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87406B - 使用者終端及無線電通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使用者終端及無線電通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87406B
TWI787406B TW107142368A TW107142368A TWI787406B TW I787406 B TWI787406 B TW I787406B TW 107142368 A TW107142368 A TW 107142368A TW 107142368 A TW107142368 A TW 107142368A TW I787406 B TWI787406 B TW I78740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ownlink control
control information
information
index
pucch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423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35971A (zh
Inventor
松村祐輝
武田一樹
永田聡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Ntt都科摩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Ntt都科摩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Ntt都科摩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359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359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874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87406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54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common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multiple users or termi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Input Circuits Of Receivers And Coupling Of Receivers And Audio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使用者終端,包括:接收部,其檢測在多個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中用於調度下行鏈路共享通道的多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以及控制部,當在同一時槽中發送用於該多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的送達確認資訊時,其基於對應於該多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之時間順序中的最後一個特定下行鏈路控制資訊的下行鏈路控制通道的控制通道元素(CCE)索引及該特定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中的資源指示欄位來確定用於該送達確認資訊的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依據本發明之此態樣,可以在未來的無線電通訊系統中適當地傳送上行鏈路控制資訊。

Description

使用者終端及無線電通訊方法
本發明關於下一代行動通訊系統中的使用者終端及無線電通訊方法。
在UMTS(通用行動通訊系統)網路中,為了進一步提高高速資料速率、提供更低的延遲等,已起草了長期演進技術(LTE)的規格(見非專利文獻1)。為了更加寬頻化以及更超越LTE的速度,正在研究LTE的後繼系統(例如,LTE-A(進階長期演進技術(LTE-Advance))、FRA(未來無限存取(Future Radio Access))、4G、5G、5G+(plus)、NR(New Rat)、LTE Rel. 14、Rel. 15或之後的版本)。
在現有的LTE系統(例如,LTE Rel. 8至Rel. 13)中,使用1 ms的子幀(亦稱為「傳輸時間間隔(TTI)」)來執行下行鏈路(DL)及/或上行鏈路(UL)通訊。此種子幀是經過通道編碼的一個資料封包的傳輸時間單元,並且還被用作用於調度(scheduling)、鏈路自適應重送控制(HARQ: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的處理單元。
並且,在現有的LTE系統(例如,LTE Rel. 8至Rel. 13)中,使用者終端使用上行鏈路控制通道(PUCCH: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或上行鏈路資料通道(PUSCH:物理上行鏈路共享通道)來發送上行鏈路控制資訊(UCI)。此上行鏈路控制通道格式被稱為PUCCH格式(PF)等。 引用列表 非專利文獻
非專利文獻1:3GPP TS36.300 V8.12.0「演進式通用陸地無線存取(E-UTRA)及演進式通用陸地無線存取網路(E-UTRAN);總體描述;第2階段(第8版)」,2010年4月
技術問題
在現有的LTE系統中(例如,LTE Rel. 13或更早的版本),支援具有相同持續時間(例如,正常循環字首(CP)中的14個符號)的多種格式的上行鏈路控制通道(例如,LTE PUCCH格式1至5等)。另一方面,在未來的無線電通訊系統中(例如,LTE Rel. 14、Rel. 15或之後的版本、5G、NR等),預期支援至少具有不同持續時間的多種格式的上行鏈路控制通道。
例如,在未來的無線電通訊系統中,考慮支援具有相對短的持續時間(例如,1或2個符號)的第一上行鏈路控制通道(此種通道亦被稱為短PUCCH、NR PUCCH格式0及/或2等)以及具有比第一上行鏈路控制通道更長的持續時間(例如,4至14個符號)的第二上行鏈路控制通道(此種通道在下文中被稱為長PUCCH、NR PUCCH格式1、3及4中的至少一者等)。
因此,假設若支援至少具有不同持續時間的多種格式的上行鏈路控制通道,則現有LTE系統(例如,LTE Rel. 13或更早的版本)中的UCI傳輸控制是不適合的,因為在現有的LTE系統中僅支援具有相同持續時間的上行鏈路控制通道。
本發明係鑑於上述情況而完成的,因此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在未來的無線電通訊系統中適當地傳輸上行鏈路控制資訊的使用者終端及無線電通訊方法。 問題的解決方案
本發明之一態樣提供了一種使用者終端,包括:接收部,其檢測多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用於調度多個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中的下行鏈路共享通道;以及控制部,其當針對多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的送達確認資訊在相同時槽中發送時,基於對應於多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之時間順序中的最後特定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以及在該特定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中的資源指示欄位的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之控制通道元素(CCE)索引,確定用於該送達確認資訊的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 發明的有益效果
依據本發明,在未來的無線電通訊系統中能夠以合適的方式傳輸上行鏈路控制資訊。
在現有的LTE系統中(例如,LTE Rel. 13或更早的版本),支援具有相同持續時間(例如,14個符號的正常循環字首(CP))的多種格式(例如,LTE PUCCH格式(LTE PF)1至5等等)的上行鏈路控制通道(例如,PUCCH)。
在未來的無線電通訊系統中(例如,LTE Rel. 15或之後的版本、5G、NR等),已考慮使用至少具有不同持續時間的多種格式(例如,NR PUCCH格式(NR PF),亦被簡稱為「PUCCH格式」)的上行鏈路控制通道(例如,PUCCH)來傳輸UCI。
圖1提供的圖各示出在未來無線電通訊系統中之PUCCH的範例。在圖1A中,顯示PUCCH(短PUCCH或第一上行鏈路控制通道)由相對少量的符號(持續時間,例如,1至2個符號)形成。在圖1B中,顯示PUCCH(長PUCCH或第二上行鏈路控制通道)由比短PUCCH更多數量的符號(持續時間,例如,4至14個符號)形成。
如圖1A中所示,短PUCCH可被分配給最後的給定數量的符號(例如,1至2個符號)。此處,用於短PUCCH的符號不限於時槽最後的符號,而可以是時槽最先的符號或者在時槽中間的給定數量的符號。此外,短PUCCH被分配給一或多個頻率資源(例如,一或多個PRB)。在圖1A中,短PUCCH被分配給連續的PRB,但也可被分配給不連續的PRB。
再者,在時槽中可將短PUCCH分時多工及/或分頻多工至上行鏈路資料通道(下文稱為PUSCH)。並且,在時槽中可將短PUCCH分時多工及/或分頻多工至下行鏈路資料通道(下文稱為PDSCH(物理下行鏈路共享通道))及/或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下文稱為PDCCH(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
在短PUCCH中,可使用多載波波形(例如,OFDM(正交分頻多工)波形),或者可使用單載波波形(例如,DFT-s-OFDM(離散傅立葉轉換傳播正交分頻多工)波形)。
另一方面,如圖1B中所示,長PUCCH被分配有比短PUCCH更多數量的符號(例如,4至14個符號)。在圖1B中,長PUCCH並未被分配給時槽中的最初的給定數量的符號,而是可以被映射到最初的給定數量的符號。
如圖1B中所示,為了實現功率提升效果,長PUCCH可以由比短PUCCH的頻率資源更少的頻率資源(例如,1或2個PRB)形成,或者可以由與短PUCCH相同數量的頻率資源形成。
再者,在時槽中可將長PUCCH分頻多工至PUSCH。在時槽中,可將長PUCCH分時多工至PDCCH。可將長PUCCH分配到與短PUCCH相同的時槽中。長PUCCH可使用單載波波形(例如,DFT-s-OFDM波形)或者可使用多載波波形(例如,OFDM波形)。
此外,如圖1B中所示,長PUCCH可在時槽中的每個給定持續時間(例如,每個迷你(子)時槽)進行跳頻。可在當要發送跳頻的符號數量變成與跳頻後要發送的符號數量相等時的時點(例如,時槽中有14個符號時為7個符號)執行此跳頻,或者可在當跳頻前的符號數量與跳頻後的符號數量不匹配時的時點(例如,時槽中有14個符號時為前6個符號與後8個符號之間)執行跳頻。
圖2是示出在未來無線電通訊系統中之PUCCH格式的範例的圖。在圖2中,顯示多種PUCCH格式(NR PUCCH格式)具有不同數量的符號及/或不同數量的UCI的位元數。此處,圖2中所示的PUCCH格式僅用於說明的目的,並且PUCCH格式0至4的內容及數量不限於圖2中所示的那些。
例如,在圖2中,PUCCH格式0為2位元或更少位元(最多2位元)的UCI提供短PUCCH(例如,見圖1A),並且被稱為基於序列的短PUCCH或類似者。短PUCCH在1或2個符號中傳送最多2位元的UCI(例如,HARQ-ACK及/或調度請求(SR))。
PUCCH格式1針對2位元或更少位元的UCI支援長PUCCH(例如,見圖1B)。長PUCCH在4至14個符號中傳送最多2位元UCI。在PUCCH格式1中,可透過利用正交覆蓋碼(OCC)及/或循環移位(CS)在時域中逐塊擴展(block-wise spreading)來在相同的PRB中對多個使用者終端進行分碼多工(CDM)。
PUCCH格式2針對超過2位元的UCI支援短PUCCH(例如,見圖1A)。短PUCCH在1或2個符號中傳送超過2位元的UCI。
PUCCH格式3針對超過2位元的UCI支援長PUCCH(例如,見圖1B),其中可以在相同的PRB內對多個使用者終端進行多工。此種長PUCCH在4至14個符號中傳送超過2位元的UCI。在PUCCH格式3中,可透過利用CS及/或OCC在時域中使用區塊擴展來在相同PRB內對多個使用者終端進行分碼多工。或者,可藉由在離散傅立葉轉換(DFT)、分頻多工(FDM)、傳輸梳子載波(Comb-subcarriers)之前使用至少一個區塊擴展(在頻域中)來對多個使用者終端進行多工。此外,在PUCCH格式3中,在DFT擴展前可能無法應用OCC。
PUCCH格式4針對超過2位元的UCI支援長PUCCH(例如,見圖1B),其中在相同PRB內對單一使用者終端進行多工。此長PUCCH傳送超過2位元的UCI。PUCCH格式4與PUCCH格式3的相異處在於,在PUCCH格式4中,在相同PRB中不對多個使用者終端進行多工。此外,在PUCCH格式4中,可以在DFT擴展前應用OCC。
如上所述,在未來的無線電通訊系統中(例如,LTE Rel. 15或之後的版本、5G、NR等等),考慮支援用於短PUCCH的兩種格式(見圖2中的PF 0/2)及用於長PUCCH的三種格式(見圖2中的PF 1/3/4)。
此外,考慮用於回應由PDCCH調度的PDSCH而確定用於傳送HARQ-ACK(ACK/NACK)之PUCCH資源的方法。PUCCH資源可包括時槽中的起始符號、符號的數量、指示起始PRB(物理資源區塊)的索引、PRB的數量、跳頻存在與否、跳頻中的第二頻率資源以及碼資源(初始循環移位、OCC等等)中的任一者。
例如,已考慮到使用者終端(UE:使用者設備)透過高層信令被配置有PUCCH資源候選,以及DCI(下行鏈路控制資訊)指示多個PUCCH資源候選之一的索引,並且隱含地導出PUCCH資源參數。
例如,由PDCCH傳送的DCI包括ARI(Ack/nack資源指示符),並且ARI及PDCCH的CCE(控制通道元素)索引(起始CCE索引)被用來估計多個PUCCH資源候選之一。UE可以透過盲解碼來指定PDCCH的CCE索引。
例如,使用2位元的ARI與CCE索引除以4的餘數(CCE索引mod 4)的組合能夠指定16個PUCCH資源候選之一。依據此方法,可以使用更多的PUCCH資源候選,其中DCI所需的位元數保持為二。因此,與不使用CCE索引的情況相比,能夠降低PUCCH資源阻塞發生的機率(PUCCH資源的衝突機率)。
然而,尚未考慮到若配置了多個PDCCH,UE如何確定PUCCH資源。如果UE不能適當地確定PUCCH資源,如果沒有適當地執行反饋,如果在PUCCH資源之間有衝突,或者在任何其他情況下,可能存在有無線電通訊系統性能惡化的風險。
於是,本發明的發明人已考慮到UE在多個PDCCH被配置之前如何確定PUCCH資源的方法,並且實現了本發明。
下面參考附圖詳細說明本發明的實施例。依據各個實施例的無線電通訊方法可以被單獨應用或者組合應用。
可以用無線電基地台、網路、發送/接收點等替換gNB。
UE可透過使用來自多個PDCCH中滿足給定選擇條件的PDCCH的CCE索引來指定PUCCH資源。
除了PDCCH的CCE索引之外,UE還可透過ARI及聚合等級中的至少一者來確定PUCCH資源。多個PUCCH資源候選可以與多個CCE索引值相關聯,或者多個PUCCH資源候選可以分別與CCE索引值和另一參數值的多種組合相關聯。
ARI可以由DCI中的另一欄位(例如,傳輸功率控制欄位)指示。ARI可以與另一細胞(cell)的PUCCH資源相關聯。
gNB可以基於在UE中確定PUCCH資源的方法來確定至少PUCCH CCE索引和對應的PUCCH資源。這使得能夠防止PUCCH資源報告的開銷增加,還能夠靈活地配置PUCCH資源。
(實施例1) 實施例1處理在時間方向上配置多個PDCCH、該多個PDCCH分別調度多個PDSCH、以及UE傳回針對該多個PDSCH的ACK/NACK的情況。UE可以執行針對該多個PDSCH的ACK/NACK的綁定(bundling),或也可以不這麼做。可以為該多個PDSCH分別配置多個PUCCH資源,或者可以為該多個PDSCH配置一個PUCCH資源。
<實施例1-1> UE透過使用第一個PDCCH的CCE索引來指定PUCCH資源。此處的選擇條件可以是,PDCCH應為時間方向上的第一個PDCCH。此CCE索引可以與一個PUCCH資源候選相關聯,或者此CCE索引和另一參數的組合可以與一個PUCCH資源候選相關聯。另一參數可以是在PDCCH上傳送的DCI中的ARI及聚合等級中的至少一者。
圖3A示出PDCCH 1、2及3受到TDM(分時多工)的情況。PDCCH 1、2及3分別調度PDSCH 1、2及3。UE確定與PDCCH 1的CCE索引相關聯的PUCCH資源候選為針對PDSCH 1、2及3的ACK/NACK的PUCCH資源,其中PDCCH 1為第一個PDCCH。
該多個PDCCH各可包括ARI,或該多個PDCCH的至少第一個PDCCH可包括ARI。該多個PDCCH中的ARI可以是相同的值或是不同的值。
依據此實施例,能夠使UE有足夠的時間執行PDCCH的盲解碼、獲得CCE索引並指定PUCCH資源。這使得能夠有時間進行其他處理。
<實施例1-2> UE透過使用在時間方向上的最後一個PDCCH的CCE索引來指定PUCCH資源。此處的選擇條件可以是,PDCCH應是時間方向上的最後一個PDCCH。CCE索引可以與一個PUCCH資源候選相關聯,或者CCE索引和另一參數的組合可以與PUCCH資源候選相關聯。另一參數可以是在PDCCH上傳送的DCI中的ARI及聚合等級中的至少一者。
圖3B示出PDCCH 1、2及3受到TDM的情況。PDCCH 1、2及3分別調度PDSCH 1、2及3。UE確定與PDCCH 3的CCE索引相關聯的PUCCH資源候選為針對PDSCH 1、2及3的ACK/NACK的PUCCH資源,其中PDCCH 3為最後一個PDCCH。
該多個PDCCH之各者可包括ARI或者至少該多個PDCCH的最後一個PDCCH可包括ARI。該多個PDCCH中的ARI可以是相同的值或者可以是不同的值。
依據此實施例,gNB能夠在之前立即設定PUCCH資源,因此,eNB能夠更靈活地執行PUCCH資源分配,同時考慮到其他UE的PUCCH資源分配。這使得能夠防止PUCCH資源的衝突的可能性。
(實施例2) 實施例2處理在頻率方向或分量載波(CC)方向上配置多個PDCCH、多個PDCCH分別調度多個PDCCH、以及UE針對多個PDSCH傳回ACK/NACK的情況。UE可以針對多個PDSCH執行ACK/NACK的綁定,或也可以不這麼做。可以為多個PDSCH配置多個PUCCH資源,或者可以為多個PDSCH配置一個PUCCH資源。
<實施例2-1> 當在各個CC中配置多個PDCCH時,UE透過使用主CC的PDCCH的CCE索引來指定PUCCH資源。此處的選擇條件可以是,PDCCH的CC應為主CC(主細胞)。CCE索引可以與一個PUCCH資源候選相關聯,或者CCE索引和另一參數的組合可以與一個PUCCH資源候選相關聯。另一參數可以是在PDCCH上傳送的DCI中的ARI及聚合等級中的至少一者。
圖4A示出在作為主細胞的CC1(CC索引=1)、作為次CC的CC2(CC索引=2)以及作為次CC的CC3(CC索引=3)中執行調度的情況。CC1、CC2及CC3分別配置有PDCCH 1、2及3。PDCCH 1、2及3分別調度PDSCH 1、2及3。
UE確定與CC1的PDCCH 1的CCE索引相關聯的PUCCH資源候選為針對PDSCH 1、2及3的ACK/NACK的PUCCH資源,CC1為主CC。
該多個PDCCH各可包括ARI,或者至少該多個PDCCH中的主CC的PDCCH可包括ARI。該多個PDCCH中的ARI可以是相同的值或者可以是不同的值。
依據此實施例,即使當失去與次CC的連接時,UE也能夠指定PUCCH資源。在這種情況下,只要UE能夠讀取主CC的PDCCH,gNB就能夠設定PUCCH。
<實施例2-2> 當在各個CC中配置多個PDCCH時,UE透過使用滿足給定選擇條件的CC的PDCCH的CCE索引來指定PUCCH資源。這個CCE索引可以與一個PUCCH資源候選相關聯,或者該CCE索引與另一參數的組合可以與一個PUCCH資源候選相關聯。另一參數可以是在PDCCH上傳送的DCI中的ARI及聚合等級中的至少一者。
例如,選擇條件可以是,PDCCH的CC(由PDCCH調度的CC)應具有最小的CC索引,或是PDCCH的CC(由PDCCH調度的CC)應具有最大的CC索引。
圖4B示出在作為次CC的CC2(CC索引=2)、作為次CC的CC3(CC索引=3)以及作為次CC的CC4(CC索引=4)中配置PDCCH 2、3及4的情況。PDCCH 2、3及4分別調度PDSCH 2、3及4。
此圖式之範例中的選擇條件是,配置有PDCCH的CC應具有最小的CC索引。UE確定與具有最小CC索引的CC2的PDCCH 2的CCE索引相關聯的PUCCH資源候選,作為用於PDSCH 2、3及4之ACK/NACK的PUCCH資源。
該多個PDCCH各可包括ARI,或者至少該多個PDCCH中的滿足選擇條件的CC的PDCCH可包括ARI。該多個PDCCH中的ARI可以是相同的值或者可以是不同的值。
依據此態樣,若失去與CC之一部分的連接,UE能夠指定PUCCH資源。
(實施例3) 實施例3處理在空間方向上配置多個PDCCH、該多個PDCCH分別調度多個PDSCH、以及UE傳回針對該多個PDSCH的ACK/NACK的情況。UE可以執行該多個PDSCH的ACK/NACK的綁定,或也可以不這麼做。可為該多個PDSCH配置多個PUCCH資源,或者可為該多個PDSCH配置一個PUCCH資源。
UE透過使用滿足給定選擇條件的PDCCH的CCE索引來指定PUCCH資源。CCE索引可以與一個PUCCH資源候選相關聯,或者該CCE索引與另一參數的組合可以與一個PUCCH資源候選相關聯。另一參數可以是在PDCCH上傳送的DCI中的ARI及聚合等級中的至少一者。
例如,選擇條件可以是,PDCCH的該層應具有最小的空間(多輸入多輸出(MIMO)層)順序。選擇條件可以是,PDCCH的該層應具有最小的層索引。
圖5示出被配置為MIMO層的層1及層2。PDCCH 1及2分別被配置在層1及層2中。PDCCH 1及2分別調度PDSCH 1及2。
UE確定與具有最小層索引的層1的PDCCH 1的CCE索引相關聯的PUCCH資源候選,作為用於PDSCH 1及2的ACK/NACK的PUCCH資源。
此外,當在多個CC中空間多工不同數量的層時,選擇條件可以是PDCCH的該層應具有在具有最小層數的CC中的最小的層索引。
該多個PDCCH各可包括ARI,或者該多個PDCCH中至少滿足選擇條件的PDCCH可包括ARI。該多個PDCCH中的ARI可以是相同的值或者可以是不同的值。
依據此實施例,即便配置了多個層,UE也能夠指定PUCCH資源。除此之外,UE能夠透過使用具有最佳可靠性的層的PDCCH的CCE索引來指定PUCCH資源,從而確保高可靠性。
(實施例4) 實施例4處理配置多個CORESET、該多個CORESET包括個別的PDCCH、該多個PDCCH調度各自的PDSCH以及UE發送針對該多個PDSCH的ACK/NACK的情況。UE可以執行針對該多個PDSCH的ACK/NACK的綁定,或也可以不這麼做。可為該多個PDSCH分別配置多個PUCCH資源,或者可為該多個PDSCH配置一個PUCCH資源。
UE透過使用在滿足給定選擇條件的CORESET中的PDCCH的CCE索引來指定PUCCH資源。該CCE索引可以與一個PUCCH資源候選相關聯,或者該CCE索引與另一參數的組合可以與一個PUCCH資源候選相關聯。另一參數可以是在PDCCH上傳送的DCI中的ARI及聚合等級中的至少一者。
例如,選擇條件可以是,PDCCH的CORESET應具有最低的CORESET索引,或者其應具有在包括UE特定之搜尋空間的CORESET中最低的CORESET索引。
圖6示出配置CORESET 1及2的情況。分別在CORESET 1及2中配置PDCCH 1及2。PDCCH 1及2分別調度PDSCH 1及2。
UE確定與具有最小CORESET索引的CORESET的PDCCH 1的CCE索引相關聯的PUCCH資源候選,作為用於PDSCH 1及2的ACK/NACK的PUCCH資源。
該多個PDCCH各可包括ARI,或者多個PDCCH中的在至少滿足選擇條件的CORESET中的PDCCH可包括ARI。該多個PDCCH中的ARI可以是相同的值或不同的值。
依據此態樣,即使在配置了多個CORESET時,UE也能夠指定PUCCH資源。
(無線電通訊系統) 現在,下面將描述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無線電通訊系統的結構。在此無線電通訊系統中,使用上面已經描述的多個態樣中的至少一種的組合來執行通訊。
圖7是示出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無線電通訊系統之示意性結構之範例的圖。無線電通訊系統1可以採用載波聚合(CA)及/或雙連結(DC)來將多個基本頻率塊(分量載波)組合成一組,其中LTE系統頻寬(例如,20 MHz)構成一個單元。
注意,無線電通訊系統1可被稱為「LTE(長期演進技術)」、「LTE-A(進階長期演進技術(LTE-Advanced))」、「LTE-B(LTE-Beyond)」、「SUPER 3G」、「IMT-Advanced」、「4G(第4代行動通訊系統)」、「5G(第5代行動通訊系統)」、「FRA(未來無線電存取)」、「New-RAT(無線電存取技術)」等等,或者可以看作是實施這些的系統。
無線電通訊系統1包括形成巨集細胞C1的無線電基地台11,以及放置在巨集細胞C1內並形成小細胞C2的無線電基地台12(12a至12c),小細胞C2比巨集細胞C1窄。此外,使用者終端20被放置在巨集細胞C1和每個小細胞C2中。每個細胞和使用者終端20的配置不限於圖示中所示的配置。
使用者終端20可以與無線電基地台11及無線電基地台12二者連接。使用者終端20可透過CA或DC同時使用巨集細胞C1和小細胞C2。此外,使用者終端20可使用多個細胞(CC)(例如,五個或更少的CC、或是六個或更多的CC)來應用CA或DC。
在使用者終端20和無線電基地台11之間,可以使用具有相對低頻帶(例如,2 GHz)和窄頻寬的載波(被稱為,例如,「現有載波」、「傳統載波」等等)來進行通訊。同時,在使用者終端20和無線電基地台12之間,可以使用具有相對高頻帶(例如,3.5 GHz、5 GHz等等)和寬頻寬的載波,或者可使用與無線電基地台11中使用的載波相同的載波。注意,在每個無線電基地台中使用的頻帶的結構不限於這些。
此處也可採用無線電基地台11和無線電基地台12之間(或者在兩個無線電基地台12之間)建立有線連接(例如,符合CPRI(通用公共無線電介面)的裝置,諸如光纖、X2介面等)或無線連接的結構。
無線電基地台11和無線電基地台12分別與上位台裝置30連接,並且經由上位台裝置30與核心網路40連接。注意,上位台裝置30可以是,例如,存取閘道裝置、無線電網路控制器(RNC)、行動管理實體(MME)等,但絕非僅限於這些。此外,每個無線電基地台12可以經由無線電基地台11與上位台裝置30連接。
注意,無線電基地台11是具有相對廣涵蓋範圍的無線電基地台,且可被稱為「巨集基地台」、「中央節點」、「eNB(eNodeB)」、「發送/接收點」等等。又,無線電基地台12是具有局部性涵蓋範圍的無線電基地台,且可被稱為「小型基地台」、「微基地台」、「微微基地台」、「毫微微基地台」、「HeNB(家庭eNodeB)」、「RRH(遠端無線電頭端)」、「發送/接收點」等等。在下文中除非另有說明,否則將統稱無線電基地台11及12為「無線電基地台10」。
使用者終端20是支援諸如LTE、LTE-A等各種通訊方式的終端,並且可以是行動通訊終端(行動台)或是固定通訊終端(固定台)任一種。
在無線電通訊系統1中,作為無線電存取方案,將正交分頻多重存取(OFDMA)應用於下行鏈路,並且將單載波分頻多重存取(SC-FDMA)應用於上行鏈路。
OFDMA是透過將頻寬劃分成多個窄頻寬(子載波)並將資料映射到每個子載波來進行通訊的多載波通訊方案。SC-FDMA是單載波通訊方案,其透過對每個終端將系統頻寬劃分為由一個或連續的資源區塊所形成的頻帶,並且允許多個終端使用相互不同的頻帶來減輕終端之間的干擾。注意,上行鏈路和下行鏈路無線電存取方案不限於這些組合,並且也可以使用其他無線電存取方案。
在無線電通訊系統1中,每個使用者終端20基於共享所使用的下行鏈路共享通道(PDSCH(物理下行鏈路共享通道))、廣播通道(PBCH(物理廣播通道))、下行鏈路L1/L2控制通道等等被用作下行鏈路通道。在PDSCH中傳送使用者資料、上層控制資訊、SIB(系統資訊區塊)等等。又,在PBCH中傳送MIB(主資訊區塊)。
下行鏈路L1/L2控制通道包括下行鏈路控制通道(PDCCH(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及/或EPDCCH(增強型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PCFICH(物理控制格式指示符通道)、及PHICH(物理混合ARQ指示符通道)。PDCCH傳送包括PDSCH及PUSCH調度資訊的下行鏈路控制資訊(DCI)等等。由PCFICH傳送用於PDCCH的OFDM符號數量。由PHICH傳送回應於PUSCH的HARQ(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送達確認資訊(亦稱為,例如,「重送控制資訊」、「HARQ-ACK」、「ACK/NACK」等等)。EPDCCH與PDSCH(下行鏈路共享資料通道)被分頻多工,並且和PDCCH一樣被用於傳輸DCI等。
在無線電通訊系統1中,將各使用者終端20基於共享所使用的上行鏈路共享通道(PUSCH(物理上行鏈路共享通道))、上行鏈路控制通道(PUCCH(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隨機存取通道(PRACH(物理隨機存取通道))等用作上行鏈路通道。由PUSCH傳送使用者資料、上層控制資訊等等。又,在PUCCH中,傳送下行鏈路無線電品質資訊(CQI(通道品質指示符))、送達確認資訊等等。透過PRACH,傳送用於與細胞建立連接的隨機存取前置符(preamble)。
在無線電通訊系統1中,細胞特定參考訊號(CRS)、通道狀態資訊參考訊號(CSI-RS)、解調參考訊號(DMRS)、定位參考訊號(PRS)等等作為下行鏈路參考訊號被傳輸。又,在無線電通訊系統1中,測量參考訊號(SRS(探測參考訊號))、解調參考訊號(DMRS)等等作為上行鏈路參考訊號被傳輸。注意,DMRS可被稱為「使用者終端專用參考訊號(UE特定參考訊號)」。並且,待傳輸的參考訊號絕非限於這些。
(無線電基地台) 圖8是示出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無線電基地台之整體結構之範例的圖。無線電基地台10具有多個發送/接收天線101、放大部102、發送/接收部103、基頻訊號處理部104、呼叫處理部105、及通訊路徑介面106。注意,可設置一或多個發送/接收天線101、放大部102及發送/接收部103。
將在下行鏈路上由無線電基地台10傳送到使用者終端20的使用者資料,經由通訊路徑介面106,從上位台裝置30輸入到基頻訊號處理部104。
在基頻訊號處理部104中,使用者資料經過PDCP(封包資料匯聚通訊協定)層處理、使用者資料分割及耦合、諸如RLC重傳控制之RLC(無線電鏈路控制)層處理、MAC(媒體存取控制)重傳控制(例如,HARQ(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傳輸處理)、調度、傳輸格式選擇、通道編碼、逆快速傅立葉轉換(IFFT)處理及預編碼處理,並且將結果轉送到各發送/接收部103。此外,下行鏈路控制訊號也經過諸如通道編碼及逆快速傅立葉轉換的傳輸處理,並且被轉送到每個發送/接收部103。
被預編碼以及從基頻訊號處理部104基於每一天線而輸出的基頻訊號在發送/接收部103中被轉換成無線電頻帶,然後被發送。在發送/接收部103中經過頻率轉換的射頻訊號在放大部102中被放大,並且從發送/接收天線101被發送。發送/接收部103可以由基於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之通常知識來描述的發送器/接收器、發送/接收電路或發送/接收設備來構成。注意,發送/接收部103可被構造成一個實體中的發送/接收部,或者可以由發送部及接收部構成。
同時,對於上行鏈路訊號,在發送/接收天線101中接收的射頻訊號均在放大部102中被放大。發送/接收部103接收在放大部102中被放大的上行鏈路訊號。接收到的訊號在發送/接收部103中經由頻率轉換被轉換成基頻訊號,並且被輸出到基頻訊號處理部104。
在基頻訊號處理部104中,包括在輸入的上行鏈路訊號中的使用者資料經歷快速傅立葉轉換(FFT)處理、逆離散傅立葉轉換(IDFT)處理、錯誤校正解碼、MAC重發送控制接收處理、以及RLC層和PDCP層接收處理,並且透過通訊路徑介面106轉送到上位台裝置30。呼叫處理部105執行呼叫處理(諸如設置和釋放通訊通道)、管理無線電基地台10的狀態以及管理無線電資源。
通訊路徑介面部106經由預設的介面傳送訊號至上位台裝置30及自上位台裝置30接收訊號。並且,通訊路徑介面106可經由基地台間介面(例如,符合CPRI(通用公共射頻介面(Common Public Radio Interface))的光纖、X2介面等等)與其他的無線電基地台10發送及接收訊號(回載(backhaul)傳訊)。
圖9是示出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無線電基地台之功能結構之範例的圖。注意,僅管此範例主要示出了與本實施例之特徵部分有關的功能塊,但無線電基地台10也具有無線電通訊所需的其他功能塊。
基頻訊號處理部104具有控制部(排程器)301、發送訊號產生部302、映射部303、已接收訊號處理部304及測量部305。注意,這些配置僅包括在無線電基地台10中,並且這些配置中的一些或全部可以不包括在基頻訊號處理部104中。
控制部(排程器)301控制整個無線電基地台10。控制部301可以由基於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之通常知識來描述的控制器、控制電路或控制設備來構成。
控制部301控制,例如,發送訊號產生部302中的訊號產生、映射部303的訊號分配等等。此外,控制部301控制已接收訊號處理部304中的訊號接收過程、測量部305中的訊號測量等等。
控制部301控制系統資訊、下行鏈路資料訊號(例如,在PDSCH中發送的訊號)及下行鏈路控制訊號(例如,在PDCCH及/或EPDCCH中發送的訊號)的調度(例如,資源分配)。並且,控制部301基於判斷上行鏈路資料訊號是否需要重發送控制的結果等來控制下行鏈路控制訊號(例如,送達確認資訊)、下行鏈路資料訊號等的產生。控制部301控制同步訊號(例如,PSS(主同步訊號)/SSS(次同步訊號))、下行鏈路參考訊號(例如,CRS、CSI-RS、DMRS等)等等的調度。
控制部301控制上行鏈路資料訊號(例如,在PUSCH上傳送的訊號)、上行鏈路控制訊號(例如,在PUCCH及/或PUSCH上傳送的訊號)、在PRACH上傳送的隨機存取前置符、上行鏈路參考訊號等等的調度。
發送訊號產生部302依據來自控制部301的命令產生下行鏈路訊號(下行鏈路控制訊號、下行鏈路資料訊號、下行鏈路參考訊號等,並將這些訊號輸出到映射部303。發送訊號產生部302可以由基於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之通常知識來描述的訊號產生器、訊號產生電路或訊號產生設備來構成。
例如,發送訊號產生部302基於來自控制部301的命令,產生報告下行鏈路訊號分配資訊的DL指配,以及報告上行鏈路訊號分配資訊的UL許可(UL grant)。並且,透過使用基於例如來自每個使用者終端20的通道狀態資訊(CSI)來確定的編碼率和調變方式,對下行鏈路資料訊號進行編碼處理、調變處理等。
映射部303基於來自控制部301的命令,將發送訊號產生部302中產生的下行鏈路訊號映射到預定的無線電資源,並將這些輸出到發送/接收部103。映射部303可以由基於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之通常知識來描述的映射器、映射電路或映射設備來構成。
已接收訊號處理部304執行從發送/接收部103輸入的已接收訊號的接收處理(例如,解映射、解調、解碼等)。此處,已接收的訊號包括,例如,從使用者終端20發送的上行鏈路訊號(上行鏈路控制訊號、上行鏈路資料訊號、上行鏈路參考訊號等)。對於已接收訊號處理部304而言,可以使用基於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之通常知識來描述的訊號處理器、訊號處理電路或訊號處理設備。
已接收訊號處理部304將經由接收過程獲得的已解碼資訊輸出至控制部301。例如,當接收到包含HARQ-ACK的PUCCH時,已接收訊號處理部304將此HARQ-ACK輸出至控制部301。並且,已接收訊號處理部304將已接收的訊號及/或在接收過程之後的訊號輸出至測量部305。
測量部305對已接收的訊號進行測量。測量部305可以由基於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之通常知識來描述的測量器、測量電路或測量設備構成。
(使用者終端) 圖10是示出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使用者終端之整體結構之範例的圖。使用者終端20具有多個發送/接收天線201、放大部202、發送/接收部203、基頻訊號處理部204及應用部205。注意,可以設置一或多個發送/接收天線201、放大部202及發送/接收部203。
在發送/接收天線201中接收到的射頻訊號在放大部202中被放大。發送/接收部203接收在放大部202中被放大的下行鏈路訊號。接收到的訊號在發送/接收部203中經過頻率轉換並被轉換成基頻訊號,並且被輸出到基頻訊號處理部204。發送/接收部203可以由基於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之通常知識來描述的發送器/接收器、發送/接收電路或發送/接收設備構成。注意,發送/接收部203可被構造成一個實體中的發送/接收部,或者可以由發送部及接收部構成。
基頻訊號處理部204對輸入的基頻訊號執行接收處理,包括FFT處理,錯誤校正解碼,重發送控制接收處理等等。下行鏈路使用者資料被轉送到應用部205。應用部205執行與物理層和MAC層之上的更高層相關的處理等等。在下行鏈路資料中,廣播資訊也可被轉送到應用部205。
同時,上行鏈路使用者資料從應用部205被輸入到基頻訊號處理部204。基頻訊號處理部204執行重傳控制發送處理(例如,HARQ傳輸處理)、通道編碼、預編碼、離散傅立葉轉換(DFT)處理、IFFT處理等等,並且結果被轉送到發送/接收部203。從基頻訊號處理部204輸出的基頻訊號在發送/接收部203中被轉換成無線電頻帶,然後被發送。在發送/接收部203中經過頻率轉換的射頻訊號在放大部202中被放大,並且從發送/接收天線201被發送。
圖11是示出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使用者終端之功能結構之範例的圖。注意,僅管此範例主要示出了與本實施例之特徵部分有關的功能塊,但使用者終端20也具有無線電通訊所需的其他功能塊。
設置在使用者終端20中的基頻訊號處理部204至少具有控制部401、發送訊號產生部402、映射部403、已接收訊號處理部404及測量部405。注意,這些配置僅可被包括在使用者終端20中,並且這些配置中的一些或全部可不被包括在基頻訊號處理部204中。
控制部401控制整個使用者終端20。對於控制部401而言,可以使用基於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之通常知識來描述的控制器、控制電路或控制設備。
控制部401,例如,控制發送訊號產生部402中的訊號的產生、映射部403的訊號分配等等。此外,控制部401控制已接收訊號處理部404中的訊號接收處理、測量部405中的訊號測量等等。
控制部401經由已接收訊號處理部404獲取從無線電基地台10發送的下行鏈路控制訊號(例如,在PDCCH/EPDCCH上傳送的訊號)及下行鏈路資料訊號(例如,在PDSCH上傳送的訊號)。控制部401基於決定下行鏈路控制訊號及/或下行鏈路資料訊號是否需要重發送控制的結果等等來控制上行鏈路控制訊號(例如,送達確認資訊等等)及/或上行鏈路資料訊號的產生。
發送訊號產生部402基於來自控制部401的命令產生上行鏈路訊號(上行鏈路控制訊號、上行鏈路資料訊號、上行鏈路參考訊號等等),並且將這些訊號輸出到映射部403。發送訊號產生部402可以由基於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之通常知識來描述的訊號產生器、訊號產生電路或訊號產生設備來構成。
例如,發送訊號產生部402基於來自控制部401的命令產生關於送達確認資訊、通道狀態資訊(CSI)等等的上行鏈路控制訊號。並且,發送訊號產生部402基於來自控制部401的命令產生上行鏈路資料訊號。例如,當UL許可被包括在來自無線電基地台10報告的下行鏈路控制訊號中時,控制部401命令發送訊號產生部402產生上行鏈路資料訊號。
映射部403基於來自控制部401的命令將發送訊號產生部402中產生的上行鏈路訊號映射到無線電資源,並且將結果輸出到發送/接收部203。映射部403可以由基於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之通常知識來描述的映射器、映射電路或映射設備來構成。
已接收訊號處理部404執行從發送/接收部203輸入的已接收訊號的接收處理(例如,解映射、解調、解碼等)。此處,接收到的訊號包括,例如,從無線電基地台10傳輸的下行鏈路訊號(下行鏈路控制訊號、下行鏈路資料訊號、下行鏈路參考訊號等等)。已接收訊號處理部404可以由基於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之通常知識來描述的訊號處理器、訊號處理電路或訊號處理設備來構成。並且,已接收訊號處理部404可以構成依據本發明的接收部。
已接收訊號處理部404將經由接收過程獲得的已解碼資訊輸出至控制部401。已接收訊號處理部404將例如,廣播資訊、系統資訊、RRC傳訊(signaling)、DCI等輸出至控制部401。並且,已接收訊號處理部404將已接收的訊號及/或接收過程之後的訊號輸出至測量部405。
測量部405對已接收的訊號進行測量。例如,測量部405使用從無線電基地台10發送的下行鏈路參考訊號進行測量。測量部405可以由基於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之通常知識來描述的測量器、測量電路或測量設備來構成。
此外,控制部401可基於在多個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例如,PDCCH)中滿足給定條件(例如,選擇條件)的一個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例如,PDCCH)的控制通道元素(例如,CCE)索引來確定用於資料的上行鏈路控制通道(例如,PUCCH)資源。
此外,可以在時間維度中佈置多個下行鏈路控制通道。控制部401可基於多個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中的第一個下行鏈路控制通道或最後一個下行鏈路控制通道的控制通道元素索引來確定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態樣1)。
此外,可以在頻率維度中佈置多個下行鏈路控制通道。條件可以是分別分配了多個下行鏈路控制通道的層(例如,MIMO層)的條件(態樣2)。
此外,可以在空間維度中佈置多個下行鏈路控制通道。條件可以是分別分配了多個下行鏈路控制通道的層(例如,MIMO層)的條件(態樣3)。
此外,多個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可被佈置在多個控制資源集(例如,核心集)中。條件可以是分別分配了多個下行鏈路控制通道的控制資源集的條件(態樣4)。
(硬體結構) 注意,已被用於描述上面實施例的方塊圖示出了功能單元的方塊。這些功能方塊(元素)可以以硬體及/或軟體的任意組合來實現。並且,用於實現每個功能方塊的方法或裝置不受特別限制。也就是說,每個功能方塊可以透過物理上及/或邏輯上聚合的一件裝置來實現、或者可以透過直接及/或間接連接兩件或更多件物理上及/或邏輯上分開的裝置(例如經由有線或無線)並使用這多件裝置來實現。
也就是說,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無線電基地台、使用者終端等可以當作執行本發明之無線電通訊方法之過程的電腦。
圖12是示出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無線電基地台和使用者終端之硬體結構之範例的圖。物理上,可將上述無線電基地台10和使用者終端20形成為電腦設備,其包括處理器1001、記憶體1002、儲存器1003、通訊設備1004、輸入設備1005、輸出設備1006及匯流排1007。
注意,在下面的描述中,「設備」一詞可由「電路」、「裝置」、「單元」等代替。注意,無線電基地台10和使用者終端20的硬體結構可被設計成包括附圖中所示的每個設備的一或多者,或者可被設計成不包括設備的一部分。
例如,僅管只示出一個處理器1001,但可設置多個處理器。此外,可用一個處理器來實現過程,或者可在一或多個處理器上循序、或以不同方式來實現過程。注意,可用一或多個晶片來實現處理器1001。
無線電基地台10及使用者終端20的每個功能是透過讀取諸如處理器1001及記憶體1002之硬體上的預定軟體(程式),並且透過控制處理器1001中的計算、通訊設備1004中的通訊、及記憶體1002及儲存器1003中的讀取及/或寫入資料來實現。
處理器1001可透過例如運行作業系統來控制整個電腦。處理器1001可以配置有中央處理單元(CPU),其包括與周邊設備的介面、控制設備、計算設備、暫存器等。例如,上述的基頻訊號處理部104(204)、呼叫處理部105等等可以由處理器1001實現。
此外,處理器1001將程式(程式碼)、軟體模組或資料從儲存器1003及/或通訊設備1004讀出到記憶體1002,並且依照這些來執行各種處理。關於程式,可以使用允許電腦執行上述實施例之至少部分操作的程式。例如,使用者終端20的控制部401可以透過儲存在記憶體1002中並且在處理器1001上操作的控制程式來實現,並且可以同樣方式實現其他功能方塊。
記憶體1002是電腦可讀記錄媒體,並且可以由例如ROM(唯讀記憶體)、EPROM(可擦除可編程ROM)、EEPROM(電子EPROM)、RAM(隨機存取記憶體)及/或其他合適的儲存媒體中的至少一個構成。記憶體1002可被稱為「暫存器」、「快取」、「主記憶體(主儲存裝置)」等。記憶體1002可以儲存可執行程式(程式碼)、軟體模組及/或類似物,用於實現依據一實施例的無線電通訊方法的。
儲存器1003是電腦可讀記錄媒體,並且可以由例如磁片、floppy(軟式)(註冊商標)磁碟、磁光碟(例如,光碟(CD-ROM(Compact Disc ROM)等)、數位通用光碟、Blu-ray(藍光)(註冊商標)光碟)、可移式磁碟、硬碟驅動器、智慧卡、快閃記憶體裝置(例如,記憶卡、記憶棒、隨身碟等)、磁條、資料庫、伺服器及/或其他合適的儲存媒體中的至少一個構成。儲存器1003可被稱為「次儲存裝置」。
通訊裝置1004是用於透過使用有線及/或無線網路允許電腦之間通訊的硬體(發送/接收裝置),並且可被稱為例如「網路裝置」、「網路控制器」、「網路卡」、「通訊模組」等等。通訊設備1004可被配置成包括高頻開關、雙工器、濾波器、頻率合成器等等,以便實現例如分頻雙工(FDD)及/或分時雙工(TDD)。例如,上述的發送/接收天線101(201)、放大部102(202)、發送/接收部103(203)、通訊路徑介面106等等可以由通訊設備1004實現。
輸入設備1005是用於從外部接收輸入的輸入裝置(例如,鍵盤、滑鼠、麥克風、開關、按鈕、感測器等等)。輸出設備1006是用於允許發送輸出至外部的輸出裝置(例如,顯示器、揚聲器、LED(發光二極體)燈等等)。注意的是,輸入裝置1005及輸出裝置1006可被設置在整合結構(例如,觸摸面板)中。
此外,設備的包括處理器1001、記憶體1002等這些部分透過匯流排1007連接以便傳輸資訊。匯流排1007可以由單一匯流排構成,或者可以由在各個設備之間變化的匯流排構成。
此外,無線電基地台10及使用者終端20可被構造成包括諸如微處理器、數位訊號處理器(DSP)、ASIC(特定應用積體電路)、PLD(可編程邏輯裝置)、FPGA(現場可編程閘陣列)等的硬體,並且部分或全部的功能區塊可以由硬體實現。例如,處理器1001可以由這些硬體中的至少一種來實現。
(變形) 注意,本說明書中使用的術語和理解本說明書所需的術語可以由表達相同或相似含義的其他術語代替。例如,「通道」及/或「符號」可用「訊號」(或「信令」)代替。並且,「訊號」可以是「訊息」。參考訊號可以縮寫為「RS」,並且依據適用的標準可被稱為「導向(pilot)」、「導向訊號」等。此外,「分量載波(CC)」可被稱為「細胞(cell)」、「頻率載波」、「載波頻率」等等。
又,無線電幀可以由時域中的一或多個週期(幀)構成。構成無線電幀的一或多個週期(幀)之各者可被稱為「子幀」。此外,子幀可以包括時域中的一或多個時槽(slot)。子幀可以是不依賴於基礎參數(numerology)的固定的持續時間(例如,1 ms)。
此外,時槽可以包括時域中的一或多個符號(OFDM(正交分頻多工)符號、SC-FDMA(單載波分頻多重存取)符號等等)。並且,時槽可以是基於數字學的時間單位。而且,時槽可包括多個迷你時槽(minislot)。每個迷你時槽可包括時域中的一或多個符號。並且,迷你時槽可被稱為「子時槽」。
無線電幀、子幀、時槽、迷你時槽及符號都表示訊號通訊中的時間單位。無線電幀、子幀、時槽、迷你時槽及符號各可以由其他合適的名稱來稱呼。例如,可將一個子幀稱為「傳輸時間間隔(TTI)」,或者可將多個連續子幀稱為「TTI」,或將一個時槽或迷你時槽稱為「TTI」。也就是說,子幀及/或TTI可以是現有LTE中的子幀(1 ms),可以是比1 ms更短的時段(例如,一到十三個符號),或者可以是比1 ms更長的時段。注意,表示TTI的單元可被稱為「時槽」、「迷你時槽」等,而不被稱為「子幀」。
此處,TTI指的是例如無線電通訊中的調度的最小時間單位。例如,在LTE系統中,無線電基地台調度無線電資源(諸如可以在每個使用者終端中使用的頻寬及傳輸功率),以TTI單位分配給每個使用者終端。注意,TTI的定義不僅限於此。
TTI可以是已被通道編碼的資料封包(傳輸區塊)、碼塊及/或碼字的傳輸時間單位,或者可以是調度、鏈路自適應等中的處理單元。注意,當給定TTI時,實際映射傳輸區塊、碼塊及/或碼字的時間段(例如,符號的數量)可以短於TTI。
注意,當一個時槽或一個迷你時槽被稱為「TTI」時,一或多個TTI(即,一或多個時槽、或一或多個迷你時槽)可以是調度的最小時間單位。並且,可以控制構成此最小時間單位的時槽數(迷你時槽數)。
具有1 ms持續時間的TTI可被稱為「正常TTI(LTE Rel. 8至Rel. 12中的TTI)」、「長TTI」、「正常子幀」、「長子幀」等等。比正常TTI短的TTI可被稱為「縮短TTI」、「短TTI」、 「部分(partial)TTI(或「部分(fractional)TTI」)」、「縮短子幀」、 「短子幀」、「迷你時槽」、「子時槽」等。
注意,長TTI(例如,正常TTI、子幀等)可以用具有持續時間超過1 ms的TTI代替,並且短TTI(例如,縮短TTI)可以用具有TTI持續時間小於長TTI的TTI持續時間且不小於1 ms的TTI代替。
資源區塊(RB)是時域和頻域中的資源分配單位,且在頻域中可包括一或多個連續子載波。並且,RB在時域中可包括一或多個符號,並且長度可以是一個時槽、一個迷你時槽、一個子幀或一個TTI。一個TTI和一個子幀各可包括一或多個資源區塊。注意,一或多個RB可被稱為「物理資源區塊(PRB(物理RB))」、「子載波組(SCG)」、「資源元素組(REG)」、「PRB對」、「RB對」等等。
此外,資源區塊可以由一或多個資源單元(Resource Element(RE))組成。例如,一個RE可以是一個子載波及一個符號的無線電資源域。
注意,上述無線電幀、子幀、時槽、迷你時槽、符號等的架構僅是示例。例如,與無線電幀中包括的子幀數量、子幀中包括的時槽數量、時槽中包括的迷你時槽數量、時槽或迷你時槽中包括的符號及RB數量、RB中包括的子載波數量、TTI中的符號數量、符號持續時間、循環字首(CP)的長度等有關的配置可以進行各種改變。
並且,本說明書中所述的資訊和參數可以絕對值或以相對於預定值的或相對值來表示,或者可使用其他適合的資訊來表示。例如,無線電資源可以由預定的索引指定。此外,使用這些參數的數學表達式可以與本文中明確揭示的那些不同。
本說明書中用於參數等的名稱不受任何限制。例如,由於可以透過任何適合的名稱來識別各種通道(PUCCH(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PDCCH(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等)及資訊元素,因此指派給這些個別通道及資訊元素的各種名稱不受任何限制。
本說明書中所述的資訊、訊號及/或其他可透過使用各種不同的技術來表示。例如,資料、指令、命令、資訊、訊號、位元、符號及晶片(所有這些都可能在本文所包含的描述中提及)可以由電壓、電流、電磁波、磁場或粒子、光場或光子或任何這些的組合來表示。
並且,資訊、訊號等可以從較高層輸出到較低層及/或從較低層輸出到較高層。資訊、訊號等可以經由多個網路節點輸入和輸出。
輸入及/或輸出的資訊、訊號等可儲存在特定位置(例如,在記憶體中),或者可在控制表中管理。待輸入及/或輸出的資訊、訊號等可被覆寫、更新或附加。輸出的資訊、訊號等可被刪除。輸入的資訊、訊號等可被發送到裝置的其他部分。
資訊的報告絕非限於本說明書中描述的態樣/實施例,並且亦可使用其他方法。例如,可透過使用物理層傳訊(例如,下行鏈路控制資訊(DCI)、上行鏈路控制資訊(UCI)、更高層傳訊(例如,RRC(無線電資源控制)傳訊、廣播資訊(主資訊塊(MIB)、系統資訊塊(SIB)等)、MAC(媒體存取控制)傳訊等等)和其他訊號及/或這些的組合來實現資訊的報告。
注意,物理層傳訊可被稱為「L1/L2(層1/層2)控制資訊(L1/L2控制訊號)」、「L1控制資訊(L1控制訊號)」等。並且,RRC傳訊可被稱為「RRC訊息」,並且可以是,例如,RRC連線建立訊息、RRC連線重新配置訊息等等。又,可以使用,例如,MAC控制元素(MAC CE(控制元素))來報告MAC傳訊。
並且,預定資訊的報告(例如,大意為「X維持有效」的資訊的報告)不一定必須被明確地發送,且可以是被隱含地發送(例如,透過不報告此資訊,透過報告另一資訊等等)。
可以由一個位元(0或1)表示的值來做出決定,可以由表示真或假的布林(Boolean)值來做出決定,或者可以透過比較數值(例如,與預定值的比較)來做出決定。
軟體,無論是被稱為「軟體」、「韌體」、「中間軟體」、「微碼」或「硬體描述語言」,或是被用其他的名稱稱呼,都應該被廣義地解釋,以表示指令、指令集、碼(code)、碼段(code segment)、程式碼、程式、子程式、軟體模組、應用程式、軟體應用程式、套裝軟體、常式、次常式、物件、可執行檔、執行線程、程序、函數等等。
並且可以經由通訊媒體發送及接收軟體、命令、資訊等。例如,當透過使用有線技術(同軸電纜、光纖電纜、雙紐線電纜、數位用戶線(DSL)等)及/或無線技術(紅外線、微波等)從網站、伺服器或其他遠端來源發送軟體時,這些有線技術及/或無線技術亦包括在通訊媒體的定義中。
本文所使用的「系統」及「網路」之術語可以互換使用。
如本文所使用的,「基地台(BS)」、「無線電基地台」、「eNB」、「gNB」、「細胞」、「扇區」、「細胞組」、「載波」、及「分量載波」等術語可以互換使用。基地台可被稱為「固定台」、「NodeB」、「eNodeB(eNB) 」、「存取點」、「傳送點」、「接收點」、「毫微微細胞」、「小細胞」等等。
基地台可以容納一或多個(例如,三個)細胞(亦稱為「扇區(sector)」)。當基地台容納多個細胞時,基地台的整體覆蓋區域可被劃分成多個較小的區域,且每個較小的區域可以經由基地台子系統(例如,室內小基地台(RRH(遠端無線電頭端)))提供通訊服務。「細胞」或「扇區」的術語指的是基地台的部分或所有覆蓋區域及/或在此覆蓋範圍內提供通訊服務的基地台子系統。
如本文所使用的,「行動台(MS)」、「使用者終端」、「使用者設備(UE)」、及「終端」等術語可以互換使用。
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將行動台稱為「用戶站」、「行動單元」、「用戶單元」、「無線單元」、「遠端單元」、「行動裝置」、「無線裝置」、「無線通訊裝置」、「遠端裝置」、「行動用戶站」、「存取終端」、「行動終端」、「無線終端」、「遠端終端」、「手機」、「使用者代理」、「行動客戶端」、「客戶端」或一些其他適合的術語。
此外,本說明書中的無線電基地台可被解釋為使用者終端。例如,本發明的各個態樣/實施例可被應用到其中以多個使用者終端(D2D(Device-to-Device))之間的通訊取代無線電基地台和使用者終端之間的通訊的配置。在這種情況下,使用者終端20可以具有上述無線電基地台10的功能。此外,諸如「上行鏈路」及「下行鏈路」的術語可被解釋為「側(side)」。例如,上行鏈路通道可被解釋為側通道。
同樣,本說明書中的使用者終端可被解釋為無線電基地台。在這種情況下,無線電基地台10可以具有上述使用者終端20的功能。
在本說明中描述的由基地台執行的某些動作,在某些情況下,可以由它們的上層節點執行。在由具有基地台的一或多個網路節點組成的網路中,顯然可以由基地台、除了基地台之外的一或多個網路節點(例如,MME(行動管理實體)、S-GW(服務閘道器)等是可能的,但這些不是限制性的)或這些的組合來執行各種要被執行以與終端通訊的操作。
本說明書中所說明的態樣/實施例可單獨或組合使用,其可依據實現的模式進行切換。並且,只要不出現不一致,可以重新排序已被用來描述本文之態樣/實施例的過程、序列、流程圖等順序。例如,僅管在本說明書中已經以示例性順序示出了具有各種步驟之構成要素的各種方法,但本文所示出的特定順序並非限制性的。
本說明書中所說明的態樣/實施例可被適用於使用LTE(長期演進技術)、LTE-A(進階長期演進技術(LTE-Advanced))、LTE-B(LTE-Beyond)、SUPER 3G、IMT-Advanced、4G(第四代行動通訊系統)、5G(第五代行動通訊系統)、FRA(未來無線電存取)、New-RAT(無線電存取技術)、NR(新無線電)、NX(新無線電存取)、FX(次世代無線電存取)、GSM(註冊商標)(全球行動通訊系統)、CDMA 2000、UMB(超行動寬頻)、IEEE 802.11(Wi-Fi(註冊商標))、IEEE 802.16(WiMAX(註冊商標))、IEEE 802.20、UWB(超寬頻)、藍牙(註冊商標)及其他適當的無線電通訊方法的系統、及/或基於這些而增強的下一代系統。
本說明書中所使用的「基於」一詞,除非另有說明,否則並不意味著「僅基於」。換言之,「基於」一詞表示「僅基於」和「至少基於」二者。
如本文中所使用的具有諸如「第一」、「第二」等名稱之元素的參照一般不限制這些元素的編號/數量或順序。本文中僅為了方便而使用這些名稱,作為區別兩個或多個元素的方法。因此,第一及第二元素的參照並非意味著僅採用兩個元素,或是第一元素必須以某種方式在第二元素之前。
本文所使用的「判斷(judge)」及「確定(determine)」之術語可涵蓋各種各樣的動作。例如,本文所使用的「判斷」及「確定」可被解釋為表示作出與計算、運算、處理、推導、調查、查找(例如,搜尋表格、資料庫或某些其他資料結構)、查明等有關的判斷及確定。此外,本文所使用的「判斷」及「確定」可被解釋為表示作出與接收(例如,接收資訊)、發送(例如,發送資訊)、輸入、輸出、存取(例如,存取記憶體中的資料)等有關的判斷及確定。此外,本文所使用的「判斷」及「確定」可被解釋為表示作出解決、選擇、選取、建立、比較等有關的判斷及確定。換言之,本文所使用的「判斷」及「確定」可被解釋為表示作出與某些動作有關的判斷及確定。
如本文所使用的,「連接」及「耦合」之術語,或這些術語的任何變形,是指兩個或更多個元素之間的所有直接或間接連接或耦合,並且可包括在彼此「連接」或「耦合」的兩個元素之間存在一或多個中間元素。元素之間的耦合或連接可以是物理的、邏輯的或這些的組合。例如,「連接」可被解釋為「存取」。如本文所使用,當連接兩個元素時,可以認為是透過使用一或多個電線、電纜及/或印刷電連接,以及,作為多個非限制性和非包含性的示例,透過使用電磁能,例如具有射頻、微波及光學(可見和不可見)區域中的波長的電磁能而將這些元素彼此「連接」或「耦合」。
當在本說明書或申請專利範圍中使用諸如「包括」、「包含」等用語以及這些用語的變體時,這些用語旨在以類似於「提供」等用語的方式包括。此外,在本說明書或申請專利範圍中使用的「或」等用語旨在成為非互斥析取(exclusive disjunction)。
現在,僅管上面已詳細描述了本發明,但對於本領域之技術人員來說顯而易見的是,本發明並不限於本文所描述的實施例。在不背離由申請專利範圍之描述所定義的精神及範圍的情況下,可以透過各種修正和各種修改來實現本發明。因此,本文的描述僅用於說明示例的目的而提供,不應被解釋為以任何方式來限制本發明。
(附加說明) [組態1] 一種使用者終端,包括: 接收部,其接收用於調度資料的多個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及 控制部,其基於該多個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之滿足給定條件的一個下行鏈路控制通道的控制通道元素索引來確定用於該資料的上行鏈路控制通道。 [組態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使用者終端,其中在時間方向上分配該多個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並且該控制部基於該多個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之第一個下行鏈路控制通道或最後一個下行鏈路控制通道的控制通道元素索引來確定該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 [組態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使用者終端,其中在頻率方向上分配該多個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並且該條件為分別分配該多個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之頻率資源的條件。 [組態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使用者終端,其中在空間方向上分配該多個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並且該條件為分別分配該多個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之層的條件。 [組態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使用者終端,其中在多個控制資源集中分配該多個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並且該條件為分別分配該多個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之該控制資源的條件。 [組態6] 一種使用者終端的無線電通訊方法,包括: 接收用於調度資料的多個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及 基於該多個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之滿足給定條件的一個下行鏈路控制通道的控制通道元素索引來確定用於該資料的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
2017年11月29日提出申請的日本專利申請案第2017-241134號所包含的說明書、圖式及摘要的公開內容,透過引用整體併入本文。
1‧‧‧無線電通訊系統 10‧‧‧無線電基地台 11‧‧‧無線電基地台 12a‧‧‧無線電基地台 12b‧‧‧無線電基地台 12c‧‧‧無線電基地台 20‧‧‧使用者終端 30‧‧‧上位台裝置 40‧‧‧核心網路 101‧‧‧發送/接收天線 102‧‧‧放大部 103‧‧‧發送/接收部 104‧‧‧基頻訊號處理部 105‧‧‧呼叫處理部 106‧‧‧通訊路徑介面 301‧‧‧控制部 302‧‧‧發送訊號產生部 303‧‧‧映射部 304‧‧‧已接收訊號處理部 305‧‧‧測量部 201‧‧‧發送/接收天線 202‧‧‧放大部 203‧‧‧發送/接收部 204‧‧‧基頻訊號處理部 205‧‧‧應用部 401‧‧‧控制部 402‧‧‧發送訊號產生部 403‧‧‧映射部 404‧‧‧已接收訊號處理部 405‧‧‧測量部 1001‧‧‧處理器 1002‧‧‧記憶體 1003‧‧‧儲存器 1004‧‧‧通訊設備 1005‧‧‧輸入設備 1006‧‧‧輸出設備 1007‧‧‧匯流排
圖1提供示出在未來無線電通訊系統中之上行鏈路控制通道的結構範例的圖; 圖2是示出在未來無線電通訊系統中之PUCCH格式的範例的圖; 圖3提供各示出依據態樣1之PUCCH資源確定方法的圖; 圖4提供各示出依據態樣2之PUCCH資源確定方法的圖; 圖5是示出依據態樣3之PUCCH資源確定方法的圖; 圖6是示出依據態樣4之PUCCH資源確定方法的圖; 圖7是示出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無線電通訊系統之示意性結構之範例的圖; 圖8是示出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無線電基地台之整體結構之範例的圖; 圖9是示出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無線電基地台之功能結構之範例的圖; 圖10是示出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使用者終端之整體結構之範例的圖; 圖11是示出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使用者終端之功能結構之範例的圖;以及 圖12是示出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無線電基地台和使用者終端之硬體結構之範例的圖。

Claims (5)

  1. 一種終端,包括:接收部,其接收在多個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中用於調度下行鏈路共享通道的多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以及控制部,當在同一時槽中發送用於該多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的送達確認資訊時,其基於對應於特定下行鏈路控制資訊的下行鏈路控制通道的控制通道元素(CCE)索引及基於該特定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中的資源指示欄位來確定用於該送達確認資訊的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該特定下行鏈路控制資訊是該多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之時域索引遞增順序中一些最後的下行鏈路控制資訊的細胞索引遞增順序中的最後一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終端,其中該CCE索引是該下行鏈路控制通道的起始CCE索引。
  3. 一種終端的通訊方法,包括:接收在多個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中用於調度下行鏈路共享通道的多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以及當在同一時槽中發送用於該多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的送達確認資訊時,基於對應於特定下行鏈路控制資訊的下行鏈路控制通道的控制通道元素(CCE)索引及基於該特定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中的資源指示欄位來確定用於該送達確 認資訊的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該特定下行鏈路控制資訊是該多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之時域索引遞增順序中一些最後的下行鏈路控制資訊的細胞索引遞增順序中的最後一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
  4. 一種基地台,包括:控制部,當在同一時槽中發送用於多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的送達確認資訊時,其基於用於該送達確認資訊的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來確定對應於特定下行鏈路控制資訊的下行鏈路控制通道的控制通道元素(CCE)索引及該特定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中的資源指示欄位;以及發送部,其發送在多個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中用於調度下行鏈路共享通道的該多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其中,該特定下行鏈路控制資訊是該多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之時域索引遞增順序中一些最後的下行鏈路控制資訊的細胞索引遞增順序中的最後一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
  5. 一種無線電通訊系統,包括終端及基地台,其中該終端包括:接收部,其接收在多個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中用於調度下行鏈路共享通道的多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以及控制部,當在同一時槽中發送用於該多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的送達確認資訊時,其基於對應於特定下行鏈路控制資訊的下行鏈路控制通道的控制通道元素(CCE)索 引及基於該特定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中的資源指示欄位來確定用於該送達確認資訊的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該特定下行鏈路控制資訊是該多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之時域索引遞增順序中一些最後的下行鏈路控制資訊的細胞索引遞增順序中的最後一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以及該基地台發送在該多個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中的該多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
TW107142368A 2017-11-29 2018-11-28 使用者終端及無線電通訊方法 TWI78740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41134 2017-11-29
JP2017-241134 2017-11-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35971A TW201935971A (zh) 2019-09-01
TWI787406B true TWI787406B (zh) 2022-12-21

Family

ID=666648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42368A TWI787406B (zh) 2017-11-29 2018-11-28 使用者終端及無線電通訊方法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11368975B2 (zh)
EP (1) EP3720213B1 (zh)
JP (1) JP7305551B2 (zh)
CN (1) CN111434166B (zh)
AR (1) AR113593A1 (zh)
BR (1) BR112020010592A2 (zh)
CO (1) CO2020006880A2 (zh)
ES (1) ES2969691T3 (zh)
TW (1) TWI787406B (zh)
WO (1) WO201910723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90289478A1 (en) * 2018-03-19 2019-09-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pdcch) reliability for ultra-reliability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 (urllc)
EP4358450A2 (en) 2018-11-11 2024-04-24 Wilus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Inc. Method for generating harq-ack codebook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using same
WO2021030977A1 (zh) * 2019-08-16 2021-02-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US20230276371A1 (en) * 2020-08-05 2023-08-31 Ntt Docomo, Inc. Terminal,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182676A1 (en) * 2010-09-16 2013-07-1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589600B1 (ko) * 2008-08-05 2016-01-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다중 접속 방식의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하향링크 데이터 채널에 대한 상향링크 응답 채널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KR101802754B1 (ko) * 2010-01-17 2017-11-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정보의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US8855076B2 (en) * 2010-01-17 2014-10-0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753586B1 (ko) * 2010-02-03 2017-07-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정보의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DE112011106090B3 (de) * 2010-09-13 2016-12-15 Lg Electronics Inc.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Übertragen von Steuerinformation
US9131491B2 (en) * 2010-09-15 2015-09-08 Lg Electronics Inc.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thereof
KR20120030839A (ko) * 2010-09-20 2012-03-29 주식회사 팬택 Ack/nack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US20130039290A1 (en) * 2011-08-11 2013-02-14 Research In Motion Korea Method and System for Uplink Control Channel Transmit Diversity Using Multiple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Based Resource Allocation
WO2013062238A1 (en) * 2011-10-24 2013-05-0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locating resourc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2040622B1 (ko) * 2012-04-15 2019-11-0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상향링크 자원 결정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상향링크 제어 신호 전송 방법, 그리고 이들을 위한 장치
KR102124485B1 (ko) * 2012-05-31 2020-06-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제어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JP5781028B2 (ja) * 2012-07-23 2015-09-16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無線通信方法、無線基地局、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KR101754392B1 (ko) * 2012-08-03 2017-07-05 노키아 솔루션스 앤드 네트웍스 오와이 제어 채널 엘리먼트 인덱싱 방식
WO2014051361A1 (ko) * 2012-09-26 2014-04-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상향링크 제어 채널에 대한 전송 전력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KR20140131852A (ko) * 2013-05-06 2014-11-14 주식회사 케이티 하향링크에서 harq-ack를 전송 및 수신하는 방법 및 그 장치
CN107241802B (zh) * 2016-03-29 2022-12-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上行控制信息uci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JP6410779B2 (ja) * 2016-11-24 2018-10-24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182676A1 (en) * 2010-09-16 2013-07-1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網路文獻 網路文獻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70bis R1-124223 San Diego, USA, 8th – 12th October, 2012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720213A1 (en) 2020-10-07
JP7305551B2 (ja) 2023-07-10
US20200359405A1 (en) 2020-11-12
CN111434166A (zh) 2020-07-17
BR112020010592A2 (pt) 2020-11-10
ES2969691T3 (es) 2024-05-22
TW201935971A (zh) 2019-09-01
US11368975B2 (en) 2022-06-21
WO2019107239A1 (ja) 2019-06-06
AR113593A1 (es) 2020-05-20
EP3720213A4 (en) 2021-09-08
EP3720213B1 (en) 2023-12-20
JPWO2019107239A1 (ja) 2020-11-19
CN111434166B (zh) 2024-03-19
CO2020006880A2 (es) 2020-08-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16782B2 (en) User terminal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US11218268B2 (en) User terminal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US11778614B2 (en) Terminal, communication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transmission of uplink shared channel
US20210377991A1 (en) Radio base station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US11696288B2 (en) User terminal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TWI787406B (zh) 使用者終端及無線電通訊方法
US11502775B2 (en) User terminal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US11291033B2 (en) User terminal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US11218998B2 (en) User terminal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JPWO2019021486A1 (ja)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11445513B2 (en) User terminal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WO2019198136A1 (ja) 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基地局
JPWO2019026188A1 (ja) 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WO2019159235A1 (ja) 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WO2019187149A1 (ja) 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基地局
US20200244411A1 (en) User terminal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JP7046982B2 (ja) 端末、無線通信方法、基地局及びシステム
US11564211B2 (en) User terminal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JP7335375B2 (ja) 端末、無線通信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EP3697002A1 (en) User equipment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OA20119A (en) User terminal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