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98066B - 核壳结构的纳米复合物纤维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核壳结构的纳米复合物纤维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98066B
CN110098066B CN201810082438.7A CN201810082438A CN110098066B CN 110098066 B CN110098066 B CN 110098066B CN 201810082438 A CN201810082438 A CN 201810082438A CN 110098066 B CN110098066 B CN 11009806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electrolyte
cobalt
carbon nanotube
sol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08243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98066A (zh
Inventor
张跃钢
潘争辉
丁晓宇
杨洁
刘娜
刘美男
李宛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Institute of Nano Tech and Nano Bionics of CAS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Institute of Nano Tech and Nano Bionics of CAS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Institute of Nano Tech and Nano Bionics of CAS,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Suzhou Institute of Nano Tech and Nano Bionics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81008243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098066B/zh
Publication of CN1100980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980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980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980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22Electrodes
    • H01G11/30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22Electrodes
    • H01G11/30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terial
    • H01G11/32Carbon-based
    • H01G11/36Nanostructures, e.g. nanofibres, nanotubes or fulleren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22Electrodes
    • H01G11/30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terial
    • H01G11/46Metal oxi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84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hybrid or EDL capacitors, or components thereof
    • H01G11/86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hybrid or EDL capacitors, or components thereof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d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3Energy storage using capaci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Nanotechnology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 Carbon And Carbon Compound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Electric Double-Layer Capacitor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壳结构的纳米复合物纤维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核壳结构的纳米复合物纤维电极包括碳纳米管纤维,围绕所述碳纳米管纤维设置的钴镍合金超导网络,以及,围绕所述钴镍合金超导网络设置的金纳米粒子掺杂的氧化锰活性材料层;所述核壳结构的纳米复合物纤维电极的制备方法包括:于碳纳米管纤维上依次生长形成钴镍合金超导网络和金纳米粒子掺杂的氧化锰活性材料层,获得所述纳米复合物纤维电极。通过利用钴镍合金超导网络以及金掺杂MnOx活性材料对导电性的巨大增强等优势提高电极的充放电倍率性能;制备的核壳结构的纳米复合物纤维电极即使在20Vs‑1的扫速下电容依旧很高。

Description

核壳结构的纳米复合物纤维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特别涉及一种核壳结构的纳米复合物纤维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纳米材料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便携与可穿戴电子设备微型化需求的快速增长,对高体积能量密度能源贮存设备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微型电池对于这种设备来说是一个好的选择,但是因迟缓的充放电过程以及短的循环寿命限制了其长远的发展。微型超级电容器(micro-SCs),特别是纤维超级电容器(FSCs) 有着体积小、柔性高、可编织性好等优点,因而当其有高能量密度、高倍率快速充放电能力以及更长的使用寿命时是微型电池的一个很好的替代品;然而难点在于如何在不牺牲FSCs功率密度和循环寿命的前提下使其能量密度达到微型电池的水平。因为SCs的能量密度与CV2成正比(E=1/2CV2,C为电容器电容,V为运行电压),所以基于高体积比电容电极的非对称 FSCs(AFSCs)的发展是必须的。为此,针对通过两纤维平行或缠绕制备基于过渡金属氧化物/氮化物和导电高分子的AFSCs方法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然而,大量已经报道的基于赝电容材料的AFSCs电极虽然能量密度较高但倍率性能却很差。比如,中山大学余丁山教授团队制备的基于二氧化锰/多孔镍线的纤维电极(Adv.Science 2017,4,1700003)在低倍率时(<1Vs-1)展现出较高的能量密度,但是当充放电倍率增加时,它们的电容急剧下降;主要是由于低的电导率以及在快速可逆充放电时氧化还原反应造成的电极不稳定性,这是AFSCs同时实现高体积能量密度与高功率密度的主要难点,特别是在充放电速率超过1V s-1时。SCs的能量密度取决于电导率和电极高的离子依附表面积;然而,它的功率密度或充放电速率不仅取决于电子导电率还有电极内部的离子转移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核壳结构的纳米复合物纤维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实现前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核壳结构的纳米复合物纤维电极,包括碳纳米管纤维,围绕所述碳纳米管纤维设置的钴镍合金超导网络,以及,围绕所述钴镍合金超导网络设置的金纳米粒子掺杂的氧化锰活性材料层。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核壳结构的纳米复合物纤维电极的制备方法,包括:于碳纳米管纤维上依次生长形成钴镍合金超导网络和金纳米粒子掺杂的氧化锰活性材料层,获得所述纳米复合物纤维电极。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由所述方法制备的核壳结构的纳米复合物纤维电极。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全固态同轴非对称柔性超级电容器,包括所述的核壳结构的纳米复合物纤维电极。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如所述全固态同轴非对称柔性超级电容器的制备方法,包括:
在所述电极上包覆凝胶电解液,经干燥后形成电解质,
在所述电解质上包覆中空石墨烯纸。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包括:
本发明提供的金纳米粒子掺杂的氧化锰@钴镍合金@碳纳米管纤维(Au- MnOx@CoNi@CNTF)核壳结构的纳米复合物纤维电极,通过利用钴镍合金超导网络以及金掺杂MnOx活性材料对导电性的巨大增强等优势提高电极的充放电倍率性能;制备的核壳结构的纳米复合物纤维电极即使在20V s-1的扫速下电容依旧很高;
本发明还通过用中空石墨烯纸(HGP)包裹核壳结构的纳米复合物纤维电极的方法制备全固态同轴非对称FSCs(CAFSC),该装置在倍率达到10V s-1的情况下仍表现出了极好的性能,是目前基于赝电容材料的FSCs中充电倍率最高的,且全包装CAFSC在保持7.28Wcm-3的高功率密度以及长循环寿命(10000圈90%的容量保留)的同时能量密度达到了15.1mW h cm-3,优于一个典型的4V/500μAh的薄膜锂电池。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发明一典型实施案例中核壳结构的纳米复合物纤维电极的制备流程示意图;
图1b是本发明一典型实施案例中碳纳米管的SEM图;
图1c是本发明一典型实施案例中CoNi-LDG碳纳米管纤维的SEM图;
图1d是图1c中CoNi-LDG碳纳米管纤维局部的SEM图;
图1e是本发明一典型实施案例中CoNi@CNTF的SEM图;
图1f是本发明一典型实施案例中核壳结构的纳米复合物纤维电极的SEM图;
图1g是图1f中核壳结构的纳米复合物纤维电极局部的SEM图;
图2a是本发明一典型实施案例中全固态同轴非对称柔性超级电容器的制备流程示意图;
图2b是本发明一典型实施案例中全固态同轴非对称柔性超级电容器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c是本发明一典型实施案例中全固态同轴非对称柔性超级电容器制备过程中HGP的包覆过程示意图;
图2d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全固态同轴非对称柔性超级电容器在50mV s-1扫速下不同电势窗口的CV图;
图2e是根据图2d中全固态同轴非对称柔性超级电容器在50mV s-1扫速下不同电压窗口的 CV值计算出来的体积电容与体积能量密度;
图3a、3b分别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基于全固态同轴非对称柔性超级电容器在不同扫速下的循环伏安图;
3c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基于全固态同轴非对称柔性超级电容器的放电电流密度与扫速关系图;
图3d、3e分别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基于全固态同轴非对称柔性超级电容器在不同电流密度下的充放电曲线图;
图3f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基于全固态同轴非对称柔性超级电容器的阻抗复平面图;
图3g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基于全固态同轴非对称柔性超级电容器在不同电流密度下的电容密度;
图3h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基于全固态同轴非对称柔性超级电容器、商业SCs、锂薄膜电池的能量与功率密度关系图;
图3i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基于全固态同轴非对称柔性超级电容器在2.0A cm-3电流密度下的循环稳定性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案发明人经长期研究和大量实践,得以提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将对该技术方案、其实施过程及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核壳结构的纳米复合物纤维电极,包括碳纳米管纤维,围绕所述碳纳米管纤维设置的钴镍合金超导网络,以及,围绕所述钴镍合金超导网络设置的金纳米粒子掺杂的氧化锰活性材料层。
进一步的,所述金纳米粒子掺杂的氧化锰活性材料层包括:沉积于所述钴镍合金超导网络上的氧化锰纳米材料;以及,沉积于所述氧化锰纳米材料上的金纳米粒子。
优选的,所述金纳米粒子的粒径为10-100nm。
优选的,所述碳纳米纤维的直径为50-200μm。
优选的,所述钴镍合金超导网络与金纳米粒子掺杂的氧化锰活性材料层的总厚度为2-5μ m。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核壳结构的纳米复合物纤维电极的制备方法,包括:于碳纳米管纤维上依次生长形成钴镍合金超导网络和金纳米粒子掺杂的氧化锰活性材料层,获得所述纳米复合物纤维电极。
进一步的,所述的制备方法包括:采用电沉积方法在碳纳米管纤维上沉积钴镍层状氢氧化物,之后于还原性气氛中进行热处理,形成所述的钴镍合金超导网络。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制备方法包括:在电沉积过程中,采用的电压为-1.3-1.1V,沉积时间为20-40min,温度为70-85℃,电解液包含0.015-0.025mol/L的Ni2+、0.005-0.015mol/L的 Co2+,0.025-0.035mol/L的六亚甲基四胺、氯化铵和氟化铵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但不限于此。
在一些较为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电沉积方法中采用双电极系统,其中碳纳米管纤维作为工作电极。
在一些较为具体的实施方案中,在热处理过程中,采用的热处理温度为350-450℃,时间为50-70min,用于形成所述还原性气氛的气体包括氢气。
在一些较为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的制备方法包括:先以功率为70-150W的氧等离子体处理碳纳米管纤维10-20min,之后在碳纳米管纤维上沉积所述钴镍层状氢氧化物。
在一些较为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的制备方法包括:采用电沉积方法在包覆有钴镍合金超导网络的碳纳米管纤维上依次沉积氧化锰纳米材料、金纳米粒子,形成所述的金纳米粒子掺杂的氧化锰活性材料层。
在一些较为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的制备方法包括:采用三电极系统,以包覆有钴镍合金超导网络的碳纳米管纤维为工作电极,依次在工作电极上沉积氧化锰纳米材料、金纳米粒子,形成所述的金纳米粒子掺杂的氧化锰活性材料层。
在一些较为具体的实施方案中,在沉积氧化锰纳米材料时,采用的沉积电流密度为4-6mA. cm-2,时间为20-50min,电解液包含0.04-0.06mol/L的Mn2+、0.04-0.06mol/L的CH3COO-
在一些较为具体的实施方案中,在沉积金纳米粒子时,采用的沉积电压为-1-1.5V,时间为 80-160S,电解液包含0.0005-0.0015mol/L的Au3+、0.05-0.15mol/L的KCl、LiCI、Li2SO4和 Na2SO4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但不限于此。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由所述方法制备的核壳结构的纳米复合物纤维电极。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全固态同轴非对称柔性超级电容器,包括所述的核壳结构的纳米复合物纤维电极。
进一步的,所述的全固态同轴非对称柔性超级电容器还包括:
环绕所述电极设置的电解质,
环绕所述第一电解质设置的中空石墨烯纸。
优选的,所述电解质由凝胶电解液干燥后形成。
优选的,所述凝胶电解液包括8-12wt%的可溶性盐、8-12wt%的水溶性高分子以及溶剂。
优选的,所述可溶性盐包括LiCl。
优选的,所述水溶性高分子包括聚乙烯醇、硫酸锂和硫酸钠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但不限于此。
进一步的,所述的全固态同轴非对称柔性超级电容器还包括:
环绕所述中空石墨烯纸设置的碳纳米管薄膜,
以及,环绕所述碳纳米管薄膜设置的聚乙烯醇凝胶层。
进一步的,所述全固态同轴非对称柔性超级电容器的制备方法包括:
在所述电极上包覆凝胶电解液,经干燥后形成电解质,
在所述电解质上依次包覆中空石墨烯纸、碳纳米管薄膜,
在所述碳纳米管薄膜上包覆聚乙烯醇凝胶,经干燥后形成聚乙烯醇凝胶层。
本发明提供的金纳米粒子掺杂的氧化锰@钴镍合金@碳纳米管纤维(Au-MnOx@CoNi@CNTF) 核壳结构的纳米复合物纤维电极,通过利用钴镍合金超导网络以及金掺杂MnOx(1≤x≤4)活性材料对导电性的巨大增强等优势提高电极的充放电倍率性能;制备的核壳结构的纳米复合物纤维电极即使在20Vs-1的扫速下电容依旧很高;通过用中空石墨烯纸(HGP)包裹核壳结构的纳米复合物纤维电极的方法制备了一个全固态同轴非对称FSCs(CAFSC),该装置在倍率达到10Vs-1的情况下仍表现出了极好的性能,是目前基于赝电容材料的FSCs中充电倍率最高的,且全包装 CAFSC在保持7.28W cm-3的高功率密度以及长循环寿命(10000圈90%的容量保留)的同时能量密度达到了15.1mW h cm-3,优于一个典型的4V/500μA h的薄膜锂电池。
如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该技术方案、其实施过程及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实施例1
请参阅1a,核壳结构的纳米复合物纤维电极(亦可表示为Au-MnOx@CoNi@CNTF电极,下同)的制备方法包括:首先将钴镍合金长在碳纳米管纤维上得到CoNi@CNTF,具体步骤可以为:第一、将碳纳米管纤维(CNTF)采用100W的O2等离子体处理15分钟;第二、通过双电极系统采用电沉积法将钴镍层状氢氧化物(CoNi-LDH)沉积在碳纳米管纤维上(双电极系统中使用的对电极为铂电极,电解液为Co(NO3)2·6H2O、Ni(NO3)2·6H2O、C6H12N4摩尔浓度分别为10 mM、20mM以及30mM的混合溶液(C6H12N4至少用以提供弱碱性环境);电沉积时的沉积电压为-1.2V,沉积时间为30分钟,沉积温度为75-80℃);第三,将沉积了钴镍层状氢氧化物的碳纳米管纤维在400℃及氢氩混合气氛(氢氩混合气氛中氢气的含量为5.0-7.0vol%)条件下热处理1 个小时后即可得到CoNi@CNTF;
然后通过三电极系统(三电极系统中使用的对电极为铂电极,参比电极为饱和甘汞电极)将金掺杂的MnOx(Au-MnOx)沉积在CoNi@CNTF上,具体步骤为:第一,将MnOx(1≤x≤4)纳米材料沉积在CoNi@CNTF上(沉积MnOx纳米材料采用的电解液为MnSO4与CH3COONa摩尔浓度均为0.05M的混合水溶液,沉积时采用的电流密度为5mA cm-2,沉积时间30分钟);第二,在上一步基础上接着沉积金纳米粒子(电解液换为1mM HAuCl4和0.1M KCl混合水溶液,依次采用-0.5V的沉积电势沉积5秒、0V的沉积电势沉积100秒);水洗干燥后获得Au- MnOx@CoNi@CNTF电极。
请参阅图2a,组装全固态同轴非对称柔性超级电容器(即CAFSC,下同)的具体步骤为:第一,将LiCl、PVA(聚乙烯醇,下同)和水按质量比1∶1∶10混合,95℃下搅拌2小时得凝胶电解液;第二,将凝胶电解液包裹在Au-MnOx@CoNi@CNTF电极上,60℃干燥2小时除去过量水分;第三,在凝胶电解液包裹的Au-MnOx@CoNi@CNTF电极外包上中空石墨烯纸(HGP)后再包上碳纳米管薄膜,第四,在碳纳米管薄膜外再包上一层PVA凝胶,并于60℃下干燥2小时。
对获得的全固态同轴非对称柔性超级电容器使用电化学工作站直接以双电极系统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测试结果及分析如图2d-图 2 e及图 3a-图 3 i所示(其中图3h为将CAFSC与商业SCs及锂薄膜电池性能做了对比)。
实施例2
请参阅1a,Au-MnOx@CoNi@CNTF电极的制备方法包括:首先将钴镍合金长在碳纳米管纤维上得到CoNi@CNTF,具体步骤为:第一,将碳纳米管纤维(CNTF)采用100W的O2等离子体处理15分钟;第二,通过双电极系统采用电沉积法将钴镍层状氢氧化物(CoNi-LDH)沉积在碳纳米管纤维上(双电极系统中使用的对电极为铂电极,电解液为Co(NO3)2·6H2O、 Ni(NO3)2·6H2O、C6H12N4摩尔浓度分别为5mM、15mM以及25mM的混合溶液,电沉积时的沉积电压为-1.3V,沉积时间为40分钟,沉积温度为80-85℃);第三,将沉积了钴镍层状氢氧化物的碳纳米管纤维在400℃及氢氩混合气氛(氢氩混合气氛中氢气的含量为5.0-7.0vol%)条件下热处理1个小时后即可得到CoNi@CNTF;
然后通过三电极系统(三电极系统中使用的对电极为铂电极,参比电极为饱和甘汞电极)将金掺杂的MnOx(Au-MnOx)沉积在CoNi@CNTF上,具体步骤为:第一,将MnOx纳米材料沉积在 CoNi@CNTF上(电解液为MnSO4与CH3COONa摩尔浓度均为0.04M的混合水溶液,沉积电流密度为6mA cm-2沉积时间50分钟);第二,在上一步基础上接着沉积金纳米粒子(电解液换为0.5 mM HAuCl4and 0.05M KCl混合水溶液,依次采用-0.5V的沉积电势沉积5秒、0V的沉积电势沉积160秒);水洗干燥后得Au-MnOx@CoNi@CNTF电极。
请参阅图2a,组装CAFSC的具体步骤为:第一,将LiCl、PVA和水按质量比1∶1∶10混合, 95℃下搅拌2小时得凝胶电解液;第二,将凝胶电解液包裹在Au-MnOx@CoNi@CNTF电极上,于60℃干燥2小时除去过量水分;第三,在凝胶电解液包裹的Au-MnOx@CoNi@CNTF电极外包上中空石墨烯纸(HGP)后再包上碳纳米管薄膜,第四,在碳纳米管薄膜外再包上一层PVA凝胶,并于60℃下干燥2小时。
对获得的全固态同轴非对称柔性超级电容器使用电化学工作站直接以双电极系统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其测试结果与实施例1中的结果基本一致。
实施例3
请参阅1a,Au-MnOx@CoNi@CNTF电极的制备方法包括:首先将钴镍合金长在碳纳米管纤维上得到CoNi@CNTF,具体步骤为:第一,将碳纳米管纤维(CNTF)采用100W的O2等离子体处理15分钟;第二,通过双电极系统用电沉积法将钴镍层状氢氧化物(CoNi-LDH)沉积在碳纳米管纤维上(双电极系统使用的对电极为铂电极,电解液为Co(NO3)2·6H2O、Ni(NO3)2·6H2O、 C6H12N4摩尔浓度分别为15mM、25mM以及35mM的混合溶液,电沉积采时的沉积电压为-1.1 V,沉积时间为40分钟,沉积温度为70-75℃);第三,将沉积了钴镍层状氢氧化物的碳纳米管纤维在400℃及氢氩混合氛(氢氩混合气氛中氢气的含量为5.0-7.0vol%)条件下热处理1个小时后即可得到CoNi@CNTF,
然后用三电极系统(三电极系统使用的对电极为铂电极,参比电极为饱和甘汞电极)将金掺杂的MnOx(Au-MnOx)沉积在CoNi@CNTF上,具体步骤为:第一,将MnOx纳米材料沉积在 CoNi@CNTF上(电解液为MnSO4与CH3COONa摩尔浓度均为0.06M的混合水溶液,沉积电流密度为6mA cm-2,沉积时间20分钟);第二,在上一步基础上接着沉积金纳米粒子(电解液换为1.5 mM HAuCl4and 0.15M KCl混合水溶液,依次采用-0.5V的沉积电势沉积5秒、0V的沉积电势沉积80秒);水洗干燥后得Au-MnOx@CoNi@CNTF电极。
请参阅图2a,组装CAFSC的具体步骤为:第一,将LiCl、PVA和水按质量比1∶1∶10混合, 95℃下搅拌2小时得凝胶电解液;第二,将凝胶电解液包裹在Au-MnOx@CoNi@CNTF电极上,于60℃干燥2小时除去过量水分;第三,在凝胶电解液包裹的Au-MnOx@CoNi@CNTF电极外包上中空石墨烯纸(HGP)后再包上碳纳米管薄膜,第四,在碳纳米管薄膜外再包上一层PVA凝胶,并于60℃干燥2小时。
对获得的全固态同轴非对称柔性超级电容器使用电化学工作站直接以双电极系统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其测试结果与实施例1中的结果基本一致。
实施例4
请参阅1a,Au-MnOx@CoNi@CNTF电极的制备方法包括:首先将钴镍合金长在碳纳米管纤维上得到CoNi@CNTF,具体步骤为:第一,将碳纳米管纤维(CNTF)采用100W的O2等离子体处理15分钟;第二,通过双电极系统用电沉积法将钴镍层状氢氧化物(CoNi-LDH)沉积在碳纳米管纤维上(双电极系统使用的对电极为铂电极,电解液为Co(NO3)2·6H2O、Ni(NO3)2·6H2O、 C6H12N4摩尔浓度分别为10mM、20mM以及30mM的混合溶液,沉积时的沉积电压为-1.2V,沉积时间为30分钟,沉积温度为75-80℃);第三,将沉积了钴镍层状氢氧化物的碳纳米管纤维在 400℃及氢氩混合氛(氢氩混合气氛中氢气的含量为5.0-7.0vol%)条件下热处理1个小时后即可得到CoNi@CNTF。
然后用三电极系统(三电极系统使用的对电极为铂电极,参比电极为饱和甘汞电极)将金掺杂的MnOx(Au-MnOx)沉积在CoNi@CNTF上,具体步骤为:第一,将MnOx纳米材料沉积在 CoNi@CNTF上(电解液为MnSO4与CH3COONa摩尔浓度均为0.05M的混合水溶液,沉积电流密度为6mA cm-2,沉积时间30分钟);第二,在上一步基础上接着沉积金纳米粒子(电解液换为1 mM HAuCl4and 0.1M KCl混合水溶液,依次采用-0.5V的沉积电势沉积5秒、0V的沉积电势沉积120秒);水洗干燥后得Au-MnOx@CoNi@CNTF电极。
请参阅图2a,组装CAFSC的具体步骤为:第一,将LiCl、PVA和水按质量比1∶1∶10混合, 95℃下搅拌2小时得凝胶电解液;第二,将凝胶电解液包裹在Au-MnOx@CoNi@CNTF电极上,于60℃干燥2小时除去过量水分;第三,在凝胶电解液包裹的Au-MnOx@CoNi@CNTF电极外包上中空石墨烯纸(HGP)后再包上碳纳米管薄膜,第四,在碳纳米管薄膜外再包上一层PVA凝胶,并于60℃干燥2小时。
对获得的全固态同轴非对称柔性超级电容器使用电化学工作站直接以双电极系统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其测试结果与实施例1中的结果基本一致。
实施例5:
请参阅1a,Au-MnOx@CoNi@CNTF电极的制备方法包括:首先将钴镍合金长在碳纳米管纤维上得到CoNi@CNTF,具体步骤为:第一,将碳纳米管纤维(CNTF)采用100W的O2等离子体处理15分钟;第二,通过双电极系统用电沉积法将钴镍层状氢氧化物(CoNi-LDH)沉积在碳纳米管纤维上(双电极系统使用的对电极为铂电极,电解液为Co(NO3)2·6H2O、Ni(NO3)2·6H2O、 C6H12N4摩尔浓度分别为10mM、20mM以及30mM的混合溶液,沉积时的沉积电压为-1.2V,沉积时间30分钟,沉积温度为75-80℃);第三,将沉积了钴镍层状氢氧化物的碳纳米管纤维在 400℃及氢氩混合气氛(氢氩混合气氛中氢气的含量为5.0-7.0vol%)条件下热处理1个小时后即可得到CoNi@CNTF;
然后用三电极系统(三电极系统使用的对电极为铂电极,参比电极为饱和甘汞电极)将金掺杂的MnOx(Au-MnOx)沉积在CoNi@CNTF上,具体步骤为:第一,将MnOx纳米材料沉积在 CoNi@CNTF上(电解液为MnSO4与CH3COONa摩尔浓度均为0.04M的混合水溶液,沉积电流密度为4mA cm-2,沉积时间50分钟);第二,在上一步基础上接着沉积金纳米粒子(电解液换为1 mM HAuCl4and 0.1M KCl混合水溶液,依次采用-0.5V的沉积电势沉积5秒、0V的沉积电势沉积100秒);水洗干燥后得Au-MnOx@CoNi@CNTF电极。
请参阅图2a,组装CAFSC的具体步骤为:第一,将LiCl、PVA和水按质量比1∶1∶10混合, 95℃下搅拌2小时得凝胶电解液;第二,将凝胶电解液包裹在Au-MnOx@CoNi@CNTF电极上,于60℃干燥2小时除去过量水分;第三,在凝胶电解液包裹的Au-MnOx@CoNi@CNTF电极外包上中空石墨烯纸(HGP)后再包上碳纳米管薄膜,第四,在碳纳米管薄膜外再包上一层PVA凝胶,并于60℃干燥2小时。
对获得的全固态同轴非对称柔性超级电容器使用电化学工作站直接以双电极系统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其测试结果与实施例1中的结果基本一致。
应当理解,上述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核壳结构的纳米复合物纤维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提供碳纳米管纤维,并以功率为70-150 W的氧等离子体处理碳纳米管纤维10-20 min;
采用电沉积方法在碳纳米管纤维上沉积钴镍层状氢氧化物,之后于还原性气氛中进行热处理,形成钴镍合金超导网络,在热处理过程中,采用的热处理温度为350-450 ℃,时间为50-70 min,用于形成所述还原性气氛的气体包括氢气;
采用电沉积方法在包覆有钴镍合金超导网络的碳纳米管纤维上依次沉积氧化锰纳米材料、金纳米粒子,以形成金纳米粒子掺杂的氧化锰活性材料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电沉积过程中,采用的电压为-1.3- -1.1V,沉积时间为20-40 min,温度为70-85 ℃,电解液包含0.015-0.025 mol/L的Ni2+、0.005-0.015 mol/L的Co2+,0.025-0.035 mol/L的六亚甲基四胺、氯化铵和氟化铵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电沉积方法中采用双电极系统,其中,所述碳纳米管纤维作为工作电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采用三电极系统,以包覆有钴镍合金超导网络的碳纳米管纤维为工作电极,依次在工作电极上沉积氧化锰纳米材料、金纳米粒子,形成所述的金纳米粒子掺杂的氧化锰活性材料层。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沉积氧化锰纳米材料时,采用的沉积电流密度为4-6 mA. cm-2,时间为20-50 min,电解液包含0.04-0.06 mol/L的Mn2+、0.04-0.06 mol/L的CH3COO-
6. 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沉积金纳米粒子时,采用的沉积电压为-1-1.5 V,时间为80-160 S,电解液包含0.0005-0.0015 mol/L的Au3+、0.05-0.15 mol/L的KCl、LiCl、Li2SO4和Na2SO4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7.由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方法制备的核壳结构的纳米复合物纤维电极。
8.一种全固态同轴非对称柔性超级电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7所述的核壳结构的纳米复合物纤维电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全固态同轴非对称柔性超级电容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环绕所述电极设置的电解质,
环绕所述电解质设置的中空石墨烯纸。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全固态同轴非对称柔性超级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质由凝胶电解液干燥后形成。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全固态同轴非对称柔性超级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凝胶电解液包括8-12 wt%的可溶性盐、8-12 wt%的水溶性高分子以及溶剂。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全固态同轴非对称柔性超级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溶性盐包括LiCl。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全固态同轴非对称柔性超级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溶性高分子包括聚乙烯醇、硫酸锂和硫酸钠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全固态同轴非对称柔性超级电容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环绕所述中空石墨烯纸设置的碳纳米管薄膜,
以及, 环绕所述碳纳米管薄膜设置的聚乙烯醇凝胶层。
15.权利要求8-14中任一项所述全固态同轴非对称柔性超级电容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所述电极上包覆凝胶电解液,经干燥后形成电解质,
在所述电解质上依次包覆中空石墨烯纸、碳纳米管薄膜,
在所述碳纳米管薄膜上包覆聚乙烯醇凝胶,经干燥后形成聚乙烯醇凝胶层。
CN201810082438.7A 2018-01-29 2018-01-29 核壳结构的纳米复合物纤维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ctive CN11009806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82438.7A CN110098066B (zh) 2018-01-29 2018-01-29 核壳结构的纳米复合物纤维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82438.7A CN110098066B (zh) 2018-01-29 2018-01-29 核壳结构的纳米复合物纤维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98066A CN110098066A (zh) 2019-08-06
CN110098066B true CN110098066B (zh) 2022-01-11

Family

ID=674426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082438.7A Active CN110098066B (zh) 2018-01-29 2018-01-29 核壳结构的纳米复合物纤维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09806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17845A (zh) * 2019-11-19 2020-02-21 厦门大学 一种无定型中空碳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16453A (zh) * 2015-04-17 2015-09-16 浙江大学 一种同轴石墨烯纤维超级电容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25843A (zh) * 2015-09-29 2016-01-06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复合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7316752A (zh) * 2017-06-14 2017-11-03 天津理工大学 一种二氧化锰/碳纳米管修饰石墨烯纸电容器电极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16453A (zh) * 2015-04-17 2015-09-16 浙江大学 一种同轴石墨烯纤维超级电容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25843A (zh) * 2015-09-29 2016-01-06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复合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7316752A (zh) * 2017-06-14 2017-11-03 天津理工大学 一种二氧化锰/碳纳米管修饰石墨烯纸电容器电极的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LDHs基电极材料的结构化设计及电化学性能强化;赵井文;《万方学位论文》;20151229;第44-73、95-98页 *
柔性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与器件研究进展;叶星柯等;《化学通报》;20170118;第80卷(第1期);第10-33、76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98066A (zh) 2019-08-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Zhu et al. Hexagonal prism-like hierarchical Co 9 S 8@ Ni (OH) 2 core–shell nanotubes on carbon fibers for high-performance asymmetric supercapacitors
CN105047423B (zh) 一种柔性对称型赝电容超级电容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94754B (zh) 复合负电极及其制备方法、电化学电源及其应用
TW201840042A (zh) 鋰離子電池負極及柔性鋰離子電池
CN105047419B (zh) 二氧化锰/碳复合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及超级电容器
CN102197519A (zh) 复合电极材料、由所述材料组成的电池电极、及包含这种电极的锂电池
CN102664107B (zh) 一种纳米二氧化锰电极的制备方法
Zhang et al. Ultrasonic and NH4+ assisted Ni foam substrate oxidation to achieve high performance MnO2 supercapacitor
Luo et al. Metal organic framework derived CoS2@ Ni (OH) 2 core-shell structure nanotube arrays for high-performance flexible hybrid supercapacitors
Chen et al. Designing NiS/CoS decorated NiCo2S4 nanoflakes towards high performance binder-free supercapacitors
CN105244183A (zh) 一种碳纳米管纱线复合钴酸盐金属氧化物纳米线超级电容器的制备方法
Su et al. Flexible two-ply yarn supercapacitors based on carbon nanotube/stainless steel core spun yarns decorated with Co3O4 nanoparticles and MnOx composites
CN108630449B (zh) 具有超高能量密度的柔性非对称超级电容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48536B (zh) 氧化镍/氧化钛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储能应用
Shi et al. Reduced graphene oxide coated manganese dioxide electrode prepared by polyvinylpyrrolidone assisted electrodeposition
Chen et al. Hierarchical MnCo2O4@ CuCo2O4 core-shell nanoarrays on carbon cloth as binder-free electrode for flexible all-solid-state asymmetry supercapacitors
Wu et al. Hierarchical shell/core electrodes with CuO nanowires based on carbon cloths for high performance asymmetric supercapacitors
CN110391400B (zh) 一种柔性自支撑硅/超长二氧化钛纳米管电极的制备方法
Li et al. Unique 3D bilayer nanostructure basic cobalt carbonate@ NiCo–layered double hydroxide nanosheets on carbon cloth for supercapacitor electrode material
CN110098066B (zh) 核壳结构的纳米复合物纤维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878160B (zh) 泡沫镍/ITO-NWs材料、超级电容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11326351A (zh) 一种电容器用Cu2O/NiO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0957145A (zh) 柔性全固态非对称纤维状储能器件及其制作方法
Wang et al. Electrodeposition of CQDs/P-Fe2O3 on carbon cloth for flexible asymmetric supercapacitors
CN107768650B (zh)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