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50213B - 光插座、光模块以及光模块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光插座、光模块以及光模块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50213B
CN110050213B CN201780075712.1A CN201780075712A CN110050213B CN 110050213 B CN110050213 B CN 110050213B CN 201780075712 A CN201780075712 A CN 201780075712A CN 110050213 B CN110050213 B CN 11005021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optical receptacle
support member
disposed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7571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50213A (zh
Inventor
助川卓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npla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Enpla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nplas Corp filed Critical Enpla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0502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502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502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502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201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2Details
    • H01L31/0232Optical elements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the device
    • H01L31/02325Optical elements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the device the optical elements not being integrated nor being directly associated with the devic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12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e.g.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with, one or more electric light sources, e.g.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nd electrically or optically coupled thereto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Couplings Of Light Guides (AREA)
  • Light Receiving Elements (AREA)

Abstract

光插座具有光插座主体、支撑部件、粘接剂。光插座主体包括第一光学面、第二光学面、反射面、第一嵌合部、凹部。支撑部件包括:支撑部件主体;第二嵌合部,嵌合于第一嵌合部;以及通孔,与凹部对置,在支撑部件主体的内侧的面及与内侧的面相反侧的外侧的面上开口。粘接剂与凹部的内表面和支撑部件接触。光插座主体配置于比设置面更靠支撑部件侧的位置。

Description

光插座、光模块以及光模块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插座、具有光插座的光模块以及光模块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在使用了光纤或光波导等光传输体的光通信中,使用具备面发射激光器(例如,VCSEL:Vertical Cavity Surface Emitting Laser,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等发光元件(光元件)的光模块。光模块具有使从发光元件射出的包含通信信息的光向光传输体(例如光纤)的端面入射的光插座(光插口,optical socket)。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光模块,该光模块具有:基板;光插口,配置于基板的一侧的面;光元件,在与光插口对应的位置,配置于基板的另一侧的面。在光插口上安装有支撑带式光纤的端部的光插头。另外,光插口具有:第一透镜,使从光元件射出的光入射至内部,或使从带式光纤射出并在内部行进后的光向光元件射出;第二透镜,使从带式光纤射出的光入射至内部,或使从光元件射出并在内部行进后的光向带式光纤射出;以及反射面,使由第一透镜入射的光向第二透镜反射,或使由第二透镜入射的光向第一透镜反射。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光模块中,通过引线接合等将光元件固定于基板的一侧的面。接下来,以使光元件的光轴与第一透镜的中心轴一致的方式,将光插口固定于基板的另一侧的面。此时,在光插口和基板中的至少一者上涂覆粘接剂,来将光插口粘接于基板。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24627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光模块中,光插口直接粘接于基板,因此存在以下问题:在固定有光插座的基板上,对引线接合、其他光学部件以及电子部件等进行配置的区域受到限制。另外,可以设想,即使利用罩等来分开地配置光插座和基板,也会由于将光插头相对于光插口进行拆装和使用时的应力,而导致光插口与罩的粘接力成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与以往的光插座相比,能够提高光插座主体、引线接合、其他光学部件以及电子部件的设计的自由度的光插座。另外,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具有该光插座的光模块。并且,提供该光模块的制造方法。另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在分开地配置光插座主体和基板的情况下,即使将光传输体相对于光插座主体进行拆装和使用,也能够适当地维持光电转换元件和光传输体的光学耦合。
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光插座在配置于在基板上配置有光电转换元件的光电转换装置与光传输体之间时,用于将所述光电转换元件与所述光传输体的端面光学耦合,该光插座具有:光插座主体;支撑部件,支撑所述光插座主体;粘接剂,将所述光插座主体和所述支撑部件粘接,所述光插座主体包括:第一光学面,使从所述光电转换元件射出的发送光入射,或使从所述光传输体的端面射出并通过了所述光插座主体的内部的接收光向所述光电转换元件射出;第二光学面,使从所述光电转换元件射出并通过了所述光插座主体的内部的所述发送光向所述光传输体射出,或使从所述光传输体射出的所述接收光入射;反射面,使由所述第一光学面入射的所述发送光向所述第二光学面反射,或使由所述第二光学面入射的所述接收光向所述第一光学面反射;第一嵌合部,配置于与配置有所述第一光学面的面相反侧的面;凹部,形成于配置有所述第一嵌合部的面侧,所述支撑部件包括:支撑部件主体,该支撑部件主体包含用于设置于所述基板的设置面;第二嵌合部,配置于与所述光插座主体的配置有所述第一嵌合部的面对置的、所述支撑部件主体的内侧的面,且嵌合于所述第一嵌合部;以及通孔,与所述光插座主体的所述凹部对置,在所述支撑部件主体的内侧的面以及与所述内侧的面相反侧的外侧的面上开口,所述粘接剂以与所述凹部的内表面和所述支撑部件主体的内侧的面接触的方式,配置于所述光插座主体的所述凹部内,所述光插座主体配置于比所述设置面更靠所述支撑部件侧的位置。
本发明的光模块具有:光电转换装置,该光电转换装置包括基板、和配置在所述基板上的光电转换元件;以及本发明的光插座,所述基板与所述光插座主体间隔开。
本发明的光模块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工序:在使所述光插座主体的所述第一嵌合部和所述支撑部件的所述第二嵌合部嵌合的状态下,从所述支撑部件的所述通孔向所述光插座主体的所述凹部注入所述粘接剂,并使其固化,从而将所述光插座主体与所述支撑部件粘接以得到光插座的工序;以及以使所述基板与所述光插座主体间隔开的方式,将所述光插座固定于配置有所述光电转换元件的所述基板的工序。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与以往的光插座相比,可提高引线接合、其他光学部件、电子部件等的设计的自由度的光插座和光模块。
附图说明
图1A~图1E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光模块的结构的图。
图2是从第一光学面侧观察光插座主体的立体图。
图3A~图3C是表示光插座主体的结构的图。
图4A、图4B是表示光插座主体的结构的图。
图5A~图5C是表示支撑部件的结构的图。
图6A~图6C是表示支撑部件的结构的图。
图7A~图7C是表示变形例的支撑部件的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光模块100进行详细说明。
(光模块的结构)
图1A~图1E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光模块100的结构的图。图1A是光模块100的俯视图,图1B是仰视图,图1C是主视图,图1D是图1A的A-A线的剖面图,图1E是由图1D的虚线围成的区域的放大图。此外,在图1A、图1B、图1D及图1E中还示出了光传输体140和套管142。
如图1A~图1E所示,光模块100具有包括发光元件111和受光元件112等光电转换元件的基板安装型的光电转换装置110、以及光插座120。在将光传输体140连接到光插座120的状态下使用光模块100。
光电转换装置110具有基板113和光电转换元件。在发送用的光模块100中,使用发光元件111作为光电转换元件。另外,在接收用的光模块100中,使用受光元件112作为光电转换元件。并且,在发送接收用的光模块100中,使用发光元件111和受光元件112作为光电转换元件。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具有发光元件111和受光元件112的发送接收用的光模块100进行说明。
基板113例如是玻璃复合基板、环氧玻璃基板、柔性基板等。在基板113上配置有发光元件111和受光元件112。另外,在基板113的配置有发光元件111和受光元件112的面上形成有第一对准标记114。
发光元件111配置在基板113上,并向相对于配置有发光元件111的基板113的表面垂直的方向射出激光。不特别地限定发光元件111的数量。在本实施方式中,发光元件111的数量为四个。另外,也不特别地限定发光元件111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四个发光元件111以一定间隔沿着光传输体140的排列方向排列。发光元件111例如是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CSEL)。此外,在光传输体140排列成两列以上的情况下,发光元件111也可以以相同列数排列。
受光元件112配置在基板113上,接收从光传输体140射出的接收光。不特别地限定受光元件112的数量。在本实施方式中,受光元件112的数量为四个。另外,也不特别地限定受光元件112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四个受光元件112以一定间隔沿着光传输体140的排列方向排列成一列。具体而言,四个受光元件112以在俯视基板113时与四个发光元件111位于同一直线上的方式排列。受光元件112例如是光电二极管(PD)。此外,在光传输体140排列成两列以上的情况下,受光元件112也可以以相同列数排列。
第一对准标记114用于后述的光模块100的制造方法中,作为相对于基板113对光插座120进行定位时的基准。对于第一对准标记114的结构,只要能够发挥上述的功能即可,不特别地进行限定。第一对准标记114可以是形成于基板113上的凹部,也可以是凸部,也可以是通过涂装而涂上的图案。另外,对于第一对准标记114的俯视形状,也不特别地进行限定,可以是圆形,也可以是多边形。另外,也不限定第一对准标记114的位置。对于第一对准标记114,在从光电转换元件(发光元件111及受光元件112)观察时,可以配置于光传输体140侧,也可以配置于与光传输体140相反的一侧。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光电转换元件(发光元件111及受光元件112)观察时,第一对准标记114配置于与光传输体140相反的一侧。
对于光传输体140的种类,不特别地进行限定,包括光纤、光波导等。在本实施方式中,光传输体140是光纤。光纤既可以是单模态方式,也可以是多模态方式。不特别地限定光传输体140的数量。在本实施方式中,将8根光纤以一定间隔排列成一列。此外,也可以将光传输体140排列成两列以上。
套管142保持光传输体140的端部,并且相对于光插座主体150的第二光学面152对光传输体140的端面进行定位。套管142保持光传输体140的端部,并且构成为相对于光插座主体150拆装自如。套管142形成为筒状。在套管142的中空区域144中插入光传输体140。另外,在套管142的顶面形成有与中空区域144连通的粘接剂用注入口145。
光插座120在配置于光电转换元件与光传输体140之间的状态下,将多个发光元件111的发光面与多个光传输体140的端面分别光学耦合。将光传输体140插通于套管142的中空区域,并从粘接剂用注入口145浇注粘接剂,从而将光传输体140固定于套管142。另外,光插座120将多个受光元件112的受光面与多个光传输体140的端面分别光学耦合。以下,对光插座120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光插座的结构)
光插座120具有:光插座主体150;支撑部件160,支撑光插座主体150;以及粘接剂130,将光插座主体150和支撑部件160粘接。在此,“粘接剂”是指,具有规定的流动性的固化前的粘接剂和固化后的固化物这两者。
图2、图3A~图3C及图4A、图4B是表示光插座主体150的结构的图。图2是从第一光学面151侧观察光插座主体150的立体图。图3A是光插座主体150的俯视图,图3B是主视图,图3C是仰视图。图4A是光插座主体150的后视图,图4B是右视图。
如图2、图3A~图3C及图4A、图4B所示,光插座主体150是大致长方体形状的部件。光插座主体150具有透光性,使从发光元件111的发光面射出的发送光向光传输体140的端面射出,并且使从光传输体140射出的接收光向受光元件112的受光面射出。光插座主体150具有:多个第一光学面151、多个第二光学面152、反射面153、第一嵌合部154、套管用凸部156。使用对于光通信中所用的波长的光具有透光性的材料,来形成光插座主体150。作为这样的材料的例子,包括:聚醚酰亚胺(PEI)或环状烯烃树脂等透明的树脂。
第一光学面151是使从发光元件111射出的发送光折射并向光插座主体150的内部入射的光学面。另外,第一光学面151也是使在光插座120的内部行进过来的来自光传输体140的接收光折射并向受光元件112射出的光学面。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光学面151的形状是向发光元件111(受光元件112)呈凸状的凸透镜面。第一光学面151使从发光元件111射出的发送光转换为准直光。另外,第一光学面151使在光插座120的内部行进过来的准直光(接收光)收束。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八个)第一光学面151在光插座120的底面上,以与发光元件111的发光面和受光元件112的受光面分别对置的方式,沿着发光元件111的发光面和受光元件112的受光面的排列方向排列成一列。另外,对于第一光学面151相对于光电转换元件(发光元件111或受光元件112)的高度,不特别地进行限定,可以适当设定。另外,第一光学面151的俯视形状为圆形。优选第一光学面151的中心轴与发光元件111的发光面及受光元件112的受光面垂直。另外,优选第一光学面151的中心轴与从发光元件111射出的光(向受光元件112入射的接收光)的光轴一致。
由第一光学面151入射的光向反射面153行进。另外,从第一光学面151射出的接收光向受光元件112行进。此外,在发光元件111及受光元件112排列成两列以上的情况下,第一光学面151也以相同列数排列。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和图3C所示,将八个第一光学面151中的、图示右侧的四个第一光学面151设为发送侧的第一光学面151来使用,将左侧的四个第一光学面151设为接收侧的第一光学面151来使用。即,来自发光元件111的发送光入射至图示右侧四个发送侧的第一光学面151,在光插座主体150的内部行进过来的接收光从图示左侧四个接收侧的第一光学面151射出。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光插座主体150中,将八个第一光学面151二等分,且以相对于基板113的垂直面为中心,将一侧的区域作为发送侧发挥功能,将另一侧的区域作为接收侧发挥功能。
第二光学面152是使由第一光学面151入射并由反射面153反射后的发送光向光传输体140的端面射出的光学面。另外,第二光学面152也是使从光传输体140的端面射出的接收光折射并向光插座120的内部入射的光学面。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光学面152的形状是向光传输体140的端面呈凸状的凸透镜面。第二光学面152使在光插座主体150的内部行进的发送光向光传输体140的端面收束,并且使从光传输体140的端面射出的接收光转换为准直光。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八个)第二光学面152在光插座120的正面上,以与光传输体140的端面分别对置的方式,沿着光传输体140的排列方向排列成一列。另外,第二光学面152的俯视形状为圆形。优选第二光学面152的中心轴与光传输体140的端面垂直。另外,优选第二光学面152的中心轴与从光传输体140射出的光的光轴一致。此外,在光传输体140排列成两列以上的情况下,第二光学面152也以相同列数排列。
反射面153配置于光插座主体150的顶面侧,使由第一光学面151入射的发送光向第二光学面152反射。另外,反射面153使由第二光学面152入射的接收光向第一光学面151反射。在本实施方式中,反射面153以随着从光插座120的顶面靠近底面而远离第二光学面152(光传输体140)的方式倾斜。反射面153的倾斜角度相对于由第一光学面151入射的发送光的光轴和由第二光学面152入射的接收光的光轴为45°。
第一嵌合部154配置在与配置有第一光学面151的面相反侧的面,嵌合于支撑部件160的第二嵌合部162。由此,光插座主体150被支撑部件160支撑。对于第一嵌合部154的形状,只要能够发挥上述的功能即可,不特别地进行限定。第一嵌合部154配置于与配置有第一光学面151的光插座主体150的底面相反侧的光插座主体150的顶面。另外,对于第一嵌合部154的形状及数量,只要能够发挥上述的功能即可,不特别地进行限定。第一嵌合部154的形状可以是凹部,也可以是凸部。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嵌合部154的形状是在光插座主体150的顶面开口的圆筒状的凹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嵌合部154的数量是两个。
粘接剂用凹部(凹部)155形成于配置有第一嵌合部154的面(顶面)侧。在粘接剂用凹部155内配置有粘接剂130。另外,在与粘接剂用凹部155对置的位置,配置有后述的支撑部件160的通孔163。对于粘接剂用凹部155的形状,只要能够向内部注入粘接剂130并使其固化即可,不特别地进行限定。从确保光插座主体150与支撑部件160的粘接强度的观点来看,优选粘接剂用凹部155的形状是使粘接剂用凹部155内的粘接剂130与支撑部件160的接触面积较大的形状。对于粘接剂用凹部155的深度,根据粘接剂130的流动容易程度来适当设定。例如,优选粘接剂用凹部155的深度为0.1mm~0.5mm左右,更优选为0.3mm左右。另外,对于粘接剂用凹部155的位置及大小,优选配置在与通孔163连通的位置,且配置为在俯视光插座120时左右平衡。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两个第一嵌合部154之间配置有一个粘接剂用凹部155。
在本实施方式中,粘接剂用凹部155在配置有第一嵌合部154的面侧,在反射面153以外的位置开口,且不在配置有第二光学面152的面侧开口。因此,在注入粘接剂130时,不会发生固化前的粘接剂130到达第二光学面152和反射面153,而使光的耦合效率降低的情况。
套管用凸部156嵌合于套管142的套管用凹部143。由此,相对于光插座主体150对光传输体140的端面进行定位。套管用凸部156配置于多个第二光学面152的两侧。
图5A~图5C及图6A~图6C是表示支撑部件160的结构的图。图5A是支撑部件160的俯视图,图5B是主视图,图5C是仰视图。图6A是支撑部件160的后视图,图6B是右视图,图6C是图5A所示的A-A线的剖面图。
支撑部件160以使基板113与光插座主体150间隔开的方式,对光插座主体150进行支撑。如图5A~图5C及图6A~图6C所示,支撑部件160具有支撑部件主体161、配置于支撑部件主体161的内侧的第二嵌合部162和形成于支撑部件主体161的通孔163。支撑部件160可以由具有透光性的材料形成,也可以由非透光性的材料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撑部件160由聚碳酸酯(PC)、聚醚酰亚胺(PEI)、聚醚砜(PES)等具有透光性的树脂形成。
支撑部件主体161以使基板113与光插座主体150间隔开的方式,对光插座主体150进行支撑。对于支撑部件主体161的形状,只要能够发挥上述的功能即可,不特别地进行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撑部件主体161的形状具有:顶板161a、包围顶板161a的一部分的一对侧板161b、161b、包围顶板161a的另一部分且将顶板161a与一对侧板161b、161b连上的背板161c。一对侧板161b、161b的下表面和背板161c的下表面作为用于将光插座120设置于基板113的设置面161d发挥功能。在顶板161a的内侧配置有第二嵌合部162,在顶板161a的外侧形成有第二对准标记164。另外,在顶板161a上形成有通孔163。一对侧板161b、161b的高度比光插座主体150的高度高。由此,光插座主体150配置在比设置面161d更靠支撑部件160侧的位置。另外,换言之,在将光插座主体150固定于支撑部件主体161的顶板161a的内侧时,在比光插座主体150更靠下侧的区域形成空间。
第二嵌合部162与光插座主体150的第一嵌合部154嵌合。由此,相对于支撑部件160对光插座主体150进行定位。第二嵌合部162具有与光插座主体150的第一嵌合部154大致互补的形状,且配置于与第一嵌合部154对应的位置。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嵌合部162是大致圆柱形状,且配置于顶板161a的内侧的面。
通孔163是粘接剂130向光插座主体150的粘接剂用凹部155内的注入流路,在支撑部件主体161的内侧的面及与内侧的面相反侧的外侧的面开口。通孔163形成为,使支撑部件主体161的内侧的面上的开口部与光插座主体150的粘接剂用凹部155对置。对于通孔163的形状,只要能够从支撑部件主体161的外侧的面侧向光插座主体150的粘接剂用凹部155内注入粘接剂即可,不特别地进行限定。从提高将粘接剂130向粘接剂用凹部155注入时的作业性的观点来看,优选通孔163的支撑部件主体161的外侧的开口部的大小为通孔163的支撑部件主体161的内侧的开口部的大小以上。即,对于通孔163的剖面积,可以随着从支撑部件主体161的内侧的开口部侧靠近外侧的开口部侧而变大,也可以从内侧的开口部到外侧的开口部相同。在此,所谓“通孔163的剖面积”是指,用与沿着支撑部件主体161的顶板161a的厚度方向(第一光学面151与受光元件112或发光元件111之间的光线的行进方向)的直线垂直的平面剖开后的剖面。在本实施方式中,通孔163具有:位于支撑部件160的外侧的锥部163a、和与锥部163a连接且位于支撑部件160的内侧的狭缝部163b。在狭缝部163b中,通孔163的剖面积从支撑部件主体161的内侧至外侧相同;在锥部163a中,通孔163的剖面积随着从支撑部件主体161的内侧靠近外侧变大。更具体地,锥部163a的形状是研钵形,狭缝部163b的形状是圆筒形。另外,锥部163a的内侧面的倾斜角度固定。
第二对准标记164用于后述的光模块100的制造方法中,作为相对于基板113对光插座120进行定位时的基准。对于第二对准标记164的结构,只要能够发挥上述的功能即可,不特别地进行限定。第二对准标记164可以是形成于顶板161a的凹部,也可以是凸部,也可以是通过涂装而涂上的图案。另外,对于第一对准标记114的俯视形状,也不特别地进行限定,可以是圆形,也可以是多边形。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对准标记164配置为在俯视光模块100时与第一对准标记114重合(参照图1D)。
粘接剂130被注入到光插座主体150的粘接剂用凹部155内,将光插座主体150和支撑部件主体161粘接。粘接剂130以与粘接剂用凹部155的内表面和支撑部件主体161的内侧的面接触的方式,配置于粘接剂用凹部155内。对于粘接剂130的种类,只要具有能够通过支撑部件主体161的通孔163向粘接剂用凹部155内注入的程度的流动性,且能够将光插座主体150和支撑部件主体161以所需的强度粘接即可,不特别地进行限定。作为粘接剂130的例子,包括环氧树脂系的粘接剂等。
(支撑部件的变形例的结构)
图7A~图7C是表示变形例的支撑部件260的结构的图。图7A是变形例的支撑部件260的俯视图,图7B是仰视图,图7C是图7A所示的A-A线的剖面图。
如图7A~图7C所示,变形例的支撑部件260具有支撑部件主体261、第二嵌合部162以及通孔263。通孔263具有锥部263a和狭缝部263b。锥部263a的俯视形状和狭缝部263b的俯视形状都是矩形。
(光模块的制造方法)
例如能够通过以下方法来制造本实施方式的光模块100。对于光模块100,包括以下工序:得到光插座120的工序和将光插座120固定于光电转换装置110的工序。
在得到光插座120的工序中,在将光插座主体150和支撑部件160分别通过射出成型来成形后,将光插座主体150组装到支撑部件160。具体而言,使光插座主体150的第一嵌合部154与支撑部件160的第二嵌合部162嵌合。由此,保持支撑部160与光插座主体150的位置关系。接下来,例如使用点胶机等从外部通过支撑部件160的通孔163向粘接剂用凹部155内注入粘接剂130。粘接剂130沿着锥部163a和狭缝部163b流入到粘接剂用凹部155。通过在该状态下使粘接剂130固化,来将光插座主体150与支撑部件160粘接。
在将光插座120固定于配置有光电转换元件的基板113上的工序中,基于第一对准标记114和第二对准标记164,将光插座120固定于配置有光电转换元件的基板113上。具体而言,以从支撑部件160侧观察光模块100时第一对准标记114和第二对准标记164重合的方式,相对于基板113对光插座120进行定位。而且,在第一对准标记114和第二对准标记164重合的状态下,例如利用粘接剂130将基板113与光插座120(支撑部件160)固定。
(效果)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光插座120在配置于基板113上的情况下,光插座主体150不与基板113接触,因此在基板113与光插座主体之间存在空间。由此,本实施方式的光插座120能够提高其他光学部件、电子部件等的配置(设计)的自由度。另外,能够从外部通过支撑部件160的通孔163向光插座主体的粘接剂用凹部155浇注粘接剂130,来将光插座主体150与支撑部件160固定,因此光插座120的组装容易。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嵌合部154是凹部,且第二嵌合部162是凸部,但也可以设为第一嵌合部154是凸部,且第二嵌合部162是凹部。
本申请主张基于2016年12月8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特愿2016-238700号的优先权。将该申请说明书和附图中记载的内容全部引用于本申请说明书中。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光插座和光模块例如在使用了光传输体的光通信中是有用的。
附图标记说明
100 光模块
110 光电转换装置
111 发光元件
112 受光元件
113 基板
114 第一对准标记
120 光插座
130 粘接剂
140 光传输体
142 套管
143 套管用凹部
144 中空区域
145 粘接剂用注入口
150 光插座主体
151 第一光学面
152 第二光学面
153 反射面
154 第一嵌合部
155 粘接剂用凹部
156 套管用凸部
160、260 支撑部件
161、261 支撑部件主体
161a 顶板
161b 侧板
161c 背板
161d 设置面
162 第二嵌合部
163、263 通孔
163a、263a 锥部
163b、263b 狭缝部
164 第二对准标记

Claims (5)

1.一种光插座,其在配置于在基板上配置有光电转换元件的光电转换装置与光传输体之间时,用于将所述光电转换元件与所述光传输体的端面光学耦合,该光插座具有:
光插座主体;
支撑部件,支撑所述光插座主体;
粘接剂,将所述光插座主体和所述支撑部件粘接,
所述光插座主体包括:
第一光学面,使从所述光电转换元件射出的发送光入射,或使从所述光传输体的端面射出并通过了所述光插座主体的内部的接收光向所述光电转换元件射出;
第二光学面,使从所述光电转换元件射出并通过了所述光插座主体的内部的所述发送光向所述光传输体射出,或使从所述光传输体射出的所述接收光入射;
反射面,使由所述第一光学面入射的所述发送光向所述第二光学面反射,或使由所述第二光学面入射的所述接收光向所述第一光学面反射;
第一嵌合部,配置于与配置有所述第一光学面的面相反侧的面;
凹部,形成于配置有所述第一嵌合部的面侧的所述第一嵌合部以外的位置,
所述支撑部件包括:
支撑部件主体,该支撑部件主体包含用于设置于所述基板的设置面;
第二嵌合部,配置于与所述光插座主体的配置有所述第一嵌合部的面对置的、所述支撑部件主体的内侧的面,且嵌合于所述第一嵌合部;以及
通孔,与所述光插座主体的所述凹部对置,在所述支撑部件主体的内侧的面以及与所述内侧的面相反侧的外侧的面上开口,
所述粘接剂以与所述凹部的内表面和所述支撑部件主体的内侧的面接触的方式,配置于所述光插座主体的所述凹部内,
所述光插座主体配置于比所述设置面更靠所述支撑部件侧的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插座,其中,
所述凹部在配置有所述第一嵌合部的面侧,在所述反射面以外的位置开口,且不在配置有所述第二光学面的面侧开口。
3.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插座,其中,
所述通孔的所述支撑部件主体的外侧的开口部的大小为所述通孔的所述支撑部件主体的内侧的开口部的大小以上。
4.一种光模块,其具有:
光电转换装置,该光电转换装置包括基板、和配置在所述基板上的光电转换元件;以及
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光插座,
所述基板与所述光插座主体间隔开。
5.一种光模块的制造方法,是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模块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工序:
在使所述光插座主体的所述第一嵌合部和所述支撑部件的所述第二嵌合部嵌合的状态下,从所述支撑部件的所述通孔向所述光插座主体的所述凹部注入所述粘接剂,并使其固化,从而将所述光插座主体与所述支撑部件粘接以得到光插座的工序;以及
以使所述基板与所述光插座主体间隔开的方式,将所述光插座固定于配置有所述光电转换元件的所述基板的工序。
CN201780075712.1A 2016-12-08 2017-11-06 光插座、光模块以及光模块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1005021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38700A JP2018097032A (ja) 2016-12-08 2016-12-08 光レセプタクル、光モジュールおよび光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JP2016-238700 2016-12-08
PCT/JP2017/039942 WO2018105287A1 (ja) 2016-12-08 2017-11-06 光レセプタクル、光モジュールおよび光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50213A CN110050213A (zh) 2019-07-23
CN110050213B true CN110050213B (zh) 2021-08-27

Family

ID=624915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75712.1A Active CN110050213B (zh) 2016-12-08 2017-11-06 光插座、光模块以及光模块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884197B2 (zh)
JP (1) JP2018097032A (zh)
CN (1) CN110050213B (zh)
WO (1) WO201810528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8097146A (ja) * 2016-12-13 2018-06-21 株式会社エンプラス 光レセプタクル、光モジュールおよび光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US11654426B2 (en) 2018-05-21 2023-05-23 Mitsui Chemicals, Inc.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modified aluminosilicate, modified aluminosilicat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romatic dihydroxy compound using the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26271B2 (ja) * 1993-04-02 2002-09-17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光ファイバ端末部及び端末部と光デバイスとの接続構造
US6863450B2 (en) * 2002-12-10 2005-03-08 National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Optical sub-assembly packaging techniques that incorporate optical lenses
JP2004246279A (ja) 2003-02-17 2004-09-02 Seiko Epson Corp 光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光通信装置、光電気混載集積回路、回路基板、電子機器
KR20050007276A (ko) * 2004-12-29 2005-01-17 (주)포인테크 어레이 광송신 및 광수신 광 서브 어셈블리
JP5019639B2 (ja) * 2009-01-30 2012-09-05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並列光伝送装置
JP2012252308A (ja) * 2011-06-07 2012-12-20 Enplas Corp 光レセプタクル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光モジュール
JP5184708B1 (ja) * 2011-10-26 2013-04-17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光モジュール
CN203606534U (zh) * 2013-11-27 2014-05-21 四川光恒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cwdm单纤双向收发器件
JP6209441B2 (ja) * 2013-12-24 2017-10-04 株式会社エンプラス 光モジュール
JP6461506B2 (ja) * 2014-07-31 2019-01-30 株式会社エンプラス 光レセプタクルおよび光モジュール
JP2018091888A (ja) * 2016-11-30 2018-06-14 株式会社エンプラス 光レセプタクル、光モジュールおよび光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884197B2 (en) 2021-01-05
US20200073062A1 (en) 2020-03-05
JP2018097032A (ja) 2018-06-21
CN110050213A (zh) 2019-07-23
WO2018105287A1 (ja) 2018-06-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11230B (zh) 光插座以及光模組
US9939594B2 (en) Optical receptacle and optical module
JP6532236B2 (ja) 光レセプタクルおよび光モジュール
WO2018105479A1 (ja) 光レセプタクル、光モジュール、および光レセプタクルの製造方法
WO2018101137A1 (ja) 光レセプタクル、光モジュールおよび光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CN110050213B (zh) 光插座、光模块以及光模块的制造方法
CN112639563B (zh) 光模块
WO2019150914A1 (ja) 光モジュールおよび光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WO2019230638A1 (ja) 光レセプタクル本体の支持部材用金型、支持部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光レセプタクル並びに光モジュール
WO2018110181A1 (ja) 光レセプタクル、光モジュールおよび光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JP6649158B2 (ja) 光レセプタクル、光モジュールおよび光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JP2017161579A (ja) 光レセプタクルおよび光モジュール
WO2018097072A1 (ja) 光モジュールおよび光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WO2019138755A1 (ja) 光レセプタクル、光モジュールおよび光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TW201921019A (zh) 光學插座的製造方法以及用於其的模具
JP2019060979A (ja) 光レセプタクルおよび光モジュー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