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29242B - 一种抗重茬的复合微生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抗重茬的复合微生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29242B
CN110129242B CN201910510039.0A CN201910510039A CN110129242B CN 110129242 B CN110129242 B CN 110129242B CN 201910510039 A CN201910510039 A CN 201910510039A CN 110129242 B CN110129242 B CN 11012924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eptomyces
roseum
plant
ochraceus
prepa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1003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29242A (zh
Inventor
吴慧玲
刘伟成
苏道拉呼
圆圆
张涛涛
刘霆
董丹
赵娟
田兆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Beijing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191051003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29242B/zh
Publication of CN1101292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292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292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292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6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microorganisms, viruses, microbial fungi, animals or substances produced by, or obtained from, microorganisms, viruses, microbial fungi or animals, e.g. enzymes or fermentat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6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microorganisms, viruses, microbial fungi, animals or substances produced by, or obtained from, microorganisms, viruses, microbial fungi or animals, e.g. enzymes or fermentates
    • A01N63/30Microbial fungi; Substances produced thereby or obtained therefro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00Microorganisms, e.g. protozoa;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opagating, maintaining or preserving microorganisms or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eparing or isolating a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 microorganism;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1/14Fungi;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00Microorganisms, e.g. protozoa;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opagating, maintaining or preserving microorganisms or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eparing or isolating a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 microorganism;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1/20Bacteria;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重茬的复合微生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该抗重茬的复合微生物制剂为植物用复合菌剂,所述植物用复合菌剂的活性成分由黄赭色链霉菌和粉红螺旋聚孢霉组成。该黄赭色链霉菌可为黄赭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silaceus)SQ11,该粉红螺旋聚孢霉可为粉红螺旋聚孢霉(Clonostachys rosea)GR02。本发明的抗重茬复合微生物制剂可采用固体发酵工艺制备,简单方便,不产生废水、废气,无污染生产,纯微生物菌剂,不添加任何激素和化学制剂,保证作物品质安全和对环境的零污染,降低农民生产成本,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有效减少化肥农药的用量。

Description

一种抗重茬的复合微生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重茬的复合微生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长期使用化学肥料、化学农药,以及高强度复种、连作生产的耕作方式,会导致农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病虫害抗性增强,土壤持续生产能力和肥料利用率降低,耕地质量遭到破坏、有机质不足、土壤板结、肥力下降,土传病害和连作障碍频发,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严重等一系列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问题。而由具有生防功能的微生物菌种通过生物发酵技术和制剂加工技术制备的微生物肥料和微生物农药,由于具有防病、促生、修复土壤微生态、改良土壤结构、解磷解钾、提高肥料利用率等功能,可以有效的解决上述制约农业发展的问题。
微生态制剂,是指运用微生态学原理,利用对宿主有益无害的益生菌或益生菌的促生长物质,经特殊工艺制成的制剂。目前微生态制剂己被应用于饲料、农业、医药保健和食品等各领域中。
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是一种产芽孢的革兰氏阳性细菌,为类芽孢杆菌属的模式种。多粘类芽孢杆菌对植物具有非致病性,同时具有防病作用和促生作用,作为生防菌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中。研究表明多粘类芽孢杆菌有从土壤向植物根部移动定殖的能力,并能产生肽类和蛋白质类,以及核苷类、吡嗪类和酚类等多种抗菌物质,可防治多种植物病害。多粘类芽孢杆菌能通过固氮和溶磷作用为宿主植物提供养料,促进植株生长,提高植物的抗病原微生物效果。粉红螺旋聚孢霉(Clonostachys rosea)是一种有益真菌,能保护植物抵抗疾病,促进植物生长。2013年01月02日公开的公开号为CN102851243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黄赭色链霉菌SQ11能够用于防治草莓根腐病。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黄赭色链霉菌的抗病促生长作用,以更好地促进植物生长、防治植物病害和/或抗重茬。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植物用复合菌剂。
本发明所提供的植物用复合菌剂的活性成分由黄赭色链霉菌和粉红螺旋聚孢霉组成。
上述植物用复合菌剂中,所述黄赭色链霉菌可为黄赭色链霉菌(Streptomycessilaceus)SQ11,所述粉红螺旋聚孢霉可为粉红螺旋聚孢霉(Clonostachys rosea)GR02。黄赭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silaceus)SQ11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的保藏号为CGMCC No.14567(简称黄赭色链霉菌SQ11),粉红螺旋聚孢霉(Clonostachys rosea)GR02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的保藏号为CGMCC No.17672(简称粉红螺旋聚孢霉GR02)。
上述植物用复合菌剂中,所述黄赭色链霉菌和所述粉红螺旋聚孢霉的配比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提高作物产量、促进植物生长、防治植物病害和/或抗重茬的效果确定,如所述黄赭色链霉菌和所述粉红螺旋聚孢霉的配比以菌落形成单位(cfu)数目计可为(1-3):1。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植物用微生态制剂。
本发明所提供的植物用微生态制剂名称为黄赭色链霉菌+粉红螺旋聚孢霉微生态制剂,其活性成分由黄赭色链霉菌培养物和粉红螺旋聚孢霉培养物组成,所述黄赭色链霉菌培养物是用细菌发酵培养基培养所述黄赭色链霉菌得到的培养物(培养容器内的物质);所述粉红螺旋聚孢霉培养物是用真菌发酵培养基培养所述粉红螺旋聚孢霉得到的培养物(培养容器内的物质)。
上述植物用微生态制剂中,所述黄赭色链霉菌培养物和所述粉红螺旋聚孢霉培养物的配比的配比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提高作物产量、促进植物生长、防治植物病害和/或抗重茬的效果确定。上述植物用微生态制剂中,所述黄赭色链霉菌培养物可以所述黄赭色链霉菌的菌落形成单位(cfu)数目计,所述粉红螺旋聚孢霉培养物可以所述粉红螺旋聚孢霉的菌落形成单位(cfu)数目计。所述黄赭色链霉菌培养物和所述粉红螺旋聚孢霉培养物的配比可为(1-3)cfu所述黄赭色链霉菌:1cfu所述粉红螺旋聚孢霉。
上述植物用复合菌剂和上述植物用微生态制剂中,除所述活性成分外,还含有载体。所述载体可为农药领域常用的且在生物学上是惰性的载体。所述载体可为固体载体或液体载体;所述固体载体可为矿物材料、植物材料或高分子化合物;所述矿物材料可为粘土、滑石、高岭土、蒙脱石、白碳、沸石、硅石和硅藻土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植物材料可为玉米粉、豆粉和淀粉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高分子化合物可为聚乙烯醇和/或聚二醇;所述液体载体可为有机溶剂、植物油、矿物油或水;所述有机溶剂可为癸烷和/或十二烷。
上述植物用复合菌剂和上述植物用微生态制剂的剂型可为多种剂型,如液剂、乳剂、悬浮剂、粉剂、颗粒剂、可湿性粉剂或水分散粒剂。
根据需要,上述植物用复合菌剂和上述植物用微生态制剂中还可添加表面活性剂(如吐温20、吐温80等)、粘合剂、稳定剂(如抗氧化剂)、pH调节剂等。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植物用微生态制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提供的植物用微生态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将黄赭色链霉菌培养物和粉红螺旋聚孢霉培养物混合得到所述植物用微生态制剂的活性成分,所述黄赭色链霉菌培养物是用细菌发酵培养基培养所述黄赭色链霉菌得到的培养物(培养容器内的物质);所述粉红螺旋聚孢霉培养物是用真菌发酵培养基培养所述粉红螺旋聚孢霉得到的培养物(培养容器内的物质)。
上述植物用微生态制剂和制备方法中,所述细菌发酵培养基可为由土壤、小麦麸皮、CaCO3、FeSO4·7H2O和水按照8:4:0.2:0.1:5的质量比组成的培养基。所述真菌发酵培养基可为由土壤、小麦麸皮、玉米芯和水按照4:8:3.5:6的质量比组成的培养基。
上述制备方法中,所述培养可为25-28℃培养5-7天。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粉红螺旋聚孢霉。
本发明所提供的粉红螺旋聚孢霉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的保藏号为CGMCC No.GR02。
上述植物用复合菌剂、上述植物用微生态制剂、或上述粉红螺旋聚孢霉具有下述至少一种功能:
1)提高作物产量;
2)促进植物生长;
3)防治植物病害;
4)抗重茬。
上述植物用复合菌剂、上述植物用微生态制剂、或上述粉红螺旋聚孢霉的下述A1)-A4)中的全部或部分应用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A1)在提高作物产量中的应用或在制备提高作物产量的产品中的应用,
A2)在促进植物生长中的应用或在制备促进植物生长的产品中的应用,
A3)在防治植物病害中的应用或在制备防治植物病害的产品中的应用,
A4)在抗重茬中的应用或在制备抗重茬的产品中的应用。
所述粉红螺旋聚孢霉在增强所述黄赭色链霉菌的下述至少一种作用中的应用,所述粉红螺旋聚孢霉在制备增强所述黄赭色链霉菌的下述至少一种作用的产品(如菌剂或微生态制剂)中的应用,所述黄赭色链霉菌在增强所述粉红螺旋聚孢霉的下述至少一种作用中的应用,或所述黄赭色链霉菌在制备增强所述粉红螺旋聚孢霉的下述至少一种作用的产品中的应用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1)提高作物产量的能力,
C2)促进植物生长的能力,
C3)防治植物病害的能力,
C4)抗重茬的能力。
上述提高作物产量中,所述作物可为双子叶植物。所述双子叶可为堇菜目植物。所述堇菜目植物可为葫芦科植物。所述葫芦科植物可为黄瓜属植物。所述黄瓜属植物可为黄瓜。所述双子叶可为蔷薇目植物。所述蔷薇目植物可为蔷薇科植物。所述蔷薇科植物可为草莓属植物。所述草莓属植物可为草莓。
上述促进植物生长中,所述植物可为双子叶植物。所述双子叶植物可为堇菜目植物。所述堇菜目植物可为葫芦科植物。所述葫芦科植物可为黄瓜属植物。所述黄瓜属植物可为黄瓜。所述双子叶植物可为蔷薇目植物。所述蔷薇目植物可为蔷薇科植物。所述蔷薇科植物可为草莓属植物。所述草莓属植物可为草莓。所述双子叶植物可为葫芦目植物。所述葫芦目植物植物可为葫芦科植物。所述葫芦科植物可为西瓜属植物。所述西瓜属植物可为西瓜。所述双子叶植物可为管状花目植物。所述管状花目植物可为茄科植物。所述茄科植物可为番茄属植物。所述番茄属植物可为番茄。所述双子叶植物可为木兰刚植物。所述双子叶植物可为茄目植物。所述茄目植物可为茄科植物。所述茄科植物可辣椒属植物。所述辣椒属植物可为辣椒。
上述促进植物生长中,所述植物可为单子叶植物。所述单子叶植物可为禾本目植物。所述禾本目植物可为禾本科植物。所述禾本科植物可为黍属植物。所述黍属植物可为柳枝稷。
上述促进植物生长可为促进西瓜幼苗和/或促进辣椒幼苗生长。所述促进西瓜幼苗生长可体现为提高西瓜幼苗的生物量,所述促进辣椒幼苗生长可体现为提高辣椒幼苗的生物量。
上述提高作物产量可为提高黄瓜产量。
上述防治植物病害中,所述植物病害可为西瓜枯萎病或草莓根腐病。
实验证明,本发明的植物用微生态制剂对西瓜幼苗生物量的提高率高于单独黄赭色链霉菌SQ11微生态制剂的提高率和单独粉红螺旋聚孢霉微生态制剂的提高率之和,说明黄赭色链霉菌SQ11和粉红螺旋聚孢霉在促进西瓜幼苗生长方面产生了协同作用,粉红螺旋聚孢霉增强了黄赭色链霉菌SQ11的促进西瓜幼苗生长作用,黄赭色链霉菌SQ11增强了粉红螺旋聚孢霉的促进西瓜幼苗生长作用。本发明的植物用微生态制剂的黄瓜产量提高率高于单独黄赭色链霉菌SQ11微生态制剂的黄瓜产量提高率和单独粉红螺旋聚孢霉微生态制剂的黄瓜产量提高率之和,说明黄赭色链霉菌SQ11和粉红螺旋聚孢霉菌剂在提高黄瓜产量方面产生了协同作用,粉红螺旋聚孢霉增强了黄赭色链霉菌SQ11的提高黄瓜产量的能力,黄赭色链霉菌SQ11增强了粉红螺旋聚孢霉的提高黄瓜产量的能力。本发明的植物用微生态制剂对草莓根腐病的防治效果高于黄赭色链霉菌SQ11微生态制剂对草莓根腐病的防治效果和粉红螺旋聚孢霉微生态制剂对草莓根腐病的防治效果之和,黄赭色链霉菌SQ11和粉红螺旋聚孢霉在草莓根腐病的防治方面产生了协同作用,粉红螺旋聚孢霉增强了黄赭色链霉菌SQ11对草莓根腐病的防效,黄赭色链霉菌SQ11增强了粉红螺旋聚孢霉对草莓根腐病的防效。
本发明的抗重茬复合微生物制剂(植物用复合菌剂和植物用微生态制剂),能够解决现有育苗期发生的种传、土传病害污染及田间连作障碍、土传病等引起的重茬问题。该抗重茬复合微生物制剂由相互没有拮抗作用的黄赭色链霉菌和粉红螺旋聚孢霉复配而成。本发明的抗重茬复合微生物制剂能够有效控制农作物常见的真菌引起的土传病害,从育苗期开始使用,移栽前基施,特别是对多种蔬菜、花卉和瓜果类作物的枯萎病、黄萎病和立枯病具有很好的防效。
本发明的抗重茬复合微生物制剂可采用固体发酵工艺制备,简单方便,不产生废水、废气,无污染生产,纯微生物菌剂,不添加任何激素和化学制剂,保证作物品质安全和对环境的零污染,降低农民生产成本,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有效减少化肥农药的用量。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如何增强黄赭色链霉菌SQ11或多粘类芽孢杆菌JZB120001对草莓的增产能力。
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M0、M1或M2:
M0、菌剂(SQ11+JZB120001复合菌剂)在提高草莓产量中的应用或所述菌剂在制备提高草莓产量的产品(如微生态制剂)中的应用,所述菌剂的活性成分为黄赭色链霉菌SQ11和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JZB120001,所述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JZB120001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的保藏号为CGMCC No.5563。
M1、所述黄赭色链霉菌SQ11在增强所述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polymyxa)JZB120001的提高草莓产量的能力中的应用,或所述黄赭色链霉菌SQ11在制备增强所述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JZB120001的提高草莓产量的能力的产品(如菌剂或微生态制剂)中的应用;
M2、所述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JZB120001在增强所述黄赭色链霉菌SQ11的提高草莓产量的能力中的应用,或所述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polymyxa)JZB120001在制备增强所述黄赭色链霉菌SQ11的提高草莓产量的能力的产品(如菌剂或微生态制剂)中的应用。
上述SQ11+JZB120001复合菌剂中,黄赭色链霉菌SQ11和所述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JZB120001的配比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对草莓产量的提高效果确定,如黄赭色链霉菌SQ11和所述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JZB120001的菌落形成单位数目比可为1:1。
上述SQ11+JZB120001复合菌剂中,除所述活性成分外,还含有载体。所述载体可为农药领域常用的且在生物学上是惰性的载体。所述载体可为固体载体或液体载体;所述固体载体可为矿物材料、植物材料或高分子化合物;所述矿物材料可为粘土、滑石、高岭土、蒙脱石、白碳、沸石、硅石和硅藻土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植物材料可为玉米粉、豆粉和淀粉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高分子化合物可为聚乙烯醇和/或聚二醇;所述液体载体可为有机溶剂、植物油、矿物油或水;所述有机溶剂可为癸烷和/或十二烷。
上述SQ11+JZB120001复合菌剂的剂型可为多种剂型,如液剂、乳剂、悬浮剂、粉剂、颗粒剂、可湿性粉剂或水分散粒剂。
根据需要,上述SQ11+JZB120001复合菌剂中还可添加表面活性剂(如吐温20、吐温80等)、粘合剂、稳定剂(如抗氧化剂)、pH调节剂等。
实验证明,本发明的SQ11+JZB120001复合菌剂对草莓产量的提高率高于单独SQ11菌剂对草莓产量的提高率和单独JZB120001菌剂对草莓产量的提高率之和,说明黄赭色链霉菌SQ11和多粘类芽孢杆菌JZB120001在提高草莓产量方面产生了协同作用,多粘类芽孢杆菌JZB120001增强了黄赭色链霉菌SQ11的提高草莓产量作用,黄赭色链霉菌SQ11增强了多粘类芽孢杆菌JZB120001的提高草莓产量作用。
保藏说明
1、菌种名称:粉红螺旋聚孢霉
拉丁名:Clonostachys rosea
菌株编号:GR02
保藏机构: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
保藏机构简称:CGMCC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
保藏日期:2019年04月22日
保藏中心登记入册编号:CGMCC No.17672
2、菌种名称:黄赭色链霉菌
拉丁名:Streptomyces silaceus
菌株编号:SQ11
保藏机构: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
保藏机构简称:CGMCC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
保藏日期:2017年08月25日
保藏中心登记入册编号:CGMCC No.14567
3、菌种名称:多粘类芽孢杆菌
拉丁名:Paenibacillus polymyxa
菌株编号:JZB120001
保藏机构: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
保藏机构简称:CGMCC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
保藏日期:2011年12月9日
保藏中心登记入册编号:CGMCC No.5563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培养基如下:
PDA培养基:取去皮的马铃薯200.0g,切成小块,加水1000mL煮沸30min后过滤,收集滤液;将滤液补足至1000mL,并加入加葡萄糖20.0g,琼脂15.0g,熔化后分装,121℃灭菌15min。
细菌发酵培养基:土壤800g、小麦麸皮400g、CaCO3 20g、FeSO4·7H2O 10g和水500g,混匀后121℃灭菌30min。
真菌发酵培养基:土壤400g、小麦麸皮800g、玉米芯350g和600g水,混匀后121℃灭菌30min。
下述实施例中的黄赭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silaceus)SQ11已于2017年08月25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号为CGMCC No.14567,已被2018年01月19日公开的公开号为CN107603914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下文简称黄赭色链霉菌SQ11。
下述实施例中的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JZB120001已于2011年12月9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号为CGMCCNo.5563,已被2013年01月02日公开的公开号为CN102851243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下文简称多粘类芽孢杆菌JZB120001。
下述实施例中的鲜重为鲜活的植株采集来后立刻测出的重量,干重为将鲜活的植株在80℃烘干至恒重,称量样品烘干重量,得到干重。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给出的实施例仅为了阐明本发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以下提供的实施例可作为本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进行进一步改进的指南,并不以任何方式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下述实施例中的西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niveum)(王俊丽等.一株芽孢杆菌QD-10的鉴定及生防特性分析.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4,30(4):564-572),公众可从野外采集,也可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获得。
实施例1、粉红螺旋聚孢霉菌株的分离与鉴定
1、菌株分离
从中国甘肃省祁连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大野口树木根部土壤中采用稀释平板法分离,具体操作方法如下:称取土壤样品10g,倒入装有小玻璃珠和90ml无菌水的三角瓶中,振荡30min后静置5min,依次稀释10倍,分别配制成10-2、10-3、10-4、10-5、10-6的悬浮液,吸取不同浓度的悬浮液各0.1ml加到高氏一号培养基平板上,均匀涂布后置于28℃培养观察,5-7天后挑取不同的单菌落划线纯化。将纯化后的菌株转接到高氏一号斜面培养基上培养,4℃保存备用。取编号为GR02的菌株(菌株GR02)进行下述鉴定。
2、菌株的鉴定
菌株GR02具有序列表中序列1所示的ITS序列,与粉红螺旋聚孢霉(Clonostachysrosea)的同源性最高,达100%。
菌株GR02在PDA培养基上,最初为白色,菌丝匍匐,气生菌丝不发达,后期菌丝变为粉红色,菌落底部有橘红色色素。分生孢子呈椭圆形,聚集成团状,有隔膜。综合以上特征确定菌株GR02为粉红螺旋聚孢霉(Clonostachys rosea)。
粉红螺旋聚孢霉(Clonostachys rosea)GR02已于2019年04月22日保藏于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17672(以下简称粉红螺旋聚孢霉GR02)。
实施例2、植物用微生态制剂的制备
1、黄赭色链霉菌SQ11微生态制剂的制备
接种环挑取平板上生长好的黄赭色链霉菌SQ11接种到装有100mL PDA培养基的500mL三角瓶中,28℃,26mm振幅,170r/min振荡培养24h得到黄赭色链霉菌SQ11种子培养液;将黄赭色链霉菌SQ11种子培养液按10%(v/v)的接种量转接于装有50g细菌发酵培养基的500ml锥形瓶中28℃培养5天,收集培养容器内的所有物质,得到黄赭色链霉菌SQ11微生态制剂(即培养容器内的所有物质)。该黄赭色链霉菌SQ11微生态制剂中,黄赭色链霉菌SQ11的含量为4×109cfu/g。
2、粉红螺旋聚孢霉GR02微生态制剂的制备
接种环挑取平板上生长好的粉红螺旋聚孢霉GR02接种到装有100mL PDA培养基的500mL三角瓶中,25℃,26mm振幅,170r/min振荡培养24h得到粉红螺旋聚孢霉GR02种子培养液;将粉红螺旋聚孢霉GR02种子培养液按10%(v/v)的接种量转接于装有50g真菌发酵培养基的500ml锥形瓶中25℃培养14天,收集培养容器内的所有物质,得到粉红螺旋聚孢霉GR02微生态制剂(即培养容器内的所有物质)。该粉红螺旋聚孢霉GR02微生态制剂中,粉红螺旋聚孢霉GR02的含量为4×109cfu/g。
3、本发明的植物用微生态制剂(简称黄赭色链霉菌SQ11+粉红螺旋聚孢霉GR02)的制备
将步骤1的黄赭色链霉菌SQ11微生态制剂和步骤2的粉红螺旋聚孢霉GR02微生态制剂混合均匀,得到本发明的植物用微生态制剂(简称黄赭色链霉菌SQ11+粉红螺旋聚孢霉GR02)。本发明的植物用微生态制剂中,黄赭色链霉菌SQ11的含量为2×109cfu/g,粉红螺旋聚孢霉GR02的含量为2×109cfu/g。
实施例3、本发明的植物用微生态制剂促进西瓜幼苗生长
1.制备栽培基质
1.1空白栽培土的制备
将蛭石和营养土按照1:1的体积比混合得到空白栽培土。
1.2黄赭色链霉菌SQ11栽培土
将1.1的空白栽培土与实施例2的黄赭色链霉菌SQ11微生态制剂混合得到黄赭色链霉菌SQ11栽培土。该黄赭色链霉菌SQ11栽培土中黄赭色链霉菌SQ11的含量为4×108cfu/g。
1.3粉红螺旋聚孢霉GR02栽培土
将1.1的空白栽培土与实施例2的粉红螺旋聚孢霉GR02微生态制剂混合得到粉红螺旋聚孢霉GR02栽培土。该粉红螺旋聚孢霉GR02栽培土中粉红螺旋聚孢霉GR02的含量为4×108cfu/g。
1.4本发明的植物用微生态制剂栽培土
将1.1的空白栽培土与实施例2的本发明的植物用微生态制剂混合得到本发明的植物用微生态制剂栽培土。本发明的植物用微生态制剂栽培土中,黄赭色链霉菌SQ11的含量为2×108cfu/g,粉红螺旋聚孢霉GR02的含量为2×108cfu/g。
2.盆栽试验
将苗龄为15天的大小一致的西瓜(京美)幼苗进行如下2.1-2.4的四个处理的移栽:
2.1空白对照处理(简称CK):将西瓜(京美)幼苗移栽至装有1.1的空白栽培土的花盆中,每盆1株幼苗。
2.2黄赭色链霉菌处理(简称SQ11):将西瓜(京美)幼苗移栽至装有1.2的黄赭色链霉菌SQ11栽培土的花盆中,每盆1株幼苗。
2.3粉红螺旋聚孢霉处理(简称GR02):将西瓜(京美)幼苗移栽至装有1.3的粉红螺旋聚孢霉GR02栽培土的花盆中,每盆1株幼苗。
2.4本发明的植物用微生态制剂处理(简称SQ11+GR02):将西瓜(京美)幼苗移栽至装有1.4的本发明的植物用微生态制剂栽培土的花盆中,每盆1株幼苗。
上述每个处理3次重复,每次重复20株苗。移栽后在日光温室中培养,定期浇水。移栽20天后测量西瓜幼苗株高、叶片数、叶长、叶宽、全株鲜重与全株干重。各处理除了所用的栽培基质外,其余操作完全相同。结果如表1所示,表明本发明的植物用微生态制剂处理对西瓜幼苗株高、幼苗叶长、鲜重与干重等都具有显著影响,都显著好于空白对照处理。整体指标表明,本发明的植物用微生态制剂对西瓜的促生效果非常显著。本发明的植物用微生态制剂处理的西瓜幼苗的全株干重(生物量)提高率为109%((0.96-0.46)/0.46=1.09),黄赭色链霉菌SQ11处理的西瓜幼苗的全株干重(生物量)提高率为48%((0.68-0.46)/0.46=0.48),粉红螺旋聚孢霉处理的西瓜幼苗的全株干重(生物量)提高率为54%((0.71-0.46)/0.46=0.54)。本发明的植物用微生态制剂对西瓜幼苗生物量的提高率高于单独黄赭色链霉菌SQ11微生态制剂对西瓜幼苗生物量的提高率和单独粉红螺旋聚孢霉GR02微生态制剂对西瓜幼苗生物量的提高率之和,说明黄赭色链霉菌SQ11和粉红螺旋聚孢霉GR02在促进西瓜生长方面产生了协同作用,粉红螺旋聚孢霉GR02增强了黄赭色链霉菌SQ11的促进西瓜生长作用,黄赭色链霉菌SQ11增强了粉红螺旋聚孢霉GR02的促进西瓜生长作用。
表1.各微生态制剂对西瓜幼苗生长的影响
Figure BDA0002093161450000101
实施例4、本发明的植物用微生态制剂促进辣椒幼苗生长
1.制备栽培基质
1.1空白栽培土的制备
将蛭石和营养土按照1:1的体积比混合得到空白栽培土。
1.2黄赭色链霉菌SQ11栽培土
将1.1的空白栽培土与实施例2的黄赭色链霉菌SQ11微生态制剂混合得到黄赭色链霉菌SQ11栽培土。该黄赭色链霉菌SQ11栽培土中黄赭色链霉菌SQ11的含量为4×108cfu/g。
1.3粉红螺旋聚孢霉GR02栽培土
将1.1的空白栽培土与实施例2的粉红螺旋聚孢霉GR02微生态制剂混合得到粉红螺旋聚孢霉GR02栽培土。该粉红螺旋聚孢霉GR02栽培土中粉红螺旋聚孢霉GR02的含量为4×108cfu/g。
1.4本发明的植物用微生态制剂栽培土
将1.1的空白栽培土与实施例2的本发明的植物用微生态制剂混合得到本发明的植物用微生态制剂栽培土。本发明的植物用微生态制剂栽培土中,黄赭色链霉菌SQ11的含量为2×108cfu/g,粉红螺旋聚孢霉GR02的含量为2×108cfu/g。
2.盆栽试验
将苗龄为15天的大小一致的辣椒(秀美F1)幼苗进行如下2.1-2.4的四个处理的移栽:
2.1空白对照处理(CK):将辣椒(秀美F1)幼苗移栽至装有1.1的空白栽培土的花盆中,每盆1株幼苗。
2.2黄赭色链霉菌处理(简称SQ11):将辣椒(秀美F1)幼苗移栽至装有1.2的黄赭色链霉菌SQ11栽培土的花盆中,每盆1株幼苗。
2.3粉红螺旋聚孢霉处理(简称GR02):将辣椒(秀美F1)幼苗移栽至装有1.3的粉红螺旋聚孢霉GR02栽培土的花盆中,每盆1株幼苗。
2.4本发明的植物用微生态制剂处理(简称SQ11+GR02):将辣椒(秀美F1)幼苗移栽至装有1.4的本发明的植物用微生态制剂栽培土的花盆中,每盆1株幼苗。
上述每个处理3次重复,每次重复20株苗。移栽后在日光温室中培养,定期浇水。移栽42天后测量辣椒幼苗株高、叶片数、叶长、叶宽、全株鲜重与全株干重。各处理除了所用的栽培基质外,其余操作完全相同。
结果如表2所示,表明本发明的植物用微生态制剂处理、黄赭色链霉菌处理和粉红螺旋聚孢霉处理对辣椒幼苗株高、幼苗叶长、鲜重与干重等都具有显著影响,都显著好于空白对照处理,并且长势茂盛,叶色浓绿。
表2.各微生态制剂对辣椒幼苗生长的影响
Figure BDA0002093161450000111
实施例5、本发明的植物用微生态制剂促进黄瓜幼苗生长
1.制备栽培基质
1.1空白栽培土的制备
将蛭石和营养土按照1:1的体积比混合得到空白栽培土。
1.2黄赭色链霉菌SQ11栽培土
将1.1的空白栽培土与实施例2的黄赭色链霉菌SQ11微生态制剂混合得到黄赭色链霉菌SQ11栽培土。该黄赭色链霉菌SQ11栽培土中黄赭色链霉菌SQ11的含量为4×108cfu/g。
1.3粉红螺旋聚孢霉GR02栽培土
将1.1的空白栽培土与实施例2的粉红螺旋聚孢霉GR02微生态制剂混合得到粉红螺旋聚孢霉GR02栽培土。该粉红螺旋聚孢霉GR02栽培土中粉红螺旋聚孢霉GR02的含量为4×108cfu/g。
1.4本发明的植物用微生态制剂栽培土
将1.1的空白栽培土与实施例2的本发明的植物用微生态制剂混合得到本发明的植物用微生态制剂栽培土。本发明的植物用微生态制剂栽培土中,黄赭色链霉菌SQ11的含量为2×108cfu/g,粉红螺旋聚孢霉GR02的含量为2×108cfu/g。
2.盆栽试验
将苗龄为20天的大小一致的黄瓜(京研绿秀F1)幼苗进行如下2.1-2.4的四个处理的移栽:
2.1空白对照处理(CK):将黄瓜(京研绿秀F1)幼苗移栽至装有1.1的空白栽培土的花盆中,每盆1株幼苗。
2.2黄赭色链霉菌处理(简称SQ11):将黄瓜(京研绿秀F1)幼苗移栽至装有1.2的黄赭色链霉菌SQ11栽培土的花盆中,每盆1株幼苗。
2.3粉红螺旋聚孢霉处理(简称GR02):将黄瓜(京研绿秀F1)幼苗移栽至装有1.3的粉红螺旋聚孢霉GR02栽培土的花盆中,每盆1株幼苗。
2.4本发明的植物用微生态制剂处理(简称SQ11+GR02):将黄瓜(京研绿秀F1)幼苗移栽至装有1.4的本发明的植物用微生态制剂栽培土的花盆中,每盆1株幼苗。
上述每个处理3次重复,每次重复20株苗。移栽后在日光温室中培养,定期浇水。移栽20天后测量黄瓜幼苗株高、根长、全株鲜重与全株干重。各处理除了所用的栽培基质外,其余操作完全相同。
结果如表3所示,表明本发明的植物用微生态制剂处理、黄赭色链霉菌处理和粉红螺旋聚孢霉处理对黄瓜幼苗株高、根长、鲜重与干重等都具有显著影响,都显著好于空白对照处理,并且长势茂盛,叶色浓绿。整体指标表明,本发明的植物用微生态制剂对黄瓜的促生效果非常显著。
表3.各微生态制剂对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
处理 株高(cm) 根长(cm) 鲜重(g/株) 干重(g/株)
CK 8.23 2.36 2.72 0.44
SQ11 10.63 3.01 3.66 0.56
GR02 11.02 3.26 3.95 0.63
SQ11+GR02 12.55 4.21 4.36 0.72
实施例6、本发明的植物用微生态制剂促进柳枝稷生长
1.制备栽培基质
1.1空白栽培土的制备
将蛭石和营养土按照1:1的体积比混合得到空白栽培土。
1.2黄赭色链霉菌SQ11栽培土
将1.1的空白栽培土与实施例2的黄赭色链霉菌SQ11微生态制剂混合得到黄赭色链霉菌SQ11栽培土。该黄赭色链霉菌SQ11栽培土中黄赭色链霉菌SQ11的含量为4×108cfu/g。
1.3粉红螺旋聚孢霉GR02栽培土
将1.1的空白栽培土与实施例2的粉红螺旋聚孢霉GR02微生态制剂混合得到粉红螺旋聚孢霉GR02栽培土。该粉红螺旋聚孢霉GR02栽培土中粉红螺旋聚孢霉GR02的含量为4×108cfu/g。
1.4本发明的植物用微生态制剂栽培土
将1.1的空白栽培土与实施例2的本发明的植物用微生态制剂混合得到本发明的植物用微生态制剂栽培土。本发明的植物用微生态制剂栽培土中,黄赭色链霉菌SQ11的含量为2×108cfu/g,粉红螺旋聚孢霉GR02的含量为2×108cfu/g。
2.盆栽试验
将大小一致的柳枝稷种子种于育苗盘中,培养半个月后进行如下2.1-2.4的四个处理的移栽:
2.1空白对照处理(CK):将柳枝稷幼苗移栽至装有1.1的空白栽培土的花盆中,每盆1株幼苗。
2.2黄赭色链霉菌处理(简称SQ11):将柳枝稷幼苗移栽至装有1.2的黄赭色链霉菌SQ11栽培土的花盆中,每盆1株幼苗。
2.3粉红螺旋聚孢霉处理(简称GR02):将柳枝稷幼苗移栽至装有1.3的粉红螺旋聚孢霉GR02栽培土的花盆中,每盆1株幼苗。
2.4本发明的植物用微生态制剂处理(简称SQ11+GR02):将柳枝稷幼苗移栽至装有1.4的本发明的植物用微生态制剂栽培土的花盆中,每盆1株幼苗。
上述每个处理3次重复,每次重复20株苗。移栽后在日光温室中培养,定期浇水。移栽60天后测量柳枝稷幼苗株高、分蘖数、根长、植株地上部分鲜重与植株地下部分鲜重。各处理除了所用的栽培基质外,其余操作完全相同。
结果如表4所示,表明本发明的植物用微生态制剂处理、黄赭色链霉菌处理和粉红螺旋聚孢霉处理对柳枝稷根长、植株地上部分鲜重与植株地下部分鲜重等都具有显著影响,都显著好于空白对照处理。
表4.各微生态制剂对柳枝稷生长的影响
处理 株高(cm) 分蘖数(个/株) 地上鲜重(g/株) 地下鲜重(g/株) 根长(cm)
CK 106.25±1.31 6.50±0.64 28.87±1.30 32.00±1.08 33.25±2.06
SQ11+GR02 112.50±2.69 5.17±1.06 40.36±1.23 41.21±1.36 41.33±1.81
SQ11 108.51±4.61 5.63±0.41 36.86±1.96 36.21±1.89 37.64±2.46
GR02 109.32±5.20 6.12±0.15 38.64±2.1 38.13±2.31 38.12±1.32
实施例7、本发明的植物用微生态制剂提高黄瓜产量
选用上一年健康生长黄瓜种植区进行大棚试验。本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随机设置4个处理区,每个处理区设三个重复(三个小区)。4个处理区分别为空白对照处理区(CK)、黄赭色链霉菌处理区、粉红螺旋聚孢霉处理区和本发明的植物用微生态制剂处理区(黄赭色链霉菌+粉红螺旋聚孢霉处理区)。
将大棚划分为12个小区,每个小区面积为2.0×5m2。并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分布各个处理。
将苗龄为20天的大小一致的黄瓜(京研绿秀F1)幼苗移栽入大棚的相应处理区。
空白对照处理区(CK)的土壤中不施微生态制剂直接进行移栽,每个小区移栽40株黄瓜幼苗。黄赭色链霉菌处理区的土壤中先施入实施例2的黄赭色链霉菌SQ11微生态制剂,黄赭色链霉菌SQ11微生态制剂的施入量达到每平方米4×109cfu黄赭色链霉菌SQ11,然后再进行移栽,每个小区移栽40株黄瓜幼苗。粉红螺旋聚孢霉处理区的土壤中先施入实施例2的粉红螺旋聚孢霉GR02微生态制剂,粉红螺旋聚孢霉GR02微生态制剂的施入量达到每平方米4×109cfu粉红螺旋聚孢霉GR02,然后再进行移栽,每个小区移栽40株黄瓜幼苗。本发明的植物用微生态制剂处理区(黄赭色链霉菌+粉红螺旋聚孢霉处理区)的土壤中先施入实施例2的本发明的植物用微生态制剂,本发明的植物用微生态制剂的施入量达到每平方米2×109cfu黄赭色链霉菌SQ11和2×109cfu粉红螺旋聚孢霉GR02,然后再进行移栽,每个小区移栽40株黄瓜幼苗。上述四个处理区,除是否施用微生态制剂外,其它操作均相同,其他条件按照常规管理进行。试验期3个月,调查黄瓜产量。
结果表明本发明的植物用微生态制剂处理区黄瓜产量的提高率为89%((134.68-71.26)/71.26=1.89),黄赭色链霉菌处理区的黄瓜产量的提高率为36%((96.87-71.26)/71.26=1.36),粉红螺旋聚孢霉处理区的黄瓜产量的提高率为44%((102.41-71.26)/71.26=1.44)。本发明的植物用微生态制剂对黄瓜产量的提高率高于单独黄赭色链霉菌SQ11微生态制剂对黄瓜产量的提高率和单独粉红螺旋聚孢霉GR02微生态制剂对黄瓜产量的提高率之和,说明黄赭色链霉菌SQ11和粉红螺旋聚孢霉GR02在提高黄瓜产量方面产生了协同作用,粉红螺旋聚孢霉GR02增强了黄赭色链霉菌SQ11的提高黄瓜产量作用,黄赭色链霉菌SQ11增强了粉红螺旋聚孢霉GR02的提高黄瓜产量作用(表5)。
表5.各微生态制剂对黄瓜产量生长的影响
处理区 小区产量(kg)
本发明的植物用微生态制剂 134.68±8.32
黄赭色链霉菌 96.87±6.12
粉红螺旋聚孢霉 102.41±7.18
CK 71.26±9.40
实施例8、本发明的植物用微生态制剂提高草莓产量
选用上一年健康生长草莓种植区进行大棚试验。本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随机设置4个处理区,每个处理区设三个重复(三个小区)。4个处理区分别为空白对照处理区(CK)、黄赭色链霉菌处理区、粉红螺旋聚孢霉处理区和本发明的植物用微生态制剂处理区(黄赭色链霉菌+粉红螺旋聚孢霉处理区)。
将大棚划分为12个小区,每个小区面积为2.0×5m2。并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分布各个处理。
将苗龄为30天的大小一致的草莓(红颜)幼苗移栽入大棚的相应处理区。
空白对照处理区(CK)的土壤中不施微生态制剂直接进行移栽,每个小区移栽70株草莓幼苗。黄赭色链霉菌处理区的土壤中先施入实施例2的黄赭色链霉菌SQ11微生态制剂,黄赭色链霉菌SQ11微生态制剂的施入量达到每平方米4×109cfu黄赭色链霉菌SQ11,然后再进行移栽,每个小区移栽70株草莓幼苗。粉红螺旋聚孢霉处理区的土壤中先施入实施例2的粉红螺旋聚孢霉GR02微生态制剂,粉红螺旋聚孢霉GR02微生态制剂的施入量达到每平方米4×109cfu粉红螺旋聚孢霉GR02,然后再进行移栽,每个小区移栽70株草莓幼苗。本发明的植物用微生态制剂处理区(黄赭色链霉菌+粉红螺旋聚孢霉处理区)的土壤中先施入实施例2的本发明的植物用微生态制剂,本发明的植物用微生态制剂的施入量达到每平方米2×109cfu黄赭色链霉菌SQ11和2×109cfu粉红螺旋聚孢霉GR02,然后再进行移栽,每个小区移栽70株草莓幼苗。上述四个处理区,除是否施用微生态制剂外,其它操作均相同,其他条件按照常规管理进行。试验期7个月,调查草莓产量。
结果表明粉红螺旋聚孢霉GR02微生态制剂使草莓产量提高了27%,本发明的植物用微生态制剂使草莓产量提高了21%。本发明的植物用微生态制剂和粉红螺旋聚孢霉GR02微生态制剂显著提高了草莓产量(表6)。
表6.各微生态制剂对草莓产量生长的影响
处理区 单株产量(g/株)
本发明的植物用微生态制剂 285.50±12.32
黄赭色链霉菌 251.61±20.12
粉红螺旋聚孢霉 298.36±15.43
CK 235.30±19.65
实施例9、本发明的植物用微生态制剂防治西瓜枯萎病
1带菌种芽的制备:使用胚根浸种法制备带菌种芽,将芽长0.5cm的西瓜(京美)的种子浸泡在事先制备好的100mL西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niveum)含量为1×106cfu·mL-1的西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niveum)菌悬液中3h,得带菌种芽。
2.制备栽培基质
2.1空白栽培土的制备
将蛭石和营养土按照1:1的体积比混合得到空白栽培土。
2.2黄赭色链霉菌SQ11栽培土
将2.1的空白栽培土与实施例2的黄赭色链霉菌SQ11微生态制剂混合得到黄赭色链霉菌SQ11栽培土。该黄赭色链霉菌SQ11栽培土中黄赭色链霉菌SQ11的含量为4×108cfu/g。
2.3粉红螺旋聚孢霉GR02栽培土
将2.1的空白栽培土与实施例2的粉红螺旋聚孢霉GR02微生态制剂混合得到粉红螺旋聚孢霉GR02栽培土。该粉红螺旋聚孢霉GR02栽培土中粉红螺旋聚孢霉GR02的含量为4×108cfu/g。
2.4本发明的植物用微生态制剂栽培土
将2.1的空白栽培土与实施例2的本发明的植物用微生态制剂混合得到本发明的植物用微生态制剂栽培土。本发明的植物用微生态制剂栽培土中,黄赭色链霉菌SQ11的含量为2×108cfu/g,粉红螺旋聚孢霉GR02的含量为2×108cfu/g。
3实验设5个处理,分别为3.1-3.5,各处理除了所用的栽培基质和种芽不同外,其余操作完全相同。
3.1空白对照处理(CK):将芽长0.5cm的无菌西瓜(京美)的种子播种在装有2.1的空白栽培土的花盆中,每盆1株幼苗。
3.2病原菌对照处理:将带菌种芽播种在装有2.1的空白栽培土的花盆中,每盆播种1个带菌种芽。
3.3黄赭色链霉菌处理:将带菌种芽播种在装有2.2的黄赭色链霉菌SQ11栽培土的花盆中,每盆1株幼苗。
3.4粉红螺旋聚孢霉处理:将带菌种芽播种在装有2.3的粉红螺旋聚孢霉GR02栽培土的花盆中,每盆1株幼苗。
3.5本发明的植物用微生态制剂处理:将带菌种芽播种在装有2.4的本发明的植物用微生态制剂栽培土的花盆中,每盆1株幼苗。
每个处理3次重复,每次重复30株苗。播种后,每天观察记录发病情况,20天后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西瓜枯萎病病害分级标准:0级(根、茎、叶生长正常,无病症),1级(胚轴或子叶上出现轻微症状,但生长正常),2级(胚轴或子叶明显的坏死斑,或一片子叶黄化,生长受到一定影响),3级(坏死斑引起局部性萎蔫,或一片子叶枯萎生长僵化),4级(整体萎蔫,倒伏枯死)。病情指数=Σ(各级病株数×相应级别)/(调查总株数×最大级数)×100。
防治效果(%)=(病原菌对照处理病情指数—处理病情指数)/病原菌对照处理病情指数×100%。
结果如表7所示,表明本发明的植物用微生态制剂处理、黄赭色链霉菌处理和粉红螺旋聚孢霉处理对西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可分别达到69.01%、62.97%和63.41%,可用于防治西瓜枯萎病。
表7.各处理的西瓜枯萎病防治效果
处理 发病率(%) 病情指数 防治效果(%)
空白对照处理 0±0.0 0±0.0
病原菌对照处理 100.00±0.0 79.16±2.20
本发明的植物用微生态制剂处理 28.31±3.21 24.53±2.33 69.01
黄赭色链霉菌处理 39.23±2.31 29.31±1.69 62.97
粉红螺旋聚孢霉处理 36.45±4.01 28.96±3.21 63.41
实施例10、本发明的植物用微生态制剂防治草莓根腐病
在上一年草莓种植区中选取根腐病发生较为严重的区域进行大棚试验。本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随机设置4个处理区,每个处理区设三个重复(三个小区)。4个处理区分别为空白对照处理区(CK)、黄赭色链霉菌处理区、粉红螺旋聚孢霉处理区和本发明的植物用微生态制剂处理区(黄赭色链霉菌+粉红螺旋聚孢霉处理区)。
将大棚划分为12个小区,每个小区面积为1×8m2。并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分布各个处理。
将苗龄为30天的大小一致的草莓(红颜)幼苗移栽入大棚的相应处理区。
空白对照处理区(CK)的土壤中不施微生态制剂直接进行移栽,每个小区移栽40株草莓幼苗。黄赭色链霉菌处理区的土壤中先施入实施例2的黄赭色链霉菌SQ11微生态制剂,黄赭色链霉菌SQ11微生态制剂的施入量达到每平方米4×108cfu黄赭色链霉菌SQ11,然后再进行移栽,每个小区移栽40株草莓幼苗。粉红螺旋聚孢霉处理区的土壤中先施入实施例2的粉红螺旋聚孢霉GR02微生态制剂,粉红螺旋聚孢霉GR02微生态制剂的施入量达到每平方米4×108cfu粉红螺旋聚孢霉GR02,然后再进行移栽,每个小区移栽40株草莓幼苗。本发明的植物用微生态制剂处理区的土壤中先施入实施例2的本发明的植物用微生态制剂,本发明的植物用微生态制剂的施入量达到每平方米2×108cfu黄赭色链霉菌SQ11和2×108cfu粉红螺旋聚孢霉GR02,然后再进行移栽,每个小区移栽40株草莓幼苗。上述四个处理区,除是否施用微生态制剂外,其它操作均相同,其他条件按照常规管理进行。
每个处理3次重复,每次重复40株苗。移栽后,每天观察记录发病情况,40天后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草莓根腐病病害分级标准:0级,无病斑;1级,0%<病斑面积占总面积(以下用“x”表示)≤5%;3级,5%<x≤15%;5级,15%<x≤25%;7级,25%<x≤50%;9级,x>50%。病情指数=Σ(各级病株数×相应级别)/(调查总株数×最大级数)×100。
病情指数=Σ(各级病株数×相应级别)/(调查总株数×最大级数)×100。
防治效果(%)=(空白对照处理区病情指数—处理区病情指数)/空白对照处理区病情指数×100%。
结果如表8所示,本发明的植物用微生态制剂处理区对草莓根腐病的防治效果为81.31%,黄赭色链霉菌处理区对草莓根腐病的防治效果为56.42%,粉红螺旋聚孢霉处理区对草莓根腐病的防治效果为24.44%。本发明的植物用微生态制剂对草莓根腐病的防治效果高于黄赭色链霉菌SQ11微生态制剂对草莓根腐病的防治效果和粉红螺旋聚孢霉GR02微生态制剂对草莓根腐病的防治效果之和,黄赭色链霉菌SQ11和粉红螺旋聚孢霉GR02在草莓根腐病的防治方面产生了协同作用,粉红螺旋聚孢霉GR02增强了黄赭色链霉菌SQ11对草莓根腐病的防效,黄赭色链霉菌SQ11增强了粉红螺旋聚孢霉GR02对草莓根腐病的防效。
表8.各处理的草莓根腐病防治效果
处理区 发病率(%) 病情指数 防治效果(%)
空白对照 42.00±3.10 44.56±2.13
本发明的植物用微生态制剂 9.21±4.23 8.33±2.33 81.31
黄赭色链霉菌 20.31±3.21 19.42±2.63 56.42
粉红螺旋聚孢霉 18.91±3.12 33.67±2.01 24.44
实施例11、SQ11+JZB120001复合菌剂提高黄瓜产量
1、菌剂的制备
1.1SQ11菌剂的制备
接种环挑取平板上生长好的黄赭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silaceus)SQ11接种到装有100mL液体发酵培养基的500mL三角瓶中,28℃摇床180rpm振荡培养7d,收集发酵液,得到黄赭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silaceus)SQ11发酵液,该黄赭色链霉菌(Streptomycessilaceus)SQ11发酵液即为SQ11菌剂。其中,液体发酵培养基为高氏一号液体培养基:可溶性淀粉20g,KNO3 1g,K2HPO4 0.5g,MgSO4·7H2O 0.5g,NaCl 0.5g,FeSO4·7H2O 0.01g用蒸馏水定容到1000mL,121℃条件下灭菌20min,得液体发酵培养基。
1.2JZB120001菌剂的制备
将多粘类芽孢杆菌JZB120001在NA培养基斜面上活化培养后取2-3环接种到500ml三角瓶内的50ml NB培养基中。28℃,26mm振幅,170r/min振荡培养24h作为种子培养液;将其按2%(v/v)的接种量转接于500ml三角瓶内的50ml NB培养基中,28℃,170r/min振荡培养48h,得多粘类芽孢杆菌JZB120001发酵液,该多粘类芽孢杆菌JZB120001发酵液即为JZB120001菌剂。NA培养基:葡萄糖5.0g,蛋白胨5.0g,牛肉膏3.0g,琼脂18g,水1000ml,pH7.0-7.2,121℃灭菌20min。NB培养基:葡萄糖5.0g,蛋白胨5.0g,牛肉膏3.0g,蒸馏水定容1000ml,pH7.0-7.2,121℃灭菌20min。
1.3SQ11+JZB120001复合菌剂的制备
将1.1的SQ11菌剂和1.2的JZB120001菌剂按照黄赭色链霉菌(Streptomycessilaceus)SQ11和多粘类芽孢杆菌JZB120001的菌落形成单位(cfu)数目比为1:1的比例混合在一起,得到SQ11+JZB120001复合菌剂。
2、大棚实验
选用上一年健康生长黄瓜种植区进行大棚试验。本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随机设置4个处理区,每个处理区设三个重复(三个小区)。4个处理区分别为空白对照处理区(CK)、黄赭色链霉菌处理区、多粘类芽孢杆菌处理区和黄赭色链霉菌+多粘类芽孢杆菌处理区。
将大棚划分为12个小区,每个小区面积为2×5m2。并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分布各个处理。
将苗龄20天的大小一致的黄瓜(京研绿秀F1)幼苗移栽入大棚的相应处理区。
空白对照处理区(CK)的土壤中不施菌剂直接进行移栽,每个小区移栽40株黄瓜幼苗。黄赭色链霉菌处理区的土壤中先施入1.1的SQ11菌剂,SQ11菌剂的施入量达到每平方米4×109cfu黄赭色链霉菌SQ11,然后再进行移栽,每个小区移栽40株黄瓜幼苗。多粘类芽孢杆菌处理区的土壤中先施入1.2的JZB120001菌剂,JZB120001菌剂的施入量达到每平方米4×109cfu多粘类芽孢杆菌JZB120001,然后再进行移栽,每个小区移栽40株黄瓜幼苗。黄赭色链霉菌+多粘类芽孢杆菌处理区的土壤中先施入1.3的SQ11+JZB120001复合菌剂,SQ11+JZB120001复合菌剂的施入量达到每平方米2×109cfu黄赭色链霉菌SQ11和2×109cfu多粘类芽孢杆菌JZB120001,然后再进行移栽,每个小区移栽40株黄瓜幼苗。上述四个处理区,除是否施用菌剂外,其它操作均相同,其他条件按照常规管理进行。
试验期3个月,调查黄瓜产量。
结果表明,虽然与空白对照处理区相比,黄赭色链霉菌+多粘类芽孢杆菌处理区的黄瓜产量、黄赭色链霉菌处理区的黄瓜产量和多粘类芽孢杆菌处理区的黄瓜产量显著提高,但是黄赭色链霉菌+多粘类芽孢杆菌处理区的黄瓜产量与黄赭色链霉菌处理区的黄瓜产量和多粘类芽孢杆菌处理区的黄瓜产量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表9)。
表9.各菌剂对黄瓜产量生长的影响
处理区 小区产量(kg)
黄赭色链霉菌+多粘类芽孢杆菌处理区 94.32±6.34
黄赭色链霉菌处理区 95.43±5.98
多粘类芽孢杆菌处理区 98.73±6.78
CK 70.98±5.6
实施例12、SQ11+JZB120001复合菌剂提高草莓产量
1、菌剂的制备
1.1SQ11菌剂的制备
接种环挑取平板上生长好的黄赭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silaceus)SQ11接种到装有100mL液体发酵培养基的500mL三角瓶中,28℃摇床180rpm振荡培养7d,收集发酵液,得到黄赭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silaceus)SQ11发酵液,该黄赭色链霉菌(Streptomycessilaceus)SQ11发酵液即为SQ11菌剂。其中,液体发酵培养基为高氏一号液体培养基:可溶性淀粉20g,KNO3 1g,K2HPO4 0.5g,MgSO4·7H2O 0.5g,NaCl 0.5g,FeSO4·7H2O 0.01g用蒸馏水定容到1000mL,121℃条件下灭菌20min,得液体发酵培养基。
1.2JZB120001菌剂的制备
将多粘类芽孢杆菌JZB120001在NA培养基斜面上活化培养后取2-3环接种到500ml三角瓶内的50ml NB培养基中。28℃,26mm振幅,170r/min振荡培养24h作为种子培养液;将其按2%(v/v)的接种量转接于500ml三角瓶内的50ml NB培养基中,28℃,170r/min振荡培养48h,得多粘类芽孢杆菌JZB120001发酵液,该多粘类芽孢杆菌JZB120001发酵液即为JZB120001菌剂。NA培养基:葡萄糖5.0g,蛋白胨5.0g,牛肉膏3.0g,琼脂18g,水1000ml,pH7.0-7.2,121℃灭菌20min。NB培养基:葡萄糖5.0g,蛋白胨5.0g,牛肉膏3.0g,蒸馏水定容1000ml,pH7.0-7.2,121℃灭菌20min。
1.3SQ11+JZB120001复合菌剂的制备
将1.1的SQ11菌剂和1.2的JZB120001菌剂按照黄赭色链霉菌(Streptomycessilaceus)SQ11和多粘类芽孢杆菌JZB120001的菌落形成单位(cfu)数目比为1:1的比例混合在一起,得到SQ11+JZB120001复合菌剂。
2、大棚实验
选用上一年健康生长草莓种植区进行大棚试验。本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随机设置4个处理区,每个处理区设三个重复(三个小区)。4个处理区分别为空白对照处理区(CK)、黄赭色链霉菌处理区、多粘类芽孢杆菌处理区和黄赭色链霉菌+多粘类芽孢杆菌处理区。
将大棚划分为12个小区,每个小区面积为2.0×5m2。并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分布各个处理。
将苗龄为30天的大小一致的草莓(红颜)幼苗移栽入大棚的相应处理区。
空白对照处理区(CK)的土壤中不施菌剂直接进行移栽,每个小区移栽70株草莓幼苗。黄赭色链霉菌处理区的土壤中先施入1.1的SQ11菌剂,SQ11菌剂的施入量达到每平方米4×109cfu黄赭色链霉菌SQ11,然后再进行移栽,每个小区移栽70株草莓幼苗。多粘类芽孢杆菌处理区的土壤中先施入1.2的JZB120001菌剂,JZB120001菌剂的施入量达到每平方米4×109cfu多粘类芽孢杆菌JZB120001,然后再进行移栽,每个小区移栽70株草莓幼苗。黄赭色链霉菌+多粘类芽孢杆菌处理区的土壤中先施入1.3的SQ11+JZB120001复合菌剂,SQ11+JZB120001复合菌剂的施入量达到每平方米2×109cfu黄赭色链霉菌SQ11和2×109cfu多粘类芽孢杆菌JZB120001,然后再进行移栽,每个小区移栽70株草莓幼苗。上述四个处理区,除是否施用菌剂外,其它操作均相同,其他条件按照常规管理进行。试验期7个月,调查草莓产量。
结果表明黄赭色链霉菌+多粘类芽孢杆菌处理区可显著提高草莓的产量,草莓产量的提高率为26%((300.50-238.36)/238.36=1.26),黄赭色链霉菌处理区的草莓产量的提高率为6%((251.61-238.36)/238.36=1.06)、多粘类芽孢杆菌处理区的草莓产量的提高率为4%((246.98-238.36)/238.36=1.04)。本发明的SQ11+JZB120001复合菌剂对草莓产量的提高率高于单独SQ11菌剂对草莓产量的提高率和单独JZB120001菌剂对草莓产量的提高率之和,说明黄赭色链霉菌SQ11和多粘类芽孢杆菌JZB120001在提高草莓产量方面产生了协同作用,多粘类芽孢杆菌JZB120001增强了黄赭色链霉菌SQ11的提高草莓产量作用,黄赭色链霉菌SQ11增强了多粘类芽孢杆菌JZB120001的提高草莓产量作用(表10)。
表10.各菌剂对草莓产量生长的影响
处理区 单株产量(g/株)
黄赭色链霉菌+多粘类芽孢杆菌 300.50±10.91
黄赭色链霉菌 251.61±16.12
多粘类芽孢杆菌 246.98±14.06
CK 238.36±15.63
以上对本发明进行了详述。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和范围,以及无需进行不必要的实验情况下,可在等同参数、浓度和条件下,在较宽范围内实施本发明。虽然本发明给出了特殊的实施例,应该理解为,可以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改进。总之,按本发明的原理,本申请欲包括任何变更、用途或对本发明的改进,包括脱离了本申请中已公开范围,而用本领域已知的常规技术进行的改变。按以下附带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可以进行一些基本特征的应用。
<110>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120> 一种抗重茬的复合微生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130> GNCFH190796
<160> 1
<170> PatentIn version 3.5
<210> 1
<211> 610
<212> DNA
<213> 粉红螺旋聚孢霉(Clonostachys rosea)
<400> 1
tcttggtcat ttagaggaag taaaagtcgt aacaaggtct ccgttggtga accagcggag 60
ggatcattac cgagtttaca actcccaaac ccatgtgaac atacctactg ttgcttcggc 120
gggattgccc cgggcgcctc gtgtgccccg gatcaggcgc ccgcctagga aacttaattc 180
ttgttttatt ttggaatctt ctgagtagtt tttacaaata aataaaaact ttcaacaacg 240
gatctcttgg ttctggcatc gatgaagaac gcagcgaaat gcgataagta atgtgaattg 300
cagaattcag tgaatcatcg aatctttgaa cgcacattgc gcccgccagt attctggcgg 360
gcatgcctgt ctgagcgtca tttcaaccct catgccccta gggcgtggtg ttggggatcg 420
gccaaagccc gcgagggacg gccggcccct aaatctagtg gcggacccgt cgtggcctcc 480
tctgcgaagt agtgatattc cgcatcggag agcgacgagc ccctgccgtt aaacccccaa 540
ctttccaagg ttgacctcag atcaggtagg aatacccgct gaacttaagc atatcaataa 600
gcggaggaaa 610

Claims (34)

1.植物用复合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用复合菌剂的活性成分由黄赭色链霉菌和粉红螺旋聚孢霉组成,所述黄赭色链霉菌为黄赭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silaceus)SQ11,其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的保藏号为CGMCC No.14567;所述粉红螺旋聚孢霉为粉红螺旋聚孢霉(Clonostachys rosea)GR02,其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的保藏号为CGMCC No.17672。
2.植物用微生态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用微生态制剂的活性成分由黄赭色链霉菌培养物和粉红螺旋聚孢霉培养物组成,所述黄赭色链霉菌培养物是用细菌发酵培养基培养黄赭色链霉菌得到的培养物;所述粉红螺旋聚孢霉培养物是用真菌发酵培养基培养粉红螺旋聚孢霉得到的培养物;所述黄赭色链霉菌为黄赭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silaceus)SQ11,其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的保藏号为CGMCC No.14567;所述粉红螺旋聚孢霉为粉红螺旋聚孢霉(Clonostachys rosea)GR02,其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的保藏号为CGMCC No.17672。
3.权利要求2所述的植物用微生态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将黄赭色链霉菌培养物和粉红螺旋聚孢霉培养物混合得到所述植物用微生态制剂的活性成分,所述黄赭色链霉菌培养物是用细菌发酵培养基培养黄赭色链霉菌得到的培养物,所述粉红螺旋聚孢霉培养物是用真菌发酵培养基培养粉红螺旋聚孢霉得到的培养物;所述黄赭色链霉菌为黄赭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silaceus)SQ11,其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的保藏号为CGMCC No.14567;所述粉红螺旋聚孢霉为粉红螺旋聚孢霉(Clonostachys rosea)GR02,其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的保藏号为CGMCC No.17672。
4.粉红螺旋聚孢霉,其特征在于:所述粉红螺旋聚孢霉为粉红螺旋聚孢霉(Clonostachys rosea)GR02,其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的保藏号为CGMCC No.17672。
5.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用复合菌剂在提高黄瓜或草莓产量中的应用。
6.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用复合菌剂在制备提高黄瓜或草莓产量的产品中的应用。
7.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用复合菌剂在促进植物生长中的应用,所述植物为黄瓜、西瓜、辣椒或柳枝稷。
8.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用复合菌剂在制备促进植物生长的产品中的应用,所述植物为黄瓜、西瓜、辣椒或柳枝稷。
9.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用复合菌剂在防治西瓜枯萎病或草莓根腐病中的应用。
10.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用复合菌剂在制备防治西瓜枯萎病或草莓根腐病的产品中的应用。
11.权利要求2所述的植物用微生态制剂在提高黄瓜或草莓产量中的应用。
12.权利要求2所述的植物用微生态制剂在制备提高黄瓜或草莓产量的产品中的应用。
13.权利要求2所述的植物用微生态制剂在促进植物生长中的应用,所述植物为黄瓜、西瓜、辣椒或柳枝稷。
14.权利要求2所述的植物用微生态制剂在制备促进植物生长的产品中的应用,所述植物为黄瓜、西瓜、辣椒或柳枝稷。
15.权利要求2所述的植物用微生态制剂在防治西瓜枯萎病或草莓根腐病中的应用。
16.权利要求2所述的植物用微生态制剂在制备防治西瓜枯萎病或草莓根腐病的产品中的应用。
17.权利要求4所述的粉红螺旋聚孢霉在提高黄瓜或草莓产量中的应用。
18.权利要求4所述的粉红螺旋聚孢霉在制备提高黄瓜或草莓产量的产品中的应用。
19.权利要求4所述的粉红螺旋聚孢霉在促进植物生长中的应用,所述植物为黄瓜、西瓜、辣椒或柳枝稷。
20.权利要求4所述的粉红螺旋聚孢霉在制备促进植物生长的产品中的应用,所述植物为黄瓜、西瓜、辣椒或柳枝稷。
21.权利要求4所述的粉红螺旋聚孢霉在防治西瓜枯萎病或草莓根腐病中的应用。
22.权利要求4所述的粉红螺旋聚孢霉在制备防治西瓜枯萎病或草莓根腐病的产品中的应用。
23.权利要求4所述的粉红螺旋聚孢霉在增强黄赭色链霉菌提高黄瓜或草莓产量的能力中的应用,所述黄赭色链霉菌为黄赭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silaceus)SQ11,其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的保藏号为CGMCC No.14567。
24.权利要求4所述的粉红螺旋聚孢霉在增强黄赭色链霉菌促进植物生长的能力中的应用,所述植物为黄瓜、西瓜、辣椒或柳枝稷;所述黄赭色链霉菌为黄赭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silaceus)SQ11,其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的保藏号为CGMCC No.14567。
25.权利要求4所述的粉红螺旋聚孢霉在增强黄赭色链霉菌防治西瓜枯萎病或草莓根腐病的能力中的应用,所述黄赭色链霉菌为黄赭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silaceus)SQ11,其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的保藏号为CGMCC No.14567。
26.权利要求4所述的粉红螺旋聚孢霉在制备增强黄赭色链霉菌提高黄瓜或草莓产量的能力的产品中的应用,所述黄赭色链霉菌为黄赭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silaceus)SQ11,其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的保藏号为CGMCC No.14567。
27.权利要求4所述的粉红螺旋聚孢霉在制备增强黄赭色链霉菌促进植物生长的能力的产品中的应用,所述植物为黄瓜、西瓜、辣椒或柳枝稷;所述黄赭色链霉菌为黄赭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silaceus)SQ11,其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的保藏号为CGMCC No.14567。
28.权利要求4所述的粉红螺旋聚孢霉在制备增强黄赭色链霉菌防治西瓜枯萎病或草莓根腐病的能力的产品中的应用;所述黄赭色链霉菌为黄赭色链霉菌(Streptomycessilaceus)SQ11,其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的保藏号为CGMCCNo.14567。
29.黄赭色链霉菌在增强权利要求4所述的粉红螺旋聚孢霉提高黄瓜或草莓产量的能力中的应用,所述黄赭色链霉菌为黄赭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silaceus)SQ11,其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的保藏号为CGMCC No.14567。
30.黄赭色链霉菌在增强权利要求4所述的粉红螺旋聚孢霉促进植物生长的能力中的应用,所述植物为黄瓜、西瓜、辣椒或柳枝稷;所述黄赭色链霉菌为黄赭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silaceus)SQ11,其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的保藏号为CGMCC No.14567。
31.黄赭色链霉菌在增强权利要求4所述的粉红螺旋聚孢霉防治西瓜枯萎病或草莓根腐病的能力中的应用,所述黄赭色链霉菌为黄赭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silaceus)SQ11,其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的保藏号为CGMCC No.14567。
32.黄赭色链霉菌在制备增强权利要求4所述的粉红螺旋聚孢霉提高黄瓜或草莓产量的能力的产品中的应用,所述黄赭色链霉菌为黄赭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silaceus)SQ11,其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的保藏号为CGMCC No.14567。
33.黄赭色链霉菌在制备增强权利要求4所述的粉红螺旋聚孢霉促进植物生长的能力的产品中的应用,所述植物为黄瓜、西瓜、辣椒或柳枝稷;所述黄赭色链霉菌为黄赭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silaceus)SQ11,其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的保藏号为CGMCC No.14567。
34.黄赭色链霉菌在制备增强权利要求4所述的粉红螺旋聚孢霉防治西瓜枯萎病或草莓根腐病的能力的产品中的应用,所述黄赭色链霉菌为黄赭色链霉菌(Streptomycessilaceus)SQ11,其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的保藏号为CGMCCNo.14567。
CN201910510039.0A 2019-06-13 2019-06-13 一种抗重茬的复合微生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1012924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10039.0A CN110129242B (zh) 2019-06-13 2019-06-13 一种抗重茬的复合微生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10039.0A CN110129242B (zh) 2019-06-13 2019-06-13 一种抗重茬的复合微生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29242A CN110129242A (zh) 2019-08-16
CN110129242B true CN110129242B (zh) 2021-07-13

Family

ID=675814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10039.0A Active CN110129242B (zh) 2019-06-13 2019-06-13 一种抗重茬的复合微生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2924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2023202250B2 (en) * 2021-05-31 2023-08-24 Loam Bio Pty Ltd Methods for carbon capture and increasing yield of plants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65487A (zh) * 2014-07-25 2016-01-27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防治植物根结线虫病的生防真菌混和菌剂及其应用
CN106305792A (zh) * 2016-05-19 2017-01-11 北京启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粉红粘帚霉与枯草芽孢杆菌复配的可湿性粉剂
CN107603914A (zh) * 2017-10-24 2018-01-19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防治草莓根腐病等蔬菜真菌病害的菌剂及其所用菌株
CN109762743A (zh) * 2019-01-30 2019-05-17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粉红粘帚霉、其固体发酵菌剂及其应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65487A (zh) * 2014-07-25 2016-01-27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防治植物根结线虫病的生防真菌混和菌剂及其应用
CN106305792A (zh) * 2016-05-19 2017-01-11 北京启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粉红粘帚霉与枯草芽孢杆菌复配的可湿性粉剂
CN107603914A (zh) * 2017-10-24 2018-01-19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防治草莓根腐病等蔬菜真菌病害的菌剂及其所用菌株
CN109762743A (zh) * 2019-01-30 2019-05-17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粉红粘帚霉、其固体发酵菌剂及其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29242A (zh) 2019-08-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4346664B2 (en) Fungal endophytes for improved crop yields and protection from pests
US6808917B1 (en) Controlling plant pathogens with fungal/bacterial anatagonist combinations
CN101473853B (zh) 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CMCC63305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CN110734871B (zh) 一种解淀粉芽孢杆菌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CN110724648B (zh) 一种解淀粉芽孢杆菌菌株及其应用
CN111705020B (zh) 一种绿针假单胞菌橙黄亚种及其微生物菌剂的制备和应用
CN107603914B (zh) 防治草莓根腐病等蔬菜真菌病害的菌剂及其所用菌株
CN117136968A (zh) 一种复合型微生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1942403B (zh) 短小芽孢杆菌及其培养方法和用途
CN112940991B (zh) 一株暹罗芽孢杆菌的抗菌活性及应用
Abada et al. Management of pepper Verticillium wilt by combinations of inducer chemicals for plant resistance, bacterial bioagents and compost
CN113151001B (zh) 一种黄篮状菌菌株tf-04及其应用
CN106701635B (zh) 一株具杀根结线虫能力的香蕉内生链霉菌及其研制的生物育苗基质
CN110129242B (zh) 一种抗重茬的复合微生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2075457B (zh) 棘孢木霉在促进苦瓜生长和提高苦瓜抗病性中的应用
CN110724640B (zh) 番茄根结线虫生防菌、其制剂及其应用
CN114107070A (zh) 一种印度梨形孢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KR100616408B1 (ko) 라이조푸스 올리고스포러스을 포함하는 잔디생장촉진제 및이를 이용한 잔디 생장 촉진 방법
CN109161486B (zh) 一种生防木霉菌菌剂的制备方法及在烟草种植中的应用
CN112715301A (zh) 一种利用爪哇棒束孢促进水稻生长和驱避害虫的方法
US5968504A (en) Fungus Gliocladium catenulatum for biological control of plant diseases
Booth et al. Fusarium diseases of cereals: XI. Growth and saprophytic activity of Fusarium nivale in soil
KR100479925B1 (ko) 길항 미생물 바실러스속 비아이지21003과 그것을 함유한 펠릿 종자의 제조방법
CN110628685B (zh) 一种枯草芽孢杆菌菌株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CN112940978B (zh) 一种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am-6及其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