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01286A - 一种电动窗帘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动窗帘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01286A
CN110101286A CN201910464454.7A CN201910464454A CN110101286A CN 110101286 A CN110101286 A CN 110101286A CN 201910464454 A CN201910464454 A CN 201910464454A CN 110101286 A CN110101286 A CN 1101012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utch
drive
block
transmission
be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6445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勇
俞锡鹏
汪冰
翁建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Dooya Mechanic 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Dooya Mechanic 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Dooya Mechanic 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Dooya Mechanic 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46445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01286A/zh
Publication of CN1101012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0128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HFURNISHINGS FOR WINDOWS OR DOORS
    • A47H1/00Curtain suspension devices
    • A47H1/04Curtain rai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HFURNISHINGS FOR WINDOWS OR DOORS
    • A47H5/00Devices for drawing draperies, curtains, or the like
    • A47H5/02Devices for opening and closing curtain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窗帘,包括轨道组件、驱动装置和主传动装置,轨道组件包括轨道、环状的第一皮带以及环状的第二皮带,驱动装置包括驱动机构,主传动装置包括第一主动皮带轮和第二主动皮带轮,第一皮带绕设在第一主动皮带轮上,第二皮带绕设在第二主动皮带轮上,第一皮带和第二皮带均设置在轨道内、并且第一皮带位于第二皮带下方,驱动装置还包括离合装置,离合装置包括独立控制的两个离合传动机构,每个离合传动机构的输入端与驱动机构的输出端连接,其中一个离合传动机构的输出端与第一主动皮带轮连接而能带动第一主动皮带轮转动,另一个离合传动机构的输出端与第二主动皮带轮而能带动第二主动皮带轮转动。

Description

一种电动窗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窗帘,尤其是一种电动窗帘。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动窗帘一般采用驱动箱带动轨道内部的传动皮带,从而带动吊臂和吊轮在轨道内滑动,实现窗帘的开合与关闭。
大多数窗帘为两侧同时靠近实现闭合,对称美观而且运行距离较少,其原理是将两侧的窗帘安装在轨道内的皮带圈上的两个相对位置,从而实现同速且方向相反的移动轨迹。如申请号为201310549457.3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不受长度限制并可现场组装的电动遥控开合窗帘轨道,在轨道外壳内设有轨道槽,插条可插入轨道槽内滑动配合,插条内设有齿带槽和取电钢带槽,齿带和取电钢带可分别插入齿带槽和取电钢带槽内滑动配合,在轨道外壳两端头内设有取电限位压块总成,在轨道外壳中间设有中间电源限位压块总成,在轨道外壳内安装有行走电机,行走电机上安装有齿轮,齿轮与齿带啮合传动,行走电机上安装有伸缩取电探针,行走电机端头设有行程开关。
上述设计使得驱动机构运行时必须同时控制两侧窗帘同时运动,无法实现单侧窗帘独立的开合与关闭。要实现单侧窗帘单独运行,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双轨道设计,但是双轨道不仅成本较高,而且需要安装空间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电动窗帘,能够以较小的占用空间实现单侧窗帘独立开合。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动窗帘,包括轨道组件、驱动装置和主传动装置,所述轨道组件包括轨道、用于与窗帘的其中一侧帘布连接的环状的第一皮带以及用于与窗帘的另一侧帘布连接的环状的第二皮带,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所述主传动装置设置在轨道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外侧,所述主传动装置包括第一主动皮带轮和第二主动皮带轮,所述第一皮带绕设在第一主动皮带轮上,所述第二皮带绕设在第二主动皮带轮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由电机驱动的两个转动方向相反的输出端,所述第一皮带和第二皮带均设置在所述轨道内、并且第一皮带位于第二皮带下方,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离合装置,所述离合装置包括独立控制的两个离合传动机构,其中一个离合传动机构的输入端与驱动机构的其中一个输出端连接、输出端与第一主动皮带轮连接而能带动第一主动皮带轮转动,另一个离合传动机构的输入端与驱动机构的另一个输出端连接、输出端与第二主动皮带轮连接而能带动第二主动皮带轮转动。
为便于在使得轨道体积最小的情况下设置皮带和吊轮,所述轨道组件还包括用于与两侧的帘布连接的吊轮,所述轨道包括位于底部的槽口,所述槽口沿着轨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吊轮的上部穿过槽口卡在轨道内,所述轨道内的下部、位于槽口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容置凹槽,每一侧的第一容置凹槽沿着轨道的长度方向延伸,环状的第一皮带的两层分别设置在相应的第一容置凹槽内,所述轨道的上部、与每个第一容置凹槽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容置凹槽,每一侧的第二容置凹槽沿着轨道的长度方向延伸,环状的第二皮带的两层分别设置在相应的第二容置凹槽内。
优选的,驱动机构的结构为,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设置在电机的输出轴上的主齿轮、以及位于主齿轮两侧的两个副齿轮,两个副齿轮分别与主齿轮啮合,所述副齿轮为驱动机构的输出端、分别与相应的离合传动机构连接。
为便于离合传动机构的独立控制,每个离合传动机构包括与输入端同步转动的传动轴、与传动轴同步转动的连接套、以及用于带动输入端动作的电磁离合装置,所述连接套为离合传动机构的输出端,其中一个离合传动机构的连接套与第一主动皮带轮连接,另一个离合传动机构的连接套与第二主动皮带轮连接,所述输入端能在电磁离合装置的带动下处于与副齿轮脱离的第一位置、以及受力移动而与副齿轮接合同步转动的第二位置;两个离合传动机构的电磁离合装置互相独立。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离合传动机构的输入端为位于副齿轮下方的离合齿轮,所述电磁离合装置包括能在通电时向上移动的离合块,所述离合齿轮与离合块连接,所述离合块保持向下移动趋势。
优选的,为便于离合齿轮升降时能与副齿轮啮合或脱离,所述副齿轮的内周壁上形成有内齿,所述内齿由副齿轮的内周壁径向向外凹陷而形成、呈空心状,所述离合齿轮的外周壁上形成有向外突出的外齿,所述外齿能插入相应的内齿内啮合。
为了便于离合齿轮在上升时能与副齿轮啮合,避免两者之间在纵向上保持抵接状态,每个内齿的底端具有由外周向内、逐渐向上倾斜的第一引导面,每个外齿的顶端具有由外周向内、逐渐向上倾斜的第二引导面。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所述离合传动机构的输入端为置于副齿轮内的传动块,所述离合传动机构还包括设置在电磁离合装置上方的、与电磁离合装置通过磁吸力配合而上下移动的驱动块,所述驱动块的上部与传动块连接而同步上下移动,所述传动块和驱动块保持向上移动的趋势。
为便于副齿轮和传动块的接合,所述副齿轮的内周壁的下部设置有向内凸起的第一凸块,所述传动块包括圆柱形的传动主体、以及在传动主体的外周壁下部设置的向外凸起的第二凸块,所述传动块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在纵向上分离;所述传动块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在纵向上至少部分重叠、并且在周向上抵接;所述传动柱体中空并且顶部开口,所述传动轴通过底部的轴连接部与传动块连接、并且向上延伸到传动块和副齿轮的上方,所述轴连接部呈圆柱形设置在传动主体内,在轴连接部的外周壁上设置有向外凸起的第三凸块,所述传动主体的周壁上设置有径向贯穿传动主体的周壁的缺口,所述第三凸块从缺口穿出、并与缺口周向上的两侧壁抵接,从而使得轴连接部和传动块连接而同步转动。
为进一步确保传动块在第二位置与副齿轮接合而同步转动,所述传动主体的缺口的底部向外凸起形成第四凸块,所述第四凸块在传动块处于第一位置时与第一凸块分离、而在传动块处于第二位置时与第一凸块在周向上抵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设置上下布置的两个皮带,以及分别与驱动机构和皮带连接的、独立控制的离合机构,能实现单电机、单轨道、单侧窗帘独立开合,体积小而且结构简单,能够满足智能化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动窗帘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动窗帘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动窗帘的轨道组件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电动窗帘的驱动装置第一个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电动窗帘的驱动装置和主传动装置第一个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6为图5的局部Ⅰ放大示意图;
图7为图5的局部Ⅱ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驱动装置第一个实施例的部分离合传动机构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驱动装置第一个实施例的部分离合传动机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电动窗帘的驱动装置第二个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
图11为图10的驱动装置的剖视图;
图12为图10的驱动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隐藏壳体);
图13为图10的驱动装置的副齿轮的示意图;
图14为图10的驱动装置的离合齿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图3,一种电动窗帘,包括轨道组件1、驱动装置2、主传动装置3和副传动装置4。
轨道组件1包括轨道11、第一皮带12、与第一皮带12连接的第一吊臂13、第二皮带14、与第二皮带14连接的第二吊臂15、以及吊轮16。第一皮带12和第二皮带14均呈环状。
轨道11呈中空状,包括位于底部的槽口111,槽口111沿着轨道11的长度方向延伸,用于使得吊轮16的上部可穿过槽口111卡在轨道11内、并能沿着轨道11的长度方向移动,吊轮16与轨道11配合的结构与现有技术相同。轨道11内的下部、位于槽口11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容置凹槽112,每一侧的第一容置凹槽112沿着轨道11的长度方向延伸,环状的第一皮带12的两层(由于第一皮带12呈环状,将其挤压装入轨道11内时,自然被挤压成平行的两层)分别设置在相应的第一容置凹槽112内。轨道11的上部、与每个第一容置凹槽112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容置凹槽113,每一侧的第二容置凹槽113沿着轨道11的长度方向延伸,环状的第二皮带14的两层(由于第二皮带14呈环状,将其挤压装入轨道11内时,自然被挤压成平行的两层)分别设置在相应的第二容置凹槽113内。通过上述上下设置的两个皮带,可实现单轨道双侧窗帘帘布的设置,而且使得轨道11的尺寸较小,占用的空间较小。
主传动装置3和副传动装置4分别设置在轨道11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外侧,主传动装置3包括与第一皮带12配合的第一主动皮带轮31,以及与第二皮带14配合的第二主动皮带轮32,其中,第一主动皮带轮31和第二主动皮带轮32在横向上间隔布置,并且第一主动皮带轮31低于第二主动皮带轮32。副传动装置4包括与第一皮带12配合的第一从动皮带轮41,以及与第二皮带14配合的第二从动皮带轮42,其中,第一从动皮带轮41位于第二从动皮带轮42的下方,其高度分别与相应的皮带适配。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从动皮带轮41和第二从动皮带轮42同轴布置,可替代的,第一从动皮带轮41和第二从动皮带轮42也可以为在横向上间隔布置,并且第一从动皮带轮41低于第二从动皮带轮42。上述的四个皮带轮,其旋转轴均为纵向延伸。
第一皮带12绕设在第一主动皮带轮31和第一从动皮带轮41上而成封闭结构,可作横向上的循环移动,第二皮带14绕设在第二主动皮带轮32和第二从动皮带轮42上而成封闭结构,可作横向上的循环移动。
上述的第一吊臂13与第一皮带12连接,第二吊臂15与第二皮带14连接,每个吊臂均至少部分位于轨道11下方,以便于帘布连接。由此,当第一皮带12和第二皮带14移动时,可带动第一吊臂13和第二吊臂15移动。第一吊臂13和部分吊轮16(位于第一吊臂13同一侧)与窗帘的一侧帘布连接,第二吊臂15和其余部分吊轮16(位于第二吊臂15同一侧)与窗帘的另一侧帘布连接。由此,当第一吊臂13和第二吊臂15移动时可带动相应侧的帘布移动(两侧的帘布相向或相远离移动,形成开合帘),进而带动吊轮16移动。
主传动装置3还包括第一底板31以及扣合在第一底板33上的第一盖体34,主传动装置3的第一主动皮带轮31和第二主动皮带轮32设置在第一底板33和第一盖体34内。同样的,副传动装置4还包括第二底板43和扣合在第二底板43上的第二盖体44,副传动装置4的第一从动皮带轮41和第二从动皮带轮42设置在第二底板43和第二盖体44内。轨道1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盖体34和第二盖体44连接。
驱动装置2设置在主传动装置3的下方,通过驱动装置2可驱动第一主动皮带轮31和第二主动皮带轮32转动,进而分别带动第一皮带12和第二皮带14移动,两个从动轮随相应的皮带移动。
参见图4~图9,驱动装置2包括箱体21、设置在箱体21顶部的顶盖22、设置在箱体21内的驱动机构、离合装置24、以及设置在顶盖22上方的底壳盖板25,底壳盖板25和顶盖22用于与主传动装置3的第一底板33连接,从而使得驱动装置2和主传动装置3连接。顶盖22部分延伸到箱体21内。驱动机构包括电机231、设置在电机231的输出轴2311上的主齿轮232、以及位于主齿轮232两侧并且分别啮合的副齿轮233,电机231的输出轴2311在纵向上延伸。从附图5上看,两个副齿轮233分别位于主齿轮232的左右两侧,当主齿轮232转动时,两个副齿轮232在相反的方向上转动,从而可带动两个主动皮带轮在相反的方向上转动,进而使得两个帘布在相反的方向上移动,副齿轮233和相应主动皮带轮之间的传动方式将在下文详述。
离合装置24设置在电机231和顶盖22之间,包括壳体241和两个结构相同的离合传动机构242,其中一个离合传动机构242与第一主动皮带轮31连接,另一个离合传动机构242与第二主动皮带轮32连接。壳体241的上部与顶盖22的下部连接,电机231与壳体241的底部连接,并且电机231的输出轴2311向上延伸入壳体241内。壳体241内、电机231的输出轴2311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套设有固定在壳体241内的第一轴承2312、第二轴承2313,以便对输出轴2311进行定位。离合传动机构242、主齿轮232和副齿轮233则设置在壳体241内(其中,主齿轮232和副齿轮233为转动设置在壳体241内,其转动轴均为纵向)。副齿轮233外周套设有固定在壳体241内的第三轴承2333,以便对副齿轮233定位、利于其转动。
副齿轮233的内周壁的下部,优选的,靠近内周壁的底部设置有向内凸起的第一凸块233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凸块2331具有四个,在周向上均匀、间隔地布置。上述结构用于与离合传动机构242配合,具体的配合方式将在下文详述。
主齿轮232始终保持与副齿轮233啮合,每个副齿轮233作为驱动机构的输出端分别与一个离合传动机构242配合。每个离合传动机构242包括电磁离合装置2421、驱动块2422、传动块2423、传动轴2424和连接套2425。电磁离合装置2421固定设置在壳体241内,驱动块2422由磁性材料制成,驱动块2422间隔设置在电磁离合装置2421上方、与电磁离合装置2421通过磁吸力配合。驱动块2422与传动块2423连接、从而能同步上下移动,在本实施例中,驱动块2422的上部尺寸小于下部,驱动块2422的下部尺寸与电磁离合装置2421适配,而驱动块2422的上部向上穿入传动块2423,驱动块2422位于传动块2423内的部分、外周套设有卡簧2426,以便将驱动块2422和传动块2423相对固定。电磁离合装置2421通电状态下(其内具有线圈和铁芯,通电产生磁场),可将驱动块2421向下吸合,从而使得传动块2423同步向下移动。
传动块2423作为离合传动机构242的输入端,设置在副齿轮233内部,包括中空圆柱形的顶部开口的传动主体24231、以及在传动主体24231的外周壁下部设置的向外凸起的第二凸块24232。传动主体24231设置在第一凸块2331的内侧,优选的,传动主体24231和第一凸块2331间隔布置,传动主体24231也可以与第一凸块2331接触,两者接触的摩擦力小于副齿轮233带动传动主体24231转动的力。第二凸块24232沿着传动主体24231的外周壁的周向延伸,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凸块24232具有两个,并且在传动主体24231的外周壁上对称布置。第二凸块24232用于与副齿轮233的第一凸块2331配合,第一凸块2331和第二凸块24232错位布置,即第一凸块2331和第二凸块24232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不重合,如果安装完成后有重合部分,在副齿轮233转动后可使得第一凸块2331和第二凸块24232错开。
当传动块2423位于初始的第一位置时,第二凸起24232位于第一凸起2331的上方,即传动块2423与副齿轮233脱离。当传动块2423向下移动一定距离使得第二凸起24232与第一凸起2331在纵向上至少部分重叠时,其中两个第一凸起2331与相应位置的第二凸起24232抵接(周向上的端部抵接),使得传动块2423位于与副齿轮233接合的第二位置,由此,当副齿轮233转动时,可带动传动块2423同步转动。驱动块2422的底面和电磁离合装置2421的顶面之间的距离不小于第二凸起24232和第一凸起2331之间的距离(纵向上的距离),确保驱动块2422的底面和电磁离合装置2421的顶面吸合时,第二凸起24232与第一凸起2331在纵向上至少部分重叠。
为了使得驱动块2422和传动块2423保持向上运动的趋势,从而间隔设置在电磁离合装置2421的上方,避免受到重力作用而向下移动从而使得传动块2423与副齿轮233始终保持同步转动。电磁离合装置2421内设置有复位弹簧2429,复位弹簧2429的底部抵接在电磁离合装置2421内,其顶部与驱动块2422的底部抵接,使得驱动块2422和传动块2423保持向上运动的趋势。
传动轴2424的底部设置有轴连接部24241,轴连接部24241呈圆柱形,与传动主体24231连接,从而使得传动块2423的转动可带动传动轴2424转动。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结构为,在轴连接部24241的外周壁上设置有向外凸起的第三凸块24242,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凸块24242具有两个,并且在轴连接部24241的外周壁上对称设置。传动主体24231的周壁上具有对称的两个缺口24233,优选的,缺口24233在径向上贯穿传动主体24231的周壁。轴连接部24241置于传动主体24231内部,传动轴2424向上延伸到传动主体24231和副齿轮233上方,每个第三凸块24242从缺口24233穿出、从而与缺口24233周向上的两侧壁抵接,由此使得当传动块2423转动时,可带动传动轴2424转动。传动轴2424的外周套设有固定在壳体241内的第四轴承2427,以便对传动轴2424定位,第四轴承2427设置在轴连接部24241的上方,还可以对传动轴2424进行纵向上的限位,以避免传动轴2424的轴连接部24241与传动块2423脱离。而轴连接部24241可以对传动块2423进行纵向上的限位,即传动块2423向上移动的最高位置为轴连接部24241的底面与传动块2423的传动主体24231的内侧底面抵接。
传动主体24231的缺口24233的底部向外凸起形成第四凸块24234,在本实施例中,第四凸块24234具有对称布置的两个,并且与第二凸块24232一起沿着传动主体24231的外周壁的周向均匀、间隔地布置,第二凸块24232和第四凸块24234相间布置,即与第二凸块24232相邻的均为第四凸块24234,与第四凸块24234相邻的均为第二凸块24232。同样的,初始位置时,第四凸块24234位于副齿轮233的第一凸块2331的上方。当传动块2423向下移动一定距离后,第四凸块24234与副齿轮233的第一凸起2331在纵向上至少部分重叠,其中两个第一凸起2331与相应位置的第四凸起24234抵接(周向上的端部抵接),进一步确保副齿轮233的转动可带动传动块2423的转动。
连接套2425作为离合传动机构242的输出端,设置在传动轴2424的顶部,与传动轴2424联动。其中一个离合传动机构242的连接套2425与主传动装置3内的第一主动皮带轮31连接,另一个离合传动机构242的连接套2425与主传动装置3内的第二主动皮带轮32连接。
离合传动机构242还可以包括行程检测装置,如在本实施例中,行程检测装置为设置在传动轴2424上的光编码器2428,以便检测电机231的行程。离合装置24还包括控制电路板243,用于通信并控制电磁离合装置2421的开合和电机231的运行,实现远程控制。
当电机231运转时,其输出轴2311驱动主齿轮232转动,从而与主齿轮232啮合的副齿轮233转动。此时,如果打开离合传动机构242的电磁离合装置2421,即电磁离合装置2421通电,参见图6,则其产生的磁吸力将吸引驱动块2422向下与电磁离合装置2421吸合,从而与驱动块2422连接的传动块2423向下移动,使得第二凸起24232、第四凸起24234分别与第一凸起2331在纵向上至少部分重叠而在周向上抵接,副齿轮233的转动可带动传动块2423转动(实现离合作用的“合”),进而带动传动轴2424转动,从而与传动轴2424连接的连接套2425转动,相应的主动皮带轮转动,驱动相应的皮带移动,最终通过相应的吊臂和吊轮带动帘布移动。在此过程中,复位弹簧2429被压缩。
当电磁离合装置2421关闭时,即电磁离合装置2421断电,如人为控制断电或电源被切断时的不使用状态,参见图7,则其不再产生对驱动块2422的磁吸力,此时通过复位弹簧2429的回复力,将驱动块2422向上顶,从而与驱动块2422连接的传动块2423向上移动,使得第二凸起24232、第四凸起24234在纵向上也与第一凸起2331错开而不再抵接,副齿轮233的转动将不会带动传动块2423转动(实现离合作用的“离”)。
两个离合传动机构242的电磁离合装置2421可独立通断电,由此使得第一主动皮带轮31和第二主动皮带轮32可独立运转,从而完成单侧帘布的独立运动控制。
当断电时,由于电磁离合装置2421不再对驱动块2422产生磁吸力,此时可手动拉动帘布。
实施例二
参见图10~图14,在本实施例中,与上述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每个离合传动机构242采用离合齿轮2422’代替驱动块2422和传动块2423,传动轴2424与离合齿轮2422’连接而同步转动。离合齿轮2422’的内周壁上设置有径向向外凹陷的卡槽24221’,用于与传动轴2424底部的第三凸块24242配合,从而实现连接而能同步转动。
电磁离合装置2421除上述的复位弹簧2429外,还包括开关壳体24211(其内具有线圈和铁芯,通电产生磁场)和纵向上穿过开关壳体24211的离合块24212(在磁场的作用下动作)。离合齿轮2422’设置在电磁离合装置2421的开关壳体24211上方,离合齿轮2422’的底部可通过销钉等与电磁离合装置2421的离合块24212连接,离合块24212的底端穿出到开关壳体24211下方,复位弹簧2429抵接在离合块24212的底端和开关壳体24211的底部之间,从而使得离合块24212保持向下移动的趋势。可在离合块24212的底端设置卡簧、台阶部等,以便与复位弹簧2429抵接。
副齿轮233位于相应离合齿轮2422’的上方,能够与离合齿轮2422’啮合(合)或脱离(离)。上述的传动轴2424向上穿过副齿轮233。电磁离合装置2421通电状态下,离合块24212向上移动,带动离合齿轮2422’向上移动处于第二位置而与副齿轮233啮合,此时复位弹簧2429被压缩;电磁离合装置2421断电状态下,离合块24212在复位弹簧2429的复位力作用下向下移动,带动离合齿轮2422’向下移动处于第一位置而与副齿轮233脱离。
副齿轮233的内周壁上形成有内齿2334,内齿2334由副齿轮233的内周壁径向向外凹陷而形成、呈空心状,离合齿轮2422’的外周壁上形成有向外突出的外齿24222’,呈实心状。外齿24222’可插入相应的内齿2334内啮合。为了便于离合齿轮2422’在上升时能与副齿轮233啮合,避免两者之间在纵向上保持抵接状态,每个内齿2334的底端具有由外周向内、逐渐向上倾斜的第一引导面2335,每个外齿24222’的顶端具有由外周向内、逐渐向上倾斜的第二引导面24223’。由此,当内齿2334和外齿24222’上下接触时,引导面可起到较好的引导作用,使得外齿24222’顺利进入内齿2334内。
为避免副齿轮233和离合齿轮2422’无法脱离,每个外齿24222’的径向外侧端24224’和副齿轮233的内齿2334的径向外侧端2336之间具有一定间隙。
当电机231运转时,其输出轴2311驱动主齿轮232转动,从而与主齿轮232啮合的副齿轮233转动。此时,如果使得离合传动机构242的电磁离合装置2421通电,参见图11、图12中右侧的离合齿轮2422’,右侧的电磁离合装置2421的离合块24212向上移动带动右侧的离合齿轮2422’向上移动,使得该离合齿轮2422’与相应的副齿轮233啮合,从而副齿轮233的转动可带动离合齿轮2422’转动(实现离合作用的“合”),进而带动传动轴2424转动,从而与传动轴2424连接的连接套2425转动,相应的主动皮带轮转动,驱动相应的皮带移动,最终通过相应的吊臂和吊轮带动帘布移动。在此过程中,复位弹簧2429被压缩。
当电磁离合装置2421关闭时,即电磁离合装置2421不通电,如人为控制断电或电源被切断时的不使用状态,参见图11、图12中的左侧离合齿轮2422’,左侧的复位弹簧2429的复位力使得左侧的离合块24212向下移动,带动左侧的离合齿轮2422’向下移动,此时离合齿轮2422’与副齿轮233脱离(实现离合作用的“离”),副齿轮233的转动将不会带动传动轴2424转动。上述过程中,电磁离合装置2421可独立控制通电和断电,使得左右两侧的离合机构242独立地工作。

Claims (10)

1.一种电动窗帘,包括轨道组件(1)、驱动装置(2)和主传动装置(3),所述轨道组件(1)包括轨道(11)、用于与窗帘的其中一侧帘布连接的环状的第一皮带(12)以及用于与窗帘的另一侧帘布连接的环状的第二皮带(14),所述驱动装置(2)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231),所述主传动装置(3)设置在轨道(11)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外侧,所述主传动装置(3)包括第一主动皮带轮(31)和第二主动皮带轮(32),所述第一皮带(12)绕设在第一主动皮带轮(31)上,所述第二皮带(14)绕设在第二主动皮带轮(32)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由电机(231)驱动的两个转动方向相反的输出端,所述第一皮带(12)和第二皮带(14)均设置在所述轨道(11)内、并且第一皮带(12)位于第二皮带(14)下方,所述驱动装置(2)还包括离合装置(24),所述离合装置(24)包括独立控制的两个离合传动机构(242),其中一个离合传动机构(242)的输入端与驱动机构的其中一个输出端连接、输出端与第一主动皮带轮(31)连接而能带动第一主动皮带轮(31)转动,另一个离合传动机构(242)的输入端与驱动机构的另一个输出端连接、输出端与第二主动皮带轮(32)连接而能带动第二主动皮带轮(32)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窗帘,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组件(1)还包括用于与两侧的帘布连接的吊轮(16),所述轨道(11)包括位于底部的槽口(111),所述槽口(111)沿着轨道(11)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吊轮(16)的上部穿过槽口(111)卡在轨道(11)内,所述轨道(11)内的下部、位于槽口(11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容置凹槽(112),每一侧的第一容置凹槽(112)沿着轨道(11)的长度方向延伸,环状的第一皮带(12)的两层分别设置在相应的第一容置凹槽(112)内,所述轨道(11)的上部、与每个第一容置凹槽(112)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容置凹槽(113),每一侧的第二容置凹槽(113)沿着轨道(11)的长度方向延伸,环状的第二皮带(14)的两层分别设置在相应的第二容置凹槽(113)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窗帘,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231)、设置在电机(231)的输出轴(2311)上的主齿轮(232)、以及位于主齿轮(232)两侧的两个副齿轮(233),两个副齿轮(233)分别与主齿轮(232)啮合,所述副齿轮(233)为驱动机构的输出端、分别与相应的离合传动机构(242)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窗帘,其特征在于:每个离合传动机构(242)包括与输入端同步转动的传动轴(2424)、与传动轴(2424)同步转动的连接套(2425)、以及用于带动输入端动作的电磁离合装置(2421),所述连接套(2423)为离合传动机构(242)的输出端,其中一个离合传动机构(242)的连接套(2425)与第一主动皮带轮(31)连接,另一个离合传动机构(242)的连接套(2425)与第二主动皮带轮(32)连接,所述输入端能在电磁离合装置(2421)的带动下处于与副齿轮(233)脱离的第一位置、以及受力向上移动而与副齿轮(233)接合同步转动的第二位置;两个离合传动机构(242)的电磁离合装置(2421)互相独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窗帘,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传动机构(242)的输入端为位于副齿轮(233)下方的离合齿轮(2422’),所述电磁离合装置(2421)包括能在通电时向上移动的离合块(24212),所述离合齿轮(2422’)与离合块(24212)连接,所述离合块(24212)保持向下移动趋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窗帘,其特征在于:所述副齿轮(233)的内周壁上形成有内齿(2334),所述内齿(2334)由副齿轮(233)的内周壁径向向外凹陷而形成、呈空心状,所述离合齿轮(2422’)的外周壁上形成有向外突出的外齿(24222’),所述外齿(24222’)能插入相应的内齿(2334)内啮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窗帘,其特征在于:每个内齿(2334)的底端具有由外周向内、逐渐向上倾斜的第一引导面(2335),每个外齿(24222’)的顶端具有由外周向内、逐渐向上倾斜的第二引导面(24223’)。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窗帘,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传动机构(242)的输入端为置于副齿轮(233)内的传动块(2423),所述离合传动机构(242)还包括设置在电磁弹簧开关(2421)上方的、与电磁弹簧开关(2421)通过磁吸力配合而上下移动的驱动块(2422),所述驱动块(2422)的上部与传动块(2423)连接而同步上下移动,所述传动块(2423)和驱动块(2422)保持向上移动的趋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动窗帘,其特征在于:所述副齿轮(233)的内周壁的下部设置有向内凸起的第一凸块(2331),所述传动块(2423)包括圆柱形的传动主体(24231)、以及在传动主体(24231)的外周壁下部设置的向外凸起的第二凸块(24232),所述传动块(2423)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凸块(2331)和第二凸块(24232)在纵向上分离;所述传动块(2423)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凸块(2331)和第二凸块(24232)在纵向上至少部分重叠、并且在周向上抵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动窗帘,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柱体(24231)中空并且顶部开口,所述传动轴(2424)通过底部的轴连接部(24241)与传动块(2423)连接、并且向上延伸到传动块(2423)和副齿轮(233)的上方,所述轴连接部(24241)呈圆柱形设置在传动主体(24231)内,在轴连接部(24241)的外周壁上设置有向外凸起的第三凸块(24242),所述传动主体(24231)的周壁上设置有径向贯穿传动主体(24231)的周壁的缺口(24233),所述第三凸块(24242)从缺口(24233)穿出、并与缺口(24233)周向上的两侧壁抵接,从而使得轴连接部(24241)和传动块(2423)连接而同步转动;所述传动主体(24231)的缺口(24233)的底部向外凸起形成第四凸块(24234),所述第四凸块(24234)在传动块(2423)处于第一位置时与第一凸块(2331)分离、而在传动块(2423)处于第二位置时与第一凸块(2331)在周向上抵接。
CN201910464454.7A 2019-05-30 2019-05-30 一种电动窗帘 Pending CN11010128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64454.7A CN110101286A (zh) 2019-05-30 2019-05-30 一种电动窗帘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64454.7A CN110101286A (zh) 2019-05-30 2019-05-30 一种电动窗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01286A true CN110101286A (zh) 2019-08-09

Family

ID=674930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64454.7A Pending CN110101286A (zh) 2019-05-30 2019-05-30 一种电动窗帘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01286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77726A (zh) * 2019-09-16 2019-11-22 杭州海盛海智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手动开合的电动窗帘驱动机构
CN113616065A (zh) * 2021-09-18 2021-11-09 海南大成供应链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电动轨道和电动窗帘
WO2021253726A1 (zh) * 2020-05-18 2021-12-23 王金友 一种可伸缩的电动窗帘轨道及其驱动方法和电动窗帘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66476U (ja) * 1993-03-08 1994-09-20 車体工業株式会社 カーテンの電動開閉機構
KR20090093578A (ko) * 2008-02-29 2009-09-02 권세훈 커튼 개폐장치
CN102599793A (zh) * 2012-04-09 2012-07-25 陈培洛 手动电动两用窗帘控制系统
CN205831609U (zh) * 2016-04-27 2016-12-28 王生农 智能电动窗帘工形轨道驱动装置
CN206080041U (zh) * 2016-07-04 2017-04-12 江苏品格智能门窗有限公司 智能窗帘结构
KR200486676Y1 (ko) * 2017-03-08 2018-06-20 박종욱 전동식 커튼용 구동부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동식 커튼
CN109363478A (zh) * 2018-12-03 2019-02-22 广东好太太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导轨单电机的电动窗帘控制方法及系统
CN210870963U (zh) * 2019-05-30 2020-06-30 宁波杜亚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窗帘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66476U (ja) * 1993-03-08 1994-09-20 車体工業株式会社 カーテンの電動開閉機構
KR20090093578A (ko) * 2008-02-29 2009-09-02 권세훈 커튼 개폐장치
CN102599793A (zh) * 2012-04-09 2012-07-25 陈培洛 手动电动两用窗帘控制系统
CN205831609U (zh) * 2016-04-27 2016-12-28 王生农 智能电动窗帘工形轨道驱动装置
CN206080041U (zh) * 2016-07-04 2017-04-12 江苏品格智能门窗有限公司 智能窗帘结构
KR200486676Y1 (ko) * 2017-03-08 2018-06-20 박종욱 전동식 커튼용 구동부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동식 커튼
CN109363478A (zh) * 2018-12-03 2019-02-22 广东好太太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导轨单电机的电动窗帘控制方法及系统
CN210870963U (zh) * 2019-05-30 2020-06-30 宁波杜亚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窗帘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范林霄;陆强;田娟;: "基于单片机的自动窗帘装置的设计", 中国科技信息, no. 21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77726A (zh) * 2019-09-16 2019-11-22 杭州海盛海智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手动开合的电动窗帘驱动机构
WO2021253726A1 (zh) * 2020-05-18 2021-12-23 王金友 一种可伸缩的电动窗帘轨道及其驱动方法和电动窗帘
CN113616065A (zh) * 2021-09-18 2021-11-09 海南大成供应链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电动轨道和电动窗帘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01286A (zh) 一种电动窗帘
CN210870963U (zh) 一种电动窗帘
CN110074644A (zh) 一种电动窗帘
CN109488190A (zh) 一种用于百叶门的控制系统
CN110757986B (zh) 一种堆叠式教学用多功能黑板
CN109898979A (zh) 一种垂直帘
CN110477645A (zh) 一种开抽屉机构
KR20090082464A (ko) 자기 장치에 의한 변기 시트 조립체의 구동장치
KR101382963B1 (ko) 곡선 및 지형 높낮이에 적용가능한 모형 자동차 주행장치
CN204211974U (zh) 料盒抽屉及洗衣机
CN210902536U (zh) 一种可手动开合的电动窗帘驱动机构
CN210007551U (zh) 一种驱动装置
CN211093269U (zh) 一种电动窗帘
CN110953264A (zh) 一种电磁离合器
CN203723854U (zh) 多轨可控的电动窗帘机构
CN206467450U (zh) 用于洗衣机的驱动机构
CN107186730B (zh) 一种机器人
CN102497057B (zh) 一种牵引器
CN210003177U (zh) 一种垂直帘
TWM496644U (zh) 具有直流無刷馬達的電動捲收裝置
CN113384121A (zh) 窗帘驱动装置和电动窗帘
CN213159327U (zh) 一种无拨杆叠牌机构
CN103486155A (zh) 一种凸轮式双向离合器装置
CN102817970A (zh) 用于电机操作开关的电机齿轮箱
CN208709564U (zh) 排气组件、上盖和烹饪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