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73248B - 光学层叠体 - Google Patents

光学层叠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73248B
CN110073248B CN201780077092.5A CN201780077092A CN110073248B CN 110073248 B CN110073248 B CN 110073248B CN 201780077092 A CN201780077092 A CN 201780077092A CN 110073248 B CN110073248 B CN 11007324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n film
hard coat
coat layer
layer
me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7709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73248A (zh
Inventor
石原康隆
岸敦史
足立贵之
二宫正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tto Denk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tto Denk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tto Denko Corp filed Critical Nitto Denk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0732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732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732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732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2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 B32B7/023Optical properti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7/00Chemical treatment or coating of shaped articles made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7/04Coating
    • C08J7/043Improving the adhesiveness of the coatings per se, e.g. forming prim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0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27/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2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2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 B32B7/022Mechanical properti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7/00Chemical treatment or coating of shaped articles made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7/04Coating
    • C08J7/046Forming abrasion-resistant coatings; Forming surface-hardening coating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4Protective coatings, e.g. hard coat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4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opt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418Refractiv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5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mechan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538Roughne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57/00Electrical equipment
    • B32B2457/20Displays, e.g.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plasma display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基材膜与硬涂层的密合性优异、并且树脂膜上的伤痕不明显而外观优异的光学层叠体。本发明的光学层叠体具备:基材层,其由树脂膜形成;硬涂层,其通过在所述树脂膜上涂布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而形成;及渗透层,其通过所述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渗透至所述树脂膜中而形成在所述基材层与所述硬涂层之间;其中,仅由所述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形成的成形体的折射率RHC、所述树脂膜的折射率Rsub、及硬涂层表面的折射率Rsurface的关系用式(1)表示,所述渗透层的厚度为1.2μm以上、且(所述渗透层的厚度/硬涂层的厚度)为0.7以下。0.1≤(RHC-Rsurface)/(RHC-Rsub)≤0.4(1)。

Description

光学层叠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学层叠体。
技术背景
液晶显示器(LCD)、阴极射线管显示装置(CRT)、等离子体显示器(PDP)、电致发光显示器(ELD)等图像显示装置若其表面因与外部的接触而划伤,则存在显示图像的视认性降低的情况。因此,以图像显示装置的表面保护为目的,使用包含基材膜与硬涂层的光学层叠体。作为光学层叠体的基材膜,代表性地使用三乙酰纤维素(TAC)。但是,由TAC形成的基材膜的透湿度较高。因此,在将包含此种基材膜的光学层叠体应用在LCD时,会发生在高温高湿下水分透过该光学层叠体、起偏器的光学特性劣化的问题。近年来,除在室内使用外,在如汽车导航系统、便携式信息终端这样的室外使用的设备中也越来越多地使用LCD,正寻求一种即便在高温高湿等严酷的条件下也不会发生上述问题的可靠性高的LCD。
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在低透湿性的环烯烃基材膜上涂布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而得到的光学层叠体(专利文献1)。但是,此种环烯烃基材膜存在与硬涂层的密合性差的问题。另外,也研究了使用低透湿性的(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膜作为基材膜。
但是,在(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膜所代表的低透湿性的树脂膜上涂布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而形成的光学层叠体中,在树脂膜上产生有伤痕时,存在由于硬涂层的形成而该伤痕变得明显的问题。即便树脂膜上产生的伤痕微细至无法目视的程度,此种现象也有可能发生,无法目视的伤痕在所得的光学层叠体中可能成为可目视的外观不良的原因。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1087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欲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以往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层叠体,该光学层叠体的树脂膜(基材膜)与硬涂层的密合性优异、且树脂膜上的伤痕不明显而外观优异。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的光学层叠体具备:基材层,其由树脂膜形成;硬涂层,其通过在所述树脂膜上涂布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而形成;及渗透层,其通过所述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渗透至所述树脂膜中而形成在所述基材层与所述硬涂层之间;其中,仅由所述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形成的成形体的折射率RHC、所述树脂膜的折射率Rsub、及硬涂层表面的折射率Rsurface的关系用式(1)表示:
0.1≤(RHC-Rsurface)/(RHC-Rsub)≤0.4(1),
所述渗透层的厚度为1.2μm以上、且(所述渗透层的厚度/硬涂层的厚度)为0.7以下。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树脂膜在单面具有抗粘连层。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作为所述树脂膜,使用在厚度方向上施加了0.2kgf/mm2~1.0kgf/mm2的压力后的树脂膜。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作为所述树脂膜,使用长度为4000m以上、且卷状的树脂膜。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树脂膜具有算术平均表面粗糙度Ra为10nm以上的部分。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具备在树脂膜(基材膜)上涂布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而形成的基材层及硬涂层、以及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渗透至树脂膜中而形成的渗透层,通过适当控制该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的渗透程度,可获得树脂膜(基材膜)与硬涂层的密合性优异、且树脂膜上的伤痕不明显而外观优异的光学层叠体。另外,根据本发明,即便使用具有能够目视的伤痕的树脂膜,该伤痕的影响也显著小,可获得外观优异的光学层叠体。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的光学层叠体的概略剖视图,图1(b)是现有的具有普通硬涂层的光学层叠体的概略剖视图的一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
A.光学层叠体的整体构成
图1(a)是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的光学层叠体的概略剖视图,图1(b)是现有的具有普通硬涂层的光学层叠体的概略剖视图。图1(a)所示的光学层叠体100依次具备由树脂膜形成的基材层10、渗透层20、及硬涂层30。硬涂层30通过在树脂膜上涂布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而形成。渗透层20通过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渗透至树脂膜中而形成。即,渗透层20是指在树脂膜中存在硬涂层成分的部分。基材层10是如上所述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渗透至树脂膜中时,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在树脂膜中未到达(渗透)的部分。另一方面,图1(b)所示的光学层叠体200未形成有渗透层。图1(a)及(b)所示的边界A是由树脂膜的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涂布面所界定的边界。因此,边界A在光学层叠体100中为渗透层20与硬涂层30的边界,在未形成有渗透层的光学层叠体200中为基材层10'(即树脂膜)与硬涂层30'的边界。
形成上述树脂膜的成分(例如树脂;以下也简称为树脂膜成分)也可溶出至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中而在硬涂层中存在树脂膜成分。
仅由上述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形成的成形体的折射率RHC、上述树脂膜的折射率Rsub、及上述硬涂层表面的折射率Rsurface的关系用式(1)表示。其中,折射率是利用棱镜耦合法进行测定。
0.1≤(RHC-Rsurface)/(RHC-Rsub)≤0.4(1)
“仅由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形成的成形体的折射率RHC”相当于形成硬涂层时,在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中未溶出树脂膜成分而形成时的硬涂层。“仅由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形成的成形体的折射率RHC”例如是如下得到的:作为与上述光学层叠体不同的评价用成形体,形成仅由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构成的成形体,测定该成形体的折射率而得到。仅由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形成的成形体例如是通过在无法形成相容层的基材膜上涂布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而形成的。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中,仅由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形成的成形体的折射率RHC、上述树脂膜的折射率Rsub、及上述硬涂层表面的折射率Rsurface具有0.1≤(RHC-Rsurface)/(RHC-Rsub)的关系。更优选折射率RHC、Rsub、及Rsurface具有0.15≤(RHC-Rsurface)/(RHC-Rsub)的关系,进一步优选具有0.19≤(RHC-Rsurface)/(RHC-Rsub)的关系。即,上述硬涂层表面的折射率Rsurface为RHC-0.1×(RHC-Rsub)以下,优选为RHC-0.15×(RHC-Rsub)以下,更优选为RHC-0.19×(RHC-Rsub)以下。在本发明中,通过使用为了形成适当的渗透层而制备的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树脂膜成分溶出至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中,硬涂层中可能存在树脂膜成分。其结果为,硬涂层表面的折射率Rsurface与“仅由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形成的成形体的折射率RHC”相比,减少。若以该减少程度成为0.1×(RHC-Rsub)以上的方式形成硬涂层,则可获得树脂膜上的伤痕不明显而外观优异的光学层叠体。认为此种效果可通过以缓和由树脂膜上的伤痕所致的凹凸的方式将渗透层形成为均匀的层状来获得。另一方面认为,在减少程度小于0.1×(RHC-Rsub)时(Rsurface大于RHC-0.1×(RHC-Rsub)时),渗透层未良好地形成,由树脂膜上的伤痕所致的凹凸而产生区分相容部分与不相容部分的不均匀部分,其结果成为树脂膜上的伤痕明显的光学层叠体。
另外,如上所述,在本发明中,折射率RHC、Rsub、及Rsurface具有(RHC-Rsurface)/(RHC-Rsub)≤0.4的关系。更优选折射率RHC、Rsub、及Rsurface具有(RHC-Rsurface)/(RHC-Rsub)≤0.25的关系,进一步优选具有(RHC-Rsurface)/(RHC-Rsub)≤0.2的关系。即,硬涂层表面的折射率Rsurface为RHC-0.4×(RHC-Rsub)以上,优选为RHC-0.25×(RHC-Rsub)以上,更优选为RHC-0.2×(RHC-Rsub)以上。若在此种范围,则可获得抑制耐擦伤性的降低、并且如上所述外观优异的光学层叠体。
上述渗透层的厚度的下限为1.2μm以上,优选为2μm以上,更优选为2.2μm以上。其中,渗透层的厚度为在上述树脂膜中存在硬涂层成分的部分的厚度,具体而言,如图1(a)所示,为在树脂膜中存在硬涂层成分的部分(渗透层)与不存在的部分(基材层)的边界B、与边界A的距离。渗透层的厚度可利用硬涂层的反射光谱或者利用SEM、TEM等电子显微镜进行的观察来测定。关于利用反射光谱进行的渗透层的厚度的测定方法的详细情况将作为实施例中的评价方法在后述。
在本发明中,通过形成有厚度为1.2μm以上的渗透层,可获得树脂膜与硬涂层的密合性优异、并且干涉斑得到抑制的光学层叠体。另外,在本发明中,即便选择折射率差较大的材料作为树脂膜及硬涂层的形成材料,也可防止干涉斑的产生。本发明的光学层叠体例如可将基材层(树脂膜)的折射率与硬涂层的折射率的差的绝对值设定为0.01~0.15。当然,也可将该折射率的差的绝对值设定为小于0.01。
上述渗透层20的厚度的上限是由渗透层的厚度与硬涂层的厚度比(渗透层的厚度/硬涂层的厚度)界定。(渗透层的厚度/硬涂层的厚度)为0.7以下,优选为0.65以下,更优选为0.6以下。其中,硬涂层的厚度是图1所示的界面C(硬涂层的空气界面)与边界A的距离。
在形成硬涂层时,在移动至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中的树脂膜成分过多时,有树脂膜成分不能与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充分相容的担忧。在本发明中,通过以渗透层的厚度/硬涂层的厚度达到0.7以下的方式形成渗透层及硬涂层,可防止树脂膜成分与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的相容不良,获得树脂膜上的伤痕不明显而外观优异的光学层叠体。
本发明的光学层叠体在500nm~600nm的波长区域中的硬涂层的反射光谱的振幅优选为0.5%以下,更优选为0.3%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1%以下。根据本发明,可获得反射光谱的振幅较小、即干涉斑较少的光学层叠体。
本发明的光学层叠体根据需要可在硬涂层30的外侧配置任意适当的其他层(未图示)。其他层代表性地是介由粘合剂层(未图标)配置。
本发明的光学层叠体例如应用于偏振膜(也称为偏振片)。具体而言,本发明的光学层叠体可优选地用作偏振膜中设置在起偏器的单面或两面的起偏器的保护材料。
B.基材层
上述基材层由树脂膜形成。更详细而言,如上所述,基材层是在树脂膜上涂布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时,该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在树脂膜中未到达(渗透)的部分。
上述树脂膜的厚度优选为10μm~200μm,更优选为20μm~100μm。若厚度小于10μm,则有强度降低的担忧。若厚度超过200μm,则有透明性降低的担忧。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树脂膜具有算术平均表面粗糙度Ra(更具体而言,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涂布面的算术平均表面粗糙度Ra)为10nm以上的部分,优选具有算术平均表面粗糙度Ra为50nm~1000nm的部分。根据本发明,即便使用具有伤痕、形成有此种凹凸面的树脂膜,也可防止由该伤痕引起的外观不良的产生。其中,也当然可使用不具有伤痕的树脂膜。另外,本发明即便在树脂膜上产生了无法目视的伤痕的情况下也有用。以往,在树脂膜上产生了无法目视的伤痕的情况下,因硬涂层的形成,该伤痕变得明显,其结果存在树脂膜/硬涂层层叠体产生由该伤痕引起的外观不良的情况,但是根据本发明,可避免此种问题,可提供外观优异的光学层叠体。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使用长条状的树脂膜作为上述树脂膜。代表性而言,在长条状的树脂膜以卷状准备并从卷筒卷出的树脂膜上涂布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而获得光学层叠体。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使用长度为4000m以上且为卷状的树脂膜。虽然为了提高生产率而使树脂膜长条化,但此种树脂膜的卷筒中,在卷筒内部(卷内)压力变大且容易产生伤痕,容易产生卷状态下的膜的折叠或卷偏等缺陷。另外,也容易产生由对树脂膜实施切割等加工时的高速搬送、与导辊的接触而引起的伤痕。另外,为了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无保护膜化),有时使用形成有抗粘连层的树脂膜。通过使用此种树脂膜,可不使用保护膜而防止粘连,获得卷状的树脂膜,但该树脂膜因摩擦等而容易产生伤痕。尤其在进行长条化时,容易产生由卷筒内部的压力增加而引起的缺陷,伤痕的产生变得明显。以往,卷内产生的伤痕为外观不良的原因,卷内部分被大量废弃。树脂膜越长则此种问题越明显。另一方面,在本发明中,可防止树脂膜的伤痕变明显而获得光学层叠体,因此即便使用如上所述容易对卷筒内部施加压力的长条卷筒,也可使用其大部分。树脂膜的长度的上限为例如10000m。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使用在厚度方向上施加了0.2kgf/mm2~1.0kgf/mm2的压力后的树脂膜。作为此种树脂膜,例如可列举经卷取成卷状的树脂膜的卷内部分。具有此种负载历程的树脂膜大多具有成为外观不良的原因的可目视的伤痕和/或无法目视的伤痕,但在本发明中,即便使用此种树脂膜也可获得外观优异的光学层叠体。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树脂膜的单面形成有抗粘连层。抗粘连层是利用任意适当的方法形成的。具有抗粘连层的树脂膜防止粘连且能够长条卷筒化。在本发明中,由于可消除如上所述卷取成卷状的树脂膜的伤痕的问题,因此能够有效使用具有抗粘连层的树脂膜。
上述树脂膜的表面的湿润张力优选为40mN/m以上,更优选为50mN/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5mN/m以上。若表面的湿润张力至少为40mN/m以上,则树脂膜与硬涂层的密合性进一步提高。为了调整表面的湿润张力,可实施任意适当的表面处理。作为表面处理,例如可列举电晕放电处理、等离子体处理、臭氧吹送、紫外线照射、火焰处理、化学药品处理。其中,优选为电晕放电处理、等离子体处理。
上述树脂膜的透湿度优选为200g/m2·24hr以下,更优选为80g/m2·24hr以下。作为这样透湿度较低的树脂膜,例如可列举(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膜、环烯烃系树脂膜等。根据本发明,即便使用这样透湿度较低的(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膜,也可获得(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膜与硬涂层的密合性优异、并且干涉斑得到抑制的光学层叠体。其中,透湿度例如可利用依据JIS Z 0208的方法,在40℃、相对湿度为92%的试验条件下进行测定。
上述树脂膜的波长380nm下的光的透射率优选为15%以下,更优选为12%以下,进一步优选为9%以下。若为波长380nm的光的透射率在此种范围的(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膜,则表现出优异的紫外线吸收能力,因此能够防止光学层叠体的由外光等导致的紫外线劣化。
作为构成上述树脂膜的材料,只要能获得本发明的效果,则可使用任意适当的材料。作为构成树脂膜的材料,例如使用(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膜。(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膜例如是通过将含有包含(甲基)丙烯酸系树脂作为主成分的树脂成分的成形材料挤出成形而获得的。
上述(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膜的面内相位差Re优选为10nm以下,更优选为7n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nm以下,特别优选为3nm以下,最优选为1nm以下。(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膜的厚度方向相位差Rth优选为15nm以下,更优选为10n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nm以下,特别优选为3nm以下,最优选为1nm以下。若面内相位差及厚度方向相位差在此种范围,则能够显著抑制由相位差引起的对图像显示装置的显示特性的不良影响。面内相位差及厚度方向相位差在此种范围的(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膜例如可通过使用后述的具有戊二酰亚胺结构的(甲基)丙烯酸系树脂来获得。其中,面内相位差Re及厚度方向相位差Rth分别利用以下的式求出:
Re=(nx-ny)×d
Rth=(nx-nz)×d
其中,nx为(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膜的慢轴方向的折射率,ny为(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膜的快轴方向的折射率,nz为(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膜的厚度方向的折射率,d(nm)为(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膜的厚度。慢轴是指膜面内的折射率达到最大的方向,快轴是指在面内垂直于慢轴的方向。代表性而言,Re及Rth使用波长590nm的光进行测定。
作为上述(甲基)丙烯酸系树脂,可采用任意适当的(甲基)丙烯酸系树脂。例如可列举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聚(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共聚物(MS树脂等)、具有脂环族烃基的聚合物(例如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降冰片酯共聚物等)。优选可列举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聚(甲基)丙烯酸C1-6烷基酯。更优选可列举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为主成分(50~100重量%,优选70~100重量%)的甲基丙烯酸甲酯系树脂。
上述(甲基)丙烯酸系树脂的重均分子量优选为10000~500000。若重均分子量过小,则有制成膜时的机械强度不足的倾向。若重均分子量过大,则有熔融挤出时的粘度较高、成形加工性降低、成形品的生产率降低的倾向。
上述(甲基)丙烯酸系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优选为110℃以上,更优选为120℃以上。若玻璃化转变温度在此种范围,则可获得耐久性及耐热性优异的(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膜。玻璃化转变温度的上限并无特别限定,但从成形性等的观点出发,优选为170℃以下。
上述(甲基)丙烯酸系树脂优选具有表现出正双折射的结构单元与表现出负双折射的结构单元。若具有这些结构单元,则可调整其丰度比,控制(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膜的相位差,可获得低相位差的(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膜。作为表现出正双折射的结构单元,例如可列举:构成内酯环、聚碳酸酯、聚乙烯醇、乙酸纤维素、聚酯、聚芳酯、聚酰亚胺、聚烯烃等的结构单元;以后述的通式(1)表示的结构单元。作为表现出负双折射的结构单元,例如可列举:源自苯乙烯系单体、马来酰亚胺系单体等的结构单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结构单元;以后述的通式(3)表示的结构单元等。本说明书中,表现出正双折射的结构单元是指仅具有该结构单元的树脂显示正双折射特性的情况(即,在树脂的拉伸方向上表现出慢轴的情况)下的结构单元。另外,表现出负双折射的结构单元是指仅具有该结构单元的树脂显示负双折射特性的情况(即,在与树脂的拉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表现出慢轴的情况)下的结构单元。
作为上述(甲基)丙烯酸系树脂,优选使用具有内酯环结构或者戊二酰亚胺结构的(甲基)丙烯酸系树脂。具有内酯环结构或者戊二酰亚胺结构的(甲基)丙烯酸系树脂的耐热性优异。更优选具有戊二酰亚胺结构的(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若使用具有戊二酰亚胺结构的(甲基)丙烯酸系树脂,则如上所述,可获得低透湿且相位差及紫外线透射率较小的(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膜。关于具有戊二酰亚胺结构的(甲基)丙烯酸系树脂(以下也称为戊二酰亚胺树脂),例如记载在日本特开2006-309033号公报、日本特开2006-317560号公报、日本特开2006-328329号公报、日本特开2006-328334号公报、日本特开2006-337491号公报、日本特开2006-337492号公报、日本特开2006-337493号公报、日本特开2 006-337569号公报、日本特开2007-009182号公报、日本特开2009-161744号公报中。这些记载作为参考而引用至本说明书中。
优选上述戊二酰亚胺树脂包含下述通式(1)表示的结构单元(以下也称为戊二酰亚胺单元)、和下述通式(2)表示的结构单元(以下也称为(甲基)丙烯酸酯单元)。
[化学式编号1]
Figure BDA0002093088070000101
在式(1)中,R1及R2分别独立地为氢或碳数为1~8的烷基,R3为氢、碳数为1~18的烷基、碳数为3~12的环烷基、或者碳数为5~15的含有芳香环的取代基。在式(2)中,R4及R5分别独立地为氢或碳数为1~8的烷基,R6为氢、碳数为1~18的烷基、碳数为3~12的环烷基、或者碳数为5~15的含有芳香环的取代基。
戊二酰亚胺树脂根据需要也可进一步含有下述通式(3)表示的结构单元(以下也称为芳香族乙烯基单元)。
[化学式编号2]
Figure BDA0002093088070000102
在式(3)中,R7为氢或碳数为1~8的烷基,R8为碳数为6~10的芳基。
在上述通式(1)中,优选R1及R2分别独立地为氢或甲基,且R3为氢、甲基、丁基、或者环己基,进一步优选R1为甲基,R2为氢,且R3为甲基。
上述戊二酰亚胺树脂中,作为戊二酰亚胺单元,可仅包含单一种类,也可包含上述通式(1)中的R1、R2、及R3不同的多个种类。
戊二酰亚胺单元可通过对上述通式(2)表示的(甲基)丙烯酸酯单元进行酰亚胺化而形成。另外,戊二酰亚胺单元也可通过对以下化合物进行酰亚胺化而形成:马来酸酐等酸酐、或者此种酸酐与碳数为1~20的直链或分支的醇的半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马来酸、马来酸酐、衣康酸、衣康酸酐、巴豆酸、富马酸、柠康酸等α,β-烯键式不饱和羧酸等。
在上述通式(2)中,优选R4及R5分别独立地为氢或甲基,且R6为氢或甲基,进一步优选R4为氢,R5为甲基,且R6为甲基。
上述戊二酰亚胺树脂中,作为(甲基)丙烯酸酯单元,可仅包含单一种类,也可包含上述通式(2)中的R4、R5、及R6不同的多个种类。
上述戊二酰亚胺树脂中,作为以上述通式(3)表示的芳香族乙烯基单元,优选含有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等,进一步优选含有苯乙烯。通过具有此种芳香族乙烯基单元,可降低戊二酰亚胺结构的正双折射性,获得相位差更低的(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膜。
上述戊二酰亚胺树脂中,作为芳香族乙烯基单元,可仅包含单一种类,也可包含R7及R8不同的多个种类。
上述戊二酰亚胺树脂中的上述戊二酰亚胺单元的含量例如优选依赖于R3的结构等而变化。戊二酰亚胺单元的含量以戊二酰亚胺树脂的总结构单元为基准,优选为1重量%~80重量%,更优选为1重量%~70重量%,进一步优选为1重量%~60重量%,特别优选为1重量%~50重量%。若戊二酰亚胺单元的含量在此种范围,则可获得耐热性优异的低相位差的(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膜。
上述戊二酰亚胺树脂中的上述芳香族乙烯基单元的含量可根据目的或所期望的特性进行适当设定。根据用途不同,芳香族乙烯基单元的含量也可为0。在含有芳香族乙烯基单元的情况下,其含量以戊二酰亚胺树脂的戊二酰亚胺单元为基准,优选为10重量%~80重量%,更优选为20重量%~80重量%,进一步优选为20重量%~60重量%,特别优选为20重量%~50重量%。若芳香族乙烯基单元的含量在此种范围,则可获得低相位差、并且耐热性及机械强度优异的(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膜。
在上述戊二酰亚胺树脂中,根据需要也可进一步使戊二酰亚胺单元、(甲基)丙烯酸酯单元、及芳香族乙烯基单元以外的其他结构单元共聚。作为其他结构单元,例如可列举由以下单体构成的结构单元:丙烯腈或甲基丙烯腈等腈系单体;马来酰亚胺、N-甲基马来酰亚胺、N-苯基马来酰亚胺、N-环己基马来酰亚胺等马来酰亚胺系单体。这些其他结构单元在上述戊二酰亚胺树脂中,可直接共聚,也可接枝共聚。
上述(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膜含有紫外线吸收剂。作为紫外线吸收剂,只要能获得上述所期望的特性,则可采用任意适当的紫外线吸收剂。作为上述紫外线吸收剂的代表例,可列举:三嗪系紫外线吸收剂、苯并三唑系紫外线吸收剂、二苯甲酮系紫外线吸收剂、氰基丙烯酸酯系紫外线吸收剂、苯并噁嗪系紫外线吸收剂、以及噁二唑系紫外线吸收剂。这些紫外线吸收剂可单独使用,也可将多个组合使用。
相对于(甲基)丙烯酸系树脂100重量份,上述紫外线吸收剂的含量优选为0.1重量份~5重量份,更优选为0.2重量份~3重量份。若紫外线吸收剂的含量在此种范围,则可有效地吸收紫外线,并且,膜成形时的膜的透明性不会降低。在紫外线吸收剂的含量小于0.1重量份的情况下,有紫外线的阻断效果变得不充分的倾向。在紫外线吸收剂的含量大于5重量份的情况下,有着色变浓烈或成形后的膜的雾度变高而透明性劣化的倾向。
上述(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膜可根据目的而含有任意适当的添加剂。作为添加剂,例如可列举:受阻酚系、磷系、硫系等的抗氧化剂;耐光稳定剂、耐候稳定剂、热稳定剂等稳定剂;玻璃纤维、碳纤维等补强材料;近红外线吸收剂;磷酸三(二溴丙基)酯、磷酸三烯丙酯、氧化锑等阻燃剂;阴离子系、阳离子系、非离子系的表面活性剂等抗静电剂;无机颜料、有机颜料、染料等着色剂;有机填料或无机填料;树脂改性剂;有机填充剂或无机填充剂;増塑剂;润滑剂;抗静电剂;阻燃剂;相位差降低剂等。所含有的添加剂的种类、组合、含量等可根据目的或所期望的特性进行适当设定。
作为上述(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膜的制造方法,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可利用任意适当的混合方法将(甲基)丙烯酸系树脂、紫外线吸收剂、及根据需要的其他聚合物或添加剂等充分混合,预先制成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然后对其进行膜成形。或者,也可将(甲基)丙烯酸系树脂、紫外线吸收剂、及根据需要的其他聚合物或添加剂等分别制成各溶液后进行混合而制成均匀的混合液,然后进行膜成形。
在制造上述热塑性树脂组合物时,例如利用混合均质仪(Omni mixer)等任意适当的混合机将上述膜原料预混合后,将所得的混合物挤出混练。在该情况下,用于挤出混练的混合机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可使用单螺杆挤出机、双螺杆挤出机等挤出机或加压捏合机等任意适当的混合机。
作为上述膜成形的方法,例如可列举:溶液流延法、熔融挤出法、轧光法、压缩成形法等任意适当的膜成形法。优选熔融挤出法。由于熔融挤出法不使用溶剂,因此可降低制造成本或由溶剂所致的对地球环境或作业环境的负荷。
作为上述熔融挤出法,例如可列举T模法、吹胀法等。成形温度优选为150~350℃,更优选为200~300℃。
在利用上述T模法进行膜成形的情况下,可将T模安装在公知的单螺杆挤出机或双螺杆挤出机的前端部,将以膜状挤出的膜卷取,获得卷状的膜。此时,通过适当调整卷取辊的温度并在挤出方向上加以拉伸,也可进行单螺杆拉伸。另外,通过在与挤出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拉伸膜,也可进行同时双螺杆拉伸、逐次双螺杆拉伸等。
上述(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膜只要能获得上述所期望的相位差,则可为未拉伸膜或者拉伸膜中的任一种。在为拉伸膜的情况下,可为单螺杆拉伸膜或者双螺杆拉伸膜中的任一种。在为双螺杆拉伸膜的情况下,可为同时双螺杆拉伸膜或者逐次双螺杆拉伸膜中的任一种。
上述拉伸温度优选为在作为膜原料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附近,具体而言,优选为(玻璃化转变温度-30℃)~(玻璃化转变温度+30℃),更优选为(玻璃化转变温度-20℃)~(玻璃化转变温度+20℃)的范围内。若拉伸温度小于(玻璃化转变温度-30℃),则有所得的膜的雾度变大或者膜开裂、破损而无法获得规定的拉伸倍率的担忧。反之,若拉伸温度超过(玻璃化转变温度+30℃),则有所得的膜的厚度不均变大或者伸长率、撕裂扩大强度、及耐摩擦疲劳等力学性质无法充分改善的倾向。此外,有容易产生膜粘附在辊上等故障的倾向。
上述拉伸倍率优选为1.1~3倍,更优选为1.3~2.5倍。若拉伸倍率在此种范围,则可大幅改善膜的伸长率、撕裂扩大强度、及耐摩擦疲劳等力学性质。作为结果,可制造厚度不均较小、双折射实质上为零(因此,相位差较小)、进而雾度较小的膜。
上述(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膜为了使其光学各向同性或机械特性稳定,可在拉伸处理后进行热处理(退火)等。热处理的条件可采用任意适当的条件。
C.渗透层
上述渗透层如上所述,通过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渗透至树脂膜中而形成。换言之,渗透层可对应于树脂膜成分与形成硬涂层的成分的相容区域的一部分。
在上述渗透层中,优选树脂膜成分的浓度自硬涂层侧向基材层侧连续增高。其原因在于:通过树脂膜成分的浓度连续变化,即不形成由树脂膜成分的浓度变化所引起的界面,可抑制界面反射,可获得干涉斑较少的光学层叠体。
D.硬涂层
硬涂层如上所述,通过在上述树脂膜上涂布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而形成。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例如含有能通过热、光(紫外线等)或者电子束等而固化的固化性化合物。优选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含有光固化型的固化性化合物。固化性化合物可为单体、寡聚物及预聚物中的任一种。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利用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的组成来控制上述渗透层的形成状态。
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优选含有(甲基)丙烯酸聚氨酯和/或(甲基)丙烯酸聚氨酯的寡聚物作为固化性化合物。若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含有(甲基)丙烯酸聚氨酯和/或(甲基)丙烯酸聚氨酯的寡聚物,则可形成柔软性及对树脂膜(优选(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膜)的密合性优异的硬涂层。上述(甲基)丙烯酸聚氨酯例如可通过使由(甲基)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酯和多元醇得到的羟基(甲基)丙烯酸酯与二异氰酸酯进行反应而获得。(甲基)丙烯酸聚氨酯及(甲基)丙烯酸聚氨酯的寡聚物可单独使用,也可将多个组合使用。
作为上述(甲基)丙烯酸酯,例如可列举:(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异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等。
作为上述多元醇,例如可列举:乙二醇、1,3-丙二醇、1,2-丙二醇、二乙二醇、二丙二醇、新戊二醇、1,3-丁二醇、1,4-丁二醇、1,6-己二醇、1,9-壬二醇、1,10-癸二醇、2,2,4-三甲基-1,3-戊二醇、3-甲基-1,5-戊二醇、羟基新戊酸新戊二醇酯、三环癸烷二甲醇、1,4-环己二醇、螺二醇、氢化双酚A、环氧乙烷加成双酚A、环氧丙烷加成双酚A、三羟甲基乙烷、三羟甲基丙烷、甘油、3-甲基戊烷-1,3,5-三醇、季戊四醇、二季戊四醇、三季戊四醇、葡萄糖类等。
作为上述二异氰酸酯,例如可使用芳香族、脂肪族或脂环族的各种二异氰酸酯类。作为上述二异氰酸酯的具体例,可列举:四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2,4-甲苯二异氰酸酯、4,4-二苯基二异氰酸酯、1,5-萘二异氰酸酯、3,3-二甲基-4,4-二苯基二异氰酸酯、二甲苯二异氰酸酯、三甲基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及它们的氢化物等。
(甲基)丙烯酸聚氨酯和/或(甲基)丙烯酸聚氨酯的寡聚物的分子量(理论分子量)优选为500~5000,更优选为1000~4000。
关于上述(甲基)丙烯酸聚氨酯及(甲基)丙烯酸聚氨酯的寡聚物的总含有比率,相对于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中的单体、寡聚物及预聚物的总量100重量份,优选为5重量份以上且小于70重量份,更优选为10重量份~60重量份,进一步优选为20重量份~50重量份,特别优选为30重量份~50重量份。若为此种范围,则可获得渗透层的形成状态良好的光学层叠体。另外,可形成硬度、柔软性及密合性的平衡优异的硬涂层。
上述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优选含有具有2个以上的(甲基)丙烯酰基的固化性化合物。该具有2个以上的(甲基)丙烯酰基的固化性化合物中所含有的(甲基)丙烯酰基的个数的上限优选为100个。具有2个以上的(甲基)丙烯酰基的固化性化合物由于与树脂膜(优选为(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膜)的相容性优异,因此在涂布时容易渗透及扩散至树脂膜中。
作为上述具有2个以上的(甲基)丙烯酰基的固化性化合物,例如可列举:三环癸烷二甲醇二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二羟甲基丙烷四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甲基)丙烯酸酯、1,9-壬二醇二丙烯酸酯、1,10-癸二醇(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丙二醇二丙烯酸酯、异三聚氰酸三(甲基)丙烯酸酯、乙氧基化甘油三丙烯酸酯、乙氧基化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及它们的寡聚物或者预聚物等。具有2个以上的(甲基)丙烯酰基的固化性化合物可单独使用,也可将多个组合使用。其中,在本说明书中,“(甲基)丙烯酸酯”表示丙烯酸酯和/或甲基丙烯酸酯。
上述具有2个以上的(甲基)丙烯酰基的固化性化合物优选具有羟基。若上述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含有此种固化性化合物,则可将硬涂层形成时的加热温度设定得更低,将加热时间设定得更短,从而可高效率地生产由加热所引起的变形得到抑制的光学层叠体。另外,可获得树脂膜(优选(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膜)与硬涂层的密合性优异的光学层叠体。作为具有羟基及2个以上的(甲基)丙烯酰基的固化性化合物,例如可列举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五丙烯酸酯等。
关于上述具有2个以上的(甲基)丙烯酰基的固化性化合物的含有比率,相对于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中的单体、寡聚物及预聚物的总量100重量份,优选为多在30重量份且为95重量份以下,更优选为40重量份~90重量份,进一步优选为50重量份~80重量份,特别优选为50重量份~70重量份。若在此种范围,则可获得渗透层的形成状态良好的光学层叠体。另外,可获得树脂膜(优选(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膜)与硬涂层的密合性优异,并且干涉斑得到抑制的光学层叠体。此外,可有效地防止硬涂层的固化收缩。
优选上述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包含(甲基)丙烯酸聚氨酯和/或(甲基)丙烯酸聚氨酯的寡聚物、和具有2个以上的(甲基)丙烯酰基的固化性化合物。(甲基)丙烯酸聚氨酯和/或(甲基)丙烯酸聚氨酯的寡聚物a、与具有2个以上的(甲基)丙烯酰基的固化性化合物b的配比(a:b,重量基准)优选为5:95~70:30,更优选为10:90~60:40,进一步优选为20:80~50:50,特别优选为30:70~50:50。若在此种范围,则可获得渗透层的形成状态良好的光学层叠体。
上述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也可包含单官能单体作为固化性化合物。由于单官能单体容易渗透至树脂膜中,因此若含有单官能单体,则可获得树脂膜与硬涂层的密合性优异,并且干涉斑得到抑制的光学层叠体。另外,若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含有单官能单体,则可将硬涂层形成时的加热温度设定得较低,将加热时间设定得较短,从而可高效率地生产由加热所引起的变形得到抑制的光学层叠体。在上述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含有单官能单体的情况下,相对于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中的所有固化性化合物,单官能单体的含有比率优选为40重量%以下,更优选为30重量%以下,特别优选为20重量%以下。在单官能单体的含有比率大于40重量%的情况下,有无法获得所期望的硬度及耐擦伤性的担忧。
上述单官能单体的重均分子量优选为500以下。若为此种单官能单体,则容易渗透及扩散至树脂膜中。作为此种单官能单体,例如可列举:乙氧基化邻苯基苯酚(甲基)丙烯酸酯、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苯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月桂酯、丙烯酸异辛酯、丙烯酸异硬脂酯、丙烯酸环己酯、丙烯酸异
Figure BDA0002093088070000171
基酯、丙烯酸苄酯、丙烯酸2-羟基-3-苯氧基酯、丙烯酰基吗啉、(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4-羟基丁酯、二甲基氨基丙基丙烯酰胺、N-(2-羟基乙基)(甲基)丙烯酰胺等。
上述单官能单体优选具有羟基。若为此种单官能单体,则可将硬涂层形成时的加热温度设定得更低,将加热时间设定得更短,从而可高效率地生产由加热所引起的变形得到抑制的光学层叠体。另外,若上述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包含具有羟基的单官能单体,则可获得树脂膜与硬涂层的密合性优异的光学层叠体。作为此种单官能单体,例如可列举:(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4-羟基丁酯、丙烯酸2-羟基-3-苯氧基酯、1,4-环己烷甲醇单丙烯酸酯等(甲基)丙烯酸羟基烷基酯;N-(2-羟基乙基)(甲基)丙烯酰胺、N-羟甲基(甲基)丙烯酰胺等N-(2-羟基烷基)(甲基)丙烯酰胺等。其中,优选丙烯酸4-羟基丁酯、N-(2-羟基乙基)丙烯酰胺。
优选上述单官能单体的沸点高于硬涂层形成时的涂布层的加热温度(见后文)。上述单官能单体的沸点例如优选为150℃以上,更优选为180℃以上,特别优选为200℃以上。若在此种范围,则可防止在硬涂层形成时的加热下单官能单体挥发,可使单体充分地渗透至树脂膜中。
上述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优选含有任意适当的光聚合引发剂。作为光聚合引发剂,例如可列举:2,2-二甲氧基-2-苯基苯乙酮、苯乙酮、二苯甲酮、呫吨酮、3-甲基苯乙酮、4-氯二苯甲酮、4,4'-二甲氧基二苯甲酮、苯偶姻丙醚、苯偶酰二甲基缩酮、N,N,N',N'-四甲基-4,4'-二氨基二苯甲酮、1-(4-异丙基苯基)-2-羟基-2-甲基丙烷-1-酮、噻吨酮系化合物等。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硬涂层的与基材层为相反侧的表面具有凹凸结构。若硬涂层的表面为凹凸结构,则可对光学层叠体赋予防眩性。作为形成此种凹凸结构的方法,例如可列举使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中含有微粒的方法。微粒可为无机微粒,也可为有机微粒。作为无机微粒,例如可列举:氧化硅微粒、氧化钛微粒、氧化铝微粒、氧化锌微粒、氧化锡微粒、碳酸钙微粒、硫酸钡微粒、滑石微粒、高岭土微粒、硫酸钙微粒等。作为有机微粒,例如可列举: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粉末(PMMA微粒)、有机硅树脂粉末、聚苯乙烯树脂粉末、聚碳酸酯树脂粉末、丙烯酸苯乙烯树脂粉末、苯并胍胺树脂粉末、三聚氰胺树脂粉末、聚烯烃树脂粉末、聚酯树脂粉末、聚酰胺树脂粉末、聚酰亚胺树脂粉末、聚氟乙烯树脂粉末等。这些微粒可单独使用,也可将多个组合使用。
上述微粒的形状可采用任意适当的形状。优选为大致球形,更优选为纵横比为1.5以下的大致球形。微粒的重均粒径优选为1μm~30μm,更优选为2μm~20μm。微粒的重均粒径例如可利用库尔特计数法进行测定。
在上述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包含上述微粒的情况下,相对于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中的单体、寡聚物及预聚物的合计量,上述微粒的含有比率优选为1重量%~60重量%,更优选为2重量%~50重量%。
上述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还可含有任意适当的添加剂。作为添加剂,例如可列举:流平剂、抗粘连剂、分散稳定剂、触变剂、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消泡剂、增稠剂、分散剂、表面活性剂、催化剂、填料、润滑剂、抗静电剂等。
作为上述流平剂,例如可列举氟系或者有机硅系的流平剂,优选为有机硅系流平剂。作为上述有机硅系流平剂,例如可列举:反应性有机硅、聚二甲基硅氧烷、聚醚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聚甲基烷基硅氧烷等。其中,优选为反应性有机硅。若添加反应性有机硅,则可对硬涂层表面赋予润滑性且耐擦伤性可长时间持续。相对于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中的单体、寡聚物及预聚物的总量,上述流平剂的含有比率优选为5重量%以下,更优选为0.01重量%~5重量%。
上述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可含有溶剂,也可不含溶剂。作为溶剂,例如可列举:二丁醚、二甲氧基甲烷、二甲氧基乙烷、二乙氧基乙烷、环氧丙烷、1,4-二噁烷、1,3-二氧杂戊环、1,3,5-三噁烷、四氢呋喃、丙酮、甲乙酮(MEK)、二乙基酮、二丙基酮、二异丁基酮、环戊酮(CPN)、环己酮、甲基环己酮、甲酸乙酯、甲酸丙酯、甲酸正戊酯、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丙酸甲酯、丙酸乙酯、乙酸正戊酯、乙酰丙酮、二丙酮醇、乙酰乙酸甲酯、乙酰乙酸乙酯、甲醇、乙醇、1-丙醇、2-丙醇、1-丁醇、2-丁醇、1-戊醇、2-甲基-2-丁醇、环己醇、异丙醇(IPA)、乙酸异丁酯、甲基异丁基酮(MIBK)、2-辛酮、2-戊酮、2-己酮、2-庚酮、3-庚酮、乙二醇单乙醚乙酸酯、乙二醇单乙醚、乙二醇单丁醚、乙二醇单甲醚、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丙二醇单甲醚等。这些可单独使用,也可将多个组合使用。
根据本发明,即便使用不含溶剂的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或者仅含有树脂膜形成材料的不良溶剂作为溶剂的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硬涂形成用组合物也渗透至树脂膜中,可形成具有所期望厚度的渗透层。
上述硬涂层的厚度优选为1μm~20μm,更优选为3μm~10μm。
如上所述,树脂膜成分也可溶出至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中,从而在硬涂层中存在该树脂膜成分。在硬涂层中存在树脂膜成分的情况下,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该树脂膜成分的浓度从渗透层的基材层一侧向硬涂层连续地降低。在此种实施方式中,通过树脂膜成分的浓度连续变化,即不形成由树脂膜成分的浓度变化所致的界面,能够抑制界面反射,能够获得干涉斑较少的光学层叠体。
E.其他层
本发明的光学层叠体根据需要可在硬涂层的外侧配置任意适当的其他层。作为代表例,可列举防反射层及防眩层。作为防反射层及防眩层,可采用本领域中通常使用的防反射层及防眩层。
F.光学层叠体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光学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包含下述工序:在树脂膜上涂布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而形成涂布层,对该涂布层进行加热。优选硬涂层通过对加热后的涂布层进行固化处理而形成。
作为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的涂布方法,可采用任意适当的方法。例如可列举:棒式涂布法、辊式涂布法、凹版涂布法、杆式涂布法、孔缝式涂布法、帘式涂布法、喷注式涂布法、逗号涂布法。
上述涂布层的加热温度可根据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的组成而设定为适当的温度,优选设定为树脂膜中所含的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下。若以树脂膜中所含的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下的温度进行加热,则可获得由加热所引起的变形得到抑制的光学层叠体。另外,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通过上述涂布层的加热温度来控制上述渗透层的形成状态。上述涂布层的加热温度例如为80℃~140℃,优选为85℃~100℃。若以此种范围的温度进行加热,则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中的单体、寡聚物和/或预聚物良好地渗透及扩散至树脂膜中。经由该加热、其后的固化处理,由所渗透的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及树脂膜的形成材料形成上述渗透层。其结果,可获得树脂膜与硬涂层的密合性优异、且干涉斑得到抑制的光学层叠体。其中,在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含有溶剂的情况下,可通过该加热使所涂布的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干燥。
作为上述固化处理,可采用任意适当的固化处理。代表性而言,固化处理通过紫外线照射进行。紫外线照射的累计光量优选为200mJ~400mJ。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实施例中的评价方法如下。另外,在实施例中,只要未特别说明,则“份”及“%”为重量基准。
(1)折射率
硬涂层及基材膜的折射率可通过使用三维光折射率-膜厚测定装置棱镜耦合器(Sairon Technology,Inc制造,商品名:SPA-3DR)的方法进行测定。
利用棱镜耦合器经由棱镜向薄膜中导入激光,检测该导入的光的强度在特定的入射角度下以某种周期性(符合薄膜波导条件的角度)增强的状态。
对于折射率在深度方向上不连续变化的薄层而言,其特定的入射角及其周期性是由该薄膜的折射率与膜厚唯一确定的,因此可根据所得的多个(称为模式)入射角算出薄膜的折射率和膜厚。
另一方面,对于(通过形成渗透层)折射率在深度方向上变化的薄膜而言,其入射角及周期性会产生基于薄膜波导条件的偏差,因此可通过对其进行分析而定量地求出薄膜的深度方向上的折射率。
其中,关于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得到的光学层叠体,折射率的测定在以下的条件下实施、评价。
●测定条件
光源:632.8nm
模式:TE(Transverse Electric,横电)
角度(Angle):-5.00~1.00
●Rsub折射率
分析方法:本体(Bulk)
通过测定基材膜而检测模式(称为拐点(Knee))。将通过Bulk分析得到的折射率记为Rsbu。
●RHC折射率
分析方法:单层(Single layer)
硬涂层的折射率使用下述层叠体(R1)进行评价。通过测定R1而检测多个模式,通过对该模式实施Single layer分析而算出硬涂层的折射率和膜厚。将此处所得的折射率记为RHC
●Rsurface
分析手法:折射率分布(Index Profile)
在光学层叠体中形成有渗透层且折射率在深度方向上变化的情况下,可通过使用上述棱镜耦合器的方法定量地求出深度方向上的折射率变化。
通过测定形成有硬涂层及渗透层的膜而检测多个模式,通过Index Profile分析算出深度方向上的折射率变化。得到的结果中,将实测的模式所显示的最接近表面侧的折射率记为Rsurface
(2)渗透层的厚度
在光学层叠体中形成有渗透层且折射率在深度方向上变化的情况下,可通过使用上述棱镜耦合器的方法定量地求出深度方向上的折射率变化。
此时,事先通过使用上述棱镜耦合器的方法测定树脂膜的折射率,将深度方向上的折射率变化与树脂膜的折射率成为相同值的深度作为(硬涂层+渗透层)的厚度进行评价。其中,测定在以下的条件下实施。
●测定条件
光源:632.8nm
模式:TE(Transverse Electric,横电)
角度(Angle):-5.00~1.00
分析模式:折射率分布(Index Profile)
另外,硬涂层的厚度通过对下述层叠体(R1)进行的上述反射光谱测定来进行评价。
●层叠体(R1):除了使用PET基材(Toray公司制造,商品名:U48-3,折射率:1.60)作为基材膜、且将涂布层的加热温度设定为60℃之外,与各实施例同样地获得与各实施例相同厚度的层叠体(R1)。
在所得的光学层叠体的基材层一侧,介由厚度为20μm的丙烯酸系粘合剂贴合黑色压克力板(三菱Rayon公司制造,厚度为2mm)。接着,使用瞬间多通道测光系统(大冢电子公司制造,商品名:MCPD3700)在以下的条件下对硬涂层的反射光谱进行测定。
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并未渗透至这些层叠体中使用的PET基材中,因此根据由层叠体(R1)得到的FFT(Fast Fourier transform,快速傅里叶变换)光谱的峰位置测定仅硬涂层的厚度。
将根据((硬涂层+渗透层)的厚度)-((硬涂层)的厚度)所算出的值作为渗透层的厚度。其中,测定是在以下的条件下实施、评价。
●反射光谱测定条件
参考:反射镜
算法:FFT法
计算波长:450nm~850nm
●检测条件
曝光时间:20ms
指示灯增益:正常
累计次数:10次
●FFT法
膜厚值的范围:2~15μm
膜厚分辨率:24nm
(3)硬涂层的密合性
依据JIS K-5400的栅格剥离试验(栅格数:100个)评价硬涂层对基材膜的密合性,并按以下的指标进行判定。
〇:栅格剥离数为0个
×:栅格剥离数为1个以上
(4)外观
对于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得到的光学层叠体,通过目视确认外观不良(由基材膜上形成的伤痕所致的外观不良)的有无,并按以下的指标进行判定。
○:目视可见伤痕
×:目视不可见伤痕
(5)耐擦伤性
硬涂层的耐擦伤性根据以下的试验内容进行评价。
(i)自硬涂膜的表面切出150mm×50mm的样品,将未形成有硬涂层的面朝下放置在玻璃板上。
(ii)在直径为11mm的圆柱的平滑剖面上均匀安装钢丝绒#0000,以1.0kg的负荷、以每秒约100mm的速度在上述样品表面往返10次后,通过目视对样品表面产生的伤痕的条数进行计数,并按以下的指标进行判定。
○:伤痕的条数为4条以下
×:伤痕的条数为5条以上
<制造例1>基材膜A的制作
利用双螺杆混练机将日本特开2010-284840号公报的制造例1中记载的酰亚胺化MS树脂100重量份及三嗪系紫外线吸收剂(ADEKA公司制造,商品名:T-712)0.62重量份在220℃下混合,制作树脂粒料。将所得的树脂粒料在100.5kPa、100℃下干燥12小时,利用单螺杆挤出机在模具温度270℃下从T模挤出而成形为膜状(厚度为160μm)。进而将该膜在其搬送方向上、在150℃的气体氛围下拉伸(厚度为80μm),继而在与膜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在150℃的气体氛围下拉伸,获得厚度为40μm的树脂膜a((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膜)。
将聚酯聚氨酯(第一工业制药制造,商品名:Superflex210)82.7重量份、交联剂(含噁唑啉聚合物,日本触媒制造,商品名:Epocros WS-700)15.7重量份、1重量%的氨水0.3重量份、胶体二氧化硅(扶桑化学工业制造,商品名:Quartron PL-3)1.3重量份混合,以固体成分达到6.7%的方式用纯水稀释,制备抗粘连层形成用组合物。
在实施电晕放电处理后的树脂膜a的电晕放电处理面上,以干燥后的厚度为350nm的方式涂布所得的组合物,形成涂布层,使该涂布层在140℃下干燥5分钟而形成抗粘连层。
以上述方式获得基材膜A。所得的基材膜A的波长380nm的光的透射率为8.5%,面内相位差Re为0.4nm,厚度方向相位差Rth为0.78nm。另外,所得的基材膜A的透湿度为61g/m2·24hr。其中,光透射率是使用日立高新技术(株式会社)公司制造的分光光度计(装置名称;U-4100)在200nm~800nm的波长范围下测定透射率光谱,并读取波长380nm下的透射率。另外,相位差值使用王子计测机器(株式会社)制造的商品名“KOBRA21-ADH”在波长590nm、23℃下进行测定。透湿度通过依据JIS K 0208的方法在温度40℃、相对湿度92%的条件下进行测定。
此外,使基材膜的一个面(硬涂涂布预定面)与另一面(形成有抗粘连层的面)相摩擦,由此在基材膜的硬涂涂布预定面形成伤痕。具体而言,在直径为25mm的圆柱的平滑剖面上,以抗粘连层朝下的方式安装基材膜,以1.5kg的负荷、以秒速为约100mm的速度在上述样品表面往返10次,形成伤痕。在形成有伤痕的面上,形成有最大深度为2000nm的伤痕。其中,伤痕的深度如下获得:对于利用粘合剂在与伤痕形成面相反的面上贴合MATSUNAMI公司制造的玻璃板(厚度为1.3μm)而得到的样品,使用3维光学轮廓分析仪NewView7300(ZYGO公司制造)获得表面形状的数据,根据该数据来获得。
<实施例1>
将丙烯酸聚氨酯寡聚物(新中村化学公司制造,制品名“UA53H”,分子量:2300,15个官能)50份、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大阪有机化学工业公司制造,商品名:Viscoat#300)50份、流平剂(DIC公司制造,商品名:GRANDIC PC-4100)5份、光聚合引发剂(CibaJapan公司制造,商品名:Irgacure907)3份混合,以固体成分浓度达到50%的方式用甲基异丁基酮进行稀释,制备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
在制造例1中得到的基材膜A的伤痕形成面上,以硬涂层的厚度达到4.8μm的方式涂布所得的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形成涂布层,将该涂布层在95℃下加热1分钟。利用高压汞灯对加热后的涂布层照射累计光量为300mJ/cm2的紫外线,使涂布层固化,形成基材层、硬涂层及渗透层,获得光学层叠体。将该光学层叠体供于上述(1)~(5)的评价。将结果示在表1。
<实施例2>
除了将丙烯酸聚氨酯寡聚物的配合量设定为30份、且将PETA的配合量设定为70份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获得光学层叠体。将该光学层叠体供于上述(1)~(5)的评价。将结果示在表1。
<实施例3>
除了以硬涂层的厚度达到7μm的方式涂布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而形成涂布层、并将该涂布层在100℃下加热1分钟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获得光学层叠体。将该光学层叠体供于上述(1)~(5)的评价。将结果示在表1。
<比较例1>
除了将丙烯酸聚氨酯寡聚物的配合量设定为100份、且不配合PETA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获得光学层叠体。将该光学层叠体供于上述(1)~(5)的评价。将结果示在表1。
<比较例2>
除了将丙烯酸聚氨酯寡聚物的配合量设定为70份、且将PETA的配合量设定为30份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获得光学层叠体。将该光学层叠体供于上述(1)~(5)的评价。将结果示在表1。
<比较例3>
除了不配合丙烯酸聚氨酯寡聚物、将PETA的配合量设定为100份、且将涂布层的加热温度设定为105℃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获得光学层叠体。将该光学层叠体供于上述(1)~(5)的评价。将结果示在表1。
<比较例4>
除了将涂布层的加热温度设定为105℃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获得光学层叠体。将该光学层叠体供于上述(1)~(5)的评价。将结果示在表1。
[表1]
Figure BDA0002093088070000261
从表1可知,本发明的光学层叠体通过适当控制渗透层的形成状态,可获得树脂膜(基材膜)与硬涂层的密合性优异、并且树脂膜上的伤痕不明显而外观优异的光学层叠体。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光学层叠体可适合用于图像显示装置。本发明的光学层叠体可适合用作图像显示装置的前面板或起偏器的保护材料,尤其可适合用作液晶显示装置的前面板。
附图标记说明
10 基材层
20 渗透层
30 硬涂层
100 光学层叠体

Claims (7)

1.一种光学层叠体,具备:
基材层,其由树脂膜形成;
硬涂层,其通过在所述树脂膜上涂布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而形成;及
渗透层,其通过所述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渗透至所述树脂膜中而形成在所述基材层与所述硬涂层之间;
其中,仅由所述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形成的成形体的折射率RHC、所述树脂膜的折射率Rsub、及硬涂层表面的折射率Rsurface的关系用式(1)表示:
0.1≤(RHC-Rsurface)/(RHC-Rsub)≤0.4 (1),
所述渗透层的厚度为1.2μm以上、且所述渗透层的厚度/硬涂层的厚度为0.7以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中,所述树脂膜在单面具有抗粘连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中,作为所述树脂膜,使用在厚度方向上施加了0.2kgf/mm2~1.0kgf/mm2的压力后的树脂膜。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中,作为所述树脂膜,使用在厚度方向上施加了0.2kgf/mm2~1.0kgf/mm2的压力后的树脂膜。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中,作为所述树脂膜,使用长度为4000m以上、且卷状的树脂膜。
6.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中,所述树脂膜具有算术平均表面粗糙度Ra为10nm以上的部分。
7.如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中,所述树脂膜具有算术平均表面粗糙度Ra为10nm以上的部分。
CN201780077092.5A 2016-12-13 2017-12-08 光学层叠体 Active CN11007324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41292 2016-12-13
JP2016241292A JP6937115B2 (ja) 2016-12-13 2016-12-13 光学積層体
PCT/JP2017/044181 WO2018110447A1 (ja) 2016-12-13 2017-12-08 光学積層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73248A CN110073248A (zh) 2019-07-30
CN110073248B true CN110073248B (zh) 2021-08-24

Family

ID=625587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77092.5A Active CN110073248B (zh) 2016-12-13 2017-12-08 光学层叠体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6937115B2 (zh)
KR (2) KR20210046838A (zh)
CN (1) CN110073248B (zh)
TW (1) TWI746730B (zh)
WO (1) WO201811044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4067068A4 (en) * 2019-11-29 2023-12-20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MULTI-LAYER BODY, METHOD FOR PRODUCING A MULTI-LAYER BODY, FILM FOR LAMINATION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KR102600282B1 (ko) * 2020-03-06 2023-11-09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윈도우 필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WO2021182383A1 (ja) * 2020-03-11 2021-09-16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前面板、光学積層体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039418A (ja) * 2008-08-08 2010-02-18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反射防止フィルム、反射防止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CN102385087A (zh) * 2010-09-03 2012-03-21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具有偏振膜的叠层体带材卷的制造方法
JP2013025318A (ja) * 2012-10-11 2013-02-04 Tamron Co Ltd 反射防止膜及び光学素子
JP2013134282A (ja) * 2011-12-26 2013-07-08 Konica Minolta Inc 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偏光板
JP2013152425A (ja) * 2011-12-28 2013-08-08 Tamron Co Ltd 反射防止膜及び光学素子
CN105353431A (zh) * 2015-12-02 2016-02-24 合肥乐凯科技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增亮膜用基膜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10875A (ja) 2004-10-15 2006-04-27 Toppan Printing Co Ltd 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および表示媒体
JP5103902B2 (ja) * 2006-12-28 2012-12-19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633149B2 (ja) * 2009-03-09 2014-12-03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反射防止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偏光板、透過型液晶ディスプレイ
JP6128576B2 (ja) * 2011-04-22 2017-05-17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積層体
JP2012234164A (ja) * 2011-04-22 2012-11-29 Nitto Denko Corp 光学積層体
JP6235288B2 (ja) * 2013-09-30 2017-11-22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積層体
JP6238684B2 (ja) * 2013-11-07 2017-11-29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積層体
JP6689031B2 (ja) * 2015-03-27 2020-04-28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積層体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039418A (ja) * 2008-08-08 2010-02-18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反射防止フィルム、反射防止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CN102385087A (zh) * 2010-09-03 2012-03-21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具有偏振膜的叠层体带材卷的制造方法
JP2013134282A (ja) * 2011-12-26 2013-07-08 Konica Minolta Inc 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偏光板
JP2013152425A (ja) * 2011-12-28 2013-08-08 Tamron Co Ltd 反射防止膜及び光学素子
JP2013025318A (ja) * 2012-10-11 2013-02-04 Tamron Co Ltd 反射防止膜及び光学素子
CN105353431A (zh) * 2015-12-02 2016-02-24 合肥乐凯科技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增亮膜用基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8097145A (ja) 2018-06-21
TWI746730B (zh) 2021-11-21
WO2018110447A1 (ja) 2018-06-21
CN110073248A (zh) 2019-07-30
KR102342375B1 (ko) 2021-12-22
KR20210046838A (ko) 2021-04-28
JP6937115B2 (ja) 2021-09-22
TW201829198A (zh) 2018-08-16
KR20190078634A (ko) 2019-07-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03430B2 (en) Method of producing optical laminate comprising hard coat layer comprised of cured product of composition comprising (meth)acrylic prepolymer having hydroxyl group
KR102095602B1 (ko) 광학 적층체
KR102120575B1 (ko) 광학 적층체
JP6238684B2 (ja) 光学積層体
KR102248947B1 (ko) 광학 적층체
JP6235288B2 (ja) 光学積層体
CN110073248B (zh) 光学层叠体
JP2017058693A (ja) 光学積層体
JP2017072846A (ja) 光学積層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