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67613A - 发动机呼吸系统及发动机机构 - Google Patents

发动机呼吸系统及发动机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67613A
CN110067613A CN201910490074.0A CN201910490074A CN110067613A CN 110067613 A CN110067613 A CN 110067613A CN 201910490074 A CN201910490074 A CN 201910490074A CN 110067613 A CN110067613 A CN 1100676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separation
air inlet
side oil
inlet side
exhaust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9007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67613B (zh
Inventor
侯亦波
张增光
雷淋森
冯玮玮
豆刚
张良超
胡宏德
陆荣荣
阮仁宇
滕建耐
傅豪
杨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Priority to CN20191049007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067613B/zh
Publication of CN1100676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676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676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676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MLUBRICAT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LUBRICA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RANKCASE VENTILATING
    • F01M13/00Crankcase ventilating or breath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MLUBRICAT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LUBRICA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RANKCASE VENTILATING
    • F01M13/00Crankcase ventilating or breathing
    • F01M13/0011Breather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MLUBRICAT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LUBRICA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RANKCASE VENTILATING
    • F01M13/00Crankcase ventilating or breathing
    • F01M13/04Crankcase ventilating or breathing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air before leaving crankcase, e.g. removing oil
    • F01M13/0405Crankcase ventilating or breathing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air before leaving crankcase, e.g. removing oil arranged in covering members apertures, e.g. ca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FCYLINDERS, PISTONS OR CASINGS, FOR COMBUSTION ENGINES; ARRANGEMENTS OF SEALINGS IN COMBUSTION ENGINES
    • F02F1/00Cylinders; Cylinder heads 
    • F02F1/24Cylinder heads
    • F02F1/42Shape or arrangement of intake or exhaust channels in cylinder hea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FCYLINDERS, PISTONS OR CASINGS, FOR COMBUSTION ENGINES; ARRANGEMENTS OF SEALINGS IN COMBUSTION ENGINES
    • F02F7/00Casings, e.g. crankcases or frames
    • F02F7/0065Shape of casings for other machine parts and purposes, e.g. utilisation purposes, safety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动机呼吸系统及发动机机构。该发动机呼吸系统,包括缸盖结构,以及设于缸盖结构上的缸盖护罩;缸盖结构包括缸盖本体,缸盖本体两侧分别设有进气侧油气分离入口和排气侧油气分离入口;缸盖护罩包括盖设于缸盖本体上的护罩本体,护罩本体与缸盖本体之间围设形成有相互独立的进气侧油气分离腔和排气侧油气分离腔;护罩本体上还开设有与排气侧油气分离腔连通的排气侧出气孔;缸盖本体和护罩本体之间形成有与进气侧油气分离腔连通的进气侧呼吸通道;进气侧油气分离腔中设有进气侧油气分离过滤结构和曲轴箱强制通风阀;排气侧油气分离腔中设有排气侧油气分离过滤结构。本发明可简化管路布置,不易出现管路破损情况,可降低成本。

Description

发动机呼吸系统及发动机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发动机呼吸系统及发动机机构。
背景技术
发动机工作时,会有一部分气体窜到曲轴箱。若流入到曲轴箱的废气不及时排出,则会在曲轴箱内形成高压,使密封件漏油,机油会从曲轴油封、曲轴箱衬垫等处渗出;同时窜气也会阻碍活塞下行,发动机的功率会随窜气量的增大而下降,油耗率随窜气量的增大而上升。为不影响发动机正常工作,需要及时将发动机内的气体排出。因为窜入曲轴箱内的气体中含有HC及其他污染物,所以不准许把这些气体排放到大气中。因此,目前发动机较多采用强制曲轴箱通风系统(即发动机呼吸系统)将窜入曲轴箱的气体进行油气分离,分离后的燃油及润滑油回流到油底壳,分离出的气体则进入到发动机燃烧室再次燃烧。
为方便布置,目前发动机的呼吸系统多采用将油气分离模块设置到缸盖护罩内的方案,窜入曲轴箱内的气体进入到缸盖护罩内的油气分离模块,经油气分离后的油滴重新回到油底壳,分离后的气体一路依次通过PCV(Positive Crankcase Ventilation,曲轴箱强制通风)阀、PCV阀连接管路进入进气歧管,最终进入燃烧室再次燃烧;另一路则通过呼吸器通风管进入到增压器进气管,最终进入燃烧室再次燃烧。但是,此种方案中的管路不仅会增加成本,同时管路布置也比较复杂困难;而且,管路接头处存在渗漏风险,如果管路有稍微破损情况,也很难被检测出。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动机呼吸系统及发动机机构,可简化布置管路,不易出现管路破损情况,可降低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发动机呼吸系统,包括缸盖结构,以及设于所述缸盖结构上的缸盖护罩;
所述缸盖结构包括缸盖本体,所述缸盖本体两侧分别设有进气侧油气分离入口和排气侧油气分离入口;
所述缸盖护罩包括盖设于所述缸盖本体上的护罩本体,所述护罩本体与所述缸盖本体之间围设形成有相互独立的进气侧油气分离腔和排气侧油气分离腔;
所述护罩本体上还开设有连通增压器进气管与所述排气侧油气分离腔的排气侧出气孔,所述排气侧油气分离腔与所述排气侧油气分离入口连通;所述排气侧油气分离腔中设有排气侧油气分离过滤结构,所述排气侧出气孔和所述排气侧油气分离入口分别隔设于所述排气侧油气分离过滤结构两侧;
所述缸盖本体和所述护罩本体之间形成有连通进气歧管与所述进气侧油气分离腔的进气侧呼吸通道,所述进气侧油气分离腔与所述进气侧油气分离入口连通;所述进气侧油气分离腔中设有进气侧油气分离过滤结构和曲轴箱强制通风阀,所述曲轴箱强制通风阀和所述进气侧油气分离入口分别隔设于所述进气侧油气分离过滤结构两侧,所述曲轴箱强制通风阀一端与所述进气侧油气分离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进气侧呼吸通道连通。
可选地,所述进气侧呼吸通道具有设于所述护罩本体上的上呼吸通道,以及设于所述缸盖本体上的下呼吸通道,所述曲轴箱强制通风阀与所述上呼吸通道连通,所述下呼吸通道一端与所述上呼吸通道对应连通、另一端与发动机进气歧管的进气通道连通。
可选地,所述上呼吸通道开设于所述护罩本体的侧壁上,所述下呼吸通道开设于所述缸盖本体的侧壁上。
可选地,所述护罩本体两侧分别开设有进气侧油气分离槽和排气侧油气分离槽,所述缸盖本体两侧分别设有进气侧底板和排气侧底板,所述进气侧底板盖设于所述护罩本体的进气侧油气分离槽处以围设形成所述进气侧油气分离腔,所述排气侧底板盖设于所述护罩本体的排气侧油气分离槽处以围设形成所述排气侧油气分离腔;
所述进气侧油气分离入口设于所述进气侧底板上,所述排气侧油气分离入口设于所述排气侧底板上,所述排气侧出气孔与所述排气侧油气分离槽连通;所述排气侧油气分离过滤结构设于所述护罩本体上、并突出于所述排气侧油气分离槽中,所述进气侧油气分离过滤结构和所述曲轴箱强制通风阀均设于所述护罩本体上、并突出于所述进气侧油气分离槽中,所述进气侧呼吸通道通过所述曲轴箱强制通风阀与所述进气侧油气分离槽连通。
可选地,所述进气侧底板和所述排气侧底板与所述缸盖本体可拆卸连接,所述进气侧底板和所述排气侧底板与所述护罩本体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进气侧底板、所述排气侧底板、所述护罩本体均设为塑料结构,所述进气侧底板和所述排气侧底板与所述护罩本体通过摩擦焊方式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排气侧油气分离腔中设有至少一个所述排气侧油气分离过滤结构,所述排气侧出气孔和所述排气侧油气分离入口分别隔设于至少一个所述排气侧油气分离过滤结构两侧;
所述进气侧油气分离腔中设有至少一个所述进气侧油气分离过滤结构,所述曲轴箱强制通风阀和所述进气侧油气分离入口分别隔设于至少一个所述进气侧油气分离过滤结构两侧。
可选地,所述进气侧油气分离过滤结构包括设于所述护罩本体上的进气侧油气分离挡板,以及与所述进气侧油气分离挡板对应的、具有多个第一过滤孔的进气侧油气分离过滤板,所述进气侧油气分离挡板与所述护罩本体或所述缸盖本体之间具有间隙,所述进气侧油气分离过滤板隔断所述进气侧油气分离腔。
可选地,所述排气侧油气分离过滤结构包括设于所述护罩本体上的排气侧油气分离挡板,以及与所述排气侧油气分离挡板对应的、具有多个第二过滤孔的排气侧油气分离过滤板,所述排气侧油气分离挡板与所述护罩本体或所述缸盖本体之间具有间隙,所述排气侧油气分离过滤板隔断所述排气侧油气分离腔。
此外,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发动机机构,包括如上所述的发动机呼吸系统。
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缸盖结构和缸盖护罩之间设置相互独立的进气侧油气分离腔和排气侧油气分离腔,并在进气侧油气分离腔中设置进气侧油气分离过滤结构和曲轴箱强制通风阀、在排气侧油气分离腔中设置排气侧油气分离过滤结构。这样,可以在进气歧管为正压时利用排气侧油气分离腔及排气侧油气分离过滤结构进行油气分离,可将分离的气体通过增压器进气管直接输送至涡轮增压器中增压后,输入发动机燃烧室再次燃烧;可以在进气歧管为负压时利用进气侧油气分离腔、进气侧油气分离过滤结构及曲轴箱强制通风阀进行油气分离,可将分离的气体通过进气侧呼吸通道直接输送到进气歧管,最终进入燃烧室燃烧。这样,可以简化呼吸系统的管路结构,不易出现管路破损情况,可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发动机呼吸系统的俯视结构示意简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发动机呼吸系统的前视(带部分剖视)结构示意简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发动机呼吸系统(移除涡轮增压器后)的后视(带部分剖视)结构示意简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发动机呼吸系统的缸盖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发动机呼吸系统的缸盖护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发动机呼吸系统(移除涡轮增压器和进气歧管后)的俯视(带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发动机呼吸系统的缸盖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根据国六法规要求,如果车辆使用了PCV(Positive Crankcase Ventilation,曲轴箱强制通风)系统,生产企业应对PCV系统进行检测,确保系统的完整性,如果曲轴箱与PCV阀,或者PCV阀与进气歧管断开连接,OBD(On Board Diagnostics,车载自动诊断系统)系统应检测出故障。为满足法规要求,PCV阀连接管路及呼吸器通风管需增加通断的检测功能,目前较多采用导电式通风管路进行连接,通过在管路中增加导线,在两端接口布置磁铁和磁性开关同时连接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电子控制单元,是汽车专用微机控制器),以形成一个电流回路来监测两端接口的断开情况。此种管路不仅会增加成本,同时管路布置也比较复杂困难;而且,管路接头处存在渗漏风险,导电式管路虽能检测出通断,但如果管路有稍微破损情况,此种情况很难被检测出。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发动机呼吸系统。
如图1至图3所示,上述发动机呼吸系统包括缸盖结构100,以及设于缸盖结构100上的缸盖护罩200,该缸盖结构100设于曲轴箱上。而且,如图4所示,上述缸盖结构100可包括缸盖本体,缸盖本体两侧分别设有进气侧油气分离入口112和排气侧油气分离入口122。而且,上述缸盖护罩200可包括盖设于缸盖本体上的护罩本体,护罩本体与缸盖本体之间围设形成有相互独立的进气侧油气分离腔500和排气侧油气分离腔600。而且,如图5至图6所示,上述护罩本体上还开设有连通增压器进气管310与排气侧油气分离腔600的排气侧出气孔610,排气侧油气分离腔600与排气侧油气分离入口122连通;排气侧油气分离腔600中设有排气侧油气分离过滤结构620,排气侧出气孔610和排气侧油气分离入口122分别隔设于排气侧油气分离过滤结构620两侧。而且,上述缸盖本体和护罩本体之间形成有连通进气歧管400与进气侧油气分离腔500的进气侧呼吸通道530,进气侧油气分离腔500与进气侧油气分离入口112连通;进气侧油气分离腔500中设有进气侧油气分离过滤结构520和曲轴箱强制通风阀510,曲轴箱强制通风阀510和进气侧油气分离入口112分别隔设于进气侧油气分离过滤结构520两侧,曲轴箱强制通风阀510一端与进气侧油气分离腔500连通、另一端与进气侧呼吸通道530连通。
对于汽油增压发动机,当发动机处于中高负荷工况时,进气歧管400内为正压,为防止进气歧管400内的高压气体进入曲轴箱,在缸盖护罩200内布置有曲轴箱强制通风阀(PCV阀)510,当进气歧管400内为正压时,PCV阀处于关闭状态,此时缸盖护罩200内进气侧油气分离腔500处于不工作状态,只有排气侧油气分离腔600处于工作状态,窜入曲轴箱内的气体通过排气侧油气分离入口122进入排气侧油气分离腔600,油气会依次通过排气侧油气分离腔600中设置的排气侧油气分离过滤结构620将油气中的油分离出来,分离后的气体会通过排气侧出气孔610进入到增压器进气管310中,然后进入涡轮增压器300,最终通过进气管路进入发动机燃烧室再次燃烧。这样,就可省去导电式通风管路的连接设置。
当发动机处于低负荷工况时,进气歧管400内为负压,缸盖护罩200内的PCV阀处于打开状态,由于发动机进气量较小,增压器进气管310的负压较小,对分离气体的吸气作用小,缸盖护罩200内排气侧油气分离腔600基本处于不工作状态,主要通过进气侧油气分离腔500进行油气分离,窜入曲轴箱内的气体通过进气侧油气分离入口112进入到进气侧油气分离腔500,经进气侧油气分离腔500中设置的进气侧油气分离过滤结构520分离后的气体,通过PCV阀进入到进气侧呼吸通道530,通过进气侧呼吸通道530可进入进气歧管400,最终进入燃烧室燃烧。这样,也可省去导电式通风管路的连接设置。
而且,如图4至图7所示,上述进气侧呼吸通道530具有设于护罩本体上的上呼吸通道534,以及设于缸盖本体上的下呼吸通道536,曲轴箱强制通风阀510与上呼吸通道534连通,下呼吸通道536一端与上呼吸通道534对应连通、另一端与发动机进气歧管400的进气通道连通。经进气侧油气分离腔500中设置的进气侧油气分离过滤结构520分离后的气体,可通过曲轴箱强制通风阀510进入上呼吸通道534,再进入下呼吸通道536,从而进入进气歧管400。而且,上述上呼吸通道534可开设于护罩本体的侧壁上,下呼吸通道536开设于缸盖本体的侧壁上,无需采用另外的管路进行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进气侧呼吸通道530还具有设于护罩本体上的进气侧出气腔532,该进气侧出气腔532连通上呼吸通道534和曲轴箱强制通风阀510。而且,护罩本体的侧壁上可开设多个上呼吸通道534,缸盖本体上对应开设多个下呼吸通道536,多个上呼吸通道534均与进气侧出气腔532连通,且每个下呼吸通道536与一个上呼吸通道534对应连通。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可设置四个上呼吸通道534和四个下呼吸通道536。可使得进气侧出气腔532与四个上呼吸通道534(可分别为上呼吸通道Ⅰ、上呼吸通道Ⅱ、上呼吸通道Ⅲ、上呼吸通道Ⅳ)均相通,分离后的气体可通过进气侧出气腔532分别进入到四个上呼吸通道534,通过机加工的方式在缸盖本体上加工四个下呼吸通道536(可分别为下呼吸通道Ⅰ、下呼吸通道Ⅱ、下呼吸通道Ⅲ、下呼吸通道Ⅳ),缸盖护罩200上的上呼吸通道534与缸盖结构100上的下呼吸通道536相通,分离后的气体能通过缸盖结构200上的下呼吸通道536进入缸盖进气道,并通过缸盖进气道进入进气歧管400。
此外,上述护罩本体两侧可分别开设有进气侧油气分离槽和排气侧油气分离槽,缸盖本体两侧分别设有进气侧底板110和排气侧底板120,进气侧底板110盖设于护罩本体的进气侧油气分离槽处以围设形成进气侧油气分离腔500,排气侧底板盖120设于护罩本体的排气侧油气分离槽处以围设形成排气侧油气分离腔600。即可通过在护罩本体上开槽,并利用缸盖本体上设置盖板对槽进行密封,从而形成上述的进气侧油气分离腔500和排气侧油气分离腔600,设置简单方便。而且,排气侧出气孔610与排气侧油气分离槽连通。
而且,上述排气侧油气分离过滤结构620可设于护罩本体上、并突出于排气侧油气分离槽中,进气侧油气分离过滤结构520和曲轴箱强制通风阀510均可设于护罩本体上、并突出于进气侧油气分离槽中,进气侧呼吸通道530通过曲轴箱强制通风阀510与进气侧油气分离槽连通。此外,排气侧油气分离过滤结构620也可设于排气侧底板120上、并突出于排气侧油气分离槽中,进气侧油气分离过滤结构520和曲轴箱强制通风阀510均可设于进气侧底板110上、并突出于进气侧油气分离槽中。
而且,上述进气侧底板110和排气侧底板120与缸盖本体可拆卸连接,进气侧底板110和排气侧底板120与护罩本体固定连接。即进气侧底板110和排气侧底板120可采用扣接、螺丝连接或其他可拆卸连接方式连接于缸盖本体上,并将进气侧底板和排气侧底板密封固定连接于护罩本体上,使得进气侧油气分离腔和排气侧油气分离腔具有良好的密封效果。进一步地,上述进气侧底板110、排气侧底板120、护罩本体均可设为塑料结构,进气侧底板110和排气侧底板120与护罩本体通过摩擦焊方式固定连接。通过将进气侧底板110、排气侧底板120、护罩本体设为塑料结构,便于对其进行注塑成型,加工较为简单方便,也便于将进气侧底板110和排气侧底板120连接固定到护罩本体上,以形成密闭的进气侧油气分离腔500和排气侧油气分离腔600。
此外,上述排气侧油气分离腔600中可设有至少一个排气侧油气分离过滤结构620,排气侧出气孔610和排气侧油气分离入口122分别隔设于至少一个排气侧油气分离过滤结构620两侧。即可在排气侧油气分离腔600设置一个排气侧油气分离过滤结构620,也可并排设置多个(两个及以上)排气侧油气分离过滤结构620,可对排气侧油气分离腔600中的油气进行充分的过滤分离。而且,排气侧出气孔610和排气侧油气分离入口122可设置在其中一个排气侧油气分离过滤结构620的两侧,也可设置在多个排气侧油气分离过滤结构620的两侧。同理,上述进气侧油气分离腔500中可设有至少一个进气侧油气分离过滤结构520,曲轴箱强制通风阀510和进气侧油气分离入口112分别隔设于至少一个进气侧油气分离过滤结构520两侧。即即可在进气侧油气分离腔500设置一个进气侧油气分离过滤结构520,也可并排设置多个(两个及以上)进气侧油气分离过滤结构520,可对进气侧油气分离腔500中的油气进行充分的过滤分离。而且,曲轴箱强制通风阀510和进气侧油气分离入口112可设置在其中一个进气侧油气分离过滤结构520的两侧,也可设置在多个进气侧油气分离过滤结构520的两侧。
进一步地,上述进气侧油气分离过滤结构520可包括设于护罩本体上的进气侧油气分离挡板,以及与进气侧油气分离挡板对应的、具有多个第一过滤孔的进气侧油气分离过滤板,进气侧油气分离挡板与护罩本体或缸盖本体(进气侧底板)之间具有间隙,进气侧油气分离过滤板隔断进气侧油气分离腔500。从进气侧油气分离入口112窜入进气侧油气分离腔500中的油气撞击到进气侧油气分离挡板上,可对油气进行初步分离,然后油气通过进气侧油气分离挡板与护罩本体(或缸盖本体(进气侧底板))之间的间隙,又撞击到具有多个第一过滤孔的进气侧油气分离过滤板,油气会通过第一过滤孔实现进一步的分离,以得到分离的气体和机油。
同理,上述排气侧油气分离过滤结构620可包括设于护罩本体上的排气侧油气分离挡板,以及与排气侧油气分离挡板对应的、具有多个第二过滤孔的排气侧油气分离过滤板,排气侧油气分离挡板与护罩本体或缸盖本体(排气侧底板)之间具有间隙,排气侧油气分离过滤板隔断排气侧油气分离腔。从排气侧油气分离入口窜入排气侧油气分离腔中的油气撞击到排气侧油气分离挡板上,可对油气进行初步分离,然后油气通过排气侧油气分离挡板与护罩本体(或缸盖本体(排气侧底板))之间的间隙,又撞击到具有多个第二过滤孔的排气侧油气分离过滤板,油气会通过第二过滤孔实现进一步的分离,以得到分离的气体和机油。
此外,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发动机机构,包括如上所述的发动机呼吸系统。
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缸盖结构和缸盖护罩之间设置相互独立的进气侧油气分离腔和排气侧油气分离腔,并在进气侧油气分离腔中设置进气侧油气分离过滤结构和曲轴箱强制通风阀、在排气侧油气分离腔中设置排气侧油气分离过滤结构。这样,可以在进气歧管为正压时利用排气侧油气分离腔及排气侧油气分离过滤结构进行油气分离,可将分离的气体通过增压器进气管直接输送至涡轮增压器中增压后,输入发动机燃烧室再次燃烧;可以在进气歧管为负压时利用进气侧油气分离腔、进气侧油气分离过滤结构及曲轴箱强制通风阀进行油气分离,可将分离的气体通过进气侧呼吸通道直接输送到进气歧管,最终进入燃烧室燃烧。这样,通过将呼吸系统通道集成到缸盖护罩与缸盖结构上,能够取消导电式通风管的布置,无外围管路布置,此种结构的呼吸系统布置简洁可靠,密封性好。即可以简化呼吸系统的管路结构,不易出现管路破损情况,可降低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发动机呼吸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缸盖结构,以及设于所述缸盖结构上的缸盖护罩;
所述缸盖结构包括缸盖本体,所述缸盖本体两侧分别设有进气侧油气分离入口和排气侧油气分离入口;
所述缸盖护罩包括盖设于所述缸盖本体上的护罩本体,所述护罩本体与所述缸盖本体之间围设形成有相互独立的进气侧油气分离腔和排气侧油气分离腔;
所述护罩本体上还开设有连通增压器进气管与所述排气侧油气分离腔的排气侧出气孔,所述排气侧油气分离腔与所述排气侧油气分离入口连通;所述排气侧油气分离腔中设有排气侧油气分离过滤结构,所述排气侧出气孔和所述排气侧油气分离入口分别隔设于所述排气侧油气分离过滤结构两侧;
所述缸盖本体和所述护罩本体之间形成有连通进气歧管与所述进气侧油气分离腔的进气侧呼吸通道,所述进气侧油气分离腔与所述进气侧油气分离入口连通;所述进气侧油气分离腔中设有进气侧油气分离过滤结构和曲轴箱强制通风阀,所述曲轴箱强制通风阀和所述进气侧油气分离入口分别隔设于所述进气侧油气分离过滤结构两侧,所述曲轴箱强制通风阀一端与所述进气侧油气分离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进气侧呼吸通道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呼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侧呼吸通道具有设于所述护罩本体上的上呼吸通道,以及设于所述缸盖本体上的下呼吸通道,所述曲轴箱强制通风阀与所述上呼吸通道连通,所述下呼吸通道一端与所述上呼吸通道对应连通、另一端与发动机进气歧管的进气通道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呼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呼吸通道开设于所述护罩本体的侧壁上,所述下呼吸通道开设于所述缸盖本体的侧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呼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护罩本体两侧分别开设有进气侧油气分离槽和排气侧油气分离槽,所述缸盖本体两侧分别设有进气侧底板和排气侧底板,所述进气侧底板盖设于所述护罩本体的进气侧油气分离槽处以围设形成所述进气侧油气分离腔,所述排气侧底板盖设于所述护罩本体的排气侧油气分离槽处以围设形成所述排气侧油气分离腔;
所述进气侧油气分离入口设于所述进气侧底板上,所述排气侧油气分离入口设于所述排气侧底板上,所述排气侧出气孔与所述排气侧油气分离槽连通;所述排气侧油气分离过滤结构设于所述护罩本体上、并突出于所述排气侧油气分离槽中,所述进气侧油气分离过滤结构和所述曲轴箱强制通风阀均设于所述护罩本体上、并突出于所述进气侧油气分离槽中,所述进气侧呼吸通道通过所述曲轴箱强制通风阀与所述进气侧油气分离槽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呼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侧底板和所述排气侧底板与所述缸盖本体可拆卸连接,所述进气侧底板和所述排气侧底板与所述护罩本体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呼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侧底板、所述排气侧底板、所述护罩本体均设为塑料结构,所述进气侧底板和所述排气侧底板与所述护罩本体通过摩擦焊方式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发动机呼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侧油气分离腔中设有至少一个所述排气侧油气分离过滤结构,所述排气侧出气孔和所述排气侧油气分离入口分别隔设于至少一个所述排气侧油气分离过滤结构两侧;
所述进气侧油气分离腔中设有至少一个所述进气侧油气分离过滤结构,所述曲轴箱强制通风阀和所述进气侧油气分离入口分别隔设于至少一个所述进气侧油气分离过滤结构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动机呼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侧油气分离过滤结构包括设于所述护罩本体上的进气侧油气分离挡板,以及与所述进气侧油气分离挡板对应的、具有多个第一过滤孔的进气侧油气分离过滤板,所述进气侧油气分离挡板与所述护罩本体或所述缸盖本体之间具有间隙,所述进气侧油气分离过滤板隔断所述进气侧油气分离腔。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动机呼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侧油气分离过滤结构包括设于所述护罩本体上的排气侧油气分离挡板,以及与所述排气侧油气分离挡板对应的、具有多个第二过滤孔的排气侧油气分离过滤板,所述排气侧油气分离挡板与所述护罩本体或所述缸盖本体之间具有间隙,所述排气侧油气分离过滤板隔断所述排气侧油气分离腔。
10.一种发动机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发动机呼吸系统。
CN201910490074.0A 2019-06-05 2019-06-05 发动机呼吸系统及发动机机构 Active CN1100676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90074.0A CN110067613B (zh) 2019-06-05 2019-06-05 发动机呼吸系统及发动机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90074.0A CN110067613B (zh) 2019-06-05 2019-06-05 发动机呼吸系统及发动机机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67613A true CN110067613A (zh) 2019-07-30
CN110067613B CN110067613B (zh) 2021-02-05

Family

ID=673726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90074.0A Active CN110067613B (zh) 2019-06-05 2019-06-05 发动机呼吸系统及发动机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067613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66359A (zh) * 2019-09-12 2019-12-13 深圳臻宇新能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集成油气分离通道的气缸盖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12282893A (zh) * 2020-10-23 2021-01-29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曲轴箱通风机构和发动机
CN113279837A (zh) * 2021-05-18 2021-08-20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增压发动机的曲轴箱通风系统
CN113356964A (zh) * 2021-07-20 2021-09-07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呼吸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7073424U (zh) * 2017-06-15 2018-03-06 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外部管路集成化设计曲轴箱通风系统
CN207761750U (zh) * 2017-12-29 2018-08-24 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曲轴箱通风系统
JP2018162669A (ja) * 2017-03-24 2018-10-18 マツダ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の換気装置
CN208546248U (zh) * 2018-07-11 2019-02-26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曲轴箱通风气道的发动机气缸盖罩及其安装结构
CN109595055A (zh) * 2018-12-17 2019-04-09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树状板式自适应通风系统的天然气发动机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8162669A (ja) * 2017-03-24 2018-10-18 マツダ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の換気装置
CN207073424U (zh) * 2017-06-15 2018-03-06 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外部管路集成化设计曲轴箱通风系统
CN207761750U (zh) * 2017-12-29 2018-08-24 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曲轴箱通风系统
CN208546248U (zh) * 2018-07-11 2019-02-26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曲轴箱通风气道的发动机气缸盖罩及其安装结构
CN109595055A (zh) * 2018-12-17 2019-04-09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树状板式自适应通风系统的天然气发动机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66359A (zh) * 2019-09-12 2019-12-13 深圳臻宇新能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集成油气分离通道的气缸盖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12282893A (zh) * 2020-10-23 2021-01-29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曲轴箱通风机构和发动机
CN112282893B (zh) * 2020-10-23 2022-04-08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曲轴箱通风机构和发动机
CN113279837A (zh) * 2021-05-18 2021-08-20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增压发动机的曲轴箱通风系统
CN113279837B (zh) * 2021-05-18 2022-07-05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增压发动机的曲轴箱通风系统
CN113356964A (zh) * 2021-07-20 2021-09-07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呼吸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67613B (zh) 2021-0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67613A (zh) 发动机呼吸系统及发动机机构
US7562652B2 (en) Engine PCV system with hydrophobic, oleophobic membrane for air/oil separation
CN102251827B (zh) 包括主动曲轴箱通风的发动机
CN110273793A (zh) 用于进气滤清器诊断的系统和方法
US8082907B2 (en) Air/oil separating PCV apparatus
US8539937B2 (en) Fuel supplying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201826925U (zh) 一种汽车曲轴箱通风系统
US8156926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filtering crankcase fumes
CN203547834U (zh) 一种发动机油气分离结构以及缸盖护罩组件
CN201826926U (zh) 一种2.8l涡轮增压柴油发动机的呼吸系统
CN201116481Y (zh) 一种内燃机及其曲轴箱通风装置
CN215595686U (zh) 一种油气混合气体回收控制系统
CN203403924U (zh) 一种发动机的呼吸系统
CN209523792U (zh) 一种发动机曲轴箱强制通风系统
CA2204903A1 (e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rankcase vacuum method and apparatus
CN215109236U (zh) 曲通管防结冰结构及曲轴箱通风管总成和车辆
CN211258754U (zh) 一种发动机曲轴箱通风系统
US8413639B2 (en) Fuel supplying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110043344A (zh) 发动机用高效率除油气循环系统
CN109469531B (zh) 一种曲轴箱通风系统油气分离器总成及车辆
CN208106523U (zh) 一种中型柴油发动机用曲轴箱通风系统
CN110219716B (zh) 一种闭式循环呼吸系统及发动机总成
CN106285832B (zh) 一种用于航空重油活塞发动机的曲轴箱压力自平衡系统
CN204851377U (zh) 一种油气分离器
CN220769574U (zh) 一种油气分离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