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73625B -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缓冲区大小设计方法及其设备 - Google Patents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缓冲区大小设计方法及其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73625B
CN110073625B CN201880004816.8A CN201880004816A CN110073625B CN 110073625 B CN110073625 B CN 110073625B CN 201880004816 A CN201880004816 A CN 201880004816A CN 110073625 B CN110073625 B CN 11007362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utomatic repeat
repeat request
hybrid automatic
transport block
block siz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0481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73625A (zh
Inventor
吴威德
提摩西·培林·费雪-杰费斯
张晏硕
戴嘉伟
辛贤楷
廖培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diaTek Inc
Original Assignee
MediaTek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diaTek Inc filed Critical MediaTek Inc
Publication of CN1100736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736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736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736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35Buffer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5Arrangements at the receiver end
    • H04L1/0052Realisations of complexity reduction techniques, e.g. pipelining or use of look-up tabl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04L1/1819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with re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or different redundanc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2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involving configuration of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RQ] with parallel proces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74Buffer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描述了用于通信系统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缓冲区大小设计的技术和示例。用户设备(UE)使用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机制与无线网络的服务小区进行通信,该通信涉及:(a)由处理器逐个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地确定与多个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对应的多个缓冲区中的各缓冲区的相应大小;以及(b)由处理器将相应信息存储在用于多个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当中的对应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的多个缓冲区中的各缓冲区中。

Description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缓冲区大小设计方法及其设备
相关专利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发明要求分别在2017年10月2日、2017年11月8日以及2017年11月17日提交的专利申请号为62/567207、62/583074以及62/588056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的优先权权益,以引证的方式将上述申请的内容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通信系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用于通信系统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缓冲区大小设计。
背景技术
除非本文另外指示,否则本节中所描述的方法不是以下所列权利要求的现有技术,并且并非因为包含在本节中而被承认是现有技术。
在通信系统中,HARQ通常用于增强通信的可靠性,以最小化由于发送器与接收器之间的通信链路的潜在破坏而产生的负面影响。在基于HARQ的通信中,在如由对应HARQ进程管理的各传输中仅发送部分已编码位。在存储和解码复杂度方面存在与基于HARQ的通信关联的成本。关于存储,接收器需要在一个或更多个之前的传输失败时缓冲用于解码的已接收位。关于解码复杂度,对于低密度奇偶校验(low-density parity-check,LDPC)解码器,解码复杂度与已编码位的数量有关。成本的两个方面与HARQ进程的缓冲区大小有关。
发明内容
以下发明内容仅是例示性的,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即,提供以下发明内容以引入本文所描述的新型且非显而易见技术的概念、亮点、益处以及优点。以下在具体实施方式中进一步描述选择实施方案。由此,以下发明内容既不旨在识别所要求保护主题的必要特征,也不旨在用于确定所要求保护主题的范围。
在根据本发明的各种提出方案下,HARQ缓冲区大小可以逐个HARQ进程地来定义,而不是以总HARQ缓冲区分配为基础。另外,参考传输块大小(TBS)可以TBS公式为基础,该TBS公式取决于参数,诸如多输入多输出(MIMO)层容量和/或物理资源块(PRB)数量。而且,在参考TBS的计算中可以使用量化后的最大PRB数量。相信根据本发明所提出的方案可以在参与基于HARQ通信的UE和基站的存储效率(例如,缓冲区使用)与解码复杂度之间达到最佳平衡,从而提高整体系统性能。
在一个方面中,一种方法可以涉及通信实体的处理器使用HARQ机制与另一个通信实体进行通信。上述通信可以涉及:(a)由处理器逐个HARQ进程地确定与多个HARQ进程对应的多个缓冲区中的各缓冲区的相应大小;以及(b)由处理器将相应信息存储在多个缓冲区中的、用于多个HARQ进程当中的对应HARQ进程的各缓冲区中。
在一个方面中,一种设备可以包括收发器和处理器。收发器能够发送和接收信息。处理器能够经由收发器使用HARQ机制与通信实体(例如,无线网络的用户设备或服务小区)进行通信。该通信可以涉及:(a)由处理器逐个HARQ进程地确定与多个HARQ进程对应的多个缓冲区中的各缓冲区的相应大小;以及(b)由处理器将相应信息存储在多个缓冲区中的、用于多个HARQ进程当中的对应HARQ进程的各缓冲区中。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本文所提供的描述可以处于特定无线电接入技术、网络以及网络拓扑(诸如长期演进(LTE)、高级LTE、高级增强(Pro)LTE、第5代(5G)、新无线电(NR)以及物联网(IoT))的背景下,但所提出的概念、方案及其任意变体/衍生物可以在其他类型的无线电接入技术、网络以及网络拓扑中实现,针对其它类型的无线电接入技术、网络和网络拓扑实现,以及通过其它类型的无线电接入技术、网络和网络拓扑实现。由此,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示例。
附图说明
附图被包括以提供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且被并入并构成本公开的一部分。附图例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并且连同描述一起用来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可理解的是,为了清楚例示本发明的概念,一些部件可以被示出为与实际实施方案中的大小不成比例,所以附图不一定按比例绘制。
图1是示出了有限缓冲速率匹配(LBRM)对降低解码器复杂度的示例影响图。
图2是示出了NR与LTE之间的关键复杂度比较的示例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案的示出了用HARQ软缓冲的NR与LTE之间的关键复杂度比较的示例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示例系统的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示例进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文公开了要求保护主题的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方案。然而,应理解的是,所公开的实施方式和实施方案仅例示了可以以各种形式具体实施的要求保护的主题。然而,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形式来具体实施,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于本文所阐述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和实施方案。相反,提供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和实施方案,使得本发明的描述透彻且完整,并且将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传达本发明的范围。在以下的描述中,可以省略公知特征和技术的细节,以避免使所提出的实施方式和实施方案不必要地模糊。
概述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涉及与用于通信系统的HARQ缓冲区大小设计有关的各种技术、方法、方案和/或解决方案。根据本发明,可以单独或联合实施多个可能的解决方案。即,虽然以下可以单独地描述这些可能的解决方案,但这些可能的解决方案中的两个或更多个可以在一个组合或另一个组合中实施。
为了限制每个通信实体(例如,用户设备(UE)或基站)的总缓冲区成本,一种方法是定义每个通信实体种类的总HARQ缓冲区大小。可以根据MIMO配置和时分复用(TDD)配置来导出每个HARQ进程的缓冲区大小。然而,如果由每个进程HARQ缓冲区大小确定解码器复杂度,则用于重传的解码复杂度会变得过高(特别是在小进程数量的情况下),而在多数情况下(例如,大约90%),仅存在一个传输。
如以下描述的,在根据本发明的各种所提出的方案下,用于UE和/或基站的HARQ软缓冲区可以逐个HARQ进程地(而不是总HARQ缓冲区分配)来定义或以其他方式确定。比如,可以在HARQ进程或载波期间不分割总HARQ缓冲区的情况下定义每HARQ缓冲区尺寸,这使得该分割和管理作为UE实施方案细节。另外,UE HARQ软缓冲区可以与带宽(BW)成比例的参考TBS为基础。而且,HARQ软缓冲区大小的确定可以涉及以下描述的一个或更多个公式。在所提出的方案下,可以在发送缓冲区实施LBRM,其中,使用缓冲区容量的标题速率(headlinerate)的下界码率(CRmin)=3/4。在所提出的方案下,可以假定在双连接(DC)模式下的LTE与NR之间没有HARQ缓冲区共享。而且,可以假定在规定用于DC模式下的LTE和NR的HARQ缓冲区时没有HARQ缓冲区共享。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本发明的所提出的方案不限于接收器侧处理。相反,根据所提出的方案的HARQ缓冲区大小确定还可以用于编码速率匹配,其中,该编码速率匹配是用于上行链路传输或下行链路传输二者之一的发送器侧处理的一部分。
发送缓冲区速率匹配
虽然将试图不限制存在于HARQ进程的发送侧上的缓冲量,但这样做将对接收侧上的LDPC解码器的复杂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之前的涡轮码(turbo code)不同,LDPC解码器的复杂度随着码率(CR)而缩放(scale)。为了实现20Gbps的NR的标题速率,需要以这种标题速率对于合理的平均迭代计数规定解码器。把CR减半的HARQ进程的各重传将使该特定进程的解码器复杂度大致多于加倍。确切的缩放因子取决于用于两个CR的LDPC奇偶校验矩阵(PCM)边缘计数,但初始CR越高,缩放将越极端。这仅可以通过减少重传解码相对于第一传输解码的平均迭代计数或向解码器添加更多并行性或通过上述两者来补偿。应注意,标题速率实际上是稀缺度(rarity)。简言之,和涡轮编码中不同,发送缓冲区的尺寸调整对接收器的LDPC解码器的复杂度具有直接影响。
由此,期望在具有合理CR的发送缓冲区处实施LBRM,使得解码器不被过量提供为它设计的标题速率。比如,可定义用于LBRM的缩放码率(RLBRM),使得与最大TBS对应的发送缓冲区可以逐个HARQ进程地被支持并应用。在定义了RLBRM的情况下,可以实现解码器复杂度的降低。
在根据本发明的所提出的方案下,可以允许标题CR以下的稍多一点的增量冗余(IR),以在重传中提供某一另外编码增益,但不过量提供(over-provisioning)LDPC解码器。假定8/9的标题CR,则在加性白高斯(Gaussian)噪声(AWGN)信道中,关于标题速率的3/4的下界CRmin相对于CR 8/9具有大于2dB的一致证明编码增益(consistent demonstratedcoding gain),可以是合理的。
图1例示了LBRM对解码器复杂度的降低的示例影响图100。参照图1,当应用RLBRM=2/3时,将复杂度归一化为最大BW情况的复杂度。虽然LBRM能够使复杂度进行较大降低,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LDPC基图1(BG1)PCM的边缘分布,复杂度在1/2最大BW处实际上增加大约15%。该标称增加不重要,但它确实非常清楚地示出了UE解码器功率无法随着带宽部分(BWP)BW进行缩放。
具体地,对于1/2最大BW,NR UE需要应用与最大BW相同的时钟频率设置,而在具有涡轮解码器的LTE中,UE可以对于更小的BW/载波聚合(CA)设置缩放其时钟频率。图2例示了NR与LTE之间的关键复杂度比较的示例图200。因为功耗与所应用的时钟频率成比例,所以相对于LTE,在NR中存在对差用户体验的考虑。这对于基站(例如,gNB)在支持两个最高调制和编码方案(MCS)UE(其中每个UE具有1/2最大BW)时具有关键解码复杂度的NR UL同样为真,该关键解码复杂度是支持具有最大BW的峰值速率UE的基站的两倍。原因是,由最大TBS确定的软缓冲区大小可以适应:对于具有1/2最大BW的各UE降至1/3的码率。为了解决该问题,在TBS也随着一些参考BWP BW设置缩放的情况下,“参考TBS”的概念是有用的。
NR中的UE软缓冲区尺寸标定
为了充分利用HARQ在所有可能场景中的大部分益处,在UE内应至少存在足够的缓冲来存储与初始传输和第一重传有关的所有数据。这将暗示HARQ缓冲区尺寸需要至少与初始传输和保持第一重传的伴随槽缓冲区一样大。缓冲的前期硅成本(upfront siliconcost)是两倍。总成本将包括缓冲区本身的成本以及后续的为了实现在这些缓冲区中存储的所有数据的解码而产生的解码器复杂度的成本。由此可见,NR LDPC解码器应被规定为至少以其具有合理的平均迭代计数的原本第一传输CR来解码该数据。更小的缓冲区由于是有效缓冲的更小连续部分,因此通常为更佳的缓冲区,这样在更小的缓冲区中存在额外的进行中的UE功耗成本。取决于缓冲区的分段程度以及基础存储器的物理分区如何小,非连续分段缓冲区往往不可能置于低功率模式中。缓冲区尺寸标定的确切影响与在最高可能TBS下相关,并且转而将取决于最终的TBS计算。
鉴于上述内容,本发明提出了与用于通信系统的HARQ缓冲区大小设计有关的大量方案。在根据本发明的各所提出的方案下,代替总HARQ缓冲区分配,利用一个或更多个公式以逐个HARQ进程为基础提供软缓冲区空间。应该相信的是,各所提出的方案去除了围绕在不同场景(例如,HARQ进程计数和载波计数的组合)中应使用多少缓冲的分歧。还应该相信的是,各所提出的方案使得硬件解码器和HARQ管理能够容易地基于有效负载缩放功耗以及基于容量缩放面积/MIP。
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所提方案下,两个公式可以用于基于逐个HARQ进程提供软缓冲区空间,如下所示:
Figure GDA0002083663330000061
BWP=Qv·RBmax·SC/RB·symbol/TTI (2)
在公式(1)和(2)中,NL表示容量中的层的最大数量,CRmax表示第一传输的标题速率的最大码率,CRmin表示缩放码率,Qv表示标题速率的调制阶数,RBmax表示标题速率的最大资源块(RB)分配,SC/RB表示每个资源块的子载波的数量,symbol/TTI表示每个发送时间间隔(TTI)的符号数量。软缓冲区大小可以被限制于与BWP带宽相关,以便允许缩放解码器功率来降低功耗。在所提出的方案下,用于软缓冲区大小计算的参考TBS(TBSref)可以来自给定的MIMO和BW设置。而且,在所提出的方案下,可以调整NL和Qv,以进一步缩放解码器功率和/或MIMO解调器功率。
值得注意的是,诸如针对每层每TTI的最大已编码位,BWP在这里可以被替换,这对于公式(2)尝试描绘的内容有效,但没有对于公共参考信号(CRS)或TTI内的任意其他控制开销的规定。与所提出的方案有关的重点是,其是逐个HARQ进程最大。这对UE功耗相对于UE的层数和带宽分配的静态/可预测可伸缩性来说,具有重大意义。不管以上在公式(1)和(2)中列出并使用的参数中的一些或全部是经由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发讯(高速更新),还是经由无线电资源控制(RRC)消息发讯(低速更新),还是附着到容量(完全静态),重要的是能够可预测地缩放功耗以及解码器面积/MIP。
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所提方案下,NR软缓冲区大小可以通过使用第一方法和第二方法二者之一来至少随着BWP BW缩放。在第一方法下,可以通过用BWP总RB数作为参数的TBS公式(例如,以下的公式(3))来获得用于软缓冲区大小计算的参考TBS(TBSref)。公式在BWP变化时可以在预定或以其他方式约定的时刻重新计算。在第二方法下,可以通过以BWP总RB数和MIMO层数作为参数的TBS公式(例如,以下的公式(3))来获得参考TBS。对于BWP和/或MIMO配置的每一个变化,可以在预定或以其他方式约定的时刻重新计算公式。在所提方案下,公式可以用于以逐个HARQ进程为基础提供软缓冲区空间,如下所示:
软缓冲区大小=max_TBS/RLBRM,RLBRM=2/3 (3)
在公式(3)中,max_TBS表示用于软缓冲区大小计算的TBSref
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所提方案下,可以逐个HARQ进程为基础,基于与BW成比例的参考TBS确定HARQ软缓冲区,如下所示:
Figure GDA0002083663330000071
RAmax=Qv·RBmax·SC per RB-symbol·symbol per TTI (5)
在公式(4)和(5)中,NL表示容量中的层的最大数量,CRmax表示用于第一传输的标题速率的最大码率,RLBRM表示用于LBRM的缩放码率,Qv表示标题速率的调制阶数,RLmax表示载波的最大RB分配,SC per RB-symbol表示每RB符号的子载波的数量,并且symbol perTTI表示每TTI的符号数量。
这里,可以通过来自BWP配置的最大RB分配来量化TBSref。比如,可以量化最大PRB数量,以提供量化后的最大PRB数量,然后可以使用量化后的最大PRB数量来确定TBSref
在所提出的方案下,通过选择用于参考TBS的一些适当切换点,根据例如以下的公式(6),可以将最差情况的解码器复杂度减小至与LTE的复杂度一致。更重要的是,可以允许解码器时钟频率并因此允许其功耗随着UE BWP BW而缩放。
Figure GDA0002083663330000072
其中TBSmax=NL·RAmax·CRmax
所提出的方案对使复杂度与LTE预期的复杂度一致的影响可以在图3中看到。图3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用HARQ软缓冲进行的NR与LTE之间的关键复杂度比较的示例图300。关于对减小软缓冲区大小的性能关注,仔细地设计公式(6),使得减小的软缓冲区仍然可以适应码率1/2或更低。因为实际HARQ操作很少需要多于两个传输,由此该设计可以确保性能损失很少被观察到。通常,参考TBS设计可以平衡HARQ性能和解码器复杂度减小,以便实现NR的最佳用户体验。
NR中的UE软缓冲区管理
为了启用载波与HARQ进程之间的最佳重用,HARQ缓冲可以被管理为环形写缓冲区,而不是和之前3GPP标准已经定义的一样逐个HARQ进程缓冲区的固定分区。值得注意的是,环形缓冲区的读取可能不总是连续的,其开始位置可以基于感兴趣的HARQ进程来定位,但在读取指针将绕过缓冲区末端情况下仍然感觉是环形的。HARQ进程可以随着时间按相同顺序来调度,因此,特定未完成的进程在发送/接收缓冲区中不会停留比任意其他HARQ进程更长的时间。这在没有分割HARQ缓冲区的复杂度的情况下,以共享接收器HARQ缓冲区的高效使用的极大益处,对任意基站(例如,gNB)调度器施加微小的限制。该限制可以是维持一致HARQ进程调度顺序的强烈但不绝对的要求,该顺序由于更高层的缓冲限制而无论如何都需要存在。
在HARQ进程可能由于控制信道(例如,DCI)错误或某一其他调度器原因丢失的情况下,HARQ进程数的简单监测器可以发起:到被看见跳过的任意HARQ进程的缓冲区的后面的立即移动。在HARQ进程由于若干重传而停留在HARQ缓冲区的情况下,各这种重传可以发起从其当前环形缓冲区位置开始的读取,追赶或IR组合以及到HARQ环形缓冲区的后面的写入。因此,这可以提供如下系统,该系统总是从HARQ缓冲区读取之前的HARQ数据,并且将新追赶或IR组合的HARQ数据写到HARQ环形缓冲区的后面。有利地,因为环形缓冲区机制将自动顾及所有存储器管理复杂度,所以将没有在该方案下必要的复杂消除分段方案。这在承载自己的HARQ进程的若干同时独立载波当中,将同样良好地工作。
鉴于上述内容,在根据本发明的所提方案下,可以每载波和载波内的逐个HARQ进程地将总HARQ缓冲区分割为分部。分区可以是固定的或是可配置的。比如,可以在不在HARQ进程或载波之间分割总HARQ缓冲区的情况下定义每HARQ缓冲区尺寸,这使得分割和管理作为UE实施方案细节。
LTE和NR双连接性(DC)
在根据本发明的所提出的方案下,关于UE软缓冲区管理,可以跨DC共享采用上述的同一HARQ环形缓冲区方案,条件是基站处的调度采用同一策略。然而,这种方案可能无法在LTE网络中实施。因此,可以阻止HARQ缓冲区空间在NR与LTE之间的共享。由此,在所提出的方案下,可以假定在DC模式下的LTE与NR之间没有HARQ缓冲区共享。
在所提出的方案下,关于UE软缓冲区尺寸标定,可以在没有关于任何形式的HARQ缓冲区共享的假定的情况下,为LTE和NR独立分配单独的最大HARQ缓冲区分配。即,在所提出的方案下,可以假定在规定用于DC模式下的LTE和NR的HARQ缓冲区时,没有HARQ缓冲区共享。
例示性实施方案
图4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具有至少示例设备410和示例设备420的示例系统400。设备410和设备420中的每一个可以执行实施本文关于用于通信系统的HARQ缓冲区大小设计所描述的方案、技术、处理以及方法(包括以上关于上述各种所提出的设计、概念、方案、系统以及方法描述的各种方案以及以下所描述的进程500)的各种功能。
设备410和设备420中的每一个可以为电子设备的一部分,该电子设备可以为网络设备或UE,诸如便携式或移动设备、可穿戴设备、无线通信设备或计算设备。比如,设备410和设备420中的每一个可以被实施在智能电话、智能手表、个人数字助理、数字照相机或计算设备(诸如平板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或笔记本计算机)中。设备410和设备420中的每一个还可以为机器型设备的一部分,该机器型设备可以为IoT设备,诸如不可移动或固定设备、家庭设备、有线通信设备或计算设备。比如,设备410和设备420中的每一个可以被实施在智能恒温器、智能冰箱、智能门锁、无线扬声器或家庭控制中心中。当被实施在网络设备中或被实施为网络设备时,设备410和/或设备420可以被实施在LTE、高级LTE或高级增强LTE网络中的eNodeB中,或5G网络、NR网络或IoT网络中的gNB或TRP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设备410和设备420中的每一个可以被实施为一个或更多个集成电路(IC)芯片(诸如例如且没有限制地:一个或更多个单核处理器、一个或更多个多核处理器、或一个或更多个复杂指令集计算(CISC)处理器)的形式。在上述的各种方案中,设备410和设备420中的每一个可以被实施在网络设备或UE中,或被实施为网络设备或UE。设备410和设备420中的每一个例如可以分别包括图4所示的那些部件中的至少一些,诸如处理器412和处理器422。设备410和设备420中的每一个还可以包括不与本发明的所提出的方案有关的一个或更多个其他部件(例如,内部电源、显示装置和/或用户接口装置),由此,为了简单和简洁起见,设备410和设备420的这种部件既不在图4中示出,也不在以下描述。
在一个方面中,处理器412和处理器422中的每一个可以被实施为一个或更多个单核处理器、一个或更多个多核处理器、或一个或更多个CISC处理器的形式。即,虽然在本文单数术语“处理器”用于提及处理器412和处理器422,但根据本发明,处理器412和处理器422中的每一个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以包括多个处理器,并且在其他实施方案中可以包括单个处理器。在另一个方面中,处理器412和处理器422中的每一个可以被实施为具有电子部件的硬件(可选地,以及固件)的形式,这些电子部件例如且没有限制地包括:被配置并设置为实现根据本发明的具体目的的一个或更多个晶体管、一个或更多个二极管、一个或更多个电容器、一个或更多个电阻器、一个或更多个电感器、一个或更多个亿阻器(memristor)、和/或一个或更多个变抗器。换言之,在至少一些实施方案中,处理器412和处理器422中的每一个是被专门设计、设置并配置为,执行包括根据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案的、与用于通信系统的HARQ缓冲区大小设计有关的任务的具体任务的专用机器。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设备410还可以包括联接到处理器412的收发器416。收发器416可以能够无线发送和接收数据。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设备420还可以包括联接到处理器422的收发器426。收发器426可以包括能够无线发送和接收数据的收发器。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设备41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414,该存储器414联接到处理器412,并且能够由处理器412访问并在内部存储数据。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设备42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424,该存储器424联接到处理器422,并且能够由处理器422访问并在内部存储数据。存储器414和存储器424中的每一个可以包括一种随机存取存储器(RAM),诸如动态RAM(DRAM)、静态RAM(SRAM)、晶闸管RAM(T-RAM)和/或零电容RAM(Z-RAM)。另选或另外地,存储器414和存储器424中的每一个可以包括一种只读存储器(ROM),诸如掩模型ROM、可编程ROM(PROM)、可擦可编程ROM(EPROM)和/或电可擦可编程ROM(EEPROM)。另选或另外地,存储器414和存储器424中的每一个可以包括一种非易失性随机存取存储器(NVRAM),诸如闪存、固态存储器、铁电RAM(FeRAM)、磁阻RAM(MRAM)和/或相变存储器。
设备410和设备420中的每一个可以是通信实体,该通信实体能够使用根据本发明的各种所提出的方案来彼此通信。为了例示性目的且没有限制,以下提供如UE的设备410和如无线网络(例如,5G/NR移动网络)的服务小区的基站的设备420的容量的描述。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以下描述的示例实施方案在UE的背景下来提供,但这同样可以在基站中实施并由基站执行。由此,虽然示例实施方案的以下描述与如UE的设备410有关,但这同样也适用于如基站的设备420。
在根据公开的各种所提方案下,如通信实体(例如,UE)的设备410的处理器412可以使用HARQ机制与如另一个通信(例如,无线网络的服务小区的基站)的设备420通信。在与服务小区通信时,处理器412可以逐个HARQ进程地确定与多个HARQ进程对应的多个缓冲区中的各缓冲区的相应大小。而且,处理器412可以在存储器414中将相应信息存储在多个缓冲区中的、用于多个HARQ进程当中的对应HARQ进程的各缓冲区中。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当逐个HARQ进程地确定多个缓冲区中的各缓冲区的相应大小时,处理器412可以对于多个缓冲区中的各缓冲区,基于多个HARQ进程当中的对应HARQ进程的HARQ机制中使用的参考TBS,来确定该相应大小。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参考TBS可以与BW成比例。而且,对于各缓冲区,处理器412可以根据所选BWP的最大物理资源块(PRB)数量来量化参考TBS。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当基于对应HARQ进程的HARQ机制中使用的参考TBS来确定相应大小时,处理器412可以基于对应HARQ进程的HARQ机制中使用的相应MIMO层容量、PRB的相应数量或这两者来确定参考TBS。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当基于对应HARQ进程的HARQ机制中使用的相应MIMO层容量、PRB的相应数量或这两者来确定参考TBS时,处理器412可以将相应MIMO层容量、PRB的相应数量或这两者用于预定义TBS公式中来计算参考TBS。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当预定义的TBS公式中使用相应MIMO层容量、PRB的相应数量或这两者来计算参考TBS时,处理器412可以在MIMO配置或BWP配置变化时重新计算所述参考TBS。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当基于对应HARQ进程的HARQ机制中使用的参考TBS来确定相应大小时,处理器412可以基于对应HARQ进程的HARQ机制中在所选BWP上的相应最大PRB数量来确定参考TBS。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当基于对应HARQ进程的HARQ机制中在所选BWP上的相应最大PRB数量来确定参考TBS时,处理器412可以执行若干操作。比如,处理器412可以量化相应最大PRB数量,以提供量化后的最大PRB数量。另外,处理器412可以使用量化后的最大PRB数量来确定参考TBS。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当逐个HARQ进程地确定多个缓冲区中的各缓冲区的相应大小时,处理器412可以对于多个缓冲区中的各缓冲区,基于多个HARQ进程当中的对应HARQ进程的HARQ机制中使用的参考TBS来确定该相应大小。而且,参考TBS可以与所选BWP成比例。此外,每个HARQ进程的相应HARQ缓冲区大小可以与参考TBS(TBSref)成比例,并且与各缓冲区的有限编码率(CRlimit)成反比,使得每个HARQ进程的相应HARQ缓冲区大小=TBSref/CRlimit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当逐个HARQ进程地确定多个缓冲区中的各缓冲区的相应大小时,处理器412可以确定各缓冲区的有限编码率,使得相应地限制LDPC解码的复杂度。
例示性进程
图5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示例进程500。进程500可以表示实施上述各种所提出的设计、概念、方案、系统以及方法的方面。更具体地,进程500可以表示与用于通信系统的HARQ缓冲区大小设计有关的所提出的概念和方案的一个方面。进程500可以包括:如由区块510、520以及530中的一个或更多个例示的一个或更多个操作、动作或功能。虽然被例示为离散块,但进程500的各块可以取决于期望的实施方案而被分成另外的块,组合成更少的块或被消除。而且,进程500的块/子块可以按图5所示的顺序或另选地按不同顺序来执行。可以迭代地执行进程500的块/子块。进程500可以由设备410和设备420及其任意变体来实施或在其中实施。仅为了例示性目的且在不限制范围的情况下,以下在如UE的设备410和如基站的设备420的背景下描述进程500。进程500可以在区块510处开始。
在区块510处,进程500可以涉及设备410的处理器412使用HARQ机制与无线网络的服务小区(例如,如服务小区的基站的设备420)通信。在与服务小区通信时,进程500可以涉及处理器412执行如由区块520和530表示的一些操作。
在区块520处,进程500可以涉及处理器412逐个HARQ进程地确定与多个HARQ进程对应的多个缓冲区中的各缓冲区的相应大小。进程500可以从区块520进行到区块530。
在区块530处,进程500可以涉及处理器412在存储器414中将相应信息存储在多个缓冲区中的、用于多个HARQ进程当中的对应HARQ进程的各缓冲区中。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当逐个HARQ进程地确定多个缓冲区中的各缓冲区的相应大小时,进程500可以涉及处理器412对于多个缓冲区中的各缓冲区,基于多个HARQ进程当中的对应HARQ进程的HARQ机制中使用的参考TBS来确定该相应大小。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参考TBS可以与BW成比例。而且,对于各缓冲区,进程500可以涉及处理器412根据所选BWP的最大PRB数量来量化参考TBS。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当基于对应HARQ进程的HARQ机制中使用的参考TBS来确定相应大小时,进程500可以涉及处理器412基于对应HARQ进程的HARQ机制中使用的相应MIMO层容量、PRB的相应数量或这两者来确定参考TBS。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当基于对应HARQ进程的HARQ机制中使用的相应MIMO层容量、PRB的相应数量或这两者来确定参考TBS时,进程500可以涉及处理器412将相应MIMO层容量、PRB的相应数量或这两者用于预定义TBS公式中来计算参考TBS。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当在预定义TBS公式中使用相应MIMO层容量、PRB的相应数量或这两者来计算参考TBS时,进程500可以涉及处理器412在MIMO配置或BWP配置变化时重新计算该参考TBS。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基于对应HARQ进程的HARQ机制中使用的参考TBS来确定相应大小时,进程500可以涉及处理器412基于对应HARQ进程的HARQ机制中在所选BWP上的相应最大PRB数量来确定参考TBS。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当基于对应HARQ进程的HARQ机制中在所选BWP上的相应最大PRB数量来确定参考TBS时,进程500可以涉及处理器412可以执行若干操作。比如,进程500可以涉及处理器412对相应最大PRB数量进行量化,以提供量化后的最大PRB数量。另外,进程500可以涉及处理器412使用量化后的最大PRB数量来确定参考TBS。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当逐个HARQ进程地确定多个缓冲区中的各缓冲区的相应大小时,进程500可以涉及处理器412对于多个缓冲区中的各缓冲区,基于多个HARQ进程当中的对应HARQ进程的HARQ机制中使用的参考TBS确定相应大小。而且,参考TBS可以与所选BWP成比例。此外,每个HARQ进程的相应HARQ缓冲区大小可以与参考TBS(TBSref)成比例,并且与各缓冲区的有限编码率(CRlimit)成反比,使得每个HARQ进程的相应HARQ缓冲区大小=TBSref/CRlimit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当逐个HARQ进程地确定多个缓冲区中的各缓冲区的相应大小时,进程500可以涉及处理器412确定各缓冲区的有限编码率,使得相应地限制LDPC解码的复杂度。
另外说明
本文所描述的主题有时例示了包含于不同的其它部件之内或与之连接的不同组件。应理解的是,这种所描绘的架构仅是示例,并且实际上可以实施实现相同功能的许多其他架构。在原理意义上,实现相同功能的部件的任意排列被有效“关联”为使得实现期望功能。因此,无论架构或中间部件如何,在此处被组合为实现特定功能的任意两个部件可以被看作彼此“关联”,使得实现期望的功能。同样,如此关联的任何两个部件也可被视为彼此“在工作上连接”或“在工作上耦接”,以实现期望功能,并且能够如此关联的任意两个部件还可被视为彼此“在工作上可耦接”,以实现期望功能。在工作上可耦接的具体示例包括但不限于:物理上能配套的和/或物理上交互的部件,和/或可无线交互的和/或无线交互部件,和/或逻辑上交互的和/或逻辑上可交互的部件。
进一步地,关于本文任何复数和/或单数术语的大量使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针对上下文和/或应用按需从复数转化为单数和/或从单数转化为复数。为了清楚起见,此处可以明确地阐述各种单数/复数互易。
而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通常,本文所用的术语且尤其是在所附权利要求(例如,所附权利要求的正文)中所使用的术语通常意为“开放”术语(例如,术语“包括”应被解释为“包括但不限于”,术语“具有”应被解释为“至少具有”,术语“包含”应解释为“包含但不限于”,等等)。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将理解,如果引入的权利要求列举的特定数目是有意的,则这种意图将在权利要求中明确地列举,并且在这种列举不存在时不存在这种意图。例如,作为对理解的帮助,所附权利要求可以包含引入权利要求叙述的引入性短语“至少一个”和“一个或更多个”的使用。然而,这种短语的使用不应该被解释为暗示:一个权利要求列举通过不定冠词“一”或“一个”的引入,将包含这种所引入的权利要求列举的任何特定权利要求限于只包含一个这种列举的实施方案,即使当同一权利要求包括引入性短语“一个或更多个”或“至少一个”以及不定冠词(诸如“一”或“一个”)(例如,“一”和/或“一个”应被解释为意指“至少一个”或“一个或更多个”)的时候;这同样适用于用来引入权利要求列举的定冠词的使用。另外,即使明确列举了特定数量的所引入权利要求列举,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将认识到,这种列举应被解释为意指至少所列举的数量(例如,在没有其它的修饰语的情况下,“两个列举”的无限定列举意指至少两个列举,或两个或更多个列举)。此外,在使用类似于“A、B以及C等中的至少一个”的惯用语的那些情况下,通常,这种解释在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这个惯用语的意义上例如意指:“具有A、B以及C中的至少一个的系统”将包括但不限于单独具有A,单独具有B,单独具有C,一同具有A和B,一同具有A和C,一同具有B和C,和/或一同具有A、B以及C等的系统。在使用类似于“A、B或C等中的至少一个”的惯用语的那些情况下,通常,这种解释在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这个惯用语的意义上例如意指:“具有A、B或C中至少一个的系统”将包括但不限于单独具有A,单独具有B,单独具有C,一同具有A和B,一同具有A和C,一同具有B和C,和/或一同具有A、B以及C等的系统。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将理解,无论是在说明书、权利要求还是附图中,实际上呈现两个或更多个另选项的任何转折词语和/或短语应当被理解为构想包括这些项中的一个、这些项中的任一个或这两项的可能性。例如,短语“A或B”将被理解为包括“A”或“B”或“A和B”的可能性。
根据上述内容,将理解,本文已经为了例示的目的而描述了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案,并且可以在不偏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进行各种修改。因此,本文所公开的各种实施方案不旨在限制,真正的范围和精神由所附权利要求来指明。

Claims (18)

1.一种方法,包括:
通过通信实体的处理器使用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机制与另一个通信实体进行通信,所述通信涉及:
通过所述处理器逐个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地确定与多个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对应的多个缓冲区中的各缓冲区的相应大小,其中,所述确定所述相应大小的步骤包括:基于所述多个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当中的所述对应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的所述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机制中使用的参考传输块大小(TBS),来确定所述相应大小;以及
通过所述处理器将相应信息存储在所述多个缓冲区中的用于所述多个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当中的对应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的各缓冲区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传输块大小与带宽(BW)成比例,并且其中,对于各缓冲区,根据所选带宽部分(BWP)的最大物理资源块(PRB)数量来量化所述参考传输块大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对应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机制中使用的所述参考传输块大小来确定所述相应大小的步骤包括:基于所述对应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机制中使用的相应多输入多输出(MIMO)层容量、相应物理资源块(PRB)数量或上述两者,来确定所述参考传输块大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对应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机制中使用的所述相应多输入多输出层容量、所述相应物理资源块数量或上述两者来确定所述参考传输块大小的步骤包括:在预定义传输块大小公式中使用所述相应多输入多输出层容量、所述相应物理资源块数量或上述两者来计算所述参考传输块大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预定义传输块大小公式中使用所述相应多输入多输出层容量、所述相应物理资源块数量或上述两者来计算所述参考传输块大小的步骤包括:当多输入多输出配置或带宽部分(BWP)配置变化时,重新计算所述参考传输块大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对应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机制中使用的所述参考传输块大小来确定所述相应大小的步骤包括:基于在所述对应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机制中在所选带宽部分(BWP)上的相应最大物理资源块(PRB)数量,来确定所述参考传输块大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在所述对应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机制中在所选带宽部分上的所述相应最大物理资源块数量来确定所述参考传输块大小的步骤包括:
量化所述相应最大物理资源块数量,以提供量化后的最大物理资源块数量;以及
使用所述量化后的最大物理资源块数量来确定所述参考传输块大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传输块大小与所选带宽部分(BWP)成比例,并且其中,每个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的相应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缓冲区大小与所述参考传输块大小成比例,并且与各缓冲区的有限编码率成反比,使得每个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的相应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缓冲区大小等于TBSref/CRlimit,其中,TBSref表示所述参考传输块大小,CRlimit表示各缓冲区的所述有限编码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逐个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地确定所述多个缓冲区中的各缓冲区的所述相应大小的步骤还包括:确定各缓冲区的所述有限编码率,使得相应地限制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解码的复杂度。
10.一种设备,包括:
收发器,用于发送和接收信息;以及
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耦接到所述收发器,所述处理器用于经由所述收发器使用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机制与通信实体进行通信,所述通信涉及:
逐个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地确定与多个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对应的多个缓冲区中的各缓冲区的相应大小,其中,所述确定所述相应大小的步骤包括:基于所述多个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当中的所述对应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的所述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机制中使用的参考传输块大小(TBS),来确定所述相应大小;以及
将相应信息存储在所述多个缓冲区中的用于所述多个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当中的对应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的各缓冲区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传输块大小与带宽(BW)成比例,并且其中,对于各缓冲区,根据所选带宽部分(BWP)的最大物理资源块(PRB)数量来量化所述参考传输块大小。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当基于所述对应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机制中使用的所述参考传输块大小来确定所述相应大小时,所述处理器基于所述对应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机制中使用的相应多输入多输出(MIMO)层容量、相应物理资源块(PRB)数量或上述两者,来确定所述参考传输块大小。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当基于所述对应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机制中使用的所述相应多输入多输出层容量、所述相应物理资源块数量或上述两者来确定所述参考传输块大小时,所述处理器在预定义传输块大小公式中使用所述相应多输入多输出层容量、所述相应物理资源块数量或上述两者来计算所述参考传输块大小。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当在所述预定义传输块大小公式中使用所述相应多输入多输出层容量、所述相应物理资源块数量或上述两者来计算所述参考传输块大小时,所述处理器在多输入多输出配置或带宽部分(BWP)配置变化时重新计算所述参考传输块大小。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当基于所述对应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机制中使用的所述参考传输块大小来确定所述相应大小时,所述处理器基于在所述对应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机制中在所选带宽部分(BWP)上的相应最大物理资源块(PRB)数量,来确定所述参考传输块大小。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当基于在所述对应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机制中在所选带宽部分上的所述相应最大(PRB)数量来确定所述参考传输块大小时,所述处理器进行如下操作:
量化所述相应最大物理资源块数量,以提供量化后的最大物理资源块数量;以及
使用所述量化后的最大物理资源块数量来确定所述参考传输块大小。
17.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传输块大小与所选带宽部分(BWP)成比例,并且其中,每个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的相应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缓冲区大小与所述参考传输块大小成比例,并且与各缓冲区的有限编码率成反比,使得每个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的相应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缓冲区大小等于TBSref/CRlimit,其中,TBSref表示所述参考传输块大小,CRlimit表示各缓冲区的所述有限编码率。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当逐个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地确定所述多个缓冲区中的各缓冲区的所述相应大小时,所述处理器还能够确定各缓冲区的所述有限编码率,使得相应地限制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解码的复杂度。
CN201880004816.8A 2017-10-02 2018-10-08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缓冲区大小设计方法及其设备 Active CN11007362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762567207P 2017-10-02 2017-10-02
US62/567,207 2017-10-02
US201762583074P 2017-11-08 2017-11-08
US62/583,074 2017-11-08
US201762588056P 2017-11-17 2017-11-17
US62/588,056 2017-11-17
US16/149,085 2018-10-01
US16/149,085 US11005602B2 (en) 2017-10-02 2018-10-01 HARQ buffer size design for communication systems
PCT/CN2018/109305 WO2019068260A1 (en) 2017-10-02 2018-10-08 HARQ BUFFER SIZE DESIGN FOR COMMUNICATION SYSTEM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73625A CN110073625A (zh) 2019-07-30
CN110073625B true CN110073625B (zh) 2021-12-17

Family

ID=658962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04816.8A Active CN110073625B (zh) 2017-10-02 2018-10-08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缓冲区大小设计方法及其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005602B2 (zh)
CN (1) CN110073625B (zh)
TW (1) TWI688235B (zh)
WO (1) WO201906826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227540A1 (en) * 2015-01-30 2016-08-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Soft buffer management for enhanced carrier aggregation
US10681652B2 (en) * 2017-11-28 2020-06-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Power control for dual radio access technology (RAT) communication
US11196512B2 (en) * 2018-06-29 2021-12-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solving decodability for subsequent transmissions whose throughput exceeds a threshold
WO2021023531A1 (en) * 2019-08-06 2021-02-11 Sony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s devices, infrastructure equipment, and methods
US11659569B2 (en) * 2020-04-29 2023-05-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Rate matching for piggyback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US11469860B2 (en) * 2020-06-30 2022-10-11 Hon Lin Technology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amount of memory required by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operations
WO2022155897A1 (zh) * 2021-01-22 2022-07-28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4640637B (zh) * 2022-05-17 2023-02-28 深圳传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处理方法、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361103A (zh) * 2022-08-18 2022-11-18 陈冠宇 用于选择-重复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协议的缓冲区管理机制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92148A (zh) * 2011-07-22 2013-01-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载波hsdpa harq缓存的分配方法、系统和终端
CN107027180A (zh) * 2016-02-02 2017-08-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非授权载波上行数据的发送方法及终端
CN107155181A (zh) * 2016-03-04 2017-09-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处理用户设备能力信息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100179B2 (en) * 2008-09-10 2015-08-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a new data indicator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20100080280A (ko) * 2008-12-31 2010-07-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Harq 프로세스를 사용하는 이동통신 시스템의 전송 제어방법
CN102469022B (zh) 2010-11-19 2014-12-1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缓存空间的分配方法和设备
DK3930238T3 (da) * 2012-01-24 2023-11-27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Systemer og fremgangsmåder til forbedret uplink-dækning
CN103999395A (zh) 2012-03-06 2014-08-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压缩软值的方法
CN103428836B (zh) 2012-05-16 2016-03-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harq的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和系统
US9948431B2 (en) * 2015-01-12 2018-04-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managing soft buffer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10862630B2 (en) 2015-02-13 2020-12-0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iguous HARQ memory management with memory splitting
WO2017010477A1 (ja) * 2015-07-15 2017-01-19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08293248B (zh) * 2015-11-04 2022-03-11 康维达无线有限责任公司 通信装置、基础设施设备、通信系统和方法
WO2017126013A1 (ja) * 2016-01-18 2017-07-27 ソフトバンク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US10523386B2 (en) * 2016-06-24 2019-12-3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processing data block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US10292157B2 (en) * 2016-08-19 2019-05-14 Htc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base station
WO2018097597A2 (en) * 2016-11-22 2018-05-3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of terminal
WO2018174473A1 (ko) * 2017-03-19 2018-09-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전송 블록을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11070322B2 (en) * 2017-03-23 2021-07-20 Apple Inc. Device and method to allow cross-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 (TTI) switching and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operation in a new radio network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92148A (zh) * 2011-07-22 2013-01-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载波hsdpa harq缓存的分配方法、系统和终端
CN107027180A (zh) * 2016-02-02 2017-08-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非授权载波上行数据的发送方法及终端
CN107155181A (zh) * 2016-03-04 2017-09-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处理用户设备能力信息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73625A (zh) 2019-07-30
US20190103944A1 (en) 2019-04-04
TWI688235B (zh) 2020-03-11
TW201924259A (zh) 2019-06-16
WO2019068260A1 (en) 2019-04-11
US11005602B2 (en) 2021-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73625B (zh)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缓冲区大小设计方法及其设备
CN107534527B (zh) 用于对harq反馈进行压缩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JP7114689B2 (ja) 3gppニューラジオのベースグラフ選択
CN110663205B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数据处理装置
CN110691405A (zh) 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KR102374244B1 (ko) 업링크 제어 채널을 전송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20190349978A1 (en) Physical Resource Block Scaling For Data Channel With HARQ Process
WO2019095852A1 (zh)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TW201921896A (zh) 使用hom提供改善下鏈頻譜效率系統及方法
CN108282856B (zh) 上行功率控制的方法和通信设备
CN110391870B (zh) 速率匹配的方法和装置,以及解速率匹配的方法和装置
CN110063079B (zh) 传输块大小确定方法及装置
KR20200018820A (ko) 동일한 사이즈 코드 블록에 대한 전송 블록 사이즈 결정
CN110972300A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US11546123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WO2018127100A1 (zh) 上行功率控制的方法和通信设备
JP2023514227A (ja) 無線における複数コンポーネントキャリア物理ダウンリンク共有チャネルスケジューリングの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通信
WO2018201903A1 (zh) 数据传输方法、终端和基站
JP2018516004A (ja) 電力制御方法、端末、および基地局
CN115567890A (zh)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EP3785373A1 (en) Efficient triangular interleaver/deinterleaver for polar codes
WO2019201196A1 (zh) 速率匹配的方法和装置,以及解速率匹配的方法和装置
CN114760006B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2237675A1 (zh) 信息发送的方法和装置
WO2023226684A1 (en) Methods for reducing padding in uplink transmissions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