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30369B - 一种岩质边坡生态加固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岩质边坡生态加固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30369B
CN110130369B CN201910411737.5A CN201910411737A CN110130369B CN 110130369 B CN110130369 B CN 110130369B CN 201910411737 A CN201910411737 A CN 201910411737A CN 110130369 B CN110130369 B CN 11013036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ck
slope
cement
fixed
pla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1173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30369A (zh
Inventor
张勇
杨磊
陈兵
梁润武
范亚章
严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Juye Landscape Constru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Juye Landscape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Juye Landscape Constru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Juye Landscape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41173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30369B/zh
Publication of CN1101303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303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303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303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7/00Excavations; Bordering of excavations; Making embankments
    • E02D17/20Securing of slopes or inclines
    • E02D17/205Securing of slopes or inclines with modular blocks, e.g. pre-fabricate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23Dune restoration or creation; Cliff stabilis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Pit Excavations, Shoring, Fill Or Stabilisation Of Slopes (AREA)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岩质边坡生态加固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a.清理碎石;b.准备测量工具;c.坡度测量;d.预制边坡加固组件:加固组件包括基座、防护隔板以及种植架,防护隔板一端设置于基座内并与基座凝结固定,防护隔板上设有固定灌泥管;种植架分别与多个防护隔板焊接固定;e.地基槽开挖;f.加固槽钻孔;g.加固组件施工;h.植被养护。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本方案利用新机械结构,有效防止了岩石的风化作用,加强了岩石的稳定性,降低了岩石碎裂崩塌而伤害车辆行人的风险。

Description

一种岩质边坡生态加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边坡加固工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岩质边坡生态加固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伴随着山区经济的飞速发展,各种工程建设项目不断推进。山区高速公路、水利水电工程、市政建设形成了大量的裸露岩质边坡。边坡按组成物质性质可分为岩质边坡、土质边坡和岩土混合边坡。岩质边坡通常指的是山区道路旁的岩石陡坡,其与土质边坡有较大的差异。由于岩体自身物理力学性质的缘故,自稳能力较土质边坡强,因而坡度通常更陡。此外,岩质边坡保水性差且土壤相对贫瘠,难以提供给植被生长必备的基质条件。因此岩质边坡的生态治理技术有较高的难度。而且岩体长期裸露会面临强烈的风化作用,使得岩质边坡上的岩石结构失稳,有碎裂甚至崩塌的风险。生态护坡技术就相当于岩体的保护层,减弱风化作用,恢复其生态环境。
现有的生态护坡技术往往是在岩石开槽并在槽中设置植被所需的种植基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缓岩石的风化作用,但是,这种方式大面积破坏了岩石的结构,对岩石的稳定性具有较大的损伤,且该生态护坡技术缺少对岩石的加固作用,难以有效防止碎裂的岩石从岩质边坡上掉落,对道路上的车辆行人安全均具有一定的威胁。
为此,亟需一种岩质边坡生态加固方法,该岩质边坡生态加固方法有效加固了岩质边坡上的岩石,有效防止了岩石的风化作用,加强了岩石的稳定性,降低了岩石碎裂崩塌而伤害车辆行人的风险。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岩质边坡生态加固方法,该岩质边坡生态加固方法有效加固了岩质边坡上的岩石,有效防止了岩石的风化作用,加强了岩石的稳定性,降低了岩石碎裂崩塌而伤害车辆行人的风险。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岩质边坡生态加固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
a.清理碎石:清理岩质边坡侧壁岩石上的碎石;
b.准备测量工具:准备尺寸带、重锤线以及角度尺;
c.坡度测量:将尺寸带从岩质边坡顶部往岩质边坡底部拉直,且保持尺寸带与边坡的延伸方向垂直,使得尺寸带的长度方向与边坡的倾斜方向平行,然后使用重锤线并与尺寸带相交,最后使用角度尺测量重锤线与尺寸带的夹角,重锤线与尺寸带夹角的余角即为岩质边坡的坡度,而尺寸带的长度即为岩质边坡的倾斜边长度;
d.预制边坡加固组件:所述加固组件包括由水泥凝结预制而成的基座、根据岩质边坡长度制成的防护隔板以及种植架,所述防护隔板一端设置于所述基座内并与基座凝结固定,所述防护隔板以及所述基座设有多组,且所述防护隔板上设有固定灌泥管;所述种植架分别与多个防护隔板焊接固定;
e.地基槽开挖:使用挖掘机作为工具在岩质边坡底部开挖所述地基槽,地基槽沿岩质边坡的长度方向延伸;
f.加固槽钻孔:在岩质边坡上选取合适位置并使用钻孔工具打孔,加固槽的钻孔位置选取在岩质边坡岩石的上倾斜面;
g.加固组件施工:将基座、防护隔板以及种植架运输至岩质边坡处,基座吊放至地基槽内并浇筑固定,防护隔板贴合岩质边坡的坡度倾斜设置,且多组基座以及多组防护隔板均沿岩质边坡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此时固定灌泥管端部置于加固槽内,通过固定灌泥管往加固槽内灌注水泥,然后在防护隔板与岩质边坡之间灌注水泥,最后在种植架与岩质边坡之间设置种植土并栽种植被;
h.植被养护:定期维护栽种的植被,防止种植土发生水土流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护隔板与基座固定并与岩质边坡的坡面灌注水泥而粘结固定,使得防护边坡上的岩石相对于地面稳固,而防护隔板沿岩质边坡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加强了岩质边坡的多处位置,而防护隔板之间设有种植架,使得防护隔板之间的岩石上栽种有植被,有效防止了岩石的风化作用,加强了岩质边坡整体的稳定性,降低了岩石碎裂崩塌而伤害车辆行人的风险。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在步骤e中,地基槽包括开设于岩质边坡底部地面上的主槽以及开设于所述主槽内底壁上的副槽,所述主槽沿岩质边坡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副槽设有多处,多处副槽沿所述主槽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基座包括水泥墩、固定于所述水泥墩底部并与之一体成型的水泥桩、固定于所述水泥桩底部的钢筋笼以及固定于所述水泥桩之间的连接柱;所述水泥墩上表面开设有贯穿至水泥桩底面的灌注孔;在步骤g中,将水泥墩吊放至所述主槽所在处的地面上,水泥桩以及连接柱设置于所述主槽内,钢筋笼设置于副槽内,然后通过所述灌注孔朝向副槽内灌注水泥,最后在主槽内灌注水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泥桩与连接柱设置于主槽内并浇筑水泥,使得各个水泥墩之间具有连接,从而使得单个防护隔板对水泥墩的作用力分散至多个水泥墩上,提高了单个水泥墩的稳定性,而水泥桩底部的钢筋笼与副槽浇筑水泥固定,进一步加强了水泥墩的稳定性,此外,水泥墩、水泥桩以及钢筋笼为预制设施,提高了施工效率。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在步骤f中,选取钻孔加固槽的岩石倾斜面倾斜度与岩质边坡的坡度之间的角度差小于3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岩石倾斜面与岩质边坡的坡度角度差小于30°,使得固定灌泥管的轴线与加固槽的深度方向的偏差小于30°,当防护隔板遭受岩质边坡上岩石的冲击时,防护隔板对固定灌泥管的作用力沿固定灌泥管轴线,而固定灌泥管作用于岩石上的力分解为加固槽内壁与水泥的粘接力以及固定灌泥管通过水泥对加固槽内壁的压力,当岩石倾斜面与岩质边坡的坡度角度差为30°时,固定灌泥管对岩石上加固槽内壁的压力为固定灌泥管总作用力的一半,故而控制岩石倾斜面与岩质边坡的坡度角度差小于30°,有利于减小固定灌泥管对岩石加固槽内壁的压力,有效减小了防护隔板遭受冲击时对岩质边坡岩石的直接损伤,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岩石结构的稳定性。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在步骤f中,加固槽的开口呈等边三角形,且加固槽开口的两处夹角设置于下侧,一处夹角设置于上侧;所述固定灌泥管穿过所述防护隔板并与防护隔板固定,且所述固定灌泥管靠近岩质边坡的一端设置于加固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水泥通过固定灌泥管灌入加固槽内时,水泥从加固槽内部朝向加固槽开口蔓延,而在水泥自身重力影响下,水泥从加固槽开口下侧溢出时,水泥还未填满加固槽开口上部,而加固槽开口的两处夹角设置于下侧,一处夹角设置于上侧,使得加固槽开口上部此时未填满水泥的空间相对减小,而当水泥继续灌注并最终填满加固槽时,在加固槽开口下侧与固定灌泥管底部之间形成大块的水泥块,而在加固槽开口上部与固定灌泥管上部之间形成较小的水泥块,填补了最终在防护隔板与岩质边坡之间灌注水泥时在固定灌泥管底部与岩石之间形成的空隙,使得加固槽外的水泥在固定灌泥管处的分布更均匀,从而使得固定灌泥管的抗拔力更均匀。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灌泥管设置于加固槽内的端部固定有导向半管,所述导向半管的内壁朝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固定灌泥管进入加固槽内的水泥在导向半管的导向作用下首先朝向加固槽上部蔓延,结合水泥的自身重力作用,使得水泥更加均匀地填满加固槽,通过固定不同长度的导向半管,调节了在加固槽开口下侧与固定灌泥管底部之间形成水泥块的大小,有效减少了固定灌泥管在不同倾斜面的岩石上的固定方式的差异。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护隔板远离岩质边坡的表面固定有与所述防护隔板靠近岩质边坡的表面连通的灌注口,所述灌注口设置于所述固定灌泥管上部;在步骤g中,在防护隔板与岩质边坡之间灌注的水泥中混合石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施工人员通过灌注口朝向防护隔板与岩质边坡之间灌注水泥,且水泥中混合石子,减少了水泥的成本。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护隔板两侧固定有压泥边带,所述压泥边带一侧边缘与所述防护隔板的侧边固定,另一侧固定有用于与岩质边坡坡面固定的销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向灌注口内灌注水泥石子之前,施工人员将压泥边带上的销钉敲入防护隔板两侧的岩石,使得防护隔板两侧封闭,防止灌注的水泥和石子溢出防护隔板。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种植架包括固定于所述防护隔板之间的连接杆以及固定于所述连接杆上的种植板,所述种植板倾斜设置并与岩质边坡形成夹角;在步骤g中,种植土设置于所述种植板与岩质边坡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种植土设置于种植板与岩质边坡之间,且种植土上栽种有植被,避免岩质边坡表面裸露在外,有效减少了岩质边坡上岩石的风化作用,提高了岩质边坡的结构稳定性,而种植板倾斜设置,有效防止了种植土的流失。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种植板与岩质边坡之间底部铺设有塑胶皮,塑胶皮上浇筑混凝土形成种植层,种植土设置于种植层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塑胶皮与种植层的设置,有效封堵了种植板底部与岩质边坡之间的缝隙,防止种植土从该缝隙中流失。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种植板底部开设有与种植土连通的透气孔,所述透气孔远离种植土的开口高于其靠近种植土的开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种植板上开设有透气孔,防止栽种于种植土上的植被根部无氧呼吸过多而影响植被的生长,而透气孔远离所述种植土的开口高于其靠近种植土的开口,有效防止了种植土的流失。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防护隔板与基座固定并与岩质边坡的坡面灌注水泥而粘结固定,使得防护边坡上的岩石相对于地面稳固,而防护隔板沿岩质边坡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加强了岩质边坡的多处位置,而防护隔板之间设有种植架,使得防护隔板之间的岩石上栽种有植被,有效防止了岩石的风化作用,加强了岩质边坡整体的稳定性,降低了岩石碎裂崩塌而伤害车辆行人的风险;
2.当水泥通过固定灌泥管灌入加固槽内时,水泥从加固槽内部朝向加固槽开口蔓延,而在水泥自身重力影响下,水泥从加固槽开口下侧溢出时,水泥还未填满加固槽开口上部,而加固槽开口的两处夹角设置于下侧,一处夹角设置于上侧,使得加固槽开口上部此时未填满水泥的空间相对减小,而当水泥继续灌注并最终填满加固槽时,在加固槽开口下侧与固定灌泥管底部之间形成大块的水泥块,而在加固槽开口上部与固定灌泥管上部之间形成较小的水泥块,填补了最终在防护隔板与岩质边坡之间灌注水泥时在固定灌泥管底部与岩石之间形成的空隙,使得加固槽外的水泥在固定灌泥管处的分布更均匀,从而使得固定灌泥管的抗拔力更均匀;
3.通过固定灌泥管进入加固槽内的水泥在导向半管的导向作用下首先朝向加固槽上部蔓延,结合水泥的自身重力作用,使得水泥更加均匀地填满加固槽,通过固定不同长度的导向半管,调节了在加固槽开口下侧与固定灌泥管底部之间形成水泥块的大小,有效减少了固定灌泥管在不同倾斜面的岩石上的固定方式的差异。
附图说明
图1是加固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防护隔板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地基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加固组件的施工示意图;
图5是种植板的施工示意图。
图中:1、基座;11、水泥墩;111、灌注孔;12、水泥桩;13、钢筋笼;14、连接柱;2、防护隔板;21、灌泥管;211、导向半管;22、灌注口;23、压泥边带;231、销钉;3、种植架;31、连接杆;32、固定柱;33、种植板;331、透气孔;41、主槽;42、副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岩质边坡生态加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清理碎石:清理岩质边坡侧壁岩石上的碎石,使得岩质边坡上的岩石均连接牢固。
b.准备测量工具:准备尺寸带、重锤线以及角度尺。
c.坡度测量:将尺寸带从岩质边坡顶部往岩质边坡底部拉直,且保持尺寸带与边坡的延伸方向垂直,使得尺寸带的长度方向与边坡的倾斜方向平行,然后使用重锤线并与尺寸带相交,最后使用角度尺测量重锤线与尺寸带的夹角,该夹角的余角即为岩质边坡的坡度,而尺寸带的长度即为岩质边坡的倾斜边长度。
d.预制边坡加固组件:
如图1所示,加固组件包括基座1、防护隔板2以及种植架3。结合图2所示,基座1包括水泥墩11、水泥桩12、钢筋笼13以及连接柱14,水泥墩11为矩形块状结构,由钢筋水泥凝结制成。水泥桩12为矩形柱状,其长度方向与水泥墩11底面垂直,且水泥桩12上端表面与水泥墩11底面一体成型。钢筋笼13为钢筋编制而成的管状结构,其轴线与水泥桩12的长度方向一致,且钢筋笼13上端设置于水泥桩12底面内并与水泥桩12凝结固定。水泥墩11、水泥桩12以及钢筋笼13设有多组并沿直线排列,且每组水泥墩11、水泥桩12以及钢筋笼13分别设有一个。连接柱14为圆形柱状,由钢材料制成,其轴线与水泥桩12的长度方向垂直,且连接柱14两端分别设置于水泥桩12内并与水泥桩12凝结固定。此外,水泥墩11上表面开设有灌注孔111,灌注孔111的开口呈圆形,且灌注孔111与水泥桩12底面连通。
如图2所示,防护隔板2为矩形板状结构,其宽度为500mm,防护隔板2倾斜设置,其倾斜角度与岩质边坡的坡度一致,且防护隔板2下端设置于水泥墩11内并与水泥墩11凝结固定。防护隔板2上设有固定灌泥管21以及灌注口22,固定灌泥管21为圆管状,由钢铁制成,其轴线与防护隔板2表面垂直,且固定灌泥管21一端穿过防护隔板2并与防护隔板2固定。灌注口22为开口呈矩形的短管状,设置于灌泥管21与防护隔板2的连接处上侧,其一端与防护隔板2靠近基座1方向的表面固定,且灌注口22与防护隔板2另一侧表面连通。结合图1所示,固定灌泥管21远离防护隔板2的一端固定有导向半管211,导向半管211为截面呈半圆形的管状结构,其轴线与固定灌泥管21的轴线重合,且导向半管211内壁朝上设置。此外,防护隔板2两侧还固定有压泥边带23,压泥边带23为矩形带状结构,由柔性塑料制成,其一侧边缘与防护隔板2连接。压泥边带23上设有销钉231,销钉231的端部穿过压泥边带23表面,且销钉231与压泥边带23固定。此外,压泥边带23上的销钉231设有多根,多根销钉231沿压泥边带23的长度方向均匀排列。
如图1所示,种植架3包括连接杆31、固定柱32以及种植板33,连接杆31为截面呈圆形的杆状结构,其长度方向与防护隔板2的排列方向一致,且连接杆31设有多根,多根连接杆31均设置于防护隔板2远离基座1的一侧表面并沿防护隔板2的长度方向均匀排列。固定柱32为圆柱体结构,其轴线与防护隔板2的表面垂直,且固定柱32一端与防护隔板2靠近连接杆31的表面焊接固定,另一端与连接杆31的杆身焊接固定,使得连接杆31同时与多个防护隔板2固定。种植板33为矩形板状结构,其长度方向与防护隔板2的排列方向一致,且种植板33倾斜设置于相邻的防护隔板2之间。种植板33的下侧边缘与连接杆31的杆身焊接固定,且种植板33两端分别与相邻防护隔板2相互靠近的侧边焊接固定。此外,种植板33上开设有透气孔331,透气孔331的开口呈圆形,其轴线倾斜,且透气孔331靠近防护隔板2的开口高于其远离防护隔板2的开口。
e.地基槽开挖:使用挖掘机等工具在岩质边坡底部开挖地基槽,结合图3所示,地基槽包括主槽41以及副槽42,主槽41开设于岩质边坡底部的地面上,其长度方向沿岩质边坡的长度方向延伸,且主槽41的竖直截面呈矩形。副槽42开设于主槽41内底壁,其开口截面呈圆形,且副槽42设有多处,多处副槽42沿主槽41的延伸方向均匀排列,且相邻副槽42轴线之间的距离与基座1钢筋笼13轴线之间的距离一致。此外,副槽42的宽度大小与水泥桩12靠近防护隔板2以及远离防护隔板2的侧壁之间的距离一致。
f.加固槽钻孔:在岩质边坡上选取固定牢固的岩石,该岩石裸露出的表面具有朝上的倾斜面,且该倾斜面的倾斜角度与防护边坡的坡度角度差小于30°。加固槽开设于该部分岩石的上倾斜面上,其开口呈等边三角形,且加固槽的开口的一侧边缘水平并设置于最下侧,使得该开口的两处转角设置于另一处转角的下侧。
g.加固组件施工:
步骤一,将基座1、防护隔板2以及种植架3运输至岩质边坡处;
步骤二,吊放基座1,结合图4所示,使得水泥墩11设置于开设主槽41的地面上,与此同时,水泥桩12设置于主槽41内,各个钢筋笼13分别设置于各个副槽42内,此时防护隔板2设置于岩质边坡的坡面上侧并与之平行,使得各个固定灌泥管21端部设置于加固槽内,且种植板33与岩质边坡的坡面之间形成夹角;
步骤三,施工人员先后朝向灌注孔111内以及主槽41内浇筑水泥;待水泥凝结后,施工人员从防护隔板2远离岩质边坡的一侧朝向固定灌泥管21内灌注水泥,如图4所示,使得加固槽内充满水泥后再继续灌注水泥,直至加固槽内的水泥溢出并于固定灌泥管21底部与加固槽开口下侧边缘夹角处形成大块的水泥块;待加固槽处的水泥凝结后,施工人员将压泥边带23上的销钉231钉入岩质边坡的坡面上,使得防护隔板2两侧与岩质边坡之间封闭,然后施工人员通过灌注口22朝向防护隔板2与岩质边坡之间灌注水泥并混合石子,且石子与水泥的混合分配比例为3:2;待该部分水泥凝固后,如图5所示,施工人员在种植板33与岩质边坡坡面之间形成的夹角空间底部铺设塑胶皮,使得种植板33与岩质边坡的不规则坡面之间的间隙封闭,然后施工人员在该塑胶皮上浇筑水泥,使得塑胶皮与种植板33以及岩质边坡的坡面凝结固定;待塑胶皮上的水泥凝固后,施工人员将种植土倾倒至种植板33与岩质边坡的坡面之间,最后在种植土上移植植被。
h.植被养护:定期维护栽种的植被,防止种植土发生水土流失。
本实施例在使用时,防护隔板2与基座1固定并与岩质边坡的坡面灌注水泥而粘结固定,使得防护边坡上的岩石相对于地面稳固,而防护隔板2沿岩质边坡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加强了岩质边坡的多处位置,此外防护隔板2之间设有种植架3,使得防护隔板2之间的岩石上栽种有植被,有效防止了岩石的风化作用,加强了岩质边坡整体的稳定性,降低了岩石碎裂崩塌而伤害车辆行人的风险。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岩质边坡生态加固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
a.清理碎石:清理岩质边坡侧壁岩石上的碎石;
b.准备测量工具:准备尺寸带、重锤线以及角度尺;
c.坡度测量:将尺寸带从岩质边坡顶部往岩质边坡底部拉直,且保持尺寸带与边坡的延伸方向垂直,使得尺寸带的长度方向与边坡的倾斜方向平行,然后使用重锤线并与尺寸带相交,最后使用角度尺测量重锤线与尺寸带的夹角,重锤线与尺寸带夹角的余角即为岩质边坡的坡度,而尺寸带的长度即为岩质边坡的倾斜边长度;
d.预制边坡加固组件:所述加固组件包括由水泥凝结预制而成的基座(1)、根据岩质边坡长度制成的防护隔板(2)以及种植架(3),所述防护隔板(2)一端设置于所述基座(1)内并与基座(1)凝结固定,所述防护隔板(2)以及所述基座(1)设有多组,且所述防护隔板(2)上设有固定灌泥管(21);所述种植架(3)分别与多个防护隔板(2)焊接固定;
e.地基槽开挖:使用挖掘机作为工具在岩质边坡底部开挖所述地基槽,地基槽沿岩质边坡的长度方向延伸,地基槽包括开设于岩质边坡底部地面上的主槽(41)以及开设于所述主槽(41)内底壁上的副槽(42),所述主槽(41)沿岩质边坡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副槽(42)设有多处,多处副槽(42)沿所述主槽(4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基座(1)包括水泥墩(11)、固定于所述水泥墩(11)底部并与之一体成型的水泥桩(12)、固定于所述水泥桩(12)底部的钢筋笼(13)以及固定于所述水泥桩(12)之间的连接柱(14);所述水泥墩(11)上表面开设有贯穿至水泥桩(12)底面的灌注孔(111);
f.加固槽钻孔:在岩质边坡上选取合适位置并使用钻孔工具打孔,加固槽的钻孔位置选取在岩质边坡岩石的上倾斜面;所述固定灌泥管(21)设置于加固槽内的端部固定有导向半管(211),所述导向半管(211)的内壁朝上;
g.加固组件施工:将基座(1)、防护隔板(2)以及种植架(3)运输至岩质边坡处,基座(1)吊放至地基槽内并浇筑固定,防护隔板(2)贴合岩质边坡的坡度倾斜设置,且多组基座(1)以及多组防护隔板(2)均沿岩质边坡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此时固定灌泥管(21)端部置于加固槽内,通过固定灌泥管(21)往加固槽内灌注水泥,然后在防护隔板(2)与岩质边坡之间灌注水泥,最后在种植架(3)与岩质边坡之间设置种植土并栽种植被;将水泥墩(11)吊放至所述主槽(41)所在处的地面上,水泥桩(12)以及连接柱(14)设置于所述主槽(41)内,钢筋笼(13)设置于副槽(42)内,然后通过所述灌注孔(111)朝向副槽(42)内灌注水泥,最后在主槽(41)内灌注水泥;
h.植被养护:定期维护栽种的植被,防止种植土发生水土流失;
在步骤f中,选取钻孔加固槽的岩石倾斜面倾斜度与岩质边坡的坡度之间的角度差小于30°;
在步骤f中,加固槽的开口呈等边三角形,且加固槽开口的两处夹角设置于下侧,一处夹角设置于上侧;所述固定灌泥管(21)穿过所述防护隔板(2)并与防护隔板(2)固定,且所述固定灌泥管(21)靠近岩质边坡的一端设置于加固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质边坡生态加固方法,其特征是:所述防护隔板(2)远离岩质边坡的表面固定有与所述防护隔板(2)靠近岩质边坡的表面连通的灌注口(22),所述灌注口(22)设置于所述固定灌泥管(21)上部;在步骤g中,在防护隔板(2)与岩质边坡之间灌注的水泥中混合石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岩质边坡生态加固方法,其特征是:所述防护隔板(2)两侧固定有压泥边带(23),所述压泥边带(23)一侧边缘与所述防护隔板(2)的侧边固定,另一侧固定有用于与岩质边坡坡面固定的销钉(23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岩质边坡生态加固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种植架(3)包括固定于所述防护隔板(2)之间的连接杆(31)以及固定于所述连接杆(31)上的种植板(33),所述种植板(33)倾斜设置并与岩质边坡形成夹角;在步骤g中,种植土设置于所述种植板(33)与岩质边坡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岩质边坡生态加固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种植板(33)与岩质边坡之间底部铺设有塑胶皮,塑胶皮上浇筑混凝土形成种植层,种植土设置于种植层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岩质边坡生态加固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种植板(33)底部开设有与种植土连通的透气孔(331),所述透气孔(331)远离种植土的开口高于其靠近种植土的开口。
CN201910411737.5A 2019-05-17 2019-05-17 一种岩质边坡生态加固方法 Active CN1101303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11737.5A CN110130369B (zh) 2019-05-17 2019-05-17 一种岩质边坡生态加固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11737.5A CN110130369B (zh) 2019-05-17 2019-05-17 一种岩质边坡生态加固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30369A CN110130369A (zh) 2019-08-16
CN110130369B true CN110130369B (zh) 2021-04-23

Family

ID=675749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11737.5A Active CN110130369B (zh) 2019-05-17 2019-05-17 一种岩质边坡生态加固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3036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54809B (zh) * 2020-09-11 2022-08-09 杭州中艺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具有蓄水保水功能的山地坡面生态绿化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17668A (ja) * 1998-06-30 2000-01-18 Mie Prefecture Iinan Gun Iitaka Machi 傾斜地法面の仕上げ工法と、それに用いる法面保護枠
CN108360531B (zh) * 2018-03-09 2019-11-29 兰州理工大学 一种自适应预应力锚杆复合土钉墙及施工方法
CN109024631A (zh) * 2018-09-10 2018-12-18 东华理工大学 一种边坡支护结构及支护方法
CN109356172A (zh) * 2018-09-21 2019-02-19 浙江交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适用于边坡绿化的板柱式组合构件及其施工方法
CN109024634A (zh) * 2018-09-27 2018-12-18 中交公局海威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生态边坡防护结构、防护系统以及生态边坡施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30369A (zh) 2019-08-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44460B (zh) 现浇植生型生态混凝土护坡施工方法
CN203174619U (zh) 倒筏板混凝土地坪
CN109505229A (zh) 公路高陡边坡应力平衡及减振防灾高桥墩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08166397A (zh) 铁路框架桥施工方法
CN111594232A (zh) 大型充填型溶洞地质隧道地基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8330764B (zh) 浅层固化桩承式路堤及施工方法
CN105350561B (zh) 一种用于软土地区输电塔的装配式微型沉井基础
CN111005393B (zh) 一种利用活树桩修复已滑坡体的护坡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08193642A (zh) 一种驳岸加固设施及其施工方法
CN109594442A (zh) 园林道路施工工艺
CN206844050U (zh) 一种桩板生态护岸结构
CN104594297B (zh) 一种双层面板堆石坝及其施工方法
CN110130369B (zh) 一种岩质边坡生态加固方法
CN109629582B (zh) 一种异形排水抗滑桩及其施工方法
CN103334450B (zh) 一种带排水沟的桩柱预制板挡土墙的施工方法
CN105239530A (zh) 一种外贴式景观防汛墙结构
CN114575355A (zh) 一种土护降施工方法
CN111622234A (zh) 一种斜竖向组合钢管桩承托的卸荷式薄壁箱型挡墙及施工工艺
CN108487301B (zh) 裂隙岩体边坡原位重力式挡墙结构
CN211447015U (zh) 一种h形抗滑桩板墙
CN114508119A (zh) 一种基于微型钢管桩的山体护坡施工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1042075B (zh) 一种装配式鱼道和施工方法
CN109281286B (zh) 一种山区消能导流渠的施工方法
CN114250744A (zh) 新型生态组合式河坡挡墙护岸
CN210002423U (zh) 一种岩土工程边坡加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