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51378A - Ct成像方法、ct数据采集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Ct成像方法、ct数据采集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51378A
CN110051378A CN201910364363.6A CN201910364363A CN110051378A CN 110051378 A CN110051378 A CN 110051378A CN 201910364363 A CN201910364363 A CN 201910364363A CN 110051378 A CN110051378 A CN 1100513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scan data
static
equipment
sc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6436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51378B (zh
Inventor
季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United Imaging Healthc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United Imaging Healthc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United Imaging Healthc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United Imaging Healthc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36436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051378B/zh
Publication of CN1100513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513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513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513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02Arrangements for diagnosis sequentially in different planes; Stereoscopic radiation diagnosis
    • A61B6/03Computed tomography [CT]
    • A61B6/032Trans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C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52Devices using data or image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 A61B6/5211Devices using data or image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involving processing of medical diagnostic data
    • A61B6/5229Devices using data or image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involving processing of medical diagnostic data combining image data of a patient, e.g. combining a functional image with an anatomical imag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52Devices using data or image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 A61B6/5258Devices using data or image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involving detection or reduction of artifacts or nois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58Testing, adjusting or calibrating thereof
    • A61B6/582Calibratio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High Energy & Nuclear Physics (AREA)
  •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CT成像方法、CT数据采集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通过分别接收静态CT影像设备发送的待检测部位的第一扫描数据和旋转影像设备发送的待检测部位的第二扫描数据,根据第一扫描数据和第二扫描数据生成目标扫描数据,对目标扫描数据进行重建,得到CT图像,由于将采集的第二扫描数据与第一扫描数据进行了结合,使第一扫描数据包括任意采样角度,使静态产生的图像CT影像设备兼顾高图像分辨率和高时间分辨率的优点,同时,可以将静态CT影像设备的探测器接收的散射光子校正剔除,解决了现有技术方案由于静态CT影像设备的探测器同时接收直射光子和散射光子,导致无法确定X光子准确路径的问题,实现提高静态CT图像的分辨率的效果。

Description

CT成像方法、CT数据采集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尤其涉及一种CT成像方法、CT成像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CT(Computed Tomography)是指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成像原理为:X射线源发出的X射线对人体检查部位一定厚度的层面进行扫描,X射线探测器接收透过该层面的X射线,将X射线转变为可见光,由光电转换器转变为电信号,再经模拟/数字转换转为数字信号,输入计算机处理。图像形成的处理有如将选定层面分成若干个体积相同的长方体,称之为体素(voxel)。扫描所得信息经计算而获得每个体素的X线衰减系数或吸收系数,再排列成矩阵,即数字矩阵(digital matrix,经数字/模拟转换器(digital/anolog converter)把数字矩阵中的每个数字转为由黑到白不等灰度的小方块,即像素(pixel),并按矩阵排列,即构成CT图像。
如图1所示为静态CT系统的X光子路径示意图,从图像重建角度分析,为了获得高分辨率的CT图像,希望由X射线源1发射的X光子只有直射光子到达探测器2,但是,静态CT系统在实际成像过程中,无法通过防散射栅格滤除散射光子,使部分散射光子也能进入探测器。
可见,上述静态CT系统由于无法采用防散射栅格,导致探测器同时接收直射光子和部分散射光子,无法确定X光子准确路径,因此降低了静态CT图像的分辨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CT成像方法、CT数据采集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以实现提高CT成像的效果。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CT成像方法,其中,包括:分别接收静态CT影像设备发送的待检测部位的第一扫描数据和旋转影像设备发送的所述待检测部位的第二扫描数据;
根据所述第一扫描数据和所述第二扫描数据生成目标扫描数据;
对所述目标扫描数据进行重建,得到CT图像。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扫描数据和所述第二扫描数据生成目标扫描数据之前,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扫描数据对应的扫描过程信息和所述第二扫描数据对应的扫描过程信息,所述扫描过程信息包括扫描过程中的床码位置和采样角度;
根据所述第一扫描数据对应的扫描过程信息和所述第二扫描数据对应的扫描过程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扫描数据与所述第二扫描数据的对应关系。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扫描数据和所述第二扫描数据生成目标扫描数据,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扫描数据与所述第一扫描数据对应的所述第二扫描数据进行做差,得到第一散射数据;
对所述第一散射数据进行低通滤波,得到第二散射数据;
基于所述第二散射数据对所述第一扫描数据进行校正,得到所述目标扫描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基于所述第二散射数据对所述第一扫描数据进行校正,得到所述目标扫描数据,包括:
将所述第一扫描数据与所述第二散射数据进行对应数据做差,生成所述目标扫描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扫描数据和所述第二扫描数据生成目标扫描数据,包括:
基于所述第二扫描数据与所述第一扫描数据的对应关系,如果所述第二扫描数据不具有对应的所述第一扫描数据,将所述第二扫描数据作为所述第一扫描数据,并将所述第二扫描数据的扫描过程信息作为所述第一扫描数据的扫描过程信息。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CT数据采集方法,其中,应用于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CT成像方法,包括:
在基于静态CT影像设备采集待检测部位的静态投影数据时,控制预设固定角度间隔的X射线源同步发射X射线;
控制与所述预设固定角度间隔的X射线源对应的探测器同步采集投影数据;
根据采集的所述投影数据,生成所述待检测部位的静态扫描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角度间隔的X射线源不重叠,以及与所述预设固定角度间隔的X射线源对应的探测器不重叠。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CT成像系统,其中,包括:
静态CT影像设备,用于通过X射线源向待检测部位发射X射线,通过探测器接收透过所述待检测部位的X射线以及生成第一扫描数据;
旋转影像设备,用于扫描所述待检测部位,处理扫描后得到的数据,生成第二扫描数据;
第一处理器,用于控制所述静态CT影像设备的探测器发送待检测部位的第一扫描数据和控制旋转影像设备发送所述待检测部位的第二扫描数据,以及根据所述第一扫描数据和所述第二扫描数据生成目标扫描数据,并对所述目标扫描数据进行重建,得到CT图像。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CT成像设备,其中,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CT成像方法或者如第二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CT数据采集方法。
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CT成像方法或者如第二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CT数据采集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CT成像方法、CT数据采集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通过获取静态CT影像设备发送的第一扫描数据和旋转影像设备发送的第二扫描数据,根据第一扫描数据和第二扫描数据生成目标扫描数据,并根据目标扫描数据进行重建,由于旋转影像设备可以将采集的不包含散射光子的第二扫描数据与静态CT影像设备采集的第一扫描数据进行结合,使静态CT影像设备的探测器接收的散射光子校正剔除,解决了现有技术方案中由于静态CT影像设备的探测器同时接收直射光子和散射光子,导致无法确定X光子准确路径的问题,从而提高了静态CT图像的分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静态CT系统的X光子路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CT成像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静态CT影像设备的第一扫描数据的采集装置;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旋转CT影像设备的第二扫描数据的采集装置;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获取第一扫描数据与第二扫描数据的对应关系的流程图;
图6是步骤104的流程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CT数据采集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CT数据采集的原理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CT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CT成像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实施例一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CT成像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可适用于静态CT影像设备和旋转影像设备结合的情况,该方法可以由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CT成像系统的处理器来执行,该装置可以采用软件和/或硬件的方式实现。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2,分别接收静态CT影像设备发送的待检测部位的第一扫描数据和旋转影像设备发送的所述待检测部位的第二扫描数据。
其中,旋转影像设备可以为旋转CT影像设备、MR设备或者其他具有高图像分辨率的影像设备,本实施例以旋转CT影像设备为例进行解释。
可选的,第一扫描数据为静态CT影像设备的探测器接收的X射线强度数据,第二扫描数据可以为旋转CT影像设备的探测器接收的X射线强度数据。
如图3所示为静态CT影像设备的第一扫描数据的采集装置,静态CT影像设备上包括等间隔的多个X射线源和多个探测器,X射线源和探测器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多个X射线源和多个探测器呈圆环状分布。当对人体进行CT扫描时,等间隔的多个X射线源每隔固定时间向人体的待检测部位发射X射线,相应的,探测器采集的X射线经过检测部位的扫描数据。由于透过人体的X射线有一部分发生散射,并且静态CT影像设备无法安装防散射栅格(ASG),导致探测器接收的第一扫描数据包括直射光子和散射光子。
传统的旋转CT影像设备为了减少散射光子,可以在探测器位置安装防散射栅格(ASG),如图4所示为旋转CT影像设备的第二扫描数据的产生装置,X射线源设置在中心点,探测器以X射线源为圆心进行排布。当对人体进行CT扫描时,X射线源每隔固定时间旋转,向人体的待检测部位发射X射线,由于旋转CT影像设备上可以安装防散射栅格(ASG),使透过人体的散射光子被防散射栅格(ASG)吸收,由此可知探测器接收的第二扫描数据只包括直射光子。
为了根据第一扫描数据和第二扫描数据进行后续的图像重建,还需要确定第一扫描数据和第二扫描数据的对应关系,并根据该对应关系将第一扫描数据和第二扫描数据进行数据融合操作或者散射校正操作。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获取第一扫描数据与第二扫描数据的对应关系的流程图,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31,获取所述第一扫描数据对应的扫描过程信息和所述第二扫描数据对应的扫描过程信息。
其中,所述扫描过程信息包括扫描过程中的床码位置和采样角度。
可以理解的是,静态CT影像设备的探测器接收的第一扫描数据唯一对应一个层面以及一个采样角度,每一个层面可以由床码位置决定。同理,旋转CT影像设备的探测器接收的第二扫描数据也唯一对应一个床码位置以及一个采样角度。
步骤1032,根据所述第一扫描数据对应的扫描过程信息和所述第二扫描数据对应的扫描过程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扫描数据与所述第二扫描数据的对应关系。
对于本实施例提供的CT成像方法,静态CT影像设备和旋转CT影像设备扫描待检测部位的顺序不受限制。从CT成像的理论上分析,旋转CT影像设备可以在任意角度进行扫描,即包括任意一个采样角度,静态CT影像设备的采样角度由等间隔的多个X射线源决定。由此可以理解,根据床码位置以及采样角度,可以确定第二扫描数据与第一扫描数据的对应关系。例如,可以将具有相同床码位置和采样角度的第二扫描数据与第一扫描数据建立对应关系。
步骤104,根据所述第一扫描数据和所述第二扫描数据生成目标扫描数据。
其中,第一扫描数据和第二扫描数据均为CT重建的原始数据,本实施为了兼顾静态CT影像设备的高图像分辨率的优点以及旋转CT影像设备的高时间分辨率的优点,需要根据第一扫描数据和第二扫描数据进行散射校正和数据融合。
具体地解释数据融合,由于静态CT影像设备的采样角度由等间隔的多个X射线源决定,导致第一扫描数据中不包含某些采样角度的扫描数据,即第二扫描数据可能没有对应的第一扫描数据,由此,基于第二扫描数据与第一扫描数据的对应关系,如果第二扫描数据不具有对应的第一扫描数据,表明第一扫描数据中存在数据欠缺,将所述不存在对应关系的第二扫描数据作为所述第一扫描数据,对第一扫描数据进行补充,相应的将第二扫描数据的扫描过程信息作为第一扫描数据的扫描过程信息。
示例性地解释,第一扫描数据的采样角度为:10°、20°、30°、40°…360°;第二扫描数据的采样角度为:1°、2°、3°…10°、11°…20°…360°,可见,每个第二扫描数据不一定有对应采样角度的第一扫描数据,因此,可以将1°-9°、21°-29°…351°-359°的第二扫描数据作为第一扫描数据,也将第二扫描数据的扫描过程信息作为第一扫描数据的扫描过程信息,使第一扫描数据包括与第二扫描数据中相同采样角度对应的扫描数据,从而使静态CT影像设备生成的图像同时兼顾高图像分辨率的优点和高时间分辨率的优点。
结合图6解释散射校正,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41,基于所述第一扫描数据与所述第一扫描数据对应的所述第二扫描数据进行做差,得到第一散射数据。
可以理解的是,静态CT影像设备的探测器得到的第一扫描数据包括直射光子和散射光子,具体为:
ISCT=Iμ+Iscatter (公式1)
旋转CT影像设备的探测器得到的第二扫描数据近似只包括直射光子,具体为:
IRCT≈I′μ (公式2)
其中,在上述公式1和公式2中,ISCT为第一扫描数据;IRCT为第二扫描数据;Iu为第一扫描数据中的直射光子数据;Iu′为第二扫描数据中的直射光子数据;由于旋转CT影像设备的探测器接收的投影数据几乎不存在散射光子,则将IRCT近似为Iu′;Iscatter为第一扫描数据中的第一散射数据。
由公式1和公式2可知,将第一扫描数据ISCT与第一扫描数据ISCT对应的第二扫描数据IRCT进行做差,得到第一散射数据Iscatter
步骤1042,对所述第一散射数据进行低通滤波,得到第二散射数据。
其中,IRCT和Iu′为近似相同,第一扫描数据ISCT与第一扫描数据ISCT对应的第二扫描数据IRCT进行做差得到的第一散射数据,并不是真实的在静态CT影像设备进行扫描过程中的散射数据,同时由于人体的散射信号是低频信号,因此可以采用低通滤波器滤除第一散射数据Iscatter,即滤除第一扫描数据中的噪声数据,将经过低通滤波得到的噪声数据作为第二散射数据。
步骤1043,基于所述第二散射数据对所述第一扫描数据进行校正,得到所述目标扫描数据。
其中,对第一扫描数据进行校正可以是消除第一扫描数据中的散射数据,消除由散射光子导致的图像噪声。具体地,根据公式1,将所述第一扫描数据与所述第二散射数据进行对应数据做差,生成所述目标扫描数据,实现从第一扫描数据中的散射光子剔除的效果。
步骤106,对所述目标扫描数据进行重建,得到CT图像。
目标扫描数据确定后,即可根据目标扫描数据进行CT图像重建,以生成CT图像。
本实施例的CT成像方法的技术方案,通过分别接收静态CT影像设备发送的待检测部位的第一扫描数据和旋转影像设备发送的待检测部位的第二扫描数据,根据第一扫描数据和第二扫描数据生成目标扫描数据,对目标扫描数据进行重建,得到CT图像,由于将采集的第二扫描数据与第一扫描数据进行了结合,可以将静态CT影像设备的探测器接收的散射光子校正剔除,解决了现有技术方案中由于静态CT影像设备的探测器同时接收直射光子和散射光子,导致无法确定X光子准确路径的问题,从而实现提高静态CT图像的分辨率的效果。
实施例二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CT数据采集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所提供的CT数据采集方法可应用于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CT成像方法的静态CT影像设备中,该方法可以由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CT数据采集系统的处理器来执行,该装置可以采用软件和/或硬件的方式实现。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02,在基于静态CT影像设备采集待检测部位的静态投影数据时,控制预设固定角度间隔的X射线源同步发射X射线。
其中,所述固定角度间隔的X射线源不重叠,以及与所述预设固定角度间隔的X射线源对应的探测器不重叠。
可以理解的是,固定角度间隔可以为60°、90°、120°等,本实施例以60°为例解释。结合图8,当采用静态CT影像设备扫描待检测部位时,静态CT影像设备的处理器可以先控制第1组X射线源同步发射X射线,然后控制第2组X射线源同步发射X射线,或者先控制第2组X射线源同步发射X射线,然后控制第1组X射线源同步发射X射线,本实施例不做顺序限定。需要说明的是,在图8中还包括其他X射线源组合,图8仅示出第1组和第2组。
步骤204,控制与所述预设固定角度间隔的X射线源对应的探测器同步采集投影数据。
与固定角度间隔的X射线源相应的,探测器也为固定角度间隔,静态CT影像设备的处理器控制第1组探测器先接收透过人体的投影数据,然后控制第2组探测器接收透过人体的投影数据,或者,先控制第2组探测器先接收透过人体的投影数据,然后控制第1组探测器先接收透过人体的投影数据,本实施例不做顺序限定。
步骤206,根据采集的所述投影数据,生成所述待检测部位的静态扫描数据。
获取了所有的投影数据之后,即可根据所有的投影数据计算静态扫描数据,以完成CT数据采集。其中,探测器采集的投影数据中可以携带有扫描过程信息,扫描过程信息包括采样角度和床码位置,根据扫描过程信息对投影数据进行管理和存储,以形成静态扫描数据。
本实施例的CT数据采集方法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基于静态CT影像设备采集待检测部位的静态投影数据时,控制预设固定角度间隔的X射线源同步发射X射线,并控制与预设固定角度间隔的X射线源对应的探测器同步采集投影数据,然后根据采集的投影数据,生成待检测部位的静态扫描数据,由于静态CT影像设备通过固定角度间隔的X射线源同步发射X射线,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传统的静态CT影像设备由于一次只通过一个X射线源发射X射线导致的效率较低的问题,达到了提高扫描效率的目的。
实施例三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CT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系统用于执行上述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CT成像方法,CT成像系统100包括:
静态CT影像设备110,用于通过X射线源向待检测部位发射X射线,通过探测器接收透过所述待检测部位的X射线以及生成第一扫描数据;
旋转影像设备120,用于扫描所述待检测部位,处理扫描后得到的数据,生成第二扫描数据;
第一处理器130,用于控制所述静态CT影像设备的探测器发送待检测部位的第一扫描数据和控制旋转影像设备发送所述待检测部位的第二扫描数据,以及根据所述第一扫描数据和所述第二扫描数据生成目标扫描数据,并对所述目标扫描数据进行重建,得到CT图像。
其中,静态CT成像设备110和旋转影像设备120的扫描腔的孔径相同,可选地,静态CT成像设备110和旋转影像设备120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或者两者并排设置。优选地,该系统还可以包括:扫描床。扫描床可以设置在静态CT成像设备110、旋转影像设备120之间,扫描床的中心可以邻近或者对准静态CT成像设备110和旋转影像设备120之间的中心区域,扫描床可沿正向进入静态CT成像设备110,沿反向进入旋转影像设备120,从而方便成像扫描。
进一步地,第一处理器130还用于获取所述第一扫描数据的对应的扫描过程信息和所述第二扫描数据对应的扫描过程信息,所述扫描过程信息包括扫描过程中的床码位置和采样角度;
以及,根据所述第一扫描数据的对应的扫描过程信息和所述第二扫描数据对应的扫描过程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扫描数据与所述第二扫描数据的对应关系。
进一步地,第一处理器130还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扫描数据与所述第一扫描数据对应的第二扫描数据进行做差,得到第一散射数据;
对所述第一散射数据进行低通滤波,得到第二散射数据;
基于所述第二散射数据对所述第一扫描数据进行校正,得到所述目标扫描数据。
进一步地,第一处理器130还用于,将所述第一扫描数据与所述第二散射数据进行对应数据做差,生成所述目标扫描数据。
进一步地,第一处理器130还用于,基于所述第二扫描数据与所述第一扫描数据的对应关系,如果所述第二扫描数据不具有对应的所述第一扫描数据,将所述第二扫描数据作为所述第一扫描数据,并将所述第二扫描数据的扫描过程信息作为所述第一扫描数据的扫描过程信息。
进一步地,CT成像系统100还可以包括:控制器140和输出装置150。
控制器140可同时监测或控制静态CT影像设备110、旋转影像设备120、第一处理器130和输出装置150。控制器140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专门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专用指令处理器(Application Specific Instruction Set Processor,ASIP)、图形处理单元(GraphicsProcessing Unit,GPU)、物理处理器(Physics Processing Unit,PPU)、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Processing Processor,DSP)、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Gate Array,FPGA)、ARM处理器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输出装置150,比如显示器,可显示检测部位的CT图像。进一步地,输出装置150还可显示受检者的身高、体重、年龄、成像部位、以及静态CT影像设备110的工作状态等。输出装置150的类型可以是阴极射线管(CRT)输出装置、液晶输出装置(LCD)、有机发光输出装置(OLED)、等离子输出装置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CT成像系统100可连接一个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广域网(WideArea Network,WAN)、公用网络、私人网络、专有网络、公共交换电话网(Public SwitchedTelephone Network,PSTN)、互联网、无线网络、虚拟网络、或者上述网络的任何组合。
本实施例的CT成像系统的技术方案,通过分别接收静态CT影像设备发送的待检测部位的第一扫描数据和旋转影像设备发送的待检测部位的第二扫描数据,根据第一扫描数据和第二扫描数据生成目标扫描数据,对目标扫描数据进行重建,得到CT图像,由于将采集的第二扫描数据与第一扫描数据进行了结合,可以将静态CT影像设备的探测器接收的散射光子校正剔除,解决了现有技术方案中由于静态CT影像设备的探测器同时接收直射光子和散射光子,导致无法确定X光子准确路径的问题,从而实现提高静态CT图像的分辨率的效果。
实施例四
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了CT数据采集系统。该系统用于执行上述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CT数据采集方法,CT数据采集系统包括上一实施例中的:静态CT影像设备和第二处理器,在该系统实施例中未详尽描述的部分请参考实施例三。
所述第二处理器用于,在基于所述静态CT影像设备采集所述待检测部位的第一扫描数据时,控制预设固定角度间隔的X射线源同步发射X射线;
控制与所述预设固定角度间隔的X射线源对应的探测器同步采集投影数据;
根据同步采集的所述投影数据,生成所述待检测部位的静态扫描数据。
优选地,该系统还可以包括:扫描床。扫描床的中心可以邻近或者对准静态CT成像设备的中心区域,扫描床可沿正向或者反向进入静态CT成像设备从而方便成像扫描。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角度间隔的X射线源不重叠,以及与所述预设固定角度间隔的射线源对应的探测器不重叠。
本实施例的CT数据采集系统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基于静态CT影像设备采集待检测部位的静态投影数据时,控制预设固定角度间隔的X射线源同步发射X射线,控制与预设固定角度间隔的X射线源对应的探测器同步采集投影数据,然后根据采集的投影数据,生成待检测部位的静态扫描数据,由于静态CT影像设备通过固定角度间隔的X射线源同步发射X射线,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传统的静态CT影像设备由于一次只通过一个X射线源发射X射线导致的效率较低的问题,达到了提高扫描效率的效果。
实施例五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CT成像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10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示例性CT成像设备200的框图。图10显示的CT成像设备200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10所示,CT成像设备200包括:处理器210、存储器220、外部接口230。CT成像设备200中的处理器210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图10中以一个处理器210为例;CT成像设备200中的处理器210、存储器220、外部接口230。
处理器210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发明实施例中的CT成像方法和CT数据采集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处理器21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220中的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设备/终端/服务器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的CT成像方法和CT数据采集方法。
存储器220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终端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220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例中,存储器220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210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设备/终端/服务器。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外部接口230,用于将CT成像设备与外部设备连接。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一种CT成像方法,包括:
分别接收静态CT影像设备发送的待检测部位的第一扫描数据和旋转影像设备发送的所述待检测部位的第二扫描数据;
根据所述第一扫描数据和所述第二扫描数据生成目标扫描数据;
对所述目标扫描数据进行重建,得到CT图像。
或者,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一种CT数据采集方法,包括:
在基于所述静态CT影像设备采集所述待检测部位的静态投影数据时,控制预设固定角度间隔的X射线源同步发射X射线;
控制与所述预设固定角度间隔的X射线源对应的探测器同步采集投影数据;
根据采集的所述投影数据,生成所述待检测部位的静态扫描数据。
其中,静态CT成像设备和旋转影像设备的扫描腔的孔径相同,可选地,静态CT成像设备和旋转影像设备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或者两者并排设置。优选地,该系统还可以包括:扫描床。扫描床可以设置在静态CT成像设备、旋转影像设备之间,扫描床的中心可以邻近或者对准静态CT成像设备和旋转影像设备之间的中心区域,扫描床可沿正向进入静态CT成像设备,沿反向进入旋转影像设备,从而方便成像扫描。
当然,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其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不限于如上所述的方法操作,还可以执行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CT成像方法或CT数据采集方法的相关操作。
通过以上关于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可借助软件及必需的通用硬件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计算机的软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简称RAM)、闪存(FLASH)、硬盘或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CT成像方法和/或CT数据采集方法。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CT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分别接收静态CT影像设备发送的待检测部位的第一扫描数据和旋转影像设备发送的所述待检测部位的第二扫描数据;
根据所述第一扫描数据和所述第二扫描数据生成目标扫描数据;
对所述目标扫描数据进行重建,得到CT图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扫描数据和所述第二扫描数据生成目标扫描数据之前,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扫描数据对应的扫描过程信息和所述第二扫描数据对应的扫描过程信息,所述扫描过程信息包括扫描过程中的床码位置和采样角度;
根据所述第一扫描数据对应的扫描过程信息和所述第二扫描数据对应的扫描过程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扫描数据与所述第二扫描数据的对应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扫描数据和所述第二扫描数据生成目标扫描数据,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扫描数据与所述第一扫描数据对应的所述第二扫描数据进行做差,得到第一散射数据;
对所述第一散射数据进行低通滤波,得到第二散射数据;
基于所述第二散射数据对所述第一扫描数据进行校正,得到所述目标扫描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二散射数据对所述第一扫描数据进行校正,得到所述目标扫描数据,包括:
将所述第一扫描数据与所述第二散射数据进行对应数据做差,生成所述目标扫描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扫描数据和所述第二扫描数据生成目标扫描数据,包括:
基于所述第二扫描数据与所述第一扫描数据的对应关系,如果所述第二扫描数据不具有对应的所述第一扫描数据,将所述第二扫描数据作为所述第一扫描数据,并将所述第二扫描数据的扫描过程信息作为所述第一扫描数据的扫描过程信息。
6.一种CT数据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CT成像方法,包括:
在基于静态CT影像设备采集待检测部位的静态投影数据时,控制预设固定角度间隔的X射线源同步发射X射线;
控制与所述预设固定角度间隔的X射线源对应的探测器同步采集投影数据;
根据采集的所述投影数据,生成所述待检测部位的静态扫描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6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角度间隔的X射线源不重叠,以及与所述预设固定角度间隔的X射线源对应的探测器不重叠。
8.一种CT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静态CT影像设备,用于通过X射线源向待检测部位发射X射线,通过探测器接收透过所述待检测部位的X射线以及生成第一扫描数据;
旋转影像设备,用于扫描所述待检测部位,处理扫描后得到的数据,生成第二扫描数据;
第一处理器,用于控制所述静态CT影像设备的探测器发送待检测部位的第一扫描数据和控制旋转影像设备发送所述待检测部位的第二扫描数据,以及根据所述第一扫描数据和所述第二扫描数据生成目标扫描数据,并对所述目标扫描数据进行重建,得到CT图像。
9.一种CT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CT成像方法或者如权利要求6-7中任一项所述的CT数据采集方法。
10.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CT成像方法或者如权利要求6-7中任一项所述的CT数据采集方法。
CN201910364363.6A 2019-04-30 2019-04-30 Ct成像方法、ct数据采集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005137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64363.6A CN110051378B (zh) 2019-04-30 2019-04-30 Ct成像方法、ct数据采集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64363.6A CN110051378B (zh) 2019-04-30 2019-04-30 Ct成像方法、ct数据采集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51378A true CN110051378A (zh) 2019-07-26
CN110051378B CN110051378B (zh) 2023-07-25

Family

ID=673219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64363.6A Active CN110051378B (zh) 2019-04-30 2019-04-30 Ct成像方法、ct数据采集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051378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64419A (zh) * 2019-09-12 2020-01-10 东软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确定扫描视野的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ct系统
CN111528892A (zh) * 2020-05-11 2020-08-14 东软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放线控制方法、装置、ct设备及ct系统
CN114280087A (zh) * 2021-12-24 2022-04-05 北京航星机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ct成像系统及成像方法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96712A (zh) * 2002-10-01 2004-05-19 ��ʽ���綫֥ X射线ct装置
US20090012383A1 (en) * 2007-07-02 2009-01-08 Patrick Michael Virtue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volume fusion in diagnostic imaging
US20130251097A1 (en) * 2012-03-22 2013-09-26 Toshiba Medical System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pectral computed tomography (ct) with sparse photon counting detectors
US20140241489A1 (en) * 2013-02-28 2014-08-28 Toshiba Medical Systems Corporation Method for scattering correction for sparsely distributed stationary detectors and rotating x-ray source
US20140328451A1 (en) * 2013-05-03 2014-11-06 Toshiba Medical Systems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ynamic calibration of spectral ct with rotating x-ray source and stationary energy discriminating detectors
CN105361900A (zh) * 2014-08-26 2016-03-02 曹红光 静态实时ct成像系统及其成像控制方法
US20170296132A1 (en) * 2016-04-15 2017-10-19 Toshiba Medical Systems Corporation Method for estimation and correction of grid pattern due to scatter
CN107647878A (zh) * 2017-11-15 2018-02-02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Ct成像的方法、系统及计算机设备
US20180146945A1 (en) * 2016-11-30 2018-05-31 Siemens Healthcare Gmbh Method for the provision of quantitative ct image data acquired from a scanning field via a dual-source ct device
CN109171792A (zh) * 2018-09-29 2019-01-11 江苏影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成像方法及使用该成像方法的ct成像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96712A (zh) * 2002-10-01 2004-05-19 ��ʽ���綫֥ X射线ct装置
US20090012383A1 (en) * 2007-07-02 2009-01-08 Patrick Michael Virtue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volume fusion in diagnostic imaging
US20130251097A1 (en) * 2012-03-22 2013-09-26 Toshiba Medical System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pectral computed tomography (ct) with sparse photon counting detectors
US20140241489A1 (en) * 2013-02-28 2014-08-28 Toshiba Medical Systems Corporation Method for scattering correction for sparsely distributed stationary detectors and rotating x-ray source
US20140328451A1 (en) * 2013-05-03 2014-11-06 Toshiba Medical Systems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ynamic calibration of spectral ct with rotating x-ray source and stationary energy discriminating detectors
CN105361900A (zh) * 2014-08-26 2016-03-02 曹红光 静态实时ct成像系统及其成像控制方法
US20170164910A1 (en) * 2014-08-26 2017-06-15 Nanovision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Stationary real time ct imaging system and method thereof
US20170296132A1 (en) * 2016-04-15 2017-10-19 Toshiba Medical Systems Corporation Method for estimation and correction of grid pattern due to scatter
US20180146945A1 (en) * 2016-11-30 2018-05-31 Siemens Healthcare Gmbh Method for the provision of quantitative ct image data acquired from a scanning field via a dual-source ct device
CN108113695A (zh) * 2016-11-30 2018-06-05 西门子保健有限责任公司 提供借助双源ct设备采集的定量ct图像数据的方法
CN107647878A (zh) * 2017-11-15 2018-02-02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Ct成像的方法、系统及计算机设备
CN109171792A (zh) * 2018-09-29 2019-01-11 江苏影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成像方法及使用该成像方法的ct成像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杨民,路宏年,孙翠丽: "锥束扫描三维CT及其工程应用", CT理论与应用研究, no. 03, pages 43 - 49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64419A (zh) * 2019-09-12 2020-01-10 东软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确定扫描视野的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ct系统
CN110664419B (zh) * 2019-09-12 2023-05-02 东软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确定扫描视野的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ct系统
CN111528892A (zh) * 2020-05-11 2020-08-14 东软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放线控制方法、装置、ct设备及ct系统
CN114280087A (zh) * 2021-12-24 2022-04-05 北京航星机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ct成像系统及成像方法
CN114280087B (zh) * 2021-12-24 2024-04-09 北京航星机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ct成像系统及成像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51378B (zh) 2023-07-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18078B2 (en) Spot-size effect reduction
US7424089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constructing image by using straight-line trajectory scan
KR100752071B1 (ko) 방사선 촬영 시스템
CN110051378A (zh) Ct成像方法、ct数据采集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JPH0442011B2 (zh)
CN106510747A (zh) 一种双源双探测器锥形束ct系统
US7949087B2 (en) Radiography apparatus
US11241212B2 (en) Medical apparatus
US10969503B2 (en) Sensitivity correction method and photon counting detector
CN106157345A (zh) 用于生成图像的方法
US10258296B2 (en) X-ray CT apparatus including processing circuitry to improve a spatial resolution in a row direction and a channel direction
CN101099680A (zh) 多层探测器ct
CN109243585B (zh) 医学图像的生成方法和医学图像处理系统及其交互方法
US11559269B2 (en) X-ray imaging apparatus, medic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X-ray detector, and correction method of X-ray detector
US20210361248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utilizing an x-ray imaging system having a hybrid detector
JP7244280B2 (ja) 医用画像診断装置、および医用画像診断方法
US20220313191A1 (en) X-ray computed tomography apparatus, medical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dical image display method
US11080898B2 (en) Adaptive processing of medical images to reduce noise magnitude
JP7466401B2 (ja) 医用画像診断装置
JP7309988B2 (ja) 医用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医用画像処理方法
WO2024062894A1 (ja) 医用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医用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US11404159B2 (en) Medic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and medic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JP7144292B2 (ja) 医用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医用画像処理方法
US20230404514A1 (en) Medical data processing method, model generating method, and medical data processing apparatus
JP2018099169A (ja) X線ct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201807 Shanghai City, north of the city of Jiading District Road No. 2258

Applicant after: Shanghai Lianying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01807 Shanghai City, north of the city of Jiading District Road No. 2258

Applicant before: SHANGHAI UNITED IMAGING HEALTHCARE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