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53543A - 一种新型固定器及其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固定器及其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53543A
CN110053543A CN201910349724.XA CN201910349724A CN110053543A CN 110053543 A CN110053543 A CN 110053543A CN 201910349724 A CN201910349724 A CN 201910349724A CN 110053543 A CN110053543 A CN 1100535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ner tube
outer tube
tube
novel
fix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4972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钟节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Naijia Metal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Naijia Metal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Naijia Metal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Naijia Metal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34972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053543A/zh
Priority to PCT/CN2019/085454 priority patent/WO2020220379A1/zh
Publication of CN1100535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5354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PVEHICLES ADAPTED FOR LOAD TRANSPORTATION OR TO TRANSPORT, TO CARRY, OR TO COMPRISE SPECIAL LOADS OR OBJECTS
    • B60P7/00Securing or covering of load on vehicles
    • B60P7/06Securing of loa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7/00Connections of rods or tubes, e.g. of non-circular section, mutually, including resilient connections
    • F16B7/10Telescoping systems
    • F16B7/14Telescoping systems locking in intermediate non-discrete posi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7/00Connections of rods or tubes, e.g. of non-circular section, mutually, including resilient connections
    • F16B7/10Telescoping systems
    • F16B7/14Telescoping systems locking in intermediate non-discrete positions
    • F16B7/16Telescoping systems locking in intermediate non-discrete positions locking only against movement in one dir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固定器,包括外管、第一内管、第二内管以及调节单元,所述外管上开设有限位槽和安装槽以及若干限位孔,所述限位槽和所述安装槽分布在所述外管的一端,若干所述限位孔分布在所述外管的另一端。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新型固定器的使用方法,其步骤简单,容易操作,固定效果好,可有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本发明,其相比较现有的固定器,结构更加简单,使用更加方便,适用范围较广,使用寿命长,制造成本更低,使用性能比较安全、稳定,可采用冲压工艺加工生产,加工生产效率较高,相比较铸造工艺,该新型固定器的加工工艺,加工过程中,基本无污染,节能环保,符合国家的节能减排政策,适合推广和普及。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固定器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运输工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新型固定器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车辆在运输货物时,由于运输途中道路不平整或者急刹车,货物极容易发生滚动或者受到震荡,在运输过程中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为此人们提出了固定器,然而现有的固定器,其结构复杂,使用不便,适用范围较小,使用寿命短,制造成本高,使用安全性能差、且不稳定,基本采用铸造工艺,加工生产效率较低,且加工过程中,污染比较大,耗能且不环保,不符合国家的节能减排政策,不适合推广和普及,且现有的固定器的使用方法,步骤繁琐,不易操作,固定效果差,严重影响工作效率,由于缺少防护措施,使得其使用寿命较短,为此,提出一种新型固定器及其使用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固定器及其使用方法,其相比较现有的固定器,结构更加简单,使用更加方便,适用范围较广,使用寿命长,制造成本更低,使用性能比较安全、稳定,可采用冲压工艺加工生产,加工生产效率较高,相比较铸造工艺,该新型固定器的加工工艺,加工过程中,基本无污染,节能环保,符合国家的节能减排政策,适合推广和普及,提出的新型固定器的使用方法,步骤简单,容易操作,固定效果好,可有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固定器,包括外管、第一内管、第二内管以及调节单元,所述外管上开设有限位槽和安装槽以及若干限位孔,所述限位槽和所述安装槽分布在所述外管的一端,若干所述限位孔分布在所述外管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内管的一端通过限位螺栓滑动安装在所述限位槽的内部,所述第二内管的一端通过锁止件配合若干所述限位孔可调节安装在所述外管的内部,所述调节单元设置在所述外管上,且所述调节单元与所述第一内管的一端铰接连接;
所述调节单元包括手柄、铰接槽、限位销、连接座、连接套筒、连接片以及弹簧,所述手柄设置在所述安装槽的外侧,所述铰接槽开设在所述第一内管插入所述外管内部一端的端部,所述限位销固定安装在所述外管的内部,所述连接座的一端与所述手柄的一端固定连接,且所述连接座的另一端贯穿所述安装槽并通过销轴铰接在所述铰接槽的内部,所述连接套筒活动安装在所述外管的内部,所述连接片的一端通过销轴与所述连接座的一侧铰接连接,且所述连接片的另一端通过销轴与所述连接套筒的一端铰接连接,所述弹簧的一端安装在所述连接套筒的内部,且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限位销相抵触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管、第一内管以及第二内管组成该新型固定器的主体结构,第一内管以及第二内管均可在外管的内部伸缩调节,调节单元用于锁紧第一内管在外管内部的位置,该调节单元由手柄、铰接槽、限位销连接座、连接套筒、连接片以及弹簧构成,使得手柄在操作时十分方便,相比较现有的固定器该新型固定器结构更加简单,使用更加方便,制造成本更低,可采用冲压工艺加工生产,加工生产效率较高,相比较铸造工艺,该新型固定器的加工工艺,加工过程中,基本无污染,节能环保,符合国家的节能减排政策,适合推广和普及。
进一步的,所述锁止件包括插孔和销钉,所述销钉可拆卸安装在所述插孔以及所述限位孔的内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利用销钉与限位孔以及插孔相配合将第二内管锁止在外管的内部,使得调节第二内管的位置比较简单。
进一步的,所述锁止件包括插孔和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包括弹簧片和按钮,所述弹簧片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内管的内部,所述按钮固定安装在所述弹簧片的另一端,且所述按钮穿过所述插孔延伸至所述限位孔的内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调节第二内管在外管内部的位置时,可方便的将按钮按入插孔的内部,然后调节插孔的位置,当按钮遇到下一个限位孔时将会自动弹出插入限位孔的内部,从而将第二内管在外管内部的位置锁定,该弹性组件的优点是使用方便,而且不易丢失。
进一步的,还包括两组接触单元,其中一组所述接触单元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内管背向所述外管的一端端部,且其中另一组所述接触单元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内管背向所述外管的一端端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组接触单元用于与被固定物相接触,可增大该新型固定器与被固定物的接触面积,可防止顶伤被固定物。
进一步的,每组所述接触单元均包括一固定螺栓以及一接触板,两个所述接触板通过所述固定螺栓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内管背向所述外管的一端端部和所述第二内管背向所述外管的一端端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接触板可增大该新型固定器与被固定物的接触面积,可防止顶伤被固定物,从而使得该新型固定器使用比较安全。
进一步的,所述接触板包括固定板、连接杆以及橡胶板,所述连接杆固定安装在所述固定板的一侧面上,且所述连接杆通过所述固定螺栓安装在所述第一内管背向所述外管的一端端部内部或所述第二内管背向所述外管的一端端部内部,所述橡胶板固定安装在所述固定板的另一侧面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板可增加接触板的受力强度,连接杆使得接触板便于与第一内管和第二内管相连接,橡胶板使得该接触板与被固定物的接触面比较柔软,可防止固定物的表面被接触板划伤。
进一步的,所述橡胶板远离所述固定板的侧面上均匀一体设有若干凸起,若干所述凸起均为梯形凸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橡胶板上设置的若干凸起,可增加接触板与被固定物之间的静摩擦力,可防止因接触板与被固定物之间存在打滑现象而导致该新型固定器使用性能不稳定,梯形凸起的受力性能较好。
进一步的,每组所述接触单元均包括圆柱销、内插杆、圆板以及圆柱型块,所述内插杆通过所述圆柱销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内管背向所述外管的一端端部内部或所述第二内管背向所述外管的一端端部内部,所述圆板固定在所述内插杆的一端端部,且所述圆板位于所述第一内管和所述第二内管的外部,所述圆柱型块固定在所述圆板远离所述内插杆的一侧面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接触单元均由圆柱销、内插杆、圆板以及圆柱型块构成,使得该接触单元可以较好的配合现有的铝板使用,将圆柱型块插入铝板上的圆柱型凹槽的内部,可有效防止该新型固定器的两端与被固定物之间存在滑脱的现象,从而使得该新型固定器的固定效果较好。
进一步的,所述圆板的直径大于所述内插杆的直径,且所述圆板的直径大于所述圆柱型块的直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防止圆板进入第一内管或者第二内管的内部,从而起到对内插杆限位的作用,使得内插杆可以牢固的安装在第一内管或者第二内管的内部,圆板同时对圆柱型块起到限位作用,可保证圆柱型块能够稳定的插入铝板上的圆柱型凹槽的内部,可防止圆柱型块从圆柱型凹槽的内部滑脱。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新型固定器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手柄抬起,然后将该新型固定器的两端分别抵触在被固定物上;
步骤二、通过操作锁止件调节第二内管在外管内部的长度,直至第二内管不能再伸长为止;
步骤三、按压手柄,使得手柄贴合在外管的外部,弹簧受到压缩时将通过连接套筒将连接片压紧,连接片对连接座施加压力,连接座将第一内管向外管的外部顶紧,此时该新型固定器的两端分别与被固定物压紧,从而实现对被固定物的固定;
步骤四、抬起手柄并通过操作锁止件使得第二内管缩入外管的内部,即可取下该新型固定器,实现对被固定物的松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出的新型固定器的使用方法步骤简单,容易操作,固定效果好,可有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外管和所述第一内管以及所述第二内管的表面还设有防锈层,所述防锈层由如下方法制备:
取以下原料按重量份称量:环氧树脂23-35份、碳酸钙粉末10-15份、二氧化钛粉末12-18份、三氧化二铝粉末14-18份、聚四氟乙烯15-20份、石英粉8-10份、醇酯十二3-5份、三乙醇胺3-5份、乳化硅油2-4份和乙醇30-50份;
S1、将称量好的醇酯十二、三乙醇胺、乳化硅油和乙醇加入搅拌机中进行搅拌15-20min,搅拌速度为400-600r/min,制得混合溶液;
S2、将环氧树脂、碳酸钙粉末、二氧化钛粉末、三氧化二铝粉末、聚四氟乙烯和石英粉加入粉碎机中进行粉碎,直至物料颗粒直径不大于100nm,制得混合粉末物料;
S3、将步骤S1中制得的混合溶液和步骤S2中制得的混合粉末物料加入反应釜中进行搅拌30-40min,将反应釜的搅拌速度设置为600-800r/min,温度设置60-80℃,然后进行过滤,以此制得防锈涂料;
S4、将外管和第一内管以及第二内管的表面利用砂纸进行抛光处理,然后利用高压水枪冲洗干净并晾干;
S5、将步骤S3制得的防锈涂料加入电泳池中,然后将外管和第一内管以及第二内管放入电泳池中进行电泳,以此在外管和第一内管以及第二内管的表面制成一层均匀紧密的电泳层。
S6、将步骤S5制得有电泳层的外管和第一内管以及第二内管放在干燥室中进行干燥固化,干燥固化温度设置为120-140℃,时间设置为30-40min,即在防锈层的外管和第一内管以及第二内管的表面制得防锈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制备防锈涂料的工艺步骤简单,容易实现,制备的防锈涂料粘度适中、不易分层、无气泡产生、各组分充分结合,综合性能较好,使得防锈涂料在电泳后能够形成较好的膜层,不易产生裂纹,成膜效果较好,制备的防锈层具备较好的防锈、耐磨、防尘、抗老化的性能,附着性较好,不易脱落,可有效增加外管和第一内管以及第二内管的防锈、耐磨、防尘、抗老化的性能,从而使得该新型固定器的使用寿命较长。
综上所述,本发明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相比较现有的固定器该新型固定器结构更加简单,使用更加方便,制造成本更低,可采用冲压工艺加工生产,加工生产效率较高,相比较铸造工艺,该新型固定器的加工工艺,加工过程中,基本无污染,节能环保,符合国家的节能减排政策,适合推广和普及;
2、本发明,两组接触单元用于与被固定物相接触,可增大该新型固定器与被固定物的接触面积,可防止顶伤被固定物,同时可防止该新型固定器从被固定物上滑脱,从而使得该新型固定器的使用性能比较安全、稳定,可有效提高运输货物的稳定性、安全性,尤其适用于固定大型货物,可防止大型货物在车厢内部活动而发生碰撞导致损坏,避免给承运人带来经济损失;
3、本发明,接触单元采用两种不同的构成方式,使得该新型固定器不仅可适用于普通货车的货物固定,也适用于安装有铝板的货车的货物固定,从而使得该新型固定器适用范围较广;
4、本发明,提出的新型固定器的使用方法,步骤简单,容易操作,固定效果好,可有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5、本发明,制备的防锈层具备较好的防锈、耐磨、防尘、抗老化的性能,附着性较好,不易脱落,可有效增加外管和第一内管以及第二内管的防锈、耐磨、防尘、抗老化的性能,从而使得该新型固定器的使用寿命较长。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实施方式的新型固定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为图1中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4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弹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接触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接触板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手柄抬起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中配合该新型固定器使用的铝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管;2、第一内管;3、第二内管;4、调节单元;5、接触单元;6、安装槽;7、限位槽;8、限位孔;9、销钉;10、弹性组件;11、手柄;12、连接套筒;13、连接座;14、限位螺栓;15、铰接槽;16、销轴;17、连接片;18、限位销;19、弹簧;20、固定螺栓;21、接触板;22、圆柱销;23、内插杆;24、圆柱型块;25、弹簧片;26、橡胶板;27、固定板;28、连接杆;29、凸起;30、圆板;31、铝板;32、圆柱型凹槽;33、锁止件;34、插孔;35、按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10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新型固定器,如图1-2和7-9所示,包括外管1、第一内管2、第二内管3以及调节单元4,所述外管1上开设有限位槽7和安装槽6以及若干限位孔8,所述限位槽7和所述安装槽6分布在所述外管1的一端,若干所述限位孔8分布在所述外管1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内管2的一端通过限位螺栓14滑动安装在所述限位槽7的内部,所述第二内管3的一端通过锁止件33配合若干所述限位孔8可调节安装在所述外管1的内部,所述调节单元4设置在所述外管1上,且所述调节单元4与所述第一内管2的一端铰接连接;
如图2所示,所述调节单元4包括手柄11、铰接槽15、限位销18、连接座13、连接套筒12、连接片17以及弹簧19,所述手柄11设置在所述安装槽6的外侧,所述铰接槽15开设在所述第一内管2插入所述外管1内部一端的端部,所述限位销18固定安装在所述外管1的内部,所述连接座13的一端与所述手柄11的一端固定连接,且所述连接座13的另一端贯穿所述安装槽6并通过销轴16铰接在所述铰接槽15的内部,所述连接套筒12活动安装在所述外管1的内部,所述连接片17的一端通过销轴16与所述连接座13的一侧铰接连接,且所述连接片17的另一端通过销轴16与所述连接套筒12的一端铰接连接,所述弹簧19的一端安装在所述连接套筒12的内部,且所述弹簧19的另一端与所述限位销18相抵触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管1、第一内管2以及第二内管3组成该新型固定器的主体结构,第一内管2以及第二内管3均可在外管1的内部伸缩调节,调节单元4用于锁紧第一内管2在外管1内部的位置,该调节单元4由手柄11、铰接槽15、限位销18连接座13、连接套筒12、连接片17以及弹簧19构成,使得手柄11在操作时十分方便,相比较现有的固定器该新型固定器结构更加简单,使用更加方便,制造成本更低,可采用冲压工艺加工生产,加工生产效率较高,相比较铸造工艺,该新型固定器的加工工艺,加工过程中,基本无污染,节能环保,符合国家的节能减排政策,适合推广和普及。
较佳地,如图2所示,所述锁止件33包括插孔34和销钉9,所述销钉9可拆卸安装在所述插孔34以及所述限位孔8的内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利用销钉9与限位孔8以及插孔34相配合将第二内管3锁止在外管1的内部,使得调节第二内管3的位置比较简单。
较佳地,如图2和4所示,所述锁止件33包括插孔34和弹性组件10,所述弹性组件10包括弹簧片25和按钮35,所述弹簧片25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内管3的内部,所述按钮35固定安装在所述弹簧片25的另一端,且所述按钮35穿过所述插孔34延伸至所述限位孔8的内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调节第二内管3在外管1内部的位置时,可方便的将按钮35按入插孔34的内部,然后调节插孔34的位置,当按钮35遇到下一个限位孔8时将会自动弹出插入限位孔8的内部,从而将第二内管3在外管1内部的位置锁定,该弹性组件10的优点是使用方便,而且不易丢失。
较佳地,如图1和3所示,还包括两组接触单元5,其中一组所述接触单元5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内管2背向所述外管1的一端端部,且其中另一组所述接触单元5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内管3背向所述外管1的一端端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组接触单元5用于与被固定物相接触,可增大该新型固定器与被固定物的接触面积,可防止顶伤被固定物。
较佳地,如图2和3所示,每组所述接触单元5均包括一固定螺栓20以及一接触板21,两个所述接触板21通过所述固定螺栓20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内管2背向所述外管1的一端端部和所述第二内管3背向所述外管1的一端端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接触板21可增大该新型固定器与被固定物的接触面积,可防止顶伤被固定物,从而使得该新型固定器使用比较安全。
较佳地,如图2、3和5所示,所述接触板21包括固定板27、连接杆28以及橡胶板26,所述连接杆28固定安装在所述固定板27的一侧面上,且所述连接杆28通过所述固定螺栓20安装在所述第一内管2背向所述外管1的一端端部内部或所述第二内管3背向所述外管1的一端端部内部,所述橡胶板26固定安装在所述固定板27的另一侧面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板27可增加接触板21的受力强度,连接杆28使得接触板21便于与第一内管2和第二内管3相连接,橡胶板26使得该接触板21与被固定物的接触面比较柔软,可防止固定物的表面被接触板21划伤。
较佳地,如图6所示,所述橡胶板26远离所述固定板27的侧面上均匀一体设有若干凸起29,若干所述凸起29均为梯形凸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橡胶板26上设置的若干凸起29,可增加接触板21与被固定物之间的静摩擦力,可防止因接触板21与被固定物之间存在打滑现象而导致该新型固定器使用性能不稳定,梯形凸起的受力性能较好。
较佳地,如图2、3和10所示,每组所述接触单元5均包括圆柱销22、内插杆23、圆板30以及圆柱型块24,所述内插杆23通过所述圆柱销22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内管2背向所述外管1的一端端部内部或所述第二内管3背向所述外管1的一端端部内部,所述圆板30固定在所述内插杆23的一端端部,且所述圆板30位于所述第一内管2和所述第二内管3的外部,所述圆柱型块24固定在所述圆板30远离所述内插杆23的一侧面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接触单元5均由圆柱销22、内插杆23、圆板30以及圆柱型块24构成,使得该接触单元5可以较好的配合现有的铝板31使用,将圆柱型块24插入铝板31上的圆柱型凹槽32的内部,可有效防止该新型固定器的两端与被固定物之间存在滑脱的现象,从而使得该新型固定器的固定效果较好。
较佳地,如图3所示,所述圆板30的直径大于所述内插杆23的直径,且所述圆板30的直径大于所述圆柱型块24的直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防止圆板30进入第一内管2或者第二内管3的内部,从而起到对内插杆23限位的作用,使得内插杆23可以牢固的安装在第一内管2或者第二内管3的内部,圆板30同时对圆柱型块24起到限位作用,可保证圆柱型块24能够稳定的插入铝板31上的圆柱型凹槽32的内部,可防止圆柱型块24从圆柱型凹槽32的内部滑脱。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新型固定器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手柄11抬起,然后将该新型固定器的两端分别抵触在被固定物上;
步骤二、通过操作锁止件33调节第二内管3在外管1内部的长度,直至第二内管3不能再伸长为止;
步骤三、按压手柄11,使得手柄11贴合在外管1的外部,弹簧19受到压缩时将通过连接套筒12将连接片17压紧,连接片17对连接座13施加压力,连接座13将第一内管2向外管1的外部顶紧,此时该新型固定器的两端分别与被固定物压紧,从而实现对被固定物的固定;
步骤四、抬起手柄11并通过操作锁止件33使得第二内管3缩入外管1的内部,即可取下该新型固定器,实现对被固定物的松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出的新型固定器的使用方法步骤简单,容易操作,固定效果好,可有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外管1和所述第一内管2以及所述第二内管3的表面还设有防锈层,所述防锈层由如下方法制备:
取以下原料按重量份称量:环氧树脂23份、碳酸钙粉末10份、二氧化钛粉末12份、三氧化二铝粉末14份、聚四氟乙烯15份、石英粉8份、醇酯十二3份、三乙醇胺3份、乳化硅油2份和乙醇30份;
S1、将称量好的醇酯十二、三乙醇胺、乳化硅油和乙醇加入搅拌机中进行搅拌15min,搅拌速度为400r/min,制得混合溶液;
S2、将环氧树脂、碳酸钙粉末、二氧化钛粉末、三氧化二铝粉末、聚四氟乙烯和石英粉加入粉碎机中进行粉碎,直至物料颗粒直径不大于100nm,制得混合粉末物料;
S3、将步骤S1中制得的混合溶液和步骤S2中制得的混合粉末物料加入反应釜中进行搅拌30min,将反应釜的搅拌速度设置为600r/min,温度设置60℃,然后进行过滤,以此制得防锈涂料;
S4、将外管1和第一内管2以及第二内管3的表面利用砂纸进行抛光处理,然后利用高压水枪冲洗干净并晾干;
S5、将步骤S3制得的防锈涂料加入电泳池中,然后将外管1和第一内管2以及第二内管3放入电泳池中进行电泳,以此在外管1和第一内管2以及第二内管3的表面制成一层均匀紧密的电泳层。
S6、将步骤S5制得有电泳层的外管1和第一内管2以及第二内管3放在干燥室中进行干燥固化,干燥固化温度设置为120℃,时间设置为30min,即在防锈层的外管1和第一内管2以及第二内管3的表面制得防锈层。
实施例3
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防锈层的制备,其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取以下原料按重量份称量:环氧树脂29份、碳酸钙粉末13份、二氧化钛粉末15份、三氧化二铝粉末16份、聚四氟乙烯18份、石英粉9份、醇酯十二4份、三乙醇胺4份、乳化硅油3份和乙醇40份;
S1、将称量好的醇酯十二、三乙醇胺、乳化硅油和乙醇加入搅拌机中进行搅拌18min,搅拌速度为500r/min,制得混合溶液;
S2、将环氧树脂、碳酸钙粉末、二氧化钛粉末、三氧化二铝粉末、聚四氟乙烯和石英粉加入粉碎机中进行粉碎,直至物料颗粒直径不大于100nm,制得混合粉末物料;
S3、将步骤S1中制得的混合溶液和步骤S2中制得的混合粉末物料加入反应釜中进行搅拌35min,将反应釜的搅拌速度设置为700r/min,温度设置70℃,然后进行过滤,以此制得防锈涂料;
S4、将外管1和第一内管2以及第二内管3的表面利用砂纸进行抛光处理,然后利用高压水枪冲洗干净并晾干;
S5、将步骤S3制得的防锈涂料加入电泳池中,然后将外管1和第一内管2以及第二内管3放入电泳池中进行电泳,以此在外管1和第一内管2以及第二内管3的表面制成一层均匀紧密的电泳层。
S6、将步骤S5制得有电泳层的外管1和第一内管2以及第二内管3放在干燥室中进行干燥固化,干燥固化温度设置为130℃,时间设置为35min,即在防锈层的外管1和第一内管2以及第二内管3的表面制得防锈层。
实施例4
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防锈层的制备,其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取以下原料按重量份称量:环氧树脂35份、碳酸钙粉末15份、二氧化钛粉末18份、三氧化二铝粉末18份、聚四氟乙烯20份、石英粉10份、醇酯十二5份、三乙醇胺5份、乳化硅油4份和乙醇50份;
S1、将称量好的醇酯十二、三乙醇胺、乳化硅油和乙醇加入搅拌机中进行搅拌20min,搅拌速度为600r/min,制得混合溶液;
S2、将环氧树脂、碳酸钙粉末、二氧化钛粉末、三氧化二铝粉末、聚四氟乙烯和石英粉加入粉碎机中进行粉碎,直至物料颗粒直径不大于100nm,制得混合粉末物料;
S3、将步骤S1中制得的混合溶液和步骤S2中制得的混合粉末物料加入反应釜中进行搅拌40min,将反应釜的搅拌速度设置为800r/min,温度设置80℃,然后进行过滤,以此制得防锈涂料;
S4、将外管1和第一内管2以及第二内管3的表面利用砂纸进行抛光处理,然后利用高压水枪冲洗干净并晾干;
S5、将步骤S3制得的防锈涂料加入电泳池中,然后将外管1和第一内管2以及第二内管3放入电泳池中进行电泳,以此在外管1和第一内管2以及第二内管3的表面制成一层均匀紧密的电泳层。
S6、将步骤S5制得有电泳层的外管1和第一内管2以及第二内管3放在干燥室中进行干燥固化,干燥固化温度设置为140℃,时间设置为40min,即在防锈层的外管1和第一内管2以及第二内管3的表面制得防锈层。
采用盐雾测试机对实施例1-4中的外管1和第一内管2以及第二内管3在实验室中在相同的条件下测试其防锈性能(测试24小时),测试结果如下表:
从上表测试结果比较分析可知实施例3为最优实施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制备防锈涂料的工艺步骤简单,容易实现,制备的防锈涂料粘度适中、不易分层、无气泡产生、各组分充分结合,综合性能较好,使得防锈涂料在电泳后能够形成较好的膜层,不易产生裂纹,成膜效果较好,制备的防锈层具备较好的防锈、耐磨、防尘、抗老化的性能,附着性较好,不易脱落,可有效增加外管1和第一内管2以及第二内管3的防锈、耐磨、防尘、抗老化的性能,从而使得该新型固定器的使用寿命较长。
工作原理:该新型固定器,外管1、第一内管2以及第二内管3组成该新型固定器的主体结构,第一内管2以及第二内管3均可在外管1的内部伸缩调节,调节单元4用于锁紧第一内管2在外管1内部的位置,按压手柄11,使得手柄11贴合在外管1的外部,弹簧19受到压缩时将通过连接套筒12将连接片17压紧,连接片17对连接座13施加压力,连接座13将第一内管2向外管1的外部顶紧,此时该新型固定器的两端分别与被固定物压紧,从而实现对被固定物的固定。
使用方法:使用时,1)在对普通货车内部的货物进行固定时,采用带有由固定螺栓20以及接触板21构成的接触单元5的新型固定器,将接触板21抵触在货物的表面上,然后通过操作锁止件33调节第二内管3在外管1内部的长度,直至第二内管3不能再伸长为止,按压手柄11,使得手柄11贴合在外管1的外部,弹簧19受到压缩时将通过连接套筒12将连接片17压紧,连接片17对连接座13施加压力,连接座13将第一内管2向外管1的外部顶紧,此时该新型固定器的两端分别与货物压紧,从而实现对货物的固定,可防止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碰撞的不良现象,可有效防止货物损坏,避免给承运人带来经济损失,当需要卸货时,抬起手柄11并通过操作锁止件33使得第二内管3缩入外管1的内部,即可取下该新型固定器,实现对货物的松开。
2)在对配装有铝板31的货车内部的货物进行固定时,需要采用带有由圆柱销22、内插杆23、圆板30以及圆柱型块24构成的接触单元5的该新型固定器,在对货物固定时,将铝板31贴合在货物的表面上,然后将该新型固定器两端的圆柱型块24插入圆柱型凹槽32的内部,然后通过操作锁止件33调节第二内管3在外管1内部的长度,直至第二内管3不能再伸长为止,按压手柄11,使得手柄11贴合在外管1的外部,弹簧19受到压缩时将通过连接套筒12将连接片17压紧,连接片17对连接座13施加压力,连接座13将第一内管2向外管1的外部顶紧,此时该新型固定器的两端分别与货物压紧,从而实现对货物的固定,可防止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碰撞的不良现象,可有效防止货物损坏,避免给承运人带来经济损失,当需要卸货时,抬起手柄11并通过操作锁止件33使得第二内管3缩入外管1的内部,即可取下该新型固定器,实现对货物的松开。
安装方法:
第一步、按照附图2,将限位销18固定安装在外管1的内部,将连接片17的一端通过销轴16铰接在连接套筒12的一端,然后将弹簧19安装在连接套筒12的内部,再将连接套筒12和弹簧19一起放入外管1的内部,同时保证连接片17位于连接套筒12的上方;
第二步、将连接座13的一端通过销轴16铰接在铰接槽15的内部,然后将第一内管2带有铰接槽15的一端插入外管1的内部,再将连接座13通过销轴16与连接片17的另一端铰接连接,此时将连接座13拉出安装槽6的外部,并利用螺钉将连接座13固定安装在手柄11的上端;
第三步、利用限位螺栓14将第一内管2固定在限位槽7的内部;
第四步、将第二内管3利用圆柱销22安装在外管1的另一端内部,或者将弹性组件10焊接在第二内管3的内部,将按钮35安放在插孔34的内部,然后将按钮35按压在插孔34的内部,将第二内管3插入外管1的另一端内部,直至按钮35弹入限位孔8的内部即可,
第五步、按照附图3组装接触单元5,组装好以后安装在第一内管2的一端部内部和第二内管3的一端部内部即可,自此安装完毕。
本发明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10)

1.一种新型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管(1)、第一内管(2)、第二内管(3)以及调节单元(4),所述外管(1)上开设有限位槽(7)和安装槽(6)以及若干限位孔(8),所述限位槽(7)和所述安装槽(6)分布在所述外管(1)的一端,若干所述限位孔(8)分布在所述外管(1)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内管(2)的一端通过限位螺栓(14)滑动安装在所述限位槽(7)的内部,所述第二内管(3)的一端通过锁止件(33)配合若干所述限位孔(8)可调节安装在所述外管(1)的内部,所述调节单元(4)设置在所述外管(1)上,且所述调节单元(4)与所述第一内管(2)的一端铰接连接;
所述调节单元(4)包括手柄(11)、铰接槽(15)、限位销(18)、连接座(13)、连接套筒(12)、连接片(17)以及弹簧(19),所述手柄(11)设置在所述安装槽(6)的外侧,所述铰接槽(15)开设在所述第一内管(2)插入所述外管(1)内部一端的端部,所述限位销(18)固定安装在所述外管(1)的内部,所述连接座(13)的一端与所述手柄(11)的一端固定连接,且所述连接座(13)的另一端贯穿所述安装槽(6)并通过销轴(16)铰接在所述铰接槽(15)的内部,所述连接套筒(12)活动安装在所述外管(1)的内部,所述连接片(17)的一端通过销轴(16)与所述连接座(13)的一侧铰接连接,且所述连接片(17)的另一端通过销轴(16)与所述连接套筒(12)的一端铰接连接,所述弹簧(19)的一端安装在所述连接套筒(12)的内部,且所述弹簧(19)的另一端与所述限位销(18)相抵触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件(33)包括插孔(34)和销钉(9),所述销钉(9)可拆卸安装在所述插孔(34)以及所述限位孔(8)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件(33)包括插孔(34)和弹性组件(10),所述弹性组件(10)包括弹簧片(25)和按钮(35),所述弹簧片(25)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内管(3)的内部,所述按钮(35)固定安装在所述弹簧片(25)的另一端,且所述按钮(35)穿过所述插孔(34)延伸至所述限位孔(8)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固定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组接触单元(5),其中一组所述接触单元(5)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内管(2)背向所述外管(1)的一端端部,且其中另一组所述接触单元(5)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内管(3)背向所述外管(1)的一端端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接触单元(5)均包括一固定螺栓(20)以及一接触板(21),两个所述接触板(21)通过所述固定螺栓(20)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内管(2)背向所述外管(1)的一端端部和所述第二内管(3)背向所述外管(1)的一端端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板(21)包括固定板(27)、连接杆(28)以及橡胶板(26),所述连接杆(28)固定安装在所述固定板(27)的一侧面上,且所述连接杆(28)通过所述固定螺栓(20)安装在所述第一内管(2)背向所述外管(1)的一端端部内部或所述第二内管(3)背向所述外管(1)的一端端部内部,所述橡胶板(26)固定安装在所述固定板(27)的另一侧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型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板(26)远离所述固定板(27)的侧面上均匀一体设有若干凸起(29),若干所述凸起(29)均为梯形凸起。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接触单元(5)均包括圆柱销(22)、内插杆(23)、圆板(30)以及圆柱型块(24),所述内插杆(23)通过所述圆柱销(22)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内管(2)背向所述外管(1)的一端端部内部或所述第二内管(3)背向所述外管(1)的一端端部内部,所述圆板(30)固定在所述内插杆(23)的一端端部,且所述圆板(30)位于所述第一内管(2)和所述第二内管(3)的外部,所述圆柱型块(24)固定在所述圆板(30)远离所述内插杆(23)的一侧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新型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板(30)的直径大于所述内插杆(23)的直径,且所述圆板(30)的直径大于所述圆柱型块(24)的直径。
10.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固定器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手柄(11)抬起,然后将该新型固定器的两端分别抵触在被固定物上;
步骤二、通过操作锁止件(33)调节第二内管(3)在外管(1)内部的长度,直至第二内管(3)不能再伸长为止;
步骤三、按压手柄(11),使得手柄(11)贴合在外管(1)的外部,弹簧(19)受到压缩时将通过连接套筒(12)将连接片(17)压紧,连接片(17)对连接座(13)施加压力,连接座(13)将第一内管(2)向外管(1)的外部顶紧,此时该新型固定器的两端分别与被固定物压紧,从而实现对被固定物的固定;
步骤四、抬起手柄(11)并通过操作锁止件(33)使得第二内管(3)缩入外管(1)的内部,即可取下该新型固定器,实现对被固定物的松开。
CN201910349724.XA 2019-04-28 2019-04-28 一种新型固定器及其使用方法 Pending CN11005354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49724.XA CN110053543A (zh) 2019-04-28 2019-04-28 一种新型固定器及其使用方法
PCT/CN2019/085454 WO2020220379A1 (zh) 2019-04-28 2019-05-05 一种新型固定器及其使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49724.XA CN110053543A (zh) 2019-04-28 2019-04-28 一种新型固定器及其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53543A true CN110053543A (zh) 2019-07-26

Family

ID=673213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49724.XA Pending CN110053543A (zh) 2019-04-28 2019-04-28 一种新型固定器及其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0053543A (zh)
WO (1) WO2020220379A1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86715B1 (en) * 1999-05-05 2001-02-13 Multiprens C.A. Cargo bar with force limitation mechanism
DE202010000049U1 (de) * 2010-01-15 2010-06-17 Huang, Han-Ching Längenverstellbares Rohr mit Sicherungsmechanismus
CN201613847U (zh) * 2009-12-18 2010-10-27 杭州海利机械有限公司 可调式顶杆支撑管
CN201619511U (zh) * 2010-01-08 2010-11-03 黄汉卿 伸缩管定位结构
CN102211544A (zh) * 2011-04-29 2011-10-12 浙江双友物流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撑货器
WO2018117951A1 (en) * 2016-12-21 2018-06-28 Ergo Load Ab Cargo support comprising a locking mechanism of eccenter type
CN109465111A (zh) * 2019-01-14 2019-03-15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电气自动化设备除尘装置
CN109541030A (zh) * 2019-01-09 2019-03-29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爬壁空鼓检测机器人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13647A (en) * 1997-04-01 1998-09-29 Chen; Ming-Chi Retaining/fixing device
CN2452935Y (zh) * 2000-11-28 2001-10-10 黄汉卿 一种货物固定架
CN201086692Y (zh) * 2007-07-23 2008-07-16 浙江双友物流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改良的防盗撑货器
CN206900236U (zh) * 2017-06-08 2018-01-19 常州安耐佳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可伸缩固定器
CN207433365U (zh) * 2017-10-30 2018-06-01 常州安耐佳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可微调固定器
CN208264092U (zh) * 2018-06-07 2018-12-21 常州安耐佳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节固定器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86715B1 (en) * 1999-05-05 2001-02-13 Multiprens C.A. Cargo bar with force limitation mechanism
CN201613847U (zh) * 2009-12-18 2010-10-27 杭州海利机械有限公司 可调式顶杆支撑管
CN201619511U (zh) * 2010-01-08 2010-11-03 黄汉卿 伸缩管定位结构
DE202010000049U1 (de) * 2010-01-15 2010-06-17 Huang, Han-Ching Längenverstellbares Rohr mit Sicherungsmechanismus
CN102211544A (zh) * 2011-04-29 2011-10-12 浙江双友物流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撑货器
WO2018117951A1 (en) * 2016-12-21 2018-06-28 Ergo Load Ab Cargo support comprising a locking mechanism of eccenter type
CN109541030A (zh) * 2019-01-09 2019-03-29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爬壁空鼓检测机器人
CN109465111A (zh) * 2019-01-14 2019-03-15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电气自动化设备除尘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林鸣玉等: "《电泳涂装工艺与管理》", 30 September 2015, 广东科技出版社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220379A1 (zh) 2020-1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99724B (zh) 具有室温磷光和延迟荧光性质的碳量子点及其合成和应用
CN108057595A (zh) 一种高耐磨性汽车轮毂涂装工艺
CN110053543A (zh) 一种新型固定器及其使用方法
Prabhakaran et al. Gelcasting of alumina from acidic aqueous medium using acrylic acid
CN110607079A (zh) 一种基于石化工业废催化剂的沥青改性剂及制备方法
CN110483078A (zh) 一种钢包下水口复合层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206842989U (zh) 轮胎无损夹持装置
CN108892806A (zh) 胶乳海绵负载石墨烯的制备方法
CN105505011B (zh) 一种合成革涂饰水性环保纳米色浆的制备方法
CN211949488U (zh) 一种建筑装饰用升降平台
CN201231985Y (zh) 40呎散货集装箱接卸装置
CN107055391A (zh) 一种基于液压缸自启动式举升机及其装配方法
CN209160649U (zh) 一种斗式提升机的上料机构
CN207016058U (zh) 用于滚筒表面的耐磨装置及应用其的滚筒
CN207346970U (zh) 一种起重机的吊装机构
CN220410640U (zh) 一种涂料生产线用输送设备
CN107987687A (zh) 高耐磨性汽车轮毂涂装用粉末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208032466U (zh) 一种制备植物基烷氧基化环保乳化剂的混合设备
CN206733976U (zh) 一种折叠式拆胎器
CN215592358U (zh) 一种模具专用防脱防翻转吊钩
CN109910397A (zh) 一种多层复合金属板及生产方法
CN114952190B (zh) 一种轻量化货柜液压尾板处理装置及组合方法
CN220434524U (zh) 铁路车辆关门压杆装置
CN207934801U (zh) 一种天然气管道的检修架
CN208177610U (zh) 一种腻子粉生产研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