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10370B - 基于极限分析下限定理的任意多面楔形体安全系数求解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极限分析下限定理的任意多面楔形体安全系数求解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110370B CN110110370B CN201910270497.1A CN201910270497A CN110110370B CN 110110370 B CN110110370 B CN 110110370B CN 201910270497 A CN201910270497 A CN 201910270497A CN 110110370 B CN110110370 B CN 11011037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edge
- interface
- lower limit
- analysis
- for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lex Calculations (AREA)
- Lining And Supports For Tunn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极限分析下限定理的任意多面楔形体安全系数求解方法,首先确定楔形体空间几何特征和组成楔形体的边界,生成楔形体模型;然后,根据极限分析下限定理特征,结合楔形体材料特性,建立基于组成楔形体边界的变量体系;根据极限分析下限定理的基本条件建立约束方程,推导出楔形体极限分析下限解法的优化算法表达式;最后通过优化算法表达式,求解楔形体安全系数,评价楔形体稳定性。本发明根据极限分析下限定理,不引入任何假定,通过优化方法得到最优解,真实、客观地反应了楔形体的安全性、稳定性;另外,本方法不受组成楔形体边界形状和数量限制,具有更好的适用性可以适应更为复杂的楔形体稳定性分析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岩石力学中评价任意多面楔形体稳定性的方法,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建立基于组成任意多面楔形体边界的变量体系,根据极限分析下限定理基本条件建立约束方程,推导任意多面楔形体极限分析下限解法的优化算法表达式,通过该优化算法表达式求解任意多面楔形体安全系数的方法。本发明属于岩石力学楔形体极限分析领域。
背景技术
楔形体破坏是岩体工程(如边坡、地下洞室等)的主要破坏形式之一,其稳定性分析是进行楔形体防护、治理、预警的前提和基础,直接关系到整个岩体工程的安全与经济。因此,对楔形体稳定性分析方法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业内设计人员主要通过简化方法进行楔形体稳定性的分析评价。这些不同的简化方法对应不同的假定,这些假定在多数情况下是合理的,可以获得可靠的稳定分析结果。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这些假定可能会违背固体力学的基本原则,比如屈服准则、平衡条件,得出错误的分析结果,导致设计人员的错误判断,使得设计的边坡工程过于保守或偏于危险。因此,进一步深入研究楔形体稳定性分析方法,减少不合理假定对稳定性分析结果的影响、提高分析方法适用范围是非常必要的。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原因,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极限分析下限定理的任意多面楔形体安全系数求解方法。该方法对组成楔形体的边界面数量没有限制,建立基于组成楔形体边界的变量体系,根据极限分析下限定理基本条件建立约束方程,推导求解楔形体的安全系数的优化算法表达式,通过该优化算法表达式求解楔形体的安全系数,根据该安全系数评价分析楔形体的稳定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极限分析下限定理的任意多面楔形体安全系数求解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确定任意多面楔形体的空间几何特征和组成楔形体的边界,生成任意多面楔形体模型;
S2:基于极限分析下限定理特征,结合楔形体材料特性,建立基于组成楔形体边界的变量体系;
S3:根据极限分析下限定理的基本条件建立约束方程,推导出任意多面楔形体安全系数极限分析下限解法的优化算法表达式;
S4:通过该优化算法表达式,求解任意多面楔形体安全系数。
优选地,所述步骤S2基于极限分析下限定理特征,结合楔形体材料特性,建立基于组成楔形体边界的变量体系,方法如下;
S2.1:根据强度储备的概念,引入描述边坡强度的折减系数F,通过该变量描述边坡安全储备,如下式所示;
ce=c/F (2)
S2.2为描述楔形体界面力的方向特性,在每个结构面上建立局部坐标系;
楔形体任一结构面的作用力包括法向力和位于该界面的切向力,其量值分别为Nk、Tmk和Tlk;并以该面的法线向量nk为N轴正向;以界面任一边界线段的内法线向量tmk为Tm轴正向,通常取界面上第一条线段;Tl轴正向则可根据N轴、Tm轴通过右手螺旋法则确定tlk=tmk×nk。则界面上所受的界面力可表示为:
k为组成任意多面楔形体的界面的编号;
S2.3确定边界作用点坐标rk;
楔形体编号为k的边界面上的力的作用点rk可用其空间坐标(rxk,ryk,rzk)表示,为保证作用点始终位于界面内部,必须满足如下条件:
条件1,作用点在界面所在平面上:
(rk-apk)·nk=0 (5)
式中apk为界面上任一确定点;
条件2:作用点位于界面凸多边形区域内:
优选地,所述步骤S3根据极限分析下限定理的基本条件建立约束方程,推导出任意多面楔形体安全系数极限分析下限解法的优化算法表达式,包括如下步骤:
S3.1:根据极限分析下限定理,建立边坡安全系数f目标函数;
f=max(F) (7)
S3.2:根据极限分析下限定理中平衡方程的约束条件,建立楔形体力和力矩的平衡方程,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k为楔形体界面的编号,Nk、Tlk、Tmk通过式(4)确定,RFk为界面力到力矩点PG的力臂矢量,通过rk-PG计算得到,h2为组成楔形体界面的总数;i为作用于楔形体的外部荷载编号,Qi为外部荷载量值并为已知量,RQi为荷载作用点PQi到力矩点PG的力臂矢量,通过PQi-PG计算得到,h3为外部荷载的总数;G为楔形体自重,RG为楔形体自重对应的力矩矢量。lp为力或力矩求和方向,并有:
S3.3:根据极限分析下限定理中条件(b)屈服准则,楔形体每一个界面上的作用力应不违反摩尔库仑屈服准则,如下式所示:
S3.4建立一般性约束条件:通常认为岩土体材料不受拉力,数学表达为法向力总是指向块体内部约束条件如下式所示:
Nk≥0 (12)
式中,k为楔形体界面的编号,Nk通过式(4)确定。
本发明根据极限分析下限定理,不引入任何假定,通过优化方法得到最优解,真实、客观地反应了楔形体的安全性、稳定性;另外,本方法不受组成楔形体边界形状和数量限制,具有更好的适用性可以适应更为复杂的楔形体稳定性分析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基于极限分析下限定理的任意多面楔形体安全系数求解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确定楔形体模型及界面的示意图;
图3是构建图2所示楔形体的各顶点编号系统和楔形体高度示意图;
图4A和图4B是构建图3所示楔形体的力的平衡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根据极限分析下限定理优化求解楔形体安全系数的方法流程图;
图6是利用本发明评价图2所示楔形体的实施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阐明本发明,在阅读了本发明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楔形体破坏是岩体工程(如高边坡、地下洞室等)的主要破坏形式之一,其稳定性分析是进行楔形体防护、治理、预警的前提和基础,直接关系到整个岩体工程的安全。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基于极限分析下限定理的任意多面楔形体安全系数求解方法为:
S1:确定任意多面楔形体的空间几何特征和组成楔形体的边界,生成任意多面楔形体模型。
由于楔形体破坏主要发生在边坡、地下洞室等岩土工程中,故,通常根据地下洞室、边坡等岩体工程的结构特征,确定其内部存在的楔形体,进一步确定楔形体的空间几何特征和组成楔形体的边界,生成楔形体模型。
为准确地评价任意多面楔形体的安全性/稳定性,在确定组成楔形体边界数量时,本发明不限定组成楔形体的边界数量,其数量可是任意的。
S2:基于极限分析下限定理特征,结合楔形体材料特性,建立基于组成楔形体边界的变量体系;
S3:根据极限分析下限定理的基本条件建立约束方程,推导出任意多面楔形体安全系数极限分析下限解法的优化算法表达式;
S4:通过该优化算法表达式,求解任意多面楔形体安全系数。
本发明评价所设计的岩体工程(如边坡、地下洞室等)稳定性的原理是:首先,根据所设计的岩体工程的结构特征确定任意多面楔形体空间几何特征和组成楔形体的边界,生成任意多面楔形体模型;然后,根据极限分析下限定理特征,结合楔形体材料特性,建立基于组成楔形体边界的变量体系;根据极限分析下限定理的基本条件建立约束方程,推导出任意多面楔形体极限分析下限解法的优化算法表达式;最后通过该优化算法表达式,求解任意多面楔形体安全系数,评价楔形体稳定性,进而确定所设计的岩体工程的稳定性。本发明根据极限分析下限定理,不引入任何假定,通过优化算法得到最优解,真实、客观地反应了任意楔形体的安全性、稳定性。
本发明步骤S1:确定任意多面楔形体空间几何特征及组成楔形体的边界,生成任意多面楔形体模型。
根据地下洞室、边坡等岩体工程的结构特征,确定其内部存在的任意多面楔形体,进一步确定该任意多面楔形体的空间几何特征和组成楔形体的边界,生成楔形体模型。为准确地评价任意多面楔形体的安全性/稳定性,在确定组成楔形体边界数量时,本发明不限定组成楔形体的边界数量,其数量可是任意的。
生成楔形体模型的方法较多,例如:
方法一:
通过直接输入描述楔形体边界面的信息生成楔形体模型。
对于楔形体来说,其边界面分为临空面和结构面,边界面法向量指向楔形体内部,根据楔形体的形状可直观地确定其空间几何特征及组成楔形体的边界面,通过直接输入描述组成楔形体的各边界面的点、面的信息即可生成楔形体模型。
如图2、图3所示的楔形体,该楔形体由左滑面1、右滑面2、顶面3、边坡面4和后缘面5组成,该楔形体的顶点为a0、a1、a2、a3、a4、a5。
左滑面1为由a0a1a2组成的三角形;右滑面2为由a0a1a3组成的三角形;顶面3为由a1a2a3组成的三角形,边坡面4为由a0a2a3组成的三角形;后缘面5为由a3a4a5组成的三角形。
图2、图3所示的楔形体,由于楔形体的后缘拉裂缝高度H2=0,顶点a3、a4、a5重合,无后缘面5。
确定了楔形体的空间几何特征及组成楔形体的边界面后,直接将边界面的点、面信息输入通过C#自编写的建模程序中即可自动生成楔形体模型,数据输入文件中几何信息部分如下:
需要指出的是,通过数据文件输入楔形体几何信息对界面数量没有限制,可以为任意多面楔形体。
方法二:
S1.1确定组成任意多面楔形体的各边界面以及该楔形体的各顶点。
传统的楔形体稳定性分析,为分析方便,通常将复杂的任意多面楔形体简化为4个界面或5个界面后,再进行稳定性分析,这势必降低了楔形体稳定性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克服现有技术的弊端,本发明在确定组成任意多面楔形体的边界面数量时不做任何限制,组成楔形体的边界面数量可以是任意的。
为了便于说明、理解本发明,在如图2、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本发明以5个界面组成的楔形体为例进行说明,但不表明在分析楔形体稳定性、求解楔形体安全系数时,要将楔形体简化成5个界面,本发明适用于任意边界面数量的楔形体。
首先,根据岩体工程如边坡、地下洞室中存在的楔形体形状,确定组成该楔形体的各边界面。如图2所示,在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该楔形体由左滑面1、右滑面2、顶面3、边坡面4和后缘面5组成。
然后,确定该楔形体的各顶点。如图3所示,在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该楔形体包括顶点a0、a1、a2、a3、a4、a5。
S1.2根据组成楔形体各边界面的空间倾向、倾角及楔形体高度计算楔形体各顶点坐标,根据楔形体各顶点坐标形成各边界面进而自动生成楔形模型;具体计算方法
式中,nk为组成任意多面楔形体的界面的法向量,通过该界面倾向αk和倾角βk直接求得,k为组成任意多面楔形体的界面的编号;各界面的倾向αk和倾角βk通过测量而得;
式中,eij为楔形体各交线的方向向量;其中,ni和nj的计算方法与nk的计算方法相同;
式中,a0、a1、a2、a3、a4、a5为组成楔形体的各顶点坐标,通过各交线方向向量eij及楔形体高度H1,后缘拉裂缝高度H2求得,其中,楔形体高度H1,后缘拉裂缝高度H2通过测量而得。
在图2、图3所示的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n1为左滑面法向量,n2为右滑面法向量,n3为顶面法向量,n4为边坡面法向量,n5为后缘面法向量;各边界面的倾向αk和倾角βk及楔形体高度H1经测量而得,如下表所示,
后缘拉裂缝高度H2=0
通过上述式(1)可以求得:
由于本发明图2、图3所示实施例,H2=0,故,顶点a3、a4、a5重合。
根据计算得出的楔形体各顶点坐标形成各边界面进而自动生成楔形模型。
如图2、图3所示,左滑面1为由a0a1a2组成的三角形;右滑面2为由a0a1a3组成的三角形;边坡面4为由a0a2a3组成的三角形;顶面3为由a1a2a3组成的三角形。由于图2、图3所示实施例,后缘拉裂缝高度H2=0,故,无后缘面5。
本发明步骤S2:基于极限分析下限定理特征,结合楔形体材料特性,建立基于组成楔形体边界的变量体系,方法如下;
S2.1:根据强度储备的概念,引入描述边坡强度的折减系数F,通过该变量描述边坡安全储备,如下式所示;
ce=c/F (2)
S2.2为描述楔形体界面力的方向特性,在每个结构面上建立局部坐标系。
楔形体任一结构面的作用力包括法向力和位于该界面的切向力(可用两个分量表示),其量值分别为Nk、Tmk和Tlk。并以该面的法线向量nk为N轴正向;以界面任一边界线段的内法线向量tmk为Tm轴正向,通常取界面上第一条线段;Tl轴正向则可根据N轴、Tm轴通过右手螺旋法则确定tlk=tmk×nk。则界面上所受的界面力可表示为:
以图2、图3所示楔形体为例,顶面3的局部坐标系的方向向量(如图4A、图4B所示)分别为:
其它界面局部坐标系的方向向量同理可通过局部坐标系定义直接求得,在此不赘述。
S2.3确定边界作用点坐标rk。
楔形体编号为k的边界面上的力的作用点rk可用其空间坐标(rxk,ryk,rzk)表示,为保证作用点始终位于界面内部,必须满足如下条件:
条件1,作用点在界面所在平面上:
(rk-apk)·nk=0 (5)
式中apk为界面上任一确定点。
以图2、图3所示楔形体中的边坡面4为例,有n3=(0,1,0),并取
ap3=a0=(0,0,0)则式(5)转变为:
(r3-a0)·n3=0即0*rx3+ry3+0*rz3=0
条件2:作用点位于界面凸多边形区域内:
以图2、图3所示楔形体中边坡面4为例,界面由3条边界组成,边界内法向量分别为
则式(6)转化为
本发明步骤S3:根据极限分析下限定理的基本条件建立约束方程,推导出任意多面楔形体安全系数极限分析下限解法的优化算法表达式,如图5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S3.1:根据极限分析下限定理,建立边坡安全系数f目标函数;
f=max(F) (7)
S3.2:根据极限分析下限定理中平衡方程的约束条件,建立楔形体力和力矩的平衡方程,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k为楔形体界面的编号,Nk、Tlk、Tmk通过式(4)确定,RFk为界面力到力矩点PG的力臂矢量,通过rk-PG计算得到,h2为组成楔形体界面的总数;i为作用于楔形体的外部荷载编号,Qi为外部荷载量值并为已知量,RQi为荷载作用点RQi到力矩点PG的力臂矢量,通过RQi-RG计算得到,h3为外部荷载的总数;G为楔形体自重,RG为楔形体自重对应的力矩矢量。lp为力或力矩求和方向,并有:
以图2、图3所示楔形体为例,其力和力矩平衡方程可表示如下:
(N1+Tl1+Tm1+N2+Tl2+Tm2+Q1+G)·lp=0
[(r1-PG)×(N1+Tl1+Tm1)+(r2-PG)×(N2+Tl2+Tm2)+(PQ1-PG)×Q1]·lm=0
S3.3:根据极限分析下限定理中条件(b)屈服准则,楔形体每一个界面上的作用力应不违反摩尔库仑屈服准则,如下式所示:
以图2所示楔形体为例,其力和力矩平衡方程可表示如下:
S3.4建立一般性约束条件:通常认为岩土体材料不受拉力,数学表达为法向力总是指向块体内部约束条件如下式所示:
Nk≥0 (12)
式中,k为楔形体界面的编号,Nk通过式(4)确定。
以图2所示楔形体为例,式(12)约束条件可转化为
经上述步骤S1-S3推导出来的任意多面楔形体安全系数极限分析下限解法的优化算法表达式,本发明步骤S4:通过输出常用的优化求解算法计算文件,也可通过编程软件(C、C++、C#等)编制优化算法表达式,求得任意多面楔形体安全系数。
图6是利用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基于极限定理的任意多面楔形体安全系数求解方法的实施例图。从图中结果可以看出,对于经典的楔形体问题,相应于不同的底滑面强度参数,利用本发明公开的基于极限分析下限定理求解任意多面楔形体安全系数的方法计算的结果略小于基于极限分析上限求解方法(如文献1,Wang,Y.-J.,J.-H.Yin and C.F.Lee(2001)."The influence of a non-associated low rule on the calculation of thefactor of safetyof soil slopes."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ANDANALYTICAL METHODS IN GEOMECHANICS 25:1351-1359.和文献2,Chen,J.,J.-H.Yin andC.F.Lee(2003)."Upper bound limit analysis of slope stability using rigidfinite elements and nonlinear programming."Canadian Geotechnical Journal 40(4):742-752.)的分析结果,从上限、下限的概念来看本发明是完全合理的,也说明了本发明的可行性。
Claims (1)
1.一种基于极限分析下限定理的任意多面楔形体安全系数求解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
S1:确定任意多面楔形体空间几何特征和组成楔形体的边界,生成任意多面楔形体模型;
S2:基于极限分析下限定理特征,结合楔形体材料特性,建立基于组成楔形体边界的变量体系;
S2.1:根据强度储备的概念,引入描述边坡强度的折减系数F,通过该变量描述边坡安全储备,如下式所示;
ce=c/F (2)
S2.2为描述楔形体界面力的方向特性,在每个结构面上建立局部坐标系;
楔形体任一结构面的作用力包括法向力和位于该界面的切向力,其量值分别为Nk、Tmk和Tlk;并以该面的法线向量nk为N轴正向;以界面任一边界线段的内法线向量tmk为Tm轴正向;Tl轴正向则可根据N轴、Tm轴通过右手螺旋法则确定tlk=tmk×nk,则界面上所受的界面力可表示为:
k为组成任意多面楔形体的界面的编号;
S2.3确定边界作用点坐标rk;
楔形体编号为k的边界面上的力的作用点rk可用其空间坐标(rxk,ryk,rzk)表示,为保证作用点始终位于界面内部,必须满足如下条件:
条件1,作用点在界面所在平面上:
(rk-apk)·nk=0 (5)
式中apk为界面上任一确定点;
条件2:作用点位于界面凸多边形区域内:
S3:根据极限分析下限定理的基本条件建立约束方程,推导出任意多面楔形体安全系数的极限分析下限解法的优化算法表达式;
S3.1:根据极限分析下限定理,建立边坡安全系数f目标函数;
f=max(F) (7)
S3.2:根据极限分析下限定理中平衡方程的约束条件,建立楔形体力和力矩的平衡方程,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k为楔形体界面的编号,Nk、Tlk、Tmk通过式(4)确定,RFk为界面力到力矩点PG的力臂矢量,通过rk-PG计算得到,h2为组成楔形体界面的总数;i为作用于楔形体的外部荷载编号,Qi为外部荷载量值并为已知量,RQi为荷载作用点PQi到力矩点PG的力臂矢量,通过PQi-PG计算得到,h3为外部荷载的总数;G为楔形体自重,RG为楔形体自重对应的力矩矢量,lp为力和力矩求和方向,并有:
S3.3:根据极限分析下限定理中屈服准则,楔形体每一个界面上的作用力应不违反摩尔库仑屈服准则,如下式所示:
S3.4建立一般性约束条件:认为岩土体材料不受拉力,数学表达为法向力总是指向块体内部约束条件如下式所示:
Nk≥0 (12)
式中,k为楔形体界面的编号,Nk通过式(4)确定;
S4:通过步骤S1-S3.4推导出的任意多面楔形体安全系数极限分析下限解法优化算法表达式(2)-(12),求解任意多面楔形体安全系数。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270497.1A CN110110370B (zh) | 2019-04-04 | 2019-04-04 | 基于极限分析下限定理的任意多面楔形体安全系数求解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270497.1A CN110110370B (zh) | 2019-04-04 | 2019-04-04 | 基于极限分析下限定理的任意多面楔形体安全系数求解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110370A CN110110370A (zh) | 2019-08-09 |
CN110110370B true CN110110370B (zh) | 2021-02-12 |
Family
ID=674852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270497.1A Active CN110110370B (zh) | 2019-04-04 | 2019-04-04 | 基于极限分析下限定理的任意多面楔形体安全系数求解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11037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368458B (zh) * | 2020-03-23 | 2021-04-02 | 青岛理工大学 | 一种基坑开挖边坡安全系数的计算方法 |
CN111506956B (zh) * | 2020-05-25 | 2022-09-30 | 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特大跨洞室支护结构可控性设计方法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8001348A2 (en) * | 2006-06-26 | 2008-01-03 | Ben-Gurion University Of The Negev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uthority | Method for estimating the strength of bodies and structures |
EP2077561A1 (en) * | 2008-01-01 | 2009-07-08 | Institute of Nuclear Energy Research Atomic Energy Council, Executive Yuan | Thermal limit analysis with hot-channel model for boiling water reactors |
CN106126796A (zh) * | 2016-06-20 | 2016-11-16 | 昆明理工大学 | 一种带岩桥的岩质边坡极限承载力的塑性极限分析下限法 |
CN106557608A (zh) * | 2016-09-26 | 2017-04-05 | 昆明理工大学 | 一种基于混合数值离散的非贯通节理岩体的塑性极限分析上限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58829A (zh) * | 2009-04-10 | 2010-10-13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一种反倾边坡稳定性评价的方法 |
CN103266617B (zh) * | 2013-05-30 | 2015-06-03 | 昆明理工大学 | 岩质边坡楔形体最优锚固角的计算方法 |
CN108563608B (zh) * | 2018-03-16 | 2021-08-31 | 重庆交通大学 | 基于赤平极射投影和变形分析的楔形体稳定性分析方法 |
CN109357943A (zh) * | 2018-09-30 | 2019-02-19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楔形体裂隙水压力分布规律的边坡监测方法 |
-
2019
- 2019-04-04 CN CN201910270497.1A patent/CN11011037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8001348A2 (en) * | 2006-06-26 | 2008-01-03 | Ben-Gurion University Of The Negev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uthority | Method for estimating the strength of bodies and structures |
EP2077561A1 (en) * | 2008-01-01 | 2009-07-08 | Institute of Nuclear Energy Research Atomic Energy Council, Executive Yuan | Thermal limit analysis with hot-channel model for boiling water reactors |
CN106126796A (zh) * | 2016-06-20 | 2016-11-16 | 昆明理工大学 | 一种带岩桥的岩质边坡极限承载力的塑性极限分析下限法 |
CN106557608A (zh) * | 2016-09-26 | 2017-04-05 | 昆明理工大学 | 一种基于混合数值离散的非贯通节理岩体的塑性极限分析上限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右手螺旋定则的应用;刘兵兵;《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11121;第30卷(第11期);第1节 * |
摩尔-库仑屈服准则;叶落卡农;《百度百科》;20190125;全文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110370A (zh) | 2019-08-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110370B (zh) | 基于极限分析下限定理的任意多面楔形体安全系数求解方法 | |
Krysl et al. | The element free Galerkin method for dynamic propagation of arbitrary 3‐D cracks | |
CN110083883B (zh) | 基于极限分析下限定理的三维边坡安全系数求解方法 | |
CN110110371A (zh) | 基于极限分析下限定理的三维边坡安全系数迭代求解方法 | |
Demyanov et al. | The dynamic loading in longitudinal and transverse reinforcement at instant emergence of the spatial сrack in reinforced concrete element under the action of a torsion with bending | |
CN112231898A (zh) | 一种倾倒岩质边坡稳定性的三维分析方法 | |
Sullivan | Highlighting differences between force-based and displacement-based design solutions for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structures | |
CN106844927A (zh) | 一种双滑移面岩体边坡锚固优化参数的测定方法 | |
CN103310097A (zh) | 边坡稳定评价的改进双强度折减法 | |
CN111177901A (zh) | 基于Mohr-Coulomb准则的围岩破坏危险性数值模拟评价方法 | |
CN116484484B (zh) | 抗滑桩与斜撑钢管桩铰接支挡结构协调设计方法及装置 | |
Aftosmis et al. | Cart3D simulations for the first AIAA sonic boom prediction workshop | |
Muni et al. | Parametric study of sheet pile wall using ABAQUS | |
Zhang et al. | Voronoi cell finite element model to simulate crack propagation in porous materials | |
Feng et al. | Online prediction of loader payload based on a multi-stage progressive model | |
Lee et al. | Block erection simulation considering frictional contact with wire ropes | |
Walton et al. | Cubic Bézier spiral segments for planar G 2 curve design | |
Kalmykov et al. | Search for rational contour of back surface of retaining wall | |
Kim et al. | Recommended finite element formulations for the analysis of offshore blast walls in an explosion | |
Creus et al. | 3D Fabric analysis of Venetia Mine, South Africa: using structural measurements and implicitly-modelled surfaces for improved pit slope design and risk management | |
Noda et al. | Variations of stress intensity factor of a semi-elliptical surface crack subjected to mixed mode loading | |
Nalawade et al. | Equilibrium Analysis of Masonry Dome | |
Petrov et al. | Buckling of cylindrical shell panels in ANSYS | |
Razdolsky et al. | Analysis of slope stability based on evaluation of force balance | |
Hidaka et al. | Polygonization of point cloud of tunnels using lofting operation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