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25911A - 无线基站、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基站、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925911A CN107925911A CN201680047619.5A CN201680047619A CN107925911A CN 107925911 A CN107925911 A CN 107925911A CN 201680047619 A CN201680047619 A CN 201680047619A CN 107925911 A CN107925911 A CN 10792591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ell
- user terminal
- information
- base station
- wireless bas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6—ARQ related signal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54—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4—Error contro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06—TPC algorithms
- H04W52/14—Separate analysis of uplink or downlink
- H04W52/146—Uplink power contro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54—Signalisation aspects of the TPC commands, e.g. frame structure
- H04W52/545—Signalisation aspects of the TPC commands, e.g. frame structure modifying TPC bits in special situ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54—Signalisation aspects of the TPC commands, e.g. frame structure
- H04W52/58—Format of the TPC b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即使是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设定有多个分量载波的情况下,也适当地进行HARQ‑ACK的反馈且抑制通信质量的降低。一种无线基站,与能够利用多个小区的用户终端进行通信,具有:控制单元,控制从各小区的DL发送;以及接收单元,接收针对DL发送从用户终端反馈的ACK/NACK,所述控制单元在进行DL发送的各小区的下行控制信息中分别包括与是否对应于特定的小区有关的信息而控制DL发送。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无线基站、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在UMTS(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网络中,以进一步的高速数据速率、低延迟等为目的,长期演进(LTE:Long Term Evolution)成为规范(非专利文献1)。此外,以从LTE的进一步的宽带化和高速化为目的,还研究LTE的后继系统(例如,也称为LTE Advanced(以下,表示为“LTE-A”)、FRA(未来无线接入(FutureRadio Access))等)。
LTE Rel.10-12的系统结构包括以LTE系统带域作为一个单位的至少一个分量载波(CC:Component Carrier)。这样,将汇集多个分量载波(小区)而宽带化的技术称为载波聚合(CA:Carrier Aggregation)。在LTE Rel.10-12的系统中,利用使用了最多5个CC的CA。
在LTE系统中,在用户终端(UE)和无线基站(eNB)的无线通信中,为了抑制信号的接收错误所引起的通信质量的劣化,支持混合自动重发请求(HARQ:Hybrid AutomaticRepeat reQuest)。例如,用户终端根据从无线基站发送的DL信号的接收状况来反馈送达确认信号(也称为HARQ-ACK、ACK/NACK)。规定在上行控制信道(PUCCH)中发送HARQ-ACK的情况下,用户终端根据CC(或者,小区)数等来利用规定的PUCCH格式(非专利文献2)。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 TS 36.300“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and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Overall description;Stage 2”
非专利文献2:3GPP TS 36.213“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Physical layer procedures(Release 12)”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在现有的LTE系统(Rel.12以前)中,用户终端反馈的ACK/NACK的比特尺寸(也称为码本尺寸、比特串尺寸)基于从无线基站通过高层信令预先半静态(semi-static)地通知的信息(CC数等)来决定。因此,在应用CA的情况下,用户终端以基于所设定的CC数等来固定地决定的码本尺寸来进行ACK/NACK反馈。
因此,在对用户终端所设定的CC数和在某子帧中进行DL信号的调度的CC数不同的情况下,在用户终端中不能变更码本尺寸。其结果,即使是在实际上调度的CC数少的情况下,也会存在发送的ACK/NACK尺寸大到必要以上的情况。
此外,在Rel.12以前,在CA时能够设定的CC数最多为5个,但设想在Rel.13以后能够设定的CC数会扩展。此时,若与现有的LTE系统同样地决定ACK/NACK的比特尺寸,则产生所设定的CC数和被调度的CC数大不相同的情况。由此,存在UL发送的开销增加的顾虑。
另一方面,考虑基于用户终端接收到的DL信号(接收到DL信号的CC数)等,动态地控制要反馈的HARQ-ACK的码本尺寸。但是,在用户终端将DL信号检测错误或者误检测的情况下,产生在无线基站和用户终端中码本尺寸的认识不同的情况。此时,无线基站不能适当地对从用户终端反馈的ACK/NACK进行解码,存在通信质量降低的顾虑。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即使是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设定有多个分量载波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进行HARQ-ACK的反馈且抑制通信质量的降低的无线基站、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一方式的无线基站是与能够利用多个小区的用户终端进行通信的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具有:控制单元,控制从各小区的DL发送;以及接收单元,接收针对DL发送从用户终端反馈的ACK/NACK,所述控制单元在进行DL发送的各小区的下行控制信息中分别包括与是否对应于特定的小区有关的信息而控制DL发送。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式,即使是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设定有多个分量载波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进行HARQ-ACK的反馈且抑制通信质量的降低。
附图说明
图1A是表示多个CC中的下行链路的调度的图,图1B是表示设定有32个CC的情况下的一例的图。
图2是表示用户终端和无线基站间的调度CC的认识的一例的图。
图3是表示利用了DAI的ACK/NACK发送的一例的图。
图4是示出表示第一方式中的TPC字段的比特信息的表的一例的图。
图5是表示第一方式中的ACK/NACK发送方法的一例的图。
图6A以及图6B是表示第二方式中的ACK/NACK发送方法的一例的图。
图7A是表示第三方式中的调度信息的通知方法的一例的图,图7B是表示将小区的组合定义了4种(2比特)的表的图。
图8是示出表示第三方式中的调度信息的表的一例的图。
图9是表示第三方式中的DCI格式2的利用方法的一例的图。
图10是表示第三方式中的各CC的调度状况的图。
图11是示出表示第四方式中的TPC字段的比特信息的表的一例的图。
图12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概略结构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用户终端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用户终端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LTE系统中,在使用了多个CC(小区)的用户终端和无线基站的无线通信中支持重发控制(混合自动重发确认(HARQ-ACK: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Acknowledgement)、确认/否定确认(ACK/NACK:ACKnowledgement/NegativeACKnowledgement))。例如,用户终端基于对于从无线基站发送的DL信号的接收结果,将ACK/NACK(或者DTX)反馈给无线基站。
在LTE系统中,为了由用户终端将ACK/NACK(HARQ-ACK)通过上行控制信道(PUCCH)发送给无线基站,规定了多个PUCCH格式(PUCCH format)。在此,ACK/NACK以由表示ACK和NACK的比特构成的规定的长度的比特串构成。
例如,设定了PUCCH格式1a/1b的用户终端在与调度PDSCH的控制信道(PDCCH/EPDCCH)的CCE/ECCE(控制信道元素/增强的CCE(Control Channel Element/EnhancedCCE))索引对应的PUCCH资源中,对ACK/NACK信号不进行编码而发送。
此外,设定了PUCCH格式3的用户终端将在SCell的PDCCH/EPDCCH中包含的TPC(发送功率控制(Transmit Power Control))字段(TPC命令比特)更换为ARI(确认/否定确认资源指示符(Ack/nack Resource Indicator)),并在通过高层信令而被设定的4个资源中的、由ARI指定的任一个PUCCH资源中发送。此时,ARI的值能够在调度不同的SCell的PDSCH的PDCCH、EPDCCH间设为相同。在PUCCH格式3中,在使用FDD(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Duplex))时设定最大10比特的码本尺寸,在使用TDD(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时设定最大21比特的码本尺寸,用于ACK/NACK。
在现有系统(LTE Rel.10-12)中,在PUCCH中发送的HARQ-ACK的码本(ACK/NACK比特串)尺寸基于如上所述那样通过高层信令而被通知的信息来半静态(semi-static)地决定。
在使用FDD的情况下,基于通过RRC信令而被设定(Configure)的CC数和表示在各CC中能否应用MIMO(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的TM(发送模式(Transmission Mode)),确定整体的ACK/NACK(A/N)比特尺寸。此时,与调度对象的CC数无关地,用户终端基于高层信令来发送ACK/NACK比特串。
在使用TDD的情况下,不仅是上述的使用FDD的情况,还基于成为一个UL子帧的每个PUCCH的送达确认信号(ACK/NACK)的对象的DL子帧数,确定ACK/NACK比特串整体的尺寸。与在调度信息中包含的调度对象的CC数或子帧数无关地,用户终端基于高层信令来发送ACK/NACK比特串。
这样,在基于通过高层信令而被通知的信息来决定要反馈的ACK/NACK的比特尺寸的情况下,产生和与对用户终端实际调度的CC数对应的ACK/NACK比特尺寸不同的情况。
例如,设想对利用CA的用户终端设定5个CC(CC#0-#4),在某子帧中使用3个CC(CC#0、#3、#4)对该用户终端发送DL信号的情况(参照图1A)。在图1A所示的例中,被调度的CC只不过是CC#0、CC#3、CC#4这3个。但是,由于从高层信令通知的ACK/NACK尺寸为5个CC量,所以用户终端发送5个CC量的ACK/NACK。此时,由于用户终端不能检测与未被调度的CC(CC#1、CC#2)对应的PDCCH/EPDCCH,所以判断为NACK进行反馈。
这样,在现有系统中,即使是在与实际被调度(发送DL信号)的CC对应的ACK/NACK码本尺寸和通过高层信令而被通知的码本尺寸不同的情况下,用户终端也不能变更码本尺寸。
另外,在LTE Rel.10-12中的CA中,每个用户终端的能够设定的CC数被限制为最多5个。另一方面,在LTE Rel.13以后,为了实现更加灵活且快速的无线通信,研究放宽能够对用户终端设定的CC数的限制,设定6个以上的CC(超过5个的CC,例如最多32个CC)(参照图1B)。在此,能够设定的CC数为6个以上的载波聚合例如可以被称为扩展CA(增强的(enhanced)CA)、Rel.13CA等。
这样,在被设定的CC数扩展的情况下,设想被设定的CC数和在各子帧中调度的CC数之差变大。在调度DL信号的CC数比被设定的CC数少的情况下,若如以往那样半静态地决定码本尺寸,则产生诸如从用户终端发送的ACK/NACK基本上为NACK的情况。例如,在图1B中,表示对用户终端设定32个CC,且实际上被调度的CC数成为10个的情况。此时,与整体的CC数(32个CC)相比,实际上被调度的小区的数目(10个CC)更少,一半以上的CC成为NACK。
此外,ACK/NACK的码本尺寸越小,则用户终端发送的信息量越少。因此,若能够减小ACK/NACK的码本尺寸,则能够将在无线发送时要求的通信质量(信号对干扰加噪声功率比(SINR: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power Ratio))抑制得较低。例如,即便是使用最多5个CC的CA,用户终端也根据被调度的CC来减小要反馈的ACK/NACK的码本尺寸,从而能够将在ACK/NACK的发送中要求的SINR抑制得较低。
因此,用户终端能够根据被调度的CC数来动态(dynamic)地变更要反馈的ACK/NACK(HARQ-ACK)的码本尺寸是有效的。
在用户终端能够动态地变更要反馈的ACK/NACK的码本尺寸的情况下,例如,考虑用户终端根据被调度的CC数等来动态地变更ACK/NACK的比特数。作为动态地变更ACK/NACK的比特数的方法,考虑用户终端基于下行信号(例如,调度PDSCH的PDCCH/EPDCCH)的检测数来决定ACK/NACK的比特数的方法。
这样,用户终端基于检测出的下行控制信息(PDCCH/EPDCCH)来控制ACK/NACK的码本尺寸,从而能够根据被调度的CC数来适当地缩小码本尺寸。
另外,在应用了CA的ACK/NACK中使用的PUCCH格式(例如,格式3)中,在ACK/NACK比特串中应用纠错编码(例如块编码)而被发送。因此,若在进行编码的用户终端和进行解码的无线基站中码本尺寸的认识不一致,则无线基站不能准确地解码从用户终端反馈的ACK/NACK。
例如,若用户终端发生诸如认出与原本被调度的CC数不同的CC数的检测错误或误检测,则产生在无线基站和用户终端中码本(比特串)尺寸的认识不一致的事态(参照图2)。在图2中,表示虽然无线基站对用户终端进行利用了8个CC的调度(DL信号的发送),但在用户终端中检测出5个CC量的PDCCH/EPDCCH(调度信息)的情况。即,用户终端对3个CC量的DL信号(例如,PDCCH/EPDCCH)发生了检测错误。
在图2中,在用户终端基于检测出的DL信号(CC数)来决定ACK/NACK码本尺寸的情况下,用户终端将检测出的5个CC量的ACK/NACK比特串发送给无线基站。因此,无线基站不能准确地进行解码,ACK/NACK比特串整体受到影响,使用了ACK/NACK的反馈质量显著变差。
这样,用户终端在对从无线基站通过规定CC来发送的DL信号发生了检测错误的情况下,判断为分配了比该无线基站发送了DL信号的CC数更少的CC数。此外,用户终端在对从无线基站发送的DL信号发生了误检测的情况下,判断为分配了比该无线基站发送了DL信号的CC数更多的CC数。
虽然能够容易应用用户终端基于PDCCH/EPDCCH的检测数来决定要发送的ACK/NACK的码本尺寸的方法,但若发生检测错误或误检测,则在无线基站和用户终端之间码本尺寸的认识产生偏差。此时,如上所述,基于ACK/NACK的反馈质量变差,存在通信质量变差的顾虑。
或者,考虑用户终端利用在各小区的下行控制信息中包含的DL分配索引(下行链路分配指示符(索引)(DAI:Downlink Assignment Indicator(Index)))来判断在某子帧中调度的小区(进行了DL发送的小区)。DAI是对被调度的小区分别分配的值,利用于表示调度小区的数目(累积值)。
例如,无线基站在被调度的小区的下行控制信息中分别包括不同的DAI而发送。在各小区的下行控制信息中包含的DAI例如能够基于小区索引等按照升序进行设定。此时,在被调度的小区之中、小区索引最大的小区的DAI成为最大(被调度的小区数)。
在从多个小区接收到DL信号时,在各小区的下行控制信息中包含的DAI(累积值)的值不连续的情况下,用户终端能够判断为对于与未能检测出的DAI对应的小区发生了检测错误。例如,如图3所示,设想对于设定了15个CC的用户终端在某子帧中使用6个CC(CC#1、#4、#6、#8、#11、#13)进行DL发送的情况。
此时,无线基站在6个CC(CC#1、#4、#6、#8、#11、#13)的下行控制信息中分别设定不同的DAI(1-6)而发送。例如,在用户终端对CC#6发生了检测错误的情况下,在用户终端中检测出的DAI成为1、2、4-6,所以用户终端能够判断为在规定CC中产生了检测错误。此时,用户终端针对该检测错误的CC判断为NACK,且能够基于检测出的最大的DAI(在此,6)来决定ACK/NACK码本尺寸而进行反馈。无线基站能够基于从用户终端反馈的信息,在CC#6中重发DL信号。
这样,通过利用DAI,能够使用户终端和无线基站间的ACK/NACK码本尺寸的认识一致,且能够在无线基站侧针对用户终端检测错误的CC适当地进行重发控制。
但是,本发明人等发现了即使是利用了DAI的情况下,对在被调度的小区之中的、在下行控制信息中包含的DAI成为最大的小区发生了检测错误的情况下,用户终端也不能掌握该检测错误。例如,在图3中,在用户终端对CC#13发生了检测错误的情况下,因在用户终端中检测出的DAI成为连续的1-5,所以用户终端不能判断CC#13的检测错误。此时,用户终端判断为被调度的CC是5个CC(CC#1、#4、#6、#8、#11)而决定码本尺寸,进行ACK/NACK反馈。其结果,产生用户终端和无线基站间的ACK/NACK码本尺寸的认识不一致的情况。
因此,本发明人想到了将与进行DL发送的小区(成为调度对象的小区)是否对应于特定的小区有关的信息包含在各小区的下行控制信息中通知给用户终端。作为特定的小区,例如,能够设为在进行DL发送的小区之中的、在各小区的下行控制信息中包含的DL分配索引的值最大的小区或者小区索引最大的小区。
由此,即使是对特定的小区的下行控制信息发生了检测错误的情况下,用户终端也能够基于在接收到的小区的下行控制信息中包含的信息来掌握该特定的小区的检测错误。此外,通过在下行控制信息中包括DAI,在对特定的小区以外的其他的小区的下行控制信息发生了检测错误的情况下,能够基于DAI来掌握该其他的小区的检测错误。其结果,即使是对被调度的任一个小区发生了检测错误的情况下,用户终端也能够考虑该检测错误而决定ACK/NACK码本尺寸。
此外,本发明人想到了将与进行DL发送的小区(成为调度对象的小区)有关的信息通知给用户终端,用户终端基于与调度对象小区有关的信息来控制要发送的ACK/NACK的码本尺寸。
根据本实施方式,用户终端接收用于确定调度对象的小区的信息,并基于该信息来控制ACK/NACK反馈。这样,通过基于用于确定调度对象的小区的信息来进行ACK/NACK反馈控制,能够动态地变更ACK/NACK的码本尺寸,且在无线基站和用户终端中使设为对象的码本尺寸的认识一致。由此,即使是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设定有多个分量载波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进行HARQ-ACK的反馈且抑制通信质量的降低。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以下的说明中,例示从无线基站对用户终端使用在PDCCH或EPDCCH中包含的DCI(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来发送与调度对象小区有关的信息的情况,但本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DLMAC CE(下行链路媒体访问控制控制元素(DownLink Medium Access Control ControlElement))来发送与调度对象小区有关的信息。
此外,在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作为HARQ-ACK反馈,能够利用PUCCH格式3,但并不限定于此。也能够利用容量大于PUCCH格式3的新PUCCH格式。此外,在利用双重连接(DC:Dual Connectivity)的情况下,分类为包括PCell的MCG和包括进行PUCCH发送的PSCell的SCG,但能够将PCell置换为PSCell后应用于SCG。此外,进行调度的小区的数目或配置、被调度的小区的索引、所发送的信号也并不限定于以下的例子。
(第一方式)
在第一方式中,说明对于在被调度的小区(CC)的下行控制信息中包含的规定字段设定表示该小区是否对应于特定的小区的比特信息的情况。具体而言,说明利用功率控制字段(TPC字段)作为规定字段,并与其他的信息组合而设定的情况。另外,规定小区的下行控制信息不仅包括在该规定小区中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还包括在其他的小区中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交叉载波调度)。
无线基站能够利用在各小区的下行控制信息中包含的TPC字段,将各小区是否为特定的小区的情况分别通知给用户终端。例如,在TPC字段由多个比特值(例如,PUCCH用的TPC命令值)构成的情况下,无线基站将规定的比特值与特定的小区相关联而进行设定。
特定的小区例如能够设为在进行DL发送的小区之中的、在各小区的下行控制信息中包含的DL分配索引的值最大的小区或者小区索引最大的小区。特定的小区能够由副小区构成。此外,特定的小区的下行控制信息成为在多个小区之中被调度的最后的PDCCH(lastPDCCH)。
图4是表示第一方式中的规定了对TPC字段(PUCCH用的TPC命令值)设定的比特信息的表的一例的图。在图4中,表示由2比特构成TPC字段,且规定的比特值(在此,“11”)与特定的小区(最后的PDCCH)相关联而设定的表。即,利用功率控制字段,组合内容不同的比特信息而进行规定。
此时,主小区的下行控制信息中的TPC字段利用于控制PUCCH的功率,能够对副小区的下行控制信息中的TPC字段规定表示是特定的小区的比特信息(例如,“11”)。即,在副小区的TPC字段中,组合定义了表示PUCCH资源的比特信息(图4中的“00”、“01”、“10”)和表示是特定的小区的信息(图4中的“11”)。
无线基站对特定的小区的下行控制信息(最后的PDCCH)的TPC字段设定规定的比特值(例如,“11”)而进行DL发送。另一方面,无线基站对其他的小区(例如,特定的小区以外的副小区)的下行控制信息的TPC字段设定利用于PUCCH的资源决定的比特值(例如,“00”、“01”、“10”)中的任一个而进行DL发送。
用户终端能够基于在进行DL发送的各小区的下行控制信息中包含的TPC字段的比特值,掌握主小区的PUCCH的功率、利用于ACK/NACK反馈等的PUCCH资源和/或特定的小区来控制UL发送。
在只检测出了主小区的下行控制信息的情况下,用户终端能够判断为只有该主小区有DL发送,并控制ACK/NACK反馈。此时,用户终端能够利用现有系统的PUCCH格式1a/1b来进行ACK/NACK反馈(回退)。
在只检测出了特定的小区的下行控制信息(TPC命令)的情况下,用户终端不能接收通过其他的小区(副小区)的TPC命令而被通知的与PUCCH资源有关的信息。此时,用户终端能够控制为不发送对于该特定的小区的ACK/NACK。或者,用户终端能够利用规定的PUCCH资源,控制对于该特定的小区的ACK/NACK的发送。
在只检测出了与特定的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的情况下,用户终端不能取得利用于ACK/NACK反馈的PUCCH资源信息。因此,此时,用户终端能够控制为利用预先确定的规定的资源来发送PUCCH或者不发送PUCCH。
图5表示设定了1个主小区(CC#0)和5个副小区(CC#1-#5)且在某子帧中在CC#0、#1、#3-#5中进行DL发送的情况。此外,表示根据小区ID的顺序而设定(累积)DAI的值的情况。在图5中,在被调度的小区之中CC#5相当于DAI的值最大的小区,CC#5的下行控制信息成为在多个小区之中被调度的最后的PDCCH(last PDCCH)。
此时,无线基站利用CC#0的下行控制信息的TPC字段(在此,比特值“00”)来控制用户终端中的PUCCH的发送功率。此外,无线基站利用CC#1、#3、#4的下行控制信息的TPC字段(在此,比特值“10”)来通知用户终端利用于ACK/NACK反馈的PUCCH资源。此外,利用CC#5的下行控制信息的TPC字段(在此,比特值“11”)对用户终端通知该CC#5对应于特定的小区的情况。
用户终端基于在接收到的小区的下行控制信息中包含的TPC字段,进行PUCCH的发送功率控制、PUCCH资源的选择以及特定的小区的掌握。在接收到被调度的全部CC(CC#0、#1、#3-#5)的情况下,用户终端基于各CC的下行控制信息和接收结果(ACK/NACK)来控制ACK/NACK的发送。例如,在CC#0、#1、#4、#5为ACK且CC#3为NACK的情况下,用户终端利用与比特值“10”对应的PUCCH资源,将ACK/NACK的信息(“1、1、0、1、1”)分配给PUCCH资源#1进行发送。在此,“1”相当于ACK,“0”相当于NACK。
另一方面,设想用户终端检测出CC#0、CC#1、CC#4并判断为ACK,检测出CC#3但判断为NACK,CC#5发生了检测错误的情况(参照图5)。
在不能接收CC#5的下行控制信息(TPC字段“11”)的情况下,用户终端判断为对特定的小区发生了检测错误。此时,用户终端关于特定的小区反馈NACK。在图5中,用户终端利用与比特值“10”对应的PUCCH资源,将ACK/NACK的信息(“1、1、0、1、0”)分配给PUCCH资源#1进行发送。此外,用户终端能够判断为进行了DL发送的CC数比实际检测出的CC数(4个)多1个,控制ACK/NACK码本尺寸。
无线基站能够基于从用户终端在PUCCH资源1中反馈的结果(“1、1、0、1、0”),判断为在CC#3和CC#5中未能适当地接收DL信号,进行CC#3和CC#5的重发控制。
这样,通过将与是否对应于DAI最大的小区有关的信息包含在各小区的下行控制信息中通知给用户终端,即使是在对DAI最大的小区发生了检测错误的情况下,用户终端也能够掌握该检测错误而控制ACK/NACK发送。由此,能够在无线基站和用户终端中使码本(比特串)尺寸的认识一致而进行ACK/NACK发送。其结果,即使是在对无线通信系统设定有多个分量载波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进行HARQ-ACK的反馈且抑制通信质量的降低。
另外,在LTE中,能够对每个CC设定不同的发送模式(TM:Transmission Mode)。用户终端发送的ACK/NACK的比特数根据TM而成为1比特或者多个比特(例如,2比特)。针对用户终端,对每个CC设定有不同的TM的情况下,码本尺寸根据在哪个CC中发送TPC字段“11”(表示是特定的小区的比特信息)的下行控制信息而改变。换言之,在对每个CC设定不同的TM的情况下,连发送了TPC字段“11”的下行控制信息的CC的TM都需要掌握。
因此,可以设为设定(Configure)了将与进行DL发送的小区(成为调度对象的小区)是否对应于特定的小区有关的信息包含在各小区的下行控制信息中进行通知的用户终端在全部的CC中应用空间捆绑。此时,通过应用MIMO而被调度了2个以上的传输块(TB:Transport Block)的CC的PDSCH解调结果作为异或的结果,作为1比特的ACK/NACK来进行反馈。此时,无论对各CC设定的TM以及所述特定的小区(例如,TPC字段“11”的小区)是哪一个,都能够使关于码本的尺寸的认识一致。
或者,也可以设为设定了将与进行DL发送的小区是否对应于特定的小区有关的信息包含在各小区的下行控制信息中进行通知的用户终端在全部的CC中反馈2比特的ACK/NACK。或者,也可以设为在全部的CC之中至少一个CC设定了需要2比特的ACK/NACK反馈的TM的情况下,在全部的CC中反馈2比特的ACK/NACK,在其他情况下,在全部的CC中反馈1比特的ACK/NACK。
或者,也可以设为该用户终端基于各CC的TM来决定ACK/NACK的比特数,且在无线基站侧尝试对于该特定的小区的ACK/NACK为1比特的情况和2比特的情况的2个模式的码本尺寸的解码。此时,无线基站只要将解码结果成为OK的码本尺寸判断为是该用户终端发送的ACK/NACK的码本尺寸即可。
(第二方式)
在第二方式中,说明利用在被调度的小区(CC)的下行控制信息中包含的DL分配索引(DAI),设定表示该小区是否对应于特定的小区的比特信息的情况。具体而言,以下说明利用对DAI追加了比特值的扩展字段作为规定字段的情况。另外,扩展字段可以与DAI字段单独设定,也可以对其他的字段进行追加。
无线基站能够利用在DAI字段中追加的比特值(例如,1比特的扩展字段),对用户终端通知与包括该DAI的下行控制信息对应的小区是否为特定的小区。
例如,若在下行控制信息中包含的DAI的扩展字段的比特值为“0”,则能够设为是DAI(累积值)最大的小区(最后的PDCCH)的小区,若比特值为“1”,则能够设为其他的小区。此时,无线基站对在调度的小区之中DAI最大的小区的下行控制信息(最后的PDCCH)的DAI扩展字段设定“0”,对其他的小区的DAI扩展字段设定“1”,并通知给用户终端。
用户终端能够基于各小区的下行控制信息的DAI字段(例如,3比特)和扩展字段(例如,1比特),判断实际被调度的小区。例如,在对用户终端已解调的下行控制信息之中的哪一个下行控制信息的扩展字段也都没有设定表示特定的小区的比特值(例如,“0”)的情况下,用户终端设想未能检测出特定的小区。此时,用户终端能够将特定的小区假设为NACK,且决定ACK/NACK码本尺寸来控制HARQ-ACK反馈。
图6表示设定了1个主小区(CC#0)和4个副小区(CC#1-#4)且在某子帧中在CC#0、#1、#3、#4中进行DL发送的情况。此外,表示根据小区ID的顺序而设定(累积)DAI的值的情况。在图6中,在被调度的小区之中CC#4相当于DAI的值最大的小区,CC#4的下行控制信息成为在多个小区之中被调度的最后的PDCCH(last PDCCH)。
此时,无线基站对在各小区的下行控制信息中包含的DAI追加扩展字段(例如,1比特),对CC#0、#1、#3的扩展字段设定比特值“1”,对CC#4的扩展字段设定比特值“0”。
用户终端能够基于在接收到的小区的下行控制信息中包含的DAI和扩展字段,判断被调度的小区。在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的扩展字段之中检测出规定的比特值(例如,“0”)的情况下,用户终端将该下行控制信息对应的小区判断为特定的小区,控制ACK/NACK反馈(参照图6A)。
在图6A所示的情况下,用户终端判断为CC#0、#1、#4是ACK,且CC#3是NACK,在规定的PUCCH资源中反馈ACK/NACK(“1、1、0、1”)。此时,用户终端能够判断为DAI最大的小区是CC#4,决定ACK/NACK的码本尺寸。
另一方面,在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的扩展字段之中没有检测出规定的比特值(例如,“0”)的情况下,用户终端判断为对DAI最大的小区的DL发送发生了检测错误,控制ACK/NACK反馈(参照图6B)。在图6B所示的情况下,用户终端判断为CC#0、#1是ACK,且CC#3、#4是NACK,在规定的PUCCH资源中反馈ACK/NACK(“1、1、0、0”)。此时,用户终端能够设想为DAI最大的小区发生了检测错误而决定ACK/NACK的码本尺寸。
无线基站能够基于从用户终端在PUCCH资源1中反馈的结果(“1、1、0、0”),判断为在CC#3和CC#4中未能适当地接收到DL信号,进行CC#3和CC#4的重发控制。
这样,通过将与是否对应于DAI最大的小区有关的信息包含在各小区的下行控制信息(扩展字段)中通知给用户终端,即使是在对DAI最大的小区发生了检测错误的情况下,用户终端也能够掌握该检测错误而控制ACK/NACK发送。由此,能够在无线基站和用户终端中使码本(比特串)尺寸的认识一致而进行ACK/NACK发送。
另外,在LTE中,能够对每个CC设定不同的发送模式(TM:Transmission Mode)。用户终端发送的ACK/NACK的比特数根据TM而成为1比特或者多个比特(例如,2比特)。针对用户终端,对每个CC设定有不同的TM的情况下,码本尺寸根据在哪个CC中发送DAI的追加字段成为“1”(表示是特定的小区的比特信息)的下行控制信息而改变。换言之,在对每个CC设定不同的TM的情况下,连发送了DAI的追加字段“1”的下行控制信息的CC的TM都需要掌握。
因此,可以设为设定(Configure)了将与进行DL发送的小区(成为调度对象的小区)是否对应于特定的小区有关的信息包含在各小区的下行控制信息中进行通知的用户终端在全部的CC中应用空间捆绑。此时,通过应用MIMO而被调度了2个以上的传输块(TB:Transport Block)的CC的PDSCH解调结果作为异或的结果,作为1比特的ACK/NACK来进行反馈。此时,无论对各CC设定的TM以及所述特定的小区(例如,DAI的追加字段“1”的小区)是哪一个,都能够使关于码本的尺寸的认识设为一致。
或者,也可以设为设定了将与进行DL发送的小区是否对应于特定的小区有关的信息包含在各小区的下行控制信息中进行通知的用户终端在全部的CC中反馈2比特的ACK/NACK。或者,也可以设为在全部的CC之中至少一个CC设定了需要2比特的ACK/NACK反馈的TM的情况下,在全部的CC中反馈2比特的ACK/NACK,在其他情况下,在全部的CC中反馈1比特的ACK/NACK。
或者,也可以设为该用户终端基于各CC的TM来决定ACK/NACK的比特数,在无线基站侧尝试对于该特定的小区的ACK/NACK为1比特的情况和2比特的情况的2个模式的码本尺寸的解码。此时,无线基站只要将解码结果成为OK的码本尺寸判断为是该用户终端发送的ACK/NACK的码本尺寸即可。
(第三方式)
在第三方式中,说明无线基站将与进行DL发送的小区(调度的小区)有关的信息通知给用户终端的方法。
无线基站能够利用下行控制信息(DCI)将小区的调度信息通知给用户终端。作为对于用户终端的通知方法,有通知位图形式或者小区的组合所关联的规定比特值的方法。
在位图形式中,对于对用户终端设定的小区,分别使用“1”和“0”而对用户终端通知各小区有无调度。例如,能够将被调度的小区设定为“1”,将没有被调度的小区设定为“0”,并通知给用户终端。
在位图形式中,对用户终端通知的比特数根据小区数而增加,但能够对用户终端详细通知各小区的调度信息。例如,在对用户终端设定了32个CC的情况下,在位图形式中,在表示各CC的调度状态的情况下,需要在DL控制信号中包含32比特的信息,但能够对用户终端单独通知各小区的调度信息。
或者,在位图形式中,还能够使用比被设定的小区数少的比特数而对用户终端通知调度信息。例如,在对用户终端设定了16个CC(或者,32个CC)的情况下,还能够利用8比特的位图形式。
此时,能够预先定义以位图形式通知调度信息的小区。例如,可以选择连续的8个CC(CC#0-#7),也可以选择非连续的8个CC(参照图7A)。此时,虽然无线基站的调度受到限制,但能够抑制下行控制信息的开销的增加。此外,关于选择的CC,能够预先使用高层信令和/或下行控制信息通知给用户终端。
在利用小区的组合所关联的规定比特值的情况下,预先定义CC的多个组合,将该多个CC的组合和不同的比特值相关联。无线基站根据调度的小区,将与规定的组合对应的规定比特值通知给用户终端。
此时,能够预先准备将多个CC的组合和对应的比特值相关联的表(参照图8)。在图8中,作为一例,表示使用3比特的比特信息(状态)来定义8种CC的组合的情况。此外,无线基站可以使用高层信令等而对用户终端通知与对应于各比特值的小区的组合有关的信息。
在增加要定义的小区的组合的种类的情况下,虽然调度信息的比特数增加,但能够对用户终端详细地通知各小区的调度信息。另一方面,在减小利用于调度信息的比特值的情况下(参照图7B),虽然无线基站的调度受到限制,但能够抑制下行控制信息的开销的增加。在图7B中,表示将小区的组合定义了4种(2比特)的表,无线基站从该表中选择相应于调度的小区的组合,并对用户终端通知调度信息。
无线基站还能够根据通信状况(例如,对用户终端所设定的小区数等),控制用于规定调度信息的比特数。
此外,无线基站能够将调度信息包含在1个下行控制信息(DCI)或者多个下行控制信息中通知给用户终端。在将调度信息包含在多个下行控制信息中的情况下,能够复制同一个调度信息而包含在多个下行控制信息中。或者,还能够分割调度信息而包含在多个下行控制信息中。
在1个DCI中包含对用户终端所设定的全部小区的调度信息的情况下,无线基站只要在至少1个小区中发送包括该调度信息的DCI即可。例如,无线基站能够在主小区中发送包括全部小区的调度信息的DCI。
此时,无线基站能够利用在公共搜索空间(CSS:Common Search Space)中发送的DCI格式1A/1C来生成DCI。此外,无线基站能够使用C-RNTI(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符(Cell-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或者用户终端专用的新的RNTI来对CRC加扰。
或者,无线基站也可以在主小区以外的规定小区中发送包括全部小区的调度信息的DCI。无线基站可以选择多个小区(也可以包括主小区)作为规定小区。通过在多个小区中发送调度信息,即使用户终端对1个CC发生了检测错误的情况下,也能够从其他的小区的DL信号取得调度信息。
与规定小区有关的信息能够通过高层信令等而从无线基站通知给用户终端。此外,无线基站能够利用在用户终端专用的搜索空间(USS:UE-specific Search Space)中发送的DCI格式Y来生成DCI。此外,在多个小区中发送调度信息的情况下,还能够按每个小区独立选择包含调度信息的DCI格式。
无线基站能够定义并利用新的DCI格式,作为DCI格式Y。或者,能够设为利用现有的DCI格式(例如,更换DCI格式的内容)作为DCI格式Y的结构。图9表示利用DCI格式2将调度信息通知给用户终端的情况的一例。在此,假设DCI格式2的CRC被C-RNTI加扰的情况。
在以32比特规定小区的调度信息的情况下,能够设为在DCI格式2中规定该调度信息,且将现有的DCI格式2的剩余的比特字段(比特信息)设定为零的结构。这样,通过利用DCI格式2(更换内容),在进行了对于DCI格式2的盲检测时,针对其输出,能够根据已知比特(明确了设定为零的情况的比特)来判定检测结果(OK/NG)。由此,不增加用户终端中的盲解码次数,就能够确保高的质量。在未能检测出DCI格式2的情况下,用户终端也可以判断为对全部的CC进行了调度而决定码本尺寸。
此外,在分割调度信息而包含在多个DCI中的情况下(1个DCI包括调度信息的一部分的情况下),无线基站能够在某DCI中包括调度信息的一部分,在其他的DCI中包括剩余的调度信息,并通知给用户终端。
此时,无线基站能够将调度信息分割为多个,并将分割后的信息分别包含在不同的小区的DCI中通知给用户终端。例如,在将调度信息分割为M个的情况下,无线基站能够将分割后的调度信息分别在不同的小区(M个小区)中进行发送。或者,无线基站也可以将分割后的调度信息分别在多个小区(N×M个小区)中进行发送。
图10表示对用户终端设定了10个CC(CC#0-CC#9),且在某子帧中被调度小区索引为偶数的CC(CC#0、#2、#4、#6、#8)的情况。此时,无线基站能够将CC#0-#4的调度信息和CC#5-#9中的调度信息包含在不同的小区的DCI中发送给用户终端。即,表示将CC#0-CC#9的调度信息进行2分割(M=2)而通知给用户终端的情况。
在图10中,表示无线基站将最初的5个CC(CC#0-#4)的调度信息包含在CC#0的DCI中发送,将剩余的5个CC(CC#5-#9)的调度信息包含在CC#6的DCI中发送的情况。另外,发送调度信息的CC可以预先通过高层信令而通知给用户终端,也可以基于小区索引等来决定。
此外,无线基站也可以将最初的5个CC(CC#0-#4)的调度信息不仅包含在CC#0的DCI中,还包含在其他的CC(在此,CC#8)的DCI中发送。同样地,无线基站也可以将剩余的5个CC(CC#5-#9)的调度信息不仅包含在CC#6的DCI中,还包含在其他的CC(在此,CC#2)的DCI中发送。由此,即使在用户终端未能检测出CC#0和/或CC#6的DCI的情况下,通过用户终端接收其他小区,也能够取得调度信息。
此外,在分割调度信息而分散地包含在多个DCI中的情况下,无线基站能够利用在用户终端专用的搜索空间中发送的DCI格式Y而生成各DCI。
无线基站能够定义并利用新的DCI格式,作为DCI格式Y。或者,能够设为利用现有的DCI格式(例如,更换DCI格式的内容)作为DCI格式Y的结构。或者,无线基站还能够利用对现有的DCI格式追加了规定调度信息的扩展字段的DCI格式结构,作为DCI格式Y。
(第四方式)
在第四方式中,说明利用在被调度的小区(例如,副小区(CC))的下行控制信息中包含的规定字段(例如,ARI(TPC字段)),设定与ACK/NACK码本尺寸有关的信息的情况。具体而言,设无线基站和用户终端事先掌握了与规定字段(例如,ARI)的比特信息(比特值)对应的ACK/NACK的码本尺寸候选。并且,用户终端根据在从无线基站通知的副小区(CC)的下行控制信息中包含的ARI的值来切换码本尺寸。
例如,用户终端设CC#0~CC#10作为CA而被设定(Configure)。此时,在副小区(CC)的下行控制信息中包含的ARI(TPC字段)中,不仅能够指定PUCCH资源,还能够指定ACK/NACK的码本尺寸(参照图11)。
例如,在ARI“00”或者“01”时,能够将码本尺寸设为5个CC量(在此,码本尺寸A、B=5个CC),在ARI“10”或者“11”时,能够将码本尺寸设为10个CC量(在此,码本尺寸C、D=10个CC)。另外,还能够将码本尺寸规定3种以上。根据ARI的值和/或ARI指定的码本的尺寸,用户终端应用的PUCCH格式可以不同,但也可以相同。
与ARI的各值对应的ACK/NACK码本的尺寸可以根据通过CA而被设定的CC数或TM而隐式(Implicit)地决定,也可以预先从无线基站对用户终端通过高层信令而显式(Explicit)地通知。
这样,通过将指定ACK/NACK码本尺寸的信息包含在各小区的下行控制信息(规定字段)中通知给用户终端,用户终端能够在无线基站和用户终端使码本(比特串)尺寸的认识一致而进行ACK/NACK发送。另外,与ACK/NACK码本尺寸有关的信息还能够对其他的字段进行设定,而不是ARI。或者,还能够在下行控制信息中追加设定扩展字段(例如,在DAI中追加的扩展字段)。此外,无线基站还能够利用主小区的DCI而通知与ACK/NACK码本尺寸有关的信息。
(无线通信系统)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在该无线通信系统中,应用上述各方式的无线通信方法。另外,上述各方式的无线通信方法可以分别单独应用,也可以组合应用。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概略结构的一例的图。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能够应用将以LTE系统的系统带宽(例如,20MHz)为一个单位的多个基本频率块(分量载波)作为一体的载波聚合(CA)和/或双重连接(DC)。另外,无线通信系统1可以被称为超3G、LTE-A(LTE-Advanced)、IMT-Advanced、4G、5G、FRA(未来无线接入(Future RadioAccess))等。
图12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1包括形成宏小区C1的无线基站11、在宏小区C1内配置且形成比宏小区C1窄的小型小区C2的无线基站12a~12c。此外,在宏小区C1以及各小型小区C2中,配置有用户终端20。
用户终端20能够连接到无线基站11以及无线基站12这双方。设想用户终端20通过CA或者DC而同时使用采用不同的频率的宏小区C1和小型小区C2。此外,用户终端20能够使用多个小区(CC)(例如,6个以上的CC)而应用CA或者DC。
在用户终端20和无线基站11之间,在相对低的频带(例如,2GHz)中能够使用带宽窄的载波(被称为现有载波、传统载波(Legacy carrier)等)进行通信。另一方面,在用户终端20和无线基站12之间,可以在相对高的频带(例如,3.5GHz、5GHz等)中使用带宽宽的载波,也可以使用和与无线基站11之间相同的载波。另外,各无线基站利用的频带的结构并不限定于此。
在无线基站11和无线基站12之间(或者,2个无线基站12间),能够设为有线连接(例如,基于CPRI(通用公共无线接口(Common Public Radio Interface))的光纤、X2接口等)或者无线连接的结构。
无线基站11以及各无线基站12分别连接到上位站装置30,经由上位站装置30连接到核心网络40。另外,上位站装置30中,例如包含接入网关装置、无线网络控制器(RNC)、移动性管理实体(MME)等,但并不限定于此。此外,各无线基站12也可以经由无线基站11连接到上位站装置30。
另外,无线基站11是具有相对宽的覆盖范围的无线基站,也可以被称为宏基站、汇聚节点、eNB(eNodeB)、发送接收点等。此外,无线基站12是具有局部的覆盖范围的无线基站,也可以被称为小型基站、微型基站、微微基站、毫微微基站、HeNB(家庭(Home)eNodeB)、RRH(远程无线头(Remote Radio Head))、发送接收点等。以下,当不区分无线基站11以及12的情况下,总称为无线基站10。
各用户终端20是支持LTE、LTE-A等各种通信方式的终端,可以不仅包含移动通信终端,还包含固定通信终端。
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作为无线接入方式,对下行链路应用OFDMA(正交频分多址),对上行链路应用SC-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OFDMA是将频带分割为多个窄的频带(子载波),对各子载波映射数据而进行通信的多载波传输方式。SC-FDMA是将系统带宽对每个终端分割为由一个或连续的资源块组成的带域,多个终端利用相互不同的带域,从而降低终端间的干扰的单载波传输方式。另外,上行以及下行的无线接入方式并不限定于这些组合,也可以在上行链路中应用OFDMA。
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作为下行链路的信道,使用在各用户终端20中共享的下行共享信道(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广播信道(物理广播信道(PBCH: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下行L1/L2控制信道等。通过PDSCH而传输用户数据或高层控制信息、SIB(系统信息块(System Information Block))等。此外,通过PBCH而传输MIB(主信息块(Master Information Block))。
下行L1/L2控制信道包括下行控制信道(PDC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Downlink Control Channel))、EPDCCH(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Enhanced Physical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CFICH(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Physical ControlFormat Indicator Channel))、PHICH(物理混合ARQ指示信道(Physical Hybrid-ARQIndicator Channel))等。通过PDCCH而传输包括PDSCH以及PUSCH的调度信息的下行控制信息(DCI: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等。通过PCFICH而传输用于PDCCH的OFDM码元数。通过PHICH而传输对于PUSCH的HARQ的送达确认信息(ACK/NACK)。EPDCCH与PDSCH(下行共享数据信道)进行频分复用,与PDCCH同样地用于传输DCI等。
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作为上行链路的信道,使用在各用户终端20中共享的上行共享信道(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上行控制信道(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随机接入信道(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等。通过PUSCH而传输用户数据、高层控制信息。包括送达确认信息(ACK/NACK)或无线质量信息(CQI)等中的至少一个的上行控制信息(UCI: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通过PUSCH或者PUCCH而传输。通过PRACH而传输用于建立与小区的连接的随机接入前导码。
<无线基站>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图。无线基站10具备多个发送接收天线101、放大器单元102、发送接收单元103、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呼叫处理单元105以及传输路径接口106。另外,发送接收单元103由发送单元以及接收单元构成。
通过下行链路从无线基站10发送给用户终端20的用户数据,从上位站装置30经由传输路径接口106输入到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
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中,关于用户数据,进行PDCP(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层的处理、用户数据的分割/结合、RLC(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重发控制等RLC层的发送处理、MAC(媒体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Control))重发控制(例如,HARQ(混合自动重发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reQuest))的发送处理)、调度、传输格式选择、信道编码、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FFT:InverseFast Fourier Transform)处理、预编码处理等发送处理,并被转发给发送接收单元103。此外,关于下行控制信号,也被进行信道编码或快速傅里叶逆变换等发送处理,并被转发给发送接收单元103。
发送接收单元103将从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按每个天线进行预编码而被输出的基带信号变换为无线频带,并将其发送。在发送接收单元103中进行了频率变换的无线频率信号通过放大器单元102进行放大,并从发送接收天线101发送。
发送接收单元(接收单元)103接收从用户终端发送的HARQ-ACK或PUSCH。发送接收单元(发送单元)103能够发送与是否对应于特定的小区(例如,DAI的值成为最大的小区)有关的信息。例如,发送接收单元(发送单元)103能够在各小区的下行控制信息所包含的功率控制字段中设定与是否对应于特定的小区有关的比特信息而发送。此外,发送接收单元(发送单元)103能够发送与进行DL发送的小区有关的信息(调度信息)。或者,发送接收单元(发送单元)103能够使用下行控制信息等而发送与ACK/NACK码本尺寸有关的信息。
发送接收单元103能够由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发射器/接收器、发送接收电路或者发送接收装置构成。另外,发送接收单元103可以作为一体的发送接收单元来构成,也可以由发送单元以及接收单元构成。
另一方面,关于上行信号,在发送接收天线101中接收到的无线频率信号在放大器单元102中进行放大。发送接收单元103接收在放大器单元102中进行了放大的上行信号。发送接收单元103将接收信号频率变换为基带信号,并输出到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
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中,对在输入的上行信号中包含的用户数据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FFT:Fast Fourier Transform)处理、离散傅里叶逆变换(IDFT:Inverse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处理、纠错解码、MAC重发控制的接收处理、RLC层以及PDCP层的接收处理,并经由传输路径接口106转发给上位站装置30。呼叫处理单元105进行通信信道的设定或释放等呼叫处理、或无线基站10的状态管理、或无线资源的管理。
传输路径接口106经由规定的接口与上位站装置30发送接收信号。此外,传输路径接口106可以经由基站间接口(例如,基于CPRI(通用公共无线接口(Common Public RadioInterface))的光纤、X2接口)与相邻无线基站10发送接收(回程信令)信号。
图1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图。另外,图14主要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特征部分的功能块,设无线基站10还具有无线通信所需的其他的功能块。如图14所示,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具备控制单元(调度器)301、发送信号生成单元(生成单元)302、映射单元303和接收信号处理单元304。
控制单元(调度器)301对在PDSCH中发送的下行数据信号、在PDCCH和/或EPDCCH中传输的下行控制信号的调度(例如,资源分配)进行控制。此外,还进行系统信息、同步信号、寻呼信息、CRS(小区专用参考信号(Cell-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CSI-RS(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等的调度的控制。此外,对上行参考信号、在PUSCH中发送的上行数据信号、在PUCCH和/或PUSCH中发送的上行控制信号等的调度进行控制。
控制单元301基于从用户终端反馈的送达确认信号(HARQ-ACK),对下行数据的重发/新数据发送进行控制。此外,控制单元301能够在进行DL发送的各小区的DCI中分别包括与是否对应于特定的小区有关的信息而控制DL发送。例如,控制单元301能够对在特定的小区的DCI中包含的规定字段,设定与在其他的小区的规定字段中设定的比特信息不同的比特信息。
具体而言,控制单元301利用功率控制字段作为规定字段,在其他的小区中包括主小区的情况下,在该主小区的功率控制字段中设定指示PUCCH的功率控制的比特信息。此外,在其他的小区中包括副小区的情况下,能够在该副小区的功率控制字段中设定指示PUCCH的分配资源的比特信息(参照图5)。或者,控制单元301能够利用DAI的扩展字段作为规定字段(参照图6)。
此外,控制单元301能够在进行DL发送的小区的DCI的至少一个中包括与进行DL发送的小区有关的信息(调度信息)而控制DL发送。例如,控制单元301能够进行控制,使得通过高层信令对用户终端通知多个表示小区的组合的信息,且根据进行DL发送的小区而对用户终端通知用于指定规定的小区的组合的DCI。
此外,控制单元301关于与进行DL发送的小区有关的信息,能够在一个或者多个小区的DCI中包括同一信息而控制其发送。或者,控制单元301能够将与进行DL发送的小区有关的信息的一部分包含在第一小区的DCI中且将与进行DL发送的小区有关的剩余的信息包含在第二小区的DCI中控制发送。或者,控制单元301能够将与ACK/NACK码本尺寸有关的信息包含在DCI中进行发送(参照图11)。另外,控制单元301能够设为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控制器、控制电路或者控制装置。
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基于来自控制单元301的指示,生成DL信号(包括下行数据信号、下行控制信号),并输出到映射单元303。具体而言,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生成包括用户数据的下行数据信号(PDSCH),并输出到映射单元303。此外,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生成包括DCI(UL许可)的下行控制信号(PDCCH/EPDCCH),并输出到映射单元303。此外,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生成CRS、CSI-RS等下行参考信号,并输出到映射单元303。
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能够设为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信号生成器、信号生成电路或者信号生成装置。
映射单元303基于来自控制单元301的指示,将在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中生成的DL信号映射到规定的无线资源,并输出到发送接收单元103。映射单元303能够设为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映射器、映射电路或者映射装置。
接收信号处理单元304对从用户终端20发送的UL信号(HARQ-ACK、PUSCH等)进行接收处理(例如,解映射、解调、解码等)。处理结果输出到控制单元301。
接收信号处理单元304能够由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信号处理器、信号处理电路或者信号处理装置、以及测量器、测量电路或者测量装置构成。
<用户终端>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用户终端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图。用户终端20具备用于MIMO传输的多个发送接收天线201、放大器单元202、发送接收单元203、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应用单元205。另外,发送接收单元203可以由发送单元以及接收单元构成。
在多个发送接收天线201中接收到的无线频率信号分别在放大器单元202中放大。各发送接收单元203接收在放大器单元202中放大后的下行信号。发送接收单元203将接收信号频率变换为基带信号,并输出到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
发送接收单元(接收单元)203接收DL数据信号(例如,PDSCH)或下行控制信息(例如,包含UL许可、DAI、功率控制字段等的DCI)。此外,发送接收单元(接收单元)203能够接收与是否对应于特定的小区有关的信息、和/或与进行DL发送的小区有关的信息(调度信息)。此外,发送接收单元(接收单元)203能够接收与ACK/NACK码本尺寸有关的信息。此外,发送接收单元(发送单元)203发送对于DL数据信号的HARQ-ACK、或对于UL许可的PUSCH。另外,发送接收单元203能够设为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发射器/接收器、发送接收电路或者发送接收装置。
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对被输入的基带信号进行FFT处理、或纠错解码、重发控制的接收处理等。下行链路的用户数据被转发给应用单元205。应用单元205进行与比物理层或MAC层更高的层有关的处理等。此外,在下行链路的数据中,广播信息也被转发给应用单元205。
另一方面,上行链路的用户数据从应用单元205输入到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中,进行重发控制的发送处理(例如,HARQ的发送处理)、或信道编码、预编码、离散傅里叶变换(DFT: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处理、IFFT处理等,并转发给各发送接收单元203。发送接收单元203将从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输出的基带信号变换为无线频带后发送。在发送接收单元203中频率变换后的无线频率信号被放大器单元202放大并从发送接收天线201发送。
图1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用户终端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图。另外,在图16中,主要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特征部分的功能块,设用户终端20还具有无线通信所需的其他功能块。如图16所示,用户终端20具有的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具备控制单元401、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映射单元403、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和判定单元405。
控制单元401从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取得从无线基站10发送的下行控制信号(在PDCCH/EPDCCH中发送的信号)以及下行数据信号(在PDSCH中发送的信号)。控制单元401基于下行控制信号、或判定了是否需要对于下行数据信号的重发控制的结果等,控制上行控制信号(例如,送达确认信号(HARQ-ACK)等)或上行数据信号的生成。具体而言,控制单元401能够进行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映射单元403以及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的控制。
控制单元401能够基于在接收到的各小区的DCI中包含的与是否对应于特定的小区有关的信息,控制ACK/NACK的发送。例如,控制单元401能够基于在DCI中包含的功率控制字段、DAI的扩展字段来掌握调度状态,控制ACK/NACK反馈。或者,控制单元401能够基于在DCI中包含的与ACK/NACK码本尺寸有关的信息,控制要反馈的ACK/NACK的比特串。另外,控制单元401能够设为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控制器、控制电路或者控制装置。
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基于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示,生成UL信号,并输出到映射单元403。例如,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基于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示,生成送达确认信号(HARQ-ACK)或信道状态信息(CSI)等上行控制信号。
此外,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基于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示,生成上行数据信号。例如,在从无线基站10通知的下行控制信号中包括UL许可的情况下,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从控制单元401被指示生成上行数据信号。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能够设为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信号生成器、信号生成电路或者信号生成装置。
映射单元403基于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示,将在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中生成的上行信号(上行控制信号和/或上行数据)映射到无线资源,并输出到发送接收单元203。映射单元403能够设为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映射器、映射电路或者映射装置。
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对DL信号(例如,从无线基站发送的下行控制信号、在PDSCH中发送的下行数据信号等)进行接收处理(例如,解映射、解调、解码等)。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将从无线基站10接收到的信息输出到控制单元401、判定单元405。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例如将广播信息、系统信息、RRC信令、DCI等输出到控制单元401。
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能够由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信号处理器、信号处理电路或者信号处理装置、以及测量器、测量电路或者测量装置构成。此外,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能够构成本发明的接收单元。
判定单元405基于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的解码结果进行重发控制判定(ACK/NACK),且将判定结果输出到控制单元401。在从多个CC(例如,6个以上的CC)发送下行信号(PDSCH)的情况下,对各CC分别进行重发控制判定(ACK/NACK)并输出到控制单元401。判定单元405能够由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判定电路或者判定装置构成。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使用的框图表示功能单位的块。这些功能块(结构单元)通过硬件以及软件的任意的组合而实现。此外,各功能块的实现手段并不特别限定。即,各功能块可以通过物理地结合的1个装置而实现,也可以将物理地分离的2个以上的装置使用有线或者无线而连接,并通过这些多个装置而实现。
例如,无线基站10或用户终端20的各功能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可以使用ASIC(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PLD(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Array))等硬件而实现。此外,无线基站10或用户终端20可以通过包括处理器(中央处理单元(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网络连接用的通信接口、存储器、保持了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存储介质的计算机装置而实现。即,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用户终端等可以作为进行本发明的无线通信方法的处理的计算机来发挥作用。
在此,处理器或存储器等通过用于信息通信的总线而连接。此外,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例如是软盘、光磁盘、ROM(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EPROM(可擦除可编程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CD-ROM(光盘ROM(Compact Disc-ROM))、RA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硬盘等存储介质。此外,程序可以经由电通信线路而从网络发送。此外,无线基站10或用户终端20可以包括输入键等输入装置、或显示器等输出装置。
无线基站10以及用户终端20的功能结构可以通过上述的硬件而实现,也可以通过由处理器所执行的软件模块而实现,也可以通过两者的组合而实现。处理器通过使操作系统进行操作而控制用户终端的整体。此外,处理器从存储介质将程序、软件模块或数据读出到存储器,并根据这些而执行各种处理。
在此,该程序只要是使计算机执行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各操作的程序即可。例如,用户终端20的控制单元401可以通过在存储器中存储且在处理器中操作的控制程序而实现,关于其他功能块也可以同样实现。
此外,软件、命令等可以经由传输介质来发送接收。例如,在软件使用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双绞线以及数字用户线(DSL)等有线技术和/或红外线、无线以及微波等无线技术而从网站、服务器或者其他的远程源发送的情况下,这些有线技术和/或无线技术包含在传输介质的定义中。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用语和/或本说明书的理解所需的用语可以置换为具有相同或者类似的含义的用语。例如,信道和/或码元可以是信号(信令)。此外,信号可以是消息。此外,分量载波(CC)也可以被称为载波频率、小区等。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信息、参数等可以由绝对值来表示,也可以由相对于规定的值的相对值来表示,也可以由对应的其他信息来表示。例如,无线资源也可以是通过索引来指示的。
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信息、信号等可以使用各种不同的技术中的任一种来表示。例如,可在上述的整个说明中提及的数据、命令、指令、信息、信号、比特、码元、码片等可以由电压、电流、电磁波、磁场或者磁性粒子、光场或者光子、或者它们的任意的组合来表示。
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各方式/实施方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也可以伴随着执行而切换使用。此外,规定的信息的通知(例如,“是X”的通知)并不限定于显式地进行,也可以隐式地(例如,通过不进行该规定的信息的通知而)进行。
信息的通知并不限定于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方式/实施方式,可以通过其他的方法来进行。例如,信息的通知可以通过物理层信令(例如,DCI(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ownlinkControl Information))、UCI(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高层信令(例如,RRC(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信令、MAC(媒体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信令、广播信息(MIB(主信息块(Master InformationBlock))、SIB(系统信息块(System Information Block))))、其他的信号或者它们的组合来实施。此外,RRC信令可以被称为RRC消息,例如,也可以是RRC连接设置(RRCConnectionSetup)消息、RRC连接重构(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消息等。
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各方式/实施方式可以应用于利用LTE(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A(LTE-Advanced)、超3G、IMT-Advanced、4G、5G、FRA(未来无线接入(Future Radio Access))、CDMA2000、UMB(超移动宽带(Ultra Mobile Broadband))、IEEE802.11(Wi-Fi)、IEEE 802.16(WiMAX)、IEEE 802.20、UWB(超宽带(Ultra-WideBand))、Bluetooth(注册商标)、其他的合适的系统的系统和/或基于它们而被扩展的下一代系统。
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各方式/实施方式的处理过程、时序、流程图等只要不矛盾,则可以调换顺序。例如,关于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方法,按照例示的顺序提示各种步骤的元素,并不限定于提示的特定的顺序。
以上,详细说明了本发明,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本发明显然并不限定于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实施方式。本发明能够作为修正以及变更方式来实施,而不脱离由权利要求书的记载所确定的本发明的宗旨以及范围。因此,本说明书的记载以例示说明为目的,对本发明不具有任何限制性的含义。
本申请基于在2015年8月13日申请的特愿2015-159978。其内容全部包含于此。
Claims (10)
1.一种无线基站,与能够利用多个小区的用户终端进行通信,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基站具有:
控制单元,控制从各小区的DL发送;以及
接收单元,接收针对DL发送从用户终端反馈的ACK/NACK,
所述控制单元在进行DL发送的各小区的下行控制信息中分别包括与是否对应于特定的小区有关的信息而控制DL发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对于在所述特定的小区的下行控制信息中包含的规定字段,设定与在其他的小区的规定字段中设定的比特信息不同的比特信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利用功率控制字段作为所述规定字段,在所述其他的小区中包括主小区的情况下,在该主小区的功率控制字段中设定指示上行控制信道的功率控制的比特信息,在所述其他的小区中包括副小区的情况下,在该副小区的功率控制字段中设定指示上行控制信道的分配资源的比特信息。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利用DL分配索引字段的扩展字段作为所述规定字段。
5.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的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特定的小区是在进行DL发送的小区之中的、各小区的下行控制信息所包含的DL分配索引的值最大的小区或者小区索引最大的小区。
6.一种无线基站,与能够利用多个小区的用户终端进行通信,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基站具有:
控制单元,控制从各小区的DL发送;以及
接收单元,接收针对DL发送从用户终端发送的ACK/NACK,
所述控制单元在进行DL发送的小区的下行控制信息的至少一个中包括与进行DL发送的小区有关的信息而控制DL发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使得将表示小区的组合的多个信息通过高层信令而通知给所述用户终端,且根据进行DL发送的小区而将指定特定的小区的组合的下行控制信息通知给所述用户终端。
8.如权利要求6或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关于与进行DL发送的小区有关的信息,在一个或者多个小区的下行控制信息中包括同一信息而控制发送,或者,将与进行DL发送的小区有关的信息的一部分包含在第一小区的下行控制信息中且将与进行DL发送的小区有关的剩余的信息包含在第二小区的下行控制信息中而控制发送。
9.一种用户终端,能够利用多个小区进行通信,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终端具有:
发送单元,发送对于从各小区发送的DL信号的ACK/NACK;
接收单元,对发送DL信号的小区的下行控制信息进行接收;以及
控制单元,基于接收到的各小区的下行控制信息中包含的与是否对应于特定的小区有关的信息,控制ACK/NACK的发送。
10.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方法具有:
进行从各小区的DL发送的步骤;以及
接收针对DL发送从用户终端反馈的ACK/NACK的步骤,
在进行DL发送的各小区的下行控制信息中分别包括与是否对应于特定的小区有关的信息而控制DL发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5-159978 | 2015-08-13 | ||
JP2015159978 | 2015-08-13 | ||
PCT/JP2016/073146 WO2017026401A1 (ja) | 2015-08-13 | 2016-08-05 | 無線基地局、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925911A true CN107925911A (zh) | 2018-04-17 |
Family
ID=579843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80047619.5A Pending CN107925911A (zh) | 2015-08-13 | 2016-08-05 | 无线基站、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80234954A1 (zh) |
EP (1) | EP3337229A1 (zh) |
JP (1) | JPWO2017026401A1 (zh) |
CN (1) | CN107925911A (zh) |
WO (1) | WO2017026401A1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369090A (zh) * | 2018-05-10 | 2021-02-12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用户终端 |
CN113826415A (zh) * | 2019-03-15 | 2021-12-21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CN114982295A (zh) * | 2020-01-23 | 2022-08-30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小区群组的发送功率控制命令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040546A (zh) | 2015-02-10 | 2020-12-0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基站、用户终端及载波调度指示方法 |
CN109391422B (zh) * | 2017-08-11 | 2020-11-1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反馈码本确定的方法及终端设备、网络设备 |
WO2019096946A1 (en) * | 2017-11-15 | 2019-05-23 | Sony Corporation | System information to support service based cell reselection |
MX2020007980A (es) * | 2018-04-06 | 2020-09-07 |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 Control de potencia para se?alizacion de retroalimentacion. |
CN110830159B (zh) * | 2018-08-10 | 2021-07-1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JP7230179B2 (ja) * | 2019-04-02 | 2023-02-28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端末、無線通信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
CN112398607B (zh) * | 2019-08-14 | 2022-06-21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应答的传输指示方法及设备 |
EP4016889A4 (en) * | 2019-08-16 | 2022-08-24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77548A (zh) * | 2010-08-16 | 2012-03-14 | 夏普株式会社 | 下行harq反馈方法以及相应的基站和用户设备 |
JP2013526108A (ja) * | 2010-03-22 | 2013-06-20 | サムスン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 物理データチャネルでのユーザ機器からの制御及びデータ情報の多重化 |
JP2013535939A (ja) * | 2010-08-16 | 2013-09-12 | クゥアルコム・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 ダウンリンク割当てインデックスを用いたマルチキャリア動作のためのack/nack送信 |
JP2014502450A (ja) * | 2010-11-11 | 2014-01-30 |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上りリンク制御情報の送受信方法及び装置 |
CN103563322A (zh) * | 2011-05-24 | 2014-02-05 | Lg电子株式会社 | 用于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及其设备 |
CN104426637A (zh) * | 2013-08-22 | 2015-03-18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载波聚合系统的harq-ack反馈方法及用户终端 |
EP2868024A1 (en) * | 2012-06-27 | 2015-05-06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nding and receiving harq-ack feedback information |
US20150195062A1 (en) * | 2012-07-27 | 2015-07-09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terminal for performing harq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933753B2 (ja) * | 2012-01-15 | 2016-06-15 |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制御情報の送信方法及び装置 |
-
2016
- 2016-08-05 JP JP2017534415A patent/JPWO2017026401A1/ja active Pending
- 2016-08-05 CN CN201680047619.5A patent/CN107925911A/zh active Pending
- 2016-08-05 WO PCT/JP2016/073146 patent/WO2017026401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6-08-05 EP EP16835098.1A patent/EP3337229A1/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6-08-05 US US15/751,973 patent/US20180234954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3526108A (ja) * | 2010-03-22 | 2013-06-20 | サムスン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 物理データチャネルでのユーザ機器からの制御及びデータ情報の多重化 |
CN102377548A (zh) * | 2010-08-16 | 2012-03-14 | 夏普株式会社 | 下行harq反馈方法以及相应的基站和用户设备 |
JP2013535939A (ja) * | 2010-08-16 | 2013-09-12 | クゥアルコム・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 ダウンリンク割当てインデックスを用いたマルチキャリア動作のためのack/nack送信 |
JP2014502450A (ja) * | 2010-11-11 | 2014-01-30 |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上りリンク制御情報の送受信方法及び装置 |
CN103563322A (zh) * | 2011-05-24 | 2014-02-05 | Lg电子株式会社 | 用于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及其设备 |
EP2868024A1 (en) * | 2012-06-27 | 2015-05-06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nding and receiving harq-ack feedback information |
US20150195062A1 (en) * | 2012-07-27 | 2015-07-09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terminal for performing harq |
CN104426637A (zh) * | 2013-08-22 | 2015-03-18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载波聚合系统的harq-ack反馈方法及用户终端 |
Non-Patent Citations (3)
Title |
---|
CATT: "HARQ-ACK transmission for up to 32 CCs", 《3GPP TSG_RAN WG1 MEETING#81 DOCS R1-152569》 * |
INTEL CORPORATION: "Views on UL control enhancements for CA operation", 《3GPP TSG_RAN WG1 MEETING#80 DOCS R1-150237》 * |
SAMSUNG: "Discussion on HARQ-ACK bits compression for eCA", 《3GPP TSG_RAN WG1 MEETING#80BIS DOCS R1-151607》 *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369090A (zh) * | 2018-05-10 | 2021-02-12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用户终端 |
CN112369090B (zh) * | 2018-05-10 | 2024-03-12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用户终端 |
CN113826415A (zh) * | 2019-03-15 | 2021-12-21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CN113826415B (zh) * | 2019-03-15 | 2023-08-08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CN114982295A (zh) * | 2020-01-23 | 2022-08-30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小区群组的发送功率控制命令 |
CN114982295B (zh) * | 2020-01-23 | 2023-12-12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小区群组的发送功率控制命令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337229A1 (en) | 2018-06-20 |
JPWO2017026401A1 (ja) | 2018-06-07 |
US20180234954A1 (en) | 2018-08-16 |
WO2017026401A1 (ja) | 2017-02-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736067B (zh)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及无线通信方法 | |
US10764013B2 (en) | User terminal, radio base station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 |
CN107925911A (zh) | 无线基站、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07852718A (zh)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WO2016121913A1 (ja) |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
CN108353316A (zh)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US11140669B2 (en) | User terminal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 |
CN107534966A (zh)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WO2014199813A1 (ja) | 無線基地局、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
CN108353402A (zh)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07926014A (zh)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08029040A (zh)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和无线通信方法 | |
US20220070913A1 (en) | Terminal, radio base statio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 |
CN107926076A (zh)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09644488A (zh) |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07534889A (zh)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07925912A (zh)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08886799A (zh)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08029032A (zh)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08605233A (zh)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和无线通信方法 | |
TWI787406B (zh) | 使用者終端及無線電通訊方法 | |
CN107432014A (zh)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07926031A (zh)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09314983A (zh) | 用户终端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07925913A (zh)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4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