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26631B - 一种新能源代步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能源代步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26631B
CN110126631B CN201910435050.5A CN201910435050A CN110126631B CN 110126631 B CN110126631 B CN 110126631B CN 201910435050 A CN201910435050 A CN 201910435050A CN 110126631 B CN110126631 B CN 11012663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rod
column
scooter
clam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3505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26631A (zh
Inventor
程志永
王冰冰
陈鑫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Business College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Business Colleg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Business College filed Critical Anhui Business College
Priority to CN20191043505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26631B/zh
Publication of CN1101266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266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266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266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8/0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y from forces of nature, e.g. sun or wind
    • B60L8/003Converting light into electric energy, e.g. by using photo-voltaic 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11/00Motorcycles, engine-assisted cycles or motor scooters with one or two wheels
    • B62K11/007Automatic balancing machines with single main ground engaging wheel or coaxial wheels supporting a rid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2200/00Type of vehicles
    • B60L2200/16Single-axle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204/00Adaptations for driving cycles by electric mot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代步车,涉及代步车领域,包括车体、脚踏板、太阳能板、翻转机构和锁定机构,脚踏板位于车体上端面,脚踏板的一个端面设有太阳能板,脚踏板的一侧设有翻转机构,脚踏板的另一侧至少设有两组锁定机构;代步车在使用时至少有充电状态和行驶状态,所述充电状态是太阳能板朝向太阳,所述行驶状态是太阳能板朝向车体,充电状态和行驶状态通过翻转机构切换,切换完成后,通过锁定机构将脚踏板固定,通过这种方式,在充电状态时,使太阳能板正常发电,在工作状态时,使用者可踩在脚踏板上使用代步车,防止使用者踩在太阳能板上导致其损坏,该装置使代步车即使在室外使用电量不足时,也可通过太阳能充电后继续使用,使用更加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新能源代步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代步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能源代步车。
背景技术
两轮电动平衡车是一种新型的交通代步工具,它与电动自行车和摩托车车轮前后排列方式不同,而是采用两轮并排固定的方式。两轮电动平衡车采用两个轮子支撑,蓄电池供电,无刷电机驱动,加上单片机控制,姿态传感器采集角速度和角度信号,共同协调控制车体的平衡,仅仅依靠人体重心的改变便可以实现车辆的启动、加速、减速、停止等动作。
本申请人发现:目前,两轮平衡车均采用电充的方式为蓄电池充电,在实际生活中,一旦在室外使用电量不足时,将无法继续使用,造成了使用的不便。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新能源代步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两轮平衡车均采用电充的方式为蓄电池充电,在实际生活中,一旦在室外使用电量不足时,将无法继续使用,造成了使用的不便的技术问题。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新能源代步车,包括车体、脚踏板、太阳能板、翻转机构和锁定机构,所述脚踏板位于所述的车体上端面,脚踏板的一个端面设有太阳能板,脚踏板的一侧设有所述的翻转机构,脚踏板的另一侧至少设有两组所述的锁定机构;所述代步车在使用时至少有充电状态和行驶状态,所述充电状态是太阳能板朝向太阳,所述行驶状态是太阳能板朝向车体,充电状态和行驶状态通过翻转机构切换,切换完成后,通过锁定机构将脚踏板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车体的上端面设有放置槽,所述翻转机构与放置槽的侧边缘固定连接,所述锁定机构位于放置槽侧壁的内部,所述脚踏板可放置于放置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翻转机构包括连接头和转轴,所述连接头一端的端部与所述的转轴转动连接,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与放置槽的两个侧壁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头的另一端设有T形端,所述脚踏板的一侧内部设有转动槽,所述T形端与转动槽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锁定机构设有两组,且锁定机构和翻转机构分别位于脚踏板相对的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锁定机构包括解锁杆和第一弹簧,所述放置槽侧壁的内部设有滑槽,所述滑槽与车体的上端面和放置槽连通,所述解锁杆包括横杆和竖杆,解锁杆与滑槽滑动连接,所述横杆的一端可延伸至放置槽内,横杆位于滑槽内部的部分套有所述的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竖杆固定连接,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滑槽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竖杆的一端延伸至车体的上端面,所述脚踏板的端部设有与解锁杆相匹配的卡合槽。
进一步的,包括连接柱和卡合机构,所述车体可拆分为第一车体和第二车体,所述第一车体的端部与所述的连接柱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车体的端部设有与连接柱相匹配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的内部设有卡合机构,当连接柱与连接孔组合时,通过卡合机构将连接柱卡接于连接孔内。
进一步的,所述卡合机构包括驱动部和卡合部,所述连接柱的端部侧表面设有环形槽,所述连接孔的底部壁内部设有内槽,连接孔的侧壁内部设有侧边槽,所述侧边槽与内槽连通,所述驱动部与内槽滑动连接,驱动部的一端可延伸至连接孔内,所述卡合部位于侧边槽内,卡合部的一端可延伸至连接孔内,在连接柱与连接孔相结合时,连接柱对驱动部施加驱动力,从而使驱动部推动卡合部卡接于环形槽。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部包括联动杆、连接杆、驱动杆、第二弹簧、凸台和电磁铁,所述联动杆与内槽滑动连接,联动杆中部与所述的驱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联动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的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杆的另一端延伸至连接孔的内部,驱动杆在内槽的部分套有所述的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驱动杆固定连接,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内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延伸至侧边槽内,连接杆的杆体设有所述的凸台,所述卡合部包括卡合柱、第三弹簧和磁铁,所述卡合柱与侧边槽滑动连接,卡合柱的一端贯穿侧边槽的内壁,并延伸至连接孔内,卡合柱的另一端与所述的第三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卡合柱的柱体上开设有通槽,所述第三弹簧的另一端与侧边槽正对卡合柱的顶部侧壁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位于侧边槽内的部分还穿过通槽,并与通槽滑动连接,连接杆内设有所述的电磁铁,所述卡合柱的顶端内部设有所述的磁铁,在卡合柱卡接于环形槽时,所述电磁体正对于磁铁。
进一步的,还包括支撑杆和固定柱,所述第一车体的连接柱四周设有若干所述的固定柱,所述支撑杆的顶部设有坐凳,所述第一车体与第二车体结合时,两者之间设有间隙,在行驶状态时,可将支撑杆的底部安装于连接柱位于间隙中的部分,并通过固定柱将支撑杆固定。
进一步的,还包括收缩杆、定位杆、螺栓、支撑柱、滑块、滚轮和扶手,所述支撑杆的杆体设有开口槽,所述收缩杆的一端与开口槽的底部转动连接,收缩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滑块铰接,所述收缩杆可转动收缩于开口槽内,所述支撑柱的顶部固定有所述的扶手,支撑柱的底部设有滚轮,支撑柱的侧面设有T形槽,所述滑块与T形槽滑动连接,所述定位杆的一端与支撑柱靠近顶部的侧面铰接,定位杆的另一端在支撑柱竖直展开后,通过所述的螺栓固定于收缩杆的杆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采用本发明的一种新能源代步车,充电状态和行驶状态通过翻转机构切换,切换完成后,通过锁定机构将脚踏板固定,通过这种方式,在充电状态时,将太阳能板正对太阳,使太阳能板正常发电,在工作状态时,将太阳能板置于背对太阳的侧面,使用者可踩在脚踏板上使用代步车,防止使用者踩在太阳能板上导致其损坏,该装置使代步车即使在室外使用电量不足时,也可通过太阳能充电后继续使用,使用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车体的正面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翻转机构和锁紧机构的正面剖视图;
图3为图2的俯视图;
图4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支撑杆与车体的连接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支撑杆的侧面剖视图。
其中,1-车体、2-连接柱、3-连接孔、4-放置槽、5-连接头、6-转轴、7-转动槽、8-脚踏板、9-太阳能板、10-卡合槽、11-解锁杆、12-滑槽、13-第一弹簧、14-侧边槽、15-环形槽、16-联动杆、17-连接杆、18-驱动杆、19-第二弹簧、20-凸台、21-内槽、22-第三弹簧、23-卡合柱、24-通槽、25-磁铁、26-电磁铁、27-支撑杆、28-固定柱、29-开口槽、30-收缩杆、31-定位杆、32-螺栓、33-支撑柱、34-滑块、35-T形槽、36-滚轮、37-扶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新能源代步车的一个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包括车体1、脚踏板8、太阳能板9、翻转机构和锁定机构,所述脚踏板8位于所述的车体1上端面,脚踏板8的一个端面设有太阳能板9,脚踏板8的一侧设有所述的翻转机构,脚踏板8的另一侧至少设有两组所述的锁定机构;所述代步车1在使用时至少有充电状态和行驶状态,所述充电状态是太阳能板9朝向太阳,所述行驶状态是太阳能板9朝向车体1,充电状态和行驶状态通过翻转机构切换,切换完成后,通过锁定机构将脚踏板8固定,通过这种方式,在充电状态时,将太阳能板9正对太阳,使太阳能板9正常发电,在工作状态时,将太阳能板9置于背对太阳的侧面,通过锁定机构使太阳能板9与车体1之间有一定的距离,这样,使用者可踩在脚踏板8上使用代步车,防止使用者踩在太阳能板9上导致其损坏,该装置使代步车即使在室外使用电量不足时,也可通过太阳能充电后继续使用,使用更加方便。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车体1的上端面设有放置槽4,所述翻转机构与放置槽4的侧边缘固定连接,所述锁定机构位于放置槽4侧壁的内部,所述脚踏板8可放置于放置槽4内。通过设置的放置槽4,使脚踏板8放置于放置槽4时,脚踏板8与车体1的端面平齐,这样使真个代步车整体更加顺畅。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翻转机构包括连接头5和转轴6,所述连接头5一端的端部与所述的转轴6转动连接,所述转轴6的两端分别与放置槽4的两个侧壁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头5的另一端设有T形端,所述脚踏板8的一侧内部设有转动槽7,所述T形端与转动槽7转动连接。
在充电状态与工作状态切换时,将脚踏板8连通连接头5绕着转轴6转动至一定角度,然后转动脚踏板8,使脚踏板8在连接头5上转动180度后,再将脚踏板置于放置槽4中,然后在通过锁定机构将脚踏板8锁定,这样即可完成切换过程。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锁定机构设有两组,且锁定机构和翻转机构分别位于脚踏板8相对的两侧,如图3所示,所述锁定机构包括解锁杆11和第一弹簧13,所述放置槽4侧壁的内部设有滑槽12,所述滑槽12与车体1的上端面和放置槽4连通,所述解锁杆11包括横杆和竖杆,解锁杆11与滑槽12滑动连接,所述横杆的一端可延伸至放置槽4内,横杆位于滑槽12内部的部分套有所述的第一弹簧13,所述第一弹簧13的一端与竖杆固定连接,第一弹簧13的另一端与滑槽12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竖杆的一端延伸至车体1的上端面,所述脚踏板8的端部设有与解锁杆11相匹配的卡合槽10。
脚踏板8朝向锁定机构的端面拐角处采用圆弧过渡,这样在将脚踏板8置于放置槽4的过程中,脚踏板8首先在圆弧的过渡作用下,可强制推动解锁杆11克服第一弹簧13的弹力往远离脚踏板8的方向移动,当横杆与卡合槽10横向重合时,在第一弹簧13的作用下,使横杆与卡合槽10卡合,当需要对工作状态切换时,人为拨动竖杆,使横杆与卡合槽10分离,这样即可使脚踏板8与放置槽4分离。
考虑到代步车的车体较长,使用者在需要搬运代步的时候,一般通过握持住车体1搬运,搬运不方便,便携性差,容易与外部其他物体碰擦,因此,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包括连接柱2和卡合机构,所述车体1可拆分为第一车体和第二车体,所述第一车体的端部与所述的连接柱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车体的端部设有与连接柱2相匹配的连接孔3,所述连接孔3的内部设有卡合机构,当连接柱2与连接孔3组合时,通过卡合机构将连接柱卡接于连接孔3内。
在本实施例中,在需要搬运代步车时,可使卡合机构与连接柱2分离,进而将第一车体与第二车体分开,这样可在搬运代步车时,使代步车的整体长度减小,方便搬运,增加了便携性,在使用时,将连接柱2与连接孔3相结合,通过卡合机构使连接柱2固定于连接孔3内,进而组合成车体1,使用方便。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卡合机构包括驱动部和卡合部,所述连接柱2的端部侧表面设有环形槽15,所述连接孔3的底部壁内部设有内槽21,连接孔3的侧壁内部设有侧边槽14,所述侧边槽14与内槽21连通,所述驱动部与内槽21滑动连接,驱动部的一端可延伸至连接孔3内,所述卡合部位于侧边槽14内,卡合部的一端可延伸至连接孔3内,在连接柱2与连接孔3相结合时,连接柱2对驱动部施加驱动力,从而使驱动部推动卡合部卡接于环形槽15。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部包括联动杆16、连接杆17、驱动杆18、第二弹簧19、凸台20和电磁铁26,所述联动杆16与内槽21滑动连接,联动杆16中部与所述的驱动杆18的一端固定连接,联动杆16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的连接杆17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杆18的另一端延伸至连接孔3的内部,驱动杆18在内槽21的部分套有所述的第二弹簧19,所述第二弹簧19的一端与驱动杆18固定连接,第二弹簧19的另一端与内槽2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17的另一端延伸至侧边槽14内,连接杆17的杆体设有所述的凸台20,所述卡合部包括卡合柱23、第三弹簧22和磁铁25,所述卡合柱23与侧边槽14滑动连接,卡合柱23的一端贯穿侧边槽14的内壁,并延伸至连接孔3内,卡合柱23的另一端与所述的第三弹簧22的一端固定连接,卡合柱23的柱体上开设有通槽24,所述第三弹簧22的另一端与侧边槽14正对卡合柱23的顶部侧壁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17位于侧边槽14内的部分还穿过通槽24,并与通槽24滑动连接,连接杆17内设有所述的电磁铁26,所述卡合柱23的顶端内部设有所述的磁铁25,在卡合柱23卡接于环形槽15时,所述电磁体26正对于磁铁25。
在连接柱2位于连接孔3结合时,在第二弹簧19的作用下,使凸台20位于通槽24内,且凸台20推动卡合柱23克服第三弹簧2的弹力收缩至侧边槽14内,当连接柱2插入连接孔3内的过程中,连接柱2首先推动驱动杆18克服第二弹簧19的弹力侧边槽14的方向移动,在驱动杆18移动时,通过联动杆16带动连接杆17跟随驱动杆18运动,在联动杆16运动时,凸台20会脱离通槽24,这时,在第三弹簧22的作用下,卡合柱23会首先运动到与连接柱2的表面接触,在卡合柱23的轴线与环形槽15的轴线重合时,在第三弹簧22的作用下,卡合柱23与环形槽15重合,进而将连接柱2固定;当需要将第一车体和第二车体分离时,电磁铁26得电产生磁力,并与磁铁25排斥,这样在排斥力的作用下,卡合柱23克服第三弹簧22的作用,脱离环形槽15,这样即可将连接柱2与卡合柱23分离。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还包括支撑杆27和固定柱28,所述第一车体的连接柱2四周设有若干所述的固定柱28,所述支撑杆27的顶部设有坐凳,所述第一车体与第二车体结合时,两者之间设有间隙,在行驶状态时,可将支撑杆27的底部安装于连接柱2位于间隙中的部分,并通过固定柱28将支撑杆27固定。
在使用代步车时,长时间站立,人会感觉到疲累,这时,可将可将支撑杆27的底部安装于连接柱2位于间隙中的部分,并通过固定柱28将支撑杆27固定,这时,人可以坐立于坐凳上,放松使用者。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还包括收缩杆30、定位杆31、螺栓32、支撑柱33、滑块34、滚轮36和扶手37,所述支撑杆27的杆体设有开口槽29,所述收缩杆30的一端与开口槽29的底部转动连接,收缩杆30的另一端与所述滑块34铰接,所述收缩杆30可转动收缩于开口槽29内,所述支撑柱33的顶部固定有所述的扶手37,支撑柱33的底部设有滚轮36,支撑柱33的侧面设有T形槽35,所述滑块34与T形槽35滑动连接,所述定位杆31的一端与支撑柱33靠近顶部的侧面铰接,定位杆31的另一端在支撑柱33竖直展开后,通过所述的螺栓32固定于收缩杆30的杆体。
由于使用者坐立的通过代步车行走,会使人感觉到不习惯,同时,坐立时,人体上部没有支撑,会使人体不稳,因此,在人体坐立时,拉动支撑柱33,使收缩杆30脱离开口槽29,并在支撑柱33距离支撑杆27一端距离后,使支撑柱33竖直,并使滚轮36与地面接触,此时在调节滑块34,使其在T形槽35适当位置时,通过螺栓32将定位杆31的一端固定于收缩杆30,人坐立时,可将手支撑于扶手37上。
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任何实施例的讨论仅为示例性的,并非旨在暗示本公开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被限于这些例子;在本发明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并存在如上本发明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因此,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省略、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新能源代步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1)、脚踏板(8)、太阳能板(9)、翻转机构和锁定机构,所述脚踏板(8)位于所述的车体(1)上端面,脚踏板(8)的一个端面设有太阳能板(9),脚踏板(8)的一侧设有所述的翻转机构,脚踏板(8)的另一侧至少设有两组所述的锁定机构;所述代步车(1)在使用时至少有充电状态和行驶状态,所述充电状态是太阳能板(9)朝向太阳,所述行驶状态是太阳能板(9)朝向车体(1),充电状态和行驶状态通过翻转机构切换,切换完成后,通过锁定机构将脚踏板(8)固定;
包括连接柱(2)和卡合机构,所述车体(1)可拆分为第一车体和第二车体,所述第一车体的端部与所述的连接柱(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车体的端部设有与连接柱(2)相匹配的连接孔(3),所述连接孔(3)的内部设有卡合机构,当连接柱(2)与连接孔(3)组合时,通过卡合机构将连接柱卡接于连接孔(3)内;
所述卡合机构包括驱动部和卡合部,所述连接柱(2)的端部侧表面设有环形槽(15),所述连接孔(3)的底部壁内部设有内槽(21),连接孔(3)的侧壁内部设有侧边槽(14),所述侧边槽(14)与内槽(21)连通,所述驱动部与内槽(21)滑动连接,驱动部的一端可延伸至连接孔(3)内,所述卡合部位于侧边槽(14)内,卡合部的一端可延伸至连接孔(3)内,在连接柱(2)与连接孔(3)相结合时,连接柱(2)对驱动部施加驱动力,从而使驱动部推动卡合部卡接于环形槽(15);
所述驱动部包括联动杆(16)、连接杆(17)、驱动杆(18)、第二弹簧(19)、凸台(20)和电磁铁(26),所述联动杆(16)与内槽(21)滑动连接,联动杆(16)中部与所述的驱动杆(18)的一端固定连接,联动杆(16)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的连接杆(17)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杆(18)的另一端延伸至连接孔(3)的内部,驱动杆(18)在内槽(21)的部分套有所述的第二弹簧(19),所述第二弹簧(19)的一端与驱动杆(18)固定连接,第二弹簧(19)的另一端与内槽(2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17)的另一端延伸至侧边槽(14)内,连接杆(17)的杆体设有所述的凸台(20),所述卡合部包括卡合柱(23)、第三弹簧(22)和磁铁(25),所述卡合柱(23)与侧边槽(14)滑动连接,卡合柱(23)的一端贯穿侧边槽(14)的内壁,并延伸至连接孔(3)内,卡合柱(23)的另一端与所述的第三弹簧(22)的一端固定连接,卡合柱(23)的柱体上开设有通槽(24),所述第三弹簧(22)的另一端与侧边槽(14)正对卡合柱(23)的顶部侧壁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17)位于侧边槽(14)内的部分还穿过通槽(24),并与通槽(24)滑动连接,连接杆(17)内设有所述的电磁铁(26),所述卡合柱(23)的顶端内部设有所述的磁铁(25),在卡合柱(23)卡接于环形槽(15)时,所述电磁体(26)正对于磁铁(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代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的上端面设有放置槽(4),所述翻转机构与放置槽(4)的侧边缘固定连接,所述锁定机构位于放置槽(4)侧壁的内部,所述脚踏板(8)可放置于放置槽(4)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代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机构包括连接头(5)和转轴(6),所述连接头(5)一端的端部与所述的转轴(6)转动连接,所述转轴(6)的两端分别与放置槽(4)的两个侧壁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头(5)的另一端设有T形端,所述脚踏板(8)的一侧内部设有转动槽(7),所述T形端与转动槽(7)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代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机构设有两组,且锁定机构和翻转机构分别位于脚踏板(8)相对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能源代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机构包括解锁杆(11)和第一弹簧(13),所述放置槽(4)侧壁的内部设有滑槽(12),所述滑槽(12)与车体(1)的上端面和放置槽(4)连通,所述解锁杆(11)包括横杆和竖杆,解锁杆(11)与滑槽(12)滑动连接,所述横杆的一端可延伸至放置槽(4)内,横杆位于滑槽(12)内部的部分套有所述的第一弹簧(13),所述第一弹簧(13)的一端与竖杆固定连接,第一弹簧(13)的另一端与滑槽(12)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竖杆的一端延伸至车体(1)的上端面,所述脚踏板(8)的端部设有与解锁杆(11)相匹配的卡合槽(1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代步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杆(27)和固定柱(28),所述第一车体的连接柱(2)四周设有若干所述的固定柱(28),所述支撑杆(27)的顶部设有坐凳,所述第一车体与第二车体结合时,两者之间设有间隙,在行驶状态时,可将支撑杆(27)的底部安装于连接柱(2)位于间隙中的部分,并通过固定柱(28)将支撑杆(27)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能源代步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收缩杆(30)、定位杆(31)、螺栓(32)、支撑柱(33)、滑块(34)、滚轮(36)和扶手(37),所述支撑杆(27)的杆体设有开口槽(29),所述收缩杆(30)的一端与开口槽(29)的底部转动连接,收缩杆(30)的另一端与所述滑块(34)铰接,所述收缩杆(30)可转动收缩于开口槽(29)内,所述支撑柱(33)的顶部固定有所述的扶手(37),支撑柱(33)的底部设有滚轮(36),支撑柱(33)的侧面设有T形槽(35),所述滑块(34)与T形槽(35)滑动连接,所述定位杆(31)的一端与支撑柱(33)靠近顶部的侧面铰接,定位杆(31)的另一端在支撑柱(33)竖直展开后,通过所述的螺栓(32)固定于收缩杆(30)的杆体。
CN201910435050.5A 2019-05-23 2019-05-23 一种新能源代步车 Active CN11012663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35050.5A CN110126631B (zh) 2019-05-23 2019-05-23 一种新能源代步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35050.5A CN110126631B (zh) 2019-05-23 2019-05-23 一种新能源代步车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26631A CN110126631A (zh) 2019-08-16
CN110126631B true CN110126631B (zh) 2020-09-25

Family

ID=675727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35050.5A Active CN110126631B (zh) 2019-05-23 2019-05-23 一种新能源代步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26631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11905A (ja) * 1994-10-07 1996-04-30 Sanyo Electric Co Ltd 電気自動車
CN1180757C (zh) * 2003-08-25 2004-12-22 李茂顺 轮椅踏板的翻转调整装置
CN204736975U (zh) * 2015-06-19 2015-11-04 凤冈县黔北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太阳能自动平衡代步车
CN109080751B (zh) * 2018-08-26 2020-09-15 深圳市领航致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代步车的车轮连接结构和代步车
CN109677546A (zh) * 2018-12-25 2019-04-26 永康市百步工贸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电动平衡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26631A (zh) 2019-08-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74692B2 (en) Foldable mobility device
CN203819432U (zh) 快速折叠式电动滑板车
CN106080877B (zh) 自平衡电动独轮车
CN106080908B (zh) 集成自平衡独轮车的电动自行车
CN110126631B (zh) 一种新能源代步车
CN201272455Y (zh) 便携式电动代步车
CN203819433U (zh) 便携式电动滑板车
CN205872283U (zh) 一种带起落架的双轮电动平衡车
CN217496406U (zh) 一种轻便式折叠随行车
CN203854800U (zh) 快速折叠式电动滑板车的快速折叠机构
CN208453162U (zh) 集成自平衡独轮车的电动自行车
CN206141703U (zh) 自平衡电动独轮车的双陀螺平衡机构
CN103072654B (zh) 电动车辆
CN213735366U (zh) 一种脚踏控制转向的双轮平衡车
CN210707758U (zh) 一种坐骑式电动独轮车
CN203819431U (zh) 便携式电动滑板车的折叠展开装置
CN208553077U (zh) 一种电动漂移板
CN201863947U (zh) 单轮电能车
US20210347434A1 (en) Upright single-wheeled electromotive apparatus
CN211592818U (zh) 一种智能平衡车
CN205168738U (zh) 便携式两驱电动平板车
CN208453155U (zh) 便于驻车且后轮易拆装式电动自行车
CN205345219U (zh) 可变电动轮椅多功能电动代步车
CN210027742U (zh) 一种能量可回收利用的电动滑板车
CN211493672U (zh) 一种两轮高尔夫球包车导航平衡控制系统及球包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