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42709B - 一种用于加工模具的夹具以及模具加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加工模具的夹具以及模具加工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142709B CN110142709B CN201910529131.1A CN201910529131A CN110142709B CN 110142709 B CN110142709 B CN 110142709B CN 201910529131 A CN201910529131 A CN 201910529131A CN 110142709 B CN110142709 B CN 11014270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rocessed
- chassis
- fixed
- back surface
- hois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29
- 238000003672 process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35882 str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32683 ag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730 finish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88 irreg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696 magnet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8 rough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B—TOOLS OR BENCH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FASTENING, CONNECTING, DISENGAGING OR HOLDING
- B25B11/00—Work holders not covered by any preceding group in the subclass, e.g. magnetic work holders, vacuum work hold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Jigs For Machine Tools (AREA)
- Bending Of Plates, Rods, And Pip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加工模具的夹具和模具加工方法,夹具包括:底盘、吊装组件;所述吊装组件固定在所述底盘,用于固定待加工部件,使所述待加工部件相对于所述底盘处于悬空状态。通过上述结构,待加工部件相对于底盘悬空,不与底盘接触,这样待加工部件无需预留工艺脚。在加工过程中,也就没有去除工艺脚的步骤,因此避免了大量发热和残余应力引起待加工部件背面发生变形,提高模具加工质量和生产效率,减少了材料浪费,降低了生成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模具加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加工模具的夹具以及模具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加工模具时,如图9所示,待加工部件1固定在底盘3、4上,对正面和反面都需要首先经过粗加工,再经过精光加工后成型。
将正面经过粗加工时,需要在正面预留工艺脚2,如图10所示,然后再对反面进行精光加工,如图11所示;最后先去除正面的工艺脚2,再对正面进行精光加工,如图12所示。当去除正面的工艺脚2时,需要去除大量材料,产生大量热量和残余应力,将会引起已经精光加工的反面再次发生变形,一旦发生变形,整块毛坯材料报废,模具的交期成本都会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提高模具加工质量和生产效率,减少材料浪费,降低生成成本。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加工模具的夹具,包括:底盘、吊装组件;
所述吊装组件固定在所述底盘,用于固定待加工部件,使所述待加工部件相对于所述底盘处于悬空状态。
通过上述结构,待加工部件相对于底盘悬空,不与底盘接触,这样待加工部件无需预留工艺脚。在加工过程中,也就没有去除工艺脚的步骤,因此避免了大量发热和残余应力引起待加工部件背面发生变形,提高模具加工质量和生产效率,减少了材料浪费,降低了生成成本。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吊装组件包括:
支撑块,其固定在所述底盘;
吊装件,分别固定于所述支撑块或所述底盘,用于固定所述待加工部件。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待加工部件和所述吊装件均开有螺孔,利用螺钉以及所述螺孔的配合,将所述待加工部件固定在所述吊装件上。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块的高度比所述待加工部件的厚度大 10mm-20mm。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块和所述吊装件均开有螺孔,利用螺钉以及所述螺孔的配合,将所述吊装分别固定在所述支撑块。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底盘为磁力吸盘,通过磁力固定所述支撑块。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模具加工方法,其利用上述夹具对模具进行加工,包括:
将待加工部件的背面朝上放置在底盘上,对待加工部件的背面进行粗加工;
所述待加工部件的正面朝上,通过吊装组件固定在所述底盘上,所述待加工部件相对于所述底盘处于悬空状态,对所述待加工部件的正面依次进行粗加工和精光加工;
所述待加工部件的背面朝上,通过吊装组件固定在所述底盘上,所述待加工部件相对于所述底盘处于悬空状态,对所述待加工部件的背面进行精光加工。
通过上述方法,待加工部件相对于底盘悬空,不与底盘接触,这样待加工部件无需预留工艺脚。在加工过程中,也就没有去除工艺脚的步骤,因此避免了大量发热和残余应力引起待加工部件背面发生变形,提高模具加工质量和生产效率,减少了材料浪费,降低了生成成本。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吊装组件包括:
支撑块和吊装件;
所述待加工部件的背面与所述吊装件固定,所述吊装件固定在所述底盘,使所述待加工部件的正面朝上并固定在所述底盘上。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吊装组件包括:
支撑块和吊装件;
将支撑块固定于所述底盘;
将所述待加工部件的背面与所述吊装件固定,再将所述吊装件分别固定在所述支撑块,使所述待加工部件的背面朝上固定在所述底盘上。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待加工部件的背面分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
所述对所述待加工部件的背面进行精光加工包括:
将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吊装件固定,再将所述吊装件分别固定在所述支撑块,对所述第二区域进行精光加工;
将所述待加工部件从所述吊装件拆下;
将所述吊装固定在所述第二区域,对所述第一区域进行精光加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用于加工模具的夹具的结构图;
图2为图1的夹具加工背面时的结构图;
图3为图2侧剖图;
图4为图1的夹具加工正面时的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模具加工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背面粗加工的示意图;
图7为加工好的正面的示意图;
图8为背面精光加工的示意图;
图9为现有技术的待加工部件的结构图。
图10是现有技术正面粗加工的示意图;
图11为现有技术的反面精光加工的示意图;
图12为现有技术的正面精光加工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背景技术】
1-待加工部件;2-工艺脚;3、4-底盘。
【本发明】
1-正面;2-背面;3、4-底盘;5、12、13、18-支撑块;6、10、15、 19-吊装件;7、8、9、11、14、16、17、20-螺钉;21-螺孔;22-待加工部件;23-吊装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加工模具的夹具。当进行模具加工时,用该夹具夹持固定待加工材料,再对待加工材料进行加工,以加工出所需的模具。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夹具包括:两个底盘3、4,以及四个吊装组件23。
模具加工时,底盘3、4放置在支撑台面上,其顶面朝上,用于支撑吊装组件23以及待加工部件22。底盘3、4的高度较低,长度和宽度较大,呈扁平的立方体形状。这种形状可以增强底盘3、4的稳定性。所述高度是指垂直于支撑台面的长度,所述长度和宽度是指平行于支撑台面的长度。
每个底盘固定两个吊装组件23,吊装组件23用于固定待加工部件22,使待加工部件22相对于底盘处于悬空状态。
如图1所示,吊装组件23包括:支撑块以及吊装件6、10、15、19。
支撑块5、12、13、18为立方体形状,其底面放置在底盘3、4顶面,以将支撑块5、12、13、18与底盘3、4固定。支撑块5、12、13、18顶端开有螺孔。
吊装件6、10、15、19为圆盘,圆盘在同一个径向开有两个螺孔。圆盘分别放置在支撑块5、12、13、18顶端,圆盘的其中一个螺孔分别与支撑块5、12、13、18顶端的螺孔相对,通过螺钉7、11、14、20以及螺孔的配合,可将圆盘分别固定在支撑块5、12、13、18顶端。
使用如图1和2所示的夹具时,需要在待加工部件22的背面2开设四个螺孔。这四个螺孔优选位置对称,例如,对于图2中立方体形状的待加工部件22,四个螺孔位于待加工部件22背面2的四个角。待加工部件22 背面2的螺孔位置对称,可以增强待加工部件22固定的稳定性。
如图2所示,当利用夹具对待加工部件22背面2进行加工时,首先将四个吊装组件的圆盘的螺孔与待加工部件22背面2的四个螺孔位置对齐,利用四个螺钉8、9、16、17,通过螺钉8、9、16、17与螺孔的配合,将四个圆盘固定在待加工部件22的背面2。由于四个螺孔位于待加工部件22背面2的四个角,所以圆盘也分别固定在待加工部件22背面2的四个角。
然后将四个吊装组件的支撑块5、12、13、18放置在底盘3、4上,并加以固定,使四个支撑块5、12、13、18的位置分别与四个圆盘的位置对应。所述位置对应是指各个支撑块5、12、13、18之间的间距与各个圆盘之间的间距匹配,使得各个支撑块5、12、13、18顶端的螺孔分别与对应圆盘的空闲螺孔正对。
最后通过螺钉7、11、14、20与螺孔的配合,将四个圆盘分别固定在对应支撑块5、12、13、18的顶端,从而将待加工部件22固定在底盘3、4 上。
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当加工待加工部件22的背面2时,由于待加工部件22的背面2固定在圆盘上,同时圆盘又分别固定在支撑块5、12、 13、18顶端,并且支撑块5、12、13、18的高度大于待加工部件22的厚度,使得待加工部件22被悬吊起来,相对于底盘3、4处于悬空状态,不与底盘3、4接触。所述高度和厚度均指垂直于底盘3、4方向的长度。
如图4所示,当利用夹具对待加工部件22正面1进行加工时,首先将四个吊装组件的圆盘的螺孔分别与待加工部件22背面2的四个螺孔位置对齐,利用四个螺钉8、9、16、17,通过螺钉8、9、16、17与螺孔的配合,将四个圆盘固定在待加工部件22的背面2。由于四个螺孔位于待加工部件 22背面2的四个角,所以圆盘也分别固定在待加工部件22背面2的四个角。
然后将四个圆盘放置在底盘3、4上,并加以固定,使待加工部件22 正面1朝上固定在底盘3、4上。
本实施例中,当加工待加工部件22的正面1时,由于待加工部件22 的背面2固定在圆盘上,同时圆盘又固定在底盘3、4上,使得待加工部件 22被悬吊起来,相对于底盘3、4处于悬空状态,不与底盘3、4接触。
由此可见,使用本实施例的夹具加工模具时,不管是对待加工部件22 的正面1还是背面2进行加工,待加工部件22相对于底盘3、4均悬空,不与底盘3、4接触,这样待加工部件22无需预留工艺脚。在加工过程中,也就没有去除工艺脚的步骤,因此避免了大量发热和残余应力引起待加工部件22背面2发生变形,提高模具加工质量和生产效率,减少了材料浪费,降低了生成成本。
本实施例中,底盘3、4可采用磁性材料,使底盘3、4成为磁力吸盘。而支撑块5、12、13、18和圆盘为钢材,例如738H。当利用夹具对待加工部件22背面2进行加工时,底盘3、4与支撑块5、12、13、18通过磁力进行固定。当利用夹具对待加工部件22正面1进行加工时,底盘3、4与圆盘也通过磁力进行固定。
利用磁力进行固定的好处是,固定方式简单,拆装方便,无需额外加工底盘3、4、支撑块5、12、13、18和圆盘,当需要改变支撑块5、12、 13、18和圆盘在底盘3、4上的位置时,操作非常方便。
以上通过图1至图4对本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上述说明仅是示例性的,本实施例不限于此。例如:
底盘3、4的形状也可以不是立方体形状,其可以是其他形状的盘状结构。例如圆盘、横截面为正方形、椭圆形、多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不规则形状的盘状结构。所述横截面为平行于支撑台面的截面。
支撑块5、12、13、18也可以不是立方体形状,其可以是其他形状,圆柱、横截面为正方形、椭圆形、三角形、多边形、平行四边形的柱状结构。所述横截面为平行于底盘3、4的截面。
同样,吊装件6、10、15、19也可以不是圆盘,其可以是其他形状的盘状结构。例如横截面为矩形、正方形、椭圆形、多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不规则形状的盘状结构。所述横截面为平行于底盘3、4的截面。
支撑块5、12、13、18与底盘3、4的固定方式也不限于磁力固定,而是采用其他类型的固定方式,例如:螺钉、卡扣等。同样,吊装件6、10、 15、19与支撑块5、12、13、18、以及吊装件6、10、15、19与待加工部件22的固定方式也不限于螺钉固定,也可以采用其他类型的固定方式。
在图1至图4的示例中,夹具包括两个底盘3、4,每个底盘包括两个吊装组件23,但本实施例不限于此。底盘和每个底盘所对应的吊装组件23 的数量应根据待加工部件22的形状来确定。例如,夹具可以包括三个底盘,每个底盘对应一个吊装组件23,这种夹具适用于三角形的待加工部件22。待加工部件22的三个角可分别通过一个吊装组件23固定在一个底盘上,使待加工部件22相对于底盘吊起。
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支撑块5、12、13、18的高度比待加工部件22的厚度大10mm-20mm。所述高度和厚度均指垂直于底盘3、4的长度。这样当吊装组件23将待加工部件22吊起后,待加工部件22与底盘3、4 的距离为10mm-20mm。
在模具的加工过程中,待加工部件22产生的铁屑会进入待加工部件22 与底盘3、4之间的间隙中。若支撑块5、12、13、18的高度过小,则待加工部件22与底盘3、4的距离太小(小于10mm),会导致铁屑接触待加工部件22加工好的表面,导致产品被刮伤;若支撑块5、12、13、18的高度过大(大于20mm),一方面浪费材料,另一会导致待加工部件22固定不稳。本实施例支撑块5、12、13、18的高度比待加工部件22的厚度大10mm-20mm,可避免产品被刮伤、以及待加工部件22固定不稳的情况发生。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模具加工方法,其利用上述实施例的夹具对模具进行加工。如图5所示,该模具加工方法包括:
步骤S1:将待加工部件22背面2朝上放置在底盘3、4上,对待加工部件22的背面2进行粗加工。
步骤S2:将待加工部件22正面1朝上,通过吊装组件23固定在底盘 3、4上,待加工部件22相对于底盘3、4处于悬空状态,对待加工部件22 的正面1依次进行粗加工和精光加工。
步骤S3:将待加工部件22背面2朝上,通过吊装组件23固定在底盘 3、4上,待加工部件22相对于底盘3、4处于悬空状态,对待加工部件22 的背面2进行精光加工。
在步骤S1中,首先将待加工部件22背面2朝上直接放置在底盘3、4 上,对待加工部件22的背面2进行粗加工。
然后,在待加工部件22背面2的边缘处加工八个螺孔21,如图6所示。这些螺孔21用于固定吊装件6、10、15、19。对于长方形的待加工部件22,这八个螺孔21中,有四个螺孔位于背面2的四个角,成为角螺孔。其余的四个螺孔,其中两个螺孔位于两个角处的螺孔之间、背面2长边的边缘。另两个螺孔位于另两个角处的螺孔之间、背面2另一条长边的边缘,成为边螺孔。
在步骤S2中,如图4所示,首先,将吊装件6、10、15、19固定在待加工部件22背面2。利用螺孔和螺孔的配合,将四个圆盘分别固定在待加工部件22背面2四个角。
然后将待加工部件22和圆盘整体翻转,待加工部件22正面1朝上,并将四个圆盘通过磁力固定在底盘3、4上,使待加工部件22正面1朝上并固定在底盘3、4上。此时,圆盘将待加工部件22撑起,待加工部件22 与底盘3、4之间留有空隙,不与底盘3、4接触。
接着,对待加工部件22的正面1依次进行粗加工和精光加工。
对正面1进行粗加工后,对待加工部件22经过时效处理再进行精光加工。所述时效处理包括:把待加工部件22放置在室温下,让其应力释放,此过程中,粗加工后的待加工部件22会发生变形。时效处理完成后,对正面1进行精光加工,完成正面1的所有加工过程,加工完的正面1如图7 所示。
在步骤S3中,将待加工部件22的背面2与吊装件6、10、15、19固定,再将吊装件6、10、15、19分别固定在支撑块5、12、13、18,使待加工部件22背面2朝上固定在底盘3、4上。
如图2所示,首先,将待加工部件22和圆盘由图4所示的状态整体翻转,待加工部件22背面2朝上。
然后,将四个支撑块5、12、13、18固定在底盘3、4上,使支撑块5、 12、13、18分别于四个圆盘位置对应。
再将四个圆盘通过螺钉7、11、14、20分别固定在对应的支撑块5、12、13、18,使待加工部件22背面2朝上并固定在底盘3、4上。此时,支撑块5、12、13、18和圆盘将待加工部件22吊起,待加工部件22与底盘3、 4之间留有空隙,不与底盘3、4接触。
将待加工部件22固定好后,首先对背面2进行第一次精光加工。背面 2的四个角分别固定有圆盘,这四个角及其附近的区域称为第一区域,背面 2的第一区域之外的区域称为第二区域。所以第一次精光加工只对第二区域经销精光加工。
第一次精光加工完成后,将待加工部件22从四个圆盘上拆卸下来,并移动四个支撑块5、12、13、18及其对应的圆盘的位置,并固定在与待加工部件22背面2四个边螺孔正对的位置。如图8所示,再将四个圆盘分别通过螺钉8、9、16、17固定在对应的螺孔,使待加工部件22背面2朝上并固定在圆盘上。这是将第一次精光加工未加工的第一区域腾出来。
最后,对背面2的第一区域进行第二次精光加工,完成整个加工过程。
由此可见,本实施例的加工方法,待加工部件22无需预留工艺脚,在加工过程中,也就没有去除工艺脚的步骤,因此避免了大量发热和残余应力引起待加工部件22背面2发生变形,提高模具加工质量和生产效率,减少了材料浪费,降低了生成成本。
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2)
1.一种用于加工模具的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3、4)、吊装组件(23);
所述吊装组件(23)固定在所述底盘(3、4),用于固定待加工部件(22),使所述待加工部件(22)相对于所述底盘(3、4)处于悬空状态;
所述吊装组件(23)包括:
支撑块(5、12、13、18),其固定在所述底盘(3、4);吊装件(6、10、15、19),分别固定于所述支撑块(5、12、13、18)或所述底盘(3、4),用于固定所述待加工部件(22);
所述待加工部件(22)和所述吊装件(6、10、15、19)均开有螺孔,利用螺钉(8、9、16、17)以及所述螺孔的配合,将所述待加工部件(22)固定在所述吊装件(6、10、15、19)上;
所述支撑块(5、12、13、18)和所述吊装件(6、10、15、19)均开有螺孔,利用螺钉(7、11、14、20)以及所述螺孔的配合,将所述吊装件(6、10、15、19)分别固定在所述支撑块(5、12、13、18);
所述底盘(3、4)为磁力吸盘,通过磁力固定所述支撑块(5、12、13、18);
所述吊装件(6、10、15、19)为圆盘,圆盘在同一径向开有两个螺孔;使四个所述支撑块(5、12、13、18)的位置分别与四个所述圆盘的位置对应;所述位置对应是指各个所述支撑块(5、12、13、18)之间的间距与各个圆盘之间的间距匹配,使得各个所述支撑块(5、12、13、18)顶端的螺孔分别与对应圆盘的空闲螺孔正对;
所述支撑块(5、12、13、18)的高度比所述待加工部件(22)的厚度大10mm-20m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一种模具加工方法,其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具对模具进行加工,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待加工部件(22)的背面(2)朝上放置在底盘(3、4)上,对待加工部件(22)的背面(2)进行粗加工;
所述待加工部件(22)的正面(1)朝上,通过吊装组件(23)固定在所述底盘(3、4)上,所述待加工部件(22)相对于所述底盘(3、4)处于悬空状态,对所述待加工部件(22)的正面(1)依次进行粗加工和精光加工;
所述待加工部件(22)的背面(2)朝上,通过吊装组件(23)固定在所述底盘(3、4)上,所述待加工部件(22)相对于所述底盘(3、4)处于悬空状态,对所述待加工部件(22)的背面(2)进行精光加工;
所述吊装组件(23)包括:
支撑块(5、12、13、18)和吊装件(6、10、15、19);
所述待加工部件(22)的背面(2)与所述吊装件(6、10、15、19)固定,所述吊装件(6、10、15、19)固定在所述底盘(3、4),使所述待加工部件(22)的正面(1)朝上并固定在所述底盘(3、4)上;将支撑块(5、12、13、18)固定于所述底盘(3、4);
将所述待加工部件(22)的背面(2)与所述吊装件(6、10、15、19)固定,再将所述吊装件(6、10、15、19)分别固定在所述支撑块(5、12、13、18),使所述待加工部件(22)的背面(2)朝上固定在所述底盘(3、4)上;所述待加工部件(22)的背面(2)分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
所述对所述待加工部件(22)的背面(2)进行精光加工包括:
将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吊装件(6、10、15、19)固定,再将所述吊装件(6、10、15、19)分别固定在所述支撑块(5、12、13、18),对所述第二区域进行精光加工;
将所述待加工部件(22)从所述吊装件(6、10、15、19)拆下;
将所述吊装件(6、10、15、19)固定在所述第二区域,对所述第一区域进行精光加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529131.1A CN110142709B (zh) | 2019-06-18 | 2019-06-18 | 一种用于加工模具的夹具以及模具加工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529131.1A CN110142709B (zh) | 2019-06-18 | 2019-06-18 | 一种用于加工模具的夹具以及模具加工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142709A CN110142709A (zh) | 2019-08-20 |
CN110142709B true CN110142709B (zh) | 2024-02-06 |
Family
ID=675957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529131.1A Active CN110142709B (zh) | 2019-06-18 | 2019-06-18 | 一种用于加工模具的夹具以及模具加工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142709B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1267911A (ja) * | 1998-03-20 | 1999-10-05 | Seratomu:Kk | 切削装置のワーク固定治具及び切削方法 |
CN102699724A (zh) * | 2012-05-30 | 2012-10-03 | 上海电气核电设备有限公司 | 焊接接头拉伸试样的加工工装夹具及其夹持定位方法 |
CN202655954U (zh) * | 2012-05-30 | 2013-01-09 | 上海电气核电设备有限公司 | 焊接接头拉伸试样的加工工装夹具 |
CN205437773U (zh) * | 2016-03-30 | 2016-08-10 | 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软连接差速器装配的翻转机构 |
CN107498478A (zh) * | 2016-06-14 | 2017-12-22 | 北京普莱德新能源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电池系统振动测试固定工装 |
CN210099850U (zh) * | 2019-06-18 | 2020-02-21 |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加工模具的夹具 |
-
2019
- 2019-06-18 CN CN201910529131.1A patent/CN11014270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1267911A (ja) * | 1998-03-20 | 1999-10-05 | Seratomu:Kk | 切削装置のワーク固定治具及び切削方法 |
CN102699724A (zh) * | 2012-05-30 | 2012-10-03 | 上海电气核电设备有限公司 | 焊接接头拉伸试样的加工工装夹具及其夹持定位方法 |
CN202655954U (zh) * | 2012-05-30 | 2013-01-09 | 上海电气核电设备有限公司 | 焊接接头拉伸试样的加工工装夹具 |
CN205437773U (zh) * | 2016-03-30 | 2016-08-10 | 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软连接差速器装配的翻转机构 |
CN107498478A (zh) * | 2016-06-14 | 2017-12-22 | 北京普莱德新能源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电池系统振动测试固定工装 |
CN210099850U (zh) * | 2019-06-18 | 2020-02-21 |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加工模具的夹具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142709A (zh) | 2019-08-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3266201U (zh) | 一种加工中心夹具 | |
CN210099850U (zh) | 一种用于加工模具的夹具 | |
CN110142709B (zh) | 一种用于加工模具的夹具以及模具加工方法 | |
KR102496832B1 (ko) | 지그유닛 및 이를 가지는 금속 가공 장치 | |
CN111346947B (zh) | 整形治具及中框加工方法 | |
CN115179072A (zh) | 一种用于加工等高零件的工装夹具 | |
CN209886994U (zh) | 一种用于电梯底梁的快速焊接工装 | |
CN105500058B (zh) | 一种cnc加工弯曲件专用夹具及装夹方法 | |
CN209868038U (zh) | 一推二新式夹具组件 | |
KR101927089B1 (ko) | 아날로그 접속장치 케이스의 가공 고정지그 | |
CN216576771U (zh) | 一种去毛刺加工单元用具有感应机构的夹持工装 | |
CN212735579U (zh) | 制动盘全表面毛刺打磨固定工装 | |
JPS5823553Y2 (ja) | 分割式電磁チヤツク | |
CN207788301U (zh) | 一种高效率连接头阵列型换板夹具 | |
CN219254802U (zh) | 一种用于数控铣床的双工位夹具 | |
CN113857908B (zh) | 快速互换夹具结构 | |
KR200431065Y1 (ko) | 콘넥팅로드의 파렛 다단 고정장치 | |
CN212946555U (zh) | 数控加工中心专用夹具 | |
CN221560957U (zh) | 一种固定装置 | |
CN218193847U (zh) | 一种吊座铣削装夹工装 | |
CN220839076U (zh) | 一种薄板件加工夹具 | |
CN213919651U (zh) | 一种超声波自动化转盘式塑焊机 | |
CN211728423U (zh) | 动盘散热片面精加工工装 | |
CN220660024U (zh) | 一种铣加工零件外形用夹持工装 | |
CN212420230U (zh) | 一种适用于不同形状冷板工件的焊接装夹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