝土从ts至tn-1时段的收缩应变。
利用上述递推关系,第n个时段的徐变与收缩应变增量Δε(tn,tn-1)计算如式(2.11)所示。
数值分析时,采用该递推计算式不必存储应力历程,大大节约了计算资源和时间消耗。
所述的步骤d中在实体单元建立时变本构方程的过程为:
设第n个时段内实体单元的应力增量矩阵Δσn与应变增量矩阵Δεn如式(2.12)所示:
式(2.12)中单元的应变增量矩阵Δεn表示为式(2.13)所示的三部分:
Δεn=Δεe,n+Δεc,n+Δεs,n (2.13)
式中,Δεe,n为弹性应变增量矩阵;Δεc,n为徐变应变增量矩阵;Δεs,n为收缩应变增量矩阵。
实体单元弹性应变增量矩阵如式(2.14)和(2.15)所示:
其中,
式中,Δεe,n为单元在第n个时段的弹性应变增量矩阵;E(tn-1)为材料在tn-1时刻的弹性模量;A为弹性泊松比矩阵;Δσn为单元在第n个时段的应力增量矩阵;ν为材料的弹性应变泊松比。
实体单元徐变应变增量Δεc,n如式(2.16)所示:
其中,
式中,为与应力分量对应的向量,C为徐变泊松比矩阵,ν’为材料的徐变泊松比;其余符号意义同前。
混凝土单元收缩应变增量矩阵Δεs,n如式(2.19)所示:
Δεs,n=εs,ns,n-1 (2.19)
其中,
εs,n=[εs,n εs,n εs,n 0 0 0]T (2.20)
式中,εs,n为单元在第n个时段的收缩应变矩阵;εs,n-1为单元在第n-1个时段的收缩应变矩阵;其余符号意义同前。
由式(2.13)和(2.14),应力增量矩阵可按式(2.21)计算。
Δσn=DnΔεe,n=Dn(Δεn-Δεc,n-Δεs,n) (2.21)
其中,
Dn=E(tn-1)A-1 (2.22)
式中,Dn为单元材料本构关系矩阵;其余符号意义同前。
把单元应变增量与节点位移增量关系式和式(2.16)代入式(2.21),得到单元应力增量矩阵,如式(2.23)所示:
其中,
式中,B为单元几何矩阵;为单元在第n个时段的弹性变形增量矩阵;αn为单元在第n个时段的徐变应变增量矩阵。
有限元法的平衡方程组可表示为式(2.25):
式中,为单元外荷载增量矩阵。
将式(2.23)代入式(2.25),得到徐变与收缩效应分析的基本方程如式(2.26)所示:
其中,
式中,kn为单元刚度矩阵;为徐变变形产生的当量荷载增量矩阵;为收缩变形产生的当量荷载增量矩阵。
通过坐标转换,按节点序号将单元刚度矩阵、荷载矩阵集成结构刚度矩阵和荷载矩阵,形成结构平衡方程并可求解节点位移,然后将节点位移坐标转换后再由式(2.23)计算单元应力增量矩阵。
所述的步骤e中,在USERMAT子程序中开发混凝土徐变与收缩本构模型的主要步骤如下:
步骤e1:输入徐变系数、收缩应变计算参数(环境相对湿度、构件理论厚度、混凝土强度等级等等),弹性模量随龄期变化函数,加载龄期t0及收缩龄期ts等数据;
步骤e2:主程序从时间tn-1=0开始计算,令tn-1小于等于0.01天时,只计算弹性应变,得到初始应力增量并存储在状态变量数组中,为后面求解徐变应变增量提供应力计算参数;
步骤e3:当tn-1大于0.01天时,根据式(2.11)建立徐变递推计算式,混凝土加载龄期在计算式中考虑,计算当前时间步列阵,并将列阵存储于状态变量数组中,由式(2.16)计算当前时间步的徐变应变增量Δεc,n
步骤e4:根据规范收缩模型计算当前时间的收缩应变εs,n,由式(2.19)、(2.20)计算当前时间步收缩应变增量列阵Δεs,n,并将列阵εs,n存储于状态变量数组中。
步骤e5:根据式(2.15)、(2.22)由当前时间步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计算混凝土的本构矩阵Dn,在进行结构徐变收缩效应分析时,混凝土按线弹性材料处理,对于线弹性材料,一致切线算子矩阵Dep与Dn相同。
步骤e6:根据式(2.21)计算混凝土应力增量列阵Δσn,并存储于状态变量数组,在时间步结束时更新单元应力,完成结构的徐变、收缩效应分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依据逐步递推算法建立适用于电算的实体单元时变本构方程,克服通用有限元软件分析混凝土时变效应难度大的劣势。与传统杆系有限元程序相比,能精细计算混凝土实体结构在空间应力状态和变化应力历程下的时变效应。
2、本发明与土木工程领域常用设计规范推荐的徐变与收缩模型能无缝衔接,而以往徐变递推算法采用的徐变模型仅针对水工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本发明适用性更强。
3、本发明考虑了多轴应力工况下徐变泊松效应的影响,对于预测复杂应力状态下混凝土的时变效应,精度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计算时段应力时程曲线;
图2为USERMAT子程序开发流程;
图3为圆柱体试件有限元模型;
图4为徐变系数拟合曲线与原始曲线比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
一种混凝土结构时变效应的实体有限元计算方法,以解决多轴应力状态和复杂应力历程下,混凝土结构时变效应预测精度不高,与设计规范的徐变与收缩时变本构衔接不足等技术难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采用逐步法将混凝土的应力历程离散化,推导出第n个时段内的单轴徐变应变增量。
如图1,当结构截面应力连续变化时,将应力历程划分为若干个相互衔接的小过程,在每一个小过程内假定应力为常量,并以该应力状态发生徐变,则第n个时段内的单轴徐变应变增量如式(3.1)所示。
式中,Δεc(tn,tn-1)为混凝土在tn-1至tn时段内的单轴徐变应变增量;Δσi为ti时刻的应力增量;E(ti)为ti时刻混凝土的弹性模量;为加载龄期ti的混凝土在tn时刻的徐变系数;为加载龄期ti的混凝土在tn-1时刻的徐变系数。
步骤b:采取线性最小二乘法初步拟合,非线性规划求极值法最终拟合的策略,将设计规范推荐的徐变系数表达式拟合成指数级数形式。
以中国设计规范(JTG 3362-2018)为例,混凝土的徐变系数表达式如式(3.2)所示。
式中,为加载龄期ti的混凝土在t时刻的徐变系数;为混凝土在ti时刻的名义徐变系数;βH为与环境相对湿度及构件理论厚度相关的系数。
采取线性最小二乘法初步拟合,等式约束条件下非线性规划求极值最终拟合的策略,运用Matlab软件将式(3.2)数值拟合为如式(3.3)所示的指数级数形式。
式中,Cj、qj(j∈[1,m])为拟合常数;m为展开的级数项数,一般m≥3有足够的拟合精度;其余符号意义同前。对于欧洲fib Mode Code 2010规范、美国AASHTO LRFD桥梁规范等亦能拟合为式(3.3)形式。
步骤c:将徐变系数拟合表达式代入单轴徐变应变增量计算式,建立混凝土单轴徐变应变增量递推计算式。
将展开后的徐变系数级数表达式(3.3)代入式(3.1),利用指数函数特点进一步合并,如式(3.4)所示。
式中,Δtn为第n个时段的时间增量,即Δtn=tn-tn-1;其余符号意义同前。
对式(3.4)的累加项进行重组,并令:
式中,为递推变量;其余符号意义同前。
于是有
同样,第n+1个时段的徐变应变增量也可用式(3.7)表示。
其中,
比较式(3.5)和式(3.8),可得到如式(3.9)所示的递推关系。
混凝土收缩应变与应力无关,当构件尺寸、材料特性、环境状况和收缩开始龄期已知时,收缩应变随时间发展曲线唯一确定。与徐变相似,将收缩应变曲线离散化,则第n个时段的收缩应变增量Δεs(tn,tn-1)如式(3.10)所示。
Δεs(tn,tn-1)=εs(tn,ts)-εs(tn-1,ts) (3.10)
式中,ts为混凝土收缩开始龄期;εs(tn,ts)为混凝土从ts至tn时段的收缩应变;εs(tn-1,ts)为混凝土从ts至tn-1时段的收缩应变。
利用上述递推关系,第n个时段的徐变与收缩应变增量Δε(tn,tn-1)计算如式(3.11)所示。
数值分析时,采用该递推计算式不必存储应力历程,大大节约了计算资源和时间消耗。
步骤d:考虑多轴应力工况的徐变泊松影响,在实体单元材料本构中引入混凝土时变效应递推计算式,建立混凝土实体单元时变本构方程。
设第n个时段内实体单元的应力增量矩阵Δσn与应变增量矩阵Δεn如式(3.12)所示:
式(3.12)中单元的应变增量矩阵Δεn可表示为式(3.13)所示的三部分:
Δεn=Δεe,n+Δεc,n+Δεs,n (3.13)
式中,Δεe,n为弹性应变增量矩阵;Δεc,n为徐变应变增量矩阵;Δεs,n为收缩应变增量矩阵。
实体单元弹性应变增量矩阵如式(3.14)和(3.15)所示:
其中,
式中,Δεe,n为单元在第n个时段的弹性应变增量矩阵;E(tn-1)为材料在tn-1时刻的弹性模量;A为弹性泊松比矩阵;Δσn为单元在第n个时段的应力增量矩阵;ν为材料的弹性应变泊松比。
实体单元徐变应变增量矩阵Δεc,n如式(3.16)所示:
其中,
式中,为与应力分量对应的向量,C为徐变泊松比矩阵,ν’为材料的徐变泊松比;其余符号意义同前。
混凝土单元收缩应变增量矩阵Δεs,n如式(3.19)所示:
Δεs,n=εs,ns,n-1 (3.19)
其中,
εs,n=[εs,n εs,n εs,n 0 0 0]T (3.20)
式中,εs,n为单元在第n个时段的收缩应变矩阵;εs,n-1为单元在第n-1个时段的收缩应变矩阵;其余符号意义同前。
由式(3.13)和(3.14),应力增量矩阵可按式(3.21)计算。
Δσn=DnΔεe,n=Dn(Δεn-Δεc,n-Δεs,n) (3.21)
其中,
Dn=E(tn-1)A-1 (3.22)
式中,Dn为单元材料本构关系矩阵;其余符号意义同前。
把单元应变增量与节点位移增量关系式和式(3.16)代入式(3.21),得到单元应力增量矩阵,如式(3.23)所示:
其中,
式中,B为单元几何矩阵;为单元在第n个时段的弹性变形增量矩阵;αn为单元在第n个时段的徐变应变增量矩阵。
有限元法的平衡方程组可表示为式(3.25):
式中,为单元外荷载增量矩阵。
将式(3.23)代入式(3.25),得到徐变与收缩效应分析的基本方程如式(3.26)所示:
其中,
式中,kn为单元刚度矩阵;为徐变变形产生的当量荷载增量矩阵;为收缩变形产生的当量荷载增量矩阵。
通过坐标转换,按节点序号将单元刚度矩阵、荷载矩阵集成结构刚度矩阵和荷载矩阵,形成结构平衡方程并可求解节点位移,然后将节点位移坐标转换后再由式(3.23)计算单元应力增量矩阵。
步骤e:运用Fortran语言在ANSYS软件的USERMAT子程序中开发混凝土时变本构,实现空间应力状态下混凝土结构在复杂应力历程中的时变效应有限元分析。
结合图2,在USERMAT子程序中开发混凝土徐变与收缩本构模型的主要步骤如下:
e1)输入徐变系数、收缩应变计算参数(环境相对湿度、构件理论厚度、混凝土强度等级等等),弹性模量随龄期变化函数,加载龄期t0及收缩龄期ts等数据;
e2)主程序从时间tn-1=0开始计算,令tn-1小于等于0.01天时,只计算弹性应变,得到初始应力增量并存储在状态变量数组中,为后面求解徐变应变增量提供应力计算参数;
e3)当tn-1大于0.01天时,根据式(3.11)建立徐变递推计算式,混凝土加载龄期在计算式中考虑,计算当前时间步列阵,并将列阵存储于状态变量数组中,由式(3.16)计算当前时间步的徐变应变增量Δεc,n
e4)根据规范收缩模型计算当前时间的收缩应变εs,n,由式(3.19)、(3.20)计算当前时间步收缩应变增量列阵Δεs,n,并将列阵εs,n存储于状态变量数组中。
e5)根据式(3.15)、(3.22)由当前时间步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计算混凝土的本构矩阵Dn,在进行结构徐变收缩效应分析时,混凝土按线弹性材料处理,对于线弹性材料,一致切线算子矩阵Dep与Dn相同。
e6)根据式(3.21)计算混凝土应力增量列阵Δσn,并存储于状态变量数组,在时间步结束时更新单元应力,完成结构的徐变、收缩效应分析。
以混凝土圆柱体试件的徐变、收缩试验为实施例,按照上述方法对混凝土单轴应力作用下的时变效应进行分析。
1、应用ANSYS软件建立实体有限元模型
试件直径为117.5mm,高305mm,混凝土采用20节点实体单元SOLID186,有限元模型如图3所示。混凝土按线弹性材料处理,其强度特征值为fck=46.3MPa,加载龄期混凝土弹性模量Ec约为35GPa,且考虑混凝土弹性模量的时间效应,泊松比取0.167。试件底面为固结约束,试件在混凝土浇筑后第8天开始加载,第120天完全卸载,在试件顶面采用均布应力方式加载。
2、将徐变系数拟合成多项指数函数相加的形式
采用水灰比为0.375的快速硬化硅酸盐水泥振捣压实制成,试件在温度为17℃,相对湿度为93%的室内潮湿固化。采用fib MC 2010徐变模型,徐变系数随时间发展函数为:
将其拟合成形式,取m=3,曲线拟合参数如表1所示。
表1曲线拟合参数
徐变模型拟合曲线与原始曲线比较如图4所示,以1天为间隔,取161组数据计算得出相关系数为0.9987,表明该曲线拟合精度较高,能满足工程计算精度的要求。
3、运用Fortran语言在USERMAT子程序中开发徐变、收缩计算模块,将编写好的USERMAT.F文件和ANSYS软件安装目录下的custom文件夹中的user文件夹一起拷贝到工作目录下,运行anscust.bat,自动编译USERMAT.F,编译成功后生成ANSYS.exe文件,该文件就是添加了用户自定义子程序的可执行文件,在ANSYS Mechanical APDL Product Launcher窗口的Customization/Preferences中连接ANSYS.exe文件。在前处理部分通过APDL命令TB,USER及TB,TBDATA调用USERMAT子程序。模型求解部分,时间步长设为1d,对试件加载全过程的应变进行精细化分析。

Claims (6)

1.一种混凝土结构时变效应的实体有限元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采用逐步法将混凝土的应力历程离散化,推导出第n个时段内的单轴徐变应变增量;
步骤b:采取线性最小二乘法初步拟合,非线性规划求极值法最终拟合的策略,将设计规范推荐的徐变系数表达式拟合成指数级数形式;
步骤c:将徐变系数拟合表达式代入单轴徐变应变增量计算式,建立混凝土单轴徐变应变增量递推计算式;
步骤d:考虑多轴应力工况的徐变泊松影响,在实体单元材料本构中引入混凝土时变效应递推计算式,建立混凝土实体单元时变本构方程;
步骤e:运用Fortran语言在ANSYS软件的USERMAT子程序中开发混凝土时变本构,实现空间应力状态下混凝土结构在复杂应力历程中的时变效应有限元分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结构时变效应的实体有限元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a中,当结构截面应力连续变化时,将应力历程划分为若干个相互衔接的小过程,在每一个小过程内假定应力为常量,并以该应力状态发生徐变,则第n个时段内的单轴徐变应变增量如式(1.1)所示:
式中,Δεc(tn,tn-1)为混凝土在tn-1至tn时段内的单轴徐变应变增量;Δσi为ti时刻的应力增量;E(ti)为ti时刻混凝土的弹性模量;为加载龄期ti的混凝土在tn时刻的徐变系数;为加载龄期ti的混凝土在tn-1时刻的徐变系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结构时变效应的实体有限元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b中,混凝土的徐变系数表达式如式(1.2)所示:
式中,为加载龄期ti的混凝土在t时刻的徐变系数;为混凝土在ti时刻的名义徐变系数;βH为与环境相对湿度及构件理论厚度相关的系数;
采取线性最小二乘法初步拟合,等式约束条件下非线性规划求极值最终拟合的策略,运用Matlab软件将式(1.2)数值拟合为如式(1.3)所示的指数级数形式:
式中,Cj、qj(j∈[1,m])为拟合常数;m为展开的级数项数,一般m≥3有足够的拟合精度;其余符号意义同前。对于欧洲fib Mode Code 2010规范、美国AASHTO LRFD桥梁规范等亦能拟合为式(1.3)形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结构时变效应的实体有限元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c中徐变应变增量递推计算式的详细推导过程如下:
将展开后的徐变系数级数表达式(1.3)代入式(1.1),利用指数函数特点进一步合并,如式(1.4)所示:
式中,Δtn为第n个时段的时间增量,即Δtn=tn-tn-1;其余符号意义同前;
对式(1.4)的累加项进行重组,并令:
式中,为递推变量,其余符号意义同前;
于是有
同样,第n+1个时段的徐变应变增量也可用式(1.7)表示:
其中,
比较式(1.5)和式(1.8),可得到如式(1.9)所示的递推关系:
混凝土收缩应变与应力无关,当构件尺寸、材料特性、环境状况和收缩开始龄期已知时,收缩应变随时间发展曲线唯一确定;与徐变相似,将收缩应变曲线离散化,则第n个时段的收缩应变增量Δεs(tn,tn-1)如式(1.10)所示:
Δεs(tn,tn-1)=εs(tn,ts)-εs(tn-1,ts) (1.10)
式中,ts为混凝土收缩开始龄期;εs(tn,ts)为混凝土从ts至tn时段的收缩应变;εs(tn-1,ts)为混凝土从ts至tn-1时段的收缩应变;
利用上述递推关系,第n个时段的徐变与收缩应变增量Δε(tn,tn-1)计算如式(1.11)所示:
数值分析时,采用该递推计算式不必存储应力历程,大大节约了计算资源和时间消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结构时变效应的实体有限元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d中在实体单元建立时变本构方程的过程为:
设第n个时段内实体单元的应力增量矩阵Δσn与应变增量矩阵Δεn如式(1.12)所示:
式(1.12)中单元的应变增量矩阵Δεn可表示为如式(1.13)所示的三部分:
Δεn=Δεe,n+Δεc,n+Δεs,n (1.13)
式中,Δεe,n为弹性应变增量矩阵;Δεc,n为徐变应变增量矩阵;Δεs,n为收缩应变增量矩阵。
实体单元弹性应变增量矩阵如式(1.14)和(1.15)所示:
其中,
式中,Δεe,n为单元在第n个时段的弹性应变增量矩阵;E(tn-1)为材料在tn-1时刻的弹性模量;A为弹性泊松比矩阵;Δσn为单元在第n个时段的应力增量矩阵;ν为材料的弹性应变泊松比。
实体单元徐变应变增量矩阵Δεc,n如式(1.16)所示:
其中,
式中,为与应力分量对应的向量,C为徐变泊松比矩阵,ν’为材料的徐变泊松比;其余符号意义同前;
混凝土单元收缩应变增量矩阵Δεs,n如式(1.19)所示:
Δεs,n=εs,ns,n-1 (1.19)
其中,
εs,n=[εs,n εs,n εs,n 0 0 0]T (1.20)
式中,εs,n为单元在第n个时段的收缩应变矩阵;εs,n-1为单元在第n-1个时段的收缩应变矩阵;其余符号意义同前;
由式(1.13)和(1.14),应力增量矩阵可按式(1.21)计算:
Δσn=DnΔεe,n=Dn(Δεn-Δεc,n-Δεs,n) (1.21)
其中,
Dn=E(tn-1)A-1 (1.22)
式中,Dn为单元材料本构关系矩阵;其余符号意义同前;
把单元应变增量与节点位移增量关系式和式(1.16)代入式(1.21),得到单元应力增量矩阵,如式(1.23)所示:
其中,
式中,B为单元几何矩阵;为单元在第n个时段的弹性变形增量矩阵;αn为单元在第n个时段的徐变应变增量矩阵。
有限元法的平衡方程组可表示为式(1.25):
式中,为单元外荷载增量矩阵;
将式(1.23)代入式(1.25),得到徐变与收缩效应分析的基本方程如式(1.26)所示:
其中,
式中,kn为单元刚度矩阵;为徐变变形产生的当量荷载增量矩阵;为收缩变形产生的当量荷载增量矩阵;
通过坐标转换,按节点序号将单元刚度矩阵、荷载矩阵集成结构刚度矩阵和荷载矩阵,形成结构平衡方程并求解节点位移,然后将节点位移坐标转换后再由式(1.23)计算单元应力增量矩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结构时变效应的实体有限元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e中,在USERMAT子程序中开发混凝土徐变与收缩本构模型的主要步骤如下:
步骤e1:输入徐变系数、收缩应变计算参数(环境相对湿度、构件理论厚度、混凝土强度等级等等),弹性模量随龄期变化函数,加载龄期t0及收缩龄期ts等数据;
步骤e2:主程序从时间tn-1=0开始计算,令tn-1小于等于0.01天时,只计算弹性应变,得到初始应力增量并存储在状态变量数组中,为后面求解徐变应变增量提供应力计算参数;
步骤e3:当tn-1大于0.01天时,根据式(1.11)建立徐变递推计算式,混凝土加载龄期在计算式中考虑,计算当前时间步列阵,并将列阵存储于状态变量数组中,由式(1.16)计算当前时间步的徐变应变增量Δεc,n
步骤e4:根据规范收缩模型计算当前时间的收缩应变εs,n,由式(1.19)、(1.20)计算当前时间步收缩应变增量列阵Δεs,n,并将列阵εs,n存储于状态变量数组中;
步骤e5:根据式(1.15)、(1.22)由当前时间步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计算混凝土的本构矩阵Dn,在进行结构徐变收缩效应分析时,混凝土按线弹性材料处理,对于线弹性材料,一致切线算子矩阵Dep与Dn相同;
步骤e6:根据式(1.21)计算混凝土应力增量列阵Δσn,并存储于状态变量数组,在时间步结束时更新单元应力,完成结构的徐变、收缩效应分析。
CN201910249626.9A 2019-03-29 2019-03-29 一种混凝土结构时变效应的实体有限元计算方法 Active CN11016282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49626.9A CN110162827B (zh) 2019-03-29 2019-03-29 一种混凝土结构时变效应的实体有限元计算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49626.9A CN110162827B (zh) 2019-03-29 2019-03-29 一种混凝土结构时变效应的实体有限元计算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62827A true CN110162827A (zh) 2019-08-23
CN110162827B CN110162827B (zh) 2022-11-04

Family

ID=676384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49626.9A Active CN110162827B (zh) 2019-03-29 2019-03-29 一种混凝土结构时变效应的实体有限元计算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62827B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67795A (zh) * 2019-09-18 2019-12-13 中铁二十一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箱梁剪力滞效应分析方法及箱梁结构
CN111144016A (zh) * 2019-12-30 2020-05-12 河海大学 一种多轴应力状态混凝土变四参数损伤本构
CN111159801A (zh) * 2019-12-13 2020-05-15 河海大学 一种焊钉连接件的时变剪切刚度的计算方法
CN111546636A (zh) * 2020-04-27 2020-08-18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大结构体3d打印的仿真监测方法
CN111563343A (zh) * 2020-05-22 2020-08-21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堆石混凝土弹性模量的确定方法
CN112395767A (zh) * 2020-11-24 2021-02-23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由基础均匀沉降变形引起机床刀尖点位姿变化的计算方法
CN113191049A (zh) * 2021-04-27 2021-07-30 河海大学 一种钢筋混凝土分离求解的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
CN113240358A (zh) * 2021-07-13 2021-08-10 中铁大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超大跨斜拉桥梁型施工徐变数据自动记录方法
CN113722948A (zh) * 2021-08-01 2021-11-30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考虑徐变效应的重型机床基础沉降变形计算方法
CN115130177A (zh) * 2022-06-17 2022-09-30 中南大学 一种基于混凝土收缩徐变模型的无砟轨道受力分析方法
CN117892603A (zh) * 2024-03-15 2024-04-16 江西省水利科学院(江西省大坝安全管理中心、江西省水资源管理中心) 一种用于渡槽混凝土底板的数值模拟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23976A (zh) * 2011-06-24 2012-01-18 武汉理工大学 混凝土桥梁收缩徐变及预应力损失计算方法
CN103837413A (zh) * 2014-03-07 2014-06-04 中南大学 混凝土拉伸徐变试验装置及混凝土收缩应力徐变试验方法
CN106650098A (zh) * 2016-12-22 2017-05-10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混凝土徐变应变计算方法
CN106777716A (zh) * 2016-12-22 2017-05-31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混凝土徐变效应分析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23976A (zh) * 2011-06-24 2012-01-18 武汉理工大学 混凝土桥梁收缩徐变及预应力损失计算方法
CN103837413A (zh) * 2014-03-07 2014-06-04 中南大学 混凝土拉伸徐变试验装置及混凝土收缩应力徐变试验方法
CN106650098A (zh) * 2016-12-22 2017-05-10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混凝土徐变应变计算方法
CN106777716A (zh) * 2016-12-22 2017-05-31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混凝土徐变效应分析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霞: "钢管混凝土拱桥徐变的若干问题研究", 《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硕士)工程科技Ⅱ辑》 *
苏成等: "预应力混凝土收缩徐变效应的块体有限元分析", 《中外公路》 *

Cited B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67795A (zh) * 2019-09-18 2019-12-13 中铁二十一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箱梁剪力滞效应分析方法及箱梁结构
CN111159801B (zh) * 2019-12-13 2022-09-16 河海大学 一种焊钉连接件的时变剪切刚度的计算方法
CN111159801A (zh) * 2019-12-13 2020-05-15 河海大学 一种焊钉连接件的时变剪切刚度的计算方法
CN111144016A (zh) * 2019-12-30 2020-05-12 河海大学 一种多轴应力状态混凝土变四参数损伤本构
CN111546636A (zh) * 2020-04-27 2020-08-18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大结构体3d打印的仿真监测方法
CN111546636B (zh) * 2020-04-27 2021-06-29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大结构体3d打印的仿真监测方法
CN111563343A (zh) * 2020-05-22 2020-08-21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堆石混凝土弹性模量的确定方法
CN111563343B (zh) * 2020-05-22 2024-01-26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堆石混凝土弹性模量的确定方法
CN112395767A (zh) * 2020-11-24 2021-02-23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由基础均匀沉降变形引起机床刀尖点位姿变化的计算方法
CN112395767B (zh) * 2020-11-24 2024-03-08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由基础均匀沉降变形引起机床刀尖点位姿变化的计算方法
CN113191049A (zh) * 2021-04-27 2021-07-30 河海大学 一种钢筋混凝土分离求解的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
CN113240358A (zh) * 2021-07-13 2021-08-10 中铁大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超大跨斜拉桥梁型施工徐变数据自动记录方法
CN113240358B (zh) * 2021-07-13 2021-09-21 中铁大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超大跨斜拉桥梁型施工徐变数据自动记录方法
CN113722948B (zh) * 2021-08-01 2023-04-04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考虑徐变效应的重型机床基础沉降变形计算方法
CN113722948A (zh) * 2021-08-01 2021-11-30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考虑徐变效应的重型机床基础沉降变形计算方法
CN115130177A (zh) * 2022-06-17 2022-09-30 中南大学 一种基于混凝土收缩徐变模型的无砟轨道受力分析方法
CN115130177B (zh) * 2022-06-17 2024-04-26 中南大学 一种基于混凝土收缩徐变模型的无砟轨道受力分析方法
CN117892603A (zh) * 2024-03-15 2024-04-16 江西省水利科学院(江西省大坝安全管理中心、江西省水资源管理中心) 一种用于渡槽混凝土底板的数值模拟方法
CN117892603B (zh) * 2024-03-15 2024-05-17 江西省水利科学院(江西省大坝安全管理中心、江西省水资源管理中心) 一种用于渡槽混凝土底板的数值模拟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62827B (zh) 2022-1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62827A (zh) 一种混凝土结构时变效应的实体有限元计算方法
Mansouri et al. RETRACTED ARTICLE: Analysis of influential factors for predicting the shear strength of a V-shaped angle shear connector in composite beams using an adaptive neuro-fuzzy technique
Smith et al. Interfacial stresses in plated beams
Youssf et al. Finite element modelling and dilation of FRP-confined concrete columns
Dall’Asta et al. Non-linear analysis of composite beams by a displacement approach
Youssf et al. Displacement and plastic hinge length of FRP-confined circular reinforced concrete columns
Mendis et al. Flexural shear behaviour of reinforced Crumbed Rubber Concrete beam
Abbasnia et al. Behavior of concrete prisms confined with FRP composites under axial cyclic compression
Luccioni et al. A plastic damage approach for confined concrete
Ribeiro et al. 3D finite element model for hybrid FRP-confined concrete in compression using modified CDPM
Zhang et al. Mixture optimisation for cement-soil mixtures with embedded GFRP tendons
CN111027254B (zh) 一种用于ecc双轴受压分析的本构模型构建方法
Verwimp et al. Prediction of the buckling behaviour of thin cement composite shells: Parameter study
Stablon et al. Influence of building process on stiffness: numerical analysis of a masonry vault including mortar joint shrinkage and crack re-closure effect
Sciegaj et al. Two‐scale finite element modelling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s: Effective response and subscale fracture development
Ellis et al. Application-specific computational materials design via multiscale modeling and the inductive design exploration method (IDEM)
Waszczyszyn et al. Nonlinear analysis of a RC cooling tower with geometrical imperfections and a technological cut-out
Agbossou et al. Strengthening slabs using externally-bonded strip composites: Analysis of concrete covers on the strengthening
Zhou et al. Numerical studies on fire resistance of prestressed continuous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beams
Orbanich et al. Strengthening and repair of concrete foundation beams with carbon fiber composite materials
Adam et al. Integrated nonlinear multi-scale material modelling of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s with Digimat: application to short and continuous fiber composites
Han et al. computing creep secondary internal forces in continuous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beam constructed through segmented pouring
Zeng et al. A refined finite element model for UHPC-filled FRP tube column
Zhao et al. Fracture properties of rock-concrete interface after fatigue loading
CN111259597B (zh) 一种树脂基复合材料多尺度耦合固化分析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