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35610B - 统一号池管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统一号池管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35610B
CN110135610B CN201910453556.9A CN201910453556A CN110135610B CN 110135610 B CN110135610 B CN 110135610B CN 201910453556 A CN201910453556 A CN 201910453556A CN 110135610 B CN110135610 B CN 11013561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hall
queuing
user
doc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5355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35610A (zh
Inventor
陈沛峰
鲜智子
蔡琳瑶
卢志伟
薛立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Kamf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Kamf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Kamf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Kamf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45355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35610B/zh
Publication of CN1101356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356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356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356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2Reservations, e.g. for tickets, services or ev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1Resource planning, allocation, distributing or scheduling for enterprises or organisation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11/00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e.g. the occurrence of a condition,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11/00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e.g. the occurrence of a condition,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2011/04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e.g. the occurrence of a condition,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related to queuing system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Econom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arketing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Financial Or Insurance-Related Operations Such As Payment And Settlement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统一号池管理系统,包括:用户对接层,位于用户层与应用层中间,用于获取用户层的触发,将获取到的用户层的触发发送至应用层,获取应用层的消息,向用户层展示消息;应用层,位于用户对接层与对接系统层中间,用于获取用户对接层发送的触发,处理触发和/或通过与对接系统层通信处理触发,形成消息,向用户对接层反馈消息;对接系统层与应用层连接,用于与应用层通信,处理触发;应用层包括:数据统计子层、对外服务子层、对内管理子层、基本设置子层、号池配置子层;对接系统层包括:自建系统子层和第三方系统子层;用户对接层包括如下的一种或多种:移动客户端,智能取号终端,电脑客户端,实现了号源的有效管理。

Description

统一号池管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统一号池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政务改革服务模式的推行,各区域行政服务中心的服务内容越来越多,到行政服务中心大厅办理政务的群众人流量越来越大。
目前常用预约排队服务管理模式进行号源管理。该模式存在以下缺点:
1.预约排队服务管理模式为人工和系统并行,但存在人工干预程度比较高的现状,造成服务管理模式不完善,占用过多人力资源。
2.业务能够全市通办是一个趋势,跨大厅导办分流的需求将激增,但现有预约排队服务管理模式中的预约和排队叫号缺少跨大厅导办分流的机制。
3.预约排队服务管理模式中,部分实现大厅没有管理后台,无法看到统计数据,并且报送的排队叫号数据是由人工手动整理的,造成上报的数据失真,不够准确。
4.预约排队服务管理模式由具体实现的各区各大厅独立建设为主,系统建设标准不一致,不利于统一管理。
5.预约排队服务管理模式中预约和排队叫号独立分离,数据没有互通,需要管理多个系统,预约号与现场排队号的资源互换需要人工处理,内部管理繁琐。
当前预约排队服务管理模式关于号源的管理与使用存在规范标准不一致、无法跨厅使用、管理繁琐、数据上报失真、人力占用过多的问题,需寻找一套合理的方案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有效的管理号源,本发明提供一种统一号池管理系统。
(二)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一种统一号池管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用户对接层、应用层和对接系统层;
所述用户对接层,位于用户层与所述应用层中间,与所述用户层连接,与所述应用层连接,用于获取所述用户层的触发,将获取到的所述用户层的触发发送至应用层,获取所述应用层的消息,向所述用户层展示所述消息;
所述应用层,位于所述用户对接层与所述对接系统层中间,与所述用户对接层连接,与所述对接系统层连接,用于获取所述用户对接层发送的触发,处理所述触发和/或通过与所述对接系统层通信处理所述触发,形成消息,向所述用户对接层反馈消息;
所述对接系统层与所述应用层连接,用于与所述应用层通信,处理所述触发;
所述应用层包括:数据统计子层、对外服务子层、对内管理子层、基本设置子层、号池配置子层;
所述对接系统层包括:自建系统子层和第三方系统子层;
所述用户对接层包括如下的一种或多种:移动客户端,智能取号终端,电脑客户端。
可选地,所述用户层包括如下的一种或多种:群众,大厅工作人员;
对于用户层中的群众,所述用户对接层为如下的一种或多种:移动客户端,智能取号终端;
对于用户层中的大厅工作人员,所述用户对接层为电脑客户端。
可选地,所述数据统计子层包括如下的一种或多种:预约号数的统计模块,排队叫号数的统计模块,跨厅转移统计模块,弃号数的统计模块;
可选地,所述对外服务子层包括如下的一种或多种:查询服务模块,群众信用等级模块,群众不良记录模块;
所述对内管理子层包括如下的一种或多种:应用记录模块,号源接口管理模块,第三方查询接口模块。
可选地,所述基本设置子层包括如下的一种或多种:号源比例规则设置模块,跨厅规则设置模块,统一放号时间管理模块;
所述号池配置子层包括如下的一种或多种:时间段设置模块,号源设置模块,比例分配模块。
可选地,所述自建系统子层包括如下的一种或多种:号办系统,预约平台,排队叫号;
所述第三方系统子层包括如下的一种或多种:事项标准化,第三方预约,第三方排队叫号,网上办事大厅,业务系统,效能监督系统。
可选地,所述应用层获取到排号触发后,确定待排号的大厅,确定待排号的大厅的预约排号信息和现场排号信息,根据待排号的大厅的预约排号信息和现场排号信息形成排号消息,向所述用户对接层反馈排号消息。
可选地,所述应用层获取到排号触发后,确定待排号的大厅,包括:
所述应用层获取到排号触发后,若所述排号触发包括大厅标识,则将大厅标识对应的大厅确定为初始待排号的大厅;若所述排号触发不包括大厅标识,则确定发送所述排号触发的用户对接层的地理坐标,将地理坐标所对应的大厅确定为初始待排号的大厅;
若所述初始待排号的大厅有号,则所述应用层将所述初始待排号的大厅确定为待排号的大厅;
若所述初始待排号的大厅无号,则所述应用层形成无号提醒消息,向所述用户对接层反馈无号提醒消息,结束排号触发处理流程;或者,
若所述初始待排号的大厅无号,则所述应用层形成无号提醒消息,向所述用户对接层反馈无号提醒消息,同时,所述应用层确定与所述初始待排号的大厅位置最近,且有号的大厅,所述应用层将与所述初始待排号的大厅位置最近,且有号的大厅确定为待排号的大厅。
可选地,所述应用层根据待排号的大厅的预约排号信息和现场排号信息形成排号消息,包括:
所述应用层根据所述排号触发的确定触发方式,所述触发方式为现场触发或预约触发;
若所述触发方式为现场触发,则根据待排号的大厅的现场排号信息确定现场是否有号,若现场有号,则处理所述排号触发,将处理结果形成排号消息;若现场无号,则根据待排号的大厅的预约排号信息处理所述排号触发,将处理结果形成排号消息;
若所述触发方式为预约触发,则根据待排号的大厅的预约排号信息确定预约是否有号,若预约有号,则处理所述排号触发,将处理结果形成排号消息;若预约无号,则根据待排号的大厅的现场排号信息处理所述排号触发,将处理结果形成排号消息。
可选地,所述应用层获取到已取号触发后,确定取号大厅的人流信息,若所述人流信息满足预设条件,则所述应用层确定与所述取号大厅位置最近,有号,且其人流信息不满足所述预设条件的大厅,所述应用层生成包括与所述取号大厅位置最近,有号,且其人流信息不满足所述预设条件的大厅的跨厅办理业务消息,向所述用户对接层反馈跨厅办理业务消息;
其中,人流信息包括正在办理的各业务的人流系数和排号中的人数;
正在办理的任一业务的人流系数为正在办理的任一业务的已办理时长/正在办理的任一业务的标准时长;
正在办理的任一业务的标准时长的确定方法为:确定正在办理的任一业务的业务类型;根据预先设置的业务类型与业务办理标准时长对应关系,确定正在办理的任一业务的标准时长;
所述预设条件为:所述取号大厅的排号中人数*(1-最大的人流系数)*所述取号大厅的业务办理窗口总数>阈值;
所述阈值=所述取号大厅的业务办理窗口总数*(1-最小的人流系数)*触发取号的业务对应的标准时长;
触发取号的业务对应的标准时长的确定方法为:确定触发取号的业务的业务类型;根据预先设置的业务类型与业务办理标准时长对应关系,确定触发取号的业务的标准时长。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用户对接层,位于用户层与应用层中间,用于获取用户层的触发,将获取到的用户层的触发发送至应用层,获取应用层的消息,向用户层展示消息;应用层,位于用户对接层与对接系统层中间,用于获取用户对接层发送的触发,处理触发和/或通过与对接系统层通信处理触发,形成消息,向用户对接层反馈消息;对接系统层与应用层连接,用于与应用层通信,处理触发;应用层包括:数据统计子层、对外服务子层、对内管理子层、基本设置子层、号池配置子层;对接系统层包括:自建系统子层和第三方系统子层;用户对接层包括如下的一种或多种:移动客户端,智能取号终端,电脑客户端,实现了号源的有效管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统一号池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随着政务改革服务模式的推行,各区域行政服务中心的服务内容越来越多,到行政服务中心大厅办理政务的群众人流量越来越大。
目前常用预约排队服务管理模式进行号源管理。该模式存在以下缺点:
1.预约排队服务管理模式为人工和系统并行,但存在人工干预程度比较高的现状,造成服务管理模式不完善,占用过多人力资源。
2.业务能够全市通办是一个趋势,跨大厅导办分流的需求将激增,但现有预约排队服务管理模式中的预约和排队叫号缺少跨大厅导办分流的机制。
3.预约排队服务管理模式中,部分实现大厅没有管理后台,无法看到统计数据,并且报送的排队叫号数据是由人工手动整理的,造成上报的数据失真,不够准确。
4.预约排队服务管理模式由具体实现的各区各大厅独立建设为主,系统建设标准不一致,不利于统一管理。
5.预约排队服务管理模式中预约和排队叫号独立分离,数据没有互通,需要管理多个系统,预约号与现场排队号的资源互换需要人工处理,内部管理繁琐。
基于此,本提案提供一种统一号池管理系统,包括:用户对接层,位于用户层与应用层中间,用于获取用户层的触发,将获取到的用户层的触发发送至应用层,获取应用层的消息,向用户层展示消息;应用层,位于用户对接层与对接系统层中间,用于获取用户对接层发送的触发,处理触发和/或通过与对接系统层通信处理触发,形成消息,向用户对接层反馈消息;对接系统层与应用层连接,用于与应用层通信,处理触发;应用层包括:数据统计子层、对外服务子层、对内管理子层、基本设置子层、号池配置子层;对接系统层包括:自建系统子层和第三方系统子层;用户对接层包括如下的一种或多种:移动客户端,智能取号终端,电脑客户端,实现了号源的有效管理。
本实施例提供的统一号池管理系统可以应用于办事大厅,进而对办事大厅的号源进行统一关系。
参见图1,本实施例提供的统一号池管理系统的结构如下:
系统包括:用户对接层、应用层和对接系统层,除此之外,还包括用户层。
1、用户对接层
用户对接层,位于用户层与应用层中间,与用户层连接,与应用层连接,用于获取用户层的触发,将获取到的用户层的触发发送至应用层,获取应用层的消息,向用户层展示消息。
用户对接层包括但不限于如下的一种或多种:移动客户端,智能取号终端,电脑客户端。
用户对接层与用户层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例如:用户层包括如下的一种或多种:群众,大厅工作人员。对于用户层中的群众,用户对接层为如下的一种或多种:移动客户端,智能取号终端。对于用户层中的大厅工作人员,用户对接层为电脑客户端。
其中,用户层的触发包括但不限于用户层在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统一号池管理系统进行排号时产生的排号触发、用户层在到达本实施例提供的统一号池管理系统所在的大厅,且取号后产生的已取号触发、用户层进行基本设置配置时产生的配置更新触发等。
2、应用层
应用层,位于用户对接层与对接系统层中间,与用户对接层连接,与对接系统层连接,用于获取用户对接层发送的触发,处理触发和/或通过与对接系统层通信处理触发,形成消息,向用户对接层反馈消息。
应用层包括但不限于:数据统计子层、对外服务子层、对内管理子层、基本设置子层、号池配置子层。
其中,数据统计子层包括但不限于如下的一种或多种:预约号数的统计模块,排队叫号数的统计模块,跨厅转移统计模块,弃号数的统计模块。
对外服务子层包括但不限于如下的一种或多种:查询服务模块,群众信用等级模块,群众不良记录模块。
对内管理子层包括但不限于如下的一种或多种:应用记录模块,号源接口管理模块,第三方查询接口模块。
基本设置子层包括但不限于如下的一种或多种:号源比例规则设置模块,跨厅规则设置模块,统一放号时间管理模块。
号池配置子层包括但不限于如下的一种或多种:时间段设置模块,号源设置模块,比例分配模块。
自建系统子层包括但不限于如下的一种或多种:号办系统,预约平台,排队叫号。
第三方系统子层包括但不限于如下的一种或多种:事项标准化,第三方预约,第三方排队叫号,网上办事大厅,业务系统,效能监督系统。
根据触发的不同,应用层处理触发的方式也不同。如仅对应用层设置进行修改的配置更新触发,由于其不涉及其他对接系统,因此应用层处理触发,形成消息,向用户对接层反馈消息。如仅对对接系统(如预约平台)设置进行修改的配置更新触发,由于其不涉及应用层,仅涉及对接系统,因此应用层通过与对接系统层通信处理触发,形成消息,向用户对接层反馈消息。如既对应用层设置进行修改,又对对接系统设置进行修改的配置更新触发,由于其既涉及应用层,仅涉及对接系统,因此应用层对于涉及应用层的内容自己处理,对于涉及对接系统的内容通过与对接系统层通信处理触发,最终形成各自消息或者形成一个消息,向用户对接层反馈形成的消息。
下面对几种处理触发的情况进行举例说明。
1)对排号触发的处理
若用户层在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统一号池管理系统进行排号时产生了排号触发,用户对接层将排号触发发送至应用层,此时,应用层获取到排号触发。
应用层获取到排号触发后,确定待排号的大厅,确定待排号的大厅的预约排号信息和现场排号信息(此处为待排号大厅的实时排号信息,如有用户层预约了号源,又爽约、弃号、过号等,都会在此处被认为是未被占用的号源,即实现了在号源爽约、弃号、过号等情况下,回收号源),根据待排号的大厅的预约排号信息和现场排号信息形成排号消息,向用户对接层反馈排号消息。
·对于应用确定待排号的大厅的步骤,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实现:
应用层获取到排号触发后,若排号触发包括大厅标识,则将大厅标识对应的大厅确定为初始待排号的大厅。若排号触发不包括大厅标识,则确定发送排号触发的用户对接层的地理坐标,将地理坐标所对应的大厅确定为初始待排号的大厅。
若初始待排号的大厅有号,则应用层将初始待排号的大厅确定为待排号的大厅。
若初始待排号的大厅无号,则应用层形成无号提醒消息,向用户对接层反馈无号提醒消息,结束排号触发处理流程。或者,
若初始待排号的大厅无号,则应用层形成无号提醒消息,向用户对接层反馈无号提醒消息,同时,应用层确定与初始待排号的大厅位置最近,且有号的大厅,应用层将与初始待排号的大厅位置最近,且有号的大厅确定为待排号的大厅。
通过上述过程,如果用户层产生排号触发时,指定了大厅(如大厅A),那么应用层将大厅A作为待排号的大厅,确定大厅A的预约排号信息和现场排号信息,根据大厅A的预约排号信息和现场排号信息形成排号消息,向用户对接层反馈排号消息。如果用户层产生排号触发时,未指定大厅,那么根据发送排号触发的用户对接层的地理坐标确定在该位置的大厅(如大厅B),如果大厅B有号(此处为大厅的号,包括现场号和预约号,只要有一个有号即可。如现场有号,但预约没号,也认为大厅有号。如现场没号,但预约有号,也认为大厅有号。如现场有号,预约也有号,认为大厅有号。只有现场也没号,预约也没号,才认为大厅无号),则应用层将大厅B作为待排号的大厅,确定大厅B的预约排号信息和现场排号信息,根据大厅B的预约排号信息和现场排号信息形成排号消息,向用户对接层反馈排号消息。如果用户层产生排号触发时,未指定大厅,那么根据发送排号触发的用户对接层的地理坐标确定在该位置的大厅(如大厅B),如果大厅B没号(现场也没号,预约也没号),则应用层形成无号提醒消息,向用户对接层反馈无号提醒消息,结束排号触发处理流程。或者,应用层形成无号提醒消息,向用户对接层反馈无号提醒消息,同时,应用层确定与初始待排号的大厅位置最近,且有号的大厅(如大厅C,此处也为大厅的号,包括现场号和预约号,只要有一个有号即可。如现场有号,但预约没号,也认为大厅有号。如现场没号,但预约有号,也认为大厅有号。如现场有号,预约也有号,认为大厅有号。只有现场也没号,预约也没号,才认为大厅无号),应用层将大厅C作为待排号的大厅,确定大厅C的预约排号信息和现场排号信息,根据大厅C的预约排号信息和现场排号信息形成排号消息,向用户对接层反馈排号消息。进而为用户层推荐一个最适合用户层的排号大厅。
·对于应用层根据待排号的大厅的预约排号信息和现场排号信息形成排号消息的步骤,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实现:
应用层根据排号触发的确定触发方式,触发方式为现场触发或预约触发。
若触发方式为现场触发,则根据待排号的大厅的现场排号信息确定现场是否有号,若现场有号,则处理排号触发,将处理结果形成排号消息。若现场无号,则根据待排号的大厅的预约排号信息处理排号触发,将处理结果形成排号消息。
若触发方式为预约触发,则根据待排号的大厅的预约排号信息确定预约是否有号,若预约有号,则处理排号触发,将处理结果形成排号消息。若预约无号,则根据待排号的大厅的现场排号信息处理排号触发,将处理结果形成排号消息。
如果用户层在大厅排号机上点击了排号按钮,此种情况为现场触发,此时,如果现场有号,那么处理排号触发,排现场号。如果现场无号,则预约一定有号(因为确定待排号的大厅的原则为该大厅有号,大厅有号意味着,现场、预约一定有一种形式有号,如果现场无号,那么预约一定有号),此时,从预约号中拿出一个预约号,变为现场号,分配给该用户层,即从预约号中调配一个号给现场号,实现了号源动态调整。
如果用户层在移动客户端点击了预约排号按钮,此种情况为预约触发,此时,如果预约有号,那么处理排号触发,排预约号。如果预约无号,则现场一定有号(因为确定待排号的大厅的原则为该大厅有号,大厅有号意味着,现场、预约一定有一种形式有号,如果预约无号,那么现场一定有号),此时,从现场号中拿出一个现场号,变为预约号,分配给该用户层,即从现场号中调配一个号给预约号,实现了号源动态调整。
通过对排号触发的处理,可以根据大厅实际情况和调配规则动态调配预约号和现场排队号,无需人工干预,完善服务管理模式,释放更多现场人力,解决占用人力资源的问题。
2)已取号触发的处理
若用户层在到达本实施例提供的统一号池管理系统所在的大厅,且取号后产生了已取号触发,用户对接层将已取号触发发送至应用层,此时,应用层获取到已取号触发。
应用层获取到已取号触发后,确定取号大厅的人流信息,若人流信息满足预设条件,则应用层确定与取号大厅位置最近,有号,且其人流信息不满足预设条件的大厅,应用层生成包括与取号大厅位置最近,有号,且其人流信息不满足预设条件的大厅的跨厅办理业务消息,向用户对接层反馈跨厅办理业务消息。
其中,人流信息包括正在办理的各业务的人流系数和排号中的人数。
正在办理的任一业务的人流系数为正在办理的任一业务的已办理时长/正在办理的任一业务的标准时长。
正在办理的任一业务的标准时长的确定方法为:确定正在办理的任一业务的业务类型;根据预先设置的业务类型与业务办理标准时长对应关系,确定正在办理的任一业务的标准时长。
预设条件为:取号大厅的排号中人数*(1-最大的人流系数)*取号大厅的业务办理窗口总数>阈值;
阈值=取号大厅的业务办理窗口总数*(1-最小的人流系数)*触发取号的业务对应的标准时长;
触发取号的业务对应的标准时长的确定方法为:确定触发取号的业务的业务类型;根据预先设置的业务类型与业务办理标准时长对应关系,确定触发取号的业务的标准时长。
取号大厅的排号中人数*(1-最大的人流系数)*取号大厅的业务办理窗口总数的数值描述了取号大厅可能等待的时长,阈值描述了能够等待的最大时长,如果取号大厅的排号中人数*(1-最大的人流系数)*取号大厅的业务办理窗口总数>阈值,则认为等待时间较长,等待用户较多,等待可能性较低,推荐其他大厅。
办理取消业务的标准时间与办理申请业务的标准时间由于业务办理的手续不同而有所不同,上述方案,可以根据具体的业务种类,和当前正在办理的业务,正在排号的人数动态确定阈值评估用户等待可能性,等待可能性较低,则推荐其他大厅。
如果用户层在大厅D排号机上点击了取号钮,此时产生了已取号触发,确定取号大厅的正在办理的各业务的人流系数,例如,取消业务的人流系数=取消业务的已办理时长(如1分钟)/取消业务的标准时长(如5分钟)=0.2,申请业务的人流系数=申请业务的已办理时长(如2分钟)/申请业务的标准时长(如7分钟)=0.23。确定取号大厅的排号中的人数(如10个人)。若取号大厅的办理业务窗口总数为2,则取号大厅的排号中人数*(1-最大的人流系数)*取号大厅的业务办理窗口总数=10*(1-0.23)*2=15.4。如果触发取号的业务为取消业务,其标准时长为5分钟,则阈值=2*(1-0.2)*5=8。此时15.4>8,则认为大厅D人流较多,在大厅D中等待处理的用户比例超过预设条件,则应用层确定与大厅D位置最近,有号(此处为大厅号,预约号和现场号只要有一个有号即可),且其人流信息不满足预设条件的大厅(即该大厅的等待处理用户较少,处理较快)(例如大厅E),应用层生成包括大厅E的跨厅办理业务消息,向用户对接层反馈跨厅办理业务消息。
通过对排号触发的处理和对已取号触发的处理,可以实现跨厅分流机制,当用户未取号时可根据全市排队情况选择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大厅进行办理,当用户已取号时,发现大厅人流过多,可申请跨厅办理业务进行办理。
3、对接系统层
对接系统层与应用层连接,用于与应用层通信,处理触发。
对接系统层包括但不限于:自建系统子层和第三方系统子层。
用户对接层、应用层和对接系统层之间会通过统一的对接规范、取号规则等标准做接口对接,实现各系统的数据在统一号池内统一;若大厅暂无系统,则可使用统一的号池管理后台,实现统一管理。
本实施例提供的统一号池管理系统,通过应用层实现了对号源的统一管理。如对号源进行创建、配置。配置的号源可应用于多个系统使用。
排队叫号、预约在号源使用时,需使用由统一号池提供的号源信息进行使用。并且,在号源爽约、弃号、过号等情况下,回收号源。
本实施例提供的统一号池关系系统具有如下优势:
1)可实现同城通办、跨区通办,提高了办事效率,办事体验更优;
2)便于各大厅与市级掌握号池准确性,为把控政务服务质量提供有力数据支撑、指引;
3)各大厅对于排队叫号与预约的配置管理更加便捷,同时无需投入过多人力资源;
4)减轻区级提升服务水平的压力,帮助区级统筹建设;
5)通过设定一系列的规则向外提供了诚信服务、无号提醒等服务给到市民,减少了人工对号池管理的干预程度。用户层(如用户)在办事所得的预约号与排队号都是通过统一号池获取的,并且其预约号与排队号具备唯一性,与业务流水号实现绑定,数据有效性与真实性可以检验。
6)当用户层在一时间段现场取号时,原设定好的现场号已用完,而同一时间段的预约号仍有剩余,会自动将预约号补充至现场号,当出现过号、弃号、爽约等情况时,统一号池会将这些号回收,并重新使用,此类机制的设计是想把繁琐留给系统,简单还给管理人员。
统一号池管理系统是建设在大厅管理平台上面,面向用户层提供请求预约、排队叫号服务,并与第三方如效能监督系统交互,做数据校验与数据报送。
本实施例提供的系统,包括:用户对接层,位于用户层与应用层中间,用于获取用户层的触发,将获取到的用户层的触发发送至应用层,获取应用层的消息,向用户层展示消息;应用层,位于用户对接层与对接系统层中间,用于获取用户对接层发送的触发,处理触发和/或通过与对接系统层通信处理触发,形成消息,向用户对接层反馈消息;对接系统层与应用层连接,用于与应用层通信,处理触发;应用层包括:数据统计子层、对外服务子层、对内管理子层、基本设置子层、号池配置子层;对接系统层包括:自建系统子层和第三方系统子层;用户对接层包括如下的一种或多种:移动客户端,智能取号终端,电脑客户端,实现了号源的有效管理。
需要明确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文所描述并在图中示出的特定配置和处理。为了简明起见,这里省略了对已知方法的详细描述。在上述实施例中,描述和示出了若干具体的步骤作为示例。但是,本发明的方法过程并不限于所描述和示出的具体步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在领会本发明的精神后,作出各种改变、修改和添加,或者改变步骤之间的顺序。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提及的示例性实施例,基于一系列的步骤或者装置描述一些方法或系统。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步骤的顺序,也就是说,可以按照实施例中提及的顺序执行步骤,也可以不同于实施例中的顺序,或者若干步骤同时执行。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的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统一号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用户对接层、应用层和对接系统层;
所述用户对接层,位于用户层与所述应用层中间,与所述用户层连接,与所述应用层连接,用于获取所述用户层的触发,将获取到的所述用户层的触发发送至应用层,获取所述应用层的消息,向所述用户层展示所述消息;
所述应用层,位于所述用户对接层与所述对接系统层中间,与所述用户对接层连接,与所述对接系统层连接,用于获取所述用户对接层发送的触发,处理所述触发和/或通过与所述对接系统层通信处理所述触发,形成消息,向所述用户对接层反馈消息;
所述对接系统层与所述应用层连接,用于与所述应用层通信,处理所述触发;
所述应用层包括:数据统计子层、对外服务子层、对内管理子层、基本设置子层、号池配置子层;
所述对接系统层包括:自建系统子层和第三方系统子层;
所述用户对接层包括如下的一种或多种:移动客户端,智能取号终端,电脑客户端;
所述应用层获取到排号触发后,确定待排号的大厅,确定待排号的大厅的预约排号信息和现场排号信息,根据待排号的大厅的预约排号信息和现场排号信息形成排号消息,向所述用户对接层反馈排号消息;
所述应用层获取到排号触发后,确定待排号的大厅,包括:
所述应用层获取到排号触发后,若所述排号触发包括大厅标识,则将大厅标识对应的大厅确定为初始待排号的大厅;若所述排号触发不包括大厅标识,则确定发送所述排号触发的用户对接层的地理坐标,将地理坐标所对应的大厅确定为初始待排号的大厅;
若所述初始待排号的大厅有号,则所述应用层将所述初始待排号的大厅确定为待排号的大厅;
若所述初始待排号的大厅无号,则所述应用层形成无号提醒消息,向所述用户对接层反馈无号提醒消息,结束排号触发处理流程;或者,
若所述初始待排号的大厅无号,则所述应用层形成无号提醒消息,向所述用户对接层反馈无号提醒消息,同时,所述应用层确定与所述初始待排号的大厅位置最近,且有号的大厅,所述应用层将与所述初始待排号的大厅位置最近,且有号的大厅确定为待排号的大厅;
所述应用层根据待排号的大厅的预约排号信息和现场排号信息形成排号消息,包括:
所述应用层根据所述排号触发的确定触发方式,所述触发方式为现场触发或预约触发;
若所述触发方式为现场触发,则根据待排号的大厅的现场排号信息确定现场是否有号,若现场有号,则处理所述排号触发,将处理结果形成排号消息;若现场无号,则根据待排号的大厅的预约排号信息处理所述排号触发,将处理结果形成排号消息;
若所述触发方式为预约触发,则根据待排号的大厅的预约排号信息确定预约是否有号,若预约有号,则处理所述排号触发,将处理结果形成排号消息;若预约无号,则根据待排号的大厅的现场排号信息处理所述排号触发,将处理结果形成排号消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层包括如下的一种或多种:群众,大厅工作人员;
对于用户层中的群众,所述用户对接层为如下的一种或多种:移动客户端,智能取号终端;
对于用户层中的大厅工作人员,所述用户对接层为电脑客户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统计子层包括如下的一种或多种:预约号数的统计模块,排队叫号数的统计模块,跨厅转移统计模块,弃号数的统计模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外服务子层包括如下的一种或多种:查询服务模块,群众信用等级模块,群众不良记录模块;
所述对内管理子层包括如下的一种或多种:应用记录模块,号源接口管理模块,第三方查询接口模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本设置子层包括如下的一种或多种:号源比例规则设置模块,跨厅规则设置模块,统一放号时间管理模块;
所述号池配置子层包括如下的一种或多种:时间段设置模块,号源设置模块,比例分配模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建系统子层包括如下的一种或多种:号办系统,预约平台,排队叫号;
所述第三方系统子层包括如下的一种或多种:事项标准化,第三方预约,第三方排队叫号,网上办事大厅,业务系统,效能监督系统。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层获取到已取号触发后,确定取号大厅的人流信息,若所述人流信息满足预设条件,则所述应用层确定与所述取号大厅位置最近,有号,且其人流信息不满足所述预设条件的大厅,所述应用层生成包括与所述取号大厅位置最近,有号,且其人流信息不满足所述预设条件的大厅的跨厅办理业务消息,向所述用户对接层反馈跨厅办理业务消息;
其中,人流信息包括正在办理的各业务的人流系数和排号中的人数;
正在办理的任一业务的人流系数为正在办理的任一业务的已办理时长/正在办理的任一业务的标准时长;
正在办理的任一业务的标准时长的确定方法为:确定正在办理的任一业务的业务类型;根据预先设置的业务类型与业务办理标准时长对应关系,确定正在办理的任一业务的标准时长;
所述预设条件为:所述取号大厅的排号中人数*(1-最大的人流系数)*所述取号大厅的业务办理窗口总数>阈值;
所述阈值=所述取号大厅的业务办理窗口总数*(1-最小的人流系数)*触发取号的业务对应的标准时长;
触发取号的业务对应的标准时长的确定方法为:确定触发取号的业务的业务类型;根据预先设置的业务类型与业务办理标准时长对应关系,确定触发取号的业务的标准时长。
CN201910453556.9A 2019-05-28 2019-05-28 统一号池管理系统 Active CN1101356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53556.9A CN110135610B (zh) 2019-05-28 2019-05-28 统一号池管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53556.9A CN110135610B (zh) 2019-05-28 2019-05-28 统一号池管理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35610A CN110135610A (zh) 2019-08-16
CN110135610B true CN110135610B (zh) 2021-09-14

Family

ID=675824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53556.9A Active CN110135610B (zh) 2019-05-28 2019-05-28 统一号池管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3561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26641B (zh) * 2019-11-25 2023-08-22 泰康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03795B (zh) * 2011-02-24 2015-10-1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排隊候位系統及方法
CN102509376A (zh) * 2011-12-12 2012-06-20 深圳市奥拓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排队机系统及一种排队方法
CN107705412A (zh) * 2017-11-02 2018-02-16 上海中庚智能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智慧政务排队呼叫显示系统
CN108230527B (zh) * 2017-12-29 2021-02-05 深圳市爱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智能云排队测算与自动分流的方法与系统
CN108765680A (zh) * 2018-03-22 2018-11-06 上海天好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微信小程序的排队扫码政务大厅服务系统及方法
CN109800838B (zh) * 2019-01-16 2022-08-12 广东金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政务办理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35610A (zh) 2019-08-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16537C (zh) 分布式客户机-服务器中对话资源自动清理的方法和系统
CN107231496B (zh) 话务处理、服务处理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CN106096975B (zh) 一种在线客服系统及方法
US20120078671A1 (en) Intelligent Automated Dispatch And Mobile Resources Management System
WO2017177835A1 (zh) 虚拟物品的分配方法、系统及服务器
KR20120091115A (ko) 스펙트럼 할당을 관리하기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7657522B (zh) 一种建筑工地劳资管理方法
CN107194674A (zh) 一种基于事项业务规则的智能分发调度系统
US9172670B1 (en) Disaster-proof event data processing
CA3032416A1 (en) Queue management system utilizing virtual service providers
CN106161511A (zh) 业务请求处理方法、相关装置及系统
CN110991903A (zh) 一种服务人员的分配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6296020A (zh) 一种基于定损员空闲时间的任务分配方法
CN110135610B (zh) 统一号池管理系统
US11928344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buffers in a computer system
CN112508216A (zh) 一种基于云计算的客户预约系统及其服务资源分配方法
JP2007226528A (ja) リアルタイム人材配置システム
CN107424281B (zh) 批量排队预约方法及装置
US9536010B2 (en) Automated ticketing
CN113158090A (zh) 状态检测系统、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WO2019029721A1 (zh) 任务的调度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JP2008159081A (ja) キューイング装置、キュー処理方法、およびキュー処理プログラム
CN113038397B (zh) 一种全自动短信通道调度方法及系统
CN112634510B (zh) 一种线上业务办理智能排队系统
CN106575385B (zh) 自动售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Unified number pool management system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518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914

Pledgee: Guangdong Nanhai rural commercial bank Limited by Share Ltd. Guicheng branch

Pledgor: GUANGDONG KAMFU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3980040910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