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80087A - 一种ct成像系统及成像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ct成像系统及成像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280087A CN114280087A CN202111603462.9A CN202111603462A CN114280087A CN 114280087 A CN114280087 A CN 114280087A CN 202111603462 A CN202111603462 A CN 202111603462A CN 114280087 A CN114280087 A CN 11428008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maging
- static
- subsystem
- dynamic
- detec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5
- 238000013170 computed tomography imag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0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9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927 fus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2591 computed tomograph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041 carbon nanotub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21393 carbon nanotub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059 diagnostic ima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84 electric fiel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360 explo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Radi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CT成像系统及成像方法,属于辐射成像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采用静态CT设备的CT系统需要大量射线源及探测器的问题。一种CT成像系统,包括:静态成像子系统、动态成像子系统和机架,所述静态成像子系统和所述动态成像子系统均固定于所述机架上,所述静态成像子系统包括固定设置的多组静态成像单元。本发明通过将静态成像子系统及动态成像子系统的融合,能够减少静态CT中射线源及探测器的布置数量,可以通过数据融合的方式获取到较为完备的投影数据,提高重建图像质量,得到相对完整以及理想的整体重建结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辐射成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CT成像系统及成像方法。
背景技术
在基于X射线的爆炸物检查技术中,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技术(简称“CT技术”)因其自身特有的优势,在安全检查领域被高度重视。
目前的安检CT设备主要分为基于滑环技术的螺旋CT和静态CT设备。螺旋CT设备通常将射线源和探测器布置在旋转机架上,通过滑环技术解决机架连续旋转的问题。由于部件所受的离心力随旋转速度平方增加,所以扫描速度的提高对机架性能有很高的要求。此外旋转过程中机架的角度精度和位置精度对成像质量也有极大的影响。这就导致其机械加工精度高,整个设备的成本较高,难以实现大孔径高速成像。
静态CT设备采用射线源和探测器在扫描过程中静止,无旋转运动的方式。所以其较螺旋CT有着扫描速度快,成本低等优点,这在安全检查和医疗成像上有重要意义。
然而静态CT设备也存在探测器散射、难以双能成像、需要大量射线源和探测器等缺点,并且静态CT设备需要布置数量较多的射线源及探测器,增大了CT设备的成本。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的分析,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CT成像系统及成像方法,用以解决现有采用静态CT设备的CT系统需要大量射线源及探测器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CT成像系统,包括:静态成像子系统、动态成像子系统和机架,所述静态成像子系统和所述动态成像子系统均固定于所述机架上,所述静态成像子系统包括固定设置的多组静态成像单元。
可选地,所述动态成像子系统包括旋转主体和动态成像单元,所述旋转主体安装在所述机架上,所述动态成像单元固定于所述旋转主体上。
可选地,所述静态成像单元包括1个或多个分散布设的多焦点射线源以及探测器组件。
可选地,所述静态成像单元之间所述多焦点射线源和所述探测器组件的布设方式为不相似、旋转相似或者旋转倾斜后相似中的一种或几种。
可选地,所述多焦点射线源的多个焦点分布在沿物体的输送通道的一个或多个平面上。
可选地,所述静态成像单元沿物体的输送方向间隔布设。
可选地,所述动态成像子系统位于所述静态成像子系统的上游、下游或所述静态成像单元之间。
可选地,所述成像单元构成沿所述输送通道的多个成像平面,所述成像平面相互平行,或者不同所述成像平面之间设置有夹角。
可选地,所述多焦点射线源与所述探测器组件之间设置有准直器,所述准直器包括设置在所述多焦点射线源出束口的前准直器,以及设置在所述探测器组件前端的后准直器。
可选地,每组所述成像单元中的多焦点射线源及探测器组件在物体输送方向上的投影互不重叠,多个所述成像平面重叠区域所对应的夹角不超过10°。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CT成像方法,采用上述的CT成像系统完成,包括如下步骤:物体先通过静态成像子系统,再通过动态成像子系统,之后进行数据重建,获取物体的三维信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可实现如下有益效果之一:
(1)通过将静态成像子系统及动态成像子系统融合在一个CT成像系统中,能够减少静态CT中射线源及探测器的布置数量,可以通过数据融合的方式获取到较为完备的投影数据,提高重建图像质量。
(2)静态成像子系统及动态成像子系统的交叉融合能够使各自的重建数据缺陷通过互补的形式得到增强,保证了整体的扫描效果,在降低总体设备成本以及提高扫描速度的前提下,得到相对完整以及理想的整体重建结果。
(3)本发明的CT成像方法可以在降低旋转主体的旋转速度(具体为1圈每秒)的情况下仍能呈现出良好的物体的三维信息。
(4)在整个静态成像子系统内,需要满足各个静态成像单元的等效旋转角度之和为180度加扇角,才能达到精确重建条件,本发明通过采用特定的射线源和探测器的布设方式,使得单一静态成像单元内的等效旋转角度N(α或α+β+γ)大于一定的数值,具体而言是60°≤N≤360°,从而可以实现在减少成像单元的布设数量的前提下仍能重建出高质量的图像,并且由于减少了成像单元的数量,因此能够实现物体的快速成像。
(5)本发明通过控制多组静态成像单元在X-Y平面的投影所对应的区域之间(即不同的成像平面之间)不重叠,或者不应有太大的重叠部分,具体地,是控制成像平面重叠区域相对于虚拟中心点所对应的夹角M不超过10°,能够避免出现多个投影平面之间重叠部分的投影数据的冗余叠加累积,有效减少了静态成像单元在输送通道上的设置数量,且能够保证静态成像单元的辐射范围。
(6)本发明通过将多个静态成像单元在Z向(物体输送方向)上分散布置(即多个成像单元的成像区域没有交叉),能够实现多个不同静态成像单元在物体输送通道上的间隔排布,并且能够使射线源完全充分地作用到被检测物体,有效降低了CT系统的整体设备成本。
(7)通过将静态成像单元沿物体输送通道分组,能够实现对每个静态成像单元的独立扫描控制,避免了对所有扫描数据进行整合后才能获取到的完整投影数据,有效提高了成像效率。
本发明中,上述各技术方案之间还可以相互组合,以实现更多的优选组合方案。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优点可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
附图说明
附图仅用于示出具体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整个附图中,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
图1为本发明中CT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第一静态成像单元在二维成像视野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二静态成像单元在二维成像视野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第三静态成像单元在二维成像视野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电容耦合式滑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旋转盘的部分剖视图;
图7为现有技术相邻发送天线的间距与天线宽度关系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内嵌发送天线的旋转盘的部分剖视图;
图9为本发明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射线源与探测器的布设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射线源与探测器的布设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第三种实施方式的射线源与探测器的布设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多组静态成像单元在X-Y平面的投影所对应的区域对应到虚拟中心的位置关系图。
附图标记:
1-第一静态成像单元;1-1-第一多排探测器;1-2-第一多焦点射线源;2-第二静态成像单元;2-1-第二多排探测器;2-2-第二多焦点射线源;3-第三静态成像单元;3-1-第三多排探测器;3-2-第三多焦点射线源;4-动态成像子系统;5-动态探测器;6-动态射线源;7-旋转主体;8-旋转盘;9-发送天线;10-第一凹槽;11-第二凹槽;12-接收单元。13-输送带;101-射线源焦点;20-探测器组件;30-虚拟中心点;40-FOV区域;50-多焦点射线源;60-一个静态成像单元在X-Y平面的投影所对应的区域;70-另一个静态成像单元在X-Y平面的投影所对应的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发明一部分,并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发明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一
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公开了一种CT成像系统,包括:物体输送部件、物体进出口、静态成像子系统、动态成像子系统和机架,所述静态成像子系统和所述动态成像子系统均固定于所述机架上,所述静态成像子系统包括固定设置的多组静态成像单元。
本发明中的CT成像系统,主要用于CT设备上,用于对行进中的物体进行扫描,CT成像系统包括静态成像子系统和动态成像子系统。
CT设备包括CT成像系统以及常见CT系统的物体输送部件,物体在输送部件所构成的输送通道上行进,且在行进过程中进行扫描。其中物体输送部件包括在安检CT中的运动电机以及输送带,或者在医疗CT上的运动电机及CT扫描床,物体在输送通道的进出口上设置有由铅门帘构成的射线屏蔽装置。
本发明中将物体在输送通道内的输送方向定义为Z向,依据右手坐标系定义X和Y向。静态成像单元在与X-Y平行的平面上设定二维成像视野(FOV),即单个切片的重建区域范围,二维成像视野等同于通道入口处的尺寸,也就是切片可包含所扫描物体的信息,将FOV区域的中心点定义为虚拟中心点。
具体地,静态成像子系统所包括多组静态成像单元,静态成像单元固定连接在机架上,每组静态成像单元均包括射线源及探测器。
在每个静态射线源与静态探测器上均设置有准直器,其中准直器设置在静态射线源与静态探测器之间,具体包括设置在静态射线源出束口的前准直器,以及设置在静态探测器前端的后准直器,通过设置的准直器能够保证各个子模块之间的相互独立,使得每个静态成像单元上的射线源的射线开启互不影响,从而加速成像速度。
动态成像子系统包括旋转主体和动态成像单元,旋转主体安装在所述机架上,所述动态成像单元固定于所述旋转主体上。
具体而言,动态成像单元包括连接在旋转机架上的动态射线源6及动态探测器5,动态射线源6及动态探测器5在旋转主体7上相对设置。旋转主体7在对物体进行扫描时处于旋转状态,通过带动动态射线源6及动态探测器5在输送通道外围旋转,从而实现对物体的动态扫描。
在对物体进行扫描时,首先将物体置于输送带13上,后随输送带13保持匀速行进,依次进入第一静态成像单元1、第二静态成像单元2、第三静态成像单元3及动态成像子系统4。静态成像子系统内的焦点依次开启或者采用设定的开启顺序,子系统内的静态探测器接收射线透射过物体后的衰减信号,并不断将接收到的信号传入数据处理计算机中。而旋转主体架7匀速转动,动态射线源发出X射线束透射物体,动态探测器接收透射过物体的衰减信号,并不断将接收到的信号传入数据处理计算机中。随后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使用重建算法获取物体不同位置的断层数据。
其中静态成像子系统和动态成像子系统固定在CT设备的预设位置上,由CT成像系统所包围形成的区域即为物体进出的输送通道。
对于静态成像子系统和动态成像子系统在物体输送方向上的设置位置,可以是动态成像子系统位于静态成像子系统的上游、下游或静态成像单元之间。
本发明中通过将静态成像子系统与动态成像子系统4融合交叉的形式,能够使各自的重建数据缺陷通过互补的形式得到增强,保证了整体的扫描效果,在降低总体设备成本以及提高扫描速度的前提下,得到相对完整以及理想的整体重建结果。
为了增加操作安全性,本实施例在物体进出口还设有射线屏蔽装置。示例性地,射线屏蔽装置可以为铅门帘。
本实施例的CT系统可以应用于安检领域,也可以应用于医疗领域。当应用于安检领域时,物体输送部件通常为运动电机及输送带;当应用于医疗领域时,物体输送部件通常为运动电机及CT扫描床。
实施例二
参见图1,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采用的是动态成像子系统位于静态成像子系统下游的布设方式。在输送通道上沿物体的输送方向依次设置有静态成像子系统及动态成像子系统,通过静动两套成像子系统实现物体静态扫描与动态扫描的融合。静态成像子系统及动态成像子系统沿着输送通道方向布置,物体依靠输送部件通过通道,在各个成像子系统数据采集后,完成整个扫描过程。
本实施例中,物体首先经过静态成像子系统的静态扫描,然后再通过设置在静态成像子系统下游的动态成像子系统进行动态扫描。静态成像子系统包括固定设置在CT系统上的多组静态成像单元,物体在依次通过多组静态成像单元的扫描后,最后通过动态成像子系统扫描成像。
射线源可以为分散式的,如图1所示,包含多个X射线发射焦点,优选基于碳纳米管的冷阴极X射线管,也可以为基于栅控技术的热阴极X射线管。
本实施例的探测器可以为单能探测器、双能探测器、光子计数探测器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的组合,也可以为平板探测器或者是多排探测器。
参见图1,CT成像系统包括静态成像子系统及动态成像子系统4,其中静态成像子系统采用三级能量型,包括沿输送通道方向布设的三组静态成像单元,三组静态成像单元彼此交错布置。每组静态成像单元包括分散布置的多个静态射线源,以及与多个静态射线源对应的多排静态探测器。
其中,参见图2-图4,第一静态成像单元1由第一多排探测器1-1和第一多焦点射线源1-2构成,第二静态成像单元2由第二多排探测器2-1和第二多焦点射线源2-2构成,第三静态成像单元3由第三多排探测器3-1和第三多焦点射线源3-2构成。
本实施例中的多组静态成像单元沿物体的输送方向间隔布设,且绕相同的旋转角度依次交错。对于每组静态成像单元内所有射线源连续排布的情况,本发明中将位于边缘的两个焦点射线源与其所在二维平面内的虚拟中心点的连线形成的夹角定义为等效旋转角度。
具体地,第一静态成像单元1的等效旋转角度为30度,第二静态成像单元2相对第一静态成像单元1绕Z轴旋转120度,第三静态成像单元3则相对第二静态成像单元2绕Z轴旋转120度。通过绕物体输送方向旋转相同的角度后,能够形成不同静态成像单元依次交错的布置形式,有效提高了静态成像子系统的辐射范围。
基于多个静态射线源以及多排静态探测器分散布置的形式,相对设置的静态射线源以及静态探测器可以为弧线型或者直线型的布设形式。
如图1所示,每组静态成像单元包括均为弧面结构的射线源安装座以及探测器安装座,射线源安装座以及探测器安装座均固定安装在机架上,并设置在物体输送带13的外围。相对应地,静态射线源及静态探测器分别在弧形面板上沿弧线设置。
在直线型的布设形式中,每组静态成像单元包括均为平板结构的射线源安装座以及探测器安装座,射线源安装座以及探测器安装座均固定安装在固定机架上,并设置在物体输送通道的外围。相对应地,静态射线源及静态探测器分别在平板上沿直线设置。
在图1所示的示例中,射线源安装座及探测器安装座相对设置在物体输送带13的两侧,且射线源安装座及探测器安装座的延伸方向平行设置,使静态射线源及静态探测器布设在同一成像平面上,且该成像平面垂直于物体的输送方向。另外,射线源安装座及探测器安装座在固定时还可在两者相对设置的前提下倾斜一定的角度,使静态射线源及静态探测器构成的成像平面相对于物体输送方向倾斜设置,满足静态射线源及静态探测器安装的灵活度。
本发明中并不对射线源安装座及探测器安装座的安装形式进行限定,射线源安装座及探测器安装座还可不设置在同一平面上,在布设时需要满足探测器对射线源发出射线检测的要求,这里进行说明。
第一静态成像单元1、第二静态成像单元2、第三静态成像单元3连续设置,则可以在物体通过第三静态成像单元3后,即可获取到全部的静态投影数据,能够使用静态重建算法进行图像重建。
静态成像子系统放置在动态成像子系统4的上游,物体在进入输送带13后,即可在静态成像子系统的扫描下获取到物体多个角度的投影数据,抽取每组多排探测器中的中间排的探测器数据即线数据,随后将线数据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得到物体二维DR图像。通过静态成像子系统,能够在重建出物体三维图像前即可获取物体多个角度下的DR图像,有助于安检员提前判断物体信息,定位嫌疑物的位置。
本实施例中每组静态成像单元的结构相同,基于每组射线源的等效旋转角度为30度,静态成像子系统中所有射线源的等效旋转角度总和为90度,相较于一般的静态CT系统,采用的射线源和探测器数量有较大程度的减少,极大降低了设备成本。但是90度的等效旋转角度总和远没达到旋转角为180度加扇角的精确重建条件,设置在静态成像子系统下游的动态成像子系统4,能够弥补静态扫描中数据不足的缺陷,通过静态成像及动态成像相结合的形式,能够得到相对完整的扫描数据,在减少设备组成的前提下,保证了扫描数据的完整性。
为了满足成像系统快速扫描的需求,需要提高物体通过成像系统的速度。系统内的静态成像子系统由于可以快速切换射线源焦点,物体在输送通道上的通过速度并不会对静态成像子系统的成像造成太大影响。
目前在一般的动态扫描系统中,旋转主体7的旋转速度为2~4圈每秒,对于物体运动速度为0.3m/s,螺距在1.5左右的CT设备,如果采用1圈每秒的旋转速度,在物体运动速度提升到0.5m/s时,螺距会达到5左右。这种大螺距条件下,旋转扫描的数据对应的重建结果会非常差。通过静态成像子系统与动态成像子系统4的融合,能够在物体运动速度较快的工况下,对旋转部分的数据对应的较差的重建结果进行弥补,通过静态成像子系统和动态成像子系统4获取数据的相互融合,能够在较快的物体输送速度下获取到物体扫描较好的重建结果,满足了成像系统快速扫描的需求,实现了整体重建结果不受物体较快通过速度的影响,增强了系统的稳定性并提高了扫描效率。
实施例三
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采用实施例一的静态成像单元,每组静态成像单元包括分散布设的多焦点射线源50和探测器组件20,分布式射线源包括多个射线源焦点101,射线源优选基于碳纳米管的冷阴极X射线管或基于栅控技术的热阴极X射线管。每组静态成像单元中的射线源焦点101分布在沿输送通道的一个或多个平面上,可以排布为直线或弧线,其相邻焦点间可以为等间距布设,也可以为非等间距布设的形式。不同静态成像单元所对应的分布式多焦点射线源排布可以为相同的布置形式,也可以为不同形式的组合,此外每个射线源可以设定管电压、高低压切换、相邻焦点高低压切换等。每组静态成像单元中探测器组件20包括与多焦点射线源50相对的单排探测器,或者多排探测器的中心排探测器。
另外,多组静态成像单元中的多焦点射线源50与排列分布的探测器组件20构成沿输送通道的多个成像平面,多个成像平面可以平行于X-Y平面,即与Z轴呈90°夹角;也可以不平行于X-Y平面,即与Z轴不呈90°夹角;另外,多个不平行于X-Y平面的成像平面之间还可以为不平行的关系,即每个成像平面与Z轴之间设置有不同的倾斜角度。
通过将多焦点射线源50与探测器组件20采用分散布设的形式,相较于整环布设的射线源和探测器的形式,能够减少射线源和探测器的排布数量,降低设备成本。结合沿输送通道设置的多组静态成像单元,能够在行进过程中实时成像,提高物体的成像效率。
以下以不同实施方式的形式对射线源与探测器组件的布设形式进行展开说明。
第一种实施方式
参见图9,本实施例中的每组静态成像单元包括平行于X-Y平面的分布式多焦点射线源50以及探测器组件20。其中射线源焦点101沿直线等距排布,探测器组件20包括与射线源焦点101设置在同一平面的单排探测器,设置在边缘的两个射线源焦点101的射线覆盖范围包含了以虚拟中心点30为中心的整个FOV区域40。
多个静态成像单元构成了多个平行于X-Y平面的成像平面,且多个相互平行的成像平面均垂直于物体的输送方向。
第二种实施方式
参见图10,本实施例中的每组静态成像单元包括平行于X-Y平面的分布式多焦点射线源50以及探测器组件20。其中射线源焦点101在同一平面上沿折线排布,探测器组件20与射线源焦点101相对设置,探测器组件20同样以折线排布的形式进行设置。折线排布的探测器组件20与折线排布的多焦点射线源50整体呈六边形的成像结构,多焦点射线源50的多个射线源焦点101所对应的照射区域均覆盖整个FOV区域40。探测器组件20为多排探测器,图10中仅仅展示了中间排探测器,其余排探测器平行于中间排排探测器沿Z向排布。
需要说明的是,图10中示出的是呈折现排布的多个射线源焦点101位于同一平面内的情形,并且多排探测器中的中间排探测器也位于该平面内的情形。实际上,不同的射线源焦点101可以沿X轴或者Y轴旋转一定的角度,即射线源焦点101可以分布在不同的平面上。另外,除了中间排探测器,其余排探测器平行于中间排排探测器沿Z向排布。
第三种实施方式
参见图3,本实施例中的每组静态成像单元包括设置在输送通道外围的多个子模块,具体包括三个相对设置的子模块,每个子模块中的多焦点射线源50与探测器组件20分别对应设置,三个子模块设置在同一平面上,能够形成同一个成像平面。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每组成像平面可以平行于X-Y平面,也可以整体绕X轴或Y轴旋转一定的角度,即不再平行于X-Y平面,或者在物体的输送方向上整体倾斜设置。
每个子模块包括成对设置的单排射线源及单排探测器,三个子模块构成了每组静态成像单元的六边形的成像结构。
在每个子模块的多焦点射线源50和探测器组件20上均设置有准直器,其中准直器设置在多焦点射线源50与探测器组件20之间,具体包括设置在多焦点射线源50出束口的前准直器,以及设置在探测器组件20前端的后准直器,通过设置的准直器能够保证各个子模块之间的相互独立,使得每个子模块上的射线源的射线开启互不影响,从而加速成像速度。
通过相互独立的成像子模块,能够在物体行进过程中独立进行子模块的成像,并不需要物体在通过整个输送通道后再重整成像数据,保证了成像过程的便捷性,提高成像效率。
本实施例中的每个子模块均没有覆盖整个FOV区域40,但是整体环绕FOV区域40的布局方式也无疑增大了等效旋转角度,即每组静态成像单元整体增大了对输送通道整体的照射面,从而保证每组静态成像单元对物体的有效成像。
另外,每组静态成像单元可以为相互平行的关系,即每组静态成像单元构成的成像平面均平行于X-Y平面,或者相对于X-Y平面的倾斜角度相同。也可以为不平行的关系,即每个成像平面相对于X-Y平面的倾斜方向或者倾斜角度不同,可根据具体的成像需要进行调整。
本发明中在每个射线源的出束口均设置有前准直器,能够将射线束限制在虚拟中心点附近,从而降低辐射剂量及保证良好的图像质量。此外还可设置相应滤波片,以过滤掉部分低能射线。成像模块分布式多焦点射线源50中射线源的开闭和数据采集可以采用设计的顺序,可以为单一静态成像单元内射线源按照从一侧边缘向另一侧边缘的方向依次开闭,也可以为完全随机的方式进行。
为了减少在整个输送通道上的静态成像单元的设置数量,尽量降低输送通道的长度,多组静态成像单元沿物体的输送方向间隔交错布置,每组静态成像单元内的等效旋转角度需要大于一定的数值,本发明中每组静态成像单元的等效旋转角度为60-360°。
间隔交错布置是指构成静态成像单元的所有部件所对应的Z向坐标范围没有交集。例如可以沿Z向摆放多个如图9中平行于X-Y平面的静态成像单元,此时每个静态成像单元的所有部件所对应的Z向坐标范围没有交集。
参见图9-图10,对于每组静态成像单元内所有射线源连续排布的情况,则将等效旋转角度定义为边缘的两个射线源焦点与其所在二维平面内的虚拟中心点的连线形成的夹角;参见图11,对于间断设置的静态成像单元中,将各自模块内边缘焦点与虚拟中心点的连线的夹角累加后的数值作为最后的等效旋转角度。
图9中,两个位于边缘的射线源焦点与虚拟中心点连线所形成的夹角α为100°。
图10中,两个位于端部的射线源焦点与虚拟中心点连线所形成的夹角α为90°。
图11中,三个子模块中分别位于边缘的两个射线源焦点与虚拟中心点连线所形成的夹角α、β以及γ累加后的角度为110°。
对于探测器的形式,可以为单能探测器、双能探测器、光子计数探测器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根据射线源的布置形式,探测器可以为单排探测器或者是多排探测器。在探测器上还可设置后准直器,以屏蔽散射射线,以降低不必要的辐射剂量。
通过前准直器及后准直器的相互结合,能够使前准直器限制射线源的射线范围,并使后准直器过滤散射射线,保证了进入探测器的射线尽量沿着射线源和探测器之间的方向进行照射。
为了在静态条件下实现多角度成像,需要多组静态成像单元,本发明中静态成像单元的数量不少于两组,多组静态成像单元在位置上不存在彼此重叠。具体地,基于静态成像单元沿物体输送方向间隔交错布置的形式,每组静态成像单元中的射线源及探测器在物体输送方向上的投影互不重叠。结合图9中的布设形式,静态成像单元可以沿Z向即物体输送方向设置多个平行于X-Y平面的静态成像单元,每个静态成像单元的所有部件所对应的Z向坐标范围没有交集,同时准直器的使用也可以避免静态成像单元之间的影响。
本发明中的多组静态成像单元在Z向上并不是简单重复的关系,如果按照相同的布局沿Z向重复排布在对物体照射时并不能达到有效的检测目的,这就需要多组静态成像单元在X-Y平面的投影所对应的区域之间(即不同的成像平面之间)不应有太大的重叠部分,具体地,一个静态成像单元在X-Y平面的投影所对应的区域60和另一个静态成像单元在X-Y平面的投影所对应的区域70相对于虚拟中心点所对应的夹角M不超过10°,如图12所示。通过该种设置方式,能够避免出现多个投影平面之间重叠部分的投影数据的冗余叠加累积,有效减少了静态成像单元在输送通道上的设置数量,且能够保证静态成像单元的辐射范围。
整个成像系统所需的静态成像单元数量与每组静态成像单元中等效旋转角度以及多组成像平面重叠区域相对于虚拟中心点所对应的夹角有关,需要根据实际成像需求调整。在其中一个具体的示例中,三个静态成像单元相对虚拟中心点的覆盖角度分别为90°、100°、110°,且不同成像平面重叠区域相对于虚拟中心点所对应的夹角M都是0°,则总的等效旋转角度为300°,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精确重建的条件。为了得到更加全面的重建数据,该示例中静态成像单元的数量不少于两组。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分布式静态CT系统所包括的多组静态成像单元之间多焦点射线源和探测器组件的布设方式可以为不相似、旋转相似或者旋转倾斜后相似中的一种或几种。参见图1,三个静态成像单元之间是旋转相似的关系,三者共同构成一个CT成像系统。
实施例四
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CT成像方法。该成像方法采用实施例一的CT成像系统完成,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物体(行李)置于传送带上,在传送带电机的带动下,物体(行李)随传送带保持匀速行进;
步骤2:物体(行李)进入CT扫描区,依次进入第一静态成像单元1、第二静态成像单元2、第三静态成像单元3及动态成像子系统4;
步骤3:在数据处理计算机中进行数据重建,获取物体不同位置的断层数据,然后将所有断层构成的三维数据在屏幕上做三维显示。
在上述步骤2中,静态成像子系统内的焦点依次开启或者采用设定的开启顺序,子系统内的静态探测器接收射线透射过物体后的衰减信号,并不断将接收到的信号传入数据处理计算机中。
在上述步骤2中,旋转主体7采用1圈每秒的速度匀速转动,动态射线源发出X射线束透射物体,动态探测器接收透射过物体的衰减信号,并不断将接收到的信号传入数据处理计算机中。
实施例五
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采用实施例一的CT旋转主体,所述CT旋转主体为采用滑环技术的电容耦合式滑环。包括旋转盘8、发送单元和接收单元。
如图5所示,发送单元包括发送天线9和发送端数据处理单元,发送端数据处理单元包括发送电路板和数据线,发送天线9和数据线均与发送电路板连接。示例性地,发送天线9与发送电路板通过接插件的形式连接。发送电路板固定于旋转盘上。
本发明采用的发送天线的形状为扁平状,或者说是条带状。
旋转盘为内部中空的大孔径环状,其外表面设有周向设置的第一凹槽10,该第一凹槽10的形状与发送天线9的形状相匹配,发送天线9置于该第一凹槽10内。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旋转盘的直径不同,位于第一凹槽10内的发送天线可以是1根,也可以是多根发送天线组成一个完整的圆形。具体而言,是电路板有两个通路,相邻的天线分别与电路板的一个通路连接。接收单元包括接收电路板和数据线,数据线与接收电路板连接。
接收单元12包括接收端数据处理单元和接收天线两部分,该两部分可以集成到一块印制电路上,也可以通过插件形式连接。
接收单元包括第一接收单元和第二接收单元,第一接收单元设于旋转盘的外表面附近,距离第一凹槽内的发送天线1.5-5mm。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旋转盘8的内表面也设有周向设置的凹槽(第二凹槽11),如图6所示。该第二凹槽11的形状与发送天线的形状相匹配,发送天线置于该第二凹槽内。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发送天线9固定于凹槽内,例如,可以通过粘贴的方式将发送天线固定于凹槽内。
第二接收单元设于旋转盘的内表面附近,距离第二凹槽内的发送天线1.5-5mm。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凹槽10和第二凹槽11的数量均为至少一个。例如,1个第一凹槽、1个第二凹槽;或者,1个第一凹槽、2个第二凹槽;2个第一凹槽、1个第二凹槽;或者,2个第一凹槽、2个第二凹槽,如图4所示。第二凹槽的位置可以与第一凹槽的位置相对应,也可以与第一凹槽不对应。
发送单元和接收单元之间是通过电容耦合原理实现的,也就是收发天线之间的电场耦合。如果不同组收发天线之间的距离太近,会出现不同收发模组之间的串扰情况,导致通信异常的情况出现。因此,为了防止同侧不同发送天线之间的信号干扰,现有技术中同侧不同发送天线之间的间距D不小于发送天线宽度W的三倍(即3W),并且不同侧发送天线之间的介质厚度H不小于发送天线宽度的三倍,如图7所示(为了便于表达,将发送天线示意为突出旋转盘的外表面)。
但受到空间的限制,不可能无限增大不同收发模组之间的距离。因此,在本发明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采用内嵌接收天线的方案,即凹槽的深度不是与发送天线的厚度相同,而是凹槽的深度大于发送天线的厚度,如图8所示。这样,在发送天线置于凹槽中后,发送天线的上表面与旋转盘的外表面存在高度差,即发送天线的上表面不与旋转盘的外表面齐平,而是低于旋转盘的外表面。
具体来说,天线的厚度为2mm,凹槽的深度为3mm。这样发送天线的表面距离旋转盘的侧面有1mm的距离。上述设置能够有效缩小发送信号的辐射场,因此,即使在缩小不同组发送天线之间的间距的情况下,也能减小不同收发模组之间的干扰,在保证信号正常通信的情况下,有效提高电滑环盘体的利用率。
本发明通过试验研究发现,采用上述内嵌式的结构设置,同侧的发送天线之间的间距不需要达到发送天线宽度的3倍(即3W),只需要为发送天线宽度1-2倍就能保证正常通信。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CT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静态成像子系统、动态成像子系统和机架,所述静态成像子系统和所述动态成像子系统均固定于所述机架上,所述静态成像子系统包括固定设置的多组静态成像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T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态成像子系统包括旋转主体和动态成像单元,所述旋转主体安装在所述机架上,所述动态成像单元固定于所述旋转主体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T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静态成像单元包括1个或多个分散布设的多焦点射线源以及探测器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CT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静态成像单元之间所述多焦点射线源和所述探测器组件的布设方式为不相似、旋转相似或者旋转倾斜后相似中的一种或几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CT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焦点射线源的多个焦点分布在沿物体的输送通道的一个或多个平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T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静态成像单元沿物体的输送方向间隔布设。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CT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态成像子系统位于所述静态成像子系统的上游、下游或所述静态成像单元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CT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单元构成沿所述输送通道的多个成像平面,所述成像平面相互平行或者不同所述成像平面之间设置有夹角。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CT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焦点射线源与所述探测器组件之间设置有准直器,所述准直器包括设置在所述多焦点射线源出束口的前准直器,以及设置在所述探测器组件前端的后准直器。
10.一种CT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9所述的CT成像系统完成,包括如下步骤:物体先通过静态成像子系统,再通过动态成像子系统,之后进行数据重建,获取物体的三维信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603462.9A CN114280087B (zh) | 2021-12-24 | 2021-12-24 | 一种ct成像系统及成像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603462.9A CN114280087B (zh) | 2021-12-24 | 2021-12-24 | 一种ct成像系统及成像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280087A true CN114280087A (zh) | 2022-04-05 |
CN114280087B CN114280087B (zh) | 2024-04-09 |
Family
ID=808753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603462.9A Active CN114280087B (zh) | 2021-12-24 | 2021-12-24 | 一种ct成像系统及成像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280087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453063A (zh) * | 2023-06-12 | 2023-07-18 | 中广核贝谷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dr图像与投影图融合的目标检测识别方法及系统 |
CN118216940A (zh) * | 2024-03-20 | 2024-06-21 | 清华大学 | 分布式射线源ct成像系统及成像方法 |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12379A (zh) * | 2006-08-30 | 2009-08-19 | 通用电气公司 | 使用静止计算机x射线断层造影几何结构的投影数据的采集和再现 |
CN103385732A (zh) * | 2013-07-25 | 2013-11-13 |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 一种静态ct扫描仪 |
WO2018153382A1 (zh) * | 2017-02-27 | 2018-08-30 | 北京纳米维景科技有限公司 | 适应大视野要求的静态实时ct成像系统及其成像方法 |
CN108577876A (zh) * | 2018-02-28 | 2018-09-28 | 西安交通大学 | 一种多边形静止ct及其工作方法 |
CN109343135A (zh) * | 2018-10-31 | 2019-02-15 | 北京纳米维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多级能量型静态安检ct系统及成像方法 |
CN110051378A (zh) * | 2019-04-30 | 2019-07-26 |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Ct成像方法、ct数据采集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209167556U (zh) * | 2018-10-31 | 2019-07-26 | 北京纳米维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多级能量型静态安检ct系统 |
CN209712944U (zh) * | 2018-09-29 | 2019-12-03 | 江苏一影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 Ct成像系统 |
CN112683934A (zh) * | 2020-12-04 | 2021-04-20 | 重庆大学 | 一种基于电子束扫描的x射线源静态ct成像系统及方法 |
US20210325563A1 (en) * | 2018-10-31 | 2021-10-21 | Nanovision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 Multi-energy static security ct system and imaging method |
-
2021
- 2021-12-24 CN CN202111603462.9A patent/CN11428008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12379A (zh) * | 2006-08-30 | 2009-08-19 | 通用电气公司 | 使用静止计算机x射线断层造影几何结构的投影数据的采集和再现 |
CN103385732A (zh) * | 2013-07-25 | 2013-11-13 |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 一种静态ct扫描仪 |
WO2018153382A1 (zh) * | 2017-02-27 | 2018-08-30 | 北京纳米维景科技有限公司 | 适应大视野要求的静态实时ct成像系统及其成像方法 |
CN108577876A (zh) * | 2018-02-28 | 2018-09-28 | 西安交通大学 | 一种多边形静止ct及其工作方法 |
CN209712944U (zh) * | 2018-09-29 | 2019-12-03 | 江苏一影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 Ct成像系统 |
CN109343135A (zh) * | 2018-10-31 | 2019-02-15 | 北京纳米维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多级能量型静态安检ct系统及成像方法 |
CN209167556U (zh) * | 2018-10-31 | 2019-07-26 | 北京纳米维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多级能量型静态安检ct系统 |
US20210325563A1 (en) * | 2018-10-31 | 2021-10-21 | Nanovision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 Multi-energy static security ct system and imaging method |
CN110051378A (zh) * | 2019-04-30 | 2019-07-26 |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Ct成像方法、ct数据采集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2683934A (zh) * | 2020-12-04 | 2021-04-20 | 重庆大学 | 一种基于电子束扫描的x射线源静态ct成像系统及方法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453063A (zh) * | 2023-06-12 | 2023-07-18 | 中广核贝谷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dr图像与投影图融合的目标检测识别方法及系统 |
CN116453063B (zh) * | 2023-06-12 | 2023-09-05 | 中广核贝谷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dr图像与投影图融合的目标检测识别方法及系统 |
CN118216940A (zh) * | 2024-03-20 | 2024-06-21 | 清华大学 | 分布式射线源ct成像系统及成像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280087B (zh) | 2024-04-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852979B2 (en) | Dual-focus X-ray tube for resolution enhancement and energy sensitive CT | |
CN114280087B (zh) | 一种ct成像系统及成像方法 | |
US8488736B2 (en) | Stacked flat panel x-ray detector assembly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 |
US9579075B2 (en) | Detector array comprising energy integrating and photon counting cells | |
US9119589B2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spectral computed tomography (CT) with sparse photon counting detectors | |
US8483352B2 (en) | Stacked x-ray detector assembly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 |
CN109343135B (zh) | 一种多级能量型静态安检ct系统及成像方法 | |
US8983024B2 (en) | Tetrahedron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with multiple detectors and/or source arrays | |
US20040125915A1 (en) | Radiological imaging apparatus | |
CN102446573A (zh) | X射线的混合准直器及其制作方法 | |
CN103674979A (zh) | 一种行李物品ct安检系统及其探测器装置 | |
WO1998033076A1 (en) | Radiation imaging using simultaneous emission and transmission | |
CN111388001A (zh) | 一种非旋转式计算机断层成像装置及方法 | |
AU2023204307A1 (en) | Multi-energy static security ct system and imaging method | |
US20230404496A1 (en) | Computed tomography apparatus,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operating method thereof | |
CN101453951A (zh) | 锥束ct半周期闭合螺旋轨迹 | |
CN117368238A (zh) | Ct扫描系统和方法 | |
CN217820094U (zh) | 一种ct成像装置 | |
CN102393528B (zh) | 计算机断层扫描的非对称减少的探测器及其制作方法 | |
EP4300083A1 (en) | Imaging system for radiographic examination | |
CN217359677U (zh) | 一种静态ct成像装置 | |
CN216907989U (zh) | 一种ct装置 | |
CN114047209B (zh) | 一种分布式静态ct系统及成像方法 | |
JP2000083942A (ja) | 放射線断層撮影方法および装置、放射線検出器並びにx線管 | |
CN114236625A (zh) | 一种ct系统及ct成像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