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41477A - 一类胺基多功能化丁苯透明抗冲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类胺基多功能化丁苯透明抗冲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41477A
CN110041477A CN201910299802.XA CN201910299802A CN110041477A CN 110041477 A CN110041477 A CN 110041477A CN 201910299802 A CN201910299802 A CN 201910299802A CN 110041477 A CN110041477 A CN 1100414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mido
styrene
butadiene
phenyl
add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9980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41477B (zh
Inventor
李杨
沈禾雨
马红卫
冷雪菲
王艳色
刘丕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91029980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041477B/zh
Publication of CN1100414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414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414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414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97/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successively polymerising different monomer systems using a catalyst of the ionic or coordination type without deactivating the intermediate polymer
    • C08F297/0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successively polymerising different monomer systems using a catalyst of the ionic or coordination type without deactivating the intermediate polymer using a catalyst of the anionic type
    • C08F297/04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successively polymerising different monomer systems using a catalyst of the ionic or coordination type without deactivating the intermediate polymer using a catalyst of the anionic type polymerising vinyl aromatic monomers and conjugated dienes
    • C08F297/048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successively polymerising different monomer systems using a catalyst of the ionic or coordination type without deactivating the intermediate polymer using a catalyst of the anionic type polymerising vinyl aromatic monomers and conjugated dienes polymerising vinyl aromatic monomers, conjugated dienes and polar monome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raft Or Block Polymers (AREA)
  • Polymerization Catalysts (AREA)

Abstract

一类胺基多功能化丁苯透明抗冲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功能高分子领域。丁苯透明抗冲树脂是丁二烯、苯乙烯和胺基功能化二苯基乙烯衍生物三元共聚物。由烷基锂引发丁二烯、苯乙烯和胺基功能化二苯基乙烯衍生物共聚制成,数均分子量为1×104—100×104g/mol,共聚物链中含有不少于2个胺基功能化二苯基乙烯衍生物单元;以三元共聚物总量100%计,苯乙烯质量百分比为45%‑90%,丁二烯质量百分比为5%‑50%,其余为胺基功能化二苯基乙烯衍生物。胺基功能化二苯基乙烯衍生物含有一个或两个胺基取代基,取代基直接连接在二苯基乙烯衍生物双键的对位。本发明改善丁苯透明抗冲树脂的热性能,与其他极性高聚物的相容性,最终实现高性能丁苯透明抗冲树脂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

Description

一类胺基多功能化丁苯透明抗冲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功能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涉及一类胺基多功能化丁苯透明抗冲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丁苯透明抗冲树脂是以苯乙烯、丁二烯为单体,以环己烷为溶剂,采用阴离子活性聚合方法合成的一种丁苯嵌段共聚物。该树脂以高透明性和抗冲击性为特点,主要用作包装材料、医药卫生用品、儿童玩具、家庭日常用品、食品包装容器、电器制品和高级亮光纸的涂层等。在聚合过程中产生的每个聚合物链的数量、大小以及组成都是通过引发剂和单体以及结构调节剂的加入次序和用量来控制的。某种特定的微观结构、分子量以及组成分布的丁苯透明抗冲树脂都具有相应的物理化学性质,从而拓展了丁苯透明抗冲树脂的应用领域。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聚合物已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应用需求。因此,功能化聚合物已经成为聚合物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
功能化聚合物通常分为链端功能化聚合物(chain-end functionalizedpolymer)和链中功能化聚合物(in-chain functionalized polymer),链端功能化聚合物包括单端功能化聚合物(mono-end functionalized polymer)和双端功能化聚合物(di-end functionalized polymer),双端功能化聚合物又包括双端同性功能化聚合物(symmetric di-end functionalized polymer)和双端异性功能化聚合物(asymmetricdi-end functionalized polymer)。单端功能化聚合物通常采用功能化封端剂(functionalized terminator)或功能化引发剂(functionalized initiator)来合成,而双端功能化聚合物通常采用功能化引发剂和功能化封端剂联合使用来合成。由于聚合物链端数目有限,功能化单体的含量有限,链端功能化的效果并不能令人满意,近年来人们把研究工作的重心汇聚在链中功能化聚合物中。
合成链中功能化要求实现功能团的明确“定性”(function)、准确“定量”(quantity)、精确“定位”(position)。明确“定性”的意义就在于建立的合成方法平台能够实现对聚合物所需功能进行明确设计,准确“定量”的意义就在于建立的合成方法平台能够实现对所需的功能化基团含量进行准确调控,精准“定位”的意义就在于建立的合成方法平台能够实现对所需的功能化基团在聚合物中的位置进行精确调控。近年来可控聚合技术飞速发展,继活性阴离子聚合技术之后,可控自由基聚合、可控阳离子聚合、可控配位聚合、可控缩合聚合技术均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比较而言,活性阴离子聚合技术因其突出的特点、显著的优势仍为实现聚合物分子结构精确调控设计的最为有效的手段。
传统的丁苯透明抗冲树脂制备方法,仅通过改变单体比例,投料顺序和聚合反应条件等方法来调节聚合物的性能。虽然,由不同制备方法制备的丁苯透明抗冲树脂产品多样,工艺成熟,但是性能提升不高,仍然难逃丁苯二元共聚物的桎梏。因此,功能化丁苯透明抗冲树脂的研发与制备是大幅提升和转变聚合物性能的关键技术方法。由于聚苯乙烯衍生物具有良好的聚合活性、官能团种类丰富、廉价易得,被认为是优秀的功能化共聚合单体。与其相比,二苯基乙烯(DPE)衍生物具有如下特点:反应简单、定量准确;活性高,反应条件温和;官能化位点多,种类丰富;无齐聚物等副反应发生;可选用碳氢烃类溶剂;活性中心交互反应易于检测;聚合物链可以顺序增长。同时由于DPE衍生物在以烷基锂为引发剂的活性阴离子聚合反应过程中,只能共聚不能均聚,功能化聚合物的结构、序列分布可以实现精准调控。因此,DPE衍生物已成为合成功能化丁苯透明抗冲树脂最佳功能化单体。
美国菲利普石油公司研发了一种含有一个渐变段的丁苯透明抗冲树脂的合成技术与工艺。共聚物中单乙烯基芳烃单体占单体总量的55-95%,较好为60-95%,最好为65-95%;相应地共扼二烯烃单体占总单体质量的5-45%,较好为5-40%,最好为5-35%。渐变段总单乙烯基芳烃单体与共轭二烯烃单体的质量比为1:0.63到1:2,较好为1:0.67到1:1.8,更好情况为1:0.8到1:5。(1.George A.Moczygemba,Larry L.Nash,WilliamJ.Trepla,Craig D.DePorter,Nathan E.Stacy,Ralph C.Farrar,Charles M.Selman,Block Copolymers of Monovinylarenes and Conjugated Dienes and PreparationThereof,US5436298,1995)
巴斯夫公司提出了一种新型嵌段共聚物,至少含有一个乙烯基芳烃的硬段和一个由乙烯基芳烃/二烯烃共聚合的软段。它具有弹性体的行为,并且在低的二烯含量时具有最大的韧性。它们容易工业制备而且像热塑性塑料一样容易进行加工,例如进行挤出加工。(Konrad Knoll,Hermann Gausepohl,Norbert Niessner,Dietmar Bender,Paul Naegele,Thermoplastic Elastomer,US6031053,2000)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类胺基多功能化丁苯透明抗冲树脂,通过加入胺基基团的共聚单体,功能化基团在高分子链中的分布更加均匀,功能化效率极大提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类胺基多功能化丁苯透明抗冲树脂,所述的胺基多功能化丁苯透明抗冲树脂是由苯乙烯、丁二烯、胺基功能化二苯基乙烯衍生物都三元共聚物,在三元共聚物的链中含有不少于2个胺基功能化二苯基乙烯衍生物。胺基多功能化丁苯透明抗冲树脂各组分比例,以三元共聚物总量100%计,其中结合苯乙烯含量质量百分比为45%-90%,最佳范围为55%-80%;结合丁二烯含量质量百分比为5%-50%,最佳范围为15%-40%;其余为胺基功能化二苯基乙烯衍生物。胺基多功能化丁苯透明抗冲树脂数均分子量范围为1×104—100×104g/mol,优选范围是15×104—50×104g/mol。
所述的胺基功能化二苯基乙烯衍生物选自1,1’-双[4-(N,N-二甲基胺基)苯基]乙烯,1,1’-双[4-(N,N-二乙基胺基)苯基]乙烯,1,1’-双[4-(N,N-二叔丁基胺基)苯基]乙烯,1-[4-(N,N-二甲基胺基)苯基]-1’-苯基乙烯,1-[4-(N,N-二乙基胺基)苯基]-1’-苯基乙烯,1-[4-(N,N-二叔丁基胺基)苯基]-1’-苯基乙烯,1-[4-(N,N-甲基三甲基硅基胺基)苯基]-1’-苯基乙烯,1-[4-(N,N-乙基三甲基硅基胺基)苯基]-1’-苯基乙烯,1-[4-(N,N-叔丁基三甲基硅基胺基)苯基]-1’-苯基乙烯,1-[4-(N,N二三甲基硅基胺基)苯基]-1’-苯基乙烯中的一种或多种胺基功能化单体;优选1,1’-双[4-(N,N-二甲基胺基)苯基]乙烯、1-[4-(N,N-二甲基胺基)苯基]-1’-苯基乙烯。
一类胺基多功能化丁苯透明抗冲树脂的制备方法,按胺基多功能化丁苯透明抗冲树脂各物质的质量配比,称取三种单体苯乙烯、丁二烯、胺基功能化二苯基乙烯衍生物。将胺基功能化二苯基乙烯衍生物分成两部分A、B,A、B的质量比为1:1,其中,A添加到聚合反应器A中,B添加到聚合反应器B中。将苯乙烯分别三部分A、B、C,A、B、C的质量比为(1-2.4):(0.3-1):1,其中,A添加到聚合反应器A中,B添加到聚合反应器B中,C添加到聚合反应器C中。将丁二烯整体加入到聚合反应器C中。具体步骤为:
第一步,在氮气或氩气保护下,室温下在聚合反应器A中依次加入胺基功能化二苯基乙烯衍生物、有机溶剂、烷基锂引发剂,其中烷基锂引发剂用量按设计分子量打入,搅拌混合均匀反应30min后,再加入苯乙烯、极性添加剂,其中极性添加剂用量与烷基锂引发剂用量的摩尔比为(3-5):1,搅拌后升温至聚合温度30℃-80℃时,反应24h,得到反应液A,其中,苯乙烯浓度为0.05-0.25g/ml。
第二步,在氮气或氩气保护下,室温下在聚合反应器B中依次加入胺基功能化二苯基乙烯衍生物、有机溶剂、烷基锂引发剂,其中烷基锂引发剂用量按设计分子量打入,搅拌混合均匀后,再加入苯乙烯、极性添加剂,其中极性添加剂用量与烷基锂引发剂用量的摩尔比为(3-5):1,搅拌后升温至聚合温度30℃-80℃时,反应24h,得到反应液B,其中,苯乙烯浓度为0.05-0.25g/ml。
第三步,将反应液A和反应液B混合加入到聚合反应器C中,再加入丁二烯和苯乙烯的混合溶液,搅拌后升温至聚合温度30℃-80℃,反应24h,待完全反应后,加入异丙醇终止反应,对聚合物胶液进行后处理得到胺基多功能化丁苯透明抗冲树脂。
另外,一类胺基多功能化丁苯透明抗冲树脂的制备方法过程中,还可以先合成功能化引发剂,再将其等分成两份,分别加入聚合反应器A、B中,聚合反应器A、B中再分别加入对应量的苯乙烯、极性添加剂,30℃-80℃反应24h后,将反应液A和反应液B混合加入到聚合反应器C中,再加入丁二烯和苯乙烯的混合溶液,30℃-80℃反应24h,后处理得到胺基多功能化丁苯透明抗冲树脂。其中,功能化引发剂配置过程为:在氮气或氩气保护下,聚合反应器中加入胺基功能化二苯基乙烯衍生物、有机溶剂、烷基锂引发剂,反应30min后,后处理得到功能化引发剂。此时,按胺基多功能化丁苯透明抗冲树脂各物质的质量配比,称取三种单体苯乙烯、丁二烯、胺基功能化二苯基乙烯衍生物。将苯乙烯分别三部分A、B、C,A、B、C的质量比为(1-2.4):(0.3-1):1,其中,A添加到聚合反应器A中,B添加到聚合反应器B中,C添加到聚合反应器C中;将丁二烯整体加入到聚合反应器C中。
所述的烷基锂引发剂选自单官能团烷基锂或双官能团烷基锂。其中单官能团烷基锂引发剂为已有技术所公开的任何可用于丁二烯、苯乙烯阴离子聚合反应的一种或几种引发剂的混合物,一般选自:RLi、TRLi中的一种或几种单官能团锂引发剂的混合物,R为碳原子数为2—20的烃基,可以是烷烃基或芳烃基,T为金属原子或氮原子,一般为锡、硅、铅、钛、锗等,优选乙基锂、异丙基锂、正丁基锂、仲丁基锂、叔丁基锂、含锡或氮原子的单官能团锂引发剂等。
所述的有机溶剂选自非极性芳烃和非极性脂肪烃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一般选自:苯、甲苯、乙苯、二甲苯、戊烷、己烷、庚烷、辛烷、环己烷、混合芳烃(如:混二甲苯)、混合脂肪烃(如:抽余油),优选苯、甲苯、己烷、环己烷。
所述的极性添加剂的使用根据聚丁二烯微观结构以及过渡段的长度来确定用量。使用极性添加剂的目的主要是调控苯乙烯、丁二烯的过渡段结构,调控功能化单体胺基官能化二苯基乙烯在链中的分布,以及调控丁二烯的1,2结构。所用极性添加剂选自含氧、含氮、含硫、含磷类极性化合物和烷氧基金属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化合物的混合物,如:(1)含氧化合物,一般选自:乙醚,四氢呋喃、R1OCH2CH2OR2(其中R1、R2是碳原子数为1-6的烷基,可以相同也可不同,以R1、R2不同为佳,如:乙二醇二甲醚、乙二醇二乙醚)、R1OCH2CH2OCH2CH2OR2(其中R1、R2是碳原子数为1-6的烷基,可以相同也可不同,以R1、R2不同为佳,如:二乙二醇二甲醚、二乙二醇二丁醚)、冠醚;(2)含氮化合物,一般选自:三乙胺、四甲基乙二胺(TMEDA)、二哌啶乙烷(DPE);(3)含磷化合物,一般选自:六甲基磷酰三胺(HMPA);(4)烷氧基金属化合物,一般选自ROM,其中:R是碳原子数为1-6的烷基,O是氧原子,M是金属钠或钾,优选自:叔丁氧基钾、叔戊氧基钾。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改善丁苯透明抗冲树脂的热性能,与其他极性高聚物(如聚酰胺,聚氨酯)的相容性,最终实现高性能丁苯透明抗冲树脂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出以下实施例作为进一步的说明,但并非限制本发明权利要求保护的范围。以核磁共振谱仪和红外光谱仪分析共聚物组成序列分布以及微观结构,以凝胶渗透色谱仪分析共聚物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指数(重均分子量与数均分子量之比)。
实施例1
按胺基多功能化丁苯透明抗冲树脂各物质的质量配比,称取三种单体苯乙烯、丁二烯、1,1'-双[4-(N,N-二甲基胺基)苯基]乙烯(DPE-(NMe2)2)。将0.8g 1,1'-双[4-(N,N-二甲基胺基)苯基]乙烯(DPE-(NMe2)2)分成两部分A、B,A、B的质量比为1:1,其中,A添加到聚合反应器A中,B添加到聚合反应器B中。将66g苯乙烯分别三部分A、B、C,A、B、C的质量比为1.8:0.5:1,其中,A添加到聚合反应器A中,B添加到聚合反应器B中,C添加到聚合反应器C中。将丁二烯整体加入到聚合反应器C中。具体步骤为:
第一步,在氮气或氩气保护下,室温下在聚合反应器A中依次加入0.4g 1,1'-双[4-(N,N-二甲基胺基)苯基]乙烯(DPE-(NMe2)2)、300ml环己烷,0.4mmol引发剂仲丁基锂((s-BuLi)),其中烷基锂引发剂用量按设计分子量9×104g/mol打入,搅拌混合均匀后,再加入36g苯乙烯、2mmol四氢呋喃,搅拌后升温至聚合温度40℃时,反应24h,得到反应液A,其中,苯乙烯浓度为0.12g/ml。
第二步,在氮气或氩气保护下,室温下在聚合反应器B中依次加入0.4g 1,1'-双[4-(N,N-二甲基胺基)苯基]乙烯(DPE-(NMe2)2)、100ml环己烷、0.4mmol引发剂仲丁基锂((s-BuLi)),其中烷基锂引发剂用量按设计分子量2.5×104g/mol打入,搅拌混合均匀后,再加入10g苯乙烯、2mmol四氢呋喃,搅拌后升温至聚合温度40℃时,反应24h,得到反应液B,其中,苯乙烯浓度为0.1g/ml。
第三步,将反应液A和反应液B混合加入到聚合反应器C中,再加入34g丁二烯和20g苯乙烯的混合溶液,搅拌后升温至聚合温度40℃,反应24h,待完全反应后,加入异丙醇终止反应,对聚合物胶液进行后处理得到胺基多功能化丁苯透明抗冲树脂。
产品结构分析结果如下:以质量分数计,三元共聚物中苯乙烯含量为64%,丁二烯含量为35.8%,DPE-(NMe2)2含量为0.2%;1,2-聚丁二烯含量为28.5%,苯乙烯嵌段含量为78%;数均分子量为14.1×104g/mol、分子量分布1.07。
实施例2
按胺基多功能化丁苯透明抗冲树脂各物质的质量配比,称取三种单体苯乙烯、丁二烯、1,1'-双[4-(N,N-二甲基胺基)苯基]乙烯(DPE-(NMe2)2)。将8g 1,1'-双[4-(N,N-二甲基胺基)苯基]乙烯(DPE-(NMe2)2)分成两部分A、B,A、B的质量比为1:1,其中,A添加到聚合反应器A中,B添加到聚合反应器B中。将66g苯乙烯分别三部分A、B、C,A、B、C的质量比为1.8:0.5:1,其中,A添加到聚合反应器A中,B添加到聚合反应器B中,C添加到聚合反应器C中。将丁二烯整体加入到聚合反应器C中。具体步骤为:
第一步,在氮气或氩气保护下,室温下在聚合反应器A中依次加入4g 1,1'-双[4-(N,N-二甲基胺基)苯基]乙烯(DPE-(NMe2)2)、300ml环己烷,0.3mmol引发剂仲丁基锂((s-BuLi)),其中烷基锂引发剂用量按设计分子量12×104g/mol打入,搅拌混合均匀后,再加入36g苯乙烯、1mmol四氢呋喃,搅拌后升温至聚合温度40℃时,反应24h,得到反应液A,其中,苯乙烯浓度为0.12g/ml。
第二步,在氮气或氩气保护下,室温下在聚合反应器B中依次加入4g 1,1'-双[4-(N,N-二甲基胺基)苯基]乙烯(DPE-(NMe2)2)、100ml环己烷、0.3mmol引发剂仲丁基锂((s-BuLi)),其中烷基锂引发剂用量按设计分子量3.3×104g/mol打入,搅拌混合均匀后,再加入10g苯乙烯、2mmol四氢呋喃,搅拌后升温至聚合温度40℃时,反应24h,得到反应液B,其中,苯乙烯浓度为0.1g/ml。
第三步,将反应液A和反应液B混合加入到聚合反应器C中,再加入34g丁二烯和20g苯乙烯的混合溶液,搅拌后升温至聚合温度40℃,反应24h,待完全反应后,加入异丙醇终止反应,对聚合物胶液进行后处理得到胺基多功能化丁苯透明抗冲树脂。
产品结构分析结果如下:以质量分数计,三元共聚物中苯乙烯含量为66.7%,丁二烯含量为32.5%,DPE-(NMe2)2含量为0.8%;1,2-聚丁二烯含量为31%,苯乙烯嵌段含量为74%;数均分子量为38.2×104g/mol、分子量分布1.08。
实施例3
按胺基多功能化丁苯透明抗冲树脂各物质的质量配比,称取三种单体苯乙烯、丁二烯、1-[4-(N,N-二甲基胺基)苯基]-1’-苯基乙烯(DPE-NMe2)。将17.2g 1-[4-(N,N-二甲基胺基)苯基]-1’-苯基乙烯(DPE-NMe2)分成两部分A、B,A、B的质量比为1:1,其中,A添加到聚合反应器A中,B添加到聚合反应器B中。将47g苯乙烯分别三部分A、B、C,A、B、C的质量比为1:0.35:1,其中,A添加到聚合反应器A中,B添加到聚合反应器B中,C添加到聚合反应器C中。将丁二烯整体加入到聚合反应器C中。具体步骤为:
第一步,在氮气或氩气保护下,室温下在聚合反应器A中依次加入8.6g 1-[4-(N,N-二甲基胺基)苯基]-1’-苯基乙烯(DPE-NMe2)、300ml环己烷,0.3mmol引发剂仲丁基锂((s-BuLi)),其中烷基锂引发剂用量按设计分子量6.7×104g/mol打入,搅拌混合均匀后,再加入20g苯乙烯、1.5mmol四氢呋喃,搅拌后升温至聚合温度40℃时,反应24h,得到反应液A,其中,苯乙烯浓度为0.06g/ml。
第二步,在氮气或氩气保护下,室温下在聚合反应器B中依次加入8.6g 1-[4-(N,N-二甲基胺基)苯基]-1’-苯基乙烯(DPE-NMe2)、100ml环己烷、0.3mmol引发剂仲丁基锂((s-BuLi)),其中烷基锂引发剂用量按设计分子量2.3×104g/mol打入,搅拌混合均匀后,再加入7g苯乙烯、1.5mmol四氢呋喃,搅拌后升温至聚合温度40℃时,反应24h,得到反应液B,其中,苯乙烯浓度为0.07g/ml。
第三步,将反应液A和反应液B混合加入到聚合反应器C中,再加入34g丁二烯和20g苯乙烯的混合溶液,搅拌后升温至聚合温度40℃,反应24h,待完全反应后,加入异丙醇终止反应,对聚合物胶液进行后处理得到胺基多功能化丁苯透明抗冲树脂。
产品结构分析结果如下:以质量分数计,三元共聚物中苯乙烯含量为55%,丁二烯含量为33.3%,DPE-NMe2含量为11.7%;1,2-聚丁二烯含量为29.8%,苯乙烯嵌段含量为63%;数均分子量为14.6×104g/mol、分子量分布1.04。
实施例4
按胺基多功能化丁苯透明抗冲树脂各物质的质量配比,称取三种单体苯乙烯、丁二烯、1-[4-(N,N-二甲基胺基)苯基]-1’-苯基乙烯(DPE-NMe2)。将17.2g 1-[4-(N,N-二甲基胺基)苯基]-1’-苯基乙烯(DPE-NMe2)分成两部分A、B,A、B的质量比为1:1,其中,A添加到聚合反应器A中,B添加到聚合反应器B中。将47g苯乙烯分别三部分A、B、C,A、B、C的质量比为2.4:0.8:1,其中,A添加到聚合反应器A中,B添加到聚合反应器B中,C添加到聚合反应器C中。将丁二烯整体加入到聚合反应器C中。具体步骤为:
第一步,在氮气或氩气保护下,室温下在聚合反应器A中依次加入8.6g 1-[4-(N,N-二甲基胺基)苯基]-1’-苯基乙烯(DPE-NMe2)、300ml环己烷,0.3mmol引发剂仲丁基锂((s-BuLi)),其中烷基锂引发剂用量按设计分子量12×104g/mol打入,搅拌混合均匀后,再加入36g苯乙烯、1mmol四氢呋喃,搅拌后升温至聚合温度40℃时,反应24h,得到反应液A,其中,苯乙烯浓度为0.12g/ml。
第二步,在氮气或氩气保护下,室温下在聚合反应器B中依次加入8.6g 1-[4-(N,N-二甲基胺基)苯基]-1’-苯基乙烯(DPE-NMe2)、100ml环己烷、0.3mmol引发剂仲丁基锂((s-BuLi)),其中烷基锂引发剂用量按设计分子量4×104g/mol打入,搅拌混合均匀后,再加入12g苯乙烯、1mmol四氢呋喃,搅拌后升温至聚合温度40℃时,反应24h,得到反应液B,其中,苯乙烯浓度为0.12g/ml。
第三步,将反应液A和反应液B混合加入到聚合反应器C中,再加入40g丁二烯和15g苯乙烯的混合溶液,搅拌后升温至聚合温度40℃,反应24h,待完全反应后,加入异丙醇终止反应,对聚合物胶液进行后处理得到胺基多功能化丁苯透明抗冲树脂。
产品结构分析结果如下:以质量分数计,三元共聚物中苯乙烯含量为60.4%,丁二烯含量为31.8%,DPE-NMe2含量为7.8%;1,2-聚丁二烯含量为29.8%,苯乙烯嵌段含量为80%;数均分子量为40.4×104g/mol、分子量分布1.07。
实施例5
按胺基多功能化丁苯透明抗冲树脂各物质的质量配比,称取三种单体苯乙烯、丁二烯、1,1'-双[4-(N,N-二甲基胺基)苯基]乙烯(DPE-(NMe2)2)。将20g 1,1'-双[4-(N,N-二甲基胺基)苯基]乙烯(DPE-(NMe2)2)分成两部分A、B,A、B的质量比为1:1,其中,A添加到聚合反应器A中,B添加到聚合反应器B中。将95g苯乙烯分别三部分A、B、C,A、B、C的质量比为1.1:0.6:1,其中,A添加到聚合反应器A中,B添加到聚合反应器B中,C添加到聚合反应器C中。将丁二烯整体加入到聚合反应器C中。具体步骤为:
第一步,在氮气或氩气保护下,室温下在聚合反应器A中依次加入10g 1,1'-双[4-(N,N-二甲基胺基)苯基]乙烯(DPE-(NMe2)2)、300ml环己烷,0.4mmol引发剂仲丁基锂((s-BuLi)),其中烷基锂引发剂用量按设计分子量10×104g/mol打入,搅拌混合均匀后,再加入40g苯乙烯、2mmol四氢呋喃,搅拌后升温至聚合温度40℃时,反应24h,得到反应液A,其中,苯乙烯浓度为0.13g/ml。
第二步,在氮气或氩气保护下,室温下在聚合反应器B中依次加入10g 1,1'-双[4-(N,N-二甲基胺基)苯基]乙烯(DPE-(NMe2)2)、100ml环己烷、0.4mmol引发剂仲丁基锂((s-BuLi)),其中烷基锂引发剂用量按设计分子量5×104g/mol打入,搅拌混合均匀后,再加入20g苯乙烯、2mmol四氢呋喃,搅拌后升温至聚合温度40℃时,反应24h,得到反应液B,其中,苯乙烯浓度为0.2g/ml。
第三步,将反应液A和反应液B混合加入到聚合反应器C中,再加5g丁二烯和35g苯乙烯的混合溶液,搅拌后升温至聚合温度40℃,反应24h,待完全反应后,加入异丙醇终止反应,对聚合物胶液进行后处理得到胺基多功能化丁苯透明抗冲树脂。
产品结构分析结果如下:以质量分数计,三元共聚物中苯乙烯含量为89.6%,丁二烯含量为8.9%,DPE-(NMe2)2含量为1.5%;1,2-聚丁二烯含量为45%,苯乙烯嵌段含量为76%;数均分子量为13.5×104g/mol、分子量分布1.06。
实施例6
按胺基多功能化丁苯透明抗冲树脂各物质的质量配比,称取三种单体苯乙烯、丁二烯、1,1'-双[4-(N,N-二甲基胺基)苯基]乙烯(DPE-(NMe2)2)。将10g 1,1'-双[4-(N,N-二甲基胺基)苯基]乙烯(DPE-(NMe2)2)分成两部分A、B,A、B的质量比为1:1,其中,A添加到聚合反应器A中,B添加到聚合反应器B中。将55g苯乙烯分别三部分A、B、C,A、B、C的质量比为1:0.75:1,其中,A添加到聚合反应器A中,B添加到聚合反应器B中,C添加到聚合反应器C中。将丁二烯整体加入到聚合反应器C中。具体步骤为:
第一步,在氮气或氩气保护下,室温下在聚合反应器A中依次加入5g 1,1'-双[4-(N,N-二甲基胺基)苯基]乙烯(DPE-(NMe2)2)、300ml环己烷,0.5mmol引发剂仲丁基锂((s-BuLi)),其中烷基锂引发剂用量按设计分子量0.2×104g/mol打入,搅拌混合均匀后,再加入20g苯乙烯、4mmol四氢呋喃,搅拌后升温至聚合温度40℃时,反应24h,得到反应液A,其中,苯乙烯浓度为0.07g/ml。
第二步,在氮气或氩气保护下,室温下在聚合反应器B中依次加入5g 1,1'-双[4-(N,N-二甲基胺基)苯基]乙烯(DPE-(NMe2)2)、100ml环己烷、0.5mmol引发剂仲丁基锂((s-BuLi)),其中烷基锂引发剂用量按设计分子量5×104g/mol打入,搅拌混合均匀后,再加入15g苯乙烯、4mmol四氢呋喃,搅拌后升温至聚合温度40℃时,反应24h,得到反应液B,其中,苯乙烯浓度为0.15g/ml。
第三步,将反应液A和反应液B混合加入到聚合反应器C中,再加20g丁二烯和20g苯乙烯的混合溶液,搅拌后升温至聚合温度40℃,反应24h,待完全反应后,加入异丙醇终止反应,对聚合物胶液进行后处理得到胺基多功能化丁苯透明抗冲树脂。
产品结构分析结果如下:以质量分数计,三元共聚物中苯乙烯含量为72.6%,丁二烯含量为26.2%,DPE-(NMe2)2含量为1.2%;1,2-聚丁二烯含量为42.1%,苯乙烯嵌段含量为74%;数均分子量为2.3×104g/mol、分子量分布1.03。
实施例7
按胺基多功能化丁苯透明抗冲树脂各物质的质量配比,称取三种单体苯乙烯、丁二烯、1,1'-双[4-(N,N-二甲基胺基)苯基]乙烯(DPE-(NMe2)2)。将15g 1,1'-双[4-(N,N-二甲基胺基)苯基]乙烯(DPE-(NMe2)2)分成两部分A、B,A、B的质量比为1:1,其中,A添加到聚合反应器A中,B添加到聚合反应器B中。将35g苯乙烯分别三部分A、B、C,A、B、C的质量比为1:0.33:1,其中,A添加到聚合反应器A中,B添加到聚合反应器B中,C添加到聚合反应器C中。将丁二烯整体加入到聚合反应器C中。具体步骤为:
第一步,在氮气或氩气保护下,室温下在聚合反应器A中依次加入7.5g 1,1'-双[4-(N,N-二甲基胺基)苯基]乙烯(DPE-(NMe2)2)、300ml环己烷,0.4mmol引发剂仲丁基锂((s-BuLi)),其中烷基锂引发剂用量按设计分子量3.8×104g/mol打入,搅拌混合均匀后,再加入15g苯乙烯、2mmol四氢呋喃,搅拌后升温至聚合温度40℃时,反应24h,得到反应液A,其中,苯乙烯浓度为0.05g/ml。
第二步,在氮气或氩气保护下,室温下在聚合反应器B中依次加入7.5g 1,1'-双[4-(N,N-二甲基胺基)苯基]乙烯(DPE-(NMe2)2)、100ml环己烷、0.4mmol引发剂仲丁基锂((s-BuLi)),其中烷基锂引发剂用量按设计分子量1.3×104g/mol打入,搅拌混合均匀后,再加入5g苯乙烯、2mmol四氢呋喃,搅拌后升温至聚合温度40℃时,反应24h,得到反应液B,其中,苯乙烯浓度为0.05g/ml。
第三步,将反应液A和反应液B混合加入到聚合反应器C中,再加55g丁二烯和15g苯乙烯的混合溶液,搅拌后升温至聚合温度40℃,反应24h,待完全反应后,加入异丙醇终止反应,对聚合物胶液进行后处理得到胺基多功能化丁苯透明抗冲树脂。
产品结构分析结果如下:以质量分数计,三元共聚物中苯乙烯含量为45.7%,丁二烯含量为48.7%,DPE-NMe2含量为5.6%;1,2-聚丁二烯含量为26.3%,苯乙烯嵌段含量为58%;数均分子量为12.4×104g/mol、分子量分布1.04。
实施例8
按胺基多功能化丁苯透明抗冲树脂各物质的质量配比,称取三种单体苯乙烯、丁二烯、1-[4-(N,N-二甲基胺基)苯基]-1’-苯基乙烯(DPE-NMe2)。将15g 1-[4-(N,N-二甲基胺基)苯基]-1’-苯基乙烯(DPE-NMe2)分成两部分A、B,A、B的质量比为1:1,其中,A添加到聚合反应器A中,B添加到聚合反应器B中。将47g苯乙烯分别三部分A、B、C,A、B、C的质量比为1:0.35:1,其中,A添加到聚合反应器A中,B添加到聚合反应器B中,C添加到聚合反应器C中。将丁二烯整体加入到聚合反应器C中。具体步骤为:
第一步,在氮气或氩气保护下,室温下在聚合反应器A中依次加入7.5g 1-[4-(N,N-二甲基胺基)苯基]-1’-苯基乙烯(DPE-NMe2)、300ml环己烷,0.3mmol引发剂仲丁基锂((s-BuLi)),其中烷基锂引发剂用量按设计分子量6.7×104g/mol打入,搅拌混合均匀后,再加入20g苯乙烯、2mmol四甲基乙二胺(TMEDA),搅拌后升温至聚合温度40℃时,反应24h,得到反应液A,其中,苯乙烯浓度为0.06g/ml。
第二步,在氮气或氩气保护下,室温下在聚合反应器B中依次加入7.5g 1-[4-(N,N-二甲基胺基)苯基]-1’-苯基乙烯(DPE-NMe2)、100ml环己烷、0.3mmol引发剂仲丁基锂((s-BuLi)),其中烷基锂引发剂用量按设计分子量2.3×104g/mol打入,搅拌混合均匀后,再加入7g苯乙烯、2mmol四甲基乙二胺(TMEDA),搅拌后升温至聚合温度40℃时,反应24h,得到反应液B,其中,苯乙烯浓度为0.07g/ml。
第三步,将反应液A和反应液B混合加入到聚合反应器C中,再加入40g丁二烯和15g苯乙烯的混合溶液,搅拌后升温至聚合温度40℃,反应24h,待完全反应后,加入异丙醇终止反应,对聚合物胶液进行后处理得到胺基多功能化丁苯透明抗冲树脂。
产品结构分析结果如下:以质量分数计,三元共聚物中苯乙烯含量为57.9%,丁二烯含量为32.7%,DPE-NMe2含量为9.4%;1,2-聚丁二烯含量为53%,苯乙烯嵌段含量为59%;数均分子量为13.7×104g/mol、分子量分布1.05。
实施例9
按胺基多功能化丁苯透明抗冲树脂各物质的质量配比,称取三种单体苯乙烯、丁二烯、1,1’-双[4-(N,N-二乙基胺基)苯基]乙烯(DPE-NEt2)。将20g 1-[4-(N,N-二甲基胺基)苯基]-1’-苯基乙烯(DPE-NMe2)分成两部分A、B,A、B的质量比为1:1,其中,A添加到聚合反应器A中,B添加到聚合反应器B中。将66g苯乙烯分别三部分A、B、C,A、B、C的质量比为1.8:0.5:1,其中,A添加到聚合反应器A中,B添加到聚合反应器B中,C添加到聚合反应器C中。将丁二烯整体加入到聚合反应器C中。具体步骤为:
第一步,在氮气或氩气保护下,室温下在聚合反应器A中依次加入10g 1,1’-双[4-(N,N-二乙基胺基)苯基]乙烯(DPE-NEt2)、300ml环己烷,0.4mmol引发剂仲丁基锂((s-BuLi)),其中烷基锂引发剂用量按设计分子量9×104g/mol打入,搅拌混合均匀后,再加入36g苯乙烯、2mmol四氢呋喃,搅拌后升温至聚合温度40℃时,反应24h,得到反应液A,其中,苯乙烯浓度为0.12g/ml。
第二步,在氮气或氩气保护下,室温下在聚合反应器B中依次加入10g 1,1’-双[4-(N,N-二乙基胺基)苯基]乙烯(DPE-NEt2)、100ml环己烷、0.4mmol引发剂仲丁基锂((s-BuLi)),其中烷基锂引发剂用量按设计分子量2.5×104g/mol打入,搅拌混合均匀后,再加入10g苯乙烯、2mmol四氢呋喃,搅拌后升温至聚合温度40℃时,反应24h,得到反应液B,其中,苯乙烯浓度为0.1g/ml。
第三步,将反应液A和反应液B混合加入到聚合反应器C中,再加入34g丁二烯和20g苯乙烯的混合溶液,搅拌后升温至聚合温度40℃,反应24h,待完全反应后,加入异丙醇终止反应,对聚合物胶液进行后处理得到胺基多功能化丁苯透明抗冲树脂。
产品结构分析结果如下:以质量分数计,三元共聚物中苯乙烯含量为62.1%,丁二烯含量为36.8%,DPE-NEt2含量为1.1%;1,2-聚丁二烯含量为42%,苯乙烯嵌段含量为75%;数均分子量为14.5×104g/mol、分子量分布1.04。
实施例10
按胺基多功能化丁苯透明抗冲树脂各物质的质量配比,称取三种单体苯乙烯、丁二烯、1-[4-(N,N-二甲基胺基)苯基]-1’-苯基乙烯(DPE-NMe2)。将20g 1-[4-(N,N-二甲基胺基)苯基]-1’-苯基乙烯(DPE-NMe2)分成两部分A、B,A、B的质量比为1:1,其中,A添加到聚合反应器A中,B添加到聚合反应器B中。将47g苯乙烯分别三部分A、B、C,A、B、C的质量比为1:0.35:1,其中,A添加到聚合反应器A中,B添加到聚合反应器B中,C添加到聚合反应器C中。将丁二烯整体加入到聚合反应器C中。具体步骤为:
第一步,在氮气或氩气保护下,室温下在聚合反应器A中依次加入10g 1-[4-(N,N-二甲基胺基)苯基]-1’-苯基乙烯(DPE-NMe2)、300ml环己烷,0.3mmol引发剂仲丁基锂((s-BuLi)),其中烷基锂引发剂用量按设计分子量6.7×104g/mol打入,搅拌混合均匀后,再加入20g苯乙烯、1.5mmol四氢呋喃,搅拌后升温至聚合温度40℃时,反应24h,得到反应液A,其中,苯乙烯浓度为0.06g/ml。
第二步,在氮气或氩气保护下,室温下在聚合反应器B中依次加入10g 1-[4-(N,N-二甲基胺基)苯基]-1’-苯基乙烯(DPE-NMe2)、100ml环己烷、0.3mmol引发剂仲丁基锂((s-BuLi)),其中烷基锂引发剂用量按设计分子量2.3×104g/mol打入,搅拌混合均匀后,再加入7g苯乙烯、1.5mmol四氢呋喃,搅拌后升温至聚合温度40℃时,反应24h,得到反应液B,其中,苯乙烯浓度为0.07g/ml。
第三步,将反应液A和反应液B混合加入到聚合反应器C中,再加入34g丁二烯和20g苯乙烯的混合溶液,搅拌后升温至聚合温度40℃,反应24h,待完全反应后,加入异丙醇终止反应,对聚合物胶液进行后处理得到胺基多功能化丁苯透明抗冲树脂。
产品结构分析结果如下:以质量分数计,三元共聚物中苯乙烯含量为56.4%,丁二烯含量为31.5%,DPE-NEt2含量为12.1%;1,2-聚丁二烯含量为30.4%,苯乙烯嵌段含量为65%;数均分子量为15.2×104g/mol、分子量分布1.06。
实施例11
氩气保护下,配置功能化引发剂,依次加入1-[4-(N,N-甲基三甲基硅基胺基)苯基]-1’-苯基乙烯(DPE-N(SiMe3)2)40g,溶剂环己烷200g,引发剂仲丁基锂(s-BuLi)0.6mmol,反应30min;再向500mL聚合反应器A中加入四氢呋喃1.5mmol,环己烷200mL,苯乙烯20g,打开搅拌,升温至40℃,加入功能化引发剂0.3mmol;向反应器B中加入四氢呋喃1.5mmol,环己烷70mL,苯乙烯7g,打开搅拌,升温至40℃,加入功能化引发剂0.3mmol。反应24h后,将聚合反应器A和B中的胶液导入反应器C中,打开搅拌,升温至40℃,加入丁二烯34g,苯乙烯20g,继续反应24h,加入异丙醇终止。反应混合物在过量乙醇中沉淀,所得聚合物在真空烘箱中干燥至恒重。产品结构分析结果如下:以质量分数计,三元共聚物中苯乙烯含量为52.7%,丁二烯含量为32.8%,DPE-N(SiMe3)2含量为14.5%;1,2-聚丁二烯含量为28%,苯乙烯嵌段含量为61%;数均分子量为21.0×104g/mol、分子量分布1.12。
实施例12
氩气保护下,配置功能化引发剂,依次加入1-[4-(N,N-甲基三甲基硅基胺基)苯基]-1’-苯基乙烯(DPE-N(Me/SiMe3))33g,溶剂环己烷200g,引发剂仲丁基锂(s-BuLi)0.6mmol,反应30min;再向500mL聚合反应器A中加入四氢呋喃1.5mmol,环己烷200mL,苯乙烯20g,打开搅拌,升温至40℃,加入功能化引发剂0.3mmol;向反应器B中加入四氢呋喃1.5mmol,环己烷70mL,苯乙烯7g,打开搅拌,升温至40℃,加入功能化引发剂0.3mmol。反应24h后,将聚合反应器A和B中的胶液导入反应器C中,打开搅拌,升温至40℃,加入丁二烯34g,苯乙烯20g,继续反应24h,加入异丙醇终止。反应混合物在过量乙醇中沉淀,所得聚合物在真空烘箱中干燥至恒重。产品结构分析结果如下:以质量分数计,三元共聚物中苯乙烯含量为55.4%,丁二烯含量为31.3%,DPE-N(Me/SiMe3)含量为13.3%;1,2-聚丁二烯含量为29%,苯乙烯嵌段含量为62%;数均分子量为17.5×104g/mol、分子量分布1.08。
实施例13
氩气保护下,配置功能化引发剂,依次加入1-[4-(N,N-二甲基胺基)苯基]-1’-苯基乙烯(DPE-NMe2)12g,溶剂苯100g,引发剂仲丁基锂(s-BuLi)0.3mmol,反应30min;再向500mL聚合反应器A中加入四甲基乙二胺(TMEDA)2mmol,环己烷300mL,苯乙烯30g,打开搅拌,升温至40℃,加入功能化引发剂0.15mmol;向反应器B中加入四甲基乙二胺(TMEDA)2mmol,环己烷100mL,苯乙烯20g,打开搅拌,升温至40℃,加入功能化引发剂0.15mmol。反应24h后,将聚合反应器A和B中的胶液导入反应器C中,打开搅拌,升温至60℃,加入丁二烯50g,苯乙烯30g,继续反应24h,加入异丙醇终止。反应混合物在过量乙醇中沉淀,所得聚合物在真空烘箱中干燥至恒重。产品结构分析结果如下:以质量分数计,三元共聚物中苯乙烯含量为61.5%,丁二烯含量为33.1%,DPE-NMe2含量为5.4%;1,2-聚丁二烯含量为55%,苯乙烯嵌段含量为52%;数均分子量为98.4×104g/mol、分子量分布1.05。
实施例14
氩气保护下,配置功能化引发剂,依次加入1,1’-双[4-(N,N-二甲基胺基)苯基]乙烯(DPE-(NMe2)2)20g,溶剂苯100g,引发剂仲丁基锂(s-BuLi)0.8mmol,反应30min;再向500mL聚合反应器A中加入2,3-二甲基-3-戊醇钠(NaODP)2mmol,环己烷300mL,苯乙烯36g,打开搅拌,升温至40℃,加入功能化引发剂0.4mmol;向反应器B中加入2,3-二甲基-3-戊醇钠(NaODP)2mmol,环己烷100mL,苯乙烯7g,打开搅拌,升温至40℃,加入功能化引发剂0.4mmol。反应24h后,将聚合反应器A和B中的胶液导入反应器C中,打开搅拌,升温至40℃,加入丁二烯34g,苯乙烯20g,继续反应24h,加入异丙醇终止。反应混合物在过量乙醇中沉淀,所得聚合物在真空烘箱中干燥至恒重。产品结构分析结果如下:以质量分数计,三元共聚物中苯乙烯含量为65%,丁二烯含量为32.9%,DPE-(NMe2)2含量为2.1%;1,2-聚丁二烯含量为35%,苯乙烯嵌段含量为76%;数均分子量为13.2×104g/mol、分子量分布1.04。
实施例15
氩气保护下,配置功能化引发剂,依次加入1,1’-双[4-(N,N-二甲基胺基)苯基]乙烯(DPE-(NMe2)2)20g,溶剂苯100g,引发剂仲丁基锂(s-BuLi)0.8mmol,反应30min;再向500mL聚合反应器A中加入2,3-二甲基-3-戊醇钠(NaODP)2mmol,环己烷300mL,苯乙烯36g,打开搅拌,升温至80℃,加入功能化引发剂0.4mmol;向反应器B中加入2,3-二甲基-3-戊醇钠(NaODP)2mmol,环己烷100mL,苯乙烯7g,打开搅拌,升温至80℃,加入功能化引发剂0.4mmol。反应24h后,将聚合反应器A和B中的胶液导入反应器C中,打开搅拌,升温至80℃,加入丁二烯34g,苯乙烯20g,继续反应24h,加入异丙醇终止。反应混合物在过量乙醇中沉淀,所得聚合物在真空烘箱中干燥至恒重。产品结构分析结果如下:以质量分数计,三元共聚物中苯乙烯含量为64%,丁二烯含量为34.5%,DPE-(NMe2)2含量为1.5%;1,2-聚丁二烯含量为42%,苯乙烯嵌段含量为71%;数均分子量为13.8×104g/mol、分子量分布1.05。
实施例16
氩气保护下,配置功能化引发剂,依次加入1-[4-(N,N-二甲基胺基)苯基]-1’-苯基乙烯(DPE-NMe2)15g,溶剂苯100g,引发剂仲丁基锂(s-BuLi)0.6mmol,反应30min;再向500mL聚合反应器A中加入四甲基乙二胺(TMEDA)2mmol,环己烷300mL,苯乙烯20g,打开搅拌,升温至80℃,加入功能化引发剂0.3mmol;向反应器B中加入四甲基乙二胺(TMEDA)2mmol,环己烷100mL,苯乙烯7g,打开搅拌,升温至80℃,加入功能化引发剂0.3mmol。反应24h后,将聚合反应器A和B中的胶液导入反应器C中,打开搅拌,升温至80℃,加入丁二烯34g,苯乙烯20g,继续反应24h,加入异丙醇终止。反应混合物在过量乙醇中沉淀,所得聚合物在真空烘箱中干燥至恒重。产品结构分析结果如下:以质量分数计,三元共聚物中苯乙烯含量为56.2%,丁二烯含量为34.9%,DPE-NMe2含量为8.9%;1,2-聚丁二烯含量为57%,苯乙烯嵌段含量为57%;数均分子量为9.2×104g/mol、分子量分布1.06。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的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类胺基多功能化丁苯透明抗冲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胺基多功能化丁苯透明抗冲树脂是由苯乙烯、丁二烯、胺基功能化二苯基乙烯衍生物的三元共聚物,在三元共聚物的链中含有不少于2个胺基功能化二苯基乙烯衍生物;胺基多功能化丁苯透明抗冲树脂各组分比例,以三元共聚物总量100%计,其中结合苯乙烯含量质量百分比为45%-90%,最佳范围为55%-80%;结合丁二烯含量质量百分比为5%-50%,最佳范围为15%-40%;其余为胺基功能化二苯基乙烯衍生物;胺基多功能化丁苯透明抗冲树脂数均分子量范围为1×104—100×104g/mol,优选范围是15×104—50×104g/mol。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类胺基多功能化丁苯透明抗冲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胺基多功能化丁苯透明抗冲树脂各组分比例,以三元共聚物总量100%计,其中结合苯乙烯含量质量百分比优选为55%-80%;结合丁二烯含量质量百分比优选为为15%-40%;其余为胺基功能化二苯基乙烯衍生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类胺基多功能化丁苯透明抗冲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胺基多功能化丁苯透明抗冲树脂数均分子量范围优选为15×104—50×104g/mol。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类胺基多功能化丁苯透明抗冲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胺基功能化二苯基乙烯衍生物选自1,1’-双[4-(N,N-二甲基胺基)苯基]乙烯,1,1’-双[4-(N,N-二乙基胺基)苯基]乙烯,1,1’-双[4-(N,N-二叔丁基胺基)苯基]乙烯,1-[4-(N,N-二甲基胺基)苯基]-1’-苯基乙烯,1-[4-(N,N-二乙基胺基)苯基]-1’-苯基乙烯,1-[4-(N,N-二叔丁基胺基)苯基]-1’-苯基乙烯,1-[4-(N,N-甲基三甲基硅基胺基)苯基]-1’-苯基乙烯,1-[4-(N,N-乙基三甲基硅基胺基)苯基]-1’-苯基乙烯,1-[4-(N,N-叔丁基三甲基硅基胺基)苯基]-1’-苯基乙烯,1-[4-(N,N二三甲基硅基胺基)苯基]-1’-苯基乙烯中的一种或多种胺基功能化单体。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类胺基多功能化丁苯透明抗冲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胺基功能化二苯基乙烯衍生物选自1,1’-双[4-(N,N-二甲基胺基)苯基]乙烯,1,1’-双[4-(N,N-二乙基胺基)苯基]乙烯,1,1’-双[4-(N,N-二叔丁基胺基)苯基]乙烯,1-[4-(N,N-二甲基胺基)苯基]-1’-苯基乙烯,1-[4-(N,N-二乙基胺基)苯基]-1’-苯基乙烯,1-[4-(N,N-二叔丁基胺基)苯基]-1’-苯基乙烯,1-[4-(N,N-甲基三甲基硅基胺基)苯基]-1’-苯基乙烯,1-[4-(N,N-乙基三甲基硅基胺基)苯基]-1’-苯基乙烯,1-[4-(N,N-叔丁基三甲基硅基胺基)苯基]-1’-苯基乙烯,1-[4-(N,N二三甲基硅基胺基)苯基]-1’-苯基乙烯中的一种或多种胺基功能化单体。
6.一类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胺基多功能化丁苯透明抗冲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胺基多功能化丁苯透明抗冲树脂各物质的质量配比,称取三种单体苯乙烯、丁二烯、胺基功能化二苯基乙烯衍生物;并将胺基功能化二苯基乙烯衍生物分成等比例的两部分A、B,其中,A添加到聚合反应器A中,B添加到聚合反应器B中;将苯乙烯分别三部分A、B、C,A、B、C的质量比为(1-2.4):(0.3-1):1,其中,A添加到聚合反应器A中,B添加到聚合反应器B中,C添加到聚合反应器C中;将丁二烯整体加入到聚合反应器C中;具体步骤为:
第一步,在氮气或氩气保护下,室温下在聚合反应器A中依次加入胺基功能化二苯基乙烯衍生物、有机溶剂、烷基锂引发剂,其中烷基锂引发剂用量按设计分子量打入,搅拌混合均匀后,再加入苯乙烯、极性添加剂,搅拌后升温至聚合温度30℃-80℃时,反应24h,得到反应液A;其中,极性添加剂用量与烷基锂引发剂用量的摩尔比为(3-5):1;苯乙烯浓度为0.05-0.25g/ml;
第二步,在氮气或氩气保护下,室温下在聚合反应器B中依次加入胺基功能化二苯基乙烯衍生物、有机溶剂、烷基锂引发剂,其中烷基锂引发剂用量按设计分子量打入,搅拌混合均匀后,再加入苯乙烯、极性添加剂,搅拌后升温至聚合温度30℃-80℃时,反应24h,得到反应液B;其中,极性添加剂用量与烷基锂引发剂用量的摩尔比为(3-5):1,苯乙烯浓度为0.05-0.25g/ml;
第三步,将反应液A和反应液B混合加入到聚合反应器C中,再加入丁二烯和苯乙烯的混合溶液,搅拌后升温至聚合温度30℃-80℃,反应24h,待完全反应后,加入异丙醇终止反应,对聚合物胶液进行后处理得到胺基多功能化丁苯透明抗冲树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烷基锂引发剂选自单官能团烷基锂或双官能团烷基锂。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溶剂选自非极性芳烃和非极性脂肪烃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极性添加剂选自含氧、含氮、含硫、含磷类极性化合物和烷氧基金属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化合物的混合物。
CN201910299802.XA 2019-04-15 2019-04-15 一类胺基多功能化丁苯透明抗冲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1004147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99802.XA CN110041477B (zh) 2019-04-15 2019-04-15 一类胺基多功能化丁苯透明抗冲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99802.XA CN110041477B (zh) 2019-04-15 2019-04-15 一类胺基多功能化丁苯透明抗冲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41477A true CN110041477A (zh) 2019-07-23
CN110041477B CN110041477B (zh) 2022-02-15

Family

ID=672771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99802.XA Active CN110041477B (zh) 2019-04-15 2019-04-15 一类胺基多功能化丁苯透明抗冲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041477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92669A (zh) * 2020-07-13 2020-11-06 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氢化胺基官能化丁苯橡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13201094A (zh) * 2021-05-31 2021-08-03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星形偶联结构的含氮功能化sibr集成橡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14230740A (zh) * 2021-12-27 2022-03-25 广东众和高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透明抗冲丁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216522A1 (en) * 2002-04-05 2003-11-20 Sumitomo Chemical Company, Limited Process for producing modified polymer rubber
CN104017133A (zh) * 2014-04-18 2014-09-03 大连理工大学 含氮链端链中多功能化溶聚丁苯橡胶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216522A1 (en) * 2002-04-05 2003-11-20 Sumitomo Chemical Company, Limited Process for producing modified polymer rubber
CN104017133A (zh) * 2014-04-18 2014-09-03 大连理工大学 含氮链端链中多功能化溶聚丁苯橡胶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EYU SHEN: "Facile Synthesis of In-Chain, Multicomponent, Functionalized Polymers via Living Anionic Copolymerization through the Ugi Four-Component Reaction (Ugi-4CR)", 《MACROMOLECULAR RAPID COMMUNICATIONS》 *
K.KNOLL: "A FORGOTTEN CLASS OF HIGH TG THERMOPLASTIC MATERIALS: ANIONIC COPOLYMERS OF STYRENE AND l,l-DIPHENYLETHYLENE", 《IONIC POLYMERIZATIONS AND RELATED PROCESSES》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92669A (zh) * 2020-07-13 2020-11-06 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氢化胺基官能化丁苯橡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13201094A (zh) * 2021-05-31 2021-08-03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星形偶联结构的含氮功能化sibr集成橡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14230740A (zh) * 2021-12-27 2022-03-25 广东众和高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透明抗冲丁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230740B (zh) * 2021-12-27 2023-09-08 广东众和高新科技股份公司 一种透明抗冲丁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41477B (zh) 2022-0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37751B (zh) 含硅氧基团链端链中多功能化溶聚丁苯橡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17133B (zh) 含氮链端链中多功能化溶聚丁苯橡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10041477A (zh) 一类胺基多功能化丁苯透明抗冲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08997531A (zh) 一类含硅氧基团/胺基基团链端链中多功能化溶聚丁苯橡胶及其制备方法
US7160952B2 (en) Process for preparing linear block copolymer
CN109503746B (zh) 低顺式聚丁二烯橡胶及其制备方法和hips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abs树脂
US6462137B2 (en) Star-block interpolymers and preparation of the same
CN102020757A (zh) 线形高抗冲丁二烯/异戊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251264A (zh) 低顺式聚丁二烯橡胶及其制备方法和hips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10591025A (zh) 一类双锂引发双端官能化三嵌段苯乙烯-二烯烃-苯乙烯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6008864A (zh) 一种端基官能化橡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121513A (zh) 改性共轭二烯类聚合物和包含其的橡胶组合物
CN110204668B (zh) 一类适用于硅氢加成化学反应的双硅氢功能化线形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9251263A (zh) 低顺式聚丁二烯橡胶及其制备方法和hips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10105498A (zh) 一类适用于硅氢加成化学反应的单硅氢功能化星形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2759730B (zh) 一类胺基多功能化sebs热塑性弹性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12048043B (zh) 一种负离子聚合技术制备的聚醚端基官能化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US20030013826A1 (en) Multiblock interpolymers and processes for the preparation thereof
CN104072744B (zh) 一种含聚环氧乙烷嵌段的极性化丁二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及制备方法
CN113980215B (zh) 含dpe衍生物、丁二烯、异戊二烯、苯乙烯星形共聚物嵌段的hips树脂及制备方法
CN116041596B (zh) 一种星形极性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WO2005030821A1 (en) Conjugated diene polymers and copolymer blocks having high vinyl content prepared using mixed microstructure control agents and process for preparing same
CN113831478B (zh) 一类含dpe衍生物、丁二烯、异戊二烯、苯乙烯星形共聚物嵌段的abs树脂及制备方法
CN113912798B (zh) 一类基于dpe衍生物、丁二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单体的星形嵌段共聚物及制备方法
CN113980214B (zh) 一类含dpe衍生物、丁二烯、苯乙烯星形共聚物嵌段的abs树脂及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