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03779A - 一种电缆贯通交流供电系统的牵引变电所设计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缆贯通交流供电系统的牵引变电所设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03779A
CN110103779A CN201910392075.1A CN201910392075A CN110103779A CN 110103779 A CN110103779 A CN 110103779A CN 201910392075 A CN201910392075 A CN 201910392075A CN 110103779 A CN110103779 A CN 1101037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ction substation
traction
substation
station
power supp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9207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03779B (zh
Inventor
解绍锋
李楠
李群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1039207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03779B/zh
Publication of CN1101037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037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037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037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MPOWER SUPPLY LINES, AND DEVICES ALONG RAILS, FOR ELECTRICALLY- PROPELLED VEHICLES
    • B60M3/00Feeding power to supply lines in contact with collector on vehicles; Arrangements for consuming regenerative powe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in Traffic Observation, Control, And Security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一种电缆贯通交流供电系统的牵引变电所设计方法,属于交流电气化铁路供电技术领域。本发明设置了任意相邻两座牵引变电所的距离限制和任意相邻三座牵引变电所的总距离限制,首先根据电压损失要求在线路中间或末端选择三个牵引变电所为布点基点,再分别通过从线路中间向两侧延伸和从线路末端向另一侧延伸的方式来确定交流供电系统中全部牵引变电所的布点和容量,能够在任意三座相邻牵引变电所有且仅有一座故障时通过两侧的牵引变电所提供双边供电,保证牵引变电所供电可靠性;本发明考虑到成本和实际设置,符合工程实际,可操作性强;本发明适用于双边供电的交流供电系统,尤其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交流供电系统。

Description

一种电缆贯通交流供电系统的牵引变电所设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交流电气化铁路供电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以地铁和轻轨为主要代表的城市轨道交通具有行车密度大、启停频繁的突出特点,其牵引供电系统采用直流制的主要优点是接触网无分相,列车运行顺畅,而缺点是存在迷流(杂散电流)并产生长期不良影响。迷流的防护措施复杂,代价大,效果有限,导致迷流防不胜防。除了欧洲和苏联部分干线铁路保有直流制外,20世纪60年代后新建的干线铁路,特别是高速、重载铁路,无一例外都采用工频单相交流制,优点是供电能力强,建设费用低,能满足大运量需求,不存在直流制那样的迷流,再生制动电能可以得到直接、高效利用;而缺点则是因换相接入公用电网而产生分相,对列车存在供电断点,故随着列车提速,往往需要采取专门的自动过分相措施。
综合干线铁路和地铁、轻轨牵引供电系统的特点,以及所采用的直流制和工频单相交流制的优缺点,李群湛教授在《城市轨道交通交流牵引供电系统及其关键技术》中提出一种适用于以地铁和轻轨为主要代表的城市轨道交通的工频单相交流制牵引供电系统,如图1所示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工频单相交流制牵引供电系统结构示意图。该供电系统由两部分组成:其一是主变电所;其二是电缆牵引网。主变电所采用组合式同相供电技术对负序进行集中治理。电缆牵引网主要由四部分构成:钢轨(R),接触网(T),牵引变压器(TT1、TT2)和电缆(城市轨道交通交流供电系统电缆可选择三种结构,分别为两组单芯电缆、双芯电缆或同轴电缆,图中为双芯电缆DCC)。
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系统的运行方式有两种,即正常运行方式和故障运行方式,牵引供电系统任何情况下都应实行双边供电的要求,当系统中一座牵引变电所故障解列时,其相邻的两座牵引变电所应对解列变电所原有供电区域实行大双边供电,但每座牵引变电站只能同时为一座故障解列的牵引变电所提供后备电源。对于采用交流制的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系统,传统的牵引供电系统牵引变电所设计方法(无论是采用直流制的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还是采用交流制的干线铁路供电系统)已不再适用,因此需要制定新的牵引变电所设计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电缆贯通交流供电系统在变电所故障退出运行的情况,为保证牵引变电所供电可靠性,本发明提出一种电缆贯通交流供电系统的牵引变电所设计方法,在牵引供电系统出现任意三座牵引变电所中有且只有一座牵引变电所故障退出的情况下,由该故障的牵引变电所相邻两座牵引变电所实现大双边供电,使得电缆贯通交流供电系统仍能正常运行。
本发明针对电缆贯通交流供电系统提出两种牵引变电所设计方法。
第一种方法:以线路中间车站设牵引变电所为布点基点。该方法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电缆贯通交流供电系统的牵引变电所设计方法,所述电缆贯通交流供电系统包括主变电所和牵引变电所;
所述设计方法用于确定所述电缆贯通交流供电系统的供电线路上各个牵引变电所的布点和容量,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令供电线路上其中一座牵引变电所退出,由与所述退出的牵引变电所相邻的两座牵引变电所为所述退出的牵引变电所的供电区间供电,计算此时与所述退出的牵引变电所相邻的两座牵引变电所之间能满足牵引网规定运量最大电压损失的最大间距L1;
步骤2、计算正常紧密运行方式下满足牵引网最大电压损失的任意相邻两座牵引变电所的最大间距L2;
步骤3、在最靠近供电线路中间的车站处设置一座牵引变电所,记为第一中间牵引变电所;
步骤4、选择位于所述第一中间牵引变电所两侧且与所述第一中间牵引变电所相邻的两个车站,将所选的两个车站的距离S1和步骤1计算得到的L1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设置与所述第一中间牵引变电所相邻的两座牵引变电所,记为第二中间牵引变电所和第三中间牵引变电所,具体方法为:
4.1、当S1不大于L1时,在所述第一中间牵引变电所两侧各自选择一个车站设置所述第二中间牵引变电所和第三中间牵引变电所,使得所述第二中间牵引变电所和第三中间牵引变电所的距离最接近L1且不大于L1;
4.2、当S1大于L1,但所述第一中间牵引变电所与所述第一中间牵引变电其中一侧的相邻车站之间的距离不大于L1时,在与所述第一中间牵引变电所相邻且距离不大于L1的车站处设置所述第二中间牵引变电所,并在所述第一中间牵引变电所远离第二中间牵引变电所的一侧设置第三中间牵引变电所,使得所述第二中间牵引变电所和第三中间牵引变电所的距离不大于L1且在满足包括地形限制的条件下最接近L1;
4.3当S1大于L1,且所述第一中间牵引变电所与所述第一中间牵引变电所相邻的任意一个车站之间的距离均大于L1时,在所述第一中间牵引变电所两侧分别设置第二中间牵引变电所和第三中间牵引变电所,使得所述第二中间牵引变电所和第三中间牵引变电所的距离不大于L1且在满足包括地形限制的条件下最接近L1;
步骤5、比较所述第一中间牵引变电所与第二中间牵引变电所之间的距离S12和所述步骤2计算得到的L2,若S12大于L2,转到步骤6,否则转到步骤7;
步骤6、重新设置第二中间牵引变电所,设置方法为:
若所述第一中间牵引变电所与所述步骤4设置的第二中间牵引变电所之间存在车站,则在所述第一中间牵引变电所与所述步骤4设置的第二中间牵引变电所之间选择一个车站重新设置第二中间牵引变电所,使得所述第一中间牵引变电所与重新设置的第二中间牵引变电所的间距不大于L2且最接近L2;
若所述第一中间牵引变电所与所述步骤4设置的第二中间牵引变电所之间不存在车站,则在所述第一中间牵引变电所与所述步骤4设置的第二中间牵引变电所之间重新设置第二中间牵引变电所,使得所述第一中间牵引变电所与重新设置的第二中间牵引变电所的间距不大于L2且在满足包括地形限制的条件下最接近L2;
步骤7、比较第一中间牵引变电所与第三中间牵引变电所的距离S13和所述步骤2计算得到的L2,若S13大于L2,转到步骤8,否则转到步骤9;
步骤8、重新设置第三中间牵引变电所,设置方法为:
若所述第一中间牵引变电所与所述步骤4设置的第三中间牵引变电所之间存在车站,在所述第一中间牵引变电所与所述步骤4设置的第三中间牵引变电所之间选择一个车站重新设置第三中间牵引变电所,使得所述第一中间牵引变电所与重新设置的第三中间牵引变电所间距不大于L2且最接近L2;
若所述第一中间牵引变电所与所述步骤4设置的第三中间牵引变电所之间不存在车站,则在所述第一中间牵引变电所与所述步骤4设置的第三中间牵引变电所之间重新设置第三中间牵引变电所,使得所述第一中间牵引变电所与重新设置的第三中间牵引变电所的距离不大于L2且在满足包括地形限制的条件下最接近L2;
步骤9、向所述第一中间牵引变电所两侧延伸完成全部牵引变电所的布点设置,其中从所述第一中间牵引变电所向所述第二中间牵引变电所方向的一侧延伸方式为:
9.1、选择所述第二中间牵引变电所远离所述第一中间牵引变电所的一侧中与所述第二中间牵引变电所相邻的车站,比较所选车站和所述第一中间牵引变电所的距离S2与所述步骤1计算得到的L1,并比较所述第二中间牵引变电所和所选车站的距离S24与所述步骤2计算得到的L2,当S2不大于L1且S24不大于L2时,在所述第二中间牵引变电所远离所述第一中间牵引变电所的一侧中选择一个车站设置第四中间牵引变电所,使得所述第一中间牵引变电所和第四中间牵引变电所的距离最接近且L1不大于L1,同时所述第二中间牵引变电所与第四中间牵引变电所间距不大于L2;
当S2大于L1、或S24大于L2、或S2大于L1且S24大于L2时,在所述第二中间牵引变电所远离所述第一中间牵引变电所的一侧设置第四中间牵引变电所,使得所述第一中间牵引变电所和第四中间牵引变电所的距离不大于L1且在满足包括地形限制的条件下最接近L1,同时第二中间牵引变电所与第四中间牵引变电所距离不大于L2;
9.2、按照步骤9.1的方法在第四中间牵引变电所远离第二中间牵引变电所的一侧设置第五中间牵引变电所、按照步骤9.1的方法在第五中间牵引变电所远离第四中间牵引变电所的一侧设置第六中间牵引变电所、……,直到完成第一中间牵引变电所向第二中间牵引变电所延伸的该侧方向上所有牵引变电所的布点设置;
从第一牵引变电所向第三牵引变电所延伸的一侧方向按照相同的方式完成牵引变电所的布点设置;
步骤10、检测供电线路末端电压是否满足供电要求,若满足转到步骤11,若不满足则将所述主变电所数量加1后返回步骤1;
步骤11、计算全部牵引变电所中任意三座相邻的牵引变电所在有且只有一座故障的情况下各个牵引变电所的最大负荷,并根据各个牵引变电所中牵引变压器的过负荷系数确定各个牵引变电所中牵引变压器的安装容量。
第二种方法:以线路末端车站设牵引变电所为布点基点。该方法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电缆贯通交流供电系统的牵引变电所设计方法,所述电缆贯通交流供电系统包括主变电所和牵引变电所;
所述设计方法用于确定所述电缆贯通交流供电系统的供电线路上各个牵引变电所的布点和容量,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令供电线路上其中一座牵引变电所退出,由与所述退出的牵引变电所相邻的两座牵引变电所为所述退出的牵引变电所的供电区间供电,计算此时与所述退出的牵引变电所相邻的两座牵引变电所之间能满足牵引网规定运量最大电压损失的最大间距L1;
步骤2、计算正常紧密运行方式下满足牵引网最大电压损失的任意相邻两座牵引变电所的最大间距L2;
步骤3、根据紧密运行方式下牵引网最大电压损失允许值确定供电线路末端的牵引变电所的布点位置,在此位置处设置一座牵引变电所并记为第一末端牵引变电所;
步骤4、选择位于所述第一末端牵引变电所两侧且与所述第一末端牵引变电所相邻的两个车站,将所选的两个车站的距离S3和步骤1计算得到的L1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设置与所述第一末端牵引变电所相邻的两座牵引变电所,记为第二末端牵引变电所和第三末端牵引变电所,具体方法为:
4.1、当S3不大于L1时,在所述第一末端牵引变电所两侧各自选择一个车站设置所述第二末端牵引变电所和第三末端牵引变电所,使得所述第二末端牵引变电所和第三末端牵引变电所的距离最接近L1且不大于L1;
4.2、当S3大于L1,但所述第一末端牵引变电所与所述第一末端牵引变电其中一侧的相邻车站之间的距离不大于L1时,在与所述第一末端牵引变电所相邻且距离不大于L1的车站处设置第二末端牵引变电所,并在所述第一末端牵引变电所远离第二末端牵引变电所的一侧设置第三末端牵引变电所,使得第二末端牵引变电所和第三末端牵引变电所的距离不大于L1且在满足包括地形限制的条件下最接近L1;
4.3当S3大于L1,且所述第一末端牵引变电所与所述第一末端牵引变电所相邻的任意一个车站之间的距离均大于L1时,在所述第一末端牵引变电所两侧分别设置第二末端牵引变电所和第三末端牵引变电所,使得第二末端牵引变电所和第三末端牵引变电所的距离不大于L1且在满足包括地形限制的条件下最接近L1;
步骤5、比较第一末端牵引变电所与第二端牵引变电所之间的距离S21和所述步骤2计算得到的L2,若S21大于L2,转到步骤6,否则转到步骤7;
步骤6、重新设置第二末端牵引变电所,设置方法为:
若所述第一末端牵引变电所与所述步骤4设置的第二末端牵引变电所之间存在车站,则在所述第一末端牵引变电所与所述步骤4设置的第二末端牵引变电所之间选择一个车站重新设置第二末端牵引变电所,使得所述第一末端牵引变电所与重新设置的第二末端牵引变电所间距不大于L2且最接近L2;
若所述第一末端牵引变电所与所述步骤4设置的第二末端牵引变电所之间不存在车站,则在所述第一末端牵引变电所与所述步骤4设置的第二末端牵引变电所之间重新设置第二末端牵引变电所,使得所述第一末端牵引变电所与重新设置的第二末端牵引变电所间距不大于L2且在满足包括地形限制的条件下最接近L2;
步骤7、比较第一末端牵引变电所与第三末端牵引变电所的距离S31和所述步骤2计算得到的L2,若S31不大于L2,则转到步骤8,否则转到步骤9;
步骤8、重新设置第三末端牵引变电所,设置方法为:
若所述第一末端牵引变电所与所述步骤4设置的第三末端牵引变电所之间存在车站,在所述第一末端牵引变电所与所述步骤4设置的第三末端牵引变电所之间选择一个车站重新设置第三末端牵引变电所,使得所述第一末端牵引变电所与重新设置的第三末端牵引变电所间距不大于L2且最接近L2;
若所述第一末端牵引变电所与所述步骤4设置的第三末端牵引变电所之间不存在车站,则在所述第一末端牵引变电所与所述步骤4设置的第三末端牵引变电所之间重新设置第三末端牵引变电所,使得所述第一末端牵引变电所与重新设置的第三末端牵引变电所间距不大于L2且在满足包括地形限制的条件下最接近L2;
步骤9、从供电线路的末端向远离末端的方向延伸完成全部牵引变电所的设置,具体方法为:
9.1、令从所述第一末端牵引变电所到所述第二末端牵引变电所的方向为延伸方向,选择所述第二末端牵引变电所远离所述第一末端牵引变电所的一侧中与所述第二末端牵引变电所相邻的车站,比较所选车站和所述第一末端牵引变电所的距离S4与所述步骤1计算得到的L1,并比较所选车站和所述第二末端牵引变电所的距离S42与所述步骤2计算得到的L2,当S4不大于L1且S42不大于L2时,在所述第二末端牵引变电所远离所述第一末端牵引变电所的一侧中选择一个车站设置第四末端牵引变电所,使得所述第一末端牵引变电所和第四末端牵引变电所的距离最接近L1且不大于L1,同时使得第二末端牵引变电所与第四末端牵引变电所的距离不大于L2;
当S4大于L1、或S42大于L2、或S4大于L1且S42大于L2时,在所述第二末端牵引变电所远离所述第一末端牵引变电所的一侧设置第四末端牵引变电所,使得所述第一末端牵引变电所和第四末端牵引变电所的距离不大于L1且在满足包括地形限制的条件下最接近L1,同时使得第二末端牵引变电所与第四末端牵引变电所的距离不大于L2;
9.2、按照步骤9.1的方法在第四末端牵引变电所远离第二末端牵引变电所的一侧设置第五末端牵引变电所、按照步骤9.1的方法在第五末端牵引变电所远离第四末端牵引变电所的一侧设置第六末端牵引变电所、……,直到完成从供电线路的末端向远离末端的方向上所有牵引变电所的布点设置;
步骤10、检测供电线路末端电压是否满足供电要求,若满足转到步骤11,若不满足将所述主变电所数量加1后返回步骤1;
步骤11、计算全部牵引变电所中任意三座相邻的牵引变电所在有且只有一座故障的情况下各个牵引变电所的最大负荷,并根据各个牵引变电所中牵引变压器的过负荷系数确定各个牵引变电所中牵引变压器的安装容量。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由于每座牵引变电站只能同时为一座故障解列的牵引变电所提供后备电源,因此当电缆贯通交流供电系统中一座牵引变电所故障解列时,其相邻的两座牵引变电所应对解列变电所原有供电区域实行大双边供电以满足双边供电的要求。本发明通过设置任意相邻三座牵引变电所之间的总距离不大于且最接近L1,同时任意相邻两座牵引变电所之间的总距离不大于且最接近L2,使得当任意三座牵引变电所的中间那座牵引变电所故障退出后,由该故障的牵引变电所相邻的两座牵引变电所实现大双边供电,相邻的这两座牵引变电所能后满足该供电区间电压损失和变电所容量的要求。且考虑到实际应用成本等问题,任意相邻三座牵引变电所之间的总距离尽可能接近最大间距L1,使得本发明能够广泛应用到工程实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本发明的设计方法确定的交流供电系统中牵引变电所的布点和容量,能够在交流供电系统中任意三座相邻牵引变电所有且仅有一座故障退出运行时通过故障两侧的牵引变电所提供双边供电,保证牵引变电所供电可靠性;且考虑到成本和实际设置,符合工程实际,可操作性强;本发明尤其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交流供电系统。
附图说明
图1是城市轨道交通的工频单相交流制牵引供电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电缆贯通交流供电系统的牵引变电所设计方法在实施例中设置牵引变电所布点示意图。
图3是电缆贯通交流供电系统的牵引变电所在实施例中正常运行工况和故障运行工况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电缆贯通交流供电系统的牵引变电所设计方法中第一种牵引变电所设计方法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电缆贯通交流供电系统的牵引变电所设计方法中第二种牵引变电所设计方法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电缆贯通交流供电系统包括主变电所、供电网、牵引网和牵引变电所,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设计电缆贯通交流供电系统的供电网上各个牵引变电所的布点和容量的设计方法,本发明在设计牵引变电所布点位置时提出两种设计方法,分别是以线路中间车站设牵引变电所为布点基点和以线路末端车站设牵引变电所为布点基点。下面以城市轨道交通的工频单相交流制牵引供电系统为例对这两种方法进行说明。值得说明的是本发明提出的设计方法适用于电缆贯通交流供电系统,干线铁路采用贯通式同相供电,也可以采用本发明提出的牵引变电所设计方法进行设计。
第一种方法:以线路中间车站设牵引变电所为布点基点。
第一步:令供电线路上其中一座牵引变电所退出,由与该退出的牵引变电所相邻的两座牵引变电所为该退出的牵引变电所的供电区间供电,计算此时与该退出的牵引变电所相邻的两座牵引变电所之间能满足牵引网规定运量最大电压损失的最大间距L1。
第二步:计算紧密运行方式(负荷最严重的情况)下能满足牵引网最大电压损失的相邻两座牵引变电所最大间距L2。
第三步:在最靠近供电线路中间的车站处设置一座牵引变电所,记为第一中间牵引变电所。
第四步:设置与第一中间牵引变电所相邻的第二中间牵引变电所和第三中间牵引变电所,使得第二中间牵引变电所和第三中间牵引变电所的距离不超过L1且最接近L1。
由于牵引变电所最好与车站合建,因此首先选择第一中间牵引变电所两侧且与第一中间牵引变电所相邻的两个车站,得到所选的两个车站的距离S1,比较S1和L1,当S1不大于L1时,说明可以满足牵引变电所与车站合建的目的,此时为了使得第二中间牵引变电所和第三中间牵引变电所的距离最接近L,可以不在与第一中间牵引变电所相邻的两个车站处设置第二中间牵引变电所和第三中间牵引变电所,而是在第一中间牵引变电所两侧各自选择一个合适位置的车站设置第二中间牵引变电所和第三中间牵引变电所,将第一中间牵引变电所、第二中间牵引变电所和第三中间牵引变电所设置为牵引变电所布点基点,只要使得它们的总距离最接近且不大于L1即可。
当S1大于L1时,进一步比较第一中间牵引变电所分别和两侧相邻的车站的距离,如果第一中间牵引变电所与第一中间牵引变电其中一侧的相邻车站之间的距离不大于最大间距L1,可以先在这一座与第一中间牵引变电所相邻且间距不超过L1的车站处设置第二中间牵引变电所,然后在第一中间牵引变电所远离第二中间牵引变电所的一侧选择合适的位置设置第三中间牵引变电所,使得第二中间牵引变电所和第三中间牵引变电所的距离不大于且尽可能接近最大间距L1,最好是等于L1,但由于环境地形等因素,通常无法使得三个牵引变电所总距离刚好等于L1,因此可在满足包括地形限制的条件下最接近最大间距L1。此时第一中间牵引变电所和第二中间牵引变电所与车站合建,第三中间牵引变电所无法与车站合建。
如果S1大于L1,且第一中间牵引变电所与第一中间牵引变电所相邻的任意一个车站之间的距离均大于最大间距L1,则第二中间牵引变电所和第三中间牵引变电所都无法与车站合建,此时在第一中间牵引变电所两侧合适的位置分别设置第二中间牵引变电所和第三中间牵引变电所,使得第二中间牵引变电所和第三中间牵引变电所的距离不大于最大间距L1且在满足包括地形限制的条件下最接近所述最大间距L1即可。
第五步:设置好第二中间牵引变电所和第三中间牵引变电所之后,检测第一中间牵引变电所、第二中间牵引变电所和第三中间牵引变电所之间任意相邻两座牵引变电所的距离是否大于L2,若是则需要重新设置第二中间牵引变电所和第三中间牵引变电所。
首先比较第一中间牵引变电所与第二中间牵引变电所之间的距离S12是否大于L2,若S12大于L2,说明需要重新设置第二中间牵引变电所,转到第六步,若S12不大于L2,说明不需要重新设置第二中间牵引变电所直接转到第七步判断是否需要重新设置第三中间牵引变电所。
第六步:重新设置第二中间牵引变电所,设置方法为:
若第一中间牵引变电所与步骤4设置的第二中间牵引变电所之间存在车站,说明可以满足牵引变电所与车站合建的目的,则在第一中间牵引变电所与步骤4设置的第二中间牵引变电所之间选择一个车站重新设置第二中间牵引变电所,使得第一中间牵引变电所与重新设置的第二中间牵引变电所的间距不大于L2且最接近L2。
若第一中间牵引变电所与步骤4设置的第二中间牵引变电所之间不存在车站,说明不能满足牵引变电所与车站合建的目的,则在第一中间牵引变电所与步骤4设置的第二中间牵引变电所之间选择一个合适的位置重新设置第二中间牵引变电所,使得第一中间牵引变电所与重新设置的第二中间牵引变电所的间距不大于L2且在满足包括地形限制的条件下最接近L2。
第七步:判断是否需要重新设置第三中间牵引变电所,比较第一中间牵引变电所与第三中间牵引变电所之间的距离S13是否大于L2,若S13大于L2,说明需要重新设置第三中间牵引变电所,转到第八步。若S13不大于L2,说明不需要重新设置第三中间牵引变电所直接转到第九步。
第八步:重新设置第三中间牵引变电所,与第六步类似,设置方法为:
若第一中间牵引变电所与步骤4设置的第三中间牵引变电所之间存在车站,说明可以满足牵引变电所与车站合建的目的,在第一中间牵引变电所与步骤4设置的第三中间牵引变电所之间选择一个车站重新设置第三中间牵引变电所,使得第一中间牵引变电所与重新设置的第三中间牵引变电所间距不大于L2且最接近L2。
若第一中间牵引变电所与步骤4设置的第三中间牵引变电所之间不存在车站,说明不能满足牵引变电所与车站合建的目的,则在第一中间牵引变电所与步骤4设置的第三中间牵引变电所之间重新设置第三中间牵引变电所,使得第一中间牵引变电所与重新设置的第三中间牵引变电所的距离不大于L2且在满足包括地形限制的条件下最接近L2。
第九步:向第一中间牵引变电所两侧延伸完成全部牵引变电所的布点设置,如图4所示。下面以从第一中间牵引变电所向第二中间牵引变电所方向的一侧延伸为例,与设置第二中间牵引变电所和第三中间牵引变电所的原理相同,首先选择第二中间牵引变电所远离第一中间牵引变电所的一侧中与第二中间牵引变电所相邻的车站,得到所选车站与第一中间牵引变电所的距离S2,比较S2和L1,另外得到所选车站与第二中间牵引变电所的距离S24,比较S24和L2。当距离S2不大于L1且S24不大于L2时,能够满足牵引变电所与车站合建的要求,此时可以在第二中间牵引变电所远离第一中间牵引变电所的一侧中的合适位置选择一个车站设置第四中间牵引变电所,使得第一中间牵引变电所和第四中间牵引变电所的距离最接近且不大于L1,同时第二中间牵引变电所和第四中间牵引变电所的距离不大于L2。当距离S2大于L1、或S24大于L2,或S2大于L1同时S24大于L2时,无法在车站处设置第四中间牵引变电所,此时在第二中间牵引变电所远离所述第一中间牵引变电所的一侧的合适位置设置第四中间牵引变电所,使得第一中间牵引变电所和第四中间牵引变电所的距离不大于L1且在满足包括地形限制的条件下最接近L1,同时第二中间牵引变电所和第四中间牵引变电所的距离不大于L2即可。随后按照相同的方法在第四中间牵引变电所远离第二中间牵引变电所的一侧设置第五中间牵引变电所,在第五中间牵引变电所远离第四中间牵引变电所的一侧设置第六中间牵引变电所,以此类推直到完成第一中间牵引变电所向第二中间牵引变电所延伸的该侧方向上所有牵引变电所的布点设置。从第一牵引变电所向第三牵引变电所延伸的一侧方向按照相同的方式完成牵引变电所的布点设置。
第十步:检测供电线路末端电压是否满足供电要求,若满足转到第十一步,若不满足则将所述主变电所数量加1后返回第一步,由于主变所通过电缆为牵引所供电,在电压损失无法满足标准时将全线主变电所数量加一后计算得到的L1改变,随后重新按照第一步到第九的方法依次全部重新设计牵引变电所的位置,直至末端电压满足供电要求为止。
第十一步:计算全部牵引变电所中任意三座相邻的牵引变电所在有且只有一座故障的情况下各个牵引变电所的最大负荷,并根据各个牵引变电所中牵引变压器的过负荷系数确定各个牵引变电所中牵引变压器的安装容量。
第二种方法:以线路末端车站设牵引变电所为布点基点。
第一步:令供电线路上其中一座牵引变电所退出,由与该退出的牵引变电所相邻的两座牵引变电所为该退出的牵引变电所的供电区间供电,计算此时与该退出的牵引变电所相邻的两座牵引变电所之间能满足牵引网规定运量最大电压损失的最大间距L1。
第二步:计算紧密运行方式(负荷最严重的情况)下能满足牵引网最大电压损失的相邻两座牵引变电所最大间距L2。
第三步:根据紧密运行方式下牵引网最大电压损失允许值确定供电线路末端的牵引变电所的布点位置,在此位置处设置第一末端牵引变电所,由于末端牵引变电所为单边供电,其计算方法和确定牵引所位置与干线铁路一致,可以按照现有技术设置第一末端牵引变电所。
第四步:设置与第一末端牵引变电所相邻的第二末端牵引变电所和第三末端牵引变电所,使得第二末端牵引变电所和第三末端牵引变电所的距离不超过L1且最接近L1。为了保证供电线路末端的第一末端牵引变电所故障时供电系统仍能正常运行,因此还需在第一末端牵引变电所两侧分别设置一座牵引变电所以满足双边供电,因此第一末端牵引变电所并不是设置的最末端的牵引变电所。
由于牵引变电所最好与车站合建,因此首先选择第一末端牵引变电所两侧且与第一末端牵引变电所相邻的两个车站,得到所选的两个车站的距离S3,比较S3和L1,当S3不大于L1时,说明可以满足牵引变电所与车站合建的目的,此时为了使得第二末端牵引变电所和第三末端牵引变电所的距离最接近L1,可以不在与第一末端牵引变电所相邻的两个车站处设置第二末端牵引变电所和第三末端牵引变电所,而是在第一末端牵引变电所两侧各自选择一个合适位置的车站设置第二末端牵引变电所和第三末端牵引变电所,将第一末端牵引变电所、第二末端牵引变电所和第三末端牵引变电所设置为牵引变电所布点基点,只要使得它们的总距离最接近且不大于L1即可。
当S3大于L1时,进一步比较第一末端牵引变电所分别和两侧相邻的车站的距离,如果第一末端牵引变电所与第一末端牵引变电其中一侧的相邻车站之间的距离不大于最大间距L1,可以先在这一座与第一末端牵引变电所相邻且间距不超过L1的车站处设置第二末端牵引变电所,然后在第一末端牵引变电所远离第二末端牵引变电所的一侧选择合适的位置设置第三末端牵引变电所,使得第二末端牵引变电所和第三末端牵引变电所的距离不大于且尽可能接近最大间距L1,最好是等于L1,但由于环境地形等因素,通常无法使得三个牵引变电所总距离刚好等于L1,因此可在满足包括地形限制的条件下最接近最大间距L1。此时第一末端牵引变电所和第二末端牵引变电所与车站合建,第三末端牵引变电所无法与车站合建。
如果S3大于L1,且第一末端牵引变电所与第一末端牵引变电所相邻的任意一个车站之间的距离均大于最大间距L1,则第二末端牵引变电所和第三末端牵引变电所都无法与车站合建,此时在第一末端牵引变电所两侧合适的位置分别设置第二末端牵引变电所和第三末端牵引变电所,使得第二末端牵引变电所和第三末端牵引变电所的距离不大于最大间距L1且在满足包括地形限制的条件下最接近所述最大间距L1即可。
第五步:设置好第二末端牵引变电所和第三末端牵引变电所之后,检测第一末端牵引变电所、第二末端牵引变电所和第三末端牵引变电所之间任意相邻两座牵引变电所的距离是否大于L2,若是则需要重新设置第二末端牵引变电所和第三末端牵引变电所。
首先比较第一末端牵引变电所与第二末端牵引变电所之间的距离S21是否大于L2,若S21大于L2,说明需要重新设置第二末端牵引变电所,转到第六步,若S21不大于L2,说明不需要重新设置第二末端牵引变电所直接转到第七步判断是否需要重新设置第三末端牵引变电所。
第六步:重新设置第二末端牵引变电所,设置方法为:
若第一末端牵引变电所与步骤4设置的第二末端牵引变电所之间存在车站,则在第一末端牵引变电所与步骤4设置的第二末端牵引变电所之间选择一个车站重新设置第二末端牵引变电所,使得第一末端牵引变电所与重新设置的第二末端牵引变电所间距不大于L2且最接近L2。
若第一末端牵引变电所与步骤4设置的第二末端牵引变电所之间不存在车站,则在第一末端牵引变电所与步骤4设置的第二末端牵引变电所之间重新设置第二末端牵引变电所,使得第一末端牵引变电所与重新设置的第二末端牵引变电所间距不大于L2且在满足包括地形限制的条件下最接近L2。
第七步:判断是否需要重新设置第三末端牵引变电所,比较第一末端牵引变电所与第三末端牵引变电所之间的距离S31是否大于L2,若S31大于L2,说明需要重新设置第三末端牵引变电所,转到第八步。若S31不大于L2,说明不需要重新设置第三末端牵引变电所直接转到第九步。
第八步:重新设置第三末端牵引变电所,与第六步类似,设置方法为:
若第一末端牵引变电所与步骤4设置的第三末端牵引变电所之间存在车站,在第一末端牵引变电所与步骤4设置的第三末端牵引变电所之间选择一个车站重新设置第三末端牵引变电所,使得第一末端牵引变电所与重新设置的第三末端牵引变电所间距不大于L2且最接近L2。
若第一末端牵引变电所与步骤4设置的第三末端牵引变电所之间不存在车站,则在第一末端牵引变电所与步骤4设置的第三末端牵引变电所之间重新设置第三末端牵引变电所,使得第一末端牵引变电所与重新设置的第三末端牵引变电所间距不大于L2且在满足包括地形限制的条件下最接近L2。
第九步:从供电线路的末端向远离末端的方向延伸完成全部牵引变电所的设置,如图5所示。与第一种方法中向一侧方向延伸类似,假设从第一末端牵引变电所到第二末端牵引变电所的方向为延伸方向,选择第二末端牵引变电所远离第一末端牵引变电所的一侧中与第二末端牵引变电所相邻的车站,得到所选车站与第一末端牵引变电所和第二末端牵引变电所的距离S4,比较S4和最大间距L1,另外得到第二末端牵引变电所与所选车站的距离S42,比较S42和L2。当距离S4不大于最大间距L1且S42不大于L2时,能够满足牵引变电所与车站合建的要求,此时可以在第二末端牵引变电所远离第一末端牵引变电所的一侧中选择一个合适位置的车站设置第四末端牵引变电所,使得第一末端牵引变电所和第四末端牵引变电所的距离最接近且不大于最大间距L1,同时第二末端牵引变电所与第四末端牵引变电所的距离不大于L2。当距离S4大于L1,或S42大于L2,或S4大于L1且S42大于L2时,无法在车站处设置第四末端牵引变电所,此时在在第二末端牵引变电所远离第一末端牵引变电所的一侧的合适位置设置第四末端牵引变电所,使得第一末端牵引变电所和第四末端牵引变电所的距离不大于最大间距L1且在满足包括地形限制的条件下最接近最大间距L1,同时第二末端牵引变电所和第四末端牵引变电所的距离不大于L2。随后按照相同的方法在第四末端牵引变电所远离第二末端牵引变电所的一侧设置第五末端牵引变电所,在第五末端牵引变电所远离第四末端牵引变电所的一侧设置第六末端牵引变电所,以此类推直到完成从供电线路的末端向远离末端的方向上所有牵引变电所的布点设置。
第十步:检测供电线路末端电压是否满足供电要求,若满足转到第十一步,若不满足则将所述主变电所数量加1后返回第一步,由于主变所通过电缆为牵引所供电,在电压损失无法满足标准时将全线主变电所数量加一后计算得到的L1改变,随后重新按照第一步到第九的方法依次全部重新设计牵引变电所的位置,直至末端电压满足供电要求为止。
第十一步:计算全部牵引变电所中任意三座相邻的牵引变电所在有且只有一座故障的情况下各个牵引变电所的最大负荷,并根据各个牵引变电所中牵引变压器的过负荷系数确定各个牵引变电所中牵引变压器的安装容量。
根据以上方法设置的牵引变电所,任意三座牵引变电所的总距离不大于L1,且任意两种牵引变电所的总距离不大于L2。
图2是将本发明的设计方法应用在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实施例,一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牵引变电所布点如图2所示,根据某市某号地铁线路情况,为其牵引供电系统设计牵引变电所。该线路采用以线路中间车站设牵引变电所为布点基点的布置方法。计算大双边供电情况下最大所间距,根据上述方法设计牵引变电所布点,然后计算其安装容量。
图3示出,牵引变电所正常运行工况和故障运行工况。牵引供电系统任何情况下都应实行双边供电的要求,当系统中一座牵引变电所故障解列时,其相邻的两座牵引变电所也应对解列变电所原有供电区域实行大双边供电。但每座牵引变电站只能同时为一座故障解列的牵引变电所提供后备电源。本发明适用的最严重的故障情况是一条线路中任意三座相邻牵引变电所有且仅有一座故障。
综上所述,本发明为了实现双边供电,以一座牵引变电所退出后由其相邻两座牵引变电所供电时这两种供电的牵引变电所能满足牵引网规定运量最大电压损失的最大间距L1为相邻三座牵引变电所的总距离的限制,以紧密运行方式下能满足牵引网最大电压损失的相邻两座牵引变电所的最大间距L2为相邻两座牵引变电所的距离的限制,首先根据电压损失要求在线路中间或末端选择三个牵引变电所为布点基点,再分别通过从线路中间设置牵引变电所再向两侧延伸的方式和从线路末端向另一侧延伸设置牵引变电所的方式来确定交流供电系统中全部牵引变电所的布点和容量,能够在最坏情况为交流供电系统中任意三座相邻牵引变电所有且仅有一座故障退出运行时通过故障两侧的牵引变电所提供双边供电,保证牵引变电所供电可靠性;且设计任意三座相邻牵引变电所的总距离尽可能接近L1,考虑到成本和实际设置,符合工程实际,可操作性强;本发明适用于双边供电的交流供电系统,尤其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交流供电系统。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发明公开的这些技术启示做出各种不脱离本发明实质的其它各种具体变形、组合和应用,这些变形、组合和应用仍然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2)

1.一种电缆贯通交流供电系统的牵引变电所设计方法,所述电缆贯通交流供电系统包括主变电所和牵引变电所;
其特征在于,所述设计方法用于确定所述电缆贯通交流供电系统的供电线路上各个牵引变电所的布点和容量,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令供电线路上其中一座牵引变电所退出,由与所述退出的牵引变电所相邻的两座牵引变电所为所述退出的牵引变电所的供电区间供电,计算此时与所述退出的牵引变电所相邻的两座牵引变电所之间能满足牵引网规定运量最大电压损失的最大间距L1;
步骤2、计算正常紧密运行方式下满足牵引网最大电压损失的任意相邻两座牵引变电所的最大间距L2;
步骤3、在最靠近供电线路中间的车站处设置一座牵引变电所,记为第一中间牵引变电所;
步骤4、选择位于所述第一中间牵引变电所两侧且与所述第一中间牵引变电所相邻的两个车站,将所选的两个车站的距离S1和步骤1计算得到的L1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设置与所述第一中间牵引变电所相邻的两座牵引变电所,记为第二中间牵引变电所和第三中间牵引变电所,具体方法为:
4.1、当S1不大于L1时,在所述第一中间牵引变电所两侧各自选择一个车站设置所述第二中间牵引变电所和第三中间牵引变电所,使得所述第二中间牵引变电所和第三中间牵引变电所的距离最接近L1且不大于L1;
4.2、当S1大于L1,但所述第一中间牵引变电所与所述第一中间牵引变电其中一侧的相邻车站之间的距离不大于L1时,在与所述第一中间牵引变电所相邻且距离不大于L1的车站处设置所述第二中间牵引变电所,并在所述第一中间牵引变电所远离第二中间牵引变电所的一侧设置第三中间牵引变电所,使得所述第二中间牵引变电所和第三中间牵引变电所的距离不大于L1且在满足包括地形限制的条件下最接近L1;
4.3当S1大于L1,且所述第一中间牵引变电所与所述第一中间牵引变电所相邻的任意一个车站之间的距离均大于L1时,在所述第一中间牵引变电所两侧分别设置第二中间牵引变电所和第三中间牵引变电所,使得所述第二中间牵引变电所和第三中间牵引变电所的距离不大于L1且在满足包括地形限制的条件下最接近L1;
步骤5、比较所述第一中间牵引变电所与第二中间牵引变电所之间的距离S12和所述步骤2计算得到的L2,若S12大于L2,转到步骤6,否则转到步骤7;
步骤6、重新设置第二中间牵引变电所,设置方法为:
若所述第一中间牵引变电所与所述步骤4设置的第二中间牵引变电所之间存在车站,则在所述第一中间牵引变电所与所述步骤4设置的第二中间牵引变电所之间选择一个车站重新设置第二中间牵引变电所,使得所述第一中间牵引变电所与重新设置的第二中间牵引变电所的间距不大于L2且最接近L2;
若所述第一中间牵引变电所与所述步骤4设置的第二中间牵引变电所之间不存在车站,则在所述第一中间牵引变电所与所述步骤4设置的第二中间牵引变电所之间重新设置第二中间牵引变电所,使得所述第一中间牵引变电所与重新设置的第二中间牵引变电所的间距不大于L2且在满足包括地形限制的条件下最接近L2;
步骤7、比较第一中间牵引变电所与第三中间牵引变电所的距离S13和所述步骤2计算得到的L2,若S13大于L2,转到步骤8,否则转到步骤9;
步骤8、重新设置第三中间牵引变电所,设置方法为:
若所述第一中间牵引变电所与所述步骤4设置的第三中间牵引变电所之间存在车站,在所述第一中间牵引变电所与所述步骤4设置的第三中间牵引变电所之间选择一个车站重新设置第三中间牵引变电所,使得所述第一中间牵引变电所与重新设置的第三中间牵引变电所间距不大于L2且最接近L2;
若所述第一中间牵引变电所与所述步骤4设置的第三中间牵引变电所之间不存在车站,则在所述第一中间牵引变电所与所述步骤4设置的第三中间牵引变电所之间重新设置第三中间牵引变电所,使得所述第一中间牵引变电所与重新设置的第三中间牵引变电所的距离不大于L2且在满足包括地形限制的条件下最接近L2;
步骤9、向所述第一中间牵引变电所两侧延伸完成全部牵引变电所的布点设置,其中从所述第一中间牵引变电所向所述第二中间牵引变电所方向的一侧延伸方式为:
9.1、选择所述第二中间牵引变电所远离所述第一中间牵引变电所的一侧中与所述第二中间牵引变电所相邻的车站,比较所选车站和所述第一中间牵引变电所的距离S2与所述步骤1计算得到的L1,并比较所述第二中间牵引变电所和所选车站的距离S24与所述步骤2计算得到的L2,当S2不大于L1且S24不大于L2时,在所述第二中间牵引变电所远离所述第一中间牵引变电所的一侧中选择一个车站设置第四中间牵引变电所,使得所述第一中间牵引变电所和第四中间牵引变电所的距离最接近且L1不大于L1,同时所述第二中间牵引变电所与第四中间牵引变电所间距不大于L2;
当S2大于L1、或S24大于L2、或S2大于L1且S24大于L2时,在所述第二中间牵引变电所远离所述第一中间牵引变电所的一侧设置第四中间牵引变电所,使得所述第一中间牵引变电所和第四中间牵引变电所的距离不大于L1且在满足包括地形限制的条件下最接近L1,同时第二中间牵引变电所与第四中间牵引变电所距离不大于L2;
9.2、按照步骤9.1的方法在第四中间牵引变电所远离第二中间牵引变电所的一侧设置第五中间牵引变电所、按照步骤9.1的方法在第五中间牵引变电所远离第四中间牵引变电所的一侧设置第六中间牵引变电所、……,直到完成第一中间牵引变电所向第二中间牵引变电所延伸的该侧方向上所有牵引变电所的布点设置;
从第一牵引变电所向第三牵引变电所延伸的一侧方向按照相同的方式完成牵引变电所的布点设置;
步骤10、检测供电线路末端电压是否满足供电要求,若满足转到步骤11,若不满足则将所述主变电所数量加1后返回步骤1;
步骤11、计算全部牵引变电所中任意三座相邻的牵引变电所在有且只有一座故障的情况下各个牵引变电所的最大负荷,并根据各个牵引变电所中牵引变压器的过负荷系数确定各个牵引变电所中牵引变压器的安装容量。
2.一种电缆贯通交流供电系统的牵引变电所设计方法,所述电缆贯通交流供电系统包括主变电所和牵引变电所;
其特征在于,所述设计方法用于确定所述电缆贯通交流供电系统的供电线路上各个牵引变电所的布点和容量,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令供电线路上其中一座牵引变电所退出,由与所述退出的牵引变电所相邻的两座牵引变电所为所述退出的牵引变电所的供电区间供电,计算此时与所述退出的牵引变电所相邻的两座牵引变电所之间能满足牵引网规定运量最大电压损失的最大间距L1;
步骤2、计算正常紧密运行方式下满足牵引网最大电压损失的任意相邻两座牵引变电所的最大间距L2;
步骤3、根据紧密运行方式下牵引网最大电压损失允许值确定供电线路末端的牵引变电所的布点位置,在此位置处设置一座牵引变电所并记为第一末端牵引变电所;
步骤4、选择位于所述第一末端牵引变电所两侧且与所述第一末端牵引变电所相邻的两个车站,将所选的两个车站的距离S3和步骤1计算得到的L1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设置与所述第一末端牵引变电所相邻的两座牵引变电所,记为第二末端牵引变电所和第三末端牵引变电所,具体方法为:
4.1、当S3不大于L1时,在所述第一末端牵引变电所两侧各自选择一个车站设置所述第二末端牵引变电所和第三末端牵引变电所,使得所述第二末端牵引变电所和第三末端牵引变电所的距离最接近L1且不大于L1;
4.2、当S3大于L1,但所述第一末端牵引变电所与所述第一末端牵引变电其中一侧的相邻车站之间的距离不大于L1时,在与所述第一末端牵引变电所相邻且距离不大于L1的车站处设置第二末端牵引变电所,并在所述第一末端牵引变电所远离第二末端牵引变电所的一侧设置第三末端牵引变电所,使得第二末端牵引变电所和第三末端牵引变电所的距离不大于L1且在满足包括地形限制的条件下最接近L1;
4.3当S3大于L1,且所述第一末端牵引变电所与所述第一末端牵引变电所相邻的任意一个车站之间的距离均大于L1时,在所述第一末端牵引变电所两侧分别设置第二末端牵引变电所和第三末端牵引变电所,使得第二末端牵引变电所和第三末端牵引变电所的距离不大于L1且在满足包括地形限制的条件下最接近L1;
步骤5、比较第一末端牵引变电所与第二端牵引变电所之间的距离S21和所述步骤2计算得到的L2,若S21大于L2,转到步骤6,否则转到步骤7;
步骤6、重新设置第二末端牵引变电所,设置方法为:
若所述第一末端牵引变电所与所述步骤4设置的第二末端牵引变电所之间存在车站,则在所述第一末端牵引变电所与所述步骤4设置的第二末端牵引变电所之间选择一个车站重新设置第二末端牵引变电所,使得所述第一末端牵引变电所与重新设置的第二末端牵引变电所间距不大于L2且最接近L2;
若所述第一末端牵引变电所与所述步骤4设置的第二末端牵引变电所之间不存在车站,则在所述第一末端牵引变电所与所述步骤4设置的第二末端牵引变电所之间重新设置第二末端牵引变电所,使得所述第一末端牵引变电所与重新设置的第二末端牵引变电所间距不大于L2且在满足包括地形限制的条件下最接近L2;
步骤7、比较第一末端牵引变电所与第三末端牵引变电所的距离S31和所述步骤2计算得到的L2,若S31不大于L2,则转到步骤8,否则转到步骤9;
步骤8、重新设置第三末端牵引变电所,设置方法为:
若所述第一末端牵引变电所与所述步骤4设置的第三末端牵引变电所之间存在车站,在所述第一末端牵引变电所与所述步骤4设置的第三末端牵引变电所之间选择一个车站重新设置第三末端牵引变电所,使得所述第一末端牵引变电所与重新设置的第三末端牵引变电所间距不大于L2且最接近L2;
若所述第一末端牵引变电所与所述步骤4设置的第三末端牵引变电所之间不存在车站,则在所述第一末端牵引变电所与所述步骤4设置的第三末端牵引变电所之间重新设置第三末端牵引变电所,使得所述第一末端牵引变电所与重新设置的第三末端牵引变电所间距不大于L2且在满足包括地形限制的条件下最接近L2;
步骤9、从供电线路的末端向远离末端的方向延伸完成全部牵引变电所的设置,具体方法为:
9.1、令从所述第一末端牵引变电所到所述第二末端牵引变电所的方向为延伸方向,选择所述第二末端牵引变电所远离所述第一末端牵引变电所的一侧中与所述第二末端牵引变电所相邻的车站,比较所选车站和所述第一末端牵引变电所的距离S4与所述步骤1计算得到的L1,并比较所选车站和所述第二末端牵引变电所的距离S42与所述步骤2计算得到的L2,当S4不大于L1且S42不大于L2时,在所述第二末端牵引变电所远离所述第一末端牵引变电所的一侧中选择一个车站设置第四末端牵引变电所,使得所述第一末端牵引变电所和第四末端牵引变电所的距离最接近L1且不大于L1,同时使得第二末端牵引变电所与第四末端牵引变电所的距离不大于L2;
当S4大于L1、或S42大于L2、或S4大于L1且S42大于L2时,在所述第二末端牵引变电所远离所述第一末端牵引变电所的一侧设置第四末端牵引变电所,使得所述第一末端牵引变电所和第四末端牵引变电所的距离不大于L1且在满足包括地形限制的条件下最接近L1,同时使得第二末端牵引变电所与第四末端牵引变电所的距离不大于L2;
9.2、按照步骤9.1的方法在第四末端牵引变电所远离第二末端牵引变电所的一侧设置第五末端牵引变电所、按照步骤9.1的方法在第五末端牵引变电所远离第四末端牵引变电所的一侧设置第六末端牵引变电所、……,直到完成从供电线路的末端向远离末端的方向上所有牵引变电所的布点设置;
步骤10、检测供电线路末端电压是否满足供电要求,若满足转到步骤11,若不满足将所述主变电所数量加1后返回步骤1;
步骤11、计算全部牵引变电所中任意三座相邻的牵引变电所在有且只有一座故障的情况下各个牵引变电所的最大负荷,并根据各个牵引变电所中牵引变压器的过负荷系数确定各个牵引变电所中牵引变压器的安装容量。
CN201910392075.1A 2019-05-13 2019-05-13 一种电缆贯通交流供电系统的牵引变电所设计方法 Active CN1101037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92075.1A CN110103779B (zh) 2019-05-13 2019-05-13 一种电缆贯通交流供电系统的牵引变电所设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92075.1A CN110103779B (zh) 2019-05-13 2019-05-13 一种电缆贯通交流供电系统的牵引变电所设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03779A true CN110103779A (zh) 2019-08-09
CN110103779B CN110103779B (zh) 2020-12-18

Family

ID=674895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92075.1A Active CN110103779B (zh) 2019-05-13 2019-05-13 一种电缆贯通交流供电系统的牵引变电所设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0377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79105A (zh) * 2019-12-24 2020-04-10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贯通双边牵引供电系统外部电源接入方案设计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53020A (zh) * 2007-04-25 2009-01-28 阿尔斯通运输股份有限公司 回收轨道车辆制动能量的系统、变电站、方法和轨道车辆
CN103025564A (zh) * 2010-04-01 2013-04-03 爱尔维斯公司 用于一个或多个电力驱动车辆的系统(电池充电装置)
RU2014106435A (ru) * 2014-02-20 2015-08-27 Анна Сергеевна Муратова-Милехина Способ определения места короткого замыкания контактной сети электрифицированного транспорта
CN106218448A (zh) * 2016-08-22 2016-12-14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电气化铁路连通供电构造
CN108859874A (zh) * 2017-05-15 2018-11-23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完全贯通交流牵引供电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53020A (zh) * 2007-04-25 2009-01-28 阿尔斯通运输股份有限公司 回收轨道车辆制动能量的系统、变电站、方法和轨道车辆
CN103025564A (zh) * 2010-04-01 2013-04-03 爱尔维斯公司 用于一个或多个电力驱动车辆的系统(电池充电装置)
RU2014106435A (ru) * 2014-02-20 2015-08-27 Анна Сергеевна Муратова-Милехина Способ определения места короткого замыкания контактной сети электрифицированного транспорта
CN106218448A (zh) * 2016-08-22 2016-12-14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电气化铁路连通供电构造
CN108859874A (zh) * 2017-05-15 2018-11-23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完全贯通交流牵引供电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79105A (zh) * 2019-12-24 2020-04-10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贯通双边牵引供电系统外部电源接入方案设计方法
CN110979105B (zh) * 2019-12-24 2022-06-14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贯通双边牵引供电系统外部电源接入方案设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03779B (zh) 2020-1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675765C2 (ru) Энергосистема электрифицированной железной дороги без обратной последовательности во всем процессе и без сетей электропитания на интервалах
CN209488457U (zh) 牵引变流器
CN112350342B (zh) 一种轨道交通混合供电系统及不平衡度控制方法
CN107161034B (zh) 一种磁悬浮列车的供电系统
CN105346411A (zh) 一种治理地铁车辆段杂散电流的分区供电系统和控制方法
CN102290767A (zh) 用来对用于铁路车辆的供电线除冰的方法
TWI797423B (zh) 使三相電流對稱的方法及控制設備
CN110091766B (zh) 一种智能地面自动过分相方法及装置
CN103552488B (zh) 一种电气化铁路双边供电系统
Zhang et al. Smart electric neutral section executer embedded with automatic pantograph location technique based on voltage and current signals
CN109698615A (zh) 一种双流制独立轴控的牵引变流器
WO2023016467A1 (zh) 一种减少地铁走行轨供电回流产生迷流的方法
CN105109362A (zh) 一种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系统
CN110103779A (zh) 一种电缆贯通交流供电系统的牵引变电所设计方法
CA3042261A1 (en) Electronic current collector for vehicles
CN110641285A (zh) 一种用于地铁车辆的回流系统
CN113002372B (zh) 基于双流制轨道车辆运行的转换区接触网及转换区系统
JP6753809B2 (ja) 電源車用電気連結回路、電源車、編成車両用電気連結回路、編成車両、制御方法、バッテリモード切替方法、及び、架線モード切替方法
CN109066737A (zh) 一种牵引-补偿变压器的负序补偿装置及其方法
CN110979015B (zh) 一种轨道车辆
CN208134141U (zh) 一种独立铁芯三相Vv接线牵引变电所同相供电构造
CN101934745A (zh) 一种电气化铁路车辆位置传感器
CN208797589U (zh) 一种牵引-补偿变压器的负序补偿装置
CN109849951A (zh) 地铁或轻轨减挤增量列车系列
CN110875595B (zh) 轨道车辆供电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