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36209B - 螺旋桨式风扇 - Google Patents

螺旋桨式风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36209B
CN110036209B CN201780075312.0A CN201780075312A CN110036209B CN 110036209 B CN110036209 B CN 110036209B CN 201780075312 A CN201780075312 A CN 201780075312A CN 110036209 B CN110036209 B CN 11003620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ade
maximum
section
ratio
propeller f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7531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36209A (zh
Inventor
岩田透
富冈洋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17/044226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18123519A1/ja
Publication of CN1100362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362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362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362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26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 F04D29/32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for axial flow pumps
    • F04D29/38Blades
    • F04D29/384Blades characterised by for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26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 F04D29/32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for axial flow pumps
    • F04D29/38Blad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66Combating cavitation, whirls, noise, vibration or the like; Balancing
    • F04D29/661Combating cavitation, whirls, noise, vibration or the like; Balancing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667Combating cavitation, whirls, noise, vibration or the like; Balancing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by influencing the flow pattern, e.g. suppression of turbulen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在螺旋桨式风扇(10)的叶片(20)中,将在叶弦(31)上翘曲高度成为最大的位置设为最大翘曲位置(A),将从前缘(23)到最大翘曲位置(A)为止的距离(d)相对于叶弦长度(c)的比设为最大翘曲位置比(d/c)。另外,将叶片(20)的轮毂侧的端部设为叶片根部,将叶片(20)的外周侧的端部设为叶片端部。而且,在叶片(20)中,最大翘曲位置比(d/c)从位于叶片根部与叶片端部之间的基准叶片截面朝向叶片端部单调增大,并且在叶片端部处成为最大值。由此,螺旋桨式风扇的风扇效率得以提高。

Description

螺旋桨式风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鼓风机等的螺旋桨式风扇。
背景技术
迄今为止,螺旋桨式风扇广泛用于鼓风机等。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包括轮毂和三个叶片的螺旋桨式风扇。
一般的螺旋桨式风扇的叶片形成为以朝负压面侧鼓起的方式翘曲的形状。即,就螺旋桨式风扇的叶片而言,叶片截面中的从叶弦到翘曲线为止的距离即翘曲高度在沿着叶片的叶弦从前缘到后缘的中途成为最大。专利文献1的图6记载了这样的技术:在螺旋桨式风扇的各叶片中,使叶片截面中翘曲高度成为最大的位置随着从叶片根部朝向叶片端部而逐渐地靠近前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12-05244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螺旋桨式风扇的叶片中,空气从叶片的正压面侧绕过叶片端部朝负压面侧逆流而产生叶片端部涡流。该叶片端部涡流产生在叶片的正压面侧与负压面侧的压力差成为最大的位置的附近。因此,在螺旋桨式风扇的叶片中,叶片端部涡流产生在叶片端部中翘曲高度成为最大的位置的附近。
在螺旋桨式风扇的叶片中产生的叶片端部涡流朝着叶片的后缘发展。因此,叶片端部中翘曲高度成为最大的位置越远离叶片的后缘,叶片端部涡流发展得越长。如上所述,在专利文献1的螺旋桨式风扇的叶片中,叶片截面中翘曲高度成为最大的位置从叶片根部朝向叶片端部相对地远离后缘。因此,在专利文献1的螺旋桨式风扇中,叶片端部涡流变长,生成叶片端部涡流所消耗的能量增多,因此,可能无法充分地提高风扇效率。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技术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谋求螺旋桨式风扇的风扇效率提高。
-用以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公开的第一方面以包括圆筒状的轮毂15以及从该轮毂15的侧面朝外侧延伸的多个叶片20的螺旋桨式风扇作为对象。而且,上述叶片20分别构成为:当将叶片截面中的从叶弦31到翘曲线32为止的距离设为翘曲高度、将上述叶片截面中在上述叶弦31上上述翘曲高度成为最大的位置设为最大翘曲位置A、将上述叶片截面中的从前缘23到上述最大翘曲位置A为止的距离d相对于叶弦长度c的比设为最大翘曲位置比d/c、将上述叶片20的轮毂15侧的端部设为叶片根部21、将上述叶片20的外周侧的端部设为叶片端部22时,上述叶片端部22处的上述最大翘曲位置比d/c大于上述叶片根部21处的上述最大翘曲位置比d/c。
这里,就螺旋桨式风扇10的叶片20而言,在叶片端部22中翘曲高度成为最大的位置的附近处产生叶片端部涡流90。而且,该叶片端部涡流90的产生位置越接近叶片20的前缘23,叶片端部涡流90就变得越长,生成叶片端部涡流90所消耗的能量就越为增加。
相对于此,就第一方面的螺旋桨式风扇10的各叶片20而言,叶片端部22处的最大翘曲位置比d/c大于叶片根部21处的最大翘曲位置比d/c。即,就各叶片20而言,叶片截面中翘曲高度成为最大的最大翘曲位置A在叶片端部22处比以往更接近叶片20的后缘24。因此,叶片端部涡流90的发展得到抑制,叶片端部涡流90变短,生成叶片端部涡流90所消耗的能量减少,其结果是,能谋求风扇效率的提高。
本公开的第二方面在上述第一方面的基础上,上述叶片20分别构成为:上述最大翘曲位置比d/c从位于上述叶片根部21与上述叶片端部22之间的第一基准叶片截面33朝向上述叶片端部22单调增大,并在上述叶片端部22处成为最大。
在第二方面中,就螺旋桨式风扇10的各叶片20而言,叶片截面中翘曲高度成为最大的最大翘曲位置A随着从第一基准叶片截面33朝向叶片端部22而相对地接近叶片20的后缘24。第一基准叶片截面33是与叶片根部21分开规定距离的位置处的叶片截面。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记载的“单调增大”是“广义的单调增大”。因此,在各叶片20中,最大翘曲位置比d/c可以从第一基准叶片截面33朝向叶片端部22持续地增大,最大翘曲位置比d/c也可以在从第一基准叶片截面33到叶片端部22为止的一部分区间为恒定。
就第二方面的螺旋桨式风扇10的各叶片20而言,叶片截面中翘曲高度成为最大的最大翘曲位置A随着从第一基准叶片截面33朝向叶片端部22而相对地接近叶片20的后缘24。其结果是,在螺旋桨式风扇10的各叶片20中,叶片端部涡流90的产生位置接近叶片20的后缘24。因此,叶片端部涡流90的发展得到抑制,叶片端部涡流90变短,生成叶片端部涡流90所消耗的能量减少,其结果是,能谋求风扇效率的提高。
本公开的第三方面在上述第二方面的基础上,上述叶片20分别构成为:上述最大翘曲位置比d/c在上述第一基准叶片截面33中成为最小。
就第三方面的螺旋桨式风扇10的叶片20而言,在第一基准叶片截面33中最大翘曲位置比d/c成为最小。因此,在叶片20中的从叶片根部21到第一基准叶片截面33为止的区域,最大翘曲位置比d/c在最小值以上。
本公开的第四方面在上述第三方面的基础上,上述叶片20分别构成为:从上述叶片根部21到上述第一基准叶片截面33为止的距离比从上述叶片端部22到上述第一基准叶片截面33为止的距离短。
在第四方面中,就螺旋桨式风扇10的各叶片20而言,第一基准叶片截面33位于螺旋桨式风扇10的径向上的比叶片20的中央靠叶片根部21的位置。而且,在该第一基准叶片截面33中,最大翘曲位置比d/c成为最小。
本公开的第五方面在上述第二方面~第四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基础上,上述叶片20分别构成为:上述叶片截面中的上述最大翘曲位置比d/c为0.5以上且0.8以下。
在第五方面中,就螺旋桨式风扇10的各叶片20而言,叶片截面中的最大翘曲位置比d/c被设定为0.5以上且0.8以下的值。
本公开的第六方面在上述第一方面的基础上,上述叶片20分别构成为:上述最大翘曲位置比d/c在位于上述叶片根部21与上述叶片端部22之间的中间叶片截面33a中成为最大。
就第六方面的螺旋桨式风扇10的各叶片20而言,在位于比叶片端部22靠叶片根部21的位置处的中间叶片截面33a中,最大翘曲位置比d/c成为最大。
本公开的第七方面在上述第六方面的基础上,上述叶片20分别构成为:上述最大翘曲位置比d/c在上述叶片根部21处成为最小,且从上述叶片根部21朝向上述中间叶片截面33a单调增大。
就第七方面的螺旋桨式风扇10的各叶片20而言,最大翘曲位置比d/c从叶片根部21朝向上述中间叶片截面33a而从最小值单调增加至最大值。
本公开的第八方面在上述第六方面或第七方面的基础上,上述叶片20分别构成为:从上述叶片根部21到上述中间叶片截面33a为止的距离比从上述叶片端部22到上述中间叶片截面33a为止的距离长。
就第八方面的螺旋桨式风扇10的各叶片20而言,中间叶片截面33a位于比叶片根部21与叶片端部22之间的中央靠叶片端部22的位置。而且,在该中间叶片截面33a中,最大翘曲位置比d/c成为最大。
本公开的第九方面在上述第一方面~第八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基础上,上述叶片20分别构成为:当将上述叶片截面中的上述翘曲高度的最大值设为最大翘曲高度f、将上述叶片截面中的上述最大翘曲高度f相对于上述叶弦长度c的比设为翘曲比f/c时,上述翘曲比f/c在位于上述叶片根部21与上述叶片端部22之间的第二基准叶片截面33、33b中成为最大,且从上述第二基准叶片截面33、33b朝向上述叶片根部21单调减小,从上述第二基准叶片截面33、33b朝向上述叶片端部22单调减小。
本公开的第十方面在上述第二方面~第五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基础上,上述叶片20分别构成为:当将上述叶片截面中的上述翘曲高度的最大值设为最大翘曲高度f、将上述叶片截面中的上述最大翘曲高度f相对于上述叶弦长度c的比设为翘曲比f/c时,上述翘曲比f/c在位于上述叶片根部21与上述叶片端部22之间的第二基准叶片截面33、33b中成为最大,且从上述第二基准叶片截面33、33b朝向上述叶片根部21单调减小,从上述第二基准叶片截面33、33b朝向上述叶片端部22单调减小,上述第一基准叶片截面兼作上述第二基准叶片截面。
在设置于第九方面、第十方面的螺旋桨式风扇10的多个叶片20的各个叶片20中,在与叶片根部21分开规定距离的第二基准叶片截面33、33b中翘曲比f/c成为最大。另外,在各叶片20中,翘曲比f/c从第二基准叶片截面33、33b朝向叶片根部21单调减小,且从第二基准叶片截面33、33b朝向叶片端部22单调减小。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记载的“单调减小”是“广义的单调减小”。因此,在各叶片20中,翘曲比f/c可以从第二基准叶片截面33、33b朝向叶片端部22持续地减小,翘曲比f/c也可以在从第二基准叶片截面33、33b到叶片端部22为止的一部分区间为恒定。
这里,叶片20的叶片根部21附近为轮毂15的附近,因此,是气流容易发生紊乱的区域。另一方面,在第九方面、第十方面的螺旋桨式风扇10的各叶片20中,翘曲比f/c从第二基准叶片截面33、33b朝向叶片根部21单调减小。即,在叶片20中的气流容易发生紊乱的叶片根部21附近的区域,翘曲比f/c比在第二基准叶片截面33、33b处小。因此,各叶片20的叶片根部21附近处的气流的紊乱得到抑制,从而由于紊乱而消耗的能量减少,其结果是,能谋求风扇效率的提高。
另外,在第九方面、第十方面的螺旋桨式风扇10的各叶片20中,翘曲比f/c从第二基准叶片截面33、33b朝向叶片端部22单调减小。即,在各叶片20中,从第二基准叶片截面33、33b朝向周向速度比第二基准叶片截面33、33b高的叶片端部22,翘曲比f/c单调减小。因此,叶片20的工作量(具体而言,作用于叶片20的升力)在叶片20的整个范围内实现平均化,其结果是,能谋求风扇效率的提高。
进而,就第十方面的螺旋桨式风扇10的各叶片20而言,第一基准叶片截面与第二基准叶片截面一致。即,就螺旋桨式风扇10的各叶片20而言,在与叶片根部21分开规定距离的一个叶片截面中,最大翘曲位置比d/c成为最小,且翘曲比f/c成为最大。
本公开的第十一方面在上述第九方面或第十方面的基础上,上述叶片20分别构成为:上述叶片端部22处的上述翘曲比f/c小于上述叶片根部21处的上述翘曲比f/c。
这里,就螺旋桨式风扇10的各叶片20而言,叶片端部22的周向速度比叶片根部21的周向速度高。因此,当叶片端部22处的翘曲比f/c与叶片根部21处的翘曲比f/c大致相等时,各叶片20的叶片端部22附近处的正压面25侧与负压面26侧的气压差变得过大,其结果是,从叶片20的正压面25侧绕过叶片端部22流向负压面26侧的空气的流量变多,而有可能导致风扇效率下降。
相对于此,在第十一方面的螺旋桨式风扇10的各叶片20中,叶片端部22处的翘曲比f/c小于叶片根部21处的翘曲比f/c。因此,将各叶片20的叶片端部22附近处的正压面25侧与负压面26侧的气压差抑制为不会过大的程度。其结果是,从叶片20的正压面25侧绕过叶片端部22朝负压面26侧逆流的空气的流量得以降低,能谋求风扇效率的提高。另外,在叶片端部22附近处产生的叶片端部涡流90得到抑制,生成该叶片端部涡流90所消耗的能量减少,因此,就这一点而言,也能谋求风扇效率的提高。
-发明的效果-
在上述第一方面中,在螺旋桨式风扇10的各叶片20中,叶片端部22处的上述最大翘曲位置比d/c大于叶片根部21处的最大翘曲位置比d/c。因此,叶片端部涡流90的发展得到抑制,叶片端部涡流90变短,生成叶片端部涡流90所消耗的能量减少。因此,根据该方面,能够通过降低用于驱动螺旋桨式风扇10进行旋转的动力的损失来提高风扇效率。
在上述第二方面中,在螺旋桨式风扇10的各叶片20中,最大翘曲位置比d/c从第一基准叶片截面33朝向叶片端部22单调增大,在叶片端部22处成为最大。因此,叶片端部涡流90的发展得到抑制,叶片端部涡流90变短,生成叶片端部涡流90所消耗的能量减少。因此,根据该方面,能够通过降低用于驱动螺旋桨式风扇10进行旋转的动力的损失来提高风扇效率。
在上述第九方面中,在螺旋桨式风扇10的各叶片20中,翘曲比f/c在位于叶片根部21与叶片端部22之间的第二基准叶片截面33、33b中成为最大,且从第二基准叶片截面33、33b朝向叶片根部21单调减小,并且从第二基准叶片截面33、33b朝向叶片端部22单调减小。因此,能够抑制各叶片20的叶片根部21附近处的气流紊乱,并且能够在各叶片20的整个范围内使叶片20的工作量实现平均化。因此,根据该方面,能够进一步降低用于驱动风扇进行旋转的动力的损失,从而能够谋求风扇效率进一步提高。
在上述第十一方面的螺旋桨式风扇10的各叶片20中,叶片端部22处的翘曲比f/c小于叶片根部21处的翘曲比f/c。因此,能够削减从叶片20的正压面25侧绕过叶片端部22朝负压面26侧逆流的空气的流量,并且,能够抑制在叶片端部22附近处产生的叶片端部涡流90。因此,根据该方面,能够进一步降低用于驱动风扇进行旋转的动力的损失,从而能够谋求风扇效率进一步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螺旋桨式风扇的立体图。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螺旋桨式风扇的俯视图。
图3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螺旋桨式风扇的叶片的叶片截面的剖视图。
图4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螺旋桨式风扇的叶片的从旋转中心轴算起的距离r与翘曲比f/c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5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螺旋桨式风扇的叶片的从旋转中心轴算起的距离r与最大翘曲位置比d/c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6A是叶片的剖视图,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螺旋桨式风扇中的叶片的叶片根部的叶片截面。
图6B是叶片的剖视图,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螺旋桨式风扇中的叶片的基准叶片截面。
图6C是叶片的剖视图,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螺旋桨式风扇中的叶片的叶片端部的叶片截面。
图7是螺旋桨式风扇的立体图,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螺旋桨式风扇中的气流。
图8是螺旋桨式风扇的立体图,示出现有的螺旋桨式风扇中的气流。
图9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叶片的从旋转中心轴算起的距离r与翘曲比f/c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10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叶片的从旋转中心轴算起的距离r与最大翘曲位置比d/c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11是第二实施方式的螺旋桨式风扇的立体图。
图12是第二实施方式的螺旋桨式风扇的俯视图。
图13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螺旋桨式风扇的叶片的从旋转中心轴算起的距离r与翘曲比f/c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14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螺旋桨式风扇的叶片的从旋转中心轴算起的距离r与最大翘曲位置比d/c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15A是叶片的剖视图,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螺旋桨式风扇中的叶片的叶片根部的叶片截面。
图15B是叶片的剖视图,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螺旋桨式风扇中的叶片的第二基准叶片截面。
图15C是叶片的剖视图,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螺旋桨式风扇中的叶片的叶片端部的叶片截面。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详细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以下所说明的实施方式及变形例是本质上优选的示例,并没有对本发明、其应用对象或其用途的范围进行限制的意图。
《第一实施方式》
对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螺旋桨式风扇10是轴流风扇。该螺旋桨式风扇10例如设置于空调机的热源单元中,用于向热源侧热交换器供给室外空气。
-螺旋桨式风扇的构造-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螺旋桨式风扇10包括一个轮毂15和三个叶片20。一个轮毂15和三个叶片20形成为一体。螺旋桨式风扇10的材质为树脂。
轮毂15形成为前端面(图1中的上表面)被封闭住的圆筒状。该轮毂15安装在风扇马达的驱动轴上。轮毂15的中心轴是螺旋桨式风扇10的旋转中心轴11。
叶片20布置成从轮毂15的外周面朝外侧突出。三个叶片20布置为沿着轮毂15的周向相互隔开一定的角度间隔。各叶片20形成为朝向螺旋桨式风扇10的径向的外侧而扩宽的形状。各叶片20的形状彼此相同。
就叶片20而言,螺旋桨式风扇10的径向的中心侧(即,轮毂15侧)的端部为叶片根部21,螺旋桨式风扇10的径向的外侧的端部为叶片端部22。叶片20的叶片根部21与轮毂15接合。螺旋桨式风扇10的从旋转中心轴11到叶片根部21为止的距离ri在叶片根部21的全长范围内实质上恒定。另外,螺旋桨式风扇10的从旋转中心轴11到叶片端部22为止的距离ro在叶片端部22的全长范围内实质上恒定。
就叶片20而言,螺旋桨式风扇10的旋转方向的前侧的缘部为前缘23,螺旋桨式风扇10的旋转方向的后侧的缘部为后缘24。叶片20的前缘23及后缘24从叶片根部21朝向叶片端部22而向螺旋桨式风扇10的外周侧延伸。
叶片20相对于与螺旋桨式风扇10的旋转中心轴11正交的平面倾斜。具体而言,叶片20的前缘23布置在靠轮毂15的前端(图1中的上端)的位置处,叶片20的后缘24布置在靠轮毂15的基端(图1中的下端)的位置处。就叶片20而言,螺旋桨式风扇10的旋转方向的前侧的面(图1中的朝下的面)为正压面25,螺旋桨式风扇10的旋转方向的后侧的面(图1中的朝上的面)为负压面26。
-叶片的具体形状-
对叶片20的形状详细进行说明。
图3所示的叶片截面是将距螺旋桨式风扇10的旋转中心轴11为距离r的位置处的叶片20的截面展开为平面而得到的。如该图3所示,叶片20以朝负压面26侧鼓起的方式翘曲。
在图3所示的叶片截面中,连结前缘23与后缘24而得到的线段为叶弦31,叶弦31与“和螺旋桨式风扇10的旋转中心轴11正交的平面”所成的角为安装角α。叶弦长度c是用半径为r且中心角为θ的圆弧的长度rθ除以相对于安装角α的余弦cosα而得到的值(c=rθ/cosα)。需要说明的是,θ是距螺旋桨式风扇10的旋转中心轴11为距离r的位置处的叶片20的中心角(参照图2),其单位是弧度。
在图3所示的叶片截面中,连结正压面25与负压面26的中点而得到的线为翘曲线32,从叶弦31到翘曲线32为止的距离为翘曲高度。翘曲高度随着沿着叶弦31从前缘23朝向后缘24而逐渐地增大,在从前缘23到后缘24的中途成为最大值,随着从成为最大值的位置接近后缘24而逐渐地减小。翘曲高度的最大值是最大翘曲高度f,在叶弦31上翘曲高度成为最大翘曲高度f的位置是最大翘曲位置A。另外,从前缘23到最大翘曲位置A为止的距离为d。
〈翘曲比〉
如图4所示,就本实施方式的叶片20而言,叶片截面中的最大翘曲高度f相对于叶弦长度c的比即翘曲比f/c根据从螺旋桨式风扇10的旋转中心轴11算起的距离而变化。该翘曲比f/c在从叶片根部21到叶片端部22的过程中,以只有一次成为极大且一次也没有成为极小的方式变化。
具体而言,翘曲比f/c在位于叶片根部21与叶片端部22之间的基准叶片截面33中成为最大值fm/cm。需要说明的是,fm是基准叶片截面33中的最大翘曲高度,cm是基准叶片截面33中的叶弦长度(参照图6B)。
另外,翘曲比f/c从基准叶片截面33朝向叶片根部21逐渐地减小,并从基准叶片截面33朝向叶片端部22逐渐地减小。即,当ri≤r≤rm时,翘曲比f/c随着距离r变小而变小,当rm≤r≤ro时,翘曲比f/c随着距离r变大而变小。
这里,基准叶片截面33是从螺旋桨式风扇10的旋转中心轴11算起的距离为rm的位置处的叶片截面。即,基准叶片截面33是与叶片根部21分开了距离rm-ri的位置处的叶片截面。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叶片根部21到基准叶片截面33为止的距离rm-ri成为从叶片根部21到叶片端部22为止的距离ro-ri的约10%(即,约1/10)。即,基准叶片截面33位于螺旋桨式风扇10的径向上的比叶片根部21与叶片端部22的中央靠叶片根部21的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从叶片根部21到基准叶片截面33为止的距离rm-ri优选为从叶片根部21到叶片端部22为止的距离ro-ri的5~30%,更优选为从叶片根部21到叶片端部22为止的距离ro-ri的5~20%,进一步优选为从叶片根部21到叶片端部22为止的距离ro-ri的5~10%。
就本实施方式的叶片20而言,叶片端部22处的翘曲比fo/co小于叶片根部21处的翘曲比fi/ci。具体而言,叶片端部22处的翘曲比fo/co实质上是叶片根部21处的翘曲比fi/ci的一半。叶片端部22处的翘曲比fo/co优选设定为叶片根部21处的翘曲比fi/ci的一半以下且大于零的值。需要说明的是,fi是叶片根部21处的最大翘曲高度,ci是叶片根部21处的叶弦长度(参照图6A)。另外,fo是叶片端部22处的最大翘曲高度,co是叶片端部22处的叶弦长度(参照图6C)。
〈最大翘曲位置比〉
如图5所示,就本实施方式的叶片20而言,从前缘23到上述最大翘曲位置A为止的距离d相对于叶弦长度c的比即最大翘曲位置比d/c根据从螺旋桨式风扇10的旋转中心轴11算起的距离而变化。该最大翘曲位置比d/c在从叶片根部21到叶片端部22的过程中,以只有一次成为极小且一次也没有成为极大的方式变化。
具体而言,最大翘曲位置比d/c在位于叶片根部21与叶片端部22之间的基准叶片截面33处成为最小值dm/cm。需要说明的是,dm是基准叶片截面33中的从前缘23到上述最大翘曲位置A为止的距离(参照图6B)。
另外,最大翘曲位置比d/c从基准叶片截面33朝向叶片根部21而逐渐地增大,并从基准叶片截面33朝向叶片端部22而逐渐地增大。即,当ri≤r≤rm时,最大翘曲位置比d/c随着距离r变小而变大,当rm≤r≤ro时,最大翘曲位置比d/c随着距离r变大而变大。最大翘曲位置比d/c越大,最大翘曲位置A越相对地远离前缘23,最大翘曲位置A越相对地接近后缘24。图2中以双点划线示出最大翘曲位置线35,该最大翘曲位置线35是将距螺旋桨式风扇10的旋转中心轴11为任意的距离的位置处的叶片截面中的最大翘曲位置A连结而成的线。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基准叶片截面33中,最大翘曲位置比d/c成为最小值,并且翘曲比f/c成为最大值。即,在本实施方式中,最大翘曲位置比d/c成为最小值的第一基准叶片截面与翘曲比f/c成为最大值的第二基准叶片截面一致。
就本实施方式的叶片20而言,在叶片端部22处最大翘曲位置比d/c成为最大值do/co,即,就本实施方式的叶片20而言,叶片端部22处的最大翘曲位置比do/co大于叶片根部21处的最大翘曲位置比di/ci。需要说明的是,di是叶片根部21处的从前缘23到最大翘曲位置A为止的距离(参照图6A),do是叶片端部22处的从前缘23到最大翘曲位置A为止的距离(参照图6C)。
另外,就本实施方式的叶片20而言,在所有的叶片截面中,最大翘曲位置比d/c被设定为0.6以上且0.7以下的值。该最大翘曲位置比d/c优选设定为0.5以上且0.8以下的值。
〈安装角〉
如图6A~图6C所示,就本实施方式的叶片20而言,安装角α从叶片根部21朝向叶片端部22而逐渐地变小。即,越是远离螺旋桨式风扇10的旋转中心轴11的叶片截面,安装角α就越小。因此,就本实施方式的叶片20而言,叶片根部21处的安装角αi为最大值,叶片端部22处的安装角αo为最小值。
-螺旋桨式风扇的鼓风作用-
本实施方式的螺旋桨式风扇10被与轮毂15连结的风扇马达驱动,沿图2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当螺旋桨式风扇10旋转时,空气被叶片20朝螺旋桨式风扇10的旋转中心轴11的方向推出。
就螺旋桨式风扇10的各叶片20而言,正压面25侧的气压高于大气压,负压面26侧的气压低于大气压。因此,将叶片20从正压面25朝向负压面26按压的方向上的升力作用在螺旋桨式风扇10的各叶片20上。该升力是螺旋桨式风扇10的各叶片20推出空气的力的反作用力。因此,作用于叶片20的升力越大,推出空气的叶片20的工作量就越大。
〈翘曲比与气流的关系〉
螺旋桨式风扇10中的叶片20的叶片根部21附近为轮毂15的附近,因此,是气流容易发生紊乱的区域。另一方面,本实施方式的螺旋桨式风扇10的各叶片20的翘曲比f/c从基准叶片截面33朝向叶片根部21而逐渐地减小。即,在叶片20中的气流容易发生紊乱的叶片根部21附近的区域,翘曲比f/c比在基准叶片截面33处小。因此,各叶片20的叶片根部21附近处的气流的紊乱得到抑制,从而由于紊乱而消耗的能量减少。其结果是,风扇效率提高,驱动螺旋桨式风扇10的风扇马达的功耗减少。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螺旋桨式风扇10的各叶片20的翘曲比f/c从基准叶片截面33朝向叶片端部22而逐渐地减小。即,在各叶片20中,从基准叶片截面33朝向周向速度比基准叶片截面33高的叶片端部22,翘曲比f/c逐渐地变小。因此,叶片20的工作量(具体而言,作用于叶片20的升力)在叶片20的整个范围内实现平均化,其结果是,能谋求风扇效率的提高。
这里,就螺旋桨式风扇10的各叶片20而言,叶片端部22的周向速度高于叶片根部21的周向速度。因此,当叶片端部22处的翘曲比fo/co与叶片根部21处的翘曲比fi/ci为大致相等时,各叶片20的叶片端部22附近处的正压面25侧与负压面26侧的气压差变得过大,其结果是,从叶片20的正压面25侧绕过叶片端部22而流向负压面26侧的空气的流量变多,可能导致风扇效率下降。
相对于此,就本实施方式的螺旋桨式风扇10的各叶片20而言,叶片端部22处的翘曲比fo/co成为叶片根部21处的翘曲比fi/ci的约1/2。因此,将各叶片20的叶片端部22附近处的正压面25侧与负压面26侧的气压差抑制为不会过大的程度。其结果是,从叶片20的正压面25侧绕过叶片端部22而朝负压面26侧逆流的空气的流量降低,能谋求风扇效率的提高。另外,在叶片端部22附近处产生的叶片端部涡流90得到抑制,生成该叶片端部涡流90所消耗的能量减少,因此,关于这一点也能谋求风扇效率的提高。
〈最大翘曲位置比与气流的关系〉
就螺旋桨式风扇10的叶片20而言,在叶片端部22处翘曲高度成为最大的位置的附近处,产生了叶片端部涡流90。而且,如图8所示,叶片端部涡流90的产生位置越接近叶片80的前缘23,叶片端部涡流90就越长,生成叶片端部涡流90所消耗的能量越为增加。
相对于此,就本实施方式的螺旋桨式风扇10的各叶片20而言,从基准叶片截面33朝向叶片端部22,最大翘曲位置比d/c逐渐地变大。即,就各叶片20而言,叶片截面中翘曲高度成为最大的最大翘曲位置A随着从基准叶片截面33朝向叶片端部22而相对地接近叶片20的后缘24。而且,如图7所示,就本实施方式的叶片20而言,与图8所示的以往的叶片80相比,叶片端部涡流90的产生位置接近叶片20的后缘24。因此,叶片端部涡流90的发展得到抑制,叶片端部涡流90变短,生成叶片端部涡流90所消耗的能量减少。其结果是,风扇效率提高,驱动螺旋桨式风扇10的风扇马达的功耗减少。
这里,沿着叶片20的负压面26从前缘23流向后缘24的气流在超过最大翘曲位置A的附近处有时会离开叶片20的负压面26。因此,当使最大翘曲位置A过于接近前缘23时,气流离开叶片20的负压面26的区域扩大,可能导致鼓风声音增大、风扇效率下降。为了避免该问题,优选将最大翘曲位置比d/c设定为0.5以上的值。对此,就本实施方式的叶片20而言,将最大翘曲位置比d/c设为0.6以上。
另外,当使最大翘曲位置A过于接近后缘24时,叶片截面的形状成为在靠近后缘24的位置处急剧弯折的形状。因此,当最大翘曲位置A过于接近后缘24时,沿着叶片20的负压面26流动的气流容易离开负压面26。而且,当气流离开叶片20的负压面26时,容易导致鼓风声音增大、风扇效率下降。为了避免该问题,优选将最大翘曲位置比d/c设定为0.8以下的值。对此,就本实施方式的叶片20而言,将最大翘曲位置比d/c设为0.7以下。
如上所述,就本实施方式的叶片20而言,越是接近叶片根部21的叶片截面,安装角α就越大。安装角α越大,沿着叶片20的负压面26流动的气流就越容易离开负压面26。另一方面,在最大翘曲位置比d/c大致为0.5以上的范围内,最大翘曲位置比d/c越小(即,最大翘曲位置A越相对地接近前缘23),沿着叶片20的负压面26流动的气流就越难以离开负压面26。对此,就本实施方式的叶片20而言,在叶片端部22与基准叶片截面33之间的区域,随着接近叶片根部21(即,随着安装角α变大)而使最大翘曲位置比d/c逐渐地变小,从而难以产生气流离开叶片20的负压面26的现象。
-第一实施方式的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的螺旋桨式风扇10的各叶片20中,最大翘曲位置比d/c从基准叶片截面33朝向叶片端部22而逐渐地增大,在叶片端部22处成为最大。因此,叶片端部涡流90的发展得到抑制,叶片端部涡流90变短,生成叶片端部涡流90所消耗的能量减少。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通过降低用于驱动风扇进行旋转的动力的损失来提高风扇效率,从而能够削减用于驱动螺旋桨式风扇10的风扇马达的功耗。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螺旋桨式风扇10的各叶片20中,最大翘曲位置比d/c被设定为0.5以上且0.8以下。因此,气流难以从叶片20的负压面26离开,从而能够抑制因气流离开而导致鼓风声音增大、风扇效率下降。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螺旋桨式风扇10的各叶片20中,翘曲比f/c在基准叶片截面33中成为最大,从基准叶片截面33朝向叶片根部21而逐渐地减小,且从基准叶片截面33朝向叶片端部22而逐渐地减小。因此,能够抑制各叶片20的叶片根部21附近处的气流紊乱,并且能够在各叶片20的整个范围内使叶片20的工作量实现平均化。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进一步降低用于驱动风扇进行旋转的动力的损失,从而能够谋求风扇效率进一步提高。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螺旋桨式风扇10的各叶片20中,叶片端部22处的翘曲比f/c小于叶片根部21处的翘曲比f/c。因此,能够削减从叶片20的正压面25侧绕过叶片端部22朝负压面26侧逆流的空气的流量,并且,能够抑制在叶片端部22附近处产生的叶片端部涡流90。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进一步降低用于驱动风扇进行旋转的动力的损失,从而能够谋求风扇效率进一步提高。
-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
在本实施方式的螺旋桨式风扇10的各叶片20中,在从叶片根部21到基准叶片截面33为止的区域与从基准叶片截面33到叶片端部22为止的区域中的一者或两者上,也可以存在翘曲比f/c恒定的区间。例如,如图9所示,在叶片20中的从叶片端部22附近的位置到叶片端部22的区域,翘曲比f/c也可以成为恒定。
-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
在本实施方式的螺旋桨式风扇10的各叶片20中,在从叶片根部21到基准叶片截面33为止的区域与从基准叶片截面33到叶片端部22为止的区域中的一者或两者上,也可以存在最大翘曲位置比d/c恒定的区间。另外,如图10所示,在叶片20中的从叶片根部21到基准叶片截面33的区域,最大翘曲位置比d/c也可以成为恒定。在该情况下,最大翘曲位置比d/c在叶片20中的从叶片根部21到基准叶片截面33的区域成为最小值。
《第二实施方式》
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螺旋桨式风扇10在第一实施方式的螺旋桨式风扇10的基础上改变了叶片20的形状。这里,关于本实施方式的螺旋桨式风扇10,主要针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螺旋桨式风扇10的不同之处进行说明。
如图11及图1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螺旋桨式风扇1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螺旋桨式风扇10同样地包括一个轮毂15和三个叶片20。
-叶片的具体形状-
对叶片20的形状详细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叶片20形成为以朝负压面26侧鼓起的方式翘曲的形状。这一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叶片20相同。
〈翘曲比〉
如图13所示,就本实施方式的叶片20而言,叶片截面中的最大翘曲高度f相对于叶弦长度c的比即翘曲比f/c根据从螺旋桨式风扇10的旋转中心轴11算起的距离而变化。该翘曲比f/c在从叶片根部21到叶片端部22的过程中,以只有一次成为极大且一次也没有成为极小的方式变化。
具体而言,翘曲比f/c在位于叶片根部21与叶片端部22之间的第二基准叶片截面33b中成为最大值fm2/cm2。需要说明的是,fm2是第二基准叶片截面33b中的最大翘曲高度,cm2是第二基准叶片截面33b中的叶弦长度(参照图15B)。
另外,翘曲比f/c从叶片根部21朝向第二基准叶片截面33b而逐渐地增大,从第二基准叶片截面33b朝向叶片端部22而逐渐地减小。即,在ri≤r≤rm2的情况下,翘曲比f/c随着距离r变大而变大,在rm2≤r≤ro的情况下,翘曲比f/c随着距离r变大而变小。
这里,第二基准叶片截面33b是从螺旋桨式风扇10的旋转中心轴11算起的距离为rm2的位置处的叶片截面。即,第二基准叶片截面33b是与叶片根部21分开了距离rm2-ri的位置处的叶片截面。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叶片根部21到第二基准叶片截面33b为止的距离rm2-ri成为从叶片根部21到叶片端部22为止的距离ro-ri的约15%。即,第二基准叶片截面33b位于螺旋桨式风扇10的径向上的比叶片根部21与叶片端部22的中央靠叶片根部21的位置。
就本实施方式的叶片20而言,叶片端部22处的翘曲比fo/co小于叶片根部21处的翘曲比fi/ci。具体而言,叶片端部22处的翘曲比fo/co是叶片根部21处的翘曲比fi/ci的约55%。需要说明的是,fi是叶片根部21处的最大翘曲高度,ci是叶片根部21处的叶弦长度(参照图15A)。另外,fo是叶片端部22处的最大翘曲高度,co是叶片端部22处的叶弦长度(参照图15C)。
〈最大翘曲位置比〉
如图14所示,就本实施方式的叶片20而言,从前缘23到上述最大翘曲位置A为止的距离d相对于叶弦长度c的比即最大翘曲位置比d/c根据从螺旋桨式风扇10的旋转中心轴11算起的距离而变化。该最大翘曲位置比d/c在从叶片根部21到叶片端部22的过程中,以只有一次成为极大且一次也没有成为极小的方式变化。
具体而言,最大翘曲位置比d/c在位于叶片根部21与叶片端部22之间的中间叶片截面33a处成为最大值dm1/cm1。需要说明的是,dm1是中间叶片截面33a中的从前缘23到上述最大翘曲位置A为止的距离。
另外,最大翘曲位置比d/c从叶片根部21朝向中间叶片截面33a而逐渐地增大,从中间叶片截面33a朝向叶片端部22而逐渐地减小。即,在ri≤r≤rm1的情况下,最大翘曲位置比d/c随着距离r变大而变大,在rm1≤r≤ro的情况下,最大翘曲位置比d/c随着距离r变大而变小。最大翘曲位置比d/c越大,最大翘曲位置A越相对地远离前缘23,最大翘曲位置A越相对地接近后缘24。图12中以双点划线示出最大翘曲位置线35,该最大翘曲位置线35是将距螺旋桨式风扇10的旋转中心轴11为任意的距离的位置处的叶片截面中的最大翘曲位置A连结而成的线。
这里,中间叶片截面33a是从螺旋桨式风扇10的旋转中心轴11算起的距离为rm1的位置处的叶片截面。即,中间叶片截面33a是与叶片根部21分开了距离rm1-ri的位置处的叶片截面。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叶片根部21到中间叶片截面33a为止的距离rm1-ri成为从叶片根部21到叶片端部22为止的距离ro-ri的约90%。即,中间叶片截面33a位于螺旋桨式风扇10的径向上的比叶片根部21与叶片端部22的中央靠叶片端部22的位置。
就本实施方式的叶片20而言,叶片端部22处的最大翘曲位置比do/co大于叶片根部21处的最大翘曲位置比di/ci。需要说明的是,di是叶片根部21处的从前缘23到最大翘曲位置A为止的距离(参照图15A),do是叶片端部22处的从前缘23到最大翘曲位置A为止的距离(参照图15C)。
另外,就本实施方式的叶片20而言,在所有的叶片截面中,最大翘曲位置比d/c被设定为0.55以上且0.65以下的值。在本实施方式的叶片20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叶片20同样地,优选将该最大翘曲位置比d/c设定为0.5以上且0.8以下的值。
〈安装角〉
如图15A~图15C所示,就本实施方式的叶片20而言,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叶片20同样地,安装角α从叶片根部21朝向叶片端部22而逐渐地变小。即,越是远离螺旋桨式风扇10的旋转中心轴11的叶片截面,安装角α就越小。因此,就本实施方式的叶片20而言,叶片根部21处的安装角αi为最大值,叶片端部22处的安装角αo为最小值。
-螺旋桨式风扇的鼓风作用-
本实施方式的螺旋桨式风扇10被与轮毂15连结的风扇马达驱动,沿图12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当螺旋桨式风扇10旋转时,空气被叶片20朝螺旋桨式风扇10的旋转中心轴11的方向推出。另外,就螺旋桨式风扇10的各叶片20而言,正压面25侧的气压高于大气压,负压面26侧的气压低于大气压。
〈翘曲比与气流的关系〉
在本实施方式的螺旋桨式风扇10中,在叶片20中的气流容易发生紊乱的叶片根部21附近的区域,翘曲比f/c比在第二基准叶片截面33b处小。因此,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螺旋桨式风扇10同样地,各叶片20的叶片根部21附近处的气流的紊乱得到抑制,从而由于紊乱而消耗的能量减少。其结果是,风扇效率提高,驱动螺旋桨式风扇10的风扇马达的功耗减少。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螺旋桨式风扇10的各叶片20中,从第二基准叶片截面33b朝向周向速度比第二基准叶片截面33b高的叶片端部22,翘曲比f/c逐渐地变小。因此,叶片20的工作量(具体而言,作用于叶片20的升力)在叶片20的整个范围内实现平均化,其结果是,能谋求风扇效率的提高。
另外,就本实施方式的螺旋桨式风扇10的各叶片20而言,叶片端部22处的翘曲比fo/co成为叶片根部21处的翘曲比fi/ci的约56%左右。因此,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螺旋桨式风扇10同样地,将各叶片20的叶片端部22附近处的正压面25侧与负压面26侧的气压差抑制为不会过大的程度。其结果是,从叶片20的正压面25侧朝负压面26侧逆流的空气的流量减少,在叶片端部22附近处产生的叶片端部涡流90得到进一步抑制,因此,能谋求风扇效率的提高。
〈最大翘曲位置比与气流的关系〉
就本实施方式的螺旋桨式风扇10的各叶片20而言,叶片端部22处的最大翘曲位置比do/co大于叶片根部21处的最大翘曲位置比di/ci。即,在各叶片20的叶片端部22处,叶片截面中翘曲高度成为最大的最大翘曲位置A相对地接近叶片20的后缘24。而且,就本实施方式的叶片20而言,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叶片20同样地,叶片端部涡流90的产生位置接近叶片20的后缘24。因此,叶片端部涡流90变短,生成叶片端部涡流90所消耗的能量减少,从而驱动螺旋桨式风扇10的风扇马达的功耗减少。
另外,如第一实施方式中记载的那样,在螺旋桨式风扇10的各叶片20中,优选将最大翘曲位置比d/c设定为0.5以上且0.8以下的值。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螺旋桨式风扇10中,各叶片20的最大翘曲位置比d/c被设定为0.55以上且0.65以下的值。因此,气流离开叶片20的负压面26的区域缩小,从而能谋求鼓风声音减小、风扇效率提高。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螺旋桨式风扇10的各叶片20中,在从中间叶片截面33a到叶片根部21之间的区域,随着接近叶片根部21(即,随着安装角α变大),最大翘曲位置比d/c逐渐地变小。因此,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螺旋桨式风扇10同样地,难以产生气流离开叶片20的负压面26的现象。
-第二实施方式的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螺旋桨式风扇10,能够实现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螺旋桨式风扇10所收到的效果相同的效果。
-产业实用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对于用于鼓风机等的螺旋桨式风扇是有用的。
-符号说明-
10 螺旋桨式风扇
15 轮毂
20 叶片
21 叶片根部
22 叶片端部
31 叶弦
32 翘曲线
33 基准叶片截面(第一基准叶片截面、第二基准叶片截面)
33a 中间叶片截面
33b 第二基准叶片截面

Claims (7)

1.一种螺旋桨式风扇,其包括圆筒状的轮毂(15)、以及从该轮毂(15)的侧面朝外侧延伸的多个叶片(20),上述螺旋桨式风扇的特征在于:
上述叶片(20)分别构成为:当将叶片截面中的从叶弦(31)到翘曲线(32)为止的距离设为翘曲高度、将上述叶片截面中在上述叶弦(31)上上述翘曲高度成为最大的位置设为最大翘曲位置(A)、将上述叶片截面中的从前缘(23)到上述最大翘曲位置(A)为止的距离(d)相对于叶弦长度(c)的比设为最大翘曲位置比(d/c)、将上述叶片(20)的轮毂(15)侧的端部设为叶片根部(21)、将上述叶片(20)的外周侧的端部设为叶片端部(22)时,上述叶片端部(22)处的上述最大翘曲位置比(d/c)大于上述叶片根部(21)处的上述最大翘曲位置比(d/c),
上述叶片(20)分别构成为:上述最大翘曲位置比(d/c)在位于上述叶片根部(21)与上述叶片端部(22)之间的中间叶片截面(33a)中成为最大,
上述叶片(20)分别构成为:上述最大翘曲位置比(d/c)在上述叶片根部(21)处成为最小,且从上述叶片根部(21)朝向上述中间叶片截面(33a)单调增大,从上述中间叶片截面(33a)朝向上述叶片端部(22)单调减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桨式风扇,其特征在于:
上述叶片(20)分别构成为:上述叶片截面中的上述最大翘曲位置比(d/c)为0.5以上且0.8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螺旋桨式风扇,其特征在于:
上述叶片(20)分别构成为:从上述叶片根部(21)到上述中间叶片截面(33a)为止的距离比从上述叶片端部(22)到上述中间叶片截面(33a)为止的距离长。
4.一种螺旋桨式风扇,其包括圆筒状的轮毂(15)、以及从该轮毂(15)的侧面朝外侧延伸的多个叶片(20),上述螺旋桨式风扇的特征在于:
上述叶片(20)分别构成为:当将叶片截面中的从叶弦(31)到翘曲线(32)为止的距离设为翘曲高度、将上述叶片截面中在上述叶弦(31)上上述翘曲高度成为最大的位置设为最大翘曲位置(A)、将上述叶片截面中的从前缘(23)到上述最大翘曲位置(A)为止的距离(d)相对于叶弦长度(c)的比设为最大翘曲位置比(d/c)、将上述叶片(20)的轮毂(15)侧的端部设为叶片根部(21)、将上述叶片(20)的外周侧的端部设为叶片端部(22)时,上述叶片端部(22)处的上述最大翘曲位置比(d/c)大于上述叶片根部(21)处的上述最大翘曲位置比(d/c),
进而,上述叶片(20)分别构成为:当将上述叶片截面中的上述翘曲高度的最大值设为最大翘曲高度(f)、将上述叶片截面中的上述最大翘曲高度(f)相对于上述叶弦长度(c)的比设为翘曲比(f/c)时,上述翘曲比(f/c)在位于上述叶片根部(21)与上述叶片端部(22)之间的第二基准叶片截面(33、33b)中成为最大,且从上述第二基准叶片截面(33、33b)朝向上述叶片根部(21)单调减小,从上述第二基准叶片截面(33、33b)朝向上述叶片端部(22)单调减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螺旋桨式风扇,其特征在于:
上述叶片(20)分别构成为:上述叶片端部(22)处的上述翘曲比(f/c)小于上述叶片根部(21)处的上述翘曲比(f/c)。
6.一种螺旋桨式风扇,其包括圆筒状的轮毂(15)、以及从该轮毂(15)的侧面朝外侧延伸的多个叶片(20),上述螺旋桨式风扇的特征在于:
上述叶片(20)分别构成为:当将叶片截面中的从叶弦(31)到翘曲线(32)为止的距离设为翘曲高度、将上述叶片截面中在上述叶弦(31)上上述翘曲高度成为最大的位置设为最大翘曲位置(A)、将上述叶片截面中的从前缘(23)到上述最大翘曲位置(A)为止的距离(d)相对于叶弦长度(c)的比设为最大翘曲位置比(d/c)、将上述叶片(20)的轮毂(15)侧的端部设为叶片根部(21)、将上述叶片(20)的外周侧的端部设为叶片端部(22)时,上述叶片端部(22)处的上述最大翘曲位置比(d/c)大于上述叶片根部(21)处的上述最大翘曲位置比(d/c),
上述叶片(20)分别构成为:上述最大翘曲位置比(d/c)从位于上述叶片根部(21)与上述叶片端部(22)之间的第一基准叶片截面(33)朝向上述叶片端部(22)单调增大,并在上述叶片端部(22)处成为最大,
进而,上述叶片(20)分别构成为:当将上述叶片截面中的上述翘曲高度的最大值设为最大翘曲高度(f)、将上述叶片截面中的上述最大翘曲高度(f)相对于上述叶弦长度(c)的比设为翘曲比(f/c)时,上述翘曲比(f/c)在位于上述叶片根部(21)与上述叶片端部(22)之间的第二基准叶片截面(33、33b)中成为最大,且从上述第二基准叶片截面(33、33b)朝向上述叶片根部(21)单调减小,从上述第二基准叶片截面(33、33b)朝向上述叶片端部(22)单调减小,
上述叶片(20)分别构成为:上述第一基准叶片截面兼作上述第二基准叶片截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螺旋桨式风扇,其特征在于:
上述叶片(20)分别构成为:上述叶片端部(22)处的上述翘曲比(f/c)小于上述叶片根部(21)处的上述翘曲比(f/c)。
CN201780075312.0A 2016-12-28 2017-12-08 螺旋桨式风扇 Active CN11003620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55373 2016-12-28
JP2016255373 2016-12-28
JP2017080267A JP6414268B2 (ja) 2016-12-28 2017-04-14 プロペラファン
JP2017-080267 2017-04-14
PCT/JP2017/044226 WO2018123519A1 (ja) 2016-12-28 2017-12-08 プロペラファン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36209A CN110036209A (zh) 2019-07-19
CN110036209B true CN110036209B (zh) 2020-11-20

Family

ID=628450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75312.0A Active CN110036209B (zh) 2016-12-28 2017-12-08 螺旋桨式风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3553320B1 (zh)
JP (2) JP6414268B2 (zh)
CN (1) CN11003620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3089553B1 (fr) * 2018-12-11 2021-01-22 Safran Aircraft Engines Aube de turbomachine a loi de fleche a forte marge au flottement
JP6930644B1 (ja) * 2020-09-29 2021-09-01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プロペラファン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08038B2 (ja) * 2000-02-14 2005-01-0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プロペラファン
JP2010275986A (ja) * 2009-06-01 2010-12-0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ファンおよび軸流送風機
CN102341603A (zh) * 2009-04-28 2012-02-0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螺旋桨式风扇
JP2012052443A (ja) * 2010-08-31 2012-03-15 Daikin Industries Ltd プロペラファン
CN105102822A (zh) * 2013-04-04 2015-11-2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螺旋桨风扇、送风装置及室外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662028B2 (ja) * 1989-05-12 1997-10-08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羽根車
JP4606054B2 (ja) * 2004-04-20 2011-01-0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軸流ファン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08038B2 (ja) * 2000-02-14 2005-01-0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プロペラファン
CN102341603A (zh) * 2009-04-28 2012-02-0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螺旋桨式风扇
JP2010275986A (ja) * 2009-06-01 2010-12-0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ファンおよび軸流送風機
JP2012052443A (ja) * 2010-08-31 2012-03-15 Daikin Industries Ltd プロペラファン
CN105102822A (zh) * 2013-04-04 2015-11-2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螺旋桨风扇、送风装置及室外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544463B2 (ja) 2019-07-17
JP2018112196A (ja) 2018-07-19
JP6414268B2 (ja) 2018-10-31
EP3553320A1 (en) 2019-10-16
EP3553320A4 (en) 2020-07-22
JP2018109393A (ja) 2018-07-12
EP3553320B1 (en) 2023-09-13
CN110036209A (zh) 2019-07-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31311B (zh) 螺旋桨式风扇
US8007243B2 (en) Blower including blades attached to a boss
US11333165B2 (en) Propeller fan
JP5430754B2 (ja) 軸流送風機
EP2730787A2 (en) Centrifugal fan and air conditioner using the same
US7186080B2 (en) Fan inlet and housing for a centrifugal blower whose impeller has forward curved fan blades
CN111577655B (zh) 叶片及使用其的轴流叶轮
CN110036209B (zh) 螺旋桨式风扇
JP2002106494A (ja) 軸流ファン
CN201310489Y (zh) 一种散热风扇
JP4727425B2 (ja) 遠心型羽根車及びそれを搭載したクリーンシステム
CN109026765A (zh) 用于离心风机的叶轮、离心风机和吸油烟机
CN101392761A (zh) 轴流式电子散热风扇
CN1321838B (zh) 吹风机和具有该吹风机的空调设备
US20060216139A1 (en) Advanced ventilator vane structure
CN116249838B (zh) 螺旋桨式风扇
JP2018105285A (ja) プロペラファン
CN220505393U (zh) 轴流风轮、空调外机及空调器
CN209892508U (zh) 轴流风叶和电风扇
KR100504480B1 (ko) 축류팬
KR100487338B1 (ko) 축류팬
KR100487334B1 (ko) 축류팬 장치
KR200173293Y1 (ko) 축류팬 날개구조
KR101626488B1 (ko) 원심팬
JP2007107530A (ja) 軸流ファ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