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31951A - 冰箱 - Google Patents
冰箱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131951A CN110131951A CN201811030378.0A CN201811030378A CN110131951A CN 110131951 A CN110131951 A CN 110131951A CN 201811030378 A CN201811030378 A CN 201811030378A CN 110131951 A CN110131951 A CN 11013195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evaporator
- refrigeration
- temperature
- chu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1/00—Self-contained movable devices, e.g. domestic refrigerators
- F25D11/02—Self-contained movable devices, e.g. domestic refrigerators with cooling compartment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 F25D11/022—Self-contained movable devices, e.g. domestic refrigerators with cooling compartment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with two or more evaporato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7/00—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 F25D17/04—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 F25D17/06—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by forced circulation
- F25D17/062—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by forced circulation in household refrigerators
- F25D17/065—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by forced circulation in household refrigerators with compartment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1/00—Defrosting; Preventing frosting; Removing condensed or defrost water
- F25D21/002—Defroster control
- F25D21/004—Control mechanism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1/00—Defrosting; Preventing frosting; Removing condensed or defrost water
- F25D21/06—Removing frost
- F25D21/08—Removing frost by electric heating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1/00—Defrosting; Preventing frosting; Removing condensed or defrost water
- F25D21/14—Collecting or removing condensed and defrost water; Drip tray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D29/005—Mounting of control devic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D2600/02—Timing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700/00—Means for sensing or measuring; Sensors therefor
- F25D2700/12—Sensors measuring the inside tempera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val Of Water From Condensation And Defrost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冰箱,在冷冻温度带室的上方具备冷藏温度带室,不仅具有冷冻用蒸发器还具有冷藏用蒸发器,防止水从承接在冷藏用蒸发器中产生的水的接水皿(流槽)溢出,并且提高检测流槽的温度的传感器的耐久性。冰箱从上方起按照冷藏温度带室、冷冻温度带室的顺序地具备储藏室,并具有压缩机、能向上述冷藏温度带室供给冷气的冷藏用蒸发器、能向上述冷冻温度带室供给冷气的冷冻用蒸发器、集聚在上述冷藏用蒸发器中产生的水的流槽、检测上述流槽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以及用于加热上述流槽的加热机构,在上述冰箱中,以不使上述温度传感器向上述流槽的内表面露出的方式将其设于上述流槽的形成部件的内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冰箱。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30535号公报)中记载有一种冰箱,构成为“将在外箱与内箱间填充绝热材料而成的绝热箱体的内部至少划分形成为冷冻室和包括蔬菜室的冷藏室,在该冷冻室的后部设置具备与该冷冻室对应的第一冷却器和冷气强制循环用的第一送风机且由分隔体分隔的冷气生成室,另一方面,在上述冷藏室或者蔬菜室的后部设置具备与该冷藏室以及蔬菜室对应的第二冷却器和冷气强制循环用的第二送风机且由分隔体分隔的冷气生成室,在该冷气生成室的下部设置承接上述第二冷却器的除霜水的接水皿,在该接水皿的排水口与设于上述绝热箱体的后方下部的机械室内的蒸发皿之间设有排水路,在上述冰箱中,在上述接水皿的内部设置防止除霜水的冻结的加热器”,“在接水皿的内部侧壁设有温度检测传感器,若检测温度成为预定值以下,则向上述加热器供给几分钟的电力来使除霜水蒸发”,“消除在进行除霜运转时剩余在接水皿的水在运转中冻结从而堵塞接水皿的排水孔那样的不良”(参照专利文献1的第0007段、第0018段、第0026段)。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30535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的冰箱中,在承接第二冷却器的除霜水的接水皿的侧壁设置温度检测传感器,来消除堵塞接水皿的排水孔那样的不良。即,防止了不从接水皿排出水而水从接水皿溢出、从而水侵入食品储藏空间的情况。
然而,在专利文献1的冰箱中,温度检测传感器向接水皿的内表面突出,水直接淋到该温度检测传感器,除此之外,该水冻结、融化、产生体积的变动等,从而有温度检测传感器可能导致绝缘不良的课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冷冻温度带室的上方具备冷藏温度带室、并且不仅具有冷冻用蒸发器还具有冷藏用蒸发器的冰箱中,防止水从承接冷藏用蒸发器所产生的水的接水皿(流槽)溢出,并且提高检测流槽的温度的传感器的耐久性。
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本发明的冰箱,从上方起按照冷藏温度带室、冷冻温度带室的顺序具备储藏室,并具有压缩机、能够向上述冷藏温度带室供给冷气的冷藏用蒸发器、能够向上述冷冻温度带室供给冷气的冷冻用蒸发器、集聚由上述冷藏用蒸发器产生的水的流槽、检测上述流槽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以及用于加热上述流槽的加热机构,上述冰箱的特征在于,以向上述流槽的内表面露出的方式将上述温度传感器设于上述流槽的形成部件的内侧。
发明的效果如下。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防止了冷藏用蒸发器所产生的水从流槽溢出、并且提高了检测流槽的温度的传感器的耐久性的冰箱。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冰箱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2的B-B剖视图。
图4是示出冷藏用排水管的结构的图。
图5是流槽加热器101和流槽温度传感器45的配设部位(绝热分隔壁28内部的仰视图)。
图6是示出实施例1的冰箱的电加热器布线的电路图。
图7是示出实施例1的冰箱的冷冻循环结构的简图。
图8是示出实施例1的冰箱的冷却运转控制的时序图的一个例子。
图9是关于实施例1的冰箱的冷藏运转的控制流程图。
图10是示出实施例1的冰箱的RF除霜运转控制的时序图的一个例子。
图11是关于实施例1的冰箱的RF除霜运转的控制流程图。
图12是在实施例1的冰箱的冷却运转中进行的加热器控制流程图。
图13a是示出实施例1的冰箱的冰温设定时的冷却运转中的加热器控制的时序图的一个例子(R流槽23a内的水量较少的情况)。
图13b是示出实施例1的冰箱的冰温设定时的冷却运转中的加热器控制的时序图的一个例子(R流槽23a内的水量较多的情况)。
图14是示出实施例1的冰箱的加热器的通电量的表。
图15是总结了实施例1的冰箱的箱内储藏室的各个模式的控制的表。
图中:
1—冰箱,2—冷藏室,2a、2b—冷藏室门,3—制冰室,4—上层冷冻室,5—下层冷冻室,3a、4a、5a—冷冻室门,6—蔬菜室,6a—蔬菜室门,7—冷冻室(3、4、5的统称),8a—R蒸发器室(冷藏用蒸发器室),8b—F蒸发器室(冷冻用蒸发器室),9a—R风扇(冷藏用风扇),9b—F风扇(冷冻用风扇),10—绝热箱体,10a—外箱,10b—内箱,11—冷藏室风路,11a—冷藏室喷出口,12—冷冻室风路,12a—冷冻室喷出口,14a—R蒸发器(冷藏用蒸发器),14b—F蒸发器(冷冻用蒸发器),15a、15b—冷藏室返回口,16—门铰链罩,17—冷冻室返回口,18—蔬菜室返回风路,18a—蔬菜室返回口,21—辐射加热器,22a、22b—排水口,23a—R流槽,23b—F流槽,24—压缩机,27a—R排水管,27b—F排水管,28、29、30—绝热分隔壁,31—控制基板,32a—R蒸发皿,32b—F蒸发皿,34a—最上层R搁板,34b—第二层R搁板,34c—第三层R搁板,34d—最下层R搁板,35—箱内储藏室,39—机械室,40a—R蒸发器温度传感器,40b—F蒸发器温度传感器,41—冷藏室温度传感器,42—冷冻室温度传感器,43—蔬菜室温度传感器,45—流槽温度传感器,50a、50b—散热器,51—干燥器,52—三通阀(制冷剂控制机构),53a—冷藏用毛细管(减压机构),53b—冷冻用毛细管(减压机构),54b—冷藏用气液分离器,54b—冷冻用气液分离器,55—制冷剂合流部,56—止回阀,57a、57b—换热部,101—流槽部加热器,102—排水管上部加热器,103—排水管下部加热器,P1~P4—引脚。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对关于本发明的冰箱的实施例1进行说明。图1是实施例1的冰箱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图3是图2的B-B剖视图。冰箱1的箱体10从上方起按照冷藏室2、左右并列设置的制冰室3和上层冷冻室4、下层冷冻室5、蔬菜室6的顺序地具有储藏室。冰箱1具备开闭各个储藏室的开口的门。这些门是开闭冷藏室2的开口的左右分割的旋转式的冷藏室门2a、2b、以及分别开闭制冰室3、上层冷冻室4、下层冷冻室5、蔬菜室6的开口的抽屉式的制冰室门3a、上层冷冻室门4a、下层冷冻室门5a、蔬菜室门6a。以下,将制冰室3、上层冷冻室4、下层冷冻室5统称为冷冻室7。
冷冻室7是基本上将箱内设为冷冻温度带(小于0℃)的例如平均为-18℃左右的储藏室,冷藏室2以及蔬菜室将箱内设为冷藏温度带(0℃以上),例如冷藏室2是平均为4℃左右的储藏室,蔬菜室是平均为7℃左右的储藏室。
在门2a设有进行箱内的温度设定的操作的操作部26。为了固定冰箱1和门2a、2b,在冷藏室2上部以及下部设有门铰链(未图示),上部的门铰链由门铰链罩16覆盖。
如图2所示,在外箱10a与内箱10b之间填充发泡绝热材料(例如发泡聚氨酯)来形成箱体10,利用该箱体10来隔开冰箱1的箱外与箱内。在箱体10,除了发泡绝热材料之外还在钢板制的外箱10a与合成树脂制的内箱10b之间安装有多个真空绝热材料25。上层冷冻室4以及制冰室3与冷藏室2由绝热分隔壁28隔开,同样,下层冷冻室5与蔬菜室6由绝热分隔壁29隔开。并且,在制冰室3、上层冷冻室4、以及下层冷冻室5的各储藏室的前面侧设有绝热分隔壁30,以免冷冻室7内的空气从门3a、4a、5a的缝隙向箱外漏出、且箱外的空气向各储藏室侵入。
在冷藏室2的门2a、2b的箱内侧设有多个门搁架33a、33b、33c,以及多个搁板34a、34b、34c、34d,从而将冷藏室2内划分成多个储藏空间。在冷冻室7以及蔬菜室6,具备分别与门3a、4a、5a、6a一体地被拉出的制冰室容器(未图示)、上层冷冻室容器4b、下层冷冻室容器5b、蔬菜室容器6b。
在绝热分隔壁28的上方,设有作为设于冷藏室2的内部的箱内储藏空间的箱内储藏室35。箱内储藏室35的构造如下:为了抑制放置在箱内储藏室35内的食品的干燥,并且以防止放置在箱内储藏室35内的食品的氧化为目的而使内部减压,将箱内储藏室35封闭,并且不直接向箱内储藏室35内部输送冷气。箱内储藏室35通过操作部26能够切换至使内部的食品成为接近冷藏室2的温度的冷藏温度带(例如约为0~3℃)的冰鲜模式、或者温度比冷藏室2的温度低的冷冻温度带(例如约为-3~0℃)的冰温模式。由于箱内储藏室35经由绝热分隔壁28而与冷冻室7相邻,所以通过与后述的控制配合,能够成为冷冻温度带的冰温模式。此外,在绝热分隔壁28内设有加热器(未图示),通过压缩机24和R风扇9a的控制、以及该加热器的控制来切换两个模式,对此在下文中进行详细说明。
作为冷藏用蒸发器的R蒸发器14a设置在冷藏室2的大致背部所具备的作为冷藏用蒸发器室的R蒸发器室8a内。与R蒸发器14a进行换热而变成低温的空气由设于R蒸发器14a的上方的作为冷藏用风扇的R风扇9a经由冷藏室风路11、冷藏室喷出口11a输送至冷藏室2,对冷藏室2内进行冷却。输送至冷藏室2的空气从冷藏室返回口15a以及15b(参照图3)向R蒸发器室8a返回,并再次由R蒸发器14a冷却。在冷藏室返回口15a以及15b设置比后述的排水口22a以及R配水管27a的最小径还小的狭缝,防止食物堵塞在排水口22a以及R配水管27a。
冷藏室2的冷藏室喷出口11a设于冷藏室2的上部,在本实施例中,设为仅向最上层的搁板34a喷出空气。并且,冷藏室返回口15a、15b设于冷藏室2的下部,在本实施例中,冷藏室返回口15b设于从冷藏室2下数的第二层(搁板34c与搁板34d之间),冷藏室返回口15a在冷藏室2的最下层(搁板34d与绝热分隔壁28之间)设于箱内储藏室35的大致背面。由此,若提高R风扇9a的运转率(增多送风的时间比例),则能够使冷藏室喷出口11a所存在的冷藏室2的上方的温度比较低,若降低运转率,则因自然对流和经由绝热分隔壁28的冷冻室7的导热,使冷藏室2的下方的温度比较低。因而,在冷藏室2的下部,具备箱内储藏室35的最下层具备冷藏室返回口15a、15b而并非具备冷藏室喷出口11a,若提高R风扇9a的运转率,则能够使箱内储藏室35变成相对高的温度(接近冷藏室2的平均温度的温度),若降低运转率,则能够使箱内储藏室35变成相对低的温度(比冷藏室2的平均温度低的温度)。
作为冷冻用蒸发器的F蒸发器14b设置在冷冻室7的大致背部所具备的作为冷冻用蒸发器室的F蒸发器室8b内。与F蒸发器14b进行换热而变成低温的空气由设于F蒸发器14b的上方的作为冷冻用风扇的F风扇9b经由冷冻室风路12、冷冻室喷出口12a输送至冷冻室7,对冷冻室7内进行冷却。输送至冷冻室7的空气从冷冻室返回口17向F蒸发器室8b返回,并再次由F蒸发器14b冷却。
在本实施例的冰箱1中,蔬菜室6也利用在F蒸发器14b中变成低温的空气进行冷却。在F蒸发器14b中变成低温的F蒸发器室8b的空气由F风扇9b经由蔬菜室风路(未图示)、蔬菜室风门(未图示)输送至蔬菜室6,对蔬菜室6内进行冷却。在蔬菜室6处于低温的情况下,通过关闭蔬菜室风门来抑制蔬菜室6的冷却。此外,输送至蔬菜室6的空气从设于绝热分隔壁29的下部前方的靠蔬菜室侧的冷气返回部18a经由蔬菜室冷气返回管道18向F蒸发器室8b的下部返回。
在冷藏室2、冷冻室7、蔬菜室6的箱内背面侧分别设有冷藏室温度传感器41、冷冻室温度传感器42、蔬菜室温度传感器43,并在R蒸发器14a的上部设有R蒸发器温度传感器40a,在F蒸发器14b的上部设有F蒸发器温度传感器40b,利用上述传感器来检测冷藏室2、冷冻室7、蔬菜室6、R蒸发器14a、以及F蒸发器14b的温度。并且,在冰箱1的顶部的门铰链罩16的内部设有检测外部空气(箱外空气)的温度的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37和检测湿度的外部空气湿度传感器38。作为其它传感器,还设有分别检测门2a、2b、3a、4a、5a、6a的开闭状态的门传感器(未图示)等。
如图2以及图3所示,在F蒸发器室8b的下部设有加热F蒸发器14b的除霜加热器21。除霜加热器21例如是50W~200W的电加热器,在本实施例中是150W的辐射加热器。在F蒸发器14b的除霜时产生的除霜水(融化水)向设于F蒸发器室8b的下部的F流槽23b落下,之后经由F排水口22b、F排水管27b向设于压缩机24的上部的F蒸发皿32b排出。
并且,在R蒸发器14a的除霜时产生的除霜水向设于R蒸发器室8a的下部的R流槽23a落下,并经由排水口22a、R排水管27a向设于机械室39的R蒸发皿32a排出,对此在下文中使用图8至图11对R蒸发器14a的除霜方法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在R流槽23a设有在R流槽23a处的除霜水冻结时使除霜水融化的流槽加热器101。并且,在R排水管27a设有排水管上部加热器102以及排水管下部加热器103。并且,为了控制流槽加热器101、配水管上部加热器102、以及配水管下部加热器103的通电,在作为R流槽23a的最终集水部的排水口22a附近的发泡绝热材料内部埋设有检测流槽温度的流槽温度传感器45。不使流槽温度传感器45露出至R流槽23a的内表面地在流槽形成部件的内侧设置流槽温度传感器45,由此水不会直接接触流槽温度传感器45,从而能够防止因腐蚀而产生流槽温度传感器45的断线,进而提高流槽温度传感器45的耐久性。在本实施例的冰箱1中,通过后述的控制,由流槽温度传感器45检测R流槽23a的残留水,从而不会产生在成为最大水量以上时水从R流槽23a溢出从而水侵入冷藏室2的情况。并且,通过将流槽温度传感器45埋设于发泡绝热材料内部,能够减少R流槽23a的内表面的凹凸,从而能够防止在凹凸位置存在残留水。防止了残留水的结果,即使并未提高流槽加热器101的输出来防止残留水的冻结,也能够防止因残留水的冻结在R流槽23a内堵住水而使水溢出的情况。并且,流槽温度传感器45的埋设位置设为在R流槽23a所能承接的最大储水量的一半以下的水量时经由R流槽23a而与水相面对的部位。由此,当在R流槽23a存在残留水的情况下,能够在成为最大水量以上而水从R流槽23a溢出前检测R流槽23a的残留水,从而能够更可靠地抑制水侵入冷藏室2。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将流槽温度传感器45配置于R流槽23a的排水口22a附近(受到热影响的10cm以内),在排水口22a产生结冰而无法排水的情况下,成为能够早期检测的结构。此外,各加热器101、102、103例如是耗电量为20W以下且耗电量比除霜加热器21的耗电量低的电加热器,在本实施例中,流槽加热器101是10W的加热器,排水管上部加热器102是5W的加热器,排水管下部加热器103是3W的加热器。
图4是示出R排水管27a的结构的图。图中的201、202示出与图3所示的201、202相同的高度位置,范围201表示冷冻室7以及F蒸发器室8b的高度范围,范围202表示从绝热分隔壁28至绝热分隔壁29的下端为止的高度范围。
R排水管27a的上部以远离冷冻室7以及F蒸发器室8b且从排水口22a朝向外箱10a侧的方式向外侧倾斜地朝向下方设置,并且在该区间设有排水管上部加热器102。其下部的R排水管27a大致设于外箱10a的附近,并且设置排水管下部加热器103直至绝热分隔壁29的下端。其下部(比绝热分隔壁29靠下部)的R排水管27a以向R蒸发皿32a排出除霜水的方式向内侧倾斜。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排水管上部加热器102和排水管下部加热器103均利用作为导热率较高的导热部件的铝密封件而固定于R排水管27a,由此,即使是未直接接触加热线的部位,也构成为能够利用铝密封件所产生的导热来进行加热。
通过如上所述地配设排水管上部加热器102和排水管下部加热器103,从而排水管上部加热器102和排水管下部加热器103的上端设置至比范围201的上端高的位置,并且下端设置至比范围201的下端低的位置。由于范围201内的R排水管27a被冷冻温度带的冷冻室7以及F蒸发器室8b冷却,所以R排水管27a内变成零下温度,可能除霜水在R排水管27a内冻结。另一方面,通过在范围201设置排水管上部加热器102和排水管下部加热器103,在水在排水管内冻结了的情况下也能够使之融化,即能够从R排水管27a向R蒸发皿32a(参照图3)排水。
另外,排水管上部加热器102的上端设于与范围202的上端同等或者比范围202的上端高的位置,排水管下部加热器103的下端设于与范围202的下端同等或者比范围202的下端低的位置。绝热分隔壁28以及绝热分隔壁29与冷冻温度带的冷冻室7以及F蒸发器室8b接触,至少一部分成为零下温度。因此,绝热分隔壁28以及绝热分隔壁29的高度范围的R排水管27a内也能够变成零下温度,但通过设置排水管上部加热器102和排水管下部加热器103直至与范围202同等以上的范围,能够更可靠地从R排水管27a向R蒸发皿32a(参照图3)排水。此外,R排水管27a中的绝热分隔壁28内部的部位容易直接被绝热分隔壁28冷却而变成低温,从而尤其是在该部位设置排水管上部加热器102是有效的。
此处,如图2、图3所示地构成为,在R流槽23a中,若驱动风扇9a,则流动从冷藏室2向冷藏室蒸发器14a返回的返回空气。由于在后述的R蒸发器14a的除霜运转时使R风扇9a驱动,所以能够利用该冷藏室2的返回空气对R流槽23a进行加热。由此,能够抑制R流槽23a处的除霜水的冻结,并且即使在冻结了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融化所需要的流槽加热器101的加热量,从而能够提高节能性能。
并且,排水管27a下部(设有排水管下部加热器103的部位)比冷冻室7以及F蒸发器室8b更接近外箱10a。由此,尤其是在外部空气为高温时,能够经由外箱10a而利用外部空气进行加热,从而能够抑制排水管27a下部处的冻结,并且即使在冻结了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排水管下部加热器103的加热量,从而能够提高节能性能。另一方面,在外部空气为低温的情况下,能够加热排水管下部加热器103来可靠地排出除霜水。并且,由于R排水管27a供约0℃的除霜水流动,所以与R排水管27a接近的外箱10a被除霜水冷却,从而可能变成比露点温度低的温度,但能够对排水管下部加热器103通电来抑制外箱10a上的结露,对此在下文中使用图14进行说明。
在冰箱1的上部(参照图2),配置有搭载有作为控制装置的一部分的CPU、ROM或RAM等存储器、接口电路等的控制基板31。控制基板31与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37、外部空气湿度传感器38、冷藏室温度传感器41、冷冻室温度传感器42、蔬菜室温度传感器43、蒸发器温度传感器40a、40b、流槽温度传感器45等连接,上述的CPU基于它们的输出值、操作部26的设定、预先记录在上述的ROM内的程序等,来进行压缩机24、R风扇9a、冷藏用风扇9b、上述的各加热器21、101、102、103以及后述的制冷剂控制阀52的控制等。
图5是从下侧观察绝热分隔壁28内部的图,示出流槽加热器101与流槽温度传感器45的配设位置。流槽加热器101通过作为导热部件的铝板104而粘贴于流槽背面的发泡绝热材料侧。通过使用导热率较高的铝,不与加热线直接接触的部位也能够利用铝密封件所产生的导热来进行加热。此外,铝板104以不与流槽温度传感器45接触的方式分离。这是为了防止流槽温度传感器45因流槽加热器101的温度上升而被直接加热从而R流槽23a的温度检测变得不正确的情况。
图6是示出实施例1的冰箱的电加热器布线的电路图。除霜加热器21、流槽加热器101、排水管上部加热器102、排水管下部加热器103与控制基板31连接,由控制基板31进行加热的控制。此处,除霜加热器21连接于控制基板31的引脚P1和P4,流槽加热器101连接于引脚P2和P4,排水管下部加热器103连接于引脚P3和P4,从而能够独立地控制它们。另一方面,与流槽加热器101相同,排水管上部加热器102连接于控制基板31的引脚P2和P4连接,并构成为与流槽加热器21同步地驱动。
图7是关于实施例1的冰箱的冷冻循环(制冷剂流路)。在本实施例的冰箱1中,具备压缩机24、作为进行制冷剂的散热的散热机构的箱外散热器50a和壁面散热配管50b、抑制分隔壁28、29、30的前面部的结露的防结露配管50c、作为使制冷剂减压的减压机构的冷藏用毛细管53a和冷冻用毛细管53b、以及使制冷剂与箱内的空气进行换热来吸取箱内的热量的R蒸发器14a和F蒸发器14b,并利用上述部件对箱内进行冷却。并且,具备除去冷冻循环中的水分的干燥器51、和防止液制冷剂向压缩机24流入的气液分离器54a、54b,并且还具备控制制冷剂流路的三通阀52、止回阀56、以及连接制冷剂流动的制冷剂合流部55,通过利用制冷剂配管连接上述部件来构成冷冻循环。
此外,本实施例的冰箱1的制冷剂使用可燃性制冷剂的异丁烷。并且,本实施例的压缩机24能够具备逆变器来改变旋转速度。
三通阀52是具备52a、52b所示的两个流出口的部件,具备向流出口52a侧流动制冷剂的冷藏模式和向流出口52b侧流动制冷剂的冷冻模式,并且能够切换上述两种模式。并且,本实施例的三通阀52还具备均不向流出口52a和流出口52b流动制冷剂的全闭、或者均流动制冷剂的全开的模式,并且也能够切换至这两种模式。
在本实施例的冰箱1中,制冷剂如下流动。从压缩机24喷出的制冷剂依次流向箱外散热器50a、箱外散热器50b、防结露配管50c、干燥器51,之后到达三通阀52。三通阀52的流出口52a经由制冷剂配管而与冷藏用毛细管53a连接,流出口52b经由制冷剂配管而与冷冻用毛细管53b连接。
若向流出口52a侧流动制冷剂,则从流出口52a流出的制冷剂依次流向冷藏用毛细管53a、R蒸发器14a、气液分离器54a、制冷剂合流部55,之后返回至压缩机24。在冷藏用毛细管53a中变成低压低温的制冷剂流经R蒸发器14a,从而R蒸发器14a变成低温,能够冷却R蒸发器室8a的空气,即能够冷却冷藏室2。
并且,在将三通阀52设为向流出口52b侧流动制冷剂的情况下,从流出口52b流出的制冷剂依次流向冷冻用毛细管53b、F蒸发器14b、气液分离器54b、止回阀56、制冷剂合流部55,之后返回至压缩机24。止回阀56配设为使制冷剂从气液分离器54b向制冷剂合流部55侧流动,但不从制冷剂合流部55向气液分离器54b侧流动。在冷冻用毛细管53b中变成低压低温的制冷剂流经F蒸发器14b,从而F蒸发器14b变成低温,能够冷却R蒸发器室8a的空气,即能够冷却冷冻室7。
图8是示出实施例1的冰箱的冷却运转控制的时序图的一个例子。此处,示出箱内储藏室35处于冰鲜模式,并且外部空气的温度较高(例如32℃)且湿度不低(例如60%RH)的情况。图9是关于实施例1的冰箱的冷藏运转的控制流程图。
时刻t0是开始冷却冷藏室2的冷藏运转的时刻。在本实施例中,在冷冻运转结束(控制S-1)且进行了后述的冷藏运转实施判定(控制S-3~S-5)、制冷剂回收运转(控制S-6)后,开始控制S-7所示的冷藏运转。在冷藏运转中,使三通阀52向流出口52a侧打开,驱动压缩机24使制冷剂向R蒸发器14a流动,使R蒸发器14a变成低温。在该状态下使R风扇9a运转,从而利用通过R蒸发器14a而变成低温的空气对冷藏室2进行冷却。此处,冷藏运转中的R蒸发器14a的温度比后述的冷冻运转中的F蒸发器14b高。一般地,蒸发器的温度越高,COP(冷却的热量与压缩机24的输入的比例)越高,从而节能性能越高。因此,与需要使蒸发器的温度变成低温的冷冻室7相比,即使是较高的蒸发器的温度,冷藏室2也能够进行冷却,在冷却该冷藏室2时,提高蒸发器的温度来提高节能性能。此外,在本实施例的冰箱1中,与冷冻运转中相比,使冷藏运转中的压缩机24的旋转速度为低速(L),以便冷藏运转中的R蒸发器14a温度变高。
利用冷藏运转来冷却冷藏室2,直至冷藏室温度传感器42所检测到的冷藏室温度降低至TRoff(控制S-8;时刻t1),若满足冷冻运转实施条件(控制S-9),则从冷藏运转切换至制冷剂回收运转(控制S-10)。在制冷剂回收运转中,在三通阀52处于全闭状态下驱动压缩机24,回收R蒸发器14a内的制冷剂。由此,抑制下一次冷冻运转中的制冷剂不足。并且,在该冷冻运转前的制冷剂回收中,基本上进行后述的R第一除霜运转(控制S-18),即驱动R风扇9a。由此,能够将R蒸发器14a内的残留制冷剂利用于冷藏室2的冷却,并且R蒸发器14a内的制冷剂容易蒸发而到达压缩机24,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能够回收大量的制冷剂,从而能够提高冷却效率。
若制冷剂回收运转结束(时刻t2),则切换至冷却冷冻室7的冷冻运转。在冷冻运转中,使三通阀52向流出口52b侧打开,向F蒸发器14b流动制冷剂,从而使F蒸发器14b变成低温。并且,与冷藏运转时相比,使压缩机24的旋转速度为高速(H)。在该状态下使F风扇9b运转,从而利用通过F蒸发器14b而变成低温的空气对冷冻室7进行冷却。进行该冷冻运转直至冷冻室温度传感器41所检测到的冷冻室温度为TFoff(时刻t5)。并且,在冷冻运转中,蔬菜室风门(未图示)也打开,冷却蔬菜室6直至蔬菜室温度传感器43所检测到的蔬菜室温度为TRoff(时刻t3)。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冰箱1中,在冷藏运转结束后,若满足R第一除霜运转实施判定(控制S-14、S-16),则在该制冷剂回收以及冷冻运转中进行R蒸发器14a的第一除霜运转(以下为R第一除霜运转、控制S-18~S-20)。驱动R风扇9a,使冷藏室2的空气和R蒸发器14a间的空气循环来进行R第一除霜运转。该R第一除霜运转主要以两个目的来实施。
第一个目的是利用在冷藏运转中变成低温的R蒸发器14a以及附着于R蒸发器14a的霜来进行冷藏室2的冷却、以及所引起的节能性能的提高。在制冷剂回收运转以及冷冻运转中,制冷剂不向R蒸发器14a流动,但利用R蒸发器14a以及附着于R蒸发器14a的霜进行冷却,能够冷却冷藏室2。尤其是在附着于R蒸发器14a的霜为0℃以下的情况下,能够利用霜的融化热量来冷却冷藏室2,从而能够将冷藏室2维持为低温(抑制温度上升)。通过抑制冷藏室2的温度上升,能够较长时间地实施冷冻运转,从而能够使冷冻运转中的压缩机24的旋转速度比较低,进而能够提高节能性能。
第二个目的是冷藏室2内的温度分布的控制,尤其是箱内储藏室35的温度控制。若不使R风扇9a运转,则冷藏室2的上部因自然对流而变成相对高的温度,下部变成相对低的温度。除此之外,尤其是箱内储藏室35经由绝热分隔壁28而被冷冻室7冷却,从而若不使R风扇9a运转,则设于冷藏室2的下部的箱内储藏室35变成相对低的温度。因而,在使箱内储藏室35为低温的冰温模式中,例如在三次中仅实施一次R第一除霜运转(控制S-14~S-16)。由于R风扇9a停止,产生自然对流的时间变长,从而与冷藏室2内的平均温度相比,能够使设于冷藏室2的下部的箱内储藏室35变成低温,即能够满足冰温模式的温度条件。另一方面,在使箱内储藏室35成为温度较高的冰鲜模式的情况下,由于成为接近冷藏室2内的平均温度的温度,所以在冷藏运转后,每次进行R第一除霜,即使R风扇9a运转,利用冷藏室2的空气对箱内储藏室35进行加热。由此,能够抑制绝热分隔壁28内的加热器(未图示)的加热,同时能够控制在较高的温度,从而能够提高节能性能。即,不设置专用的风门,就能够进行设于冷藏室2的内部的箱内储藏室35的温度切换,并且能够抑制加热器的加热,从而成为节能性能较高的冰箱。此外,在冰鲜模式和冰温模式中,实施R第一除霜运转的频率不限定于上述(冰鲜时每次,冰温时三次中一次)的次数,通过与冰温模式相比,在冰鲜模式下以较高的频率进行实施,能够获得上述的效果。并且,本效果(冷藏室2内的温度分布控制)不限定于具备R蒸发器14a的冰箱,例如代替R风扇9a而具备使冷藏室2内的空气循环的循环风扇,驱动该循环风扇,也能够获得相同的效果。另一方面,如本实施例那样具备R蒸发器14a,由进行R蒸发器14a与冷藏室2间的送风的R风扇9a来执行,也能够获得具备R蒸发器14a以及R风扇9a而获得的上述以及后述的效果。
以上是R第一除霜运转的主要目的,除此之外,利用该运转能够进行R蒸发器14a以及其周边的加热,也能够获得以下的效果。在控制S-10、S-11所示的制冷剂回收运转以及冷冻运转中,制冷剂不向R蒸发器14a流动,从而若冷藏室2的空气通过R蒸发器14a,则利用与温度比R蒸发器14a的温度高的冷藏室2之间的换热来加热R蒸发器14a以及附着于R蒸发器14a的霜。由此,不使用加热器也能够使附着于R蒸发器14a的霜融化,排出霜,或者使霜一度融化并结冰来提高密度和导热率,从而能够抑制因霜产生的R蒸发器14a的通风阻力增加以及导热效率降低。即,能够提高冷却效率,并能够提高节能性能。并且,通过在冷却运转中预先排出霜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也能够获得缩短后述的R第二除霜的时间的效果。
若冷藏用蒸发器温度传感器40a所检测到的冷藏用蒸发器温度为0℃以上的TDRoff(控制S-19;时刻t4),则该R第一除霜运转结束(控制S-20)。这是因为,R蒸发器14a的霜已融化,无法进行使用霜的融化热量的冷藏室2的冷却,判断出抑制用于使R风扇9a运转的耗电量在节能性能方面更有效。此外,即使在R第一除霜运转结束后,为了进行冷藏室2内的温度分布控制(第二个目的),也可以进一步延长而使R风扇9a运转。尤其在具备箱内储藏室35专用的温度传感器且判断出箱内储藏室35变成比目的温度低的温度的情况下,延长R风扇9a的运转,或者再次使之驱动,利用冷藏室2的返回空气进行加热,从而能够一边抑制绝热分隔壁28内的加热器的加热一边将箱内储藏室35控制在适当的温度。
若R第一除霜运转以及冷冻运转均满足结束条件(时刻t5),则再次进行在三通阀52处于全闭状态下驱动压缩机24的制冷剂回收运转(控制S-6),回收F蒸发器14b内的制冷剂,抑制下一次冷藏运转中的制冷剂不足。此外,此时已驱动F风扇9b,由此能够将F蒸发器14b内的残留制冷剂利用于冷冻室7的冷却,并且F蒸发器14b内的制冷剂容易蒸发而到达压缩机24,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能够回收大量的制冷剂,从而能够提高冷却效率。
若成为时刻t6,则再次返回至冷藏运转,反复进行上述的运转。以上是本实施例的冰箱的基本的冷却运转以及R蒸发器14a的第一除霜控制。利用上述运转,冷却冷藏室2、冷冻室7以及蔬菜室6来将其维持在预定温度,并且抑制了R蒸发器14a的霜增长。
此处,对于从冷冻运转向冷藏运转(正确地是冷藏运转前的制冷剂回收)的切换(时刻t5)设置了条件。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虽移至冷藏运转,但在冷藏运转开始前进行控制S-3~S-5的判定。首先,判断是否满足R第一除霜运转,以及在图10之后说明的R第二除霜运转的结束条件。当在R第一除霜运转以及R第二除霜运转结束前冷冻运转结束的情况下,在继续进行R第一除霜运转以及R第二除霜运转的状态下断开压缩机24(控制S-3或者S-4→控制S-9{冷冻运转结束时的否}→控制S-13)。在R第一除霜运转中,在R蒸发器14a的温度为较低的温度(TDR<TDRoff)时能够冷却冷藏室2,从而停止压缩机24来提高节能性能。并且,由于后述的R第二除霜运转的目的在于向箱外排出附着于R蒸发器14a的霜,所以抑制融化中途的除霜水再次被冷却而再冻结,从而在R第二除霜运转中,也禁止向R蒸发器14a流动制冷剂的冷藏运转。由此,能够更可靠地进行R蒸发器14a的除霜。
并且,如控制S-5所示,在冷冻运转结束时(图8的时刻t5),在冷藏室温度TR比预定值TR_start2(例如TR_start2=TROFF+1℃)低的情况下,也不实施冷藏运转,断开压缩机24。此外,同样在冷藏运转结束时(图8的时刻t1),在冷冻室温度比预定值(例如TFOFF+1℃)低的情况下,断开压缩机24。由此,能够抑制箱内的过度冷却。
此外,不仅在冷冻运转结束(控制S-1),当在压缩机24停止中冷藏室温度TR达到了TR_start(≥TR_start2)的情况(控制S-2)下也实施冷藏运转的开始。由此,在冷冻室7充分变冷的情况下,抑制冷藏室2变成高温。此外,虽未图示,但同样,对于冷冻运转的开始,不仅在冷藏运转结束时,在冷冻室7的温度为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也开始冷冻运转。
接下来对本冰箱的除霜控制进行说明。图10是示出实施例1的冰箱的RF除霜运转控制的时序图的一个例子。此处,表示外部空气的温度较高(例如32℃)且湿度不高(例如60%RH)的情况。图11是关于实施例1的冰箱的RF除霜运转的控制流程图。该RF除霜运转是进行R蒸发器14a和F蒸发器14b双方的除霜的运转。
在本实施例的冰箱1中,在图8、图9所说明的冷却运转(控制S2-1)中,例如根据门2a、2b、3a、4a、5a、6a的开闭次数以及压缩机24的合计驱动时间等来判断除霜运转的开始(控制S2-2)。若满足开始条件(时刻td0),则在本实施例的冰箱1中进行冷冻运转以及R第一除霜运转(控制S2-3)。通过进行冷冻运转,来抑制在RF除霜运转中冷冻室7的温度上升所引起的冷冻食品、冰等的融化。并且,期间进行R第一除霜运转(接通R风扇9a),加热R蒸发器14a以及附着于R蒸发器14a的霜,从而后述的R第二除霜运转在短时间内结束。
在进行了预定时间例如30分钟的该冷冻运转后(时刻td1),本实施例的冰箱1移至使三通阀52全闭、断开压缩机24、接通冷藏用风扇9a、断开冷冻用风扇9b、并接通各加热器21、101、102、103的RF除霜运转(控制S2-4)。在RF除霜运转中,进行控制S2-5至S2-8所示的F蒸发器14b的除霜运转(以下为F除霜运转)和控制S2-11至S2-20所示的R蒸发器14a的第二除霜运转(以下为R第二除霜运转)。
首先,对关于F除霜运转的控制进行说明。通过断开压缩机24和F风扇9b,并接通除霜加热器21,来由除霜加热器21对F蒸发器14b以及附着于F蒸发器14b的霜进行加热,温度逐渐地上升,若成为融化温度(0℃)以上,则附着于F蒸发器14b的霜融化。若冷冻用蒸发器温度传感器40b所检测到的冷冻用蒸发器温度为充分高于霜的融化温度的TDF(例如10℃)(控制S2-5;时刻td4),则结束F除霜运转,断开除霜加热器21(控制S2-6)。由此,进行F蒸发器14b的除霜。在F除霜运转结束后,在例如停止3分钟作为排水时间(控制S2-7)后,开始冷冻运转(控制S2-8)。
接下来,对关于R第二除霜运转的控制进行说明。期间的加热器的通电量在图14的表中示出。表中,断开是没有加热器的通电,L、M、H是有通电,且通电量为L<M<H。加热器的通电量例如通过改变施加的电压、单位时间内的通电时间(占空比)来控制。
如图14的表所示,根据外部空气温度和F除霜的状态而改变。与利用除霜加热器21(例如150W)进行除霜的F除霜相比,流槽加热器101、排水管上部加热器102、排水管下部加热器103以及R风扇9a以较低的耗电量(例如合计20W左右)来进行R蒸发器14a的除霜的R第二除霜运转是节能性能较优异的除霜。R第二除霜运转与R第一除霜运转相同,驱动R风扇9a,利用与温度比R蒸发器14a的温度高的冷藏室2之间的换热来冷却冷藏室2,并且加热R蒸发器14a以及附着于R蒸发器14a的霜来进行除霜。除此之外,在RF除霜运转中所进行的R第二除霜运转中,接通流槽加热器101、排水管上部加热器102、排水管下部加热器103(时刻td1)。此外,如图14的表所示,F除霜中的流槽加热器101、排水管上部加热器102的通电量根据外部空气温度而改变。这是因为,在外部空气为低温(例如5℃)的情况下,冷藏室2的温度难以上升,冷藏室2的空气所产生的R蒸发器14a的加热量容易变小,从而与外部空气为高温时(例如30℃)相比增加流槽加热器101的通电量,经由R流槽23a、空气将该流槽加热器101的发热用于R蒸发器14a的加热。即,将流槽加热器101用于R蒸发器14a的加热。并且,排水管下部加热器103的通电量根据外部空气的温度和湿度而改变。如图3所示,设有排水管下部加热器103的部位能够经由外箱10a被外部空气加热,而冻结的可能性较低,从而能够抑制加热器的加热来提高节能性能。另一方面,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外部空气所产生的加热较少,从而提高排水管下部加热器103的加热量,能够可靠地排出除霜水。并且,在外部空气的湿度较高的情况下,也提高通电量,从而提高加热量。如上使用图3所示,在除霜时,R排水管27a流动约为0℃的除霜水,从而接近R排水管27a的外箱10a被除霜水冷却,因此认为在高湿时外箱10a的表面变成比露点温度低的温度。因此,在高湿时,提高排水管下部加热器103的通电量来抑制外箱10a的结露。
若开始R第二除霜,则首先判断冷藏用蒸发器温度是否为TDR以上(控制S2-12)。若冷藏用蒸发器温度TDR成为0℃以上(例如3℃)的TDRoff以上(时刻td7),则由计时器A计测预定时间Δtd1(例如20分钟)(控制S2-13、14)。在R第二除霜运转中,在R蒸发器14a为0℃以上的状态下,进一步运转Δtd1时间,能够可靠地进行R蒸发器14a的霜的融化、排出。利用绕过结霜部的空气,在还残留霜的状况下,即使冷藏用蒸发器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上升,0℃以上的空气也在R蒸发器14a以及其周围流动至少Δtd1时间,从而能够抑制残留霜,可靠地进行R蒸发器14a的除霜。除此之外,由于向位于比R蒸发器14a靠下游侧的R风扇9a、冷藏室管道11等,也能够输送0℃以上的空气至少Δtd1时间以上,从而即使在上述部位产生了结霜的情况下,也能够使该霜融化。尤其是若在R风扇9a产生霜增长,则R风扇9a无法运转而对冷却控制产生较大的影响,从而在比R蒸发器14a靠下游侧的位置设有R风扇9a的本结构中,在冷藏用蒸发器温度为0℃以上的时间成为TDRoff以上后,也进行预定时间的驱动,从而有效地抑制R风扇9a的霜增长。
若冷藏用蒸发器温度TDR成为TDRoff以上且计时器A经过预定时间Δtd1(时刻td2),则移至加热器的停止控制。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抑制耗电量,在时刻td2断开R风扇9a。
首先,确认流槽温度传感器45所检测到的流槽温度TG是否为0℃以上的TGoff(例如2℃)以上(控制S2-15)。若流槽温度TG为TGoff以上、或者成为TGoff以上,则下一次由计时器B计测预定时间Δtd2(例如5分钟)(控制S2-16、17),之后断开流槽加热器101以及排水管上部加热器102(控制S2-16、17、18;时刻td8)。之后,若计时器B经过比Δtd2长的预定时间Δtd3(例如10分钟),则也断开排水管上部加热器103(控制S2-19、20)。通过加热直至至少流槽温度TG成为0℃以上的TGoff,来抑制从R蒸发器14a滴下至R流槽23a的除霜水的冻结,并且即使在冻结了的情况下也能够使之融化并排出。另外,在TGoff以上后,也对流槽加热器101以及排水管上部加热器102通电直至经过Δtd2时间,除此之外对排水管下部加热器103通电直至经过Δtd3时间,从而即使在从R排水管27a向R蒸发皿32a排出、滴下除霜水之前产生了时间延迟,也能够可靠地排水。
若以上的处理结束,则R第二除霜运转结束(控制S2-20)。此外,如在F除霜运转中说明那样,冷却运转(冷冻运转;压缩机24接通)的再开始仅根据F除霜来判断。即使在R第二除霜运转中再开始冷却运转后,也继续进行R第二除霜运转,在流槽加热器101、排水管上部加热器102依然处于通电中的情况下,提高上述加热器的通电量(控制S2-9、10以及图14)。由此,再开始冷却运转,冷冻室7以及F蒸发器室8b变成低温,R流槽23a以及R排水管27a被冷却,但通过增加加热量,能够抑制R流槽23a以及R排水管27a处的除霜水的冻结。
以上是本实施例的冰箱1的除霜控制。
此处,在本实施例的冰箱1中,设有两种R蒸发器14a的除霜运转。即,设有在图8、图9所示的冷却运转控制中实施的R第一除霜运转、和在图10、图11所示的RF除霜运转中实施的R第二除霜运转。
如使用图8、图9说明那样,在冷却运转中进行的R第一除霜运转以冷藏室2的温度控制和节能性能的提高作为主要目的,不需要使所有的霜融化,若冷藏用蒸发器温度TDR成为0℃以上(例如3℃)的TDRoff以上,则使R第一除霜运转结束。
另一方面,R第二除霜运转以R蒸发器14a以及其周围的霜的融化、排出作为目的,从而在冷藏用蒸发器温度TDR成为0℃以上(例如3℃)的TDRoff以上后,进一步以Δtd1时间驱动R风扇9a,从而能够可靠地使R蒸发器14a的霜融化,进而能够抑制因R蒸发器14a的霜增长而引起的冷却性能的降低。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的冰箱1中,具备R第一除霜运转和R第二除霜运转,在R第二除霜运转中实施时间比R第一除霜运转的时间长的除霜运转。利用R第一除霜运转来提高冷却运转的效率,并且在R第二除霜运转中当冷藏用蒸发器温度TDR成为0℃以上后,进一步以预定时间驱动R风扇9a,从而能够可靠地除去R蒸发器14a以及其周围的霜。
并且,与F除霜配合地实施R第二除霜运转。如图9中说明那样,在R第二除霜运转中不进行冷藏运转,但在RF除霜运转中以及其前后的时间(图10、图11所示的td0~td4),由于使冷冻室7的温度控制优先,所以与R第二除霜运转的实施有无无关地都不进行冷藏运转。在F除霜运转中也考虑实施冷藏运转,但由于除霜加热器21需要较高的耗电量,所以在本实施例中,不使压缩机24和除霜加热器21同时通电。因此,利用不进行该冷藏运转的区间来进行禁止时间比R第一除霜的时间长的冷藏运转的R第二除霜运转,从而能够可靠地排出霜,并且能够最小限度地抑制对冷藏室2的温度控制的影响。
并且,加热器控制也主要在R第二除霜运转中进行,从而提高节能效果。在冷却运转中进行的R第一除霜运转如图8所示地在冷冻室7以及F蒸发器室8b为低温的状态下进行。图3所示的R排水管27a的上部以及R流槽23a与接近的冷冻室7以及F蒸发器室8b进行换热。因此,即使在R第一除霜运转中加热流槽加热器101、排水管上部加热器102,也能够加热冷冻室7以及F蒸发器室8b。并且,由于被冷冻室7以及F蒸发器室8b冷却,所以R流槽23a以及R排水管27a的温度也难以上升,从而需要比R第二除霜运转的情况下多的加热量。因此,若在R第一除霜运转中对流槽加热器101、排水管上部加热器102通电,则为了将R流槽23a以及R排水管27a加热至0℃以上所需要的加热器的耗电量变多,除此之外,由于加热冷冻室7以及F蒸发器室8b,所以在冷冻运转中冷却的热量也增加,从而节能性能降低。
另一方面,由于在RF除霜运转中进行R第二除霜运转,所以如图10所示地抑制冷冻室7以及F蒸发器室8b的冷却,除此之外,由于将F蒸发器14b加热至0℃以上,所以尤其是F蒸发器室8b变成高温。为了抑制冷冻室7以及F蒸发器室8b对R流槽23a以及R排水管27a的冷却,以较少的加热量来使R流槽23a以及R排水管27a的温度为0℃以上,即利用R流槽23a以及R排水管27a的温度,能够使冻结的除霜水融化并排出。因此,通过在R第二除霜运转中由流槽加热器101、排水管上部加热器102进行加热,能够抑制耗电量,并且可靠地进行除霜水的排出。
并且,在冷却运转中进行R第一除霜运转,例如在本实施例中,以约每80分钟进行一次的高频率来进行,与此相对,在RF除霜运转中进行R第二除霜运转,从而频率较少为12小时~几日进行一次。在加热流槽加热器101、排水管上部加热器102而利用R流槽23a以及R排水管27a使冻结的除霜水融化的情况下,除了该除霜水的融化所使用的热量之外,还需要用于将因冷冻室7以及F蒸发器室8b而变成低温的R流槽23a、R排水管27a加热至0℃以上的热量。因此,若融化的频率较多,则将R流槽23a、R排水管27a加热至0℃以上的频率也增加,从而加热所使用的热量也增加。因此,通过减少使除霜水融化的频率,在R第二除霜运转中集中由流槽加热器101、排水管上部加热器102进行加热来排出除霜水,能够抑制流槽加热器101、排水管上部加热器102的加热时间,从而能够减少耗电量。
如上所述,利用在冷却运转控制中实施的R第一除霜运转和在RF除霜运转中实施的R第二除霜运转来变更加热器的通电控制,主要在R第二除霜运转中对流槽加热器101、排水管上部加热器102通电,从而得到能可靠地进行除霜水的排出且节能性能较高的冰箱。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R流槽23a以及R排水管27a的上部(排水管上部加热器102配设部)均被冷冻室7、F蒸发器室8b等冰箱1箱内冷却,从而加热所需要的条件相同,同时(均为R第二除霜运转时)进行加热。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将控制流槽加热器101和排水管上部加热器102的引脚均作为P2、P4,使之共用。由此,能够抑制引脚数量来减少控制基板31的成本,并且能够得到上述的效果。此外,由于在R第二除霜时实施,所以使用与除霜加热器21共用的控制引脚,从而能够进一步减少引脚数量。但是,如本实施例那样使用其它控制引脚,并如图11所示地进行使R蒸发器温度传感器40a、流槽温度传感器45等连动地结束的控制,从而能够可靠地进行除霜、排水,并且能够自由地控制F除霜和R第二除霜各自的结束时机,从而能够抑制不必要的加热。即,本实施例更能够提高节能性能。
另一方面,由于R排水管27a的下部(设有排水管下部加热器103的部位)被外部空气加热,所以排水管下部加热器103有时以与流槽加热器101、排水管上部加热器102不同的条件通电,从而独立地控制排水管下部加热器103是有效的。
图14的表中也总结了本实施例的冷却运转中的排水管下部加热器103的通电控制,但本实施例的排水管下部加热器103在湿度较低的情况下断开,但排水管下部加热器103在外部空气为高湿的情况(例如相对湿度80%)下也通电或者提高通电量。如上所述,在除霜时,在R排水管27a流动约0℃的除霜水,从而与R排水管27a接近的外箱10a被除霜水冷却,在高湿时,可能外箱10a的表面的温度比露点温度低,因此对排水管下部加热器103通电来抑制外箱10a的结露。由于该现象在R第一除霜时和R第二除霜时的任一情况都可能产生,所以在湿度较高的情况下,在R第二除霜运转中和冷却运转中(包括R第一除霜)的任一情况下都对排水管下部加热器103通电,从而能够更可靠地抑制外箱10a的结露。
这样,在主要被冰箱1箱内冷却的R流槽23a、R排水管27a上部设置的流槽加热器101、排水管上部加热器102和在主要被外部空气加热的R排水管27a的下部设置的排水管下部加热器103进行加热的条件、以及使加热量变化的条件分别不同,从而能够使用不同的控制引脚来分别独立地进行控制。由此,能够以分别对应的条件来控制加热器的通电,可靠地进行除霜水的排出,并且抑制不必要的加热器的加热,从而能够提高节能性能。尤其是,流槽加热器101在加热器101~103中耗电量最高,从而与排水管下部加热器103独立地控制在提高节能性能方面是有效的。
除此之外,在本实施例的冰箱1中,为了更加可靠地进行R蒸发器14a的排水,并且抑制R第二除霜运转过长,还具备以下所示的控制。
第一,具备如下控制:在R第二除霜中计测其时间,在该时间异常长的情况下,增加流槽加热器101、配水管上部加热器102、以及配水管下部加热器103的通电量。在R第二除霜开始时开始计时器C(控制S2-11),由于该计时器C继续了预定时间(例如2小时)的情况是R蒸发器温度传感器40a所检测到的R蒸发器14a的温度为低温(控制S2-12;TDR<TDRoff)、或者流槽温度传感器45所检测到的R流槽23a为低温(控制S2-15;TG<TGoff)的状态持续了长时间的条件,所以能够推断出R蒸发器14a的加热量不足、或者在R流槽23a存在残留水或者残留冰。与此相对,通过增加流槽加热器101的通电量,经由R流槽23a、空气来辅助R蒸发器14a的加热,从而能够可靠地除霜。并且,在R流槽23a产生残留水或者残留冰的要因是在R流槽23a、R排水管27a的任一个中产生结冰,认为无法排水,通过增加流槽加热器101、配水管上部加热器102、以及配水管下部加热器103的通电量,并使R流槽23a、R排水管27a的冰融化,能够可靠地排水。即,使用R蒸发器温度传感器40a、流槽温度传感器45,来控制流槽加热器101、配水管上部加热器102、以及配水管下部加热器103的通电量,从而能够缩短至R第二除霜运转结束所需的时间(缩短至满足图11的控制S2-12以及S2-15为止的时间),并且能够更可靠地地除霜以及排水。
第二,具备如下控制:在冷却运转中使用流槽温度传感器45,在预测出在R流槽23a积存大量的水时,进行流槽加热器101、配水管上部加热器102、以及配水管下部加热器103的通电。图12是在冷却运转中进行的加热器控制流程图。此外,此时的箱内储藏室35的设定是冰鲜模式。若从除霜运转切换至冷却运转,并开始冷却运转(控制S3-1),则首先,开始计时器D(控制S3-2),计测至流槽温度传感器45所检测到的R流槽23a的温度TG成为0℃以上(例如1℃)的TG_CR以上(控制S3-4)为止的时间。在冷却运转中,也进行R第一除霜运转,从而冷藏室2的0℃以上的返回空气在R流槽23a的附近流动来加热R流槽23a,从而流槽温度传感器45所检测到的R流槽23a的温度TG达到0℃以上的TG_CR。另一方面,若在R流槽23a残留大量的水,该水冻结,则融化需要时间,从而在R第一除霜运转中,流槽温度传感器45的温度难以上升。即,在R流槽23a的温度达到融化温度(0℃)以上的TG_CR需要长时间的情况下,认为在R流槽23a残留大量的水(冰)。因此,若TG成为TG_CR以上,则判断出在R流槽23a未积存大量的水,重置计时器D,断开加热器101、102、103(控制S3-5),但若在R流槽23a的温度小于TG_CR时计时器D为Δt4(例如12小时)以上(控制S3-6为是),则有大量的水在R流槽23a内结冰的担忧,从而对流槽加热器101、配水管上部加热器102、以及配水管下部加热器103通电(控制S3-7),进行R流槽23a的水的融化以及排水。通过预先进行R流槽23a的水的融化以及排水,能够抑制R第二除霜运转变得过长(满足图11的控制S2-15为止的时间变长),并且能够可靠地排水。此外,在该计时器D为Δt4时,除上述的加热器的通电之外,例如也可以在操作部26显示残留水检测。在本实施例的冰箱1中,在冷藏室返回口15a以及15b设置狭缝,防止排水口22a以及R配水管27a处的食品的堵塞,但例如在未设置狭缝的冰箱中,可能在排水口22a也存在堵塞,从而在R流槽23a产生残留水,在该情况下,通过向用户或者技术支持显示残留水检测,能够早期确认排水口22a,从而能够在产生较大的不良前进行对应。
此外,上述是箱内储藏室35的设定为冰鲜模式时的控制,在本实施例的冰箱1中,箱内储藏室35的设定为冰温模式时,进行使用了流槽加热器101的控制。
图13a、图13b是示出实施例1的冰箱的冰温设定时的冷却运转中的加热器控制的时序图的一个例子,图13a是R流槽23a内的水量较少的情况,图13b是在R流槽23a内存在大量水量的情况。
如使用图9所述,在箱内储藏室35的设定为冰温模式时,与冰鲜模式时相比,减少R第一除霜的频率,进行使用了冷却运转中的R第一除霜运转的R流槽23a的水量检测的频率也变少,从而通过对流槽加热器101通电来进行水量检测。
首先,对图13a的水量较少的情况进行说明。与图12所示的情况相同,若流槽温度传感器45所检测到的R流槽23a的温度TG低于TG_CR(时刻t11),则不重置计时器D地进行计数。接下来,若R流槽23a的温度TG成为0℃以下的TG_L(例如-2℃)(时刻t12),则对流槽加热器101通电,加热R流槽23a,并且确认R流槽23a的温度上升。此外,该通电用于确认温度上升,从而通电量抑制为较低。在水量较少的图13a中,由于加热对象的热容量较少,所以在较短的时间内R流槽23a的温度TG成为TG_CR(时刻t13),重置计时器D。之后,若成为比TG_CR高的TG_H(时刻t14),则为了抑制过度的加热而断开流槽加热器101。此外,在重置计时器D前,以不断开流槽加热器101的方式使TG_H为TG_CR以上。
接下来,对图13b的水量较多的情况进行说明。与图13a相同,若流槽温度传感器45所检测到的R流槽23a的温度TG低于TG_CR(时刻t21),则开始计时器D的计数,若R流槽23a的温度TG成为低温的TG_L(时刻t22),则对流槽加热器101通电。此处,R流槽23a的水量较多,并且成为0℃以下的TG_L以下,从而该大量的水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冻结,融化需要时间。因此,与图12相同,若R流槽23a的温度小于TG_CR的时间(计时器D)为Δt4以上(时刻t23),则有大量的水在R流槽23a内结冰的担忧,从而对流槽加热器101、配水管上部加热器102、以及配水管下部加热器103通电或者使通电量增加,来进行R流槽23a的水的融化以及排水。即,得到图12所示的效果。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仅在TG_CR时进行计时器D的计数、重置,但例如也可以从对流槽加热器101通电的TG_L以下的时机(时刻t12、t22)起开始计数,若达到TG_CR则重置计数,在再次达到TG_L时停止计时器D。在该情况下,能够在不对流槽加热器101通电的状态下继续操作,并且能够抑制计时器D成为Δt4以上。另一方面,通过如本实施例那样,能够使控制程序比较简洁。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箱内储藏室35的设定来进行冷却运转中的流槽加热器101的通电控制,但例如也可以在冰鲜模式中也不长时间地进行R第一除霜的情况(外部空气为低温且不进行冷藏运转的情况等)下,进行该流槽加热器101的通电控制。另一方面,通过如本实施例那样根据R第一除霜来进行水量检测,能够极力抑制加热器所需的耗电量,从而能够提高节能性能。
此处,示出箱内储藏室35的各个模式中的控制和各个效果。图15中总结了实施例1的箱内储藏室35的各个模式中的控制。
如使用图9说明那样,与冰鲜模式相比,减少冰温模式中的R第一除霜的频率,从而冷藏室2内下部因自然对流而变成低温,使设于冷藏室2下部的箱内储藏室35的温度比冷藏室2的温度低。另一方面,在冰鲜模式时,提高R第一除霜的频率,提高R风扇9a的运转率,利用冷藏室2内的空气进行加热(减少与冷藏室2的温度差),从而防止箱内储藏室35的温度变得过低。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冰箱1中,与冰鲜模式相比,在冰温模式中,冷藏运转中的压缩机24以高速(H)驱动。若在冷藏运转中,高速驱动压缩机24,并且低速驱动R风扇9a,则R蒸发器14a的温度降低。箱内储藏室35在R蒸发器14a的附近大致位于前方(参照图2),不经由R风扇9a而被R蒸发器14a冷却,使R蒸发器14a成为低温,从而能够抑制冷藏室2整体的冷却,并且能够使箱内储藏室35变成低温。另外,通过高速驱动压缩机24,且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冷却量,能够缩短冷藏运转时间。通过缩短冷藏运转的时间,能够减少R风扇9a驱动的时间比例,从而与上述的减少R第一除霜的频率的效果相同,冷藏室2内下部能够因自然对流而变成低温,即能够使箱内储藏室35的温度比冷藏室2的温度低。另一方面,在冰鲜模式时,通过使压缩机24为低速(L),且使R风扇9a为高速(H),提高R蒸发器14a的温度来提高COP,并且通过增多R风扇9a驱动的时间比例(运转率),来提高箱内储藏室35的温度,即抑制加热器加热,从而能够提高节能性能。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的冰箱1中,不设置专用的风门,就能够进行设于冷藏室2的内部的箱内储藏室35的温度切换,并且能够抑制加热器的加热,从而成为节能性能较高的冰箱。
并且,如使用图13a、图13b说明那样,在R第一除霜的频率较少的冰温模式中,进行冷却运转中的流槽加热器101的通电控制。即,在具备R蒸发器14a且具备R流槽23a的冰箱中,在冰鲜设定时以及冰温设定时的任一情况下都能够进行R流槽23a的水量检测。
以上是示出本实施方式例的实施例。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例,包括各种变形例。例如,上述的实施例是为了容易理解地说明本发明而进行了详细说明,并非限定于必需具备所说明的所有结构。并且,对于实施例的结构的一部分,能够进行其它结构的追加、删除、置换。
Claims (19)
1.一种冰箱,从上方起按照冷藏温度带室、冷冻温度带室的顺序具备储藏室,并具有压缩机、能够向上述冷藏温度带室供给冷气的冷藏用蒸发器、能够向上述冷冻温度带室供给冷气的冷冻用蒸发器、集聚由上述冷藏用蒸发器产生的水的流槽、检测上述流槽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以及用于加热上述流槽的加热机构,
上述冰箱的特征在于,
以不向上述流槽的内表面露出的方式将上述温度传感器设于上述流槽的形成部件的内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上述温度传感器配置在上述流槽的排水口附近的发泡绝热材料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上述温度传感器在上述流槽的最大储水量的一半以下的水量处,配置在隔着上述流槽而与水相面对的位置的发泡绝热材料内。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中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具备使上述加热机构的热量扩散的导热部件,并且上述温度传感器与上述导热部件分离。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中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温度传感器达到0℃以下的第一设定值时,开始上述加热机构的通电,若温度传感器达到0℃以上的第二设定值,则结束上述加热机构的通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若上述温度传感器为第三设定值以下的情况继续第一设定时间,或者在达到比上述第三设定值低的第四设定值后且在达到上述第三设定值为止经过第一设定时间,则进行残留水检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三设定值为上述第二设定值以下且为0℃以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若进行上述残留水检测,则对上述加热机构通电,或者使通电量增加。
9.一种冰箱,具备储藏室、在该储藏室内部且在下部设置的箱内储藏空间、以及能够进行该箱内储藏空间的温度切换的操作部,
上述冰箱的特征在于,
设置使上述储藏室内的空气循环的循环风扇,在将上述箱内储藏空间的温度设定得高时,与设定得低的情况相比,提高循环风扇的运转率。
10.一种冰箱,其特征在于,
具备冷藏温度带的冷藏室、冷却该冷藏室的冷藏用蒸发器、向冷藏室输送被该冷藏用蒸发器冷却的空气的冷藏用风扇、设置上述冷藏用蒸发器和上述冷藏用风扇的冷藏用蒸发器室、连接该冷藏用蒸发器室与上述冷藏室之间的冷藏室风路、设于上述冷藏室内的箱内储藏空间、以及能够进行该箱内储藏空间的温度切换的操作部,
在将上述箱内储藏空间的温度设定得高时,与设定得低的情况相比,提高上述冷藏用风扇的运转率。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具备冷藏第一除霜运转,在该冷藏第一除霜运转中,不使制冷剂向上述冷藏用蒸发器循环并且使上述冷藏用风扇驱动,进行上述冷藏室的冷却以及/或者上述冷藏用蒸发器的除霜,
在将上述箱内储藏空间的温度设定得高时,与设定得低的情况相比,提高上述冷藏第一除霜运转的频率。
12.根据权利要求10~11任一项中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具备检测上述箱内储藏空间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
若上述箱内储藏空间的温度比预定温度低,则延长上述循环风扇或者上述冷藏用风扇的运转、或者使之再次驱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0~12任一项中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在将上述箱内储藏空间设定得低时,与上述箱内储藏空间以外的上述储藏室或者上述冷藏室内的食品相比,上述箱内储藏空间内的食品的温度低。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具备隔着绝热壁而与上述箱内储藏空间相邻的冷冻温度带的冷冻室,在将上述箱内储藏空间设定得低时,将上述箱内储藏空间设定为冷冻温度带。
15.一种冰箱,其特征在于,
具备冷藏室、冷却该冷藏室的冷藏用蒸发器、向冷藏室输送被该冷藏用蒸发器冷却的空气的冷藏用风扇、设置上述冷藏用蒸发器和上述冷藏用风扇的冷藏用蒸发器室、连接该冷藏用蒸发器室与上述冷藏室之间的冷藏室风路、以及检测上述冷藏用蒸发器的温度的冷藏用蒸发器温度传感器,
在上述冷藏用蒸发器温度传感器为0℃以上的预定值TDRoff以上后,实施使上述冷藏用风扇驱动直至至少经过预定时间Δtd1的冷藏第二除霜。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具备使上述冷藏用风扇驱动直至上述冷藏用蒸发器温度传感器达到上述预定值TDroff、或者在成为上述预定值TDRoff以上后直至经过比上述预定时间Δtd1短的预定时间的冷藏第一除霜运转,
以比上述冷藏第二除霜运转高的频率来实施上述冷藏第一除霜运转。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具备冷冻室、冷却该冷冻室的冷冻用蒸发器、向冷冻室输送被该冷冻用蒸发器冷却的空气的冷冻用风扇、设置上述冷冻用蒸发器和上述冷冻用风扇的冷冻用蒸发器室、连接该冷冻用蒸发器室与上述冷冻室之间的冷冻室风路、加热上述冷冻用蒸发器的第一加热器、以及检测上述冷冻用蒸发器的温度的冷冻用蒸发器温度传感器,
在上述冷藏用蒸发器室的下部配设上述冷冻用蒸发器室或者上述冷冻室,
具备利用上述第一加热器对附着于上述冷冻用蒸发器的霜进行加热来除霜的冷冻用除霜运转,
在实施该冷冻用除霜运转时,实施上述冷藏第二除霜。
18.根据权利要求15~17任一项中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冷藏用蒸发器的下部具备承接从上述冷藏用蒸发器滴下的除霜水的流槽、和加热该流槽的流槽加热器,
在上述第二除霜运转中对上述流槽加热器通电,并且在上述冷藏第二除霜的上述冷藏用风扇驱动条件结束后,进一步对上述流槽加热器通电直至经过预定时间Δtd2。
19.根据权利要求15~18任一项中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冷藏用蒸发器的下部具备承接从上述冷藏用蒸发器滴下的除霜水的流槽、加热该流槽的流槽加热器、以及检测上述流槽的温度的流槽温度传感器,
在上述冷藏第二除霜运转中对上述流槽加热器通电,并且对上述流槽加热器通电直至上述流槽温度传感器为预定值TGoff以上,或者直至预定值TGoff以上的情况经过预定时间Δtd2。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8020651A JP6975657B2 (ja) | 2018-02-08 | 2018-02-08 | 冷蔵庫 |
JP2018-020655 | 2018-02-08 | ||
JP2018-020651 | 2018-02-08 | ||
JP2018-020652 | 2018-02-08 | ||
JP2018020655A JP6894389B2 (ja) | 2018-02-08 | 2018-02-08 | 冷蔵庫 |
JP2018020652A JP2019138510A (ja) | 2018-02-08 | 2018-02-08 | 冷蔵庫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131951A true CN110131951A (zh) | 2019-08-16 |
CN110131951B CN110131951B (zh) | 2021-06-04 |
Family
ID=675683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030378.0A Active CN110131951B (zh) | 2018-02-08 | 2018-09-05 | 冰箱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131951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006431A (zh) * | 2019-11-19 | 2020-04-14 | 长虹美菱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带有冰鲜室的制冷器具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1248335A (ja) * | 1998-03-02 | 1999-09-14 | Hoshizaki Electric Co Ltd | 冷却貯蔵庫 |
CN1504704A (zh) * | 2002-12-04 | 2004-06-16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时间分段多重循环型冷却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CN1702411A (zh) * | 2004-05-28 | 2005-11-30 | 株式会社东芝 | 冰箱 |
EP1775535A1 (de) * | 2005-10-12 | 2007-04-18 | Jürgen Lessing | Sensoreinheit |
CN102308166A (zh) * | 2009-02-06 | 2012-01-04 | Bsh博世和西门子家用电器有限公司 | 制冷装置、尤其家用制冷装置与制冷装置的控制方法 |
CN103090619A (zh) * | 2011-11-08 | 2013-05-08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冰箱及其控制方法 |
KR20160090690A (ko) * | 2015-01-22 | 2016-08-01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냉장고 및 이의 제어방법 |
-
2018
- 2018-09-05 CN CN201811030378.0A patent/CN11013195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1248335A (ja) * | 1998-03-02 | 1999-09-14 | Hoshizaki Electric Co Ltd | 冷却貯蔵庫 |
CN1504704A (zh) * | 2002-12-04 | 2004-06-16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时间分段多重循环型冷却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CN1702411A (zh) * | 2004-05-28 | 2005-11-30 | 株式会社东芝 | 冰箱 |
EP1775535A1 (de) * | 2005-10-12 | 2007-04-18 | Jürgen Lessing | Sensoreinheit |
CN102308166A (zh) * | 2009-02-06 | 2012-01-04 | Bsh博世和西门子家用电器有限公司 | 制冷装置、尤其家用制冷装置与制冷装置的控制方法 |
CN103090619A (zh) * | 2011-11-08 | 2013-05-08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冰箱及其控制方法 |
KR20160090690A (ko) * | 2015-01-22 | 2016-08-01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냉장고 및 이의 제어방법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006431A (zh) * | 2019-11-19 | 2020-04-14 | 长虹美菱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带有冰鲜室的制冷器具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131951B (zh) | 2021-06-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374722B (zh) | 冰箱 | |
JP7090198B2 (ja) | 冷蔵庫 | |
US20080092569A1 (en) | Cooling unit with multi-parameter defrost control | |
CN102967103A (zh) | 冰箱以及冷冻装置 | |
CN102317716B (zh) | 冰箱 | |
JP2001082850A (ja) | 冷蔵庫 | |
CN102997558B (zh) | 冰箱 | |
KR100621235B1 (ko) | 바텀 프리저 타입 냉장고의 제빙용 냉기 유로 구조 | |
JP6894389B2 (ja) | 冷蔵庫 | |
KR20060007245A (ko) | 냉장고의 제빙 제어 장치 | |
KR100584273B1 (ko) | 도어 제빙실의 냉기 유로 구조 | |
CN110094918A (zh) | 冰箱 | |
JP2004101028A (ja) | 冷蔵庫 | |
JP2008057919A (ja) | 冷蔵庫 | |
CN110131951A (zh) | 冰箱 | |
KR100584270B1 (ko) | 바텀 프리저 타입 냉장고의 제빙 냉기 유로 구조 | |
CN103975206A (zh) | 冷藏库 | |
JP6145643B2 (ja) | 冷蔵庫 | |
CN110118461A (zh) | 冰箱 | |
JPH10267504A (ja) | 冷蔵庫 | |
JP2004183998A (ja) | 冷蔵庫 | |
CN111561798B (zh) | 冰箱 | |
JP2019027649A (ja) | 冷蔵庫 | |
JP6940424B2 (ja) | 冷蔵庫 | |
CN110131958A (zh) | 冰箱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after: Hitachi Global Living Program Co.,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before: Hitachi Household Electric Appliance Co.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