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18483A - 物料的干燥方法与装置 - Google Patents
物料的干燥方法与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118483A CN110118483A CN201910262021.3A CN201910262021A CN110118483A CN 110118483 A CN110118483 A CN 110118483A CN 201910262021 A CN201910262021 A CN 201910262021A CN 110118483 A CN110118483 A CN 11011848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ing surface
- heating
- collet
- heating plate
- evaporated vap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17/00—Machines or apparatus for drying materials in loose, plastic, or fluidised form, e.g. granules, staple fibres, with progressive movement
- F26B17/12—Machines or apparatus for drying materials in loose, plastic, or fluidised form, e.g. granules, staple fibres, with progressive movement with movement performed solely by gravity, i.e. the material moving through a substantially vertical drying enclosure, e.g. shaft
- F26B17/16—Machines or apparatus for drying materials in loose, plastic, or fluidised form, e.g. granules, staple fibres, with progressive movement with movement performed solely by gravity, i.e. the material moving through a substantially vertical drying enclosure, e.g. shaft the materials passing down a heated surface, e.g. fluid-heated closed ducts or other heating elements in contact with the moving stack of material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23/00—Heating arrangemen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25/00—Detail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not covered by group F26B21/00 or F26B23/00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物料的干燥方法与装置,其物料从上到下依靠重力通过一个加热面单元后,经过物料的分流进入下一个加热面单元,依次进行加热面单元的更新,实现物料从物料入口向物料出口的移动和物料的干燥。干燥装置至少由干燥器外壳、加热板、物料入口、物料出口、热源入口、热源出口、物料中水分蒸发产生的蒸汽的蒸发蒸汽出口组成;加热板安装在干燥器外壳构成的内部空间,加热板内部流通热源介质,分别与热源入口和热源出口相连接;加热板所具有的加热面与水平面垂直设置,且从上至下分段间隔设置成不同加热面单元。本方法与装置为实现物料量大、粗细颗粒的均匀干燥、进出料控制简单、高效率干燥、对设备摩损小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及装置保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料的干燥方法与装置,特别是对煤炭、矿粉、粮食、化工原料等物料进行干燥,降低水分的方法与装置,属于干燥及环保领域。
背景技术
在工业生产中,有很多需要将物料所含水分降低的单元过程,如煤炭、矿粉、粮食、化工原料等物料进行干燥,降低水分的干燥过程。在这些物料干燥中,有多种方法在生产中被广泛应用,如气流干燥、回转管干燥、移动床干燥等。但是,对含有细粉比较多且颗粒分布较寛的物料而言,气流干燥由于气固接触时间短,就容易带来大颗粒干燥不足,细颗粒过度干燥的问题;处理物料量大和物料摩擦性强的情况下、回转管干燥由于回转管与物料之间的相对速度大,容易引起回转加热管的摩擦和腐蚀,导致设备造价高的问题;传统的移动床虽然能较好的缓解气流干燥和回转管干燥的问题,但往往干燥效率比较低,特别是物料与加热面的更新不足,蒸发蒸汽的导出不及时导致干燥效率低的问题更加突出。因此,探索一种适应物料量大、粗细颗粒均匀干燥、物料与加热面的更新良好、蒸发蒸汽的导出及时、进出料控制简单、干燥效率高、对设备摩损小的干燥方法及装置,对于工业生产中的干燥过程的节能环保增效就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物料依靠重力从上到下经过分流不断进行加热面单元更新,并能及时导出蒸发蒸汽的加热板构成的移动床干燥器;通过加热面从上到下设置为加热面单元,并且相邻加热面单元在垂直方向的投影不重叠,由此形成物料向下流动时的分流,实现与加热面接触的物料更新,提高换热效率;通过在上下加热面单元之间的空间设置蒸发蒸汽导出通道及时导出蒸发蒸汽提高蒸发速度,进而提高干燥效率;通过蒸发蒸汽通道的转动实现物料流动的调节和运行顺畅。本方法与装置为实现物料量大、粗细颗粒均匀干燥、进出料控制简单、干燥效率高、对设备摩损小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及装置保障,且具有投资费用少、设备简单、能耗低、有效控制粉尘污染的特点。
本发明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物料的干燥方法,其特征是物料从上到下依靠重力通过一个加热面单元后,经过物料的分流进入下一个加热面单元,依次进行加热面单元的更新,实现物料从物料入口向物料出口的移动和物料的干燥。
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物料从一个加热面单元向下一个加热面单元流动的过程中,物料中水分蒸发产生的蒸发蒸汽从蒸发蒸汽导出通道向干燥系统之外导出。
实现所述物料的干燥方法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干燥装置至少由干燥器外壳、加热板、物料入口、物料出口、热源入口、热源出口、物料中水分蒸发产生的蒸汽的蒸发蒸汽出口组成;加热板安装在干燥器外壳构成的内部空间,加热板内部流通热源介质,分别与热源入口和热源出口相连接;加热板所具有的加热面与水平面垂直设置,且从上至下分段间隔设置成不同加热面单元,上下相邻的加热面单元的加热板在俯视投影面上不重叠或重叠。
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面单元之间设置有蒸发蒸汽导出通道,蒸发蒸汽导出通道与蒸发蒸汽出口相连接。
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面单元之间设置的蒸发蒸汽导出通道是下部具有进入蒸发蒸汽的开口,蒸发蒸汽导出通道的上部封闭,物料不能从上部进入蒸发蒸汽导出通道内。
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蒸汽导出通道能够围绕该通道的轴向进行转动。
使用所述装置的物料干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蒸汽导出通道围绕其轴向转动是连续进行,或以一定时间间隔间歇进行。
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面由内部通入热源的夹套的外部面和夹套外部面相连接的外部面金属筋条组成;所述外部面金属筋条的长度方向与水平面垂直。
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板内部通入热源的夹套内部面设置有垂直于夹套面的内部面金属筋条;所述内部面金属筋条只与夹套一侧夹套面连接,与另一侧夹套面之间留有加热热源流通的通道,也可以是直接连接夹套两个加热面内部面的金属筋条,在该筋条上开有热源流体流通通道和/或在该筋条的端部留有热源流体通道。
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板是圆弧形夹套加热板,或圆形夹套加热板。
具体说明如下:
实现物料干燥的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由干燥器外壳1、物料入口2、加热板3、物料出口8、热源入口9、热源出口10、用于物料中水分蒸发产生的蒸汽导出的蒸发蒸汽导出通道7与之相连接的蒸发蒸汽出口11组成的干燥器中,在横向方向间隔设置有加热板3;加热板3与水平面垂直设置,在加热板之间的空间流通物料颗粒4,横向方向间隔设置的加热板构成加热面单元(在干燥器的横向方向上,加热面之间存在一个非接触区域)。在纵向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加热面单元(在干燥器的横向投影面上,加热面单元之间存在一个非接触区域),且上下相邻的加热面单元的加热板在俯视投影面上不重叠。这样,物料从物料入口2进入干燥器后,依靠重力向下移动,通过一个加热面单元后进入下一个加热面单元(从上向下依次通过6a、6b和6c)。由于上下相邻的加热面单元的加热板在俯视投影面上不重叠,所以,物料在进入下一个加热面单元时,加热板会对物料起到分流作用,使得在上一层加热面单元中与加热面接触的物料进入物料流内部,而在上一层加热面单元时处于物料流内部的物料与下一层加热面单元接触,直接被加热,从而实现了物料的加热界面更新,促进了加热面与物料的传热。由此,物料在干燥器内随着下行不断进行传热界面的更新,大幅提高了传热效果,在下行过程中得到高效的加热,使所含的水分蒸发得到干燥,最后从物料出口8排出,完成了干燥过程,得到干燥。在实际工程中,加热板3与水平面垂直设置成严格的90°是比较困难的,只要加热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在90°±10°以内均可认为是加热板3与水平面垂直设置。
物料在下行过程中通过加热面单元时被热源加热,温度升高,水分被蒸发产生蒸发蒸汽,且水变成蒸汽后体积急剧增加,需要及时从干燥器中导出。在上下相邻加热面单元之间的空间设置了蒸发蒸汽导出通道7,使得蒸发产生的蒸发蒸汽能够通过该导出通道从蒸发蒸汽出口11及时排出到干燥器之外,保障了干燥器中的传热和物料流动的顺畅高效的进行。蒸发蒸汽导出通道可以布置到加热面下端,如图1所示,也可布置到加热面上端,如图3所示。也可根据干燥对象和热源情况,布置在上下加热面单元之间的适当位置。
在实际工程中,为提高干燥器的干燥能力,就需要提高加热板的面积,这就要求尽量减小横向加热板之间的距离及减小加热面单元之间的距离。而减小这些距离就可能会带来物料架桥,阻碍物料流动的情况,所以,需要有有效的措施保证物料流动的顺畅。通过蒸发蒸汽导出通道的转动,就能够通过改变蒸发蒸汽通道的相对位置改变物料流动截面积,打破可能发生的物料架桥,保证物料流动的顺畅。特别是在横向方向相邻蒸发蒸汽通道的转动方向相反时,能够最大限度地扩大物料流通通道面积,如图5所示。
加热面单元之间设置的蒸发蒸汽导出通道是下部具有进入蒸发蒸汽的开口,蒸发蒸汽导出通道的上部封闭,物料不能从上部进入蒸发蒸汽导出通道内。蒸发蒸汽通道的形状可以是图1和3所示的简单的折角边形状,也可以是圆弧,只要能形成蒸发蒸汽的导出通道,并防止物料的流入即可。该导出通道的轴向是泛指通道的长度方向,其转动即是指围绕通道长度方向的某一轴线转动某一角度,如围绕折角形状的通道的折角线转动,或围绕折角边通道的内切圆圆心转动均可;在实际工程中,多采用围绕某一轴线进行摆动的方式,如图5的蒸发蒸汽导出通道的转动方向16所示。
由于加热面单元之间设置了蒸发蒸汽导出通道可以对从上向下移动的物料构成分流作用,所以,上下相邻的加热面单元的加热板在俯视投影面上即使重叠,也由于蒸发蒸汽导出通道实质上可以起到物料的分流作用,能够实现物料在流经加热面单元时的加热界面更新。但上下相邻的加热面单元的加热板在俯视投影面上不重叠,会经过蒸发蒸汽导出通道和加热板的双重分流,其加热界面的更新效果更好。因此,实际工程中优选上下相邻的加热面单元的加热板在俯视投影面上不重叠的结构配置。
夹套外部面连接金属筋条(外部面金属筋条),会大幅加强夹套加热面的刚度,防止加热面由于内部通入的热源的压力造成加热面向外隆起,保证物料的顺畅流动。同时,夹套外部面连接的外部面金属筋条也成为了加热面,会增加夹套加热面积;金属筋条的长度方向与水平面垂直能够顺应物料流动,不会增加物料流动的阻力。
加热板内部通入热源的夹套内部面设置垂直于夹套内部面的内部面金属筋条,也会大幅加强夹套加热面的刚度,防止加热面由于内部通入的热源的压力造成加热面向外隆起,保证物料的顺畅流动,而同时还能保持加热板的外部面平整。内部面金属筋条可以是只与夹套一侧夹套面连接,与另一侧夹套面之间留有加热热源流通通道的结构(半幅内部面金属筋条),也可以是直接连接夹套两个加热面内部面的金属筋条(全幅内部面金属筋条),在该筋条上开有热源流体流通通道和/或在该筋条的端部留有热源流体通道。内部面金属筋条根据具体情况可以是横向也可以是竖向,也可以是两者结合的设置。
当采用大压力热源时,加热板也可以采用圆弧形夹套加热板,或圆形夹套加热板,如图9、图10和图11所示。这样的圆弧和圆形结构可以既大幅加强夹套加热面的刚度,防止加热面局部変形过大,又简化了结构和制作工序。加热板的形状可以根据装置的规模、物料特点和热源压力决定。在垂直方向上的加热面单元的配置优选上下相邻的加热面单元的加热板在俯视投影面上不重叠的结构配置;当采用圆形夹套板时,在俯视投影面上不重叠的结构对整体安装存在一定困难,在此种情况下,也可采用俯视投影面上重叠的结构,由于在上下相邻的加热面单元之间,设置的蒸发蒸汽导出通道起到了物料分流作用,也能比较好地实现物料向下流动中的加热面更新。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加热面从上到下设置为加热面单元,并在垂直方向的投影不重叠或重叠,形成物料向下流动时的分流,实现与加热面接触的物料更新,提高了换热效率;通过在上下加热面单元之间的空间设置蒸发蒸汽导出通道及时导出蒸发蒸汽提高了蒸发速度,进而提高了干燥效率;通过蒸发蒸汽通道的转动实现物料流动的调节和运行顺畅;通过夹套外部面连接金属筋条和夹套内部面设置内部面金属筋条或圆弧形夹套加热板,或圆形夹套加热板,大幅加强夹套加热面的刚度,防止加热面由于内部通入的热源的压力造成加热面向外隆起,保证了夹套加热面的平整,从而保证物料流动的通畅。本方法与装置为实现物料量大、粗细颗粒的均匀干燥、进出料控制简单、高效率干燥、对设备摩损小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及装置保障,且具有投资费用少、设备简单、能耗低、有效控制粉尘污染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蒸发蒸汽导出通道在加热面下端布置的物料分流移动床干燥器正面示意图;
图2:蒸发蒸汽导出通道在加热面下端布置的物料分流移动床干燥器侧面示意图;
图3:蒸发蒸汽导出通道在加热面上端布置的物料分流移动床干燥器正面示意图;
图4:蒸发蒸汽导出通道在加热面上端布置的物料分流移动床干燥器侧面示意图;
图5:蒸发蒸汽导出通道的转动示意图;
图6:夹套加热面外部侧连接金属筋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7:夹套加热面内部侧设置半幅内部面金属筋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8:夹套加热面内部侧设置全幅内部面金属筋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9:圆弧形夹套加热板结构示意图;
图10:圆形夹套加热板移动床干燥器结构示意图;
图11:圆形夹套加热板结构A向示意图。
其中:1-干燥器外壳,2-物料入口,3-加热板,4-物料颗粒,5-加热板中的热源通道,6a-加热面单元物料通道a,6b-加热面单元物料通道b,6c-加热面单元物料通道c,7-蒸发蒸汽导出通道,8-物料出口,9-热源入口,10-热源出口,11-蒸发蒸汽出口,12-夹套加热面外部侧设置的外部面金属筋条,13-夹套加热面内部侧设置的半幅横向金属筋条(侧面B),14-夹套加热面内部侧设置的半幅横向金属筋条(侧面C,侧面B的对面),15-夹套加热面内部侧设置的半幅竖向金属筋条,16-蒸发蒸汽导出通道的转动方向,17-夹套加热面内部侧设置的全幅竖向金属筋条,18-全幅竖向金属筋条上开设的热源流体流通通道,19-全幅竖向金属筋条端部热源通道,20-圆形夹套加热板,20a-内圈圆形夹套加热板,20b-外圈圆形夹套加热板,21-圆形夹套加热板间物料通道,22-圆形夹套加热板间热源入口连接管,23-圆形夹套加热板间热源出口连接管,A-圆形夹套加热板结构的A方向,R-圆弧形夹套加热板曲率半径。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为在加热面下端布置蒸发蒸汽导出通道的物料分流移动床干燥器进行炼焦煤干燥方法和装置的实施方案。
干燥器如图1和图2所示,炼焦煤物料颗粒4从干燥器外壳1上设置的物料入口2进入干燥器,经过加热面单元物料通道6a后再进入加热面单元物料通道6b,进一步依靠重力下降进入加热面单元物料通道6c被加热板3加热,物料中所含的水分蒸发产生蒸发蒸汽进入蒸发蒸汽通道7通过蒸发蒸汽出口11导出系统之外,物料中的水分被蒸发而降低,得到干燥,最后从物料出口8排出干燥器。加热热源从热源入口9进入加热板中的热源通道5,通过加热板对物料干燥后从热源出口10排出干燥系统。
加热板3与水平面成直角设置,横向布置的多个加热板构成加热面单元,并形成加热面单元物料通道,从上到下加热面单元物料通道6a、加热面单元物料通道6b和加热面单元物料通道6c依次设置;相邻加热面单元的加热板在横向呈交叉设置,即上下相邻的加热面单元的加热板在俯视投影面上不重叠。这样就促成了物料在下降过程中的分流,使得在上一层加热面单元中与加热面接触的物料进入物料流内部,而在上一层加热面单元时处于物料流内部的物料与下一层加热面单元接触,直接被加热,从而实现了物料的加热界面更新,促进了加热面与物料的传热。
在上下相邻加热面单元之间的空间设置了蒸发蒸汽导出通道7,使得蒸发产生的蒸发蒸汽能够通过该导出通道从蒸发蒸汽出口11及时排出到干燥器之外,保障了干燥器中的传热和物料流动的顺畅高效的进行。蒸发蒸汽导出通道布置在加热面下端(如图1所示),有利于蒸发蒸汽更多地穿过煤层,有利于蒸发效率的提高。在煤料干燥过程中,干燥器上部的煤料水分较高,煤料容易在加热面单元形成架桥,所以在其上部的加热面单元下的蒸发蒸汽通道进行摆动,如图5所示达到最大摆动角,扩大了煤料的流动通道,有效地预防和消除煤料的架桥。蒸发蒸汽通道通过外部的转动机构(图中未标示)实现转动。在此转动也可以称为摆动,采用连续进行的方式。
热源采用蒸汽,表压为0.5MPa。由于加热板为板型结构,内部的热源压力会使加热板变形,因此,在夹套加热面外侧加设了外部面金属筋条,外部面金属筋条的长度方向与水平面垂直,即与煤料的流动方向相同,如图6所示。这样,既不影响煤料流动,又能大幅加强夹套加热面的刚度,防止加热面由于内部通入的热源的压力造成加热面向外隆起,保证物料的顺畅流动,还能增大加热面面积。
煤料的水分由11%干燥到2.5%,而且随蒸发蒸汽带出的粉尘很少。
通过移动床干燥器的加热面单元之间形成的物料分流,实现与加热面接触的物料更新,提高了换热效率;通过在上下加热面单元下设置的蒸发蒸汽导出通道及时导出蒸发蒸汽提高了蒸发速度,进而提高了干燥效率;通过蒸发蒸汽通道的转动实现物料流动的调节和运行顺畅。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干燥物料是褐煤,由水分30%干燥到15%。所用热源为导热油,热源入口200℃,热源出口150℃。
蒸发蒸汽导出通道布置到加热面上端(如图2所示)。由于褐煤水分高,容易架桥,所以在其上部的加热面单元上的蒸发蒸汽通道进行摆动,扩大了煤料的流动通道,有效地预防和消除煤料的架桥(图中未标示)。另外,为防止架桥,加热面外部侧不加金属筋条,而是完全的平面,且加热板之间的距离也较实施例1所用装置的加热面间距离大一些。加热板采用内部面金属筋条的方式,其结构如图7所示,夹套加热面内部侧设置半幅横向金属筋条(侧面B)13,和半幅横向金属筋条(侧面B的对面)14,夹套加热面内部侧设置半幅竖向金属筋条15,内部面金属筋条只与夹套一侧夹套面连接,与另一侧夹套面之间留有加热热源流通通道,两个侧面的筋条之间在一定位置设置了连接两个加热面的拉栓(图中未标示)以增强夹套两个加热板之间的连接。这种结构既大幅加强夹套加热面的刚度,防止加热面由于内部通入的热源的压力造成加热面向外隆起,还能保持加热板的外部面平整,保障了物料的顺畅流动。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干燥对象为面粉,由水分13%干燥到8%。加热板采用内部面金属筋条的方式,其结构如图8所示,夹套加热面内侧设置了全幅竖向金属筋条17,与夹套的两侧加热板连接,进一步加强了夹套两个加热板之间的连接。全幅竖向金属筋条17上开有热源流体流通通道18,并且在其长度方向的端部留有热源流体流通的全幅竖向金属筋条端部热源通道19。这样既大幅加强了夹套加热面的刚度,防止加热面由于内部通入的热源的压力造成加热面向外隆起,同时还保持了加热板的外部面平整,保证了物料的顺畅流动。蒸发蒸汽通道的摆动,采用1分钟摆动2分钟停止的间歇式进行的方式。由此实现了面粉的顺利干燥,且面粉带出很少,降低了面粉带出带来的回收负荷,而且设备磨损少,设备投资少。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加热板采用内部面金属筋条的方式,横向金属筋条如图7所示,竖向金属筋条如图8所示,这样既大幅加强夹套加热面的刚度,防止加热面由于内部通入的热源的压力造成加热面向外隆起,同时还能保持加热板的外部面平整,保证了物料的顺畅流动。
由此,实现物料在加热板上的移动和从上到下的加热板间的物料输送,达到物料在移动床干燥器内的干燥和物料移动的顺利实现;而且设备磨损少,设备投资少。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加热板采用内部面金属筋条的方式,竖向金属筋条如图8所示(但不设置全幅竖向金属筋条端部热源通道19),横向金属筋条如图7所示,并采用了如图6所示的外部面金属筋条。这样既大幅加强夹套加热面的刚度,防止加热面由于内部通入的热源的压力造成加热面向外隆起,同时还能增加了换热面积。由此,实现物料在加热板上的移动和从上到下的加热板间的物料输送,达到物料在移动床干燥器内的干燥和物料移动的顺利实现;而且设备磨损少,设备投资少。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加热板采用圆弧形夹套加热板结构,如图9所示。加热板呈圆弧夹套形状,其圆弧的曲率半径为3米。这样的圆弧结构既大幅加强夹套加热面的刚度,防止加热面局部変形过大,又简化了结构和制作工序。由此,实现物料在加热板上的移动和从上到下的加热板间的物料输送,达到物料在移动床干燥器内的干燥和物料移动的顺利实现。
实施例7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加热板采用圆形夹套加热板结构,如图10和图11所示。在移动床干燥器的干燥器外壳1内,从内到外叠加配置呈圆形状夹套加热板,在内圈圆形夹套加热板20a之外配置外圈圆形夹套加热板20b,在内圈圆形夹套加热板内及内外圈圆形夹套加热板之间设置有圆形夹套加热板间物料通道21,物料(图中未标示)通过21时,被加热水分蒸发产生蒸发蒸汽,并从蒸发蒸汽导出通道7排出干燥器外。物料从上部的加热面单元落下进入下部加热面单元继续被加热干燥,达到所要求的水分后从排出干燥器。内圈夹套加热板由圆形夹套加热板间热源入口连接管22输入加热热源,通过圆形夹套加热板间热源出口连接管23排出使用后的热源。在垂直方向上的加热面单元的配置为上下相邻的加热面单元的加热板在俯视投影面上不重叠的结构配置(图中未标示)。
内外圈圆形夹套加热板结构既大幅加强夹套加热面的刚度,又大幅简化了结构和制作工序。由此,实现物料在加热板上的移动和从上到下的加热板间的物料输送,达到物料在移动床干燥器内的干燥和物料移动的顺利实现。
实施例8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7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在垂直方向上的加热面单元的配置为上下相邻的加热面单元的加热板在俯视投影面上重叠的结构配置。由于在上下相邻的加热面单元之间,设置的蒸发蒸汽导出通道起到了物料分流作用,也能比较好地实现物料向下流动中的加热面更新。
Claims (10)
1.物料的干燥方法,其特征是物料从上到下依靠重力通过一个加热面单元后,经过物料的分流进入下一个加热面单元,依次进行加热面单元的更新,实现物料从物料入口向物料出口的移动和物料的干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物料从一个加热面单元向下一个加热面单元流动的过程中,物料中水分蒸发产生的蒸发蒸汽从蒸发蒸汽导出通道向干燥系统之外导出。
3.实现权利要求1或2所述物料的干燥方法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干燥装置至少由干燥器外壳、加热板、物料入口、物料出口、热源入口、热源出口、物料中水分蒸发产生的蒸汽的蒸发蒸汽出口组成;加热板安装在干燥器外壳构成的内部空间,加热板内部流通热源介质,分别与热源入口和热源出口相连接;加热板所具有的加热面与水平面垂直设置,且从上至下分段间隔设置成不同加热面单元,上下相邻的加热面单元的加热板在俯视投影面上不重叠或重叠。
4.如权利要求3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面单元之间设置有蒸发蒸汽导出通道,蒸发蒸汽导出通道与蒸发蒸汽出口相连接。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面单元之间设置的蒸发蒸汽导出通道是下部具有进入蒸发蒸汽的开口,蒸发蒸汽导出通道的上部封闭,物料不能从上部进入蒸发蒸汽导出通道内。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蒸汽导出通道能够围绕该通道的轴向进行转动。
7.使用权利要求6所述装置的物料干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蒸汽导出通道围绕其轴向转动是连续进行,或以一定时间间隔间歇进行。
8.如权利要求3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面由内部通入热源的夹套的外部面和夹套外部面相连接的外部面金属筋条组成;所述外部面金属筋条的长度方向与水平面垂直。
9.如权利要求3或8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板内部通入热源的夹套内部面设置有垂直于夹套面的内部面金属筋条;所述内部面金属筋条只与夹套一侧夹套面连接,与另一侧夹套面之间留有加热热源流通的通道,也可以是直接连接夹套两个加热面内部面的金属筋条,在该筋条上开有热源流体流通通道和/或在该筋条的端部留有热源流体通道。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板是圆弧形夹套加热板,或圆形夹套加热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262021.3A CN110118483B (zh) | 2019-04-02 | 2019-04-02 | 物料的干燥方法与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262021.3A CN110118483B (zh) | 2019-04-02 | 2019-04-02 | 物料的干燥方法与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118483A true CN110118483A (zh) | 2019-08-13 |
CN110118483B CN110118483B (zh) | 2020-09-15 |
Family
ID=675207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262021.3A Active CN110118483B (zh) | 2019-04-02 | 2019-04-02 | 物料的干燥方法与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118483B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926111A (zh) * | 2019-11-13 | 2020-03-27 | 天津大学 | 物料的移动床干燥方法与装置 |
CN112414093A (zh) * | 2020-10-23 | 2021-02-26 | 安徽公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稻米垂直烘干塔 |
CN112503869A (zh) * | 2020-11-05 | 2021-03-16 | 合肥三伍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负压干燥装置 |
CN113606872A (zh) * | 2021-08-02 | 2021-11-05 | 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 一种基于石墨烯远红外加热的流化床干燥机及其干燥方法 |
CN114152071A (zh) * | 2021-11-30 | 2022-03-08 | 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 一种用于食品脱水工艺的干燥设备 |
CN117450776A (zh) * | 2023-12-26 | 2024-01-26 | 德州万老泰食品有限公司 | 一种谷物祛湿烘干方法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9142370A (ja) * | 1983-02-01 | 1984-08-15 | 株式会社 増野製作所 | 粉粒体の加熱乾燥装置 |
CN2357303Y (zh) * | 1998-11-13 | 2000-01-05 | 大连理工大学 | 粉粒体固体流间壁式换热器 |
CN202037006U (zh) * | 2010-09-29 | 2011-11-16 | 东北农业大学 | 水冷式白米降温调质器 |
CN203642654U (zh) * | 2013-12-20 | 2014-06-11 | 王朝锋 | 一种立式烘干机及其烘干管 |
CN106221717A (zh) * | 2016-08-15 | 2016-12-14 | 天津大学 | 一种炼焦工业中炼焦煤的干燥方法与装置 |
CN206875912U (zh) * | 2017-04-24 | 2018-01-12 | 田辉明 | 一种砂粉物料烘干装置 |
CN206944687U (zh) * | 2017-07-11 | 2018-01-30 | 深圳佰思嘉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圆环形换热器 |
-
2019
- 2019-04-02 CN CN201910262021.3A patent/CN11011848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9142370A (ja) * | 1983-02-01 | 1984-08-15 | 株式会社 増野製作所 | 粉粒体の加熱乾燥装置 |
CN2357303Y (zh) * | 1998-11-13 | 2000-01-05 | 大连理工大学 | 粉粒体固体流间壁式换热器 |
CN202037006U (zh) * | 2010-09-29 | 2011-11-16 | 东北农业大学 | 水冷式白米降温调质器 |
CN203642654U (zh) * | 2013-12-20 | 2014-06-11 | 王朝锋 | 一种立式烘干机及其烘干管 |
CN106221717A (zh) * | 2016-08-15 | 2016-12-14 | 天津大学 | 一种炼焦工业中炼焦煤的干燥方法与装置 |
CN206875912U (zh) * | 2017-04-24 | 2018-01-12 | 田辉明 | 一种砂粉物料烘干装置 |
CN206944687U (zh) * | 2017-07-11 | 2018-01-30 | 深圳佰思嘉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圆环形换热器 |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926111A (zh) * | 2019-11-13 | 2020-03-27 | 天津大学 | 物料的移动床干燥方法与装置 |
CN110926111B (zh) * | 2019-11-13 | 2021-08-17 | 天津大学 | 物料的移动床干燥方法与装置 |
CN112414093A (zh) * | 2020-10-23 | 2021-02-26 | 安徽公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稻米垂直烘干塔 |
CN112503869A (zh) * | 2020-11-05 | 2021-03-16 | 合肥三伍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负压干燥装置 |
CN113606872A (zh) * | 2021-08-02 | 2021-11-05 | 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 一种基于石墨烯远红外加热的流化床干燥机及其干燥方法 |
CN113606872B (zh) * | 2021-08-02 | 2022-06-21 | 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 一种基于石墨烯远红外加热的流化床干燥机及其干燥方法 |
CN114152071A (zh) * | 2021-11-30 | 2022-03-08 | 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 一种用于食品脱水工艺的干燥设备 |
CN117450776A (zh) * | 2023-12-26 | 2024-01-26 | 德州万老泰食品有限公司 | 一种谷物祛湿烘干方法 |
CN117450776B (zh) * | 2023-12-26 | 2024-02-20 | 德州万老泰食品有限公司 | 一种谷物祛湿烘干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118483B (zh) | 2020-09-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118483A (zh) | 物料的干燥方法与装置 | |
CN104132525B (zh) | 粉体物料干燥冷却一体化设备 | |
CN106969621B (zh) | 一种防堵塞粉料循环式短管气流干燥器 | |
CN106152705B (zh) | 一种高效节能双层流化床干燥装置 | |
CN206875912U (zh) | 一种砂粉物料烘干装置 | |
CN106382790A (zh) | 一种利用电厂烟气和蒸汽余热的褐煤干燥方法及干燥设备 | |
CN105660903A (zh) | 一种茶叶烘干机及茶叶烘干方法 | |
CN206683316U (zh) | 高效沸腾干燥床 | |
BR112020011204A2 (pt) | tremonha de secagem bem como instalações de moagem e secagem que compreendem a mesma | |
CN103575082A (zh) | 一种发酵饲料干燥系统 | |
CN203586725U (zh) | 一种发酵饲料烘干装置 | |
CN205747777U (zh) | 顺逆流式滚筒烘干机 | |
CN205784494U (zh) | 一种干燥机废气中废热回收系统 | |
CN104726121B (zh) | 用于高湿度装炉炼焦煤调湿工艺的装置 | |
CN109210885A (zh) | 三筒式真空烘干机 | |
CN105371621A (zh) | 有冷却段的真空干燥机 | |
CN209020347U (zh) | 一种喷浆造粒干燥流化床装置 | |
CN106052308B (zh) | 一种利用汽机乏汽的干燥系统以及干燥方法 | |
CN109751856A (zh) | 双层加热板的真空网带干燥机 | |
CN202492499U (zh) | 用于入炉焦煤脱湿的内热式干燥器 | |
CN204141937U (zh) | 流化床干燥设备 | |
CN204085115U (zh) | 粉体物料干燥冷却一体化设备 | |
US3609874A (en) | Apparatus for fluidizing and drying pulverant materials | |
CN211552322U (zh) | 一种原料干燥系统 | |
CN209310447U (zh) | 一种新型节能连续进料单锥干燥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