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94919A - 冰箱 - Google Patents

冰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94919A
CN110094919A CN201811034162.1A CN201811034162A CN110094919A CN 110094919 A CN110094919 A CN 110094919A CN 201811034162 A CN201811034162 A CN 201811034162A CN 110094919 A CN110094919 A CN 1100949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d air
mentioned
freezing chamber
road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03416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板仓大
内山贵志
额贺晴树
河井良二
冈留慎一郎
冈田福太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Applianc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Applianc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Appliances Inc filed Critical Hitachi Appliances Inc
Publication of CN1100949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9491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CPRODUCING, WORKING OR HANDLING ICE
    • F25C1/00Producing ice
    • F25C1/22Construction of moulds; Filling devices for moulds
    • F25C1/24Construction of moulds; Filling devices for moulds for refrigerators, e.g. freezing tray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1/00Self-contained movable devices, e.g. domestic refrigerators
    • F25D11/02Self-contained movable devices, e.g. domestic refrigerators with cooling compartment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7/00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 F25D17/04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 F25D17/06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by forced circul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refrigeration units with respect to devices or objects to be refrigerated, e.g. infrared detectors
    • F25D19/003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refrigeration units with respect to devices or objects to be refrigerated, e.g. infrared detectors with respect to movable contain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00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00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25D23/02Doors; Covers
    • F25D23/028Detai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Cold Air Circulating Systems And Constructional Details In Refrigerators (AREA)
  • Removal Of Water From Condensation And Defrost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扩大冷冻箱的内容积的冰箱。冷冻室具备左右排列地配置的制冰室(40)和上层冷冻室(50)、以及配置于制冰室(40)与上层冷冻室(50)之间的分隔部件(16),冷气供给部件(R)具备向制冰室(40)导入冷气的第一冷气导入路(22b)、向上层冷冻室(50)导入冷气的第二冷气导入路(22c)、以及向第二冷气导入路(22c)分配冷气的冷气分配部(22a),第一冷气导入路(22b)和第二冷气导入路(22c)的至少一方、以及冷气分配部(22a)位于分隔部件(16)的前后方向的投影上。

Description

冰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冰箱。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在上部的冷冻室的背面,形成有使由冷却器生成的冷气喷出的上层冷冻室送风管道。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6169766号公报(图5)
然而,上述的专利文献1是上层冷冻室送风管道在收纳容器的后方朝向近前侧突出的构造,从而难以实现冷冻室的内容积的扩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扩大冷冻箱的内容积的冰箱。
本发明的冰箱具备:绝热箱体,其形成冷藏室以及冷冻室;冷冻循环,其生成冷气;以及冷气供给路,其利用送风风扇向上述冷冻室供给上述冷气,上述冰箱的特征在于,上述冷冻室具备左右排列地配置的第一冷冻室及第二冷冻室、以及配置于上述第一冷冻室与上述第二冷冻室之间的分隔部件,上述冷气供给路具备向上述第一冷冻室导入冷气的第一冷气导入路、向上述第二冷冻室导入冷气的第二冷气导入路、以及向上述第一冷气导入路和上述第二冷气导入路分配冷气的冷气分配部,上述第一冷气导入路和上述第二冷气导入路的至少一方、以及上述冷气分配部位于上述分隔部件的前后方向的投影上。
发明的效果如下。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能够扩大冷冻箱的内容积的冰箱。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冰箱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示出冷冻室的内部的主视图。
图3是图2的A-A线剖视图。
图4是示出冷气供给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示出向制冰室和上层冷冻室分配冷气的冷气导入部件的俯视图。
图6是示出冷气导入部件的组装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7示出冷气供给部件,(a)是主视图,(b)是(a)的B-B线剖视图,(c)是(a)的C-C线剖视图。
图8是示出向上层冷冻室喷出冷气的喷出口的立体图。
图9是示出在冷藏室和冷冻室具备冷却器的冰箱的结构图的示意图。
符号的说明
1—冰箱主体(绝热箱体),9—冷却器(冷冻室冷却器),16—分隔部件,17—绝热分隔部件,17a—流槽部,18—送风风扇,21—风扇罩,21s—排水孔,22—冷气导入部件,22a—冷气分配部,22b—第一冷气导入路,22c—第二冷气导入路,30—冷藏室,31—冷却器(冷藏室冷却器),40—制冰室(第一冷冻室、冷冻室),50—上层冷冻室(第二冷冻室、冷冻室),60—下层冷冻室(下部冷冻室、冷冻室),61—下层收纳容器(盒),61a—后端,70—蔬菜室,100—冰箱,F—冷冻循环,R—冷气供给部件(冷气供给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本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是,本实施方式不限定于以下的任何内容,在不损害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任意变更来实施。并且,以下,以图1所示的方向为基准进行说明。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冰箱的外观立体图。
如图1所示,冰箱100构成为具备冰箱主体1、生成对冰箱主体1内进行冷却的冷气的冷冻循环F(参照图3)、以及向冷冻室供给所生成的冷气的冷气供给部件(冷气供给路)R(参照图3)。
冰箱100在冰箱主体1的正面具备冷藏室左门2、冷藏室右门3、制冰室门4、冷冻室上层门5、冷冻室下层门6、以及蔬菜室门7。
冷藏室左门2以及冷藏室右门3构成为能够对开,并在由它们和冰箱主体1形成的空间形成有冷藏室30。
并且,制冰室门4、冷冻室上层门5、冷冻室下层门6、以及蔬菜室门7构成为能够向近前方向拉出。而且,在由它们和冰箱主体1形成的空间分别形成有制冰室(第一冷冻室、冷冻室)40、上层冷冻室(第二冷冻室、冷冻室)50、下层冷冻室60以及蔬菜室70。
冷藏室左门2、冷藏室右门3、制冰室门4、冷冻室上层门5、冷冻室下层门6以及蔬菜室门7是绝热门。各门2~7例如构成为具备设于表面的外板、设于外板的周缘的门框、设于门框的里面(背面)的内板、以及通过在由外板、门框及内板形成的空间填充发泡液而形成的发泡绝热材料。
发泡绝热材料由硬质聚氨酯泡沫形成。该硬质聚氨酯泡沫是在注入至各门2~7的内侧的空间内的聚氨酯泡沫原液(发泡绝热材料的原料液)发泡后固化来形成的。即,作为聚氨酯泡沫原液,例如可举出将异氰酸酯溶液、与在聚醚多元醇中预混有环戊烷、水等发泡剂和催化剂、整泡剂等助剂的溶液混合而成的液体。
冰箱主体1组合内箱11(参照图2、图3)和外箱12而成,并在它们之间夹有绝热部件、真空绝热材料,从而构成绝热箱体。外箱12由如下部件构成:将较薄的钢板折弯成门型而形成的顶板1a及左右的侧板1b、1c(侧板1c参照图2);由单独部件构成的背板(未图示);以及由单独部件构成的底板(未图示)。
并且,真空绝热材料设于顶板1a的里面(内壁面)、侧板1b、1c的里面(内壁面)、以及各门2~7的里面(内壁面)。真空绝热材料的材质没有特别限定,但举出一个例子,由用层压薄膜对多孔性构造的玻璃棉等芯材进行真空包装使内部减压来进行密封的绝热材料构成。气体导热率大致为零,从而具有优异的绝热性能。并且,真空绝热材料形成为平板状,粘结固定于顶板1a、侧板1b、1c、各门2~7的里面侧。
图2是示出冷冻室的内部的主视图。此外,图2仅示出冷冻室(制冰室40、上层冷冻室50以及下层冷冻室60),是拆下制冰室门4、冷冻室上层门5以及冷冻室下层门6后的状态。并且,图2示出收纳在下层冷冻室60内的下层收纳容器61、中层收纳容器62以及上层收纳容器63,省略了制冰室40和上层冷冻室50的各收纳容器的图示。
如图2所示,冰箱主体1具备在下层冷冻室60与制冰室40以及上层冷冻室50之间沿左右方向(宽度方向)延伸并与侧板1b、1c连结的框体13。并且,冰箱主体1具备在冷藏室30(参照图1)与制冰室40以及上层冷冻室50之间沿左右方向(宽度方向)延伸并与侧板1b、1c连结的框体14。并且,冰箱主体1具备在制冰室40与上层冷冻室50之间沿铅垂方向(上下方向)延伸的框体15。并且,框体15位于框体13与框体14之间。并且,冰箱主体1具备在下层冷冻室60与蔬菜室70(参照图1)之间沿左右方向(宽度方向)延伸并与侧板1b、1c连结的框体19。
制冰室40和上层冷冻室50左右排列地配置。并且,制冰室40的容积构成为比上层冷冻室50的容器小。
在制冰室40设有将制冰室门4支撑为能够沿前后方向滑动的轨道部件41a、41b。轨道部件41a设于内箱11的左侧的侧面下部。轨道部件41b设于制冰室40的右侧下部。
在上层冷冻室50设有将冷冻室上层门5支撑为能够沿前后方向滑动的轨道部件51a、51b。轨道部件51a设于上层冷冻室50的左侧下部。轨道部件51b设于内箱11的右侧的侧面下部。
在下层冷冻室60收纳下层收纳容器61、中层收纳容器62以及上层收纳容器63。下层收纳容器61保持于从冷冻室下层门6(参照图1)的左右两侧向后方延伸的臂部(未图示)。冰箱主体1在内箱11的左右侧面设有使下层收纳容器61能够滑动的轨道部件61a、61b。并且,在冰箱主体1的轨道部件61a、61b的近前侧,旋转自如地支撑有用于使下层收纳容器61的滑动动作顺畅的辊61c、61d。
在下层冷冻室60且在内箱11的左右侧面,设有将中层收纳容器62支撑为能够滑动的轨道部件62a、62b。并且,在下层冷冻室60且在内箱11的左右侧面,设有将上层收纳容器63支撑为能够滑动的轨道部件63a、63b。
图3是图2的A-A线剖视图。
如图3所示,在制冰室40与上层冷冻室50(参照图2)之间设有分隔部件(纵向分隔部件)16。该分隔部件16沿前后方向形成,并且形成于与框体15在前后方向上重叠的位置。
分隔部件16呈直线状地从框体15的背面的下部朝向后方延伸。并且,分隔部件16构成为具有一体地形成有上述轨道部件41b、51a(参照图2)的导轨支撑部16a、以及从导轨支撑部16a朝向上方延伸的连结部16b、16c、16d。此外,分隔部件16的导轨支撑部16a以及连结部16b、16c、16d通过合成树脂而形成为一体。
连结部16b、16c固定于将冷藏室30(参照图1)与冷冻室(制冰室40、上层冷冻室50)分隔的绝热分隔部件17的下表面。此外,连结部16c固定于后述的冷气供给部件R的第二冷气导入路22c的下表面。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连结部16b与连结部16c之间、连结部16c与连结部16d之间、以及连结部16d与冷气供给部件R之间经由空间s1、s2、s3而连通制冰室40与上层冷冻室50。但是,制冰室40与上层冷冻室50也可以是不连通而由壁分隔开的构造。
并且,下层冷冻室60与制冰室40以及上层冷冻室50之间经由空间s4而连通。
收纳在下层冷冻室60内的下层收纳容器61是从前端延伸至后端的大容量的容器。中层收纳容器62形成为与下层收纳容器61相比前后方向的进深较短且较薄。上层收纳容器63形成为与中层收纳容器62相比前后方向的进深较长且较薄。
冷冻循环F构成为包括压缩机(未图示)、冷凝器(未图示)、毛细管(减压机构)8以及冷却器(蒸发装置、蒸发器)9。冷却器9收纳在设于下层冷冻室60的大致背部的冷却器收纳室9s内。此外,未图示的压缩机在设于绝热箱体的背面侧的下部的机械室Q(参照图1)设置。机械室Q形成于绝热箱体的外侧。
冷却器9构成为具备:层叠体组,其在上下方向上排列有五层层叠体,该层叠体在厚度方向(左右方向)上以微小间隔排列铜制的翅片9a而成;以及制冷剂管9b,其贯通该层叠体组的各层叠体。
并且,在冷却器9的下方设有除霜加热器H。在由除霜加热器H进行除霜时所产生的排泄水暂时向流槽(gutter)9c落下,之后经由排泄孔9d积存在设于压缩机(未图示)的上部的蒸发皿(未图示)。
并且,在冷却器9的上方设有送风风扇18(螺旋桨式风扇、轴流风扇)。该送风风扇18从后方吸入在冷却器9中生成的冷气(低温的空气)并使之朝向前方喷出。在送风风扇18安装有风扇罩21,使从送风风扇18喷出的冷气向上下左右方向扩散,来向制冰室40、上层冷冻室50、下层冷冻室60等供给。
并且,下层收纳容器61的后端61e位于送风风扇18的铅垂方向(上下方向)的下方。并且,冷却器9的上端9f位于比下层收纳容器61的上端61f靠下方。并且,在比制冰室40以及上层冷冻室50靠下方的位置收纳有送风风扇18以及冷却器9。
图4是示出冷气供给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4所示,冷气供给部件R通过组合安装送风风扇18的风扇基座(基座部件)20、风扇罩21、以及冷气导入部件22来构成。
风扇基座20具备大致形成为五棱柱形状(大致呈基座型)的平坦状的基部20t。并且,风扇基座20具备将送风风扇18固定于基部20t的风扇固定部20a、和使风扇罩21卡定于基部20t的罩卡定部20d。并且,风扇基座20具备吸进冷冻箱内的冷气的进气口20g。
并且,风扇基座20固定于内箱11(参照图3)的内壁的背面。并且,在风扇基座20的背面侧(里侧)配置冷却器9(冷冻室冷却器)。换言之,冷却器9收纳在形成于内箱11与风扇基座20之间的冷却器收纳室9s。
风扇固定部20a具有卡定并固定送风风扇18的卡定爪20b、20b、20c、20c。送风风扇18构成为具有叶片18a、和旋转自如地支撑该叶片18a的中心且外形呈四棱柱形状的框架18b。利用上述卡定爪20b、20b、20c、20c来卡定送风风扇18的框架18b。
罩卡定部20d具备定位风扇罩21的定位肋20e、和与风扇罩21卡合来保持风扇罩21的保持部20f。定位肋20e由从基部20t向前方突出地形成的多个肋20e1、20e2、20e3、20e4构成。
肋20e1位于正视情况下的送风风扇18的左侧方,并且沿铅垂方向延伸形成。肋20e2相对于肋20e1空开缝隙s11地形成,并呈L字状地沿铅垂方向且在水平方向(右方向)上延伸形成。肋20e3相对于肋20e2空开缝隙s12地形成,并呈直线状地沿水平方向延伸形成。肋20e4相对于肋20e3空开缝隙s13地形成,并形成为沿水平方向延伸至基部20t。
保持部20f具有形成于与肋20e1在左右方向上不重叠的位置的爪部20f1、以及形成于各个缝隙s11、s12、s13的爪部20f2、20f3、20f4。并且,爪部20f2向外侧分离地配置于肋20e1与肋20e2之间。爪部20f3向外侧分离地配置于外侧肋20e2与肋20e3之间。爪部20f4向外侧分离地配置于肋20e3与肋20e4之间。
进气口20g是冷气的返回口,形成为格子状,并形成于基部20t的下端。并且,进气口20g位于保持部20f的下方,并且相对于基部20t在宽度方向(左右方向)上细长地形成。
风扇罩21从风扇基座20向前方突出地形成,并在与送风风扇18对置的位置形成有正面部21a。从送风风扇18喷出的冷气碰到该正面部21a的里面。并且,正面部21a在左右方向(宽度方向)的中央形成有与送风风扇18对置的圆形的凹部21b。该凹部21b形成为朝向后方突出(凹面朝向前方)(参照图3)。通过形成该凹部21b,能够朝向径向外侧顺畅地改变从送风风扇18喷出的冷气的方向,从而能够抑制送风效率受损。
并且,形成有从正面部21a的外周缘部朝向风扇基座20延伸的外周部21c。此外,外周部21c的长度是在将风扇罩21安装于风扇基座20时能够在送风风扇18与凹部21b之间形成预定缝隙s20(参照图3)的程度。并且,预定缝隙s20是指能够使来自送风风扇18的冷气朝向径向外侧喷出的距离。
并且,正面部21a形成为,矩形的切口部21d在凹部21b的上方朝上开口。并且,在正面部21a形成有喷出冷气的多个喷出口21e1、21e2、21f、21g、21g、21h、21i、21i。喷出口21e1、21e2相互位于相同的高度位置。喷出口21f、21g、21g相互位于相同的高度位置。喷出口21h、21i、21i相互位于相同的高度位置。
冷气导入部件22具备向制冰室40(参照图2)和上层冷冻室50(参照图2)分配冷气的冷气分配部22a。并且,冷气导入部件22具备向制冰室40(参照图2)导入冷气的第一冷气导入路22b、和向上层冷冻室50(参照图2)导入冷气的第二冷气导入路22c。
冷气分配部22a具有与上述切口部21d连接的长方体的筒体22a1、和配置于筒体22a1的上端的风向板22a2(冷气分配量设定板),该风向板22a2改变冷气的方向地向制冰室40和上层冷冻室50分配冷气。
第一冷气导入路22b具有从筒体22a1的上端朝向左侧方(制冰室40侧)延伸且朝向前方延伸的冷气引导路22b1。该冷气引导路22b1在前端分叉,从而具有宽度较宽的风路22b2、和宽度比风路22b2的宽度窄的风路22b3。并且,风路22b2的前端设定于比风路22b3的前端高的位置。并且,在风路22b2,分支地形成有设定为比该风路22b2的前端低的风路22b4。
这样,通过构成风路22b2,来从制冰室40的上端朝向前方喷出冷气。并且,利用风路22b3、22b4来从比风路22b2低的位置朝向制冰室40喷出冷气。
第二冷气导入路22c具有从筒体22a1的上端沿前方(分隔部件16(参照图3))延伸的冷气引导路22c1。该冷气引导路22c1的风路宽度形成为与分隔部件16的宽度大致相同。并且,在冷气引导路22c1且在与上层冷冻室50(参照图2)对置的面形成有切口22c2。即,冷气引导路22c1形成有在该冷气引导路22c1的前端遮挡冷气的流动的侧壁22c3、和遮挡冷气向制冰室40(参照图2)侧的流动的侧壁22c4。这样,因切口22c2,冷气引导路22c1的靠上层冷冻室50侧的侧壁形成为比其它侧壁22c3、22c4低,从而被导入(分配)至冷气引导路22c1的冷气经由切口22c2朝向上层冷冻室50(参照图2)喷出。
图5是示出向制冰室和上层冷冻室分配冷气的冷气导入部件的俯视图。
如图5所示,冷气导入部件22形成为第一冷气导入路22b的流路宽度W1比第二冷气导入路22c的流路宽度W2宽。这样,通过使第一冷气导入路22b的流路宽度W1较宽,能够增加向制冰室40导入冷气的导入量。此外,通过改变流路宽度W1、W2的比率,能够容易地调整向制冰室40和上层冷冻室50分配冷气的分配量。并且,通过变更风向板22a2的形状,能够调整向制冰室40和上层冷冻室50分配冷气的分配量。
冷气分配部22a形成为在顶视(俯视)情况下风向板22a2遮蔽筒体22a1的开口的大致一半。风向板22a2将板材22a3、22a4折弯来形成。板材22a3以朝向第一冷气导入路22b上升的方式倾斜配置。板材22a4以朝向近前侧上升的方式倾斜配置。利用板材22a3来朝向第一冷气导入路22b引导冷气,并利用板材22a4来朝向第二冷气导入路22c引导冷气。
图6是示出冷气导入部件的组装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如图6所示,风扇罩21以覆盖送风风扇18的方式安装于风扇基座20。此时,风扇罩21的缘部(未图示)被肋20e1、20e2、20e3、20e4(参照图4)和爪部20f1、20f2、20f3、20f4(参照图4)夹住并卡定于风扇基座20。此外,虽未图示,但除配置有肋20e1、20e2、20e3、20e4和爪部20f1、20f2、20f3、20f4的部分之外,风扇罩21经由海绵状的衬垫固定于风扇基座20。并且,风扇基座20的里面侧的外周缘部经由相同的衬垫固定于内箱11(参照图3)。
而且,在形成于风扇罩21的上部的切口部21d嵌合冷气导入部件22,从而成为图6所示的状态。并且,冷气导入部件22的上端以抵接于绝热分隔部件17(参照图3)的下表面的方式安装。
图7示出冷气供给部件,(a)是主视图,(b)是(a)的B-B线剖视图,(c)是(a)的C-C线剖视图。
如图7(a)所示,风扇罩21形成为与风扇基座20相比俯视情况下的面积较小。并且,风扇罩21的下端缘部21m通过爪部20f3、20f4固定于风扇基座20。风扇罩21的左侧缘部21n通过爪部20f1、20f2固定于风扇基座20。
并且,风扇罩21的正面部21a的上端缘部并非形成为隔着凹部21b而左右对称的形状,在凹部21b的右侧形成有上端缘部21p,并在左侧形成有上端缘部21q。上端缘部21p形成为以从凹部21b的上方朝右方向下降的方式倾斜,之后弯曲地朝向下方延伸。上端缘部21q在与凹部21b的中心大致相同的高度,以呈山型、且朝上凸出的方式弯曲形成。并且,上端缘部21q以覆盖左侧的喷出口21e1的上方的方式形成为山型。并且,风扇罩21以从上端缘部21q的右端(凹部21b侧的端部)朝向上方的筒体22a1延伸的方式形成。
并且,冷气分配部22a位于送风风扇18的铅垂方向上方的投影上。送风风扇18向正视情况下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在该情况下,送风风扇18与冷气分配部22a的位置关系为,冷气分配部22a相对于送风风扇18靠左配置。由此,顺畅地朝向冷气分配部22a导入来自送风风扇18的冷气,从而提高送风效率。
并且,来自送风风扇18的冷气碰到包括上端缘部21q在内的外周部21c,从而从喷出口21e1喷出冷气。并且,与朝向冷气分配部22a喷出的冷气相比延迟地喷出的冷气碰到包括上端缘部21p在内的外周部21c,之后从喷出口21e2喷出。并且,在喷出口21e1、21e2处未喷出的冷气适当地从喷出口21e1、21e2的下方的喷出口21f、21g、21g、21h、21i、21i喷出。
从喷出口21e1、21e2喷出的冷气向上层收纳容器63(参照图2)喷出。从喷出口21f、21g、21g喷出的冷气向中层收纳容器62(参照图2)喷出。从喷出口21h、21i、21i喷出的冷气向下层收纳容器61(参照图2)喷出。
如图7(b)所示,风扇罩21经由爪部20f3、20f4等安装于风扇基座20。通过将风扇罩21安装于风扇基座20,来在风扇罩21与风扇基座20之间形成空间。然而,假定在该空间产生霜,霜融化而产生水,从而也需要使这样的水排出。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风扇罩21形成有排水孔21s、21s。该排水孔21s形成于与爪部20f3、20f4对置的位置。图7(b)中,从风扇罩21的内侧观察风扇罩21通过爪部20f3、20f4卡定于风扇基座20的状态。这样,在风扇罩21的缘部的底面21t形成有排水孔(切口)21s、21s。排水孔21s构成为,在风扇罩21安装于风扇基座20的状态下,在上下方向上贯通地形成于爪部20f3、20f4的基端的左右两侧。
如图7(c)所示,风扇罩21的正面部21a在形成有凹部21b(参照图7的(a))的面的下方形成有向接近风扇基座20的方向倾斜的倾斜面部21a1。由此,风扇罩21与风扇基座20的距离形成为趋向下方变短。
并且,在风扇罩21的底面21t的与爪部20f4对置的位置,以不与风扇基座20接触的方式切开来形成排水孔21s。并且,在底面21t形成有供爪部20f4的钩状部嵌合的台阶部21r。通过成为图7(c)所示的形状,能够经由排水孔21s向风扇罩21的外侧排出在风扇罩21内产生的排泄水。
并且,在风扇基座20的表面且在排水孔21s的下方,形成有对从排水孔21s排出的水进行引导的流槽部20h(参照图7(a))。该流槽部20h位于排水孔21s与进气口20g之间。并且,流槽部20h由从风扇基座20的表面凸出的凸条的部件形成,并且形成为在正视情况下大致呈Y字状。并且,流槽部20h的宽度方向(左右方向)的中央延伸至进气口20g的上端。并且,在风扇基座20且在流槽部20h的下端,形成有贯通该风扇基座20的贯通孔20i。
由此,从排水孔21s排出的水沿风扇基座20的表面落下,并由流槽部20h接纳。流槽部20h所接纳的水沿流槽部20h的倾斜集中在中央,并经由贯通孔20i向风扇基座20的里面侧排出。排出至风扇基座20的里侧的水与在冷却器9中产生的排泄水相同,暂时向流槽(gutter)9c(参照图3)落下,之后经由排泄孔9d(参照图3)积存在设于压缩机(未图示)的上部的蒸发皿(未图示)。
对冷气的流动进行说明,由送风风扇18从背面吸入在冷却器9(参照图3)中生成的冷气,并使该冷气向风扇罩21的正面部21a(前方)喷出。而且,冷气在风扇罩21通过并向冷气分配部22a导入。被导入至冷气分配部22a的冷气被分配至第一冷气导入路22b和第二冷气导入路22c。被导入至第一冷气导入路22b的冷气从制冰室40的后方被导入制冰室40内。
如图8所示,利用切口部22c2从上层冷冻室50的侧面喷出被导入至第二冷气导入路22c的冷气。并且,内箱11A(11)的一部分在上层冷冻室50的背部露出。由此,不需要在上层冷冻室50的后部设置喷出冷气的风路(管道),从而能够扩大上层冷冻室50的内容积。
并且,通过制冰室40以及上层冷冻室50后的冷气在下层冷冻室60(参照图3)通过,并从进气口20g(参照图3、图7)被吸入至(被收进)风扇基座20内,之后再次由冷却器9(参照图3)进行冷却。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冰箱100具备作为冷冻室的左右排列地配置的制冰室40(第一冷冻室)和上层冷冻室50(第二冷冻室)、以及配置于制冰室40与上层冷冻室50之间的分隔部件16。冷气供给部件R(冷气供给路)具备向制冰室40导入冷气的第一冷气导入路22b、向上层冷冻室50导入冷气的第二冷气导入路22c、以及向第一冷气导入路22b和第二冷气导入路22c分配冷气的冷气分配部22a。冷气分配部22a以及第二冷气导入路22c(第一冷气导入路和第二冷气导入路的至少一方)位于分隔部件16的前后方向的投影上。由此,能够使内箱11B、11(参照图2)在制冰室40的背壁露出,并且能够使内箱11A(11)在上层冷冻室50的背壁露出。这样,通过在分隔部件16的后方以在前后方向上重叠的方式收纳有冷气分配部22a和第二冷气导入路22c,能够扩大上层冷冻室50的内容积,从而能够扩大食品收纳空间。分隔部件16必定需要用于使制冰室40的收纳容器、上层冷冻室50的容纳容器滑动的轨道部件41b、51a,从而产生死空间。通过在该死空间配置作为冷气风路的冷气分配部22a和第二冷气导入路22c,能够有效地利用空间。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冷气分配部22a位于送风风扇18的铅垂方向上方的投影上(参照图7(a))。由此,能够顺畅地向冷气分配部22a导入来自送风风扇18的冷气,从而能够提高送风效率。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具备容纳送风风扇18的风扇罩21,风扇罩21具有使从冷冻循环F生成的水排出的排水孔21s(参照图7(b)、(c))。由此,即使在构成冷气供给部件R的风扇罩21内产生霜、霜融化而产生了水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该水积存在风扇罩21内。由此,能够防止因水冻结而堵塞喷出口21h、21i等从而阻碍冷气的喷出的情况。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排水孔21s位于比收纳在下层冷冻室60内的下层收纳容器61(盒)的后端61e靠后方的位置(参照图3)。由此,即便从排水孔21s排出的水滴凝固而成为冰柱状,也能够防止该冰柱状物体向下层收纳容器61内落下。因而,能够防止下层收纳容器61内的食品受伤。
图9是示出在冷藏室和冷冻室具备冷却器的冰箱的结构图。
如图9所示,冰箱100具备冷却冷藏室30的冷却器31(冷藏室冷却器)和冷却冷冻室(制冰室40、上层冷冻室50以及下层冷冻室60)的冷却器9作为冷冻循环。也就是说,构成为冷藏室30仅被冷却器31冷却,并且冷冻室仅被冷却器9冷却。
冷却器31形成为比冷却器9小,且设于冷藏室30的下端的背面。并且,冷却器31配置于比冰箱100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靠右的位置。这样,通过分成冷藏室30用的冷却器31和冷冻室用的冷却器9,能够使冷却器9变得小型(例如7层→5层)。由此,能够减少冷冻室内的背面的向前方突出的容积,从而能够扩大冷冻室内的容积。
并且,在冷却器31的上方设有送风风扇32。在管道33内容纳有冷却器31以及送风风扇32。由此,在冷却器31中生成的冷气被送风风扇32输送至上方,并从形成于管道33的喷出口(未图示)向冷藏室30内喷出。
并且,冰箱100具备绝热地划分冷藏室30与冷冻室的绝热分隔部件17。该绝热分隔部件17一体地形成有用于使附着于冷却器31的霜融化来处理的流槽(gutter)部17a。流槽部17a形成有从制冷剂分配部22a的位置朝向右方向(冷却器31侧)呈直线状地倾斜的倾斜面17a1。该倾斜面17a1延伸至右侧的侧板1b的附近。此外,附近例如是与冷却器31的右侧的端部在上下方向上重叠的位置。并且,在倾斜面17a1的下端连接有排泄管17b。此外,排泄管17b延伸至机械室Q(参照图1)。这样,通过使排泄管17b位于内箱11的端部,能够使倾斜面17a1的倾斜平缓,从而能够抑制冷冻室(制冰室40以及上层冷冻室50)内的流槽部17a向下方的突出。因而,能够抑制冷冻室的箱内容积较大地减少的情况。并且,通过使流槽部17a靠右配置,能够确保制冰室40的箱内里侧的容积较大。
并且,如图9所示,风扇罩21设有与蔬菜室70连通的管道21u。该管道21u贯通绝热地划分下层冷冻室60与蔬菜室70的绝热分隔体,并在蔬菜室70内延伸。并且,在管道21u的前端(下端)设有风门21x。通过打开该风门21x,来向蔬菜室70内供给冷气,并且通过关闭风门21x,来遮挡向蔬菜室70供给冷气。此外,被供给至蔬菜室70的冷气构成为经由未图示的进气口以及配管向冷却器9返回。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冷冻循环F具备冷却冷藏室30的冷却器31和冷却冷冻室的冷却器9。冷藏室30与冷冻室由绝热分隔部件17分隔。在绝热分隔部件17设有使来自冷却器31的排水流通的流槽部17a。例如,在如现有技术那样使冷气从上层冷冻室的后方喷出的构造中,在分开设有分别用于冷藏室和冷冻室的冷却器的情况下,流槽部17a的构造物在冷冻室突出,冷气的喷出口进一步向前方突出,并且风路的构造进一步变得复杂。但是,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在分隔部件16(参照图8)的前后方向的投影上设置冷气分配部22a以及第二冷气导入路22c,使冷气从上层冷冻室50的侧面喷出,由此对于设有流槽部17a的结构尤其有效。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上述的任何内容。因此,本发明包括各种变形例。即,上述的实施方式是为了容易理解地说明本发明而进行了详细说明,并非限定于具备所说明的所有结构。
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从后喷出向制冰室40导入的冷气,并从横向喷出向上层冷冻室50导入的冷气,但也可以与上述相反,设为从横向喷出向制冰室40导入的冷气,并从后喷出向上层冷冻室50导入的冷气。并且,构成为在制冰室40和上层冷冻室50的一方中,从横向喷出冷气,但也可以从制冰室40和上层冷冻室50双方喷出冷气。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举出分开地构成冷却冷冻室的冷却器9和冷却冷藏室30的冷却器31的情况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可以如现有技术那样为在冷冻室的背面设置冷却冷藏室30和冷冻室的冷却器的结构。

Claims (5)

1.一种冰箱,具备:
绝热箱体,其形成冷藏室以及冷冻室;
冷冻循环,其生成冷气;以及
冷气供给路,其利用送风风扇向上述冷冻室供给上述冷气,
上述冰箱的特征在于,
上述冷冻室具备左右排列地配置的第一冷冻室及第二冷冻室、以及配置于上述第一冷冻室与上述第二冷冻室之间的分隔部件,
上述冷气供给路具备向上述第一冷冻室导入冷气的第一冷气导入路、向上述第二冷冻室导入冷气的第二冷气导入路、以及向上述第一冷气导入路和上述第二冷气导入路分配冷气的冷气分配部,
上述第一冷气导入路和上述第二冷气导入路的至少一方、以及上述冷气分配部位于上述分隔部件的前后方向的投影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上述冷气分配部位于上述送风风扇的铅垂方向上方的投影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具备容纳上述送风风扇的风扇罩,
上述风扇罩具有使从上述冷冻循环生成的水排出的排水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上述冷冻室具备设于该冷冻室的下方的下部冷冻室,
上述排水孔位于比收纳在上述下部冷冻室内的盒的后端靠后方。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中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上述冷冻循环具备冷却上述冷藏室的冷藏室冷却器、和冷却上述冷冻室的冷冻室冷却器,
上述冷藏室与上述冷冻室由绝热分隔部件分隔,
在上述绝热分隔部件设有使来自上述冷藏室冷却器的排水流通的流槽部。
CN201811034162.1A 2018-01-30 2018-09-05 冰箱 Pending CN11009491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13249A JP6760980B2 (ja) 2018-01-30 2018-01-30 冷蔵庫
JP2018-013249 2018-01-3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94919A true CN110094919A (zh) 2019-08-06

Family

ID=674435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034162.1A Pending CN110094919A (zh) 2018-01-30 2018-09-05 冰箱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760980B2 (zh)
CN (1) CN110094919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10116087A (ko) * 2020-03-17 2021-09-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냉장고
KR20210125184A (ko) * 2020-04-08 2021-10-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냉장고
KR20210125185A (ko) * 2020-04-08 2021-10-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냉장고
JP7454458B2 (ja) * 2020-07-06 2024-03-22 日立グローバルライフ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冷蔵庫
JP7535437B2 (ja) 2020-10-27 2024-08-16 東芝ライフスタイル株式会社 冷蔵庫
US20240200847A1 (en) * 2022-12-14 2024-06-20 Electrolux Home Products, Inc. Air cooling assembly for a cooling device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95756U (zh) * 1972-04-14 1974-01-18
JPH11132640A (ja) * 1997-10-31 1999-05-21 Sanyo Electric Co Ltd 冷蔵庫
JPH11270956A (ja) * 1998-03-24 1999-10-05 Matsushita Refrig Co Ltd 冷蔵庫
CN1233735A (zh) * 1998-04-28 1999-11-03 东芝株式会社 冰箱的控制方法
JP2002081837A (ja) * 2000-08-31 2002-03-22 Hitachi Ltd 冷蔵庫
CN102494460A (zh) * 2011-12-05 2012-06-13 海尔集团公司 冰箱
CN103868306A (zh) * 2012-12-11 2014-06-18 东部大宇电子株式会社 具有离心风机导管组件的冰箱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95756U (zh) * 1972-04-14 1974-01-18
JPH11132640A (ja) * 1997-10-31 1999-05-21 Sanyo Electric Co Ltd 冷蔵庫
JPH11270956A (ja) * 1998-03-24 1999-10-05 Matsushita Refrig Co Ltd 冷蔵庫
CN1233735A (zh) * 1998-04-28 1999-11-03 东芝株式会社 冰箱的控制方法
JP2002081837A (ja) * 2000-08-31 2002-03-22 Hitachi Ltd 冷蔵庫
CN102494460A (zh) * 2011-12-05 2012-06-13 海尔集团公司 冰箱
CN103868306A (zh) * 2012-12-11 2014-06-18 东部大宇电子株式会社 具有离心风机导管组件的冰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132467A (ja) 2019-08-08
JP6760980B2 (ja) 2020-09-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94919A (zh) 冰箱
KR102331090B1 (ko) 냉장고
US9383131B2 (en) Refrigerator
CN102109264B (zh) 冷藏库
CN100549592C (zh) 冰箱
KR20180124451A (ko) 냉장고
JP2016200295A (ja) 冷蔵庫
CN106679269B (zh) 冰箱
CN103930740A (zh) 冷藏库
US20150107291A1 (en) Refrigerator appliance
JP4672506B2 (ja) 冷蔵庫
JP2004101028A (ja) 冷蔵庫
WO2012140854A1 (ja) 冷蔵庫
CN204006896U (zh) 冷却库
JP2013190132A (ja) 冷蔵庫
US8534091B2 (en) Refrigerator related technology
CN102374739B (zh) 冰箱
CN209910241U (zh) 冰箱
JP6978448B2 (ja) 冷蔵庫
JP2005221227A (ja) 冷蔵庫
JP4128172B2 (ja) 断熱箱体及び断熱箱体の製造方法
JP2014052137A (ja) 冷却庫
JP2005241139A (ja) 冷蔵庫
JP2007113800A (ja) 冷蔵庫
US11796242B2 (en) Air vent for a refrigeration applian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after: Hitachi Global Living Program Co.,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before: Hitachi Household Electric Appliance Co.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806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