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47014B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47014B
CN110147014B CN201910582156.8A CN201910582156A CN110147014B CN 110147014 B CN110147014 B CN 110147014B CN 201910582156 A CN201910582156 A CN 201910582156A CN 110147014 B CN110147014 B CN 11014701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iquid crystal
crystal layer
electronic device
guid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8215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47014A (zh
Inventor
付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58215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47014B/zh
Publication of CN1101470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470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470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470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9Filters, e.g. light shielding masks
    • G02F1/133512Light shielding layers, e.g. black matrix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9Filters, e.g. light shielding masks
    • G02F1/133514Colour filt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15Edge-illuminating devices, i.e. illuminating from the sid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02F1/136209Light shielding layers, e.g. black matrix, incorporated in the active matrix substrate, e.g.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switching elemen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具有显示区及非显示区,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盖板、显示面板及发光组件,所述盖板包括对应所述非显示区的第一部分及对应所述显示区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具有透光区,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液晶层,所述第一液晶层对应所述第一部分设置,所述发光组件用于发出光线,且至少部分光线可经由所述第一液晶层从所述透光区出射。本申请的电子设备中对应非显示区设置有第一液晶层和第一部分,使得发光组件发出的部分光线可经由第一液晶层从第一部分出射,无需在第一部分下另设光源即可清晰直观的提醒用户,有利于使电子设备的功能多元化。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作为通讯和信息交互设备,已经与人们的日常息息相关。人们通过智能手机可以拨打电话、发短信或通过社交软件与人联络,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是传统的电子设备的功能不能够支持到用户生活的多个方面,比如,当用户遗漏短信时,需要打开智能手机,并找到智能手机中的短信应用,从短信箱中查看是否存在未读短信。由此可见,传统的电子设备的功能较为单一,并不能清晰明了的提醒用户。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具有显示区及非显示区,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盖板、显示面板及发光组件,所述盖板包括对应所述非显示区的第一部分及对应所述显示区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具有透光区,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液晶层,所述第一液晶层对应所述第一部分设置,所述发光组件用于发出光线,且至少部分光线可经由所述第一液晶层从所述透光区出射。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具有显示区及非显示区,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盖板、显示面板及处理器,所述盖板包括对应所述非显示区的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具有透光区,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液晶层,所述第一液晶层对应所述第一部分设置,所述处理器用于发出控制信号,所述控制信号用于控制位于所述第一液晶层的液晶分子的光线透过率,以控制经由所述第一液晶层从所述透光区出射的光线的强度。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的电子设备中对应非显示区设置有第一液晶层和第一部分,使得发光组件发出的部分光线可经由第一液晶层从第一部分出射,并被结合到电子设备中的各种场景中,使得电子设备无需在第一部分下另设光源即可清晰直观的提醒用户,避免用户遗漏相关事项,有利于使电子设备的功能多元化。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的正面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的电子设备沿I-I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盖板及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的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的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中另一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中又一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彩色滤光片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7中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中再一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彩色滤光片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中第五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中第六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15为电子设备中的处理器控制第一液晶层的光线透过率的一方法流程图。
图16为电子设备中的处理器控制第一液晶层的光线透过率的另一方法流程图。
图17为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请一并参阅图1、图2及图3,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的正面示意图;图2为图1中所示的电子设备沿I-I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的盖板及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但不仅限于智能手机、互联网设备(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电子书、便携式播放站(Play Station Portable,PSP)或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PDA)等具有呼吸灯功能的电子设备。下面对本申请所提供的电子设备进行详细描述。
所述电子设备1具有显示区1a及非显示区1b。所述电子设备1包括盖板10、显示面板20及发光组件30。所述盖板10包括对应所述非显示区1b的第一部分110及对应所述显示区1a的第二部分120。所述第一部分110具有透光区111,所述显示面板20包括第一液晶层210,所述第一液晶层210对应所述第一部分110设置,所述发光组件30用于发出光线,且至少部分光线可经由所述第一液晶层210从所述透光区111出射。
本申请的电子设备1中对应非显示区1b设置有第一液晶层210和第一部分110,使得发光组件30发出的部分光线可经由第一液晶层210从第一部分110出射,并被结合到电子设备1中的各种场景中,使得电子设备1无需在第一部分110下另设光源310即可清晰直观的提醒用户,避免用户遗漏相关事项,有利于使电子设备1的功能多元化。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照图4,图4为图2中的盖板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一部分110还具有围合于所述透光区111周侧的遮光区112,所述第一部分110设有遮光层113,所述遮光层113包括第一遮光部114及第二遮光部115,所述第一遮光部114对应所述透光区111设置,所述第二遮光部115对应所述遮光区112设置,所述第一遮光部114的透光率大于所述第二遮光部115的透光率。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遮光层113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通过涂覆工艺或者镀膜工艺形成在所述盖板10上的具有遮光作用的膜层。所述遮光层113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丝印油墨。所述发光组件30不发光时,所述第一遮光部114可对所述发光组件30进行遮挡,进而提高所述电子设备1非显示区1b的均一性;当所述发光组件30发光时,由于所述第一遮光部114的透光率大于所述第二遮光部115的透光率,所述光线可从所述所述第一遮光部114穿过并经所述透光区111出射,并呈现出灯光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电子设备1还包括壳体40,所述壳体40包括后壳410、设于所述后壳410上的周侧框420。所述显示面板20及所述发光组件30收容于所述壳体40内,所述盖板10盖设于所述壳体40上,也即,所述盖板10与所述周侧框420连接。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壳体40可以为一体结构,即所述后壳410与所述周侧框420材质相同且一体成型,或者,所述壳体40也可以为非一体结构。即,所述后壳410与所述周侧框420为非一体结构且材质可以不同。
进一步地,请再次参阅图3,图3为图2中的盖板10及显示面板20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显示面板20还包括第二液晶层220、彩色滤光片基板230、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240、密封件250以及封装框260;
所述第二液晶层220对应所述第二部分120设置且与所述第一液晶层210位于同一层面;所述彩色滤光片基板230与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240相对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液晶层210和所述第二液晶层220设置于所述彩色滤光片基板230与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240之间;所述密封件250设置在所述彩色滤光片基板230与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240之间,以对设置在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240及所述彩色滤光片基板230之间的所述第一液晶层210及所述第二液晶层220进行密封;所述封装框260用于对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240、所述第一液晶层210、所述第二液晶层220、所述彩色滤光片基板230进行封装。
进一步地,所述发光组件30包括光源310及导光板320,所述光源310及所述导光板320均设置在所述封装框260内,所述光源310设置在所述导光板320的一侧,所述导光板320与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240层叠设置。即,所述电子设备1为侧入式发光,光源310发出的光线从所述导光板320的入光面321进入所述导光板320,经反射和扩散后从所述导光板320的出光面322射出,以形成面光源提供给所述显示面板20,相较于将光源310设置在所述导光板320的底面,将所述光源310设置在所述导光板320的侧面可以较小电子设备1的厚度。并且,可以理解的是,在所述封装框260内,所述彩色滤光片基板230、所述第一液晶层210和所述第二液晶层220、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240、及所述发光组件30依次层叠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导光板320在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240上的的正投影至少部分落入所述第一液晶层210在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240的正投影范围内,所述光源310发出的光线经由所述导光板320的入光面321入射至所述导光板320,并经由所述导光板320的出光面322、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240出射至所述第一液晶层210和所述第二液晶层220,以为所述显示面板20提供背光。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导光板320部分对应所述第一液晶层210设置,另一部分对应所述第二液晶层220设置,以保证所述光源310发出的光线可以射出至所述第一液晶层210和所述第二液晶层220,从而提高所述光源310的照射面积,进而提高光线的利用率。
具体地,所述导光板320具有相邻设置的入光面321及出光面322。所述光源310邻近所述入光面321设置,所述光源310发出的光线自所述入光面321入射至所述导光板320,并从所述出光面322出射。其中,部分光线从所述出光面322射出至所述第一液晶层210,另一部分光线从所述出光面322射出至所述第二液晶层220,以保证所述光源310的光线可以从所述盖板10的第一部分110和第二部分120射出,使得光线在第一部分110呈现亮暗,并在第二部分120显示画面,有利于使电子设备1的功能多元化。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照图5,图5为图3中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导光板320的出光面322上设有导光网点323,由于光线从所述出光面322的各个位置射出,因此,在所述出光面322上,越远离所述入光面321,所述光线的反射能力越弱,为了降低光能衰减的影响,所述导光网点323的密度随着逐渐远离所述入光面321而逐步增大,以提高光线反射时的均匀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液晶层210与所述第二液晶层220相连通,从而由于液晶分子的流动性,以使所述第一液晶层210内的液晶分子和所述第二液晶层220内的液晶分子可以相互流动,即所述第一液晶层210和所述第二液晶层220形成一个流动的液晶层。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6,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中另一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显示面板20还包括间隔件270,所述间隔件270设置在所述第一液晶层210和所述第二液晶层220之间,以将所述第一液晶层210和所述第二液晶层220隔开。即通过所述间隔件270,以使所述第一液晶层210和所述第二液晶层220之间彼此独立。具体地,所述间隔件270的相对两端与所述彩色滤光片基板230及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240分别连接,以使所述第一液晶层210及所述第二液晶层220在被间隔开的同时还能具有良好的密闭性,保证所述第一液晶层210及所述第二液晶层220内的液晶分子不会彼此干扰或者溢出至外界。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7和图8,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中又一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中彩色滤光片基板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彩色滤光片基板230朝向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240的表面设置有黑色矩阵,所述黑色矩阵包括呈矩阵排布的多个黑色块231,所述间隔件270形成在所述黑色块231上且连接至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240。由于所述间隔件270设置在所述黑色块231上,因此所述间隔件270对所述显示面板20的透光率和开口率的影响较小,使所述显示面板20能够更好地满足高分辨显示和大屏显示的需求。也就是说,所述间隔件270在所述彩色滤光片基板230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落入所述黑色块231在所述彩色滤光片基板230的正投影范围内。可选地,所述间隔件270在所述彩色滤光片基板230上的正投影全部落入所述黑色块231在所述彩色滤光片基板230的正投影范围内,以将因所述间隔件270的设置而对所述显示屏的透光率产生的影响降到最低。
进一步地,所述彩色滤光片基板230朝向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240的表面还设置有色阻矩阵,所述色阻矩阵包括呈矩阵排布的多个色阻块232,所述多个色阻块232与所述多个黑色块231交替设置,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线穿过所述第一液晶层210和所述第二液晶层220射出至所述彩色滤光片基板230时,所述光线通过所述多个色阻块232以呈现不同的颜色。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多个色阻块232与所述多个黑色块231交替设置的方式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进行设置。举例而言,所述多个色阻块232与所述多个黑色块231可以一一交替设置,所述黑色块231用于防止相邻的色阻块232之间串光。如图6所示,呈现“色阻块232-黑色块231-色阻块232-黑色块231”的循环排布方式。可选地,所述多个色阻块232包括依次循环排布的红色色阻块、绿色色阻块和蓝色色阻块。此时,所述多个色阻块232与所述多个黑色块231可以呈现“黑色块231-红色色阻块-黑色块231-绿色色阻块-黑色块231-蓝色色阻块”的循环排布方式。当然,所述多个色阻块232与所述多个黑色块231也可以有其他交替设置的方式,例如“色阻块232-色阻块232-色阻块232-黑色块231”的循环排布方式,其中“色阻块232-色阻块232-色阻块232”为一个由红色色阻块、绿色色阻块及蓝色色阻块组成的色阻单元。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9,图9为图7中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240朝向所述彩色滤光片基板230的表面设置有传输线241,所述传输线241用于传输信号,所述传输线241位于所述第二液晶层220的一端为第一端242,所述传输线241位于所述第一液晶层210的一端为第二端243,信号从所述第一端242传输至所述第二端243。所述传输线241可以是沿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240的长度方向设置的栅极线、或者是沿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240的宽度方向设置的数据线,横纵交错的多条数据线与多条栅极线构成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240的多个像素区。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传输线241以沿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240的长度方向设置的栅极线为例进行说明。
进一步地,所述传输线241包括相连接的第一传输段244和第二传输段245,所述第一传输段244对应所述第二液晶层220设置,所述第二传输段245对应所述第一液晶层210设置。由于所述传输线241具有一定长度,根据导线电阻的计算公式可得,所述传输线241的长度越长,电阻值越大,由此可知,在传输线241中,所述第二传输段245的电阻值大于所述第一传输段244的电阻值,因此,在信号的传输过程中,信号由第一传输段244传输至第二传输段245的过程中会逐渐衰减。为了将信号衰减的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设置所述第二传输段245的单位长度的电阻小于所述第一传输段244的单位长度的电阻。举例而言,由于第二传输段245位于非显示区1b,因此对光线及显示的精度要求相对显示区的精度要求更低,由此可使所述第二传输段245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一传输段244的横截面积,以减小所述第二传输段245的电阻值。或者,可以在第二传输段245更换电导率更好的导体,即,所述第二传输段245和所述第一传输段244的材质可以不同。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10和图11,图10为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中再一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10中彩色滤光片基板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显示面板20还包括支撑件280,所述支撑件280设置在所述彩色滤光片基板230及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240之间,所述支撑件280用于支撑所述彩色滤光片基板230及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240。所述支撑件280支撑所述彩色滤光片基板230及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240,使得所述显示面板20得到所述支撑件280的支撑,提高了所述显示面板20的抗摔能力,同时也能够降低所述显示面板20因产品破片或挤压而产生水波纹的风险。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彩色滤光片基板230及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240之间还设置有第一液晶层210及第二液晶层220,所述支撑件280设置在所述第一液晶层210及所述第二液晶层220的内部。
可选地,所述支撑件280可设置在所述彩色滤光片基板230、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240、或者所述彩色滤光片基板230及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240上。本实施方式中,以所述支撑件280设置在彩色滤光片基板230为例进行说明,所述支撑件280设置在所述彩色滤光片基板230上,且向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240延伸,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件280对应所述显示面板20各处的密度均相同。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由于显示面板20中间部分受到的变形相较于所述显示面板20边缘部分更严重,为了保证对所述显示面板20中间部分更好的支撑,可设置对应所述显示面板20中间部分的支撑件280的密度大于对应所述显示面板20边缘部分支撑件280的密度。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件280背离所述彩色滤光片基板230的一端与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240具有间隙。所述间隙一方面使得所述液晶分子能够通过所述间隙在所述支撑件280的两侧自由流动,从而保证所述液晶分子的均匀分布,且通过所述支撑件280的阻挡作用,减弱了所述液晶分子的流速,从而减弱了所述液晶分子对所述密封件250的冲击,降低所述密封件250发生穿刺现象的可能;另一方面所述显示面板20在受到挤压时,可为所述支撑件280留出一定变形空间,以免所述彩色滤光片基板230及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240在受到挤压而产生相对移动时因所述支撑件280而受损,从而有效降低所述彩色滤光片基板230及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240因挤压而导致破片的风险。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件280设置在所述黑色块231上,也就是说,所述支撑件280对应所述黑色块231设置,以使所述支撑件280在所述彩色滤光片基板230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落入所述黑色块231在所述彩色滤光片基板230的正投影范围内,从而避免所述支撑件280的设置对所述显示面板20透光率产生过大影响。可选地,所述支撑件280在所述彩色滤光片基板230上的正投影全部落入所述黑色块231在所述彩色滤光片基板230的正投影范围内,以将所述支撑件280对所述显示面板20透光率的影响降到最低。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件280的材质与所述密封件的材质相同,如此可减少所述显示面板20的物料种类,同时简化所述显示面板20的生产工序,以降低所述显示面板20的生产成本。
其他实施方式中,如图12所示,图12为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中第五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支撑件280包括第一子支撑件281和第二子支撑件282,所述第一子支撑件281及所述第二子支撑件282设于不同的基板上,从而进一步提高对所述显示面板20的支撑效果,以免所述彩色滤光片基板230及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240之间因过于靠近而造成显示不正常,本实施方式中,以所述第一子支撑件281设于所述彩色滤光片基板230上,所述第二子支撑件282设于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240上为例进行说明。所述第一子支撑件281与所述第二子支撑件282相互间隔,即所述第一子支撑件281与所述第二子支撑件282在所述显示面板20的长度方向相互错开,避免所述第一子支撑件281及所述第二子支撑件282之间发生干涉造成所述显示面板20的显示异常,且所述第一子支撑件281与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240具有间隙,所述第二子支撑件282与所述彩色滤光片基板230具有间隙,所述间隙一方面使得所述液晶分子的流动不受影响,另一方面所述显示面板20在受到挤压时,可为所述第一子支撑件281及所述第二子支撑件282留出一定变形空间,以免所述彩色滤光片基板230及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240在受到挤压而产生相对移动时因所述第一子支撑件281及所述第二子支撑件282而受损,从而有效降低所述彩色滤光片基板230及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240因挤压而导致破片的风险。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子支撑件281具有第一高度H1,所述第二子支撑件282具有第二高度H2,所述第一高度H1大于所述第二高度H2,以使所述第一子支撑件281与所述第二子支撑件282不仅在显示面板20的长度方向相互错开,同时也在显示面板20的厚度方向相互错开,从而进一步避免所述第一子支撑件281及所述第二子支撑件282之间发生干涉造成所述显示面板20的显示异常。
更进一步地,如图13所示,图13为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中第六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面板20的结构与图10及其相关描述中的显示屏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所述显示面板20的厚度方向上,所述色阻块232具有第三高度H3,所述黑色块231具有第四高度H4,所述第三高度H3大于所述第四高度H4,此时,相邻的两个色阻块232与位于两个所述色阻块232之间的黑色块231形成凹槽233,所述支撑件280卡设在所述凹槽233上,从而进一步保证所述支撑件280的安装稳固性和可靠性。
请参阅图14,图14为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电路结构示意图。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1的电路结构可结合到前述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设备1中。所述电子设备1具有显示区1a及非显示区1b,所述电子设备1包括盖板10、显示面板20及处理器50,所述盖板10包括对应所述非显示区1b的第一部分110,所述第一部分110具有透光区111,所述显示面板20包括第一液晶层210,所述第一液晶层210对应所述第一部分110设置,所述处理器50用于发出控制信号,所述控制信号用于控制位于所述第一液晶层210的液晶分子的光线透过率,以控制经由所述第一液晶层210从所述透光区111出射的光线的强度。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的电子设备1中对应非显示区1b设置有第一液晶层210和第一部分110,使得发光组件30发出的部分光线可经由第一液晶层210从第一部分110出射,并被结合到电子设备1中的各种场景中,使得电子设备1无需在第一部分110下另设光源即可清晰直观的提醒用户,避免用户遗漏相关事项,有利于使电子设备1的功能多元化。进一步地,所述处理器50可发出控制信号,以控制所述第一液晶层210的液晶分子的光线透过率,以更为直观的提醒用户。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电子设备1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子设备1还包括检测器60。所述检测器60用于检测外界的光线强度,并产生外界光线值,所述处理器50根据所述外界光线值调整位于所述第一液晶层210的液晶分子的光线透过率。也即,所述检测器60用于检测外界的光线强度,并产生外界光线值,所述处理器50还用于接收所述外界光线值,并将所述外界光线值与预设光线强度进行比较;当所述外界光线值大于所述预设光线强度时,所述控制信号控制提高所述第一液晶层210的光线透过率;当所述外界光线值小于所述预设光线强度时,所述控制信号控制降低所述第一液晶层210的光线透过率。
具体地,所述电子设备1中的处理器50控制第一液晶层210的光线透过率的方法描述如下。请一并参阅图15,图15为电子设备控制第一液晶层的光线透过率的一方法流程图。所述方法包括但不仅限于包括S110、S120、S130及S140,S110、S120、S130及S140详细介绍如下。
S110、检测外界的光线强度,并产生外界光线值;
S120、接收所述外界光线值,并将所述外界光线值与预设光线强度进行比较;当所述外界光线值大于所述预设光线强度时,进入S130;当所述外界光线值小于所述预设光线强度时,进入S140。
S130、发出控制信号,以控制提高所述第一液晶层210的光线透过率;
S140、发出控制信号,以控制降低所述第一液晶层210的光线透过率。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电子设备1的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子设备1还包括检测器60,所述检测器用于检测外界的光强变化频率,并产生,外界光强变化频率值。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接收所述外界光强变化频率值,并将所述外界光强变化频率值与预设光强变化频率值进行比较;当所述外界光强变化频率值大于所述预设光强变化频率值时,所述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一液晶层的液晶分子按照第一预设模式透光;当所述外界光强变化频率值小于所述预设光强变化频率值时,所述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一液晶层的液晶分子按照第二预设模式透光,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模式不同于所述第二预设模式。
具体地,所述电子设备1控制第一液晶层的光线透过率的方法描述如下。请一并参阅图16,图16为电子设备中的处理器50控制第一液晶层的光线透过率的另一方法流程图。所述方法包括但不仅限于包括S210、S220、S230及S240,S210、S220、S230及S240详细介绍如下。
S210、检测外界的光强变化频率,并产生外界光强变化频率值;
S220、接收所述外界光强变化频率值,并将所述外界光强变化频率值与预设光强变化频率值进行比较;所述外界光强变化频率值大于所述预设光强变化频率值时,进入S230;当所述外界光强变化频率值小于所述预设光强变化频率值时,进入S240。
S230、发出控制信号,以控制所述第一液晶层210的液晶分子按照第一预设模式透光;
S240、发出控制信号,以控制所述第一液晶层210的液晶分子按照第二预设模式透光,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模式不同于所述第二预设模式。
举例而言,所述第一预设模式可以为默认模式,即不调整所述第一液晶层210光线透过率的模式,所述第二预设模式可为上述图15的电子设备1控制第一液晶层210光线透过率的调整模式,即根据光线值不同调节第一液晶层210不同的光线透过率,以直观的提醒用户。
进一步地,所述电子设备1还包括电源及电源控制器,所述电源控制器用于检测电源的电量值,所述处理器50还用于判断所述电量值是否满足电量阈值,若电量值不满足电量阈值,则发出控制信号,以控制所述第一液晶层210的液晶分子的光线透过率。可以理解的是,电量值可以是电源的剩余电量与满电量的百分比值,该电量阈值可以是电源的电量值大于20%的范围。当所述处理器50判断电量值满足电量阈值,则表示所述电子设备1的电量充足,所述处理器50发出控制信号。当所述处理器50判断电量值不满足电量阈值,则表示所述电子设备1电量不足,所述处理器50中断信号的发送,流程结束。
具体地,所述电子设备1的控制方法描述如下。请一并参阅图17,图17为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方法流程图。所述方法包括但不仅限于包括S310、S320,S310及S320详细介绍如下。
S310、检测电源的电量值;
S320、判断所述电量值是否满足电量阈值,若电量值满足电量阈值,进入S330;若电量值不满足电量阈值,则结束流程;
S330、发出控制信号,以控制所述第一液晶层210的液晶分子的光线透过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以上较佳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都不应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5)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具有显示区及非显示区,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盖板、显示面板及发光组件,所述盖板包括对应所述非显示区的第一部分及对应所述显示区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具有透光区,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液晶层及第二液晶层,所述第一液晶层对应所述第一部分设置,所述发光组件包括光源及导光板,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一侧,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线经由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入射至所述导光板,并经由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出射至所述第一液晶层和所述第二液晶层,以为所述显示面板提供背光,所述光线经由所述第一液晶层从所述透光区出射时,呈现出灯光效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彩色滤光片基板、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以及封装框,所述第二液晶层对应所述第二部分设置,所述彩色滤光片基板与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相对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液晶层和所述第二液晶层设置于所述彩色滤光片基板与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之间;所述封装框用于对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所述第一液晶层、所述第二液晶层、所述彩色滤光片基板进行封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晶层与所述第二液晶层相连通。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间隔件,所述间隔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液晶层和所述第二液晶层之间,以将所述第一液晶层和所述第二液晶层隔开。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彩色滤光片基板朝向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的表面设置有黑色矩阵,所述黑色矩阵包括呈矩阵排布的多个黑色块,所述间隔件形成在所述黑色块上且连接至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还具有围合于所述透光区周侧的遮光区,所述第一部分设有遮光层,所述遮光层包括第一遮光部及第二遮光部,所述第一遮光部对应所述透光区设置,所述第二遮光部对应所述遮光区设置,所述第一遮光部的透光率大于所述第二遮光部的透光率。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及所述导光板均设置在所述封装框内,所述导光板与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层叠设置,且所述导光板在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上的的正投影至少部分落入所述第一液晶层在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的正投影范围内,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线经由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入射至所述导光板,并经由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出射至所述第一液晶层和所述第二液晶层。
8.如权利要求2-7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彩色滤光片基板朝向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的表面还设置有色阻矩阵,所述色阻矩阵包括呈矩阵排布的多个色阻块,所述多个色阻块与所述多个黑色块交替设置,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线穿过所述第一液晶层射出至所述彩色滤光片基板时,所述光线通过所述多个色阻块以呈现不同的颜色。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朝向所述彩色滤光片基板的表面设置有传输线,所述传输线用于传输信号,所述传输线位于所述第二液晶层的一端为第一端,所述传输线位于所述第一液晶层的一端为第二端,信号从所述第一端传输至所述第二端。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线包括相连接的第一传输段和第二传输段,所述第一传输段对应所述第二液晶层设置,所述第二传输段对应所述第一液晶层设置,所述第二传输段的单位长度的电阻小于所述第一传输段的单位长度的电阻。
1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具有显示区及非显示区,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盖板、显示面板、发光组件及处理器,所述盖板包括对应所述非显示区的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具有透光区,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液晶层及第二液晶层,所述第一液晶层对应所述第一部分设置,所述发光组件包括光源及导光板,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一侧,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线经由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入射至所述导光板,并经由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出射至所述第一液晶层和所述第二液晶层,以为所述显示面板提供背光,所述处理器用于发出控制信号,所述控制信号用于控制位于所述第一液晶层的液晶分子的光线透过率,以控制经由所述第一液晶层从所述透光区出射的光线的强度,其中,当所述光线经由所述第一液晶层从所述透光区出射时,呈现出灯光效果。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检测器,所述检测器用于检测外界的光线强度,并产生外界光线值,所述处理器根据所述外界光线值调整位于所述第一液晶层的液晶分子的光线透过率。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接收所述外界光线值,并将所述外界光线值与预设光线强度进行比较;当所述外界光线值大于所述预设光线强度时,所述控制信号控制提高所述第一液晶层的光线透过率;当所述外界光线值小于所述预设光线强度时,所述控制信号控制降低所述第一液晶层的光线透过率。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检测器,所述检测器用于检测外界的光强变化频率,并产生外界光强度变化频率值,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接收所述外界光强变化频率值,并将所述外界光强变化频率值与预设光强变化频率值进行比较;当所述外界光强变化频率值大于所述预设光强变化频率值时,所述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一液晶层的液晶分子按照第一预设模式透光;当所述外界光强变化频率值小于所述预设光强变化频率值时,所述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一液晶层的液晶分子按照第二预设模式透光,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模式不同于所述第二预设模式。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电源及电源控制器,所述电源控制器用于检测电源的电量值,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判断所述电量值是否满足电量阈值,若电量值满足电量阈值,则发出控制信号,以控制所述第一液晶层的液晶分子的光线透过率。
CN201910582156.8A 2019-06-30 2019-06-30 电子设备 Active CN11014701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82156.8A CN110147014B (zh) 2019-06-30 2019-06-30 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82156.8A CN110147014B (zh) 2019-06-30 2019-06-30 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47014A CN110147014A (zh) 2019-08-20
CN110147014B true CN110147014B (zh) 2022-03-01

Family

ID=675969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82156.8A Active CN110147014B (zh) 2019-06-30 2019-06-30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4701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60849B (zh) * 2020-12-23 2023-07-1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2991943B (zh) * 2021-02-10 2023-01-3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41799A (ja) * 1999-02-23 2000-09-08 Hiroshima Opt Kk 液晶表示装置
US20130154990A1 (en) * 2010-10-01 2013-06-20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isplay method
US8467177B2 (en) * 2010-10-29 2013-06-18 Apple Inc. Displays with polarizer windows and opaque masking layer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CN203324620U (zh) * 2013-07-25 2013-12-04 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5044959B (zh) * 2015-09-14 2019-04-05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实现无缝拼接的多屏显示装置
CN105223720A (zh) * 2015-10-20 2016-01-06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便携式电子装置及其整合型面板
CN206805074U (zh) * 2017-05-26 2017-12-26 深圳市展捷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固定卡位结构的led背光源
US11086150B2 (en) * 2017-07-06 2021-08-10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eep-proof apparatus for switching a viewing angle of display panel, display apparatus, method of operating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peep-proof apparatus
JP6936660B2 (ja) * 2017-08-25 2021-09-2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CN108922427A (zh) * 2018-07-31 2018-11-3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8761922A (zh) * 2018-08-10 2018-11-0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液晶显示模组和电子装置
CN109041483A (zh) * 2018-08-24 2018-12-1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
CN109003570B (zh) * 2018-08-24 2021-06-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47014A (zh) 2019-08-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558519B1 (ko) 표시 패널, 제조 방법 및 전자 기기
US7515220B2 (en) Display device
CN110147014B (zh) 电子设备
CN102099932A (zh) 发光器件封装、背光单元、以及使用它们的液晶显示装置
JP2008300355A (ja) 導光板とこれを含むバックライトアセンブリ及びこれを含む液晶表示装置
US11022743B2 (en) Backlight source comprising light guide plate and light bar, and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the backlight source
JP6359127B2 (ja) 照明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US20160320545A1 (en) Illumination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US20080204622A1 (en) Display apparatus
CN114355664B (zh) 彩膜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10123563U (zh)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0376789B (zh) 背光模组、移动终端、灯条的制备方法、灯条电路板
KR20150106029A (ko)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WO2024098563A1 (zh) 显示装置
JP2019021488A (ja) 照明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15047668B (zh) 显示面板及包括该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
KR101398361B1 (ko) 백 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KR20160103601A (ko) 표시 장치
CN112363351B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4447067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显示装置
CN114114751A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0138931B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111343307A (zh) 电子设备
JP2008066097A (ja) 電気光学装置、照明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KR100845558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