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14994A -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114994A CN110114994A CN201780078314.5A CN201780078314A CN110114994A CN 110114994 A CN110114994 A CN 110114994A CN 201780078314 A CN201780078314 A CN 201780078314A CN 110114994 A CN110114994 A CN 11011499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ransmission
- signal
- unit
- user terminal
- contro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1—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54—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57—Implicit acknowledgement of correct or incorrect reception, e.g. with a moving window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4—ARQ related signal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Transmission or retransmission of more than one copy of a messag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4—Error contro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在未来的无线通信系统中适当地进行重发控制。本发明的一方式涉及的用户终端具有:接收单元,接收由包含多个码块的传输块构成的下行链路(DL)信号;以及控制单元,对对于所述DL信号的送达确认信息的发送进行控制,即使在被设定按每个码块的所述送达确认信息的发送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也基于对所述DL信号进行调度的下行控制信息(DCI)、或者上行链路(UL)信号的有效载荷,按每个传输块控制所述送达确认信息的发送。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在UMTS(通用移动通讯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网络中,以进一步的高数据速率、低延迟等为目的,长期演进(LTE:Long Term Evolution)被规范化(非专利文献1)。此外,以相对于LTE(还称为LTE Rel.8或9)的进一步的宽带域化及高速化为目的,LTE-A(也称为LTE-Advanced、LTE Rel.10~13等)被规范化,还研究LTE的后续系统(例如,还称为FRA(未来无线接入(Future Radio Access))、5G(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NR(新无线接入技术(New RAT:Radio Access Technology))、LTE Rel.14~等)。
在现有的LTE系统(例如,Rel.13以前),作为链路自适应,进行使调制方案、传输块尺寸(TBS:Transport Block Size)、编码率的至少一个自适应地变化的自适应调制编码(AMC: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在此,TBS是信息比特序列的单位即传输块(TB:Transport Block)的尺寸。对1个子帧分配一个或多个TB。
例如,在下行链路(DL:Downlink)中,无线基站基于从用户终端反馈的信道质量指示符(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决定表示DL信号(例如,下行共享信道(PDSCH: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的调制方案(调制阶数)以及TBS索引的MCS(调制编码方案(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无线基站基于MCS索引所表示的TBS索引、以及对该DL信号分配的资源块(例如,物理资源块(PRB:PhysicalResource Block))的数目,决定DL信号的TBS。
在DL中,期望TBS(或者,用于决定TBS的MCS索引)被决定为使DL信号的编码率不超过0.931。在此,就编码率而言,例如将包括CRC(循环冗余校验(Cyclic RedundancyCheck))比特在内的信息比特数除以可利用于PDSCH的比特数来求出。例如,在被设定信道状态信息(CSI)的测量用参考信号(CSI-RS: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ReferenceSignal)的子帧中,由于可利用于PDSCH的无线资源(例如,资源元素(RE:ResourceElement))的数目受限制,因此即使无线基站决定表示大的TBS索引值的MCS索引而通知给用户终端,该用户终端也跳跃PDSCH的解码。
另一方面,在上行链路(UL:Uplink)中,用户终端基于由无线基站指定的MCS索引、以及对UL信号分配的资源块的数目,决定该UL信号的TBS。
此外,在现有的LTE系统中,以如以上那样决定尺寸(TBS)的TB为单位,进行DL信号以及UL信号的重发控制(HARQ:混合自动重发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具体来说,在现有的LTE系统中,即使在TB被分割为多个码块(CB:Code Block)的情况下,也以TB单位发送送达确认信息(还称为ACK(Acknowledge)或者NACK(Negative ACK)(以下,简记为A/N)、HARQ-ACK等)。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 TS 36.300V8.12.0“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Access(E-UTRA)and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Overall description;Stage 2(Release 8)”,2010年4月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未来的无线通信系统(例如,5G、NR等)中,例如为了支持高速且大容量的通信(eMBB:增强移动宽带(enhanced Mobile Broad Band)),还设想利用比现有的LTE系统大的传输块尺寸(TBS)。设想这样的大的TBS的传输块(TB)被分割为多数的码块(CB)(例如,每TB为数十个CB)。
如此,在设想增加每个传输块的码块数目的未来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在与现有的LTE系统同样,以传输块单位进行重发控制的情况下,发生没有检测到错误的码块的重发,其结果,性能(performance、吞吐量)有可能降低。从而,希望适于未来的无线通信系统的重发控制。
本发明鉴于这一点而完成,其目的之一在于,提供在未来的无线通信系统中能够适当地进行重发控制的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一方式涉及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接收单元,接收由包含多个码块的传输块构成的下行链路(DL)信号;以及控制单元,对对于所述DL信号的送达确认信息的发送进行控制,即使在被设定按每个码块的所述送达确认信息的发送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也基于用于对所述DL信号进行调度的下行控制信息(DCI)、或者上行链路(UL)信号的有效载荷,按每个传输块控制所述送达确认信息的发送。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未来的无线通信系统中能够适当地进行重发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应用码块分割的情况下的发送处理的一例的图。
图2是表示应用码块分割的情况下的接收处理的一例的图。
图3是表示现有的LTE系统中的DL的重发控制的一例的图。
图4A~4C是表示第一方式涉及的A/N的发送单位的控制例的图。
图5是表示第二方式涉及的A/N的发送单位的动态控制的一例的图。
图6A以及图6B是表示第二方式涉及的A/N的发送单位的动态控制的其他例的图。
图7A以及图7B是表示第三方式涉及的按每个CB的A/N的发送控制的一例的图。
图8A以及图8B是表示第三方式涉及的按每个CB的A/N的发送控制的其他例的图。
图9A以及图9B是表示第三方式涉及的按每个CB的A/N的发送控制的另一其他例的图。
图10是表示第四方式涉及的TB的第一结构例的图。
图11是表示第四方式涉及的TB的第二结构例的图。
图1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概略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无线基站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无线基站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用户终端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用户终端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无线基站以及用户终端的硬件结构的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应用码块分割(Code block segmentation)的情况下的发送处理的一例的图。码块分割是指在附加了CRC比特的传输块(以下,简称为TB)(包含CRC比特的信息比特序列)超过规定的阈值(例如,6144比特)的情况下,将该TB分割为多个段。码块分割例如为了使TBS与编码器支持的尺寸匹配而进行,上述规定的阈值可以与编码器支持的最大尺寸相等。
如图1所示,在发送侧,在TB尺寸(TBS)超过规定的阈值(例如,6144比特)的情况下,包含该CRC比特的信息比特序列被分割(segment)为多个段。另外,在段#1的开头也可以附加填充比特(filler bits)。
如图1所示,对各段附加CRC比特(例如,24比特),以规定的编码率(例如,1/3)进行信道编码(例如,特播编码)。通过特播编码,生成系统比特(systematic bits)、第一以及第二奇偶比特(#1以及#2)作为各码块(以下,简称为CB)的码比特。
系统比特的序列、第一奇偶比特的序列以及第二奇偶比特的序列分别单独被交织(子块交织),并被输入到缓冲器(循环缓冲器)。基于在被分配的资源块中能够使用的RE数目、冗余版本(RV:Redundancy Version),从缓冲器选择各CB的码比特(速率匹配)。
由被选择的码比特构成的各CB作为码字(CW:Code Word)被联结。对码字,进行加扰、数据调制等,从而进行发送。
图2是表示应用码块分割的情况下的接收处理的一例的图。在接收侧,基于TBS索引、被分配的资源块(例如,PRB:物理资源块(Physical Resource Block))的数目,决定TBS,基于TBS,决定CB的数目。
如图2所示,在接收侧,各CB被解码,并利用对各CB附加了的CRC比特,进行各CB的检错。此外,撤销(undo)码块分割,并解码TB。进而,利用对TB附加了的CRC,进行TB整体的检错。
在现有的LTE系统的接收侧,根据该TB整体的检错结果,对于TB整体的送达确认信息(ACK或NACK、以下,简记为A/N,还称为HARQ-ACK等)被发送给发送侧。在发送侧,根据来自接收侧的NACK,重发TB整体。
图3是表示现有的LTE系统中的DL信号的重发控制的一例的图。在现有的LTE系统中,与TB是否被分割为多个CB无关地,以TB单位进行重发控制。具体来说,对每个TB分配HARQ进程。在此,HARQ进程是重发控制的处理单位,各HARQ进程通过HARQ进程号(HPN)来识别,对用户终端(UE:User Equipment)设定一个以上的HARQ进程,在相同的HPN的HARQ进程中,同一数据被重发直到ACK被接收为止。
例如,在图3中,对新(第一次)发送的TB#1分配HPN=0。无线基站(eNB:eNodeB)若接收NACK则以HPN=0重发相同TB#1,若接收ACK则以HPN=0新发送接下来的TB#2。
此外,无线基站在对发送TB的DL信号(例如,PDSCH)进行分配的下行控制信息(DCI: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L分配)中,能够包含上述HPN、新数据标识符(NDI:New data Indicator)、以及冗余版本(RV:Redundancy Version)。
在此,NDI是表示是新发送还是重发的的标识符。例如,在同一HPN中NDI未被切换(与前一次相同的值)的情况下,表示是重发,在NDI被切换(与前一次不同的值)的情况下,表示是新发送。
此外,RV表示发送数据的冗余化的差异。RV的值例如是0、1、2、3,0由于冗余化的程度最低因此用于新发送。通过在每发送同一HPN,应用不同的RV值,能够有效地获得HARQ的增益。
例如,在图3中,对TB#1的新发送时的DCI中,包含HPN“0”、切换后的NDI、以及RV值“0”。因此,用户终端能够识别到HPN“0”是新发送,基于RV值“0”对TB#1进行解码。另一方面,在TB#1的重发时的DCI中包含HPN“0”、未被切换的NDI、RV值“2”。因此,用户终端能够识别到HPN“0”是重发,基于RV值“2”对TB#1进行解码。在TB#2的新发送时,与TB#1的新发送时同样。
如以上那样,在现有的LTE系统中,与是否应用码块分割无关地,以TB单位进行重发控制。因此,在应用码块分割的情况下,即使错误集中在对TB进行分割而构成的C个(C>1)CB的一部分,也重发TB整体。从而,不仅重发检测到错误的CB,对未检测到错误的CB也进行重发,性能(吞吐量)有可能降低。
尤其在未来的无线通信系统(例如,5G、NR等),设想比现有的LTE系统更高速且大容量的通信(eMBB),因此设想TB被分割为多个CB(例如,几十个CB)的情景将会增加。在这样的情况下,有可能不能进行有效的重发控制。
因此,本发明的发明人们想到以下情况作为本发明的一方式:通过比TB小的单位(例如,CB、或者对多个CB进行了分组的码块组(CBG)单位)进行重发控制,提高未来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性能(吞吐量)。
以下,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另外,以下,本实施方式设想非同步的重发控制(非同步HARQ)而进行说明,但本实施方式也能够适当地应用于同步了的重发控制(同步HARQ)。在同步HARQ中,各HARQ进程的重发从新发送起固定期间后进行。另一方面,在非同步HARQ中,各HARQ进程的重发在从该UL数据的新发送起不固定的期间后被进行。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DL信号,设想DL共享信道(例如,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但并不限于此。例如,本实施方式的重发控制还能够应用于随机接入应答(RAR:Random Access Response)等的重发控制。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DL信号的重发控制,但也能够适当地应用于UL共享信道(例如,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等UL信号。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的传输块(TB)是指信息比特序列的单位,例如,可以是对1个子帧分配的信息比特序列的单位、或者是调度的单位的至少一个。此外,TB中可以包含CRC比特,也可以不包含。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的码块(CB)是能够对编码器(例如,特播编码器)输入的信息比特的单位。在TBS为编码器的支持尺寸(最大编码尺寸)以下的情况下,TB也可以被称为CB。此外,在TBS超过编码器的支持尺寸的情况下,将TB分割为多个片断,可以将各片断称为CB。
此外,对比每一TB的片断(CB)数目少的多个片断(CB)进行分组后的片断组也可以被称为码块组(CBG)。以下,说明按每个CB的重发控制,但按每个CB的重发控制也可以置换为按每个CBG的重发控制,也可以以按每个CB以及按每个CBG两者进行重发控制。
(第一方式)
在第一方式中,说明对于DL信号的A/N的发送单位(也称为resolution等)的半静态的控制。DL信号可以由一个以上的TB构成,各TB可以包含一个以上的CB。此外,以下为了简化,设调度以1个TB为单位进行,但并不限于此。例如,可以应用将多个TB在相同时间/频率上进行空间复用的MIMO,也可以应用将多个TB频率复用到不同的载波上的载波聚合(CA)。在这样的情况下,调度以多个TB为单位进行。
作为对于DL信号的A/N的发送单位,例如,设想按每个CB、按每个TB、按被捆绑的多个TB等多种单位。在第一方式中,对用户终端半静态地设定(configure)该多个发送单位的其中一个。
图4是表示第一方式涉及的A/N的发送单位的控制例的图。在图4A~4C中,作为一例,示出了四个TB#0~3。此外,TB#0由单一的CB构成。TB#1以及#2分别由5个CB#0~#4构成。TB#3由两个CB#0以及#1构成。
另外,图4A~4C所示的各TB的结构仅仅是一例,并不限于此。每个TB的CB数目可以基于TBS、规定的阈值(例如,可以是6144比特、基于编码器支持的最大尺寸的值)、以及CRC比特数(例如,24比特)的至少一个而被决定。
在图4A中,示出了按每个CB的A/N的发送控制(也称为基于CB的HARQ-ACK等)的一例。在图4A中,用户终端利用对各CB附加的CRC比特,进行各CB的检错。用户终端基于各CB的检错结果,按每个CB生成表示A/N的比特(以下,还称为A/N比特、HARQ-ACK比特等),从而反馈(发送)给无线基站。例如,在图4A中,TB#0中1比特、TB#1以及#2中分别5比特、TB#3中2比特,总计12比特的A/N比特被反馈。
各CB或CBG在包含该CB或CBG的TB被发送接收的时间区间(也可以称为由多个码元构成的数据调度单元(发送时间间隔(TTI: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时隙、迷你时隙、子帧等)中,被映射于1个或多个码元,也可以设为多个CB或CBG彼此在相同时间区间中被映射于不同的码元。此时,由于构成相同TB的CB或者CBG以码元单位被时间复用,因此能够以码元单位进行CB或CBG的编码/解码等信号处理。
或者,也可以设为TB被映射于构成时隙的多个码元,且设为构成TB的各CB或CBG被映射于内含于时隙中的迷你时隙。例如,一个CB或CBG映射于一个迷你时隙,不同的CB或CBG能够映射于不同的迷你时隙。例如,在时隙由14个OFDM码元构成,迷你时隙由2个OFDM码元构成的情况下,各时隙中内含7个迷你时隙。此时,TB能够最多分割为7个CB或者CBG。
如图4A所示,在按每个CB反馈A/N比特的情况下,DL信号的A/N以比现有的LTE系统(例如,Rel.13以前)更高的粒度(high resolution)被反馈。其结果,与现有的LTE系统相比,虽然系统性能(performance)提高,但存在UL的开销增加的顾虑。
在图4B中,示出了按每个TB的A/N的重发控制(还称为基于TB的HARQ-ACK等)的一例。在图4B中,用户终端根据一个以上的CB复原各TB,并利用对各TB附加的CRC,进行各TB的检错。用户终端基于各TB的检错结果,对每个TB生成A/N比特,并将其反馈给无线基站。例如,在图4B中,在TB#0~#3中分别1比特,总计反馈4比特的A/N比特。
在图4B中,以比图4A低的粒度,反馈DL信号的A/N。其结果,与CB单位的重发控制相比,虽然系统性能变差,但能够防止UL的开销增加。
在图4C中,示出了按每捆绑的多个TB的A/N的发送控制(也称为HARQ-ACK捆绑等)的一例。在图4C中,用户终端基于被捆绑的多个TB的检错结果,在该多个TB整体中生成一个A/N比特,并将其反馈给无线基站。例如,在图4C中,在TB#0~#3整体中反馈1比特的A/N比特。
在图4C中,以比图4B更低的粒度,反馈DL信号的A/N。其结果,由于UL的开销减少,因此对UL的覆盖范围和/或容量的确保有用。
如以上,在第一方式中,对DL信号的A/N设想粒度不同的多个发送单位。因此,可以对用户终端预先(半静态地)设定该多个发送单位中的一个。例如,用户终端也可以通过高层信令接收表示该多个发送单位中的一个的信息(发送单位信息)。
在第一方式中,作为DL信号的A/N的发送单位,设置粒度不同的多个发送单位,并被半静态地设定该多个发送单位中的一个。从而,能够以与要求条件对应的粒度灵活地进行重发控制。
(第二方式)
在第二方式中,说明对于DL信号的A/N的发送单位的动态(dynamic)控制。如在第一方式中说明那样,在按每个CB的A/N的发送控制中,每一TB的CB数目越增加,A/N比特数增加。例如,在一个TB由16个CB构成的情况下,对通过单一的DCI被调度的DL信号需要16比特的A/N比特。
特别地设想,在未来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动态地控制A/N的反馈定时(还称为灵活HARQ-ACK反馈定时(flexible HARQ-ACK feedback timing)等)。此时,设想通过单一的UL发送反馈多个TB(多个时隙、多个子帧、多个发送时间间隔(TTI:Transmission TimeInterval)等)的A/N。在对该多个TB按每个CB生成A/N比特的情况下,能够进一步增加A/N比特数。
因此,在未来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存在以下的顾虑:无线基站只能在对于A/N比特的最大数的UL覆盖范围被确保且UL信号(特别地,UL控制信道,例如,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的开销不受限制的情况下,对用户终端设定按每个CB的A/N的发送。其结果,按每个CB的A/N的发送的设定受制约。
因此,在第二方式中,即使在对用户终端半静态地设定按每个CB的A/N的发送的情况下,通过动态地控制A/N的发送单位,也减轻对于按每个CB的A/N的发送的设定的制约。该A/N的发送单位的动态控制可以基于来自无线基站的显式或隐式的指令进行(第一动态控制),也可以在用户终端中自主地进行(第二动态控制)。
<第一动态控制>
在第一动态控制中,即使在对用户终端设定按每个CB的A/N的发送的情况下,用户终端基于对DL信号进行调度的DCI(DL分配),也动态地控制对于该DL信号的A/N的发送单位。该动态控制可以基于DCI的显式指令进行,或者也可以基于隐式指令进行。
《显式指令》
在显式指令的情况下,DCI可以包含在A/N的发送单位的动态控制中利用的信息(动态控制信息)。动态控制信息例如可以是表示A/N的发送单位是按每个TB和按每个CB的哪一个(或者是否是按每个CB,或者是否是按每个TB)的比特字段。此外,该比特字段只要是1比特以上即可。
图5是表示第二方式涉及的A/N的发送单位的动态控制的一例的图。在图5~9中,设与图4A~4C同样地构成TB#0~#3,但并不限于此。此外,在图5~9中,以通过单一的DCI调度单一的TB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但也可以通过单一的DCI调度一个以上的TB。此外,在图5~9中,设通过高层信令对用户终端设定按每个CB的A/N的发送。
例如,在图5中,由于对TB#1进行调度的DCI内的动态控制信息表示按每个CB(CB单位:per-CB),因此用户终端反馈与构成TB#1的CB#0~#4分别对应的5比特的A/N比特。同样地,由于对TB#3进行调度的DCI内的动态控制信息也表示CB单位,因此用户终端反馈与构成TB#3的CB#0以及#1对应的2比特的A/N比特。
另一方面,在图5中,由于对TB#2进行调度的DCI内的动态控制信息表示按每个TB(TB单位:per-TB),因此用户终端反馈与TB#2对应的1比特的A/N比特。
另外,关于由1个CB构成的TB#0,也可以与对TB#0进行调度的DCI内的动态控制信息表示按每个CB或者按每个TB的哪一个无关地,用户终端对无线基站反馈与TB#1对应的1比特的A/N比特。
在图5中,由于通过DCI内的动态控制信息显式地指示A/N的发送单位,因此即使在半静态地被设定按每个CB的A/N的发送的情况下,用户终端也能够容易进行该A/N的发送单位的动态控制。
《隐式指令》
在隐式指令的情况下,用户终端可以基于配置该DCI的搜索空间和/或配置该DCI的控制信道元素(CCE:Control Channel Element)的聚合等级,决定A/N的发送单位。
例如,即使在被设定按每个CB的A/N的发送的情况下,在公共搜索空间检测到DCI时,用户终端也将A/N的发送单位决定为按每个TB。此外,在CCE的聚合等级为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用户终端也可以将A/N的发送单位决定为按每个TB。
在基于DCI隐式地指示A/N的发送单位的情况下,即使在按每个CB的A/N的发送被半静态地设定时,用户终端也能够不增加DCI的开销,进行该A/N的发送单位的动态控制。
<第二动态控制>
在第二动态控制中,即使在对用户终端设定按每个CB的A/N的发送的情况下,用户终端也基于UL信号(例如,PUCCH)的开销,动态地控制对于DL信号的A/N的发送单位。
在用户终端中,从无线基站被指示PUCCH用的无线资源(以下,称为PUCCH资源)和/或PUCCH的格式(以下,称为PUCCH格式)。UL信号的开销基于该PUCCH资源和/或PUCCH格式而被决定。
用户终端在按每个CB的A/N的比特数不超过该UL信号的开销的情况下,按每个CB发送A/N。另一方面,即使在被设定按每个CB的A/N的发送的情况下,当按每个CB的A/N的比特数超过该UL信号的开下时,用户终端至少针对一个TB,也将A/N的发送单位从按每个CB变更为按每个TB。
将发送单位变更为按每个TB的优先级可以基于TBS而决定。例如,从TBS大的TB开始,A/N的发送单位先被变更为TB单位。或者从TBS小的TB开始,A/N的发送先被变更为TB单位。
图6是表示第二方式涉及的A/N的发送单位的动态控制的其他例的图。在图6A中,表示从TBS大的TB开始,A/N的发送单位先被变更为TB单位的情况。在图6B中,表示从TBS小的TB开始,发送单位先被变更为TB单位的情况。
例如,在图6A中,由于TB#1以及2的TBS比TB#3的TBS大,因此用户终端将TB#1以及#2各自的CB单位的5比特的A/N比特变更为TB单位的1比特的A/N比特。由此,能够将CB单位的13比特的A/N比特压缩为5比特的A/N比特。如图6A所示,在从TBS大的TB开始,将发送单位先变更为TB单位的情况下,能够获得较大的A/N比特的压缩效果。
另一方面,在图6B中,由于TB#3的TBS比TB#1以及#2的TBS小,因此用户终端将TB#3的CB单位的2比特的A/N比特变更为TB单位的1比特的A/N比特。由此,能够将CB单位的13比特的A/N比特压缩为12比特的A/N比特。在图6B中,与图6B相比,能够以高粒度反馈A/N比特,因此能够防止DL的性能降低。
在第二方式中,即使在对用户终端设定按每个CB的A/N的发送的情况下,也基于DCI或UL信号的开销将A/N的发送单位变更为按每个TB,从而能够按每个TB控制A/N的发送。从而,能够减轻对于按每个CB的A/N的发送的设定的制约。
(第三方式)
在第三方式中,详细说明按每个CB的A/N的发送控制。如上述那样,每TB的CB数目也可以基于TBS被决定。由于TBS基于在DCI中包含的MCS索引、以及对DL信号分配的PRB数目而被动态控制,因此基于TBS而被决定的每TB的CB数目也被动态控制。设想TBS越大,每TB的CB数目也越大。例如,设想单一的TB被分割为10个以上的CB。
在按每个CB发送A/N的情况下,当用户终端针对DCI错过检测或者检错时,存在用户终端不能掌握到被调度的CB数目的顾虑。在该情况下,产生在无线基站和用户终端间对从用户终端反馈的A/N比特数(HARQ-ACK的码本尺寸)的认识不同的情况。此时,存在无线基站不能适当地解码从用户终端反馈的A/N比特的顾虑。
图7是表示第三方式涉及的按每个CB的A/N的发送控制的一例的图。在图7A中,无线基站设想接收与TB#0的1个CB对应的1比特、与TB#1以及#2各自的5个CB对应的10(=5*2)比特、与TB#3的2个CB对应的2比特,总计13比特的A/N比特。另一方面,在用户终端针对对TB#2进行调度的DCI错过检测的情况下,用户终端发送与构成除TB#2之外的TB#0、#1以及#3的8个CE对应的8比特的A/N比特。
在图7A中,无线基站不能知道用户终端针对对TB#2进行调度的DCI错过检测的情况。因此,在图7A中,无线基站设想的A/N比特数和从用户终端反馈的A/N比特数不一致,存在无线基站不能适当地解码从用户终端反馈的A/N比特的顾虑。
因此,在第三方式中,通过半静态地或者动态地控制从用户终端反馈的A/N比特数,即使用户终端针对DCI错过检测或检错,避免无线基站设想的A/N比特数和从用户终端反馈的A/N比特数之间的不一致。
<半静态控制>
在半静态控制中,用户终端基于通过高层信令被设定的与每TB的CB数目有关的信息(CB数目信息),控制按每个CB的A/N的发送。与TB包含几个CB无关地,用户终端反馈CB数目信息所表示的比特数的A/N比特。这样的A/N比特数的半静态控制也可以被称为半静态HARQ-CK码本自适应(Semi-static HARQ-ACK codebook adaptation)等。
被高层信令的CB数目信息也可以基于每一个TB的最大的CB数目而被决定。例如,在每一个TB的最大CB数目为16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高层信令来表示针对每一个TB反馈16比特的A/N比特。
在图7A中,若设为通过高层信令来表示每一个TB的A/N比特数为16比特,则如图7B所示,与TB#0~#3中包含的CB数目无关地,用户终端生成TB#0~#3各自中16比特,总计64比特的A/N比特。
如图7B所示,在TB#0中,生成基于1个CB的检错结果表示ACK或NACK的1比特、以及表示NACK的15比特。在TB#1中,生成基于CB#0~#4各自的检错结果分别表示ACK或NACK的5比特、以及分别表示NACK的11比特。
由于在图7A中,由对TB#2进行调度的DCI的错过检测而不能检测TB#2,因此如图7B所示,在TB#2中,生成分别表示NACK的16比特。在TB#3中,生成基于CB#0以及#1各自的检错结果分别表示ACK或NACK的2比特、以及表示NACK的14比特。
这样,在与各TB包含几个CB无关地,反馈通过高层信令被设定的比特数的A/N比特的情况下,即使用户终端对DCI错过检测或检错,也能够避免无线基站设想的A/N比特数与从用户终端反馈的A/N比特数之间的不一致。
<动态控制>
在动态控制中,用户终端基于由DCI表示的与每TB的CB数目有关的CB数目信息,反馈与该每TB的CB数目相等的比特数的A/N比特。这样的A/N比特数的动态控制也被称为动态HARQ-ACK码本自适应(Dynamic HARQ-ACK codebook adaptation)等。被动态控制的A/N比特数可以从无线基站指示给用户终端,也可以从用户终端被通知给无线基站。
《从无线基站指示》
在DCI中包含的CB数目信息可以是在一个以上的TB中包含的CB的累积值。无线基站可以将表示该CB的累积值的CB数目信息包含在对该一个以上的TB进行调度的一个以上的DCI中而发送。
作为该CB数目信息,例如可以利用表示多个子帧(也称为多个时隙、捆绑窗等)中的CB的累积值的DAI(下行链路分配指示符(索引)、Downlink Assignment Indicator(Index))。DAI包含在用于在捆绑窗内的各子帧(时隙)中调度一个以上的TB的各DCI中,表示捆绑窗内的CB的累积值。
图8是表示第三方式涉及的按每个CB的A/N的发送控制的其他例的图。另外,在图8A中,设TB#0~#3包含在捆绑窗内,且分别通过不同的四个DCI被调度。
如图8A所示,在对TB#0进行调度的DCI中,包含表示CB的累积值为1的DAI=1。此外,由于TB#1由5个CB#0~#4构成,因此在对TB#1进行调度的DCI中,包含用于表示CB的累积值为6(=1+5)的DAI=6。同样地,在对TB#2进行调度的DCI中,包含用于表示CB的累积值为11(=1+5+5)的DAI值=11。此外,在对TB#3进行调度的DCI中,包含用于表示CB的累积值为13(=1+5+5+2)的DAI值=13。
如图8B所示,用户终端基于在对TB#0进行调度的DCI内的DAI,生成基于一个CB的检错结果的1比特的A/N比特。此外,用户终端基于对TB#1进行调度的DCI内的DAI,生成基于CB#0~#4各自的检错结果的5比特的A/N比特。
在图8A中,由于对TB#1进行调度的DCI内的DAI为6,相对于此,对TB#3进行调度的DCI内的DAI为13,且在TB#3中仅包含2个CB#0以及#1,因此用户终端能够认识到错过检测了包含5个CB的TB#2。因此,如图8B所示,用户终端生成TB#2的CB#0~#4的5比特的NACK、以及基于TB#3的CB#0以及#1各自的检错结果的2比特的A/N比特。
这样,通过在捆绑窗内的各DCI内包含表示CB的累积值的DAI,用户终端能够认识到通过错过检测或者检错的DCI被调度的TB内的CB数目。因此,在反馈与每TB的CB数目相等的数目的A/N比特的情况下,也能够避免无线基站设想的A/N比特数与从用户终端反馈的A/N比特数之间的不一致。
《从用户终端通知》
或者,用户终端也可以将表示A/N比特与哪一个CB和/或TB(CB/TB)对应的信息(A/N识别信息),与按每个CB的A/N比特一并发送给无线基站。该A/N识别信息也可以与按每个CB的A/N比特(HARQ-ACK码本)分开被编码。
图9是表示第三方式涉及的按每个CB的A/N的发送控制的另一其他例的图。另外,在图9所示的情况下,如图9B所示,用户终端可以将表示是TB#0的1个CB、TB#1的CB#0~#4、TB#3的CB#0、#1总计8个CB的A/N比特的A/N识别信息、与8比特的A/N比特发送给无线基站。
这样,用户终端将A/N识别信息与A/N比特一并发送,从而无线基站能够认识是哪个CB/TB的A/N比特。因此,即使用户终端对DCI错过检测或检错,也能够避免发生无线基站设想的A/N比特数与从用户终端反馈的A/N比特数之间的不一致。
(第四方式)
如在第三方式中说明,在按每个CB反馈A/N的情况下,期望通过NACK要求重发的CB(错误CB(Erroneous))也按每个CB被重发。因此,在第四方式中,说明包含被重发的CB(重发CB)的TB的结构。在第四方式中,无线基站可以调度仅包含一个以上的重发CB的TB(第一结构),或者也可以调度包含一个以上的重发CB和被新发送的CB(新CB)双方的TB(第二结构)。
<第一结构>
在第一结构中,可以通过单一的DCI仅调度一个以上的重发CB。即,在第一结构中,不设想重发CB与新CB被复用。
在第一结构中,DCI可以包含表示被调度的DL数据是否为新发送(或者,是否为重发)的信息(例如,NDI)。在表示重发(例如,NDI不被切换)的情况下,该DCI可以包含表示哪一个错误CB被重发的信息(重发CB识别信息,例如HPN和/或CB的识别信息)。
图10是表示第四方式涉及的TB的第一结构例的图。在图10中,设包含CB#0~#4的TB被新发送,基于从用户终端反馈的CB#2以及#3的NACK,包含CB#2以及#3的TB被重发。
例如,在图10中在对被新发送的CB#0~4进行调度的DCI中,包含HPN值“0”以及表示是新发送的信息(例如,被切换的NDI)。另一方面,在对被重发的CB#2以及#3进行调度的DCI中,包含与新发送时相同的HPN值“0”、表示是重发的信息(例如,不被切换的NDI)、以及CB#2以及#3的识别信息。
用户终端基于在DCI中包含的NDI(例如,未被切换的NDI),认识到通过该DCI调度了重发CB。此外,用户终端基于在DCI中包含的HPN和/或CB的识别信息,认识到哪一个错误CB被重发(在图10中,HPN=0的CB#2以及#3被重发)。
如图10所示,仅由重发CB构成的TB的尺寸是仅由新CB构成的TB的尺寸以下。因此,对由重发CB构成的TB,也可以利用与由新发送CB构成的TB不同的发送方式。例如,对由重发CB构成的TB,可以利用比由新发送CB构成的TB少的PRB数目、小的MCS索引、低的MIMO(多输入多输出(Muptiple-Input and Multiple-Output))的层数、短的TTI长度的至少一个。
如图10所示,在重发CB与新CB不被复用的情况下,用户终端能够基于DCI内的表示是否为新发送的信息(例如,NDI),能够容易判别是包含CB的TB、或者是包含重发CB的TB。
<第二结构>
在第二结构中,也可以通过单一的DCI调度一个以上的重发CB和一个以上的新TB。即,在第二结构中,重发CB与新CB被复用。
在第二结构中,DCI可以包含上述表示是否为新发送的信息(例如,NDI)。此外,在表示是新发送(例如,NDI被切换)的情况下,该DCI可以包含表示重发CB和新CB是否被复用(在该TB内是否包含重发CB)的信息(重发CB复用信息)。此外,该DCI也可以包含表示哪个错误CB被重发的重发CB识别信息。TB内的CB数目可以基于由该DCI表示的TBS来决定。
图11是表示第四方式涉及的TB的第二结构例的图。在图11中,设包含CB#0~#4的TB被新发送,基于从用户终端反馈的CB#2以及#3的NACK,包含新CB#0~#3和重发CB#4以及#5的TB被发送。
例如,在图11中,在对新CB#0~#4进行调度的DCI中,包含HPN值“0”、表示是新发送的信息(例如,被切换的NDI)、以及表示重发CB未被复用的重发CB复用信息。另一方面,在对新CB#0~#3和重发CB#4以及#5进行调度的DCI中,包含与新发送时相同的HPN值“0”、表示是新发送的信息(例如,被切换的NDI)、以及表示重发CB被复用的重发CB复用信息。
用户终端基于重发CB复用信息,认识到重发CB通过该DCI被调度。此外,用户终端也可以基于DCI中包含的HPN和/或CB的识别信息,认识到哪个错误CB被重复(在图11中,HPN=0的CB#2以及#3被重发)。
在重发CB与新CB被复用的情况下,如图11所示,重发CB也可以联结到新CB后。或者,虽然未图示,但也可以接着重发CB,联结新CB。
如图11所示,在重发CB与新CB被复用的情况下,由于通过单一的TB能够发送更多的信息,因此能够提高吞吐量。
(其他方式)
在以上的第一~第四方式中,作为通过比TB单位更小的单位的重发控制,说明了CB单位,但也可以通过将多个CB组合后的码块组(CBG)单位进行重发控制。例如,用户终端可以按每个CBG(例如,2个CB、4个CB或8个CB)生成A/N比特,并将其反馈给无线基站。此外,构成CBG的CB数目可以通过高层信令向用户终端设定。
此外,即使在通过CB单位的A/N反馈被设定的情况下,当DCI在公共搜索空间中被检测时,用户终端也可以以TB单位报告A/N。即,作为CB单位的A/N反馈的回退模式,可以利用TB单位的A/N反馈。
此外,在以上的第一~第四方式中,针对DL信号的A/N反馈进行了说明,但在以CB单位反馈UL信号的A/N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应用第一~第四方式。
(无线通信系统)
以下,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在该无线通信系统中,应用上述各方式所涉及的无线通信方法。另外,上述各方式所涉及的无线通信方法可以分别单独被应用,也可以被组合应用。
图1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概略结构的一例的图。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能够应用将以LTE系统的系统带宽(例如,20MHz)为1个单位的多个基本频率块(分量载波)作为一体的载波聚合(CA)和/或双重连接(DC)。另外,无线通信系统1也可以被称为SUPER 3G、LTE-A(LTE-Advanced)、IMT-Advanced、4G、5G、FRA(未来无线接入(FutureRadio Access))、NR(新Rat(New Rat))等。
图12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1包括形成宏小区C1的无线基站11、以及在宏小区C1内配置且形成比宏小区C1小的小型小区C2的无线基站12a~12c。此外,在宏小区C1以及各小型小区C2中,配置有用户终端20。可以设为在小区间应用不同的参数集的结构。另外,参数集是指表征某RAT中的信号的设计、或RAT的设计的通信参数的集合。
用户终端20能够连接到无线基站11以及无线基站12这双方。设想用户终端20通过CA或者DC同时使用利用不同的频率的宏小区C1和小型小区C2。此外,用户终端20能够使用多个小区(CC)(例如,2个以上的CC)应用CA或者DC。此外,用户终端能够利用授权带域CC和非授权带域CC作为多个小区。
此外,用户终端20能够在各小区中利用时分双工(TDD:Time Division Duplex)或频分双工(FDD: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进行通信。TDD的小区、FDD的小区分别可以被称为TDD载波(帧结构类型2)、FDD载波(帧结构类型1)等。
此外,在各小区(载波)中,可以应用具有相对长的时间长度(例如,1ms)的子帧(也可以称为TTI、通常TTI、长TTI、通常子帧、长子帧、时隙等)、或者具有相对短的时间长度的子帧(也可以称为短TTI、短子帧、时隙等)的其中一个,也可以应用长子帧以及短子帧双方。此外,在各小区中,也可以应用2个以上的时间长度的子帧。
用户终端20和无线基站11之间,在相对低的频带(例如,2GHz)中能够使用带宽窄的载波(被称为现有载波、传统载波(Legacy carrier)等)进行通信。另一方面,在用户终端20和无线基站12之间,可以在相对高的频带(例如,3.5GHz、5GHz、30~70GHz等)中使用带宽宽的载波,也可以使用和与无线基站11之间相同的载波。另外,各无线基站利用的频带的结构并不限定于此。
在无线基站11和无线基站12之间(或者,2个无线基站12间),能够设为有线连接(例如,基于CPRI(通用公共无线接口(Common Public Radio Interface))的光纤、X2接口等)或者无线连接的结构。
无线基站11以及各无线基站12分别连接到上位站装置30,经由上位站装置30连接到核心网络40。另外,上位站装置30中,例如包含接入网关装置、无线网络控制器(RNC)、移动性管理实体(MME)等,但并不限定于此。此外,各无线基站12也可以经由无线基站11连接到上位站装置30。
另外,无线基站11是具有相对宽的覆盖范围的无线基站,也可以被称为宏基站、汇聚节点、eNB(eNodeB)、发送接收点等。此外,无线基站12是具有局部的覆盖范围的无线基站,也可以被称为小型基站、微型基站、微微基站、毫微微基站、HeNB(家庭(Home)eNodeB)、RRH(远程无线头(Remote Radio Head))、发送接收点等。以下,当不区分无线基站11以及12的情况下,统称为无线基站10。
各用户终端20是支持LTE、LTE-A等各种通信方式的终端,可以不仅包含移动通信终端,还包含固定通信终端。此外,用户终端20在与其他用户终端20之间,能够进行终端间通信(D2D)。
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作为无线接入方式,能够对下行链路(DL)应用OFDMA(正交频分多址),能够对上行链路(UL)应用SC-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OFDMA是将频带分割为多个窄的频带(子载波),对各子载波映射数据而进行通信的多载波传输方式。SC-FDMA是将系统带宽对每个终端分割为由一个或连续的资源块组成的带域,多个终端利用相互不同的带域,从而降低终端间的干扰的单载波传输方式。另外,上行以及下行的无线接入方式并不限定于这些组合,在UL也可以使用OFDMA。此外,对在终端间通信中利用的侧链路(SL)能够应用SC-FDMA。
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作为DL信道,使用在各用户终端20中共享的DL数据信道(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DL共享信道等)、广播信道(物理广播信道(PBCH: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L1/L2控制信道等。通过PDSCH传输用户数据或高层控制信息、SIB(系统信息块(System Information Block))等。此外,通过PBCH传输MIB(主信息块(Master Information Block))。
L1/L2控制信道包括DL控制信道(PDC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Downlink Control Channel))、EPDCCH(扩展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Enhanced Physical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CFICH(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Physical ControlFormat Indicator Channel))、PHICH(物理混合ARQ指示信道(Physical Hybrid-ARQIndicator Channel))等。通过PDCCH而传输包括PDSCH以及PUSCH的调度信息的下行控制信息(DCI: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等。通过PCFICH而传输用于PDCCH的OFDM码元数目。EPDCCH与PDSCH进行频分复用,与PDCCH同样地用于传输DCI等。通过PHICH、PDCCH、EPDCCH的至少一个,能够传输PUSCH的送达确认信息(A/N、HARQ-ACK)。
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作为UL信道,使用在各用户终端20中共享的UL数据信道(还称为PUSCH: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UL共享信道等)、UL控制信道(PUCCH: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随机接入信道(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等。通过PUSCH而传输用户数据、高层控制信息。包含PDSCH的送达确认信息(A/N、HARQ-ACK)或信道状态信息(CSI)等的至少一个的上行控制信息(UCI: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plink ControlInformation))通过PUSCH或PUCCH被传输。通过PRACH,能够传输用于与小区建立连接的随机接入前导码。
<无线基站>
图1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无线基站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图。无线基站10具备多个发送接收天线101、放大器单元102、发送接收单元103、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呼叫处理单元105以及传输路径接口106。另外,发送接收天线101、放大器单元102、发送接收单元103可以被构成为分别包括一个以上。
就通过下行链路从无线基站10发送给用户终端20的用户数据而言,从上位站装置30经由传输路径接口106输入到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
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中,关于用户数据,进行PDCP(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层的处理、用户数据的分割/耦合、RLC(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重发控制等RLC层的发送处理、MAC(媒体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Control))重发控制(例如,HARQ(混合自动重发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reQuest))的处理)、调度、传输格式选择、信道编码、速率匹配、加扰、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FFT: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处理、预编码处理等发送处理,并被转发给发送接收单元103。此外,关于下行控制信号,也进行信道编码或快速傅里叶逆变换等发送处理,并被转发给发送接收单元103。
发送接收单元103将从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按每个天线进行预编码而被输出的基带信号变换为无线频带,并将其发送。在发送接收单元103中进行了频率变换的无线频率信号通过放大器单元102而被放大,并从发送接收天线101发送。
能够由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发射器/接收器、发送接收电路或者发送接收装置构成。另外,发送接收单元103可以作为一体的发送接收单元来构成,也可以由发送单元以及接收单元构成。
另一方面,关于UL信号,在发送接收天线101中接收到的无线频率信号在放大器单元102中被放大。发送接收单元103接收在放大器单元102中进行了放大的UL信号。发送接收单元103将接收信号频率变换为基带信号,并输出到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
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中,对在被输入的UL信号中包含的UL数据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FFT:Fast Fourier Transform)处理、离散傅里叶逆变换(IDFT:Inverse DiscreteFourier Transform)处理、纠错解码、MAC重发控制的接收处理、RLC层以及PDCP层的接收处理,并经由传输路径接口106转发给上位站装置30。呼叫处理单元105进行通信信道的设定或释放等呼叫处理、或无线基站10的状态管理、或无线资源的管理。
传输路径接口106经由规定的接口与上位站装置30发送接收信号。此外,传输路径接口106可以经由基站间接口(例如,基于CPRI(通用公共无线接口(Common Public RadioInterface))的光纤、X2接口)与相邻无线基站10对信号进行发送接收(回程信令)。
此外,发送接收单元103发送DL信号(例如,DCI(DL分配和/或UL许可)、DL数据、DL参考信号的至少一个),并接收UL信号(例如,UL数据、UCI、UL参考信号的至少一个)。
此外,发送接收单元103接收DL信号的送达确认信息(还称为A/N、HARQ-ACK等),并发送UL信号的A/N。该A/N的发送单位可以是按每个CB、按每个CBG、按每个TB、按每捆绑后的多个TB的任一个。此外,发送接收单元103也可以发送例如在按每个CB、按每个CBG、按每个TB、按每多个TB等多个发送单位的其中一个的设定中利用的发送单位信息、在A/N的发送单位的动态控制中利用的动态控制信息、与每TB的CB数目(或者CBG数目)有关的CB数目信息(CBG数目信息)的至少一个。
图1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图。另外,在图14中,主要示出了本实施方式中的特征部分的功能块,设无线基站10还具有无线通信所需的其他的功能块。如图14所示,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具备控制单元301、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映射单元303、接收信号处理单元304和测量单元305。
控制单元301实施无线基站10整体的控制。控制单元301例如对DL信号以及UL信号的调度、由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进行的DL信号的生成处理(例如,编码、调制等)、或由映射单元303进行的DL信号的映射、由接收信号处理单元304进行的UL信号的接收处理(例如,解调、解码等)、由测量单元305进行的测量进行控制。
具体来说,控制单元301基于从用户终端20反馈的信道质量识别符(CQI),决定DL信号的调制方案以及TBS。控制单元301控制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以该TBS对DL信号进行编码,并通过该调制方案对DL信号进行调制。
此外,在TBS超过规定的阈值的情况下,控制单元301也可以对DL信号应用将TBS分割为多个CB的码块分割。具体来说,控制单元301可以控制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以使按每个CB进行编码以及速率匹配,并控制映射单元303对将各CB进行了联结的CW进行映射。此外,在TBS超过规定的阈值的情况下,控制单元301可以对UL信号应用码块分割。
此外,控制单元301控制UL信号的接收处理(例如,解调、解码等)。例如,控制单元301控制接收信号处理单元304,使其基于由通过DCI(UL许可)指定的MCS索引表示的调制方案,对UL信号进行解调,并基于由MCS索引表示的TBS索引和分配资源块数目,决定TBS,并基于该TBS对DL信号进行解码。
此外,控制单元301控制UL信号的接收处理(例如,解调、解码等)。例如,控制单元301可以控制接收信号处理单元301,使其基于由通过DCI(UL许可)指定的MCS索引表示的调制方案,对UL信号进行解调,并基于由MCS索引表示的TBS索引和分配资源块数目,决定TBS,并基于该TBS对DL信号进行解码。
此外,控制单元301也可以控制DL信号和/或UL信号的A/N的发送单位。例如,控制单元301可以控制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以及映射单元303,以使通过高层信令发送用于设定多个发送单位(例如,CB、CBG、TB、被捆绑的多个TB等的多个发送单位的其中)的一个发送单位信息(第一方式)。
此外,控制单元301可以控制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以及映射单元303,以使生成用于动态地控制通过高层信令被设定的发送单位的动态控制信息,并发送包含该动态控制信息的DCI(第二方式)。
此外,控制单元301也可以控制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以及映射单元303,以使在DL信号和/或UL信号的A/N的发送单位为CB或者CBG的情况下,发送与每TB的CB数目(或者CBG数目)有关的CB数目信息(或者CBG数目信息)(第三方式)。
此外,控制单元301也可以基于来自用户终端20的按每个CB(或者按每个CBG)的A/N,对构成DL信号的各CB(或者各CBG)的重发进行控制(第四方式)。此外,控制单元301也可以控制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以及映射单元301将重发CB(或者重发CBG)不与新CB(或者重发CBG)进行复用而发送(图10)。控制单元301也可以控制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以及映射单元303,以使将重发CB(或者重发CBG)与新CB(或者重发CBG)进行复用发送(图11)。
此外,控制单元301也可以控制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以及映射单元303按UL信号的每个CG、每个CBG、每个TB、或者每被捆绑的多个TB发送A/N。
控制单元301能够由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控制器、控制电路或者控制装置构成。
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基于来自控制单元301的指令,生成DL信号(包括DL数据、DCI、DL参考信号、基于高层信令的控制信息的至少一个),并将其输出到映射单元303。
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能够设为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信号生成器、信号生成电路或者信号生成装置。
映射单元303基于来自控制单元301的指令,将在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中生成的DL信号映射到规定的无线资源,并将其输出到发送接收单元103。映射单元303能够设为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映射器、映射电路或者映射装置。
接收信号处理单元304进行从用户终端20发送的UL信号的接收处理(例如,解映射、解调、解码等)。例如,接收信号处理单元304可以根据来自控制单元301的指令,以CB单位进行解码处理。
此外,接收信号处理单元304可以将接收信号、或接收处理后的信号输出到测量单元305。测量单元305实施与接收到的信号有关的测量。测量单元305能够由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说明的测量器、测量电路或测量装置构成。
测量单元305例如可以对接收到的信号的接收功率(例如,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接收质量(例如,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Quality))或信道状态等进行测量。测量结果可以被输出到控制单元301。
<用户终端>
图1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用户终端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图。用户终端20具备用于MIMO传输的多个发送接收天线201、放大器单元202、发送接收单元203、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以及应用单元205。
通过多个发送接收天线201接收到的无线频率信号在放大器单元202中被放大。发送接收单元203接收在放大器单元202中被放大了的DL信号。发送接收单元203将接收信号频率变换为基带信号而输出到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
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对被输入的基带信号进行FFT处理、或纠错解码、重发控制的接收处理等。DL数据被转发给应用单元205。应用单元205进行与比物理层或MAC层更高的层有关的处理等。
另一方面,就UL数据而言,从应用单元205被输入到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中,进行重发控制处理(例如,HARQ的处理)、或信道编码、速率匹配、删截、离散傅里叶变换(DFT: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处理、IFFT处理等而被转发给各发送接收单元203。关于UCI(例如,DL信号的A/N、信道状态信息(CSI)、调度请求(SR)的至少一个等)也进行信道编码、速率匹配、删截、DFT处理、IFFT处理等后被转发给各发送接收单元203。
发送接收单元203将从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输出的基带信号变换为无线频带后发送。在发送接收单元203中被频率变换后的无线频率信号在放大器单元202中放大,并从发送接收天线201发送。
此外,发送接收单元203接收DL信号(例如,DCI(DL分配和/或UL许可)、DL数据、DL参考信号的至少一个),并发送UL信号(例如,UL数据、UCI、UL参考信号的至少一个)。
此外,发送接收单元203接收UL信号的送达确认信息(还称为A/N、HARQ-ACK等),并发送DL信号的A/N。如上述那样,该A/N的发送单位可以是按每个CB、按每个CBG、按每个TB、按每被捆绑的多个TB中的任一个。此外,发送接收单元203可以接收例如在按每个CB、按每个CBG、按每个TB、按每多个TB等多个发送单位中的任一个的设定中利用的发送单位信息、在A/N的发送单位的动态控制中利用的动态控制信息、与每TB的CB数目(或者CBG数目)有关的CB数目信息(CBG数目信息)的至少一个。
发送接收单元203能够设为基于在本发明涉及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说明的发射器/接收器、发送接收电路或发送接收装置。此外,发送接收单元203可以构成为一体的发送接收单元,也可以由发送单元以及接收单元构成。
图1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用户终端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图。另外,在图16中,主要示出了本实施方式中的特征部分的功能块,设用户终端20还具有无线通信所需的其他功能块。如图16所示,用户终端20具有的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包括控制单元401、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映射单元403、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以及测量单元405。
控制单元401实施用户终端20整体的控制。控制单元401例如对基于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的DL信号的接收处理、基于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的UL信号的生成处理、或基于映射单元403的UL信号的映射、基于测量单元405的测量进行控制。
具体来说,控制单元401基于DCI(DL分配),控制DL信号的接收处理(例如,解调、解码等)。例如,控制单元401可以控制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1,以使基于由DCI内的MCS索引表示的调制方案,对DL信号进行解调。此外,控制单元401也可以控制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1,使其基于由MCS索引表示的TBS索引和分配资源块数目,决定TBS,基于该TBS解码DL信号。
此外,控制单元401可以控制DL信号和/或UL信号的A/N的发送单位。例如,控制单元401可以基于被高层信令通知的发送单位信息,设定多个发送单位(例如,CB、CBG、TB、被捆绑的多个TB等多个发送单位中的任意)的一个(第一方式)。
此外,控制单元401可以基于在DCI中包含的动态控制信息,动态地控制DL信号的A/N的发送单位。具体来说,控制单元401即使在通过高层信令被设定按每个CB(或者按每个CBG)的A/N的发送的情况下,也基于对DL信号进行调度的DCI,按每个TB控制A/N的发送(第二方式、第一动态控制)。
或者,也可以即使在通过高层信令被设定按每个CB(或者按每个CBG)的A/N的发送的情况下,控制单元401基于UL信号的开销,也按每个TB控制A/N的发送(第二方式、第二动态控制)。具体来说,在按每个CB的A/N比特数超过UL信号的情况下,控制单元401基于TBS,可以将按每个CB的A/N变更为按每个TB的A/N。
此外,控制单元401也可以控制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以及映射单元303,使其在DL信号和/或UL信号的A/N的发送单位为CB(或CBG)的情况下,基于与每TB的CB数目(或CBG数目)有关的CB数目信息(或CBG数目信息),生成按每个CB或按每个CBG的A/N比特(第三方式)。CB数目信息(CBG数目信息)可以是通过高层信令被设定的每TB的CB数目(CBG数目)(半静态控制),也可以是在DCI中包含的规定时间内的CB(CBG)的累积值(动态控制)。
此外,控制单元401也可以基于DCI内的HARQ进程编号(HPN)、重发CB识别信息(例如,各CB或各CBG的索引)、表示是否为新发送(重发)的信息(例如,NDI)、表示在TB内重发CB(或重发CBG)是否被复用的重发CB复用信息的至少一个,控制TB被分割为多个CB的DL信号的接收处理(第四方式)。
此外,控制单元401控制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以使在TB被分割为多个CB的情况下,基于各CB的检错结果,生成表示按每个CB或按每个CBG的A/N的A/N。
此外,控制单元401基于DCI(UL许可),对UL信号的生成以及发送处理(例如,编码、调制、映射等)进行控制。例如,控制单元401可以控制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以使基于由DCI内的MCS索引表示的调制方案,调制UL信号。此外,控制单元401可以控制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以使基于由MCS索引表示的TBS索引和分配资源块数目,决定TBS,并基于该TBS对UL信号进行编码。
此外,控制单元401也可以在TBS超过规定的阈值的情况下,对UL信号应用将TBS分割为多个CB的码块分割。或者,控制单元401也可以基于高层信令和/或DCI的应用指令,对UL信号应用码块分割。
此外,控制单元401也可以基于来自无线基站10的按每个CB(或者按每个CBG)的A/N,对构成UL信号的各CB(或者各CBG)的重发进行控制。此外,控制单元401可以控制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以及映射单元403将重发CB(或者重发CBG)不与新CB(或者重发CBG)复用而发送。控制单元401也可以控制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以及映射单元403,以使将重发CB(或者重发CBG)与新CB(或者重发CBG)复用发送。
控制单元401能够由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说明的控制器、控制电路或者控制装置构成。
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基于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令,生成(例如,编码、速率匹配、捆绑、调制等)UL信号、DL信号的送达确认信息而输出到映射单元403。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能够设为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信号生成器、信号生成电路或者信号生成装置。
映射单元403基于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令,将在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中生成的UL信号、DL信号的送达确认信息映射到无线资源而输出到发送接收单元203。映射单元403能够设为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映射器、映射电路或者映射装置。
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进行DL信号的接收处理(例如,解映射、解调、解码等)。例如,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可以根据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令,以CB单位进行解码处理,并将各CB的解码结果输出到控制单元401。
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将从无线基站10接收到的信息输出到控制单元401。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例如将广播信息、系统信息、RRC信令等基于高层信令的高层控制信息、L1/L2控制信息(例如,UL许可、DL分配)等输出到控制单元401。
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能够由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信号处理器、信号处理电路或信号处理装置构成。此外,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能够构成本发明的接收单元。
测量单元405基于来自无线基站10的参考信号(例如,CSI-RS),对信道状态进行测量,并将测量结果输出到控制单元401。另外,信道状态的测量可以按每个CC进行。
测量单元405能够由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信号处理器、信号处理电路或信号处理装置、以及测量器、测量电路或者测量装置构成。
<硬件结构>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使用的框图表示功能单位的块。这些功能块(结构单元)通过硬件和/或软件的任意的组合而实现。此外,对各功能块的实现手段并不特别限定。即,各功能块可以通过物理上和/或逻辑上结合的1个装置而实现,也可以将物理上和/或逻辑上分开的2个以上的装置直接地和/或间接地(例如,有线和/或无线)连接,通过这些多个装置而实现。
例如,在本发明中的无线基站、用户终端等,可以作为进行本发明的无线通信方法的处理的计算机来发挥功能。图1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基站以及用户终端的硬件结构的一例的图。上述无线基站10以及用户终端20在物理上可以作为包括处理器1001、存储器1002、储存器1003、通信装置1004、输入装置1005、输出装置1006、以及总线1007等的计算机装置构成。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装置”这个词,能够调换为电路、设备、单元等。无线基站10以及用户终端20的硬件结构可以将图示的各装置包含一个或多个而构成,也可以不包含一部分装置而构成。
例如,处理器1001只图示了一个,但也可以有多个处理器。此外,处理可以由1个处理器执行,处理也可以同时地、逐次地、或者以其他方法而由1个以上的处理器执行。另外,处理器1001也可以由1个以上芯片实现。
无线基站10以及用户终端20中的各功能,例如通过在处理器1001、存储器1002等硬件上读入规定的软件(程序),通过处理器1001进行运算,并通过控制通信装置1004的通信或存储器1002以及储存器1003中的数据的读取和/或写入来实现。
处理器1001例如使操作系统进行操作从而控制计算机整体。处理器1001可以由包括与外围设备的接口、控制装置、运算装置、寄存器等的中央处理装置(中央处理单元(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构成。例如,上述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204)、呼叫处理单元105等,也可以在处理器1001中实现。
此外,处理器1001将程序(程序代码)、软件模块、数据等从储存器1003和/或通信装置1004读取到存储器1002,基于它们执行各种处理。作为程序,使用使计算机执行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操作中的至少一部分的程序。例如,用户终端20的控制单元401可以通过在存储器1002中存储且在处理器1001中操作的控制程序来实现,关于其他的功能块也可以同样地实现。
存储器1002是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例如可以由ROM(只读存储器(Read OnlyMemory))、EPROM(可擦除可编程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EEPROM(电EPROM(Electrically EPROM))、RA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其他适合的存储介质中的至少一个构成。存储器1002也可以被称为寄存器、高速缓存、主存储器(主存储装置)等。存储器1002能够保存为了实施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方法而执行的程序(程序代码)、软件模块等。
储存器1003是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例如可以由柔性盘、软(Floopy)(注册商标)盘、光磁盘(例如,光盘(CD-ROM(Compact Disc ROM)等)、数字通用盘、蓝光(Blu-ray)(注册商标)盘)、可移动盘、硬盘驱动器、智能卡、闪存设备(例如,卡、棒、键驱动)、磁条、数据库、服务器、其他适当的存储介质中的至少一个构成。储存器1003也可以被称为辅助存储装置。
通信装置1004是用于经由有线和/或无线网络进行计算机间的通信的硬件(发送接收设备),例如也被称为网络设备、网络控制器、网卡、通信模块等。通信装置1004例如为了实现频分双工(FDD: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和/或时分双工(TDD:Time DivisionDuplex),也可以包含高频开关、双工器、滤波器、频率合成器等而构成。例如,上述的发送接收天线101(201)、放大器单元102(202)、发送接收单元103(203)以及传输路径接口106等,也可以在通信装置1004中实现。
输入装置1005是受理来自外部的输入的输入设备(例如,键盘、鼠标、麦克风、开关、按键、传感器等)。输出装置1006是实施对外部的输出的输出设备(例如,显示器、扬声器、LED(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灯等)。另外,输入装置1005以及输出装置1006也可以是成为一体的结构(例如,触摸面板)。
此外,处理器1001或存储器1002等各装置通过用于进行信息通信的总线1007连接。总线1007可以由一个总线构成,也可以由装置间不同的总线构成。
此外,无线基站10以及用户终端20可以包括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ASIC(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PLD(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以及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等硬件而构成,也可以通过该硬件实现各功能块的一部分或全部。例如,处理器1001可以由这些硬件中的至少一个来实现。
(变形例)
另外,关于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词语和/或本说明书的理解所需的词语,可以置换为具有相同或者相似的含义的词语。例如,信道和/或码元也可以是信号(信令)。此外,信号也可以是消息。参考信号也能够简称为RS(参考信号(Reference Signal)),并且根据应用的标准也可以被称为导频(Pilot)、导频信号等。此外,分量载波(CC:Component Carrier)也可以被称为小区、频率载波、载波频率等。
此外,无线帧也可以在时域中由一个或者多个期间(帧)构成。构成无线帧的该一个或者多个各期间(帧)也可以被称为子帧。进一步,子帧也可以在时域中由一个或者多个时隙构成。子帧可以是不依赖于参数集的固定的时间长度(例如,1ms)。
时隙可以在时域中由一个或多个码元(正交频分多址(OFDM:Orthogonal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码元、单载波频分多址接入(SC-FDMA:Single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码元等)构成。此外,时隙可以是基于参数集的时间单位。此外,时隙可以包含多个迷你时隙。各迷你时隙在时域中可以由一个或多个码元构成。
无线帧、子帧、时隙、迷你时隙以及码元全都表示传输信号时的时间单位。无线帧、子帧、时隙、迷你时隙以及码元也可以使用与各自对应的其他称呼。例如,1子帧也可以被称为发送时间间隔(TTI: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多个连续的子帧也可以被称为TTI,1个时隙或1个迷你时隙也可以被称为TTI。即,子帧或TTI可以是现有的LTE中的子帧(1ms),也可以是比1ms短的期间(例如,1-13个码元),也可以是比1ms长的期间。
这里,TTI例如是指无线通信中的调度的最小时间单位。例如,在LTE系统中,无线基站对各用户终端进行以TTI为单位分配无线资源(在各用户终端中能够使用的频率带宽或发送功率等)的调度。另外,TTI的定义不限于此。TTI可以是被信道编码的数据分组(传输块)的发送时间单位,也可以成为调度或链路自适应等的处理单位。另外,1个时隙或1个迷你时隙被称为TTI的情况下,一个以上的TTI(即,一个以上的时隙或一个以上的迷你时隙)可以成为调度的最小时间单位。此外,构成该调度的最小时间单位的时隙数目(迷你时隙数目)也可以被控制。
也可以将具有1ms时长的TTI称为通常TTI(LTE Rel.8-12中的TTI)、正常(normal)TTI、长(long)TTI、通常子帧、正常(normal)子帧、或者长(long)子帧等。也可以将比通常TTI短的TTI称为缩短TTI、短(short)TTI、部分TTI(partial或fractional TTI)、缩短子帧、或者短(short)子帧等。
资源块(RB:Resource Block)是时域以及频域的资源分配单位,在频域中,也可以包含一个或者多个连续的副载波(子载波(subcarrier))。此外,RB在时域中可以包含一个或者多个码元,也可以是1个时隙、1个迷你时隙、1个子帧或者1个TTI的长度。1个TTI、1个子帧也可以分别由一个或者多个资源块构成。另外,RB也可以被称为物理资源块(PRB:Physical RB)、PRB对、RB对等。
此外,资源块也可以由一个或者多个资源元素(RE:Resource Element)构成。例如,1个RE也可以是1个子载波以及1个码元的无线资源区域。
另外,上述无线帧、子帧、时隙、迷你时隙以及码元等的结构仅为例示。例如,无线帧中包含的子帧的数量、每子帧或无线帧中包含的时隙的数量、时隙中包含的迷你时隙的数目、时隙或迷你时隙中包含的码元的数量、RB中包含的子载波的数量、还有TTI内的码元数目、码元长度、循环前缀(CP:Cyclic Prefix)长度等结构,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此外,在本说明书说明的信息、参数等,可以由绝对值来表示,也可以由相对于规定的值的相对值来表示,也可以由对应的其他信息来表示。例如,无线资源也可以是通过规定的索引来指示的。进一步,使用这些参数的算式等也可以与在本说明书中显式地公开的不同。
在本说明书中用于参数等的名称,在任何一点上都不具备限定意义。例如,各种信道(PUCCH(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等)以及信息元素能够由所有适当的名称来识别,所以被分配给这些各种信道以及信息元素的各种名称,在任何一点上都不具备限定意义。
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信息、信号等可以使用各种不同的技术中的任意一种来表示。例如,在上述的整个说明中可提及的数据、指令、命令、信息、信号、比特、码元以及码片等也可以由电压、电流、电磁波、磁场或者磁性粒子、光场或者光子、或者它们的任意的组合来表示。
此外,信息、信号等可以从上层输出到下层和/或从下层输出到上层。信息、信号等也可以经由多个网络节点而被输入输出。
被输入输出的信息、信号等,可以保存在特定的区域(例如,存储器),也可以由管理表格管理。被输入输出的信息、信号等也可以被改写、更新或者追加。被输出的信息、信号等也可以被删除。被输入的信息、信号等也可以被发送给其他装置。
信息的通知并不限定于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方式/实施方式,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方法来进行。例如,信息的通知可以通过物理层信令(例如,下行控制信息(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上行控制信息(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高层信令(例如,RRC(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Control))信令、广播信息(主信息块(MIB:Master Information Block)、系统信息块(SIB:System Information Block)等)、MAC(媒体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信令)、其他的信号或者它们的组合来实施。
另外,物理层信令也可以被称为L1/L2(层1/层2(Layer 1/Layer 2))控制信息(L1/L2控制信号)、L1控制信息(L1控制信号)等。此外,RRC信令也可以被称为RRC消息,例如,也可以是RRC连接设置(RRCConnectionSetup)消息、RRC连接重构(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消息等。此外,MAC信令例如也可以通过MAC控制元素(MAC CE(Control Element))而被通知。
此外,规定的信息的通知(例如,“是X”的通知)并不限定于显式地进行,也可以隐式地(例如,通过不进行该规定的信息的通知或通过其他信息的通知而)进行。
判定可以通过由1比特表示的值(0或1)来进行,也可以通过由真(true)或者假(false))表示的真假值(boolean)来进行,也可以通过数值的比较(例如,与规定的值的比较)来进行。
软件不管是被称为软件、固件、中间件、微代码、硬件描述语言,还是被称为其他名称,都应广泛地解释为表示指令、指令集、代码、代码段、程序代码、程序、子程序、软件模块、应用、软件应用、软件包、例程、子例程、对象、可执行文件、执行线程、过程、功能等。
此外,软件、指令、信息等可以经由传输介质来发送接收。例如,在软件使用有线技术(同轴电缆、光缆、双绞线以及数字订户线(DSL:Digital Subscriber Line)等)和/或无线技术(红外线、微波等)而从网站、服务器或者其他远程源发送的情况下,这些有线技术和/或无线技术包含在传输介质的定义中。
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系统”以及“网络”等词,可以互换地使用。
在本说明书中,“基站(BS:Base Station)”、“无线基站”、“eNB”、“gNB”、“小区”、“扇区”、“小区组”、“载波”以及“分量载波”等词,可以互换地使用。基站也有被称为固定站(fixed station)、NodeB、eNodeB(eNB)、接入点(access point)、发送点、接收点、毫微微小区、小型小区等词的情况。
基站能够容纳1个或者多个(例如,3个)小区(也被称为扇区)。在基站容纳多个小区的情况下,基站的覆盖范围区域整体能够划分为多个更小的区域,并且每个更小的区域也能够通过基站子系统(例如,室内用的小型基站(远程无线头(RRH:Remote Radio Head))来提供通信服务。“小区”或者“扇区”等词,是指在该覆盖范围中进行通信服务的基站和/或基站子系统的覆盖范围区域的一部分或者全部。
在本说明书中“,移动台(MS:Mobile Station)”“、用户终端(user terminal)”、“用户装置(UE:User Equipment)”以及“终端”等词,可以互换地使用。基站也有被称为固定站(fixed station)、NodeB、eNodeB(eNB)、接入点(access point)、发送点、接收点、毫微微小区、小型小区等词的情况。
移动台有时也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称为订户站、移动单元、订户单元、无线单元、远程单元、移动设备、无线设备,无线通信设备、远程设备、移动订户站、接入终端、移动终端、无线终端、远程终端、手持设备、用户代理、移动客户端、客户端或者一些其他适当的词语。
此外,本说明书中的无线基站也可以调换为用户终端。例如,对于将无线基站以及用户终端间的通信置换为多个用户终端间(设备对设备(D2D:Device-to-Device))的通信的结构,也可以应用本发明的各方式/实施方式。在该情况下,可以设为用户终端20具有上述无线基站10具有的功能的结构。此外,“上行”或“下行”等词,也可以调换为“侧”。例如,上行信道也可以调换为侧信道。
同样地,本说明书中的用户终端也可以调换为无线基站。在该情况下,可以设为无线基站10具有上述用户终端20具有的功能的结构。
在本说明书中,设为由基站进行的特定操作,有时根据情况也由其上位节点(upper node)进行。在由具有基站的一个或者多个网络节点(network nodes)组成的网络中,为了与终端的通信而进行的各种操作显然可以由基站、基站以外的1个以上的网络节点(例如,考虑MME(移动性管理实体(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S-GW(服务网关(Serving-Gateway))等,但并不限定于此)或者它们的组合来进行。
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各方式/实施方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也可以伴随着执行而切换使用。此外,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各方式/实施方式的处理过程、时序、流程图等,只要不矛盾,则可以调换顺序。例如,关于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方法,按照例示的顺序提示各种步骤的元素,并不限定于提示的特定的顺序。
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各方式/实施方式可以应用于LTE(长期演进(LongTermEvolution))、LTE-A(LTE-Advanced)、LTE-B(LTE-Beyond)、SUPER3G、IMT-Advanced、4G(第4代移动通信系统(4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5G(第5代移动通信系统(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FRA(未来无线接入(FutureRadio Access))、New-RAT(无线接入技术(Radio Access Technology))、NR(新无线(NewRadio))、NX(新无线接入(New radio access))、FX(下一代无线接入(Future generationradio access))、GSM(注册商标)(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communications))、CDMA2000、UMB(超移动宽带(Ultra Mobile Broadband))、IEEE 802.11(Wi-Fi(注册商标))、IEEE 802.16(WiMAX(注册商标))、IEEE 802.20、UWB(超宽带(Ultra-WideBand))、Bluetooth(注册商标)以及利用其他恰当的无线通信方法的系统和/或基于它们而被扩展的下一代系统。
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所谓“基于”的记载,除非另行明确描述,否则不表示“仅基于”。换言之,所谓“基于”的记载,表示“仅基于”和“至少基于”双方。
对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使用了“第一”、“第二”等称呼的元素的任何参照,并不对这些元素的数量或者顺序进行全面限定。可以在本说明书中使用这些称呼作为区分2个以上的元素间的便利的方法。因此,第一以及第二元素的参照,并不意味着只可以采用2个元素或者第一元素必须以某种形式位于第二元素之前。
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所谓“判断(决定)(determining)”等词,有时包含多种多样的操作。“判断(决定)”例如可以将计算(calculating)、算出(computing)、处理(processing)、导出(deriving)、调查(investigating)、搜索(looking up)(例如,在表格、数据库或者其他数据结构中的搜索)、确认(ascertaining)等视为进行“判断(决定)”等。此外,“判断(决定)”可以将接收(receiving)(例如,接收信息)、发送(transmitting)(例如,发送信息)、输入(input)、输出(output)、接入(accessing)(例如,接入存储器中的数据)等视为进行“判断(决定)”。此外,“判断(决定)”可以将解决(resolving)、选择(selecting)、选定(choosing)、建立(establishing)、比较(comparing)等视为进行“判断(决定)”。即,“判断(决定)”可以将若干操作视为进行“判断(决定)”。
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被连接(connected)”、“被耦合(coupled)”等词,或者它们所有的变形,意味着2个或其以上的元素间的直接或者间接的所有连接或者耦合,并且能够包含被相互“连接”或者“耦合”的2个元素间存在1个或其以上的中间元素的情况。元素间的结合或者连接可以是物理上的,也可以是逻辑上的,或者也可以是它们的组合。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情况下,能够考虑2个元素通过使用1个或其以上的电线、电缆和/或印刷电气连接而被相互“连接”或者“耦合”,并且作为若干非限定性且非包容性的例子,通过使用具有无线频域、微波区域以及光(可见以及不可见两者)区域的波长的电磁能量等而被相互“连接”或者“耦合”。
在本说明书或者权利要求书中使用“包含(including)”、“含有(comprising)”以及它们的变形的情况下,这些词与词语“具备”同样地,意为总括。进一步,在本说明书或者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词语“或者(or)”,并不意味着逻辑异或。
以上,详细说明了本发明,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本发明显然并不限定于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实施方式。本发明能够作为修正以及变更方式来实施,而不脱离由权利要求书的记载所确定的本发明的宗旨以及范围。因此,本说明书的记载以例示说明为目的,对本发明不具有任何限制性的含义。
本申请基于2016年10月28日申请的特愿2016-212065。其内容全部包含于此。
Claims (6)
1.一种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接收单元,接收由包含多个码块的传输块构成的下行链路(DL)信号;以及
控制单元,对对于所述DL信号的送达确认信息的发送进行控制,
即使在被设定按每个码块的所述送达确认信息的发送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也基于用于对所述DL信号进行调度的下行控制信息(DCI)、或者上行链路(UL)信号的有效载荷,按每个传输块控制所述送达确认信息的发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即使在被设定按每个码块的所述送达确认信息的发送的情况下,在按每个码块的所述送达确认信息的比特数超过所述UL信号的有效载荷时,所述控制单元也基于所述传输块的尺寸,控制按每个传输块的所述送达确认信息的发送。
3.如权利要求1或者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基于通过高层信令被设定的每一传输块的码块数目,控制按每个传输块的所述送达确认信息的发送。
4.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基于在所述DCI中包含的码块的累积值,控制按每个码块的所述送达确认信息的发送。
5.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的任一项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基于按每个码块的所述送达确认信息而被重发的码块与新发的码块复用或者不复用而被发送。
6.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
在用户终端中,接收由包含多个码块的传输块构成的下行链路(DL)信号的步骤;以及在用户终端中,对对于所述DL信号的送达确认信息的发送进行控制的步骤,
即使在被设定按每个码块的所述送达确认信息的发送的情况下,所述用户终端也基于用于对所述DL信号进行调度的下行控制信息(DCI)、或者上行链路(UL)信号的有效载荷,按每个传输块控制所述送达确认信息的发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6-212065 | 2016-10-28 | ||
JP2016212065 | 2016-10-28 | ||
PCT/JP2017/038418 WO2018079571A1 (ja) | 2016-10-28 | 2017-10-25 | 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114994A true CN110114994A (zh) | 2019-08-09 |
CN110114994B CN110114994B (zh) | 2022-04-19 |
Family
ID=620235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80078314.5A Active CN110114994B (zh) | 2016-10-28 | 2017-10-25 |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90253204A1 (zh) |
EP (1) | EP3534559A4 (zh) |
JP (2) | JPWO2018079571A1 (zh) |
CN (1) | CN110114994B (zh) |
CA (1) | CA3041977A1 (zh) |
WO (1) | WO2018079571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943698A (zh) * | 2020-04-09 | 2023-04-07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终端、无线通信方法以及基站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2561715B1 (ko) * | 2016-11-24 | 2023-08-0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무선 셀룰라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부분 재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
US10412733B2 (en) * | 2017-02-17 | 2019-09-1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Feedback-based retransmission using mixed-duration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s |
TWI778336B (zh) * | 2017-03-08 | 2022-09-21 | 南韓商Lg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 在無線通訊系統中用於傳送和接收無線訊號的方法、設備、媒體、裝置、及基地臺 |
WO2018169355A1 (ko) * | 2017-03-17 | 2018-09-20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의 데이터 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
CN109565367B (zh) * | 2017-03-23 | 2021-11-30 | Lg 电子株式会社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或接收确认应答信息的方法以及设备 |
EP3416325B1 (en) * | 2017-06-16 | 2021-01-13 | Acer Incorporated | Device and method of handling code block group-based communication operation |
CN109392152B (zh) * | 2017-08-11 | 2023-06-0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
US10750488B2 (en) | 2017-09-11 | 2020-08-18 | Apple Inc. |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based on codeblock groups in new radio systems |
WO2019099670A1 (en) * | 2017-11-15 | 2019-05-23 | Idac Holding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rq-ack codebook size determination and resource selection in nr |
US10944512B2 (en) * | 2017-11-17 | 2021-03-0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ode block group retransmission |
CN109842476B (zh) * | 2017-11-29 | 2021-10-2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数据接收方法及装置 |
CN110324126B (zh) * | 2018-03-30 | 2020-12-04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
CN112425229A (zh) * | 2018-05-21 | 2021-02-26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用户终端 |
JP7243059B2 (ja) * | 2018-07-18 | 2023-03-22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基地局、無線端末、無線通信システム並びに無線通信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US11531639B2 (en) * | 2018-07-26 | 2022-12-20 | The Boeing Company | Pipelined cognitive signal processor |
WO2020031278A1 (ja) * | 2018-08-07 | 2020-02-13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送信装置、受信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方法 |
WO2020034055A1 (en) * | 2018-08-13 | 2020-02-2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Layer mapping for multi-trp transmission |
CN111148265B (zh) * | 2018-11-02 | 2023-05-2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下行控制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
WO2020143062A1 (zh) * | 2019-01-11 | 2020-07-16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方法和终端 |
AU2019420405A1 (en) * | 2019-01-11 | 2020-10-01 |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feedback information,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
BR112021021550A2 (pt) * | 2019-04-30 | 2021-12-28 |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Método de determinação de recurso, dispositivo terminal e dispositivo de rede |
CN115694731B (zh) * | 2019-11-08 | 2023-11-1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控制信息指示方法、通信节点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801490A (zh) * | 2011-05-25 | 2012-11-2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上行协作集中信息交互的方法及系统 |
CN104283651A (zh) * | 2013-07-01 | 2015-01-14 |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混合重传的方法 |
CN104301077A (zh) * | 2013-07-16 | 2015-01-21 |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混合重传的方法 |
CN105515719A (zh) * | 2014-09-24 | 2016-04-2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WO2016126653A1 (en) * | 2015-02-05 | 2016-08-1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Efficient ack/nack transmission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0147755A (ja) * | 2008-12-18 | 2010-07-01 | Sharp Corp | 送信装置、受信装置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
JP5212539B2 (ja) * | 2009-03-25 | 2013-06-19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移動局装置、基地局装置、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無線通信方法 |
EP2913951A1 (en) * | 2014-02-26 | 2015-09-02 | Alcatel Lucent | Apparatus,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controlling information related to an acknowledgment of a reception of a payload data packet, base station transceiver and mobile transceiver |
US10033505B2 (en) * | 2014-07-31 | 2018-07-2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ransmission of uplink control channels over an unlicensed radio frequency spectrum band |
US10735170B2 (en) * | 2014-08-06 | 2020-08-04 | Lg Electronics Inc. | ACK/NACK feedback method and user equipment |
JP6520371B2 (ja) | 2015-05-13 | 2019-05-29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基板検査装置、基板検査方法、及び基板検査プログラム |
US11252717B2 (en) * | 2016-09-02 | 2022-02-15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Co-existence of latency tolerant and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 |
CN107888330B (zh) * | 2016-09-30 | 2022-04-0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
US10917938B2 (en) * | 2016-10-10 | 2021-02-09 | Apple Inc. | User equipment (UE), evolved node-b (eNB) and methods for dynamic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
2017
- 2017-10-25 CN CN201780078314.5A patent/CN110114994B/zh active Active
- 2017-10-25 JP JP2018547698A patent/JPWO2018079571A1/ja active Pending
- 2017-10-25 CA CA3041977A patent/CA3041977A1/en active Pending
- 2017-10-25 US US16/345,569 patent/US20190253204A1/en active Pending
- 2017-10-25 EP EP17865862.1A patent/EP3534559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7-10-25 WO PCT/JP2017/038418 patent/WO2018079571A1/ja unknown
-
2022
- 2022-09-22 JP JP2022150805A patent/JP7490725B2/ja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801490A (zh) * | 2011-05-25 | 2012-11-2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上行协作集中信息交互的方法及系统 |
CN104283651A (zh) * | 2013-07-01 | 2015-01-14 |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混合重传的方法 |
CN104301077A (zh) * | 2013-07-16 | 2015-01-21 |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混合重传的方法 |
CN105515719A (zh) * | 2014-09-24 | 2016-04-2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WO2016126653A1 (en) * | 2015-02-05 | 2016-08-1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Efficient ack/nack transmission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QUALCOMM INCORPORATED: ""R1-1610179_UCI content"", 《3GPP TSG-RAN WG1 #86》 *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943698A (zh) * | 2020-04-09 | 2023-04-07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终端、无线通信方法以及基站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A3041977A1 (en) | 2018-05-03 |
JPWO2018079571A1 (ja) | 2019-09-26 |
EP3534559A1 (en) | 2019-09-04 |
WO2018079571A1 (ja) | 2018-05-03 |
JP2022177217A (ja) | 2022-11-30 |
EP3534559A4 (en) | 2020-06-24 |
CN110114994B (zh) | 2022-04-19 |
JP7490725B2 (ja) | 2024-05-27 |
US20190253204A1 (en) | 2019-08-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114994A (zh) |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09314607A (zh) | 用户终端和无线通信方法 | |
CN110431875A (zh) |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09661847A (zh) |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10169164A (zh) | 用户终端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07736067A (zh)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08353312A (zh)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10024434A (zh) |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08353316A (zh)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09155987A (zh) |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09644370A (zh) |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09644488A (zh) |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10800232A (zh) |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09565493A (zh) | 用户终端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07710813A (zh)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08605233A (zh)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和无线通信方法 | |
CN109792760A (zh) |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09479209A (zh) |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09716698A (zh) |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07925911A (zh) | 无线基站、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JP7320841B2 (ja) | 端末、無線通信方法、基地局及びシステム | |
US20200244390A1 (en) | User terminal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 |
WO2018185896A1 (ja) | 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
CN109314983A (zh) | 用户终端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10476469A (zh) |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