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17707A - 便于直接通信的通信设备、通信方法和程序 - Google Patents

便于直接通信的通信设备、通信方法和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17707A
CN109417707A CN201780040856.3A CN201780040856A CN109417707A CN 109417707 A CN109417707 A CN 109417707A CN 201780040856 A CN201780040856 A CN 201780040856A CN 109417707 A CN109417707 A CN 1094177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unit
r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4085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417707B (zh
Inventor
坂井达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94177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177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4177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177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60Context-dependent security
    • H04W12/69Identity-dependent
    • H04W12/77Graphical identit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G06K19/06009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with optically detectable mark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4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using light without selection of wavelength, e.g. sensing reflected white light
    • G06K7/1404Methods for optical code recogn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14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using a plurality of keys or algorith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4Key management, e.g. using generic bootstrapping architecture [GB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4Key management, e.g. using generic bootstrapping architecture [GBA]
    • H04W12/043Key management, e.g. using generic bootstrapping architecture [GBA] using a trusted network node as an anchor
    • H04W12/0431Key distribution or pre-distribution; Key agre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50Secure pairing of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50Secure pairing of devices
    • H04W12/55Secure pairing of devices involving three or more devices, e.g. group pai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通信设备读取与第一其它通信设备有关的图像,并从该图像获取与第一其它通信设备有关的信息。通信设备读取与第二其它通信设备有关的图像,并从该图像获取与第二其它通信设备有关的信息。通信设备将与通信信道有关的信息发送到第一其它通信设备。通信信道在用于确定第一其它通信设备和第二其它通信设备在直接无线通信中的角色的角色确定处理中被使用。通信设备将与通信信道有关的信息和与第一其它通信设备有关的信息发送到第二其它通信设备。

Description

便于直接通信的通信设备、通信方法和程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信技术。
背景技术
在作为无线LAN的行业组织的Wi-Fi联盟中,对用于定义使用配备有基站功能的终端来在终端之间实现直接无线通信的规范的Wi-Fi直连(Wi-Fi Direct)(注册商标,下文中省略)进行了标准化。
Wi-Fi直连定义了用于确定作为基站操作的角色的方法、用于设置用于连接到用作基站的装置的参数的方法以及符合该标准的终端之间的连接的方法。
Wi-Fi直连将用作基站的终端装置定义为P2P(对等)GO(组所有者),并且将连接到P2P GO的终端装置定义为P2P客户端。在确定P2P GO的处理(下文中称为GO确定处理)中,在终端之间交换表示P2P GO的优先级的Intent值(意图值)以确定用作P2P GO的装置。被确定为P2P GO的装置启动基站功能以构建无线LAN,并且被确定为P2P客户端的装置从P2P GO获取无线参数以连接到该无线LAN。
专利文献1公开了使用用于通过QR码(注册商标,下文中省略)设置无线LAN参数等的机制来便于进行通信设置处理。
使用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的方法便于使用Wi-Fi直连等的终端装置之间的直接通信。然而,使用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的方法要求至少一个装置具有用于读取QR码的功能。因此,不具有读取功能的装置无法使用利用QR码的设置处理。此外,在两个装置固定设置的情况下,无法移动装置以读取QR码。同样在这种情况下,无法使用利用QR码的设置处理。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60623
发明内容
本发明使得无法执行必要的读取功能的装置能够彼此无线地直接通信。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通信设备包括第一读取单元、第一获取单元、第二读取单元、第二获取单元、第一发送单元和第二发送单元。第一读取单元,其被配置为读取与第一其它通信设备有关的图像。第一获取单元被配置为从所述第一读取单元所读取的图像获取与所述第一其它通信设备有关的信息。第二读取单元被配置为读取与第二其它通信设备有关的图像。第二获取单元被配置为从所述第二读取单元所读取的图像获取与所述第二其它通信设备有关的信息。第一发送单元被配置为向所述第一其它通信设备发送与通信信道有关的信息。所述通信信道用于角色确定处理,所述角色确定处理用于确定所述第一其它通信设备和所述第二其它通信设备在直接无线通信中的角色。第二发送单元被配置为向所述第二其它通信设备发送所述第一发送单元所发送的与所述通信信道有关的信息以及所述第一获取单元所获取到的与所述第一其它通信设备有关的信息。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通信设备包括接收单元、发送单元和等待单元。接收单元被配置为从用于读取与所述通信设备有关的图像的设备接收设置信息,所述设置信息包含与角色确定处理中所使用的通信信道有关的信息,所述角色确定处理用于确定所述通信设备和另一通信设备在无线直接通信中的角色。发送单元被配置为在所述接收单元所接收到的设置信息包含与所述另一通信设备有关的信息的情况下,经由所述通信信道发送用于开始进行包含该信息的所述角色确定处理的请求。等待单元被配置为在所述接收单元所接收到的设置信息不包含与所述另一通信设备有关的信息的情况下,等待经由所述通信信道发送的用于开始进行所述角色确定处理的请求。
通过以下参考附图对典型实施例的说明,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设置设备的硬件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通信设备的硬件框图。
图3是设置设备的软件功能框图。
图4是通信设备的软件功能框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网络结构的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设置设备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7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通信设备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8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设置设备和通信设备之间的操作序列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通信设备。尽管以下是使用符合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802.11系列的无线LAN系统的示例,但是通信配置不限于符合IEEE 802.11.11的无线LAN。应当理解,本发明的技术范围由权利要求确定,并且不限于以下各个实施例。
图1是示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后述的设置设备的结构的示例的硬件框图。附图标记101表示整个设备。控制单元102用于通过执行存储在存储单元103中的控制程序来控制整个设备101。控制单元102包括例如一个或多个中央处理单元(CPU)。控制单元102还进行与其它设备的通信参数的设置控制。存储单元103存储要由控制单元102执行的控制程序和诸如通信参数等的各种信息。后述的各种操作通过控制单元102执行存储在存储单元103中的控制程序来进行。存储单元103是存储介质,诸如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硬盘驱动器(HDD)、闪速存储器或可拆卸的SD卡等。
无线通信单元104用于进行无线通信,诸如符合IEEE 802.11系列的无线LAN等。无线通信单元104包括无线通信芯片。无线通信的一个示例是短距离无线通信,诸如近场通信(注册商标,下文中称为NFC)等。显示单元105用于呈现各种指示。显示单元105具有能够输出视觉上可识别的信息的功能(如液晶显示器(LCD)和发光二极管(LED))以及能够输出声音的功能(如扬声器)。显示单元105具有输出视觉信息和声音信息中的至少一个的功能。QR码的显示也由显示单元105进行。除了利用显示单元105的显示之外,QR码还可以以密封的形式粘附到通信设备的壳体,或者粘附到使用说明书或通信设备在交付时的纸板包装。附图标记106表示无线LAN天线控制单元,以及附图标记107表示无线LAN天线。用户使用输入单元108通过进行各种输入等来操作设置设备。摄像单元109用作通过摄像读取QR码等的读取单元。
图2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后述的通信设备的结构的示例的硬件框图。附图标记201表示整个设备。控制单元202用于通过执行存储在存储单元203中的控制程序来控制整个设备201。控制单元202包括例如一个或多个中央处理单元(CPU)。控制单元202还进行与其它设备的通信参数的设置控制。存储单元203存储要通过控制单元102执行的控制程序和诸如通信参数等的各种信息。后述的各种操作通过控制单元202执行存储在存储单元203中的控制程序来进行。存储单元203是存储介质,诸如ROM、RAM、HDD、闪速存储器或可拆卸的SD卡等。
无线通信单元204用于进行无线通信,诸如符合IEEE 802.11系列的无线LAN等。无线通信单元204包括无线通信芯片。无线通信的一个示例是诸如NFC等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显示单元205用于呈现各种指示。显示单元205具有能够输出视觉上可识别的信息的功能(如LCD和LED)以及能够输出声音的功能(如扬声器)。显示单元205具有输出视觉信息和声音信息中的至少一个的功能。QR码的显示也由显示单元205进行。除了借助于显示单元205的显示之外,QR码还可以以印记的形式粘附到通信设备的壳体,或者粘附到使用说明书或通信设备在交付时的纸板包装。附图标记206表示无线LAN天线控制单元,以及附图标记207表示无线LAN天线。用户使用输入单元208通过进行各种输入等来操作通信设备。为了图示,给出图2所示的结构,并且通信设备可以具有其它硬件结构。例如,在通信设备是打印机的情况下,除了图2所示的结构之外,通信设备还可以包括打印单元。在通信设备是照相机的情况下,通信设备可以包括摄像单元。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执行后述的通信设置功能的设置设备的软件功能块的结构的框图。在本实施例中,设置设备的各功能作为程序存储在存储单元103中,并且该功能通过控制单元102执行程序来实现。控制单元102通过控制各硬件并根据控制程序计算或处理信息来实现各功能。部分或全部功能块可以由硬件实现。在这种情况下,部分或全部功能块由例如专用集成电路(ASIC)构成。
附图标记301表示整个软件功能块。附图标记302表示通信参数提供单元。设置设备用作通信参数提供源,并生成和编码通信参数,并且将通信参数提供给对象设备。后述的参数提供处理通过通信参数提供单元302来进行。认证处理单元303使用设置设备所获取到的QR码信息等来进行对对象设备的认证。通过认证处理单元303来进行(后述的)设置设备所要进行的认证处理。无线LAN包接收单元304和无线LAN包发送单元305用于与对象设备进行符合IEEE802.11标准的无线LAN通信。数据存储单元306用于存储软件本身,无线LAN参数、认证信息、条形码和其它信息。功能块仅是说明性的。多个功能块可以构成一个功能块,或者任何功能块可以被分成多个功能块。
图4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用于执行后述的通信设置功能的通信设备的软件功能块的结构的框图。在本实施例中,通信设备的各功能作为程序存储在存储单元203中,并且该功能通过执行程序的控制单元202来实现。控制单元202通过控制各硬件并根据控制程序计算或处理信息来实现各功能。部分或全部功能块可以由硬件实现。在这种情况下,部分或全部功能块由例如ASIC构成。
附图标记401表示整个软件功能块。通信参数共享单元402进行通信参数提供处理、通信参数接收处理、通信参数加密处理以及加密通信参数解密处理等。后述的参数提供处理和参数接收处理通过通信参数共享单元402来进行。认证处理单元403使用所接收到的消息中包含的QR码信息等来进行对对象设备的认证。通过认证处理单元403来进行(后述的)设置设备所要进行的认证处理。网络构建处理单元404用于使用所接收到的通信参数来构建或参与无线LAN网络。通过网络构建处理单元404来进行(后述的)网络构建处理和网络参与处理。无线LAN包接收单元405和无线LAN包发送单元406用于与对象设备进行符合IEEE802.11标准的无线LAN通信。数据存储单元407用于存储软件本身、无线LAN参数、认证信息、条形码和其它信息。功能块仅是说明性的。多个功能块可以构成一个功能块,或者任何功能块可以被分成多个功能块。图5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示出智能电话501、打印机502、笔记本个人计算机(PC)503和无线LAN 504(下文中称为“网络504”)的系统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作为设置设备,智能电话501读取作为通信设备的打印机502和笔记本PC 503的QR码,并向各通信设备提供GO确定处理所需的信息。打印机502和笔记本PC503各自基于从智能电话501接收到的信息进行GO确定处理,以基于所确定的角色来构建网络504。打印机502和笔记本PC 503通过无线LAN开始直接通信。智能电话501是设置设备的示例。设置设备可以是其它设备。示例包括打印机、照相机、PC、数字电视、各种数字消费电子产品和可穿戴装置。此外,打印机502和笔记本PC 503是通信设备的示例。通信设备可以是其它设备。示例包括打印机、照相机、PC、数字电视、各种数字消费电子产品和可穿戴装置。设置设备是一种通信设备。然而,在本实施例中,具有QR码读取功能的设备被称为“设置设备”,以将其与不具有QR码读取功能的通信设备区分开。
在本实施例中,用作设置设备的智能电话501具有上述图1和图3中的结构。用作通信设备的打印机502和笔记本PC 503具有上述图2和图4中的结构。
图6是示出智能电话501所进行的处理的流程图。当通过用户操作经由显示单元105和输入单元108给出开始处理的指示时,控制单元102开始图6中的处理。通过控制单元102读取并执行存储在存储单元103中的计算机程序来进行图6中的步骤。
在处理开始之后,智能电话501提示用户通过显示单元105和输入单元108判断是以“双模式”还是“三模式”执行处理(S601)。“双模式”是智能电话501在智能电话501和另一通信设备之间构建网络的模式。“三模式”是智能电话501在智能电话501和两个通信设备(即,第一其它通信设备和第二其它通信设备)之间构建网络的模式。
智能电话501判断选择了哪种模式,并且如果选择了双模式(S602:否),则读取与智能电话501一起构建网络的对象设备的QR码(S603)。然后,智能电话501使用从读取的QR码所获取到的信息来进行用于与对象设备共享通信参数的处理,之后与对象设备一起构建网络(S604)。
智能电话501在S603中所读取的QR码可以包含构建网络所需的信息,诸如服务集标识符(SSID)和加密密钥等。智能电话501可以使用从读取的QR码所获取到的信息(诸如SSID等)来构建网络。智能电话501在S603中所读取的QR码可以包含公钥信息,并且智能电话501可以使用公钥通过公钥加密与对象设备共享通信参数。此外,在选择双模式的情况下,智能电话501可以通过与对象设备进行Wi-Fi直连来构建无线网络。
如果在S602的判断中选择了三模式(S602:是),则智能电话501读取另一通信设备(例如,打印机502)的QR码。然后,智能电话501获取与所读取的QR码中包含的公钥有关的信息(S605)。与公钥有关的信息是与另一通信设备有关的信息的一个示例。该信息可以不是公钥信息,而可以是标识信息,诸如另一通信设备上的地址信息或通用唯一标识符(UUID)等。在获取到公钥信息之后,智能电话501计算所获取到的公钥信息的哈希值,并将包含哈希值的认证请求发送到另一通信设备(S606)。当从所读取的QR码指定另一通信设备的地址时,智能电话501可以通过指定地址来通过单播发送认证请求。当无法指定另一通信设备的地址时,智能电话501可以通过广播来发送认证请求。
如果认证请求包含正确的哈希值以使得认证处理成功,则智能电话501接收到表示已经从另一通信设备认证成功的认证响应(S607:是)。如果认证处理失败(例如,当包含不正确的哈希值时),则智能电话501从另一通信设备接收到表示认证失败的认证响应(S607:否)。如果在固定时间内没有对认证请求的响应,则智能电话501判断为认证处理失败。在这种情况下,智能电话501在显示单元105上呈现错误指示以通知用户处理失败并终止处理(S608)。
如果智能电话501已经接收到表示认证成功的认证响应(S607:是),则智能电话501通过公钥加密来计算加密密钥,并将认证确认发送到另一通信设备(S609)。智能电话501和该另一通信设备进入对共享密钥进行共享的状态,以用于随后的加密处理。在发送之后,智能电话501等待从另一通信设备发送的设置请求(S610)。
如果智能电话501已经接收到设置请求(S610:是),则智能电话501检查数据存储单元306以判断是否存储了要在(后述的)步骤S614中存储的通信参数(S611)。如果没有存储通信参数(S611:否),则智能电话501选择要在GO确定处理中由另一通信设备使用的通信信道作为要发送到该另一通信设备的通信参数(S612)。GO确定处理是用于确定执行Wi-Fi直连的哪个设备用作GO以及哪个设备用作CL的角色确定处理,即在Wi-Fi直连中定义的组所有者协商(Group Owner Negotiation)。GO确定处理是用于通过无线电确定第一其它通信设备和第二其它通信设备在直接通信中的角色的角色确定处理的一个示例。在角色确定处理中定义的角色不限于Wi-Fi直连中的GO和CL,而是可以作为提供通信参数的提供者的角色和作为接收者的角色。可选地,角色可以是作为参与无线LAN的构建设备的角色(如无线LAN的接入点)以及作为参与所构建的无线LAN的参与设备的角色。在S612中,智能电话501可以从所有可用信道或从预定通信信道中选择通信信道。例如,智能电话501可以从2.4GHz频带中的无线LAN中可用的第1信道至第11信道中选择任何通信信道。可选地,智能电话501可以从被定义为Wi-Fi直连中的社交信道的第1信道、第6信道和第11信道中选择任何通信信道。
在选择了通信信道之后,智能电话501使用在S609中所计算出的加密密钥对通信参数进行加密。智能电话501将加密的通信参数并入到设置响应中,并将响应发送到另一通信设备(S613)。此时发送的通信参数至少包括与S612中所选择的通信信道有关的信息。
在发送设置响应之后,智能电话501将与所选择的通信信道有关的信息、另一通信设备的介质访问控制地址(MAC)地址以及所获取到的公钥信息存储在存储单元306中(S614)。
在存储之后,智能电话501返回到可以再次拍摄QR码的状态,以将在S614中所存储的信息发送到又一设备(例如,笔记本PC 503,下文中称为“第二其它通信设备”)(返回到S605)。在S614中存储信息之后,智能电话501可以在显示单元105上呈现提示用户拍摄第二其它通信设备的QR码的指示。
当智能电话501读取第二其它通信设备的QR码时,执行上述从S605至S611的处理。如果在S611中判断为存储单元306中存储了通信参数(S611:是),则智能电话501读取存储在数据存储单元306中的通信信道信息、第二其它通信设备的MAC地址和公钥信息,并对它们进行加密(S615)。智能电话501将加密的通信参数并入到设置响应中,并将设置响应发送到第二其它通信设备(S615)。此时发送的通信参数至少包括与S612中所选择的通信信道有关的信息和与第二其它通信设备有关的信息(例如,与第二其它通信设备有关的地址信息和公钥信息)。
在发送之后,智能电话501删除存储在数据存储单元306中的通信信道信息、第二其它通信设备的MAC地址和公钥信息,并终止处理(S616)。
在S616中,智能电话501可以在将设置响应发送到预定数量的其它通信设备的条件下删除所存储的信息。这使得即使三个或更多个通信设备参与网络504,也可以在参与通信设备之间迅速进行GO确定处理。
图7是示出打印机502或笔记本PC 503(以下称为“通信设备”)所进行的处理的流程图。在本实施例中,当启用通信设备的无线LAN通信功能时(例如在开启设备的定时),控制单元202开始图7中的处理。当通过用户操作经由显示单元205或输入单元208选择处理开始时,控制单元202可以开始图7中的处理。可选地,在具有在显示单元上显示QR码的功能的设备的情况下,可以在显示单元上显示QR码时开始处理。通过控制单元202读取并执行存储在存储单元203中的计算机程序来执行图7中的处理。
在处理开始之后,通信设备等待从设置设备发送的认证请求(S701)。当接收到认证请求时,通信设备判断认证请求中所包含的哈希值与通信设备的公钥信息中的哈希值是否一致(S702)。如果哈希值不一致(S702:否),则通信设备向设置设备发送表示认证失败的认证响应,并且终止图7所示的处理(S703)。在S703中,通信设备可以在显示单元205上呈现错误指示。在步骤S703中,在发送认证响应之后,通信设备可以不终止处理并返回到S701以再次等待认证请求。在这种情况下,重复处理可以持续预定时间。如果哈希值一致(S702:是),则通信设备向设置设备发送表示认证成功的认证响应(S704),并等待从设置设备发送的认证确认(S705)。
如果通信设备已经接收到认证确认(S705:是),则通信设备向设置设备发送设置请求(S706)并等待设置响应(S707)。如果通信设备已经接收到设置响应(S707:是),则通信设备使用通信设备所保持的加密密钥对包含在设置响应中的加密设置信息进行解密(S708)。通信设备检查解密的设置信息的内容以判断设置信息是否包含网络标识符(SSID)(S709)。如果包含网络标识符(S709:是),则通信设备连接到由包含在设置信息中的网络标识符所表示的无线LAN,并且终止图7所示的处理(S710)。在S710中,通信设备可以使用包含在解密的设置信息中的无线LAN认证方法、加密方法或加密密钥来连接到无线LAN。
如果解密的设置信息不包含SSID(S709:否),则通信设备判断解密的设置信息是否包含与要在GO确定处理中使用的通信信道有关的信息(S711)。
如果解密的设置信息不包含与通信信道有关的信息(S711:否),则通信设备在显示单元205上呈现错误指示,并终止图7所示的处理(S712)。如果解密的设置信息包含与通信信道有关的信息(S711:是),则通信设备判断解密的设置信息是否还包含与公钥有关的信息以及与第二其它通信设备有关的MAC地址信息(S713)。
如果解密的设置信息包含公钥信息和MAC地址信息(S713:是),则通信设备开始GO确定处理,并且在S711中所确定的通信信道上发送用于开始角色确定处理的请求(S714)。这里要发送的开始请求可以通过单播发送到所获取到的MAC地址。可选地,可以发送包含所获取到的公钥信息或其哈希值的开始请求。这使得已经接收到开始请求的第二其它设备可以识别出已经发送了开始请求的设备将第二其它设备指定为连接对象。
如果解密的设置信息不包含公钥信息和MAC地址信息(S713:否),则通信设备开始GO确定处理并在S711中所确定的通信信道上等待用于开始角色确定处理的请求(S715)。之后,通信设备执行与其它通信设备的Wi-Fi直连的角色确定处理,并通过无线LAN来进行直接通信。
图8示出在智能电话501、打印机502和笔记本PC 503之间所进行的处理操作的序列。
智能电话501响应于开始登记处理的用户指示而开始图6中的流程图的处理(F801)。智能电话501然后读取打印机502的QR码以获取打印机502上的公钥信息(F802)。智能电话501将包含所获取到的公钥信息的哈希值的认证请求发送到打印机502(F803)。在接收到认证请求时,打印机502进行图7中的流程图的处理,以发送表示认证成功的认证响应(F804)。在接收到认证响应时,智能电话501发送认证确认(F805)。然后,智能电话501响应于从打印机502接收到的设置请求(F806),发送包含与要在GO确定处理中使用的通信信道有关的信息的设置响应(F807)。
打印机502检查所接收到的设置响应的详情,并在设置响应中所包含的通信信道上等待来自对象设备(在这种情况下为笔记本PC 503)的角色确定请求(F807)。
在F807中发送设置响应之后,智能电话501读取笔记本PC 503的QR码以获取笔记本PC 503上的公钥信息(F808)。智能电话501将包含所接收到的公钥信息的哈希值的认证请求发送到笔记本PC 503(F809)。在接收到认证请求时,笔记本PC 503执行图7中的流程图的处理,并发送表示认证成功的认证响应(F810)。
在接收到认证响应时,智能电话501发送认证确认(F811)。智能电话501响应于从笔记本PC 503接收到的设置请求(F812),发送包含与要在GO确定处理中使用的通信信道有关的信息以及与打印机502有关的MAC地址和公钥信息的设置响应(F813)。笔记本PC 503将接收到的通信信道信息以及与打印机502有关的MAC地址和公钥信息存储在数据存储单元407中。
笔记本PC 503检查所接收到的设置响应的详情,并通过包含在设置响应中的通信信道向打印机502发送用于开始角色确定处理的请求(F814)。在接收到用于开始角色确定处理的请求时,打印机502基于表示包含在开始请求中的P2P GO的优先级的Intent值来确定P2P GO,并且将角色确定响应发送到笔记本PC 503(F815)。在本实施例中,笔记本PC 503被确定为P2P GO。
在发送角色确定确认(F816)之后,笔记本PC 503计算存储在数据存储单元407中的打印机502上的公钥信息的哈希值,并将包括该哈希值的认证请求发送到打印机502(F817)。在接收到认证请求时,打印机502发送表示认证成功的认证响应(F818)。在接收到认证响应时,笔记本PC 503发送认证确认(F819)。
此后,笔记本PC 503在设置响应中包含构建网络504所需的通信参数,并响应于从打印机502接收到的设置请求(F820)将设置响应发送到打印机502(F821)。这里发送的通信参数包括用作网络标识符的SSID、加密密钥、加密方法、认证密钥和认证方法中的至少一个。在发送设置响应之后,基于所发送的通信参数,笔记本PC 503作为P2P GO构建网络504。打印机502作为P2P客户端参与网络504(F822)。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使得打印机502和笔记本PC 503在使用智能电话501稳定且迅速地执行GO确定处理的通信信道上共享信息。这使得即使没有QR码读取功能的设备也能够比以前更容易和更快地进行GO确定处理,从而提高了用户便利性。
[其它实施例]
在上述实施例中,笔记本PC 503可以在F814中发送用于开始角色确定处理的请求之前发送要在F817中发送的认证请求。在这种情况下,笔记本PC503可以在发送要在F819中发送的认证确认之后,发送用于开始角色确定处理的请求来确定P2P GO。这使得打印机502能够通过在角色确定处理之前确认公钥信息的哈希值一致来认证笔记本PC 503,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安全性。
在角色确定处理中,打印机502可以用作P2P GO。在这种情况下,打印机502可以基于在F821中发送的设置响应中所包含的通信参数来构建网络504。
已经描述了上述实施例涉及使用QR码的拍摄图像在设备之间交换用于设置通信参数的信息的结构。代替拍摄QR码,可以使用诸如NFC或蓝牙(注册商标)等的无线通信。可选地,可以使用诸如IEEE802.11ad或TransferJet(注册商标)等的无线通信。
在上述实施例中,QR码是设置设备所读取的图像的一个示例。要读取的图像不限于QR码,而可以是一维条形码、除QR码以外的二维码或其它图像。
在上述实施例中,智能电话501可以使用来自打印机502的QR码的拍摄图像来获取公钥信息,并且可以使用除QR码之外的方法(例如,NFC)从笔记本PC 503获取公钥信息。这使得两个设备即使在它们没有准备除无线LAN通信之外的共同无线通信方法的情况下,也可以比以前更容易和更快地经由智能电话501进行GO确定处理。
还可以通过读出并执行记录在存储介质(还可被更完整地称为“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例如,一个或多个程序)以进行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的功能以及/或者包括用于进行上述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的功能的一个或多个电路(例如,专用集成电路(ASIC))的系统或设备的计算机和通过下面的方法来实现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该系统或设备的计算机通过例如从存储介质读出并执行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以进行上述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的功能以及/或者控制该一个或多个电路以进行上述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的功能来进行上述方法。该计算机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单元(CPU)、微处理单元(MPU)),并且可以包括单独计算机或单独计算机处理器的网络,以读出并执行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例如可以从网络或存储介质将这些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提供至计算机。该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例如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分布式计算机系统的存储器、光盘(诸如致密盘(CD)、数字多功能盘(DVD)或蓝光盘(BD)TM等)、闪速存储装置和存储卡等中的一个或多个。
尽管已经参考典型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本发明不局限于所公开的典型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符合最宽的解释,以包含所有这类修改、等同结构和功能。
本申请要求2016年6月30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16-130611的权益,这里通过引用将其全部内容包含于此。

Claims (13)

1.一种通信设备,包括:
第一读取单元,其被配置为读取与第一其它通信设备有关的图像;
第一获取单元,其被配置为从所述第一读取单元所读取的图像获取与所述第一其它通信设备有关的信息;
第二读取单元,其被配置为读取与第二其它通信设备有关的图像;
第二获取单元,其被配置为从所述第二读取单元所读取的图像获取与所述第二其它通信设备有关的信息;
第一发送单元,其被配置为向所述第一其它通信设备发送与角色确定处理中所使用的通信信道有关的信息,所述角色确定处理用于确定所述第一其它通信设备和所述第二其它通信设备在直接无线通信中的角色;以及
第二发送单元,其被配置为向所述第二其它通信设备发送所述第一发送单元所发送的与所述通信信道有关的信息以及所述第一获取单元所获取到的与所述第一其它通信设备有关的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与所述第一其它通信设备有关的信息包括与所述第一其它通信设备的公钥有关的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与所述第一其它通信设备有关的信息包括与所述第一其它通信设备有关的地址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设备,还包括存储单元,所述存储单元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发送单元向所述第一其它通信设备发送与所述通信信道有关的信息之后,存储与所述通信信道有关的信息和与所述第一其它通信设备有关的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设备,还包括删除单元,所述删除单元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二发送单元发送与所述通信信道有关的信息和与所述第一其它通信设备有关的信息之后,删除所述存储单元所存储的信息。
6.一种通信设备,包括:
接收单元,其被配置为从用于读取与所述通信设备有关的图像的设备接收设置信息,所述设置信息包含与角色确定处理中所使用的通信信道有关的信息,所述角色确定处理用于确定所述通信设备和另一通信设备在无线直接通信中的角色;
发送单元,其被配置为在所述接收单元所接收到的设置信息包含与所述另一通信设备有关的信息的情况下,经由所述通信信道发送用于开始进行包含该信息的所述角色确定处理的请求;以及
等待单元,其被配置为在所述接收单元所接收到的设置信息不包含与所述另一通信设备有关的信息的情况下,等待经由所述通信信道发送的用于开始进行所述角色确定处理的请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信设备,还包括连接单元,所述连接单元被配置为在所述接收单元所接收到的设置信息包含网络标识符的情况下,连接到所述网络标识符所标识的无线网络。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与所述另一通信设备有关的信息包括与所述另一通信设备的公钥有关的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角色确定处理包括在Wi-Fi直连中定义的组所有者协商。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图像是条形码或二维码。
11.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第一读取步骤,用于读取与第一通信设备有关的图像;
第一获取步骤,用于从所述第一读取步骤中所读取的图像获取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有关的信息;
第二读取步骤,用于读取与第二通信设备有关的图像;
第二获取步骤,用于从所述第二读取步骤中所读取的图像获取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有关的信息;
第一发送步骤,用于向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与角色确定处理中所使用的通信信道有关的信息,所述角色确定处理用于确定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和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在直接无线通信中的角色;以及
第二发送步骤,用于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所述第一发送步骤中所发送的与所述通信信道有关的信息以及所述第一获取步骤中所获取到的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有关的信息。
12.一种通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步骤,用于从用于读取与通信设备有关的图像的设备接收设置信息,所述设置信息包含与角色确定处理中所使用的通信信道有关的信息,所述角色确定处理用于确定所述通信设备和另一通信设备在无线直接通信中的角色;
在所述接收步骤中所接收到的设置信息包含与所述另一通信设备有关的信息的情况下,经由所述通信信道发送用于开始进行包含该信息的所述角色确定处理的请求;以及
在所述接收步骤中所接收到的设置信息不包含与所述另一通信设备有关的信息的情况下,等待经由所述通信信道发送的用于开始进行所述角色确定处理的请求。
13.一种程序,用于使计算机作为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设备进行操作。
CN201780040856.3A 2016-06-30 2017-06-26 通信设备、通信方法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0941770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30611 2016-06-30
JP2016130611A JP6776023B2 (ja) 2016-06-30 2016-06-30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PCT/JP2017/023335 WO2018003722A1 (en) 2016-06-30 2017-06-26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program for facilitating direct communicatio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17707A true CN109417707A (zh) 2019-03-01
CN109417707B CN109417707B (zh) 2022-06-03

Family

ID=592984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40856.3A Active CN109417707B (zh) 2016-06-30 2017-06-26 通信设备、通信方法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11622277B2 (zh)
EP (1) EP3476175B1 (zh)
JP (1) JP6776023B2 (zh)
KR (1) KR102200766B1 (zh)
CN (1) CN109417707B (zh)
WO (1) WO201800372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0533877A (ja) * 2017-09-07 2020-11-19 フィパック・リサーチ・アンド・ディベロップメント・カンパニー ウェブ・ベース・プロトコルを使用してマシンの制御システムに自動的にワイヤレスでアクセスするための光または電子ゲートウェイ・タグの使用
US10834170B2 (en) * 2018-03-19 2020-11-10 Citrix Systems, Inc. Cloud authenticated offline file sharing
JP7151131B2 (ja) 2018-03-30 2022-10-1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と通信装置のための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7135385B2 (ja) 2018-03-30 2022-09-1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と通信装置のための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7183559B2 (ja) 2018-03-30 2022-12-0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とプリンタのための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7196602B2 (ja) * 2018-12-28 2022-12-2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装置のための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及び、第1の外部装置のための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7259334B2 (ja) 2019-01-09 2023-04-1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と端末装置のための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7400303B2 (ja) 2019-09-27 2023-12-1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と通信装置のための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7363304B2 (ja) 2019-09-30 2023-10-1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と通信装置のための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CN110995552B (zh) * 2019-11-28 2022-03-0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配网终端、家电的配网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7425590B2 (ja) * 2019-12-12 2024-01-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受電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US20230199123A1 (en) * 2021-12-20 2023-06-22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device, destination setting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recording medium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050259A1 (en) * 2011-08-31 2013-02-28 Pantech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haring data using augmented reality (ar)
JP2013062686A (ja) * 2011-09-13 2013-04-04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システム、通信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CA2929173A1 (en) * 2013-10-30 2015-05-07 Huawei Device Co., Ltd. Key configuration method, system, and apparatus
CN104640058A (zh) * 2013-11-13 2015-05-20 佳能株式会社 通信设备和通信设备的控制方法
EP2963959A1 (en) * 2013-05-07 2016-01-06 Huawei Device Co., Ltd. Method, configuration device, and wireless device for establishing connection between devices
CN105557022A (zh) * 2013-09-18 2016-05-04 佳能株式会社 两个通信装置之间基于服务优先级从nfc通信模式向wlan/蓝牙通信模式的切换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73571B2 (ja) * 2009-11-13 2014-08-20 ソニー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US9614641B2 (en) * 2010-05-12 2017-04-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source coordination for peer-to-peer groups through distributed negotiation
KR101735334B1 (ko) * 2010-11-25 2017-05-15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와이파이 P2P 디바이스(Wi-Fi Peer to Peer Device)의 디스커버리(Discovery) 방법 및 장치
US9294545B2 (en) * 2010-12-16 2016-03-22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Fast join of peer to peer group with power saving mode
KR101867089B1 (ko) * 2011-09-14 2018-06-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레거시 와이파이와 와이파이 p2p의 동시 사용 방법
KR101920245B1 (ko) * 2012-04-13 2018-11-2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와이 파이 다이렉트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연결 취소 시 대기 시간 단축을 위한 방법 및 그 전자 장치
US9258712B2 (en) * 2012-09-04 2016-02-09 Nokia Technologies Oy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sharing wireless network configurations
JP6250922B2 (ja) 2012-09-18 2017-12-20 株式会社アイ・オー・データ機器 無線接続システム
JP5945961B2 (ja) * 2012-12-26 2016-07-0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通信機器
US9936372B2 (en) * 2013-07-03 2018-04-0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devic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6570356B2 (ja) * 2015-07-21 2019-09-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050259A1 (en) * 2011-08-31 2013-02-28 Pantech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haring data using augmented reality (ar)
JP2013062686A (ja) * 2011-09-13 2013-04-04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システム、通信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EP2963959A1 (en) * 2013-05-07 2016-01-06 Huawei Device Co., Ltd. Method, configuration device, and wireless device for establishing connection between devices
CN105557022A (zh) * 2013-09-18 2016-05-04 佳能株式会社 两个通信装置之间基于服务优先级从nfc通信模式向wlan/蓝牙通信模式的切换
CA2929173A1 (en) * 2013-10-30 2015-05-07 Huawei Device Co., Ltd. Key configuration method, system, and apparatus
CN104640058A (zh) * 2013-11-13 2015-05-20 佳能株式会社 通信设备和通信设备的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476175B1 (en) 2023-08-09
CN109417707B (zh) 2022-06-03
US20190320317A1 (en) 2019-10-17
KR102200766B1 (ko) 2021-01-12
JP2018006983A (ja) 2018-01-11
KR20190022688A (ko) 2019-03-06
JP6776023B2 (ja) 2020-10-28
WO2018003722A1 (en) 2018-01-04
US20230209357A1 (en) 2023-06-29
US11622277B2 (en) 2023-04-04
EP3476175A1 (en) 2019-05-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17707A (zh) 便于直接通信的通信设备、通信方法和程序
JP6716399B2 (ja) 通信装置、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794191B2 (ja)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EP3637814B1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control method for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program
JP4895346B2 (ja) 通信装置及びシステムならびにそれらの制御方法
JP641383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サーバ装置、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2833876B (zh) 无线通信设备
EP3253080B1 (en) Data sharing method and system
CN105992306B (zh) 一种终端与家庭网关的绑定方法
JP6305023B2 (ja) 通信装置、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10115099A (zh) 通信设备、控制方法和程序
US11546954B2 (en) Device and vehicle pairing using a network connection
CN107439052A (zh) 通信装置、通信装置的控制方法和程序
US20190037620A1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program
WO2020054365A1 (ja)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0401985A (zh) 通信装置、控制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565892B (zh) 一种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4284447A (zh) 控制装置、电子设备以及控制方法
JP6472259B2 (ja) 通信装置、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KR101321875B1 (ko) 엔에프씨 보안 프린트 시스템 및 방법
JP2023120266A (ja) 通信装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23027265A (ja) 通信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