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35828B - 电集尘装置及包括该电集尘装置的加湿空气净化器 - Google Patents

电集尘装置及包括该电集尘装置的加湿空气净化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35828B
CN110035828B CN201780074432.9A CN201780074432A CN110035828B CN 110035828 B CN110035828 B CN 110035828B CN 201780074432 A CN201780074432 A CN 201780074432A CN 110035828 B CN110035828 B CN 11003582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dust collector
droplets
nozzle
electric du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7443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35828A (zh
Inventor
苏商永
辛圭镐
郑永民
郑在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0358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358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358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358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3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USING LIQUIDS OR USING PNEUMATIC TABLES OR JIGS; 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3/00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 e.g. air, by electrostatic effect
    • B03C3/01Pretreatment of the gases prior to electrostatic precipitation
    • B03C3/014Addition of water; Heat exchange, e.g. by condens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3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USING LIQUIDS OR USING PNEUMATIC TABLES OR JIGS; 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3/00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 e.g. air, by electrostatic effect
    • B03C3/02Plant or installations having external electricity supply
    • B03C3/16Plant or installations having external electricity supply wet ty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47/00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air or vapours by liquid as separating agent
    • B01D47/06Spray clean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3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USING LIQUIDS OR USING PNEUMATIC TABLES OR JIGS; 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3/00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 e.g. air, by electrostatic effect
    • B03C3/3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r operation thereof
    • B03C3/40Electrode construc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3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USING LIQUIDS OR USING PNEUMATIC TABLES OR JIGS; 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3/00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 e.g. air, by electrostatic effect
    • B03C3/3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r operation thereof
    • B03C3/40Electrode constructions
    • B03C3/41Ionising-electro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3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USING LIQUIDS OR USING PNEUMATIC TABLES OR JIGS; 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3/00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 e.g. air, by electrostatic effect
    • B03C3/3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r operation thereof
    • B03C3/40Electrode constructions
    • B03C3/45Collecting-electrodes
    • B03C3/47Collecting-electrodes flat, e.g. plates, discs, grat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3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USING LIQUIDS OR USING PNEUMATIC TABLES OR JIGS; 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2201/00Details of 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 B03C2201/04Ionising electrode being a wire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电集尘器。所述电集尘器包括:混合单元,供外部空气流入;电喷雾单元,用于向所述混合单元中注入带电液滴,以使所述液滴与所述外部空气中包含的污染物结合;集尘单元,用于产生电场,以吸附与所述污染物结合的所述液滴;以及排放单元,结合到所述集尘单元,以排放吸附到所述集尘单元的所述液滴。

Description

电集尘装置及包括该电集尘装置的加湿空气净化器
技术领域
与在此公开的内容一致的装置和方法涉及一种包括改进的集尘功能且易于管理的电集尘装置以及包括该电集尘装置的加湿空气净化器。
背景技术
已经广泛地使用用于管理室内空气的加湿器和空气净化器。
加湿器通过将水喷射为水滴或水蒸气来升高或保持室内空气的湿度,并且空气净化器吸入被污染的室内空气,过滤空气中包含的污染物(诸如,灰尘、气味颗粒等),然后将过滤后的空气排放到室内空间中,以净化室内空气。
近来,已经使用一种能够通过将加湿器和空气净化器组合为一个装置来执行加湿和空气净化两者的装置(即,加湿空气净化器)。
传统的加湿器、空气净化器和加湿空气净化器使用过滤器净化污染物。因此,需要定期更换或清洁过滤器。
然而,如果未及时执行这样的维护,则流过包含污染物的过滤器的空气被排放到室内空间中,因此室内空气的质量可能劣化。
发明内容
示例性实施例的一方面涉及提供一种包括改进的集尘功能且易于管理的电集尘装置以及包括该集尘装置的加湿空气净化器。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一种电集尘装置,所述电集尘装置:混合部,供外部空气流入;静电喷雾器,被构造为向所述混合部喷射带电液滴,以使所述带电液滴与外部空气中包含的污染物结合;集尘部,被构造为形成电场并吸附与污染物结合的液滴;以及排液部,与所述集尘部结合,以排放在所述集尘部中吸附的液滴。
所述集尘部可包括:充电部;以及吸附部,与所述充电部相对地结合,并且被构造为吸附穿过所述充电部的液滴。
所述充电部可包括:多个充电线,沿着所述充电部的长度方向设置以使电力施加到所述充电线的上端,并且沿着所述充电部的宽度方向彼此平行地设置;以及多个接地板,设置在所述多个充电线之间。
所述排液部可包括与所述多个接地板的下端部结合的多个凝结单元。
所述充电部可包括用于覆盖所述多个充电线和所述多个接地板的充电部覆盖件,其中,所述充电部覆盖件包括形成为面向所述多个凝结单元的多个排液孔。
所述凝结单元可包括:插入槽,供所述接地板的所述下端部插入;以及倾斜部,用于覆盖接地板的两个侧表面的一部分。
所述倾斜部可朝向所述排液孔向下倾斜。
所述排液部可包括第一排液引导单元,所述第一排液引导单元设置在所述多个接地板的上端部或所述下端部中的至少一者的下方并且沿着所述充电部的宽度方向延伸。
第一排液引导单元可包括:底表面部,沿着所述充电部的宽度方向延伸;以及侧壁部,设置在所述底表面部的两侧上。
所述排液部可包括第二排液引导单元,所述第二排液引导单元设置在所述多个充电线的下端部的下方并且沿着所述充电部的宽度方向延伸。
所述第二排液引导单元可包括排液引导部,所述排液引导部从所述充电部的所述下端部向外突出并且朝向所述混合部的底表面倾斜。
所述充电部可包括设置在所述充电部的所述下端部上的多个缠绕部,所述多个充电线中的每个充电线围绕缠绕部缠绕,其中,所述多个缠绕部结合在所述第二排液引导单元上。
所述缠绕部还可包括排液孔,所述排液孔设置在下端部的下方并且朝向所述排液引导部敞开。
所述缠绕部可包括从侧表面突出并支撑缠绕的充电线的多个缠绕支撑部,并且所述多个缠绕支撑部以距所述缠绕部的下端部10mm至15mm之间的间隔设置。
所述排液部可包括第三排液引导单元,所述第三排液引导单元设置在所述多个充电线的所述下端部与所述充电部覆盖件之间,沿着所述充电部的所述宽度方向延伸,并且具有向所述充电部覆盖件的外侧突出的两端。
所述第三排液引导单元可包括沿着所述充电部的所述宽度方向延伸的底表面部和设置在所述底表面部的两侧上的侧壁部,并且设置在所述底表面部的所述两侧上的所述侧壁部中的被设置为靠近所述充电部的下端的一侧壁部可包括供所述多个充电线插入的多个线槽。
所述充电部可包括:第一连接板,用于连接所述多个接地板的上端部;第二连接板,用于连接所述多个接地板的下端部;以及第一绝缘板和第二绝缘板,所述第一绝缘板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下方并且使所述第一绝缘板与所述充电部覆盖件之间绝缘,所述第二绝缘板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下方并且使所述第二绝缘板与所述充电部覆盖件之间绝缘。
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多个接地板可被设置为彼此垂直,所述第二连接板和所述多个接地板可被设置为彼此垂直,并且所述第一绝缘板包括供所述接地板的上端部插入的接地槽,所述第二绝缘板均包括供所述接地板的下端部插入的接地槽。
所述吸附部可包括:多个充电板,沿着所述吸附部的长度方向设置以被施加电力,沿着所述吸附部的宽度方向彼此平行地设置;以及多个接地板,设置在所述多个充电板之间。
所述多个充电板和所述多个接地板中的至少一者还可包括超亲水涂层。
在所述吸附部中还可包括用于覆盖所述多个充电板和所述多个接地板的吸附部覆盖件,并且所述吸附部覆盖件可包括:第一吸附部覆盖件,与所述充电部相对;以及第二吸附部覆盖件,与所述第一吸附部覆盖件结合。
所述第二吸附部覆盖件可包括形成在所述第二吸附部覆盖件的下端部的多个排液孔。
所述静电喷雾器可包括:容纳部,被构造为存储水;第一电极部,被构造为向所述容纳部施加电压;喷嘴部,与所述容纳部结合,并且被构造为向所述混合部喷射液滴;以及第二电极部,设置在所述喷嘴部和所述混合部之间,并且被施加与所述第一电极部的电极相反的电极。
所述喷嘴部可包括:喷嘴板,与所述容纳部结合,并且包括开口;以及喷嘴膜,与所述喷嘴板结合,并且包括多个喷射孔。
所述第二电极部可包括:框架,呈环形形状,并且包括形状与所述多个喷射孔的布置对应的开口;以及多个第二电极线,被设置为横跨所述框架的所述开口。
所述喷嘴部还可包括用于支撑所述喷嘴板的喷嘴支架,并且所述第二电极部可包括用于将所述框架连接到所述喷嘴支架的多个连接构件。
所述喷射孔的直径可在25μm至50μm之间。
所述电集尘装置还可包括用于收集从所述排液部滴落的液滴的储水器。
所述集尘部可被设置为相对于水平面倾斜。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一种加湿空气净化器,所述加湿空气净化器包括:混合部,供外部空气流入;静电喷雾器,被构造为向所述混合部喷射带电液滴,以使所述带电液滴与外部空气中包含的污染物结合;集尘部,被构造为形成电场并且吸附与污染物结合的液滴;排液部,与所述集尘部结合,并且排放吸附到所述集尘部的液滴;储水器,被构造为收集通过重力从所述排液部滴落的液滴;以及排放部,被构造为排放穿过所述集尘部的空气。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电集尘装置的外部的透视图;
图2是示出图1的电集尘装置的内部的透视图;
图3是示出图2的电集尘装置的侧视图;
图4是示出从另一角度观察的图3的静电喷雾器的透视图;
图5是示出图4的静电喷雾器的分解透视图;
图6是示出图3的集尘部的透视图;
图7是示出图6的集尘部的分解透视图;
图8是示出图7的充电部的分解透视图;
图9是示出从另一角度观察的图7的充电部的放大透视图;
图10是示出图9的充电部的分解透视图;
图11是示出从另一角度观察的图9的充电部的放大透视图;
图12是示出从另一角度观察的图7的充电部的上端的放大透视图;
图13是示出图12的充电部的分解透视图;
图14是示出图7的吸附部的分解透视图;
图15是示出图14的吸附部的充电板和接地板的放大图;
图16是示出图6的集尘部的下端的放大透视图;
图17是示出静电喷雾器的变形示例的透视图;
图18是示出图17的静电喷雾器的分解透视图;
图19是示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电集尘装置的内部的侧视图;
图20是示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电集尘装置的内部的侧视图;以及
图21是示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电集尘装置的内部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下面描述的实施例将基于最适于理解本公开的技术特征的实施例进行描述,并且本公开的技术特征不被描述的实施例限制,本公开可利用实施例来实现。
因此,本公开意在覆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的范围内的本发明的修改和变型。为了便于理解下面将描述的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的附图标记中,在每个实施例中具有相同功能的组件中,相关组件由相同或引出线编号表示。
图1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电集尘装置1的外部的透视图。
根据实施例,电集尘装置1可以是被构造为吸入电集尘装置1外部的空气、过滤空气中包含的污染物(诸如,灰尘、气味颗粒等)并排放净化后的空气的加湿器、空气净化器和加湿空气净化器。然而,为了易于描述,以上将被称作电集尘装置1。
参照图1,电集尘装置1可包括:壳体11,形成电集尘装置1的外部;以及外部过滤器12,与壳体11结合。
壳体11可以呈近似立方体的形状,并且壳体11外部的空气可通过形成在壳体11的前表面上的进气口11a而流入壳体11内部。
通过壳体11的进气口11a流入电集尘装置1内部的空气中的污染物可在电集尘装置1中被去除,并且净化后的空气可通过设置在壳体11的上表面上的排气孔111排放。
排气孔111可具有格栅结构,栅格结构包括布置在其中的多个翼1111,并且除了壳体11的上表面之外,排气孔111还可布置在壳体11的侧表面、后表面和前表面上。
参照图1,覆盖进气口11a的外部过滤器12可布置在壳体11的进气口11a上。
外部过滤器12可包括:过滤器托盘121,包括多个开口;以及多个过滤器122,覆盖过滤器托盘121的每个开口。
多个过滤器122可包括多个孔,并且电集尘装置1外部的空气可穿过多个过滤器122,以通过进气口11a流入电集尘装置1的内部。电集尘装置1外部的空气中包含的污染物(诸如,灰尘)可通过外部过滤器12过滤,以流入电集尘装置1内部。
外部过滤器12可以可拆卸地结合在壳体11上的与进气口11a对应的位置上,并且当在外部过滤器12中积聚污染物时,外部过滤器12可以与壳体11分离以被清洁或更换。
外部过滤器12可与壳体11可滑动地结合,以打开或关闭壳体11的进气口11a,使得外部过滤器12可易于与壳体11结合或分离。
此外,可在壳体11上设置用于显示电集尘装置1的操作信息的显示器(未示出)和用于从用户处接收操作命令的输入器(未示出)。
壳体11可被构造为通过壳体11的一侧或一部分打开,使得电集尘装置1的储水器(图2的14)可以与电集尘装置1的内部分离。因此,用户可容易地去除储存在储水器14中的水,或补充要供应到静电喷雾器(图2的20)的水。
图2是示出图1的电集尘装置1的内部的透视图,图3是示出图2的电集尘装置1的侧视图。
为了便于解释,图2和图3示出了电集尘装置1在不具有图1的壳体11的情况下的内部组成元件,并且示出了混合部13,在混合部13中,外部空气中的污染物凝结在透明的带电液滴(D)中。
参照图2和图3,电集尘装置1可包括混合部13、储水器14、静电喷雾器20、集尘部30和排放部40。
混合部13、储水器14、静电喷雾器20、集尘部30和排放部40可设置在壳体11的内部。
混合部13可以是其中包括流动路径的管道,并且因为混合部连接到壳体11的进气口11a,所以外部空气可流入混合部13中。混合部13可包括流动路径,在所述流动路径中,流入混合部13内部的空气穿过集尘部30并通过排气孔111而排放到外部。
混合部13可包括与壳体11的进气口11a连接的一端以及与所述一端相对并且与壳体11的排气孔111连接的另一端。混合部13可以与壳体11一体地形成。
静电喷雾器20和集尘部30可以与混合部13结合。被污染的空气可在混合部13中被净化,然后通过集尘部30被排放到排气孔111。
静电喷雾器20可设置在混合部13的上端上,以向混合部13喷射带电液滴D。静电喷雾器20可将流入混合部13的外部空气中包含的污染物收集到液滴D。
带电液滴D可具有极性,使得空气中包含的微尘可易于收集在液滴D中。此外,在混合部13上带电的液滴D可与污染物结合,使得液滴D的尺寸可增大。
集尘部30可设置在混合部13的下游,并且可形成电场以吸附与污染物结合的液滴D。
集尘部30可包括充电部31和吸附部32,吸附部32与充电部31相对地组合,以吸附穿过充电部31的液滴D。
集尘部30可通过充电部31的电晕放电对与污染物结合的液滴D进行充电,带电液滴D可吸附在吸附部32中,并且吸附部32中的其中吸附有污染物的液滴可以以水滴的形式凝结。
电集尘装置1可包括用于将在集尘部30中凝结的液滴D排放到外部的排液部(图6的300),并且排液部300可以与集尘部30结合,以将吸附在集尘部30中的液滴D排放到集尘部30的外部。
通过排液部300排放到集尘部30外部的液滴D可向下流动或可向下滴落到设置在集尘部30下方的储水器14,以储存在储水器14中。
具体地,参照图3,集尘部30可被设置为基于水平表面以预定的角度α1倾斜,并且所述角度(α1)可以是锐角。
在集尘部30中凝结的液滴D可通过重力而向下流动或向下滴落到集尘部30的下端,以储存在储水器14中。此外,集尘部30可相对于水平面以直角设置。
下面将描述静电喷雾器20、集尘部30和排液部300的详细构造。
储水器14可设置在混合部13和集尘部30的下方,以储存在混合部13和集尘部30中凝结以向下流动的液滴D。
如上所述,储水器14可以与壳体11的下端可拆卸地结合。因此,当去除积聚在储水器14中的被污染的液滴D时,可简单地将储水器14与壳体11分离,以排放被污染的液滴D。
排放部40可与排气孔111接近地设置,以通过排气孔111将穿过集尘部30的空气排放到外部。排放部40可基于形成在电集尘装置1中的流动路径设置在集尘部30的下游。
当排放部40运行时,混合部13的内部可具有比电集尘装置1的外部的压力(大气压)低的压力。因此,电集尘装置1附近的外部空气可通过壳体11的进气口11a流入混合部13。排放部40可将穿过集尘部30的空气排放到电集尘装置1的外部,并且将外部空气吸入混合部13。
参照图2和图3,排放部40可包括排放壳体41和设置在排放壳体41中的排放电机42。
风扇(未示出)可与排放电机42结合,并且风扇可从排放电机42接收驱动力以旋转,使得穿过集尘部30的空气可通过排气孔111而排放到外部。
风扇可以是具有低噪音的鼠笼式风扇(sirocco fan),但不限于此。如果风扇可将穿过集尘部30的空气排放到外部,则可使用各种类型的风扇。
排放电机42和风扇可设置在排放壳体41中。排放壳体41可包括供穿过集尘部30的空气流过的开口411,并且引入的空气被排放到外部。排放壳体41的开口411可形成在呈圆筒形状的排放壳体41的侧表面上,并且与电集尘装置1中的设置在集尘部30下游的流动路径和排气孔111连通。
参照图3,穿过集尘部30的空气可流入位于排放壳体41下方的开口411,并且流入排放壳体41的空气可穿过位于排放壳体41上的开口411,以排放到排气孔111。
排放壳体41可包括引导翼412,引导翼412用于引导穿过集尘部30的空气进入排放壳体41的内部并且引导空气从排放壳体41的内部流到排气孔111。
引导翼412可包括多个引导翼,并且多个引导翼412可设置在排放壳体41的开口411上。
排放部40的构造可以以将流入电集尘装置1的内部的空气排放到外部的不同的结构形成。这与传统的技术相同或类似。因此,将省略对其的详细描述。
图4是示出从另一角度观察的图3的静电喷雾器的透视图,图5是示出图4的静电喷雾器的分解透视图。
参照图4和图5,将详述静电喷雾器20的结构。
静电喷雾器20可设置在混合部13的上方,以朝向流入混合部13的外部空气喷射带电液滴。
具体地,静电喷雾器20可包括:容纳部21,用于储存水;第一电极部22,用于向容纳部21施加电压;喷嘴部23,与容纳部21结合,用于向混合部13喷射液滴;以及第二电极部24,设置在喷嘴部23和混合部13之间,并且被施加与第一电极部22的电极相反的电极。
容纳部21可设置在静电喷雾器20上,以向喷嘴部23提供容纳的水。容纳部21可设置在喷嘴部23上。
第一电极部22可以与容纳部21结合,以向储存在容纳部21中的水施加第一电极,并且第一电极部22可连接到另外的电源部(未示出),使得电力得以施加。
容纳部21可利用导电的金属材料形成,并且第一电极部22可以与容纳部21的外表面结合,以向容纳部21施加第一电极,使得可利用第一电极对储存在容纳部21中的水进行充电。
通过第一电极部22向容纳部21施加的第一电极可以是正极性或负极性,但可施加与施加到第二电极部24的第二电极相反的电极。例如,第一电极可以是正极性,并且第二电极可以是负极性。
第一电极部22可设置在容纳部21中,并且直接向储存在容纳部21中的水施加第一电极。
容纳部21可连接到另外的供水部(未示出),以被提供有来自供水部的水。供水部可连接到储水器14,以将储存在储水器14中的水供应到容纳部21,并且电集尘装置1中的水可循环到储水器14和容纳部21。然而,储存在储水器14中的水可能被污染,使得供水部还可包括另外的水过滤器。
容纳部21可包括形成在其底部的开口211,并且喷嘴部23可结合到容纳部21的下侧以覆盖容纳部21的开口211,因此,可通过容纳部21的开口211提供水。
喷嘴部23可以与容纳部21结合,喷嘴部23包括:喷嘴板231,具有设置在其中的多个开口2311;以及喷嘴膜232,与喷嘴板231的下侧结合,并且具有多个喷射孔2321。
喷嘴板231可将喷嘴膜232结合到容纳部21,喷嘴板231包括与容纳部21的开口211连通的多个开口2311。喷嘴部23还可具有如下结构:喷嘴膜232直接结合到容纳部21的下侧而不使用喷嘴板231。
容纳在容纳部21中的水可顺序地穿过容纳部21的开口211和喷嘴板231的开口2311,并且穿透喷嘴膜232的喷射孔2321,以呈微尺寸的液滴喷射。
喷嘴膜232可以是具有25μm至100μm的厚度的膜,并且利用诸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合成树脂材料形成。
喷嘴膜232可包括形成在其中的多个喷射孔2321,优选地,用于形成液滴的喷射孔2321的直径在25μm和50μm之间。喷射孔2321可通过激光打孔而设置到喷嘴膜232。
第一密封构件261可设置在喷嘴板231和容纳部21的结合部之间。
第一密封构件261可密封在喷嘴板231与容纳部21之间,以防止储存在容纳部21中的水泄漏。
优选地,第一密封构件261利用橡胶或聚氨酯形成,并且第一密封构件261具有沿着喷嘴板231的多个开口2311的最外周形成的环形形状。
支撑喷嘴板231的喷嘴支架233可以与喷嘴板231的与喷嘴膜232结合的下侧结合。
喷嘴支架233可包括与喷嘴膜232的多个喷射孔2321的布置对应的开口2331。喷嘴板231可以与喷嘴支架233的开口2331的外部部分结合,使得喷嘴支架233可支撑喷嘴板231。
第二电极部24可以在喷嘴支架233下方的预设距离处与喷嘴部23结合。
第二电极部24可被设置为在喷嘴部23下方以预设距离与喷嘴部23分开,以将与第一电极部22的第一电极相反的第二电极施加到从喷嘴部23喷射的液滴。
第二电极部24可包括:框架241,呈环形形状,包括与喷嘴膜232的多个喷射孔2321的布置对应的开口2411;以及多个第二电极线242,被布置为横跨框架241的开口2411。
参照图5,框架241可具有方环形的形状。第二电极线242可连接到框架241的两侧,使得多个第二电极线242可平行地设置在框架241的开口2411中。
第二电极可通过另外的电源(未示出)施加到框架241,并且第二电极可施加到被布置为与多个喷射孔2321相对的第二电极线242。
由于向框架241和第二电极线242施加第二电极,因此第二电极部24可向从多个喷射孔2321喷射的被充电至第一电极的液滴施加第二电极。
在第一电极部22与第二电极部24之间可形成电场,并且在容纳部21上的通过第一电极部22带有第一电极的水可通过穿过多个喷射孔2321而通过由第二电极部24的与第一电极相反的第二电极产生的离子蒸发(ionevaporation)和库伦爆炸(coulombicexplosion)以带电的微液滴的形式喷射到混合部13。
第二电极线242可利用导电钨材料形成,并且优选地,第二电极线242的直径为0.08mm至0.15mm。
从多个喷射孔2321喷射的液滴可穿过形成在框架241内部的开口2411,因此,从多个喷射孔2321喷射的液滴可穿过喷嘴支架233的开口2331并穿透框架241的开口2411,以喷射到混合部13。
第二电极部24可包括多个连接构件243,以将框架241连接到喷嘴支架233,使得第二电极部24可以与喷嘴部23以预设距离分开。
第二电极部24可通过多个连接构件243而与喷嘴支架233结合。
参照图5,多个连接构件243可分别设置在框架241的边缘上。
多个连接构件243中的每者可包括:连接柱2431,具有接触框架241的边缘的一端和接触喷嘴支架233的另一端;以及结合构件2432,结合构件2432的一个端部顺序地贯穿框架241以及与喷嘴支架233组合的连接柱2431,以将框架241、连接柱2431和喷嘴支架233结合。
结合构件2432的一端和喷嘴支架233可螺纹连接在一起。例如,结合构件2432的一端可包括可螺纹连接到喷嘴支架233的外螺纹部(未示出),并且喷嘴支架233可包括与结合构件2432的所述一端对应的内螺纹部(未示出)。此外,框架241和连接柱2431可包括形成为使结合构件2432以穿透方式结合的孔。
为了使第一电极部22和第二电极部24形成电场并使容纳部21中容纳的水以带电液滴的形式喷射到混合部13,优选地,将第二电极部24设置为与喷嘴部23的喷射孔2321分开50mm至70mm的距离。连接柱2431的长度可形成为是50mm至70mm。
静电喷雾器20还可包括用于将喷嘴支架233连接到混合部13的连接构件25。
连接构件25可设置在喷嘴支架233的下方,以覆盖第二电极部24的侧面。
参照图4和图5,连接构件25可以是例如呈遮光罩的形状,并且可将混合部13连接到喷嘴部23,使得通过喷嘴部23喷射的液滴可容易地运动到混合部13。
例如,形成在连接构件25的一侧上的开口251可以与混合部13结合以与形成在混合部13的上表面上的开口连接,并且形成在连接构件25的另一侧上的开口可以与喷嘴支架233结合以包括喷嘴部23的喷射孔2321,使得通过喷嘴部23喷射的液滴可穿透连接构件25的内部,以流入混合部13。
因此,通过喷嘴部23喷射的液滴可无损地流入混合部13,并且优选地,连接构件25的流动路径的宽度从靠近喷嘴部23的另一侧朝向靠近混合部13的一侧增大。
第二密封构件262可设置在连接构件25的与喷嘴支架233结合的所述另一侧与喷嘴支架233的结合部之间。
第二密封构件262可密封在喷嘴支架233与连接构件25的结合部之间,以防止从喷嘴部23喷射的液滴泄漏。
优选地,第二密封构件262利用橡胶材料或聚氨酯以与连接构件25的所述另一侧的形状对应的环形形状形成。
通过静电喷雾器20喷射到混合部13的带电液滴可具有极性,使得所述带电液滴可以与流入混合部13的外部空气中包含的污染物凝结。因此,混合部13中的空气可被净化。
在混合部13中与污染物凝结的液滴可在集尘部30中被吸附并被收集在储水器14中。因此,通过混合部13净化的清洁空气可通过集尘部30和排气孔111而排放到外部。
通过静电喷雾器20喷射的液滴可被施加高电压电力,以进行充电。因此,可容易地去除空气中的诸如微尘、细菌、霉菌和水溶性气味颗粒的污染物。
此外,高电压电极可直接施加到容纳部21,使得容纳在容纳部21中的水中包含的细菌或霉菌也可被去除。
电集尘装置1的静电喷雾器20可通过向容纳部21直接施加第一电极来对储存在容纳部21中的水进行充电,并且用于喷射细小液滴的喷嘴利用具有形成在其中的多个喷射孔2321的喷嘴膜232形成。在这方面,静电喷雾器20的结构可简化。因此,可容易地制造包括静电喷雾器20的电集尘装置1并降低制造成本。
静电喷雾器20的喷嘴部23可用传统的喷射型的喷嘴代替,并且在这种情况下,供水部可在不使用另外的容纳部的情况下直接连接到喷射型的喷嘴,以向混合部13喷射液滴。
图6是示出图3的集尘部30的透视图,并且图7是示出图6的集尘部30的分解透视图。
集尘部30可包括充电部31和吸附部32,并且参照图6,在混合部13中被净化的空气可穿过与混合部13相对地设置的充电部31和与充电部31结合的吸附部32,以排放到排气孔111。
充电部31可以与混合部13相对地设置,以对与污染物凝结的液滴进行充电,并且吸附部32可吸附通过充电部31充电的液滴。
通过液滴去除污染物的空气可穿过集尘部30以通过排气孔111排放,并且未与污染物结合的微液滴也可穿过集尘部30以通过排气孔111排放。
电集尘装置1不仅可净化引入的外部空气而且可将未与污染物结合的微液滴排放到外部,室内空气可保持适当的湿度水平。换句话说,电集尘装置1可用作空气净化器和加湿器两者。
参照图3,集尘部30可设置在混合部13的下游,并且可吸附混合部13中的与外部空气中包含的污染物结合的液滴。集尘部30被设置为相对于水平面以预设角(α1)倾斜。
与污染物结合的同时吸附在集尘部30上的液滴可在集尘部30中以水滴的形式凝结,并且凝结的液滴可通过重力而向下流动到集尘部的下端。换句话说,构成充电部31和吸附部32的元件可被设置为相对于水平面以预设角(α1)倾斜,因此凝结到充电部31和吸附部32的液滴可通过重力而向下运动。
可向集尘部30施加高电压,使得在混合部13中与污染物结合的液滴可被充电并吸附。因此,可结合用于排放吸附在集尘部30中的液滴的排液部300,以防止由于在集尘部30中凝结的液滴而产生的诸如短路、漏电起痕或泄漏的故障。
参照图6和图7,排液部300可包括:第一排液部301,设置在集尘部30的下侧上;以及第二排液部302,设置在集尘部30的上侧上。
在集尘部30中凝结的液滴可通过重力而向下流动,使得液滴可通过第一排液部301而排放到集尘部30的外部。此外,在集尘部30的上侧上凝结的液滴可通过第二排液部302而排放到外部。
下面将描述设置有排液部300的集尘部30的详细构造。
图8是示出图7的充电部的分解透视图。
参照图8,将描述充电部31的结构。
充电部31可包括:多个充电线311,被施加高电压;多个接地板312,设置在多个充电线311之间;以及充电部覆盖件314,用于在一侧覆盖多个充电线311和多个接地板312。
充电部覆盖件314可以是利用绝缘树脂材料形成的方形形状的板,并且与混合部13相对地设置,并且包括供在混合部13中与污染物凝结的液滴流过的多个进气口3141。此外,充电部覆盖件314的多个进气口3141可以以网格图案设置在充电部覆盖件314上。
施加有高电压电力的多个充电线311可沿着充电部31的长度方向布置在充电部覆盖件314中,并且多个充电线311可沿着充电部31的宽度方向平行地设置。
多个充电线311可利用导电钨材料形成。
呈沿着充电部3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板形状的多个接地板312可设置在多个充电线311之间,并且多个充电线311和多个接地板312可交替地设置在充电部覆盖件314中。
多个接地板312可利用诸如铝的金属材料形成。
多个充电线311的每个上端部311a可以与电源连接部3111连接以被施加高电压电力,例如,多个充电线311可被施加正极性的高电压。
设置在多个充电线311之间的多个接地板312可接地,但与施加有正极性的高电压的多个充电线311不同,多个接地板312可充电至负极性。
因此,当向多个充电线311施加正极性的高电压时,在多个充电线311和多个接地板312之间可发生电晕放电。
通过充电部覆盖件314的多个进气口3141引入的与污染物凝结的液滴可充电至正极性。此外,外部空气中包含的污染物可通过充电部覆盖件314的多个进气口3141直接流入充电部31,并且可通过充电部31充电至正极性。
通过充电部31充电至正极性的液滴可吸附到吸附部32的接地板322。将省略对其的详细描述。
充电部31可包括设置在充电部31的下端的多个缠绕部317,多个充电线311中的每个在缠绕部317中缠绕。
具体地,充电线311的一端可连接到设置在充电部31的上端的电源连接部3111,并且充电线311的中部可通过设置在充电部31的下端的缠绕部317缠绕,使得与充电线311的所述一端相对的另一端可连接到电源连接部3111。
集尘部30可对在混合部13中与污染物凝结的液滴充电,并且吸附带电液滴,使得液滴可在集尘部30中凝结。排液部300可以与集尘部30结合,以防止由凝结的液滴导致的短路、漏电起痕或泄漏。
具体地,穿过充电部覆盖件314的进气口3141的液滴可在充电部覆盖件314、多个充电线311和多个接地板312上凝结。
充电部31可被设置为相对于水平面以预设角(α1)倾斜,在充电部覆盖件314、多个充电线311和多个接地板312上凝结的液滴可通过重力而向下滴落。
排液部300可将沿着充电部覆盖件314、多个充电线311和多个接地板312向下流动的液滴以及在充电部31的上侧凝结的液滴排放到充电部31的外部。
图9是示出从另一角度观察的图7的充电部31的下端的放大透视图,图10是示出图9的充电部31的分解透视图,并且图11是示出从另一角度观察的图9的充电部31的下端部的一部分的放大透视图。
参照图8、图9、图10和图11,将基于充电部31的下端部描述应用于充电部31的下侧的第一排液部301。第一排液部301可以是与充电部31结合的另外的构造,并且可以是应用于充电部31的排液结构。
充电部31可包括设置在其下部的第一排液部301,以通过重力将向下流动到充电部31的下侧的液滴简单地排放到外部。
具体地,第一排液部301可包括与多个接地板312的每个下端部312b结合的多个凝结单元313。
多个凝结单元313中的每个可以与相应的接地板312结合,凝结单元313包括供接地板312的下端部312b插入的插入槽3131和用于覆盖接地板312的两个侧表面的一部分的倾斜部3132。
凝结单元313可利用绝缘合成树脂材料形成,并且接地板312可以在直立状态下插入凝结单元313,使得凝结单元313可覆盖接地板312的侧部。
此外,凝结单元313的厚度可比接地板312的厚度大,并且覆盖接地板312的倾斜部3132的表面面积可比接地板312的具有线型形状的边缘大。
使用接地板312凝结的液滴可通过重力而从上端部312a向下流动到下端部312b,以在凝结单元313中积聚。
在凝结单元313中积聚而变大的呈水滴形式的液滴可由于其重量而向下滴落到凝结单元313的下侧。
在接地板312上凝结的液滴可在与接地板312的下端部312b结合的凝结单元313上积聚,并且积聚的液滴可滴落到外部,以防止在接地板312上凝结的液滴与相邻的充电线311或相邻的接地板312短路或漏电起痕。
充电部覆盖件314可包括形成在与多个凝结单元313相对的位置上的多个排液孔3142。
多个凝结单元313的倾斜部3132可朝向充电部覆盖件314的多个排液孔3142向下倾斜。在凝结单元313中积聚的液滴可滴落到充电部覆盖件314的排液孔3142,以排放到充电部覆盖件314的外部。通过充电部覆盖件314的排液孔3142排放的液滴可储存在储水器14中。
充电部31可包括:第一连接板3121,连接多个接地板312的上端;以及第二连接板3122,连接多个接地板312的下端。多个接地板312可彼此连接。
多个接地板312可结合到第一连接板3121和第二连接板3122,以与第一连接板3121和第二连接板3122彼此垂直,并且第一连接板3121和第二连接板3122可以与充电部覆盖件314结合,使得多个接地板312可被设置为与充电部覆盖件314的多个进气口3141对应。
充电部31可设置在第一连接板3121和第二连接板3122中的每者的下方,充电部31包括:第一绝缘板319a,使第一连接板3121与充电部覆盖件314之间绝缘,以及第二绝缘板319b,使第二连接板3122与充电部覆盖件314之间绝缘。
第一绝缘板319a和第二绝缘板319b可利用诸如聚酯的绝缘合成树脂材料形成。
高电压电力可施加到充电部31的多个充电线311,使得充电部覆盖件314可被充电。因此,通过将第一连接板3121与第一绝缘板319a结合并且将第二连接板3122与第二绝缘板319b结合,可使与多个接地板312结合的第一连接板3121和第二连接板3122与充电部覆盖件314之间绝缘。
第一连接板3121和施加有高电压电力的电源连接部3111可通过第一绝缘板319a而彼此绝缘。
第一绝缘板319a可包括供接地板312的上端插入的多个接地槽319a1,第二绝缘板319b可包括供接地板312的下端插入的多个接地槽319b1,并且接地板312的两端可插入多个接地槽319a1和319b1,使得第一绝缘板319a可以与第一连接板3121紧密地结合并且第二绝缘板319b可以与第二连接板3122紧密地结合。
为改善绝缘效果,第一绝缘板319a和第二绝缘板319b可分别具有比第一连接板3121和第二连接板3122大的面积。
排液部300可设置在多个接地板312的上端部和下端部中的至少一者的下方,排液部300包括沿着充电部31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上部排液引导单元315a和第一下部排液引导单元315b。
参照图8,第一上部排液引导单元315a可设置在充电部31的上端,第一下部排液引导单元315b可设置在充电部31的下端。第一排液部301可包括设置在充电部31的下端的第一下部排液引导单元315b,并且第二排液部302可包括设置在充电部31的上端的第一上部排液引导单元315a。
设置在充电部31的上端的第一上部排液引导单元315a可设置在多个接地板312的上端部312a的下方(即,设置在第一连接板3121的下方),以将凝结的液滴排放到多个接地板312的上端部312a、第一连接板3121以及它们的周边。
下面将描述设置在充电部31的下端的第一下部排液引导单元315b的结构。
参照图8、图9、图10和图11,设置在充电部31的下端的第一下部排液引导单元315b可设置在多个接地板312的下端部312b的下方(即,设置在第二连接板3122的下方)。
在多个接地板312的下端部312b、第二连接板3122以及它们的周边上凝结的液滴可运动并且向下滴落到第一下部排液引导单元315b,以排放到外部。
因此,可防止在第二连接板3122以及它们的周边中凝结的液滴运动到多个充电线311和多个接地板312。
第一下部排液引导单元315b可包括:底部315b1,沿着充电部31的宽度方向延伸;以及侧壁部315b2,设置在底部315b1的两侧上。第一下部排液引导单元315b可包括水流路径,水流路径用于将运动到第一下部排液引导单元315b的液滴排放到第一下部排液引导单元315b的两端。
第一下部排液引导单元315b的侧壁部315b2可引导在底部315b1上流动的液滴运动到充电部31的两侧以被排放。
底部315b1可形成为沿着充电部31的宽度方向比第二连接板3122长,并且从第二连接板3122运动或向下滴落到第一下部排液引导单元315b的液滴可沿着第一下部排液引导单元315b的底部315b1排放到第一下部排液引导单元315b的两端。
参照图9和图11,第一下部排液引导单元315b还可包括设置在多个侧壁部315b2之间的中央壁315b3,并且底部315b1可包括沿着充电部31的宽度方向形成的多个水流路径。
与第二连接板3122结合的第二绝缘板319b可设置在第一下部排液引导单元315b上,使得凝结到第二绝缘板319b的液滴可运动到第一下部排液引导单元315b,以排放到外部。
第一下部排液引导单元315b可设置在多个缠绕部317上,以防止凝结到第二连接板3122和第二绝缘板319b的液滴运动到围绕缠绕部317缠绕的充电线311。因此,可防止在多个充电线311和多个接地板312之间发生短路、漏电起痕或泄漏。
第一下部排液引导单元315b可利用绝缘合成树脂材料形成,从而使第二连接板3122与缠绕有多个充电线311的缠绕部317之间以及第二连接板3122与充电部覆盖件314之间绝缘。
参照图8、图9、图10和图11,多个凝结单元313可以与设置在充电部31下端的第一下部排液引导单元315b结合,并且多个凝结单元313和设置在充电部31下端的第一下部排液引导单元315b可形成为一体。
在多个接地板312上凝结并从多个接地板312的上端部312a运动到下端部312b的液滴可积聚在凝结单元313中,以向下滴落到充电部覆盖件314的排液孔3142,但也可通过第一下部排液引导单元315b排放到外部。
凝结到多个接地板312的液滴可从接地板312的上端部312a向下滴落到下端部312b,以去除附着到接地板312的污染物。
可通过凝结的并向下流动的液滴来清洁多个接地板312。因此,不需要诸如另外地清洁或更换多个接地板312的另外的维护。
第一排液部301可设置在多个充电线311的下端部311b的下方,第一排液部301包括沿着充电部31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二排液引导单元316。
第二排液引导单元316可具有沿着充电部31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板形状,并且可利用绝缘合成树脂材料形成。
第二排液引导单元316可设置在缠绕有多个充电线311的多个缠绕部317的下方,并且在多个充电线311的下端部311b和缠绕部317中凝结的液滴可通过重力运动到第二排液引导单元316,并且运动到第二排液引导单元316的液滴可排放到外部。
在多个充电线311中凝结的液滴可通过重力从上端部311a朝向下端部311b运动以在缠绕部317上积聚,并且缠绕部317中的液滴可通过重力运动到第二排液引导单元316以排放到外部。
参照图8、图9、图10和图11,为了使运动到第二排液引导单元316的液滴容易地排放到外部,第二排液引导单元316可比充电部31的下端向外突出,第二排液引导单元316包括朝向混合部13的下表面倾斜的排液引导部316a。
排液引导部316a的倾斜度可根据相对于水平面倾斜的角度而改变,并且排液引导部316a的前端可朝向储水器14的下表面倾斜。
参照图8、图9、图10和图11,多个缠绕部317可结合在第二排液引导单元316上,并且多个缠绕部317和第二排液引导单元316可形成为一体。
参照图9和图11,缠绕部317可包括:缠绕构件3171,充电线311围绕缠绕构件3171缠绕;多个缠绕支撑部3172,从缠绕构件3171的侧表面突出并且支撑缠绕的充电线311;以及排液孔3173,形成在缠绕构件3171的下端部上,并且朝向排液引导部316a敞开。
缠绕构件3171可具有柱形形状,缠绕构件3171的与充电线311接触的侧表面可以是弯曲表面,并且充电线311可以以形成曲线的方式缠绕到缠绕构件3171。
从缠绕构件3171的侧表面突出的多个缠绕支撑部3172可支撑缠绕到缠绕构件3171的充电线311,从而可防止充电线311偏移。
多个缠绕支撑部3172可被设置为与每个缠绕部317的下端部相距10mm至15mm之间的间隔,并且被设置为与缠绕构件3171的下端相距10mm至15mm之间的间隔。
可确保多个充电线311与充电部覆盖件314之间的预设距离,从而可防止充电部覆盖件314通过多个充电线311充电。
形成在缠绕部317的下端的排液孔3173可贯穿缠绕构件3171,以朝向排液引导部316a敞开并且朝向混合部13的下表面敞开,使得在缠绕构件3171和缠绕支撑部3172中凝结的液滴可容易地排放到第二排液引导单元316。
滞留在缠绕构件3171的内部和第二排液引导单元316之间的液滴可通过排液孔3173容易地排放到充电部31的下端。
在多个充电线311中凝结的液滴可从充电线311的上端部311a向下滴落到下端部311b,以去除附着到充电线311的污染物。
多个充电线311可通过流动的液滴自动地清洁。因此,不需要诸如另外地清洁或更换多个充电线311的另外的维护。
图12是示出从另一角度观察的图7的充电部的上端的分解透视图,并且图13是示出图12的充电部的分解透视图。
参照图8、图12和图13,将基于充电部31的上端部描述应用于充电部31的上侧的第二排液部302。第二排液部302可以是与充电部31结合的另外的构造,或者可以是应用于充电部31的排液结构。
第二排液部302可包括设置在充电部31的上端上的第一上部排液引导单元315a,并且可设置在多个接地板312的上端部312a的下方(即,设置在第一连接板3121的下方)。
可防止在第一连接板3121及其周边中凝结的液滴运动到多个充电线311或多个接地板312。
设置在充电部31的上端上的第一上部排液引导单元315a可防止在第一连接板3121及其周边中凝结的液滴运动到施加有高电压电力的电源连接部3111。
设置在充电部31的上端上的第一上部排液引导单元315a可包括:底表面部315a1,沿着充电部31的宽度方向延伸;以及侧壁部315a2,设置在底表面部315a1的两侧上。第一上部排液引导单元315a可形成水流路径,水流路径用于将运动到第一上部排液引导单元315a的液滴排放到第一上部排液引导单元315a的两端。
设置在充电部31的上端上的第一上部排液引导单元315a可具有与设置在充电部31下端的第一下部排液引导单元315b的结构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此,将省略冗余的描述。
第二排液部302可设置在多个充电线311的上端部311a与充电部覆盖件314之间,第二排液部302朝向充电部31的宽度方向延伸,包括第三排液引导单元318,第三排液引导单元318的两端突出到充电部覆盖件314的外侧。
第三排液引导单元318可设置在水流路径3143上,水流路径3143设置在充电部覆盖件314的上端上。
水流路径3143可以是充电部覆盖件314的上端部的一部分沿着充电部覆盖件314的宽度方向向两侧敞开的空间,凝结到充电部覆盖件314的液滴可通过水流路径3143排放到充电部覆盖件314的两侧。
参照图12和图13,第三排液引导单元318可包括:底表面部3181,沿着充电部31的宽度方向延伸;侧壁部3182,设置在底表面部3181的两侧上;以及多个线槽3183,形成在侧壁部3182中,多个线槽3183被设置为与设置在底表面部3181的两侧上的侧壁部3182和充电部31的下端相邻。
第三排液引导单元318可形成水路径,以将运动到第三排液引导单元318的液滴排放到第三排液引导单元318的两端。
例如,在电源连接部3111中以及多个充电线311的上端部311a的附近凝结的液滴可运动到第三排液引导单元318,并且运动到第三排液引导单元318的液滴可通过第三排液引导单元318的朝向充电部覆盖件314的两端突出的两端而排放到外部。
第三排液引导单元318可设置在第一上部排液引导单元315a的下方。
第一上部排液引导单元315a可防止在第一连接板3121和第一绝缘板319a中凝结的液滴运动到电源连接部3111和多个充电线311的上端部311a,从而防止多个充电线311和多个接地板312之间发生短路、漏电起痕或泄漏。
第一上部排液引导单元315a可利用绝缘合成树脂材料形成,从而使第一连接板3121与电源连接部3111之间以及第一连接板3121与充电部覆盖件314之间绝缘。
参照图12,多个弹性构件311a1的一端可连接到多个充电线311的每个上端部311a,并且弹性构件311a1的与所述一端相对的另一端可连接到电源连接部3111。
弹性构件311a1可以是利用导电的金属材料形成的螺旋弹簧,并且充电线311可通过向充电线311施加拉力来保持绷紧状态。
电源连接部3111还可包括用于固定多个弹性构件的所述另一端的多个环部3111a。
电源连接部3111的环部3111a和弹性构件311a1可设置在第三排液引导单元318的内部,并且弹性构件311a1可通过第三排液引导单元318的线槽3183而连接到充电线311的上端部311a。
排液部可包括设置在充电部31的上端的第一上部排液引导单元315a和第三排液引导单元318,以将凝结在充电部31的上端上的液滴排放到外部。在充电部31的上端上凝结的液滴的一部分可通过重力运动到下端,以通过设置在充电部31的下端的多个凝结单元313、第一下部排液引导单元315b和第二排液引导单元316而容易地排放到外部。
图14是示出图7的吸附部32的分解透视图。
参照图14,将详细地描述吸附部32的结构。
吸附部32与充电部31相对地结合,并且吸附部32可通过电场吸附通过充电部31充电的与污染物凝结的液滴。
吸附部32可包括:多个充电板321,沿着吸附部32的长度方向设置,并且被施加电力;以及多个接地板322,设置在多个充电板321之间。
多个充电板321可沿着吸附部32的宽度方向平行地设置,并且多个接地板322可交替地布置在多个充电板321之间。
参照图14,多个充电板321和多个接地板322可具有沿着吸附部32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板形形状。
多个充电板321可以是施加有高电压电力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层叠膜,并且多个接地板322可利用诸如铝的金属材料形成。
可通过电源连接部(未示出)将正极性的高电压施加到多个充电板321,并且可与交替地设置的多个接地板322形成电场。
多个充电板321可充电至正极性,与充电至正极性的充电板321不同,多个接地板322可充电至负极性。
通过从充电部31产生的电晕放电充电至正极性的液滴和污染物可通过库仑力吸附到吸附部32的多个接地板322。
施加到多个充电板321的高电压极性可用负极性代替,而不是正极性。
吸附部32可包括用于覆盖多个充电板321和多个接地板322的吸附部覆盖件323,并且吸附部覆盖件323可包括:第一吸附部覆盖件3231,与充电部31相对;以及第二吸附部覆盖件3232,与第一吸附部覆盖件3231结合。
第一吸附部覆盖件3231和第二吸附部覆盖件3232可具有利用绝缘合成树脂材料形成的方形板形状,第一吸附部覆盖件3231和第二吸附部覆盖件3232包括被形成为使液滴和空气引入的多个进气口3231a和3232a。多个进气口3231a和3232a可以以网格图案设置在第一吸附部覆盖件3231和第二吸附部覆盖件3232上。
图15是示出图14的吸附部32的充电板321和接地板322的放大图。
参照图15,在与多个充电板321交替地设置的多个接地板322的两侧上还可包括超亲水涂层322a。超亲水涂层322a可利用诸如氧化钛(TiO2)的光催化剂材料制成。
通过超亲水涂层322a吸附在多个接地板322上的与灰尘结合的液滴可通过重力容易地向下流动到多个接地板322的下端。
因此,可防止吸附在接地板322上的液滴的积聚与相邻的充电板321漏电起痕或短路。
此外,超亲水涂层322a可结合到多个充电板321的两侧。
图16是示出图6的集尘部30的下端的放大透视图。
参照图14和图16,第一排液部301可包括形成在第二吸附部覆盖件3232下端的多个排液孔3232b。
当吸附在充电板321和多个接地板322中的液滴通过重力向下流动时,所述液滴可通过第二吸附部覆盖件3232的多个排液孔3232b排放到外部。
第一吸附部覆盖件3231也可包括形成在其下端的多个排液孔(未示出)。
吸附或凝结到吸附部32的多个充电板321和多个接地板322的液滴可通过重力向下流动。吸附到多个充电板321和多个接地板322的污染物可被自动地去除。
吸附部32的多个充电板321和多个接地板322可通过液滴清洁。因此,不需要诸如另外地清洁或更换吸附部32的维护。
参照图16,吸附或凝结到吸附部32的多个充电板321和多个接地板322的液滴可通过第二吸附部覆盖件3232的多个排液孔3232b排放到外部。
在设置在吸附部32下方的充电部31上凝结的液滴可包括多个凝结单元313、第一上部排液引导单元315a和第一下部排液引导单元315b、第二排液引导单元316、第三排液引导单元318以及形成在充电部覆盖件314中的多个排液孔3142。
因为集尘部30通过电场吸附与污染物结合的液滴,所以可简单地去除空气中的污染物。此外,因为凝结或吸附的液滴通过重力向下滴落,所以充电部31和吸附部32可被自动地清洁,并且在集尘部30中凝结或吸附的液滴可通过排液部300排放到外部,以防止由液滴产生的诸如短路、漏电起痕或泄漏的故障。
图17是示出在图4和图5中示出的静电喷雾器20的变形示例的透视图,并且图18是示出图17的静电喷雾器50的分解透视图。
参照图17和图18,将描述静电喷雾器50的变形示例。静电喷雾器50可具有与在图4和图5中示出的静电喷雾器20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此,将省略冗余的描述。
静电喷雾器50可设置在混合部13上,并且可朝向外部空气喷射流入混合部13的带电液滴,从而使外部空气中包含的污染物和带电液滴在混合部13中凝结。
静电喷雾器50可包括:容纳部51,用于储存水;第一电极部52,向容纳部施加电压;喷嘴部53,与容纳部51结合,用于向混合部13喷射液滴;以及第二电极部54,设置在喷嘴部53和混合部13之间,并且被施加与第一电极部52的电极相反的电极。
喷嘴部53可以与容纳部51结合,喷嘴部53包括:喷嘴板531,包括多个开口5311;喷嘴膜532,与喷嘴板531的下侧结合,包括多个喷射孔5321;以及喷嘴支架533,与喷嘴膜532结合,用于在喷嘴板531的下方支撑喷嘴板531。
可设置第一密封构件561,以通过封闭容纳部51与喷嘴板531之间的结合部来防止泄漏。
静电喷雾器50的容纳部51、第一电极部52及喷嘴部53的构造和结构与图4和图5的容纳部21、第一电极部22及喷嘴部23的构造和结构相同或类似。因此,将省略冗余的描述。
参照图17和图18,静电喷雾器50还可包括与喷嘴支架533的下侧结合的连接构件55。
连接构件55可将喷嘴支架533连接到混合部13,使得通过喷嘴部53喷射的液滴可无损地运动到混合部13。
连接构件55可包括:管道部551,包括开口,从喷嘴部53喷射的液滴在开口中运动;以及法兰部552,从管道部551的下端延伸到管道部551的侧方向。管道部551可具有呈方形形状的截面,但管道部551可具有呈圆形形状或椭圆形形状的截面。
管道部551的上端可以与喷嘴支架533结合,并且法兰部552可以与混合部13的上表面结合,使得连接构件55可将喷嘴部53连接到混合部13。
第二密封构件562可设置在喷嘴支架533和管道部551的上端之间,从而可防止通过喷嘴部53喷射的液滴在喷嘴支架533和管道部551的结合部之间泄漏。
第二电极部54可以与连接构件55的下端结合。
第二电极部54可包括与连接构件55的下端结合的多个第二端子541和缠绕到多个第二端子541的多个第二电极线542。
多个第二端子541可沿着管道部551的下端的两侧设置,并且设置在管道部551的下端的两侧上的多个第二端子541可相对地设置。
第二电极线542的两端可分别连接到设置在管道部551的下端的一侧上的第二端子541和设置在另一侧上以面向设置在管道部551的下端的一侧上的第二端子541的第二端子541。
多个第二电极线542可横跨位于连接构件55的下端的开口553并平行地设置。
第二电极可通过电源部(未示出)施加到多个第二端子541,使得第二电极可施加到第二电极线542。
用于覆盖管道部551的下端的导电端子板543可设置在管道部551的下端,多个第二端子541可以与端子板543结合,并且可通过电源部将第二电极施加到端子板543,以将第二电极施加到第二端子541。
第一电极可施加到第一电极部52,并且与第一电极相反的第二电极可施加到第二电极部54,使得在第一电极部52和第二电极部54之间可形成电场。在容纳部51上的通过第一电极部52被充电至第一电极的水可穿过喷嘴膜532的多个喷射孔5321,以通过由第二电极部54的第二电极产生的离子蒸发和库伦爆炸呈微液滴形式喷射到混合部13。
可通过将第二电极部54与连接构件55的下端结合来简化静电喷雾器50的结构。
图19是示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电集尘装置2的内部的侧视图。
电集尘装置2可包括混合部13、储水器14、静电喷雾器20、集尘部30和排放部40。根据另一实施例的电集尘装置2的构造与图3的电集尘装置1的构造相同。
电集尘装置2的集尘部30可被设置为相对于水平面以预设角(α2)倾斜,使得吸附部32可朝向水平面设置。
在混合部13中,通过静电喷雾器20喷射到混合部13的液滴D可朝向充电部31喷射。
喷射到混合部13的液滴D可直接喷射到集尘部30,使得集尘部可通过直接喷射到集尘部30的液滴D来清洁。
在充电部31和吸附部32上向下流动的液滴D的量和速度可通过直接喷射到集尘部30的液滴D而增大。因此,可改善通过液滴D对集尘部30的清洁效果。
图20是示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电集尘装置的内部的侧视图。
根据另一实施例的电集尘装置3可包括混合部13、储水器14、静电喷雾器20、集尘部30和排放部40,并且根据另一实施例的电集尘装置3的构造可以与电集尘装置1的构造相同或类似。
电集尘装置3的集尘部30可相对于水平面以直角(α3)设置。
通过静电喷雾器20喷射的液滴D的一部分可直接喷射到集尘部30,然后剩余部分可以在混合部13上与污染物凝结之后吸附到集尘部30。
在集尘部30中凝结的液滴D可在与水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快速地向下流动或向下滴落,并且在集尘部30中凝结的液滴D可快速地排放到储水器14。
可防止在集尘部30中由液滴D引起的短路、漏电起痕或泄漏。
图21是示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电集尘装置的侧视图。
根据另一实施例的电集尘装置4可包括混合部13、储水器14、静电喷雾器20、集尘部30'和排放部40,并且根据另一实施例的电集尘装置4的构造可以与电集尘装置1的构造相同或类似。
然而,在根据另一实施例的电集尘装置4中,集尘部30'的尺寸可形成为比图3的集尘部30的尺寸小,以另外地确保外部空气中的污染物和液滴D可以在混合部13中凝结的空间。
集尘部30'的下端30'b可结合到与混合部13的供外部空气流过的前表面13a相对的后表面,并且集尘部30'的上端30'a可固定在混合部13的内部空间中。因此,优选地,集尘部30'的长度形成为比图3的集尘部30的长度小。
集尘部30'可被设置为以预设角(α4)倾斜,使得充电部31'在混合部13中可面向储水器14并且被设置为向上与储水器14隔开。可另外地确保污染物和液滴D可以凝结的空间,所述空间与集尘部30'和储水器14之间的空间一样大。
混合部13还可包括阻挡构件131,以防止从静电喷雾器20直接喷射的液滴D直接喷射到吸附部32'。优选地,阻挡构件131设置在静电喷雾器20的基于混合部13的前表面13a的后方。
阻挡构件131可以是与前表面13a平行地设置的方形板,阻挡构件131包括与混合部13的上表面结合的一端131a和设置在混合部13中的与所述一端相对的另一端131b。
集尘部30'的上端30'a可靠近阻挡构件131的另一端131b布置,以防止从静电喷雾器20喷射的液滴直接喷射到吸附部32'。因此,从静电喷雾器20喷射到混合部13的液滴D可不直接喷射到集尘部30',而是可以与流入混合部13的外部空气中的污染物充分地凝结,以在集尘部30中被吸附。因此,可有效地去除外部空气中包含的污染物。
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电集尘装置1、2、3和4可以是空气净化器、加湿器和加湿空气净化器。电集尘装置具有这样的优点:通过从静电喷雾器20喷射的带电的微液滴凝结空气中的污染物并且在集尘部30中吸附其中凝结有污染物的液滴,从而容易地去除诸如微尘、细菌、霉菌和水溶性气味颗粒以及空气中的灰尘的污染物。
此外,在集尘部30中凝结的液滴可在集尘部30上向下流动,以通过排液部300排放到外部,使得吸附在集尘部30中的污染物通过液滴自动地清洁。因此,不需要诸如清洁或更换集尘部30的维护。
通过静电喷雾器20喷射的液滴的一部分可穿过集尘部30,以通过排气孔111排放,从而可将水分供应到室内空气。
此外,电集尘装置1、2、3和4可使用控制器(未示出)控制通过调节从静电喷雾器20喷射的液滴的量或吸附到集尘部30的液滴的量来控制通过排气孔111排放到外部的湿气量。
虽然已经参照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具体地示出和描述了本公开,但应理解的是,本发明不局限于示例性实施例。每个实施例的构造和操作可以与至少一个其他实施例结合来实现。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示例性实施例,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在不脱离本公开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对这些示例性实施例进行改变。因此,本发明的范围不应被解释为局限于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而是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2)

1.一种电集尘装置,包括:
混合部,供外部空气流入;
静电喷雾器,被构造为向所述混合部喷射带电液滴,以使所述带电液滴与外部空气中包含的污染物结合;
集尘部,被构造为形成电场并吸附与污染物结合的液滴;以及
排液部,与所述集尘部结合,以排放在所述集尘部中吸附的液滴,
其中,所述集尘部包括:充电部;以及吸附部,与所述充电部相对地结合,并且被构造为吸附穿过所述充电部的液滴,
其中,所述充电部包括:多个充电线,沿着所述充电部的长度方向设置以使电力施加到所述充电线的上端部,并且沿着所述充电部的宽度方向彼此平行地设置;以及多个接地板,设置在所述多个充电线之间,
其中,所述排液部包括与所述多个接地板的下端部结合的多个凝结单元,以使在所述接地板上凝结并向下流动的液滴在所述多个凝结单元上积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集尘装置,其中,所述充电部包括用于覆盖所述多个充电线和所述多个接地板的充电部覆盖件,并且
其中,所述充电部覆盖件包括形成为面向所述多个凝结单元的多个排液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集尘装置,其中,所述凝结单元包括:插入槽,供所述接地板的所述下端部插入;以及倾斜部,用于覆盖接地板的两个侧表面的一部分,并朝向所述排液孔向下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集尘装置,其中,所述排液部包括第一排液引导单元,所述第一排液引导单元设置在所述多个接地板的上端部或下端部中的至少一者的下方并且沿着所述充电部的宽度方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集尘装置,其中,所述排液部包括第二排液引导单元,所述第二排液引导单元设置在所述多个充电线的下端部的下方并且沿着所述充电部的宽度方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集尘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排液引导单元包括排液引导部,所述排液引导部从所述充电部的下端部向外突出并且朝向所述混合部的底表面倾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集尘装置,其中,所述充电部包括设置在所述充电部的下端部上的多个缠绕部,并且所述多个充电线中的每个充电线围绕缠绕部缠绕,并且
其中,所述多个缠绕部结合在所述第二排液引导单元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集尘装置,其中,所述缠绕部还包括排液孔,所述排液孔设置在缠绕部的下端部的下方并且朝向所述排液引导部敞开。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集尘装置,其中,所述排液部包括第三排液引导单元,所述第三排液引导单元设置在所述多个充电线的所述上端部与所述充电部覆盖件之间,沿着所述充电部的所述宽度方向延伸,并且具有向所述充电部覆盖件的外侧突出的两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集尘装置,其中,所述静电喷雾器包括:
容纳部,被构造为储存水;
第一电极部,被构造为向所述容纳部施加电压;
喷嘴部,与所述容纳部结合,并且被构造为向所述混合部喷射液滴;以及
第二电极部,设置在所述喷嘴部和所述混合部之间,并且被施加与所述第一电极部的电极相反的电极。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集尘装置,其中,所述喷嘴部包括:
喷嘴板,与所述容纳部结合,并且包括开口;以及
喷嘴膜,与所述喷嘴板结合,并且包括多个喷射孔。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集尘装置,其中,所述第二电极部包括:
框架,呈环形形状,包括形状与所述多个喷射孔的布置对应的开口;以及
多个第二电极线,被设置为横跨所述框架的所述开口。
CN201780074432.9A 2016-12-09 2017-03-07 电集尘装置及包括该电集尘装置的加湿空气净化器 Active CN11003582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6-0167326 2016-12-09
KR1020160167326A KR102540335B1 (ko) 2016-12-09 2016-12-09 전기집진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가습공기청정기
PCT/KR2017/002476 WO2018105819A1 (ko) 2016-12-09 2017-03-07 전기집진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가습공기청정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35828A CN110035828A (zh) 2019-07-19
CN110035828B true CN110035828B (zh) 2021-04-20

Family

ID=624915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74432.9A Active CN110035828B (zh) 2016-12-09 2017-03-07 电集尘装置及包括该电集尘装置的加湿空气净化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358153B2 (zh)
EP (1) EP3517209B1 (zh)
KR (1) KR102540335B1 (zh)
CN (1) CN110035828B (zh)
WO (1) WO201810581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1624882S (zh) * 2018-06-28 2019-02-18
KR102526900B1 (ko) * 2020-11-24 2023-05-02 재단법인 구미전자정보기술원 도넛형 수분막을 이용한 공기정화형 가습장치
CN116078157A (zh) * 2023-03-15 2023-05-0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气净化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37553B2 (ja) * 1995-08-25 2004-06-14 バブコック日立株式会社 ダスト荷電湿式脱硫装置
JP3572164B2 (ja) * 1996-05-23 2004-09-29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除塵装置
US6471753B1 (en) * 1999-10-26 2002-10-29 Ace Lab., Inc. Device for collecting dust using highly charged hyperfine liquid droplets
KR20030085206A (ko) * 2002-04-29 2003-11-0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전기식 집진필터의 전리부 구조
JP4326403B2 (ja) 2004-06-09 2009-09-09 三菱重工環境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除塵装置
EP1829614A1 (en) * 2006-03-02 2007-09-05 Technische Universiteit Delft Method for the removal of smut, fine dust and exhaust gas particles, particle catch arrangement for use in this method and use of the particle catch arrangement to generate a static electric field
JP4111229B2 (ja) * 2006-05-19 2008-07-02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放電装置及び空気浄化装置
US7621984B2 (en) * 2007-06-20 2009-11-24 Head waters R&D, Inc. Electrostatic filter cartridge for a tower air cleaner
WO2009104411A1 (ja) * 2008-02-20 2009-08-27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集塵装置
JP4915963B2 (ja) 2008-09-08 2012-04-1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静電霧化装置
KR101860489B1 (ko) 2009-10-28 2018-07-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기집진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공기청정기
JP2011099647A (ja) 2009-11-09 2011-05-1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空気清浄装置
KR101474493B1 (ko) 2010-01-29 2014-12-22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전기집진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가전기기
KR101064498B1 (ko) * 2010-02-18 2011-09-14 한국기계연구원 다량의 산성가스를 포함하는 배출가스 처리장치
KR101856649B1 (ko) 2012-03-13 2018-05-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가습기
JP5868289B2 (ja) 2012-08-22 2016-02-2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放電装置及び空気調和機
CN103900155B (zh) 2012-12-26 2017-06-16 广州市拓丰电器有限公司 水离子空气净化器
CN105152254B (zh) * 2015-10-08 2018-03-13 中国电建集团河北省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燃煤电厂烟气脱硫废水蒸发塔处理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80066478A (ko) 2018-06-19
EP3517209B1 (en) 2021-05-19
EP3517209A1 (en) 2019-07-31
CN110035828A (zh) 2019-07-19
WO2018105819A1 (ko) 2018-06-14
EP3517209A4 (en) 2019-10-30
KR102540335B1 (ko) 2023-06-05
US20190358647A1 (en) 2019-11-28
US11358153B2 (en) 2022-06-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095705B1 (en) Device and method of collecting dust using highly charged hyperfine liquid droplets
CN104507581B (zh) 电子空气净化器及方法
CN110035828B (zh) 电集尘装置及包括该电集尘装置的加湿空气净化器
EP3163188B1 (en) Humidification and air cleaning apparatus
KR101959628B1 (ko) 공기 청정을 위한 샤워필터
AU2013232945B2 (en) Humidifier
KR101975183B1 (ko) 전도성 필터 모듈이 구비된 미세먼지 제거 시스템
JP4633024B2 (ja) 空気清浄機
JP5025777B2 (ja) 空気清浄機
JP5040612B2 (ja) 空気浄化装置
JP2023524311A (ja) 静電気集塵機能を有する空気処理装置
KR20230015249A (ko) 공기의 상향 이동 방식에 의해 컴팩트한 구조를 가지는 동시에 정화효율이 향상되며 가습과 플라즈마 살균 기능을 구비하여 토탈솔루션을 제공하는 플라즈마 살균 청정기
KR101028519B1 (ko) 습식 공기정화 장치
KR101565094B1 (ko) 공기정화기
KR20190122357A (ko) 가습기
JP2004358358A (ja) マイナスイオン発生機能付き静電霧化装置とこれを備えた空気清浄機
JP2012139667A (ja) 外気処理装置
JP4069806B2 (ja) 静電霧化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空気清浄機
KR20190050248A (ko) 프레쉬 에어 펌프
KR100989875B1 (ko) 외부 이온 분무장치 결합방식의 전기집진식 공기정화장치
KR102160788B1 (ko) 습식 전기 집진장치
JP5202600B2 (ja) 空気清浄機
KR20190092779A (ko) 습도 조절 기능을 갖는 미세먼지 공기청정기
KR20220039025A (ko) 가습청정장치
KR101444853B1 (ko) 이동식 가습기 겸용 집진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