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15099A - 通信设备、控制方法和程序 - Google Patents

通信设备、控制方法和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15099A
CN110115099A CN201780080393.3A CN201780080393A CN110115099A CN 110115099 A CN110115099 A CN 110115099A CN 201780080393 A CN201780080393 A CN 201780080393A CN 110115099 A CN110115099 A CN 1101150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information
parameter
equipment
communication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8039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15099B (zh
Inventor
后藤史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101150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150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150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150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50Secure pairing of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6Authent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03Configuration setting
    • H04L41/0806Configuration setting for initial configuration or provisioning, e.g. plug-and-pla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1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using different networks or channels, e.g. using out of band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4Key management, e.g. using generic bootstrapping architecture [GBA]
    • H04W12/041Key generation or deriv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4Key management, e.g. using generic bootstrapping architecture [GBA]
    • H04W12/047Key management, e.g. using generic bootstrapping architecture [GBA] without using a trusted network node as an anchor
    • H04W12/0471Key exchan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50Service provisioning or reconfigu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2Processing or 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e.g. status or physical capabil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6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supporting key management in a packet data network
    • H04L63/061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supporting key management in a packet data network for key exchange, e.g. in peer-to-peer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4Key management, e.g. using generic bootstrapping architecture [GB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4Reselecting a network or an air interface
    • H04W36/144Reselecting a network or an air interface over a different radio air interface technology
    • H04W36/1446Reselecting a network or an air interface over a different radio air interface technology wherein at least one of the networks is unlicens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05Discovery of network devices, e.g.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2Processing or 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e.g. status or physical capabilities
    • H04W8/24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Abstract

一种通信设备,其具有第一通信功能以及与第一通信功能不同的第二通信功能,用于:通过使用第一通信功能来检测用于通过使用第二通信功能以加入网络而进行的参数交换处理的对方设备;与对方设备交换与参数交换处理有关的通信中所要使用的信息;以及通过使用第二通信功能来执行使用所述信息的参数交换处理。

Description

通信设备、控制方法和程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设备、控制方法和程序,更具体地涉及连接设置技术。
背景技术
近年来,无线LAN(局域网)的通信功能被安装在从PC(个人计算机)、移动电话、数字照相机和打印机等的范围的各种设备中。在具有无线LAN的通信功能的设备要经由无线LAN接入点(AP)间接连接或通过绕过AP直接连接的情况下,需要设置无线LAN参数。
然而,无线LAN参数设置通常是复杂的,并且数字照相机或打印机的用户可能并不总是容易进行这种设置。作为便于这种参数设置的方法,已经开始规划Wi-Fi设备配置协议(以下称为“DPP”)(参见非专利文献1)。注意,Wi-Fi是“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的首字母缩写。
在DPP中,正在考虑通过使用和具有比较短的可通信距离的无线通信技术(例如,NFC和)而进行的对方设备选择。另外,在DPP中,提出了将基于已通过QR码或无线通信技术指定的对方设备的公钥来安全地进行参数交换。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Wi-Fi Alliance,Wi-Fi Device Provisioning Protocol(DPP)DRAFT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v0.0.23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DPP中,存在如下的问题:没有具体定义在要使用无线通信技术选择对方设备的情况下要进行何种处理。例如,非专利文献1没有描述与通过无线通信技术指定的对方设备交换公钥的方法,并且使用DPP中提出的无线通信技术的参数交换方法具有改进的空间。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交换用于在期望设备之间建立连接的参数的更具体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方面的通信设备包括:第一通信部件;第二通信部件,其与所述第一通信部件不同;检测部件,用于通过使用所述第一通信部件来检测用于通过使用所述第二通信部件加入网络而进行的参数交换处理的对方设备;交换部件,用于与所述对方设备交换所述参数交换处理的通信中所要使用的信息;以及执行部件,用于通过使用所述第二通信部件来执行使用所述信息的参数交换处理。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交换用于在期望设备之间建立连接的参数。
通过以下参考附图所提供的说明,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明显。注意,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组件。
附图说明
并入说明书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示出通信设备的硬件结构的示例的框图;
图2是示出通信设备的功能结构的示例的框图;
图3是示出网络结构的示例的图;
图4是示出通信设备之间的处理过程的第一示例的操作序列图;
图5是示出通信设备之间的处理过程的第二示例的操作序列图;
图6是示出智能电话所执行的处理过程的第一示例的流程图;
图7是示出数字照相机所执行的处理过程的第一示例的流程图;
图8是示出通信设备之间的处理过程的第三示例的操作序列图;
图9是示出智能电话和数字照相机所执行的处理过程的第二示例的流程图;
图10是示出通信设备之间的处理过程的第四示例的操作序列图;以及
图11是示出智能电话和数字照相机所执行的处理过程的第三示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尽管以下将说明使用遵循IEEE802.11标准系列的无线LAN系统的示例,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以下模式,并且例如,以下论述可以应用于不遵循IEEE802.11标准的无线通信系统。
(设备结构)
图1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通信设备的硬件结构的示例。作为通信设备的硬件结构的示例,通信设备包括存储单元101、控制单元102、功能单元103、输入单元104、输出单元105、无线通信单元106、天线控制单元107、以及天线108。
存储单元101包括ROM和RAM这两者或其中之一,并且存储用于执行(后述的)各种操作的程序以及诸如无线通信的通信参数等的各种信息。注意,除了诸如ROM和RAM等的存储器之外,还可以使用诸如软盘、硬盘、光盘、磁光盘、CD-ROM、CD-R、磁带、非易失性存储卡、或DVD等的存储介质作为存储单元101。
控制单元102例如由诸如CPU或MPU等的处理器、ASIC(专用集成电路)、DSP(数字信号处理器)、以及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等形成。在这种情况下,CPU和MPU分别是中央处理单元和微处理单元的首字母缩写。控制单元102执行存储单元101中所存储的程序以控制整个通信设备。注意,可以设置为使得控制单元102将通过存储单元101中所存储的程序和OS(操作系统)的协作来控制整个通信设备。另外,控制单元102还可以进行与其它设备间的通信参数设置控制。控制单元102可以执行存储单元101中所存储的控制程序以进行(后述的)各种操作。
另外,控制单元102控制功能单元103执行诸如摄像、打印和图像投影等的预定处理。功能单元103是用于通信设备执行预定处理的硬件。例如,在通信设备是照相机的情况下,功能单元103将是摄像单元并进行摄像处理。根据本实施例的通信设备包括用作用于拍摄例如QR码等的摄像单元的功能单元103。另外,例如,在通信设备是打印机的情况下,功能单元103将是打印单元并进行打印处理。另外,在通信设备是投影器的情况下,功能单元103将是图像投影单元并进行图像投影处理。功能单元103所处理的数据可以是存储单元101中所存储的数据,或者可以是通过经由(后述的)无线通信单元106与其它设备进行通信而获得的数据。
输入单元104接受用户进行的各种操作。输出单元105对用户进行各种输出。这里,来自输出单元105的输出例如包括诸如LCD和LED等的视觉可识别信息的输出、扬声器的音频输出、以及振动输出等其中之一。尽管在一个示例中输出单元105可以显示QR码,但是输出单元105无需具有显示QR码的功能,并且QR码可以以贴纸等的形式贴附到通信设备的壳体。注意,可以设置为使得输入单元104和输出单元105这两者由诸如触摸面板等的单个模块实现。
无线通信单元106控制遵循IEEE802.11标准系列的无线通信,并控制IP通信。注意,无线通信单元106还可以例如执行与诸如近场通信(被称为“NFC”)和蓝牙等的无线通信相关的控制。天线控制单元107可以通过控制天线108来交换用于无线通信的无线信号。设备经由无线通信单元106将诸如图像数据、文档数据和视频数据等的内容通信至其它通信设备。注意,可以配置为使得针对不同的标准安装单独的通信电路和天线,或者使得将通过单个电路或单个天线来进行多个通信的通信。
图2是示出通过通信设备的控制单元102读出并执行存储单元101中所存储的程序而实现的软件功能的示例的框图。注意,尽管这里将说明各功能由软件实现,但是图2所示的一些或全部软件功能块可以由硬件实现。注意,实现一些或全部功能的硬件可以是通过使用来自用于实现功能块的程序的预定编译器在诸如FPGA等的可编程处理器上生成的专用电路。
通信设备例如包括通信参数控制模块201、条形码读取模块202、条形码生成模块203、服务控制模块204、包接收模块205、包发送模块206、STA功能控制模块207、AP功能控制模块208、以及数据存储模块209。通信设备还包括蓝牙控制模块210和NFC控制模块211。注意,这些功能块被配置为能够彼此通信、将其自身的输出供给至其它功能、或者通过获得其它功能的输出来进行处理。
通信参数控制模块201执行并控制用于在设备之间共享通信参数的通信参数共享处理。在通信参数共享处理中,提供设备向接收设备提供通信参数,使得可以执行无线通信。在这种情况下,通信参数可以例如包括作为网络标识符的SSID(服务集标识符)、加密方法、加密密钥、认证方法和认证密钥等中至少之一。另外,作为通信设备固有的识别信息的MAC(介质访问控制)地址、密码短语、用于在IP层中执行通信的IP地址、以及上层服务所需的信息等可以包括在通信参数中。
条形码读取模块202分析由功能单元103拍摄的条形码或者包括QR码的二维码等的图像,并获得编码信息。条形码生成模块203生成条形码或二维码等,并进行控制以使输出单元105显示已生成的条形码或二维码等。服务控制模块204在作为OSI参考模型中等于或高于第5层的上层的服务提供层的应用层中进行处理。即,服务控制模块204使用无线通信单元106的无线通信来执行诸如打印处理、图像流处理或文件传送处理等的处理。
包接收模块205和包发送模块206对包括上层通信协议的所有包发送/接收操作执行控制。另外,包接收模块205和包发送模块206控制无线通信单元106以进行与对方设备间的分别遵循IEEE802.11标准的包接收和包发送。
STA功能控制模块207提供STA功能,以供设备在IEEE802.11标准中所定义的基础设施模式中作为站(STA)进行操作。当设备要作为STA进行操作时,STA功能控制模块207执行认证和加密处理等。另外,AP功能控制模块208提供AP功能,以供设备在IEEE802.11标准中所定义的基础设施模式中作为接入点(AP)进行操作。AP功能控制模块208形成无线网络,对STA执行认证/加密处理,并管理STA。数据存储模块209进行控制以在存储单元101中写入或从存储单元101读出用于实现图2所示的至少一些功能的软件(程序)、通信参数、以及诸如条形码等的信息等。
蓝牙控制模块210基于标准来进行包发送/接收以及配置文件控制等。在蓝牙4.2标准(例如,低功耗蓝牙(BLE))中,存在诸如用于发送广告信号的外围设备和用于接收广告信号的中央设备等的角色。在通信参数共享处理中,如果要进行的服务是通信参数提供服务,则要提供通信参数的设备将是提供服务的中央设备,并且要接收通信参数的设备将是要接受服务的外围设备。另一方面,如果要进行的服务是通信参数接收服务,则要接收通信参数的设备将是提供服务的中央设备,并且要提供通信参数的设备将是要接受服务的外围设备。在一个示例中,蓝牙控制模块210可以根据其角色和要执行的服务而作为中央设备或外围设备进行操作。NFC控制模块211基于NFC标准来执行序列和配置文件控制。
另外,注意,上述的功能块仅仅是示例,并且其可被配置为使得:多个功能块将形成单个功能块,或者这些功能块中的一个功能块可以进一步被划分为执行多个功能的块。此外,根据需要,可以添加附加功能或者可以省略一些功能。
(网络结构)
图3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网络301的结构的示例。在本示例中,网络301是由打印机303形成、并且智能电话302加入其中的无线LAN。假设在以下说明中,当数字照相机304要加入由打印机303形成的网络时,智能电话302将针对数字照相机304设置用于加入网络301的参数。注意,智能电话302和数字照相机304例如是具有上述的图1和2所示的结构的通信设备。
(处理过程)
接着将说明当数字照相机304要加入由打印机303形成的网络301时在智能电话302和数字照相机304之间执行的与网络301有关的参数共享处理的过程的一些示例。
<处理示例1>
在本处理示例中,智能电话302和数字照相机304通过使用第一通信功能彼此识别,并且数字照相机304随后将使用第二通信功能来将参数共享处理执行时所要使用的信息发送至智能电话302。然后,例如,智能电话302将通过使用第二通信功能或基于参数共享执行时所要使用的接收信息来将与网络301有关的参数发送至数字照相机304。注意,尽管在这种情况下、参数共享执行时所要使用的信息将是加密密钥,但是其可以是除加密密钥之外的信息。以下假设第一通信功能例如是遵循蓝牙标准的通信功能,并且第二通信功能是遵循Wi-Fi通信标准的通信功能。注意,网络301是遵循Wi-Fi通信标准的无线LAN,并且这种情况下的第二通信功能也是用于加入网络301的通信功能。然而,尽管数字照相机304具有第二通信功能,但是它不能加入网络301,直到其接收到来自智能电话302的参数为止。即,上述的智能电话302和数字照相机304之间所进行的使用第二通信功能的通信(参数共享处理执行时所要使用的信息的通信以及参数共享时的通信)是在网络301外部进行的通信。注意,可以通过使用不同的通信功能来进行参数共享处理执行时所要使用的信息的通信以及参数共享时的通信。例如,可以通过使用第三通信功能来进行参数共享时的通信。另外,第二通信功能可以与用于加入网络的通信功能不同。此外,使用第二通信功能的通信在要用于网络301的情况下以及在要用于参数共享时的情况下可以遵循不同的标准(或不同版本的标准)。例如,参数共享时的通信可以遵循比较低速的旧标准,而网络301中的通信可以遵循高速的新标准来进行。
首先,以下将参考图4来说明智能电话302和数字照相机304通过使用蓝牙来彼此通知自身设备的能力信息的情况的示例。注意,在这里的通过蓝牙所进行的通信中将使用低功耗蓝牙(BLE)。尽管BLE具有低通信速度并且一次可以发送的数据量小,但是它是具有低功耗的通信方案。
在该处理中,首先,用户确定在智能电话302上开始通信参数共享处理,并选择用于搜索对方设备(在本示例中为数字照相机304)的方案。对方设备搜索方案可以例如采用通过包括QR码的二维码来指定对方设备、通过NFC触摸来识别对方设备、以及通过诸如蓝牙或Zigbee等的近距离无线技术来执行对方设备搜索/指定处理其中之一。在这种情况下,假设智能电话302的用户已选择蓝牙(BLE)作为对方设备确定方案。用户通过例如在预定应用中执行预定操作来将该选择结果输入到智能电话302。
作为结果,智能电话302控制蓝牙控制模块210并且作为蓝牙下的外围设备进行操作。智能电话302发送(例如,执行广播发送)广告信号(F401),其中该广告信号包括表示将执行通信参数共享服务的信息。该广告信号包括表示智能电话302在通信参数共享服务中的角色的信息,即与智能电话302是将作为参数提供设备还是作为参数接收设备进行操作有关的信息。由于智能电话302这里要作为参数提供设备进行操作,因此表示该事实的信息包括在广告信号中并被发送。广告信号还可以包括诸如智能电话302的MAC地址或UUID(通用唯一标识符)等的信息,作为切换后的无线LAN中所要使用的装置识别信息。
另一方面,假设用户还已经确定在数字照相机304中开始通信参数共享处理,并且用户已经选择蓝牙(BLE)作为对方设备搜索方案。用户可以通过例如执行预定操作来将该选择结果输入到数字照相机304。作为结果,数字照相机304控制蓝牙控制模块210并作为蓝牙下的外围设备进行操作。即,在本示例中,智能电话302和数字照相机304一起作为外围设备进行操作。
数字照相机304接收F401中由智能电话302发送的蓝牙广告信号。数字照相机304分析所接收到的广告信号的内容,并判断是否包括表示将执行通信参数共享服务的信息。另外,数字照相机304判断所接收到的广告信号是否包括表示广告信号的发送源(智能电话302)是参数提供设备的信息。由于数字照相机304被调度为作为参数接收设备进行操作,因此它可以忽略包括表示发送源是参数接收设备的信息的广告信号。另一方面,如果判断为广告信号包括表示发送源设备要作为参数提供设备而执行通信参数共享服务的信息,则数字照相机304可以将该发送源设备检测为通信参数交换服务的对方设备。随后,在检测到通信参数交换服务的对方设备(智能电话302)时,数字照相机304生成通信参数共享处理的通信中所要使用的公钥。例如,数字照相机304向通信参数控制模块201作出内部指示(F402),以生成通信参数共享处理的通信中所要使用的公钥。数字照相机304的通信参数控制模块201响应于该指示而生成通信参数共享处理的通信中所要使用的公钥(F403)。随后,数字照相机304控制蓝牙控制模块210以开始作为蓝牙下的外围设备进行操作,并发送包括表示要执行通信参数共享服务的信息的广告信号(F404)。如在与F401的处理相关的说明中,广告信号包括表示数字照相机304在通信参数共享服务中的角色的信息,即与数字照相机304是将作为参数提供设备还是作为参数接收设备进行操作的信息。由于数字照相机304这里要作为参数接收设备进行操作,因此表示该事实的信息包括在广告信号中并被发送。另外,广告信号还可以包括诸如数字照相机304的MAC地址或UUID等的信息,作为切换后的无线LAN中所要使用的装置识别信息。在已经发送广告信号之后,数字照相机304将执行从蓝牙到无线LAN的切换。
另一方面,当接收到在F404中从数字照相机304发送来的广告信号时,智能电话302分析所接收到的广告信号的内容并判断是否包括表示要执行通信参数共享服务的信息。智能电话302还判断所接收到的广告信号是否包括表示广告信号的发送源(数字照相机304)是参数接收设备的信息。由于智能电话302被调度为作为参数提供设备进行操作,因此它可以忽略包括表示发送源是参数提供设备的信息的广告信号。如果判断为广告信号包括表示发送源设备要作为参数接收设备而执行通信参数共享服务的信息,则智能电话302将判断为在F404中作为广告信号的发送源的设备是参数要被提供至的对方设备。随后,智能电话302根据该判断来作出内部指示以执行从蓝牙向无线LAN的切换(F405)。此时,作为参数提供设备的智能电话302和作为参数接收设备的数字照相机304将一起完成向无线LAN的切换。
在这种状态下,智能电话302将经由无线LAN向数字照相机304发送信号,以请求在通信参数共享处理的通信中使用的公钥(F406)。在从智能电话302接收到请求信号时,数字照相机304将包括F403中所生成的公钥的响应信号返回到智能电话302(F407)。在接收到公钥时,智能电话302将包括表示所接收到的公钥的信息的散列值的认证请求信号发送到数字照相机304(F408)。在接收到该认证请求信号时,如果使用信号中所包括的散列值的认证成功,则数字照相机304将向智能电话302发送表示认证已经成功的认证响应信号(F409)。在接收到认证响应信号时,智能电话302发送认证确认信号(F410)。然后,数字照相机304将向智能电话302发送设置请求信号(F411)。在接收到设置请求信号时,智能电话302响应于该设置请求信号而向数字照相机304发送包括诸如SSID、密码短语以及无线LAN的信道等的信息的设置响应信号(F412)。注意,通过使用F407中所发送的公钥来进行从智能电话302到数字照相机304的数据发送。
以这种方式,例如,通过使用允许比较短距离内的通信的第一通信功能来在要进行参数共享的通信设备之间进行通信参数共享处理中的对方设备检测。随后,响应于该检测,通过使用与第一通信功能不同的第二通信功能来在通信设备之间发送/接收共享无线LAN参数的通信中所要使用的信息,并且基于该信息来共享无线LAN参数。通过使用具有短的可通信距离的第一通信功能来进行设备检测可以降低通信参数将与并非实际通信参数共享对象的设备共享的概率。另外,通过使用第一通信功能来发现对方设备并且通过使用第二通信功能来发送/接收诸如参数共享的通信中所要使用的公钥的信息等的信息,即使在第一通信功能仅可以发送小数据量的情况下,也可以可靠地发送/接收信息。
可以通过图5所示的处理来获得相同的效果。图5示出在智能电话302基于从数字照相机304发送来的通知信息作出响应的情况下的处理过程的示例。假设在这种情况下,在所进行的通过蓝牙的通信中将使用低功耗蓝牙(BLE)。
首先,在智能电话302中,用户确定开始通信参数共享处理并选择对方设备搜索方案。这里假设智能电话302的用户已选择蓝牙作为对方设备确定方案。用户通过例如对预定应用执行预定操作来将该选择结果输入到智能电话302。智能电话302控制蓝牙控制模块210并作为蓝牙下的中央设备进行操作。
另一方面,在数字照相机304中,还假设用户已经确定开始通信参数共享处理并且选择蓝牙作为对方设备搜索方案。用户可以通过例如执行预定操作来将该选择结果输入到数字照相机304。在该选择之后,数字照相机304在通信参数控制模块201中生成通信参数共享处理的通信中所要使用的公钥(F501)。
随后,数字照相机304控制蓝牙控制模块210并作为蓝牙下的外围设备进行操作。然后,数字照相机304发送广告信号(F502),其中该广告信号包括表示要执行通信参数共享服务的信息。该广告信号包括表示数字照相机304在通信参数共享服务中的角色的信息,即表示数字照相机是要作为参数提供设备还是要作为参数接收设备进行操作的信息。由于数字照相机304这里要作为参数接收设备进行操作,因此表示该事实的信息包括在广告信号中并被发送。另外,广告信号存储诸如数字照相机304的MAC地址或UUID等的信息,作为切换后的无线LAN中所要使用的装置识别信息。
当在F502中接收到由数字照相机304发送的广告信号时,智能电话302分析所接收到的广告信号的内容,并判断是否包括表示要执行通信参数共享服务的信息。智能电话302还判断所接收到的广告信号是否包括表示该广告信号的发送源(数字照相机304)是参数接收设备的信息。由于智能电话302被调度为作为参数提供设备进行操作,因此它可以忽略包括表示发送源是参数提供设备的信息的广告信号。如果判断为广告信号包括表示发送源通信设备要作为参数接收设备而执行通信参数共享服务的信息,则智能电话302作出内部指示以执行从蓝牙向无线LAN的切换(F503)。智能电话302还经由蓝牙向数字照相机304发送连接响应信号(F504)。注意,F502和F504的序列是与蓝牙核心规范中所定义的标准规范序列相同的序列。另外,F504中的连接响应信号包括表示智能电话302在通信参数共享服务中的角色(即,智能电话302是作为参数提供设备还是作为参数接收设备进行操作)的信息。由于智能电话302这里作为参数提供设备进行操作,因此表示该事实的信息包括在广告信号中并被发送。该连接响应信号还可以包括诸如智能电话302的MAC地址或UUID等的信息,作为切换后的无线LAN中所要使用的装置识别信息。注意,连接响应信号可以包括在F502的处理中接收到的广告信号中所包括的数字照相机304的装置识别信息。注意,尽管在这种情况下假设智能电话302将根据蓝牙核心规范所定义的处理过程来发送连接响应信号,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即,智能电话302能够向数字照相机304通知表示智能电话自身将作为参数提供设备执行通信参数共享服务的信息就足够了,并且可以使用任意信号来进行该通知。
当接收到连接响应信号时,数字照相机304作出内部指示以执行从蓝牙向无线LAN的切换(F505)。由于后续处理与图4中的F406~F412的处理相同,因此相同的附图标记将表示相同的处理,并且将省略说明。
接着将说明智能电话302和数字照相机304各自所执行的处理过程。
图6是示出智能电话302所执行的通信参数等的提供处理过程的示例的流程图。注意,通过控制单元102响应于经由输入单元104和输出单元105选择开始处理的用户操作的接受来开始图6的处理。另外,通过控制单元102读出并执行存储单元101中所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来实现图6的处理。
首先,例如,响应于用户操作的接受,智能电话302确定开始通信参数共享处理的提供设备功能(步骤S601)。然后,智能电话302选择对方设备搜索方案(步骤S602)。这里假设智能电话302已经选择蓝牙。响应于该选择,智能电话302开始作为外围设备或中央设备进行操作。例如,智能电话302在要执行如图4中那样的处理的情况下将作为外围设备进行操作,并且在要执行如图5中那样的处理的情况下将作为中央设备进行操作。
在作为外围设备进行操作的情况下,智能电话302发送广告信号(步骤S603),其中该广告信号包括表示其将作为参数提供设备而执行通信参数共享服务的信息。随后,在步骤S603中发送广告信号之后,智能电话302待机以检测对方设备(数字照相机304)(步骤S604)。注意,智能电话302可以通过从对方设备发送来的广告信号来检测对方设备。在步骤S604中检测到对方设备的情况下,智能电话302分析所接收到的信号的内容(步骤S605),并判断其是否包括表示对方设备要作为参数接收设备而执行通信参数共享服务的信息(步骤S606)。如果判断为包括这种信息(步骤S606中为“是”),则智能电话302执行从蓝牙向无线LAN的切换(步骤S607)。在切换完成之后,智能电话302发送针对数字照相机304所生成的公钥的请求,并接收包括公钥的响应信号(步骤S608)。随后,智能电话302通过使用所接收到的公钥来执行与数字照相机304间的参数交换处理,并将通信参数提供到数字照相机304(步骤S609)。注意,步骤S609的处理与图4和5中的F408~F412所进行的处理相对应。
另一方面,如果智能电话302判断为所接收到的信号不包括表示对方设备要作为参数接收设备而执行通信参数共享服务的信息(步骤S606中为“否”),则处理结束。注意,如果判断为所接收到的信号不包括表示对方设备要作为参数接收设备而执行通信参数共享服务的信息(步骤S606中为“否”),则还可以设置为使得该处理将返回到步骤S604,并且智能电话302将待机以检测其它设备。
注意,在作为中央设备进行操作的情况下,智能电话302首先响应于从对方设备接收到信号来检测设备,并分析该信号。然后,响应于判断为该信号包括表示对方设备要作为参数接收设备而执行通信参数共享服务的信息,智能电话302执行从蓝牙向无线LAN的切换。智能电话302还将连接响应信号发送到数字照相机304。即,在作为中央设备进行操作的情况下,智能电话302将在步骤S602的处理之后执行步骤S604~S607的处理,并且随后执行步骤S603的处理。注意,在这种情况下,步骤S603的处理或步骤S607的处理在处理顺序中可以在彼此之前进行。另外,如上所述,这里的连接响应信号包括表示智能电话要作为参数提供设备而执行通信参数共享服务的信息。智能电话302可以在已经发送连接响应信号之后执行步骤S608和S609的处理。
图7是示出数字照相机304所执行的诸如通信参数等的接收处理过程的示例的流程图。注意,当在数字照相机304的通电时启用无线LAN的通信功能时,可以通过控制单元102开始图7的处理。注意,也可以通过控制单元102响应于经由输入单元104和输出单元105选择开始处理的用户操作的接受来开始图7的处理。另外,通过控制单元102读出并执行存储单元101中所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来实现图7的处理。
首先,例如,响应于用户操作的接受,数字照相机304确定开始通信参数共享处理的接收设备功能(步骤S701)。然后,数字照相机304选择对方设备搜索方案(步骤S702)。这里假设数字照相机304已经选择蓝牙。响应于该选择,数字照相机304开始作为外围设备进行操作。注意,设置为使得数字照相机304在这种情况下将始终作为外围设备进行操作。即,即使在数字照相机304作为中央设备进行操作的情况下,当要执行通信参数共享服务时,数字照相机304也将作为外围设备进行操作。
随后,数字照相机304控制蓝牙控制模块210,并发送包括表示其将作为参数接收设备而执行通信参数共享服务的信息的广告信号(步骤S703)。在步骤S703中发送广告信号之后,数字照相机304待机(步骤S704),直到检测到对方设备(智能电话302)为止。注意,数字照相机304可以通过从对方设备发送来的广告信号或连接响应信号来检测对方设备。在步骤S704中检测到对方设备的情况下,数字照相机304分析所接收到的信号的内容(步骤S705),并判断其是否包括表示对方设备要作为参数提供设备而执行通信参数共享服务的信息(步骤S706)。如果判断为包括这种信息(步骤S706中为“是”),则数字照相机304生成通信参数共享服务所需的公钥(加密密钥)(步骤S707)。随后,数字照相机304执行从蓝牙向无线LAN的切换(步骤S708)。接着,在切换完成之后,数字照相机304向智能电话302发送包括步骤S707中所生成的公钥的响应信号作为对来自智能电话302的公钥请求信号的响应(步骤S709)。随后,数字照相机304执行图4和5中的F408~F412的参数交换处理,并从智能电话302接收通信参数(步骤S710)。注意,如果判断为所接收到的信息不包括表示对方设备要作为参数提供设备而执行通信参数共享服务的信息(步骤S706中为“否”),则数字照相机304将结束处理。注意,如果判断为所接收到的信号不包括这种信息,则处理可以返回到步骤S704,并且数字照相机304可以待机以检测其它设备。
注意,在上述的示例中,已经说明了作为参数发送设备的智能电话302将作为中央设备或外围设备进行操作、并且作为参数接收设备的数字照相机304将作为外围设备进行操作。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即,可以设置为使得智能电话302将作为外围设备进行操作、并且数字照相机304将作为中央设备进行操作。在任意情况下,智能电话302和数字照相机304将通过诸如蓝牙等的第一通信功能来进行对方设备识别,并通过诸如无线LAN等的第二通信功能来进行用以交换诸如加密密钥等的参数的处理中所要使用的信息的发送/接收。这可以降低通信参数将与并非实际通信参数共享对象的设备共享的概率。另外,通过使用第一通信功能来发现对方设备并且通过使用第二通信功能来发送/接收诸如参数共享的通信中所要使用的公钥的信息等的信息,即使在第一通信功能仅可以发送小数据量的情况下,也可以可靠地发送/接收信息。
<处理示例2>
以上处理示例1说明了在智能电话302和数字照相机304处于未通过蓝牙连接的状态下执行对方设备搜索的情况的示例。与此相对,本处理示例将说明在智能电话302和数字照相机304之间已经建立了蓝牙连接的情况。图8中示出本处理示例的过程。
在本处理示例中,假设智能电话302和数字照相机304处于已通过蓝牙(BLE)在其间建立了连接的状态(F801),以例如发送/接收传感器信息。假设智能电话302和数字照相机304已经确定通过例如用户操作在该状态下开始通信参数共享处理。
作为蓝牙客户端进行操作的智能电话302发送由蓝牙TDS规范定义的ATT写请求信号(F802)。注意,TDS是传输发现服务的首字母缩写,并且其是一种允许通过使用除蓝牙以外的通信功能来发现可用服务的方法。在接收到ATT写请求信号之后,作为蓝牙服务器进行操作的数字照相机304发送ATT写响应信号(F803),其中该ATT写响应信号是对所接收到的信号的响应信号。注意,与发送ATT写响应信号并行地或者在发送ATT写响应信号前后,数字照相机304将指示通信参数控制模块201生成通信参数共享处理所需的公钥(F804)。数字照相机304将在内部处理F804的生成通知,并生成通信参数共享处理的通信中所要使用的公钥(F806)。在已经生成公钥的情况下,数字照相机304向智能电话302发送ATT指示信号(F805)。注意,数字照相机304可以响应于例如确认为其处于可以通过无线LAN进行通信的状态而发送ATT指示信号,并且数字照相机随后可以执行用以进行从蓝牙向无线LAN的切换的处理。在接收到ATT指示信号时,智能电话302将执行用以进行从蓝牙向无线LAN的切换的处理(F807)。在切换处理完成之后,智能电话302向数字照相机304发送ATT确认信号(F808)。
由于经由无线LAN来执行处理的准备由上述的处理完成,因此智能电话302和数字照相机304可以通过使用无线LAN来执行从公钥交换起、直到通信参数共享为止的处理。注意,由于从公钥交换起、直到通信参数共享为止的处理与图4的F406~F412的处理相同,因此相同的附图标记将表示相同的处理,并且将省略详细说明。
接着将参考图9来说明智能电话302和数字照相机304所执行的处理过程。注意,通过控制单元102响应于经由智能电话302和数字照相机304各自的输入单元104和输出单元105选择开始处理的用户操作的接受来开始图9的处理。通过控制单元102读出并执行存储单元101中所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来实现图9的处理。
首先,假设智能电话302和数字照相机304已经通过使用用于发送/接收IoT(物联网)中所要使用的传感器信息的GATT配置文件经由蓝牙而连接(步骤S901)。接着,智能电话302和数字照相机304确定在例如接受用户操作时开始通信参数共享处理(步骤S902)。数字照相机304和智能电话302执行由蓝牙规范定义的ATT协商(步骤S903)。该ATT协商是指图8中从F802到F805和F808的处理序列。参考蓝牙TDS规范以获得更具体的序列。在作为ATT协商的结果而确定通信参数共享的情况下,智能电话302和数字照相机304执行从蓝牙向无线LAN的切换(步骤S904)。在切换完成之后,将公钥从数字照相机304发送到智能电话302(步骤S905)。随后,在智能电话302和数字照相机304之间执行参数交换处理(步骤S906)。步骤S906的处理与关于图4的F408~F412所说明的处理相对应。
尽管本处理示例说明了智能电话302作为蓝牙客户端进行操作、并且数字照相机304作为蓝牙服务器(控制点)进行操作的示例,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智能电话302可以作为蓝牙服务器(控制点)进行操作、并且数字照相机304可以作为蓝牙客户端进行操作。
如上所述,在本处理示例中,已经通过蓝牙连接的通信设备可以在执行向具有更高通信业务的无线LAN通信功能的切换时安全地共享通信参数。此时,由于智能电话302将向作为其通过蓝牙而连接至的对方设备的数字照相机304提供参数,因此智能电话将不向其未连接至的其它设备提供参数。因此,这可以降低通信参数将与并非实际通信参数共享对象的设备共享的概率。注意,在本示例中也可以使用除蓝牙或无线LAN之外的通信标准。此时,例如,诸如蓝牙等的第一通信功能可以是与诸如无线LAN等的第二通信功能相比具有更短可通信距离的通信功能。另外,尽管可能存在例如第一通信功能可以发送/接收仅少量数据的情况,但是第二通信功能可以发送/接收诸如公钥信息等的共享参数的通信中所要使用的信息,使得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可靠地发送/接收信息。
<处理示例3>
以上处理示例1和2说明了在从蓝牙切换到无线LAN之后执行公钥交换的示例。与此相对,本处理示例将说明通过蓝牙执行公钥交换的示例。图10中示出本处理示例的过程。
在本处理中,首先,在智能电话302中,用户确定开始通信参数共享处理并选择对方设备(在本示例中为数字照相机304)搜索方案。这里假设智能电话302的用户已经选择蓝牙(BLE)作为对方设备确定方案。用户可以通过例如对预定应用执行预定操作来将该选择结果输入到智能电话302。作为结果,智能电话302控制蓝牙控制模块210并作为蓝牙下的外围设备进行操作。智能电话302发送(例如,执行广播发送)广告信号(F1001),其中该广告信号包括表示将执行通信参数共享服务的信息。该广告信号包括表示智能电话302在通信参数共享服务中的角色的信息,即与智能电话302是将作为参数提供设备还是作为参数接收设备进行操作有关的信息。由于智能电话302这里要作为参数提供设备进行操作,因此表示该事实的信息包括在广告信号中并被发送。广告信号还可以包括诸如智能电话302的MAC地址或UUID(通用唯一标识符)等的信息,作为切换后的无线LAN中所要使用的装置识别信息。
另一方面,假设用户还已经确定在数字照相机304中开始通信参数共享处理,并且用户已经选择蓝牙(BLE)作为对方设备搜索方案。用户可以通过例如执行预定操作来将该选择结果输入到数字照相机304。作为结果,数字照相机304控制蓝牙控制模块210并作为蓝牙下的外围设备进行操作。即,在本示例中,智能电话302和数字照相机304一起作为外围设备进行操作。数字照相机304发送广告信号(F1002),其中该广告信号包括表示要执行通信参数共享服务的信息。如在与F1001的处理有关的说明中,广告信号包括表示数字照相机304在通信参数共享服务中的角色的信息,即与数字照相机304是将作为参数提供设备还是作为参数接收设备进行操作有关的信息。由于数字照相机304这里要作为参数接收设备进行操作,因此表示该事实的信息包括在广告信号中并被发送。该广告信号还可以包括诸如数字照相机304的MAC地址或UUID等的信息,作为切换后的无线LAN中所要使用的装置识别信息。
注意,尽管在以上说明中已经说明了智能电话302和数字照相机304要一起作为外围设备进行操作,但是智能电话302和数字照相机304其中之一可以例如作为中央设备进行操作。在这种情况下,要作为中央设备进行操作的设备可以将如图5中的F504那样的连接响应信号发送到作为外围设备进行操作的设备作为对广告信号的响应。
在接收到F1002的广告信号时,智能电话302分析该广告信号的内容,并判断是否包括表示将执行通信参数共享服务的信息。如果判断为广告信号包括表示要执行通信参数共享服务的信息,则智能电话302向数字照相机304发送用以请求通信参数共享的通信中所要使用的公钥的信号(F1003)。在从智能电话302接收到公钥请求信号时,数字照相机304将包括所生成的公钥的响应信号返回到智能电话302(F1005)。注意,与响应信号的发送并行地或者在响应信号的发送前后,数字照相机304将生成用于执行向无线LAN的切换的内部指示,并执行从蓝牙向无线LAN的切换(F1004)。在接收到包括公钥的响应信号时,智能电话302执行从蓝牙向无线LAN的切换(F1006),并开始通过无线LAN的通信。随后,执行与图4中的F408~F412相同的处理。
图11是示出智能电话302和数字照相机304所执行的处理过程的示例的流程图。注意,当在智能电话302或数字照相机304的通电时启用无线LAN的通信功能时,可以通过控制单元102开始图11的处理。注意,可以通过控制单元102响应于经由输入单元104和输出单元105选择开始处理的用户操作的接受来开始图11的处理。还可以通过控制单元102读出并执行存储单元101中所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来实现图11的处理。
首先,例如,响应于用户操作的接受,智能电话302或数字照相机304确定开始通信参数共享处理(步骤S1101)。然后,智能电话302或数字照相机304选择对方设备搜索方案(步骤S1102)。这里假设智能电话302或数字照相机304已经选择蓝牙。响应于该选择,智能电话302或数字照相机304通过蓝牙来执行对方设备搜索(步骤S1103)。注意,这种情况下的搜索处理以与例如上述处理示例1中相同的方式进行。
智能电话302或数字照相机304待机以检测对方设备(步骤S1104)。在通过接收到来自对方设备的信号而检测到对方设备的情况下(步骤S1104中为“是”),智能电话或数字照相机分析所接收到的信号的内容(步骤S1105)。智能电话302或数字照相机304判断所接收到的信号是否包括表示要执行通信参数共享服务的信息(步骤S1106)。如果判断为所接收到的信号包括这种信息(步骤S1106中为“是”),则智能电话302或数字照相机304确认通过其所使用的蓝牙包可发送的有效载荷长度(步骤S1107)。在这种情况下,智能电话302或数字照相机304判断可发送的有效载荷长度是否充分长于与上述通信参数设置的通信中所使用的诸如公钥等的信息的数据长度。如果判断为有效载荷长度充分长(步骤S1107中为“是”),则智能电话302或数字照相机304将交换通信参数共享服务的通信中所使用的公钥(加密密钥)(步骤S1108)。随后,智能电话302或数字照相机304将执行从蓝牙向无线LAN的切换(步骤S1109),并在切换完成之后执行以上关于F408~F412的处理所述的参数交换处理(步骤S1110)。另一方面,如果判断为有效载荷长度不足(步骤S1107中为“否”),则智能电话302或数字照相机304将首先执行从蓝牙向无线LAN的切换(步骤S1111)。然后,智能电话302或数字照相机304交换通过无线LAN的通信参数共享服务的通信中所要使用的公钥(加密密钥)(步骤S1112)。随后,智能电话302或数字照相机304将在切换完成之后执行以上关于F408~F412的处理所述的参数交换处理(步骤S1110)。
注意,可以通过在包中包括最大有效载荷大小的信息并参考该信息来进行步骤S1107中的有效载荷长度的确认。另外,例如,可以通过确认版本信息是否是预定值、基于智能电话302和数字照相机304中所使用的蓝牙的版本信息来进行步骤S1107中的确认。例如,如果智能电话302和数字照相机304中所使用的蓝牙的版本属于预定版本或更新版本,则可以判断为有效载荷长度充分长。
以这种方式,在本处理示例中,智能电话302和数字照相机304通过使用诸如蓝牙等的第一通信功能来识别对方设备,并在可能的情况下还通过使用第一通信功能来发送/接收诸如加密密钥等的参数交换处理中所使用的信息。智能电话302和数字照相机304随后使用诸如加密密钥等的信息以通过执行参数交换处理来交换无线LAN参数。这可以降低通信参数将与并非实际通信参数共享对象的设备共享的概率。
在上述的任何处理示例中,通过使用允许比较短距离内的通信的第一通信功能来在要进行参数共享的通信设备之间进行通信参数共享处理的对方设备的检测。随后,在检测到的通信设备之间发送/接收无线LAN参数的共享的通信中所使用的信息(例如,加密密钥),并且通过使用该信息的通信来共享无线LAN参数。通过使用具有短的可通信距离的第一通信功能进行设备检测,可以降低用于共享通信参数的信息(例如,加密密钥)将与并非实际通信参数共享对象的设备共享的概率。注意,只要可以在要进行参数共享的设备之间进行检测,第一通信功能就无需是蓝牙通信功能,并且可以使用诸如NFC等的其它通信功能。如上所述,即使在如上所述使用蓝牙的情况下,也无需始终建立连接。因此,能够输出表示要执行参数共享处理的信号的任意功能可以用作第一通信功能。另外,第二通信功能无需始终是基于Wi-Fi的通信功能,并且可以使用遵循其它标准的无线LAN通信功能或除无线LAN之外的通信功能作为第二通信功能。
注意,可以恒定地使用上述处理示例中的仅一个处理示例,或者能够使用多个处理示例的设备可以根据情形在不同示例之间切换。
其它实施例
本发明还可以通过经由网络或存储介质向系统或设备供给被配置为实现上述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功能的程序、并通过系统或设备的计算机中的至少一个处理器读出并执行该程序的处理来实现。本发明还可以通过用于实现该至少一个功能的电路(例如,ASIC)来实现。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并且在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因此,为了告知公众本发明的范围,作出以下权利要求书。
本申请要求2016年12月26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16-251925的权益,其通过引用而全文并入于此。

Claims (15)

1.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通信部件;
第二通信部件,其与所述第一通信部件不同;
检测部件,用于通过使用所述第一通信部件来检测用于通过使用所述第二通信部件加入网络而进行的参数交换处理的对方设备;
交换部件,用于与所述对方设备交换所述参数交换处理的通信中所要使用的信息;以及
执行部件,用于通过使用所述第二通信部件来执行使用所述信息的参数交换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换部件通过使用所述第二通信部件来交换所述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换部件在所述第一通信部件能够用于发送/接收所述信息的情况下通过使用所述第一通信部件来交换所述信息,以及在所述第一通信部件不能用于发送/接收所述信息的情况下通过使用所述第二通信部件来交换所述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换部件基于所述信息的量以及所述第一通信部件能够发送的有效载荷长度来判断所述第一通信部件是否能够用于发送/接收所述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换部件通过使用所述第一通信部件来交换所述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部件基于从所述对方设备通过使用所述第一通信部件广播的信号来检测所述对方设备。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部件基于用于从所述对方设备建立使用所述第一通信部件的连接的信号来检测所述对方设备。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通信设备是要提供参数的设备的情况下,所述检测部件检测如下设备作为所述对方设备,该设备是表示该设备将作为要接收所述参数的设备而执行所述参数交换处理的信号的发送源。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通信设备是要接收参数的设备的情况下,所述检测部件检测如下设备作为所述对方设备,该设备是表示该设备将作为要提供所述参数的设备而执行所述参数交换处理的信号的发送源。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部件检测所述通信设备已经使用所述第一通信部件建立了连接的设备作为所述对方设备。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部件通过蓝牙来进行通信。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信部件通过遵循IEEE802.11标准的无线LAN来进行通信。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是所述参数交换处理的通信中所要使用的加密密钥信息。
14.一种通信设备的控制方法,所述通信设备包括第一通信部件以及与所述第一通信部件不同的第二通信部件,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通过使用所述第一通信部件来检测用于通过使用所述第二通信部件加入网络而进行的参数交换处理的对方设备;
与所述对方设备交换所述参数交换处理的通信中所要使用的信息;以及
通过使用所述第二通信部件来执行使用所述信息的参数交换处理。
15.一种程序,用于使包括第一通信部件以及与所述第一通信部件不同的第二通信部件的通信设备中所包括的计算机进行以下操作:
通过使用所述第一通信部件来检测用于通过使用所述第二通信部件加入网络而进行的参数交换处理的对方设备;
与所述对方设备交换所述参数交换处理的通信中所要使用的信息;以及
通过使用所述第二通信部件来执行使用所述信息的参数交换处理。
CN201780080393.3A 2016-12-26 2017-11-21 通信设备、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011509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51925A JP6797674B2 (ja) 2016-12-26 2016-12-26 通信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6-251925 2016-12-26
PCT/JP2017/041810 WO2018123357A1 (ja) 2016-12-26 2017-11-21 通信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15099A true CN110115099A (zh) 2019-08-09
CN110115099B CN110115099B (zh) 2023-06-06

Family

ID=627082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80393.3A Active CN110115099B (zh) 2016-12-26 2017-11-21 通信设备、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11553349B2 (zh)
EP (1) EP3562256A4 (zh)
JP (1) JP6797674B2 (zh)
KR (1) KR102297138B1 (zh)
CN (1) CN110115099B (zh)
WO (1) WO2018123357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00220718A1 (en) * 2019-01-09 2020-07-09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erminal device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storing computer-readable instructions for terminal device
WO2021043095A1 (zh) * 2019-09-06 2021-03-11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密钥生成以及终端配网方法、装置、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97674B2 (ja) * 2016-12-26 2020-12-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10867055B2 (en) 2017-12-28 2020-12-15 Corlina,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the trustworthiness of a networked system
US11509636B2 (en) * 2018-01-30 2022-11-22 Corlina, Inc. User and device onboarding
JP7224855B2 (ja) * 2018-11-02 2023-02-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7278087B2 (ja) * 2019-01-31 2023-05-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JP7438676B2 (ja) * 2019-06-27 2024-02-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US11399286B2 (en) * 2019-08-20 2022-07-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Scrambling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006510A1 (en) * 2012-06-27 2014-01-02 Google Inc. Techniques for transferring a data payload utilizin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US20140376721A1 (en) * 2013-06-20 2014-12-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Wireless configuration using passive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US20150072618A1 (en) * 2013-09-06 2015-03-12 John Hastings Granbery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nabling additional devices to check in to bluetooth low energy (ble) beacons
CN104640058A (zh) * 2013-11-13 2015-05-20 佳能株式会社 通信设备和通信设备的控制方法
CN105557021A (zh) * 2013-09-18 2016-05-04 佳能株式会社 与服务发现有关的两个通信装置之间从nfc通信模式向wlan/蓝牙通信模式的切换
US20160277370A1 (en) * 2015-03-19 2016-09-2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ing connection between devices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60342774A1 (en) * 2015-05-21 2016-11-24 Castar, Inc. Method of co-located software object sharing for multi-player augmented reality gam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18148A (ja) 2001-07-05 2003-01-17 Toshiba Corp 無線データ通信装置及びそのデータ通信方法
KR100757860B1 (ko) * 2003-05-29 2007-09-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유무선 통신 시스템을 이용한 복합 무선 서비스 장치
US7680059B2 (en) * 2004-02-13 2010-03-16 Broadcom Corporation Multiple protocol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in a WLAN
US8170546B2 (en) * 2006-03-22 2012-05-01 Broadcom Corporation Client device characterization of other client device transmissions and reporting of signal qualities to access point(s)
JP5046964B2 (ja) * 2008-01-10 2012-10-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端末、方法、プログラム
JP5312515B2 (ja) * 2011-05-12 2013-10-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US20140279479A1 (en) 2011-10-12 2014-09-18 C-Sam, Inc. Nfc paired bluetooth e-commerce
JP5981761B2 (ja) 2012-05-01 2016-08-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US8818276B2 (en) * 2012-05-16 2014-08-26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controlling network access to guest apparatus based on presence of hosting apparatus
JP2014033282A (ja) * 2012-08-01 2014-02-20 Ricoh Co Ltd 通信方法、無線通信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US9496927B1 (en) 2013-01-21 2016-11-15 Google Inc. Interrupt based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NFC) pairing
US9020435B2 (en) 2013-03-13 2015-04-28 Intel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omated pairing between remote control and controllable device
US9210733B2 (en) * 2013-03-14 2015-12-08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facilitate pairing between wireless devices
JP6118187B2 (ja) 2013-06-12 2017-04-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6338344B2 (ja) * 2013-10-04 2018-06-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5097383A (ja) 2013-10-11 2015-05-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WO2015058082A1 (en) * 2013-10-18 2015-04-23 Board Of Trustees Of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ransmission power of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system
JP6335629B2 (ja) * 2014-05-16 2018-05-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9629195B2 (en) * 2014-06-20 2017-04-18 Htc Corporation Connection switching method applicable to remote controllable system and mobile device, remote controllable system using the same, and mobile device using the same
JP6547411B2 (ja) * 2015-05-19 2019-07-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US20160360407A1 (en) * 2015-06-05 2016-12-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Distributed configurator entity
JP6486228B2 (ja) * 2015-07-21 2019-03-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10873842B2 (en) * 2016-04-08 2020-12-22 Blackberry Limited Managed object to provision a device according to one of plural provisioning techniques
CN205557021U (zh) 2016-04-11 2016-09-07 天津市大中服装有限公司 一种配有多层针板的缝纫机
JP6797674B2 (ja) 2016-12-26 2020-12-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006510A1 (en) * 2012-06-27 2014-01-02 Google Inc. Techniques for transferring a data payload utilizin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US20140376721A1 (en) * 2013-06-20 2014-12-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Wireless configuration using passive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US20150072618A1 (en) * 2013-09-06 2015-03-12 John Hastings Granbery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nabling additional devices to check in to bluetooth low energy (ble) beacons
CN105557021A (zh) * 2013-09-18 2016-05-04 佳能株式会社 与服务发现有关的两个通信装置之间从nfc通信模式向wlan/蓝牙通信模式的切换
CN104640058A (zh) * 2013-11-13 2015-05-20 佳能株式会社 通信设备和通信设备的控制方法
US20160277370A1 (en) * 2015-03-19 2016-09-2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ing connection between devices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60342774A1 (en) * 2015-05-21 2016-11-24 Castar, Inc. Method of co-located software object sharing for multi-player augmented reality games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00220718A1 (en) * 2019-01-09 2020-07-09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erminal device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storing computer-readable instructions for terminal device
US11736274B2 (en) * 2019-01-09 2023-08-22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erminal device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storing computer-readable instructions for terminal device
WO2021043095A1 (zh) * 2019-09-06 2021-03-11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密钥生成以及终端配网方法、装置、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90097190A (ko) 2019-08-20
US11553349B2 (en) 2023-01-10
US20190306698A1 (en) 2019-10-03
JP2018107619A (ja) 2018-07-05
US20230030588A1 (en) 2023-02-02
KR102297138B1 (ko) 2021-09-03
CN110115099B (zh) 2023-06-06
WO2018123357A1 (ja) 2018-07-05
JP6797674B2 (ja) 2020-12-09
EP3562256A1 (en) 2019-10-30
EP3562256A4 (en) 2020-06-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15099A (zh) 通信设备、控制方法和程序
JP6794191B2 (ja)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759011B2 (ja)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RE48986E1 (en) Method and terminal for establishing a communication connection
CN106101987B (zh) 通信设备和通信设备控制方法
JP6558965B2 (ja) 通信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245907B2 (ja) 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JP4805739B2 (ja) 近距離無線通信端末及びセキュリティレベル設定方法
CN109417707A (zh) 便于直接通信的通信设备、通信方法和程序
WO2013021094A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connection setup in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CN101682879A (zh) 通信设备和用于自组织网络中的wi-fi保护设置的方法
CN107852760A (zh) 通信设备、通信方法和程序
CN105075383B (zh) 通信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TWI827607B (zh) 用於無線通訊交遞之裝置
JP2017135518A (ja)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プログラム
CN104956765B (zh) 通信装置以及用于通信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9565892A (zh)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和程序
JP2023120266A (ja) 通信装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6245908B2 (ja) 通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21177659A (ja) 通信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299264B2 (ja) 制限エリア内で認証を行うモバイル装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JP6207315B2 (ja) 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JP2016187135A (ja)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1229164A (ja) 通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