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30382A - 一种沉井井壁的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沉井井壁的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30382A
CN110130382A CN201910192184.9A CN201910192184A CN110130382A CN 110130382 A CN110130382 A CN 110130382A CN 201910192184 A CN201910192184 A CN 201910192184A CN 110130382 A CN110130382 A CN 1101303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caisson wall
concrete
foundation pit
caiss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9218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兰冰
兰一川
边振华
吴其波
王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 VOCATIONAL TECHNOLOGY INSTITUTE
Guangdong Polytechnic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Engineering Guangdong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 Technical School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 VOCATIONAL TECHNOLOGY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 VOCATIONAL TECHNOLOGY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 VOCATIONAL TECHNOLOGY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91019218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30382A/zh
Publication of CN1101303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3038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8/00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inorganic binders or the reaction product of an inorganic and an organic binder, e.g. polycarboxylate cemen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3/00Caissons; Construction or placing of caiss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250/00Production methods
    • E02D2250/0007Production methods using a mold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250/00Production methods
    • E02D2250/0023Cast, i.e. in situ or in a mold or other formwor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taining Wa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沉井井壁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测量定位:测量定位出沉井的坐标点;2)基坑开挖:采用机械施工与人工相配合进行基坑的挖掘;3)基础处理:对完成的基坑进行地质处理,使得基坑与设计要求的地基相符合;4)钢筋绑扎:按照设计图纸要求摆放好钢筋;5)支立模板:按照沉井井壁设计的几何尺寸进行立模;6)制备沉井井壁所需的混凝土;7)混凝土浇筑:利用混凝土运输车将混凝土运输到施工现场,然后通过出料溜槽直接将混凝土传输到支立模板中;8)拆模:逐块拆除模板,即可完成沉井井壁的制作,其中设基坑深度为H1,出料溜槽距离地面的高度为H2,单节沉井井壁的高度为H3;所述H1+H2≥H3,H3>H1>H2。

Description

一种沉井井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沉井井壁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国内从50年代起,沉井的建造发展很快,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采用沉井的形式建造了大量的桥梁台基础、取水构筑物、污水泵站、地下工业厂房、大型设备基础、地下仓库、盾构拼装井、矿用竖井以及地下车道和车站等大型深基础和地下构筑物的围体。随着越江、跨海湾、海峡大桥的兴建,以中国、日本为首大力发展深水基础,沉井施工技术由此得到很大的突破。
但是现有的沉井井壁在制作的过程当中,需要搭设脚手支架来提供沉井井壁的制作平台,但是由于脚手支架在搭建和拆除的的过程当中不仅会增加施工费用同时也增加了施工时间,而且还会存在高空作业的施工安全风险,从而大幅提高了沉井井壁的制作风险性;同时在浇筑混凝时要需要用到混凝土输送泵,进而增加了施工费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沉井井壁的制作方法,该制作方法工艺简单,不仅可以避免脚手支架的使用,同时无需混凝土输送泵的传输,从而可以节约施工费用和施工时间,壁免了高空作业的施工风险。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沉井井壁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测量定位:依据设计图纸给出的相关数据,用光学经纬仪对施工地点进行测量后定位出沉井的坐标点,并且配合设计图纸上的沉井井壁的实际尺寸对坐标点进行放线标注;
(2)基坑开挖:采用机械施工与人工清底相配合的方式,按照步骤(1)完成的放线标注进行基坑的挖掘;
(3)基础处理:对步骤(2)中开挖完成的基坑,进行地质处理,使得基坑与设计要求的地基相符合;
(4)钢筋绑扎:在完成步骤(3)后的基坑内,按照设计图纸要求摆放好受力主筋的位置,然后将分布筋放入到基坑内;
(5)支立模板:在完成步骤(4)后的基坑内,按照沉井井壁设计的几何尺寸进行立模,模板连接缝应该严密,不得漏浆、错台,模板安装后利用支撑架对模板进行加固;
(6)制备沉井井壁所需的混凝土;
(7)混凝土浇筑:利用步骤(6)中制备的混凝土,通过运输车将其运输到施工现场,然后通过混凝土运输车的出料溜槽将混凝土直接传输到步骤(5)中的支立模板中;
(8)拆模:待步骤(7)中浇筑的混凝土强度达到的合计强度75%至80%时,首先逐段松开并拆除固定模板的支撑架,然后逐块拆除侧面模板,即可完成沉井井壁的制作;
其中设基坑深度为H1, 出料溜槽距离地面的高度为H2,单节沉井井壁的高度为H3;
所述H1+ H2≥H3,H3>H2>H1。
进一步的,在步骤(2)中,所述沉井基坑开挖的深度H1为1.8m至2.2m。
进一步的,在步骤(6)中,所述混凝土运输车的出料溜槽距地面的水平距离H2为1.5m至1.6m。
进一步的,在步骤(7)中,所述单节沉井井壁的高度H3为3m至3.5m。
进一步的,步骤(6)中,混凝土原料的配方按其原料重量比计包括如下组分:油井水泥96~110份,天然碎岩石46~70份,黄砂52~66份,地表水65~75份,火山灰30~40份,卵石20~30份,矿渣微粉20~30份,石灰石粉10~15份,铁粉4~7份,亚硝酸钙4~6份,聚丙烯短纤维2~3份,甲酸钙1~2份,木质素磺酸盐0.5~2份,引气减水剂0.5~1.5份。
进一步的,步骤(6)中,混凝土原料的配方按其原料重量比计包括如下组分:油井水泥96份,天然碎岩石46份,黄砂52份,地表水65份,火山灰30份,卵石20份,矿渣微粉20份,石灰石粉10份,铁粉4份,亚硝酸钙4份,聚丙烯短纤维2份,甲酸钙1份,木质素磺酸盐0.5份,引气减水剂0.5份。
进一步的,步骤(6)中,混凝土原料的配方按其原料重量比计包括如下组分:油井水泥110份,天然碎岩石70份,黄砂66份,地表水75份,火山灰40份,卵石30份,矿渣微粉30份,石灰石粉15份,铁粉7份,亚硝酸钙6份,聚丙烯短纤维3份,甲酸钙2份,木质素磺酸盐2份,引气减水剂1.5份。
进一步的,步骤(6)中,混凝土原料的配方按其原料重量比计包括如下组分:油井水泥103份,天然碎岩石58份,黄砂59份,地表水60份,火山灰35份,卵石25份,矿渣微粉25份,石灰石粉13份,铁粉6份,亚硝酸钙5份,聚丙烯短纤维2.5份,甲酸钙1.5份,木质素磺酸盐1.25份,引气减水剂1份。
进一步的,在步骤(2)中,所述基坑的开挖宽度与沉井井壁的基础宽度按照1:0.8放坡。
进一步的,在步骤(5)中,所述模板采用木质模板。
有益效果:由于沉井井壁在制作的过程当中,沉井井壁分节的高度与沉井基坑的开挖深度和出料溜槽距离地面之间的高度三者相配合,使得混凝土运输车直接通过出料溜槽将混凝土直接送入沉井井壁模板内,使得施工人员能够在地面进行混凝土浇筑的施工,不仅可以避免了搭设拆除支架、砼泵的使用,同时也节约了施工费用和施工时间,避免了高空作业的施工风险。
其次由于在制作沉井井壁的混凝土中加入有聚丙烯短纤维和亚硝酸钙相互配合,能够有效地控制混凝土的塑性收缩、干缩、温度变化等因素引起的微裂纹,防止及抑制裂缝的形成及发展,大大改善混凝土的抗渗性能、抗冲击及抗震能力,同时还通过添加有甲酸钙和引气减水剂,能够加快水泥的硬化速度,缩短凝结时间,便于脱模快,从而使得沉井井壁的使用效果更优良,大幅提高沉井井壁的使用寿命、抗渗性、抗冻融和耐久性。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沉井井壁的制作方法的制作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种沉井井壁的现场施工图。
图中包括有:
混凝土运输车1、出料溜槽2、基坑3、井壁4。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沉井井壁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测量定位:依据设计图纸给出的相关数据用光学经纬仪对施工地点进行测量后定位出沉井的坐标点,并且配合设计图纸上的沉井井壁的实际尺寸对坐标点进行放线标注;
(2)基坑3开挖:采用机械施工与人工清底相配合的方式,按照步骤(1)完成的放线标注进行基坑3的挖掘;
(3)基础处理:对步骤(2)中开挖完成的基坑3,根据基坑3的具体情况对其进行加固处理,使得基坑3与设计要求的地基相符合;
(4)钢筋绑扎:在完成步骤(3)后的基坑3内,按照设计图纸要求摆放好受力主筋的位置,然后将分布筋放入到基坑3内;
(5)支立模板:在完成步骤(4)后的基坑3内,按照沉井井壁4设计的几何尺寸进行立模,模板连接缝应该严密,不得漏浆、错台,模板安装后利用支撑架对模板进行加固;
(6)制备沉井井壁4所需的混凝土;
(7)混凝土浇筑:利用步骤(6)中制备的混凝土,通过混凝土运输车1将其运输到施工现场,然后通过混凝土运输车1的出料溜槽2将混凝土直接传输到步骤(5)中的支立模板中;
(8)拆模:待步骤(7)中浇筑的混凝土强度达到的合计强度75%时,首先逐段松开并拆除固定模板的支撑架,然后逐块拆除侧面模板,即可完成沉井井壁4的制作;
其中设基坑深度为H1, 出料溜槽距离地面的高度为H2,单节沉井井壁的高度为H3;
所述H1+ H2≥H3,H3>H1>H2。
在优选实施例中,步骤(6)中,混凝土原料的配方按其原料重量比计包括如下组分:油井水泥96份,天然碎岩石46份,黄砂52份,地表水65份,火山灰30份,卵石20份,矿渣微粉20份,石灰石粉10份,铁粉4份,亚硝酸钙4份,聚丙烯短纤维2份,甲酸钙1份,木质素磺酸盐0.5份,引气减水剂0.5份。
在优选实施例中,在步骤(2)中,所述沉井基坑3开挖的深度H1为2m,使得沉井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当中可以通过混凝土运输车1的出料溜槽2直接将混凝土送入沉井井壁模板内。
在优选实施例中,在步骤(6)中,所述混凝土运输车1的出料溜槽2距地面的水平距离H2为1.5m,使得混凝土在送入沉井井壁4模板中时更加容易,浇筑效果更好。
在优选实施例中,在步骤(7)中,所述单节沉井井壁的高度H3为3.5m。
在优选实施例中,在步骤(2)中,所述基坑3的开挖宽度与沉井井壁4的基础宽度按照1:0.8放坡,使得在基坑3开挖的过程当中,能够防止土壁塌方,确保施工安全。
在优选实施例中,在步骤(5)中,所述模板采用木质模板,使得模板在拆模的过程当中,更容易脱离,避免模板与混凝土粘粘在一起。
实施例2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沉井井壁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测量定位:依据设计图纸给出的相关数据用光学经纬仪对施工地点进行测量后定位出沉井的坐标点,并且配合设计图纸上的沉井井壁的实际尺寸对坐标点进行放线标注;
(2)基坑3开挖:采用机械施工与人工清底相配合的方式,按照步骤(1)完成的放线标注进行基坑3的挖掘;
(3)基础处理:对步骤(2)中开挖完成的基坑3,根据基坑3的具体情况对其进行加固处理,使得基坑3与设计要求的地基相符合;
(4)钢筋绑扎:在完成步骤(3)后的基坑3内,按照设计图纸要求摆放好受力主筋的位置,然后将分布筋放入到基坑3内;
(5)支立模板:在完成步骤(4)后的基坑3内,按照沉井井壁4设计的几何尺寸进行立模,模板连接缝应该严密,不得漏浆、错台,模板安装后利用支撑架对模板进行加固;
(6)制备沉井井壁4所需的混凝土;
(7)混凝土浇筑:利用步骤(6)中制备的混凝土,通过混凝土运输车1将其运输到施工现场,然后通过混凝土运输车1的出料溜槽2将混凝土直接传输到步骤(5)中的支立模板中;
(8)拆模:待步骤(7)中浇筑的混凝土强度达到的合计强度80%时,首先逐段松开并拆除固定模板的支撑架,然后逐块拆除侧面模板,即可完成沉井井壁4的制作;
其中设基坑深度为H1, 出料溜槽距离地面的高度为H2,单节沉井井壁的高度为H3;
所述H1+ H2≥H3,H3>H1>H2。
在优选实施例中,步骤(6)中,混凝土原料的配方按其原料重量比计包括如下组分:油井水泥110份,天然碎岩石70份,黄砂66份,地表水75份,火山灰40份,卵石30份,矿渣微粉30份,石灰石粉15份,铁粉7份,亚硝酸钙6份,聚丙烯短纤维3份,甲酸钙2份,木质素磺酸盐2份,引气减水剂1.5份。
在优选实施例中,在步骤(2)中,所述沉井基坑3开挖的深度H1为2.2m,使得沉井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当中可以通过混凝土运输车1的出料溜槽2直接将混凝土送入沉井井壁4模板内。
在优选实施例中,在步骤(6)中,所述混凝土运输车1的出料溜槽2距地面的水平距离H2为1.6m,使得混凝土在送入沉井井壁模板中时更加容易,浇筑效果更好。
在优选实施例中,在步骤(7)中,所述单节沉井井壁的高度H3为3.4m。
在优选实施例中,在步骤(2)中,所述基坑3的开挖宽度与沉井井壁的基础宽度按照1:0.8放坡,使得在基坑3开挖的过程当中,能够防止土壁塌方,确保施工安全。
在优选实施例中,在步骤(5)中,所述模板采用木质模板,使得模板在拆模的过程当中,更容易脱离,避免模板与混凝土粘粘在一起。
实施例3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沉井井壁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测量定位:依据设计图纸给出的相关数据用光学经纬仪对施工地点进行测量后定位出沉井的坐标点,并且配合设计图纸上的沉井井壁的实际尺寸对坐标点进行放线标注;
(2)基坑3开挖:采用机械施工与人工清底相配合的方式,按照步骤(1)完成的放线标注进行基坑3的挖掘;
(3)基础处理:对步骤(2)中开挖完成的基坑3,根据基坑3的具体情况对其进行加固处理,使得基坑3与设计要求的地基相符合;
(4)钢筋绑扎:在完成步骤(3)后的基坑3内,按照设计图纸要求摆放好受力主筋的位置,然后将分布筋放入到基坑3内;
(5)支立模板:在完成步骤(4)后的基坑3内,按照沉井井壁4设计的几何尺寸进行立模,模板连接缝应该严密,不得漏浆、错台,模板安装后利用支撑架对模板进行加固;
(6)制备沉井井壁4所需的混凝土;
(7)混凝土浇筑:利用步骤(6)中制备的混凝土,通过混凝土运输车1将其运输到施工现场,然后通过混凝土运输车1的出料溜槽2将混凝土直接传输到步骤(5)中的支立模板中;
(8)拆模:待步骤(7)中浇筑的混凝土强度达到的合计强度 80%时,首先逐段松开并拆除固定模板的支撑架,然后逐块拆除侧面模板,即可完成沉井井壁4的制作;
其中设基坑深度为H1, 出料溜槽距离地面的高度为H2,单节沉井井壁的高度为H3;
所述H1+ H2≥H3,H3>H1>H2。
在优选实施例中,步骤(6)中,混凝土原料的配方按其原料重量比计包括如下组分:油井水泥103份,天然碎岩石58份,黄砂59份,地表水60份,火山灰35份,卵石25份,矿渣微粉25份,石灰石粉13份,铁粉6份,亚硝酸钙5份,聚丙烯短纤维2.5份,甲酸钙1.5份,木质素磺酸盐1.25份,引气减水剂1份。
在优选实施例中,在步骤(2)中,所述沉井基坑3开挖的深度H1为1.8m,使得沉井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当中可以通过混凝土运输车1的出料溜槽2直接将混凝土送入沉井井壁模板内。
在优选实施例中,在步骤(6)中,所述混凝土运输车1的出料溜槽2距地面的水平距离H2为1.55m,使得混凝土在送入沉井井壁模板中时更加容易,浇筑效果更好。
在优选实施例中,在步骤(7)中,所述单节沉井井壁4的高度H3为3.25m。
在优选实施例中,在步骤(2)中,所述基坑的开挖宽度与沉井井壁4的基础宽度按照1:0.8放坡,使得在基坑3开挖的过程当中,能够防止土壁塌方,确保施工安全。
在优选实施例中,在步骤(5)中,所述模板采用木质模板,使得模板在拆模的过程当中,更容易脱离,避免模板与混凝土粘粘在一起。
实验例
实验对象:本发明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制得的沉井井壁。
实验标准:按照GB/T50107-2010和GB50164-92规定对上述三组沉井井壁进行抗压强度、抗冻性、抗渗性和抗弯强度进行检测。
下表为本发明三组实施例沉井井壁指标检测结果:
由上表可见,本发明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的沉井井壁的抗压强度、抗冻性、抗渗性和抗弯强度均符合国家标准GB/T50107-2010和GB50164-92的规定。
有益效果:由于沉井井壁在制作的过程当中,沉井井壁分节的高度与沉井基坑的开挖深度和出料溜槽距离地面之间的高度三者相配合,使得混凝土运输车直接通过出料溜槽将混凝土直接送入沉井井壁模板内,使得施工人员能够在地面进行混凝土浇筑的施工,不仅可以避免了搭设拆除支架、砼泵的使用,同时也节约了施工费用和施工时间,避免了高空作业的施工风险。
其次由于在制作沉井井壁的混凝土中加入有聚丙烯短纤维和亚硝酸钙相互配合,能够有效地控制混凝土的塑性收缩、干缩、温度变化等因素引起的微裂纹,防止及抑制裂缝的形成及发展,大大改善混凝土的抗渗性能、抗冲击及抗震能力,同时还通过添加有甲酸钙和引气减水剂,能够加快水泥的硬化速度,缩短凝结时间,便于脱模快,从而使得沉井井壁的使用效果更优良,大幅提高沉井井壁的使用寿命、抗渗性、抗冻融和耐久性。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沉井井壁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测量定位:依据设计图纸给出的相关数据,用光学经纬仪对施工地点进行测量后定位出沉井的坐标点,并且配合设计图纸上的沉井井壁的实际尺寸对坐标点进行放线标注;
(2)基坑开挖:采用机械施工与人工清底相配合的方式,按照步骤(1)完成的放线标注进行基坑的挖掘;
(3)基础处理:对步骤(2)中开挖完成的基坑,进行地质处理,使得基坑与设计要求的地基相符合;
(4)钢筋绑扎:在完成步骤(3)后的基坑内,按照设计图纸要求摆放好受力主筋的位置,然后将分布筋放入到基坑内;
(5)支立模板:在完成步骤(4)后的基坑内,按照沉井井壁设计的几何尺寸进行立模,模板连接缝应该严密,不得漏浆、错台,模板安装后利用支撑架对模板进行加固;
(6)制备沉井井壁所需的混凝土;
(7)混凝土浇筑:利用步骤(6)中制备的混凝土,通过运输车将其运输到施工现场,然后通过混凝土运输车的出料溜槽将混凝土直接传输到步骤(5)中的支立模板中;
(8)拆模:待步骤(7)中浇筑的混凝土强度达到的合计强度75%至80%时,首先逐段松开并拆除固定模板的支撑架,然后逐块拆除侧面模板,即可完成沉井井壁的制作;
其中设基坑深度为H1, 出料溜槽距离地面的高度为H2,单节沉井井壁的高度为H3;
所述H1+ H2≥H3,H3>H1>H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沉井井壁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所述沉井基坑开挖的深度H1为1.8m至2.2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沉井井壁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6)中,所述混凝土运输车的出料溜槽距地面的水平距离H2为1.5m至1.6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沉井井壁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7)中,所述单节沉井井壁的高度H3为3m至3.5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沉井井壁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混凝土原料的配方按其原料重量比计包括如下组分:油井水泥96~110份,天然碎岩石46~70份,黄砂52~66份,地表水65~75份,火山灰30~40份,卵石20~30份,矿渣微粉20~30份,石灰石粉10~15份,铁粉4~7份,亚硝酸钙4~6份,聚丙烯短纤维2~3份,甲酸钙1~2份,木质素磺酸盐0.5~2份,引气减水剂0.5~1.5份。
6.如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一种沉井井壁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混凝土原料的配方按其原料重量比计包括如下组分:油井水泥96份,天然碎岩石46份,黄砂52份,地表水65份,火山灰30份,卵石20份,矿渣微粉20份,石灰石粉10份,铁粉4份,亚硝酸钙4份,聚丙烯短纤维2份,甲酸钙1份,木质素磺酸盐0.5份,引气减水剂0.5份。
7.如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一种沉井井壁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混凝土原料的配方按其原料重量比计包括如下组分:油井水泥110份,天然碎岩石70份,黄砂66份,地表水75份,火山灰40份,卵石30份,矿渣微粉30份,石灰石粉15份,铁粉7份,亚硝酸钙6份,聚丙烯短纤维3份,甲酸钙2份,木质素磺酸盐2份,引气减水剂1.5份。
8.如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一种沉井井壁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混凝土原料的配方按其原料重量比计包括如下组分:油井水泥103份,天然碎岩石58份,黄砂59份,地表水60份,火山灰35份,卵石25份,矿渣微粉25份,石灰石粉13份,铁粉6份,亚硝酸钙5份,聚丙烯短纤维2.5份,甲酸钙1.5份,木质素磺酸盐1.25份,引气减水剂1份。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沉井井壁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所述基坑的开挖宽度与沉井井壁的基础宽度按照1:0.8放坡。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沉井井壁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5)中,所述模板采用木质模板。
CN201910192184.9A 2019-03-14 2019-03-14 一种沉井井壁的制作方法 Pending CN11013038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92184.9A CN110130382A (zh) 2019-03-14 2019-03-14 一种沉井井壁的制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92184.9A CN110130382A (zh) 2019-03-14 2019-03-14 一种沉井井壁的制作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30382A true CN110130382A (zh) 2019-08-16

Family

ID=675687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92184.9A Pending CN110130382A (zh) 2019-03-14 2019-03-14 一种沉井井壁的制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30382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81896A (zh) * 2010-03-20 2010-07-21 浙江裕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混凝土垫上制作沉井的施工方法
CN103864388A (zh) * 2014-03-11 2014-06-18 康利生 轻质复合保温防火型干粉砂浆及其制备方法
CN106007530A (zh) * 2016-05-25 2016-10-12 句容联众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抗冻混凝土
CN106587710A (zh) * 2016-12-21 2017-04-26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 一种混凝土防冻剂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81896A (zh) * 2010-03-20 2010-07-21 浙江裕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混凝土垫上制作沉井的施工方法
CN103864388A (zh) * 2014-03-11 2014-06-18 康利生 轻质复合保温防火型干粉砂浆及其制备方法
CN106007530A (zh) * 2016-05-25 2016-10-12 句容联众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抗冻混凝土
CN106587710A (zh) * 2016-12-21 2017-04-26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 一种混凝土防冻剂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43027B2 (en) Rectangular working well with preset pipe jacking hole and sliding back wall in water-rich stratum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thereof
CN109680677A (zh) 一种地下连续墙施工工艺
CN109680676A (zh) 一种风井围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3205978B (zh) 高渗透层水位下电梯基坑沉井胎模施工方法
CN108035335A (zh) 一种冻结法施工井筒式地下停车库方法
CN110344423A (zh) 一种沉井法成型高水位下局部深基坑的施工方法
CN109555116A (zh) 一种高密度岩溶强烈发育地区全套管灌注桩施工方法
CN112323823B (zh) 桩基施工场地废弃防空洞的充填装置及方法
CN106122589B (zh) 一种土压平衡法
CN102071940A (zh) 煤矿井筒穿越多层采空区的施工方法
CN103821219A (zh) 顶管施工改型检查井施工方法
CN102505704A (zh) 软弱地质竖井中大型沉井施工方法
CN106049519B (zh) 一种放阶式大筏板施工工艺
CN108560536A (zh) 水泥土搅拌连续桩墙施工方法
CN101446088A (zh) 一种用于戈壁滩碎石土地区的杆塔基础施工方法
CN101597888B (zh) 市政排水涵洞沉槽施工方法
CN111676987A (zh) 振冲浆夯法建筑肥槽回填施工方法
CN107989049A (zh) 一种框架护坡的施工方法
CN106245655A (zh) 利用微型钢管桩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方法
CN109610473A (zh) 一种市政大型池体构筑物基坑支护体系的施工方法
CN110130382A (zh) 一种沉井井壁的制作方法
CN112431225A (zh) 顶管砖砌工作井逆作法施工方法
CN204418229U (zh) 地下室外墙后浇带混凝土卡槽
CN201671104U (zh) 一种组合式塔式起重机基础
CN203113515U (zh) 一种滑模顶升一体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510000 No. 122 Tianshou Road, Tianhe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Guangdong water conservancy and electric power Career Technical College (Guangdong water conservancy and electric power technical school)

Address before: 510000 No. 122 Tianshou Road, Tianhe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Guangdong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 Vocational Technology Institute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816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